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记叙文写作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5:00

记叙文写作论文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1篇

关键词:外国小说欣赏;记叙文;写作教学

读和写是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两个方面,它们二者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具体文本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做基础的。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到高达40%的比例,也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界定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规范,教师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对基础知识把握之上的一种能力提升,因而,在作文课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一些范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一样,因而在作文教学中也就无法可依,教学工作的开展显得混乱。但是,总的来说都重视对学生作文写作形式的培养,重视批改式教育,而没有去对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指导,没有在作文课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信息反馈。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自己关于作文教学的一些尝试。

二、作文课程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校都将作文课程单独列出来,采用单独式教学法,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相反的教学过程,因此,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教学,其效果会远远大于单独式教学模式成果。

在阅读课程中有意识地将相关的写作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分析懂得如何去遣词造句,如何去构架问政,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充满人文关怀。

笔者在此以《外国小说欣赏》阅读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记叙文教学活动,如何将各个单独的作文技巧贯穿于文本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典文本的阅读中学会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外国小说欣赏》与记叙文写作教学互渗模式

1.正确的教学定位

在文学世界里,外国小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开设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外国小说欣赏》课程进行正确定位。

第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了解更加丰富的世界。第二,这门课程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对原有基础知识形成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第四,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熏染培训。

之所以将这门课最后定位到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训上是因为《外国小说欣赏》的编排理念正好与作文教学的思路不谋而合。教材是按照小说的构成要素来编排的,其中分为“叙述”、“场景”、“主题”等八个单元,而在每一个章节单元中又将其分为了四个板块。

例如,在“场景”这一单元中,就在“话题”这一板块中先为学生介绍了什么叫做“场景”描写,然后又介绍了场景描写的五大功能。学生通过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学到的是关于记叙文要素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就获得了关于作文的写作技巧。作为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将作品细化,例如,对《桥边的来人》的语言描写、《牲畜林》的故事结构,《墙上斑点》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进行分类讲述。对这些作品文本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记叙文如何写作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中,无形地使记叙文的相关知识得到运用。

2.实施过程要点

首先,应该将记叙文的各种要求细化,并分步骤实施。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有效的教育开始于期望能够达到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任务细化,确定每一小步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对所学文本进行研读后对某一个句子进行仿写,通过这种简单地训练让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第二,选择摹句,注意难度适中。教师在选择学生需要仿写的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因为过难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例如,《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本身是寓意较强的文章,读起来需要很多的解读,因而在仿写的时候就应该摘取一两句,或是修辞手法运用出神之处,或是语言简洁之处,而不是要求学生做整体文本的模仿,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

第三,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教材能够让学生打开视野,然而教师的正确引导才是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选取与生活实际,与教材本身相贴切的题目,让学生将文本、实践与自身结合,写出优秀的记叙文,而不是空谈理论,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有感情。

四、结语

教学具有灵活性,就《外国小说欣赏》这门课程来说,应该让每一个板块单元发挥其指导学生作文创作的目的。让“情感”专题指导学生创作的真实性;让“情节”专题指导学生的生动表达;让“场景”专题指导学生作文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2篇

汉语写作教学是高中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与母语的写作教学一样的。学生的汉语素养如何,写作水平是衡量的重要尺度。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终的结果,一是表现在口语交际上,就是能出口成章;一是表现在书面表达上,就是能下笔成文。汉语写作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体,学习基本的写作知识,掌握常见的写作技法,养成良好的写作心里,学会观察和积累生活,形成较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思想见解力,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构建广博的知识系统,等等。汉语教师需要系统地了解作文教学法,掌握写作教学的一般要求,按照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使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

遵循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规律,汉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各种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

汉语写作知识的教学,在汉语写作教学中占有一定位置。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知识作基础。写作能力的形成也是这样。学生掌握了较系统的写作知识,就会在写作的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更熟练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更理性地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写作知识掌握得多了,也会变成自己的写作素养和汉语素养。《汉语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既重视 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对写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处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过去的写作教学,还是现在课程改革后的写作教学,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不能因为现在强调能力就变成空中楼阁了。

写作基础知识,一般指实用文体知识、文学体裁知识和作文写作技能知识。实用文体知识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其他常见文体的写作知识。文学体裁知识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知识。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各种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技能。

