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11:09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1篇

笔者根据其自身的工作实践及查阅相关资料,现总结出如下几点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单薄,基本素质普遍低下,势必会造成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变窄,往往局限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满足于完成每年上级下达的必审项目,而对企业内控制度的评估、预防以及建设职能等均未涉及到。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仅仅局限于财会方面,那么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属于财务性质,从而使得内部审计为企业财务部门的领导管理。

2.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识淡薄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比较狭窄,对内部审计的作用也不够明确。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此外,还有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直接隶属于财务部门,这主要是由于内部审计具有的财务性质所决定的。对于很多施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形式化的部门,意即可有可无,其独立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则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内部审计没了独立性,那么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必然会遭到质疑。

3.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就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来看,其主要基于财务软件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进行审核与检查,某些会涉及到企业账本等明细账目的查询,但是很少会进入到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第一线去进行调查、走访、分析,因此很难从深层次的角度探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审计的内容十分简单,主要在于弊端的预防方面,而完全忽略了效益的提高。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依然是查错纠弊,并未发展到效益审计的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益仍未形成高度地意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大多集中于审计业务方面,对于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缺乏高度地重视。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缺乏科学性的认知,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从而导致了国家机关审计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监管力度不到位的情况发生,进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审查工作产生较大的障碍。

4.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建设与时代的发展不符

近年来,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将财务工作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但是内部审计至今还不存在一种专业化的审计软件,审计技术及方法基本上以手工为主。随着会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输入、处理以及最后的结果大多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磁性介质方面。所以,应该对建筑施工企业被审计部门或者建筑工程项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全面地评估,那么就必须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审计。若要达到上述要求,就不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信息化改进,将信息化技术用于其中。

5.跟踪审计不到位

建筑施工企业还存在跟踪内部审计的力度不足方面的问题。某些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在最初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概预算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均非常严格,但是建筑工程项目一旦实施之后,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前期内部审计工作非常严格,中期内部审计的工作便可以稍稍放松一些,甚至还有人认为取消审计,中期内部审计工作尚且如此,更别说后期内部审计方面的工作了。而某些人正好钻了这些空子,在内部审计工作薄弱环节进行贪污舞弊行为,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出现很大的问题。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对策

基于上述关于当前时期下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与阐述,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1.合理化定位,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成立专业化的审计团队,由此团队履行审查监督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及审计团队要领导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而审计业务及其相关审计协调的工作主要由审计团队所管理。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施工企业管理层或者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的基本权力。所以,在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时候,要确保地位比其他职能部门要高,那么这样就能够为独立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条件与平台。

2.创新审计方法及手段,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适应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及管理不断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创新内部审计的基本方法。一方面,应该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以及完善审计抽样、内控评测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方法。此外,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完全信息化、计算机化,采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3.强化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

对领导负责,对自身负责,对身边的同事负责,也是对我们施工企业的发展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对提出的审计结论应有着审慎的态度,审计意见的表达应在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

三、结论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2篇

Abstract: Modern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mak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ust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from the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auditing works is the key of affecting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and construction,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modern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overall cost control. In this paper,internal audit focu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s briefly discussed.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施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ternal audit;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073-01

1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仅有较为大型的集团化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才刚刚开始。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其内部审计的理解与管理上不够深入。这一情况导致了其内部审计工作仅停留在财务收支的审计内容上。而且,其内审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进行内审工作,这一审计方式造成了企业审计手段单一、缺乏组织的监督有效性。以上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漏洞,为职务侵占、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施重点

2.1 以全过程跟踪审计理论指导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风险,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以现代工程建设跟踪审计理论,指导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事前预防、施工控制和事后监督审计方式实现跟踪审计目的、提高项目投资资金的使用。施工企业应在审计工作上进行强化,结合现代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进行审计理念的更新,完善企业的审计体系与制度。以此实现企业审计力量的强化、实现审计管理的强化。

2.2 强化审计计划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与自身审计力量、资源状况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计划。并将审计计划与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结合,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实施。

