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3:43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1篇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是较早设置的专业,为国家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浙江农林大学具有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老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3年被评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批准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对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指标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隶属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5届1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较大,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向,从单一的以农林业单位为主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多种类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每年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60名左右,现有在校生247人。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2.4%,副高级职称20人,占总数的54.1%;54.1%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多方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国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情况,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等,最后邀请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2)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农倾向明显,就业去向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并无差异,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现代农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2009年,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随即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适时调整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农林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经管单位等从事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引进包括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的引进。建设期内,共引进博士7名,其中国外高校1名,国内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请4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农林企事业单位人员、3名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师为兼职教授。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及到基层挂职锻炼。建设期内,5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中国科学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访学,5位教师到农村基层或农林业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这些措施,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既掌握学科前沿又了解农村实际),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显著优化。高级职称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为54.1%,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博士学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为2011年的54.1%。教师由原来主要毕业于林业院校,改变为既来自国家重点农林院校,也有来自于国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2)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建设期内,共立项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8项,科研经费达44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sci或ssci、ei、istp)收录18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各类科研奖励共20项。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共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教学研究成果奖、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共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从近年的发展来看,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1)构建“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着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由两个平台构成,公共基础平台及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学分合计为40.5,占总学分的24.5%。为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保证。

第二,强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强调实践环节。一是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如“林业概论”、“现代农业概论”等课程设有实习环节,“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课程均设有模拟实习。二是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综合实习主要设置了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期1周的“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三是设置“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经济调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第三,显特色。为了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按方向设计了两个模块,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块(选修模块ⅰ),二是“农林企业管理”(选修模块ⅱ)。

转贴于

(2)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设期内,有计划地开展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重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具体包括:

①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新列入校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4门,通过学校验收的8门。“林业经济学”和“林业财务与会计”2门省级精品课程,均于2010年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验收。②加强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在已有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管理学案例》、《会计学基础》、《林业财务与会计》等教材的基础上,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2部、参编2部。同时,加强教辅资料的建设,如“林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有实习环节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习辅助资料。③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倡导国际参与式课堂讨论方法。如在“林业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乡村快速评估技术(rra)和参与性评估方法(pra)时,设计一些主题,以行政班为单位分为5~6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只分析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规定每组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由小组成员自主确定每组的协调人、观察员、记录员等展开。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如“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开展网络课堂网上互动。各课程组在建设网络课堂的过程中,开通网上讨论,使师生互动不断加强。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1)构建“一、二、五”分类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除课程实习外,构建了“一、二、五”分类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指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二”指两个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台和面向优秀学生的平台。“五”是指五个支撑点,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专业综合实习”两个支撑点,面向优秀学生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大型专题调研”三个支撑点。

一是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实施,构建“基于应用性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范,在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撰写中期论文。中期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必须有实际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支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在毕业论文环节,强调选题需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通过实施中期论文,强化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使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2007-2011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校级优秀论文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专业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经济的调查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例,第1周为外业调查,第2周为内业整理和综合分析报告撰写。调查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工作,教师轮回指导和检查。这一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综合实习,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提出问题和目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报告”得到全过程的训练。经过多年的实施,综合实习制度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通过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大型专题调研等第二、第三课堂,构建“基于创新型目标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由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上共获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的好成绩,在校期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浙江省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申报和实施的全过程。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成功申报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6项。大型专题调研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参与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专题调研。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挑选了共28名学生参加了农业经济相关课题的调研。通过参加大型专题调研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主要抓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

一是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600m2,下设6个实验分室: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分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分室、金融模拟实验分室。建设期内,新增教学设备(包括软件)近158万元。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近432万元。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新建实习基地11个,现有校外实习基地达21个。

二是图书资料建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所需的图书资料除由学校图书馆提供外,由学院图书资料室和专业特色资料室提供。经济管理学院图书资料室,每年及时采购能反映专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图书资料。现有藏书1.5万册、学术期刊310种、报纸40余种。同时,建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资料室1个,现有各类资料和藏书800余册。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几点思考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就业趋向是以非农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等)为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体现特色与优势,适应现代农林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务“三农”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除通过对培养环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的调整与优化外,更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打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路子。

其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密切结合,全方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2篇

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按照省林业厅、省人事厅《安徽省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林人〔〕70号)执行。申报人的专业工作年限统一计算到2012年12月31日。

二、申报材料

(一)各市及省直管县人社局或省直厅(局)人事部门委托评审函1份;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三)《2012年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简明情况登记表》一式20份(须为A3打印件,格式见附件1,附件1-4请登录安徽林业信息网()首页“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下载),破格申报人员还应填写《破格申报人员审批表》(附件2)1份;

(四)《个人业务自传》打印件1份,内容必须如实反映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专业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一般在2500字左右,并需经申报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五)任工程师职务以来的论文、论著原件。根据省林业厅林人〔〕5号文件精神,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供论文打印件,无需正式发表。

