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锻炼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3:12

体育锻炼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第1篇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升,国家医疗条件越来越科学,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导致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对我国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今全民健身愈演愈烈,老年人健身队伍不断壮大,体育锻炼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必要部分。为了深入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体育锻炼进行的情况,对成都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促进成都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落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等,提供参考价值。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动机调查与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认识与接收,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越来越多样化。调查发现,动机为强身健体的有99%、祛病养生,延年益寿占99%、消遣时间,娱悦身心有98%、丰富业余文化生活93%、人际交往37%。大部分老年人都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同样可以结交好友。

2.2成都市社区老年人选择运动项目的调查与分析

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趋势,并有着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特点。调查发现,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大多喜欢从事有氧运动,散步选择的老年人有89%、健身舞蹈49%、慢跑48%、气功55%等。门球、游泳运动参与人数分别达到38%、34%;舞剑、太极拳、导引术等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分别占到28%,87%,18%,与无数相关的运动项目因为幅度不大,节奏舒缓,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所以老年人尤为青睐。

2.3成都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进行场所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发现,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比较单一。公园是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第一选择,占到92%,广场次之,占87%,社区健身场所也是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之一占75%,而健身俱乐部仅有28%、养身服务机构11%。可见老人们在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所占的比例较低,主要是这些地方需要收取费用。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高,老人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也大幅度上升,近年来收费场所参与健身比例增多。

2.4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频数和时间调查与分析

调查发现,成都市老年人参加锻炼次数能在每周1-2次及以上约占73%,锻炼频数在2-4次的达到89%,说明老年人大多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但每周健身次数在4-6次和每天锻炼的人数较少。老年人们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60分钟区间的占87%,90分钟以上的锻炼人数相对较少,仅有16%。而锻炼时间以傍晚锻炼最多达到76%。晨练的人数次之,达到62%。

2.5影响成都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因素

2.5.1个人因素

自身健康与运动兴趣是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调查发现,由于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体育锻炼的达到10%。而缺乏运动兴趣的达到13%;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与文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13.3%的老年人为大学生,33.7%为高中生,28.6%为初中生,20.6%为小学生,并且还有3.8%的人数为文盲。学历越高参与体育锻炼越积极,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更全面,体育的价值观越深刻,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成都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处于一种没有目的、盲目跟从的老年人占总数的14%,说明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益处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在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不足。

2.5.2家庭因素

没时间是影响老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占62%。自己的家庭结构有着重大关系,现在的家庭日常生活中,年轻一代的认为家庭创造财富的主力军,基本在外忙于工作,而家里的一些家务和小孩子都落在退休的老年人身上,这在时间上,大大限制了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

2.5.3社会因素

很多社会因严重是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缺乏社区管理者、无科学专业社区指导员、社区体育设施匮乏等,调查发现其影响的比例分别达到56%、46%、32%。社区是政府的基层执行部门,在体育锻炼经费的支配上和配备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上屈指可数,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也较少,没有合适场所进行锻炼也是影响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占35%。现今,成都市很多社区在体育锻炼的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上很大程度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一系列的因素影响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相对较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项目选择已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3.1.2自身健康、文化程度、体育锻炼的价值观与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影响成都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3.1.3老人们在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所占的比例较低。3.1.4成都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比较匮乏,社区在体育锻炼方面投入的各种相关人才和配置资金严重短缺。