2.3 强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审计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在企业进行内审工作时,以项目安排、方案制定为基础,通过科学的人员配置、资料审核以及报告编写等环节工作的细化提高企业审计制度的执行力,促进企业施工过程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督导。以相关岗位的设置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促进企业及时发现审计风险、调整审计方案。而且,审计督导还能够通过对审计人员的指导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2.4 加快企业审计方式与方法的改进,以现代化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过程内部审计实施中对审计技术手段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审计技术方式方法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积极借助网络优势实现企业内部计划、施工、采购以及财务等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以此实现企业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的结合,促进企业审计信息渠道的建设,为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2.5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内部审计的主要过程 施工企业应根据这样的流程与过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内审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施工企业还应根据各过程的重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实现企业审计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2.6 竣工结算的审计工作重点 竣工结算可以归为事后审计,但是在竣工前的自审过程也属于事后审计范畴。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内审人员应在工程竣工后、结算前对工程实际施工中的各项费用、技术文件等进行系统的审计,再次核算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为竣工结算提供准确数据。在工程竣工后,审计人员还要对工期、质量以及投资情况等进行再次审查,确认工程目标的实现。以工程完成情况、施工图纸比较分析、人工材料的使用情况符合等有效审计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工程量的统计为结算工作提供准确数据。

3 强化全员审计意识、强化审计工作培训,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在传统的内审工作开展中,由于企业人员对内审工作的不理解、不了解以及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体系的不清楚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企业人员内审意识的低下,造成成本控制、造价管理等工作开展的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注重企业全员审计意识的培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培训,使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都能够认识到内审工作的意义以及自身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促进内审工作的开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实施是保障工程施工资金使用、成本控制以及造价管理的重要工作,是保障企业经济利益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快企业内审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人才的引入与培训,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章伟,林丽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J].建筑科技,2010,6.

[2]刘雨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与造价[J].建筑科学技术,2009,10.

[3]王哲.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探析[J].项目管理与企业经营,2009,3.

[4]艾影,常丽红.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建筑工业,2009,11.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在建筑行业中,由于建筑安装企业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风险,而这些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也更为重要,企业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本文通过对建筑安装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思路以及风险管理作出简单研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促使建筑安装企业有效降低风险从而更好的发展。

一、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指企业内部通过监督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是否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的一种办法。

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目前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这是大部分企业都具有的问题。2)建筑安装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财务工作很复杂,建筑安装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复杂,审计工作的难度很大,无法及时准确的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度不够,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局限在与财会等方面,使审计工作不全面无法发挥其作用。

二、建筑安装企业的风险管理

1.建筑安装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建筑安装企业所面临的的风险问题大致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问题一般较小,而财务风险问题是建筑安装企业在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它深入影响建筑安装企业项目管理的所有过程,从投资者投入资本,设计者做出施工设计与规划,再到投入施工直至施工结算,都涉及到资金的使用问题,就会面临财务风险问题。它具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以及不确定性。

2.建筑安装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建筑安装企业所面临的的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有:1)投标风险,建筑安装企业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行业竞争太过激烈导致企业为了承包工程压低其价格,这大大降低了利润率,甚至于无法获得利润,给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多的困难。2)资金短缺风险,建筑安装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项目以及材料设备等都需要资金的使用,施工现场监管不严也很容易造成资金浪费,这就很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3)资金回收风险,工程在承包施工过程中,工程方或投资者不履行合同,拖欠投资工程的款项也时有发生,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坏账损失,使企业承受很大的资金回收风险。4)收入确认风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购买价格以及材料的使用量以及耗损量都是不可预计的,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情况变化。这就会造成工程预算与现实支出不对等,在施工结算时,成本远远高于承包价格,导致企业亏损。

