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病理学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4:58

病理学教学论文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PBL;传染病护理学

随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出现,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即:理论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改善这种学习及教学现状,笔者开展了PBL教学法应用于传染病护理学教学的研究,以探索其具体应用及观察其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5级大专护理专业学生29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A班共148人为实验组,B班共145人为对照组。1.2方法:2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在入校分班时已将其基础成绩分成若干个分数段,由电脑随机抽取,故排除了基础成绩的影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讲授法+多媒体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比较2种教学法的效果。实验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教学效果评价:2个班级的学生在理论考试时,使用统一命题的试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统计2个班级的得分作对比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对比见表1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2]。3.2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PBL教学法应用于传染病护理学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综合素质人才。但该教学方法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故在学习任务较紧张的专科教学中只能选择性地使用。本研究显示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大英 郑晓妮 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参考文献:

[1]郭大英.急救护理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J],2013(19):230-230.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2篇

病理生理学教学着重介绍疾病的发生机制,且紧密联系基础医学知识,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抽象而难以理解,造成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病理生理学又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如只是死记硬背的通过考试,就失去了病理生理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在实验课中,学生可以自己复制疾病模型,并观察其出现的临床表现,使得学生对于模型复制的机制,以及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都会充满了好奇。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答案,提高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模型复制的原理、操作过程以及要求学生观察的实验项目,并介绍各种治疗措施。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模型复制的具体机制,出现的临床表现到底应该如何解释,等。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紧密联系实验模型复制的机制以及病理生理学表现展开详细介绍,可以经常用“大家在实验中观察到某某现象,大家来思考一下为什么”等引导性提问,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下面以失血性休克为例介绍其实施的方法。在理论授课中介绍到休克的病因时,可涉及到实验中休克模型的复制,提问学生在实验中放血的量,并指出快速失血量一般要超过20%,才会出现休克;在讲到按始动环节分类时,可以再次强调,实验中复制的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介绍休克发生机制中的微循环障碍学说时,首先可以问学生在休克实验中观察到的动物肠系膜微循环在显微镜下出现的改变,血流动力学出现的变化,然后具体的介绍在休克早期微循环的改变及变化机制;讲到休克早期机体的代偿功能时,可以问学生在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后,快速放血结束即刻与放血后40min观察到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区别,并提出改变的原因,给学生留下思考回答的时间,接着继续介绍休克早期的代偿反应,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讲到休克治疗时,也可联系实验,问学生在实验中都选用了何种方式治疗休克,效果如何。这时,学生联系休克的机制进一步思考治疗措施,回答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教师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进一步阐述休克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使学生对治疗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3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效果

病理生理学的理论内容主要是由前人通过各种实验研究,通过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在理论课中,单纯的介绍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不利于主动学习。紧密联系实验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则可以避免以上的弊端。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直接观察到动物模型的相应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措施,以及效果的检测,此过程符合科学研究过程。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独立思考,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应用医学基础课程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对病理表现加以独立分析,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理论课带教教师体会到,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疾病发病机制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学生感觉到艰涩难懂,缺乏兴趣,而将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验现象时,学生已经有了实验观察现象的具体形象化认识,对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也就会对发病机制等内容也充满了求知欲,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紧密联系实验教学的病理生理学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3篇

一般认为:病句就是不符合语言结构规则或不合客观事理的句子。我们知道,语言的结构规则隐藏在千千万万的具体的言语之中,是隐性的;语言的结构规则非常复杂。所以,在判定句子是否符合语言的结构规则时,就有可能出现误判,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中学语文病句教学中存在更多的误判现象:有的是不顾语言事实,囿于成见,没有注意到社会的认同,而产生的误判;有的是以某种静态的僵化的模式为标准,没有注意到语境的制约,而产生的误判;有的是对问题缺乏深入的全面的研究,没有注意到语言的深层机制,而产生的误判。下面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些问题。

例1:全市的人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们。

由“凯旋归来”或“凯旋而归”演化出来的各种句子,是高考训练题中的典型病句。

病因是:“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凯旋归来”意义重复,所以句子有“语义重复”的语病。

有趣的是,社会并不接受这一解说,在很多人口中、笔下,都出现过“凯旋归来”这一表述,神舟七号航天员出征时,胡锦涛主席在给航天员壮行时说道:“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们凯旋归来!”

