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单元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6:04

单元教学论文

单元教学论文第1篇

一、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一个教案由原来使用两次变成使用八次)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将语文教师从备课批作业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采用单元流水式教学,第一、二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编写教案,此后,便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地为其他班上课,除上课、批作业之外,节省出的备课时间或用在同各年级或同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上,或用于业务自修(以往只是忙于备课、批作业,在语文教学及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方面,太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教学水平)。

二、能深入挖掘群体智慧,切实走集体备课的道路。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每位教师担任两个班的课,一包到底,三年一贯制。教师只对自己任教的两个班负责,备课时各人备各人的,尽管教研活动时常提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但集体备课也只往往流于形式。实行这种流水教学法之后,各人的责任就不只限于自己教的两个班,而是对同年级所有的学生负责。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大家互相热情地提供备课资料,对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立和解析方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将在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或教学心得也毫不保留地奉献给同道,以资切蹉,集体备课得到实质性的落实。

三、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教学水平,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位语文教师或擅长教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教研组长可根据各人所长,分配教学任务,让各位教师分担各自擅长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能将教学过程中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并将经验有效地用于以后几个班的教学实践。而传统的教法,如果在A班的教学中得到点反馈信息或有些教学反思,最多只能用于B班,但在B班得到的信息或启示就无用武之地了。尽管教育主管部门经常强调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教案纸上“教学反思”栏目中出现的只言片语的“反思”,也只是一种敷衍的文字而已。这或许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收效不大的主要原因。

五、采用“单元流水教学法”,每隔两周换一位语文老师,能使学生对老师的教态、语势等有一种新鲜感,从而获得新刺激,激发愉悦的学习情绪,产生情趣和求知欲望,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三年一贯制、一包到底的教法,往往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心理,即使老师有意识地变换一下教法,学生还会认为是“换汤不换药”的老一套,不以为新或不以为然,便不会产生新刺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就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于“经常换一下老师,学生是否会适应教师的教学”这一问题,大可不必担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听一位陌生教师的讲课,比老是听一个教师讲,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教材内容的跳跃,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在中学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独具特点,即此科不同于其他科具有章节上的逻辑连贯性。其他科如果采用这种内容上具有跳跃性的教学,学生听起来肯定吃力,无法接受。而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议论文、记叙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言文等,都有相对的单元独立性和完整性,让学生先学哪个单元的内容,区别不大。正如我们平常吃饭,先吃馒头后喝稀饭,与先喝稀饭后吃馒头,效果是一样的。

六、实行单元流水教学法,能极大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业务熟练的老手精益求精,新手则可借此机会教学相长,百炼成钢。这种流水教学法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竞争机制。各任课教师的教学实力和水平,在全年级同学面前曝光亮相,孰优孰劣,在学生心目中如明镜一般。从教师本身角度看,人人都想让学生觉得自己这一课讲得最好,哪位教师在教学上不使出浑身解数,尽心力而为之?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待言。

七、关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知识面的宽窄,阅读水平的高低,分析问题的能力等,都能从作文中体现出来。采用流水教学法,教师根据单元文章体裁、内容、特点,确立写作训练的体裁和内容。教师可对以前一两个班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从中找出一至两篇好文章加以润色,作为范文刻印出来,讲评时分发给学生,教师以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为重点,认真搞好讲评。并指导学生结合范文,自批作文,以提高学生写作和修改文章的能力。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手中就有各种文体的大小作文的范文十几篇,三年之后,就有七八十篇乃至更多篇的优秀作文在手,学生时常翻阅这些优秀作文,对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单元教学论文第2篇

1.1主题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是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角度出发,将几篇存在内在联系的课文放在同一个单元里进行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划分和现在的划分方式并不相同,它是严格的按照文体特征来组织单元,分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抒情和文言文等单元。而现在的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中,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性。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将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来审视高中语文教学。

