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航空发动机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49

航空发动机论文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1篇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概念

针对航空发动机型号,现有的PDM技术已经可以较好的对其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由于实际装配中,单台航空发动机技术状态强调可追溯性,即对于每一台发动机在排故、维修、大修时需要明确其装配技术状态历史,就必须对单台发动机进行装配技术状态管理。进行单台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管理的基础是结构化的数据模型,装配环境下的技术状态数据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物料信息、工艺信息与检验信息。这里的物料信息是指产品基本信息及组成产品的各种零/组/部件的信息;工艺信息是指装配各级物料节点所执行的工艺/工序/工步的信息;检验信息是指执行装配的关键项进行检验,具体表现为相对应的检验项的规定值与实际值。物料信息、工艺信息、检验信息都可表示为树形结构。它们间也具有复杂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工艺与部件或组件对应、检验表与工艺对应、检验项与工序对应、子检验项与工步对应等。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多装多试的特点,单台发动机在其生命周期的多次装配中会频繁的发生物料信息、工艺信息和检验信息的改变,集中表现在由于串换件、寿命件的到期等,发生各级物料(部件/组件/零件)的变化;由于采用不同版次的工艺、针对个别发动机装配下发的技术文件、技术通知、工艺更改单等会产生工艺信息的变化;物料或工艺信息改变同时也伴随产生了检验信息的变化。因此单台发动机的装配技术状态不仅与同型号同批次的其他发动机的技术状态不同,在其生命周期内本身的技术状态也随时间变化。所以,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必须包含两个方面,从空间上说,要用尽可能用简单的模型表示出错综复杂的物料、工艺、检验信息的对应关系;从时间上说,要准确地刻画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定义

以下对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在时间条件约束下的物料、工艺、检验等信息进行定义。定义1: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模型,C={M,PAC,R,T}。其中M为物料信息集合、PAC为工检信息集合、R为关系集合、T为时间。当物料信息集合为整台发动机的物料信息时,C表示单台次发动机T时刻的技术状态;当物料信息为整台发动机物料信息子集时,C表示相应部件、组件等的技术状态。定义2:物料节点集合M:航空发动机某一时刻物料集合为:M={m1,m2,m3…,mn},n∈N,N为自然数;mi={IDmi,a1,a2,a3,…,ak},k∈N,mi∈M。M中mi可以是产品、部件、组件或者零件,为产品任意级物料节点。mi中IDmi为物料节点的唯一标识,a1,a2,a3,…,ak为这一物料节点属性,比如关键尺寸、物料寿命、是否为关重件的标识等,可灵活的根据需要进行实例化。定义3:工检信息集合PAC:PAC={pac0,pac1,pac2,…,pacl},l∈N;Paci={IDpaci,b1,b2,b3,…,bl},t∈N,paci∈PA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虽然物料信息和工艺信息节点不是同级一对一的关系,对于具体的发动机产品,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也总是伴随着唯一的物料节点出现,这里不妨将相对应的两种节点合并为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也是适应了许多先进发动机制造厂商实行的“工检合一”的需要。对于每一个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paci,IDpaci为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的唯一标识。类似于定义1,b1,b2,b3,…,bt亦为paci(1≤i≤l)工艺信息节点的属性,当paci为不同级别的工艺信息节点时,属性可以实例化为工艺版本、关键工序标识等。当paci为工序级节点,若bj={IDbj,CheckContentbj,CheckStandardbj,CheckValuebj}表示一个子检验项,其中,IDbj唯一标识了该子检验项,CheckContentbj为子检验项的具体内容,CheckStandardbj为检验项的规定值,CheckValuebj为检验项的实际值,该属性可给出单件产品由于每次装配产生的检验项信息,一般表示执行一个工步产生的检验信息。定义4:关系集合R=MR∪PR∪MPR其中:MR={r|r=(mi,mj),若埚mi和mj的父子关系,mi,mj∈M};PR={r|r=(paci,pacj),若埚paci和pacj的父子关系,paci,pacj∈PAC};MPR={r|r=(mi,pacj),若埚mi和pacj的对应关系,mi∈M,pacj∈PAC};该集合可以确定出技术状态模型中存在的物料信息节点之间、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之间、物料信息节点与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之间三种关系。图2展示了一个简化了的技术状态模型的具体例子,该模型具有三层物料信息结构。左面的部分为单台发动机产品的物料状态,右边的部分为与之相对应物料的工检信图1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息,用连线表示存在相关的关系。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基本操作

