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级农艺师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21

高级农艺师论文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1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育学VS教育技术学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之一。也许你今天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时,也想着将来能走上神圣的讲台。那么,请跟我一起来看看教育学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异同吧。

教育学专业简单地来说就是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的―门学问。具体地说,教育学研究有关教育的理论和目的、家庭教育、教育原则等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像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等,都是其研究的课题。教育学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的专业人才。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远程教育装备技术则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与教育学的交叉。计算机教育网络、教育电视系统、科学和自动化的教学设备等先进的教育装备,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各大专院校的自动化研究所、教育装备研发公司、外企或合资公司、学校或教育部门负责教育装备的研发和管理工作。该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开发能力的教育装备技术开发人员。

国内开设这两个专业的高校大多是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此外还有西南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交通工程VS交通运输

交通是城乡经济的命脉,道路网络是城市的网架,城市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不断完善交通工程建设和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将有力支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无可置疑,交通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促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交通工程专业分交通规划与管理、道路工程两大方向,主要培养适应于交通规划、城市道路及公路的勘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复杂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及道路工程设计和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和建立实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析、解决交通和道路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管理和贸易、信息与控制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运输商务,载运工具故障诊断和产品开发,汽车运用和维修等工作。

开设这两个专业的国内院校主要是一些交通、工业和理工大学,如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寄托了人们探索太空奥秘的愿望,如今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及飞行器总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实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专业是集飞行器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主要培养航天航空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设置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学校不多,主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

我国大部分农民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发家致富。“科技兴农”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与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与农业、农村有关的地方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系统从事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国内主要的农业大学均设有这两个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

无冕之王

――新闻学VS广播电视新闻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报纸、期刊、广播、网络、电视以及书籍构成了信息传播的各式载体。现在又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具有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变化加快、技术含量增大和复杂性增加的特点。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个传媒的盛世。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就站在了信息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新闻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养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强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

开设这两个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汉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外国人对它进行研究与学习。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纯人文的学科,它强调的是“文学”。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该专业着眼于培养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是一门人文学科,主要研究汉语言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它一方面要探讨和总结汉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另一方面要为未来的汉语言发展开辟道路。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等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这两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只要是综合性院校一般都会开设,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需求也提高了。艺术设计逐渐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到处都有艺术的影子:包装日益精美的商品,风格各异的装潢,还有我们的精神食粮――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的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对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较高,作为―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和一种智力资源,已经日益被社会、企业所重视。这对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规模发展的空间,也对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以应用艺术为主,研究范围涉及商品的形态与功能、经济与艺术、信息时代的方法与手段,以及有关视觉传播形式和规律的领域,强调产品、人、环境三者的和谐关系,是与众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理论和素养,研究并掌握现代艺术的表现能力,拥有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学专业主要让学生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思维能力、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以培养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出版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设置这两个专业的高校很多,如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华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厦门大学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渴望原野,渴望绿色,渴望回归和接近大自然。

园林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园艺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2篇

关键词: 乡镇学校体育教师农村体育活动指导建议

中国共产党的“十”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是这一宏伟目标得以实现的标志之一。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落后、交通欠发达、信息不畅、农民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等问题制约着广大农村的发展,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我国各级政府一直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农村体育工作怎样开展?我国《2001年-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给出了答案:“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居住分散,农村体育的重点应放在镇乡。”[1]农村体育工作如何开展?笔者试图剖析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周家店镇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村体育事业良性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体育的教育功能,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文明素质,旨在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周家店镇初中、小学体育教师与民间艺人骨干。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访谈法

对周家店镇中学体育教师(4人)、周家店镇中心小学等5所小学体育教师(9人)与民间艺人骨干(17人)进行个别访谈与集体座谈,为本研究收集资料。

1.2.3现场观察法

利用参加“红、白”喜事等宴请的机会,现场观察其表演内容与水平等。

2.结果与分析

2.1周家店镇文体活动开展现状

周家店镇位于鼎城、临澧、津市三区(县、市)交界处,距古城常德30公里。辖2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周家店镇地处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交汇处,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艺术一直长盛不衰。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文化艺术在我镇得到长足发展,1995年被省文化厅授予“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光荣称号,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光荣称号。目前,全镇有43班锣鼓家什,舞龙队1支,舞狮队2支,广场舞5支,篮球队1支,文学社团组织2个,农民书法家协会1个,说书听书的茶艺社4家,民间艺人骨干200多人,民间艺术团7支,他们的足迹遍及常德9个区(县、市)、沅陵、益阳、宁乡、南县、沅江和湖北荆州一带,年表演(观众100人以上的)1500多场次,观众达60万人次。

