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宿舍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07:57

大学生宿舍论文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1篇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阐释

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一个新型的文化形态,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目的性、广泛性、互感性、自主性、时代性、动态性和循环性等基本特征。因宿舍成员的流动、宿舍成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宿舍成员生活作风、审美观念、行为准则等的不同而导致其存在较大的动态性,但因其所处的场所——宿舍有其固定性,也就形成了其宿舍文化的循环性特征。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成要素

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宿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群体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是一个多成分、多层次、多内容的复合体2。大学生宿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共同构成的大学文化的亚文化。宿舍物质文化也有人称之为载体文化,主要是指宿舍区的建筑、整体布局、装修配置、卫生状况、休闲空间、活动场所、文体设施、文化环境、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是宿舍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它是宿舍文化的自然需要,也是宿舍文化的条件和基础,是宿舍文化的表层文化。宿舍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宿舍组织结构与宿舍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或条例,它主要包括宿舍区的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宿舍文化的准则,又是整个宿舍文化建设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宿舍文化的浅层文化。宿舍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宿舍成员在宿舍中的各种生活方式和各种宿舍文化活动运行、发展的整个过程存在的方式。它是宿舍风气、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宿舍精神、宿舍价值观的折射。宿舍行为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宿舍文化的中层文化。宿舍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生宿舍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宿舍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学识智能、道德水准、人际关系等。精神文化渗透在宿舍的一切活动之中,主导着宿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宿舍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是宿舍的深层文化,它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整个宿舍的发展方向。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

大学生宿舍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具有文体娱乐功能、调适慰藉功能、控制约束功能、同化辐射功能、激励促进功能、教育导向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时,应确保对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组织领导;优化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环境;完善大学生宿舍的制度文化;发挥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的合力效应;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理论研究。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树立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观念,使其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促进新世纪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上新台阶。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研究作为大学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课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拓展大学文化研究的内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文化理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实际工作上讲,这一研究可以有效地推动大学文化和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提供具体的对策与措施,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更加健康和完善的轨道上推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好地运用文化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高校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从文化影响人的发展角度,探索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途径,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加强本科生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的科学模式

大学本科生宿舍文化作为一项复杂、长久、艰巨的任务,需要在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中,形成科学的理论范式和系统工程来抓。不仅需要学校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宿舍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还需要整体的上层设计,开展系统性研究,进一步突出宿舍文化的内涵建设,使宿舍文化建设走上正轨和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切实推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从充分认识宿舍文化建设的规律性出发,切实意识到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学校的实际工作出发,将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中,置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宿舍文化建设的支持,协调调动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各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师等方面力量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文化建设实际中,形成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大和优化顶层设计的力度,从顶层的角度加大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度,协调各方在在宿舍文化建设上形成合力,在宿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文化建设,推动宿舍文化建设向着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二)强化本科生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保障和促进宿舍文化建设的正常有序和持续稳定

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正常、有效和持续稳定,通过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才能保证宿舍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

结合高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实际,建立诸如:《宿舍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学生宿舍文明考评制度》《首问负责制与限时办结制》《学生社区试点工程文化共建公约》等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的配套制度,促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朝着健康、文明、和谐的轨道发展;同时,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素质过硬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队伍,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推动者、指导者、监督者和实施者的作用,人员构成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主要领导、学工处领导、团委、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生辅导员、后勤处、宿舍管理人员等,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提供保障。

2.强化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动力考评和激励机制

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宿舍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如宿舍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学生宿舍文明考评制度》《首问负责制与限时办结制》等,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调整,将宿舍文化建设成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直接挂钩,并将其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学校总体牵头,以学院为单位,对在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辅以相应的精神奖励,如“宿舍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最牛文化建设宿舍”等荣誉称号等,在整个学生社区建设中彰显榜样力量,树立标兵形象的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建设氛围。

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顶层架构,突出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宿舍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 内涵 现状 建设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的内涵

