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毕业德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8 15:04:55

毕业德育论文

毕业德育论文第1篇

悠悠四年,转瞬即逝。或喜、或悲、或忧、或淡,都以自己的性格为中轴线,无论光与影以及光影之下将阴影远抛在身后的欢欣,雾与雪以及雪雾之中独自享受远行的风霜,书与学以及书学之间海阔天空无尽的调侃,都沿着这条轴线平实而坚定的延伸着,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页。有时,在某个相契的情境中,会一页一页的翻出来,慢慢的回味着,如同品茶。

即将毕业离校的我,对于大学四年有种无法言表的感受。离别总是伤感的,但回首过去的四年,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受至深。

9月,我怀揣着对大学的遐想带着河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保定,没有父母的陪伴,独身一人拿着行李报了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大学,这一切在我眼里是那么陌生……来到宿舍,七个陌生又充满激情的面孔,大家来自河北省的各个城市,每个人都带着各自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很快大家熟悉起来,就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

大一

大一的生活是激情快乐的。

大一是对以后没有过多的想法和压力的。上了大学才发现每周的课程相对于中学时简直太少了。充足闲暇的时间让我们有了更多娱乐玩耍的机会。我们尽情享受着高考以前从未有过的充裕的时间,宽松的环境。当时还在河大本部,宿舍内都有电视,那时候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各自的床上看电视。有时候因为看中央三还是河北四争得热火朝天。现在说起来,成了我们室友相互间的乐趣。本部粗壮的树木、茂密的植被也成了大一时永恒的记忆。有时到上课的地方要走很远的路,一群同学嬉闹着一起走过校园绿荫下的小路,这种情景以后怕是毕业以后在也不会有了。还记得曾经有一天上午要上西方美术史的课,结果那天整个宿舍的人似乎都中了瞌睡虫,早上竟然没有一个人醒。结果接到了老师的电话,顿时我们睡意全无。慌忙起床向九教奔去……

大一最激情是事情就算是看世界杯了,夏天正是德国世界杯,男生宿舍楼那阵子真是疯狂无比,我们一同见证了澳大利亚队在零比二落后的情况下最后连扳三球淘汰日本队的爽快,领略了黄健翔狂风怒吼般的解说门事件。大一火热的夏天随着世界杯的热情热血澎湃。

本部的大学生活只有一年,在大一暑假前夕,我们搬到了河大新区,大二的生活随着新的环境继续上演……

大二

大二的生活是稳步向前的。

基本熟悉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以后,我们迎来了大学期间唯一的一次外出写生。地点:邢台市路洛镇贺家坪村。这是一段大学独特的记忆,一起吃一个锅里熬出来的土豆炖粉条,一起爬山、摘柿子、挖红薯。虽然有一些不太道德的行为,但是我们一同拥有了快乐而美妙的时光。

下学期的时候由于学习专业课程的需要,每人都陆续买了电脑,这样除了平时上课,电脑成了大家主要的娱乐工具。从那时开始,音乐、电影、电脑游戏开始充斥在大学的课余时光中。电脑渐渐成了大学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

大三

大三是彷徨徘徊的。

已经是学校的“老生”了。学习生活依然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始凭着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尝试做一些相关的活儿。但思想和行动上相对于以前貌似渐渐懒惰起来,经常很久不出门,经常每天是从中午开始。经常哥们几个举杯小酌,在混沌的状态中也会想偶然思考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到了大三下学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莫名的郁闷,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开始试着计划自己的人生。上课开始比以前更专注的听,作业开始更认真的做。

有些东西你是无论如何也留不住地,它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从你指缝中悄悄滑过,譬如时间,譬如青春,你只能斜靠着墙壁,呆呆地看着它一分一分地流逝过去。四季的雨还是在飘,雪还是在飞,花开花谢,依旧在轮回。

当我又一次走过通往教室那条熟悉的路的时候,看着大一大二的同学上体育课学习我们早已学过的太极拳,似乎也看到以前曾经的影子。看着道路两旁的树木又一次变得枝繁叶茂,突然发现树木比以前高大茂密了许多,突然间觉得时间过的如此迅速,都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享受大学生活,时间却早已把我们带到了大四……

大四

大四是忙乱复杂的。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大四的生活开始了,我们去了北京考察,除了参观名声古迹和博物馆让我对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赞叹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感受到了现实中北京上班族的压力、紧张和焦虑。从北京回来后,开始更多的关注关于工作就业之类的信息。内心的压力开始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以前专业技能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恶补式的复习巩固。时间依然飞速的流逝,感觉一下子就到了。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里,课程虽然很少,但每个人的忙碌程度却感觉是四年中最繁忙的。每个人都开始四处奔波,每个人开始找公司单位实习,很多同学都去了别的城市上班实习,宿舍里也失去了以往的热闹,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在一起最后的日子,每个人的心里有种难以言表的感受。当我们又一次返校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开始回望过去,说一说大学中每个人身上曾经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每个人还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我们还幻想着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能从新上一遍大学的话,我们又会是什么样。但我们都知道,时间不会倒流,大学只有一次,这些终究会成为过去,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这段记忆是不能忘记的,也不会忘记的。当我们把毕业论文毕业 设计最后完成的时候,大学生活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我们又一次举杯小酌,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在醉生梦死之间我们才发现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冲动,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