3.建筑安装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成因

建筑安装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有几个方面,例如,1)建筑安装企业工程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各类材料的价格问题,市场经济之后,价格涨跌情况复杂,当建筑工程使用的各类材料价格上涨,建筑安装企业的工程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随之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度以及客观的认识问题,财务人员的忽视很容易造成财务工作的效率不高,及时性不强,加大财务风险。3)企业内部下午管理关系混乱,管理不严,建筑安装企业的财务工作管理普遍呈现很疏散的状态,在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管理混乱,很容易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损失。

三、解决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以及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1.应建立内审防范预警机制, 防审结合

建立建筑安装企业重大经济事项实施前审计参与制度,审计人员在重大经济事项实施之前要对工作进行研究,做好事前防范。经常进行审计工作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

2.内部审计的模式应与建筑安装企业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随着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模式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企业的发展进度。要针对建筑行业和建筑安装企业的自身特点,设置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

3.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筑安装企业必须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准确的了解项目资金的支配情况,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不必要的损耗,提高材料利用率,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内部审计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4.加强内部审计,做好事前风险评估

在建筑安装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风险控制问题,在项目实施之前通过内部审计进行分析,从审计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程度,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也越来越重要,建筑安装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于此同时就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问题,风险问题很容易导致企业亏损以及更大的影响,必须有效的加强内部审计,降低财务风险,才能促使企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建阳.论建筑安装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3,(2):56-57.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及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已经开始日趋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不但为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施工企业必须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施工企业由于涉及到的项目合同比较分散,对企业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内部审查和监督上,为此,工程施工企业需要确立以市场经济作为前行的方向,从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通过深入开展企业内部审计职责,更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审计监督和评价,来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有效管理,其职能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经济活动进行适当性、合法性的监督,作为独立的客观监督和评价活动,与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条件和外部环境所决定,通过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促进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来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一、当前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对当前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进行调查发现,其问题主要表现是,一是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独立性等原因,与被审计单位或员工由于比较熟稔,对审计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审查,二是由于对被审单位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因麻痹大意而简化了相关业务程序,对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变化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因固有思维的影响而调查不深入;三是被审单位对审计工作及方法比较熟悉,对其中的有些问题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不便于给审计人员的取证;四是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之间串通舞弊现象的发生等。

3ec

为此,在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必须结合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从各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对一些遇到的特殊原因和难题进行多方调查取证,经过对施工企业审计工作的认识,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结合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分散性来着手取证

我国审计法律法规的颁布,为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参考准则,而在面对日趋复杂的审计环境,对审计对象的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与当前的客观审计条件产生了矛盾。比如在对施工企业进行审计时,由于施工项目的分散性,审计项目的数量也非常大,有些项目延伸到海外,并且随着施工领域的不断扩展,对施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来说,无论是从时间行还是从项目上都难以实现对所有的项目进行彻底审计,为此,只有从审计经验和实际审计项目中进行抽查审计,以当前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推动施工企业的审计合法性与适时性。同时,依靠施工企业各部门的自查与审计人员互查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在审计管理上,人员素质差异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施工企业做出正确的客观的审计结论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审计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2.针对当前施工市场的不规范,对施工企业在项目中盈亏问题难以做出准确判定

4fa2

在对施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其主要重点是对企业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和评议,而由于施工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还存在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对施工企业的某些工程项目的盈亏问题还难以作出准确判定,特别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在工程招投标中采取的不正当手段或恶性竞争现象,不仅给建设单位带来风险,也给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施工带来了压力,如有些项目为了实现政绩的突出,对建设资金方面有施工企业长期垫付,有的建设单位不履行合同条款,对工程造价私自调整或变更付款方式,也给施工企业的资金链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甚至有的建设单位恶意拖欠工程款……所有这些现象的发生,都给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带来不确定性,也为施工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带来风险,而对经济活动中的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为此,仅靠审计人员通过相关的审计工作和职业判断来作出审计结论,难免进一步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3.当前施工企业的财务制度与财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由于施工领域各类工程预算与造价上的专业性,再加上不同施工现场的随时性与特殊性,对财务部门的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难度,而财务人员对工程物资成本与实际收支之间的核算只能通过相应的资料来进行,由于对现场未施工项目的不了解或不熟悉,再加上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人员面对自由裁量权的扩大,而对财务管理中的工程总价、合同总价、实际造价等问题难以进行准确的确定,对当期的收入与成本核算等工作,面临着更多的财务失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无形中增加了审计风险。

