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编辑职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8 15:05:01

编辑职称论文

编辑职称论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学术期刊;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激励因素

中图分类号: G80-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 1007-3612(2011)05-0021-05

Research on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Editors of China's Sp orts Academic Journal

LI Yongqin1,YU Dawei2,ZHANG Xiaoyi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Jilin Un iversity,Changchun 130012,Jilin China)

Abstract: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editors of China's sports academic journal is c losely relate d to its own quality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is critical to the survival a nd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With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 , mathematic statist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to the edi ting work of the Chinese sports academic journal.It makes the following conclus ions.1) Its satisfactory degree is not very high.2) The competition to the e ditors will affect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but it is not the major factor.3)The basic factor is the expectation to mak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4) Theattention of the leader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external incenti ve.5) The challenge of the major and chance of promotion is the internal incen tive and it is also their motive in workFinally, it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 s1) A flexibl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shall be set up2) A scientificand p roper professional title promotion system shall be established3) The expectat ion of the editors to achieve to higher professional level shall be strongly sup ported

Key words:sports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of the sports academic journa l; satisfactory degree; incentive factors

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以下简称体育期刊)是我国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是传播体 育科技成果的重要形式,为我国体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培养体育科技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编辑(以下简称体育期刊编辑)是体育期刊能够成为有益传播媒介的 关键环节,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体育期刊的质量。而工作满意度, 是诊断工作现状最为重 要的“温度计”,它既可以明确体育期刊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国内对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十分有限,以往对编辑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很少、相关文献的时间也很早,特别是对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极其有限,这表现 出对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研究时间上的滞后性和研究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 育期刊的发展空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 潜力只能发挥出一小部份,即20%~30%,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潜 力的80%~90%。[1]本次调查工作就是以体育期刊编辑为调查对象,意在了解体育 期刊编辑 的工作满意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 所在期刊的质量。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所有关于满意度和编辑工作满意度方面的论著、论文、报告等,了解关于编辑工作 满意度研究的状况,找出可以借鉴的前期成果和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对本研 究提供历史起点和现实起点。

1.2 问卷调查法 参考国际知名的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 为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含性别、年龄、收入、学历、婚姻状况、职称、职务、编龄等项 目;第2部分为问卷主体,主要从8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且被测量的每个维度都包 含2道题目,每个问题都采用Likert五分制量表进行测量, 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2表 示“不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问卷通过了信度和 效度检验,采用不记名法。 将16个答题项目划归8个满意度维度,以8个因子表示:F1“领导重视”、F2“报酬待遇 ”、F3“工作环境”、F4“人际关系”、F5“专业挑战性”、F6“职称的晋升机会”、F7“ 工作自主程度”、F8“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每个因子所含项目用加权法汇总,各因子总 权重均为1。

作者于2009年7月下旬在山西中北大学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及 第21届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上,向与会的中文体育学术期刊编辑进行了调研和访谈, 并发放了问卷72份,回收68份,有效问卷63份,有效回收率87.5%,进行了编辑工作满意度 的调查。

1.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的数据,运用Excel2003和SPSS17.0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Spe arman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的方法进行检验。

2体育编辑工作特点及其工作满意度对期刊的影响

2.1 体育期刊编辑的工作特点 现代体育运动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育期刊所传播的体育科学理论与成果的运 用,体育期刊是反映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的阵地,是传递先进的体育科技理论与方法、发 现和培养体育科技人才、开辟新的学科分支的摇篮,是繁荣体育科学的重要载体,是反映我 国体育发展水平的窗口,也是国内外体育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编辑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文稿对作者来说是研究成果的成品, 而对于大众来说 , 却是半成品, 需要编辑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才能传播出去。因此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是在 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体育期刊编辑根据刊物定位及办刊宗旨,通过对体育文 稿的审、编、增、删、改的有形处理,使修改后的体育文稿更具有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是 对体育学术研究的精神产品进行识别、筛选、加工、整理、优化的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是 体育期刊出版的中心环节,对体育期刊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体育期刊编辑对于体育科 研成果最终成型的策划、引领,甚至对改变学术潮流、重塑学术史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影响和 作用。

2.2 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对体育期刊的影响 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是站在体育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社会读者和作者 群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一定程序,积累和传播体育科技信息和知识,所以编辑工作是包括许 多工作内容的综合概念。体育期刊的编辑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体育科技知识、专业知识, 要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知识,还要有多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思想 作风,热爱专业也热爱编辑工作和有献身精神。

体育的行业特色有学科与术科之分,体育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在于编辑除了具备一般的 编辑能力外,还必须懂得体育专业知识和技术,懂得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各运动项目的特点。 要当好一个体育编辑,还必须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动态,把握本行业领域内的学术方向 。

工作满意度调查是了解体育期刊编辑对工作态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明确编 辑部日常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组织更好地了解影响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以 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同时,编辑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可以增强期刊的竞争力,提 高期刊质量,保持期刊可持续、健康和长远的发展。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反过来也影响着他们 的工作表现,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微观的具体工作上,也体现在宏观的组织运营等向度上。

因此,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也就成了管理者和研究者都十分关注的重要方面。正视 工作情绪对编辑工作的影响、探索编辑负面情绪的来源、激励编辑的内心和外在需要以提高 体育学术期刊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个人对工作的总体评价 本次调查发现:男编辑的工作满意度要高于女编辑;随着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不断 升高,编辑的工作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但只有专科学历的体育期刊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却是 最高的;职称为讲师的工作满意度最低,但随着职称的不断晋升,编辑的工作满意度也在逐 步提升;副主编职务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于主编,一般工作人员是最低的;体育核心期刊编辑 的工作满意度略高于非核心期刊的编辑;编龄在15年以上的工作满意度最高、编龄在11~15 年的工作满意度最低,他们的编龄相邻,却成为鲜明的反差;编辑年龄在36~40岁之间的工 作满意度最高、而与他上下相邻的31~35岁和41~45岁两个年龄段的工作满意度却是最低的 。

8个因子的个人得分满分为80分,个人最高分74分,个人最低分38分,人均得分为57.8 分 ,高于平均分32人,占50.8%,刚刚在半数以上。将满分80分进行百分制计算,在及格线48分 到优秀线64分之间的为基本满意,人数为49人,占77.8%。在优秀线64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 ,只有9人,占14.3%。这说明绝大多数编辑对工作的自我评价只是基本满意的。

3.2 对各因子得分的总体评价 将有效答卷各个因子的总得分与有效答卷的数量进行比值,分别统计8个因子的人均得 分,以了解不同工作因素的评价情况。由表1可见, F4得分最高,人均得分达8.40分, 该因子为“人际关系”;排在最末位的是F2“报酬待遇”,人均得分仅6.38分,该因子的满 意度偏低,提高报酬几乎成为国内知识型人才的普遍呼声,对此问题后文将作具体分析。

从调查研究的维度上来看,影响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 素两种。[2]前者指人们对工作任务本身性质的感受,后者指人们对各种外部工作 情景的感 受。[3]根据这一原理,F1(领导重视)、F2(报酬待遇)、F3(工作环境)、F4 (人际关 系)为外源性满意度;F5(专业挑战性)、F6(职称的晋升机会)、F7(工作自主程度)、 F8(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为内源性满意度。

表1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F4和F1,说明体育期刊编辑对外部工作情景的感受是很满意 的;但作为外源性满意度的F2却排在最后一位的,这也是有情可原的;得分排在后面的还有 内源性满意度F6和F8,说明了体育期刊编辑工作的内心满意度还是非常不够的。

4.1 报酬待遇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表1显示,体育期刊编辑的报酬待遇得分是最低的,这正是社会普遍现象的一个反应。 据对中外企业家的一次满意度调查,国有企业在报酬的满意度上也是最低,而国外企业家这 项满意度得分较高。[4]从表2显示的各因子间相关系数的的统计检验结果(结果无 显著性 的未列出)来看,F2与F3、F5、F6、F8都具有显著相关性,与F1、F4、F7无显著相关性。

1)报酬待遇是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 因。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收人高低不仅决定了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好坏,也是个人社会地 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全面满足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的经济基础。

