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级经营师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3:53

高级经营师论文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1篇

关键词:台湾 师范生 班级经营 班级管理。

台湾对学生的管理称为班级经营,大陆相对应称之为“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班主任工作”等。有台湾教育专家认为,管教学生或班级经营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能之一。①。班级经营策略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训练获得有效的班级经营技巧。台湾教育界为了适应新形势变革,将以班级经营为核心的专业知能作为师范生教师专业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实习制度等方面着重培养师范生班级经营能力。

一、课程设置: 班级经营理论学习和访谈感悟。

台湾对师范生班级经营专业培训一向比较重视。1989年,师院进修部正式开设班级经营课程。1995 年,公布“师资培育法及相关法规选辑”,订定各类教育学程之科目与学分,班级经营列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程的“教育方法学课程”必修学分之一。台湾师范院校都设有“班级经营”课程,作为师资生教育课程必修课。由于班级经营理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了提升理论学习,台湾教育专业课程开设较多。教育基础课程有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等科目,教育方法学课程有教学原理、班级经营、教育测验与评量、辅导原理与实务等。教育课程的比例大约占总课时的 40%,并具体规定修完一定的教育课程的学分,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这些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学习与开展班级经营。班级经营课程主要有两大核心: 班级经营理论建构和学生实务经验的开展。各师范院校在实施班级经营的课程架构上有分歧,教师取舍课程的内容差异很大,但大多数教学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指导。例如单文经主编的《班级经营理论与实务》,该书包含所有班级经营的重要科学理论,又有许多配合理论的案例与班级经营技巧,是多数师范院校首选的参考书之一。实际上,各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较为灵活多样。

师范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中也有许多实践操作的活动。此外,还组织优秀导师访谈报告或采访,通过访谈问题的拟定,让学生了解班级经营的各项操作实务,帮助掌握班级经营的重要内涵。通过学生访谈报告,帮助了解未来教学环境,熟悉班级经营中的教师角色,学习和了解许多优秀教师经营班级的策略与方法,从经验中分享,这对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资生具有相当的帮助,有助于师资生建构班级经营能力。报告访谈之后,要求师范生撰写心得体会,结合班级经营策略与方法给师资生布置相关作业,如教室布置成果、班规拟定与发表、班级经营计划书的拟定。有台湾学者认为,班级经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武功。②不管是级任导师还是科任教师都要掌握班级经营技巧,所有教师都要有做导师的准备,提升教师班级经营的专业知能,既需理论学习也要求有实践锻炼。

二、实习培训: 班级经营技巧实践和观摩。

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或师资培育中心学习称为师资生,到学校实习称为实习生。台湾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毕业,或在一般大学毕业且修完教育学分( 或修满教育学程) 后,经过教师资格初检合格者,才能申请实习教师资格,发放实习证书,联系学校实习。台湾教师实习最初为一年,实行师资培育改革后,2002 年调整为一年或半年。实习包括四个部分: 行政实习、教学实习、导师实习和研习活动。实习期间,以教学实习( 教学效能) 及导师实习( 班级经营) 为主,行政实习及研习活动为辅。

在实习阶段,每位实习生都安排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是实习学校的教师,另一位是师培中心指定分配的指导教师。为了培训实习生班级经营的知能,实习学校一般指派担任导师三年以上的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师生共商实习目标、重点、活动、方式和进度。实习生实际上重点跟随实习学校教师学习,尤其要随班学习指导教师的班级经营管理。通过随班观摩其指导管理学生的方式,观察指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例如观察指导教师每天去教室与学生一起用餐,观察指导导师班级经营的绝招: 包括维持中午吃饭秩序、吵架等处理方法。很多实习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得到实习辅导教师帮助很大,收获很多,尤其在班级经营方面终生受益。如认为辅导教师的班级管理应成为师资培育必修课程,教师给予学生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较多。“我觉得师院的辅导老师给师院生的指导偏重班级经营方面的指导”。“我觉得小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导我们班级经营方面,则先看我们如何应付处理小朋友争吵,然后,再把他的处理方法告诉我们,然后再用自己如何安抚小朋友的方法让我们了解。”③台湾实习时间较长,导师实习时间得到保证,观摩一段时间的指导教师班级经营技能后,必须亲自带班管理学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实习后,还要撰写报告、心得、体会、感悟、收获、反省等,强调实践反思和应用,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将发现的教育实际问题提炼升华,促使理论与实践呈交替前进、螺旋上升的态势,提升班级管理理论和业务水平。[论文=格式]