单台发动机单次装配执行其间,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会因装配的执行随时间动态变化着,表现为技术状态模型中各集合元素的变化。集合元素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操作,令Ci={Mi,PACi,Ri,Ti}为Ti时刻的产品/部件/组件的技术状态,Ci={Mi+1,PACi+1,Ri+1,Ti+1}为Ti+1时刻的技术状态,Cpa1={Mpa1,PACpa1,Rpa1,Tpa1}为pa1部件/零件某时刻的技术状态,用两种算子进行表示:加法操作算子+:+(Ci,Cpa1)={Mi∪Mpa1,PACi+1,Ri∪Rpa1∪Rst,Ti+1}加法操作为发动机装配时增加技术状态物料节点的操作,附带了工艺节点的增加和对应关系的增加。减法操作算子-:-(Ci,Cpa1)={Mi-Mpa1,PACi+1,Ri-Rpa1-Rst,Ti+1}减法操作为拆卸发动机零部件的操作,该操作会产生发动机技术状态物料节点的减少,而且附带了工艺节点的减少和对应关系的消失。由以上的两种基本操作函数,可以得到更加复杂的技术状态改变的操作。例如,对于航空发动机的换件技术状态变化,可视为经过了-(Ci,Cpa1)和+(Ci,Cpa2)操作,用pa2替换了pa1部件。对于单台发动机的每段或每次装配,可以认为其技术状态经历了数个加法、减法操作。例如C1为某次装配前的产品的技术状态,C1={{m1,m2,m3,m4,m5},{pac1,pac2},({m1,m2),(m1,m3),(m2,m4),(m2,m5),(pac1,pac2),(m1,pac1),(m2,pac2),T1},首先拆卸掉部件,pa1,Cpa1={{m2,m4,m5},{pac2},({m2,m4),(m2,m5),(m2,pac2)},T1},即进行了操作-(C1,Cpa1),得到C1′={{m1,m3},{pac1′},({m1,m3),(m1,pac1′)},T1′};然后进行了操作+(C1′,Cpa2),装配上部件pa2,pa2的技术状态为Cpa2={{m6,m7,m8},{pac6},({m6,m7),(m6,m8),(m6,pac6)},T2};得到C1={{m1,m3,m6,m7,m8},{pac1″,pac6},({m1,m6),(m1,m3),(m6,m7),(m6,m8),(pac1″,pac6),(m1,pac1″),(m6,pac6)},T2};如图3所示。实际中的操作可能会拆卸到零件级,这里适当简化为拆卸到部件级。4沿时间轴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快照序列的生成单台发动机首次装配自T0时刻开始,在其生命周期内会经历数个加法、减法操作,形成关于时间轴TS=(T0,T1,T2,T3,…)的发动机单机技术状态快照序列CS=(C0,C1,C2,C3,…)。首次装配过程中,零件装配成组件,组件装配成部件,进而装配成发动机整机,这期间发生的对装配技术状态的操作体现为大量的加法操作,由零部件的技术状态合成为发动机的技术状态;非首次装配,则还会发生大量技术状态减法操作,最终表现为整机技术状态随时间不断的更新。与其他复杂产品不同,航空发动机生命周期中要经历多次拆卸-装配的过程。这样可以把时间轴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包括新机一装、新机二装、旧机排故的一、二装、旧机大修的一、二装等。TS中时间Ti的取值不同,会引起技术状态记录详细程度不同。记录的密度越大,对技术状态追踪的也就越详细,但占用的存储空间就越多。当Ti取值为装配执行过程中若干时刻时,序列CS可以对装配过程进行记录。现设Ti为每次装配结束的时间,(Ti-1,Ti)时间段则为两次装配间的时间段,在本时间段内,假定不对微小的技术状态变化进行记录,得到的覆盖全时间轴技术状态快照序列如图4所示。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2篇

关键词:航空大都市理论;河南;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F5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引言

2013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部级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并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2014-2040)》中明确将其建成生态智慧的航空大都市,为现代产城融合发展提供示范。航空大都市理论由约翰・卡萨达教授提出,在实践中表现出理论的先进性。但该理论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国情提出,并未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和河南这个内陆城市得到检验,因此分析了其在河南省情下的适用性。

二、航空大都市理论概述

1.航空大都市理论内涵

航空大都市的概念由约翰・卡萨达(John D. Kasarda)教授提出,是指以机场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区,甚至向外延伸25公里,在结构上与传统都市类似,后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是大量通勤者居住的郊区,而航空大都市以机场为中心,是交通走廊、航空相关商业、住宅项目的集群[1]。

区域经济学教授曹允春给出的定义:以空港为核心,以高附加值、高航空依赖度、强外向型的临空产业为经济发展载体,以高收入、高国际比例的空港居民为社会发展构成并伴有高消费能力、高流动性的航空旅客,以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协调完善为生态特点,突出全球通达性、地域吸引力、临空产业辐射力、空港社会创新力、多元文化融合力、区域国际影响力的空港周边区域,强调以人为本的空港、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2]。

可见,航空大都市是城市的部分区域,其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及经济均以机场为中心,由核心层的航空城、由此向外延伸的走廊、航空相关产业集聚及居住产业组成。

2.航空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单纯交通设施―机场

机场在城市边缘,功能单一,主要作为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部分。此时机场规模小,客货运量小,经济容量不大,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和运营,主营业务以航空服务为主。机场附近存在旅馆、银行、餐馆等设施,但相互之间联系较小。

