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5 11:25:19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储存、输送及管理的一门综合学科。它连接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分配、输送等环节,主要包括油气集输、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油气储存与装卸及天然气的城市输配管网等。中国的油气储运行业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很多石油天然气的项目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在国外有许多的油库和管道都是由中国设计和施工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对外管道、油罐和油库进行设计和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其外语水平在油气储运专业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学好专业外语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丰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外语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已学过的各类油气储运工程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注重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外语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语言基础、语言技术和语言的熟练程度,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但是,当今的大多数高校对专业外语课程并不十分重视,这样就导致了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进行以下的探讨和研究。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

很多学校开设专业外语基本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学时一般为32学时,导致授课时间过少,教学质量也是差强人意。由于专业外语课时较少,所以考核方式大多采用在课堂内开卷考核这种单一的形式,这样造成学生对专业外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基础外语,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许多学校的专业外语一般设置在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在大二下学期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或者六级,在上了大三之后,由于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二)授课方式

专业外语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很多是教师翻译课文,学生记下不认识的单词;或者是教师让学生朗读外文并进行翻译,然后教师再进行纠正,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虽然现在已经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讲课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但是授课实质上主要还是对原文进行翻译,并没有为学生传授专业外语的专业性和实践应用性。还有就是国内的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图片、视频或者其他素材并不多。这样就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材选择

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外语教材开始不断增多,而且很多学校也都能及时更换教材,但是,但大部分教材的形式都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相近,而且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很多数据、方法和实例都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情况,因此,这种教材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资力量

由于各高等院校对专业外语课程的认识一直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专业的专业外语都是由经验不多的新教师来授课的。由于教师在专业外语教学时间短,连续性差,对专业外语的认识还不充分,因此该门课程的改革、创新力度没有太大的突破。再来,由于教师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国外相关专业,与本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外籍人士接触也不多,因此经验和外语水平还不是特别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基础外语的课程内容很少涉及专业领域,造成学生一直缺少应用的机会,导致学生从内心深处认为学习外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通过了四六级就忽略了对外语的学习,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应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1]利用现有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优势,即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和文化接受程度高;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改革,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一)教学内容

1.选择合适的教材首先应选择适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点的教材。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因此在选择时应偏重那些与时代接轨的教材,并且应与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相适合的专业外语教材,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精选与实际工程相联系的英语资料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管道、油库及相关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因此其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前提条件下,给学生介绍一些现代储运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等具体的专业外语资料;同时结合专业图片,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英语词汇联系起来;并且鼓励学生多读相关外语资料,可以将感兴趣的中文资料翻译成英文,使他们真正克服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3.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专业外语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需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一般专业外语课程安排在第五或者第六学期,相对于公共外语课程有一段时间的滞后性,并且大部分学生因为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所以对外语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所以专业外语的课程设置应与大学外语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并且应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使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有一个连贯性。因此专业外语最好开设在大二下学期,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外语四六级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除此之外,专业外语也应在大三和大四两个学年开设,这样可以保持学生一直受到英语的熏陶。由于受到时间,学分等一些因素的限制,可以适当减少每一学期专业外语的学时,比如8-16学时。虽然学时减少了,但是对英语的学习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

(二)教学方式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专业外语的教学目的侧重于外语的实际应用。所以,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专业外语的授课过程中应加入一些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提出与课程相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使专业知识与专业外语内容有效衔接起来。对于一些相关的较难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以外语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预先进行提出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和相关的电子资料来准备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提问或者让学生以做报告的形式来分析这些问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提问或是课堂讨论的方式,达到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对专业外语的学习产生兴趣。[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油气储运专业外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对油气的性质,储存设备的结构、输送方式和工艺以及施工过程的描述,如果采用传统的黑板加教科书的授课模式,学生往往容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为了使提高油气储运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效果,在内容讲授时,应以传统授课方式为基础,主要讲解一些专业词汇和重点句型等,再结合管道、储罐及相关设施的示意图、模型及施工视频等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既便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又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促进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共同提高。实践证明,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是一些图像和视频资料,而不是简单的阅读、讲授与灌输,所以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克服传统板书的局限性,又可通过播放一些重要的和相关的专业视频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3.加强专业外语与工程实际的联系油气储运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管道、油库、站场及储罐的设计、管理、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是一门对工程实际要求很高的学科。在专业外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因此,应加入一定的工程实际知识,例如外文的图纸或国外的工程实例,这样学习专业外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学生专业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4.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专业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读懂外文的专业文献,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并且可以用流利外语进行口语交流。因此专业外语的考核应该体现出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内容,包括专业科技论文方面的英译汉、汉译英以及平时在课堂回答问题情况。通过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外语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素质

