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科普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10:06

农业科普论文

农业科普论文第1篇

【摘要】要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高校应该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多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文章认为大学科技园建设与提升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能力有紧密联系,从而分析了北农科技园运作制度、体系与承担的科普教育职能等基本问题。北农科技园的科普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园区功能分区、园区发展环境、园区科普旅游开展三个方面。最后讨论认为:北农科技园运作是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与科普旅游的良好载体,兼顾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合理运作之后具有一定文化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技园;科普教育;北农科技园;都市型农业;辐射带动

为弘扬和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市属高校青年教师成立社会实践团”,暑假期间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见证辉煌成就,践行北京精神”首都城乡社会体验日活动。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代表、中央和市属媒体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张祖群副教授与王波博士研究生等一行6人参加了上述活动,2014年下半年补充进行调研与电话访谈,重新补录文献分析,本文主要围绕“十二五”、“十三五”的转型时期北农科技园运作制度、体系与承担的科普教育职能等方面进行思考,主要目标是如何探索出一种兼顾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这一问题。

一、科普教育综述:如何提升大学生科普能力?

2010年我国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显著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要求进一步普及科学技术教育。因此,我国高校急需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提升其科普能力。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早已经开始了。王晓红(2001)[1]提出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投身科学实践活动,营造校园的科学氛围,重塑大学生科学精神;薛世平(2002)[2]提出高校应开设科普创新课程;廖洪元(2002)[3]等认为,通过建立现代科普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来引导大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杨东铭(2003) [4]指出高校科普现状存在一定的盲区;王欧(2003)以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部分国家农业园区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5];叶华松 (2005) [6]认为,应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题;赵大中(2006) [7]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及弘扬科学精神,应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普活动,并建立科普活动的长效机制;许志峰(2007)[8]认为应借鉴国外成熟科学素质理论和先进经验,建立大学生综合性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王宇良,沈瑶琴,戚敏(2008)[9]认为高校科普人才严重短缺、科普能力被忽视,并思考“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科普的受众体,还是科普的传播者”;李同升、王武科(2008) [10]以“技术创新-中介平台-技术受体”之间关系为研究框架,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系统、动力机制、主要类型。

近年来很多高校启动了“高校科普工程”,其目的和宗旨在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以达到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大学生科学意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活动的效果。很多地方政府、企业与之合作,成立了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站、实习基地等,在全国高校建立大学科普橱窗,因地制宜开展各类高校大学生科普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工作不应仅仅限于从高校的视角来研究,更应拓宽研究视角,在兼顾多种效益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高校就应发挥其孵化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多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而大学科技园就是发挥高校孵化器作用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大学科技园与科普教育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大学科技园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大学科技园实际运作中的基础设施为科普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服务,大学科技园的专家学者大多是高校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软件服务,大学生在完善的硬件和软件的平台下,将会发挥更好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科普能力,完善我国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需要高校的支撑,高校为大学科技园提供高科技和科研技术人才,高校的教师和博士生研究生、研究生及本科生等都促进了科技园的发展。因此,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与提升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能力之间有紧密联系。

二、北农科技园的运作与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功能分区

北农科技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亭自庄村西,其始建于2008年,至2011年8月学校总投资5000余万元,已初步建成了一个水电路暖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科技园总占地面积1023亩,其中1号地373亩主要是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农产品加工、综合服务,2号地186亩包括主要是设施果树、蔬菜园艺种植,3号地234亩主要是大田作物、精品种子实验区,4号地230亩主要是特色园林花卉植物苗圃种植区。

北农科技园通过对功能区的划分,一是便于对园区的管理,二是便于科普教学。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可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实践研究,增加其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专业领域里研究的更深入。北农科技园的园区功能分工明确,不但有种植区、养殖区,还有农产品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科技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在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进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现代科技中的农产品加工的教学实践环节。科技园功能区包括设施种植、露地种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等,对提高学生的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园区发展环境

北农科技园具有极强的教育职能,它不但在基础设施上满足了大学生进入到实践活动中的硬件要求,而且在技术指导和实验研究方面,有高校教师和专家、企业也可以满足大学生实践的软件要求。因为农业技术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分为公益型、市场型和两者混合型三种类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公益与市场混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类型[11]。管理部门对入驻北农科技园的企业有特殊要求,一般入驻园区的企业负责人同时身兼教学厂长(主任)、项目经理、项目研发合作伙伴三个职位,体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角色扮演[12],为北农科技园在提高大学生科普能力、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孵化、发展科普旅游科普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发展等创造了条件。

一个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是科技园区良好运行、发挥功效的外部保证,而能否理顺管理体制、兼顾各个利益主体、融合现代政府治理与现代公司治理等是科技园区能否良好运行、发挥功效的内部保证。北农科技园目前入驻企业平均亩产值只有3000-4000元,与国内同类园区企业相比处于中游水平,发展潜力、目标与创新空间还很大(从4000上升到10000元)。已有研究表明,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环境、园区政策环境、园区市场环境和园区金融环境等直接影响到园区的绩效创新,并间接影响园区创新能力[13]。只有以现代政府治理方法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为引领,培育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才能为农业生态科技创新提供体制动力,从而创造一流的农业生态效益和农业经济效益[14]。

以小汤山农业科技园为对比,它作为目前北京市唯一的部级农业科技园,早在8年前,田新豹(2007)从总部经济的视角来对小汤山农业科技园进行分析,将加大吸引企业入驻的力度作为解决转型发展问题的突破口[15]。8年过去了,小汤山农业科技园的转型取得了可喜成绩,而北农科技园的辐射还不够,要辐射全国,需要从北京市级大学科技园跃升到部级平台,积极申报部级农业科技园。2014年12月,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这是部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农(牧)业、农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创新协作平台,使联盟成为国家农业科研联合攻关的核心平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网络以及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6]。作为一个北京市属的农业科技园,北农科技园应该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园区科普旅游开展

北农科技园因为区位相对优越,除接待北京市内农业高校学生在此实习以外,也欢迎其他非农业高校、非北京所在地的高校学生到北农科技园参观体验。例如北京大学团委就于2012年上半年组织学生参观了北农科技园日光节能异型温室、灵芝虫草研究孵化基地、智能有机奶牛和家禽养殖场、葡萄酒和牛奶生产加工车间、特色蔬菜种植、生态鸡场和生态奶牛养殖场等典型园区,了解生态农业,体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思想。北京市教委多次组织市属高校青年教师、相关专业大学生下基层,到北农科技园进行社会服务实践。

以科技园、公园、植物园等为依托开展科普旅游已逐渐成为都市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例如2012年5月,在北坞公园、海淀公园和上庄镇举行“乐活农耕,播种希望”主题的京西御稻插秧节,开展京西稻文化推广和市民农耕体验大型活动,该活动深受家长与孩子们的欢迎[17]。2013年杭州植物园为拓展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建立农耕科普园,向学生展示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区别,展示农业轮作、间作制度和生物固氮等科学机理,从农作物展示和农耕体验两方面开展农耕科普旅游,达到了极好的科普教育效果[18]。相比较而言,北农科技园做得更出色。北农科技园还积极开展针对小学生、儿童的亲子农耕体验,推出农耕类、创意手工类、厨艺类、游戏拓展类、科普实践类等40多项体验活动,不同数量家长与孩子的组合可选择不同的套餐,如周六欢乐之旅、周日芳香之旅等。家长与孩子一同喂奶牛、采摘蔬菜,栽盆栽,学习农业知识,享受田园绿色生活。北农科技园还与旅行社合作,推出亲子科普旅游产品。一对夫妻带着孩子一家三口一天体验特价326元,若加一名儿童一家四口则是480元,每5个家庭就成团。主要活动包括:参观蘑菇基地、牛奶养殖场、有机餐厅、栽花、采摘蔬菜、喂羊、田野荡秋等,在家长、孩子与泥土亲近活动中,增加了孩子对泥土的自然情感、对父母的亲情以及与其他小伙伴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亲子农耕体验推广了古老农耕文明,普及了农业科技,启发了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倡导了绿色生活理念,取得了极大成功。当前主要有“下乡体验式农耕”和“农业进城的都市农耕”两种农耕体验方式,前者更亲近泥土,后者因为交通通达性较好、来回时间可受控,更受家长与孩子欢迎。总之,城市家长带着孩子的农耕体验不仅拉近了市民和农民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距离和人与土地之间的距离。这实际上是践行一种“人本、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具有统筹城乡、追寻绿色田园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19] [20]。

三、结论与建议

北农科技园以种植、养殖、加工、循环四个产业平台为基础,合理搭配,做到上、中、下游结合,打通全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出一种经济效应、社会效益、科普教育职能、生态效益良好的新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之在中国诸多农业科技园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北农科技园良性运作是提升科普教育的基础