2.2周家店镇学校体育教师指导农村体育活动项目构成

通过对13位体育教师访谈得知,有10人对7个项目一年不少于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进行指导或亲自参与活动,见表1。在访谈中还得知,他们对农村体育活动的指导,主要是在练习内容与练习方法手段上进行指导。尤其是舞龙舞狮和广场舞经体育教师指导或参与后无论练习内容,还是表演水平都得到了极大丰富与提高。体育教师的指导为他们参加有偿演出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证,同时也为他们常年开展提供了信心源泉与经费保障。

表1周家店镇学校体育教师指导农村体育活动项目、次数统计表N=13

2.3周家店镇学校体育教师指导农村体育活动的优势分析

13位受访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8人,大专学历的4人,中专学历的1人;从职称构成来看,高级2人,中级5人,初级5人,没定极1人;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见表2、表3。

表2参与指导农村体育活动的学校体育教师学历构成表N=13

表3参与指导农村体育活动的学校体育教师职称构成表N=13

2.3.1闲暇时间相对充裕的优势

小学与初中教育正处于我国基础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相对较轻。大部分学校对学生无早晚自习的要求,即使个别学校有寄宿生,学校也没有安排13位受访者中一人担任学生早晚自习辅导的工作。因此,他们参加农村体育活动指导有时间保证。

2.3.2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优势

从表2可以看出,13位体育教师中有12名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在高校经过多年的专业系统学习与训练,相对农民掌握了丰富的体育科学知识与较高的运动技能,这为指导农民参与体育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些老师均来自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第一线,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这有利于他们开展指导农民参与体育运动工作。

2.4周家店镇农民对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所持态度

在对17名民间艺术骨干访谈中得知,他们对学校体育教师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均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他们认为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表演内容,强化了表演效果,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收入。他们还认为与体育教师交朋友,有利于及时了解自家小孩在校读书情况,有助于小孩成长。

2.5周家店镇镇政府所采用的激励政策

1995年周家店镇镇政府以周家店镇被省文化厅评为“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为契机,实时启动“科技兴乡,文化强镇”战略,难能可贵的是历届镇政府均以此为工作方向。他们不断完善奖励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5.1教师指导或参与农民文体活动与职称晋级挂钩

1997年周家店镇镇政府在征得鼎城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同意后,出台了2号文件,文件对辖区内中小学(不含高中)教师指导或参与农民文体活动的次数,参加比赛获得名次分别给予0.1~50分的加分,加分主要用于该教师在任教年限、教学与科研水平等符合职称申报条件时用作额外加分。这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热情,不仅仅农民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一向被许多城里人认为是曲高和寡的诗词活动在2006年成立的樊溪诗社里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2.5.2有条件允许教师利用农民文体活动创收

2号文件规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即闲暇时间参与农民文体表演队进行有偿商业表演。通过受访者了解到,他们每参加一次商业表演,钱物收入每人能获得50~100元不等。这条规定对表演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有积极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农村体育工作是我国体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要健康、有效长久地开展需充分利用当地学校体育教师资源,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体育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减轻政府人力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

3.2建议

广大学校体育教师参与到农村体育工作中的实质是让他们兼职做社会指导员的工作,应给予相应的报酬。除舞龙舞狮、广场舞等非常有限的几个体育项目有可能参与商业表演创收外,其他大部分项目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与扶持。以评职称为杠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有杀鸡取卵之嫌,非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李相如,苏明理.全民健身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3篇

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此,加快艺术教育是 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在法规建设、行政管理、教学活动等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学校艺术教育目前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特别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学管理、教育水平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一些地区农村的艺术教育甚至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若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薄弱状况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得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

因此,加快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既是学校艺术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一、我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把美育写入教育方针。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颁布实施以来,在艺术教育取得成效之时,又制订了艺术教育新十年规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但是,仍有相当多的人对艺术教育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等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我国农村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农村艺术教育现状呈现三大特征。

(一)思想认识上表现出模糊性

农村艺术教育发展到今日,仍有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识片面、模糊,坚持升学应试教育是根本,认为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乃一时形势需要,因此,消极对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艺术活动,如艺术兴趣小组活动、艺术展演、讲座等,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而有些学校为应付检查、评比或达标,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名不符实地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形式主义极为严重。此种倾向是当前至今后影响我国农村艺术教育真正全面发展的最为消极的危害。

(二)培养目标带有功利性

艺术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艺术教育不能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享受或单纯的技艺传授,更应注重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艺术教育是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生活及其一生之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隐性的教育。正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导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视艺术为技术,认为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就是在培养艺术技能,否则,就认为艺术教育是不成功的。完全追求显性的表面上的东西,而忽视艺术教育隐性作用。正因如此,当前对农村艺术教育评价最常见的方法是听听课、看看艺术作品、查查艺术设施等,只注重表面形式的东西,根本不会从教学主体——学生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家长的功利性更强,学生添置必备的艺术用具,持支持态度的也很明朗,就是要求学生在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到技术、发展特长。这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东西却忽视学生艺术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十分有害的。