1.专业外语中的不同内容应由不同教师讲授油气储运专业外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输送各种介质的管道、储罐、施工方法、各种介质的性质。由一位教师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难免力不从心,因此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由多人共同承担专业外语的教学,每位教师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内容讲授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专业外语中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会使学生对专业内容和外语产生浓厚的兴趣。2.提高专业外语教师的语言能力为了使专业外语教师具有更高的外语水平,应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可以在国内进修,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短期的出国进修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组织专业外语的授课教师进行讲课比赛或课件比赛,这样可以给老师起到很好的示范和督促作用。还可以定期组织专业外语教师在教研会上进行交流,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探讨专业外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三、结语

专业外语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专业上外语的应用能力,对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至关重要。因此在专业外语的教学中应改进在教材、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加强师资力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以便进一步提高油气储运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最终实现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游赟.油气储运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王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调整下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J].现代交际,2014(3).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业领域对能源的需求增长较快,由此迎来了油气输送和储存工业的大发展。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运营,是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人员的重要任务。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这门课,其目的是通过储运工程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应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油气储运工程的安全设计;掌握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对油气处理厂站、油气管道和油库进行安全运行管理,并能对典型的油气管道事故和油库事故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在油气储运系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总体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油气储运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积极探索适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教学新模式,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和策略。

1 课程特点及教材建设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是为了控制和消除油气储运工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针对储运行业设计、生产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以及作业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储运安全技术的研究涉及石油、机械、电子、电气、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其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生产作业人员)、物(石油天然气与储运相关的设备设施)、环境(内外部环境)等各个对象及其相关的各个环节。

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教材,编写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材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西南石油大学联合西安石油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徐州空军学院,结合油气储运工程的发展和油气储运专业的需要,启动了高质量的教材编写工作。预计将在2010年完成《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材的编写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油气储运系统安全技术基础知识,油气储运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技术,油气场站安全分析与管理,油库安全分析与管理,管道安全分析与管理,油气储运中电气安全管理技术,油气储运HSE管理等方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指定有关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管理的丛书以及相关现行的标准规范,作为教学参考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文献资料。

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2.1 将案例教学引入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教学中

由于该课程综合性的特点,若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按部就班地讲授型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实际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提供进行分析的素材和机会,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进行事故处理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2]。

要求学生在课下查阅有关资料,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预防措施、事故的监测和事故的处理措施。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西南石油大学教学资源的能力和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次课的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此次事故进行讨论和辩论,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表达、分享知识、完善思路的空间。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该处的腐蚀是以H2S为主,弯管处积水是导致腐蚀破裂的关键。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对弯管进行改造,改为直管段,消除积水段,定期通球清管,注入缓蚀剂,加强线路巡查,定期检漏。依据输气管道重大事故的应急抢险措施对事故进行相应处理。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2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确保教材建设高质量的同时,还应根据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大纲要求,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教学课件等。

在课件的制作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使教学信息以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和表述出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充分使用播放相关新闻和录像的教学形式。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相同的时间里传授了更多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3 充分利用仿真教学实验室资源

西南石油大学在2008年建成了油气储运仿真教学实验室,油气储运仿真教学实验室包括有原油管道仿真教学系统、油库仿真教学系统、油气储运工艺流程演示系统,初步构成了覆盖储运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实验系统。

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学中,利用庆铁线运行仿真培训系统,模拟管道关泵、关阀、堵塞、泄漏工况,使学生了解输油管道在事故工况下,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产生水击的危害,以及维持输油管线正常运行的方法。

利用油库仿真教学系统,在事故工况模拟操作界面,选择事故作业类型,然后依次点击“计算稳态流量”、“初始化”、“事故停泵”(“事故关阀”),开始模拟。了解油库在事故工况下,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保证油库正常运行的方法。

在该实验室内完成了目前在现场生产实习所无法完成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尽量拟真的环境和场景中进行认识和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专业知识。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形成“习题训练、上机训练、期末考试”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对每位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情况给出习题训练成绩,以1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对学生的上机实验的表现情况和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上机训练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期末考试以开卷考核的形式,以7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