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

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信念、理想、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回望过去的大学四年,每一个细节都清晰的浮现在我眼前,我开始回忆曾经的此时此刻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那时的我们是那么快乐、那么激情、那么悠闲、那么逍遥。每个人大学的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是我们都一样的经历了早上上课踩着点,一路狂奔到教室上课没有迟到的庆幸。我们也经历了早上经过痛苦挣扎后还是决定睡觉,无视可能被点名的危险。我们经历了几个哥们一起联机玩cs的那种爽快,我们也经历了整个教室都是跑跑卡丁车的漂移声、炸弹声、笑声和懊恼的那种快乐。我们曾经每天认真的打扫宿舍卫生,得过光荣的“五星级”。我们也曾长时间不叠被子,不扫卫生,得过罕见的“一星级”。在翻看以前的照片,我们的脸庞比现在稚嫩了好多,我们自己也不曾觉得。因为我们都在不经意间慢慢成熟,慢慢长大。

毕业德育论文第2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23-03

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并把德育作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首要根本任务。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目前,多数学者肯定德育的功能。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教授从多方面论述了德育的教育功能,社会性功能以及个体性功能。他指出德育功能认识对德育实际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是一种理论分析,也是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线索之一。德育答辩是高校德育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和意义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高博从道德认知的尝试与解读中探讨德育答辩的理论和意义,他认为“道德认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的程序设计,高校德育答辩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高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以及整个德育体系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无论是其形式和内容,还是体系和定位都有待逐步完善,深入拓展。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开展德育答辩,这次新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者魏俊兴认为德育答辩是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是引导教育学生将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这种教书与育人同步运行的教育方式,不仅符合教书育人的主旨,且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2013年云南中医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现状,存在医患关系持续恶化,究其原因,有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院过于功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患者维权意识高等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较低。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培养医药人才重要基地的医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关乎人民生命健康。要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做人操守,必须抓住其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校教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医科院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实践

为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更好的提升德育水平,云南中医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具体实施细则,成立了由校党政领导牵头,学工部、团委、宣传部、思政部、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并投入专项工作经费为德育答辩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按照学院德育答辩的具体工作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分为宣传准备、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总结整理五个阶段。

在宣传准备阶段,云南中医学院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制订周密、详尽、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并通过各种途经,向本科毕业生阐述德育答辩的目的、意义以及撰写答辩论文的基本要求及答辩方式。引导毕业生妥善处理好求职就业、毕业综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与德育答辩的关系,集中必要的时间精力做好德育答辩准备。落实好每名毕业生德育论文指导教师。

在撰写论文阶段,要求每位毕业生回顾大学历程,认真梳理生活、学习思想成长过程及对人生的感悟,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找准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撰写符合本人实际情况、个性化的德育总结答辩论文。

学生在撰写德育论文前,先与指导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基础上,拟订德育总结的论文提纲,成稿后先在班级内部互评修改,再根据指导教师审阅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通过后,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经本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审核同意,方可提交答辩。

在现场答辩阶段,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组织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规程组织答辩,要求每位毕业生必须参加,并安排低年级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毕业班级的答辩由“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指定评审小组具体负责,答辩评委应不少于3人,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成绩评分细则进行评分,并指定专人负责记录。

现场答辩结束后,各学院综合每名毕业生平时成绩、论文成绩、答辩成绩,计算最终成绩,填写《云南中医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登记表》。按答辩人数5%的比例推荐“德育优秀论文”报学工部,同时在对撰写毕业生鉴定中使用好德育答辩评审意见。

整个德育答辩过程中,云南中医学院坚持德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又切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毕业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

通过三年的实践,云南中医学院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德育答辩,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2013年、2014年、2015年全校分别有1288名、1415名、1445本科毕业生参加德育答辩,且全部都通过德育答辩,其中综合优秀的比例达到90%以上。从实施过程以及最后结果看,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从制度上确保了德育论文答辩的强力推行。事实也有力证明,德育答辩制度不仅较好地丰富完善了德育工作体系,而且还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云南中医学院德育答辩成效和经验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德育答辩对把德育落到实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德育答辩有效引导学生德育知行合一

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确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一定的思想理论、社会道德传递给受教育的青年一代,以促使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使青年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答辩是德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以及论文的撰写影响学生的思想,其过程的基本要素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构成的。德育答辩其实质是通过制度设计,由学生完成建构内心道德境界、发展道德知识直至指导自身行为、激发道德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由外在的强制内化为内心信念及准则,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德育答辩有效把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毕业之际,他们渴望理解与沟通,希望心灵得到关切,渴望困惑的问题得到明确的答案。德育答辩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回顾,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其思想动态,是大学生心路历程的反应,能很好地呈现大学生内心世界与心灵成长的轨迹。高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和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其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的建构的过程,是环境与成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人价值建构的统一。”

通过德育答辩,教师能了解到个体成长中的困惑问题以及学生内心世界成长轨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激励学生走向至善。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是德育目标之一,同时还要改造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并建构学生内在的良好思想道德境界及行为习惯。德育答辩通过论文的撰写,德育指导教师一对一的引导,促使毕业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得到完善。

德育答辩过程可以说是毕业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学校、老师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就德育主体而言,开展德育答辩可以引导其回顾在校成长、成才历程,总结收获,找准缺失,增强学生主体自觉意识。就学校办学育人实践而言,通过德育答辩,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人才培养和德育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

(三)通过德育答辨,充实毕业教育内容

德育答辩正值毕业生进入实习求职阶段,群体分化明显,班集体难以统一组织活动,毕业生处于松散状态,极易诱发事端。“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开展德育答辩,旨在激发“潜藏的自我意识,使毕业生更为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养成德性,而非脱离现实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同时,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引导毕业生珍惜时光,顺利度过大学的最后宝贵时光。

(四)通过德育答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通过德育答辩系统工作,一是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又依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其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二是要求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发挥主导作用,从与学生充分交流思想,到指导论文选题、撰写审改,强化对学生成才的理性指导,有效弥合高校新校区显示存在的师生时空距离疏远的不足。三是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风。