1.2教学现状

首先,高中语文主题类型多种多样,但同时这种多样性也造成了主题的混乱。许多教材为了追求用词的统一性,勉强设计了一些很令人费解的主题单元。例如,现行鲁人版将《屈原列传》放在必修四的“谱写生命赞歌”单元,另一版教材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编入“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之仰观宇宙”的单元等现象,都令人很以难理解其用意。其次,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虽然是按单元来编排的,但同一单元的几篇文本主题和文本并不相同。这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相关内容的架空分析和主题探究,偏离了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内容,脱离了语文教材的实际教学标准,忽略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其走向了“泛语文化”的道路。

1.3教学优势

首先,主题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学能力、开放的思维方式及其创新精神,满足了时展对人才的需要。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更加注重将社会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且关注于学习资源的整合和生成,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吸纳丰富的课外资源,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学习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从课本教材到相关主题的素材资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其次,主题单元教学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以往的单篇教学,往往只关注课本的重点难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为了防止遗漏,面面俱到,费时低效,或迫于课时压力,随意盲目,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都很差。而单元教学将语文各个部分的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对教材进行整合,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每个单元都围绕同一主题,完成特定的几个学习目标。

2系统思维要素

2.1系统思维的概念

系统思维是人类的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方式,它是以系统论作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系统思维是将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论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论运用到教育领域,就是把教育活动当作一个系统进行考察,从而得到整体上认识教育的方法。

2.2主题单元教学的系统要素

虽然至今为止教学学术界对于主题单元教育系统的要素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学者们都将教学看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将教学内容、教师及学生定义为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要素。并将单元、主题、情景、资源等要素,定义为教学系统中的充分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对独立却又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从系统思维视角看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

3.1系统思维对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意义

系统思维使得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课程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实。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的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而系统思维正是通过分析比较教材中的课文,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关注点而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

3.2系统思维下构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原则

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推动高中语文主题单元学习,相反,不良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妨碍主题单元的学习。根据高中语文每个单元的不同内容以及教学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创建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进行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重要因素。

3.3系统思维下构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策略

首先,创设不同主题单元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习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且在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活动中,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并且随着各种外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些是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单元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资源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在进行主题单元资源配置时,要运用系统思维,遵循相关性原则,注意根据单元内容准备教学所需资源。再次,要对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选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好的主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符合课程标准,而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要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并且要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结语

单元教学论文第3篇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引领式“问题”的出现,这真正体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纵观整单元教材,我们把内容分成了三大部分组成:一、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1、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2、蚁蚕是什么样的(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二、可爱的蚕宝宝(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三、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材没有对这三块内容进行详细地描述,而是把它们作为学生探究的提纲,空间完全是开放的。一改以往《养蚕》教材主要以展示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为内容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认识蚕的生活习性,知道蚕的生长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养蚕乐趣,开展科学探究的乐趣。教材期望:通过课外延伸的养蚕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学”,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经历蚕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同时将长时间对蚕的观察结果以写或画、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和勇气,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材料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准备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还有自己拍摄的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总之,学生需要的材料我们要尽量满足,这才能真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本单元的课型特点,将讨论、观察、交流、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把这单元教学设计成两大块:(1)观察认知性探究活动——课内,通过讨论、观察认识蚕卵、蚕卵中的小生命,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2)实践体验性探究活动——课外,学生养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获得养蚕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激起学生对养蚕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参与养蚕的欲望。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师在课后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养蚕的情况,及时给学生以帮助,一定要想办法使学生坚持养到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们亲自观察,亲自动手捉蚕、画蚕,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他们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锻炼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蚕的行为特征,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在饲养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蚕、观察小蚕的生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单元教学论文第4篇

   

  

单元测试是针对学生在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后,进行的一次阶段性的检测。它具有知识范围小,知识内容少的特点。所以说如何从语言学的角度在有限的范围内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程度进行有效地检测,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者,英语单元测试必须在学生已有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的教学目标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的设计注重了话题、功能、结构、技能和知识相结合的体系,这也必须在单元测试中有所体现。因此,英语单元测试的选题策略是在紧紧地围绕各个单元教学目标和遵从英语语言习得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重视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选题要有代表性 