我们要问的是:语义重复就是语病吗?不说汉语中大量存在同义语素构成的词,如“道路”、“根本”、“疾病”等,就是同义重复的结构数量也非常多,如“初来乍到”、“瑶章佳句”、“唯一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等等,很显然,这些表达在语义上都是重复的,但并没有语病。

所以,仅凭意义重复就判定“凯旋而归”有语病,是有失偏颇的。

值得注意的是,“凯旋”就是胜利归来的意思,为什么还会出现“凯旋归来”这样的表述?这里可能涉及到语用问题。

“凯旋”是一个文绉绉的古语词,社会的理解、接受程度较低,如果仅说“凯旋”,可能有人不解其意,说成“凯旋归来”,表义就明确多了。

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以英语专业大一的两个本科班为对象,一个班要求学生写出“瑶章佳句”的意思,另一个班要求写出“瑶章”的意思。结果是: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理解“瑶章佳句”的意思,只有百分之二十七的学生理解“瑶章”的意思。

“瑶章”和“佳句”尽管意义重复,但“瑶章”不好理解,所以人们接受“瑶章佳句”这一表述,“凯旋归来”形成的机理和“瑶章佳句”完全一样。

另外,汉语是一种非常讲究韵律的语言,在遣词造句中特别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凯旋归来”这一四字格的韵律感也比“凯旋”要强得多。

语言是允许重复成分存在的,语义上尽管重复,但在重复的语义下蕴含着其它的语用价值。

如果一定要把“语义重复”看成是“多余成分”,那么,这种“多余成分”也是允许存在的。“自然语言之所以能够完善地为人类的交际服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中含有许多多余成分。”这就是语言的多余机制。

例2:我国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这是许多中学生在修改病句练习中常碰到的一个例子,该例原出自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教材认为此句是病句,病因是“定语多余”,“优秀”与“美德”意思重复,应当删去“优秀”。

这个病因是非常荒谬的。笔者在“百度”中输入“优秀的传统美德”七个字,结果出现了400万个搜索结果,如:“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有哪些优秀的传统美德”等等。这说明在语言的使用中,社会是完全接受“优秀的传统美德”这样的表述的。

说“优秀”和“美德”意思重复,是把“优秀”这个定语的性质理解错了。

定语一般分为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限制性定语的主要作用是给中心语事物分类,如:“秋天的阳光”“玻璃桌子”“教学仪器”等,描写性定语是对中心语事物加以描写和形容,作用是突出其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如:“宏伟的天安门”“碧绿的田野”“刺骨的寒风”等。

很明显,上例中的“优秀”是描写性定语,是突出中心语“美德”的主要特征,不是限制性定语,不是对“美德”进行分类,不是要把“美德”分成“优秀的美德”和“非优秀美德”等类型。

类似这样的误解,下面的一些例子也是高考训练中常见的误判的病句。如:

未开垦的处女地。

卑鄙的个人主义。

和上面一样,“未开垦的”、“卑鄙的”也是描写性定语,是突出“处女地”的“未开垦”的特征,“个人主义”的“卑鄙”特征,这些都是合法的语言结构,没有语病。

例3: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这也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的一个病句例子。教材认为此句中的“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为“(其他)(学校)领导”(指本校的其他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其他学校)的领导”,有歧义。

静态分析,这个句子确实有歧义,如果结合语言运用的具体语境,句子的意思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迎新会如果是学校内部召开,应是第一种理解,迎新会如果是上一级机构主持召开的,就应该是第二种理解。这就是语境的确定作用。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任何言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的,所以理解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如果一味静态孤立地辨析语言,就有可能产生误判。

任何言语表达,只有同语境结合起来,才是使用的语言;不同语境结合,只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式,只有抽象的概括意义。张志公先生指出:“语境支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制约话语的表达,一句话好不好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环境,甚至连对不对离开语言环境都很难判断。”语境对言语表达有确定和补足作用。结合语境,一些看似“有病”的句子,可能就“正确”了。如:

张三用脚走路。

乍一看,句子肯定有问题,状语“用脚”肯定是多余的,但结合上下文语境,句子是可以成立的:

(在轮椅上三个月后,)张三用脚走路了。

例4: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这也是众多试卷中出现的一个非常经典的病句,修改的方法是,“两千多年前”应放“文物”之前,病因是语序不当。

的确,如果把句子说成“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确实没歧义了,而“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好像有两种分析方法:

第一种分析,宾语前只有一个定语,意思是“文物在两千多年前就新出土了”;第二种分析,宾语前有两个定语,意思是“文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并且是新出土的”。

表面看,两种分析法都可以,似乎句子有歧义,其实不然,此句不应该有第一种分析法。

我们知道,语言使用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排除机制”,即人们在使用自然语言时,会根据语境自动排除一些信息。比如“打”是一个多义词,但当“打”进入具体的结构(语境)中,如:“打人、打伞、打电话、打毛衣、打主意”,“打”在每一个结构中只有一个意思,其余的意思都被自动排除。排除机制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上都有表现。

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上面句子为什么不能按第一种分析。如果“文物在两千多年前就新出土了”,那就不是“新出土”,在语义上,“两千多年前”和“新出土”是龃龉的。所以,人们在理解这个句子时,自然会排除“两千多年前”和“新出土”发生语义关系。

“两千多年前”不和“新出土”发生语义关系,它自然就和后面的“文物”发生关系,修饰“文物”,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第二种分析。

汉语中一个名词如果有多个定语,其排列顺序是,跟核心名词关系越密切的定语越靠近核心名词。如果我们承认“文物”前有两个定语“两千多年前”和“新出土”,从文物的属性上看,让“新出土”靠近“文物”也是符合逻辑关系的。

“两千多年前”是“文物”的一个定语,从认知上看,“两千多年前”和“文物”语义关联较弱,中间加个定语的标志词“的”就更好。即原句说成;“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原句去掉“新”字,变成“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出土的文物。”此时句子就真有歧义了。

例5: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这是2006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题型示例中的一道病句题,之后此题频繁出现于各种高考复习题和模拟试卷中,参考答案判此句为病句,大体的解释是:句中“仿造伪劣产品”不合事理,产品可以伪劣,但伪劣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这个参考答案是有问题的。说“仿造伪劣产品”不合事理,伪劣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这个分析最大的问题是把“伪劣产品”看成了“仿造”的对象,其实,“伪劣产品”不是“仿造”的对象,而是“仿造”的结果。

我们知道,在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宾式语法关系中,名词和动词可以形成多种语义关系,名词可以充当“施事、受事、与事、结果、工具、方式、处所、时间、原因、目的”等多种“语义角色”,比如“吃馒头、吃大碗、吃食堂、吃救济”都是动宾式的语法关系,但其中宾语成分(名词)的语义角色是不一样的,“吃馒头”是“动+受事”,“吃大碗”是“动+工具”,“吃食堂”是“动+处所”,“吃救济”是“动+方式”。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仿造伪劣产品”不是把某一“伪劣产品”作为对象加以仿造,而是“仿造”出了“伪劣产品”这样的结果。

这就好像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人说“救火”“晒太阳”是错误的说法一样,现在我们都承认了“救火”“晒太阳”的合法性,因为“救火”和“救人”,“晒太阳”和“晒衣服”的语义结构是不一样的,“救火”是“动+原因”、“救人”是“动+受事”,“晒太阳”是“动+施事”、“晒衣服”是“动+受事”。

因此,我们既可以说“仿造名牌产品”,“名牌产品”是仿造的对象,是受事;也可以说“仿造伪劣产品”,“伪劣产品”是仿造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志公.现代汉语[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4篇