(五)通过德育答辩,全面衡量人才培养质量

云南中医学院对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和学术水准的评判,已经有成熟完整的考查、考试、答辩制度,但对于其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评判,尚未形成和建立一套系统性、痕迹化、规范化和总结性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德育答辩,为云南中医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创新、新生教育、全面衡量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材料。

德育答辩是云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旨在加强毕业生教育与管理,既考核其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又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旨在增强毕业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学生中的不良情绪,增强毕业生的爱校情绪。旨在深入掌握学生成长轨迹,检验学生在校期间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总结得失,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旨在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在校学生学习成长,传承优良校风学习。它需要认知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制度化程序的设计,其形式与内容,体系与定位都需要逐步的完善,深入和拓展。

毕业德育论文第3篇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是当今社会一直所面对的问题,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分析、总结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提供考核标准,也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供重要参考。但相关研究中,对党建育人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细化。

二、研究基本情况

为了分析党建育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我们以金华地区高职毕业生党员作为调查范围,组织了一次《党员毕业生现状调查(学生)》和《党员毕业生现状调查(企业)》。本次调查向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党员发放问卷2200份,截止2013年2月共回收2000份。回收的企业问卷中,学生所从事单位性质:民营企业占了86.5%,集体和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了9.8%、中外合资或外资独资企业占了0.1%,自主创业或其他类3.6%。从问卷分布的情况来看,与目前该区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基本相符,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本次调查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更为准确地把握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的用人标准,为高职党建育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对毕业生党员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党员就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本研究设计的问题从学校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对学生党员在企业作用入手,在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毕业后党员个人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党员职业素质满意程度作为研究点,再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方向和定位,认为高职学生职业就业能力应包括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这是个人工作能力基本,也是就业能力的基础。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对毕业生党员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职业素质,特别是民营或股份合作企业有75%对毕业生党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持有满意态度,并在招聘时,将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工作态度同样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调查中,用人单位表示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党员在工作中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企业也愿意对他们进行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企业中能安心工作,并得到更好的晋升机会。毕业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满意率和较满意率也达到80%以上。

从调查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党员相比其他非党员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表示有明显突出和比较突出的比例占到了90%,这与学生党员在发展过程中的严格要求和专业知识能力、工作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用人单位还表示毕业生党员在政治觉悟方面相比其他毕业生要高,且在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与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拥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机制,方式、方法和科学途径不无关系,这样既确保吸收了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也能让他们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其他学生成长、成才,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并在就业竞争中保持优势。

但调查结果中,同样反映出,用人单位对高职类院校毕业生党员的整体水平表示满意,也是由于在部分企业中出现高职毕业生就业低移现象,部分高职毕业生在从事高中学历就可以胜任的岗位,甚至于与没有教育背景的打工者处在同一个职业群体有很一定关系。所以在企业的调查中,企业提出对毕业生党员在业务能力水平、职业道德与言行表现、实践性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上需要进一步学习。

四、在党建工作中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党建工作可以凭借已经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的凝聚力、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党组织纪律的约束规范性、组织生活的教育引导、促使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道德素质、优良的学习成绩、健康的身心素质,有助于大学生向德智体美全面型人才发展。党建育人的途径包括文化环境育人、实践平台育人、修身明志育人、组织阵地育人、机制保障育人等方面[1]。但是,目前,对学生党建工作推动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道德教育质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角度,首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从毕业生党员调查中可以知道,毕业生党员在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上较非毕业生党员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是由于在校期间个人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通过加强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成大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

其次要提升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当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的重视,而对学生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忽视。与此同时,在调查中学生本人对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对今后职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够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的教育,是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的道德基础。

(二)深化专业理论教育,树立党员模范榜样

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发挥其应有的模范作用,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

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调查结果普遍反映中,毕业生党员在实践性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好的反馈,但相较于党员,非党员同学在实践性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就有所欠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不论在校期间是否是党员,都要求掌握扎实的实践性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党建工作中,树立党员模范带头榜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大同学有着激励作用。并且由学生党员带头,深入到社会实践中,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党员的职业素质满意;并且通过社会实践,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一起投入到实践性技能的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性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实现更好的人职匹配。

(三)加强党建工作和学生成长的联系

尽管党建工作客观上具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不能主动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在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党员认为党组织生活没有多大作用,而且影响学习,更有大部分人认为党组织生活有必要,但形式单一,仅集中于“讨论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和文件学习等内容”,需要丰富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是党建工作今后党建工作需要改善和加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毕业德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49-02

一、关于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履行职业责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操守、准则。职业道德是从业者的一种内在心理意识和信念,是在长期从业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约束机制,在行业内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者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接受锻炼、教育以及陶冶的提高和完善过程,有他律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自律。

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不但关系该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时指出,教师应当“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同志曾号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多的体现为他们的自律行为。而自律就是他们在结合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工作特点而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陶冶行为和意识。评价和衡量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不能只是凭借几个量化的指标,而是要依靠一些可以触及良心、道德甚至是灵魂深处的正确理念和积极导向。一名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人员,其评估毕业论文的行为一定是积极乐观、一丝不苟的,评估结果也一定是真实可靠、公平公正、心安理得和问心无愧的。

二、关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估主体

评估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通常需要六个步骤,分别是确立评估标准、选聘评估主体、将论文交给评估主体、评估主体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反馈、对答辩的评估。在这六个步骤中,除了确立评估标准和选聘评估人员这两个步骤之外,其余步骤均与评估主体密切相关,评估主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评估毕业论文首先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谁来评”、“评什么”和“怎么评”。确定评估主体实际上就是解决了“谁来评”的问题。