写作基础知识还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度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作文的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作文知识,指的是可以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主要用于回答作文是什么、为什么作文和怎么样作文的知识,又收作文的描述性知识,实用文体写作知识和文学体裁写作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作文的程度性知识,即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作文的策略性知识。指的是制订写作计划,安排写作时间,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地完成作文,对自己的作文及作文过程进行评价,以及在写作中随时进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记忆而获得的,而作文的程度性知识,是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艰苦训练才能掌握的。

新编教材“写作导引”的前半部分,就是关于写作知识的介绍。如《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献给母亲的歌”,在“写作导引”中,就较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怎么写记人的记叙文”。这从知识理论上为学生完成本次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对常见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实践,一方面是对实用文体的规范训练,也尝试写一些文学体裁的文章。

常见的表达方式,第一是学习记叙的方法,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习顺叙、倒叙、插叙、略写和详写等;学习叙述、描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第二是学习描写的方法,学会环境勾勒与具体景物描写;学会人物形象描写,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会抓住特点进行形象描写;会作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第三是学习抒情的方法,学习在叙事中抒情,在描写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会直抒胸臆,等。第四是学习说明的方法,会解说和阐释,会用比较、引用、列数字、举例、分类、下定义、设计图表等方法说明事物。第五学习议论的方法,逐步学会正反论证、反驳论证、并列论证、层递论证等,还要学会夹叙议等。

实用文体训练,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论文和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规范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和应用文,是我国文章的基本文体,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书面表达形式。随着生活中双向交流的日益频繁,应用文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训练,普遍强调文体的解放,冲破一些僵化的束缚,凸显写作的个的写作教学,还是要从文体的角度,作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打好实用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一般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记叙文的类别,如记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等;记叙文的常用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记叙文的常用记叙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过程,如收集材料、确定中心、谋篇布局、下笔成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记叙文的语言等。

说明文的写作数学,一般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如知识性、客观性、说明性等;说明文的种类,如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如记叙性述说、阐释性述说、描写性述说、介绍性述说,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与分解说明、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比喻说明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与图表说明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认识顺序等;说明文的写作过程,如观察与采集、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联想、结构与语言等。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3篇

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它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性位置,而记叙文和议论文一直以来均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难点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围绕现代记叙文以及议论文,粗略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现代记叙文 议论文 教学方法

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清晰指出,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应着重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因记叙文和议论文存在多种文体,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记叙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初中是增强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当前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并不理想,阅读涉及面狭窄。语文教师纷纷将精力转移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力度。其中,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下述方法:

1.目标递进法

首先,实现搜集信息、归纳整理、形成初步认识。明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掌控记叙线索,确定记叙顺序。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依托英子的毕业典礼,借助插叙追忆过往,讨论眼前的事,主要讲述六件事,相互交织;其次,达到方法应用、大胆想象、协作探究。通过精读、略读等不同种方法来阅读文章内容,仔细揣摩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依托反复朗读,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精读训练,共同探讨父亲的严厉教育;最后,感悟情感,达到共鸣。从课文中确立作者的态度,找到观点,明确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提升品德素质。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可透过父亲的严厉教育,感受沉甸甸的父爱。

2.彰显人性法

人类拥有复杂的感情,所写文章中也蕴藏着浓厚的感情。记叙文通常围绕人和事物进行描述,其所蕴藏的情感更加丰富。语文教师可从人文性特点着手,以此来增强情感意识[1]。例如,《我的母亲》一文赞扬伟大、无私的母爱,《斑羚飞渡》一文呼吁善待生命,《紫藤萝瀑布》彰显顽强不屈、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

(二)写作教学

1.实践法

为增加情感体验,刺激创作激情,塑造更多经典、真实、具体的形象,则一定离不开实践经验。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走进课外,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实践机会,冲破书本的枷锁,融入现实生活,回归生活,仔细观察。

2.仿写改编法

在记叙文教学中,可通过模仿开展练习活动。旨在通过仿写学会更多的表达方式,进而灵活应用在记叙文中。例如,完成《春》的教学任务后,可让学生参照《春》来叙述其余的季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议论文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

1.注重衔接法

初中生主要处于13岁左右,其逻辑思维尚不成熟,处在过渡时期,其作品中仍然保留了儿童特点,外加初中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通常不喜欢议论文,认为议论文晦涩难懂,且与议论文的接触较少。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从初一便着手议论文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有效衔接,进而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2.直白教学法

议论文教学一定要直白、简单,在阅读教学中应过滤掉无法直接、简明论证中心论点,刨除润色和修饰的文字,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组成结构,通常由论点、论据与结论这三部分组成。