(六)提交评鉴的论文复印件(须将每篇论文的作者、单位等相关信息遮盖后,各复印3份;正常申报人员提交2篇评鉴论文,破格申报人员提交3篇评鉴论文);

(七)相关的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获奖证书、外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或免试审批表)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查后退回,复印件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审验盖章;

(八)近期免冠2寸照片1张;

(九)《林业项目鉴定意见表》及相关业绩证明,项目鉴定表上须有2名同行专家对该项目的鉴定意见。项目鉴定专家还须填写专家本人主持或承担过的重大林业工程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推广与课题研究等情况,并经专家所在单位审核确认(鉴定意见表及项目鉴定专家条件见附件3);

(十)《申报林业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见附件4,填好后贴在申报材料袋封面上)1份。

三、时间安排

(一)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

(二)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时间初定为8月15日至8月20日,面试答辩时间初定于11月上旬,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也请及时浏览“安徽林业信息网()内设机构人事教育处”栏目)。

四、其他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在组织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皖人发〔〕81号)的相关规定,经个人申请、用人单位审查同意并公示后,逐级上报。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及各市、县(区)林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各负其责,按照职称资格条件审查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严格把关,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资格条件和程序的人员一律不得上报。对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从事专业工作不相符的,须提交接受本专业的继续教育证明。对资格审查未通过者,应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并说明原因。

(二)根据省林业厅林人〔〕70号、林人〔〕5号文件规定,继续对申报人员的论文实行前置评鉴;申报人员参评的论文要求选题正确,阐述清晰,条理清楚,研究方法科学,具有本专业较高学术及应用价值;提交评鉴的论文,每篇字数均不得少于3500字。

(三)继续实行面试答辩。为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根据《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实施细则(试行)》及省人社厅有关规定,申报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参加由全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的面试答辩。通过面试答辩的人员方能申报职称评审。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3篇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艺术设计大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4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aching of garde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multi aspects including students, teachers, experimenter, counselor, engineers, and the general manager and forms a teaching frame of "direction oriented first year, skill oriented second year and marketing oriented third year". Taking the 2013 year gardening class as the teaching reform pilot, it guides students to write "three-dimensional employment recommendation" with practical action, which has stimulated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and enhanced the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self-confidence.

关键词:高职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关键点;教学法

Key words: garde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garde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key points;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85-04

0 引言

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局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分院以学生规模最大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含园林规划设计方向)13级为试点,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牵头,以园林工程技术教研室为依托,积极探索基于“关键点”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规划为前提,以实践技能为中心,以就业推销为保障,抓住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瓶颈”所在,按年级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保障大多数学生在所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关键课程的学习“达优”,又在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实干精神,不但学会“做事”,还学会“做人”,使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综合发展[1]。经过在13级9个班的试点,从顶岗实习找单位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 一年级抓方向,适合最重要

1.1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探寻合适技术路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①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大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选择职业道路,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教育、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立足身心健康,积极自我悦纳;围绕学习实践,自然适应过渡;依托职业性向,选择自己所长;根据最佳定位,享受和谐人生;顺应职业要求,听从内心召唤。其本质上是要解决“我将来要干什么”的问题,即选择职业方向和设定职业目标。②技术路径选择主要基于自身的职业兴趣、天赋和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入职的最佳匹配,将每个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整合进个人的生涯发展进程之中,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从职业性向来看,擅长与事物打交道为基本路径,擅长与他人打交道为高期望路径,擅长与自己打交道则为创新路径。从职业锚来看,乐趣、技能和价值,三者居其一为蹩脚路径,三者居其二为常规路径,三者均居为幸福和谐路径。从职业和使命的区别来看,唯有顺应职业要求、听从内心召唤才是最成功的技术路径。③行为养成课包括军训及国防教育,入学、安全及毕业教育,劳动课,卫生习惯,节约意识,文明礼仪和日常行为等。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学生发展的要素,以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为活动载体,以过程记录作为考核手段,积极引导学生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学风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

1.2 了解园林发展趋势,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中国经典名园赏析报告

①听一场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现代园林九大要素:基础构骨架,掇山得精神,理水寄深情,园路引游人,建筑定风格,植物显生机,动物富动感,细节定成败,意境是关键。天人合一的终极趋势是人工创造的“第二自然”尽可能生态化;提高经营效益的第一感性趋势是从细微处精心营造景观细节;营造精品园林的理性趋势是理顺主题文脉,突显园林意境;最接大众地气的必然趋势是大地园林化和旅游乡村化。现代园林要符合人们想与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并从中找到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②在系统学习园林手绘表现技法、园林艺术、中国园林史、园林工程制图、园林植物和园林工程硬质材料等平台课的基础上,选择一处经典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南京瞻园,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个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西安大唐芙蓉园,临潼华清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景观),从构图布局、建筑景观和植物等方面进行多方赏析,包括分析报告、照片比对、局部手绘、材料统计和景点特色等方面,做成PPT在班内和年级进行广泛交流,激发同学们学习园林的潜能和热情。