三、研习活动: 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

知能提升台湾班级经营的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八十年代。教育专家在班级经营方面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学科领域,形成一批班级经营研究群体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既从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也进行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这些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研习会、工作坊等形式,直接应用到师资生的培养和人才培养中,协助师资生更好地进行良好的班级经营,提高教学效能,发展职业技能。台湾的师资培育机构、研习所都不定期地开办研习活动,如台湾师大教育研究中心、屏东师范学院、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等,不仅招收在职教师,也针对职前教师开展培训学习。如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 2012 年 1 月举办“师资生暨初任教师主题讲座———未来会在学校中遇到的大小事”。从实施内容看,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中,以对学生管教最为棘手。由此,“邀请专家与师资生交流有关学生辅导与管教的问题”,“协助师资生在辅导管教问题上做一较为深入的探讨。”④师范生参加研习活动,颁发证书,与学分、成绩挂钩并存档。

台湾师范生实习期间需要参加一些研习活动。实习生在实习中面对问题最多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经营,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参加各种教育机构研习会,规定参加教师进修机构研习不少于 7 天,参加师资培育机构的研习或座谈每月至少 1 次。有的学校要求实习生定期参加研习会。例如,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实习教师统一在实习学期中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返校,参加实习教师座谈会或参加相关的研习活动。一些院校还通过自办实习辅导杂志,交流实习消息和指导实习。如台湾大学的《台大教育实习辅导通讯》、东吴大学的《中心通讯》等。⑤台湾积极推进“小班小校”、“零处罚”、“友善校园”等改革,传统的体罚管教方式受到社会谴责,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心理与辅导、教育性管教措施,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师范生通过参加研习班活动,能够接受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理念,从而既使理论获得提升,实践操作也得到指导。

四、资讯网站: 班级经营辅导和交流立体平台构建。

台湾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开设资讯网站,为师范生提供班级经营方面的丰富教学资源。台湾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站实行全民免费,有关班级经营方面的学术著作很多,研究论文也多,可以直接上网络查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调控学习进度,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台湾教育网站较多,其中许多专设有班级经营辅导的网站,既有台湾教育部门、师范院校、中小学设立的,也有民间教育组织或教育作坊建立的。

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咨询相关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咨询教育专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各种班级管理信息。同时,不断学习、反思,提升师范生班级管理知能。影响较大的班级经营网站有: ( 台湾) 教育部爱的教育网、台北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所、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政治大学教育系( 所) 教育心理与谘商组、台中师范学院谘商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班级百宝箱等等。这些网站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一个辅导和交流的互动立体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班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应用来进行探讨。

五、资格检定: 班级经营专业知能考核和评量。

台湾教育专家认为,教师的专业程度如何,教师的班级经营与管教措施是观察的重要指标。⑥为了提升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考核和评价体系相应地应进行一系列调整。师范生所修课程中有相当比例为教育学程之类课程,而且规定一些课程必修才能毕业。这些考试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考试,如要求师范生写“班级经营计划、班规制定”等。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师培中心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其中,教学实习占 50%,导师实习占 30%,其他占 20%。最终确定实习成绩要结合整个实习阶段的表现来评定,实习生的班级导师带班情况是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资格审定也进行改革,由过去登记制改为检定制。2002 年,台湾进一步修改法规,废除了教师的初检和复检制度,改为教师资格检定制。台湾《师资培育法》规定,教师资格取得程序改为三个阶段:职前教育、实习与教师检定。职前教育指在师范院校学习完毕,成绩合格,修完学分,发放实习教师资格证,才能参加教师实习。实习一年或半年,评量合格,才能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通过后,才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合格教师证书。在台湾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中,有一门必考课为“课程与教学”,设有“班级经营”领域的考试内容。例如,2008年台湾教师资格考试中有一问答题为“认识学生、记住学生的名字是班级经营的重要工作,试列举五种在开学两周内认识学生的有效方法。”类似的班级经营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题目所占比例较大。教师任用方面,由原来的分发制改为聘任制,这对师范生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其实,师范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一般而言从事中小学教学没有问题,而掌握班级经营的技能和水平则确有一定难度。因此,聘用教师要综合考核素质。台湾在教师教学专业评鉴指标的建构中,“班级经营”也是重要的层面。教师效能评鉴中的十三个指标,除了教学知能、人际关系、个人表达能力、专业成长的能力属于个人能力培养,其余九个几乎都涉及班级经营方面的成长和素质要求。可见,班级经营的能力是考量一个教师的重要尺度。

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根同源,在教育发展历程中面临的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海峡两岸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以期少走弯路,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教育品质。台湾比大陆较早经历现代化发展、社会转型、经济结构变迁,许多方面走在前面,在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上又稍具超前性,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台湾在师范生教师专业中,对班级经营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培养系统,构成理论 + 实践 + 培训 + 反思+ 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对班级经营的研究累积不少有效的策略、技巧等成果,对提升师范生班级经营的实际效能有积极推动作用。这些经验和成果,都值得大陆地区学习借鉴。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还要懂得管理的技巧,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更多的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和学习环境。可见,优秀的教师也是优秀的管理者、经营者。不管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手,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必须具有班级管理的专业和知能,通过提升专业能力,保证教学活动顺畅高效的进行。未来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师范毕业生的素质,改革现有的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当前,应改革和调整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训练出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