北农科技园对生态猪场、生态奶牛教学示范牧场、生态养鸡教学示范场、农业种植、园林果艺等生态养殖和培育技术的运作,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北农科技园的生态养殖技术的辐射作用。科技园本身可以借助其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优势指导生态养殖及农业种植,运用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及种植技术增加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的品质,为专门从事养殖和种植的人员提供示范作用。

如北农科技园的生态养鸡的教学示范场,鸡场以“生态农业、健康绿色”为出发点,建立了统一品牌、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体系的现代化鸡场,对养殖区、种植区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创造性地把现代化鸡舍建设和农业设施相结合,在保障鸡蛋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有机鸡蛋的现代化、规模化和可持续生产。生态养鸡,是指在动物福利思想指导下,把鸡放养在果园、山林和菜园,让鸡群在自然、自在、自由的环境中生活、生产。鸡群能够享受到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水,有广阔的活动场地,符合鸡的喜好,有利于鸡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养殖出的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食性杂、耐粗饲、节省粮食、易于管理、体型清秀、黄羽或黑黄相间羽色、柴鸡特征显著,鸡蛋品质也更加健康。又如生态奶牛教学示范牧场,牧场的占地面积是50亩,最大容量是120头牛,牛的品种主要是荷兰牛和本地牛,学名叫荷斯坦牛,俗称黑白花牛。牛场设计风格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建筑风格,在牛棚内部安装了风扇、喷淋、自动喷射系统、TMR的日粮搅拌机等基础设施,并装有阿拉伯挤奶系统,牧场采用的是科学养殖技术,整个养殖过程都是机械化的。整个牛场只有两个管理人员,并且管理比较人性化,牛棚外面是运动场,而且配有音乐和自动挠痒的设配,牛用过餐后可以出来散散步、听听音乐。北农科技园对牛奶质量也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只要扫描牛奶包装上的二维码,通过物联网技术就可以追溯每个家庭喝的每一袋牛奶是哪一天从哪一头牛身上挤出来的、这头牛吃的草生长在哪里、挤奶工人是谁、配送员是谁、牛奶的营养价值多少等多重信息。这种高科技的生态养殖对专门从事养殖业的人员起了模范作用。这种生态养殖的产量很高,每头牛每天平均产量大约是四十公斤,产下来的奶被直接运送到乳制品加工车间进行加工生产。这种集养殖、加工的一体化生产模式是一种示范的典型。

(二)对扩大科教职能的建议

北农科技园科普的辐射作用未来将表现在三方面。

1.北农科技园将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与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科研实验结合起来,提高大学学生的科普能力,实现高校“产、学、研”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

2.科技园内的企业及其员工的企业辐射功能。科技园实现了将其科技成果和运作模式辐射给科技园里的企业,提高企业对科技应用的观念和科学的运作模式的思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提升企业员工的科学观念和科技思维,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普能力。

3.北农科技园可以将其与运作模式及科普教育职能辐射给周边的企业、高校及中小学。从事养殖、种植的企事业,可以参照北农科技园的运作模式,应用科学技术从事生态养殖及种植,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科普能力。周边的高校中小学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到北农科技园参观实习实践,增加科普见识,使科普思想和科普精神深入到学生的价值体系当中,提升学生的科普观念,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普素质。

所以从国家科普教育的角度以及提高全民的科普素质和能力方面来看,可以把北农科技园的这种运作模式看作是生态农业科普教育的载体[21]。未来北农科技园的科普教育、农耕旅游体验活动将开展得更加精彩。

四、结束语

北农科技园后期发展应该在高层次研究平台上下功夫,重点增强其科普教育的辐射功能。在积极争取申报部级农业科技园区中,对自己未来转型发展正确定位,扬长避短,与北京其他科技园区保持良好“竞合”关系。北农科技园在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的科技运用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小,在以后的运作与发展中,应加强高校、政府与科技园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给各个利益主体带来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22]。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匮缺与重塑[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7-60.

[2]薛世平.高校开设科普创作课程邹议[J].福建师范大福清分校学报,2002,(4):87-90.

[3]廖洪元,胡新华,邱煌明.高校科普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报学院,2002(3):48-49.

[4]杨东铭.高校科普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J].宜春师专学报, 1998,(4):86-88.

[5]王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 ――理论、模式与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论文,导师:吴文良,2003:1-127.

[6]叶松华.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5,(6):169-170.

[7]赵大中.对加强高校科普工作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报学院(社会工程版),2006,(3):45-48.

[8]许志峰.论高校大学生的高级科普内容与形式[J].科普研究,2007(5):47-51.

[9]王宇良,沈瑶琴,戚敏.高校大学生科普及其研究的几点启示[J].科普研究,2008,6(3):29-34.

[10]李同升,王武科.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1):53-59.

[11]刘战平.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蒋和平,2007:1-174.

[12]程桔华.北农科技园:全产业链突围[J].中关村,2014,(1):38-39.

[13]郑宝华,王志华,刘晓秋.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2):103-109.

[14]翟文华,周志太.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发展路径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76-80.

[15]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张新伟、陈建成,2007:1-158.

[16]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J].河北农机,2015,(1):6.

[17]何健勇.乐活农耕 播种希望 海淀区举办2012年京西御稻插秧节[J].绿化与生活,2012,(6):2.

[18]高瞻,谭远军,莫亚鹰,等.农耕科普园的建设与效果评估[J].北方园艺,2013,(3):197-200.

[19]王秀艳.人本、生态、和谐――论中国当代的都市农耕体验[J].北京农业,2013,(23):26-29.

[20]王秀艳.论中国当代的都市农耕体验[J].改革与开放,2012,(8):86-87.

农业科普论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

1.美国以立法确保农行科研经费的落实。经济发达国家通常采取法律、政策等权威的方式,来硬化农业科技服务的财政支出。美国联邦政府规定,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经费的财政支出必须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同时也要求各州县政府必须通过财政预算来保证农业科研、推广经费的落实。

2.日本以立法形式普及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日本政府早在1956年以法令形式《农业改良资金援助法的有关规定》,并且沿用至今。该法规定都道府县向农户发放技术引进资金,稳定农业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普及事业所需经费,也是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的。国家提供“协同农业普及事业交付金”,主要用于:配备农业普及人员,农村青少年培养,普及员培训,开展活动所需仪器设备等。这些定额支付补助金,受《补助金等预算执行适当化法律》的约束,只能用于普及农业,不得挪作他用。

二、政府是农业科技的主要投资主体

1.美国强调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主体的合理配合。美国农业科技经费来源有三个途径,即联邦政府预算拨款、州政府预算拨款和私人企业自筹。联邦政府、州政府及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与重点不同,农业部系统科研经费由国家拨款为主,国家科学基金及其他机构也提供2.6%支持尖端技术研究,还从企业及销售产品、技术服务等获得0.4%的资金。美国州政府负责对州农业实验站进行预算拨款,主要用于支持关系本州农业生产的科教活动与项目;而美国农业科教的私人投资主要集中在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具有市场潜力和高额利润的开发性研究。

2.日本政府是农业投资的最大主体。日本政府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即除各级政府直接补贴外,国家及农协系统金融机构提供足够资金。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增加对农业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20世纪以来,日本的农业补贴一直维持在高额水平,通过农业的财政补贴,提高本国农业的发展,至21世纪初,对农业的投资已超过农业GDP的40%。政府农业推广经费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固定金额的协同农业普及事业交付金,即专项经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按一定比例分摊;二为中央根据地方的特殊业务活动而提供补助经费,称为农业改良普及对策费补助金。

三、政府重视农业教育

1.美国注重农业教育的普及。发展科技服务机制需要提高农民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提供正规农业教育,并普遍开展成人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等非正规教育。美国政府除赠地兴办农学院之外,还提供资金在贫困地区兴办中小学,在农村中学开办农业课程,在农学院开展成人教育。各州的研究中心、试验站也单独或联合举办以农业生产者为对象,期限不同、内容不一的各种培训班,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应用农业科研成果,并免费为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服务。(2)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农学院的短期培训班,也有农技推广和研究人员深入基层,现场服务。美国政府规定,农学院的教授必须同时负责教学、研究和推广三项工作。

2.日本重视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日本在发展全民普通教育,提高全体国民文化素质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培养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员,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已全部达到初中水平,70年代末达到了高中水平。同时,本科和专科毕业生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正规的农业教育有三个层次:大学本科(含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农业大学校、农业高等学校。此外,日本还注意对农民进行持续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四、农业科技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1.美国强调农业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并重的方针。美国始终坚持农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方针,并形成了合理的分工。联邦政府在对公共研究系统研究经费的投入中,以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重点;地区研究中心以基础研究为主,农业试验站以与本州农业生产有关的应用研究为主。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科研机构分工比较明确,既有交叉合作,又不重复,研究人员精干、素质高,经费投入大。私人企业尤其是大型私人企业,均有庞大的研究机构,优越的工作条件、先进的设备和高额的研究经费投入,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ARS)和各州赠地大学都承担着教育和科研任务,但ARS 只研究全国性的、跨地区的基础性农业科研项目,而各州赠地大学承担的任务主要是为各州自身服务的。两者之间也有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有的ARS 的实验室设在赠地大学,两者的科学家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承担一些课题的研究工作,大学的研究生可以到ARS 做实验、论文,一些ARS 的实验站设在州的领土上,土地仍归州政府所有,但可以进行联邦政府的研究工作。美国的农业科研机构设置使美国在农业科技服务的研究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能性。

