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7 16:47:26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1篇

一、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尴尬现状

教育装备队伍由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组成。本文所述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指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不被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重视,形成当前的被动局面:

1.被边缘化的人群,缺乏归属感

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属于哪支队伍?归谁管理?全国、各省及各市、州情况各不相同。教育部没有条件装备司,由基础教育二司管理,也没有教育装备所(仅有教学仪器研究所),从1999年至今,国家也没有出台一个教育装备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接收不到来自国家高层管理机关指挥的文件和声音。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各省及直辖市的情况也不相同,有的设立教育装备处,有的设立教育装备中心,有的与后勤产业处合并,有的与电教馆合并,其名称有的带有“装备”二字,有的不带“装备”二字。在四川省,虽然省内设有教育装备处指导装备业务工作,但各市、州大多与电教馆合并,只有少数几个市的教育装备机构没有与电教馆合并。在同一个地市内,同样的装备机构,其职能职责也不相同。在学校,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务部门管理,有的由后勤部门管理。正是由于管理的混乱,造成装备队伍和管理职责的混乱,从客观上造成了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找不到自己组织的问题,从而缺乏归属感。

2.来去自由的人群,缺乏专业感

由于现在的教育装备管理机构大多是由过去的教学仪器设备供应机构翻牌而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职能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收发运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工作责任也相对较小,工作任务也较轻松,并且由于掌握着物资大权,因此其便成了解决领导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就业和安置照顾对象的场所,没有从业资格要求,所进人员大多没有正规院校的学历文凭,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行上岗资格考核。相反,一些个人素质较好的人员,则常常被调出或安排去从事其他工作。因此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极不稳定,且整体素质较差,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3.没有任职条件的人群,缺乏职业责任感

在四川省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文件中,没有教育装备管理序列,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只能评聘实验师系列职称(尽管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但即使是参加评聘实验师职称,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师的任职条件。在评聘实验师职称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对实验人员的要求极低,从而造成职称评聘也不能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提高起任何促进作用,给人们的感觉是评实验师系列职称任职条件低,评不上教师职称的人员才评实验师职称,进而给人以实验师系列人员低人一等的感觉。

4.待遇低下的人群,缺乏荣誉感

在《教师法》第九章四十条中明确指出“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教研、电教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而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则没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在其他文件中,也都找不到教育装备机构属教育机构的文字。在重庆等个别省市有关于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但在四川等省市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中,只有青少年宫、勤工俭学机构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从而造成装备管理机构人员虽然评的是实验师职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装备管理人员不能享受教师的待遇。在大多数学校,装备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装备管理人员地位低下,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等方面往往被遗忘,不能被同等对待或享受同等待遇,从而造成许多人不愿评实验师职称,不愿从事装备管理工作。

二、建设高素质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几点建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严入口关和把紧出口关,让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进入到装备队伍来,使进入到装备队伍的人爱岗敬业。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切实发挥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

教育部应设立中央教育装备管理所或装备管理司,省教育装备处要突出管理职能,市、县都应设立独立的装备管理所或站,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装备管理处。通过理顺管理机构,明确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装备队伍的建设。

2.明确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逐步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首先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在认定的基础上给予任职资格证书,同时对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全省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不具备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不得评聘实验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对评聘装备管理的专业技术职称,要制定明确具体的任职标准或条件,坚决制止把体弱多病或并无专业技术的人员照顾进装备队伍。也可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实行计划单列,人事部门按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单独调配。对不适合从事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调离装备工作岗位;学校要把懂技术、精应用的年轻人充实到装备队伍中来,促进教育装备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3.建立职称评聘立交桥,享受平等的教师待遇

由于教育装备管理的复杂性,应允许装备管理人员评聘多种技术职称。如物理实验管理员可评实验师序列的职称,也可评物理教师的初中高级教师职称,图书管理人员可评图书馆序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也可评有关的教师职称,关键是把他们的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在管理人员评了实验师等职称后,还可允许其在达到条件的基础上评聘相应的教师职称,消除一些条件较好人员担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后在评职上的顾虑,让其安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

4.建立平等的管理机制,将教育装备研究成果纳入相应的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川教〔2007〕81号) ,列出了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成果评审参考范围的主要类型,其中在“省教科所、市(州)教科所、省电教馆、市(州)电教馆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和在县(区)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电教部门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均列其中,但却没有包括教育装备部门组织的自制教具、装备论文等评选的成果,从而影响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形象,打击了广大教师和装备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等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装备工作的开展。建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将教育装备部门开展的有关活动成果列入教师及相关人员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5.享受同等的教师待遇

