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教资料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2:32

文教资料论文

文教资料论文第1篇

要选择,首先要有标准。根据语文教育界的研究成果,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我们以为起码应有以下四条标准:(1)合目的性,(2)经济性,(3)可接受性,(4)民族性。

有了这些标准,仍不能确保选择到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知识。面对繁丰复杂的语文学术资料,还要善于分析,善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选择。

一、语文知识领域之间的选择

语文知识领域之间的选择,即在知识所属类别之间的选择,这是横向的选择。习惯上把这些领域分为语、修、逻、文,或字词句篇。从现代语文学角度观察,语文知识有以下领域(类别)及其子项目: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

文章知识,包括立意、选材、剪裁、章法(结构)、技法(表达技巧)和常用文体的特点等。

文学知识,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特点、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等。

阅读知识,包括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略读、笔记、提要、利用工具书等。

逻辑知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等。

根据经济性和可接受性两条标准,我们首先舍弃逻辑领域的知识。尽管逻辑是思维科学,对听说读写有很大的益处,但是语言和文章知识完全可以取代它。用词准确即概念明确,句义符合事理即判断正确;语言连贯周密和紧扣中心即符合同一律、排中律和不矛盾律。逻辑知识又难教难学,所以在目前中学语文知识体系中不应有它的位置。

根据合目的性标准,我们认为应该加大语言、文章和阅读知识的份量,让文学知识占有较少的份额。因为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主要指适应公民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重在实用。二十世纪以来的语文教育大趋势是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而把提高素养放在较后的位置上。另外,文学知识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有直接作用的项目,文章知识已将它们包括在内,除去这些共同因素,余下的只有提高素养和利用闲暇时间的作用。因此,文学知识要教,但要简单,量要小。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言教学,语言知识在中学语文知识中应占较多的份额。但这个领域中的子项目对培养语文能力的作用不尽相同。根据合目的性和民族性的标准,文字知识应是重点,尤其是字形和笔顺知识,对于写好字和利用工具书大有帮助,此外,还可以使学生理解汉文字的特点。修辞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中学生学语文以训练为主线,理解与评价别人的言语作品,自己的说和写,都要以言语规则(修辞原则)为指导,因此修辞知识在语言知识中应该占最多的份额。修辞知识有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个分野。由于中学语文侧重实用能力,所以又应侧重用词、用句的知识,而应把常用文体和日常交际很少用到的修辞格式的知识放在次要的位置。当然,根据民族性的标准及有用的标准,一些重要的特别是有民族特点的修辞格,如比喻、对比、对偶、仿词、拆词等还要介绍得详尽些。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这类知识的子项目不多,过去和现在的课本所选的项目也大体适宜,只是“词汇意义”部分似嫌单薄,应补上“适用范围”义、语体色彩义,这样才于使用词语有大的裨益。

值得讨论的是语法。在中学语文科教不教语法,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历来有争议。语法是造句的规则,按理说十分重要。但是正常儿童在十岁左右已经感性地、不自觉地掌握了这种规则。能听懂别人的话,也会判断是否符合语法,还会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就是说具备了母语的语感。但是要这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又十分艰难。这个事实说明本族语者懂语法认识,不懂的是语言学家描述的语法;也说明学习后一种语法对提高听读说写能力帮助不大。不过中学生还得学习书面语,它跟口语有细微差别,而他们原先懂的是口语语法;(2)还要学修辞,语法是修辞手段之一;(3)还要学外语,将两种语法比照着学,效果会更好,靠感性的语法知识是无法比较的;(4)掌握一点母语语法知识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知识素养。所以学一点基本的、浅层次的语法知识还是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材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

语用知识是关于如何解释话语意义的知识。由于阅读和修辞知识也有类似的功能,只要在这两个领域里增加相应的内容,完全可以替代它,所以不宜引入语用知识。

文章知识在中学语文知识体系中和语言知识有同等重要地位,应占较高的份额。这里的文章指常用文体和实用文,也包括文学中的散文、杂文。中学语文主要培养这些体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这个领域的子项目中,以往和现在的教材注重文章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技法。这是不够的,应增加立意、选材、剪裁和各类文体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如此,对读与写才有适切的指导。

中学语文教学占用课时最多的是阅读教学。上述各领域的知识都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帮助,但为了发挥阅读对其他语文能力的辐射作用,还应向中学生介绍阅读自身的知识。其中主要项目有:朗读的重音、节拍、语调,默读的视幅、视距、思考的内容和方式,精读的解释词语句的语境义的规则、评价作者和课文的标准,精读和略读中概括段意和篇意的方法、提要和笔记的要点与方法,速读的方法等等。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知识要从四个领域的学术资料选择,它们所占的位置及在知识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多寡应是:

语言知识、文章知识、阅读知识>文学知识。

各领域的子项目的位置及其知识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多寡应是:

语言知识:文字、词汇、修辞(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语法、语音。

文章知识:立意、选材、剪裁、章法、文体>技法。

阅读知识:默读>朗读,精读>略读、速读、笔记、提要。

二、知识体系结构内部的选择

这是深入某一知识领域内部、按知识的复杂程度进行的纵向选择。

最早提出知识体系结构这一说法的是美国人加涅。他认为,知识体系象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底层是事实性知识,即具体事物,具体现象;中间层是概念知识,分为两级,即抽象程度低的具体概念和抽象程度高的定义概念;上层是规则知识,也分两级,即初级规则和高级规则。并认为这也是人们知识学习的次序。①近年又有人提出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与加涅学说大同小异。

加涅的学说对选择语文知识很有价值,使我们在知识领域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上,又从领域内部和知识复杂程度角度进行选择,从而使中学语文知识体系成为优良体系,更好地为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服务。依据上文提到的四条标准,我们认为,中学语文知识应以现象知识和规则知识为重点,大多数概念知识只需要掌握到具体概念程度,极少数要达到定义概念程度。

(一)现象知识

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接触并记诵足够的典型的语文现象,语言的、文章的和文学的。因为:

首先,任何学习都自接触现象开始,语文学习自不例外。特殊地说,语文学习接触的现象比别的学科要多得多,并且要熟读、记诵其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积累足够的字词句,以为听说读写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第二手的说写材料和间接的百科知识。

其次,沉浸于语文现象之中,习见习闻,耳濡目染,加上典范现象吸引学生模仿,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会形成一些语文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接触语文现象,不但是读,也包括听说写。再次,为学习概念和规则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了丰富的典型的现象,会顺利地认识现象里蕴含的理论,语言的,文章的和文学的理论。

因此,应该把掌握现象知识放在较高的地位上,掌握了现象等于掌握了语文知识的一半儿,不仅仅是开了个好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熟读、记诵、多作,应该继承这个好传统。

(二)概念知识

掌握了足够的各个领域的语文现象,将它们分类,含有共同基本属性的集合便是概念。概念被称为知识的细胞,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坚部分,中学语文科也是如此,各个领域也有相当数量的概念。但语文科的概念是否也像其他学科那样,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达到定义概念的程度呢?我们认为多数语文概念只要达到“具体概念”程度,即半表象半抽象的程度即可。

对概念的认识,当然越深刻、精细越好。问题在于中学生受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很难认识到这种程度。例如“名词”,许多语法学家反对从意义上而主张从语法功能上揭示其内涵,说它是“能受数量词修饰”“不受副词修饰”、“能用在介词后边”、“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的词。但稍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初一学生很难接受这个定义。所以人教社编九年制义务教材坚持从词的意义揭示名词的内涵,说它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这还是一百多年前《马氏文通》的认识,在今天语言学家看来是不完全、不适当的。但却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他们易于接受,并且凭借这样的认识,形成名词的概念,能够辨识汉语中大部分名词,分析它在句子里充当的语法成分,这也就足够了。语文科里的其他概念也作如是观。尽管是科学概念,却不象语文学家那样描述它,能让中学生认识某些基本属性,或某些特殊属性,形成“具体概念”,甚至象日常生活中认识牛、菠菜、计算机那样,形成日常概念那样的概念,也未尝不可。只要学生掌握了足够的某类语文现象,经教师指点,很容易形成相应的概念。这也是我们重视现象知识的原因。

但是,那些常用的或对后继学习迁移作用大的概念,如形声字、词序、比喻、对偶、映衬、总分总结构和并列、偏正等语法概念,则要教得深一些,细一些。

(三)规则知识的选择

规则、亦称法则、准则、原则、原理、规律等,有的被表述为“要求”和“注意事项”。加涅说的初级规则指的是小规律,如比喻对喻体的要求;高级规律则指的是大规律,如修辞原则。

从功能上说,规则“一般是关于如何做才正确的知识。”教育学家和有真正灼见的语文学家都非常重视这个居于“金字塔”顶端的知识的教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懂得基本原理使学科更容易理解。”培养智力技能的学科,“本质上,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观念可以用作认识作为原先所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这一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熙说:“学习语法,把一些基本术语弄清楚是必要的,但懂得这些术语的含义并不等于就懂得语法……语法是造句规律,学习语法主要是为了掌握这些规律。”两个不同领域的大学者,不约而同,都认为普通人学知识,重在掌握规则知识。可是在我们的语文知识教学中,却重概念,重术语,轻规则,轻规律。各种练习包括课堂讲授,常常是引导学生辨识现象属于哪种概念范畴。这也许是目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症结。

规则知识在语文知识各个领域都有。语音中的拼写规则、“一七八不”变调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文字中的笔顺规则、构造规则、笔画和部件的配合关系、用字规范化原则、语法中的词语组合要求,具体词语运用的特殊要求、常见语法错误的规律,修辞中选择与锤炼词语的要求、句式选择的要求、各种修辞格运用的原则、语体对语言的要求、修辞总原则,文章中的立意要求、选材的标准、安排结构的原则、文体对材料和表达方式的要求、修改文章的原则,阅读中确定朗读重音等规则、默读的要求、释义的原则、欣赏评价的原则、笔记的要点、速读的方法,等等。