体育期刊大部分来源于高等体育院校和高校体育院系,高校内的各种津贴分配制度体现 向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倾斜的原则,期刊工作常被看做是辅的工作,不被重视。工作性质 决定了体育期刊编辑的经济收入显然比教学人员少,但在行政管理的制度上却比教学人员 的管理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对体育期刊编辑工作的投入给予合理的回报,不仅能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而且最终将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报酬待遇是影响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 意度的重要因素。

2)表3显示,F2与收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了报酬待遇满意 度不一定与实际收入成正比。同时,收入最高者的得分(51分)不但低于平均分(57.9分), 甚 至还低于收入最低者的得分(63分);更为有趣的是个人得分最高者(74分)的收入还低于个 人得分最低者(38分)的收入。

体育期刊编辑作为知识型员工,追求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报酬,一旦物质需求满足后,报 酬激励的作用会显著减少,成就需要就会增强。玛汉•坦姆仆的理论认为,金钱财富对员工 激励的重要性虽然不可忽视,但是如果能尽量满足员工的个体成长、工作自主和业务成就的 需要,则对他们的激励将更为有效。[5]表1显示,虽然体育期刊编辑的内心对报酬 待遇(F2 排在最后一位)非常不满意,却对外部的工作环境(F4、F1排在前两位)表示非常满意,说 明了报酬待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热情,也足以说明体育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还是 非常高的。所以,虽然报酬待遇是影响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 因素。

4.2 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是基础因素 F8(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包括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程度和获得学习、深造的机会,排在倒 数第三位(表1),说明体育期刊编辑在参加工作后对专业继续深造的愿望是不满意的。

大多数高等体育院校编辑部人手少、分工粗、任务重,编辑身兼数职,他们很少有自己 的业余活动,还要挤出部分时间弥补信息和知识的不足。体育期刊 编辑的工作已介入、延伸到体育期刊出版后的各个环节中,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已无暇抽身从 事编辑学和体育专业的研究,更没时间进行专业进修,这必然会影响体育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很多体育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大量涌现,体育期刊编辑人 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的基础问题更加凸显。如果不支持和鼓励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深造 ,不及时学习和补充新知识,不给以提高业务素质的机会,是很难适应体育期刊编辑工作之 需的。

4.3 专业挑战性和职称晋升机会是主要内源性激励因素 F5(专业挑战性)包括对所从事工作的挑战程度和在工作长的发挥程度以及体现自 身价值的程度,F6(职称的晋升机会)包括对目前的职称满意程度和对单位的晋升机制的满 意程度。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 叫做“激励因素”。[6]表2显示,F5和F6都与F2和F7具有显著相关性,它们之间也 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同为内源性满意度因子的是能够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 的因素,所以是影响编辑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内源性激励因素。

1)我国的职称制度是呈金字塔形的等级阶梯,体育期刊编辑的职业生涯都是由最低阶 梯开始,从低到高不断寻求晋升,每晋升一个等级,都会伴随着报酬待遇的增加和工作自主 程度的满意,职称晋升机会的满意更会激发编辑对本专业的不断挑战,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 性。职称晋升对体育期刊编辑的激励是工作中的催化剂,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重点工 作,在体育期刊发展过程中,其产生积极的、上进的、整体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2)专业的挑战性对体育期刊编辑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种只掌 握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办公室编辑”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态势。只有步入社会 的大环境,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够拥有高学术水准的、稳定而强大的作者群,可以了 解国内外体育前沿学科的研究进展,及时获得准确而有价值的体育专业信息,这样才能对稿 件进行正确的筛选、加工、整合甚至再创造,确保将有价值、有意义的体育科学成果较为完 美地传达给读者。随着体育期刊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专业体育期刊编辑人才的需求将日 益增大,就业市场中体育编辑专业人才的短缺将愈显突出,充分激发编辑人才的专业挑战性 才是办特色体育期刊的长久生存之计。

4.4 领导重视和人际关系是主要外源性激励因素 F4(人际关系)和F1(领导重视)排名在前两位(表1),而且他们还具有高度显 著相关性(表2),p<0.005,这表明作为外源性满意度的F4和F1既是紧密相连的,也 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 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人们思想的变化。[7]

1)体育期刊编辑的工作时间长、临时加班多,特殊的作息时间给他们的生活安排带来 了诸多不便,而且体育期刊工作属于服务行业,编辑经常会面对来自作者、读者的挑剔及组 织和工作本身的冲突和压力,这些都对他们的忍耐力和承受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让体 育期刊编辑满意地工作,领导要更加细心周到地去关心和体谅编辑,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让 编辑在辛苦的工作中体会到组织和上级领导对自己工作的重视,激发他们的正向情感。只有 通过双向交流和沟通才能使体育期刊编辑心情舒畅,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从而形成 最大的团队合力。

2)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内部通过交往所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 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体育 期刊编辑经验丰富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人际可以有效避免同事间的摩擦,免除不必要的 心理负担,减少为协调关系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拉近与读者、作者的距离,从而大大提高 组织绩效。调查发现,组织的高绩效90%来自于组织环境,仅有10%取决于员工个人素质。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 方式处理人际关系。”[9]这正是领导重视和人际关系的有效结合,成为提高组织 绩效的主要外源性激励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体育科技期刊编辑是体育信息知识载体化与社会化这一系统工程的劳动者,编辑的劳动 是社会精神产品流程中的重要组成环节,编辑对已有的原稿进行选择和优化,编辑活动属于精 神生产范畴,是一种文化工程,编辑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要求,把人类创造的文化成 果,构造为科学文化的建筑物。在这项工程中编辑是名符其实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正视工作 情绪对编辑工作的影响、探索编辑负面情绪的来源、激励编辑的内心和外在需要以提高体育 学术期刊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情况一般;报酬待遇满意度虽然最低,是影响体育期刊编辑工 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是基础因素;领导重视和人际 关系是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外源性激励因素。虽然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总体的满意 度一般,但对外部工作环境还是很满意的,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专业挑战性和职 称晋升机会是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内源性激励因素,也是他们工作的内在动力。 5.2 建议

5.2.1 建立灵活的报酬待遇机制 要提高体育期刊编辑报酬待遇的满意度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动态的激励机制,尽量避免制 度的“固化”,要使所设计的制度“活”起来,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才是激励之有效。实现 报酬待遇与编辑贡献的最佳配置,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体育期刊编辑的积极性,才能全面发 挥报酬待遇的系统激励效果,保持激励机制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首先,工作与工资要挂钩,要形成实干的、多干的多得;不干的、少干的少得,要做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各类津贴不能实行平均主义,要分清岗位和贡献的重要性,不能按职务 级别的大小分配。其次,影响因子是衡量体育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编辑整 体工作的一个标尺。为调动体育期刊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编辑部可以采取适当提高奖金 系数,并结合本期刊的影响因子系数和被引用率来浮动效益工资的办法。第三,还可以设置 更为灵活的奖励项目,侧重间歇激励。体育期刊编辑所负责栏目所刊发的的基金论文比率高 或被更高级别的刊物转载或数据库收录,也是衡量体育期刊编辑工作任务是否完成出色的一 个表现,应给予一次性奖励。这样,就能够保持薪酬激励的公平性,激励效力才能更加持久 。

由于体育核心期刊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因此要求它的编辑在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劳 动强度、社交能力等方面都要超过国内,并要达到国外同类期刊编辑所要求的水平,以力求 自身的生存,和力争同国外期刊进行竞争而取得发展。这样,核心期刊编辑的生产效率和体 力消耗一般要比其它期刊要大很多。 5.2.2 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制度 中文体育期刊编辑的职称分为初、中、副高和正高四个级别,职称每晋升一个等级,都 伴随着报酬待遇的增加。在职称晋升阶梯中,越接近塔尖,对知识、技能和水平的要求越高 ,所而带来的报酬待遇增幅也越大。因此,正如表2所示,职称晋升和报酬待遇的相关系数 是最高的。

