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文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3 15:21: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红酒文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红酒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水红花子;红蓼;鞣花酸;黄酮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FructusPolygoniOrientalis.MethodsVariouschromatographictechniqueswereusedtoseparateandpurifytheconstituents.Theirstructureswereelucidatedonthe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aldata.ResultsFourcompoundswereisolatedfromFructusPolygoniOrientalis.Theirstructureswereidentifiedas3,3′-di-O-methylellagic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Ⅰ),3,3′-di-O-methylellagicacid(Ⅱ),taxifolin(Ⅲ),andquercetin(Ⅳ).ConclusionCompoundⅠwasisolatedforthefirsttimeinpolygonaceae,compoundⅡwasobtainedfrompolygonumorientaleL.forthefirsttime.

Keywords:FructusPolygoniOrientalis;PolygonumorientaleL.;Ellagicacid;Flavonoid

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orientale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健脾消食、化痞散结、清热明目、抑菌等作用,主治痞块腹胀、颈淋巴结核、消渴、胃痛、疝气和产后腹痛以及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脾肿大等[1]。药理实验表明其醋酸乙酯部分有较好的抑瘤效果。因此笔者对该药材醋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

1材料与仪器

药材经辽宁中医药大学翟延君教授鉴定为红蓼PolygonumorientaleL.的成熟果实。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UV-265-FW型自记式分光光度计;IR200红外分光光度计;Burker-ARX-300型核磁共振光谱仪;Angilent1100seriesiontrapmassspectrometer;LCQ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水红花子10kg,粉碎,75%乙醇多次提取,回收溶剂得乙醇浸膏。将浸膏混悬于水中,相继以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数次,得石油醚部分、醋酸乙酯部分(215g)和水溶部分。醋酸乙酯部分经反复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梯度洗脱)结合制备薄层层析(石油醚-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Ⅳ。

2.2结构鉴定

2.2.1化合物Ⅰ黄色粉末(丙酮-甲醇),mp.296~298℃。UVλmax(MeOH)nm:246.4,368.0。IR(KBr)cm-1:3369(OH),1748(C=O),1609,1578,1488,1440,1415,1363,1247,1195,1174,1088,984,915,757。1H-NMR(DMSO-d6)δ:7.82(1H,S,H-5′),7.55(1H,S,H-5),5.07(1H,dJ=7Hz,H-1″)3.22-3.71(m,糖的次甲基),4.08(3H,S,OCH3-3′),4.05(3H,S,OCH3-3)。13C-NMR(DMSO-d6)δ:158.5(C-7),158.5(C-7′),153.0(C-4′),151.7(C-4),141.9(C-3′),141.8(C-2′),141.1(C-2),140.3(C-3),114.3(C-1′),112.9(C-6′),112.3(C-5′),112.0(C-6),111.7(C-5),111.3(C-1),61.8(OCH3-3′),61.1(OCH3-3),101.4(C-1″),77.4(C-3″),76.6(C-5″),73.4(C-2″),69.6(C-4″),60.6(C-6″)。LC-MSm/z:515(M+Na+),331,316,299,237,228。其光谱数据与文献[2]对比,确定化合物Ⅰ为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acid-4′-O-β-D-glucopyranoside)为首次从蓼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2.2.2化合物Ⅱ黄色针晶(甲醇),mp.331℃。UVλmax(MeOH)nm:247.2,374.8。IR(KBr)cm-1:3278(OH),1725(C=O),1612,1579,1488,1352,1286,1213,1175,1107,1069,990。1H-NMR(DMSO-d6)δ:7.49(2H,S,H-5and5′),4.04(6H,S,2×OCH3)。13C-NMR(DMSO-d6)δ:158.6(C-7and7′),152.4(C-4and4′),141.3(C-2and2′),140.3(C-3and3′),112.2(C-6and6′),111.7(C-1and1′),111.6(C-5and5′),61.1(OCH3-3and3′)。EI-MSm/z(%):330(M+,100)。其光谱数据与文献[2]对比,确定化合物Ⅱ为3,3′-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acid)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构见图1。

图13,3′-二甲氧基鞣花酸结构式(略)

2.2.3化合物Ⅲ黄色粉末(醋酸乙酯-丙酮),mp.220℃。UVλmax(MeOH)nm:290,327sh。IR(KBr)cm-1:3431(OH),1637(C=O),1519,1472,1363,1271,1165,1137,1119,1085,1020,997,812,778。1H-NMR和13C-NMR数据与文献[3,4]中花旗松素基本一致,故鉴定为花旗松素。

2.2.4化合物Ⅳ黄色粉末(甲醇)。UVλmax(MeOH)nm:255.6,375.4。IR(KBr)cm-1:3293(OH),1671(C=O),1616,1514,1430,1362,1316,1245,1212,1166,1096。1H-NMR和13C-NMR数据与文献[5]中槲皮素基本一致,故鉴定为槲皮素。

3讨论

化合物Ⅲ(花旗松素)是水红花子的一个重要成分。药理研究表明[6],由于它能抑制和激活多种酶,在调节脂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作用广泛,且含量较高,建议将它作为水红花子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性成分。

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属于鞣花酸类化合物。据文献报道[7]此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突变、抗氧化、抑制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和凝血等作用,其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545.

[2]柳润辉,陈丽莉,孔令义,等.乌桕树皮中的鞣花酸衍生物[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5):370.