(三)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性

地区间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使我国农村艺术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性的特点。当前,在有些地区有条件地开展了一些研究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绝大多数地区对艺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管理疏漏,以为开了几节音乐、美术课,唱唱歌、画点画就是艺术教育,连最基本的常识和观念也很少了解。

另外,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大因素。有条件的地区领导重视,有专业的艺术教师或受过专业培训进修的兼职艺术教师,有较好的管理措施,能有效地开展好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村无专业艺术教师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从事艺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基本上都是非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艺术教育教学任务,他们对艺术知识,尤其是艺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如果不加强对这些艺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必定会把艺术科视为“杂科”。这样不但影响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而且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将受到重大的损害,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由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难以很快提高,发展的不均衡性将长期存在。

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对策

(一)端正艺术教育思想,摆正艺术教育位置

克服艺术教育中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

1、必须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以多种形式开展端正教育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艺术教育法规和艺术教育理论;深入讨论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要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认识到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需要艺术,人的生活离不开艺术。大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2、必须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摆正艺术教育位置。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支持农村艺术教育事业,如政策、经费投入等方面向艺术教育要有所倾斜,创造良好条件。

3、必须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艺术教育。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工作者都应接受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并不是仅仅为培养艺术人才的专门教育,是全民教育,是促进全民族、全人类发展的基础教育。如: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如果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这些方面并自觉接受艺术教育,尊重、支持艺术教育,试想农村艺术教育还会落后吗?可以在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中进行必要的艺术教育法规、理论学习与考核等,增强艺术意识和艺术情感,这是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农村艺术教育落后局面的最重要的办法。

(二)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完善艺术教育机制

农村艺术教育工作抓不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

第一,加强组织管理。国家教育部有体艺司(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各省、市有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而在县(区)、乡镇农村艺术教育无人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应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应有专人负责,正常工作,衔接上下级管理层,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

第二,加强法规建设。发展艺术教育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要把建立健全艺术教育规章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切实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上级相关法规、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还应制订相应的细则和配套规章。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纳入地方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完善艺术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检查评估、达标中应制订艺术教育强制性标准对艺术教育不达标的单位、部门取消评优、达标资格,失职的甚至要追究领导责任,这样有利于促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整体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上下级互相衔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

转贴于

(三)开发艺术教育资源,优化艺术教育环境

根据农村的实际,克服一些实际困难,应积极开发利用好当地资源进行艺术教育。

1、环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艺术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而且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校与校之间应推进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也要主动与文化部门、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民间艺术社团、家庭合作。广泛利用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及人力资源等一切文化艺术资源。如利用一些文化艺术场馆、民俗活动等资源,聘请一些艺术专家、民间艺人来校讲座、表演等,都有利于丰富学校艺术教育。优秀艺术学生也是学校艺术教育一大资源,以点带面,通过个体培养示范作用,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2、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结合艺术学科教材,可以开展一些综合性的艺术活动。现行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的视觉形象丰富的图片、与艺术相关的知识,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和理解这些图片、知识,必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可以结合各学科进行艺术教育。另外,应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一些乡土艺术教材,如开发利用陶艺、编艺、乐舞、曲艺等艺术资源。并创造一些简易的艺术教具、学具。这都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

当然,也要加强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管理和指导,使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和谐发展。必要的场地设备和器材配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物资基础,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加强对艺术教育投入,多渠道地解决场地设备和器材配备,改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四)建设艺术师资队伍,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艺术师资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既要抓好新师资的培养引入工作,解决好来源问题,又要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这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1、要解决艺术师资来源问题。国家要加大艺术师资的培养工作,为农村艺术教育提供师资力量。为缓解农村艺术师资短缺的现象,结合农村艺术教育实际,可以采用专兼结合,面向社会灵活聘任艺术师资的方式。既要大力吸收师范院校毕业的艺术专业生担任艺术教学工作,也要培养一些在职的有艺术专长的非艺术学科教师兼任艺术教学工作,还可以面向社会聘请艺术专家、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指导教师,强化艺术师资队伍。

2、要加强艺术师资培养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培养工作,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学校要为艺术教师的发展创造“走出去”的机会,拓宽教师视野,如考察学习业务进修等;也要大胆创建“请进来”的条件,将优秀的艺术人才引进来,如聘请专家讲座、示范课观摩等艺术教育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师资。