注释:

①单文经: 《班级经营策略研究》,台北师大书苑,1994年,8 页。

②林进材: 《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23 页 ~ 26 页。

③沈翠莲: 《台湾小学师资培育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 年,475 页 ~477 页。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2篇

2、职业经理人CCMC,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其分为四个层次:初级商业职业经理人、中级职业经理人、高级职业经理人、特级经营管理大师。CCMC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价体系包括:知识评价考核体系、管理和领导能力测评体系、经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综合评价模式,被国内外专家认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3、证书类别:分高级经理CEO、高级营销经理CMO、高级人力资源经理CHRO、高级财务经理CFO、高级信息经理CIO、高级技术经理CTO、高级环境质量经理CQEO、高级项目经理CPO八类。

4、申报条件: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有外语和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市场营销;宜家家居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管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管理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和研究需要,围绕单个或多个问题对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或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后进行客观书面描述,并分析其得失,以使学习研究者或同行从其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教益与启迪,这就是案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可以使学习者有机会从决策者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通过个人分析以及与他人讨论对案例中的情景进行分析,找出可行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将抽象的概念、理论等具体化、生动化,有助于课堂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是一种极富成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效手段,而《市场营销》又是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一门课程。因而,教学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这种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也必须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克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的缺陷,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够把市场营销的最新理论和复杂的经济管理事件融为一体,直观、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融会贯通。另外,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站在管理者或执行者的立场分析错综复杂的营销问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诊断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能力。营销案例既包括对已解决问题的认识,还包括对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讨论,还包括对假象问题的分析。通过对已解决的成功或失败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复杂营销问题的分析思路,探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管理决策的失误。对亟待解决问题的案例讨论仅指明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找出问题的成因或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对假想问题案例的分析仅提供基本背景资料,诱导学生在案例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营销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阐明这些应对措施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及效果。以上三类案例教学难度逐步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思考与讨论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应通过介绍、提示、提问、追问、鼓励、点评、建议等多种方法营造轻松又热烈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并发言、辩论等。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自主收集资料,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争论等方式将自己融入真实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发言和撰写报告提高自身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组织工作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案例资料收集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两个方面,可以全部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首先,教师依据所讲理论与教学目的确定难易程度适当的案例主题与主要范围;然后再收集与案例企业相关的资料;接着需要制作一个实用、美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初级阶段由教师来完成。中级阶段教师事先公布案例主题,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案例背景和基本情况,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更好更快地理解问题并参与到思考与讨论中,还可以将自身思考与认识与教师讲解相互印证。也可以由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并在课下分组思考与讨论。高级阶段可以由教师公布案例主题,选择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资料,掌握营销分析思路和框架,激发学生思维,并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辩论及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依据所讲授的基本理论选取合适的案例,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基本理论,并且结合案例了解理论的应用技巧。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方式。通常,先由教师公布案例的基本资料,并指出案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然后,提出需要思考与讨论的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接着,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不同小组分歧较大,可以组织再讨论或辩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也可以给出教师的参考意见。在教学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由教师做引导者,由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解本组课前准备的案例资料及多媒体课件,介绍问题及解决方案;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包括课件中提出的问题,评价解决方案的优劣,有无更好方案等;接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是教师点评。在课堂讨论和发言过程中要尽量淡化学生观点的对错之分,多鼓励、少批评,要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支持学生创新性观点。

3.课后检验。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完结。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课后检验不但能够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及分析技能,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课后检验的手段主要是布置作业,可以包括对课堂所讲案例的文字性总结,对课堂讨论问题的文字回答,其他相关案例的分析等。

三、案例教学课程设计例证

讲授完市场营销战略及环境分析之后,选择“宜家家居在中国的本土化营销战略”作为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营销理论。下面按照案例教学的组织环节具体说明如何组织案例教学。

1.课前准备。针对“宜家家居”案例教学的时间及对象不同,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可以有不同的要求。营销战略和环境分析一般在营销教材的前几章,对于低年级学生或前几次课程应该由教师承担资料收集和课件制作工作,这是教学的初级阶段。对高年级学生或教学中后期,属于中级阶段。教师向学生公布案例主题,要求学生熟悉案例所涉及到的营销战略、SWOT分析、营销策略、营销环境等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学生依据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分成小组,收集资料了解企业背景资料,并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什么是本土化战略”、“如何实施本土化”、“宜家家居在营销方面有哪些特征”、“宜家家居在中国有哪些本土化措施”、“宜家家居如何改进现有营销策略”等。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到西安宜家进行实地参观体验。教学高级阶段,高年级学生或教学后期可以选择该案例作为期末实践成绩,应该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在案例主题、资料收集、分析框架、核心理论、PPT制作等方面给予指导,并对学生制作的课件给出评价及修改意见。