[3]杨国勋,宋蕾,李奎莲,等.红蓼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5):338.

[4]AgrawalPK,AgarwalSK,RastogiRP,etal.DihydroflavanonolsfromCedrusdeodara,A13CNMRStudy[J].PlantMed,1981,43(1):82.

[5]陈德昌.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69.

第2篇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当患者局部皮肤长期受力、过度肥胖、皮肤水肿、老龄患者和高热患者及工作中矫形器械使用不当等情况下,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1]。红花、酒精可活血化瘀,有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而半透膜敷料能够保温、保湿,降低对局部的摩擦,三者有机结合,用于临床压疮的防治,收到了较好的疗效。2008-01—2008-06,我们采用红花酒精结合半透膜敷料对100例压疮患者进行预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骨科、内科住院卧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男女之比1.45∶1;年龄42~75岁,平均58岁;脑梗死并发骶尾部1期压疮1例,脑梗死22例,脑出血7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例,心肌梗死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4例,股骨颈骨折牵引2例,腰椎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手术2例。观察组51例,男30例,女21例,男女之比1.43∶1;年龄40~78岁,平均60岁;脑梗死并发骶尾部1期压疮1例,脑梗死22例,脑出血7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例,心肌梗死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4例,股骨颈骨折牵引1例,腰椎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手术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压疮部位、压疮程度、高危部位皮肤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行常规护理预防及治疗方案,按《基础护理学》[1]压疮的预防,每2h翻身1次,支持身体空隙部位,并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按摩,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

①红花酒精的制备:取优质红花2g加入50%酒精100mL中浸泡,3周后待用,用前过滤。②方法。首先对51例患者的骶尾部、髋部均用温水进行清洗,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彻底清洗,除去皮肤周围的污迹,用无菌棉签蘸取事先准备好的红花酒精,轻轻地、均匀地涂抹于已清洗过的部位,然后将3M半透膜敷料(产地:英国;经销商:施乐辉有限公司;国药管械:2003第26406;批号:0713;规格型号:4628)贴敷于以上部位,日1次,根据患者卧床情况应用7~21日。

2结果

对照组49例,1期压疮6例,治愈日数5日;其他43例中,10例骶尾部皮肤发红;4例髋部皮肤发红。观察组51例,1期压疮6例,治愈日数1日;其他45例中,3例骶尾部皮肤发红;1例髋部皮肤发红。其他患者均无皮肤发红及压疮发生。2组治愈时间及受压部位的皮肤受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传统的护理方法虽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但一些高危个体仍时有发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护理难度。当患者局部皮肤长期受力,或特殊体质,或工作中矫形器械使用不当时,均可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压疮发生,出现红、肿、热、痛及麻木症状,如果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局部出现静脉淤血,皮肤的表皮层、真皮层或两者发生损伤或坏死,甚至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严重者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深达骨面,更有甚者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1]。中医学认为,久病则气血虚衰,脏腑功能失调,阳气不运,阴气阻遏,气血不能宣通,肌肤失养,再加长期受压部位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经脉不通,使肌肤、皮肉、筋脉失于营养,以致引起局部坏死而成“席疮”,一旦形成,缠绵日久,难以治愈。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防治压疮十分重要。

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采用红花酒精加半透膜敷料有效防治了压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红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脂肪油两大类,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为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能扩张周围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为红花黄色素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在多种血瘀病症中,自由基反应加剧了血液循环障碍,而红花有效成分HSYA的抗氧化效应对其活血化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因此,红花具有活血祛瘀、通调经脉之功[3],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瘀血阻滞或血行不畅之证。50%酒精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1]。半透膜敷料既保温、保湿、防水,又能降低感染机会,同时保护局部、降低对局部的摩擦,细菌不可渗透,另外敷料透明易于观察皮肤情况,缓解疼痛,方便固定。因此,将红花、酒精、半透膜敷料三者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共奏活血化瘀、逐瘀通络、祛腐生肌之效。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充分运用中医学的辨证施护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新产品,进行了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升华,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良好的临床疗效。一方面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86,81-83,81.

第3篇

【关键词】翻译;宗教文化;理解

引言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经典随着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他们希望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文化的范围非常之广泛,但实质都离不开它诞生的民族,以及人们对它的传承及发扬,深入了解源语文化是做好翻译的前提。因为翻译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纯语言活动,而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沟通过程。辜鸿铭先生的英文造诣极高,为了使内容和思想易于被西方人理解和认识,还广征博引西方的名句、典故参证注释,以“勾起读者原来的思路”。他用现代欧美人熟悉的现代英语来接受中国两千年前传承下来的文明和道德,其目的是让西方人从精神和道德上尊重中国,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华文明。

一、文化翻译理解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文化翻译形式多种多样,任何翻译的存在都包含有文化差异的因素,因而都是文化翻译。狭义上的文化翻译是指具体文化信息的翻译,与之相对的是,就理论而言,文化翻译研究在宏观上讨论翻译中的文化策略,微观上讨论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郭建中就曾指出,文化翻译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进行语言操作的同时,应有广泛的文化意识,把翻译的文化因素和语言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对源语文化的准确理解是成功翻译的必备前提,特别是古籍翻译因其原文是古文,直到今天许多老祖宗的智慧以及名句仍旧被沿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并没有理解他的原本意义,所以首先理解原文就存在问题。因此在做翻译时追本溯源准确理解尤为重要。因辜鸿铭先生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处于弱势,西方强势的时代,为了让西方人更容易接受中国的文化经典,辜鸿铭先生在翻译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宗教文化的翻译

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是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以孔子《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不属于宗教范畴,但是其中记载了不少孔子时期人们的宗教意识。对一些表示宗教观念的词的翻译辜鸿铭先生的翻译也值得探讨。

(一)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辜鸿铭: When Confucius first attended the service at the State Cathedral (Ancestral Temple of the reigning Prince), he enquired as to what he should do at every stage of the service.