3.2 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力争参加技能大赛

①职业技能证书是在这个岗位上所能达到的技术等级资格证书,一般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园林专业主要有绿化工、测量放线工、花卉园艺师、草坪建植工、林木种苗工和制图员,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为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②技能大赛选拔的是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系统的设计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它以全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命题比赛,侧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是技术型、应用型。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正成为引领社会尊技重职的风向标[8]。③学院举办第十五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节,由教务处、学生与保卫处牵头,分别由12个分院承办,竞赛项目逐年增设,今年设有77项,其中个人赛60项、团体赛17项。生态环境工程分院承办的个人赛有花卉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微景园施工等7项。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节,营造全院职业技能培养的良好氛围,掀起全院技能训练的新高潮。既为全省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选拔高水平选手,也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工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实现了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真正实现高技能的普及教育[9]。

3.3 带着两项实训任务参加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熟悉岗位的综合实践,一般进行5~7月,由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工作责任心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兼职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实施。有效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缺陷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但从近几年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业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基本上不会为学生全程提供对口的、循序渐进的专业技能实习。除非学院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或“送教上门”,为其开展各类专业培养,通过技术服务、加深企业对学校的了解[10]。今年顶岗实习时,同时安排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和园林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前者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完成5个以上的技能训练项目,至少包括施工放线、园路施工、置石或塑山、乔木栽植和草坪播种,并形成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报告。后者借用实习单位资料完成一套完整的资格预审文件、某一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及投标文件。返校后,按照园林工程招标与投标程序,在专用评标室使用造价及招投标管理平台进行模拟投标,包括递交标书、统一开标、电子评标、专家评标、结果公示和签订合同等环节。中标单位再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修改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凡中标者为本年度优秀顶岗实习学生,由实习老师优先推荐、介绍就业单位。

3.4 整理用行动书写的就业指导书,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生正确择业就业观的树立及就业竞争力的形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多年就业实践指导,按照学年有计划、有步骤、递进式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邀请企业老总开设就业专题讲座和请优秀毕业生来校参加从业经验交流会的基础上,将就业指导与专业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和市场需求,感受到就业压力,增强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认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11]。园林13级田小惠、赵伟恒、魏培峰等7名同学,用项目实习报告(平面图、效果图、说明书和清单计价)、三维动画、制作的园林沙盘和微景园、发表的案例论文(和教师项目合作)等实际行动书写的立体就业推荐书,被老师推介到陕西一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直接上岗,从事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得到企业的认可和重用。

总之,高职专业教学的各个阶段的教育活动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教育系统。经过试点,其完整的过程应该是:在有代表性地进行专业现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的社会服务项目,根据学生实际设置若干局部项目,进行实战综合设计;再经过评比选择优秀设计方案,制作园林沙盘或建造微景园;最后综合所有成绩,为同学推荐一份与其能力相适应的顶岗实习单位,并补充完善其他综合实习,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而其“关键点”在于:①一年级抓方向,适合最重要:从走进大学第一天开始,就应接受有关职业规划的理念,并且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避免毕业前夕的不知所措[12]。②二年级抓技能,喜欢最关键:主要是基本就业能力的培养和准备,是职业理想教育的延续。③三年级抓推销,行动硬指标:这是就业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择业前素质和能力的集训阶段。只要使大学生能主动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职业的判断进行学习,就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伯红,方义秋,夏英,王国胤.基于“关键点”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82-84.

[2]曹毓刚,任得元,王周锁,张永良,孙承俊.实施十大节庆主题教育彰显学院思政工作特色―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72-74.

[3]石国亮.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趋势[J].青年探索,2009,(3):3-7.

[4]邵玉茹.兴趣小组活动的价值追求[J].全球教育展望,2007,(增刊):64-67.

[5]蔡新职,王梓林.高职院校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15(3):11-14.

[6]顾祯.基于社会服务项目的“零距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47-49.

[7]陈彦霖,胡文胜.沙盘模拟 现场实操――《园林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68-169.

[8]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7):78-80.

[9]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教学):19-24.