第二阶段:综合性质―航空城

随着机场规模扩大、客货运量快速增长和航线网络化,机场开始发挥其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逐渐与临近区域融合形成临空经济高度集中区域,最终具备完整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自我组织能力。从机场到航空城的转变是附加的功能和空间。

第三阶段:新的城市形态―航空大都市

这是城市化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城市形态,该区域的布局形态:空港内有限的空间均支持高租金的活动,类似于市中心;空港圈外各类活动和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时间敏感程度排列;空港本身以各种轨道和公路交通方式与城市其他地点连接。

三、航空大都市理论在河南省情下的适用性

航空大都市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和中国的部分城市不断得以运用,如北京首都航空城、美国孟菲斯航空城、德国法兰克福航空城等。但河南属于中国中部地区,其机场与区域经济情况与发达国家、中国其他省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河南省情分析航空大都市理论的适用性。

1.天时

航空大都市的突出特点是不断吸引众多与航空业相关行业在其周围及交通走廊地带集聚,河南已具备航空大都市形成的天时。

首先,在全球网络化和速度经济驱使的21世纪,商业竞争法则是现代经济时代的“快鱼吃慢鱼”,航空运输显现出巨大的时空收敛性,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这为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发展航空经济带来了新契机。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革命的革新,全球正进行新一轮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产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东部沿海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郑州航空港区地处中原,多式联运(航空、铁路、公路)功能日趋完善,不断吸引国内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国际知名企业聚集,呈现出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枢纽建设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最后,郑州机场初步形成干支结合的枢纽航线网络结构,达到中等枢纽机场水平,其货邮吞吐量增速多年居全国大陆大型机场首位,展示出航空货运蓬勃的发展态势。

2.地利

航空大都市建设的前提是机场的运营规模和网络通达性。郑州航空港区具备建设成全国甚至全球性区域交通枢纽的条件。此外,航空大都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密集的人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画圆,半径为500KM,人口在全国占比30%,GDP在全国占比27%;半径为1000KM,人口占比达56%,GDP占比达51%;半径为2000KM,人口占比达90%,GDP占比达95%,可见郑州航空港区所处区位具备建设航空大都市的人口基础和经济基础。

3.人和

由于郑州航空港区区位优势显著、发展前景广阔,国内外航空公司及货代公司纷纷入驻,UPS、联邦快递、DHL、“四通一达”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已入驻,充分展现郑州航空港区超高的人气。此外,郑州航空港区得到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经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河南省政府积极造势,强力推动促进发展,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打造大产业,形成大枢纽,塑造大都市”;郑州市政府通过《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将国际航空大都市定位为郑州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河南已经呈现出不断吸引着众多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在其周围及交通走廊地带集聚的天时条件,机场的运营规模和网络通达性的地利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的人和态势,已具备航空大都市理论落地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约翰・卡萨达.航空大都市:21世纪的商业流动性与城市竞争力[J].城市观察,2013(2):25-34.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3篇

关键词: 民航概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民航概论课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民用航空系学生的基础系定选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航系统、结构、运行、管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通过民航概论课程的学习,既要使机务专业学生了解专业侧重点,又要在此基础上了解专业之外的民航知识。如何在短学时内使学生了解民航系统,就成了本课程的基本问题。

1.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选取的教材是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刘得一编著的《民航概论(第三版)》。课程共九章,笔者根据民航机务专业学生的特色,主要介绍以下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总论,讲述世界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民航系统的发展;第二章民用航空器,本章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做详细介绍,讲述民用航空器的机体结构、飞行原理、动力装置、仪表系统及飞机上的其他系统,使学生掌握有关飞机的基础知识;第三章航空器活动的环境与空中导航,介绍航空器飞行的大气环境及基础的导航知识,使学生了解飞机飞行的大气环境,了解飞机飞行高度层的气象特点及常规的导航方式;第四章空中交通管理与保障,介绍民航中另一大角色――“空管”,其中涉及空中交通管理的基本职责、管理内容及管理方法等,民航中的三大角色――“指挥飞机的”、“开飞机的”、“修飞机的”、“指挥飞机”即所谓的“空管”,“修飞机”即民航机务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因此,对于此章做简要介绍即可;第五章机场,介绍机场的基本组成,重点介绍机场空侧的组成,例如跑道等级、标识,滑行道的分类,停机坪的分类即布局方式,候机楼的常见布局等,鉴于民航机务学生今后的工作所需,对此节做重点详细讲解,此外,对机场的运营管理模式及发展规划略作介绍即可。第八章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和维修介绍基础的适航理论及维修种类,开阔机务专业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认知视野;第九章通用航空,概述性地介绍通用航空,及我国对通航的现行运营方案,以及通航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趋势。教材删掉了对航空运输及其经营管理、民航法规与国际空运等章节,以保证学生对飞机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学方法