根据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古代开国之君叫太祖,太祖之庙便叫做太庙。周公旦是鲁国最初受封之君,因之这里的太庙就是指周公的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庙,尊先祖貌也。”庙,是一种特殊的房子,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成了太庙。太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的词汇,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这一核心词汇时辜鸿铭先生仍旧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式。辜式用the State Cathedral来翻译太庙,其本意是指国家大教堂,并用括号加注释说明是ancestral Temple of the reigning Prince意为统治者的宗庙,这两者都是极具西方文化特色的表达,因为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教堂是宣扬基督教教义的地方,因此Cathedral不仅是一个西方词汇而且还是一个宗教词汇。而《论语》中的太庙主要是为了让后代缅怀祭祀的,祭祀祖先是后代表达缅怀祈求得到先辈福佑的一种方式,这与宗教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文化的起源还是功能辜鸿铭先生的翻译都与原文相去甚远,因此这样的翻译是不太恰当的。

(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Ku: Life and Death are pre-ordained, and riches and honors come from God.

这一章是典型的中国宿命论,人们相信人的一生中的生死福祸、贫富贵贱等都是上天注定好的,是人力无法改变的,这样愚昧的思想到今天还影响着部分中国人。上天是指什么呢?孔子提到的“天”就是指天地,世界的意思。在这里辜鸿铭把“天”翻译成God, God在西方主要是指基督教中的上帝,在基督文化中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这样翻译的确会让西方的读者有一种认同感,认为是上帝主宰人的一生,但是这样翻译完全就是误导,在中国文化中根本就没有上帝的概念,与中国文化中的“天”是不同的,这是硬给中国的“天”贴上了基督教的印记,这样的归化策略虽然让西方读者在读的时候容易懂却丢失中国文化的本源,不值得提倡。叶子南先生就曾指出归化虽容易“懂”,却可能丢失不少东西,甚至歪曲原文的意义,因为表达本身就反映了源语思维模式的特征和特定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好的译文更要能够实现文化在目标语中的再现,这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我们研究辜式《论语》中的文化翻译现象考察其文化翻译的策略及方式,了解到辜式的翻译虽然有些缺失但是基于他的翻译目的,以及其文化传播效果无疑是成功的,对翻译实践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宓庆. 翻译美学导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2.3

[2]王建国. 刘宓庆文化翻译理论简评[J]. 外语研究. 2010.2

[3]许均, 穆雷. 中国翻译研究.(1949-2009)[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12

第4篇

【关键词】文化不可译;辜鸿铭;论语

近年来,中国经典典籍再次成为翻译的热点。但是由于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起源和其发展史不同进而造成了其各自的生活习惯、习俗、思维模式、价值观等的差异,这就造成很多文化不可译现象。“仁、礼、孝”是孔子提倡的重要的伦理思想,其中蕴含很多深刻的道理,是翻译的一大难点。

1 文化不可译性存在的原因

文化的可译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焦点。中西方在民族心理、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大,文化空缺现象尤为常见。李华田就指出造成文化不可译性是因为目的语所处的文化传统中缺乏源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源语的等值词语。张永萍也指出文化不可译是因为“与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造成的”。

1.1 “仁”的不可译性

“仁”是孔子提倡的核心思想始终贯穿于《论语》中。在不同背景下面对学生对“仁”的提问,孔子根据其资质、天赋给予不同的解释,这就给理解“仁”的含义和准确翻译带来困难。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

Ku’s: Confucius remarked, “With plausible speech and fine manners will seldom be found moral character.”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22)

Ku’s: The same disciple mentioned above asked, “What does a moral life consist in?”

“The moral life of a man,” answered Confucius, “consists in loving men.” [4]

“仁”是一种品德,仁德,品行。在辜鸿铭的译文中“仁”多用moral为中心词,意思是道德,事实上,“仁”的文化内涵丰富,是孔子提倡的一种最高的道德理想以及所有道德的综合,这样翻译缩小了“仁”的内涵,给读者一种误导,以为道德就是“仁”的全部内容,这也是文化不可译的体现。

1.2礼的不可译性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1.12)

辜鸿铭: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In the practice of art, what is valuable is natural spontaneity.”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辜鸿铭:If, in government you depend upon the moral sentiment, and maintain order by encouraging education and good manners, the people will have a sense of shame for wrong doing and, moreover, will emulate what is good.

对于“礼”这一核心词汇的翻译,辜鸿铭选用了“art”和“manners”,“礼”在此主要是指礼仪、礼教,因此无论是“art”,严格的艺术原则,还是“good manners”,良好的习惯都与孔子所提倡的“礼”一种完善的行为准则相比都略显片面,但是在英美文化中没有对应的文化现象,因此要想找到与“礼”完全对等的词很难,这也是文化不可译的一个体现。

1.3 孝的不可译性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2.5)

辜式:A noble of the Court in Confucius’ native State asked hem what constituted the duty of a good son. Confucius answered, “Do not fail in what is required of you.”