1.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宿舍作为一个相对狭小和固定的空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和交流的重要场所。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先提出了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概念,1997年原国家教委发文肯定了这一概念,并要求“重视加强社团文化、寝室文化建设,强化社团和宿舍的育人功能”。这个“寝室文化”就是本文所指的“宿舍文化”[1]。迈克尔・普尔马尔科姆・沃纳指出高校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大学生在宿舍这一特定的空间环境下,在宿舍成员共同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众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和文明行为;是存在于宿舍之中的共同观念系统,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活动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在学校各方面的有效引导下,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与影响力[1]。

2.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的内涵

我国高等院校无论是开设大学英语课还是其他课程,其目标都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综合素质是建立在大学生自身生理特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学习及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的,最基础、最重要、最本质的综合素养和特性,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2]。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是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和英语学科交融中衍生出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导向、教育和规范功能。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不仅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之一,还是社会环境的一隅、课堂英语教学的延伸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它应该最终起到促进大学生德、识、能、身心发展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研究和以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日渐得到重视。尽管有关两者的研究文章很多,但有关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研究通常都是从宏观上进行论述,而微观的、针对具体学科的研究和实证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宿舍这一微观视角,从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考察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的现状,以此透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的现状

1.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学者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措施,或压缩教学周期[3],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4],或采用“n+X(n=1,2,3)”模式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开设以ELE为依托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4],或开展ESP教学[5],或开展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这些举措都以大学英语课堂为依托,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教师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还是开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或是建设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都是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实际上,人们往往关注课堂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英语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而容易忽视大学生宿舍这个浓缩的、微观的空间。

2.调查研究

2.1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以某地方高校12级两个工科自然班(共61人)和两个文科自然班(共74人)的本科生为对象,他们是入学时按学号顺序分配的宿舍,这不仅便于学校的管理,还利于本研究的进行。在第一学期末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全部回收。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共同生活和学习,不仅同一宿舍里的同学,而且周围宿舍的同学,都彼此已相当了解,有利于就环境、制度、行为、精神方面调查他们的宿舍英语文化的状况。

2.2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学生的书桌上除学校发的英语课本外,仅有少数文科生有诸如英语杂志、英语试题等课外资料;(2)学生各自学习英语,较少相互交流和讨论英语学习;(3)学习英语的氛围淡薄;(4)学生相互缺乏英语学习的竞争意识,甚至受到消极学习者的干扰;(5)宿舍之间缺乏有关英语的互动与竞争。

2.3反思与改进

据调查,大学生人均每天有十小时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7],大学生宿舍不仅是大学课堂的延伸,还可以通过规范、暗示、潜移默化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等,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

因此,笔者对以上受试者提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如宿舍里,学生须摆出学校发的本学期所有的英语资料(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并由宿舍长组织、监督和检查以下活动:每周集中进行一次英语学习,每周集体到学习中心学习至少一次,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听写,每周集体进行三次英语晨读,每周至少集体收听三次校园英语广播。宿舍长做好活动记录并向英语老师每周一报,这些记录纳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表现良好者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奖励,两次活动缺勤者或连续两次听写最末者罚做宿舍卫生一次。

这些措施在第二学期实施,期末时笔者再次调查发现,虽然英语基础薄弱者容易懈怠,宿舍长对懈怠者的监督也力不从心,但是学生都充分肯定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认为加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有助于弥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一不足,使大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从学习、生活、休闲和交流中都能接触、学习及使用英语,并从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和身心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8]。”所以,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有必要引起重视,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善于利用大学生宿舍空间,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英语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大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沃土。

三、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的途径

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是一个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能力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育人过程。加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工、英语教师和学生三方的配合与努力:(1)学工部门和英语教师联合组织宿舍之间的PK,如辩论赛、宿舍英语网页制作大赛、宿舍生活英语情景剧大赛,等等;(2)英语教师深入学生宿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和煦、温暖的宿舍氛围中促进师生交流,发挥情感教育的正向功能;(3)学生要积极参与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真正达到从“他律”走向“自律”。

可见,加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还是对课堂育人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洪满春.“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李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D].长春理工大学,2007,12.