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相比,其地位和待遇偏低,职称评定到中级后大多不能再评高级职称,其评先评优、外出培训、参观考察等机会也较少,导致装备管理人员不稳定,甚至产生埋怨情绪,一有机会便想方设法跳出装备管理岗位,难以提高一些能力较强且愿长期从事装备工作的同志的素质。要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必须将高素质的人才吸引进和留在装备管理队伍,且让其享受与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所谓享受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就是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要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机会均等。首先,要确定其教师名誉。只有承认其是教师,才能名正言顺享受教师待遇。其次,要制定一个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工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装备队伍的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认定,对成绩突出者及时给予表彰宣传,晋升提级,促进装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第三,学校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等方面要兼顾甚至照顾装备管理人员,使其机会均等。第四,要根据学校规模、当地教育规模和装备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减轻其过重的工作量。第五,切实关心和改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除了落实兑现现行的劳保待遇外,还应修订或制定更加科学和适应现时环境条件的劳保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6.提供培训机会

国家和省市教育装备机构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要制定好培训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培训,可以采取在岗轮训、短期集训和脱产进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参观学习,或请专家开设讲座,还可以培训重点骨干,然后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从而形成一种层层抓培训,一级抓一级的培训网络;同时要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经常组织专题经验介绍和工作研讨会,以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省级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培训政策,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这是提高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物质保证。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2篇

关键词:军事课;学科建设问题;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90-02

军事课作为学科进入高校,特别是2012年初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后,体现了中央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客观地说,近年来各高校军事课学科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充分落实文件精神,比如建立军事课教研机构、教师的定岗定编以及各项经费落实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应该有“一票否决”的态度。

一、成立军事教研部,与人武部合署办公,否则,一票否决

1.基本要求:落实[2001]48号文件精神要求,各高校必须积极完善有关规定,确立把军事课的建设与加强国防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结合起来列入到学校学科发展建设中去。人民武装部作为学校的只能部门,除了应该具有人民武装工作的军事职能外,还应具有训练人、教育人、培养人的教育职能。搞好军事课学科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军事课的教研机构。

2.主要问题:人武部的功能和军事学科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难以形成以高校教育为中心、党政军民齐抓共管的局面。高校武装工作定位不准导致武装部的牌子很难亮起来,很难守住这块不可缺失的高校国防阵地。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至今还未成立规范的、统一的军事教研机构。大部分高校都与其它教学部门或行政部门合并在一起。以吉林省为例,在全省40多所高校中,按规定设立军事教研部的只有两所,只占5%,大多数的为兼管或代管状态,就仅有的两所高校的军事教研部,在机构改革的浪潮中也自身难保,不容乐观。

3.解决办法:严格落实人武部职能和军事教学机构,真正确立“主动占领阵地,积极争取位置,提升军事课教学水平,带动军事学科建设”的思路。各高校采取合署设置形式,成立了军事教研部(下设军事理论、军事技能教研室)。合署设置,就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武装部与军事教研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由武装部长、副部长分别担任军事教研部主任、副主任。建议高校设立的专职武装机构,受驻地县(市、区)人武部领导,编制不少于3人;武装机构负责人由高校党委和省军区共同任免,真正抓好高校武装部牌子的“亮化”工程和军事教研部的教学职能。

二、按比例配齐专职教师,否则,一票否决

1.基本要求:根据[2001]48号文件精神,高校军事教师的数量由学校根据配备教师的有关规定和学生国防教育、军训任务确定。通过计算,我们认为军事教师数量按教师与当年学校所招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比较合适。同时,军事教师的数量、学历、职称结构要趋于合理。

2.存在问题:个别高校领导对军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造成大量缺编,供求矛盾突出。一是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以吉林省2010年录取15万新生为例,按照高校师生比1:500计算,全省专职军事课教师应达到300人,而专职教师只有70余人。二是梯队结构不合理,军事理论的教师,在年龄、职称和学历等结构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军事学科在评聘方面几乎没有,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不能形成合力的年龄梯队和学术梯队。三是教学、科研动力不足。教师们投入的精神不足,没有动力,普遍存在应付工作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军事课程的建设。