我们认为,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现象、粗知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加大原则知识的教学力度,不但在阅读中教,而且在听说写中教,不但要理解,而且重运用,那么语文教学将为之改观,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

在迁移理论有一个著名观点,即对规则的理解是训练迁移的最重要手段。语文教育界过去有个公式:知识+训练=能力;更有用的公式是:规则+训练=能力。学生理解了汉字笔顺规则、笔画和部件的配合关系,会把字写得工整匀称;懂得常见语法错误规律,说写会减少错;按修辞原则使用语言会说写出确切、连贯、得体、简洁的话语,按释义规则去解释课文的词句段篇的意义,会更准确周严。总之,掌握一类规则,经过训练,就可以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所以加强规则知识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加强规则知识的教学,又充分体现了语文科人文性的一面。人文学科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批判精神、价值观;在方法上引导对学生揣摩、体验、讨论、领悟、欣赏与评价。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揣摩和领悟的是“道”,即语文表达方面的道理及人生哲理,实际上就是语文规则和社会规则。欣赏评价要有尺度。在课堂上虽然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各执己见,但最后还要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前提下,采用社会公认的尺度,而这个尺度还是语文规则和社会规则。这样,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接受规则的过程也是培养批判能力、批判精神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的结合点便是规则知识的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吸取“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长处,又避开各自的缺陷,摆脱了近几年忽彼忽此的困扰。

注释:

①转引自万云英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第21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②诸大建《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新华文摘.1993.5。

③熙《语法讲义》第37页.商务印书馆.1982;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第32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④羽正义主编《学习心理学》第152页.吉林出版社.1989。

⑤⑥布鲁纳《教育过程》第12-16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文教资料论文第2篇

1.当前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素质状况

就目前而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信息服务危机,这大大损毁了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且制约了图书馆事业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必须想方设法组建起一只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队伍。而当前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为什么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呢?

1.1业务能力较为欠缺

通过调查显示,当前绝大多数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都是一些初中或者高中文凭,甚至有一些是小学文凭,因此他们在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除此之外,为了补缺直接从其它不相关的行业抽来的,他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图书馆的实际性作用就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对此进行改善,否则的话他们将无法承担新时期多元化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重任。

1.2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

众所周知,我国图书馆的绝大多数经费都是由国家政府直接提供,包括建馆、买书、聘请管理人员等一系列资金投入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出,因此图书馆本身具有很高的公益性质。由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不高,加上这些图书馆管理人员经常会一味看重图书馆的藏书量而忽略读者的重要位置。其中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图书馆缺乏一个竞争环境,管理人员在毫无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工作,往往就会缺乏主动的服务意识,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比较严重。

1.3在再教育上得不到重视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知识体系每天都在进行不断的更新,书籍中的内容也会随着发生变动,所以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为了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就必须不停的进行再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弥补差距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大量的事实证明,要想让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再教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2.我国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的措施

2.1树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一个人形象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别人是否愿意与之相处,图书馆管理人员也不会例外。很简单的道理,当读者走进图书馆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图书管理员。换言之,他们直接代表了整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广大读者的形象,因此我们也需要采取形影措施强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这也是提升他们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服饰妆容,还要在与人交流时候的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要做到文明得体,大方严谨并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等等。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是为读者提供良好信息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时刻代表着我国图书资料管理行业所有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2.2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

在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职责已经不是简单的帮助读者借书和还书而已了,他们还有义务去帮助读者解答一些知识性的相关问题。图书管理员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读者,这些读者在获取信息与接受服务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读者不知道资料信息位置,就会寻求图书管理人员的帮助进行文献查找,这个时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位置,包括书籍以及页码的位置等等;可是还有一部分读者则喜欢自己去查找相关文献,如果遇到自己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就会显得比较急躁但是又不想主动的去寻求帮助。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然后积极主动的去热情的咨询来为他们提供帮助。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图书资料管理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教会他们应当如何为读者提供最为优质的咨询服务,进而保证读者更好的获取知识。

3.总结语

文教资料论文第3篇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在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都把这门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影视资料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成为课堂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为采用可视可听的影视资料提供了可能;而影视资料的采用,又为增强课程的直观感、生动感,增添文化气息,起到了有效作用。在课程的各部分教学中,影视资料运用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1 “规定动作”注重规范性

综观国内主要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其主要构成部分都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条件,包括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主要包括从远古直到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在文史哲、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中,影视资料都可以直观、生动地帮助教材和教案,来展现教学内容。如在介绍中国文化赖以生发的历史地理环境时,纪录片《中国佛教名山》、《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美丽中国》都成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些纪录片生动展现了中国名山大川的真实风貌,将中国的山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对于这些景致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些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游览的学生更是结合纪录片,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这些景观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冲击”。而在讲授中国古代的戏剧时,青春版《牡丹亭》、电影《梅兰芳》片断,或者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到戏剧艺术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精粹,或者让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表演大师的不凡魅力。真实的艺术感受配合条理化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与教材相观照,可以找到很多的影视资源与之配合。正是中国文化概论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可以在教学中发掘大量的影视资源。这些资源能够较好地诠释教材的内容,同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这种资源与教材的匹配度,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较难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这类资源作为教学补充时,应当紧扣教材内容,讲究所选取资源与教材的高度匹配。注重规范性,是选取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只有与教材高度匹配,才能合理展现教学内容。应当始终注意影视资料所起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冲淡系统的常规教学。