2.课堂实施。教学不同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与表现也应该是不同的。初级阶段教师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也可以适当提问;然后通过图片、视频等将宜家的基本信息向学生进行介绍,可以包括公司历史、企业文化、经营范围、产品特色、营销广告等;接着,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该公司的印象,设想一下案例讲授的核心思想,通过案例教学想要学到什么等;最后,通过教师准备好的PPT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本土化”、“为什么要本土化”、“如何本土化”、“案例启示”等核心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适时提问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中级阶段,应该在教师讲授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示课前准备的成果。一方面是对宜家家居的了解,实地体验过宜家的同学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部分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PPT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另一方面是理论联系实际部分,也就是对教师事先布置的问题的回答,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如果不同小组间出现意见分歧可以组织辩论。教师在学生表达意见时应作为倾听者、引导者和点评者,也可以通过教师事先做好的课件展示教师的观点。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以穿行。高级阶段,由学生在讲台对事先准备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同时提出问题供其他小组的同学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课件中的主要观点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讨论氛围。

3.课后检验。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验教学成果,如将课堂讨论的主要问题的重新思考与文字回答作为课后作业或期末考试的论述题;对西安宜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课堂所学进行实地印证,然后选择合适的题目写成小论文,或将案例教学的心得体会写成随笔,作为课后作业或期末大作业;或者通过课堂所学依据新的营销理论选择新的案例,做成课件或小论文,作为实践成绩或期末大作业。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市场营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素质,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依据课程内容、教学阶段和学生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生动化的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市场营销 职业资格 教学方法 以考促学

“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双证书”(学历证+技能证)制度要求所有技校学生都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在营销师考证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考证通过率。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综合型专业,涉及学科多且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往往觉得市场营销过于理论抽象,在学习时抓不住重点。学校课程设置与安排也不尽合理,影响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学生对考证态度不重视,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缺乏答题技巧和方法。

笔者在从事技工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作中,组织学生参加全省营销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3次,对营销师考证鉴定考点和方法有自己的认识。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对营销师考证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摸索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方法。作者学校营销师考证通过率逐年上升,平均成绩也逐步提高。实践经验显示,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进行营销师考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能激发技工院校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升营销师考证通过率。

一、明确考证目标

国家营销师职业资格考试分为1至5级五个级别。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有中技和高技两个办学层次。按照国家技能鉴定考试要求,中技生需通过高级营销员(国家职业资格4级)考试,而高技生需通过助理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3级)考试,获得相应技能证书后才能毕业。各层次的考试内容都包含两个模块: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在校两年,教学中主要是围绕考取职业资格证为中心,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二、合理安排课程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参加全省统一营销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因此,需要围绕营销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来制订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程设置,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第一学期学习营销师基础知识,第二学期学习相应等级的营销师操作技能,第三学期进行复习并在学期中旬参加鉴定考核。因为考证课程涉及大量的财务、会计知识,因而像会计基础、现代商务等课程也应在第一学期开设。

三、科学应试方法

在实践中,作者根据学生和考证的特点,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考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有效性和考证通过率。

1.创造良好的考证氛围

提高学生、家长对考证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民考证”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认识到考证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好的氛围:一是班主任,二是任课教师,三是家长。

(1)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应向学生和家长传达考证的重要性及意义,在校全程做好学生的动员,坚定学生考证的决心,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考证学习状态,争取家长对学生的督促和支持。

(3)班主任与考证任课教师应双管齐下,加强沟通交流,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考证学习状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树立标杆力量,实施分层教学

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学习骨干的影响力,选出学习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来担任科代表和小组长,开展小组学习,相互讨论、检测、监督,营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分享其学习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其拿高分;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帮他找到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介绍适合他的学习方法,给其制定合理的考试成绩目标,并对其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

3.科学有序地做好考前训练工作

第三学期短短三个月要复习所有知识点,因此更要做好复习的规划。在笔者带领中技学生考证复习的实践中,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根据考证大纲汇编了《高级营销员理论习题册》《高级营销员技能习题册》和《高级营销员考证知识点红宝书》,并将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地毯式扫雷”阶段:此阶段参考《红宝书》,《红宝书》全面、系统、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理论和技能知识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再一次理解、识记,并进行知识点默写检测。该阶段是复习的最重要阶段,是复习中打基础的阶段,因此需安排较长时间,教师需要用一个月时间来完成第一阶段的复习。

(2)第二阶段为“答题训练”阶段:此阶段主要使用《理论习题册》和《技能习题册》,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理论题(选择题)和技能题(主观题),按章节进行检测。让学生熟悉考证题型,教授学生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本阶段重在训练学生答题思维,需要一个月时间来完成。

(3)第三阶段为“冲刺训练”阶段:教师使用历年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此阶段重在训练学生适应考试环境、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调整心态的能力,需要半个月时间完成。

(4)最后一个阶段为“查缺补漏”阶段:即考证前一个星期,教师不再进行测验,学生将以往所检测时出错的题目、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