4.审计从业人员的经验及职权限制等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员在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中,由于涉及的工程项目种类太多,而审计人员的相对较少,再加上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都给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升带来了阻碍。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与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局限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某些经济活动中的虚假事实的迷惑性,给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同样带来了不利影响,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二、加强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强化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推动审计质量的提升

审计工作的实施必须在审计程序和要求下,有步骤的开展和实行,比如从审计的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再到终结阶段,都要将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贯穿其中,从而推动审计质量的提升。施工企业在开展审计调查时,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自查,并从施工单位的自查报告中进行全面的分析,区分各类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将施工工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认证和权衡,并结合审计原则和规定,按照相应的流程来调查取证,形成审计报告,同时,从审计报告的复核体制出发,坚持对全员、全经济过程的审计质量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

2.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完善企业的审计体系

对施工企业来说,从企业的管理效率上要建立明确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从而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监督,同时,加强对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对工程施工中的收入项目、成本支出,以及利润等问题进行细化和明确,并将对各工程项目的实时监督与企业的综合管理构建起来,使其审计工作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步协调进行,以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国家应该规范施工企业的经营秩序,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国家应该从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台相关专项措施,比如对项目承包及垫资施工的专项治理,对施工企业的监管更加深入与细致,从而确保项目工程在建设中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为降低施工企业的审计风险创造条件。

4.注重审计人员的后期培训与职业教育,提升审计水平

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加强对施工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素质,从自身的学习及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学习当前关键审计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以实现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更加积极有效的落实审计风险责任。

总之,针对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和特点,就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从中探索出适宜施工企业强化审计责任,减低审计风险的措施和意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新形势下的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审计思路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相信未来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5篇

摘 要 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及控制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施工企业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创新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对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内部审计 信息化创新

一、引言

随着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个对企业内部进行自我约束及监督的机制,越来越被广大的企业管理人员所重视。我们可以说,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部分,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项目可能具有项目周期长、项目实施环境恶劣以及资金投入较大等特点,同时施工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些因素都导致施工企业为了能中标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利润降低,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练好“内功”,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打好基础。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外部环境的改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就显得非常的必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模式及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在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工作中起到促进作用。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在接受企业管理层及高级管理方的委托之后,对企业内部各个子公司、分公司和各层管理人员等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鉴证与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其作用的发挥必然离不开企业管理层及基层员工的支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施工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忍让难以得到企业管理层的有力支持,究其根本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其具体的表现就是不少的施工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直接影响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虽然有些施工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却没有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合理的开展。对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提供的服务不予重视,甚至持敌对的态度来对待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这些原因都是直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独立性是其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具备相应的独立性之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公平、公正的鉴定和评价。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其独立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首先在组织上要具有独立性。但是,施工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建立在企业基本的管理框架上的,其行政地位直接受制于本部门以及本单位,其行政地位仅仅是和被审计的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相互独立,而和那种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间的差异较大。从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情况来看,施工企业实行主要是在董事会领导之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受总经理直接领导,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部门是和其他部门并列的。这就导致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不针对于其处于同一个级别的总公司的财务部门及与之并列的经营部门,审计的对象仅仅只是针对分公司和子公司等级别的单位。即使对总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但往往由于相关利益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审计结果存在偏颇,不能够真实、客观、公平、深入的得到会计信息,更加不能够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定位不科学

影响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的因素较多,尤其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及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当市场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及完善之后,施工企业的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相关的分支机构及管理层次趋于复杂化,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客观条件的改变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包括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功能监督职能向以提高企业防范风险能力为主要目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水平的管理与服务职能转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大型的施工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向管理及服务职能的转变,同时还对内开展了管理审计工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依然是以监督及评价职能为主,并没有深入到分析、评价及管理经营的层面,其集中的领域依然只是财务方面。