在习题训练和期末考试中,部分利用分析具体案例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使考试的内容不再全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点。通过案例来考试,答案不会是唯一的,只要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后,得出合情合理、措施方法完善的答案即可。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系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石油工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3]。

参考文献

[1] 邓演雯,陈秋华,吴声怡,曹仁稳.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3,3:56-58.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33-02

一、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校本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统编教材缺乏

根据调查,全国仅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了关于石油化工类高职高专教材,但是着重于石油产品的炼制加工工艺。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方向较多,如油气长距离管输技术、油气储运与城市输配系统工程、油气储存与液化天然气技术、油气储运安全工程等。笔者所在学校以培养面向江苏省或周边沿江沿海化学品码头、油库、燃气输配气站、加油站、加气站等从事油气、大宗化学品的输送、储存与装卸、计量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专业课教师只能选用或参考本科类教材内容组织教学。

(二)校本教材开发能力不足

校本教材的开发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目前,我国开设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高等学校只有20多所,笔者所在学校是江苏省内唯一的一所,专业教师缺乏,导致校本教材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在编写教材时,可能不清晰岗位群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岗位能力、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材内容无法体现校本特点等。

二、开展高职院校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校本教材实效性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选择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效性作为研究方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我国以往的教育强调同一、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采用统编教材,不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企业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时代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将职业化的理念融入到课程中去。对高职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的调查与研究,是对校本教材开发理论的重新认识,是对提高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途径的探索,是开发理念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二)实践意义

选择以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效性为研究方向,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自身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客观要求。介于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笔者所在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江苏省特色专业,其中精品课程群建设必不可少,而专业课程群的建设离不开教材的建设。对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实效性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助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校本实效性教材开发思路

(一)研究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提高教材内容本身的实效性

开发校本教材时要注重产教结合、体现标准,这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申报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原则之一。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汇编》中的相关能力要求、《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及《油品储运调和操作工技能鉴定标准》,确立高职油气储运专业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能力要求,架构校本教材的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这样,教材内容才能体现行业发展要求,才能满足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需要,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职业教育教材。

(二)研究专业教师“三师”型的职业能力标准,提高教师队伍教材开发能力

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最重要的参与者,涉及教材编写和课程传授两个环节。“三师型”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很强的职业指导能力,这正是本专业教师所缺失的。通过社会调研,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与要求,确定专业教师“三师”型的职业能力标准,才能促进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融入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去,并且以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三)研究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提高教材管理机构管理的实效性

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在后期的维护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就需要实行完整的P―D―A―C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应研究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将质量管理指标量化,设置权限比重。这样,一方面使校本教材开发团队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使教材管理机构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材审查、验收、评价工作,提高教材管理的实效性。

无论从现有国家政策的倾斜,还是从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发展、教材的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考虑,提升高职油储类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研究很有必要。实效性教材建设任务既紧迫又艰巨,而凸显高职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更是如此。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贾会军.高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效性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从石油工业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出发,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石油工业也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石油工业人才已迫在眉睫。特别是榆林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在的榆林市,作为重要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对油气储运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在学院领导的努力下,我院的油气储运专业已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为了加强油气储运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工程型人才,对油气储运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但是,由于我院油气储运专业的发展相对榆林市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毕业学生不能达到目前油田企业的要求。因此,提高我院油气储运专业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这样的形势,本项目提出对油气储运专业课程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油气储运的课程编排中,《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可以将储运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衔接的很好桥梁。目前该课程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妥,使得这门课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条件下,应该配套一系列仿真课件,与教学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融入脑海。仿真课件可以使学生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从而更好地学习该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以便为将来的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加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加以仿真课件的训练,再配合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结合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可以综合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或继续深造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分析目前我院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体系、内容与实践课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作为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不好,那么其它课就很难学习。据调查发现,学生很多都不太明白课程中一些具体的流态名词,以及抽象的流体损失问题,如果有了仿真课件,这些疑难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其次,我院储运专业的实验室设备中,有些由于厂家设计问题造成数据不准确,所以原本刚够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数目,现在只能增加每小组的人数才可以维持正常开设实验课程。由于该课程中涉及的实验数目较多,也导致了场地的严重不足。再次,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课知识与生产实习相互渗透。而《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习的相互渗透又甚为重要。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针对我院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开设的现状,以及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情况,笔者提出几点改革建议,以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按照实用、新颖、精练的要求,着力进行教学内容的提炼与更新