2.日本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追求经济效益。日本的国立科研机构是日本的部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基础、重大或应急的科学研究,其科研成果要求有学术、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地方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应用性、普及性和技术操作性研究,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农业技术试验场和农业技术普及所之间保持紧密的工作关系,科研人员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专门技术员和中初级普及员之间常年保持紧密联系,普及员要经常下基层,将农民需要的技术和存在的问题传给专门技术员,专门技术员将问题带到试验场与科研人员一同研究对策,并把研究成果经普及员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农民。农民协会的技术员和普及所的推广人员也紧密合作,经常协助普及所开展有效的技术推广和职业教育。

五、结论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学习其他国家在农业科技管理发展方面的经验,明确农村科技人才是农业发展的本源,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发展的核心,推广能力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注重科学研究,适时采用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对科技投入与管理,为我国农业提供有利科技支撑,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赖作莲.美国农业科教体系特征及其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10(04).

[2]张兆义,郑适,韩雪.美国农业保险模式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8(05).

[3]周玉新,唐罗忠.日本农业环保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9(11A).

农业科普论文第3篇

1.1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开展两岸经贸合作搭建了桥梁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是继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三通”之后,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两岸经济关系从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2010年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开幕上指出:“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两岸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我们需要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尽快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长效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最大可能地提升两岸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整体实力。”贾主席的讲话得到台湾民众的普遍赞赏和认同,在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台湾经济学者刘大年用“高速公路”这一名词,来形容他心目中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他说,借助这条“高速公路”,两岸产业将可开拓更大市场,共同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深入开展两岸经贸合作早已是人民的共识,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景和福祉。

1.2 开展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以及两岸农业、农村发展所共同面临的新问题,加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历史的必然。大陆农业是典型的小农分散经营模式,农民平均每户仅有0.5公顷左右的耕地,土地所属权的不同以及耕作面积的狭小,使得农业技术引进受到较大局限,造成国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生产技术往往不能适用于大陆农业生产需要,即使有些先进技术得以引进,但是面对分散的小农户,大面积推广起来依然存在较大困难。但是,海峡两岸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类型相似,农业技术领域各有所长,特别是台湾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非常适合祖国大陆农业发展需要,这为深入开展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良好的合作基础。而且台湾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注重农业技术的实用性,加上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成果很容易传播到农民手中,应用到生产实践。因此,两岸农业科技交流越来越成为整个农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通过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两岸农业界普遍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之下,海峡两岸合作硕果累累,福建永春的“芦柑生产技术综合改进计划”和漳州的“香蕉生产栽培技术综合改进计划”就是典型的合作案例。

1.3 现有大陆农民组织化和文化程度低,是两岸农技合作的一个瓶颈

由于大陆农民文化程度低,加之缺乏完善的技术传播网络,技术难以被广泛推广应用;农民接受新技术的风险和成本也很高,从而难以形成对台湾农业技术的规模化需求;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户与台商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不稳定,常常出现违约行为,企业在与农户合作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影响企业与农户技术共享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将大量引进的农业技术惠民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合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工作势在必行,也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开展两岸农业合作交流,解决农技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

2开展对农民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生物技术发展较快,特别是在基因工程育种和核辐射诱变育种、水稻基因组研究、禽流感等动物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具有“高科技、高关联、高品质、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六高”特征,主要是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以转基因、生物肥料、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目前农业领域已形成较完善的科研体系,以及不断壮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科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农业科普,将科普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三农”大局,而且必将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民科学素质,特别是提高那些在农村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早在2006年,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就启动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这些年针对的农民科普工作得到持续强化,但农民对于农业科学普及知识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所以开展科普工作的任务依然艰巨。

首先,从我国国情来看,农民是我国人口中最大的、较特殊的公众群体,城乡二元结构不仅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也形成了城乡科普的巨大反差。由于我国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和提升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机会,使他们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能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的科技进步。因此对农民的科普具有急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工具性等特点。

其次,加强农民科普工作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客观要求。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共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更需要高素养的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大力加强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水平和劳动技能,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

最后,加强农民科普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农村农业基础薄弱,经营方式落后,抵御自然灾害与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因此只有切实提高农村的科技文化普及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铺垫坚实的科技文化基础,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三农”问题。

3开展惠农科普工作的主要途径

3.1 培养新型农民,着力打造开放有序的农民科普教育体系

没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因此加强现代农民科普,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总体上呈现结构性下降。农民科普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农村科技人员和知识青年、农村专业户和示范户、农村转业人群、农村多种经营人员、农村弱势和边缘人员。运用科普的层次理论,应当重点抓好对核心层农民的科学技术普及。首先,应立足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多元化等实际,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水平;以培养适应城镇化、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为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以培养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科技型”村干部为重点,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他们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和能力。

3.2 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重点建设一批县市级职教中心和乡镇级科普示范学校、村(社区)级农民科普学校。加强对外输出务工农民的转移就业培训,发展技术型、外向型劳务输出,通过实施农民科普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努力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拓展农民致富门路,着力打造农民增收体系。目前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水平偏低。缩短城乡差距,消除城乡壁垒,广辟增收渠道成为农民增收的三大长效机制[6]。

3.3 利用多种渠道对农民宣讲科普知识

通过农情信息、发行科普杂志、发放技术资料、发送农技短信、举办技术技能培训班、科技班等方式及时组织农户们学习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等手段来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农业生产水平。在全镇、全村范围内设立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同时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指导员需要经常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采取课堂教学、放映科技影碟和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传授、手把手教学,咨询、答疑相结合,指导农户进行种植,现场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突出针对性,注重时效性。目前我国很多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前都面临一个实习难的问题,当地政府可以鼓励他们到农村实习,与当地农民结成“一对一”的服务对子,帮助农民掌握新型的农业技术手段,了解目前国内外最新的发展趋势,到田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传授农作物养殖新技术。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大学毕业生毕业实习难的问题,也切实为广大农民送技术上门,扩大了农业科普工作的受众面,提高了科学普及的效率,使大学毕业生跟农民获得双赢互动。

3.4 拓宽服务手段

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新途径,比如巡回授课与电视讲座相结合不停滚动播出;技术人员讲理论与典型大户介绍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实用技术、农业政策、法规;组织高产大王、种养殖大户现身说法,通过让农民看到和深切体会到科技的作用,从而自觉产生对科普尤其是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激发其利用科技的积极性;建立科技图书站,解决农民想看书却没有资料的难题,也鼓励大家在图书站互相探讨、解决面对的问题。另外,目前农村基层科普网络特别是村级科普组织不够健全,很多偏远的山区甚至还尚未建立,一些地方基层科普机构或组织大多是负责人身兼数职,活动稀少,内容单调,因此要积极利用日益普及的互联网,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及时公布农业生产信息,全方位开展服务。强化科普功能,拓展科普内容,充分发挥其科技示范、科技普及、成果推广、配套服务等作用,形成以政府科普网络为纲,群众科普网络为络的网络体系。

3.5 开展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览会

在陕西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不仅是展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一次盛会,也为广大农民搭建了学习农业经验、农科知识的平台。在农高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外农民创业论坛”、“百名农业专家现场咨询”等活动,让农民与科技知识“面对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渠道和平台,应该学习、借鉴和加以推广,在成果展销会上,重点推广生态、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拓展新型农业的技术手段和应用范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3.6 建立科技示范园

建设集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新产品试种、标准化生产推广等各项功能为主的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在示范园大棚内,各地农户可以随时去参观考察学习种植经验。最终以科普示范区、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户四个创建为载体,推进科普工作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3.7 加大农民科普投入

现代科普是项高投入的事业,综观世界各国,越是现代化,科普经费投入越大。我国农业科普工作的重点在县镇两级,但是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两级。目前县镇级财政非常紧张,很多是“吃饭财政”,有的甚至债台高筑,科普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有的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或“忙于自身生存,无力推广农技”。即使县级财政虽然有安排,但有效利用不够。有些地方将专项科普经费用于外出考察科普工作,用于购置数码相机等办公用品,直接投入到农村、用于农民的科普经费很少。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当保障专门用于农村科普的经费投入,并规定保证有一定经费投入用于农村科普,在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中单列并及时划拨,专款专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科普经费应逐步增加,并提高利用率。