(二)写作教学

1.创设氛围法

首先,强化日常观察,重视积累。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周边生活,认识到大多数议论都源自日常对话,做一个有心人;其次,聆听和阅读优秀文章。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虚心聆听优美、精炼语言,认真阅读优秀作品,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标准的语言习惯。

2.逐步推进法

议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待具备一定基础后,提取论点,丰富素材,清晰表达,进而增强写作能力。

三、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整合策略

(一)阅读的整合

1.深化记叙基础

对于初中生而言,记叙文不仅是接触最多,也是接触时间最早的一种文体,教师可借助当前积累的记叙文基础,通过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议论平台,进而从记叙文顺利过渡到议论文。

2.比较教学

教师不应在学生接触议论文后,便反复强调冗杂和反复的名词术语,则应借助比较法,让学生慢慢习惯和掌握议论文。因记叙文中存在议论,同样在议论文中也包含记叙,教师可借助比较让学生正确辨别这两种认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深化[2]。

(二)写作的整合

1.叙述事物,正确判断

初中生比较擅长和喜欢写记叙文,则语文教师应借助记叙文让学生喜欢和适应议论文创作。在讲授记叙文写作时,应突显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多思考、正确判断。所选命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创作热情。同时,针对这两种文体开展写作训练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象慢慢过渡到抽象。

2.科学区分,增加认识

因初中生自身倾向于记叙文,所以,记叙文会制约议论文的创作,无法充分发挥,使得问题中包含着大量的记叙成分,比例不合理,混淆这两种文体。因此,讲授记叙文时,语文教师可依托记叙文材料,设计论述性问题,以此来锻炼概括总结能力与论述能力;也可参照记叙性材料,自主设定题目进行写作。而讲授议论文时,应穿插过度训练,引导学生清晰认识议论文,合理辨别这两种文体。

【结 语】

综上可知,记叙文教学包含多种方法,例如,巩固基本知识法、突显课外实践法等。同时,在阅读记叙文时,还应有效结合人文精神,切实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而议论文则注重基础的巩固和逻辑思维的增强。当前,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仍需进一步探究记叙文和议论文,有机整合,灵活应用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4篇

一、强化学生写记叙文的动机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写作动机尚不明确,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之前,必须对学生加强写作动机教育。强化写作动机,是写作教学事半功倍的首要手段。

第一,变革记叙文写作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不断变革写作教学组织形式。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以写人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指导时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表达的欲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加以引导。如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或是困惑。学生可能会提到来自家庭的烦恼,来自学习方面的困惑。接着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困难和困惑组织大家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争取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还可以就学生关注的或是一些敏感话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有话可写。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因素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学生自然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第二,减少记叙文写作内容限制,营造宽松写作环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命题作文,这种方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形式上对学生的写作内容都加以了限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教师在布置作文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先在学生中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以挑选,甚至让学生一起参与命题,重视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针对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命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每次布置作文时,尝试减少对作文命题的限制,多采用半命题、话题作文形式,或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第三,转变记叙文写作评价观念,建立写作激励机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给学生的写作评价不够及时。个别教师过了至少一个星期才将作文的意见反馈给学生,而这时学生对上次写作的期待心理已经消失,印象淡漠,反馈意见作用并不大。教师应转变写作评价观念,在写作评价时除了要给予鼓励外,还应让学生及时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评语应有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凸显记叙文文体特征

第一,充分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的叙事是记叙文文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哪个人或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缘于什么、经过了什么过程、取得了什么结果。这样写出的文章记叙的文体就比较明显。

第二,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既要写成记叙文,就得有个故事情节。或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等。

第三,要巧妙体现出记叙文的顺序。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插叙、补叙、倒叙四种。写记叙文这种文体,就要在写作时充分体现这些写作顺序。

三、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

要使记叙文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训练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文体目标要求记叙“六要素”,认知目标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结合实践经验,我初步构想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梯度训练如下:

七年级:能将记叙“六要素”记叙清楚;作文中心明确,能围绕中心选材;能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神态、心理的描写展现人物神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景物,能确定观察的立足点;能用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特点;结构方面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注重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读多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素材本上。

八年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一个人;可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根据中心安排详略;能够调动人体的感官描写景物;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写环境描写,烘托主题或衬托人物心情;结尾点题,深化主旨;学会写提纲、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九年级: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衔接过渡,巧妙无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来文章的色彩;让文章的形式与众不同(参考:小标题、并列结构);让叙述的事件既生动又深刻;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陆丰.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5篇