在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是为数不少的,包括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型等)和文化知识,也包括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虽然教材有计划地、相对集中地介绍了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但是为了检测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后,能否投诸于运用,这就要求命题者在有限的测试题目中容纳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命题者可以提出若干个预选命题方案,然后借助预测测试的结果,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再选出具有重点与非重点、能力与非能力、重点与能力等有代表性的题目。通常情况下,代表性的题目包含重点题、典型题以及综合运用题等,它们可以体现在不同的题型中。但是,命题者不能将语言信息或语言信息的测试的代表性建立在超量(如题目长、生词多)观念上。代表性的题目只有在“抓纲务本”的精神指导下,才能作出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才能体现出语言测试的特点。 

二、选题要有针对性 

在英语教材中,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体现了“秩序渐进、循环反复”的带有针对性的特点。事实上,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策略的效度的差异性,学生往往会对一些知识存在理解上或应用上的缺陷或疑惑,所以命题者的选题要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借助于测试的手段观察、发现、探索和研究其自身语言学习上的差异。比如说,当今的中学英语语言测试体系不能体现出学生“说”的能力,所以命题者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切合于语用学的实际,参照“任务型”教学活动目标,有意识、有策略地通过单元测试的题型的转变,将“说”的能力测试融于“听”的测试中。这样的单元测试的命题导向就是针对学生之缺,了解学生之愁。还有,命题者要结合教学实际中的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选编一些“对症下药”的治病题,这也是具有针对性意义的。比如:feel like与would like的用法的差异性就可以成为测试的内容。 

三、选题要有灵活性 

在英语单元测试中的灵活性是指在一例的题目中容纳了多个知识点或能力点的考察,并训练了学生运用“一题多思”的思维方式。由于当今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于“任务型”和“交际型”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能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情景中,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语言任务的能力;这也就要求测试题目能体现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纵横联系,能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测试题灵活性要起到影响试题区分指数的作用,这也就有利于指导教师将来的授课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比如说,完形填空的空白就显示了对两种语言模式(一者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语言模式,另一者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的猜测性语言模式)和一种测试意图(命题者的测试目的),避免了就题论题的俗套。当然,命题的灵活性的特征要体现在与教材关联性上,并不是指“难”、“偏”、“怪”。 

四、选题要有科学性 

一份高质量的英语单元测试试卷并不是题目的堆砌,而是建立在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的语言信息(包括知识和能力)的检测。它必须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甚至引导未来教学活动的目的。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在语言知识上要学生追求多方位,在学习能力上对学生讲究多层次。所以在英语单元测试中,以此为基础的单元测试的选题也要体现出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内涵的科学性。命题者只有在熟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双重前提下,才可能使试卷将单元测试的内容有效地包容并形成一定的可行性和可信性的效能,才能促进学生通过英语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内容进行控制管理,从而有效地学习。同时,科学性也必须体现在量和数的合理分配上。 

五、选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策略 

单元教学论文第5篇

为了加强物理教学的科学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1987年开始,我县物理学科有计划地进行“单元达标教学”试验。所谓“单元达标教学”,就是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借鉴“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制订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目的。从1990年我县高中招生物理成绩看,试验班的优生率较试验前提高20%,较对比班提高24%。差生率较试验前降低25%,较对比班降低30%;近几年来,我县高考物理成绩一直在全区ll个县(市)中名列前茅。

我县的教改实验充分证明,实施单元达标教学,能够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做法是:制订教学目标体系,建立统一具体的教学标准。在省课题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我县学生和物理教学实际,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别制订了高、初中各年级各单元及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系和目标测试体系,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明确的层次要求和测评措施,把原来抽象笼统的教学目的变成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操作化的教学目标,把传统的终结性考试变成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统一控制下,能动地主导教学,克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能够激发达标欲望,及时了解达标情况和调节学习活动;教学目标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统一的客观标准。

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我们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构建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目标,诊断补偿一展示目标,指导自学一依据目标,点拨讲解一紧扣目标,反馈矫正。具体他讲,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实施定向教学,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进行“引导自学,启发点拨,讲解归纳,达标练习”,构成环环相扣,秩序渐进的“小步子”教学序列。