4结论

充分利用对台优势,促进闽台农业产业对接,大力引进台湾资金、技术、良种、设备,加强闽台农业科技、经营管理、人才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机制、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全面提升闽台农业合作水平,有利于促进福建农业产业的升级。我省可以围绕着“三条产业带、三大优势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培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次、差异化”的创意休闲农业,发挥我省“少地多山”、自然景观优美、文化遗产丰富等优势,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作为两大驱动“引擎”,构建与城市文化旅游互补的创意休闲农业。以上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更离不开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该群体科普知识的宣传,竭尽所能的提供一切机会为他们服务,才能推进两岸农业合作、经贸合作,最终促进海峡两岸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

农业科普论文第4篇

一、农业科普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农业科普图书既要求作者有很深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积淀,又要求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把实用的生产技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第二,农业科普创作对农业科学相关内容的把握要十分准确,语言上又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习惯。但由于农业科普图书往往销量抵不上一些传记、经济类图书或者小说之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进行农业科普创作的积极性;第三,编辑队伍素质不高。农业科普图书的出版除了要求编辑具备基本的编校技能、强烈的市场意识、发现和培养作者的能力外,还要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然而,目前很多参与农业科普出版活动的编辑,其综合素质并不能适应新时代科普出版的要求。

(二)选题面窄,种类不丰富

农业科普图书应以适合农民口味、贴近农民生活实际为标准。目前,农村读者急需的选题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它是当今农村科普的主要内容。农民购买这类图书就是希望从中获得能科学致富的信息;农业基本经济知识,当前涉及农村经济领域方面的图书还较欠缺,农村科普图书应增加价值规律、生产、销售等基本的市场经济知识,特别是农民生产时需要的最新生产信息,帮助农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基本法律常识,目前法律的普及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普及基本的法律常识也是农业科普出版应增加的选题;生态环保意识,我国农民的环保意识还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农村还较为普遍,农业科普图书还应增加引导人们用科学精神去改造生活、改造落后环境等内容。当前,农业科技类图书的大量出版适应了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需求,但是却忽视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

(三)选题重复,定位不准,缺乏创新

当前,农业科普图书选题重复较多,内容上多停留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介绍,滞后于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忽略了科学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群众很难及时读到优秀的农业科普作品。同时存在互相抄袭、胡乱拼凑、知识老化等现象,创新内容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科普图书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对读者进行细化、对市场进行细分,了解读者的需要,明确自身优势,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然而,相当数量的农业科普图书在叙述和表达上较为生硬及厚重,失去了应有的通俗性、趣味性,很难为读者所接受,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普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四)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

我国大多数出版社多是请农业专家和教授编写农业科普图书,大部分农业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通常是通过网络、期刊、报纸等媒介来寻找信息,而不是通过到农村与读者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来获取信息,很多编辑对农村发展调研不多,对农村的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了解较少,导致选题和图书内容脱离了农村实际情况,图书生产者与图书消费者出现出版信息脱节的现象。此外,有些出版社是受近几年“三农”图书市场快速膨胀的吸引才开始出版农业图书的,缺乏农业图书选题策划、组织编辑及出版经验,对图书质量把握不准,难以满足农村读者的要求。

(五)出版发行模式单一,营销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农业科普图书的发行模式仍以新华书店为主,而且新华书店发行工作一般只能做到县一级。按照新华书店的发行模式,图书从出版社到读者手中需要的时间长且环节多,影响了图书的流通速度。而且,正因为流通环节多,从读者到出版社的信息反馈也难以做到及时和准确,不利于科普图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虽然网上销售、直销等非店铺销售处于发展中,但在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店铺销售仍将是图书销售最根本、最重要的方式,对于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的广大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图书发行网点的覆盖面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科普图书供需脱节,农民买书极为不便。所以,在关注科普作者的培养和科普图书本身质量的同时,科普图书的发行模式也应紧跟时代,推陈出新。另外,科普图书的经济效益往往不高,出版社往往不愿意花太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宣传和其他方式的营销。

(六)农村图书市场庞大但不成熟

首先,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文化氛围不浓,农民的生产生活更多还是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没有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习惯,农民很少主动购书读书。其次,从阅读心理探究,较之看电视和接触多媒体相比,读书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处理方式,属于更深度的阅读,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民对读书学习存在畏难心理,他们对自己能够通过看书来解决现实问题没有信心,自然也很少会购书读书。

二、解决农业科普图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努力打造科普人才队伍

培养专业的农业科普创作人才是解决农业科普作者缺乏问题的根本途径,应加大吸收与培养力度,可以在高校中发现和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从事农业科普创作。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以明确科普著作是科技成果的一部分,在有关职称评定中,应明确科普图书与学术专著、科研论文享有同等地位。对于科普编辑而言,应明确工作要求:首先,要更新农业科普观念及出版观念,勇于创新。其次,应适时补充农业科学知识,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第三,还要树立市场意识,拓展工作职能。

(二)针对不同内容的题材选用恰

当的表达方式对于农业实用技术类,要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多引入实例为基本特征,所介绍的知识与方法应切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能回答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农业基本经济知识类,要以深入浅出的理论和形象生动的实例帮助农民了解市场经济规律,找到市场缺口,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基本法律常识类,应避免采用生硬的分条罗列的形式,避免出现难懂的法律名词,注重实例和图片说明;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类,在举例时应侧重找一些与农村生活、生产相贴近的例子,使广大农民读者切身感觉到科技只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工具和手段,要慎重考虑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否则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迅速找准自身定位

农业科普图书市场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明确了定位,才能求得发展。一方面要注意读者定位。只有拥有了读者,农业科普图书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意义,农业科普的效果才得以实现。读者既是农业科普图书的消费者,是农业科普图书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农业科普效果的反馈者。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市场定位。农业科普图书的市场定位应考虑读者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还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及行业状况分析。

(四)强化科普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农业科普图书是“三农”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出版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精品农业科普图书,就必须做到选题要贴近不同地域农民的生产实际、编写要贴近农民文化水平、定价要贴近农村经济实际,即出版科普书籍要体现农民“用得上,看得懂,买得起”的原则。

(五)积极创新选题的思路

对于科普图书而言,内容的先进性是第一位的,介绍陈旧知识的科普图书是没有市场的。这就需要从科学内容、出版思路、装帧设计等方面不断地为农业科普图书注入创新元素。为此,应根据新生代农民的需要积极拓宽选题的覆盖面,丰富选题的类型;随着形势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读者需求的变化,应及时策划出版一批介绍新成果、新观点、新构想、新操作规程的图书,以保证用最新的知识占领市场,服务农民;对于有市场潜力的好选题应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开发,以使其效益最大化。另外,科普图书还可以与影视专业合作,将一些优秀的科普影视节目制作成科普图书,使优秀的科普影视作品能够以图书的形式广为流传。

(六)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发行

农业科普论文第5篇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仍是各级科协组织、学(协)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县各级科协组织行动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县委35号文件精神传达贯彻到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去。领导带头学。各级科协组织和学(协)会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带头贯彻、带头宣讲,把学习贯彻同增强党性、转变作风结合起来,同新年度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起来,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精心组织学。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深入抓好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县委35号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形式多样学。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学习日等有效载体,举办学习班、座谈会、专题讲座会等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学习交流,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二)围绕中心,开展“千百科技服务活动”

1、“农民专家”走千家农户。组织第一届、第二届评选的40名“农民专家”开展走千家农户科技辅导;编印“农民专家”名片,发送到全县166个行政村近3000个村民小组;开展农科教培训、“农函大”教学,进一步加强农科教“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评选科技示范村、示范户,为我县“精农业”战略、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科技专家进百家企业。发挥新组建的“*县企业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作用,组织20名高工、工程师走百家企业科技辅导,编印“科技专家”名片分送企业,开展科技交流、培训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

(三)周密部署,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协调,把工作重点放在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四个主要人群上,加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工作,打造科普平台,继续做好科普短信发送,电子科普屏建设,开办科技理论讲座,为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宣传月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传播行动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利用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平台,开展“科普大篷车”活动,并向外来务工者进行科普宣传。

认真组织好科技周、科普日重大科普活动。精心组织举办2010年科普宣传周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举办科普讲座,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的科普活动。继续开展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加强面向“三农”的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科普示范等工作,一年制培训每年不少于2000名,短期培训每年不少于3万。开展*县第五批科技示范户的评选工作。根据城镇劳动人口的需求,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群众性技术创新等活动和劳动技能培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

(四)构筑平台,加强学(协)会建设

协助做好各学(协)会到届换届选举工作,配好配强各学(协)会理事会班子,进一步提升县级学(协)会“三服务一加强”的能力,为新农村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做好组织保障,促进农村科普工作。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机制,组织县级学(协)会不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开展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工作。