课程建设旨在突破学科专业局限,又要照顾到专业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本课程中加入非牛顿流体部分的教学内容,形成课程的特色。

2.强调计算机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应该在教学中加入一部分符合我院具体专业情况的仿真模拟课件的使用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课件相结合,更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不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节省了学生花在琢磨流型变化上的很多时间。鉴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对于各种工艺流程图的介绍,传统的板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笔者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抽象、晦涩、枯燥的缺点,使学生从动态的画面中,比较轻松地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

3.有效组织实践环节至关重要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非常强的课程,因此有效组织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在工厂的实习,可以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厂中实际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尽快解决实验设备结论不准确的现象,使教学仪器百分之百地准确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尽可能地将流体力学作为向外专业进行开放实验,让有兴趣的学生也能参与。

通过该项目制定的措施实施于油气储运专业教学中,使每届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此举对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效果的考核

前已述及,这门课程主要是油气储运学科的专业基础,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旨在为以后的专业课打好扎实的基础,树立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更注重应用能力的测试,考察学生与社会的接轨程度。这样,考试题型多是一些发挥性的,让学生用“渔”的本领去为本门课程的学习画上休止符。

四、结语

总之,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初步探索分析,可以促进教学观念的改变,按此目标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促进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仪器设备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从而实现“学有所用”,“教学相长”。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和长期艰巨的实践过程,专业教师任重而道远。只要不断努力和探索实践,就可以开拓出一条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更加富有成效的新途径,而且可以取得更好的教改成果。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0-03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以往的以人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向以技术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化,经济的发展对文化和科技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强。[1]我国当前正处于高新科技成长与产业布局改革的关键阶段,不仅迫切需要科研型精英,更需要一大批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监管人才,且当前严重短缺的是处于科研型人才和技术人员中间的实用型高等技术监管和组织精英。[2]所以,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是将人口优势变成人才资源优势的关键,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条件。[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辽宁省教育厅支持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专业之一。在进一步践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本校踊跃实行本专业变革发展计划的制订任务,全力推进本专业融合产业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把教学思路转变到服务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上,为辽宁省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4]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思路

我们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培养计划、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考试考核方式等做全方位的改革。[5]

我们通过提高本专业办学定位与企业需求的符合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机制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为辽宁省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油气储存与管道输送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育转型方案

(一)培养计划修订

为满足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以及我校特色专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我们开展了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修订的目标是以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大众创业型人才及卓越型工程师。[6]具体修订方案如下。

1.培养目标。将学生培育成德、智、体均衡成长的应用型精英,要求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与系统的油气储运专业知识,具有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才能、工程实践才能;(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竞争与协作能力;(3)能在石油、石化、城市燃气等企事业单位中承担油气储运系统的策划、设计、建设、运行监管以及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

2.培养规格。培养规格的修订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变,力求使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道德和职业素养;(2)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才能,并能够在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地使用;(3)掌握计算机语言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获取其他相关信息;(4)拥有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学、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5)掌握并具有油气储运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6)能够应用常用工程软件进行输油管道、输气管道、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工艺计算和模拟;(7)了解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变革,具有一定的创新科研能力。

3.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进行调整,在“整合、”的基础上,压缩公共课及基础课学时,增设具有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课。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油气集输、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泵与压缩机等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关键专业课,在调整课程体系时,这些主干专业课的学时和学分要充分地保留和巩固。另外,石油、石化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普遍要求学生具有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天然气的使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LNG等新技术逐渐兴起和壮大;国内大型石油、石化国有企业在国外的工程项目日趋增加。面对这些新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新专业课,比如工程软件应用、燃气输配、LNG技术、双语课程等,扩展在校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今后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4.教学内容改革。针对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相关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工程背景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在增加一定的工程案例学时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为学生讲授实际工程案例,以增强学生将知识点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5.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根据本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需求,实用践行教学环节的设置要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比如,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相关工程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应增强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在全面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输气管道课程设计、油库课程设计及工程软件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至少要占总学分的30%。

(二)实践平台建设

我们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全力构建工程技术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资源共享;多方面筹集资本,加大教学科研基本设施的建设力度;组建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为组建油气储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做准备。同时,我们借鉴国外大学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和国内院校的改革经验,完善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工程技术中心“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体制,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中心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力争新建若干个与国际接轨的前沿技术共享平台。