3.2建议

体育锻炼论文第2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龙岩市新罗区龙岩一中、龙岩二中、龙岩三中和龙岩四中四所中学的高中学生。一中随机抽3个班级,二中随机抽3个班级,三中随机抽2个班级,四中随机抽2个班级,共10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出30名同学,共300名学生。1.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文献资料法等。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6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91.33%,其中男生168人,女生106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收集的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和收集到的主要资料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分析。表1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统计体育锻炼动机指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产生欲望和内驱力,并引起活动,主要是来自自身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性需求[1]。表1显示,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选动机,男生和女生选择的排序总体前五位一致,首选动机第一排序为提高学习效率,说明高中生大都意识到在面临高考这个人生转折点时,学习压力极大,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使头脑得到休息,神经得到调节,从而促进提高学习文化知识的效率[2]。另外,男、女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首选动机第二、第三和第四排序不一致,同时选择第二、第三和第四选项的人数之间比例比较接近,说明当代高中学生对体育价值观选择具有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趋势,不再如过去只认识到体育的强身保健功能,更多学生意识到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体育的消遣娱乐功能。2.2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男生进行体育锻炼所选项目主要是篮球,之所以喜欢篮球是因为篮球的对抗性强,打球的群体相对比较固定,有群体性、娱乐性。其次是羽毛球(19.3%)和足球(11.0%),最后依次是乒乓球、跳绳等项目。从女生选择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看,女生最喜欢参与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身体接触少的运动项目。此外女生还更多地选择跳绳、健美操等非对抗性、强度小、又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女高中生选择非身体对抗性、运动强度相对较低的体育项目,与性格差异和性别差异有关,调查结果反映出男、女生在体育需求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学生热爱体育项目比以往较多元化。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男女生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上的性别特点,男、女学生兼顾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整体体育水平的目的[3]。2.3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分析。表3龙岩市新罗区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表(%)由表3可知,龙岩市新罗区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为积极的约占调查总人数的60.8%,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相比而言,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落后于男生,反映出由于女生与男生之间的性别差异形成对体育锻炼态度的不平衡性。这说明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态度是关系到女生能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方面。如何使大学女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需要同伴的锻炼习惯、教师的正确指导、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社会的正确舆论导向的配合。2.4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频度的调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能够评价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量,是反映学生能否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健身等目的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周有3次的体育锻炼占总数的57.3%,说明大部分高中生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另外,男生较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更高一些,更多人喜欢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7.4%的学生偶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甚至一部分学生极少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女生中这种现象比男生更多见。从实际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调查结果看,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直接性体育活动行为欠缺,体育锻炼数量不足,频度低特征彰显,这种现状显然难以达到令人乐观的体育活动效果,说明解决现今体育教育中的这一大难点,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努力。2.5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调查。有研究认为好的锻炼习惯包括每周4次以上的体育锻炼,30min以上的锻炼时间。因此,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短,很难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难以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且容易发生因不适应体育锻炼带来的意外伤害事故[4]。从调查结果看,还有较大比例的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30min,距离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的“每天1h的体育活动时间”的标准相差甚远。2.6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强度的调查。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直接影响锻炼效果,依据运动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脉搏达到120~140次/min对身体产生最佳效果。调查的274人中有57%达到锻炼效果,而男生比例(65%)明显高于女生比例(43%)。参照锻炼动机的调查表发现,未达到锻炼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参与锻炼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消除疲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除了文化学习外还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且在锻炼中应注重锻炼效果,教育工作者应在体育知识上扩大传播途径和宣传力度[5]。2.7龙岩市新罗区高中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调查分析。对偶尔参加或被迫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116人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原因调查发现,有88人(75.9%)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这种现象与现代应试教育有密切关系,学习负担较重,忙着做习题、做作业,没有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20人(17.2%)本身不喜欢体育活动,这些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没有关系,特别与高中关系不大,对体育活动态度冷漠。剩余的8人(6.9%)选择没有场地器材、没有指导老师、缺少伙伴、父母反对等原因,反映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学生不知道如何活动、怎么活动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以上种种原因说明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向学生及家长宣传课外体育活动意义的工作没有做好。

3.结论与建议

体育锻炼论文第3篇

1.1研究对象

沈阳市各高等院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在职教师108人。年龄段集中在35-50岁之间。男教师60人,女教师48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文有关的文献50余篇,著作10余本,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1.2.2访谈法

对高校教师,体育老师,运动医学及医学专家进行访问,更多的了解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情况及相关体检指标,为论文研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1.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设计了问卷,于2014年10月12月之间,向各校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52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08,有效率71%。问卷严格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

1.2.4测量法

到各个高校的体育场馆对高校教师的心率进行现场测量,测量各位教师运动前的安静心率和运动中的心率。运动中的心率每十分钟测量一次,分别测量运动中的第十,二十,三十分钟的心率。每周监测三到四次,并记录下来。并结合高校教师运动中主观感觉,如精神状态、睡眠、食欲、排汗量、与问卷中的客观指标,如安静脉搏、呼吸频率来确定每个锻炼者运动负荷的大小。