一、农村学生面对的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取材单一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高考考场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如果评价标准稍微向记叙文倾斜,那么,农村高中写作记叙文的现状就会有大的改变。至少,在细节描写、构思立意、照应脉络上面的训练会落到实处。现代学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维方式,但是记叙文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放弃记叙文写作,片面追求议论文应试作文训练,都是舍本逐末、不负责任的做法。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6篇

一、删繁就简――议论文中的叙事要简明扼要。

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相比,议论文中的记叙更为简洁明了。这是由二者的作用决定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完整的叙事、生动的描写来传达主题,所以其记叙务求完整,描写务求详尽。而议论文中记叙主要是为议论服务的,而且议论文是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所以议论文中的记叙不要求完整,可以是一个场面;不要求详尽,可以只言片语。

请看一位同学在议论文《克制》中的一段话:

初中时,有一天我穿了一件新连衣裙去上学,浅蓝色的,很漂亮。走到楼梯转弯处,我不小心绊了一下,向前冲了两步,不偏不倚与迎面一个端水盆的同学撞了个满怀,尽管那同学使劲端稳水盆,水还是晃了出来,漂亮的新裙子一下子淋上了污水。我顿时气愤难平,升起一股无名之火,泼口就嚷:“怎么走路的,你有毛病啊!”那同学诚惶诚恐,端着水盆不知所措。看到他尴尬的样子,我的心中却一阵快慰,于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自顾自地走了。我事后也没怎么留意.想不到那同学课后专门向我道歉,那份小心却着实让我愧疚、不安。可以说,这本是我的错,自己绊了一下撞上去的,却怪在别人身上,还责骂他。如果这点磕磕碰碰当时不发脾气,克制一下。不愉快的事就根本不会发生。速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懂得克制,不学会忍让,不仅会伤害别人,而且也会伤害自己。

作者为了论证“如果不懂得克制,不学会忍让,不仅会伤害别人,而且也会伤害自己”这个观点,举了自己的新连衣裙被同学不慎泼上污水,忍不住恶语相向的例子。应该说这个例子很有说服力。然而由于记叙得很不精简,使叙述和描写占了主导地位,淹没了结论,淡化了议论文文体特征。

那么,怎样修改呢?可以改成:

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责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过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

二、切中肯綮――议论文中的记叙要有所侧重。

这个“侧重”,就是要通过记叙体现对结论的支撑和论证。―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指向多个结论,可以印证多个论点。我们在记叙时,就要选择能够证明自己论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有侧重点地进行记叙,这样才能和后面的议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之时,不料遭李陵之祸,被汉武帝下狱,受宫刑,蒙受极大耻辱。四年后出狱任中书令一职。他以刚毅的意志顶住了来自朝廷上下的讥讽,全力以赴地从事著述。经过十年的努力,完成了巨著《史记》。

从司马迁的这个事例至少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只有生存,才有发展。”“逆境创造成就。”而如果分别围绕这两个观点展开记叙,应该怎样记叙呢?

只有生存,才有发展。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之时,不料遭遇李陵之祸,被汉武帝下狱,处以宫刑。面对飞来横祸,面对奇耻大辱,司马迁也曾想过以死解脱。但转而想到自己未竞之事业,只有坚强地活下来,才能完成自己的心愿、父亲的遗愿啊!于是他选择屈辱地活下来,忍受着心灵的煎熬和痛苦,全力以赴从事著述。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逆境创造成就。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之时,不料遭李陵之祸,被汉武帝下狱,处以宫刑,蒙受了奇耻大辱。这样沉重的打击,这样悲惨的境遇,不但没有打垮司马迁。反而激发起他更为强烈的进取精神。他不甘于鄙陋没世,而要让自己的文学才华流传于千秋万代。逆境没有使他丧失信心,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韧刚强。他发愤著书,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不难看出,在围绕“只有生存,才有发展”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时,紧紧围绕“生存”这个核心,更侧重于突出司马迁对于屈辱地活着还是痛快地死去的艰难抉择,以此突出生存对于发展的首要意义和价值。而在围绕“逆境创造成就”这个观点展开叙事时,我们更侧重于突出司马迁被汉武帝下狱、处以宫刑、蒙受了奇耻大辱的“逆境”,并强调了逆境对于司马迁取得巨大成就的作用。

三、形象生动――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准确生动。

议论文中的记叙虽然不及记叙文中的记叙完整详尽,但也不能因陋就简。议论文中的记叙也要力求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论点服务。

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辍耕录》是怎样写成的吧?元末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在松江时一面从事耕作,一面写作,有所感悟就记录在树叶上。后来经过整理,写成《辍耕录》这部书。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如果陶宗仪不是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地进行业余创作,哪里会有《辍耕录》的问世呢?