2 实践教学注重针对性

很多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的学校,都赋予了这门课程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而这样的教学内容大多能受到学生欢迎。一般来讲,中国文化概论的实践教学,通常是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一般是同一个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等地点,在这些地方开展实地讲课,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北京联合大学的精品课中国文化概论为例,实地讲课的课堂,就延伸到颐和园、美术馆、博物馆等地,并将这样的教学称为“多感官教学”。而笔者教学所在的岳阳地区,岳阳楼、君山、岳阳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也成为实践教学的依托。

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开展教学的地点,本身就有大量介绍与该地历史文化知识有关的影像资料,通常,对于较大规模的访问群体,这些场所都愿意播出这些资料。另一方面,是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本身就有大量与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有关的内容。如纪录片《颐和园》、《故宫》、《千古名楼——岳阳楼》等,而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向学生播放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诠释,使学生在“实景”之中更能感受到景观所代表的文化纵深。

实践教学材料的选取有很强的针对性。就这门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高校而言,通常的做法就是“就地取材”。即到一个方便到达、而且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代表意义的地点。实质上,很多城市都具有这样的地点,而这样的地点也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影响。影视资料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要弱于实际场景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但影视资料在展现历史文化纵深感方面却不可或缺,它是使“可触摸”的文化,变得“可追溯”、“可思考”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影视资料的运用,是在针对性基础之上的深度拓展。

3 “自选动作”注重开放性

除了教师讲授之外,少量的学生作业和学生参与成为课堂的有益补充。让学生选取中国文化当中一个感兴趣的小单元,来进行适时的讲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学生讲授过程中,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往往也是其精心选取的影视资料。

在某班学生以“鼓”为题材,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鼓”所扮演的角色时,分别向其他学生展示了安塞腰鼓、凤阳花鼓、京韵大鼓的表演片断,这些片断都来自网络视频,或者是电视片。而在展示与“鼓”有关的舞蹈环节,采用了电影《十面埋伏》中,盲舞女闻声击鼓的片断。之后,主讲学生还展示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高潮——刘海哥下山打柴遇到胡秀英的片断。而“鼓”都在这些影视片断当中,或者扮演突出的视觉形象,或者成为伴奏的主要背景声音。

学生参与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自选动作”。在完成这一“自选动作”时,影视资料的选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样的开放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话题的开放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因为学生参与的主旨是希望其能自己动手,成为中国文化某领域中知识较为丰富的“小专家”,所以对于话题没有较多设定。二是文化的包容性决定选材的开放性,正是中国文化的浩如烟海,使得选定的主题多种多样,每届每班的学生都不相同。三是影视的表现力决定选材的开放性。影视作品较文字、图片更有生动的表现力,而在一个希望较好的表现自我的场域,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视就自然会更加提高。

文教资料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隐性教育 功能 载体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潜隐的教育活动或方式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或影响的道德教育,具有教育作用的无意识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方式的潜隐性、教育范围和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其作用表现在认知调整、情感陶冶、行为导向等方面。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服务的机构,是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隐性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功能?下面,分析影响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探索其有效的实施载体,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

1.隐性教育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是指学生在图书馆提供的学习环境中,由非正式的教学渠道,以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价值观、行为规范、情感态度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受到环境、制度、教育者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1.1 环境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有利于教育对象思想发展的环境氛围,让环境管理人、教育人,也是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环境能感染、熏陶和塑造人,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德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1.2 制度因素。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其实指的就是制度。制度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指导性和约束性;二是激励性和鞭策性;三是规范性和程序性。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制度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调节、约束、规范和导向作用。在实施隐性教育的过程中,制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教育者的人格因素。教育者的人格就是教育者在与教育对象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整体形象,包括教育者的观念、心理、智慧、行为方式等多层次的内容。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无法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隐性教育的实施同样依赖教育者,这就需要教育者重视自身的人格素养。

2.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实施载体

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本质上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依据这一界定方法,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载体可理解为,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相关,能够承载和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或信息,并且能促成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高校图书馆实施隐性教育可借助的载体一般来说主要有环境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和形象载体等。

2.1 环境载体。环境可以承载众多的教育信息,具有化人的作用: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中渗透着独特的教育意义和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能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

2.2 传媒载体。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传媒载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类载体,二是网络载体。印刷类载体以文字符号传播着宝贵的人类文明和丰富的思想信息,在学生的自由选择和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因而,在帮助、引导读者熟悉使用计算机检索过程的同时,也隐藏着帮助他们学习信息检索知识,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2.3 管理载体。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规章、规范、条例、守则等而实现的制度管理,是通过行政、纪律和法律手段去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传递的内容其实是一定的规范和制度要求。