我们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加快工程实践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制定开放实验室项目资助计划,在开放实验室的设备添置、设备运行维修、耗材、人员配置、工作量等方面给以积极的支持,营造向学生半开放、运行优良的实践教育氛围。同时,我们加强对实验室的监管,建设完善的本科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监管使用规程,以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同时,实施实验室岗位责任制、设备维护、无危险监管与环境保护制度等。此外,每年投资数万元用于大型精密设备器械开放和大型的精密设备器械维修,以提高器械利用率。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要增设设计类、综合类实验,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比重,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改革实验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实习环节,努力建设与学科息息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获得良好的实习创造条件。

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们采用当下先进的教导科技,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便。这要求教师将讲授课程基本材料(教案、电子教材、教学大纲、习题、多媒体课件、图片、影像等)制成电子文档。为增强广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学中心与实习基地联合录制实习基地工艺流程和生产装置影像资料,一旦学校条件允许,全部上网,构建网络课堂。在目前的条件下将讲授课程基本材料上传至学院主页,实现资源共享,能够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和学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拟用将近3年的时间,建设一支适应学科教学工作与改革发展要求的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团队由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组构建,课题组教师队伍保证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符合客观情况。

1.发展规模。在争取学校有关政策扶持的基础上,3年内吸引5~10名副教授或博士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青年教师。

2.结构调整。积极调整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尤其是加强35岁至45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补充,并使教师职称比例基本合理,在此基础上组织精干力量推进精品课程构建。精品课程构建分3个层次进行,即院(系)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示范精品课程,实行滚动式建设,按照院级、校级、校级示范层层递进。

3.梯队建设。加强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在加强年轻教师培养的同时积极培养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带头人,争取3年内拥有省部级或校级学科带头人2~4人。同时,重视教学第一线主讲教师队伍的质量,强调教学第一的思想,确保青年教师授课学生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四)考核方式改革

摒弃以往以考试作为单一考核的方案,根据课程的特色,开展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全面测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拟采取下列几种方式进行考核。

1.主干专业课:采纳以往试卷考试与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自我表现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核的方式。

2.实践课程:可以选择采纳现场技巧实践、上机实践、实践测试等方法,或者采用理论测验与上述操作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考核。

3.考查课:可采取试卷考试、大作业、论文、调研报告等方法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查。

4.研究性课程:可采取教师命题,学生针对题目自行研究、设计,提交报告、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

5.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采用顶岗考核答辩、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考查方法。

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展望

研究和实行应用型人才培育,是顺应构建人才大国,培育大批企业、单位所要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规划和管理人员,为社会发展履行职务的客观要求,是顺利完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渠道。通过确定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细致分化和调整教学形式,能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转型培养方案体现在应用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创新举措等方面,预计经过3年时间的构建,能整合教学革新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逐渐建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专业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形式,为中国和辽宁经济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宇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6):23-24.

[2] 贾宝栋,苍久娜.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30):158.

[3] 畅晋华,原帅,畅志峰,等.浅谈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J].课外阅读(中旬),2012(10):26.

[4] 竺柏康,徐玉朋,张仁坤,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5):8-11.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安全;指标体系;AHP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assessment technique, for the problems evaluated provide a feasible method. Through to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accident on the wid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establish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management theory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AHP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eval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our country for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to contribute.

Keywords: Oil and gas; Pip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Index system; AHP

中图分类号: TU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石油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从2005年起,我国就成为了世界石油进口大国之一,年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这足以说明石油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的进行,管道储运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最主要的储运方式,其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均较其他储运方式更高,储运管网肩负着我国能源输送的重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故管网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如柳庆新[1]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类问题的对策措施;方徐应[2]分析了石油管道储运中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出存在问题的安全改进措施;李献宁[3]总结了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原因,并探讨了管道泄漏的堵漏技术。本文通过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安全事故进行广泛调研,建立起储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AHP)理论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安全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管道储运安全管理措施,可为同类案例所借鉴。

2 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现状

石油储运管道在油气的输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多种多样,如管道老化和腐蚀引起的泄露、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等。管道破裂油气泄露极有可能引起火灾,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影响极大。据统计,1970~2010年间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油气管道安全事故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东部输油管道事故统计表

3 安全评价

3.1 油气管道储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历年油气管道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以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建立了适用于油气管道储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油气管道储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2 构造判断矩阵

组织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专家学者,结合专家调查法的利用,对建立的指标体系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以构造出各层因素间的两两比较矩阵。其中,首层判断矩阵A如下所示:

同理,可得到其他比较矩阵:B1、B2、B3。

3.3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可利用方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将其归一化即可得到各层因素的相对权重值,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由此可计算得到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为: , , 。即可构成相对权重向量 。同理亦可得WB1、WB2、WB3。各层相对权重、整体权重以及权重排序详见表2。

(1)

3.4 一致性检验

首先按照 计算相容性指标,式中 为最大特征值。再根据 计算一致性比率,其中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如表3所示。

表3 平均一致性指标R.I.