快反愧强矫正,实现单元达标。在单元达标教学的整体结构中,我们把反馈矫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诊断测试,实现课的反馈,及时进行补偿教学;通过课堂提问和形成性测试,取得课堂反馈,及时发现缺陷和差异,进行矫正补救,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地实现了当堂消化当堂达杯;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测试,师生从中获得反馈信息,实现单元反溃对未实现达标的学生,强化矫正补救措施,采劝个人自学、独立矫正、小组讨论,互相矫正;群体训练,变式讲授”等形式,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矫正补救后,再进行本单元的平行性测试,90%以上的学生实现达标,才可以进行下一单元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矫正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控制体系,把握着学生的参与度和目标的达成度,确保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单元教学论文第6篇

1、教学设计科学化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本中一个单元,教师将这个单元中的话题、语法、功能、句型、文化意识等进行一个合理的整合,达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与传统教学不同,现在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材的内容充分发挥,设计不同的师生互动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任务链,形成为了达成让学生学习某个语言功能而设计的教学设计模式。在《What’sYourFavouriteFood?》的预习中,我们可以设置两个问题:

1.Playastoryandraiseaquestion:WhatdoesJimmyeatinthesupermarket?

2.Playthestoryforthesecondtime.Andask:WhatfooddoesJimmylike?Whatfooddoesn’thelike?Why?通过预习这则故事,让学生初步学习单词的发音、拼写和目标单词的意义。

2、知识联系紧密化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整个课本单元的角度来设计整个教学的思路。从单元整体入手,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同时注重前后联系,将词汇、短语的位置、顺序及引入方式等按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进行合理整合。这样就将整个要传授的知识网络连贯起来,使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看上去浑然一体。《What’sYourFavouriteFood?》的教学可以首先激活学生学过的与食物有关的单词,同时让学生联想到食物的味道,为学习本节课有关味道的单词做铺垫,学生通过观看发生在超市食物区的故事,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与食物有关的语言知识。

3、教学过程轻松化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将词汇及句型等的难易进行整合,分解难度,突破重点。在教学实践中,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比如,在学习食物的味道时可以通过学生Saytheflavourofthefood。比如Sourfood:oranges,grapes,yoghurt;Sweetfood:ice-cream,cakes,honey;Saltyfood:fish,duck,chicken,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目标单词。还可以设置这样的活动情景:Jimmycallshisfamilytocometothesupermarket.They’reeatinggoodfood.Fivestudentsinagroupworktogetherandactanewstory.通过情景学习,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更加深刻。

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1、以建立整体性为基础

整体性策略是强调教学设计要以单元为单位进行设计,而不是以一个课时为单位进行设计。教师在进行设计前,要通读整个单元,把整个单元的功能、话题、文化意识、重要句型、关键词汇、语法知识等进行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和调整。然后根据单元整体综合设计,避免某个课时内容过于单薄,也不让某个课时内容过于拖沓,使教学优化平衡。这样,课时与课时之间也不会出现脱节,知识、话题等衔接连贯,一脉相承,易教易学。

2、以增强实用性为途径

教学设计不是花拳绣腿。要注意该设计是否在课堂上实用。如果空泛地在课堂设计中运用大量的图片、实物、视频、场景等,只注重形式,没有结合学生自身接受能力,好看而不实际,这样的教学设计只完成了教学任务。“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做到好看实际,就需要老师精选视频、图片和文字,做到每个设计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整体教学设计不仅是独立设计一个课时,还是整个单元中每个课时的设计,每个课时衔接连贯,相辅相成,从而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3、以贯彻科学性为目的

英语学科虽然是文科,但在教学设计上也要注重科学性。例如,英语教学中有“词不离句”的原则,教学设计中讲解某个单词不能离开句子来教,要设置一个情境句子来引入词汇;再如,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前后关联。听懂了,上口了,才能读写,要不就成了“哑巴英语”,“输入”与“输出”应当有个先后。所以,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设计内容和设计结构的科学性。