“孝”是儒家伦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辜鸿铭将“孝”翻译成“good son ”,好儿子就是永远不要违背父母对你的要求。这是孔子认可的孝的本质,这样翻译简明扼要,很容易得到西方读者的认同,又不失中文的本意。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辜式:Another disciple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Confucius answered, “The difficulty is with the expression of your look.”

这里的“色”是指脸色,儿女孝敬父母重在敬。在本章的翻译中辜式直译为儿女脸上的表情,这样翻译给读者带来一种困扰,因为不能理解这孝和表情难有什么关系,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字或词就蕴含有深刻的意义,这是英语无法比拟的,所以译者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字面意思翻译出来,这也是文化不可性的体现。

结语

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的不可译性,但是随着中西文化信息的交流越发频繁,文化翻译也将逐步找到新的契合点,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而且要深入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辜鸿铭先生的《论语》英译本虽有不足却在西方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为后世译者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雯. 翻译中不可译性原因探析及对策. [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9

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web3.0的概念与特征,结合宜宾学院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探讨了基于we63.0相关技术下构建宜宾学院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旨在为基于we63.0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借鉴。

web3.0是在web2.0的基础上,让互联网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web3.0时代的特征就是把散布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点以及用户的需求点聚合与对接起来,提供能够满足每一个互联网用户的个性化的、聚合化的高效率的互联网服务。当web3.0时代来临的时候,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也迎来了图书馆3.0oweb3.0跟web2.0一样,不是技术的创新、思想的创新,它是对we62.0深人发展的结果,通过改变传统软件行业的技术和经济基础来改变现有的一切。新的web3.0强调的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创新,代码编写、协作、调试、部署、运行都在云计算上完成。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web3.0的概念不仅仅是在图书馆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中进行服务,而且还在虚拟空间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本文将探讨宜宾学院图书馆如何基于web3.0构建特色数据服务平台。

1.宜宾学院图书馆已开展的特色服务

1.1以地方特色为主建立特色数据库信息服务平台

宜宾学院图书馆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三线城市—四川省宜宾市,素有“酒都”的美誉,地方文化资源丰富。WWW.133229.cOm宜宾酒和酒文化融合在民风民俗之中,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业的繁荣对宜宾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宜宾有许多历史性文化品牌,其中有中国酒王“五粮液”和叙府酒、梦酒、金潭玉液、故宫贡酒、南福酒等名酒。2009年宜宾市白酒产量达19万,拥有酒类企业100多家,其中销售收人上亿元企业6家,实现销售收入390亿元,利税72亿元,工业产值、销售收人、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国白酒工业的25%,25%,20%,占全省白酒工业的60%a,55%,65%。宜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酒也成了宜宾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宜宾独特的酒文化与酒产业。2009年5月,宜宾市政府在《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强做大酒类产业的意见》([2009]20号)文件中制定了2010年宜宾市酒产业的发展目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宜宾地方经济,宜宾学院图书馆从2002年起筹建了中华酒文化数据库,共收集数据17967条(截止到2009年12月22日);为配合酒文化资源建设,2007年9月又专门筹建了酒包装文化陈列室,现收集酒包装3001多件。另外,2009年宜宾学院成立了发酵资源与应用实验室,12月又成立了“宜宾酒产业酒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研究与合作,目前学院正与四川理工大学联合申报“四川省酒文化中心”。

1.2研究用户需求以进行战略分析和准确定位

从目前查询的国内各种学术刊物、图书资料、网上信息资源,以及通过问卷方式对“中国酒网、中国红酒网、闻酒知香、酒之园”等近年来部分企业投资或企业化运作的酒类信息网站利用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部分酒类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低,信息收集能力有限,对信息加工服务能力的依赖性愈来愈强。而我国酒类网站平台结构设计不合理,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缺少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开发与利用,忽视技术成果转化,网站信息知名度较低,客户群较小,很难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在对我国酒文化网络信息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宜宾学院图书馆对“酒文化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服务进行了战略分析和准确定位,从新的视觉更多地关注从数据一信息一知识,成果一产品到产业这一价值链的实现,从深层次的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建设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架起一座与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业沟通的桥梁,实现酒文化的知识共享和酒产业信息服务的联盟。

2构建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2.1硬件设备

由于web3.0支持多终端跨平台知识共享,所以基本的通信设备必不可少,如pc,internet,intranet,wap手机、pad及专用客户端等,而这些设备现在都已经普及,所以构建知识共享平台有充分的硬件基础。

2.2软件支撑

宜宾学院图书馆2010年引人商业化软件:北京世纪超星的medalink系统。该系统提供的元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正是在吸收跨库检查的优点上进行改进的,通过优先对元数据进行存储和预处理去重新排序,为用户提供了互联网搜索引擎方式的检索体验,保留了对跨库检索的功能,为用户提供统一人口。其外文搜索系统是基于开放url标准的多级调度系统,能自动更新调度知识库,可以对125个国外最流行的外文数据库无障碍地查询。其主要的技术模块有:联合目录统一检索;统一认证;元数据建设;数字资源调度及推送;文献传递;统一结算;中心门户系统;远程访问。