民航概论是学习民航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民航系统充分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成了教学的首要问题。本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型演示、实际参观、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等方式进行立体全方位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更与实践相结合,启发他们自主思考,用形象的实物、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互动式教学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现在大学课堂有一普遍的现象,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现象严重。若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灌注式教学。例如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我国航空公司的概况,教学中可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航空公司的各种资料,包括航空公司的标志、机队组成、发展概况等,然后上台介绍给大家,这样通过自己收集、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航空公司的概况,增长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

2.2模型演示

在民航概论课程中,涉及飞机的机体结构时,课本的二维图片很难使学生对飞机的整体及各部分的翼面产生直观的认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参观真实飞机的实际教学难以展开,因此,笔者购买了A380的飞机模型。授课过程中直接根据A380的模型飞机,讲解飞机的机身、机翼、尾翼等结构,同时可直接观看机翼上的襟翼、副翼、扰流板、缝翼等的位置,结合结构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以及飞行员在操纵相应的操纵面之后飞机姿态的改变,使得飞机机体结构、飞行操纵等形象直观、容易理解。

2.3实际参观

民航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且多以叙述为主,其中有些理论知识,例如飞机发动机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起来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课程中对本节内容的讲解安排在发动机陈列实验室内进行。对照一台解剖的演示版的发动机,对学生讲解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并开启演示发动机来演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得学生对飞机的动力装置的结构及工作过程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2.4多媒体教学

课程中涉及的飞机结构及飞机操纵等,虽通过模型演示可直观形象地再现,但模型与真实飞机还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讲授过程中,还要配以真实飞机的图片展示及相应视频的演示。对于空中交通管理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空中交通管理的过程进行介绍,单纯地依靠文字和图片就会略显单薄。笔者收集了相关的介绍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行业。在多次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视频,以在相应的章节辅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行相结合。

3.结语

民航概论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深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规划出适合本专业学生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4篇

关键词:航空概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72-02

航空航天技术是表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力学、热力学、计算机技术、材料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技术、喷气推进技术及制造工艺等技术的综合体现[1],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实力,工业实力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为了振兴国家,促进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很多航空航天类的院校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继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航空航天概论》,受到在校大学生的一致认可,特别是“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后,航空航天知识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2]。因此,开设公共选修课《航空航天概论》,普及航空航天的基础知识,日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航空概论》课程是我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针对航空特色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航空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学航空、爱航空、投身于航空事业的兴趣,使他们初步建立航空工程意识,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一、本课程的教学现状

《航空概论》作为一门全校公选课,开设对象以低年级学生为主,选课的学生人数多,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很复杂,层次参差不齐,而且这门课程涉及的学科也比较多,其中有些理论知识,例如空气动力学、飞机发动机对很多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机械呆板,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厌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航空概论》是一门关于航空方面知识介绍的基础课程,基于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考虑,教学内容应该通俗易懂,不能有太多专业性很强的词汇,要注意扩宽知识面、保持内容的系统性,反映出科学前沿,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趣味性与知识性,在实际当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比如有鸟类飞行可延伸到现在飞机,有放风筝延伸到飞行原理,进而讲解飞机的构造原理,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事例中汲取航空知识。这样做即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又可以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航空概论》是一门以基础知识为主的课程,信息量大,且大多数内容以讲述为主。为了避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作为授课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互动、自主式教学方法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若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为了让学生更了解世界航空发展历史,教学中可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航空器的各种资料,包括航空器的图片、型号、性能、发展概况等,然后上台介绍给大家,通过收集、讲解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扩大知识面,增长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二)启发、联想、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讲述某些章节内容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伯努利定理时,由于公式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定理的内容和公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定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定理的内容。具体授课过程:两只手各拿一张纸,向纸中间吹气,让学生观察。问题1: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答两张纸相吸了。问题2:两张纸为什么会相吸,学生答两张纸中间的压强变小了。问题3:压强代表的是空气中的那种能量?学生答“势能”。问题4:当压强减小时,空气中哪个参数变大了?学生回答“速度”。问题5:速度代表着空气的哪种能量?学生回答“动能”。问题6:当速度增加时压强为什么会减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相互讨论,再进一步引导,势能和动能的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最后总结出伯努利定律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问答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参加到课堂中,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四、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对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的航空概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了解航空知识,显得尤为重要[4]。因此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慕课、课外实践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快捷、高效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于一体,有着文字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很多的知识比如讲解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本上的文字和教师的口述,学生很难形成直观的印象,甚至费劲口舌,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而采用多媒体的形式,通过视频和动画把气流在发动机各部件的工作过程进行完整的演示,可以非常直观和形象的把信息表达出来[4],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课程开设

我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通了网络教学平台,并为每个教师和学生设置了一个网络账号,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平台,上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可以在网络平台建立:(1)飞机图片库。将国内外典型的军用、民用飞机的形状,特征、尺寸和功能建立档案,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更多飞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路。(2)飞机影片库。把一些战争场面中飞机的飞行状况和性能通过影片展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感受战争的残酷性的同时更加意识到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航空报国、为国争光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5]。(3)老师可以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上传至网络平台,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答疑解惑。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在线学习,方便快捷,提高学习效率。