2.4 形象载体。这里的形象载体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其言谈举止、衣着仪表、修养学识、行为习惯以及工作中的认真负责态度等也都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

3.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而优越的隐性教育资源和条件,必须重视其隐形教育功能,整合影响隐性教育实施的诸因素和载体,以良好的馆内环境、高雅的建筑风格、得体的色彩搭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的高尚品格和作风等因素,使学生读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1 创设和谐的隐性教育环境。一方面,保持馆内的环境卫生,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建筑风格、色彩搭配等方式美化馆内环境。高校图书馆的布局和结构应该追求一种肃穆庄重、朴实无华的境界,体现知识和文化结晶的文雅情趣。

3.2 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学生与图书馆的一种约定,是为了使读者的借阅、自修等活动有序进行。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约束,形成一种制度意识,也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3.3 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格魅力和素养。人格力量的实现是靠教育者学识及品行修养表现内化到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中的,是教育者自觉自愿的接受过程,而不是强制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首先要注重对馆内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教育,提升他们的知识文化层次。其次,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4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载体的优越性。高校图书馆应在立足传统管理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网络支撑和信息处理技术,构建整体有序、可靠实用、信息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

综上,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功能,探索其实施载体及作用发挥路径,让广大学生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对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隐性教育的一扇重要窗户,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一重要任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多方征求意见,不拘一格地探求适合本学校、本部门的隐性教育形式,并在对广大学生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历史任务中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姚巧云.论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及其功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文教资料论文第5篇

与传统教学相比,视图声资料具有如下优点:

1.真实、直观

视、图、声资料的最大优点就是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讲解板块运动学说的时候,学生们很难通过文字想象各个板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相对运动方向,很难想象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而有了视频资料,我们就能轻松、直观地去感受这几千万年内板块的缓慢运动过程,能直观地观察到山脉的形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又如,讲解中国地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很难快速定位老师所说省份,而传统教学只是靠老师的描述,这样只能让学生去凭空想象。若有相关图片,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直接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等图片,让他们形成直观的认识。而对于声的应用,要结合实情去探索。例如,学习西班牙音乐的时候,弗拉明戈乐曲我们是必须要知道的。不过,我们只能从文字上知道作为当今世界最富感染力的流行乐曲,它是吉卜赛文化和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民间文化的结合,只是单纯靠想象是想象不出弗拉明戈的意境和魅力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借助音频文件,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场弗拉明戈大型演唱会,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切身感受弗拉明戈的曲风,将弗拉明戈曲风和吉卜赛曲风联系起来。这样,就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合理运用视、图、声资料,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感受事物,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事物。

2.趣味性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种学习材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视、图、声资料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会有一个接受瓶颈期。在课堂上,他们会慢慢接受新事物,而且会渐渐产生抗拒心理,慢慢就会觉得书本上的单纯文字过于乏味,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想法转变他们的态度,将其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课堂,而视、图、声资料就起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加深记忆

相对于传统教学,视、图、声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更能刺激学生的记忆细胞,让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整体提高。例如,我们在课堂开始时,会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当老师提问“上节课讲过的三大类岩石的特点是什么”的时候,有以下两种情况发生:

(1)学生死记硬背地把书上的内容说出来,有的还特别容易张冠李戴。

(2)学生根据上节课观看的三大类岩石图片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flas,毫不费力地回忆出三大类岩石的特点。两种方式高下立判,显然有声的多媒体资料更能加深记忆,同时也不需要浪费时间在上面死记硬背。

二、视图声教学应用的前景

1.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改革正在推行,它要求我们要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现在的地理课堂绝不再是靠老师简单描述,让学生死记知识点,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不利于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地理,愿意上地理课,并实现地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顺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利用视、图、声等资料,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2.现代科技作用的必然结果

随着无纸化科技潮流来袭,纸质的书本地位受到威胁,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这样就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也给予视图声教学发展机会。比如,制作一个PPT课件,中间超级链接一些视频、图片、网站之类资源,在取代板书的同时,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结语

文教资料论文第6篇

(一)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授课内容,加深理解

教育心理研究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理解能力依然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的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一般不能很好地进行消化理解,经常就是囫囵吞枣,而历史影视资料作为一种较为直观性的教学手段,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感性、形象的知识,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抽象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的知识,进一步减少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三大战役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于影视剧《三大战役》,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是如何英勇作战,解放全中国的,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就更好的了解了这一块的知识,更好地掌握这一块的知识。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主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直观性教学可以充分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概况,可以充分地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事情的能力和方法。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借助于一定的影视资料,可以将某些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更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某一历史阶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发展脉络,例如教师在讲述《》这一块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一定的历史影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从新文化运动到是如何进行的,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过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的,这对于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等都是有好处的。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传统课堂上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历史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在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一方面历史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而历史影视资料更为直观性的特点恰恰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悟,在促使他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某一方面历史事实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二、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影视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全国各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该看到,由于使用不当目前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历史影视资料也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正确发挥它们的作用。