3、抓好艺术师资稳定工作。这是农村艺术教育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国当前艺术人才的培养投入往往高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正因如此,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高投入导致绝大多数艺术毕业生不愿到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的农村学校工作,觉得自身的价值不能体现。有的在职教师艺术专长得到发展以后,又不愿留在农村工作。由此,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要制订一些激励性的政策。首先,要尊重艺术教师的劳动,重视艺术教育工作 ,做到政策留人与情感留人相结合。如在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优先为艺术教师提供机会。当然也要培养教师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其次,要为艺术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如进修、考察学习等方面的经费要有所倾斜。目前有的单位不是积极鼓励、支持艺术教师“走出去”参加一些省、市、区级的艺术活动,甚至封锁信息,这是不应该的。

总之,农村学校艺术师资培养与稳定工作是关系农村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五)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影响农村艺术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艺术教育质量,特别是艺术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农村学校艺术教学工作极大多数是非艺术专业教师兼任,全凭教师兴趣上课,有时把艺术课上成其他课,何谈质量?

第一,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激励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课堂评价标准)和计划。鼓励和督促教育工作者搞好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对艺术教育工作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进行表彰,并在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优先评聘,对艺术教育工作失误的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取消评聘资格。如,有的地方制订《教学事故责任制度》,其中将艺术课上作其他课、不上好艺术课等作为教学事故认定,有一定的成效。

第二,加强艺术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学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困扰着农村艺术课堂教学,重技能忽视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把艺术课当作技术课,这有悖于现代艺术教育思想。艺术课更应强调“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有自身学科特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调查研究,鼓励艺术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创新。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科研成果,开展送课到村、巡回观摩的教学活动,促进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校园艺术文化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艺术兴趣组和艺术团活动、校园环境、黑板报、文艺汇演等。管理建设好校园艺术文化,营造浓厚的健康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都有利于提升学校艺术文化品位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鼓励农村学校积极开发与利用地方资源之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研究开发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多媒体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和促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很有必要。特别要大力为农村艺术教育提供有关艺术教育的文献资料、图片画册等,也要利用城市学校艺术教育资源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服务。

总之,搞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都应关心和支持这项事业。让这项事业更好地有益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教育部政报,2001。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4篇

第二条确定和晋升农民技术职称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政策法令,积极钻研和钻研和宣传科技知识,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条凡在农村从事农、林、水、牧、乡镇企业、建筑、机械、财会、管理等方面人员;回乡知青、复转军人、职业中学毕业和在“五大”(电大、职大、函大、刊大、夜大)学习期满,取得合格证书的农民学员及各种能工巧匠,均可申报农民技术职称。

第四条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以工作实绩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并考虑实际科技知识水平及从事技术工作的资历,进行考核评定。

第五条根据农民技术人员所从事技术工作的性质,农民技术职称定为:农民技术员、农民助理农艺师(农民助理工程师、农民助理兽医师……下同)农民农艺师(农民工程师、农民畜牧师……下同)、三级。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确定为农民技术员:1、具有初中(或相当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通过专业培训或自学某一项专业课程,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能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解决生产中一般技术问题,并能写出简单的技术总结的报告;

3、从事技术工作两年以上,在生产实践中成绩较好。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定或晋升为农民助理农艺师:

1、具有或相当于中专(或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者经过培训后达到以上文化程度,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2、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工作,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技术试验任务,能解决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问题,并能写出有数据、有分析、有理论的技术总结和工作报告;

3、已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五年以上,经过考试、考核达到上述标准者,亦可晋升为农民助理农艺师。

第八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助理农艺师,可晋升为农民农艺师。

1、已获得农民助理级职称五年以上,经过进修、培训提高或自学,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2、能独立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有一定的技术工作经验,承担上级上达的科研任务取得科技成果的;

3、能撰写技术报告、文件、组织培训并具有指导农民初级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

第九条对成绩突出,有重大贡献的农民技术人才,(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主要人员)可不受文化程度和从事技术工作时间的限制确定技术职称。

第十条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考核评定,采取自愿报名与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本人写出申请及工作成绩报告,填写《农民技术职称申报表》一式三份所在乡镇科委推荐,报县(市)评委会审查,经县(市)评委评授批准的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由县(市)颁发《证书》,并报市科技处备案。

第十一条县农民技术职称评委会。由县科委提出组成人选,报县政府或县职改办批准。经批准之后,才能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授工作,凡未授权评定农民技术职称的,不得开展此项工作。

第十二条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可接受县、乡聘请,承担试验、示范、推广和工程项目,享受相应补贴和咨询报酬。

第十三条授予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凡在科研、示范、推广工作中。取得效益显著的成果,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鉴定、登记和奖励。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5篇

加大涉农专业高层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百名硕士进奇台”引才规划,深入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涉农类硕士研究生人才18名;推行“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先后邀请50名专家学者为我县重点产业把脉会诊。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全体村党组织书记,推荐选拔一批村级后备人才,采取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和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集中开展党性修养、社会稳定、“访惠聚”工作、乡村振兴等10个专题方面的培训。每年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人才各2次。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职业农民认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以各类农业科教项目为依托,组织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和培训学校等专业人员,开展农作物病虫防控、农机技术、动物疾病防治、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每个行政村培训4名左右新型职业农民。