对于一个好的评估主体来说,各成员之间的年龄、学历、专业、性别等结构应该是合理的。黄猛和雷银生等人认为,一个好的毕业论文评估主体应该由开题小组、指导教师、评阅老师以及答辩小组构成。

开题小组负责评估选题的价值、研究方法、论证的逻辑,并给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指导教师负责评估论文的技术和非技术含量。评阅教师负责阅读和评价论文定稿。答辩小组负责评估口头答辩。

三、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现状

蒋桂芳总结说,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1)政治信念不坚定。(2)缺乏敬业精神。(3)不能为人师表。(4)缺乏育人观念。(5)治学不严谨。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群体,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也存在着蒋桂芳提到的职业道德问题。针对毕业论文评估这一工作,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问题还突出地表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1)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本身的重要性存在错误的认识或认识不到位,不能按时、规范地评估毕业论文,有的时候还会带着情绪开展评估工作。(2)不愿意主动学习、钻研测试及评估领域的重要知识和理论,评估毕业论文时主观性随意性太强,打出的成绩往往经不起同行的推敲,可解释性不强,有的时候甚至无法说服学生。(3)评估主体各成员之间在评估的过程中往往各自为阵,缺乏应有的衔接与沟通,更谈不上有效的团队协作。

四、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对评估工作的影响

①对学生的影响。从开题到答辩,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特征意味着学生在前一个阶段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后一个阶段得到弥补。在这种动态评估中,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意识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大。往小的方面说,如果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差,那么他所给定的评估结果很有可能是随意的、不可靠的、不公正的,其评估结果会打击或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对下一阶段将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将要接受的评估心生恐惧,进而对自己开展的研究以及原本打算采取的一些弥补措施散失信心。往大的方面说,如果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差,在评估工作中给学生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印象,带给学生的将是一些消极的、阴暗的记忆,会给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是毕业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②对评估信度的影响。一般来说,评估主体的职业道德意识越强,评估的态度就会越端正。评估的态度越端正,评估的过程就会越认真。评估的过程越认真,评估的精确度就会越高。评估的精确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靠程度也就会越高。③对其他评估主体的影响。评估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是开题小组、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以及答辩小组共同的工作。只有各方人员通力协作,评估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如果各评估小组的职业道德意识都很强,那么各个评估环节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衔接。相反,只要评估主体任何一方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就会影响到其他评估主体的评估活动,致使评估活动无法有序、顺畅地进行。更为严重的是,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一方所表现出的不端正的态度和不靠谱的行为有时候会影响到职业道德意识强的一方,让其他原本很好的另一方在思想和意识上受到动摇。

毕业德育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用人最看重的列第一位的指标是“德行”,而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中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与日俱增,这与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形成鲜明反差。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就表现为并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与用工企业招工难的尖锐矛盾。作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主阵地的德育教育,理应而且必须但当起这一历史重任。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今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迫切需要数量足够、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其中用人单位选人标准可以概括为“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用人最看重的列第一位的指标是“德行”是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为精神核心的——职业道德,个人职业操守。可是,当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都渗透着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时,于是在毕业生群体中敬业奉献精神缺乏、诚信意识淡薄、个人利益至上、追逐功利等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与日俱增,这与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形成鲜明反差。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就表现为并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与用工企业招工难的尖锐矛盾。

“职业教育是以传授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术、态度为主要内容的,以培养职业人为目的的教育”。它强调了职业教育为就业服务,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因此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工作态度、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作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主阵地的德育教育,理应而且必须但当起这一历史重任。

一、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基础内容的构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德育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使得我们对这一点有了更加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做好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积极引导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社会需求所决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以职业道德为内核;而职业道德模块教学应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严格的纪律观念、敬业精神为主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成效评判的标准

要保证整个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构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的精神文化和思想素质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保证。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最重要是两件事:一是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工,二是学会做工更要学会做人。而职业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工的根本。有德之人掌握文化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无德之人掌握科学文化技术则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社会安全的“智能强盗”。因而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对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客观上每年毕业生的数量增加,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实际求职和工作中许多学生对工作环境、待遇过分苛求,而本人缺乏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手段之一,就是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实施乃至整个实行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特别是习惯的养成,而不是知识的掌握,因为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是长期自然形成的,且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是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所以职业道德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做到并不等于能做好,做好并不等于养成习惯。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培养自己热爱本职,立足本职的高尚情操。提升他们的职业执行工作能力,提高他们进行职业活动、履行职业职责的基本手段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实干精神。消除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给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生具有对本职工作热爱和踏踏实实的实干精神。应把毕业生是否适应企业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需求,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评判依据。

三、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社会功能的体现

加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将会大大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职业道德作为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凝聚力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同时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信誉,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通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来衡量,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员工的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低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责任心就是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有一个责任心极强的团队,这个行业、企业就会具有生命力,会迅速发展,各个行业、企业发展了,社会经济也就发展了,社会也就进步了。同时职业道德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极为迫切。职业院校的各级领导,特别是从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教育者,要肩负历史重任,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不断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规划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培养出大量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合格毕业生,才能更好地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毕业德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廉耻教育 毕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毕业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关口,关系到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廉耻教育旨在促使大学毕业生守廉洁、知荣辱、明善恶、分美丑,构筑毕业生牢固的道德底线。