认真组织优秀科技工作者外出疗休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县科协将联合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科技局组织我县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一次外出疗休养活动。

(五)落实措施,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

结合我县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实际情况,会同县委组织部在优强企业中开展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力争新建2~3个企业科协组织,真正为企业创新创业、科技开发、合作交流做好服务。

农业科普论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普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037-02

一、当前农村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民科技有效需求不足。农民科技有效需求=科技产品+购买欲望+购买力。目前中国农民仍是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分散经营,每个农民平均仅有3.5亩耕地,采用新技术难以取得预期收益,削弱了农民学习和运用科技成果的动力。中国文盲人数占世界的1/5,其中90%在农村,农业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70%~80%,每万名农民中仅有大学生0.87%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学习和运用科技的欲望和实际效果。而中国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则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能力。

2.农村科普教育质量不高。农村科普教育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在软件上,当前农村科普教育内容局限于实用技术培训等迅速见效的基本科学知识教育,对高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微乎其微。中国科协调查表明,89.1%的农民不知道计算机软件,92.8%的农民不知道什么是DNA,农民高科技知识极度贫乏。农村青少年掌握科学知识的主渠道是学校,但目前中国中小学教材科学知识所占比例不到知识总量的40%,高科技知识几乎为零。

3.农村科普教育设施不健全。在硬件上,科学普及的形式,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阅读科技报刊、科普读物,收看广播、收音机和电视的科技节目及科教影片,参加科技讲座或科学问题讨论,以及野外考察、科学夏令营等,是能否实现科普教育目的的重要方面。但据中国科协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87.3%的农村人口过去一年从未去过科技馆、博物馆或科技展览,比城市人口高34个百分点。目前科教片、尤其科普读物日渐萎缩,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每年出版60亿册图书,学生课外读物约11亿册,其中10.9亿册是习题辅导类,成人科普读物更少。科普图书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民科学素养提高。

4.农村科普教育传播网络不健全。中国农村科普教育主渠道缺失,更未形成科普传播网络。科普教育在中国被认为主要是科协的责任,送科技下乡,农民、农村青少年及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大多由科协负责,其他的科技团体、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热情不足。但农民居住的农村,并无科委、科协。如果把农技推广体系看做是科普传播网络,其现状也令人担忧。他们普遍经费短缺、社会和经济地位低、人员配置不合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不灵,多数苦于自身生存,成了种子贩卖机构;许多基层农技人员缺乏继续教育机会,知识和技能过时,无力承担农技推广和科技培训工作。农村学校本应是传播科学知识的主阵地,现在却成了农村孩子学习普通文化知识、进而跳出“农门”的“跳板”。

5.农村科普教育经费匮乏。据中国科协对6个省(市)人均科普专项经费统计,最高的不过0.7元,最低的只有3分钱。“科教兴国”的口号提出多年,政府却至今未能实施一项有规模、有影响的科普项目择优资助计划。国家科技部作为科普主管部门,每年的科普经费不过数百万元,农村基层科普经费更可想而知。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其他事业单位捐助科普事业,原科技部副部长朱丽兰在1996年全国第一次科普工作会议上也指出:“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应尽快建立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过程的新的运行机制,即一改过去由政府包下来办科普为社会事业社会办”,但收效甚微,科普经费不足仍严重影响中国农村科普教育的进程和效果。

二、发展农村科普教育的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对农村科普教育的认识。农村科普教育不是新鲜事物,但一些部门领导、尤其农村基层领导对其缺乏认识,抓科普远没有抓经济力度大。其实,“穷”和“愚”是一对孪生姊妹,治“穷”先治“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当前农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克服单纯经济观念,正确认识农村科普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农村科普教育作为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将其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和目标管理系统中,真正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利用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治“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明确对象和目标,加强农村科普教育的针对性。农村科普应面向所有农村公众。但由于国家科普投入有限,而以往不分对象笼统的科普宣传效果又欠佳,所以农村科普对象应有所选择和侧重,针对不同层次,选择最佳教育形式,授以不同的内容。

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应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注重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教育活动,偏重于提高其科学决策和管理能力。

成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通过科普培训、咨询,使他们尽快学会阅读实用技术材料,掌握常用的科技常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其脱贫致富,是农村科普教育的第一步。

农村青少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力量,农村学校教育是对农村青少年实施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当前必须改革农村学校教育,首先,要改革课程体系,使科学教育课程进入正规教育系统,教科书融入更多的科学知识;其次,学校应举办课外科普讲座,开展科技活动,宣传科技常识和国内外新科技动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后,科普机构和学校及媒体应密切合作,加大以农村青少年为对象的科普读物和影视作品的出版与传播力度,真正掀起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抓科技的高潮。

3.建立健全农村科普教育传播体系,优化教育手段。一要加强农村科普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农技服务网,逐步建立完善乡级科普协会或农科教中心、村级专业技术协会,形成以县级为枢纽,乡级为龙头,村级为龙身的传播网络体系。二要优化农村科普教育手段,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建立农民科技学校、科技阅览室,利用有线广播、闭路电视,印发科普读物宣传科普知识。三要建设一支稳定的农村科普工作队伍,地方科委、科协应配备专、兼职干部,并组织辖区各单位热心科普工作的科技人员,定期深入农村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使他们成为农村科普教育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四要重视科普机构之间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4.严把农村科普教育质量关。科普活动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农村科普教育的效果。在美国,美国科学基金会对科普项目采用同行评议的审批办法,逐项评估项目要开展的活动、出版物、展品,并鼓励执行机构对项目进行自评,特别是总结性评估,以保证科普的高质量和高成功率。中国农村范围广大,在面向农村的科普活动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一味的搞形式、大呼隆,不仅不能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反而可能使其对科学产生麻木心态。

5.拓展筹资渠道,增加农村科普教育投入。农村科普走出困境,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也需要尝试走市场化道路,探索符合市场机制的科普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外国企业界之所以乐于赞助公益事业,是因为可以充抵税款,而中国至今没有此类税收鼓励政策。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普型文化产业,必须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措施。

农村科普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生活的技能和水准,依靠高素质的新农民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科普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行动,需要全社会全力以赴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科技部、等部门联发.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R].

[2]张桂林.中日科技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6,(5).

[3]信乃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过去与现在[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4]卢良汝.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与成就[J].中国科技论坛,2008,(6).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lem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Building of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AN Wen,SHI Lu-ping

(The South of Jiangshu Ecnomic Development Studey Institute,Hohai University,Changzhou 213022, China)

农业科普论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科普期刊;三农特性;经营困境;期刊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20-02

与优胜劣汰、强者更强的期刊业总体发展状况(也是正常发展状况)迥异,有一类期刊的发展呈现的是另一种态势:全线衰微,明星淡退。就是说,它们整体上处于艰难之中,谁的情况都不太好,其中极少数过去可以算作明星的几家,也基本上风光不再,日渐衰退。这类期刊就是农业科普期刊,其中综合性农业科普期刊表现尤为突出和典型。这是为什么呢?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政治等各方面改革日渐深化,期刊业改革也日益深化的今天,无论是对刊社自己进取图变,对主管单位权衡抉择,还是对主管部门科学制订政策,对社会正确对待这类刊物,洞悉这个问题都十分重要,甚至颇为紧迫。而引致这种态势的一些根本性因素,值得格外关注却长期未被真正揭示,或未得到必要的研究和讨论。

为此,本文试图讨论一下这些根本性因素中的“三农”类,并将它们形象化地称为“困根”。概括起来,农业科普期刊的“三农”困根,主要是农业的地域性、季节性、退守性和农村的偏僻性、农民的弱势性这五个方面。

一、农业的地域性

这种地域性,即农业的环境、生产对象、农艺方法等等,随地域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性。拿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来说,不仅适合北国黑龙江的品种南下到广东基本不能用,西边甘肃(且不说更西边的新疆)的品种东进到江苏多半不能用,就是在“小省”陕西本省内部,也是纬度不同的陕南、陕北差别巨大,同样纬度的关中西府宝鸡跟东府渭南,在小麦、玉米等大宗品种上也是“各有一套”。这真是所谓“南橘北枳”。

因为存在这样的地域性,任何一家农业科普期刊的现实市场,都不可能覆盖太大区域,而只能“割据一方”、“困守一隅”,成为区域性刊物。对比可以做到全国覆盖的卫生科普期刊、教辅期刊等其他类别的期刊,对这一点可以看得更为清楚。这正是个别农业科普期刊曾因偶然机缘一时蹿红全国,但终于很快退守本隅的根本原因。十多年前曾有农业部《九亿农民农业科学技术读本》一书高调推出,却影响低得不受农民待见(因为在这本名为给全国农民编写的书中,实际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农民,能找到的对自己有用的技术很少),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农业的季节性