引导教育人才服务基层。成立“教育专家人才服务队”,开展了“联盟捆绑学校送教下乡”活动,以城带乡捆绑式发展,捆绑联盟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每年全覆盖开展教研活动5次;引导城乡教师的交流,确保交流教师比例不低于乡村学校一线教师的10%,双向交流教师人数不低于60人。

激励基层卫生人才提升水平。选拔优秀乡村医生,分期分批在上级医院开展1-3个月的跟班培训,每年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所有乡村医生的40%;鼓励乡、村卫生人才参加进修学习,在岗的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每月补助800元、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每月补助1000元。

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以产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培养为基础、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开展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培训3期,每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先进工艺的高技能人才。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6篇

 

学校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艺术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部2002年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10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方针。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精神的引领下将会加快发展步伐,这也是新形式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21世纪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懂得人生的真谛。艺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最早将人的修养最高境界定格在艺术审美上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主张通过礼乐教化来培养人的内在品格,以艺术审美活动推动人们的道德教化意识。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倡导“美育主义“,他积极主张创办美术、音乐、戏曲等专门学校,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以此促进全体民众素质的提升。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农村中小学的艺术基础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农村面积广阔,农业人口众多,大部分学校集中在农村,农村学校的在校人数也占全国在校人数的大部分。因此,农村艺术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改观;学校的艺术课程开课率有了一定提高;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通过我们课题组对三明多地的农村学校调研发现,艺术教育仍然是存在问题最多、最薄弱的环节,还需要通过各级领导的关注、一线教师的努力来加以改善。

 

二、三明地区农村艺术教育的现实状况

 

'为了了解和掌握三明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现实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农村艺术教育问题的合理建议,对三明各县十几所学校进行了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发放回收学生、教师问卷1000余份,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三明农村艺术教育的现实状况。归纳如下:

 

1、艺术教育的行政管理情况。三明现行的艺术教育管理情况大致如下.市、县教育局配备了专职艺术教育教研员,归属教研室管理;乡、镇教管中心配有教员,但一般都是身兼数职,艺术教育的教研、管理工作非常薄弱;乡村一级学校的艺术教育更是缺乏监督与指导,存在的问题较大。

 

2、艺术课程的开课情况。从调研的各县小学艺术课程的开课情况来看,教育资源相对好的县、乡镇中心小学的艺术教育状况比较好,艺术课程开课率比较髙,但被其他主要科目占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乡村和部分边远地区的学校开课率相当低,且大多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代,大多数也只是“唱唱歌'“画画图”,离艺术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

 

3、艺术教师的配置情况。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情况不容乐观。城镇中心学校大多配有专职艺术教师,但数量差额较大,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专职的艺术教师为数甚少,艺术教师几乎全为兼职,且专业素质较差。

 

4、艺术教育的设施、投入状况。从艺术课程开设的硬件条件来看,初中的比小学要好;但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绝大部分学校没有配置艺术课程专用教室,更不用说画板、画架和其他美术用具了,这无疑给艺术教育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校经费投入很难顾及到艺术课程,艺术教师在学校的被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科目的教师,艺术教育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还很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三、三明农村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乡、村一级学校老龄化现象严重,上美术课的老师大部分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绝大多数学校未能达到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音乐、美术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对美术音乐的学校情况不闻不问。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仍存在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生问题。农村适龄学生的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首先,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人口数量的总体下降,适龄学生的人数也在降低。其次,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升温,许多农村子女随父母进入城市就学或学艺;农村富裕的家庭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家长更愿意将子女送到外面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就学。还有就是因农村师资力量弱,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升学率较低,致使许多学生迁至交通便利的城镇学校就读。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改善教学方式,充实师资力量,积极开展艺术活动,缩小城乡学校的教育差别是改变现状的理想方法。

 

2、教师问题。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三明各县区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不高;由于农村学校很大一批老师是临时聘用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历不符合要求;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学校培训、外出交流机会比较少。凭经验教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的现象较普遍。

 

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也趋于老化。由于教师编制的限制,农村学校往往又得不到新的大学毕业生的补充。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工资待遇,这是导致他们对工作缺乏热情,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务之急是应该提髙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经济保障;改革教育行业的人事制度,营造好的教育环境,加强改善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条件。

 

3、社会问题。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艺术学习的认识不够。农民大多期望子女能够通过考大学来跳出“农门”,改变生活现状,对子女学习艺术持不支持或反对态度,这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对“升学率”、“排名”的追求,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把艺术学科放到次要位置也属正常,因为这是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决定的。由于升学的压力,艺术教育很难引起学校、社会、学生足够的重视。农村学校更是困难重重,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体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会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应试学科上。