2.3经费保障

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按照“开放、合作、共享、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向社会提供酒类科技文献共享和科技创新决策分析服务。争取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赞助,对酒类元数据仓储题录信息进行加工,实行无偿服务。对部分增值报务,如原文传递、科技创新决策分析、产业情报监测分析等实行有偿服务。制定统一的收费和服务标准,根据成员提供的文献服务量进行结算和支付。

总之,不论是硬件设备、软件支撑,还是经费保障上,都已具备构建基于web3.0的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条件。

3构建基于web3.0的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框架

网络信息服务是指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网络提供和网络传递的服务活动。在充分考虑web3.0环境下知识共享的特点,设计了基于web3.0的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框架,该平台共分为3个层次:信息资源层、信息服务层和门户访问层。

3.1信息资源层是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的基础

图书馆收集酒类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等相关文献信息资源,形成酒类文献元数据仓储知识库。由宜宾学院与北京世纪超星数据有限公司利用madlink系统合作建设,并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分发和提供使用。

3.2信息服务层提供平台知识交互所需的基础功能和核心服务

(1)个性化知识搜索。web3.0的信息智能分析和过滤功能使资源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用户提交检索信息,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开放api的服务,将满足成员不同需求的应用程序集成起来,形成多个智能过滤器,对成员的信息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接着访问数据库中的成员元数据并与酒文化特色库进行本体匹配;最后从酒文化知识库中搜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化的知识。

(2)由于高校图书馆过去受到技术的局限,早期的个性化服务研究基本上只停留在信息定制、信息推送、个人借阅查询以及系统推荐等。而web3.0的出现,其跨网站的信息聚合、精准的智能搜索、高度的自主权等特点,使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能提供以下核心服务:酒类文献学术搜索、全文资源调度下载、原文传递、科技查新、定题服务、rss服务、酒产业服务、酒产业情报监测分析等服务。

3.3门户访问层该层是平台的入口‘

(1)多种终端接人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包括internet,intranet,wap手机、pad、机顶盒及专用客户端等获取信息。多终端平台是we63.0的特征之一,它能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公用显示装置与个人智能终端的通用,为用户的获取与共享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根据其功能和服务的对象设置了常规栏目与读者交互栏目。我们根据宜宾学院中华酒文化研究数据库的主题内容,将其分为9个子数据库:酒道论衡、酒的种类、酒的工艺(酿酒专家/酿酒工艺)、酒的器具、文化大观(包含酒的包装刀酒的典故/)的风俗硒的诗篇硒的知识硒与名人晒与时尚硒与文艺/中西酒文化差异)、酒与健康、酒与经济(酒界精英业咨询硒业厂商)、酒的法律、天下名酒。数据库的每一层都提供分类导航,以及题名、作者、摘要、主题、学科、机构、人物、基金等关键字进行智能模糊搜索,易于用户接受和操作。

(3)在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个人图书馆门户。在we63.0时代,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建设将发生根本性的革命,个人图书馆门户将取代图书馆综合化门户。它把信息聚合、智能搜索、信息微单元这些基础元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知识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求,从知识库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聚合其他信息,最终构建出自己的个性化门户,并通过它进行馆内、馆外资源的搜索。这样,酒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就可以了解每个用户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自动归纳推断用户的喜好,对新人馆、新上网的酒类资料进行自动推送服务,使用户能够通过信息的和订阅获取个性化的酒类知识服务;而且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业作为个人门户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链接、共享信息单元。

第6篇

论文关键词:资本,品牌意识,产业关联,市场竞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葡萄酒消费市场逐年升温。由于个人收入的不断上升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葡萄酒当然与人们的健康观念相符。同时,国家的扶持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透露预计2010年中国葡萄产量将达80万吨左右,意味着今后我国葡萄酒产业有望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甘肃省作为中国葡萄优质产区之一有着天然优势。这里集中了莫高、皇台、祁连、等数家上规模的生产企业。这里还是国内少有的无污染生态区,少病虫危害,日照充足,利于香气和果实中营养成份的积累。

二、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甘肃省葡萄酒市场内部竞争激烈

由于河西走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园的扩大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等从1990年到2007年甘肃省葡萄酒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如表1。其中1996年产量最小为17.0万吨,2007年产量是1996年产量约3.8倍。产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给销售带来了难题。随着葡萄酒企业的发展只有少数几家企业颇具规模如莫高、皇台、祁连等,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更新落后,资金短缺。地产品牌始终未能走出甘肃,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表1:甘肃省90年——06年葡萄酒产量数据表 (产量:万吨)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产量

25.43

24.19

24.06

29.00

18.50

23.00

17.03

18.55

22.00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产量

25.00

20.19

25.05

28.81

34.30

36.73

43.43

49.75

66.50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

留给企业的现实是,各大企业在本地市场竞争激烈,促销在超市缕缕可见。企业降价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获取消费者剩余,增加利润。但甘肃市场的市场容量有限,降价不能大幅度扩大销售量相反致使行业效益下滑,严重损害产品形象。

2.2 甘肃省葡萄酒行业品牌意识弱

当前的葡萄酒竞争呈现出品牌致胜,而甘肃葡萄酒企业与知名品牌的竞争优势是不对称的。如张裕、长城可以到河西建立生产基地轻易地夺走甘肃的产地优势。相反甘肃企业要想获得像张裕的知名度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广告的作用是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能确定其质量。广告提供了产品性质的直接信息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产品销售额。现阶段甘肃企业品牌基础尚未完全建立。红酒企业的广告宣传只能在本省甚至是本市才能看见,而在省外几乎看不到宣传。即使甘肃葡萄酒企业有高品质酒,也不能为更多省外消费者所了解,产品形象又怎么能塑造起来。