3.解决办法: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管理,做好整体的规划以及协调沟通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学校规模划定一个师生比例的最低标准线,使学校主管军事教学的部门在申请教师编制时有文件可依。拓宽选配军事教师的渠道:从即将退役的军官中挑选;采取培养国防生的形式,从本校或外校中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在学校内部调配与军事教学相近的老师,进行培训后作为专职教师使用。学校应该建立军事教育职称评审系列,来确保军事教学的工作以及教师队伍稳定性和军事学科的良性发展。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制定军事教师职称评审的实施办法,对于职称晋升基本条件的掌握、指标和比例,采取集体申报、总量控制、新开系列、统一评审、择优晋升的原则进行。

三、凡是用于人武部和军事教研部的经费不得他用,否则,一票否决

1.基本来源:学校军事教研部的费用来源,是指学校过去集中掌握和管理使用的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购置经费(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设施维持费、教学设备维修费及教学科研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等)。中央部(委)所属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国家财政纳入学校主管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定额拨款;地方所属学校学生军训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根据学生军训工作的实际予以安排。

2.存在问题:从高校军事课的经费来源角度分析,目前高校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只能来源于行政支持。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角度分析,经费支出应包含人武部和军事课的专款。长期以来,高校军事课经费投入被淹没于其他渠道,须经多方申请才能解决,因此使得教师用在继续教育、进行培训、社会实践、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经费特别少。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经费投入不一样,又因高校本身普通存在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许多地方高校都压缩国防教育开支,导致高校国防教育由于经费的原因而无法按国家大纲要求全面开展的现象十分普遍。

3.解决办法: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教学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目前,把军事课经费支出审批权限放在教学二级单位,更有利于调动军事教师和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除人员经费外,应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进修、考察、调研、社会实践、学术会议等也应确定比例。高校在保障军事课正常经费的同时,从收缴学费中按在校学生总数(20元/生*年)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军事课教学。

我们认为:“瓶颈”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军事课学科建设就是“空中楼阁”。“一票否决”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考验和压力,但应该也必须认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杨贵仁.21世纪学校国防教育与学生军训工作[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2]姚志化.普通高校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3篇

1.1定制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通常具有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但档案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学校可为每位文秘专业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文秘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职称的同时,必须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二、三级证书,或者参加档案专业职称考评,取得档案专业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

1.2建立教师暑期实践制

学校可规定文秘专业的教师,特别是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利用暑期一个月时间到学校档案室进行实践,和档案室档案员一起开展年度档案整理工作,以促进档案管理课程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结束后,专业教师要写出实践报告,由档案室主任撰写实践评语,交学校教师发展处提出考核意见,作为推荐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1.3档案员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

学校档案员可兼任档案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教师,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如,在档案模拟实训室担任实训辅导、在校内档案室进行见习指导等等。档案员作为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老师,每年必须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定期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校也可不定期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赴校对档案员进行工作指导,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业务实践能力和教学辅导水平。

2大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

2.1建立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

建立模拟档案室实训室,对于档案课程实践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应配置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档案实训所需的专门设施和设备。档案实训室可按学生数配置电脑,并安装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版,系统应具备收发文管理、档案著录、移交接收、整理、查询借阅、统计、检索、库房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实现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应使用本地区档案管理部门推荐使用的软件,学校将此软件作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基础系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区就业。模拟档案实训室还应购置档案柜、各类档案装具,备有归档章、档号章、打码机、温湿度计、缝纫机、装订机、裁切刀、装订线以及各类文具,满足学生进行档案实训的基本需求。在模拟档案室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档案的分类、立卷(组件)、排列卷内文件、编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填写卷内备考表、拟写案卷题名、填写案卷封面、装订、排列案卷、编制档号和案卷目录等工作,并对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分解操作,对档案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有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还应熟悉档案室的各种设备和用具,并具有实际运用经验。为配合档案模拟实践教学,专业教研组应依据档案管理课程要求修订教学计划,确保档案模拟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到50%,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2.2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教研组应设计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环节的实验方案,编写档案实训校本教材,配套录制学校档案室开展档案工作的录像,并结合网络下载的档案教学影音资料,着重介绍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的整理方法。教材应力求做到全面、实用,并符合档案工作最新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校本教材应能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档案工作的全程模拟操作,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培养中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