(三)慕课

慕课,英文名MOC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意思为“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由教师负责、很多学生参与,集讲课视频、作业、互动、测试相交织的网络教学模式。将慕课翻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应用到《航空概论》的教学实践中,课前学生学习在线课程,积累知识,为上课做准备。课中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包括成果展示)、评价(包括学生互评)等学习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动手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航模队,进行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如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与实践动手相结合。现在,航模队的学生不仅可以做出纸质、木质的飞机模型,还能做出可以遥控指挥的飞机模型。并且,通过自学学习遥控飞行器的技术,已经具备航模飞行表演的能力,个别学生还参加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广州分会场上的飞行表演。通过课外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维修飞机航模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的观念。同时可以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航空航天科普创新活动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

《航空概论》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且选课学生的背景专业存在很大差异,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进行教学改进是现实教学发展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教学改进,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础,贾玉红.航空肮天技术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肮天大学出版社,2005:9-1.

[2]王文虎,“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咨询,2007,(7):100.

[3]张秀琴,李涛,王守忠.高等学校选修课设置和教学现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7(6):747-750.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5篇

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文化

航空文化是人类在航空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重点是精神活动及其成果。人类自古以来便有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18世纪后期载人热气球在欧洲升空后才首度实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人类的航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第一架重于空气、带有动力、受控并可持续滞空的飞机,开启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航空是21世纪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的水平。

通用航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民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可以大致分为工业航空、农业航空、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飞行训练、航空体育运动、公务航空、私人飞行等。通用航空文化是航空文化的“子文化”,重点是以自由飞行为核心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氛围等文化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最早的航空活动就属于通用航空的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自从有了航空活动,通用航空文化就逐渐兴起,很快就蔚然成风,热爱飞行、驾驶飞机甚至参与飞机制造成为很多人的爱好和时尚。通用航空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西方社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在一些航空强国,公务航空和私人航空所使用的航空器占通用航空的绝大部分,通用飞机也占航空器的绝大部分。2012年全世界约有通用飞机36万架,占所有民用飞机的90%。其中,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3万架,占世界总量的61.9%。在我国,通用航空面向个人的航空运动和飞行训练刚刚兴起,公务飞行已经出现,个人驾驶飞机的私人飞行还只是在萌芽状态。因此,在中国,通用航空文化也仅仅处在起步和萌芽阶段。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

通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实践密切相关,来源于实践,随着通用航空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通用航空文化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追求是自由飞行。自由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中,惟有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物,人的自由是人成为“万物之灵”的本原性根据。如果我们认定了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物,也就意味着认定了人是一种能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解放的存在物。在自由的范畴中,容纳着生命活动主体的自觉性、自愿性、自主性、自立性和超越性等诸多意蕴。其中自觉性、自愿性、自立性是自由范畴的最本质的规定。

人类很早就幻想着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行,不断追求、探索的现代科技使这一愿望成为现实。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成功飞行揭开了人类从事通用航空运动、创造通用航空文化的帷幕。冯如于1909年制造了他的第一架飞机,中国人也较早地参与到通用航空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中。虽然后来产生并发展了公共航空运输,但是以个人驾驶飞机自由飞行为主要内容的通用航空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存在并发展延续。有关自由飞行的愿望、目标、思想、行动、环境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通用航空文化和通用航空实践蓬勃发展。如果说,通用航空文化之前的有关人类生活方式转变的文化出现,如汽车文化等,是人类迈向自由的一小步,那么,以自由飞行为核心的通用航空文化的出现,就是人类迈向自由的一大步。人们从心灵深处渴望着自由飞行,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着自由飞行,这是人对自己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

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是一个过程。因为实践是不断发展着的,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必然与自由的关系,不会一劳永逸。人们认识了必然,实现了特定的需要和愿望,但又会出现新的必然。必然并不因为我们获得了自由而消失。因此,我们不应当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自由。正如所指出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同样,自由飞行也是一个不断深化、持续发展的过程。从最早期的简陋飞行,到豪华、安全、舒适的现代小型飞机,从个别人的飞行活动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期中,从仅在发达国家流行到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人类以飞行作为出行的方式,自由飞行将会不断地以新的方式和在新的范围实现,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通用航空文化以自由飞行为核心,但并不仅限于个人的自由飞行。通航作业、抢险救援等通航活动中所绽放的文化,同样属于通航文化的范畴,它们所体现的,是便捷、高效、关怀等现代观念和人文精神。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人类发展所追求的群体自由及深层次的心灵自由的一种体现。

通用航空文化的外在表现

通用航空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庞大体系。既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导向等一些隐形的文化内涵,也包括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和文化产品等一些显性的文化表现,渗透在通用航空活动的全过程及与之有关的方方面面。通用航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文化、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是文化,各种类型的产品也是文化。一架飞机,一个航展,一次讲座或论坛,一次飞行活动,一个飞机模型,一本航空书籍或音像制品,一件飞行文化衫,甚至一枚飞机图案的胸针,都凝结着通用航空文化的内涵,都是通用航空文化的体现。