农业的主要生产对象农作物和畜禽,都是有呼有吸、初生来终死去的生命体。农作物的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实、成熟,畜禽的由幼到小到大到老(当然多半是等不到老而仅仅大到合适程度,即经济寿命到期就被人宰了),都是有其既定顺序和周期的,不可逆、不可乱、停不住、有时限,因而人类对它们的栽培或饲养等我们所说的农事活动,也必然形成相应的顺序和周期,这就是农业的严格的季节性。现代条件下的所谓“反季节生产”亦然。当然,养殖业的季节性比种植业要弱一些。因为存在这样的季节性,农业科普期刊在操作上永远得与它紧密配合,适时刊出有关解决相应季节的农事问题的内容。可是,由于气候、农作物病虫害、畜禽疫病等因素年际差别大,且无法准确预测预报,使得今年或本周期同一季节的农事问题跟上一回不同。而等你现在发现问题立即安排下期刊发相关内容,到时却多半季节已过,成为“马后炮”和“雨后送伞”。这就使你永远跟季节配合不好,即所谓“对不上”和“跟不上”。所以,永远要配合季节又永远配合不好,这是农业的季节性引致的农业科普期刊永远的深度矛盾。

三、农业的退守性

全世界通行这样一个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的绝对量尽管在渐渐增加,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会不断下降,直到一个很低的程度再相对稳定下来,人们通常称此为农业比重递减律。这个规律是人家多数其他产业所没有或短期内不存在的。目前,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发达国家基本都在5%以下,美国是大约1%,中国已降到接近10%(1978年为28.2%,2008年为11.3%,专家预测2010年将低于10%)。这种递减律具有深刻的支持基础,比如人类的肚皮(即需求)是有限的(农业的基本用途是为肚皮生产食物)、可用的耕地是有限的(农业强烈依赖的最大基本资源是耕地)等等,令人无奈。本文从自身主题出发,将农业的这种递减律简称为农业的退守性,同时涵盖现象和原因。

农业的退守性显示,农业既不是朝阳产业(当然也不是夕阳产业),更不可能是快速成长快速上升的产业。因此,作为面向这个产业的农业科普期刊,不可能有因为产业高速成长而分得“一碗肥肉”、掘出“第一桶金”的绝佳发家机会。相反,农业的整体“退守”似乎为农业科普期刊“设定”了“进攻”限度,因为广告的投放等等是跟产业份额相关的。

四、农村的偏远性

农业科普期刊的目标读者基本上都在县以下,在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农村。而农村偏远,不仅是显而易见的地理学常识,对农业科普期刊运作的不利影响更远远超出一般城市同行的想象。由于农村偏远和居住分散,较长的地理距离,落后的交通、通讯、物流等条件,还有极不充分、极不成熟的市场发育等等,使在农村搞采访和发行,必然是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长、很辛苦。农村的偏远性所引发的问题,最终会在农业科普期刊的质量和对读者的效用上反映出来。比如,你不能为了其中一个选题而耗用太多时间,从而影响其他选题的安排。于是,你与被采访对象交流的时间就自觉不自觉地缩短,因而沟通变得不够充分,得到的有效信息相应地也就不够充分,最后写出或安排的稿件,内容与实际的偏差也就必然增大。而由于印出的刊物不能及时送达订户,甚至在辗转送达过程中丢失(这是发生概率相当大的事),刊物对读者的作用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五、农民的弱势性

农业科普论文第8篇

一、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五年来,全市科协及所属团体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科协指导下,动员和依靠科技工作者,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基础、创名牌、上档次方针,通过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科协服务行动、荐才引智计划和科普名牌系列工程等主要任务,服务大局成效明显,科普事业持续创新,学术交流取得实效,组织活力充分体现,有力地推动了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兴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市科协“七大”确定的全国一流、全省排头、市直领先目标。

(一)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科协服务行动”推动科技创新。

聚焦重点难点献策解题。20__年起,市科协围绕项目建设、国企改革和“十一五”发展等重大问题,组织各级科协、学会、专家组及科技工作者开展“献百策、解百题”活动,提科技建议1/!/.2万件,立项4千项。其中,市锅炉学会孙键教授的《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建议》,对我市开发利用新能源和降低污染排放具有重大作用,被国家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省委书记王珉同志曾作重要批示;市老科协陆强敏、李宝襄等专家的《吉林市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引起关注。

开展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市科协参加市委、市政府化学工业发展课题组,并形成《加快推进我市化工产业发展综合调研报告》;受市政府委托,组织化工、环保专家,为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3亿元国债项目咨询论证;组织科技咨询专家组为吉恩镍业股份公司、中钢吉林铁合金有限公司、省夹皮沟金矿提供节能报告,为市热力有限公司做日行贷款项目可研论证。5年全市科协系统认证技术合同672份6千多万元。吉冀两省科协在我市召开“金桥工程”、科技咨询工作座谈会,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负责人充分肯定我市科协科技服务经验。市科协被评为全省科协系统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服务活动先进集体,并接受吉林电视台专访。

组织企业科技攻关。组织企业科协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竞赛,通过推广吉化将其纳入技术创新计划并实行课题制经验,效益显著,全市创效15.7亿元,市以上奖励项目1千多项。对此,中国科协专题调研组给予高度评价。总理视察中钢吉林炭素有限公司,称赞科协组织的军用碳纤维项目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致信,感谢吉林江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为神舟系列配套项目。“厂会协作”行动向纵深发展,通过推广一会多厂、多会一厂、多会多厂,吸纳民企、乡企和校企参与协作新模式,市科协所属30个学会与100多户企业协作的项目达到128项,创效2.13亿元。市电子学会与吉林华微电子股份公司协作的电力电子半导体放电管项目为全国优秀项目。市科协2次被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厂会协作”行动先进集体;连年被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科协表彰。

(二)实施科普名牌系列工程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打造主题鲜明的科普周品牌。从20__年首届科普周起,市科协每年都根据全市工作中心和群众关注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周活动。为抗击非典,开展“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科普宣传月;面对中百商厦火灾的沉痛教训,确定“与科学同行—振兴、安全、健康”主题;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启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共建和谐社会等内容,确定相应的科普周主题。20__年以来的5届科普周中,邀请胡启恒院士、欧阳自远院士等50多位著名科学家来我市作大型科普报告。发明家张开逊在吉林医药学院文体中心为7所高校5千多名师生作《发明与创造》科普报告,赢得无数次掌声。全市科协、学会组织的科技表彰、成果推广、科普知识大赛、农民科技节、科普巡展、广场科普宣传、科普艺术团社区演出、命名科普商业街和科普示范店等活动664项。科普周成为公众热情参与和期盼的“亮点”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科教频道及《大众科技报》多次报道,省科协组织各市州科协领导专程观摩。市科协连年被中国科协、省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和全省科普周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创建科普社区。33名专家学者参加市科协社区科普讲师团,经常深入社区举办科普报告、讲座、咨询和义诊,深受群众欢迎。全市192个社区和近9千名科普志愿者,以20个科普示范社区为样板,创建制度、场所、画廊、人员、教材五落实的科普社区。龙潭百人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昌邑莲花靓嫂科普艺术团、丰满社区科普

大学、矫永安家庭科普资料展等科普典型不断涌现。科普老人矫永安事迹获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全国地方科普宣传节目奖在央视播出。龙潭区遵义街荒山社区、昌邑区民主街铁新宅社区、桦甸市城北街东胜社区等社区的科普学校、科普画廊和科普楼道,赢得全省科普工作现场会代表参观后的一致称赞。创建科普社区促进了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文明社区建设。市科协3次被中央文明委、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教进社区优秀组织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

创新农村科普新模式。市科协与网通公司合作,建立存储2800条农科168语音信息和专家热线服务系统,日通话近400次,农民以市话费用获得信息服务,成为我市农村“科技110”。市和县(市)区科协每年都组织“百名专家下百村”和科技扶贫小分队,走村入户现场指导,举办科普大集和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农民送信息、送技术、送项目,开展长效科技服务。5年全市农村科技之冬培训5800场,50万农民受训。向农民赠送《农科168语音信息服务指南》和农事科普年历3万多份。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等部门多次表彰市科协为全省“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

市科协组织专家开展进宝山、进江密峰联扶活动,搭建专家、投资者和能手为农民科技服务平台,扶持磐石市宝山乡养鸡业创利3千多万元,培训乡村干部和农民近千人,引资项目4个95万元。今年安排水稻、毛皮动物、食用菌、中草药、无公害蔬菜等方面专家,联扶龙潭区江密峰等5个乡镇,互签长期联系卡。市委人才服务团座谈会6个经验介绍中,4个介绍科协专家联扶。