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辍耕录》是怎样写成的吧?元末陶宗仪种田空暇之时,在树荫下歇息。凡有所感悟就记录在树叶上,七年如一日,辛勤积存的树叶有十余瓮。后来经过整理而成书,共三十卷,题为《辍耕录》。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如果陶宗仪不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地进行业余创作,哪里会有《辍耕录》的问世呢?

两段文字相比,第一段文字只是泛泛而谈,笼统概述。而第二段文字则把空泛的概述准确细致地表达成“种田空暇之时,在树荫下歇息。凡有所感悟就记录在树叶上。七年如一日,辛勤积存的树叶有十余瓮。后来经过整理而成书,共三十卷,题为《辍耕录》”。从而更具体地突出了陶宗仪的勤奋,使得这个事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多管齐下――议论文中的记叙常常结合描写、议论、抒情。

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的文段中,常常兼用各种表达方式。记叙常常和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增强表达作用。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无所息,是一份坚韧一份执着。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7篇

一、抓记叙的要素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抓住六要素,即人物、地点、时间、事情起因、事件经过及结果,以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与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有的记叙文,其所记事情较为复杂,地点与时间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由东京写起,而后写了仙台,接着又写了北京的寓所,内容随地点与时间的转换而逐渐深化,逐步显现中心。在阅读的过程中,若没有把握地点、时间的变化及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把握课文的脉络。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抓准记叙的要素。同时,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需弄清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主次,避免孤立片面的分析。另外,在对记叙要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将其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作用

记叙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其中,顺叙指依照事情发生、发展与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这一叙述方式使脉络更清楚,条理更清晰。

其次,倒序则是将重要的、突出的情节或结局提前写,而后依照事件发生与发展的顺序往下写,即主体部分还是以顺叙的方法展开。因此,倒叙是顺叙的局部变通形式。同时,顺叙环节的结尾处和开头先写的结尾应能够遥相呼应,这样写结构才是完整的。换时语句、段落是如何相连的。

另外,则是插叙,即因内容需要,在叙事时将对原情节的叙述中断,而插入相关的事件或情节,而后继续原先的叙述。这样,可交代有关背景,充实内容,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总之,在进行记叙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从如下方面切入,把握记叙顺序,提高阅读效果,如辨别顺序类型;思考为何文章采用这一顺序。

三、理解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在记叙文中,其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并辅之以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若想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需理解议论、描写、说明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描写包括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细分为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可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思想、揭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有着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提示环境、季节与时间特征等作用。而社会环境描写,则交代社会背景与人物活动场所,并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抒情包括间接与直接抒情这两种形式。通过抒情可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感染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既有叙述,也有描写,还有抒情,如:“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第三,议论包括夹叙夹议、先议后叙及先叙后议三种形式,有着升华主题、统领全文、承上启下等作用。此外,在记叙文中,还有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事物的功能、性质与状态等特点。在记叙文中,说明服务于叙事写人。

四、指导阅读技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即如何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句子等。

第一,文章内容概括。如要素归纳法。首先找文中的主要人物。其次,了解人物怎么了或者做了什么。而后对地点、时间、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加以补充。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通过反推内容法来验证是否正确。题目扩展法。有些课文,其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稍加充实拓展,就可以归纳文章大意。摘录句段法:在有些课文中,其重点段落、过渡句或总起句总结了文章的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稍加整理或直接引用,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明确文章中心。这可由文章标题、开头及篇末切入,可直接引用中心句,如《枣核》一文中,末段直接点明中心。亦或抓住关键句或点题句,并利用适当的词语揭示文章中心。另外,注意抒情与议论语句。此外,还可由时代背景切入,以深刻理解其折射的内涵。譬如《最后一课》,当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可更易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8篇

学生在写作实践当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论点和论据都有了,却不知道怎样用语言去组织材料、叙述材料。有的学生为图省力,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仔细一读却发现所写论据不能证明论点,或者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甚至严重脱离。有的学生则是洋洋洒洒几百字,从事情的起因一直到结束都“搬”了进去。读其文,不禁会想,写的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待稍加分析,便发现论据和论点之间关系已经模糊,作文已是严重跑题。