4、以保持连贯性为方式

单元教学论文第7篇

一堂高效的几何复习课一般遵循以下教学程序:“知识归纳精选习题解法探究探索变式问题解决思想归类总结升华”.现有几何复习课通常就是回忆+练习的模式,单纯的知识点复习使得几何复习课效率低下,课堂气氛差,有时复习目标不明确,选题随意,很多教师常注重知识、轻方法和技能,另外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主体地位,解决问题时常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变式题组教学设计激活几何单元复习课课堂生机,提升效率

在几何单元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一组变式题组不仅可以使不同学生得到发展,而且在探索解题思路形成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了几何定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激活了课堂气氛,以变式题组形式呈现数学问题和单元知识点,通过变式训练提升学生思维,提升几何单元复习课有效性.例如,在等腰三角形复习课中,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设计了系列的变式题组,题组中看似类似的问题,却在条件、图形结构或是结论上有些变化,添加了新的技巧方法;看似简单重复,其实是不断变化求新,通过指导学生训练并加以分析归纳,使他们逐渐积累,举一反三,提高识别与判断、转变与化归的能力,改变了以往几何复习课回忆+练习的模式.下面以等腰三角形复习课为案例分析变式题组设计在几何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明确设计目标,为课堂效益导航首先对本阶段知识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复习课目标的设计很重要,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老师不重视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复习内容设计应依据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设计.本节复习课教学策略采用了学案设计形式,学案的的设计在复习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学目标学会在解题中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根据变式练习和具体几何综合问题,总结基本图形,归纳各几何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在多变中抓住问题本质.学会对每一组题目总结解题方法,体会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目标设计是分级完成,低层次目标首先要学生掌握本章知识点,以知识点的整理和查缺补漏为目标,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二级目标主要以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为出发点,面对同一问题改变条件或图形结构、或提问方式,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高层次目标使得更多学生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学会提炼数学的思想方法.

(二)知识整合,点燃几何单元复习课激情以掌握本单元知识点为前提,打破回忆+练习的传统模式,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目标设计了如下一组变式题.这组变式题组长相上非常类似,在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后30℅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进来.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举手,点燃了课堂学习火花,很多学生拿到学案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思考解题中.问题1、2的起点低,教师有意把这类题留给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回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这组变式训练通过改变条件,也复习了学生的易错点.第1题的变式1、变式2两边长没有明确是底还是腰,要分类讨论,答案得到后还需注意能否组成三角形;问题3没有图,高的位置不确定,此时也需对三角形的形状进行分类讨论.这些题都充分体现了等腰三角形重要的思想.在教学策略上采用追问形式:本组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哪些知识点?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环节教学教师没有就题论题,而是通过对题目条件的改变,使得题目的难度层层递进,让知识点贯穿在解题中,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复习,让学生耳目一新,发展了学生自我归纳能力.学生体会到等腰三角形遇到边、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进行分类讨,并及时归纳解题方法,解题思想.引起了学生的思维欲望和最佳思维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1.本节等腰三角形复习课以三组变式题为基础,针对学生在新课学习时的易错点,难点进行干预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分类思想是等腰三角中精髓,90%的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方式,问及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复习方式,普遍认为这节课题量少而精,这些题很有趣,没有重复的做题,整节课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学到了很多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这种采取螺旋上升式变式题组的设计,知识巩固—应用提升—能力拓展—构建知识结构图的复习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几何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能力.

2.变式题组设计几何单元复习课一定要遵循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的原则,每一环节题组遵循递进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激发几何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打破开始课堂气氛活跃,随后课堂鸦雀无声,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同时也要贯穿数学的解题方法思想和基本技巧,从而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

3.任何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教师的课堂组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忘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单元教学论文第8篇

一、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历程

单元教学思想产生于欧美,后经引介才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欧美单元教学和我国语文单元教学两部分来阐述。