实施“帮会富民”计划,全市农技协已发展到852个,150位专家包联农技协200多个,带动2万多农户科技致富。市政府办公厅文件批转市科协、市民政局《关于全市发挥农技协作用的调查报告》。市农技协分别受到市政府、省民政厅表彰,全省农技协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去年和今年,长白山果树协会等4个集体和个人获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50万元奖补。

市科协在全国首创以农技协为载体,构建“菜单式”、“网络式”、“入户式”和三个网络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列全国农村科普工作会议《经验汇编》之首。

拓宽青少年科普途径。创办市少年科学院及5个分院并开展评选小院士活动、组织“挑战上海”科技夏令营、“大手拉小手”和节能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中小学生科普系列活动,建立少年鲁班实验室、机器人活动室、能源测试实验室和英特尔创新思维培训室等青少年科普活动场所,协调社会资源援建学校天文馆、科技馆和部级英特尔求知计划试验基地。2次承办全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组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技艺术、机器人大赛及学科奥赛连获佳绩。市科协2次被、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市科技馆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全国第五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第九届“智力七巧板”竞赛优胜杯及国际爱护动物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夯实科普工作基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协调成立全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制定《科学素质纲要》贯彻实施意见和领导组工作细则。创建村级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推广员,培育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县区乡街和科普带头人,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李家村、桦郊乡东柳树村的“一站一栏一员”,被全省科普工作现场会确定为全省典型模式;继丰满后,蛟河、桦甸相继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县;无公害蔬菜种植专家黄明荣、养鹿专家董焕财被聘为中国农技协专家组成员,4千名农民获省科协、省人事厅认证的专业技术职称。创刊发行《江城科技》报400万份,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市十大优秀内部刊物。《人民网视频吉林市》、《大众科技报》依托《江城科技》报设立工作站。开通《江城公众科学网》并连接市政府网、中国公众科技网、中国科普网等网站,开通网上科普、学术活动和网络会议等。通过科协科普经费投入、企事业援建和市场化运作等多种途径,投资500多万元,建设科普画廊430个2360延长米,提前4年完成省下达我市“十一五”科普画廊建设任务。吉林、天马出版社出版市科协主编的《现代科学技术abc》、《十一五发展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新农村探索》等书近万册。制作《江城涌动科普潮》、《168科技致富好帮手》等10部电视专题片。

我市科普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市科协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次被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评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三)实施荐才引智计划,拉动人才兴业战略。

学术周成果丰硕。20__年起,连续举办两届学术周,主题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首届学术周主题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创业、创造”,举办谋划“十一五”发展,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学术论坛。第二届学术周主题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发展”,举办“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学术周期间,组织科学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生态花园城市、油页岩开发利用和工业锅炉无烟排放、绿色农业与食品安全、新农村建设等学术论坛及中韩国际鹿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生物制药技术、中美专家心脏病学研讨会等160项,40位外国专家讲学交流。《大众科技报》予以报道。5年评选优秀论文1千多篇,9次组团参加国家和省学术年会,承办省第四届学术年会电子信息技术专场。市科协连年被省科协评为全省科协学术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引智成效明显。组织实施“引进海外智 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向中国科协申报中钢炭素投资520万元的“特种炭素材料改造工程”、铭山机械“数控机床培训基地”和“蓝莓果树种植基地”3个“海智计划”项目,已进入评审阶段。组织全日本中国人博协5位博士与吉林大仝数码有限公司、东北电力大学开展计算机产业交流并为客座教授。联系发明家张开逊研究员、医学科学家顾方舟教授、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博士等科学家为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客座教授。联系中国工程院化工与冶金学部主任周廉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王泽山院士回吉林一中母校,并为我市经济和科技发展献策出力。

举荐人才,反映诉求。建立4千多人才信息的专家人才库和3千多篇优秀论文检索系统链接市科协网站。评选3批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和青年科技奖。2人为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技奖。受理科技工作者500多件。《科技工作者建议》、《市科协工作信息》、人大政协议提案,反映意见和建议144件。中国科协确定我市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中心城市和医疗卫生领域2个站点,可以使我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反映到中国科协直至中央最高决策层,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在创新创业、职称评定、专利申请、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申报等事关科技工作者切实利益方面,各级科协主动理顺关系、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市科协开辟了科技考察途径,多次组织科技工作者赴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考察交流。

二、基本经验与问题

五年来科协工作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必须争得党政重视。市科协经常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建一,原市委书记田学仁、朱忠民、矫正中等领导同志也多次听取汇报,参加活动和会议。市委分管副书记和有关副市长多次到机关现场办公和基层专题调研。市委20__年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科协工作领导的意见》,规定党委政府讨论科协工作制度、科协负责人担任人大政协常委,科协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科普经费和物质保障等。市委督察组10天督察36个党委并由市委办公厅20__年2号文件通报督察结果。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协工作更加重视和支持。事实说明,只有积极争取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才能确保科协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必须参与全市工作大局。全市各级科协在做好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等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承担党委和政府安排的中心任务。5年9个县(市)区科协直接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突破25亿元。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市科协抽调党组成员赴上海7个月招商6项14.2亿元。美国能源与环境中小企业园建设项目,奥地利安德里茨公司、上海苏泰投资咨询公司、肯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继投资和签订协议。联系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记者采访市领导和企业。在全市中小企业联络员工作会议上,市科协介绍帮扶清华大学技术中心在我市创办的吉清科技开发公司经验。与有关部门开展“创业援助行动”,促成部分失业人员再就业。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获表彰。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15”中百商厦火灾善后处理任务,遇难家属赠旗致谢。实践表明,只有主动融入全市工作大局,科协才能真正做到有为有位。

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实施《关于加强和完善全市科协及学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导18个企事业、高校和30户民营企业成立科协,新建学会15个,企业科协研究会会员发展到78家,乡街、村和社区科协科普组织组建率达89%。形成以市少年科学院、科学实验室和科技示范校为基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2期全市科协系统干部培训班460人次受训。全省科协组织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制定《机关政务管理细则》,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实行无纸化办公。实施市科技馆全员竞聘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机关党总支连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市直先进,“先进性教育”经验被中央试点简报转发。党组连年被市委确定为政绩突出领导班子。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全国人大常委、国家信息产业部原部长吴基传率全国人大《科普法》调研组、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徐善衍率全国政协科协界部分委员,中央党校培训班学员社会弱势群体问题调研组等来吉调研,《大众科技报》长篇通讯《开创科普新天地—吉林市科普工作纪实》和《今日摇橹人践行“三个服务”》,赞誉我市科协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科协“七大”上,为市科协获得国家人事部、中 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荣誉颁奖。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科协重视与关怀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专兼职干部团结奋斗的结果。值此,我以此次代表大会的名义,感谢一切关心和支持科协工作的人们,向广大科技和科协工作者致敬!

此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科协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在更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推动我市实现总量翻番方面要再加大工作力度;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普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创新;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内容、手段和方式仍比较缺乏,组织管理体系有待改进和完善;面对日益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科协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今后五年的目标与任务

今后五年全市科协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三服务一加强”要求为指导,坚持促联合、建平台、增实力方针,打造科学决策与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与科普资源共享、学术交流与服务科技工作者三大平台,使科协成为党政决策重要智库,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高地,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主要力量,为三年总量翻番、五年全面振兴提供科技动力。重点任务是:

(一)搭建科学决策与科技服务平台,助力实力吉林市建设。

以建立域内外院士专家在内的市科协专家委员会及专家项目库为基础,健全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发挥科协学科专业集群化、人才智力密集化、组织网络社会化优势,围绕高新区、经开区和四个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石化、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轻纺、机械、建材、医药、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并形成集群,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交流合作、科技攻关、技术服务。

重新启动“金桥工程”,构建“厂会协作”学术技术服务平台,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作机制。企业科协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目标,开展比专业水平和技能、比员工科学素质、比创新思路、比合理化建议、比技术专利、比科技成果转化等“讲比”创新活动。

争取“院士专家企业行”到我市更多企业“会诊把脉”,并与院士专家长期合作。以市科协与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协作关系为突破点,广泛联系海外科技团体,开展技术和管理考察、培训、引进及项目合作,扩大“海智计划”成果。

(二)搭建科学普及与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助力魅力吉林市建设。

完善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吉林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主题,协调相关部门,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技艺术、机器人大赛及学科奥赛和科技传播行动;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推进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继续创新科普周等科普名牌。发挥科技场馆公众科普主阵地作用,指导生命科学馆、水电博物馆、水电工业科普游、雪花啤酒工业科普游、青少年天文馆、“四位一体”无公害蔬菜园区、农村科普实验培训基地、少年科学院分院等完善社会化科普展教功能,促进科普与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工作相结合,制定行业科普规划,建设一批行业科普基地。开展地球日、环境日、电信日、诺贝尔科学奖公布日等主题科普宣传。开展“健康快车行动”等科普活动。