2.3缺乏强势资本的支撑

资本是葡萄酒企业发展的基础。葡萄酒行业的固定投资较大,厂房、设备、基地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葡萄酒需要储存一定时间后才能出售,这导致了葡萄酒企业资金回收较慢。资缺少资金成为甘肃葡萄酒企业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甘肃葡萄酒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是葡萄酒产业基地和加工企业建立的弱点。今后几年将需要更多的资金,而落实建设资金的难度很大,这也制约了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甘肃省今后产业发展中打造优势产区、产能是企业手中的筹码,但真正主导甘肃葡萄酒企业崛起的力量仍是资本。

三、甘肃省葡萄酒行业产优化的政策建议

3.1借助本地旅游文化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品牌开发要注重酒文化建设。从各国的情况来看,葡萄酒差异较小,而赋予产区文化、民族文化等就有了质的不同。这是甘肃葡萄酒形成产品差别化,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方面。甘肃葡萄酒企业可以与旅游结合来宣传品牌。例如葡萄酒企业与某家旅游公司联合,游客可得到本地产葡萄酒。公司可以开设参观具有民族特色的酒庄和葡萄酒制作过程等。公司对葡萄酒的质量、产区文化的宣传可以逐渐影响人们对品牌的喜好。公司可以借助游客的口碑向他们所在城市宣传品牌。其次,品牌开发要始终不渝地提升产品质量,这是决定一个品牌是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决定性要素。

3.2, 注重产业关联引入资本

首先,将东部沿海资金引入甘肃。一方面,由于中国入世进口葡萄酒关税下调,加大了进口酒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促使东部沿海企业必须将产品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甘肃省具有产地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和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等为东部沿海企业提供了机会。如张裕在甘肃投资建立葡萄种植基地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有利于甘肃葡萄酒产业利用东部资金和技术。

其次,引进资本时要考虑到葡萄酒产业的关联度,它将农业、轻工业等产业以产品深加工的方式链接起来,具有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特色。同时还带动了葡萄酒原辅料、制瓶业、印刷业、包装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达到范围经济,使葡萄酒从种植、发酵酿造、调配、装瓶到包装成成品在企业间分工细化,提高生产率,节约成本。

3.3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及监管

第一、政府应鼓励葡萄酒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并扶持建立各级葡萄协会、葡萄生产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重视品种创新,加快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利用葡萄酒产业的带动,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第二、政府要加强葡萄酒生产安全监管。由于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甘肃省已建立了从县区、市州到省局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电子档案系统。并且制定了与栽培区相适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尤其在酿酒葡萄的质量和农药残留上都应严格按照标准来要求。 第三、在引进外资方面政府要多给予葡萄酒产业优惠政策支持。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会带动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既解决了一部分农民收入问题,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浅谈甘肃酒类产业的再发展》作者:陈晓钱、张世喜 2005年5月

2、《从甘肃莫高酒业发展看西部葡萄产业开发之潜力》作者:安华庆、李松山2002年1月

3、《葡萄酒文化推广和产业发展》作者:黄卫东 2006年10月

4、《中国商业年鉴》2006年

第7篇

预约采访时间是上午九点钟,北京的冬天有些寒冷,昨天赶了一夜的车程来到北京,章乃华的脸上有些许的倦意,但眼神依然是闪耀而有力的。“有什么问题,问吧。”很干脆,这也许是做惯了管理工作的人身上特有的范儿,绝不废话,有什么就说什么。

“您的厨师生涯有些不同,应该算是很早就进入了管理岗位,而且是对雷迪森这样的大品牌酒店进行全面管理您是怎么做的这个成功转型?”

“这是最初的目标决定的,作为厨师的职业规划通常有3个,学厨造诣深而成这个行业的顶级大师,由后厨到前厅的成功转型,既了解后厨,又懂得前厅管理,对自己是全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再者就是自己开店当老板。而现在的我,是选择了第二种路。

梦想照进现实,学厨是另一次起航

眼前的章乃华目光很坚定,可以看的出,对于当初的这个选择,章乃华是早有准备的。“从我第一天踏上学厨这个道路开始,我就已经为我日后的职业做了规划。我是那种要干就必须干到最好的人,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松懈过。”

其实最初的章乃华并不没有想到当厨师,“这好像跟很多人都一样,因为厨师这个道路在我们那个年代总是觉得是最脏最累的活。我没有脱俗,也是这样认为。”章乃华笑说。

1981年,中国正进入一个考大学的黄金时期,很多人选择了考大学这条路,而章乃华也想进入他从小的梦想――军校,当一名出色的军人。但是,章乃华的父母,还没有完全摆脱“”的阴影,那场刚刚过去的风暴刻在他们心上的伤痕实在太深太深,他们坚决不同意儿子去上军校。章乃华与大学无缘,而是成为县税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可是读书深造的念头,始终在他心头。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又决定重返校园。1982年夏天,时年仅18岁的章乃华考入了浙江省商业厅下属的浙江商业学校(即现在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旅游与烹饪专业。他开始与烹饪结缘。

“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考进了这个专业,但最初却并没有想到以后就是从厨,可是这个念头很快就在我的学习中转变了。慢慢地,我开始明白“民以食为天”这句老祖宗的古训的真谛。最简单的,一个人的衣服可以很长时间不换,打了补丁也能穿,可是一个人如果三天不吃饭,那他连生存下去都困难了。吃的事儿确实比天大。”