(四)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科技含量较低

当前,很多大型的施工企业都开始实现信息系统的网络化,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内部审计成为了现代企业审计方式的重要形式。因此,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现代的审计方式加以掌握。但是从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方式过于传统,限制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审计工作严重滞后于主流审计的发展水平。而企业在面对这一形式时,也没有过多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科技含量方面的投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1.合理的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定位

随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目的也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在促使审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还对审计理念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内部审计的理念发生改变,为企业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也就是说,我国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将其自身的目标定位转向到管理审计的层面,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监督并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目标及经营理念的实现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伴随着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必将走向集团式发展的道路,这客观上导致企业的管理层次将明显增多,进一步的加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规划进行合理的定位,积极的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深入到施工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的所有活动当中,实时的向管理层汇报内部审计信息,然后针对其中的管理及控制缺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策略,协助管理层有效的管理并控制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将内部审计工作和外部审计工作相结合

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与会计事务所,国内、国际较知名的审计机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这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自己开展内审工作的局限性,诸如独立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内审结果的影响力及其权威性。在进行委托外部审计时,对于确定是进行部分委托外部审计还是进行全部委托外部审计,我们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来确定。由于施工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太长,虽然在其建立的过程中是按照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但是在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和相关资源的配置等方面的工作都没有达到相应的规范性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时,施工企业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适当的结合,将能更好的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

(二)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创新

1.加强信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这不仅仅限于施工企业,对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尤其是能够充分的利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企业管理人才。在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是施工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系统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企业需要通过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训力度,尤其应该加强与审计业务相关的专业审计软件的培训工作,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绩效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审计工作的专业人才。

2.建立并完善基础性审计资源数据库

企业的内部审计资源数据库应该包括这样三个部分:审计单位的基础资料库、审计专家的审计经验库以及相关的审计文献资料库。在资料库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审计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效性,尤其是针对相关的内部审计政策要求是更应该考虑数据的时效性及完整性。同时,要注意平时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积极的对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及经验进行总结,在分析之后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录入到审计资源数据库当中,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结语

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研究和论述对,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创新,使之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级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宗弟.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理论创新与实务分析.天津大学.2008.08.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内部审计 风险防范 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促使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就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的相关对策。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审计的质量控制属于施工企业审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施工企业各项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从而评判出所开展的活动是否严格遵守各项标准,对各项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以便来确定出企业所制定的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等。要想促使这些工作的落实,与开展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怎样充分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特点,确保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促使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象较为复杂,审计的范围较为广泛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的经营规模也日益扩大,经营业务日趋复杂,不再单纯地局限于过去的施工管理以及劳务输出,广泛应用在资本运作、房地产开发等活动中,这样就促使内部审计的对象不断复杂,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难度。与此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所伴随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也不断增多,一些缺乏真实性、可靠性的会计资料融入其中,无形中就加大了审计的难度。纵观当前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早已超越了过去的财务会计内容,而且审计范围也不断加大,这样就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责任,而且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2、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具备的行政性较强,再加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具有密切的利益关系,这样就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就无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所做出的审计处理的决定也无法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既要受到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的活动实施检查和督导,又要受到本单位的行政管辖。这样就形成了业务工作的外向型以及行政管辖的内靠型,导致内审人员无法扮演应有的角色,之后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丧失了应有的权威性。众所周知,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关键,倘若无法保证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就无法确保审计人员在业务工作方法具备的权威性和自主性,从而就加大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3、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外部证据取证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方面来分析,外部证据通常是从被审计单位的外部获取的,在未得到被审计单位作业系统从而直接从内部审计人员那里获得,这样所获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而且获取外部证据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除此以外,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存在于一定的组织管理活动中,而且权限也仅仅限制在这个组织内部实行,要想获得外部的证据通常是需要通过被审计单位提供或者其他外部单位的相互配合,这样就对外部证据获得的难度以及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无形中就加大了审计风险。