加强科普讲师团、科普艺术团和科普志愿者3支队伍建设,促进市民科普学校制度、师资、场所、画廊、教材五落实,资助科普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创作,推动“江城公众科学网”、《江城科技报》、农村远程科普教育网络等科普基础建设。办好城乡科普画廊、科普报栏和科普公益广告。科普画廊建设工程实现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和街道社区。

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完善科技之冬活动、帮会富民计划及农科168语音信息服务系统,探索形成农民远程科普教育体系,扩大专家联扶乡镇范围。60%的村实现“一站一栏一员”。提升科技致富带头人,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质量,更多获得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

(三)搭建学术交流与服务科技工作者平台,助力和谐吉林市建设。

创新学术周、博士论坛、专家论坛等学术活动品牌。支持学会和基层科协承办全国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继续做好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工作,建立科技专家“季谈会”制度。组织科技工作者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形成有关科技科普方面高质量议案提案,参与科技立项、专利申请、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探索维权新途径。

实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彰和宣传计划,完善优秀青年科技专家、青年科技奖、优秀学术成果奖、小院士奖评审制度,规范上级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和科技奖励推荐程序,续建专家人才库和优秀论文检索系统。

建设科技工作者“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抵制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端正学风,净化学术环境。

(四)强化科协自身建设。

农业科普论文第9篇

一、抓住机遇,全力优化科协工作的法律和制度环境

1、依法出台政策,营造工作新环境。《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科协工作的一个全新起点。为进一步贯彻实施《科普法》,不断改善全市科普工作环境,从20*年8月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为期60天的执法大检查。我们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执法检查活动,并先后组织了两次执法检查汇报会,在市和区、县(市)机关、新闻媒体等30个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参与了有关决议起草工作。检查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__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情况汇报》,市人大就优化全市科普工作环境、强化科普社会责任、加大市、区(县、市)科普投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作出了《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决议》。随后,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决议和意见的产生,对今后__科普工作产生良好的效用。

2、借文明创建东风,促科普经费增长。科普经费是科普事业发展的保障,事关全民科学素养的大局。20*年,我们及时抓住__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积极联系和衔接了市长办公会议。6月7日,在听取了市科协情况汇报后,市委副书记、市长谭仲池同志对__市科协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对照有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标,明确了20*年度科普经费由原人平0.28元调整为0.41元,20*年调整到人平0.51元,以后每年度人平年均递增0.10元。通过我们的积极推动,所属区、县(市)的科普经费状况普遍得到了改善。__县年初即将科普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县科协科普用车得到更新;芙蓉区科普投入逐渐形成三级(即区、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投入的良性机制,20*年累计投入总额达375万元,20*年科普经费已按人平1.0元列入区财政预算;岳麓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科协工作汇报,对科普经费单列也进行了安排;天心区20*年科普经费财政预算为人平1.01元;雨花区人大正式批文,区财政按人平0.5元将科普经费列入预算;宁乡、望城、浏阳科普经费也大幅增长。科普经费不足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为全市科协事业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创新手段,牢固树立科普主力军鲜明形象

1、提升科协工作信息化水平。

全面推进科普信息化,是我市科协系统创新科普手段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20*年市科协投入2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__数字科技馆”网站首期开发。“__数字科技馆”网站功能定位包括:科技宫、科学会堂、招商与招聘、科技工作者之家。首期工程开设了“科普广场”、“科普大观园”、“自然科学博览”、“青少年科学世界”、“学会之窗”、“学术论坛”、“企业科技视窗”、“三湘院士馆”、“科学文艺”等一级栏目十余个。网站自开通试运行以来,点击数累计达11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__县、浏阳市、宁乡县、望城县开设的互联网站,为广大农民网友提供了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平台。帮助农民捕捉市场商机,提供市场信息,促进增产增收。市电工技师协会,在市级学会中率先建立起互联网站。芙蓉区韭菜园街道办事处蓉园社区建立的科普网站,成为我市社区科普工作网络化的一大亮点。以网络为媒介,以科普为主要功能的互联网站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市传播科学知识的手段。

2、大力推进科普旅游开发。

20*年我们和__旅游局共同培育和开发了两条科普旅游线路。科普旅游一线是科普基地游,包括中南大学地质馆、岳麓书院和__师范大学动植物馆等;科普旅游二线是工业科技游,包括长丰猎豹、三一重工、中粮可乐等科技工业企业。通过开发科普旅游产品,将全市比较成熟的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博物馆、公园等精心培育和包装后推向市场,以极低的投入开辟了一条新的科普途径,实现了科普资源共享。

3、探索科协活动项目社会化、市场化运作。

我们对开展科普活动的创新思路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向市场化、社会化道路迈进了一小步。20*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我们借助潇影集团强大的宣传能力,积极开展合作。活动规模成倍增加,社会参与面成倍扩大,而投入资金减少二分之一。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并为其他品牌活动开展积累了经验。20*年“国储电脑城杯”首届__市大学生FLASH科普动漫设计大赛,我们以有偿使用冠名权的方式,实现大赛活动零投入。通过大赛,组织和动员高校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服务,用鲜明生动的动漫语言诠释科学原理、知识和方法,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学习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和发现动漫设计人才,推动__动漫产业发展。“长株潭循环经济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论坛”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全力打造基层科协活动。

城区与社区科普结出丰硕成果。我市岳麓区、雨花区先后通过了由中国科协委托__省科协组织的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与此同时,科普文明社区创建也在我市全面铺开。芙蓉区科协出台科普五年规划,提出了涵盖“一街一廊一园一广场”的科普设施建设新思路,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纳入全区工作规划。开福区科协广泛开展科普学校建设,全区一年内兴建起148所科普学校。__市目前已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城区2个,省级科普文明社区24个,市级科普文明社区59个。__市人民政府为此荣获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岳麓区咸嘉新村社区荣获“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集体”称号。

科技下乡活动方兴未艾。持续开展科技下乡,坚持服务“三农”,已成为我们主要的工作目标。我们加大农业科技传播的力度,与__电台星沙之声联合举办的《科技农博士》支农栏目,自开办四年来,栏目内容满足了农民群众的需求,深受农民朋友的好评;将科技下乡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组织院士和涉农学会、医学会、药学会等科技专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赴田间地头讲解技术难题、传授卫生保健知识;建立了农村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系统,将培训工作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

以“赛”促“教”,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效显著。我们参与组织的__市大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小学生航空模型锦标赛,营造了一个青少年向往科学和主动走近科学的氛围,培养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在20*年“飞向北京”__活动中,有22位选手被选拔参加全国锦标赛。在第25届__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在发明、论文、研究性学习、信息成果等四大类项目中有12个项目获一等奖。其中5个项目、2幅科幻绘画被推送全国参评。

三、围绕中心,打造品牌,大力促进学术繁荣

1、__市优秀学术论文评选

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是__市科技界的一件盛事。连续九年来,我市科技工作者围绕__经济工作撰写优秀学术论文2700多篇,到市领导的高度民主赞扬。论文评选活动为科技人员办了实事,促进了社会发展和学术繁荣。对其中遴选出来的极具价值的论文,我们向市政府推荐,由市政府予以表彰和重奖。

2、__市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__市自然科学学术年会是__科协为全市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精英、科技工作者提供的一个思想交流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旨在促进科学思想的扩散和融合,科技成果的涌现和转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探索学术交流的新思路和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途经,引导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才智与力量。首届__市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于20*年11月25日召开,历时七天。年会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经济大发展”的主题,通过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形式,组织跨学科、跨地区、跨部门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年会围绕“装备制造业与__工业化”、“农业科技进步与城乡协调发展”、“医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信息科学与自动控制技术”四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全市有近1000名科技工作者直接参与了学术年会活动。共征集论文300多篇,大会录用论文156篇。年会上,以钟掘院士为首的专家们为__市委、市政府提出了“__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的建议。

3、“长、株、潭”学术论坛

__、株洲、湘潭是__的中心城市群。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号召,三市科协密切合作,已经举办三届学术论坛。论坛以三市经济一体化和共同面对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议题。20*年第四届的主题是“长、株、潭循环经济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合作方扩成大至三市发改委和环保局。

四、突出服务,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1、建设科技活动中心,构筑“有形”之家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投资449.75万元改扩建的__市科技活动中心于20*年6月28日建成。中心总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集学术报告厅、科技展示厅、院士馆、培训教室、科技阅览室、数字科技馆于一体。建成后,该中心的设施陆续投入使用,目前已经成为__市科技人员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科技与文化相结合,营造一个适应科技工作者交流活动的人文环境、信息环境,把中心建设成为宣传科技工作者的阵地,成为发挥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阵地。

2、举荐科技英才,关心科技工作者成长

对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工程技术领域、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创新性的成就、做出突出贡献或者产生显著效益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极力向省、市推荐参加“__省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的评选,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学、勇攀高峰、乐于奉献,培养“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