尽管通用航空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此之多,但是透过复杂纷繁的现象,我们从通用航空文化的本质上,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对个人来说,通用航空文化是个人的航空知识、飞行愿望、飞行技能以及与飞行相关的航空活动;对群体和社会而言,通用航空文化则是热爱飞行的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是群体和社会浓厚的飞行活动氛围以及便利的飞行保障条件;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用航空文化的内核则是追求进步、向往自由以及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正因如此,通用航空文化才能够成为一种先进的文化,使个体向着自由和全面发展,使国家和民族走向进步和强盛。

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

文化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一般来说,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层,是由人类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三是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等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规范。四是价值观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

从物质文化层面看,通用航空文化是人们在通用航空实践中创造的航空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总和,如航空器、相关产品、文化产品等等,都属于通用航空物质文化的范畴。人类一百年的通用航空实践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化,航空器推陈出新,从最早的“飞行者一号”到快捷舒适的现代飞机,航空器的研制生产不断地实现了新的跨越式,推动了航空技术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如冶金、电子、机械、纺织等多个领域,并催生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与通用航空产业相关的各种文化产品更是数不胜数。从某种意义上说,通用航空文化是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来源。

从制度文化层面看,通用航空文化是人们在通用航空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如空域及飞行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等等。自由从来是相对的,自由飞行也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随心所欲的飞行,而是通过开放空域,建立完善的空中管制和地面服务系统,来保证飞行活动的便利进行。美国在二战后开放了天空,随之建立起了与通用航空灵活、便捷的特点相适应的分级管理制度和相关管制系统,地面的各种服务如机场、加油、维修等设施也得以完善,形成了通用航空制度文化的健全体系。我国当前发展通用航空,最为关键和紧缺的,就是满足自由和便捷飞行需要的制度法规体系。可以说,在制度文化上存在着重要的缺失。

从行为文化层面,通用航空文化是人们在通用航空实践中的行为规范的活动表现,如通用航空活动、通用航空运动等。驾驶飞机必须取得相应的飞行执照,符合空中交通管制规定等。当前,我国在通用航空领域,学习飞行驾驶和私人飞行刚刚起步。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飞行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相对比较简单,航空体育运动近年来在我国则发展较快,滑翔、跳伞、航空模型和模拟飞行等正在逐步普及。通过航空运动,满足了人们张扬个性、增强体质以及高端休闲的需求,促进了人们对通用航空产业的了解和通用航空文化的形成,为通用航空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价值观文化层面,通用航空文化是由人们在通用航空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构成的。价值观文化又可以进一步地细分为政府的思想观念和服务态度、公民的航空意识及参与热情、社会的舆论氛围和支持环境等。价值观文化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是通用航空文化的核心部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重点是价值观文化建设。在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缺失的根源是价值观文化的缺失。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限制,以及过于强调空域的军事用途和安全需要,淡化了空域的资源意识和经济用途,低空空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国民的航空意识长期地体现在已经延续了千百年的放风筝上,没有进化为现代化的飞行实践。建设通用航空文化,首先要进行价值观塑造,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起空域的资源意识、开发意识和服务意识,激发老百姓从事通用航空活动意识和热情,以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保障条件支持通用航空的发展。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课程特色;行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46-03

随着世界民用飞机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乘坐飞机出行需求的日益增强,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了我国要从当今的民航大国向未来的民航强国转变的宏伟战略。实施民航强国战略要求加强民航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强行业关键人才队伍建设。全行业要建立完善多元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持民航企事业单位通过自办或合作方式兴办高层次的培训机构。民航要重点培养飞行、机务、空管、机场运营管理四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要加大培养国际化人才力度,增强民航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了培养民航维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5年中国民航局在充分借鉴对国际民航业影响最大的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147和欧洲航空安全条例EASA-147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航特色制定了中国民用航空条例《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并于2006年颁发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规范了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并实现了与国际民航的接轨,为培养民航维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是以培养合格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为目的,为取得CCAR-66部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和部件修理人员执照的人员提供培训的机构。国际民航约定,所有“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的民航规章编号为147,因此通俗地称“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为“147学校”。CCAR-147培训可分为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民用航空器机型培训、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基础培训和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目前,国内有33家维修培训单位获得147培训的认证。2009年6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获得CCAR-147培训机构合格证,包含2个类别: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ME、AV两个专业)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ME、AV两个专业)。2010年,我院又与广州航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获得147学校“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资格。这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以“行业标准”为办学特色的又一重大成果。笔者以飞机机电维修专业为例,对CCAR-147培训课程的设置进行分析,并对CCAR-147培训大纲作为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行业标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本专业课程标准的设置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