[3]文秋芳.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国外语教育,2008,3.

[4]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5]何康民.进一步完善大学后续英语体系巩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3.

[6]杜景平.试论ESP_ELE_CBI及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的关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3.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3篇

宿舍文化建设的软件重组———宿舍管理的模式重构

现阶段,各高校采取宿舍管理的模式一般可称为强权加保姆模式,其追求的目标是宿舍管理军事化。通常的做法是:学校设有后勤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在各宿舍楼派设专人对全楼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宿舍卫生、学生归宿、保卫安全等方面,各校都制订有专门的宿舍管理细则,细则内容一般都与学生的道德等级挂钩,校派宿舍管理员是细则的执行者,在宿舍管理方面,对学生的道德等级的评定享有生杀大权。虽然各校都规定宿舍公共卫生后勤负责,宿舍内卫生学生自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后勤服务管理人员也常常不定期地帮助学生打扫宿舍卫生。为评查宿舍卫生以及确保宿舍的防火安全等,宿舍管理人员有权进入宿舍巡视。这种管理模式虽有其高效、集中的合理方面,但管理矛盾是显而易见的:1.强化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学生对宿舍的心态使其对外来者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持有对管理行为正当性的质疑心理。2.形成管理纷争。基于对宿舍防火安全考虑,管理人员常常进入宿舍巡查违规电器,有时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将发现的违规电器直接带走,造成矛盾。部分高校对此问题还引发了大讨论。3.管理粗糙。宿舍管理人员是校派人员,其与学生之间矛盾对角的定位与其个人的精力有限性,难以保证管理高效,如管理人员不可能每天核查归宿学生。4.混淆管理范围。如学生归宿问题本是学生宿舍外的行为规范问题,但校方却将之纳入宿舍管理内容,宿舍管理人员更是不定期地进行宿舍夜查。5.扼制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文化建设应是个性思想的体现,而非整齐划一的管理成果。在强权高压的管理模式下,建设宿舍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管理模式———学生自治、校方服务相结合

1.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校方物管为辅的管理模式。通过每班、每宿舍的提名基础上,由学生选举成立宿舍自治委员会,每层宿舍楼设楼委一名,由学生自主管理宿舍。2.放权管理。将道德等级考证中关于宿舍管理部分的评分权力交宿舍自治委员会,由委员会制订相关细则,并具体考核实施。许多人会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提出质疑,认为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会出现不服管理现象,管理效果较差。笔者认为,学生自主管理有其独特的意义,首先,管理委员会的人员是学生民主产生的,权力来源是正当的;其次,管理的内容是学生自己制订的,学生遵守过程中心理上不存在障碍,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规则社会的理念;第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较多,与校方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比,更为通畅;第四、管理权威并不取决于管理者的身份,而是管理者的权力,只要放权给自治委员会,树立自治委员会的权威,管理必然有序。第五、学生自主管理,是用学生自己的视角确定管理内容,决定处罚力度,管理效果上有较好的互融性和认同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较为宽容,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而促进文化的进步。3.学校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禁止性规定的管理。宿舍安全、学生归宿问题是学校管理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但其根本上讲,它们并不是宿舍管理内容。笔者认为,这两个问题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如学校可在校门口和宿舍门口设打卡器,校生进出校门和宿舍心须打卡,进而确定每位学生的进出校和宿舍的时间,解决学生归宿问题;在宿舍楼的电路上放设限容电器,限制电器的使用;校派管理人员对外来人员限制进入,加强宿舍防盗管理等。宿舍的管理权从校方向学生的转移,不仅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的校、生对立,而且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发展,为宿舍文化的建设辅垫基础。

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定位———弘扬个性文化建设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4篇

和谐的宿舍环境能够确保大学生稳定的情绪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在宿舍中一同度过4年的学习、生活,就像学生的家一样,如果宿舍成员彼此之间关系和谐,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深入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作为行动的基础,高校领导必须开展以宿舍为中心内容的调查研究工作,把握其中潜在的特点与规律,比如说了解大学生除了在宿舍内吃饭、睡觉,还有其它一些什么活动?为什么在外表现的干净、潇洒的大学生在宿舍内却凌乱不堪?这些等等内容都是宿舍文化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有待于高校领导深入调查研究。