1.2.5数理统计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样本数要一致),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年龄段、性别、负荷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龄段集中在35-50岁之间。在性别方面,男教师有60人,女教师有48人。高校教师从事体育锻炼的年限大多数在10年以上,5-10年和5年以内的很少,每次运动的时间大多在30-60分钟,小于30min和30~60min的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多数在每周3~5次,每周1~2次和每周5~7次的高校教师数量较少。负荷程度主要是以小负荷和中等负荷为主。

2.2高校教师大小负荷锻炼组相关体检指标对比分析

通过对高校教师体检数据可知,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24名女教师安静心率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24名女教师,P<0.01,差异有显著性。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30名男教师心率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30名男教师,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体情况如下表1。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24名女教师体重指数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24名女教师,差异无显著性。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30名男教师体重指数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30名男教师,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体情况如下表2。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24名女教师血脂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24名女教师,差异无显著性。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30名男教师血脂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名男教师,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体情况如下表3。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24名女教师血糖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24名女教师,P<0.01,差异有显著性。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30名男教师血糖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30名男教师,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体情况如下表4。

3.讨论与分析

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通常,采用测量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的生理指标,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快;但是,同样的运动强度,还因年龄的不同与个体的差异,反映出的心率快慢也是不同的。由于高校老师的的工作性质所决定,大多数高校教师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60min,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5次。因此,在运动时间和频度相同的条件下,强度决定运动负荷的大小。“由于心率与摄氧量之间有着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常用心率来确定运动强度。”[1]并结合主观感觉,如精神状态、睡眠、食欲、排汗量和客观指标,如安静脉搏、呼吸频率得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负荷程度主要是以小负荷和中等负荷为主。选取与体育锻炼相关性较高的体检指标,安静心率、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表1可知,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女教师安静心率比参加小负荷运动的女教师心率低,同样,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男教师心率也比参加小负荷运动的男教师心率低,两组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高校教师比参加小负荷运动的高校教师的安静心率值低。说明中等负荷的运动比小负荷的运动对心率的影响更明显,有更好的效果。通过表2可知,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女教师体重指数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女教师,差异无显著性。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男教师体重指数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男教师,差异有显著性。研究表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男教师体重指数明显超标,这些都是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负荷不足造成的,尤其是步入中年的高校教师,更容易体重指数超标。从运动强度对高校教师体重指标的影响上来看,经常参加中等负荷体育锻炼更有助于高校教师控制体重。通过表3可知,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女教师血脂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女教师,差异无显著性。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男教师血脂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男教师,差异有显著性。有研究表明“60%-80%的HRR与60%-80%VO2max的无显著差异,但此水平更接近所有体适能锻炼者的VO2R%。”[2]因此,当强度控制在60%VO2max-80%VO2max的中等强度时锻炼效果更有效。通过表4可知,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女教师血糖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女教师,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男教师血糖小于参加小负荷运动的男教师,两组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参加中等负荷运动的高校教师比参加小负荷运动的高校教师的血糖值低。这也说明了经常参加中等负荷的体育锻炼对使高校教师的血糖代谢的调节更有效果。

4.结论

体育锻炼论文第4篇

1.1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

认知态度体现了教师对于体育锻炼的认可程度,从调查表可知,高校教师作为高知识人群,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及作用有了较好的认识。认为体育锻炼“非常必要”的有87.2%,而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和“没必要”的分别仅占11.7%和1.1%,由此可见,这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而言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随着社会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教师有着追求健康的意愿,有进行锻炼的要求。

1.2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大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占总百分比的92.6%,由此印证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愉悦心情”占了71.3%,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领导者,面对着繁重的工作的压力以及生活中的压力,他们也深知适量的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释放压力,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其次,“健美减肥”这一块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45.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温饱,他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类建设,运动已成为时尚的象征,所以很多教师(35.1%)把体育锻炼作为“兴趣爱好”。也有32.1%的教师是为了“陪家人锻炼”,促进家庭和谐。颈、腰椎疾病是大多数教师都患有的职业病,有部分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就是为了“防病祛病”,占了总百分比的29.8%。以“社会交往”和“打发时间”为锻炼目的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少,分别为10.6%和4.3%。