2.3实施校内短期见习制

在三年制中职文秘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已完成了档案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模拟档案室的实训练习,并已通过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五级考试,具有了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能力。在临近学期结束的二周内,为加强学生的档案实践能力,学校可为学生安排校内相关岗位的见习。学校有关教学、行政办公室在学期末都需开展科室内档案预立卷、归档工作,可安排学生3到5人一组到各科室见习,按照“任务到组,责任到人,自我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的原则,在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指导下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开展文书立卷工作或归档文件的整理,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见习工作结束时,兼职档案员要在学生的见习报告上出具见习鉴定意见。要确保见习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档案室须事先对各科室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并规范各科室档案工作流程。

2.4开放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

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为学生提供经过整合的各项教学资源,如经验丰富的专职档案员、第一手档案材料、先进的档案工作设施和设备等。学校安排文秘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到学校档案室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内实习,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员作为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专职档案员具有丰富的档案实践工作经验并兼任模拟档案实训室的辅导老师,承担这项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能充分利用档案室的各类档案,如党政档案、教育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等,配合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档案工作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专职档案员应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可独立完成某些工作,也可以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总结工作经验;也可以由专职档案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实践教学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2.5建立校外合作单位实训基地

校外档案实训基地建设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与本地区档案馆、各机关单位、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这些单位签订档案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建立起能够常年接收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开展档案实习的实训基地。文秘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已初步具备开展文秘档案工作的基本能力,学校即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3到5个月的实习。由于档案馆的性质特殊,在档案馆开展档案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期间,学生可在该单位档案实习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并参与实际档案工作,初步熟悉档案工作的环节和程序,并能顶岗开展实践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实习结束时,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作相应评价,学校据此确定学生实习考核成绩,该成绩应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50%。

3结语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福建工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准确把握福建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电控技术人才的新需求,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入电气控制应用(以下简称电控)专业建设中,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进行探索。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1 培养目标

福建“十二五”规划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领域之一,以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区域为目标,将福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围绕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海西”制造业基地对电控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确立电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按照供配电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具备供配电系统安装、接线与调试、日常运行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同时具备中级维修电工证、中级家用电子维修工、电工安全证之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 课程体系构建

电控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装配、调试、检修,供用电系统的安装、维护,次要就业岗位是电控设备销售、电子设备维修。根据电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走访用人单位,通过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沟通研讨,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列举其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从电控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电控行业所具有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涵盖的考证知识与技能来确定学习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具体做法是:

2.1 整合课程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在设置上是这样考虑的:在原教学内容这一块,《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单独设立,变频器涵盖在《电力电子技术》内,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又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以下简称“PLC”)缺少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传感器、变频器不知该怎么学,用在哪里。考虑到PLC、传感器、变频器这些自动控制设备在企业中被普遍使用,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已将其列入考证项目。基于此,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把传感器、变频器与PLC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动控制系统装调》课程。

2.2 新设及其他课程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控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电控领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课程。如:《电气制图与识图》、《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梯控制维护》等课程。将应用相对较少的《工厂供电》内容进行整理,更名为《供用电技术》,同时与企业合作,让授课内容更贴近生产一线。尽量取消单纯的实训和单一的理论课程,建立理实一体、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电控课程体系

3 专业课安排

专业课课程安排见表1。

表1 专业课课程安排

专业课课程 课程安排 合计

电工工艺技术 第一学期,110学时 第一学期180学时

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 第一学期,70学时

电子工艺技术 第二学期,150学时 第二学期310学时

电气制图与识图 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 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气控制技术 第三学期,100学时 第三学期330学时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 第三学期,150学时

单片机应用技术 第三学期,80学时

供用电技术 第四学期,100学时 第四学期300学时

电梯控制维护 第四学期,80学时

电子产品检验与测量,电气产品销售(二门选其一) 第四学期,70学时

强化技能训练 第四学期,50学时

4 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标准

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校电控专业教师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供用电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装调》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中级维修电工训练》、《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指导书》等配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用的教材。

5 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师生共同在专业实训室或现场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把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实施《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时,在实训室里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作计划能力、方案实施能力。表2为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表2 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6 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除配备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照明线路实训室、电机实训室外,按照专业系统教学模块需要建设仿真教学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实训室、自动化综合实训室等作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专业课的教学尽量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由过去的“理论+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转到“手脑并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我校电气专业教学部有多名专业带头人赴德国进修,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福建省骨干教师培训”和“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又通过校内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聘请企业中具备教学能力的工程师、技术能手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并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技能竞赛等教学工作。

7 电控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来“教、学、做”理实一体教学活动的实施,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学生在“做中学”,指导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0年、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及电气安装与维修(团体赛)项目均获奖。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起薪点和就业质量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5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 一体化课改 电工技术工作岛