(一)要注意讲解和直观的有机结合

毫无疑问,历史影视资料具有更好的直观性,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某一方面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但是直观并非是让学生一味地看,而是要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看,不少教师在放映有关历史影视资料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讲解和直观结合起来,结果学生只是很有兴趣地观看,看完之后并没有很好地将其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结果浪费了时间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使用历史影视资料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将直观和自己的讲解结合起来,通过讲解解答学生在观看中的困惑,引导学生将历史影视资料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更深地去理解知识。

(二)防止历史影视资料直观的滥用

应该看到,历史影视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本身并不能代替历史教学的过程,直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其本身应该是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因此,一节历史课是否应该使用历史影视资料、采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历史影视资料、什么地点使用等都需要教师来根据本节历史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决定,如果教室在这一过程中一味追求历史影视资料的直观性,一上课就直接放映有关的历史影视资料,那么就会导致直观过多,不仅浪费了事件,更严重的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总结

文教资料论文第7篇

美术学科方法型网络资源

1.含义

方法型网络资源是指美术学科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互联网采集数字化资源。

2.作用

(1)学习兴趣更浓

就美术学科学习方法而言,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教师以及学生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现在的互联网上,有很多用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资源,如小动画等,不需要很复杂的制作,只需要一个小小的GIF格式的动画人物,就可以吸引全班学生的眼球。

(2)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美术学科中,包含了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剪纸等很多比较专业的美术技能。对于教师而言,不可能对每一种专业技能都掌握得很好。因此,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找到相应的资源,如一些讲解绘画步骤的视频,其他教师制作共享的课件,这样就弥补了自身的不足,使教学手段更为丰富。

3.类型

(1)情境创设型

例如,讲授《美丽的花》一课,可以找一些动画片中美丽场景作为背景,配上音乐。学生们在这节课中不仅仅能学会画出美丽的花,更能充分体验到画画的快乐。

(2)交互活动型

例如,讲授《画太阳》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在学生观看之后,请学生尝试为太阳添上一个合适的表情。从学生最后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受到了这个动画的启发,绘制出了更多更生动的太阳。

(3)审美情趣型

审美教育是美术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美术课的重要任务。在互联网上,有一些专门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的网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浏览这些网站,这样既可以了解画的基本内容和历史背景,还能看到世人对这些美术作品的评判。

美术学科知识型网络资源

1.含义知识型网络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所获取的所有含有美术学科基本知识点的数字化资源。

2.作用

(1)有助于完善美术学科知识

美术的学科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除了美术发展的一般历史,还有国内的、国外的著名画家、代表作以及不同时期绘画流派的绘画风格,等等。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美术历史和信息,使我们的美术知识更为完善。

(2)有助于开拓美术学科视界

通过网络资源,我们可以不断了解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多看多学,更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今后各方面的发展。

3.类型

(1)理论型

理论型资源是指那些比较专业的美术知识、美术理论,如世界上比较早的和美术有关的著作,也有像我国南齐时谢赫的著作《画品》。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专题讨论,丰富自己的艺术理论水平。

(2)操作型

操作型的美术网络资源,往往都带有指导性和实践性。这些资源可以是几幅示范步骤图片,也可以是小视频。通过这些资源,可以学到很多绘画的技能与方法,如一些儿童绘画网站上就提供了一些简笔画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的绘画指导步骤,学生参照这些,也能学到不少的绘画技能。

美术学科练习型网络资源

1.含义

练习型网络资源指的是在互联网上能够被运用于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以及能够让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操作,掌握美术技能的信息资源。一般来说,美术学科练习型网络资源包括在互联网上很多共享免费绘图软件,如金山画王、我型我秀等。

2.作用

(1)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可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软件平台,内容丰富,易学易会。学生们在运用这些美术或者说是绘图软件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技能,又拓展了知识面。

(2)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传统的构图、涂色训练,较为枯燥和复杂。通过教学和绘图软件,可以随意调到多种图形进行训练,方便且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意,这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用美术网络资源的注意点

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在选择、合理运用资源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资源获取

网络资源很多,需要教师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对美术教学有用的资源。进行选择时,应注意四个特征。

(1)典型性

网络资源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设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典型意义,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例如,一位画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画出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作品。所以在对某位画家的某一件作品进行欣赏时,可根据上课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更好地说明问题,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生动性

网络资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动画以及学术观点。总之,形式应该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拓展性

所选网络资源应该有启发性和拓展性,如网上博物馆、网上画廊,网上美术知识宫之类,这些更利于学生美术思维的拓展。

(4)技术性

再好的网络资源,也要量力而行,如果选择的网络资源过于复杂,超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操作性问题,影响教学实施效率。

文教资料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建设;数字化资料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04-0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资料室如何迎接挑战,适应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求,是资料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资料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的收集和传递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应当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收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有关的文献资料。多年来,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注重系统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收集那些具有本部学科特色的图书资料。鉴于市面上流行的同类著作或相关资料很多,于是,有目的地予以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还注意根据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趋势,收集那些在以后的教学和科研中可能会用到的资料。