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制度,会有效提高提高体育期刊编辑对于报酬待遇的满意度,

对于体育期刊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将这根“指挥棒”指挥得当,就能将 职称晋升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起到其它激励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也正是由提高内 源性因素的满意度来带动外源性满意度的提高,遵从治标先治本的事物原则。

首先,“提高门槛”、“择优提升”。只要正确认识职称晋 升机制的内在机理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就会充分发挥职称晋升的激励作用。

体育期刊编辑的职称是其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学术地位的标志,只有优秀的人才可能 获得较高级别的任职资格。因此,编辑要获得职称晋升,必须立足于长期踏踏实实、勤勤恳 恳地工作,不断努力。体育高等院校往往在职称评定时将评价标准定的很低,致使进入评审 资格的编辑较多。但是由于名额有限,而且极少数人往往为达到晋升职称的目的,千方百计 地拉关系、找路子,影响了评审结果的公正性,这样就会使大多数人的心里产生不满情绪。 所以,要提高职称评价工作的“门槛”, 坚持“择优提升”的方针。

其次,“评聘结合”、“动态管理”。年龄与职称待遇的满意度呈高度显著负相关(表 3),p<0.005。这正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职称晋升的可能性越来越少地依赖 于努力程度而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其他因素时,体育期刊编辑的实际满意程度就会下降。同时 ,大多数高校的职称评定实行终身制,即使不再努力的工作,也不会影响本身的报酬待遇。 而一个单位职称结构是有一定比例的,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职称高的“老编辑”如 果不退休,年轻的“小编辑”就永远不会向上一个级别晋升。职称终身制原则很大程度上限 制了年轻人的发展空间,抑制了年轻人的工作满意度,影响了体育期刊的长远发展。要想打 破这一弊病,就应该经常性的调整队伍结构,以保持体育期刊编辑的动态稳定。

普遍情况下,体育期刊编辑在晋升上一级职称后五年,方可进行更高一级职称的申请。 聘期为五年,在五年间职称不会有任何变化,即“评”就是“聘”。现阶段,可以采用“评 聘结合”的制度,就是个人在现有职称满五年后,都有参评更高级别的权利。进入到第一个 门槛参“评”的编辑,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即为评上了下一级别的职称;但还有第二个门 槛才是“聘”,是对满足更高要求的编辑择优进行“聘任”,聘期为一年。然后还要保持一 个“动态管理”的方法,即在每一年的聘期将结束时,按照考核标准对所聘任编辑进行考核 ,不合格者解聘,达到聘任标准的由“评”晋升为“聘”,这样就形成一个“动态管理”的 职称评定制度。被聘到高一级别的人员会受到激励,促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也使得 未被聘任的编辑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 调动他们奋发向上、迎头赶上的进取心,争取下一次 的晋升。必不可少的良性竞争会有力地促进编辑的工作满意度,也会使编辑队伍的水平很快 得到提高。

5.2.3 全力满足编辑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 1)合理配备编辑部人员。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创办 期刊,应有健全的编辑部,有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专职主编及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月刊不少 于8人,双月刊不少于5人,季刊不少于3人,并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编务人员。[10]

我国大多数体育期刊出版社的现状是:编辑部人员配备不足额,还兼管其它工作,有的 甚至没有专职编辑。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大出版社都有健全的编辑机构和素质优良的编辑队伍 。美国大一点的出版社都单独设立编辑机构,小出版社才将编辑部门与出版部门合并。 [11] 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借鉴发达国家出版社的成功运作模式,出版社要足额配备 编辑部的人员,减轻体育期刊编辑的负担。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富有事 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体育期刊编辑队伍。这样编辑就可以从繁杂的工作中专职于本职工作,为 专业深造提供充足的时间。

2)为编辑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期刊编辑应当是博学多 才、“双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即为编辑专业和体育学科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因为学术 和科研能力是一个编辑不可或缺的基础。体育期刊编辑要想成为“编研结合、以研促编”的 学者,那就要求编辑部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鼓励中青年编辑参加更高学历的 考取和进修;要增加全国体育期刊编辑,特别是中青年编辑的业务培训;举办各种层次的体 育期刊编辑培训班、研讨班;支持参加相关的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各学科年会,使体育期 刊编辑能够时刻掌握国内外的学术前沿动态,为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理论素质更多的创造 深造机会。

参考文献:

[1]黄鉴华.高校图书馆人才引进困难与流失严重的对策[J].广西经济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2002,14(3):84.

[2] 张晓义,李勇勤.对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的必要性探讨[J].首都 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296.

[3] 曾明,秦璐.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22(1):10-104.

[4] 朱敏,李永禄.我国国企与国外企业家工作满意度及激励因素比较[J].上海经济研 究,2002(1):66-72.

[5] 陈旭雯,朱芝洲.对职称晋升制度的理性思考――基于“竞赛理论”的一种分析[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1):9.

[6] 王慧.探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与实践[J].经济师,2006(7):120.

[7] 汤德森,周太山.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的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 20 05(1):147.

[8] 熊苹.建立高绩效的工作环境[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6):60.

[9] 刘志霞.以人际关系为切入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科学文汇(中旬刊),2009 (7):237.

[10] 卢成义,李皿,吕民政.体育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 育学院学报,1997,12(2):56.

编辑职称论文第2篇

第一条为了贯彻职称改革精神,规范和完善上海市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审定工作,根据《上海市实施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暂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市出版系列专业技术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设立的本市图书出版社、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期刊社(编辑部)中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含办理了《上海市引进人才工作证》1年以上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出版系列实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重点考察申报对象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工作业绩,注重专业技术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第四条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副编审编审。其中:编辑(含美术编辑,下同)专业设副编审、编审;技术编辑、校对专业设副编审。

第五条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学历、资历

一、副编审

l、获博士学位,任职中级(编辑、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下同)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

2、获硕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学历、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3、大学普通班、大学专科毕业学历,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7年以上。

二、编审

l、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学历,取得副编审任职资格后任职副编审职务5年以上;

2、大学普通班、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取得副编审任职资格后任职副编审职务7年以上。

第七条专业技术条件考试

一、职称外语、古汉语考试

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国家人事部组织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或参加市职改办组织的职称古汉语等级考试(古汉语考试仅适用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汉语、中医等相近、相关专业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的具体要求按市职改办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按市职改办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继续教育

申报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须至少参加一次编辑出版业务学习培训,取得规定的编辑出版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格证书。

第三章审定标准

第九条副编审

一、专业技术能力

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能力之一的:

1、参与出版社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2、担任编辑部(室)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3、担任重点、专业性或学术性强的图书的策划、组织。

4、担任书稿的复审或决审及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能解决审稿或编辑中的疑难问题。

5、负责重要图书的形式结构设计,能对形成图书装帧特色、诠释图书内容、提升图书品质起重要作用。

6、负责重要图书的技术编辑或校对工作,能对提高图书质量起关键作用。

7、担任期刊的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负责期刊的复审工作,或担任重要栏目的责任编辑(主持人)。

二、专业理论水平

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独立撰写2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重点图书的选题报告或审读意见,或2篇有较高水平的总结技术编辑、校对专业工作的工作报告,并在论(译)著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在省市(部)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独立或为主(第一作者,下同)发表2篇论文,或在省市(部)级单位主办的学术会议上独立或为主发表、宣读2篇论文。

2、在全国专业性科普图书评奖、省市(部)级科普图书评奖中有1种获奖的本人著作,或在省市(部)级专业性科普图书评奖中有2种获奖的本人著作。

3、正式出版5万字以上(技术编辑、校对专业人员3万字以上)的学术论著或7万字以上(技术编辑、校对专业人员5万字以上)的译著。

三、专业工作业绩

1、能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在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成绩优异,经考察表明,能履行副编审职责。

2、任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在编辑出版专业岗位上成绩突出,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

(1)主要参与策划或组织市级以上重点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有1部获国家图书奖(含提名奖)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或2部获全国专项优秀图书奖(一、二等奖)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二等奖)。

(2)主要参与策划、组织编辑的期刊获市级及以上优秀期刊奖;或策划、组织编辑的期刊(专栏)已形成明显的自身特色和风格,并获专家认可。

(3)主要参与策划或组织出版的多种图书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文献资料价值,并获专家认可。