[10]龚维红.高职园林工程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126-127.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团队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 教学改革 西部高校

0 引言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仅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指标,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关注。2007年教育部制定并实施了“质量工程”,提出了“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工作中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表明教育部现在非常的关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并且还制定了可行的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园林专业特色突出的教学团队之一。团队创建于2004年,由创建初的人员少、层次低、学科杂乱到2008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以团队为核心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以团队为主要特色的园林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目前,团队依托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学科及园林特色专业优势,以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特色建材、精品课程、教学新秀等一系列重大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经过几年精心建设,已形成了一支业务精湛、老中青结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型教学队伍。

1 教研室建设是保障

教研室不仅是教师们办公集中的场地,更是教师开展教研教改的前沿阵地,教研室建设的科学合理关系到教学团队的建设成败。

1.1 紧靠学科专业设置教研室

学院依据学科在园林专业开办之日起就设置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教研室,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无缝对接教研室,集中人力物力,重点建设园林植物系列教学团队。“教研室-学科-教学团队”三位一体的合理设置促进了学科专业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1.2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教研室成员紧紧围绕园林植物系列课程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如听评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教改项目申报等,通过具体的教研教改活动发挥了教研室的先锋堡垒作用,不仅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们也干劲十足,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学科归队效果显著。近年来,团队成员发表教研教改论文30余篇,完成省、校级教改课题8项。

2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是不是能够保证更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其中两个最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几年,我国的教学队伍已近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教师团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1 职称、年龄、学历结构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中包括15名教师:2位教授,7位副教授;2位具有博士学位,12位具有硕士学位;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1人,40-49岁4人,30-39岁8人,30岁以下2人。团队成员中有校级教学能手2人,教学新秀4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5人,“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师资队伍中,各年龄阶段的老师分配的比较合理,团队中有不少学术造诣较高,并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的教师,他们治学严谨,关心学生,工作积极性非常大。

2.2 青年教师培养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团队现在非常重视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在合理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做到老中青的结合,通过以老带新的措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按时召开教研会,让那些教学经验较多的老师进行示范;如果是新开课教师,要让她们先进行试讲,然后再做课后评议;在校、院两级督导下,严格的指导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按时开展一些关于教师教学的比赛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团队教师有1人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获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3人;新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3人。

3 教学改革是核心

3.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中不仅要反映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时展的要求,而且还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使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3.1.1 构建“五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以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插花艺术5门课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完善教学大纲,以此来保证教师更顺利的进行教学;指导书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匹配,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积极的去学习;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呢具备更高的素质。

3.1.2 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在充分研究五大基础后,将其与研究应用课程紧密联系,将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选择一些质量高的教学内容,基础知识要夯实,要注意与一些前沿接轨,综合运用相关基本理论,以此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并且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各学科最新研究状况,这样理论重复的地方就会更少,学时也就减少了,而且理论处理的系统性也越来越显著,培养学生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

3.1.3 构建“厚基础、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组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插花艺术等实验内容,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开设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3门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开设植物造景、插花艺术等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各种相关的知识,同时让她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如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插花艺术节”,参加省级、部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科技项目,让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精炼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并对课程体系作出合理的调整,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这样他们的动手能力就变得更强了,也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就实现了充实他们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2007年我院2004级学生《张家界植物游》作品获得了全国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充分说明了“厚基础、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3.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改革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灌输式、实验教学验证性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

3.2.1 师生互动,实行研究性教学。从教学内容出发,使教学情境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大家一起讨论和辩论,这样让大家对学习保持一种高度的热情。这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

3.2.2 采取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团队的科研优势,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做好科研工作,将教学与科研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实行大学生全程培养“导师制”。

3.2.3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从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出发,自2001年开始,开发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都已经使用了多媒体。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加直观的来理解抽象模糊的概念。不仅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变多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将那些知识深刻的记在脑海里,给学生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也让教学工作收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3.2.4 建立多元化成绩评定方法。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在对理论课进行考核的时候,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三七分;关于实验课,主要是对他们的平时实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通过考核和成绩评定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教材与课程建设是重点

4.1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能推动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水平与协作精神。园林植物系列课程团队成员近年来共同编著出版了张家界植物游、室内植物装饰设计、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假山与水体景观小品施工细节、园林景观铺地与园桥工程施工细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招标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工程管理等8部教材,另有观赏植物学、旅游植物赏析等著作即将出版。通过系列专业教材的编著,不仅提高了团队的科研与教学水平,而且扩大了团队在行业中的影响。

4.2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水平关系到授课质量,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一贯来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团队承担的课程包括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和插花艺术等,对于园林专业来说,这些课程都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都需要考这些。在团队教师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团结合作,课程建设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两门课程于2006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园林植物系列课程百分之百地完成了试题库建设和考核体系建设。

5 结语

西部高校大多为教学型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西部高校的办学声誉与发展前途,而本科教学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贯穿于教研室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材与课程建设之中。通过扎实的长期的点滴积累,团队队伍不断扩大,教研教改意识不断增强,教研教改水平不断提高,教研教改成果不断增多。我们相信,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定促进西部高校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西部高校专业办学能力,扩大办学影响。因此,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意义重大,值得重视与付诸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刘风春,陈希有,王林登.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1):5~8.