4、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使用的审计程度以及审计方法不科学

当前,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增加,而且会计信息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所选取的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使用,会对审计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抽样审计是随机抽样某些个体从而来推断出整体的状况,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再加上审计工作过分看重成本效益,这样审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缩减那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的程序,从而就会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加大审计的风险。当前,内部审计通常使用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但是这种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

5、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经验等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纵观当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严重不足,而且具备的知识结构非常单一,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无形中也就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如何有效地防范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规范施工企业的经营秩序,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想切实加强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市场秩序是很有必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加强治理,例如对承包项目以及垫资施工实施专项治理,更加深入地开展对施工企业的监管,以便保证项目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降低施工企业的审计风险奠定有利基础。

2、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评级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属于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关键,从而内部审计部门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要将该规范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人员以及审计业务方面,在审计工作的整个环节中,要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对此实施科学的考核及评价方法,以便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真正实现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学会运用新思维,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将审计的内容逐步扩展到企业战略角度,从而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促使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牢固树立起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第一,审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审慎性的原则。从而就要求对于审计项目中所包含的风险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于实际状况都要严格做到心中有数,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不可妄下结论;第二,对于任何一项审计工作,在审计前要进行认真地调查,要认真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状况,切实降低审计的风险。此外,要努力将审计工作向着事前、事中转移方向发展,促使审计工作融入到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而且要对整个过程实施跟踪检查,确保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4、实施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

一般而言,制定出科学的审计程序是确保各项审计任务顺利完成,以及降低审计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对于审计任务的制定以及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审计计划的实施、审计报告的出具,都应该严格制定出相应的操作程序。与此同时,在开展审计的工作中,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方法。

5、强化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使命感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审计经验会对内部审计风险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满足组织管理以及业务发展需求;其次,搭建出平行沟通的平台,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从而促使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再次,在实际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应有的谨慎性,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工作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规范并遵守审计程序,对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科学的评判和识别,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的来源都是非常复杂的,从而就需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便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茹.如何提高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力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

[2]王超.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理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03)

[3]冯来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及其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0(05)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7篇

1.1安全审计方法

过程安全审计方法采取要素分组评分的方法,即,不同审计小组通过查阅文件记录,交流和访谈、现场观察和检测等方式考察企业现有的管理运行状况,对照本组负责的审计要素检查表进行评分。受审计企业最终得分经审计组集体讨论汇总后得出。

1.2安全审计流程

企业过程安全审计的实施,一般是由独立性的专业审计组进行。

2应用实例分析

本文将编制的审计检查表应用于某化工企业,对该化工企业的领导层、相关职能部门、生产部门以及承包商(承运商)的过程管理进行安全审计。审计得分标准分为3个层面:

①没有管理,扣除该项目的全部赋分,得分为0;

②仅停留在文件上,没有对员工培训,或大部分未执行,扣除该项目的全部赋分;

③有文件化制度,部分未执行,或执行效果不明显,审计员视情况扣除50%至全部赋分。经过现场审计和审计组内部讨论沟通后,该化工企业本次审计实际得分为1419,根据公式2计算该化工企业过程安全审计得分为788分,其过程安全管理处于良好水平。目前该化工企业在能力培训与意识、承包商和供应商、设备与设施、作业安全、安保、交通运输、事故事件处理与统计分析等要素过程安全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因此,该化工企业今后应在过程安全管理中加强上述要素的管理,特别是承包商和供应商、设备与设施、作业安全等要素的管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管理状况,实现过程安全管理绩效的提升。