2.依靠广大教师收集有关资料。专业资料的收集具有一定的难度,假如仅仅凭资料员来收集,是难以完成的,应当注意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这样不仅能促进专业资料的利用,而且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资料员收集资料采用到书店现场选购、预定邮购等形式。教师到外地学习、开会的机会较多,可以购置教学参考书和音像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对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的。

3.有利于搞好专题服务。多年来,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注意积极参加一线教师的备课会,及时了解教学和科研的计划和动态,及时掌握教师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有目的地予以收集。及时进行书目宣传和资料动态介绍,使他们及时了解该学科学术新观点和理论界的最新动态,贴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主动服务,以促进资料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无缝链接。

4、有利于方便本部教师使用。资料室的文献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具有方便借阅等特点,更容易贴近和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们一改过去那种“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实行全面开架管理,充分做到了“藏阅统一”。直接向教师揭示室藏的文献资料,加速信息交流,从而提高了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师的不同需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数字化资料室就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资料室,并提供有效服务。资料室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由于受观念的影响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原有的图书资料室并不具备数字化功能,一线教师甚至连阅读这些电子出版物都成问题。因此,图书资料室面临着一个向数字化转换的重大挑战,如何尽快建立电子阅览室以实现数字化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1.更新观念、重点扶持。高等体育院校和其他专业院校一样,都把图书馆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在发展规划上有政策倾斜,在资金使用上优先保证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他们认为图书馆是一所院校发展的标志,却往往不同程度地忽视资料室的建设发展,资金投入的太少,甚至有人认为资料室可有可无,还有的直接把资料室合并到图书馆中去,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混淆了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区别,忽视资料室的个性特点。因此,作为决策者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以是否方便教师的教学科研为标准,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意气用事。在保证图书馆建设的同时,给予资料室一定支持;因为,资料室数字化建设要以资金作支撑。

2.资料工作者要具备图书馆、计算机专业知识。数字化资料室建设需要资料工作者既懂图书情报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有必要根据信息服务的需求设置岗位,然后根据岗位需求安排专业人士,并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资料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数字环境中的信息服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

3.要有效地开展多层次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近年来,笔者注意及时掌握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学术动态,跟踪思想政治理论课科研的最新成果以达到更有效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为达此目的,笔者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科学整理,从而形成了有序的专题资料,并且随时增补新资料,为一线教师提供针对性、时效性强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资料室数字化建设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开展资料室数字化建设工作,应当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文教资料论文第9篇

关键词:特色学科;特色资料;科学管理;提供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46-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图书资料室的图书有别于其他图书资料室的图书,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要发挥它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共党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的学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是关系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馆藏的建设与发展更应具有它的专业特色性和前瞻性。所搜集的图书情报资料必须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如何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图书情报资料的专业特色性?首先是看馆藏的图书资料是否与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专业的建设相协调。其次,要看馆藏图书资料建设是否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是整体发展。这就要求文献资料的建设都能得到持续、渐进、有序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资料馆藏建设发展与服务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考虑:首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图书资料的搜集上;从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料的建设上;把搜集到的专业图书资料经过认真的筛选做到科学化的管理,不仅要管理好搜集到的图书资料,还要从提高资料人员的综合素质上来加强馆藏建设发展与服务。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馆藏的图书资料搜集,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料的建设

1.思想政治理论专业图书资料的搜集

随着时代经济的社会变化和发展,中央在民生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了大手笔的调整。从原来的“98方案”所授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这七门课变更为现在的“05方案”。现在所授课程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在2010年改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这四门主要课程。另外还开设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和省情课选修课程等。根据以上课程的设置,对资料室的建设必须密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搜集图书资料。

在图书资料的搜集组织上重点放在马、恩、列、斯、、邓小平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原著及对原著的注释和注解、翻译资料、学习辅导资料、诗词、题词,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评述等等。还应收集向党员干部推荐的七批学习书目。这七批学习书目是:第一批书目:《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著作专题摘编》、《邓小平文选》、《文选》、《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7种经典著作。第二批学习推荐书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国情备忘录》、《苦难辉煌》、《解放战争》5种。第三批学习书目包括8种图书:《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复兴之路》、《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传》等。第四批学习推荐书目包括5种图书:《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钱学森故事》、《遵义!遵义!》等。第五批学习书目包括6种7本图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孙中山传》、《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等。第六批学习书目:《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历史的轨迹》、《科学发展主题案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修订本)》、《雷锋》、《幸福就这么简单》。第七批学习书目包括5本图书:《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华史纲》、《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焦裕禄》。以上这些图书都应作为资料室重点搜集资料。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图书馆藏还应搜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以及爱国主义和法律法规等等一些理论热点的书籍。在搜集理论书籍时还应注重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书籍;另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关联的专业期刊、文摘、学术论文、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论文、教学辅导资料和各种工具书也应作为资料室搜集的重点。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特色馆藏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料的建设