1.1案例教学的准备

教师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和学生实际水平,按照各章节顺序和实际情况精心编写或挑选合适的病例。因为病理学前半部分是总论内容,主要是一些病理学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其中的知识点较零散,这部分内容难以用一两个病例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因此主要采用传统讲授法,结合比较、归纳及图片展示等方法进行教学,也可辅之以小的案例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是让学生对病理学有整体的了解。后半部分内容是病理学的各论内容,针对不同系统分别讲述各系统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这部分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和临床,因此便于从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变化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加以描述,也更有利于编写比较完整的病理学案例。例如我们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风湿性心脏病为例,结合总论中的适应与损伤、修复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章节的基本概念和病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综合我们现有的尸体解剖、大体标本和切片等教学资源编写案例,做到总论与各论相结合、病理知识与其他医学知识相结合、形态学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大二的学生,对临床知识的了解相对薄弱,因此教师选用病例时要难易适度,有所侧重和突出,不要一开始就过多地偏重于临床知识。一般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来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在轻松的感觉中学习,改变传统教学的死板和枯燥的状态。但随着学生所掌握的疾病和病理知识逐渐增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可以适当加大病例的复杂性,或选用少量综合性病例,让学生意识到真实的疾病往往是错综复杂,逐步提高学生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开始时选择一些简单的小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增多,案例逐渐复杂,最后用综合性案例把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联合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在一次案例课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上述要求,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教学案例,案例的描述要反复推敲,力求通俗易懂,使学生看完案例后能够明白,进而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另外案例要经过集体讨论和反复修改,再用于教学过程中。课前要将准备好的幻灯片或者打印好的纸质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查阅资料、研究病例。同时在班级中选取一个主持人和一个书记员,让他们在课堂上掌控案例讨论整体流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学生案例中的疑难问题和发言次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1.2案例教学的实施

几年来我们在病理学教学中选取同年级同专业的部分学生应用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他同专业学生依然应用传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作为比较,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摸索,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大班理论课堂上,以教学大纲为依托,每位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课前病例导入设疑法、课中病例直观展示法、课后病例比较归纳法等。小班实验课采用病例分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抓住案例中病理改变这条主线,以动态的观点思考和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辅之以大体标本和切片观察等方式,在案例中将知识加以展开和延伸。课上充分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课后要求学生书写案例课总结报告及其体会。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辅助学生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时间,倾听学生的表达,在学生冷场或偏离案例的教学要求时,能够适当引导学生和启发思维使之重新回到病例中。同时时间安排要适当,以免讨论时间不充分而匆匆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最终的期末试卷中增加病例分析题,用某个病例引出若干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病理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考试题型较单一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用于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效果评价。

1.3案例教学的评价

教师每次课都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包括出席、发言、讨论、资料搜集与整理以及团队协作等,最后对整个班级进行整体性评价,指出在案例课中学生的优缺点,以求在后面的案例中能够得到发扬和改进。同时学生要对案例课程、教师、自己及整组表现、案例难易程度等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课堂内容更具吸引力,让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更加自由和轻松地学习。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记忆,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这样虽然可以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但不会将知识加以运用和融合,而案例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些缺陷。因此大多数学生建议在平时学习中应逐渐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期末考试综合成绩显示开展案例教学的学生和传统授课学生之间并无显著差别,但是开展案例教学组的学生在试卷中案例分析题部分的得分数明显要高于传统授课组的学生得分数,而且开展案例分析的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方法、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均明显好于传统授课组。虽然我们不能单纯的用考试分数去衡量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试分数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教学质量的提高。

2案例教学的不足和建议

案例教学虽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改变了学习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但是有的学生感觉学习负担加重。因为案例教学课下搜集资料和分析案例的准备时间较多,而日常课程的安排较紧,这使有些同学对案例教学的学习兴趣降低,也违背了希望减轻学生负担的初衷。另外有些同学感觉在案例中学到的知识不够系统,体系不够清晰,甚至因为偏重于临床表现,而忽视了对病理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尽管学生对病例很感兴趣,但因为低年级学生所学的临床知识相对薄弱,所以对病案中所涉及的临床表述和检查结果不是特别理解。因此很多同学纠结于对临床用语和检查结果的研究,这耗费了很多案例讨论的时间。因此课前要告知学生对讨论的病例进行预习,而且病例讨论内容不宜过多涉及临床知识,以免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资料以至于增加学习负担。为避免案例分析时学生停留在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可以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在病史资料上作注解。目前学生所学的课程是为以学科为主,但是案例讨论却不可能仅局限于某个学科,而是很多学科的融合,所以学生在案例分析时会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例如解剖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影像学等相关课程。这就对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基础扎实,广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教师还要参与临床外检和实践,结合一些临床病例或尸体解剖案例讲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样才会更加丰富案例教学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现行的考试制度仍然是以理论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与案例教学不相适应。虽然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应用案例分析类型的试题去考核学生,但那只是理论考试的一个方面,毕竟案例教学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非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所以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案例教学效果并不客观和全面。但是目前我们尚无合理和完善的考核方式去评价案例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这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开展。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究符合案例教学宗旨的考核和评价形式,并加快课程整合步伐,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真正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3结语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5篇