《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成都市技师学院(成都市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第二批中职示范校建设学校,其重点专业之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学校对该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者分段实施,在教学上各成体系。理论课程在教室里完成,理论教师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而实训课程在实训室完成,实训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虽能动手操作,但对理论知识了解甚少,而且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应的实训课程并不在同一时段。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得不到合理统筹,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成都市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作为学校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专业,自2012年起,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将传统的17门专业课程整合为10门专业课程,整合后的10门专业课程全部为一体化课程,以下以电工基础课为例介绍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1.课程改革

首先将电工基础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课程名称修改为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积极推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一体化设备及场地开展实训活动的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训练,以实际操作训练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备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场地。成都市技师学院采用了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电工技能工作室。该电工技能工作室不仅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而且融入了企业现场管理的诸多因素,将工作室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工作区、示教区、物料管理区、讨论区、资讯区。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过程在相应区域内学习和工作,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电工技能工作室多媒体主控台的设计非常实用,该主控台除了控制工作室内各工作岛及其他教学设备电源外,还备有视频网络系统,教师可随时监控工作室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备使用异常情况。另外,多媒体主控台的VGA切换器课也可方便切换投影不同电脑设备的画面,在展示环节的应用十分便捷。

在电工技能工作室,可开展“照明电路安装与线路敷设”“动力系统电路安装与线路敷设”“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装调与维修”“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装调与维修”“机床电气线路安装、测绘、运行与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子任务的教学活动。针对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这门课,学校选取了“家庭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室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公共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工厂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户外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3.教材编写

在开展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一体化教学之前,学校组织教师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并适用于电工技能工作室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电工技能工作室配备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采用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法、演示法、卡片张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好组织、引导、协调工作。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1.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学习,课堂的主体也由老师变成了学生。

每次上课,教师都会引入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接到任务以后,分组讨论怎样完成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提出问题,思考“怎样做和为什么做”,再通过查阅、收集咨询区资料来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团队意识。最后的评价打分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外,企业7S管理制度在一体化课堂中的融入,让学生提前体验了现代企业的工作氛围,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学效果显著。

2.培养了师资

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的综合能力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课教师不仅仅要能讲解理论知识、进行操作,还应该会创设工作场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一体化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因此,一体化教学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都市技师学院通过本科生培养项目、研究生培养项目,鼓励教师提升学历;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职业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项目、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评员培训项目等,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对本专业教师进行“传、帮、带”,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学校拥有了一支能胜任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四、小结

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只有把握好以下三个建设重点,才能取得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首先,必须建设一体化教学工作场地,其次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教师队伍,最后开发出一套适用于所建设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场地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042-02

最近,国家教育部公布一批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试点地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列为其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等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于2011年正式启动,根据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广西百色农业学校作为全区重点的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性学校,中长期规划中,到2020年在校生人数要达到5 000人左右。要实现这样的发展规划,除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能否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本文就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双师型”建设的建议,仅供参考。

1学校教师基本情况

目前,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28人,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37%。具有“双师型”教师3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70%;初级专业职称30人,占专任教师的39%。自治区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1人,占专业课教师的23%,教师基本情况如表1、表2所示。由表1、表2可知,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教师的数量、职称比例、结构及“双师型”的数量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不相适应,表现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少,中高级技师更少。

2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2.1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按教育部相关规定,中职教育的师生比应为1∶16,广西百色农业学校现有的师资数量及分配是远远不够的,尤为突出的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和技术过硬的技术指导教师的缺乏。

2.2教师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不匹配

大部分青年教师拥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职校,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水平,缺乏职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往往忽视了学生技能的提高。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年龄偏大,学历较低,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薄弱,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念,这些都难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2.3缺乏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

广西百色农业学校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的培养力度不足,对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师资培训机制尚未建成,目前示范性专业的畜牧兽医专业还没有一个高级职称的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缺乏。

2.4师资来源问题突出,专业素质整体有待提高

一是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大多未修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相关课程,以致大量青年教师既缺乏足够的教育教学能力又缺乏实践能力。二是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对中职教育不熟悉,缺乏实践能力;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虽然实践能力较强,但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也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三是用人机制的问题。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普遍存在随意性强、聘用标准不明确、人员不稳定、缺乏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发生了倾斜,导致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师亟需更新知识结构,熟悉专业教学的内容和实践。