在抓好纸质图书资料建设的同时,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料建设也不容忽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仅仅有纸质的图书文献资料是不能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图书室建设的,所以在发展建设好图书纸质资料的同时必须同时发展建设好电子文献信息资料,注重网络资料信息建设以及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料的搜集。在开通互联网的同时,学院专业图书室应与学校图书馆以及其他的馆藏开通互借资料信息。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更好地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图书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馆藏特色所面临的建设任务是:建设各种不同的信息格式和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数据的收藏传输,信息检索和访问,主要体现形式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和多媒体等。注重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电子资料的搜集、整理、归类,其中包括教师自制的多媒体光盘课件,订购国家教委制作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光盘、课件等及各大院校的精品课程、课件等教学多媒体光盘。还要搜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政论性方面的讲话录音磁带和一些重要的时事的音像制品等等。尽力做到为师生科研需要向其他馆藏借阅图书资料音像制品,提供科技文献和二次文献的查阅。享受国内外重要的文献信息联盟服务,包括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NSTI(国家信息科技文献中心)、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等。师生在利用互联网信息时如果遇到各种问题可通过实时咨询和非实时咨询提供参考服务。

二、搞好专业馆藏建设,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具体措施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建设和发展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特色馆藏,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特色资料室不可推卸的职责。发展和建设好专业特色资料室具体措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馆藏资料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二是提高图书资料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服务。

1.对馆藏图书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

从三方面对馆藏图书资料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首先是把搜集来的图书按《中图法》进行登记,贴上书标,编制目录,输入电脑提供借阅。在上架排列上把马、恩、列、斯、、邓小平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原著及对原著的注释和注解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书籍归为一类,教材、教师参考书为一类,时事方面、政论方面为一类,有关思想道德、人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的理论书籍为一类,法律法规方面书籍为一类,文史方面的为一类;另一类则为常用的政治工具书、专业辞典、文件汇编等编排为一类,还有一类为教师自编的讲义、参考书、论文为一类。只有按照不同的种类图书编排上架,才能更好更快地找到师生所需资料。另外还有学院每年都要为教师订购的期刊、报纸。现刊一律存放在资料室显眼的位置,师生随手可及的地方,便宜及时取用,过刊年终装订成册以便查用。报纸当天整理归类好。当月装订存放,供师生教学科研之用。把搜集到的音像制品也按不同种类分门别类做好标记,及时供师生借阅。

其次是制度化的管理。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政论性、时效性较强的特点,把搜集来的图书除了及时提供师生借阅外,因为专业图书室大多是孤本,复本不会太多,鉴于这样的情况,就要做到图书流通制度化。对师生借阅一定要履行借阅手续,借阅登记,规定借阅期限,对损坏和丢失的图书进行赔偿。专业图书室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切照章办事。这样就会使资料充分得到有效利用。

第三是图书资料管理经常化。很多图书室的资料员的管理是借借还还的工作,对陈旧图书及报刊的处理很随意,图书室成了堆放破烂的地方。其实科学化的管理离不开经常化。一是对不用的报刊进行清理,二是对陈旧的图书进行剔除,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图书室这一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每年对图书资料进行一次整理,对每年借阅出去的资料进行清理,对未还图书资料敦促归还,避免丢失,加快图书资料的流通,做到资源共享。

2.图书资料人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资料室不仅是学校图书馆的一角,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组成社会的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将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图书室的资料人员更是要不断注重自身的修养,这里所说的“修养”包含文化修养、业务修养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电,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特色资料室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专业性学术机构。因而图书资料人员既要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又要有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操作现代化工具的能力。如掌握电脑操作,了解网络系统等等。对那些明显不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资料室工作的人员进行转岗或者是加强在岗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学习与培训的内容包括图书情报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信息服务能力、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和网络化管理能力等。大力引进既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知识又具备图书资料管理能力且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最后定期对图书资料人员的工作好坏进行自我检查加强改进,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图书资料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一个激励资料员爱岗敬业的管理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应对教材、教参大致清楚。对本院教师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都应该比较了解,这样在搜集资料时才会做到有的放矢,不会有盲目性。

3.积极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参考咨询服务也是检验图书资料人员水平的一项业务,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如果说这项工作开展不好,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水平问题,一个是思想问题。水平问题是图书资料人员的水平没有达到所从事的工作的能力;另一个就是不重视自己的工作,没有把所搜集到的图书资料很好地利用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资料室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情报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学院都会有一些国家课题,青年教师课题等的申报及待完成的课题任务,图书资料员应根据学院每年的科研课题做一些题录跟踪服务,有能力的话也可自己申报课题或直接参与课题小组,直接提供资料的优质服务,不能等师生找上门来才为其服务,应主动为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前做好资料的搜集、存贮。师生教学和科研需要时做到信手拈来,拿来就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图书专业资料室的作用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来,真正体现专业图书室资料人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丽,葛彦东.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建设的基本构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

[2]贺春霞.高校设计类专业图书资料建设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