[2]杜长海,李然,李天一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116(6):24~26.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6篇

关键词:宿迁地方高校;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153-03

Abstract:It is the need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uqia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also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ents in Suqian. We design from a scientific curriculum system,improve teaching methods,to highlight the practical teaching,improv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ability”of teachers,strengthen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to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thesis,student employ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of training,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arden;Applied talents;Research

推M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推进新型农业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是适应高等教育新常态,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推动高校办学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内在要求。园林景观行业一直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进而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也升级为成为紧缺专业人才。宿迁学院园林专业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围绕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重点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点,构建相应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 宿迁地方高校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众多研究者认为,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这种人才既具有较宽的理论知识基础,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有将理论知识加以转化和应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宿迁学院园林专业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而园林行业以营造高品质户外空间为基本任务,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故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2]。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2005]5号)资料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拥有38处世界遗产地,6 000余处国家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占国土面积近17%,国家园林城市139个,国家园林县城40多个,地市级园林管理局及管理机构6 680个。园林景观设计单位1 200多家,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超过2 000家,2030年预计新增绿地42亿m2。而目前园林方向一线从业人员约500多万,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3.5%,相当于国际水平的1/10甚至1/20,园林专业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3]。

1.2 是今后学生发展的需要 当今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应用型教学环节,用人单位对此也要求颇高。在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各项调查中,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在今后职业发展中比例将越来越低,约为20%,而实践性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活动等比例将占据80%,这说明园林专业学生比较倾向强化实践性教学。主要还是因为实践性教学环节会对学生应用技术性能力培养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考虑学生对实践应用性能力、知识、素质结构的要求,构建全方位、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3 基于地方高校办学实际 近年来,江苏省在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两项指标中都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拥有园林绿化资质的企业1 000多家,一级资质46家,占全国12.4%,园林行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4]。而江苏宿迁市,在“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下,不断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提高,2015年分别为39.02%、42.10%、13.01m2,居全省前列。2005年至今,宿迁市政府启动了骆马湖园博园、项王故里景区等一批体现宿迁地域特色的大型园林工程项目。根据宿迁市2016年中心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中心城市编排园林绿化任务七大类共119项,全年新(改)建绿地约400hm2(其中新建约346hm2,改造约54hm2)。园林建设的大量投入必然带来大批园林绿化企业的涌现,迄今全市拥有三级以上资质园林企业约150家,其他园林相关企业单位若干。在当地人事及园林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对宿迁周边地区30个园林企业、15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调查资料显示,未来3a内宿迁市园林专业人才预测需求为:市、县园林局约20人、乡镇林业站约200人、各级公园、苗圃、园林公司300人、自主创业50人,总计约570人,部分毕业生还可辐射江苏其他城市。针对江苏省园林行业及宿迁城市的发展状况,拥有多名高级园林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宿迁学院是宿迁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等院校,理应担负起服务地方经济、积极为地方园林事业输送大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我校增设园林专业,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宿迁乃至江苏省的园林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2 宿迁地方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2.1 优化课程体系 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需求、学校需求和学生需要,应敢于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重新整合并优化课程体系[5]。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构建三层次三能力发展课程体系,即通识课、专业主干课(含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三层次课程结构,包括园林绘画实习、园林建筑设计实习、园林设计课程实习、园林植物实习、实践创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从而发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考虑模块实践教学,如园林专业中,可开设“植物类课程实习模块”“设计类课程设计模块”“施工类课程实习模块”供学生选修,以便提高学生的植物栽培管养、植物造景、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施工等能力。三是根据季节安排实践课。考虑到植物生长的季节性,部分分散实习时间可安排在春夏季进行。

2.2 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的中心任务不仅在于教什么,更在于怎么教,如何教得更好[6]。因此,在课程体系优化的同时,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以推动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课堂可以强化师生互动效应,教师授课多介绍案例,如有条件可以户外现场教学,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同身受,这样实践性教学效果会更好。此外,还可以通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或者某些工程项目中去,到一线学习和实践。还可以充分利用实践基地,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经营,甚至可以自负盈亏。

2.3 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一是可以由学科带头人、相关专家以及课程负责人,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学大纲、教学考核、教学经费和条件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评价与管理。二是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有可能的话开启行业企业参与评价模式度。三是改革成绩评定方式。注重将实践训练、学科竞赛、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践活动的成绩和表现纳入学生能力评价的范围[8]。