1.3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在四川农业大学教师体育锻炼的运动频度上,调查显示,每周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教师有40.4%,28.7%的教师每周参加“2次”体育锻炼,22.3%的教师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的体育锻炼,8.5%的教师“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每周只参加一次锻炼的比例高达40.4%,甚至还有8.5%的人根本就不锻炼。结果表明,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不够,总体来看还不够理想。所以,四川农业大学教师的锻炼频度还有待加强。

1.4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持续性

由问卷调查表可知可见,一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下”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6.8%,一方面说明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长,另一方面说明四川农业大学教师参加有氧锻炼的意识还有待提高。32.9%的教师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60min”,共有14.9%的人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60-90min”以上,仅有5.3%的人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90min以上”,此结果表明,应大力提高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时间,加强有氧锻炼意识,促进教师健康水平的发展。

1.5制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忙”(66%),“缺少体育活动组织”(54.3%),“场地器材不足”(51.1%)。其中工作任务繁重是制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特别是很多年轻教师为了评职称,需要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去进行科研活动,压力十分大。缺少体育活动组织和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外界因素,四川农业大学教师进行体育锻炼一般选择在业余时间进行,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下课时间,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高峰期,而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终究还是为学生而设置的,并没有为教师专门设置场地以及体育设施,这严重减少了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因此,学校应当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为教师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师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也就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科研中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有利人才。雅安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多雨,这也是影响四川农业大学教师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依次有:“缺少习惯”(35.1%),“缺少指导”(31%),“没兴趣”(22.3%),“无同伴陪同”(27.7%),“健身消费太高”(9.6%)。总的来说,没时间、缺少习惯、不感兴趣这些制约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说明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不够;其次,针对缺少组织、缺少指导等制约因素而言,说明组织活动开展不够;而对于场地器材等不足的问题,就应增设一些新兴的,时尚的,教师感兴趣的器材,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现在需要的是培养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以及组织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促使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大学的教师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是较好的的,明白参与锻炼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却存在着背离的倾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为强身健体,经常或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多在30min以下,所进行的也是小强度运动,并未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影响该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因素为没时间,缺乏组织与指导,场地器材不足和缺少习惯。

2.2建议

体育锻炼论文第5篇

1.1研究对象

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300名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有关的书籍、期刊论文,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文研究内容,遵循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中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表》。共发放问卷300份(男、女各15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为286份,有效率为97%。

1.2.3统计分析法

依据本文研究需要,对定量资料进行常规统计处理;对定性的资料做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从研究结果分析,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均有明确的认识,希望通过参加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是能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却不多;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不足和运动方式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原因和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不充足而出现想做而无法实现的现状。在调查中还发现男、女同学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间、强度、频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2.1.1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由表1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课余体育锻炼很重要的占47.6%,认为重要的占33.6%,认为一般的占16.1%,还有2.7%的学生认为课余体育锻炼不重要。说明学校应加强体育锻炼重要意义方面的引导。2.1.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表2中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在早上锻炼的占40.1%,下午锻炼的占28.7%,晚上占总人数的16.8%,不确定时间和双休日锻炼的分别占8.7%和5.7%,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集中。从表3可以看出,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锻炼时间的选择多在30-60分钟,占总人数的54.5%,其次是30分钟以下占43.4%,60分钟以上的只有2.2%。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是符合休闲运动健身的要求。2.1.3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从表4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一次的为49.7%,每周两次的33.6%,还有12.2%的人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有4.5%的人不参与锻炼,这说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锻炼频度上还存在着不合理的认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2.1.4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更喜欢结伴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51.7%,独自一人锻炼的有37.1%,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锻炼的有7.7%,其他的有3.5%,(表5)。说明在这方面应多做工作,使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余体育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2.1.5对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对场地、器材表示满意的占44.1%,不满意和一般满意的分别占37.8%和18.1%,说明学生对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不太高,学生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愿望,但由于场地、设施缺乏而不能参加锻炼人比较多。2.1.6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健美操、武术、球类、舞蹈、网球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8.0%、8.4%、12.2%、6.3%、28.3%、3.5%、7.0%、6.3%。此数据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多选择场地和技术要求较低的跑步、球类等运动项目,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体育设施、场地不充足。2.1.7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因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生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意志力薄弱,占总人数的39.2%,学习压力大占22.7%,无人指导占15%,无锻炼场所、器材及无闲暇时间分别占11.2%、7.0%、4.9%。制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学校如果能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特别是开展课余体育锻炼,不但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2影响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分析