大家都知道,论文的编写是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论文常用来描述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文章,就着病例分析论文写作而言,是将实验研究所得出的临床积累的经验和结果的资料,通过科学的思维、判断、推理,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再现的过程。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病例分析论文格式与范文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朋友们~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A4(210mm×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以上。

范文赏析:

病例教学法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教授高血压病时,单靠课堂的理论讲授达不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学生在学习高血压病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缺乏对高血压病的综合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分别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病例式教学的意义及特点、病例式教学的基本方法、病例式教学法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学习效果为目的。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高血压教学应用

高血压是一种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由于高血压病内容复杂、理论性很强,若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难以将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融会贯通,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会理解运用高血压知识,可以采用病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现将病例教学法的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安排,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在讲解疾病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表现及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对疾病的掌握不完全,难以进行深度广度的延伸,从而教学目标教学质量都没有达到要求。

2.病例式教学的意义及特点

病例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对具体病例的分析、讨论、推理及判断,来达到教学目的得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对病例的研究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決策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符合医学综合性课程、创新综合性实验的需要。

病例式教学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在病例式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病例式教学具有一定实用性,对学生临床学习有很大帮助,因为病例都是来源于临床实际,通过对病理等的分析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临床知识;病例式教学的直观性能够更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病例式教学的启发性,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入理解[1]。

3.病例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3.1课堂设疑

在课程开始前,可以提出几个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开始讲授课程,讲授的课程需要围绕问题进行,最后通过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解决之前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

3.2病例直观展示

在课堂上直接的将与病例相关的图片、幻灯片等同病例一同展示给学生,学生现场见过疾病病变都比较少,这种直观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提高课堂气氛,更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3病例比较鉴别

在教授完一个或者多个例子后,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类似的病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给予的病例进行鉴别,使得提高学生对各病例的诊断。

3.4病例课后作业及考核评价

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布置病例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思考研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考试或者考察时,可以将病例以问题的形式交给学生,以来检验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

4.病例式教学法在高血压病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血压病教学中,使用病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理论概念,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多个小组,并设立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策划、设计、组织此次高血压病例教学活动,检验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小组成员负责提供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等。

其次,根据高血压病教学的目标,及难点和重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典型案例,并把相关资料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适当的进行小组指导,并协调各组之间的沟通。

再次,各小组成员根据高血压病例资料进行课前讨论,小组长检验成员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针对病例重难点对学生进行相关辅导。

最后,进行病例教学课,开展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最后各小组各出一位成员进行发言,教师考察学生对高血压病例的掌握熟练度、诊断方法、思路等,根据情况做出评价,可作为平时测验成果。并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对学生进行进行辅导,启发学生创新思路,时刻把握课堂节奏,掌握课堂讨论的整体方向,最后教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忽略的细节进行讲解分析,带领学生再次对高血压病例重难点进行巩固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采用病例式教学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在设计病例内容时,要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病例,如果针对性不强很有可能会误导学生,起到反作用。不宜设计过多的临床知识,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学生理解困难,但是在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面广、复杂的病例。在课堂上适当的组织讨论,教师要把握好讨论主线避免跑题现象,注意将理论和实际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讲解的深度广度,以上都是需要教师在病例教学中应注意的,教师要做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5.结语

病例式教学法是为了满足临床需要,培养临床适用型、多功能及能适应当代临床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开展的教学方法,使用病例教学法能够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开展病例教学法中,教师应注重结合本病、本专业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并不断地完善病例教学方法。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6篇

1.1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针对成人教育课时少,在教学安排上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讲授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提纲挈领的串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精减相关学科重复、交叉内容,删除陈旧落后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和实践机会,不断增加病理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及时掌握国内外病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在改革病理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病理学课程体系,由过去单一的病理学课程与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课程相结合,形成“一条龙”的横向病理学课程体系,同时增加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法医学、病理实验技术等课程,形成“一条龙”的纵向病理学课程体系。