3根源分析

3.1理念相对落后,与现行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社会对中职学校特别是对农业学校的发展认识不足,重视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农业学校的关心与支持不足。由于全社会、地方领导、部门对农业职业教育和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意义和深远影响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到农业职业教育教师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从而忽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2]。在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职称资格评定是以讲师、高级讲师为主,只注重理论而轻实践,注重文凭、轻技能,申报技师、高能技师或工程师、高级农艺师等由于政策等原因难以实现,无法满足教师实现“双师型”的要求;同时教师对实际工作技能锻炼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

3.2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2000年以来,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新引进的教师中,大部分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由于新召来的教师没有到生产第一线工作和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和必要的职业教育理论,因此给“双师型”队伍建设造成一定的难度。

3.3教师地位及待遇偏低

教师行业一向是艰苦的行业,而农业职业学校的教师从事艰苦的农业教育,因此引进的大学毕业生也留不住;在职高技能教师或有一定水平、能力的教师也忙于校外工作,人在学校心在外的现象依然存在。

3.4经费不足

上级对农业职业教育投入比较少,“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和培训的必要经费尚无正常和稳定来源。据了解,广西百色农业学校每年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不足10%用于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从而限制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影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5引进教师与专业人才的机制不灵活

近几年,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引进的教师基本上是应届毕业生,历届毕业生由于政策等原因无法引进。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亟需的人才(如高级技师、畜牧师、工程师)进不来,新进来的又不适应,或不适应的教师又难以出去,增加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难度。

4加快中等职业农业学校“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4.1提高认识,营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氛围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内在需要,是为社会打造既有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有充分的认识,着力营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氛围,为创建设“品牌”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4.2合理布局,做好“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规划工作

学校要根据国家《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广西教育厅职教攻坚的有关决定,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专业设置特点出发,制订中长期“双师型”教师发展规划,明确经费投入、实施途径、人员结构阶段目标以及评价办法等,使“双师型”教师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4.3统筹兼顾,推进教师培训工程

切实加强领导,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强力推进教师的多方位培训工程[3-4]。一是实施新教师培训工程。对每年新召来的毕业生,开展为期半年以上的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工作,让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学生等跟班学习工作,且每个学期开展1次试讲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强化学习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二是在职教师的继续培训工程。为了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训基地、基层技术推广场站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也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实训基地、基层技术推广场站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在加强教师实训的同时,有计划地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工作,到高校进修学习,学校每年要开展1次教师技能大赛,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4筑巢引凤,推进高学历、高技能专家和人才的聘请

提供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技能的专家与高技能的人才,即采用高校、科研所聘请专家,从企业聘请或从生产第一线中聘请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5校企合作,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平台

学校要开展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与完善校企合作的完善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农业职业教育。要建立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使校企合作整合不同资源,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也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平台[6]。

4.6增加投入,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不足的问题

目前,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建议学校在每年教育经费预算中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专项经费,且专项经费应不低于当年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总额的20%;并做到专项列支,专款专用,以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不足问题。

5结语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农业职业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广西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学校的广西百色农业学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强力推进农业教育“品牌”战略,即实施“品牌”学校、“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产业,只有加强“品牌”教师建设,才能有效地支撑“品牌”专业,只有“品牌”专业才能支撑“品牌”学校。只有强力推进“品牌”教师建设,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6参考文献

[1] 任妙芳.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2008(35):50.

[2] 熊莉娜.对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成才与就业,2008(3):59.

[3] 王艾平.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浅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3-54,64.

[4] 李少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4.

[5] 张安朝,尹作为.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3-35.

[6] 王秋鹏.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理论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0(8):160.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7篇

引导文教学法 职高物理 教学方法

职高物理学知识的普及离不开物理的系统教学,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物理学教学,应用于职高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还有进一步的探讨、改革与完善。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应该依据该学科的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一、引导文及引导文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引导文就是工作指导文件或指导书,在指导中通过借助引导性问题,结构化的处理学习内容。引导文教学是一种借助于专门的教学材料,即书面引导文(又称引导性文字材料)的帮助,通过工作计划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独立工作的教学方法。通俗一点讲就是任课老师将原来要讲的内容用引导材料的形式编写出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文字,独立分析、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价教师布置的任务和问题。在职高教育中,引导文教学法其实是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换,将学生本人摆在了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职业教学,从而激励学生掌握未来工作时所必备的岗位技能和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最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职高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国外特别是在德国职教领域采用的一种教学法。在学习物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不是以学校的教学为导向。在物理学教学中,指导老师要结合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并且努力研究学生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准备相应的引导文资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在用引导文教学法通常将一个典型的物理工作原理分解成几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又是一个待解决的小工作问题,每个小工作问题对应一个引导文,引导文的排序遵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不断认知,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依照引导文的顺序依次解决项目中的小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出现矛盾、障碍后,小组沟通协商、寻找答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主持能力以及媒体运用能力等。