当C.R.

4 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表2的整体权重排序可知,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偷盗破坏、作业人员误操作、油气腐蚀性、环境腐蚀性和滑坡等。针对以上主要危险源,可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如下:

(1)严格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偷盗破坏和作业人员误操作。故首先应加大打击反盗油工作的力度,加强油气储运管道的安全管理,并积极研发有效的管道泄露检测技术;其次,应针对作业程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熟练性,并改善作业环境和设备。

(2)革新技术,防治油气管道的腐蚀。应从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油气管道防腐措施,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应积极研究更有效的管道内、外防腐技术,制定详尽的防腐涂层、现场补口和阴极保护等方案。

(3)加大投入,提高管道抗灾的能力。主要是加强管道焊接质量、严格焊口探伤、设置截断阀并预留接口、规避建筑物基础、控制管道倾斜角等。

参考文献:

[1] 李献宁. 石油天燃气管道的安全问题探讨[J]. 农家科技. 2011, (S1):101.

[2] 方徐应. 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及事故预防[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9):181-182.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 设备 管理 维护

前言:石油、天然气作为当今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能源,其地位日益突出。各个国家对油气储运越来越重视,油气储运的过程中包含着储存和运输等重要内容,与油气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因此,关注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油气领域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基础。

一、油气储运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弊端

油气储运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的特性,由于受到近些年来需求量的影响,社会需求对油气储运设备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因此,油气储运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造成爆炸等严重的后果。

1管道问题

油气储运是通过管道设备完成的,管道一般处于地下,藏于土壤之中,油气储运设备不仅要面对石油、天然气的腐蚀,还要接受土壤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它的侵蚀,管道在这两种外界原因的影响下,就会导致油气储运管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各个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情况下就会出现管道裂缝等现象,进而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工作[1]。

2设计问题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油气储运设备设计工艺,我国的油气储运设备设计存在许多不足,设备的质量对整个油气储运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设计油气储运设备的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而且设计人员也没有真正做到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所以,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油气储运设备的设计问题也成为了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

3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够确保油气储运设备的安全,那么势必会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伤害。石油、天然气本身就是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易燃易爆性,油气储运是通过对其本身进行高温处理才进入管道的,这其中的危险是难以预料的,一旦发生爆炸,也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这个过程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另外,油气储运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要对其进行更新换代,以此来规避危险,确保设备良好工作。但目前就我国的油气储运情况来看,油气储运行业管理者并不重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没有节约成本,反而留下了安全隐患;静电是能够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因素之一,但是通过调查,还没有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对油气储运设备进行操作必须要规范,否则就会带来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问题,而且后果不堪设想[2]。

二、油气储运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有效策略

1定期对油气储运设备检查

油气企业要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将检查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做到人人负责。检查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规避风险,将一切危险都扼杀在摇篮中。

为了确保定期检查任务能够落实到位,油气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设备的规模等特点对设备采取不同的定点检查,比如:重点点查等方法。针对不同的方法,也要相应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员,相对比较专业的检查内容要交给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防止检查出现遗漏。设备是由许多个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对零部件的检查和保养也就是在维护设备,维修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将各个开关都关闭之后才可以操作;要定期更换设备中的液,清理杂质,防止液外漏等现象的发生[3]。

2完善设计工艺

我国油气储运设备的设计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差很远。因此,我国应当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工艺与理论,并结合我国油气储运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我国油气储运发展的方案,解决管道被腐蚀等问题,此外,要加强各种防火、灭火等设备的安装。

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员工作为油气储运的主体,其专业素质的高低与油气储运设备能够良好运行息息相关。因此,油气储运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员工内部加大对油气储运设备安全运行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要经常开展交流活动,使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提出一些能够促进油气储运设备发展的建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4]。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我国油气储运设备虽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只要通过对油气储运设备加强管理,认真维护,就能够保证石油、天然气的安全储存和运输。

参考文献:

[1]汪申,张秀芬.延长开工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好防腐蚀技术开发工作――试谈“九五”防腐蚀技术发展的对策[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0,18(03):259-261.