(一)单元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教学的相关理论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美“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德克乐利提出依据学生兴趣设定单元题目,以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组织教学的思想,就此标志着单元教学理论的萌芽。随后,克伯屈创设了“设计教学法”。他将教学单元具象化为一个完整的活动,强调单元教学目的性和计划性。20世纪20年代以后,“莫里森单元教学法”盛行于美国,这是首个系统完整的单元教学模式。莫里森将单元教学分为测试和了解、讲解、自学、归纳、复述五个程序,强调完整生活经验的获得。二战后,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尤其是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出现,单元教学朝着科学主义的方向发展。明确量化的教学目标成为设计单元教学的中心。此外,一些前苏联教师也强调大单元教学,他们依托教材展开教学,强调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知识扩充。

我们可以发现,从单元教学产生至二战前,欧美的单元教学理论主要围绕“学生”和“生活”两大关键词展开。进行单元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以学生为本,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2)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关注教学的过程性和完整性;(3)打破学科界限,强调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是单元教学产生的初衷,也是其存在的最大价值。

(二)我国语文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单元教学思想在我国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可梳理为教材编写上的单元组合和教学实践中的单元设计这两条主线。两者的发展并非同步进行,但也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从教材编写看,单元意识在我国早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文选类教材,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是按照文体进行集中编组的单元型教材,可以视为我国早期朦胧单元意识的体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欧美单元教学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一些有识之士设想将语文知识以单元组合的方式渗透到文选型教材中,形成一个语文知识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2年由孙?Z工编写的初高中《国文教科书》。由夏?D尊和叶绍钧编写的《国文百八课》是我国语文单元型教材成熟的标志。该教材“每课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1],注重以单元编排的方式追求语文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直到1988年,语文教材全部成为单元型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有的按照主题组元,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有的按照文体组元,如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

从教学实践看,单元意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始于梁启超的“分组比较”教学法。他认为文章一组一组地讲便于实施比较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梁启超的这一引介并未引起重大反响,之后的单元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语文教师霍懋征《我怎样在一学期教九十五篇课文》一文的发表和朱绍禹对霍懋征单元教学实践的大力支持,语文单元教学才引起广泛关注。此后,一系列单元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代表性的有吴兴田的“四步骤多课型语文单元教学”、钟德赣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语文单元教学”、宁冠群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等。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传播与实践存在两种倾向,或作为一种教材编排体例以促进语文学科科学化发展,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以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同时,对比欧美单元教学,我国单元教学逐渐呈现向人本理念和社会生活回归的趋势,如苏教版教材以人文主题组元,人教版教材进行联系生活,体现实用性的实践。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得与失

评判我国语文单元教学实践的得与失,主要有两个参照系:一是理论层面上,语文单元教学与单元教学产生的初衷相比较;二是操作层面上,语文单元教学实施前后的效果相比较,以及实施语文单元教学的目的与效果进行比较。

(一)语文单元教学的成就

1.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以往重视教师“讲”的教学方式相比,语文单元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学”,它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首先,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师往往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其次,有意识的方法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单元教学经历了由重知识学习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学习方法的掌握已成为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最后,知识迁移理论的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知识间的共同点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前提。以宁冠群老师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为例,新旧知识、讲读自读、读文作文和课内课外之间都有迁移学习。

2.强化了教学的系统意识

单元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注重效果的完整性,还重视内部因素的相互联系。在语文学科中,单元教学的系统思维依旧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推动了语文教学的系统化发展。在教学设计上,单元教学的应用让教科书编者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总结或知识归类。此外,就某一项具体知识或技巧而言,单元教学呈现出完整的知识掌握的过程。理论介绍、举例说明、操作训练、检测巩固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既在认识上理解知识,又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彻底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3.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单元教学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的有计划开展。语文单元教学借鉴了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遵循教学规律,促进知识掌握的高效性。以《国文百八课》为例,教材从文话到文选,到文法或修辞,再到习问,都紧扣单元目标,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另外,单元教学较以往随意零散的单篇教学更有计划性。单元教学目标是由学段目标到学期目标,或者由整套教材教学目标到一册教材教学目标这样一步步分化而来的,具有层级性。而且单元内各篇文章的教学各有侧重,突出重点,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意识。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不足