一、廉耻观的文化内涵与廉耻教育的基本内容

廉耻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价值观,是道德之底线,人伦之基础。所谓廉,指思想清正,引申为检点、自守之意。所谓耻,指因自己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而引起的羞愧之情、羞恶之心。从先秦诸子到孔孟以来的儒学,中国传统文化无一不强调廉耻观与个人道德修养和治国安邦的密切联系。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孟子曰:“人不可以,之耻,矣。”[2]宋学家朱熹说:“耻者,吾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3]清末思想家康有为说:“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心,则无事不可为矣。”[4]不仅古人管子将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同志也将礼义廉耻同样视为国之四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廉耻观可谓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价值观念,构建了传统文化关于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廉耻观教育。这种教育的实质是提升整个国民的道德素质,使人民有羞耻之心,自我约束。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民道德素质下滑。“特别是在文化与道德面临困境时,廉耻观念往往承担了道德底线的修复与人性复归的重任。中国文化精神之生生不息,道德礼义之薪火相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有着廉耻观念的再生功能作支撑”[5]。加强道德文化建设,重在加强整个社会的廉耻教育。廉耻教育,包含三个层面的主要内容:其一,廉耻的道德认知教育,使受教育者明荣辱、知廉耻。“羞耻之心,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毒剂,是善心的忠实保护神;真正学会做人,要从知耻开始”[6]。知耻,才能明善恶、知是非、辨美丑,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其二,廉耻的道德情意教育,使受教育者遵循廉耻的道德规范,完善品格,自尊自重。其三,廉耻的道德行为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以廉耻为行为标准,追求真善美,杜绝假恶丑。

二、高校大学生毕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毕业生是高等学校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是追求自身利益与价值的独立个体。目前针对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毕业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多数教育者认为毕业生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已经思想成熟、价值观道德观基本定型,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德育已经不是毕业教育的主题了。毕业教育更多是强化毕业生的智育,提升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及适应社会的技能,忽视了针对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最后关口的道德教育。

2.毕业教育重形式轻内容

每所高校都非常强调毕业教育,旨在进一步促使毕业大学生完善综合素质,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各种形式的毕业教育轰轰烈烈,如:毕业典礼、毕业酒会、毕业晚会、毕业合影等。但这些形式普遍都缺乏深入人心的精神内涵。

3.毕业教育重就业轻教育

高校毕业教育更重视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服务,不断突出毕业生的求职指导、职业规划指导等内容,但不够重视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

毕业教育的局限使大学毕业生中存在诸多普遍的问题。第一,不少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如:求职目标功利化,重短期效益轻长远规划,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和集体利益,重发达城市轻基层边远地区;求职过程失信行为屡见不鲜,轻易撕毁协议合同,频繁跳槽追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求职时甚至有男生穿着拖鞋招摇过市,女生穿着奇装异服以丑为美;求职语言表达言之无物,苍白无力;部分毕业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第二,少数毕业生严重缺乏廉耻心,如:自身不努力学习导致科目挂科,埋怨老师刁难他,临近毕业不是自强不息努力复习通过重修考试,而是低声下气哀求老师放他一马;不去积极主动求职找工作而是宅在宿舍沉迷网络游戏,不顾念家中父母生活之艰辛,以求职就业为借口大肆跟父母亲要钱。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人才市场需求不足、结构不合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毕业生自身道德人格不完善等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必须使毕业生牢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加强毕业生廉耻教育抓起,使毕业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知廉耻,明荣辱。

三、加强大学毕业生廉耻教育的重要意义

1.增强大学毕业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是新时期送给青年人的八字箴言。对大学生而言尤其需要增强明辨力。明辨是非利害、明辨个人与集体的荣辱与共、明辨个人与国家的兴衰共存,这些都是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思想基础。加强廉耻教育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加强大学毕业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廉耻教育重在引导毕业生廉洁知耻。加强廉耻教育利于毕业生强化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八荣八耻指: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毕业生明明白白地做到“八荣八耻”,自然能克服求职就业的困难,脚踏实地沿着规划的人生道路前进,艰苦奋斗,最终心想事成。

3.巩固大学毕业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价值观教育。毕业期间加强廉耻教育有利于巩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候,牢牢谨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时刻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与事业。

4.完善大学毕业生的行为举止

通过加强廉耻教育,可以促使毕业生提升综合素质,着装整齐得体,语言文明优雅,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待人接物诚心正意,做事谨言慎行诚信为本,孝顺父母友悌兄弟姐妹,尊重师长心存感恩。

四、构筑毕业生廉耻教育的创新模式

1.诵读经典

如在毕业生中倡导诵读《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传统文化读物,使毕业生补上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这一课利于毕业生提升思想高度,领悟人生中廉洁自守、知耻明理的根本道理。

2.学唱良善歌曲

当代青年大学生所听的音乐多是靡靡之音。《礼记・乐记》指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大学生听了不善的音乐,往往是欲望膨胀,情绪躁动,自私自利。多听良善的音乐,能启发人的孝心、爱心、感恩心、恭敬心、责任心、事业心等。学唱良善歌曲,利于毕业生在音乐陶冶中,改变心性,懂得廉耻与感恩,责任与奉献,爱国与守法、孝顺与友善。

3.观看传统文化视频

播放优秀的传统文化视频,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沁润与洗礼,明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这个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正能量,自觉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举办廉耻教育的专题讲座

邀请优秀的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前来为毕业生讲解廉耻等传统文化的精要精髓,使毕业生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通过加强毕业生廉耻教育,最终目的旨在使毕业生成为知廉耻的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每名毕业生做到“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说:“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知廉耻、明荣辱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我们这个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论语・为政[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2]孟子・尽心上[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3]朱熹:孟子・集注[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4]康有为:孟子微[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

毕业德育论文第7篇

[关键词] 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廉洁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73?02