3 构建保障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

3.1 专业内涵建设 (1)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相关材料(教学大纲、实验及考试大纲、教案、考评体系等);加大课改力度;争取1~2门院级精品课程,2~3门网络课程,力争5a内申报一个省级重点课程。(2)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通过“外引和内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外引主要是未来五年内力争引进园林设计方向正教授1~2名;内培主要是培养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4名,省级1~2名,学科带头人2~3名,而职称晋升主要通过提升教师科研课题和论文档次来完善。(3)教研室建设。除严格执行院、系规定的有关教学常规制度,逐步制定和完善教研室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职责、本专业课堂教学规范、实验教学规范、实验室管理规范等;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考核规范等;教研活动提升层次,提高教学质量。(4)实验室、基地建设。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完善园林植物综合实验室、园林设计绘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植物标本室等。未来10a内建设园林工程实验室80m2、园林建筑模型实验室100m2、作品展示室100m2;户外校内完善现有基地建设,并增设园林植物分类园(8 000m2)、园林景观生态园地(8 000m2)、科研成果示范区(1 000m2),力争“省级重点实验室”;校外基地选择运营资质较好的知名企业2~3个长期合作,提升学生实习实践质量。

3.2 专业外延发展 (1)校企联盟,产学研一体。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掌握园林技术的专门人才,为宿迁、江苏其他城市乃至全国园林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2)双师型培养。通过挂职锻炼、校企合作项目、社会实践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共同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参与的人才培养监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强化考证。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及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要求,在本科教学中逐步推行“多证书”制度,以证代考,利用花卉园艺工、园林绿化工、景观设计师等技能证书检验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的成效。(4)科技研发,服务推广。除为地方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本专业教师深入地方园林行业一线进行项目研发和技术指导,为企业创造效益;此外,通过培训班、作报告等形式,提高低层次绿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服务地方。

参考文献

[1]梁娟,周红灿,孔繁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3):61-63.

[2]娄娟,杨帆.“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66-168.

[3]唐琦.高校本科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讨――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9):95-98.

[4]谭雪红.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现状及良性运行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10):81-83.

[5]O得东,李卓冉,连洪燕.地方高校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2):118-120.

[6]贺坤,赵扬,张志国,等.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184-187.

[7]刘爽,刘金祥.风景园林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园艺,2017(1):111-112.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7篇