4.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测试软件

作者根据“以考促学”的理念,开发了一个考证测试题库软件,将所有基础部分考题输入数据库。学生登录后,可随机生成100道考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后,系统自动打分,并弹出学生答错的题目,要求学生重做,学生只有在答对之后才可以退出系统。这种测试仿真度高,能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增强其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

技能鉴定考试是每位技校生毕业的必经之路,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笔者从2012年开始辅导本校市场营销专业中技班学生参加广东省营销师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学校2011级中技营销班考证通过率不到40%,在笔者从事考证辅导工作的期间内,带领的2013级中技班考证通过率达到85%。由此可见,运用“以考促学”的理念,对考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科学的方法不仅让教师教的轻松,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双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使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内涵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铭娟.“考证促学、考证促教”模式在技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

[2]许培德,杨那.基于新形势下“以证促学、以证促考、以证促教”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职教育,2013(5).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5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 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06

嘉应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办于1996年,原是专科教育,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招生本科生,到目前已连续招生全日制本科学生700多人。市场营销专业是我校比较成熟的一个重点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以上。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为社会输送了500多名高素质应用型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省内外各企事业单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或部门的业务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由于成绩突出,2013年4月市场营销专业被嘉应学院确定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如何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从下面七个方面着手: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形成梯度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在原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采取学术名家带动其他教师的方式,建设一支热爱高等教学、有创新意识、结构合理、教学质量水平高的优秀师资队伍。本专业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规划和建设,以“团结一致,教学一心,情系学子,爱润心智”为团队建设理念,运用教学梯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平台,建设一支以教学名师与专家学者领衔的科研实力强、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与教学研究成就突出、利用教育技术程度高的队伍。争取到2014年,团队总人数达到15人,其中,专业教师12人,聘用3名企业高级营销骨干和管理精英为兼职教师。引进教授1名,博士1名,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名,再培育校级教学名师1~2 名。

通过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构建本科教育和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质量意识。建设院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在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力争优异成绩,进一步提高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逐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加强支持力度。学院应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部级、省级、校级、院级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经费资助和奖励。

2 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方面,应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要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地制定出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相协调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思路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定位来进行,摒弃传统应试教育,坚持向走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性教育转变的道路,认真整合好教学资源、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强化。具体如下:

2.1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以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应以综合素质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改变过去的“课程”概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把各种培养方式、方法和手段都融合到新的“课程”体系里面。同时,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比例,以体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更科学先进的营销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2.2 合理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嘉应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工商企业的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管理,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设置什么课程、开设什么实验、开展什么实践活动等都一定要从帮助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既要有体现学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精通、灵活的知识结构,又要有体现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营销活动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构,更要有体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素质结构。

2.3 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嘉应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点突出了应用型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作用。我们深知,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实践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理论教学体系,并制定了相应出的实施细则,如:落实课程负责制,每门课程至少由三个老师共同承担,制定每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及时了解理论知识的发展前沿,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及时调整理论教学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索理论教学的新方法;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等,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听课、评课制度,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建立必要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行教学效果检测常规化。

2.4 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特别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其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突出体现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性特点。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出发,我们必须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在专业主干课程推行3+1、2+2或2+1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实训软件开展实验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仿真教学、情景教学、拓展教学、“训练-创新”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有目的地选派出老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丰富他们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3 优化整合课程与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必须有目的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这就牵涉到要加大对教材的建设力度,除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高质量的教材外,鼓励教师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将继续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流程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前沿化、教学手段的先进化、教学实践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80%的教师能达到教学质量优秀,增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力争通过3年的建设,把《市场营销学》建成省级精品视频课程,把《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市场营销策划》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4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ERP等专业实验室,提高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规模与水平;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层次;实行“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继续坚持每年和企业联合举办一次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继续加强实验室软件的建设,现已争取到学校的支持,确定购买《因纳特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的整套方案和物理沙盘,方案涉及综合基础实训、市场调查、客户管理、连锁加盟、辅导课程、营销战略、商务谈判、市场竞争和营销策略演练等,为学生实验、实训和实习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今后拟在超过50%的课程中,采用实验教学方法,将专业软件、经营与诊断工具等教学内容要求嵌入到课程中。这样,从市场营销教学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市场营销实验、实训、实习各种问题,为学生实践和就业提供基础。