 

中国基础教育城乡差别较大。父母会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带的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不少。在学校教育上,农村的教学环境、教学水平和城市都有所差距。农村的学生要想赶上这段差距就需要靠不懈的努力,只注重髙考所要涉及的科目,而忽视艺术学科也就在所难免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构建农村艺术教育的管理网络及保障机制,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提高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4、经费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多数学校经费开支主要用在日常办公费用、学校的基础建设、老师的补贴奖励上。国家对农村学校基础教育投入仍然有限,所以许多学校经常是资不抵债,办公经费、老师奖励不能兑现,亏空比较大;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当然,其中也有学校方面的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经费紧张的原因。

 

当今社会进步的节奏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农村也不例外。农村学校若不能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设备、完善教学设施、改善教师待遇,将很难改变当前的窘境。

 

5、观念认识问题。受当前高考制度的影响,许多学校的考评都是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为依据,并不把艺术科目纳入其中,使得艺术课程陷入“有安排,无落实”的尴尬境地。这无形中也加深了教师、学生“重智育轻美育”的观念。教育是由观念决定的,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里不仅指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还要转变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观念。当然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还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营造重视艺术教育的好风气,形成关心,支持、参与实践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没有艺术教育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育应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在校园里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使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四、结语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决不能忽视艺术教育对学生道德情操的熏陶和养成作用。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不仅使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责任,它也应该是社会各界民众责任。研究探索农村艺术教育区域性发展的策略及措施,对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素质,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7篇

一、艺术教育的文化与经济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应试教育下的艺术教育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深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科举取士的传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就实质来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是:我国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发展完善,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理解,加之在选择人才时,大部分都是通过考试进行筛选的,以至于社会各界都认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艺术教育课则被视为唱歌、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因为教学设施和教育思想的落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是普遍,所以我国的艺术教育更是难以开展。鉴于上述情况,校长不能完全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只能开展以升学为目的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指艺术课程教学、课外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三方面。这三个方面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艺术教育

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等存在着很大差别,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很突出。一方面,入学率从城市、县镇到农村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另一方面,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不如城市。因此,艺术教育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农村边远地区最为严重的问题,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对于维持生计都有困难的人来说,环境艺术,尤其是人造景观是一种奢侈。在我国,农村的屋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甚至玉米,尽管它的古代园林闻名于世。在英国也有同样的情况:中上层阶级乐于谈论花园的优美雅致,而平民阶层想的更多的则是怎样维持生活。“景观为大众服务”通常是理想主义者和专家谈论的话题。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学校艺术教育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性。通过对艺术教育发展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们研究安顺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做了理论准备。

二、研究对象

(1)安顺市周边农村经济情况

以安顺紫云县为例,紫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大多数农村现状与紫云相似。条件恶劣、起点低,但通过努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是有较大潜力的,紫云县的经济发展要得到提高,只要解决好农民的知识技术问题,加上结合实际,同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农民的经济收入会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会早日完成,农民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紫云农村经济收入结构模式如图所示。紫云县的农村大多分布在边远的大山中,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加上农民思想的落后,知识水平不高,制约着紫云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结构简单,农民的收入主要是种植农作物、外出打工为主。

(2)安顺市周边农村教育条件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对艺术课使用的各项设备、器材无力购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致使学校师资严重匮缺,一名教师往往要担任两到三门以上的课程,没有更多地时间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做深入的研究。对此,学校领导在制订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条件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建设与别的学科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3)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与其他学科相比,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相对来说最为薄弱。据调查,安顺农村艺术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仍多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这些主要科目,而体育、艺术、地理等科目的师资则缺编严重,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很多科目难以开齐。为了完成“一师多科”的重任,多达80%的农村教师不得不工作8小时以上,40%的教师需要完成18节以上的周课时量,一些教师的周课时数甚至超过25节。甚至有些学校连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都没有给学生上课的是由其他科任老师,还有些学校根本没开设美术课,有的开设了美术课,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还是让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另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工资待遇不仅决定着教师职业是否能够吸纳来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在职后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安顺市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仅在总体上低于城市教师,而且县、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差,教师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已成为安顺市农村教育的普遍问题。长此下去,势必会加速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影响教师的工作表现,导致骨干教师流失或另择他业。

此外,当前很多艺术类的师范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笔者对一些将要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走访调查,调查显示,约有85%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及贫困地区工作,另有30%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原因是,他们觉得农村条件太差,对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不利。另有一部分大学生留恋大城市,认为做教师太穷、太苦,在社会上地位不高,想改行从事其他工作。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不愿到中小学工作,导致师资队伍的脱节,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三、艺术教育的解决方式