有学者发现,“自我”概念能够通过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环境的中介作用影响自主学习[10]。浙江农林大学实施了辅导员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的本科生导师制。笔者在对学校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近年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汇报材料发现,他们都注重促进本科生“自我”概念的提升,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引导过程具有明显的梯度延伸特征。梯度延伸特征具体包括:①在大学一年级阶段,注重对学生行为能力的测试,尤其是注重学生环境适应性的培养,通过搭建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以“传帮带”的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②在大学二年级阶段,组织本科生开展“成长、成才计划”系列活动,巧建“家校联培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胜任力;③在大学三年级阶段,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大学生“成长、成才方案”,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归因效应,使学生对学业、职业能够科学地定位和正确地认识;④在大学四年级阶段,加强对本科生的就业指导,特别是强调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辅导员是“距离学生心灵最近的人”,班主任被誉为“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工程师”[11]。通过实施辅导员制与班主任制相结合基础上的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兼顾对学生思想动态和情感动态的关注,从而通过心灵的启发和行为的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情感观,培育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推进学生在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学习难度和学习性质等方面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中期论文制度是指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调查和撰写论文,最后导师对论文质量进行考核的制度。中期论文设计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由具备资格的教师(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导师,新引进的博士或只有助教职称的教师必须有教授的指导才可以担任本科生的专业导师。同时,中期论文的导师名单要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拟定。中期论文的选题策略注重多渠道,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与农林经济相关的课题,导师在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时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延伸和知识的拓展。中期论文选题可以来源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相关的学科竞赛,也可以来源于导师的研究课题。中期论文的研究内容注重实用性。在中期论文撰写环节方面,强调运用多样的学习策略工具,如Spss、Stata等应用工具,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期论文成果最终以PPT讲解的形式展示。此外,导师还强调学生要在交流中丰富学习策略,要求所指导的学生每2周向自己作一次学习汇报,并在汇报过程中进行前瞻性问题的探析、相关学术问题的交流,从而通过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其在科研中的不足。同时,导师还会在学生的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问题,以提高学生在科研中的严谨意识、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丰富学生学习策略的形式。与中期论文制相似,毕业论文制是一项建立在中期论文制基础之上的专业性制度,是对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梯度引导。毕业论文制度旨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导师会在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调查和撰写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在从中期论文到毕业论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外在强化的学习策略也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科研能力。以专业综合实习为平台,提升自主学习中的专业应用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认知和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还体现在与专业要求相适应的应用能力上。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形式主要采取农户入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为此,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成立了由系主任、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以下简称“综合实习”)导师组,对本科生开展相关的指导。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层级差异性[15],所以综合实习的负责人在对本科生进行实习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梯度,以使不同层级的学生之间能够互助合作,彼此进行智力启迪与补充。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各实习小组先设计实习方案,然后在综合考评实习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要求各实习小组独立地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综合实习小组每个成员的态度、能力和调查策略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调查成果。在开展综合实习的过程中,各实习小组要独立自主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每天通过电话向导师汇报实习进度等相关情况。综合实习的最终成果以RRA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展现,而且这些成果经过汇总、校正后最终要编制成册,与县(市)、乡(镇)相关部门共同分享。学生的综合实习成绩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工作量、实习态度、实习成果审核情况等评分。同时,导师对综合实习的指导也要以工作量的形式记入当年的考核结果。从1996级学生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每年组织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迄今为止,先后有707人次参加了综合实习,足迹遍布浙江省24个县(市)的96个乡镇、192个村、3 840个农户,累计形成30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并建立了拥有丰富的农户调研数据的相关数据库。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使学生在基层开展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了主动发现问题、多渠道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明显的加强。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专业协会活动为特色,凝练自主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心理学家洛温菲尔德(L.Lowenfeld)认为,创造力主要包含问题的敏感能力、想象力、隐喻思维能力、发现缺失信息能力、注意问题不同方面的能力等8个方面[16]。这些特征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十分密切,所以笔者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实施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了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广场活动。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专门为参加相关创新项目的学生安排了导师,保证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在选题、项目申报、调查、实验、论文撰写以及项目评审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同时,也为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配备了导师。导师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别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上与学生一起攻坚,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全国林业经济论坛、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等学科竞赛和学术活动的学生人数逐年攀升。此外,由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指导创建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协会、“三农”研究协会已成为汇聚兴趣相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培养特色人才的基层组织,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Prntrich等学者的研究,笔者从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元认知能力、学习策略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突破和思维训练能力3个方面,对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导师制的实施成效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借鉴。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其元认知能力内在动机因素主要包括兴趣、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目标定向等,对人的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5]。通过实行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导师制,对大学生的情感、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有利于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角色转化,引导其适应新的环境,促使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同时,通过加强对高年级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其确立成长、成才的目标以及正确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元认知能力是指时间和努力的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自我监测和评价能力[17]。内在动机性因素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并与元认知能力有着很强的联系。学生在遇到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困惑时,通过主动寻求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帮助,可以有效地疏解自己的情绪,从而逐渐提高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职业规划,可以促使其进一步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通过“朋辈督导”和学生定期汇报等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显著提升。中期论文制度和毕业论文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论文撰写等专业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全面、快速和有效地查阅并筛选文献的方法;同时,在论文撰写中强调运用逻辑思维和数学工具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学业救助等形式灵活解决各种问题,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07—2011年,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论文入选校级优秀论文的达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论文撰写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实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制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运用社会性资源的能力有所提高。以问卷调查、访谈和二手资料搜集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获取信息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农村调查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实习期间,学生掌握了与基层群众交流的有效方式,增强了从当地相关部门收集农林类信息的能力,丰富了甄别调查信息真实性的方法。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先后受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委托,参加了多次基层调研。例如,2009年4月,受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委托,10名学生参加了在浙江省义乌市、江山市等5个县(市)的农村进行项目调查;2010年7月和2011年7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绩效评估”课题组分别选调18名学生担任调研员,赴浙江、安徽、山东、云南等4省9县市的林区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查。在上述调研过程中,学生均受到了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其创新突破能力认知策略特别强调批判性策略,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浙江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等,创新思维得到不断激活,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都是具有一定科研周期的活动,包括科研团队的组建、科研方案的制定、科研难题的攻破等,需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全局和要点、凝练创新思维、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意识上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有多名学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论坛一等奖等荣誉。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成功申报科研、创新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项目6项,占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申请到的省级创新项目的54.55%;同时,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完成的“浙江省公众生态服务支付意愿调查”等多个项目被评为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项目。此外,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协会和“三农”研究协会等专业协会作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基层组织,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使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以活动为载体、以专业为特色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翁智雄 沈月琴 林建华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8篇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五、园林设计法规的完善

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第9篇

【关键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园林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67-02

一、导 言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有三个层次:①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研究人员,如博士;②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实践人员,如硕士、大学本科人才;③面向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实践人才,包括博硕士、大学本专科及各类高职院校等多层次人才。其中,高职院校输送的人才往往深入园林第一线,在实践操作上亲历亲为,是园林人才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1]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园林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已向社会各界显现出它的巨大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高职人才质量的检验,反馈情况不容乐观。本文试图对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形式,从社会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就业的角度分析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而进行相应的课程结构研究及教育体系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改思路,旨在为园林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概述

1.发展概况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九峰分院(台州农校)和台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黄岩师范)合并的基础上,于2003年6月30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的一所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合并前的两所学校,均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自1996年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便开始开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园艺、果树专业的必修课程。2002年,正式开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l)师资队伍