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了让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创新知识基础,又具有活跃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还将积极走课内创新实践课与课外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模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取得不少于4学分的课外活动创新学分才可毕业。为保证学生课外创新活动持续、高质量地进行,本专业制定了相应的“本科课外实践教学计划”作为课外创新的重要内容,组织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省级及全国性竞赛。为参赛学生配置指导教师,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指导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类营销策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借鉴国内外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本国企业实践,按照“以素质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总结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化市场营销人才模式,积极推行“训练-创新”型教学模式。紧密联系企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同时,要选用科学性与时代性强的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教学大纲与实践大纲编写、考核方法的选用,也都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结合ERP、因纳特市场营销教学软件的运用,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室、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还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讨论、互动、案例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市场营销调研与营销策划大赛,使教、学、练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6 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随着嘉应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教学管理逐步由一级教学管理转向二级教学管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经管学院必须进一步完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优化各种教学管理机制,逐步向目标管理迈进;应鼓励师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共管的新局面;创新教学管理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二级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施“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的学籍管理制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提前毕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在学生中实施自主选课的教学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促进,谁都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为了及时了解教和学的效果,还要做好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以发挥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对教学的督导功能。

7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继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广泛联系校友,借助今年百年校庆的契机,争取更多的“校企合作”与“校所合作”,依托学院师资和校友会的丰富资源,建设本科生实习基地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对学生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将采用双导师制,从三年级开始学院将为每名学生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两位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走进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佚名.市场营销本科品牌专业项目建设方案[DB/OL].http:///link?url=S9PkEQ9ZiV3hGSSxlSCvU_xBH0iAxQHgmlc2YyIP1AwlSWqKMndJxzw5iFjFxIsmCDNIfDh9AqW-BBURt2GGrNOl5vS2Mlqiymzx1kpsGl_.

[2]古广胜.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41-142.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级 正能量 氛围 营造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地流露出不少负面的报道,对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特别是针对于高职学生,社会各界对高职学生的印象相对较差,普遍认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较低,无法作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高职学生的意识、素质和思想成为高职院校新的教学重点。众多高职教师认为,通过传播正能量,能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职院校班级正能量氛围营造进行探析,以期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进而对高职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班级正能量氛围营造的动机

(一)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抵御负面意识的影响

从总体上说,当前的社会形势相对复杂,致使当代学生需要面对的意识形态更加难以控制和掌握。

具体地说,在当今社会中,高职院校的学生难免会受到来自于他人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上充斥着暴力、消极、黄色等不良信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很容易接触到这一类的东西,这就难免造成负面能量在高职学生群体中传播。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在高职院校班级中营造正能量的氛围,就能够使得高职学生时刻沐浴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在受到正能量氛围的影响下,高职学生负面的心理和情绪能够得到舒缓,也就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防御力,进而帮助其抵御负面意识和负面能量的影响。

(二)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对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使其真正成长为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人才。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考核等方面都没有做出有效的调整,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就无法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重视,无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主观的意识和情绪。从本质上看,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是受到学生主观意识影响的。简单地说,学生是否拥有相应的意识、心理和主观情绪,已经从主观上决定了学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就进一步决定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收获。

因此,通过在高职院校班级中营造正能量氛围,能够在班级中起到一个渲染和传播作用。在正能量传递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心理等主观情绪逐渐受到升华,进而产生正面积极的心理。

三、高职院校班级正能量氛围营造的策略

(一)从整体上进行引导

要在高职院校班级中进行正能量氛围的营造,院校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总体方面进行引导,即对相关工作进行宏观调控。

首先,针对高职院校来说,其首要工作就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从某种意义而言,正能量氛围的营造是一个过程,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从更加宽广的范围开展工作,进而引导各个班级开始模仿,最终实现目的。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全校性的正能量传播工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各个公告栏张贴相应的海报,针对社会上各种正能量进行有效传播。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以院级活动的形式来达到目的。

其次,针对教师而言,教师就应该在班级中加大宣传和引导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正能量的人或事进行讨论,可以以班会的形式在班级中进行正能量的传播。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从宏观和整体上进行操控,对学生的意识和心理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在班级中树立模范和榜样

更进一步说,要在高职院校班级中进行正能量氛围的营造,就必须落实到各个班级,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力。

因此,教师可以在各个班级中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课上课下的动态,进而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有充分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能够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班级的榜样。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班级中较为吃苦耐劳的学生作为班级模范。此时,教师就可以对该学生的所作所为进行阐述,进而让其他学生对其有充分的了解。

(三)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最后,从氛围营造的角度来说,要营造某种氛围的最佳方式就是引起某一群体的共鸣。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种行为或现象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共鸣,进而形成正能量的氛围。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

在观看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且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动中国人物的正能量就得以传播,并且在班级当中形成正能量的氛围。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班级中营造正能量氛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有显著的提高,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更好的发展与成长。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与教师应该从不同角度开展工作,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进而对正能量氛围的营造能有更完善的计划。