(4)书刊装帧作品或美术作品有l项获全国书刊装帧艺术奖或全国美术作品奖,或2项获上海市优秀书刊装帧设计奖(一、二等奖);或多种书刊装帧设计在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并获专家认可。

(5)能研究解决技术编辑或校对中的重大技术疑难问题,在提高图书质量和指导培养技术编辑、校对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第十条编审

一、专业技术能力

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能力之一的:

1、担任出版社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2、负责编辑部(室)选题、出版计划的策划、组织实施。

3、负责重点、专业性与学术性强的图书的策划、组织。

4、担任重要书稿的决审,能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5、负责重要图书的形式结构设计,能对形成图书装帧特色,诠释图书内容,提升图书品质起决定作用。

6、担任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有重大影响的期刊主编(执行主编)、副主编,负责期刊的决审工作。

二、专业理论水平

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独立撰写2篇有较高学术水平、观点论证有深度的市级及以上重点图书的选题报告或审读意见,并在论(译)著方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l、在省市(部)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独立或为主发表2篇论文,或在国际(地区)、全国性相关专业学术会议上独立或为主发表、宣读2篇论文。

2、在全国性优秀科普图书评奖中有1种获奖的本人著作,或在全国专业性优秀科普图书评奖中有2种获奖的本人著作。

3、正式出版8万字以上的学术论著或10万字以上的译著。

三、专业工作业绩

1、能正确地履行副编审职责,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在任职副编审专业技术人员中,成绩优异,经考察表明,能履行编审职责。

2、任职副编审职务期间,在编辑专业岗位上成绩显著,取得下列成绩之一的:

(1)策划或组织市级及以上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并有1部获国家图书奖(含提名奖)或“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或2部获全国专项优秀图书奖(一等奖)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2)策划或组织编辑的期刊获1次国家优秀期刊奖或2次省市(部)级优秀期刊奖。

(3)策划或组织出版的多种书刊在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或文献资料价值,并获专家公认。

(4)书刊装帧作品或独立创作的美术作品有2项获全国书刊装帧艺术奖或全国美术作品奖,或2项以上获上海市优秀书刊装帧设计奖(一等奖);或多种书刊装帧设计在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并获专家认可。

第四章审定组织

第十一条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上海市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简称“出版高审委”)审定。

第十二条“出版高审委”下设文学、社科、科技、美术4个专业学科组,负责对申报对象按专业学科进行审议,对申报对象提交的学术论文(著)等进行评议鉴定,并按需要组织业务答辩。

技术编辑、校对专业的申报对象按所在单位和本人工作的性质,列入相关专业学科组进行审议。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未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申报对象,须通过学科组业务答辩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第十四条出版系列一般不越级审定副编审、编审任职资格。对未达到大专毕业学历或规定任职资历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再进行审定,极少数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或特殊人才),须经系列主管部门并经上级职改部门同意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第十五条近两年内严重违反出版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直接责任者,或正在查办中涉及的人员,暂不受理申报。

第十六条在申报过程中,伪造学历、资历等弄虚作假者,或隐瞒第十五条情况者,将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或取消申报资格,对已审定通过的,将取消其相应的任职资格。

编辑职称论文第3篇

新时期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出版专业法律法规,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必须通过考试并取得相应的编辑专业枝术职称,才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从业资格。从事编辑工作必须要具备职业资格,这就和医生必须要有医师执业资格、律师必须要有律师证、驾车必须要有驾证是一个道理。而现在部分出版部门特别是编印出版内部资料和的单位,在编辑人员的任用上存在问题,认为能够识文断字的人都可以做这项工作,结果往往导致出版物产生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政治导向的大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试论编辑的三个素质。

编辑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家”。新闻出版是,是我国宣传战线的重要阵地,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而不能有意无意的制造“杂音”“噪音”等不和谐的声音。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把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体体现在报刊的编辑出版实践中。因此说编辑必须坚持强调政治性,编辑报刊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辨别洞察力,了解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等,正确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等规定。

新时期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和监督下进行。报刊要旗帜鲜明地捍卫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宣传阐释党的最新理论,宣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成就,鼓舞和凝聚民心民智。报刊编辑要坚持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时时刻刻维护好报刊的形象和声誉。

编辑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和知识结累、传播创新的直接参与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新事物、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编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如编辑在编学术、社科类的稿件时,必须尽最大可能掌握稿件内容涉及到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向,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所编辑稿件是否具有潜在的学术价值,是否代表学科发展前沿,稿件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目的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报刊的学术质量、技术含量和总体质量。

编辑还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了解新闻出版业务方面新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不断提高编辑业务能力,使自己编辑的报刊符合最新的标准规范。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为网络办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编辑要适应信息时代网络化的要求,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编辑出版部门要通过网站建立远程办公系统、网络硬盘等,有条件的还可实现家庭办公和异地办公,让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可在网上进行,作者网上投稿、编辑网上组稿、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机编辑和联网编排校对,最后网上发行印刷。利用网络可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节约办公场地和办公经费,网络更是编辑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可以说,现在每一位编辑都面临着知识不断更新的问题,因此要努力完成继续学习、自我充电的任务。编辑如果不注重学习、不掌握新知识,就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就会落伍。编辑只有不断通过学习,与时俱进掌握相关知识,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编辑活动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新知识,不断地提升业务技能。编辑不再是知识的“传承者”,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他们不仅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的职业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职业人;不仅是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像教师、医生、律师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现在有极少数机关办的报刊和一些内部资料,对编辑岗位概念不清,没有职业标准要求,没有从业人员职业资格限制,编辑这类内部资料的人大多是兼职的,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认为编辑工作谁都能做,只要识字就能做编辑工作,而正是由于没有编辑专业知识,往往是编辑的稿子错误频出,编印的资料不合标准规范。有一些报刊就是因为这类问题而被关停并转了。所以说,目前加强对一些报刊和内部资料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人生处处有压力,人就生活在压力之中,生活少不了压力。要能顶住压力、化解压力,并利用好压力不断成长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编辑首先要有政治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是办好出版物的首要条件,编辑的出版物绝对不能出现政治错误,无数事实证明不讲政治的出版物是没有生命力的。编辑业务要求也是编辑必须要坚守的,编辑对稿件中的术语、语法、文字等问题要高度重视,报刊要按期出版,较强的实践观念有时也需要编辑甚至利用休息时间编辑稿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编辑面临着知识的更新,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编辑需要的知识既要“专”更要“博”,只有不断地广泛学习各类知识,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编辑职称论文第4篇

“ICP”是目前人们对他们最时髦的简称,即“Internet-Copy-Paste”,更有人因此称他们为“无冕贼王”,因为他们是不需要技术,不需要文采的网络搬运工。他们就是网络编辑。

对于这些评论,网络编辑们只能苦笑。目前,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在我国有300多万人,其实网络编辑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早已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他们的“身份”却多年未有明确的“认可”,这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网络编辑们的工作热情。

2005年网络编辑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独立的新职业,在未来几年可能最挣钱的十大职业预测中,网络编辑也名列其中。

2005年11月8日第六个记者节,三位网络新闻人员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2005年普利策奖中,网络报纸突破公共服务奖项获得了其他新闻奖项的提名,这在普利策奖历史上实属首次。

这一系列的变化无不让人感到网络媒体乃至网络编辑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谁又能保证若干年后不会出现普利策最佳网络编辑奖呢?