[2]伍广.浅析加氢反应器的腐蚀原因及防护措施[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05):12-14.

[3]李挺立.油气储运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10(8):158-159.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CDIO;油气储运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64-02

随着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成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抓手,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CDIO工程教育的主旨是将工程实践的项目和环境引入教育教学中,学生基于工程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中开展基于实际工程环境的学习,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教学过程工程化[1],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CDIO理念下,校企合作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人才的必要性

1.适应我省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石油产品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十分巨大,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方针[2]。在此背景下,各地石油库、储气库、加油加气站、LNG接收站、油气长输管道和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如火如荼。我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以石化、钢铁、能源等生产为主的沿海重化产业带,重点建设湛江东海岛、茂名、惠州大亚湾、揭阳惠来四大石化基地。油气储运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和人才定位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的重理论、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因此,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改变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转向校企合作,由重理论转向重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促进油气储运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专业建设与发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目前国内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要形成自己的专业亮点,就必须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优势,个性化发展[2],内涵式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及时了解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岗位变化和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学校相应地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总之,校企合作办学,能使专业建设更符合市场需要,也符合应用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规律[3]。

二、CDIO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人才

1.加强与行业和地方的紧密联系,突出办学特色。(1)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交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原是中石化所属院校,具有石油石化行业背景,学校所处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在广东省内已形成了以广州石化、茂名石化、湛江东兴等一大批大中型石化企业为主的石化工业基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CDIO指导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进入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就业。201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四方共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协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以此为契机,开展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精准定位就业方向,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学校依托茂名石化、湛江东兴和广州石化等企业,获批三个部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为学生的专业仿真实习、课外实践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实现多方共赢。(2)加强与地方企业的紧密联系。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拥有各自的育人资源,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出优势。将企业的工程应用课题与人才的培养方向结合起来,比如有些老师的横向课题,完全可以以毕业设计(论文)或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尽早接触现场实际,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与周边企业有着良好和稳定的合作基础,如茂名瑞派化工设计院、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茂名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等,都与学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2.整合资源,营造工程实践教学环境。CDIO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营造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环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企业方面,建立稳固、高质量的实习基地。从2007年起,学院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先后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嘉信化工仓储物流有限公司、惠州兴盛石化仓储有限公司、江门鹤山鹏鸿能源贸易有限公司、湛江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码头、海南三亚长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构筑了宽阔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与企业共同制定、修订实习实训内容,学生实习过程中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联合指导,由企业评价学生实习效果。

3.毕业设计与校企合作教育相结合。我们采用“3.5+0.5”形式,最后一个学期有部分学生到所签订就业协议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和毕业生工作岗位需求,由企业高工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题目,真刀真枪,这些课题有的是某小区燃气管道设计,有的是LNG接收站设计,有的是储罐设计等。这样做弥补了传统毕业设计的种种弊端,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组织设计过程资料的能力,学生的工程技术素质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和培养。

4.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教育实施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工程能力。现在大多高校教师是从大学直接走进大学完成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其优势在于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但普遍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没有行业工作经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比较弱。实施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针对缺乏工程背景和经验的年轻教师,为他们进行相关培训。(1)针对某些专业课程,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内师生做专题讲座。比如,《油库设计与管理》这门课程,可以聘请茂名石化港口分部和炼油分部装油车间的工程师以其自身经验为我们分别讲解原油库和成品油库的设计流程、工艺流程、储罐、泵、管线、安全管理等知识,提高教师对课程更直观的深入认识,增添课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2)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实习,以达到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目的。比如,学院曾经选派三名教师去茂名瑞派化工设计院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实习,以某个具体项目跟着他们学习管道、装置设计。另外,还派出一名教师去惠州兴盛石化仓储有限公司参观大型储罐的建造(包括罐基础、罐底、罐顶、罐壁的焊接等),对储罐的内部、外部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储罐的建造方法有了直观感受,掌握了企业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实践效果

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CDIO理念指导下,紧紧依托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相关产业,结合本校实际,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平台,为专业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程环境,保证了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习效果。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实现能力培养与就业相结合,大大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学生从事工程活动的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协作精神大大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明显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企业普遍反映我校培养的油气储运工程人才能深入第一线,工作上手快,实践操作能力强,值得信赖。我们将坚持CDIO理念,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之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梁爽,邵玉.校企互利共赢模式下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38-39.