3结语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制度

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供电企业的知名度,并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关于如何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研究,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研究意义两方面。理论研究意义表现为,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和作用两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概括,能够为其他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现实研究意义表现为,本文通过对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措施,能够为当前存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供电企业提供宝贵的建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内容概括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企业单位的相关法定代表人或是相关的企业承包人,在任期的特定时间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对履行其职能所展开的经济审计行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企业在经营发展进程中,能够分清企业经济责任人任期时间内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为企业单位相关的纪检部门和考核部门等,提供实际的经济参考依据,以此促进企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并为企业负责人的发展决策提供相应的基础。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对保护国家财产安全,还是促进企业领导廉政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体现在其能够对企业的相关财务进行明确,并提高企业负责人的工作效率,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对企业相关管理者所在的部门和相关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审计,从而达到了解企业经济发展情况的目的,缩短下任企业管理者的适应时间。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也体现在其能够加强对企业责任人和管理者的监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的使企业管理者在履行职务时,将定性与量性相结合,由此达到对企业相关经济指标的考核目的。

二、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供电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企业负责人经济审计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供电企业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极为必要,主要体现在其是供电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供电企业的相关管理者和负责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国家和企业的整体利益,对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经济支出进行虚假报账,同时人为的利用自身职务的便利,调节企业的资金利润,严重限制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实施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以促使供电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是加强供电企业负责人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

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责任审计不仅是供电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加强供电企业负责人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下,物质生活和经济的诱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自律性逐渐下降,中饱私囊的现象日益频繁。尤其在日常的企业经营业务往来中,企业负责人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经营理念,放到个人经济利益之后,由此极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并造成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实施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以加强供电企业负责人廉政建设。

三、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一)转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方式

在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过程中,首先要转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方式,以创新的形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而达到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的目的。就当前我国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现状而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发展进程中,存在工作方式相对落后和陈旧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一方面,要根据供电企业负责人干部监督管理的需要,采用对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轮审制度,对于任职期满两年的负责人实施有计划的安排审计;另一方面,要在审计工作中,充分的利用与日常审计工作有关联的工作资料和财务成果,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二)加强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突出

在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过程中,不仅要转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方式,同时也要加强对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突出,主要是由于审计内容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关于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突出体现在,其一,加强对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加强企业负责人在职务期间内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审查,以及对企业内控制度建立情况的审查和评价等;其二,对于企业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绩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管理者对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重大经济责任等方面的审计。

(三)明确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目的

明确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审计目的,是当前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严格管理审计情况,明确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目的,审计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审计而审计,而是通过对供电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供电企业的经营水平,并提高供电企业的自身内控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供电企业发展进程中,只有明确审计内容和审计的目的,才能够实现对供电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四)完善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对于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导向作用,因此在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措施中,必须要完善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审计决定执行工作管理标准,对被审计的供电企业单位进行严格的考核,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另一方面,要通过对供电企业的审计制度建立情况,落实具体的审计决定单位,并在最终考核中对供电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以此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

四、结语

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的研究,不仅是当前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工作目标,同时对于供电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关于如何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研究,首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阐述,同时从经济责任审计是供电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加强供电企业负责人廉政建设的基础两方面,展开对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分析,最后从转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方式、加强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突出等方面,研究提高供电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睿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赵颖.以经济责任审计转型为契机,抓好高校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建设[J].经济师,2013(03).

[2]杨柳,郑佳,李剑华.浅析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J].商业会计,2013(17).

[3]高加顺.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通讯世界,2014(21).

[4]范成华.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评价指标研究———以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

[5]匡志高,王群.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体系探析[J].北方经贸,2014(10).

施工企业审计论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清洁生产审核,思想,计量,技术,设备,措施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清洁生产是降低排放强度,减少工业污染,缓解环境压力,实现由末端控制转向全过程控制的必由之路。一方面由于长期沿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投入多、产出少、消耗高、浪费大,也使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压力问题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问题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用于环境治理的投入大大增加,然而就治理模式看,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统一,企业积极性不大,清洁生产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为目标,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统一起来,是目前最佳的模式。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从改造产品设计、替代有毒有害原材料,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物料循环和废物综合利用多个环节入手,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在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环保部就提出了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行清洁生产。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的同时,在企业内、外发展优势互补,相互影响,形成社会化运行网络,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实现环境、经济效益双赢。

盘锦市实施清洁生产已12年,全市大中型企业85%以上已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但是在审核过成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1 企业思想观念守旧