下面以“变频器应用”课程项目举例,项目名称为“变频器的认识、安装、出场设置恢复”,学生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分为三个任务:变频器的外观识别;变频器的安装;变频器的参数恢复出厂设置。学生引导文编排如下:某机械设备的外观及铭牌如图,查阅资料,指出它是什么设备,将牌铭翻译并写出各部分含义;从各方面观察该机械的外观并且了解其各个部分的名称、作用;查阅该设备的使用手册,了解该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差别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查阅该设备使用手册,总结一下在安装该设备前后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变频器安装的注意事项,对电源有什么要求;在网上查找其他资料,查找该机械设备的图纸,掌握该设备的电气符号以及常规的控制接线;变频器通电,绘制物理原理图;根据变频器手册,收集变频器安装所需要的材料;用CAD绘制各个主要的工作原理图,设备材料明细表,打印图纸后交给教师审核签字;检查安装线路、安装工艺以及安全检查;分析把变频器所有参数恢复到出场设置时需要设置参数,写出详细的参数情况,修改参数所需要添加或更换的设备;安装绑定设备,变频器通电,修改参数,将参数恢复到出厂设置,同时记录通电情况。

从引导文的编排可以发现,本例适合学生方法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来进行选择、判断,该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物理学知识时,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化、系统化。这些靠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必须靠团队之间的精诚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努力。所以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实施职高物理引导文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于教师而言,在制定出所有要素的引导文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将物理课本作为引导文,但是也不能脱离课本,任意设计引导文。教师在设计引导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具体的某一教学单元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的要求,尽量创建与当前主题相关的场景,尽可能真实的学习场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途径,以及解决此类问题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探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在确定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是一个项目,不能迷惑学生。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流程和评估学生的工作成果。

学生要在引导文教学法里实行六个基本步骤。收集获取信息并思考引导问题,制订学习计划(最好以书面形式写出来),确定做的方法与所需要的材料(该阶段可与教师讨论),实施计划,检查成果并纠正错误,与培训老师一起完成工作成果的评价工作。与此同时团队合作,互帮互助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结语

职高教育中应用引导文教学法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操作技巧等都需要学生自行解决。物理学史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一门课程,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基础性学科。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是书面知识,还有工作经验,实际教学法中应用引导文教学法将会大幅度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综合能力的21世纪新人。

参考文献:

[1]钟晓强.职高物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

[2]叶康.物理机械加工实训中引导文教学法的优点.科技信息,2010,(8).

[3]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的探索.大家,2011,(23).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8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资格标准

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有关标准、规范,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具确实践J㈠经验。能独立解;入本专业技术问题:能对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理论论述,具有指导初级专业人员的能力,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能够在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创新开展工作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全市从事建筑施工工程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建筑装修装饰,混凝土等专业技术人员(含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工人),不受身份限制,均叫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政治、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认真履行聘约,胜任本职工作,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任期内至少有2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取得助理级资格后,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㈠凡任期由有一个年度考核为基本职称(基本合格)或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 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学位)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相关专业的以下学历者,经考核合格(称职),可初定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2、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第五条 职称外语要求

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在评审时应具备相应的职称外语能力,须参加国家或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且成绩符合评审要求。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试外语:

(一)获博士毕业(学位);

(二)任现职期间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六条 职称计算机要求

1957年(不含)以前出生的,经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考核):

(—)获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二)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㈢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七条 教育要求

任现职期间,按照《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宁政办发〔2003〕2 0号)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公共课、专业课的学习、培训完成规定学时,继续教育证书通过市区县的审核验证。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八条 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所从事的专业理论有一定的研究。

(二)熟悉相关的技术法规和专业技能。

(三)了解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基本掌握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

(四)能对一般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新技术应用及技术开发的设想。 第九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主要责任人(前三名)完成过市级科研项目一项或市行业科研项目两项:

(六)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完成40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一项或20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两项,或150万元以上装饰工程三项;

(七)参加过市级以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编写(前五名);

(八)参加过两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的全过程;

(九)参加过两项以上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全过程。

第十条 业绩成果要求

(一)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市级科技进步(优秀设计、优秀工程)奖两项(含单项奖、个人奖);