既然决定了学厨,章乃华开始把“学厨”作为他人生路上的另一个起航。对于烹饪,从最初肤浅地认为是“烧菜技术”,到如今已深刻理解并为之奋斗的“烹饪艺术”,章乃华用了二十多年的求知经历去体验和亲证。

抓住机遇,成功源于第一棒

1984年夏,章乃华毕业分配进入杭州国际大厦酒店工作。时值酒店正处筹备建设阶段,在酒店总经理鲍力军先生亲自安排下,拜浙菜大师金次凡门下潘晓林大师为师,在一年半时间的拜师学艺过程中,深得金,潘二位大师亲授真传。

“没想到的是,机会会来的那么快。所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章乃华回忆说,在杭州国际大厦酒店临近开业半年前,他突然接到酒店通知,让其回到酒店,负责厨房的筹备工作。这时的章乃华怀揣了在学校和跟师傅学的的扎实功底和满腔的工作激情,工作的干劲和拼劲大家有目共睹。很快,章乃华便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1986年9月16日开业的前夕,章乃华被正式任命为厨师长。为了改良当时酒店的菜肴质量,章乃华完全抛开业余时间,开始到处请教,师傅和同行是第一条路。“师傅会不遗余力地教我,但是当时在请教同行时就会是碰壁,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吃饭的饭碗,但是,我决定把脸皮厚下去了,无论如何,也要学会东西。”于是,章乃华开始到处挖掘,自己花钱到不错的餐厅试吃,一遍不明白,再吃,两遍不明白,再去,直到把它钻研出来为止。只要杭州有新餐馆开张,这个餐馆也绝对少不了章乃华的影子,他会第时间去考察和品尝,摸索菜肴口味,寻求新点子,并带动其他同事一起参与研发新菜肴。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杭州国际大厦酒店的餐饮开始在杭州圈子里声誉雀起,名声日隆,年轻的章乃华也于1987年破格晋升为正科级干部,参加技术职称考核获得二级厨师证书,时年仅22岁成为了酒店的总厨长。

随着烹饪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成熟,章乃华在经营管理上也开始展露手脚。巩固招牌菜肴引进钻研新口味提升经营效益成为章乃华乐此不彼的工作动力。1988年童乃华策划了杭州国际大厦酒店第一届火锅美食节,自此之后,国际大厦火锅香遍杭城整十年,每年火锅节,众食客排队候餐的场景引为佳话,《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省市媒体开始大篇幅报道,章乃华慢慢体会到了烹饪给他带来的工作乐趣。那是一份份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比赛,激发前进的源动力

1990年5月,浙江省举办的烹饪大赛,章乃华被派去参加比赛。第一次参加权威性专业比赛章乃华有些紧张,但是却仍胸有成竹,因为他已经为了比赛做了充足的准备。“当然,这也需要一点点天赋。”章乃华开玩笑说。

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章乃华现场烹制了杭州传统名菜清汤鱼圆,以及珊瑚桂鱼创意花色冷盘“秋实”,获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一举获得烹饪全能第二名在浙江烹饪界崭露头角。同时,由于其出色的烹饪水平及敬业踏实的工作表现,章乃华荣获浙江省新突击手的荣誉称号。同年11月,章乃华和省内的烹饪精英们代表浙江省青工代表团烹饪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经过三天比赛,以综合文理论成绩99.5分,操作菜肴作品什锦拼葵花组碟,热菜清汤鱼园,锦绣鱼丝,规定原料自选热菜青椒肉丝等,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能,一举获得大赛个人总分的第二名,同时获得了全国烹饪技术能手的称号,并荣膺“全国新突击手”的荣誉称号。

时年26岁的章乃华在其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中获得了丰硕的成绩和回报。在那年,他还在老师潘大师的引见下,拜会了老师的启蒙大师――中国烹饪大师人民大堂中国御厨孙应武大师,经过孙大师的悉心指导,让章乃华受益匪浅,最重要的,也让他的技艺和经营步入了另一个更神秘的领域,即国宴菜肴设计,组织的学问,同时也更激励着他向更高的山峰攀越。

1991年5月,章乃华第二次获得“浙江省新突击手”的称号,同时荣获“浙江省百业青年标兵”荣誉称号;1993年,被评选为“浙江省商业厅劳动模范”。而杭州国际大厦酒店餐饮部在他的主理下,连续五年在浙江省商业系统所有酒店中取得最好的经营业绩,1993年,章乃华被国家人事部国内贸易部授予“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诸多的荣誉带给章乃华职业上的成就和自豪感,但也让他深深感觉到自己在日新

月异的变革时代对理念知识的缺乏,传统的酒店业理论知识已跟不上快速发展现代酒店业发展,特别是随着外资酒店业在杭州的落户,其规范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标准和理念更是冲击了传统的餐饮市场。于是在1986年夏天,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章乃华利用业余时间报考了江苏扬州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边学习边工作的过程中,章乃华在众多专业刊物上发展了多篇关于酒店经营和烹饪技术的论文。随着专业和理论知识的不断提升,章乃华于1997年被聘为“省职业技术鉴定所”鉴定师,从1998年开始,被聘为浙江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和烹饪专业讲师,酒店管理与烹饪专业的指导委员会委员。此时的章乃华已经从纯粹的烹饪能手和经营管理人才,在专业理论培训和指导方面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稳扎稳打,重力迎接二次机遇