1.学科科学化是单元教学难以承受之重

自《国文百八课》以来,采用单元体例编排的语文教材几乎都把语文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为追求目标之一。其实,单元体例和学科科学化本身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前者是教材层面,后者是课程层面。要实现语文学科的科学化,首先应实现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系统化,其次才能是教材组织的合理化。《国文百八课》按照字词句这样的语文知识来组织教材,这些语文知识虽是课程内容,但是存在语文课程内容是否就等于字词句这些语文知识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对单元教学寄予厚望,但结果令人失望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只借鉴了单元教学的操作层面(如把单元教学看做一种教材体例),而忽视了单元教学的理论层面。单元教学体现了一种系统思维,语文学科则要以学科内容的系统化来实现科学化,在追求系统化方面两者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单元教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理念,并不是语文学科具体教学方法。要使单元教学理念为语文学科服务,必须用系统化的学科内容来充实它。构建学科内容系统才是当前推动学科科学化的紧要任务。

2.教学资源整合意识不强

单元教学具有系统论的思想,教学资源整合是单元教学中系统论思想的一大体现。然而,当下语文单元教学中存在教学资源整合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教材对资源整合指导不足。在依据主题选择课文后,教材大多把视野局限于单元文本,一些知识点的例证主要从单元文本内提取,既缺乏单元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也缺乏单元以外的相关内容链接。其次,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时也存在缺乏资源整合的现象。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在“课外调节”环节中让学生自学课外自读课文,对本单元的课文及补充教材课文进行知识点的异同比较,实现课内外迁移。但是,该模式将资源整合仅仅视为课外拓展,没有把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教学过程始末。

三、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势

面对语文单元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主题单元教学作为语文单元教学的新时代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未来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向。之所以主题单元教学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是因为它既符合语文学科性质,又彰显了对单元教学初衷的回归。

(一)符合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性质

主题单元教学跳脱了原来企图以序列化、逻辑化的分解建立学科的科学性,却因非系统性、非逻辑性的教学内容而无法确立学科科学性的困境。它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学科藩篱,使语文教育回归人的发展,将语文学科定位为一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主题单元教学所体现的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表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它本着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宗旨,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需要,围绕单元主题有机整合多项教学活动、多套教材内容、多种学科知识、多样生活经验等教学资源,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科活力。如“珍爱生命”单元,教材选取的四篇文章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珍爱生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中可以整合相关文章如迟子建的《逝川》、三毛的《不死鸟》等,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也可以整合生活中珍爱生命的感人事迹,设置观看影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命有更亲切直观的感受。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还可以整合读本中的《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及其代表作品,如《合欢树》、《遥远的清平湾》等,让学生透过一个身残志坚的伟人对生命的诠释来感悟生命,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传达的情意及表达技巧。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单元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参与。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学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自主学习。如主题单元教学中经常运用问题引导和多维探究方法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且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过程。

(二)彰显人本位教育价值的回归

主题单元教学思想的产生把教育焦点由“需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转变为“人能培养成什么”,关注学生的生命与成长,体现人本位教育价值的回归。教材编辑是动态教学过程的静态描述。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都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主题的设置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依据由“人”延伸出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单元主题,如“珍爱生命”、“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等,在关照学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的同时,注意采用与学生对话或直接用学生的口吻表述主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主题单元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单元主题确定,参与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彰显对社会生活的回归

单元教学论文第9篇

【关键词】教材;组元;单元整体目标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片面理解组元意图而导致教学行为畸变的问题。因此,对语文教科书不同的组元方式进行比较,做到单元教材科学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单元教材组元形式例谈

所谓的教科书组元方式,就是教科书组织单元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或者说教科书单元之间的区别所在。它是教科书形式中最为外显的特征,对教师组织教学形式也最容易形成直接影响。

(一)关于文体组元

所谓的文体组元,就是依据文体的分类组织教科书的单元,既有一般文体的分类,例如记叙文单元、议论文单元、说明文单元,也有文学体裁的分类,如小说单元、散文单元、诗歌单元和戏剧单元等等。