[2]竺柏康,石一民,徐玉朋.校企合作构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279-283.

[3]竺柏康,徐玉朋,张仁坤,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16(5):8-11.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9篇

关键词: 《泵与压缩机》 油气储运专业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泵与压缩机》在油气储运专业教学中既是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专业课程,又是该专业后续专业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管输工艺》、《燃气输配》及《加油加气站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所以,《泵与压缩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的学习。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加之泵、压缩机的组成和结构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笔者从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出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通过《泵与压缩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泵和压缩机合理选型、使用维护、调节控制和技术改造的工程应用能力。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油气储运及与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油气储运项目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所以课程的教学目的应是围绕泵和压缩机在选型、使用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不是泵和压缩机本身的设计。在教学中应突出油气储运工程用泵和压缩机的特殊性,注重专业技术课承前启后的作用[1]。在课程教学中将综合运用学生所学到的《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工程力学》等课程方面的知识,讲授时应让学生逐步了解技术类课程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专业课中的作用,注意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程直接面向工程实际,应促使学生树立工程意识,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1.精简课堂内容

《泵与压缩机》课程内容主要由泵和压缩机两部分组成。泵和压缩机是连接管道与储罐的输送动力设备,是长输油气管线的输送机械,是动力仪表控制循环的动力机械,教学内容较多。然而,随着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的进行,课时变少,任务加重。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融会贯通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对讲课内容有所选择和删减,理论以够用为度,着重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增加与工程技术前沿知识相融合的新内容,对教授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涉及先修课程的内容讲述时应简而言之[2]。

例如,把教学内容整合为“结构”、“原理”、“性能”和“应用”四个模块。泵和压缩机在结构上都是流体机械的结构形式,基于工程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工作原理,遵循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的工作性能,都要从调节控制和选型操作两方面掌握及应用。在泵这一章的学习中,基于四个模块,教师可进行精讲,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思路。对于压缩机的内容,引导学生以四个模块的思路进行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注重实践环节[3—5]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既要强调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又要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较好地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泵与压缩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认识实习、机泵拆装实习和实验教学,从多方面锻炼学生计算、绘图与实验操作的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到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泵、压缩机在现场的工作情况及不同类型机泵工作环境的区别。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泵和压缩机的构造,在校内的工程实践中心,安排了机泵拆装实习。学生看到已拆开的多级离心泵和压缩机的一个个零部件时,恍然大悟。之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把拆卸下来的各个零部件一个一个安装回去成为一整的泵和压缩机。在离心泵综合实验中,让学生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使学生了解装置组成,掌握装置启动、运行、停车等方法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这一系列贯穿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改革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法。虽然此法能有效传达知识信息,但是学生容易在长时间教学中感到乏味,精神不集中,影响知识的接受。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引导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接收信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国大型油气管道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可以选择大型泵和压缩机在实际运行出现的事故案例进行教学,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不但可以生动具体地对案例发生的条件、原因、过程、后果、处理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而且可以以案例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是教材的有利补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了茂名石化公司、瑞派石化设计院的专家以课外讲座的方式,介绍国内外泵和压缩机的新产品、新技术及国内大型泵和压缩机运行经验,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工程需要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学生的视野。

2.优化教学方法

《泵与压缩机》这门课的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图形曲线多,内容复杂庞大,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信息量,并将大量的油气储运工程用泵和压缩机外观、内部结构图片及录像等资料用于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但是如果舍弃传统板书教学,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单纯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单位时间内包含的信息量大,形式丰富多彩,会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会给学生适当的反应和思考时间,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互动,有利于学生理解,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问,因人而异,突出重点与难点,灵活讲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另外,我们创建了“泵与压缩机学习交流群”,便于课后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答疑辅导,及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群共享上上传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文件,可供学生随时学习和查阅之用。

五、结语

笔者结合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泵与压缩机》课程教学进行了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课程的教与学难度都较大,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了解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并有一定的工程经验。所以,我们在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素养,多参与企业项目,以科研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姬忠礼.面向工程实际需求改革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泵和压缩机课程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09(6):36-39.

[2]张朝升,荣宏伟,张可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2):54-56,62.

[3]梅彦平,张明君.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54-56.

[4]陈明付.高职“泵与风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