2.2.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从表9中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低,主要用于网络、服装上,体育列最后,体育消费意识淡薄。2.2.2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情况由表10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选择体育作为课余生活的人数最少,大多数学生把时间用于作业、聊天和网络,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引导。2.2.3大学生的健身环境体育场地及设施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构成大学校园体育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勉强能够满足学生上课需要,能够提供学生从事课余体育锻炼的较少。从表11得出:49%的学生对当前的健身环境不满意,30%的学生比较满意,仅有21%的学生能够对健身环境满意。健身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影响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影响了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能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其中男生参加程度比女生高,约有12%的学生每周锻炼三次以上,相比较而言,女生的运动量明显不足。3.1.2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主要集中于校内田径场、篮球场及空地;锻炼方式更倾向于结伴锻炼;球类运动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其次是跑步、散步及健美操。3.1.3课余体育锻炼是课余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但是由于学校场地、设施的缺乏以及学习压力大等因素制约着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热情。

3.2建议

体育锻炼论文第6篇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对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本文针对目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热情不高、自觉主动性不足、体育意识薄弱、自信心不足等现象展开讨论和分析。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双流中和中学为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从双流中和中学随机抽取285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表明,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少、规模小,运动水平不高,运动力缺乏,参加体育锻炼呈不平衡状态,没有形成较好的运动习惯,大多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淡薄。而对这种消极锻炼的原因暂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的阻碍进行了研究,分析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而探讨促进其积极参与的对策。

对待课外体育锻炼,中学生中有两极分化的趋向:重视的学生很重视,在操场上经常能看到他们运动的身影;不重视的学生除了上学放学时步行外,基本上都看不到他们有其他的运动方式;除了重视不够外,也有更广泛的社会原因,从小学开始,学生在考高分的指挥棒下一直围着课桌转,读书、读书、再读书,在休息时间忙着从一个学习班赶往另一个学习班,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去锻炼。可以说,忽略体质培养的思维模式已经控制了社会的每一根神经。在这种社会普遍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大背景下,中学生们更是难以对自己体质的下降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调查中,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百分比最高的是出于兴趣爱好,占29.5%,其次是为了更好的掌握体育专项技术技能,占22.1%,调节紧张学习占15.8%,磨练意志的百分比最底,占13.7%。也就是说他们将体育锻炼作为磨练意志为载体的认可度相当低。同时,按动机内容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直接动机

直接与体育锻炼本身相关联的外部活动称为体育锻炼的直接动机。为了掌握体育专项技术和技能持肯定的学生占22.1%,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与掌握体育专项技术和技能之间的密切关系有较高的认识,对学习体育专项技术和提高技能的态度是比较主动的。由于这类动机比较具体,且有实际效果,学生掌握了体育专项技术和技能,既能提高运动成绩,又能强身健体,这符合学生的身心要求和自身需要。

(2)间接动机

间接动机是体育运动的结果或间接兴趣所决定的动机。出于兴趣、爱好的学生占29.5%,所占的比例最高,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比例也最高。锻炼好身体、服务社会持肯定的学生占64.4%,表明多数中学生对锻炼好身体与肩负起服务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磨练意志占13.7%,这表明当前有近半数的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多元功能和终身为体育服务有了一定的认识。

2.3体育锻炼的兴趣及影响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浓厚兴趣。调查可以看出,中学生对体育活动非常有兴趣的仅占23%,有兴趣的占35%,而没有兴趣甚至是厌恶体育活动的占到41%。这说明接近一半的中学生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甚至厌恶体育活动。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不仅包括锻炼者的体能因素,也包括兴趣、动机等情感因素。兴趣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可以是稳定的、广泛的或专一的。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体育锻炼而言,兴趣是学生正确认知体育锻炼动机的重要标志之一。33%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受到场地与设施不足的影响不能满足需求,有16%的学生受到体育锻炼氛围的影响,13%的学生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35%的学生受到与文化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影响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反映出重学业轻体育的思想。以上这些因素,客观地影响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终身体育。

3提高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兴趣的具体对策

3.1改善体育硬件设施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学校的场地没有扩大,设施没有增加,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必须扩大体育场地,增加体育设施,改变目前体育场地紧张、体育设施缺乏的局面,以满足广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3.2注重学生锻炼习惯培养