一、二级学院开展毕业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毕业生廉洁教育是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反腐倡廉工作的首要环节。按照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二级学院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廉洁教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实践,认真落实上级组织的教育方案和要求,将尊廉崇洁的道德操守,内化为普遍的价值规范,成为毕业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且外化为日后职业生涯中他们始终做廉洁文化的传播者、廉洁行为的践行者和社会风气的净化者的行动过程。

二级学院重视毕业生廉洁教育丰富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能提升毕业生就业教育质量。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诸多研究中,鲜有学者就高校二级学院如何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团体教学、个体咨询等环节渗透廉洁教育的研究。事实上,毕业生就业指导应该成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从现实讲,毕业生作为一个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鼎盛时期。对毕业生进行廉洁教育,促进毕业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和教育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既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系统工程,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保证。从理论上讲,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廉洁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脉络,填补长期以来对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研究的空白,为如何开展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廉洁教育的重点内容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廉洁教育,应针对毕业生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特点, 在廉洁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应侧重从知到信的教育, 着重于澄清是非观念, 树立崇尚廉洁的意识。特别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诚信教育

当前毕业生中存在毕业设计抄袭、贷款不按时还款甚至不还款、提供的就业材料不真实、频繁违约等属不诚信表现,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学校的声誉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教会学生深刻理解诚信处世的内涵。诚信就是一种做人的能力,即按照人的内在本性的要求去规范自身的活动,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诚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诚信就是不欺人。即人作为社会的存在,要信守规则,以诚待人;信守规则体现了正义感,以诚待人也体现了爱的能力。第二,诚信就是不自欺。即人作为个性的存在,要自主自信,敢于担当,维护人的尊严,保持独立的人格。因此,学生工作老师通过就业指导传递给毕业生的廉洁教育首义是诚信,教会大学生在学术科研、还贷、求职等方面“言忠信,行笃敬”。

(二)理想信念教育

针对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要担负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形成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正义,加强对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阅读文史哲类书籍,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在全球化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个别学生出现思想蜕化、崇洋、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的倾向。为此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引导毕业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胸襟,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法制纪律教育

第十六届中央纪委几经努力,在不断统一思想的过程中,才第一次在反腐败的战略方针中提出了“注重预防”的要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法制纪律教育,其实质就是以预防为主的教育,是每一个大学生过渡为职业人所必需知道的基本规则。二级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纪检、监察部门的法制讲座及案例分析、观看反腐倡廉宣传纪录片、参观革命纪念地、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让大学毕业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从而树立大学生反腐倡廉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防腐拒变的良好心理素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三、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渗透廉洁教育的有效形式

大学毕业生的廉洁教育究竟应该采取哪些形式,直接影响到廉洁教育的效果。根据连续三年来对中南大学能源学院750名毕业生发放的有效调查问卷,选择就业指导课堂学习廉洁内容的人数占35.25%,选择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的人数占25.25%,选择听专题讲座的人数占18.5%,选择观看廉政教育电影、院报、学院宣传窗的人数占15%,选择利用网站自学的人数占6%。因此应加强以下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依托就业指导课堂教学,注入崇廉尚洁可以助推职业生涯的理念。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职业生涯是一场至少四十年的比赛。如果想赢得这场比赛,职场的廉洁自律可以在人迷糊时、迷路时、加速时、换道时,有效快速地指引人生方向,赢得职场的精彩。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选择相关的入职基本修养、职业道德简介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我要廉洁,廉洁可以助我成长成才”的理念。

毕业德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61-03

大学时期是莘莘学子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观念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正猛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何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永恒话题。

一、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

每年栀子花的清香飘满校园的时候,又一届学子将要毕业离开母校,此时他们都会在校园合影,为大学生活留下最后的记忆。然而,近年网络上热传的一些接近疯狂的学生毕业照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早在2009年毕业季,一组“大学生往母校校名上撒尿并集体拍照”的照片上传网络,这次被称为是“撒尿门”的照片共有三张,照片上所有学生的脸部都经过马赛克处理,校名也被部分遮住,仅能看到“湖×××学院”字样。第一张照片上,一个身穿蓝色T恤和运动裤的男生正对着“湖”字做出小便动作,“湖”字上及地下有疑似小便的痕迹,该男生还转过头来望着镜头,旁边有个注解“就地嘘嘘”,在写着校名的石碑后,几位学生在观看;第二张有女生前去查看“湖”字上的印迹;最后一张是大家在校名后的大合影。由于校名被遮挡,在网友的人肉搜索下,有人贴出了湖南理工学院的照片进行对比,结果基本吻合,使得当事学校声誉备受影响。

2012年6月,另一组毕业照吸引了人们的更多眼球。照片的内容是暨南大学的毕业生合照中,学生手举写着毕业愿望的纸,上面印有不同的文字,写着“求、求富婆、求调戏、求你妹、求帅哥……”等不同字样,在镌有“暨南大学”的拱形建筑前合影;另一张照片稍远一点,加上了一条红色横幅写着:“暨大广告,你Fuck了我的青春!!!”这组毕业照上传之后就引发了网友对当前大学生道德行为浪潮般的争论,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不用对毕业生这样的行为大加批判,举“道德棒子”将其打倒。理由是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的四年里,他们拥有的是一生中绝不可能再重现的酸甜苦辣。大学四年,是他们受禁锢最少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告别的时候,来这样一次“疯狂的毕业照”,似乎也不算过分。多少年后,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只要看到自己当年的毕业照,都会回想起当初的自己是多么青春飞扬、豪气万千、我行我素,可以成为毕业生的美好回忆。

另一种观点刚好是与之针锋相对,认为大学生在母校的校名前撒尿,这是一种低级行为;暨大毕业照中每个人手上的“求……”字,映射出了一个个“跪着”的灵魂,是奴才的表现,是“低俗”行为,是堕落了。甚至有人将这些大学生称作“四无”新人,即没素质、没教养、没文化、没道德!这样的学生也算是大学生,是时代的悲哀!