文体组元的优势:关注文体特征。根据文体组织单元,教科书编者的选文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会体现强烈的文体意识,不同单元的教学特征鲜明,对文体知识的教学会比较系统到位;重视读写方法。文体组元的教科书,客观上能够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同文体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文体意识。但是文体组元的不足也十分明显,例如:分体比较困难,形成文体中心,教学内容的循环等等。

(二)关于能力组元

能力组元,或者叫能力点组元,就是以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为线索组织教学单元,将阅读过程和阅读能力分解为许多的“点”分别作为单元的中心,例如“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关键句的理解”等。

能力组元的优势:能力训练有序。以阅读能力着眼组织单元,跳出了知识中心和文本中心,不同单元的训练点明确而且互相之间形成互补,使能力体系的建构得到体现,突出了能力的训练;引导教学行为。每一个单元明确的训练“点”,使教师对阅读教学教什么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教学的着力点由文本转移向能力。但能力组元迄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科学而又具有操作性的能力体系,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的教学,都只是围绕“整体把握文章”“关键句理解”等某一个能力点进行,不仅会使教学操作的机械、单调,对文本资源也是一个浪费,还会束缚教师的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书体系要求教师在总结的结构上不能有太大的突破,否则会消解教科书编写意图。

(三)关于主题组元

主题组元是根据学生精神成长和阅读积累的需要确定一定的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文本组织单元。

主题单元的优势很明显:文本内容形成互补。为同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和互补提供了良好条件。同一个主题单元的不同文本,都互为教学资源;利于教学情境的营造。同时开阔的教学空间,留给老师自主选择和处理文本的空间弹性较大。但是,主题单元的教科书结构缺少整体系统,容易出现强解文本,还会导致“主题教学”由于教科书主题突出的外显特征,使得教师在使用教科书的时候过多的关注了单元的主题,而忽视了文本的本身,淡化了语言这个语文的核心内涵。

二、单元教材科学化设想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严华银老师,自1989年开始“单元整体目标教学实验”的研究和实践。针对目前语文教科书中主流的文体组元,能力组元和主题组元三种形式的优势及不足,提出了“单元整体目标教学”教材的设想,力争使单元教材科学化。

(一) 整体性

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单元教材立足全盘,通盘设计。要考虑到教学是一个整体。单元的编写中,一是可以沿用“选文”与“单元知识和训练”互补的体例,后者辅以相应的文体知识、写作知识,重点是语言的简要介绍精要训练,从而获得例、理结合,读、练一体的整体效应;二是,选文始终要契合单元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不是只选名人名篇、“赶时髦”、论述有特点的优秀论说文都可以选。每个单元选四无篇,必须在结构安排、行文思路等方面大致相通,这样就可以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三是注意“求大同,存小异”。同中之异的比较辨析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选文的时代、作家不一,评论的对象、观点不一,议论的语言、风格不一等等。

(二)目标性

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性”原则,要求单元教材制定出符合语言科学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明确目标。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是由“目标”控制的,“目标”是施教者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常说的“目标”多指一个单元而言,这是“单元教学”成败的关键,还有两种“目标”与其密切相关,一是各学段学期一册书的教学目标和各种文体总体教学目标,即“宏观”目标,二是单篇选文或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即微观目标。编者在安排选文时必须宏观在握,微观在胸,使教材适应单元教学和宏微观调控的特点。为此,可以在单元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选文前增设“教学目标”一项,使教学双方心中有底。

(三)迁移性

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性与迁移性的特点,必须突出“练习”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目标”的实现程度,“迁移”的实际效果不依靠“练习”的检测是难以度量的。练习就是一种学习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有效方法,单元教材必须在这一点上旗帜鲜明。

一是改现行教材中的“思考和练习”为“练习”,取消那些比较抽象、笼而统之的“思考”题,变无形为有形,从语言入手,精心设计对巩固运用语言知识的题目,扎扎实实的题目,认认真真的批讲。二是增加练习的“数量”,加大练习的力度,就像钱梦龙老师提出的“以训练为主线”,每篇文章一练,每一阶段一练,单元结束有综合练等等。

总之,语文单元教材,也用来教“语文”,只要使其科学化,能坚持以语言为核心,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史洁.语文教学智慧篇[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