(1)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农村,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和社会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都很重要。而今,教育界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该地受地域环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家长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很难开展艺术教育也很难将艺术教育涉及到每位学生。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搞艺术教育是城里学生的事,农村孩子没有搞艺术的资本和天赋,甚至还认为教师热心艺术教育是不务正业,会误人子弟,学生热心艺术教育是走歪门邪道,只有认真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才是正路,才能金榜题名和出人头地。同时,由于受农村经济收入的制约,家长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在学生艺术教育上搞艺术投资,甚至抱怨学校为他们的学生订了些没用处的书(音乐、美术教材),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另一种是:由于我国由来已久的用人制度和高考选拔制度的原因,加上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不仅在教育界,在社会上也存在着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这在无形中给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破除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的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结构。素质教育把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以整体性、群体性、潜在性为目标,塑造受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我们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国家应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扶持

首先,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评估方式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估过程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把艺术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评估之中;把教师艺术教育的业绩纳入教学评估之列。还要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把艺术教育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的时候把艺术教育作为的重要内容对待,使评价管理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才能调动教师从事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艺术教育督查,要督查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到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器材、有效果。

其次,国家应增加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投入,以及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艺术教育事业与其他学科教育事业的投入应该持平、和谐发展,确保艺术教育经费的充足和利用的合理。然后,各级政府还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依照安顺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和省两级财政应承担大部分的办学经费,县乡两级政府则也应适当承担小部分的办学经费。再次,有关部门要对艺术教育经费进行依法监督管理,确保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量发放,教学设施的充足。

最后,健全法制,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加强依法治教力度,提高艺术教育法规文件的规格。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最高规格的文件是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作为部门规章,其法规约束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法规的规格,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学校艺术教育,推进艺术教育的法规化,确保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同样,还要适当调整升学考试科目。政府可以适当调整中、高考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打破传统的文化课垄断的局面,将艺术类课程按照一定比例成为升学考试中考查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8篇

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学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农村教育机构的相当一部分领导根本不重视音乐教学,他们对音乐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多。绝大多数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依旧是智育为主,根本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

作为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改善音乐教师的待遇,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近93%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对音乐教育的轻视,76.9%的教师改弦易辙,脱离了音乐教学的课堂。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三、加大对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的投资

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学校应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打击乐、二胡等)。此外,学[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考试成绩也可逐渐列入升学总分内,使得音乐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音乐学习境地而努力。

四、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农村荒漠的音乐文化生活、尴尬的学校教学资料设备、绝多是乐盲的小学生,这些都给专业的音乐教师出了难题,他们既是一门普通学科的教学者,也是音乐的普及、扫盲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音乐教师也是新课标的倡导者、实践者。同时新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标中特性彰显突出,音乐教师也是其他学科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者。

高级农艺师论文第9篇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艺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86-03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颁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12 年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决定启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联合农业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大力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卓越农艺师的培养”作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围绕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东北农业大学作为省部共建的211 学校,率先把培养卓越农艺师及建立符合黑龙江省地域特色的农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植物生产类专业“十二五”本科教育的重点任务。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识别诊断、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植物检疫以及从事与植物保护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项工作。植物保护专业是植物生产类的主干专业,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实训着手,积极探索出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面临的问题

东北农业大学自1948年建校以来,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集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作为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多年来为植物保护领域的各个部门输送了一批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保护工作者的使命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对新时代卓越农艺师的要求,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20人具有博士学位,每年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人数大约有300人左右,生师比基本符合教育部规定的14:1-18:1的要求范围。尽管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学历结构,但是目前不同价值取向的制度安排及对教师的考评体系大多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

教师对本科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依然是当前教师授课的主要方式,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利于创新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教学改革功利化、形式化,教师进行教材立项、教育课题及精品课建设等大多是出于对评职晋级的要求,缺少踏踏实实的研究,难以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也是制约卓越农艺师培养的一个要素。植物保护专业多数课程的讲授必须紧密结合农业生产过程,而多数青年老师没有经过严格的实践技能培训,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和时间也比较少,所以缺乏实践经验,授课内容通常不能与生产实际有效结合,满足不了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在实践课程方面,由于授课内容烦琐、教师待遇低等原因使得目前承担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计划不能协调统一。植物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要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要能胜任与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的四个方面的工作,这四个方面也可以说代表了四种类型的能力。但学生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的个性,很少有人在四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重点。而实际上同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则导致学生共性较多,没有个性,缺乏对相关专业的了解,知识面狭窄,缺乏学科交叉知识。培养规格与教学计划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计划不相一致甚至背离的情况,致使制订的教学计划不合理、不科学,不能起到培养本专业合格人才的目的,这一切导致这一复合型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包括四方面内容:(1)校级公共课、基础课;(2)专业课;(3)选修课;(4)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校级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课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缺乏灵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公共课和基础课占了相当学分,使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被压缩得越来越小。选修课的设置理论上是弥补公共课的不足,通过给学生提供多学科综合性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启迪学生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但是在真正操作时,由于师资及教室等硬件设施的不足,导致学生主观自愿想学习的课程选不上,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挑选剩下的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践内容和时间上也表现出弱化现象,由于实践实习经费不足及缺乏对实践教学有效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教学过程、内容及结果评价基本由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确定,缺乏各个层面的有效管理和评价,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不充实、过程简化、教学效果不佳。制订教学计划时由于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实践教学所占学时比例较少,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不能涵盖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全部实践能力培养范围,达不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内容滞后,基地建设薄弱