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非常规的毕业照,学生行为好像已没有理智,接近“疯狂”,不妨叫“疯狂的毕业照”。本人认为,这些疯狂的大学生毕业照已超出了道德底线,它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社会道德的缺失、优秀传统道德缺失和道德标准的缺失。我们对这些“疯狂的毕业照”不能只是骂或笑。当前大学生的毕业照,无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照的不是一个班,照的是当代中国青年、照的是当今社会。所以,我们要从理性角度去思考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找出其根源,想出对策,更好地促进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

二、道德教育缺失是疯狂毕业照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

首先,当前高校对现时代的深层次理论研究不足,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未能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存在着回答苍白或说服力不强的问题,使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原则性问题产生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不能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其次,高校缺乏一支专业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队伍主体构成存在着部分兼职人员并且业务量大,导致教育效果偏低。

在毕业照的争论中,一些大学教师及媒体,用卫道士、道德禁锢、老顽固、伪君子等词语来反对批评的声音,鼓励或肯定大学生的出格行为,并以自由、宽容、开放等词句来包装。有一位副教授说批判者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别人,有些大学生根本就不认为这两张毕业照有任何问题,他们只是认为批判者是老顽固、旧思想、思维等等,看不惯他们的新生事物、新生力量,认为别人根本不该、不配批评他们。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从侧面说明部分大学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根本没把道德当回事,缺少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思想放任自流。试想,如果这些学生的父母花了很多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到毕业,看到自己的孩子说自己被学校“Fuck”了,还说自己“求、求富婆、求调戏、求推倒”,这些父母会怎么想?

(二)社会道德的缺失

大学和社会间的“围墙”已经灰飞烟灭。社会负面风气使得大学生道德水准下降,社会环境的变化引起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竞争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平等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得以强化,大学生趋于务实。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利润,它的重利性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一些大学生错误地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道德感情上,把名誉地位、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这样就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一旦精神防线出现缺口,他们便会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使部分大学生走上了歧途。加上现代网络所带来的负面信息,使他们受到伪科学、黄毒及多元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明显,他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相对性和庸俗化,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趋于主观。

(三)优秀传统道德的缺失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且纯粹的迫求。公忠体国、为民立命的志士仁人,死而后已、舍命为人的忠义之士,温良恭俭、勤劳质朴的平民百姓,他们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在国家危亡的战争时代,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者为荣,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者为耻;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者为荣,道德缺失、麻木不仁、见利忘义者为耻;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者为荣,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不思进取者为耻。正是这些深刻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知荣明耻荣辱观,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倍加珍重,认真继承,大力弘扬。

然而,一些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突出,使得艰苦奋斗精神丧失,他们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淡化社会责任感,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许多大学生生活追求新潮,推崇及时行乐,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甚至一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的现象。

(四)道德标准的缺失

这些相继出现的“照片门”事件中,“撒尿门”事件不管是水还是尿,都是对教育的蔑视,是对一所学校尊严的挑战!学生学的就是品学兼优,学的就是做人,这样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扭曲,恶搞也好宣泄也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事情,而是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已经缺少最基本的道德观念,这种行为让我们厌恶,让我们愤怒。“重口味”的暨大毕业照,大学几年的学习得出的结果“求包养”有乱纪的嫌疑;“求调戏”有引人违法的嫌疑;“求”有诱人犯罪的嫌疑……难道这些大学生连起码的乱纪、违法、甚至犯罪的是非标准都没有了吗?一些大学生找出了国外著名大学如牛津、剑桥、哈佛等国外大学丑态百出的毕业照,以此证明他们的合理,把国外的低俗当成自己低俗的理由。这正是缺少了道德标准的体现,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三、关于当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思考

(一)高校师生应积极发挥自身道德示范作用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师生群体是全体公民中应该具备更加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人群,所以高校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和窗口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素质是关键,因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师德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2011年4月,北师大教授董某认为,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他“警告”学生:“当你40岁时,没有4 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无独有偶,2011年11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某教授在其新浪官方认证微博大爆粗口,用三句粗口拒绝《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引起部分网友强烈不满。以上两位教授的言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高校教师队伍当中,存在部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已发生变化,违背师德,值得我们警惕和注意。当然,在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良好校园氛围的建设,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重视解决当前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主流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行为时有发生,、腐化堕落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与民族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影响十分恶劣。对此,我们既要历史辨证、科学理性地分析,看到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是社会转型经历的道德阵痛;又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围绕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贯彻活动始终,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抓起,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二是围绕诚信建设,集中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不讲诚信、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惩戒违背道德的不良行为,积极营造惩恶扬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三是围绕发挥重点人群的示范作用、基础作用,深入推进道德实践活动。

(三)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宣传基层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形成良好舆论环境。办好道德建设专栏专题,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播发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通讯综述,刊发把握准确、说服力强的评论和理论文章。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行为、丑恶现象,开展及时有效的舆论监督,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正确引导道德热点问题,培养理性思维,凝聚社会共识,防止片面渲染、不当炒作,误导公众情绪。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深入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形成道德建设的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四)把公民道德教育贯穿始终