在未来10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然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编辑如何快速从一个依附传统媒体的搬运工蜕变为网络时代的宠儿?较传统编辑,他们又需要具备哪些新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迫切问题。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网络时代的宠儿――网络编辑人员必读》正是基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而编著的,正如编著者在书中多次强调:“时代呼唤高素质的网络编辑人才,怎样才能称得上高素质的网络编辑,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素质要求,特殊的环境更需要有特殊能力和素质的编辑。……网络编辑所面临的问题就在于:你是否善于思索、触类旁通,是否有志于做个有创新意识的网络编辑,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做个现抄现编的工匠而已。”

该书从网络编辑的发展、素质要求以及工作技巧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引导从事网络编辑的工作人员掌握更加全面的网络和新闻等综合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网络编辑工作,掌握网络编辑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网络编辑这个新兴的职业大军异军突起。

然而,该书并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网络编辑的技艺,把网络编辑定位于操作方法的层面,编著者认为,对于网络编辑来说,懂得如何操作或具备娴熟的技术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那充其量只是浅层的、初步的方面,因为网络编辑应该是个思想性、艺术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目前,网络媒体获取传统媒体已的新闻的机会相对平等,“千网一面”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却有少数佼佼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网络媒体,为什么?传播工具的优势是一样的,如果都在简单地“搬运”,而没有网络编辑创造性的工作,就不会出现佼佼者。所以网络编辑要实现从搬运工到网络宠儿的蜕变,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正如编著者在书中写道:“知识经济时代中,沉默就是死亡,网络编辑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如此,只有创新才能生存。”

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就整体而言,该书的内容编排充分体现了“由一般到具体,由基本到特殊”的原则,既概括了网络编辑的普遍性特点和基本能力要求,又分析了几大具体的网络编辑工作特殊性。

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中国网络编辑的诞生与发展的过程,纵向梳理了网络编辑在中国的过去、现状及发展前景,著者大胆的预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编辑可以自己设计并经营各种特色的网站,而这将是互联网的一个发展方向。此外,针对网络编辑的特点,著者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编辑应掌握的各种技巧和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从写作技巧、网页编排技巧到如何选择恰当的编辑软件,著者结合实例提出了很多实践性很强的意见。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延伸与细化,分别针对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专题编辑、网络图片编辑的具体工作给予指导性意见,大到如何做好网络专题,如何策划网络新闻,小到新闻标题的拟定和稿件的修改,第二部分中对网络编辑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在此部分得到充分的印证和延展。著者在研究网络编辑实践领域中的现实问题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学术见解。比如,著者认为在网络时代网络编辑的把关人角色不但未削弱,反而具有“双重把关人”的特点。

理论阐释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世上的文章大概有两种,一种的哲理性能够超越时代,一种的实践性已经融入了时代。《网络时代的宠儿――网络编辑人员必读》就属于后者。网络编辑本身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因此,提供新鲜、贴切、生动而丰富的实践例证是该书的最大的特色。而实例在书中出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种是夹杂在正文的理论论述中,成为编著者某种观点的例证,例如在论述“特色议题”的设置与实施对网站风格形成的重要影响时,文章例举了新华网的“网上春运”和“网上拜年”、新浪网的“限制养犬专题”等取得的巨大成功,这种例子在书中俯拾皆是,它们在给我们理性思考和概括的同时,让我们可感、可触、可联想。还有一种相较前一种更有特色,它是在书的正文后面以附录形式出现的,《从网编到经理》、《一个网络编辑的紧张生活》等六篇网络编辑自述的真实故事让我们切实与这一职业进行了亲密接触,体会出网络编辑们的酸甜苦辣。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在职网络编辑,我建议你从附录中的故事开始读这本书,因为它可以让你找到认同,继而加深对该书内涵的理解;如果你还在网络编辑职业门外张望,我还是建议你从附录中的故事开始读,因为它会让你找到方向,为投身网络编辑这一行业做好准备。

编辑职称论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工作绩效;相关性;预测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从事编辑工作;就业期刊类型是科技期刊,如省级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调查。排除标准:从事编务或排版员工作;从事报纸、图书和音像制品等非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调查资料包括编辑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编辑工作年限、期刊级别。(2)职业韧性量表[4],有12个条目共3个维度,成就目标有5个条目、调整适应有4个条目、探索精神有3个条目;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总分范围12~72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韧性水平越高。本研究测得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95。由于各维度所含条目数不一致,采用得分指标[5]来评价各维度得分水平。(3)工作绩效问卷[6],有13个条目共3个维度,工作奉献维度有3个条目,任务绩效维度有5个条目,人际促进维度有5个条目,总分13~65分。得分越高说明工作绩效水平越高。本研究测得工作绩效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89。

1.2.2调查方法

2017年6月20—30日,采取现场调查和网络2种方式,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85.83%。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103名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男33名,女70名;年龄:18~29岁19名,30~39岁65名,40~49岁15名,≥50岁4名;学历:大专及以下2名,本科46名,硕士有45名,博士有10名;职称:编审3名,副编审11名,编辑68名,助理编辑14名,无职称7名;编辑工作年限:<5年34名,5~<10年37名,10~<15年24名,15~<20年4名,≥20年4名;期刊级别:北大核心科技期刊25名,非北大核心科技期刊78名。

2.2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和工作绩效得分情况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总分为56.93±7.36,得分指标为79.07%,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绩效总分为55.52±5.76,得分指标为85.4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韧性和工作绩效各维度得分。

2.3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和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职业韧性总体与工作绩效总体呈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职业韧性水平越高的科技期刊编辑,其工作绩效水平越高,职业韧性与工作绩效显著相关。职业韧性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2.4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对工作绩效的预测

作用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以职业韧性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就目标、调整适应进入回归方程,提示成就目标、调整适应对工作绩效均有预测作用(P<0.05),解释了工作绩效总变异量的33.90%。

3讨论

3.1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有待加强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即科技期刊编辑在遭遇与工作相关的挑战、压力及困难时对外部的积极响应[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得分指标为79.07%,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说明部分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较脆弱,当面对工作困难或挑战时对出版和科研工作缺乏信心与热情,这种不良工作状态长期持续,较易导致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离职或转行的现象[7]。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较脆弱原因分析:首先,工作压力较大,大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并非出版专业出身,尤其是医学期刊编辑毕业于医学专业[8],缺乏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业务能力。其次,有一定科研压力,随着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期刊编辑间评优还是职称评审[2],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数量和层次成为科技期刊编辑评价的核心要件,如发表的论文论著和申请成功的科研项目,与科技期刊编辑评优、职称评审和科研成果紧密挂钩,使得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的编辑感到较大压力,甚至部分青年编辑耐不住学术研究寂寞和成果积累的时间[9],也使得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失去本来的科研乐趣和价值感。

3.2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绩效有待提升

本次调查显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绩效得分指标为85.4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说明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绩效水平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根据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内容和特点,同时考核指标较多,考核期刊编辑品德、能力和业绩[10]。另一方面,根据编辑工作环境特点,编辑面对工作压力、困难及挑战也越来越大,当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处于“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的革命,不仅要求科技期刊出版升级,也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提出更高要求[11],要求科技期刊出版编辑力提升,从编辑的职业素养角度出版编辑力包括策划力、选择力、资源整合力、组织力、加工力、媒介融合力及创新力等综合职业能力[12],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互联网思维及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绩效。

4建议

4.1提升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成就目标以提高其工作绩效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成就目标维度与工作绩效总体呈正相关关系(P<0.05),成就目标对工作绩效有预测作用(P<0.05),说明编辑成就目标维度得分越高,其工作绩效得分越高。提升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编辑个人需增强自我职业效能感,编辑职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即使在工作困境和挑战面前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并胜任工作,并善于自动学习借鉴他人工作经验,为了达到自己职业目标[13],不但较好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帮助同事,对期刊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与实用性的意见,在完成任务绩效同时提升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水平。其次,组织或单位需给予编辑工作安全感,个体需要一份提供薪水的工作来维持其生存,对工作存续性处于风险之中或受到威胁产生的无力感与不良情绪体验,会导致个体和组织的工作绩效降低[14]。工作安全感是编辑对工作稳定性和持久性的良好感知,为了实现自己职业目标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15],同时编辑对工作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会对同事帮助、期刊发展更为积极主动,不但提高任务绩效同时提升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水平,最终提升工作绩效水平并在现有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达到自我实现需求。