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的课程特色

2006年5月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咨询通告AC-147-02依据CCAR-147部第147.4条、第147.17条、第147.27条制定,明文规定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该大纲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的内容划分为17个模块,明确规定了培训等级的定义、各模块的最低培训学时(见表1)、各模块具体的培训科目和内容,以及机电专业ME和飞机电子专业AV培训内容的培训等级。培训大纲将培训科目及内容按照教学深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培训等级:1级、2级和3级,并定义了这三个培训等级相应的培训要求和培训目标。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教学等级确定每一培训科目及每一知识点的培训深度,编写各自的教学大纲,按照每一模块的内容制定各自的培训课时,但培训课时不得少于表1所规定的最低培训课时数。

由表1可见,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大纲规定的最低理论学时数为1100学时,最低实习学时数为1020学时。其中,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规定》CCAR-145部批准的维修单位实习学时为250学时,培训总学时为2120学时。我院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大纲完全覆盖了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专业所规定的17个模块,还增加了104学时的《机务英语》培训,除了培养培训学员的机务维护能力外,还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以满足中国民航局对民航高技能维护人员英语水平的要求,使培训学员能快速看懂飞机维护手册等英文资料,提高飞机维护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我院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理论总学时为1224学时,实学时为1106学时,其中维修单位现场实习学时为320学时,总学时为2330学时,都比CCAR-147规定的最低培训学时高,所以,完全满足CCAR-147培训大纲的培训要求。

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是制定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行业标准之一

我院机务工程学院的飞机机电维修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民用飞机机电维修专业基础执照(涡轮式发动机飞机ME-TA)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本专业高等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从事飞机机电维修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民航维修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是以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考试大纲》(AC-66R1-02)、《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为教学标准来制定的。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工作岗位能力需要和高职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按与行业标准相似的模块内容分类,分为12个模块。12个教学模块为:基本素质、英语能力、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维护基础、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人为因素和航空法规、涡轮发动机飞机的结构与系统、燃气涡轮发动机、综合能力、拓展选修课。我院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和提供本专业实训教学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实训教学场地,以满足实训教学要求,包括钣铆实训室、飞机电器修理实训室、飞机系统修理实训室、航空发动机及附件实训室和无损探伤实训室等。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维修厂、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符合《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规定》(CCAR-145R3)的民航维修单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得以提高,能掌握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航空机械专业(ME-TA)方向的必要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适应民航生产一线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是设置

高职专业课程标准的行业标准之一

我院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同样也是依据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考试大纲》(AC-66R1-02)、《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的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按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

以《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为例。在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中是M14模块,ME-TA专业的理论学时是120学时,实习学时是60学时,总学时为180学时。飞机机电维修专业(ME-TA)《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的理论学时是122学时,技能实训是60学时,总学时为182学时。CCAR-147基础培训的《燃气涡轮发动机》M14模块的培训内容和飞机机电维修专业(ME-TA)《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一致,都包含了热工和气动基础、燃气涡轮发动机概况、燃气涡轮发动机部件、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的特性和结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滑油系统、燃油控制系统、空气系统、启动和点火系统、指示系统、操纵系统、反推装置、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监控和地面操作,以及燃气涡轮发动机技能实训等内容。所以,本专业《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完全覆盖《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CCAR-147)和《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CCAR-66中M14模块的内容,满足培训要求。本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通过实物讲解和学生动手装拆实践,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航空发动机结构,更好地理解了航空发动机原理。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为取得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机电专业基础执照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专业教室教学、飞机发动机现场教学和基本技能教学等,学生学习成绩评定采用符合民航行业标准的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结语

我国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CCAR-147基础培训)是近几年才开始实行的一种培训,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随着我国民航和国际民航的发展,CCAR-147基础培训必将在为民航机务维修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在飞机机电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标准的设置方面起到行业标准的作用,也必将对我院的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朝兵.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2]倪莹.对企业单位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2010,(6).

[3]莫异昕.影响民航维修企业在职培训效果的因素及其改善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7,(12).

[4]余群英.广东高职教育管理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邓永萍.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课程改革[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梁裔斌,白景永.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7]张立平.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支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呼叫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7篇

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

航空概论是一门涉及空气动力学、航空机械、航空电子、空中交通管理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韩愈《师说》有言,“术业有专攻”,如果采用单一教师授课的方式,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一人很难专擅机械、电子等所有的相关知识,所以对课程中自己擅长的内容可以讲解得很详尽,而对于自己并不擅长的内容,授课过程必然流于泛泛,很难深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分段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分段后,安排擅长此内容的教师主讲。“分段式”教学不是对现有教学内容简单的分段、分人授课,而是对原有专业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又授课计划、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全新的调整和组合[2]。首先要对航空概论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在明确其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确立该课程的主要学习领域,广泛调查研究校内外的教师资源,了解每个人的专擅领域和优势所在,然后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分析探讨航空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梳理归纳后分段,每一个团队人员的优势资源与分段后的教学内容相匹配,进而制定授课计划、编写教学方案、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高职课堂教学的特殊性,综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建立起与其未来职业生涯相适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伯努利定理时,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定理的内容和公式,由于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启发法,不直接讲授定理的内容,而是设定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定理的内容。具体过程如下:首先,让学生每人拿出两张纸,向中间吹气,观察两张纸相吸的现象。然后提出第一个问题:两张纸相吸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纸中间的空气的哪个参数减小了?等待学生回答出答案“压强”之后,提出第二个问题:压强代表的是空气的哪种能量?等学生回答出“势能”之后提出第三个问题:压强减小的同时,由于你的吹气导致空气的哪个参数变大了?当学生回答出答案“速度”时,继续提问:速度代表着空气的哪种能量?学生自然会回答“动能”,此时做最后一次提问:速度增加的时候为什么压强会减小?引导学生思考势能与动能的关系,联想到能量守恒定律,继而得到伯努利定理的相关知识:①该定理是能量守恒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②定义的是速度和压强的关系;③速度大的地方压强小,速度小的地方压强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8篇