毕业德育论文第9篇

一、准确分析把握毕业生的心理状态

在“正德厚生”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熏陶下,经过二年多系统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大三的学生已经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但是由于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生源问题,造成学生入学成绩相差较大,在其兴趣、爱好、学习动力、意志、性格、品质、人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重点反映在自控、自律能力不同,学习成绩以及生活、社会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在相当一部分同学中流传“一年级玩玩,二年级看看,三年级干干”这么一种说法,反映出学生思想不成熟和没有责任感。大三毕业班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比较复杂,一方面感到不能再混了,想老老实实“干干”,要抓紧完成学业,取得毕业文凭;另一方面对自己走上社会的思想准备不足,很多学生感到“郁闷、迷茫”,处在一种焦虑、犹豫、自卑、不满、无法决断的矛盾状态,内心十分痛苦。“郁闷”情绪在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中反映强烈。主要问题是功课没有完成,“还有这么多学分需要重修,毕业证书可能拿不到”,有压力。“迷茫”情绪主要反映在成绩较好的同学中。“转眼就要结束大学生活,是工作,还是升学继续深造”?犹豫不决。大多数同学,看到他人陆续出去找工作,自己也随大流参加招聘会。招聘现场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求职不知所措,怀疑自己“将来能够做什么,能胜任什么,能不能做好”?这些思想和实际状态给我们毕业班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课题。毕业班辅导员绝不能满足一、二年级积累的管理工作经验,而是要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最重要的是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同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和心理素质,为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尽快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二、扎扎实实抓好几个重点环节,为毕业生顺利毕业铺平道路

针对毕业班学生情绪变化大,思想波动大,容易产生许多焦虑和矛盾的特点,从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的要求出发,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应紧紧抓住四个重点环节来做好毕业班学生管理工作。四者环环相扣,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一旦一个环节出问题,必然影响全局。

1.明确毕业班基本工作内容

毕业班基本工作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安全、校风学风建设和其他工作。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及其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科学学习方法及优良学风。第二,《辅导员工作指南》规定的毕业班工作流程,如:开学报到;学生证注册;欠费催缴及办理学费缓交手续;指导学生填写《学年思想道德评定表》,并归入学生档案;办理年度助学贷款申请和勤工助学岗位申请;启动年度评优评奖和省政府奖学金评定工作;结合期终考试进行“诚信考试”教育;放假前后的安全教育;办理毕业生实习手续;“专转本”考试准备工作;指导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做好毕业前评优评奖工作;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毕业生档案整理、移交等等。这些是最基本的岗位职责和日常管理工作,必须扎扎实实认真做好。

2.督促部分毕业班学生及时完成课程重修

毕业前重修是毕业班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但是仍然有30%左右的学生因为“玩玩、看看”而影响学业,造成部分课程需要重修。学院《学籍管理细则》第二十九条第八款规定:“在校学习期间经补考或重修(重做)后不及格的必修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累计达36学分以上(含36学分)者”作退学处理。重修课程较多的同学思想和学习压力都很大,他们想努力赶上,办理重修(重做)手续,与同学们一起顺利地完成学业。因此,在这个重要时候,很需要老师指导和帮助。这里主要有如下一些工作必须做好:

(1)做有心人,统计每一位学生需要重修的科目和重修方式,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统计,做到心里有数。同时及时提醒学生,督促完成重修。

(2)及时向学生、学生家长、系领导汇报学生学习状况,引起各方面重视。

(3)与学生一起制定重修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有计划地分段把握重点,循序渐进,顺利完成重修。

落实以上各项工作,讲起来容易,其实是漫长、细致、艰辛的过程,可能从大三开学前就要分析这类学生的情况,分类帮教、分层指导。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需要我们每个老师满腔热忱、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

3.加强毕业实践过程的管理

毕业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专业人才基本训练的最后学习阶段。它既是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体现了对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检验,同时还是对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每年春节过后,毕业生全部转入毕业实践,80%的学生要到校外实习,提前进行职业热身,操练求职技巧,熟悉社会,确定预期的(初次)就业。这里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台帐,清楚每位同学实习单位,并办理好相关离校手续。

(2)落实毕业论文课题,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协助指导教师及时调整论文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3)跟踪学生动向,提醒他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并努力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4)提前收齐毕业论文,通知学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

辅导员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处理好毕业论文、就业、实习(实践)三者关系。趁着实习(实践)刚刚开始事情不多的时候,应该尽早完成毕业论文的全部准备工作,否则等到实践后期就业完全展开,多半没有精力更没有心思去完成毕业论文,或者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就业是一件不仅劳力而且更加劳心的工作,有的同学忙于联系就业,无暇顾及论文写作,敷衍了事或网上下载应付毕业论文,造成答辩不及格或勉强及格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就业和毕业,因此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为此,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实做细,保证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4.指导毕业前择业准备

择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作为有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期望的群体,其理想与追求自然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当然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作为心理素质“高危人群”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迷茫”是最典型的心理问题。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说:离毕业越近,越迷失方向。这时候是继续读书?还是找工作?同样需要老师指导。帮助他们准确定位、摆正心态、提前热身、掌握就业准备的方法和技巧等等,由就业指导课专业老师来详细讲授。但是辅导员也应当多了解一些择业前该准备的内容,为同学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引导。

这里主要有:

(1)了解本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告诫学生改变观念,合理定位,尽快落实工作单位。

(2)了解收集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师长和校友、家长和亲友、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单位、各类职业双向选择和招聘活动、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鼓励学生就业。利用老师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对收集的就业信息进行科学鉴别,避免落入“求职陷阱”。

(3)了解择业时学生应排除的心理干扰,主要是盲目自信心理、自卑畏惧心理、急功近利心理、患得患失心理、依赖心理。有针对性地引导毕业生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正确把握形势,客观认识现实,找出择业受挫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调整好自己的择业期望,以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重新选择工作岗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