目前园林专业隶属的现代农业系有教职员工33名,其中硕士18名。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5名,中级职称15名;“双师型”教师25人。园林专业有专职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人,“双师型”教师5人。

(2)实践教学条件

实验室: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有植物生理生化、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土壤化学实验室。部分满足了教学需求。

实训基地:校内生产实习基地有花房、联栋大棚、苗圃。面积虽然较少,但部分满足学生在校内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的需求。

设计室:园林制图室。

2.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仍需完善

现行园林专业教学计划所制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分段排列,各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沟通,教学内容重复,造成时间及精力上的不必要浪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明显与培养园林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突出园林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如课程设置上,开设的基础课过多,专业课相对较少且开设时间晚,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弱,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该学什么。经问卷调查,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十分粗浅。问及是否了解园林专业,97%的大一学生、80%的大二学生、50%的大三学生回答“不了解”。问及园林工作是做什么的,回答种树种花的学生大一为83%,大二为50%,大三为20%;回答图纸设计的学生大一为10%,大二为45%,大三为75%;回答其他的学生大一为7%,大二为5%,大三为5%。

(2)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1)软件设施不完善

园林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园林专业教师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在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大多数教师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具有扎实的书本理论知识,但缺乏真正的实践能力。

在专业信息与资料的提供方面力量薄弱,没有系统化专业图书资料库,与园林专业大环境没有接轨。

2)硬件设施不完善

硬件方面主要是实验室和设计室缺乏,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实验室是人工控制条件下联系实际的主要场所,是学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设计室是进行规划设计绘图的专用实验室。而花圃和苗圃是园林和林业特有的露天实验室,是实践的场所,是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配套设施。这三样东西对于培养合格的园林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完善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对策

1.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培养职业道德。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高级园林与绿化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应用以及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各类园林绿地设计、施工以及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应用以及管理等现代园林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适应岗位有:①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的设计员,包括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人员;②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的施工员;③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管理人员;④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员;⑤园林花卉、苗木生产技术员;⑥公园、风景区、旅游区管理人员;⑦工矿企业、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绿化部门技术员;⑧花卉市场和花店管理人员。

问卷调查表明,非本专业就业的学生40%是因为觉得专业工作太苦。因此步入校园,就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2.课程体系设置上,多开、早开相关专业课,把握好教学深度。

到了大三,很多学生要提前实习,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但是课程量却很大,而且包括很多专业课,所以往往学习效果较差。如园林07(3)班(五年制大专,大三),一周有38节课。然而很多学生已经找到实习的单位,单位要求他们提早开始实习,却因为学校课程太多而无法脱身。学校应为学生就业服务,相反却托了后腿,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建议在大一大二就开设专业课程,尽量在大三时少安排专业课程,给学生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以供反思及实践。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的要点是:

(1)基础理论,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必须、够用、适应广”的原则安排。

(2)专业技术课程,力求体现应用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就业方向,按照本专业各专业课之间的相关性、层次性和互补性,将专业课进行组合,形成不同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小模块,通过不同小模块的学习,形成不同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

(3)选修课的开设,力求体现与各专门能力培养相适应,与专业技术课有相关性、互补性和延伸性。总之,在理论课的学习安排上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为实践服务、学以致用的原则。

3.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目前园林发展的形势下,理论课和实践课1∶1的比例仍嫌不够,可适度再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如《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操作课可增加至60%~70%。

4.改革教材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材虽然有很多经典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前进,需及时补充新鲜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应该被现代的教学手段所取代。如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实地考察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手段。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的方法。

5.以能力考核为重点,改革考核办法。

传统的考核方法亟待改善。由于一直采用书面考试这种传统方法,且考试范围一般事先已圈好,学生们往往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为衡量学生能否达到本专业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改变过去以理论考核为主的单一的考核办法,采取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多种考核方式(绘图、写小论文、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并存的考核办法。

6.加强专业硬件设施建设

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加大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具体做到:

(1)开通信息网络,让师生及时了解世界最新风景园林动态,建立专业图书资料库。

(2)完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立多功能制图制作室,配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3)完善学校实验基地特别是综合性实习基地的建设,注重生物技术室、温室的配套使用。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学校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

(2)注重在职教师的进修提高。

1)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提供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可每年选送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各高等院校学习或参与科研协作,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及指导工作。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提高、编写教材、及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8.与其他院校、企业之间加强联系与合作,开展广泛的相互交流活动。

(1)我校应与其他农林类院校及建筑环艺城规类院校之间的师生要多交流。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工程建设的机会。

9.树立品牌意识

园林教育的目的是为园林产业经济服务,园林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种产品,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商品的畅销除了质量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品牌”。在目前园林教育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园林专业也要具有“品牌”意识,将自己的特色树立成一个“品牌”,打造成园林教育方面的“名牌”,让自己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 论

在当前局势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应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