企业环境管理不够重视,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粗放生产经营的传统观念没有扭转,观念尚末更新。没有把清洁生产理念应用在产品和生产过程中,企业普遍存在追求贷款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和片面认为技改就是清洁生产的狭隘思想。

多数企业从设备工艺上思考的多,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考虑的少,对新兴的清洁生产理念拒不接纳,并简单的把清洁生产看做清洁文明生产及技术改造,认识不到清洁生产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但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使企业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

2 企业资金短缺,技改投资严重不足

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资金难以筹措,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又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国家没有投入,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单靠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实施清洁生产的难度很大,贷款困难,在没有优惠政策,虽然辽宁省可以申请清洁生产周转金贷款,但是企业还是难于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

3 企业计量设施不完善

在审核过程中,由于需要实测输入、输出物流,建立物料平衡,而实测必须在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进行,一般我们都按连续生产72小时的生产数据作为依据,但往往我们会发现企业没有或者缺乏中间的计量手段,大多数企业一级计量比较完善,二级计量有所缺乏,三级计量更有大量企业没有。致使一部分数据需要理论估算,不能真实有效的将清洁生产前后变化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核算。企业正常生产是在动态条件下进行的,变化的因素较多如生产条件、价格、原材料、产品种类等,致使企业对清洁生产的效益分析困难。方案实施后实际效益是多少,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企业难以确认从而行成一笔糊涂帐,这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问题,也成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一个重要瓶颈。

4 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

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是能耗高、资源消耗、污染严重的又一重要问题,通过审核我们发现,大部分国有企业设备陈旧,有的甚至处于报废边缘,即使有些水平较高的企业,也面临不断技术改造的需要,这也是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障碍和困扰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辣手问题,也是企业出现片面注重技改的技术根源,制约了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

企业实施好清洁生产审核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清洁生产不单是一种防治污染的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只要把这种理念在企业深深扎根,企业才能持续开展好清洁生产工作。

1用清洁生产审核的实例,有效的开展宣贯工作

清洁生产审核的宣贯工作是实施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要步骤,也是提高审核企业领导及广大员工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能否实施好清洁生产审核的前提条件。宣贯工作是否搞的透彻,直接关系到全过程审核的成效和质量。在宣贯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投影设备直观、清晰的效果,采用了之前清洁生产审核的化工、石油炼制等行业的实例,结合审核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比较好,一改过去就审核谈审核,泛泛的讲解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的宣贯的方式,使大家听得懂,看得明白。加深了对清洁生产审核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并且直观的学习了如何编制好物料平衡,如何分析原因,找到物料流失部位,如何制定好、实施好无/低费、中/高费方案。为保证企业审核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2注重调研、执行程序、实施好审核工作

清洁生产审核是通过一套系统而科学的程序来实现的,工作实践体会到,要实现全过程的控制,真正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编制好“物料平衡”及“物料流程图”,从中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是审核的关键。

首先,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将节能、降耗做为切入点,进行实测,再确定物料平衡评估方法,解决企业单耗不清的具体问题。其次在物料平衡及“物料流程”的基础上,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查找问题,制定方案。再次、根据审核企业确定的无/低费和中/高费方案。督促企业实施好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中/高费方案本轮不能实施的进行可行性分析,列入项目库,做为今后持续发展清洁生产的内容,使企业形成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减少物耗、污染总量,实现了企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建立和完善审核企业管理及档案制度,巩固审核成果

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在分析物料损耗的原因后,制定了方案,通过无/低费、中/高费方案的实施,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这些成果,如果没有制度保证,很可能流于形式,因此,把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作为重要内容,企业用文件的形式将制度固定下来,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清洁生产。

资源不断减少,污染排放标准不段提高,致使“高能耗、低产出、低附加值”的粗放型企业必须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用清洁生产理念促进工业发展和深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使企业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朱慎林,周中平。清洁生产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段宁.中国生态工业简介。北京:中日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