4.2提升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调整适应以提高其工作绩效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整适应维度与工作绩效总体呈正相关关系(P<0.05),调整适应对工作绩效有预测作用(P<0.05),说明科技期刊编辑调整适应维度得分越高,其工作绩效得分越高。提升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1)科技期刊编辑需增强心理韧性,高水平心理韧性编辑在工作上面对应激或困难时能较好调整自己情绪,并能使用幽默、放松的技术和乐观的想法来培养积极的情绪[16],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17],能够减轻工作压力,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使编辑主动承担自己工作范畴以外的任务,与同事协调合作并帮助同事,对工作有持之以恒的热情,能有效处理工作压力或紧急事件,进而提升其工作绩效。(2)期刊领导者或管理者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心理资本[18],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期刊管理者需帮助与鼓励编辑努力提升内在的积极心理能力,培养编辑在职业中潜在的自信、乐观、韧性、创新、合作等正向能力[19],同时期刊管理者或领导者需给予编辑精神上的关怀、认同、成长空间、自我实现等有效支持途径,让编辑能在组织中不断成长与发展,领导和同事的理解与支持可以促进编辑在工作中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不断调整适应工作并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20-21],让科技期刊编辑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始终能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提高个人及组织工作绩效促进期刊长远发展。

编辑职称论文第6篇

        如果你一直很顺利,那就不耽误您宝贵时间赘读本文。如果你感到困惑或困难,请继续阅读。作者论文投稿多半是通过学报或期刊的电子邮件投稿的,然而学报或者期刊的电子邮箱每天来稿至少是数十封,学报或期刊的编辑根本不能及时处理或回复,即使能审阅,也只能是看个大概,然后主要看看作者的学历、职称。学历、职称高的当然留下了,低的可想而知,这也是我们多数作者论文投稿后只有自动回复而没有后续回复的根本原因所在。再加上各个编辑私人邮箱来稿和约稿,根本没有时间细看学报或期刊公开邮箱的来稿论文,这就导致了学报或期刊多数刊登的稿件也是采用自编辑专用邮箱的论文(即使现在有学报采用了在线审稿系统,可是约稿大多数是不会走这个程序)。所以多数论文不能及时得到回复,而来稿论文如果超过了学报规定的审稿时间,多半就直接删除了。本人曾经就是学术期刊编辑,所以对论文不能及时发表的原因比较了解,并与100多家期刊、学报的相关责任编辑有直接私人联系,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你的论文稿件送审相关栏目负责编辑。你的论文能否通过审稿或录用,缩短录用时间。

    我们帮您推荐发表文章,旨在帮您节省时间、提高论文通过率,从而为您的职称之路扫清障碍。但是在这个学术造假猖獗的时代,大家都应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如有个别需要我们会委派专业人士进行文章指导写作。

 

编辑职称论文第7篇

一、高校校报编辑队伍现状

虽然高校校报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成长历程,但整个高校校报在报纸家族中仍处于较弱小地位,高校校报编辑队伍普遍存在人员非专业、学历偏低、待遇较差和兼职工作等现象,这些无疑都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校报的发展。

高校校报编辑队伍现状:(1)人员非专业。高校校报的编辑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新闻出版专业的人员,从宣传部或其他部门抽调或借调过来,缺乏新闻出版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新闻策划、稿件采编、栏目设计和版面编排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这种编辑人员的非专业性是影响校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2)学历、职称偏低。目前高校校报不仅专业人员少,而且非专业人员中普遍学历、职称偏低,高校校报编辑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不多,有些校报甚至专科毕业的也有,具有新闻出版高级职称的更是为数不多。(3)待遇差。高校校报虽由校党委领导,但从报纸本身来讲也应该归属业务部门,但高校校报编辑人员远没有教学第一线教师们的待遇,在学校业务人员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严重地挫伤了校报编辑人员的工作热情。(4)多为兼职人员。这也是高校校报编辑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校报的编辑人员是兼职的,有些要兼行政工作,或兼教学工作,因此,时间有限、精力分散,无法全力用在校报业务上,有些根本就只能勉强应付,难以保证校报质量,更无力谈发展与进步。

二、校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

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主管的报纸,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是校报编辑的必备条件,是高校校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报方向的保证。校报编辑要始终站稳立场,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工作实践中要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处理稿件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

校报编辑不仅要有大众的道德素养与行为准则,还要具有良好地职业道德修养,要遵守国家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恪守职业规范,实事求是,作风严谨。编辑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文章进行加工、校对、编排,校报编辑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2、新闻意识与采编能力较强

高校校报作为一个传播媒体,承担着及时、准确地校内外的重要信息的职责,而绝大多数高校校报都没有专职记者,许多新闻报道都是编辑亲自采写,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校报编辑,必须要学习和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新闻传播规律。[2]要重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确保高校校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要善于捕捉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增强校报的可读性。

高校校报的读者主要是本校师生员工,是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读者队伍,高校校报编辑应该有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要对时代走向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发现能力,积极关注与报道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动态。

3、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底蕴包含文字功底、文学修养及审美意识与能力。文字能力是验证编辑基本功的试金石。文字功底首先表现在对稿件的修改、润色与校对,编辑对文章要有较强的鉴赏、提炼能力,不仅要对文字、标点进行更正,还要对语言文字打磨修饰,或者进行适当的删减,以突出文章的亮点,甚至还需要对结构进行一些调整。这些都需要校报编辑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好的编辑,能妙笔生花,化平庸为神奇。

要得心应手地修改稿件,编辑需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在众多的稿件中发现优秀稿件,才能很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理清文章的结构,在尊重作者意愿的基础上,通过编辑创造性的劳动,使文章更加出彩。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到:“改章难于造篇”,优秀的编辑一定是练好内功,逐步积淀起深厚的文学底蕴。[3]

编辑过程也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也是高校校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校报不仅要追求新闻的客观、公正,同时也要追求较高的审美品位,校报编辑要有对美的感悟力和鉴赏力,具备一颗爱美之心,练就一双慧眼。使校报刊登的稿件经编辑的加工润色,文字优美简捷,结构清晰流畅,报纸版面、栏目构思设计精巧,图片、色彩等搭配协调,展现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魅力。

4、知识结构合理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提高校报编辑业务素质的基础,校报编辑的知识结构是 “专” 与 “博”的有机结合。“专”是指校报编辑要学有专长,要系统学习新闻出版的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新闻出版的基本条件,并具备将理论应用于编辑实践中,不断总结,加以升华的能力。使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由经验型上升为学术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博”是指校报编辑的知识面要广,要涉足百科,不仅要懂新闻出版学,也要懂点文史学、社会科学类知识,还应有一些社会常识,形成复合型的文化底蕴。信息时代高校校报编辑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处理稿件、图片,利用互联网获取、判断与优化信息等。高校校报的来稿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要做一名出色的校报编辑,要把校报办得更好,编辑要成为“杂家”, 像海绵一样汲取各方面的养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4]

5、主体意识与创新能力强

主体意识是编辑在从事编辑活动时的主导意识,是引导编辑做好选题策划、审查稿件、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的思想行为。在校报的编辑活动中,编辑是主体,编辑应积极策划、组织稿件,精心编排稿件,精心设计栏目与版式,制定好每个环节应达到的目标,保证校报按时高质量地出版。在大数据时代的出版环境下,高校校报要脱颖而出,需要有创意、有突破,校报编辑要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在编辑过程中,通过编辑的智慧和理性思维,不断生成新观念、新方法。在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方面校报编辑要有超前思维能力,要对学校的工作与总体部署有预见性,提早预测、分析,提前发现与捕捉新闻线索、新闻素材和新闻信息。

三、加强高校校报编辑队伍建设的思路

1、学校要重视校报编辑队伍建设

高校校报是高校的主流媒体,是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和宣传教育阵地,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报的工作,下大力气、想方设法办好校报。校报编辑是校报的主体,要办好校报,首先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校报编辑队伍,校报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校报的生存与发展。学校党委要加强对校报的领导,加强管理,完善校报人员编制,改变高校校报专职编辑人员少的现象,关心、爱护校报编辑,在职称评定、奖金待遇等方面让校报编辑与学校其他业务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加大对校报的经费投入,使校报的硬件设施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实现校报采编手段现代化。