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更新体育锻炼的观念,逐步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这样会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自觉地进行锻炼,养成锻炼的习惯。

3.3加强学生课外锻炼辅导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得、体育能力的提高、锻炼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与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启发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科学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强课外锻炼的辅导,发挥学生课外锻炼的独特效果,使学生在提高体育素养的同时,掌握现代化体育理论和方法,建立起全面发展的观念,更好的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充分体验锻炼的快乐,成为终身体育运动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2]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0。

体育锻炼论文第7篇

中学生群体历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他们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他们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已经引起中央、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规范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等文件和规定,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现实背景下,一些中学在执行这些文件、规定时大打折扣,其中农村中学尤甚。本文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窗口,以农村中学为研究重点,较全面地调查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对制约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梳理,为鼎城区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与学校在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建言献策,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共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鼎城区牛鼻滩镇中学、中河口镇中学、淮阳中学、鼎城区第二中学3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网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以体育科研方法为指导,按照研究内容设计问卷调查表,对鼎城区牛鼻滩镇中学、中河口镇中学、淮阳中学、区二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6份,其中有效问卷307份,有效回收率97.2%,其中男生187人,女生120人。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软件对回收问卷数据进行处理,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鼎城区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3.1.1中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补充,能彰显个性释放过剩的精力,满足强身健体、交友等功能,应该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欢。调查结果印证这一点,见下表,喜欢与非常喜欢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达68%,同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走访中发现低年级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要多于高年级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

3.1.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鼎城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按照选择人数由多到少以此为:放松娱乐(155人次)、丰富课余生活(146人次)、强身健体(112人次)、交友(89人次)、升学(59人次)和其他(46人次)。从收集到的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看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为了强身健体,与本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一定差距,这可能与鼎城区中学课余生活欠丰富、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教师引导不力有关。

3.1.3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现状

鼎城区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受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器材限制,个别无乒乓球桌(台)的学校就无人选择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篮球、散步和羽毛球的学生人数列前三位,初中男生可能受体育中考的影响,有部分学生把单杆(引体向上)作为锻炼项目,而高中男生没有一名学生选择;通过与部分调查女生交谈发现,女生也想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与伙伴。

3.2影响鼎城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3.2.1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是主要内因

调查者发现57.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业多学习负担重,学校与家长对他们升学的期望值较高,这导致原本并不充裕的课余时间被学量挤占,大部分想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但没时间。

3.2.2场地器材不足是主要外因

调查显示:48.3%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的场地器材缺乏,特别在雨雪天几乎根本就不能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鼎城区中学生中超过60%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他们认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丰富课余生活;他们一般以球类项目为主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4.2建议

体育锻炼论文第8篇

笔者根据同文数据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86.5%,再推算出14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为2000万人。从2005年至今,我国外出务工人数程增长趋势,随之流动儿童的总数也在不断增加,在此期间,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留守儿童总数与2005年相比程巨幅增长。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留守儿童6100.55万人,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本学校电子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写出文献综述,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2.2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询量表及在导师指导下设计问卷,采用和全面覆盖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该镇初、小学校的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发放并回收。

2.3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整理,并通过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

3.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2014年12月上旬,问卷设计完成后共寻求5名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检验后确定问卷有效。2014年12月中旬向蒙城楚村镇楚店村25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及回收,12月底再次对该25名学生发放并全部回收。经检验,两次检测相关系数为0.937,确定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4.数据分析

4.1现状分析

表1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留守)表2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非留守)表1与表2数据对比显示,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上较非留守儿童有较大差异。留守儿童中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达到三至四次以上仅占总体的30.6%,而非留守儿童中这一比例则达到了55.4%;在基本不去这一选项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选择比例则相差9.8%。由此可见,留守群体的课余体育锻炼状况明显差于非留守群体。

4.2影响因素分析

4.2.1家庭因素

爸爸妈妈会经常询问你的身体状况吗?*你一般一周进行几次体育锻炼?交叉制表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留守子女的健康的关注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可与体育锻炼的一大因素。数据显示,父母对留守子女身体状况的关注程度与留守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呈正相关。表4你现状和()生活在一起?从留守儿童监护的类型来看,有73.5%的留守儿童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农村没有广场,更没有一群群的广场舞大妈大爷们。因此农村老年人中的大部分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都很模糊,或者直接曲解,认为做家务,在田里劳作就叫做体育锻炼,更不会带领孩子在闲时进行体育锻炼。有4.7%的留守儿童是寄居在亲戚家的,而亲戚对孩子的照顾大都仅限于吃饱穿暖,很少能顾及其他方面。最后有2.4%的学生自己独自生活,最多限于附近邻居偶尔帮忙照看,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温饱与学习已经不易。