记录近代航空科技发展

《航空杂志》的传播内容丰富,包括航空学术类、航空史类等类别。杂志致力于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因而重视对我国国内航空事业的传播和宣传,对中国航空事业发展颇为关注。“空讯”栏目设有“最近之国内航空”专栏,专门刊登我国国内航空发展的新动态。杂志还致力于宣传防空知识,普及防空教育,刊载了一批介绍国外先进防空器具和知识的文章,如在1934年的第4卷第1期和第2期,推出了两期《防空专号》,专门介绍各国的防空信息;在1943年第12卷设“防空”栏目,用来大力宣传防空知识和普及防空教育。

除了对中国航空事业进行传播和报道,《航空杂志》对其他国家的航空事业也进行了较多的关注。苏联、日本、欧美国家的航空业,是重点介绍的对象。面对中国航空事业的落后状况,《航空杂志》刊载了一批介绍世界先进航空技术的文章,如1935年第5卷第1期的《美国陆军机之大改装》一文,介绍了美国陆军部制造了超重轰炸机的情况。

传播主体多具有航空专业背景

《航空杂志》的作者以具有专业知识的空军技术人员、军校教官和专业学者为主,他们大多数具有留学背景,学习和了解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航空科技知识,有着丰富的航空专业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杂志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钱昌祚、侯竞寰、饶国璋等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在《航空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航空科技的文章,成为《航空杂志》的传播主体。《航空杂志》具有留学背景的撰稿者人数多,撰稿数量也非常多,以饶国璋为例,他在《航空杂志》上发表《奥秋斯基计算飞机性能之方法》(第1卷第5期)、《飞机之略史(附进步表)》(第1卷第8期)、《飞机之安定》(第3卷第4期)等20篇文章。

宣传“航空救国”

《航空杂志》在出版过程中,“航空救国”理念贯穿于始终。杂志传播航空知识,就是希望公众认识到航空的重要性,支持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从而最终达到航空救国的目的。

许多作者在《航空杂志》上撰文论述“航空救国”思想。《航空杂志》在创刊首期就提出“航空救国”这个概念,促进国人的觉醒,让国人认识到航空事业和技术的重要性;张慕超在《航空事业与国民革命》一文中呼吁:“实行航空救国,努力航空建设,完成国民革命!”②《航空杂志》对“航空救国”思想的阐述为两种形式:一是从宏观角度来论述航空的重要性,航空事业对于国家、民众、民族的影响;二是从具体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实现航空救国,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对策。《航空杂志》刊载了大量提倡“航空救国”的文章,成了宣传“航空救国”的重要平台。

灵活运用传播技巧

为达到向普通民众传播航空知识,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航空杂志》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并注重加强与读者互动。

《航空杂志》强调通俗化和趣味性,在征稿启事中要求:“用浅鲜透澈之叙述,助一般国民了解应有之航空知识”、“为除文字之枯燥,引起读者之兴趣,并刊载一切趣味盎然之小品文字与漫画”。在强调语言通俗化和趣味性的同时,《航空杂志》采用了大量的图片或图解,使航空知识和信息在传播时更直观、更具吸引性。《航空杂志》使用图片和图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文章旁边附有图片、图解等,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另一种方式是设置图片专栏,刊登与航空相关的照片,介绍各国新型飞机、飞机师等。

为了让读者对杂志的编辑和出版情况有所了解,编辑者经常在刊物中用“编辑室的报告”、“编辑小言”、“本刊征文”等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在杂志栏目变动时,多从读者的角度进行考虑。例如,《航空杂志》从创刊的第3期开始(1929年1卷3期)新设了“航空乐园”专栏。在该栏目的“开场白”中,杂志呼吁“航空乐园民众化”,明示“凡爱阅本杂志者,不论老少,不分性别,均有投稿之权利”。

《航空杂志》在航空科学技术与广大民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提升了民众对航空事业的了解,为航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航空杂志》传播了大量的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和航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航空业的发展。

注释:

①王宠惠:《航空杂志发刊词》[J],《航空杂志》,1929年第1期

航空发动机论文第9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应链模式下的航空物流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流。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10]谢泗薪,郑燕磊:航空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思维及路径选择. 空运商务,2012(18):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