1.2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地逐步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落实到实处。具体为:①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促”的教学方式,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同时,成人学生已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加强病理知识与临床的联系,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机地结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既有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式”,又有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现式”,既有按固定学习路线进行教学的“程序式”,又有创设环境,激起学生情绪的“情景式”;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式”,又有照顾学生差异的“个别式”。③将多媒体教学及远程医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示教系统,进一步应用和研制病理学CAI课件,构建远程医学教育病理素材库(包括整体素材库、理论授课专用素材库、理论电子教案、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病理组织学及尸体解剖病案等)。④构建病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将电子教案、病理学素材库、题库、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网上答疑、讨论及相关部属院校病理学教学资源库结合起来,形成了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病理学教学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成人病理学习的需求。⑤构建网上虚拟实验室平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观察,免疫组织和细胞化学等实验内容虚拟在网络实验室中,所有学生可以同时或单独进入实验室内进行和操作同一个或不同的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里面对面的展开讨论,真正融入到现实的实验课之中,弥补了成人教育实验课不足的缺陷。

1.3改革和创新病理学教材多年来成人教育一直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作为学生上课和学习的主要读本,同时为了实现教材的百家争鸣,汲取不同编写委员会、不同出版社、不同片区自编教材的各自优点,购进了相关病理学教材多套,如大学病理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7年制病理学分子病理学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教材。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从国内外购进了普通病理学、系统病理学、组织病理学、病理学大体和镜下彩色图谱等英文原版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备课的重要参考书。选用的教材和参考书在编写格式和教学内容上与国外病理学教材紧密接轨,以适应21世纪病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根据成人教育网络教学的需要,编写了病理学网络课程教材,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实用的病理学试题库,自编了“病理学应试指南”,为学生更好地验证学习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读本。

1.4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成人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包含面授教学、学生自学与在线交互等形式。成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和提高,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成人教学如果只有理论上的讲解而不注重联系实际,往往难以奏效,而面授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并能学以致用,真正达到成人教育实用性的目的。同时,通过《病理学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在平台上开放各种病理学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病理学图片素材库、病理学习题库、FLASH动画等,不断完善网络在线教学,构建网上虚拟实验室平台、网上作业、网上随时答疑、网上自测及网上考试等项目,实现了现代教学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资源、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共享,使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通过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该教学平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1.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成人教育考核是以培养学生在整体上理解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为考察目的,以病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主要考察内容。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多种途径的自学,并进行开拓性学习,我们近年来逐步开始探索多种考试制度,改变了课程结束后一次算总账式的考试方法,实现了期末考试、平时作业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述的主要理论和当前学科的新进展,给学生布置多种综合性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并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对考试方式也实行了笔试、病例分析、文献综述三结合。新的考试方法更能考核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6规范教学管理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学员的从业素质。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教学设计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多年来不断加强教学文书和档案的管理,使教学日历、教案、素材库、教学总结、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及管理文件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材的改革,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质量,力争90%以上的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达到优秀,真正实现病理学教学设计。

2结语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110-02

案例教学法是将临床典型的病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等的教学方法[1]。《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在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理论课中开展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级护理本科生244名为对照组,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185名为实验组。两组均由我院《内科护理学》教研室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使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应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如下:①收集病例:教师在临床工作中,在相应科室收集5~10份典型病例。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心理社会反应、护理体检、辅助检查、入院后病情及临床处理等。②实施:每个系统疾病讲授中采取理论引导式病例专场讨论书写1份护理病历的形式。a.理论引导式:主要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病例可以不完整。教师可在课堂讲授前、中、后介绍病例,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要点等。理论引导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b.病例专场讨论:是在某种疾病讲授结束后给学生提供1份病例,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要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c.书写护理病历:是在一个系统疾病讲授结束后,提供1份护理病历,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后书写1份完整的护理病历,教师批阅。书写护理病历的内容包括填写入院患者评估表、护理计划单、护理日志、出院护理小结。如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18h,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16 h,病例专场讨论2 h,最后书写1份护理病历。