据统计显示,在学生议论文的作文当中,存在上述现象的学生占40%―50%。可见,不会正确叙述论据已成为制约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大障碍,已成为学生写作当中的“拦路虎”。分析一下学生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过分地追求“简洁明快”,忘记了还要“详略得当”

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因没有认真听课,自己又不会分析课文当中的论据是如何行文的,只是笼统地牢记教师所说的议论文中的叙述要简洁明快。于是,在自己写作文时,便错误地认为只要字数少就行了,不管有没有将论据交代明确。从而导致需要详细叙述的因没有表达出来,致使行文平淡如水,叙事不明。相应地,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紧密,论据自然不能有力地证明所要论证的论点。

二、“眉毛胡子一把抓”,错误地认为写得越细越好

在作文当中,一些学生分不清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怎样实质性的区别,一味地追求叙事生动,写人详细。便将记叙文中的写人叙事全盘吸收,把论据叙述得妙趣横生、文采飞扬。虽然,让读者过了一把欣赏美文的瘾。可是,其做法却已违背了议论文的写作规律,使作文变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在叙述论据时理不清哪些地方对论证论点有利还是无利,不懂得删掉和论点无关的细节,自然也不会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

三、自身写作功底不扎实,“词不达意、语不通顺”,导致行文模糊不清

在作文写作当中,总有一小部分学生,畏惧作文、害怕作文,加上写作水平不高,文字功底不扎实,连最基本的几句话,不是言辞不清、句义不明,就是存在着严重的语法错误。因而,在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过程当中,就不懂得怎样用基本的语言将论据表达清楚,致使论据叙述得模棱两可,意思模糊,产生了严重的歧义现象。从而使作文读起来不是颠三倒四,就是自相矛盾。因此,在论证论点时,就会错误百出,导致论点和论据严重脱离。

由此可见,切实加强学生正确叙述论据的能力,进一步理清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也即事与理的关系,已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笔者以为,应当从论事析理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事情简洁明了的叙述,让读者了解借以立论的事物的面貌和来龙去脉,从而为立论提供论据。基于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是通过“记事”而“说理”。记,是指记载,事,是指客观的事实。通过对论据当中人物的经历,事迹的记叙和议论来讲明一个道理。这里既可将叙事概括得简单明了,又可将叙事描写得生动、完整,但详略要得当。如《司马错论伐蜀》这篇文章,作者记叙的是司马错与张仪针对秦惠王在伐蜀还是伐韩问题上的一场辩论。文章用一句话就概括了要记叙的事:“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紧接着,司马错与张仪就各陈其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文章的重点不是记事而是在论辩上,因此,对他们各自的辩论也就写得很详细。

再如张志光的文章――《功名难夺报国心》,作者分别叙述了我国近代科学史上三位科学先驱詹天佑、冯如、谭根的事迹,通过叙述事实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他们都是有“功名难夺报国心”的品格。文章先提出三位科学家的名字,未说先张其本。接下来,围绕他们的才能以及献身科学的精神而叙述其主要事迹。因而在叙述时,就比较生动、完整。如作者介绍詹天佑时写道:“1903年,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时,俄、英两国工程师声称,如果没有他们,这条铁路就不可能建成。詹天佑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当他决定京张铁路要通过尽是悬崖峭壁的关沟地区时,洋工程师们惊奇得议论纷纷:‘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修筑这样艰巨的工程。’‘中国能修筑关沟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詹天佑听了这些冷嘲热讽后,毫不气馁,他迎难而上,终于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我国最早的杰出的铁道工程师。”可见,事实的叙述是提出问题的依托,又是论点必须的论据。

记叙文写作论文第9篇

【关键词】如何巧答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由于记叙文阅读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所占分值也较多。记叙文阅读试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⑴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⑵描写: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②环境描写。其作用有、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⑶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⑷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5、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⑴按时间的顺序划分;⑵按地点的变换划分;⑶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⑷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⑸按材料的性质划分;⑹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6、提炼文章中心的方法。⑴通读全文,把握要点;⑵分析题目;⑶分析开头、结尾;⑷借助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和过渡句等;⑸分析事件背景,写作背景。归纳中心的小技巧:①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③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7、记叙文结尾的作用。⑴总结上文;⑵深化主题;⑶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