参考文献: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实践教学 出路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而出现的市场营销学,自上世纪初诞生以来是发展最快的管理学科之一。它不仅是当代企业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管理利器,而且已逐渐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核心思维方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据近些年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反映,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始终居于前列,但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不强,一些基本业务难以开展,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难以寻觅。究其原因,其根源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薄弱。因此,构建一个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培养学生营销实战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结合很多中职的实际情况来看,该专业教师主要有两大类,一部分是年轻教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业务,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他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较全面,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另一部分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大多是从教其他学科转教营销专业,教学专业知识缺乏。因此,从整体来看,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足够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也仅限于举例、案例分析、讨论、作业等辅助方式的运用,多数课程无法使学生体验、参与、操作,正如学生概括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现已成为教学考核的基本模式。这种“笔记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其动手能力极差。另外,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西方的理论体系和企业案例,市场营销专业从教材到案例,大部分是从国外教科书和期刊移植过来的,很多院校往往将国外的一些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当作分析对象,缺乏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关注,无法让学生了解西方营销理论如何在国企和民企环境中运用。而这些院校的学生在刚毕业时,进入大企业工作的几率不大,即使进入也会从基层做起,营销战略层面上的内容根本派不上用场,还得从头学起。

3.实训方法单一。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销售管理技能实训、广告策划实训、推销能力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公司相应的部门才能接触到相关内容的实战训练。但现实中,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相关内容的训练。

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1.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部分学校采取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值得借鉴。一是鼓励中青年教师在搞好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全国的资格认证考试,特别是高级营销师、高级商务师、策划师等资格认证,形成“双师型”、“多师型”的教师队伍;二是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鼓励营销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教师既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也可以深入企业调研,服务企业。

2.丰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现有的教育“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典型的教学方式有: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深刻理解、掌握理论要点。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精心挑选案例,认真安排“案例”,以保证案例的典型性、完整性、代表性、实用性和对专业技能与知识的覆盖性,把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结合在案例之中,并采用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适宜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模拟的营销情境下会遇到很多疑问,从而激发求知欲;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齐心协力解决问题,这中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收获。

(3)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布置相关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进一步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完成任务。“任务驱动”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3.请进来”“走出去”式教学:“请进来”就是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或者从本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来校讲课,说服力更强,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补充实践方面的知识。“走出去”就是给予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实践的机会。争取给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定位。为学生的就业做很好的引航工作。

三、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定位上必须切合实际。定位过高,会使学生心高气傲.最后只能是空欢喜一场:定位过低,又会使学生心灰意冷,看不到职业前景。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特点和社会需求情况,可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三个层次上:初级目标――营业员,中级目标――营销员,高级目标――企业管理人员。

中职学校要寻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出路,首先要正确定位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验课程体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凸显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1、市场调查。即组织学生深入市场进行专题调查与研究,分析市场信息,寻找市场机会,写调查报告。

2、顶岗操作。组织学生到到校办企业或者工商企业顶岗实习,如当营业员、促销员等,让学生掌握有关商业贸易活动的基本程序和过程。

3、开展直销。即由学校或者与学校有关的工商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把学生推到销售的第一线,将商品只销售给顾客。

4、系列实习活动。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5、模拟公司。即按照社会商业公司运作机制去设计相应的模拟公司,让学生模拟实习。模拟公司除不发生商品实体的位移和现金支付,其票据、帐册、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核算方法等均按照现行通行的营销运作规则和方式进行运作。

6、实训性实践教学。即教师根据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或者在课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也可在课堂开展模拟演示训练,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 考 文 献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8篇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对经济建设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据笔者观察了解,当前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办学尚有诸多问题,妨碍着职业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县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除了为社会上的经济实体机构,包括农工商等生产经营企业,培养从业人才以外,还担负着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教学任务,这就使部分职业学校的办学产生一种偏差,即套用普通中等教育模式来管理职业教育。部分省市级中等技术学校由于学生培养方向纯粹为面向劳动力市场就业,所以在众多学生的心目中和部分学校的管理者眼中,掌握有关生产技术的诸项操作技能是至关重要的,而理论和文化课的教育则事实上处于从属性和被忽略的地位。高等专科和本科职业技术院校由于生源质量在文化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从总体上普遍差于普通高校理工科专业的生源,所以无论在理论文化知识的教学还是技能培养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困难。

这些现状的存在,不仅使众多有识之士忧虑和不安,而且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有些家长说:“学生即使不上这些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技校、职业技术学院,初中毕业就去工厂当学徒,几个月也能上岗当工人。何必花那么多钱费好几年时间去上学呢?”

我们要发展高端经济,要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的潮头,需要的不仅是一线普工,更需要众多理论文化素养与积淀深厚,深谙实业生产与经营规律,具有改进生产经营设备与机制的潜力和能力,能够从事生产和经营革新与创造的高级实业型人才。我们需要更多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需要更多的技术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需要更多的农技员、农艺师和高级农艺师……只有能够培养出这些高级实业人才,社会各界人士才会认为他们的子女在各类职业学校学习不是虚度与白费,才会觉得子女到职业学校就学是一项前景光明的决策,国家大力举办的职业教育系统才算是充分发挥了应有的效用。

所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虽然可能面临着不尽相同的困难与环境,但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学校的负责人应该从长远大计着想,从培养更多的高级实业人才定位,切实改革学校办学的种种偏差和弊端,端正办学理念,改进办学方式。