1.3 教学评价 ①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包括理论考试(占85%)和书写护理病历考试(占15%),理论考试中基础理论知识占90%,病例分析题占10%。分别对两组基础理论知识得分、病例分析题得分、书写护理病历得分、总分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②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5份,收回185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TX-*4]±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内科护理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实验组问卷调查情况 ①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对教学效果满意170名(91.89%),认为学习后收获较大185名(100.00%),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172名(92.97%),认为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165名(89.19%),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158名(85.41%),认为提高了沟通与交流能力146名(78.92%),认为提高了合作能力154名(83.24%),认为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168名(90.81%),认为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150名(81.08%),认为提高了知识的记忆能力157名(84.86%),认为提高了创新能力134名(72.43%)。②存在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需进一步发挥学生主动性,达到师生互动;增加病例教学,多讲解临床上常见病例及护理要点,避免满堂灌;增加小组讨论,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3.1.1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活动最积极的心理因素。通过教师讲解临床真实的病例,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感到理论课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患者”,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识需要。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的病例讨论中,提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

3.1.2 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护理人才,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3]。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提高。在书写病历时,学生通过分析病例,查阅资料,拓宽了知识面,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今后进入临床打下基础。

3.1.3 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 同心同德、互尊互助、相互学习、团结协作是处理护理人员相互关系的基本规范。在小组讨论、汇报与总结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的精神,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但在病例讨论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只能小组代表发言汇报,使一些同学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3.2 案例教学法中应体现护理特色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贯穿整体护理和护理程序的临床思维方式。①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患者主要和次要的护理诊断,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②要求学生要重视心理、社会方面的评估与护理。病例中要提供心理、社会资料,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③通过病例讨论和书写护理病历使学生熟悉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掌握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的理念。

3.3 教学中应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病例,对病例所涉及的内容要熟悉,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应提前考虑[4]。教学中认真组织课堂,围绕主题,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结束后,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满意度较高。学生理论成绩与书写病历成绩均有所提高。但是我们还需吸取经验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不断改进;如还需进一步发挥学生主动性,多讲解临床上常见病例及护理要点;增加小组讨论课等。

参考文献:

[1] 蔡艳芳.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86-87.

[2] 高国珍.病例分析应用于诊断学教学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7):860.

[3] 李健芝,于小华,胡丽,等.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09-110.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方法;目的

病理学在医学教育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纽带,所谓病理学是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对病理学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如何教授病理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一点是关系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也就是如何实现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变,可见,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学的理论是教学的前提,然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必要环节则是实践。科学的理论和有效的实践则是学好病理学的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在病理学教学中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好习惯,并且有针对的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简称PBL教学,[1]主要是针对病理学重难点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课堂资料的整理,组织语言阐述问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能自主的阐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医疗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PBL教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新的疾病类型,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这些疾病,医学技术必然要进步,科学研究同时要不断深入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讲,病理学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进行病理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的中,一定要结合当下教育背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归纳总结,制定出适合时展的教学方案。综合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综合模式为理论课、实验课、网页设立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置,这中模式的结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病理学课程记性设置。比如病理学教学网的应用,这种应用方式可以将课程通过网络的形式展现,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可以在文字中加入配图来进行文章加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可以将病理图片进行橱窗展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理图进行展示,这样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选择典型的病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提高学生独立观察能力;病理学临床病例讨论,更能体现病理学是临床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桥梁,通过病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三、加强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教师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病理学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具有高素质,教课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高校病理学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纵观当下病理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依然流于形式,教育改革未见明显效果,填鸭式灌输方式依然在高校教学中占主导。[2]这种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剥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在学习病理学课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病理学课程时长被缩短,课时虽然缩短了,但是适合短课时教学的教材并未应运而生,这就使得教师还依据原有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科教学。由于课时与教材的不配套,给教师授课增加了难度,直接影响教育成果。面对现状,学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对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师资队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采用科学的具体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病理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病理学的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的表达出来,将书本上死板的知识点讲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实相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教学研究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融入到病例实践中,这样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穿插到实践中,更方便同学的记忆。通过开放形态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动手中观察,在观察中进行实践,更直观的对病理学认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网络,将病理学放到网络上,形成网络课程,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无形中也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符合教学大纲,能够满足教学需要都可以尝试,再比如说,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创设情景,自主制作课程课件,让同学分组形式进行讲解,使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讲课掌握课程重点,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讲解讨论过程中,增强同学间的团队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课程讲解,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对临床的热爱之情。五、试点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很多先进的病理学资料都是外文编纂的,要想更加透彻的学好这门课程,外语水平要达到一定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进行试点教学,对某个班级进行双语教课实验,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外文专业术语,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病理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中外对照,这样更能够加强学生对外文的强化,但是医学专业本身学业课程负担较重,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外文讲解,主要强化重难点的外文记忆。对于其他班级来说则以学生自学外文为主,增加期末考试外语测试环节,这样也能有效地敦促学生学习专业外语,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波,周春辉,侯力,李连宏,唐建武.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01)