2、提升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素养

高校校报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坚持党性原则是校报的标志与灵魂,关系到校报坚持正确的办报宗旨和办报方向,是校报能否办好的关键。校报编辑要强化党性意识,提升政治思想水平。要积极组织编辑人员学习和研究党的方针政策,恪守党的新闻纪律,要全面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唱好主旋律,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校报编辑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加强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要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要坚持原则,不询私情,不搞有偿新闻,不用人情稿,积极维护好校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淡泊名利,有“敢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要有合作精神,充分尊重作者。[5]

3、加强编辑人员的业务培训

要重视和加强校报编辑的业务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

校报编辑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团体的培训学习活动,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学习其他媒体的先进经验,广泛吸收各种信息,及时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校报编辑部也要积极组织开展不定期的学术研讨会,或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不断提高编辑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做好校报编辑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学习,积极选派骨干编辑到开设新闻采编专业的高等学校深造,学习新的编辑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技术手段;或鼓励青年编辑攻读新闻编辑学研究生,不断提升编辑理论水平。

编辑职称论文第8篇

省级、部级期刊的职称需要提前1-3个月准备

我们都知道,省级部级别的刊物算是普刊,它也是职称发表的起跑线,相对来说,从期刊的选择到发表成功收到刊物的时间不需要很久,有些刊物快的话基本1个月左右就收到刊物了,慢点的话也就3个月左右,但是前提是你的论文已经通过审稿并确定版面了。这里还牵扯到论文的投稿数量问题,如果一个刊物虽然说是普刊,但是在业内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向其投稿的作者肯定不会少,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通知了。

核心期刊的职称需要提前5-10个月准备

除了刚讲过的普刊准备时间因素外,如果你自己投稿核心期刊,那么时间方面更是不能用月份单位来形容了,即使是通过来投稿,也只是让你的论文更早的呈现在编辑面前,从审稿修改到录取至出刊也需要5个月左右。具体的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一个核心期刊的每期刊载量是有限的,这就犹如是一个独木桥,都想过去,但是木头只有一根。此时你就需要珍惜编辑看到你论文的机会,用大量的时间来提高自己论文的创新度和针对性,杂志社编辑那里论文如海,如果编辑连你的第一段都没看完就关闭了,可想而知,机会就是这么浪费的,即使编辑能读完你的论文,也不代表就通过,可能论文还需要修改和润色,这种情况也可能会重复的修改来达到要求,这样一去一来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编辑职称论文第9篇

关键词: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编辑管理;测评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41-06

Abstract:The academic quality of sports journal is highly related to editor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working. Knowing the condition of editor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working can easily find the problems in management and fin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and IPA, the study analyz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collected in 2015 National Editors Confere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1) to set up new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model; 2) to set up a optimized team; 3)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measuring degree of satisfaction.

Key words: sports journal;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working; management of editors; system of measuring degree of satisfaction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文化的日益繁荣,体育学术期刊的推动作用逐步呈现。在建设体育强国目标下,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步伐有所加快,编辑工作的强度和编辑部门的压力明显提高,如何满足编辑工作满意度以提升体育学术期刊质量至关重要。解决问题先要了解现状,在充分掌握体育学术期刊编辑满意度现状基础上,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对策。

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前期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选取IPA方格图法(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旨在探寻目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现状与编辑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编辑工作满意度进而提升体育学术期刊质量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和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为研究对象,以参加2015年第11次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的编辑为调查对象[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IPA方格图法等方法,对编辑工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问卷设计:此次调查问卷是以权威的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为蓝本改编而成,包括基本部分与主体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状况,含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职务、期刊类别、编龄和收入等人口特征。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将16道答题项目划归8个维度,每个维度2道问题,每道问题均采用Likert五分制进行测量,其中1代表“非常不满意”,2代表“不满意”,3代表“一般”,4代表“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问卷左侧是测试问题,右边是1~5个备选答案,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相对应的满意程度选项上打“√”,按百分制对所得分值进行统计。

问卷发放与回收:采取随机发放问卷,不记名的调查方法,发放问卷61份,收回59份,有效答卷57份,有效回收率93.4%。

为了便于分析,将8个满意度的维度以8个因子表示:F1“领导重视”、F2“报酬待遇”、F3“所在期刊排名”、F4“人际关系”、F5“专业挑战性”、F6“职称晋升机会”、F7“编辑部管理模式”、F8“专业深造愿望实现”。 Martilla基于市场组合理论,于20世纪 70年代首次提出了IPA方格图法,即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后来被教育、客服、旅游等研究领域引入并广泛使用,是满意度测量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IPA分析模型是一个二维矩阵,根据重要性的总平均值和满意度的总平均值作为分隔点,划分出4个象限[2]:第1象限为优势区,表现为高重要性高满意度,需要继续保持的要素;第2象限为维持区,表现为低重要性高满意度,供给过度的因素,暂时也无需优先发展;第3象限为机会区,表现为低重要性低满意度,无需优先发展的因素;第4象限为改进区,表现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需要予以改进的要素。如图l所示。

2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根据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职务、所在期刊、编龄、收入等特征进行统计,得出体育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数值(表1)。

女性编辑工作满意度略高于男性编辑;年龄在51~60岁编辑工作满意度最高,而处于中间年龄段的工作满意度最低;未婚编辑工作满意度偏高于已婚编辑;硕士学历编辑工作满意度最高,博士学历编辑工作满意度最低;职称位于中间的编辑工作满意度较低,位于两端的编辑工作满意度较高;随着一般工作人员、副主编、主编的职务变化,工作满意度逐渐提高;核心期刊编辑的工作满意度远远高于非核心期刊的编辑;月均收入8千元以上编辑的工作满意度最高,月均收入8千元以下编辑的工作满意度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随着编龄的逐渐增长,编辑工作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2.2 对各满意度因子的总体评价

对有效答卷的8个因子分别进行累加、取平均值,来掌握编辑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情况。由表2可见:F4的分值最高,人均得到8.35分,该因子代表“人际关系”;F3的分值最低,人均得到6.67分,该因子代表“所在期刊排名”。

其中:个人最高得到90分,个人最低仅得到50分,人均得到71.2分,高于平均分的31人,占总数的54.4% ,仅仅略超过半数。在及格线60分以下的为不满意,有2人,占总数的3.5%。在及格线60分到优秀线80分之间的为基本满意,有43人,占总数的75.4%。在优秀线80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有12人,占总数的21.1%。可见,大多数编辑对体育期刊工作自我评价仅仅达到了基本满意的程度。

2.3 IPA方格图分析

本研究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基于主要反映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8个维度F1领导重视、F2报酬待遇、F3所在期刊排名、F4人际关系、F5专业挑战性、F6职称的晋升机会、F7编辑部管理模式、F8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的17个因子的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即从5-1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选择各项指标的满意程度。如表3所示。

本研究选取求克朗巴哈信度系数(Cronbach Reliability Alpha,0

落在Ⅰ区的指标有T7、T8等2个因子,表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普遍认为与所在期刊的上司、同事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属于继续努力(Keep up the Good Work)类因素。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保持这2个因子当前已有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改善提高,争取创造更加有利于编辑部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的气氛与环境。

落在Ⅱ区的指标有T1、T9、T10等3个因子,即上述3个因子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重要性低、表现性好,属于不宜刻意追求(Possible Overkill)类因素。今后的发展思路是:编辑部领导或者上级管理层对期刊的重视程度继续保持现有态度,对编辑人员的专业挑战性不能再有更高的要求即可,或适当降低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降低对编辑工作难度的要求。

落在Ⅲ区的指标有T13、T14、T15、T16、T17等5个因子,表明上述5个因子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重要性低、表现性差,属于低优先事项 (Low Priority)类型因素。今后的发展思路是:进一步改进期刊编辑部的管理模式,给予编辑更多的稿件自主处理权,加大资金预算和投入,为编辑人员专业深造提供更多的学习或深造的次数和机会。

落在Ⅳ区的指标有T2、T3、T4、T5、T6、T11、T12等7个因子,表明上述7个因子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重要性高、表现性差,属于重点改进 (Concentrate Here)类因素,是目前提高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创设有利于身心健康、舒缓情绪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以利于编辑人员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高度重视编辑收入问题,适度提高福利待遇;为编辑人员积极争取职称晋升机会,构建正常有序的、多通道、良性竞争的晋升机制;此外还应不断提升期刊在全国期刊评价中的排名,增强编辑人员的工作荣誉感。