(二)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工程项目获部省级单项奖一项,或市级单项奖两项以上;

(三)任现职内,因在专业、技术等工作表现突出,受到市级(行业)以上表彰一次以上(含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四)经有关部门或专家鉴定,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及推广应用中有较大的创新,取得年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需甲方财务部门出具证明)并经市以上主管部门认定;

(五)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被列为市级重点推广项目;

(六)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在处理工程质量事故中,措施得当,效果显著,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

(七)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吸取、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八)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取得效益。

第十一条 论文论著要求

任观职期间,出版、发表、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二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二万字以上;

(二)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或在市级学术会议交流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第四章 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 破格申报条件

确有真才识学,任现职期间业绩显著,学术或技术上有较大贡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申报:

(二)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后大专学历不满4年,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要具备破格条件两类中的一条。

凡破格申报者,必须符合第二章第三条规定的要求外,任现职以来至少有2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第十三条 破格评审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符合第三章规定的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5名,以个人证书为准):

(三)获得市级以上批准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称号者:

(四)直接负责(技术负责)完成市(厅)级以上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或发明、引进、转化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并 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有关专家鉴定认可。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第9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法 提高教学效率 电工类课堂

【分类号】G764

【正文】

作为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任课教师,常会发现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回忆《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历程,我们是按传统的学科教学法――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教材章节顺序为教学进程,先讲基础知识,后讲各类元器件的检查和判断,最后到电路图识别和实训操作。

目前在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了许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如模块组合式、行业单元式、多元整合式、行为导向式等。现我就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电工类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应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知识和掌握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行为导向法在中职电工类课堂中应用的原因

(一)社会的需求和中职学校的特性所决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让我们了解到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是产品,如果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毕业生就没有出路,从而影响学校的招生以及学校的生存发展。所以要求中职毕业生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专业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使其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上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

(二)电工类课程特性需要

中职电工类课程主要以技能培养为主,具有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以“技术含金量”为主要目的。其次表现为以培养外显能力为主要特性。它的独特性和外显性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从做中学”,并深刻体验机电行业作为生产、服务性行业的特征。注重互动和情景交融,激发学习内在动机,讲究合作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符合中职生个性和学习特性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的中职学校推行的免试入学政策,中职学生的素质整体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有着这样的特点:基础差、底子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在智商方面和正常值实际上相差并不大,他们也希望学有所成,但不能持之以恒。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中,采用的是用僵化的同一模式去塑造千差万别的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学习状态,对传统学习方式产生叛逆的行为。教师则面对学生也有说不出的困惑,师生双方都极需走出这种困境。

三、采用行为导向法提高中职电工类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以前教师在上技能课的时候,都是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所要教学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然后学生对照这种方式按部就班的进行实操,这样有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的、全方位的领会为什么要这样去操作,只是掌握了操作的技巧罢了,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发展。所以我认为要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掌握知识和技能操作,应该采用行为导向法提高技能课堂教学效率,把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W、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头脑风暴法,综合实践法等合理的应用到教学中。现我以如何提高《家庭电路安装》这一课堂的效率为例:

(一)项目教学

在技能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1.项目内容:一套三室二厅室内电路的安装。

2.任务:线路的选择和安装。

3.形式和内容:首先学生按人数进行自行分组,每2人为一个小组;其次想象家庭中的常用设备有哪些?通过查阅书籍或者是利用网络收集其功率大小并进行汇总;然后选择电线种类,考虑如何选择布线及安装等等;最后进行安装、检查。

4.教师任务:教师只是参与其中作为指导,引导,答疑,做好有关安全、设备等学生所不能及的后勤和助手工作。

传统的教学法都是教师在边操作边解说,给学生留下的影响不够深刻。项目教学把整个三室二厅室内电路的安装的任务交给学生。通过具体项目的布置,学生必须非常的了解它的安装过程、注意事项才能解决问题。

(二)模拟教学和角色扮演

在技能课堂上采用模拟教学,是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践,学习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这一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先讲理论后实践的模式,采用“先实践再理论”的方法,从而选择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在技能课堂上采用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使学生了解学习的要求。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模拟,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模拟的情境做出判定和选择。

(三)案例分析

在技能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是以“实例分析”为载体,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采用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实例进行分析,把教学目标要求的一些理论知识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例中去,通过分析实例,教会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和应用,对我们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今后我会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百度文库

2、行为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