实践教学内容落后跟不上当代农业的发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植物保护专业在校内没有教学实习基地。农业科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果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训练,将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就更没办法实现卓越农艺师的培养。

1.实验室条件落后。经费不足是很多学校实验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造成人均仪器设备拥有量较低,更新速度较慢或多年没有更新,仪器设备老化且不能满足实验教学分组的要求,只能通过演示实验来完成教学过程,导致实验内容无法更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少,创新性实验匮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

2.实习基地偏少偏小,实习经费不足。校内实习基地面积小,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备,配套服务不健全,根本不能展示现代农业的整体状况,学生实习效果差;校外实习基地少,或者档次水平低,不能满足实习学生人数和质量的需求;实习经费不足,实习费用还是执行多年前的标准,导致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不得不压缩。

二、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艺师培养模式的设想及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本科教学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

制。学校和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加强教学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下大力气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扭转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在全校范围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的师资动态管理体制,形成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目前东北农业大学正在逐步通过提高教师为本科授课待遇、提高教学工作在教师晋级中所占比重等方法,使从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教师不断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投身到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工作中。

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全面历练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其相应的课程、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必须深入探索。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事业核心要素的教师就必须积极投入到课程、教材及教法的改革实践中,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与时俱进,加强历练。通过集体备课、定期研讨等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

3.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提高外,在培养卓越农业人才的特殊要求下,必须着重培养青年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参加生产实践工作的机会;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引导、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过程;建立学校与农业生产单位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联合培养机制,选派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工作。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已经派出多名植物生产类专业青年教师到黑龙江省的多个县、乡镇挂职锻炼,极大地提高了这些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

(二)优化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就曾指出:“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1]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实践化,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要培养卓越农艺师,就必须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植物保护专业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搭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基础课、公共课平台。结合植物保护专业及农业发展特点及趋势,设置符合实际需要,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具体方法如下。

1.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体的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制订时需要专业教师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征求包括用人单位、同行专家、毕业生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地把这些意见和建议融入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东北农业大学在启动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计划时,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主体,明确了制订主体的任务内容。

2.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国内外现有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历史和现状对这些培养方案进行横向、纵向、国内、国外比较与分析,总结出现阶段、符合国内外本专业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符合本地区域特点和卓越人才的具体要求,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继而形成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计划。

3.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程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程序:由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全体教师讨论、修改征求用人单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其他院校同行专家、毕业生意见和建议方案修改、完善 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方案修改、完善提交学校审批方案执行。在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启动时,东北农业大学已在学校、学院和各个专业层面统一明确方案制订的基本程序,为科学、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4.建立系统的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

系。卓越计划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实践能力[2],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是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分两个部分:一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针对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植物保护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向农业基层、农业生产一线进一步靠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设置三个具体的目标,即知识获得目标、技能训练目标、素质培养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来把握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教学目标。在知识获得目标体系中应了解国情、省情、农情,熟悉农业、农村、农民,熟练运用农业生产技术;在技能训练目标中培养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在素质培养目标体系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应包括以实验课为主的实验教学系列;以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的实习系列;以专业劳动为主的劳动课系列;以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为主的社会实践系列。在实验教学系列中,实验课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特点,体现目标体系的各个要点,并紧密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要多样化,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在实习系列中着重设置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培养学生面对生产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社会实践系列让学生通过系统的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进一步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内容,为确立人生目标和工作目标奠定基础[3]。

(三)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的农科教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实现卓越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意识、知识与训练的培养思路,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等多角度、多方位和多视野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条件的保障[4]。

一方面积极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整合校内实验室资源,加强公共实验中心的建设,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物价上涨,适当提高原有学生实验经费标准。此外,建设完善的农科教结合实践教学基地是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最关键环节。鼓励学校、学院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这些单位的良好条件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卓越农艺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在进行卓越农艺师人才培养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根据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秉林等.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贡福海,范守信.论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素质教育的契合[J].中国农业教育,2011,(6).

[3]赵奎军等.植物保护专业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周骥平等.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

收稿日期:2013-10-3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