高级经营师论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而出现的市场营销学,是本世纪发展最快的管理学科之一。这门建构在哲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之上的学科,不仅是当代企业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管理利器,而且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核心思维方式。

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的人才规格必须符合当地的市场需要,这就要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要以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地方经济特色、人才市场的需求规格来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人才培养的实施,把握素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组合,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实施岗位能力教育为本位,以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促进产学结合,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市场营销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如何使经济社会教育协调发展,使高等教育专业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就业,是我们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落实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纲要》进一步指出: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与节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营销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诸多错位和失调现象,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培养市场营销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根据区域战略规划,结合产业转型发展,顺应区域经济优势的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联系起来研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应该说从理论上、方法论上有新意。即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通过模块化组织教学过程,课程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并引入“项目任务教学法”,将知识点以项目为中心串连起来,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围绕项目设计实训,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工学交替”,实现学校技能培养和企业用人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

一、探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前提下,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协调、快速地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又必将促使为其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在类型结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新要求。

(二)武汉市“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战略

《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其发展目标是围绕“建设一中心,基本翻一番”的总体目标,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到“十二五”期末,现代服务业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贡献进一步加大,初步构建起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推动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一中心”: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聚集资源,优化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建设文化创意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企业总部主要汇集地、国际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和信息业。物流业要围绕建成现代物流中心区,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尽快形成以武汉为中心,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等大城市为支点,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大力培育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积极扶持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做大做强。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建立文化产业自我发展机制。加快报业、期刊、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娱演艺、印刷、文博、动漫游戏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旅游业要按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目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重点建设"一江两山",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旅游区、特色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和红色旅游区。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全面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行业,加快流通业态创新。

要实现武汉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的关键是以技术进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三)以武汉市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市场营销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因此就如何适应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营 销 人才 培养 模 式研究,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实施岗位能力教育为本位,以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促进产学结合,大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市场营销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清晰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以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创造能力为目的,拟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实施教育过程使学生最终达到的人才规格。即面向企业、面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充分暴露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重要性。所谓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引导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高职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使学生能更好地实现就业展开。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以“订单培养”、校企联合等模式,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是近年来兴起,并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所接受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近年来在机电、食品工程、旅游学院等专业已有成功经验。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培养合同即“订单”确定教育目标,企业则在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订单式”培养最突出的特点是将社会经济细胞――企业直接引入职业教育,使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的“零距离”。“订单式”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即学校根据签订的协议,按照企业规定的岗位培养人才。由于培养的学生是按照协议的要求量身定做的,走上岗位后,能够很快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节省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益。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采用“订单式”培养可以很好地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可操作性强,优势明显,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

三、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实践性课程新模式

以岗位操作技能培养为重点,通过对课程结构的重置,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工学结合”。彻底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使课程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体系安排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序。这是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必须转变课程体系改革的范式,强调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各方的价值观念的变革,改变课程目标制定的不平衡状况,调整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完善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机制,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一)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切实关注学生的职业长远发展制定课程体系目标。

(二)建立有效的机制协调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内各课程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

(三)拓宽视野和思路,加强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

(四)加快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营造课程体系改革的有利环境。

(五)建设一支与营销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确保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落实。

(六)探索多种形式的课程评价方式,改进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

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引入“项目任务教学法”, 创新实践教学,将知识点以项目为中心串连起来,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围绕项目设计实训,围绕项目实施考核,打破传统的知识排序方式,按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内容。这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以就业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所谓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引导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同时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使学生能更好地实现就业展开。各院校应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实施岗位能力教育为本位,以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促进产学结合,大力培养全方位的市场营销创新型人才。

五、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项目课程的实施

项目课程的实施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既懂理论,同时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正真做到教师起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职业能力教育提供保障,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既能熟练教授本专业课程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技能和实践技能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以实施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队伍提出的必然要求。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多年来一贯坚持和提倡的做法,绝大多数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水平。但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要求相比,其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相对较弱的状况也比较突出。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综上所述,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遵循“1234”即一个导向:就业为导向。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引导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高职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使学生能更好地实现就业展开;

两种模式:以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订单式”培养最突出的特点是将社会经济细胞――企业直接引入职业教育,使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的“零距离”。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采用“订单式”培养可以很好地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可操作性强,优势明显,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

三招岗位操作技能培养,通过对课程结构的重置,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工学结合”,加强产学研结合。彻底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使课程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体系安排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序。这是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必须转变课程体系改革的范式,强调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各方的价值观念的变革,改变课程目标制定的不平衡状况,调整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完善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机制,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四重师资保障,教师必须既懂理论;同时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已经纳入学院通盘考虑;深入企业挂职锻炼。这样才能够正真做到教师起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程体系改革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袁基瑜,杨冬梅,郑爱丽,张向荣.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1,(5)

[2]古广胜.对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