[2]李晓丽,林锐.T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病理学教学论文第9篇

【关键词】 病理实验课教学; CPC教学法; 应用探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44

所谓CPC,即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 pathological conference),一般先由临床医师介绍患者诊治经过,再由病理医师展示病理尸检结果,病理与临床有关学科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分析死因,总结经验教训[1]。病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知识量大、涉及面广,与临床联系密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病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在重点章节采用CPC教学法进行教学,由此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并能将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实践发现,该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病理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级同时开课的两个高专临床教学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即:2010级高专临床第一教学班和2010级高专临床第二教学班的学生。其中2010级高专临床第一教学班共50例作为对照组,2010级高专临床第二教学班50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学生均经过全国高等院校考试入学,随机分班,且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主要医学基础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与试验组病理实验课学时总数相同,每次实验课均为4学时。授课教师均为病理教研室的骨干教师,开课前集体备课,授课进度、授课主要内容相同[3]。

1.2.1 对照组 按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实验课上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复习有关理论内容,然后给学生讲解病理大体标本、病变组织投影或挂图,之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大体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绘图,最后教师作简短总结。

1.2.2 试验组 采用CPC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病理讨论,组织观察大体标本、病理切片,总结式教学。

1.2.2.1 在学生上完相应的病理理论课后,将精心挑选的病例及相关讨论题发给试验组同学,让他们熟悉病例,按病例思考题内容查阅相关文献,书写讨论报告。

1.2.2.2 在实验课上,教师先让试验组同学对所讨论病例中的相关病理问题发表看法,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要求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对不同的结论,教师不急于作出评判,可与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及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模糊观点,并对病例中涉及的相关新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在有了统一的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尤其是对其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进行分析,对疾病典型的病理变化进行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观察,从而使学生对疾病的病变有形态学上的认识,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的病理理论知识[4]。

1.2.2.3 在实验课后,教师让试验组的同学对所讨论的病理问题形成书面文字上交,教师对每一份作业做详细批改。

1.3 评价方法

1.3.1 对照组和试验组实行学期统一病理学结业考试。考试总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理论课考试成绩(70%)和实验课考试成绩(30%)。实行教考分离。考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选。集体阅卷。考试结束后统计两组的总评成绩。

1.3.2 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做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病理实验课中进行CPC教学的评价。

2 结果

2.1 试验组学生考试总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以问题为中心的CPC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病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1 CPC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病理学是形态学科,内容较抽象、枯燥;而应用CPC教学法,针对具体典型的临床病例来学习抽象的病理变化,使学习由静变动,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3.2 CPC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病例分析(CPC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最后通过讨论得出明确结论,从而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研讨过程中,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共同提高;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询问、同学的质疑,会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CPC教学法充分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倾听的技巧以及语言艺术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

3.3 CPC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合作意识等内容。在人们的工作中,存在大量的人际交往活动,只有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标准,在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合作意识下,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5]。采用CPC教学法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将来的工作氛围,同时在临床病理讨论中学生还能学到新知识,使学生学会尊重实际,养成实事求是、细致、踏实等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职业素质。

3.4 CPC教学法增加了病理学与临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CPC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研讨式学习。学生在研究病例时,会将疾病的病因与病理变化和临床特征紧密联系起来,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临床医学各学科课程打下了扎实的病理理论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苏敏,田东萍,杨棉华,等.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52-57.

[2] 陈罡,罗殿中.病理学实验课中的病例分析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6):626-628.

[3] 宋晓环.病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9-22.

[4] 袁锦玉.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