4.2.2学校因素

学校是义务阶段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最适合的场所,学校体育更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表5体育课经常是怎样上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自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与规定后,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现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农村由于监管力度不严格、考察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表8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47.7%的学生能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正常接受体育教育,有43.4%的学生上课以自由活动为主,由此可见,“放羊”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大面积的存在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表6你体育课经常的上课内容是?

4.2.3场地设施

表7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进行课余体育锻炼?表7显示,仅有5.9%的人有条件到相对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进行课余体育锻炼,除去在学校内进行锻炼的人群,有56.3%的人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体育锻炼场所。表8你认为最影响你可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哪些?从表8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在众多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中,有过半的的选项指向缺乏场地器材和缺少指导这两项。由此可见,此两项是当前最为影响该县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的环境因素。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当前蒙城县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体育开展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差距太大,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较为低下,“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出现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不能起到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作用。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在外,孩子由祖辈隔代抚养或者寄居在亲戚家更甚至独自一人生活,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喜欢与人交流。祖辈大都没有什么文化,对孩子的教育局限于基本的温饱问题,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更不会去主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最后,农村体育锻炼环境较差,没有场地器材,没有人指导,每天放学后要做家务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

5.2建议

5.2.1学校方面

从上到下的重视体育,重视学生的身体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增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开拓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与必要性,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规范监察与考核制度,逐步促进体育课堂走向正规化。

5.2.2家庭方面

父母外出,应该经常关注留守在家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通过网络等方式关注子女的成长。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缺乏亲情,在课余时间所受的关注很少,很容易犯错误。父母的关注与督促能为孩子标明前进的方向,培养适合孩子的业余兴趣,也能及时的引导子女健康的成长。

5.2.3社会方面

体育锻炼论文第9篇

1.实验数据结果。组成实验组时,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目的进行了解,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偏远的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目的是住校。除学习外设有什么可娱乐的,参加体育锻炼可消磨时间,还“好玩”。根本没有人把参加体育锻炼与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相联系。学生的动机和目的是很明确的,从中反映出农村中小学学生是多么纯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体育与健康教育知识。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农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还处于相当落后和匮乏的境地,这应当引起体育教师,特别是教育行政领导的深切关注,以改变这种落后的现象,促进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的困难。对农村中学来说,要参加课余的体育锻炼,可谓困难重重。一是农村中学师资、场地、设备十分缺乏;二是由体育锻炼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错误观点所形成的“环境”因素。农村中学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学,学生要真正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中,首先要彻底改变师生和家长的陈旧观念,其次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发课余体育锻炼的各种资源,以弥补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4.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农村中学,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一是要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运动负荷量不大的运动项目;二是要结合农村中学的现实实际,选择一些需要场地器材少、便于学生参加锻炼,又体现学生青春活力的项目,如韵律操、跳绳、武术套路、踢毽子、趣味性体育游戏等。

二.对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建议

1.增强学生锻炼意识,树立新型体育观。要使学生转变思想观念,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树立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促进智力发育、确保全面发展的新型体育观。2.关注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多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多渠道地宣传体育锻炼对学生生长发育、智力开发、意志品质培养等的作用,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要有特色。农村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要与农村实际和农村中学生实际相结合,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教堂内容选棒上要更贴近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上要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从思想、理论知识、心理生理知识和科学锻炼方法等方面解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的思想“问题”。4.体育锻炼运动强度的合理性。农村中学和农村中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运动强度上,考虑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学生的体质和营养现实,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宜过大,要保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文化知识的学习中。5.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忽视健康教育,从而也就忽视了解学生自身心发展特点的重要一步,也给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与智自发展方面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开展好健康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智力的发展。6.建立健全管理与监督机制。体育与健康教育由于常常被人们忽视,因此,在管理与监督机制方面也不健全,使得农村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只有建立健全管理与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