3.1 建立特色的管理模式

本研究表明落在Ⅲ区的5个因子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重要性低、表现性差,属于低优先事项 (Low Priority)类型因素,需要进一步改进期刊编辑部的管理模式。

3.1.1 以人为本,弹性管理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新模式,其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尤为重要[4]。编辑部要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模式,勇于开拓创新,强调集体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协调、沟通等以人为核心兼而重视情感的注入,从而切身体会编辑意愿和需要。要充满信任和关心,体现编辑部对人性的高度理解和重视,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编辑、尊重编辑,全面关注编辑的需求,把着重点放在有效管理上。上下级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善于倾听编辑的心声,想编辑所想,急编辑所急。要从以编辑部为中心,向以编辑为中心转变,变“控制”为“尊重”和“关心”,从而使编辑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编辑轻松愉快地扮演好桥梁纽带的作用,为读者和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5]。可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提升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某些期刊多年以来一直沉浸在之前的荣耀和回忆,管理模式遵循守旧。现代体育期刊发展特点决定了体育期刊的管理者与编辑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尊重编辑在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实行弹性化管理以促进个性化的发展。编辑工作具有特殊性,编辑既要组稿、审稿,又要不断扩大本期刊的作者群,还要经常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前沿的科研论文报告会,这些工作都不是能够在办公室里完成的[6]。根据编辑工作的特点,允许编辑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切实体现出对人格的尊重,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细节中,才能赢得编辑对工作的满意。

3.1.2 减轻压力,多重激励

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会有压力,适度地缓解压力也会将其转变成积极的动力。体育期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是体育期刊编辑最突出的问题,如何引导编辑去减轻工作压力,缓解情绪波动的程度,从而心情舒畅、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是编辑部特色管理应首要解决的问题[7]。编辑部不要给编辑下达一些硬性指标,要正确引导编辑在面对压力时不应消极回避或紧张焦虑,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它,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适应这一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多进行自我调节,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好工作和娱乐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加班,只要尽力就好,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才是调适的良方。这样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体现管理的人性化和柔性化。

编辑部要让员工感受到领导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促进其情感的表达以及维护其自尊心,使其充满希望和信心。积极的心态可以减少人的压抑心理,使人看到好的方面。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8]。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对编辑工作的肯定,既可以鼓励编辑投入更多的热情,也可以提高编辑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还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在减轻压力的同时,还要采用多重激励手段来辅助特色管理。以物质激励为基础,精神激励为核心,通过多重的激励方式以满足不同员工各层次的需求,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保证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3.2 建立组织结构优化的团队

本研究表明落在Ⅳ区的7个因子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重要性高、表现性差,属于重点改进 (Concentrate Here)类因素,是目前提高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积极优化编辑部组织结构,建立高效的编辑团队。

大多数体育期刊编辑都是体育院校毕业的,有的年轻时还是运动成绩十分优秀的运动员,不服输的劲头和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融化在他们的骨髓中。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的复杂因素,女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挑战性、职称晋升机会和专业深造愿望的实现方面表现出了严重的内心不满意,极大限制了女编辑才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编辑部的团队力量。

女编辑虽然是女性中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但与男编辑相比,其工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新的竞争环境下,体育期刊应是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团队,需要调动每一位编辑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女编辑的内源性满意度,为其创造较多的参与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加团队力量[9]。编辑部中的每一个体都应受到高度关注。首先,主管领导要加强对女编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尽量满足在工作中需要的各种条件,支持她们的各项工作;其次,要加强女编辑的自信心,鼓励女编辑多参加重要的科研论文报告会和活动,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这样就会做到团队成员的共同提高;第三,编辑部要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她们的参与意识,倾听女性的心声,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期刊的竞争力才会更加强大。

3.2.2 多为高学历人才提供机会

本次调查发现,博士学历编辑对领导重视和职称晋升两个因子的满意程度非常重视。这说明博士编辑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关注自己的事业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并希望获得一条激励性的晋升通道,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发展[10]。编辑部要关注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大胆授权并委以重任,积极为他们创造晋升机会,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形成一些相关政策和制度,不能将人才“束之高阁”,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要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第一,为博士编辑营造能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让他们各尽所能,使编辑部能吸引人、能留住人,办出有市场、有特色的期刊;第二,帮助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博士不同的爱好和特长,结合编辑部的办刊理念,辅助他们找到职业生涯发展和期刊发展的结合点,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追求;第三,提供各种学习、成长和发展机会,推动具体实践中的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第四,符合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国际趋势,充分尊重高学历人才的性格发展和思想追求,营造一种适合人才成长的人性化管理环境。

3.2.3 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资源配置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分配工作。要充分发挥资深编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提高青年编辑技能水平为重点,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从高级职称中选择工作表现突出,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深造诣,德才兼备,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资深编辑,带领本领域的青年编辑作为徒弟,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定期进行考核。新员工会带来新的生产知识与新的思维方式,也会不断更新期刊的发展目标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两者具有互补作用,既有利于年轻编辑的成长,又保证了资深编辑的理论精髓和本期刊的品牌效应得以延伸和完善。

3.3 建立满意度测评机制

体育期刊的发展,需要大批具备良好满意度的编辑服务于期刊,但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位编辑都能达到一个总体的满意。体育期刊的发展是建立在编辑发展的基础上,编辑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问卷,然后进行调研,定期对编辑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这样会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编辑的工作满意度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诊断,采取相对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增强措施的实践效果。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编辑经常通宵熬夜,休息日也常常值班,不为出名也不为金钱,但即使在这样透支身体的情况下,一些作者和读者却还不理解、不支持,让他们感到极大困惑和失望。另外,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给出的退稿和修改意见,会受到少数作者的不实投诉或诬告,常常使他们蒙受不白之冤,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编辑工作的职责和期刊本身存在的实际困难不够了解[11]。对此,编辑部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可以出版年刊,将本期刊一年刊发的文章目录装订成册。要标注本期刊的影响因子、各基金立项论文所占刊发论文总数的比例、每篇文章的被引用率和被更高级别刊物收录和转载的具体情况[12]。同时,发放读者对编辑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这样,通过自身的宣传,会让作者和读者更加了解本期刊获得的成绩和发展动向,也会及时了解作者和读者对编辑工作的满意程度,还会获得对编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扩大本期刊的影响力,可谓互动共赢。

4 结束语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原司长、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史康成在2015年第11次全国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研讨会上《关于体育学术期刊数字化国际化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的报告中指出:“创办国际一流的体育学术期刊,是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创办国际一流体育学术期刊的必由之路。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任重而道远。”在中国体育学术期刊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编辑学术原则和学术操作的规范化、编辑人员的专业化”是期刊走向国际的人力资源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元素。因此,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及现代化的编辑工具是中国体育期刊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编辑的自我价值实现了,人文关怀得到了,编辑部组织绩效及组织目标才得以实现,编辑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这就给编辑部的发展带来良性循环,较高的工作满意度才能更好地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 促进编辑部和体育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体育科技期刊研究会第26届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大会会议摘要[Z].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8):145.

[2]程溪苹,孙虎.基于IPA方法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游客满意度分析――以韩城市为例[J].资源科学, 2012,34(7):1318-1324.

[3]陈珍怀.基于IPA分析法的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以成都市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3):132-134.

[4]李慎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J].中国社会科学,2007(11):4-17.

[5]陈雯兰.论科技论文学术不断教育中的编辑角色[J].编辑学报,2013,25(4):364-366.

[6]付志华.体育核心期刊编辑组约优质文稿的实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2):159-160.

[7]李勇勤,张晓义.人力资源管理视阈下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19-1622.

[8]王慧.探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政策与实践[J].经济师,2006(7):120-121.

[9]赵蕴,黄玉舫.打造《体育人文社会学》“名栏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6):5-8.

[10]张晓义,李勇勤.对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的必要性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295-29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