1995年杭州国际大厦开始兴建五星级新楼,加盟雷迪森品牌。雷迪森是世界闻名的高等级酒店管理集团,总部位于美国,酒店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北欧。

和最初一样,章乃华再次肩负重任,被派去参与杭州雷迪森酒店的筹建工作,这对于章乃华是太大的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章乃华开始负责酒店前期经营定位,担负很多筹备前期繁琐的事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章乃华伴随着国大集团的领导参观考察了国内国外诸多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包括顶级的国际酒店,与多家著名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进行合作洽谈,最后成功引进了国际酒店业排名前十位的卡尔森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旗下高端品牌RADISSON。

回忆起这段经历,章乃华感慨:“这是工作至今最辛苦的两年,也是最有收获和值得回忆的两年!”这两年,收获的不仅是开阔的眼界和国内外职业经理人的作风,更是让自己深入地了解了国际品牌酒店的经营管理标准,从硬件要求到软件需求,这对以前工作和专业重心一直在烹饪技艺上面的章乃华而言,更像打开了另一道职业的窗户,见到的是更为广阔的全面酒店管理,更专业更规范的酒店经典经营理论。“我至今仍深深感谢杭州雷迪森广场酒店的第一任外方总经理MR RICCA和餐饮总监SHARK,是他们教会了我职业化三个字和国际化酒店管理的标准”章乃华说道。

从1999年底杭州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的试营业,一直到2005年章乃华用全部的身心去诠释了职业酒店经理人的风采。章乃华成为雷迪森酒店的餐饮总监,也是浙江省旅游业界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在国际品牌酒店担任总监一职的中国人,也让他开始从全年度的经营预算,季节和节日期间产品营销策划活动和推广,员工的管理和梯队建设直至细节的菜肴原产料的品质管理和成本控制等等开始全面进行管理工作,对于重要客户关系的建立,章乃华开始亲力亲为,对团队员工的培训,章乃华更是以身作则,亲自授课,严谨安排培训计划和课程,在菜肴的出品上,章乃华亲自操刀,大胆引进在当时的杭州还鲜为人知的鲍翅燕等潮汕菜和风靡京城的谭氏官府菜。同时,章乃华开始引进纯正西餐,并将西餐的精华转嫁到中餐烹饪出。

由于一直擅长的是中式烹饪,章乃华之前对西式酒水、咖啡、西餐等知之不深,但强烈的好学心促使他对自己进行强化培训。而如今的章乃华已对红酒和咖啡有着自己独到和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红酒文化犹如西餐文化,艺术与优雅的结合是西餐的精华,所以在菜肴制作过程中,章乃华一直注重将西餐的优雅高贵与中餐的淳厚古雅相得益彰地融合在起,中餐西吃,中餐西做,文化在烹饪中得到体现,也让宾客享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这么多年酒店管理,章乃华认为,对于餐饮经营者最重要的是,始终持着一种“前卫”、“时尚”的思想但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经典内容。章乃华对烹饪技艺和酒店经营管理的工作理念是:一旦你成功了,别的人也会跟着你走。正是凭着这样的创新信条,在酒店开业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杭州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的餐饮成为杭州及浙江省高档餐饮的代名词,其中的夏宫餐厅更是成为杭城高端餐饮业的第一品牌。在2C03年的圣诞节,章乃华带领整个餐饮团队创造了单日营业额84万的业绩,引领着杭城及浙江餐饮业界的新潮流。期间,章乃华成功主理接待了世界五十届旅游大会,接待了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等一系列重大影响力的活动和人物。

求知、传继,是永不停歇的脚步

此时的章乃华已在烹饪界享有一定声誉,但求知的欲望却从未停歇。2001年7月,章乃华赴奥地利国际旅游管理学院进修酒店管理,2002年春天,由集团派往韩国汉城大饭店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践培训,次年应韩国汉城大饭店邀请,章乃华率团主理为期一个月的日韩世界杯中国美食月,饮誉汉城。2003年9月远赴荷兰参加荷兰皇家餐饮协会荷尔中厨协会讲学培训;2006年6月,又赴泰国、新加坡酒店访问学习,与东方文华、半岛酒店、四季酒店及香格里拉酒店的业内同行进行交流学习。章乃华说“我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或国家,就按捺不住去酒店考察的想法,哪十自是静静地在大堂吧喝一杯咖啡。我喜欢去不同的酒店去感受不同的酒店氛围,感受酒店时尚的潮流和动态”。直站在酒店业和烹饪业的潮流尖端是章乃华对自己的要求。

章乃华在不断获取专业荣誉的同时,也着手开始培养和指导专业上的后续人才。一些不错的后起之秀在章乃华的培养中不断涌出如吴伟忠、赵理光、谢军、王伟、喻潮钢等。章乃华的弟子在多次全国性大赛中荣获殊荣,更有众多弟子在实际餐饮管理工作中能独挡一面,而现在,章乃华一直致力于浙江餐饮和烹饪业的发展,作为中国烹饪协会浙菜经营与技术讲师团的兼职讲师,也担任着浙江省教育厅专业指导委员会中职教育教研组组长,为发展中国的餐饮和烹饪教育默默工作,为众多的餐饮和烹饪界人士进行授课。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