(二)优化宿舍管理队伍

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的队伍予以优化配置,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使管理工作者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宿舍管理工作中去,密切关注学生在宿舍中的表现及成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管理者能积极的伸出援手,当学生对宿舍管理及服务存在着误解或者是意见时,能听取学生建议、完善管理服务工作,在管理中做学生的朋友,在教育中做学生的师长。而由于大部分高校都忽视了对于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优化配置,因此无法通过高水平的管理工作者队伍进行对大学生的教育,致使大学生宿舍的管理与思想认识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缺陷,这是在今后的高校工作中亟需改进的一个方面。

(三)加强正确引导

在进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时候,要针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例如有的大学生宿舍之内存在着盲目攀比的现象,针对于此应该结合实际加强对大学生的节俭教育;有的大学生宿舍之内存在着过度偶像崇拜的现象,针对于此则就需要开展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工作,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避免对偶像的过度崇拜。当大学生宿舍文化有效的建设起来之后,学生自然就会与之发生共鸣,使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综合思想水平。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中,除了要发挥高校领导、宿舍管理者等方面的作用之外,大学生作为宿舍中的主体,必须要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表现出其主人公的意识,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管理及教育;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控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发挥学生队伍中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广大学生在学生干部正确的引领下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五)转变思想认识

就当前大部分高校来说,都还被限制在传统的观念中,仅将宿舍建设看做成校园的基础设施,将高校的一切教育、文化活动都排除在宿舍之外,对大学生宿舍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不能深入把握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而影响了日常实际工作的开展。与大学生宿舍文化相比,高校领导更关注的是学生宿舍的社会化,对其基础设施或者是管理的问题非常重视。基于此,必须提高高校领导的思想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宿舍文化建设奠定根本的思想基础。

(六)规范宿舍相关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一套规范、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保证大学生可以有一个有秩序、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5篇

【关键词】人际交往 困惑 发表教育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37-01 

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发的。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朝夕相处的近距离接触容易使学生产生复杂的内部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大学生宿舍生活的质量。调查显示,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有70%是人际问题,而宿舍人际交往困惑和障碍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第一,亲密友好型。此类型中,学生之间能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宿舍关系融洽,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问题时能够相互帮助。宿舍活动丰富,参与程度高,宿舍整体氛围良好,宿舍成员有一定的信任感,并对宿舍有一定的归属感。 

第二,独立松散型。此类型中,宿舍里的同学自主性和独立性强,宿舍同学之间交流较少,虽不会经常吵架与产生纠纷,但很少以集体形式参加活动,对舍友的依赖程度比较低,很难形成宿舍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三,对立冲突型。这种类型的宿舍中,宿舍同学之间互相不信任,经常会因为生活习惯或琐事出现一些矛盾,而且往往互相不能迁就和理解,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引起纷争,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很可能引发冲突甚至打架斗殴等事件。 

二 宿舍人际交往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活琐事引发宿舍人际冲突。现在大学生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相互间不能容忍,使得宿舍矛盾更加频繁和尖锐。在宿舍日常生活中,平常不打扫卫生、管理欲望强、作息时间不统一、性格脾气不合等小矛盾大多宿舍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维护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二,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引发宿舍矛盾。目前,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至少有25%以上,他们比普通家庭学生更加自卑,更加急切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一个宿舍中,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生活习惯、价值观差异而引发学生之间的非和谐关系,有时在某些宿舍甚至出现排挤和孤立的状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三,小团体使宿舍存在隔阂。大学生在宿舍交往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亲近的朋友,这就会形成一些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小团体。小团体的产生使得他们不再迫切希望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小团体间因为利益、兴趣等不同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隔阂,这种隔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当小团体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往往后果更加严重。 

第四,竞争使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宿舍同学之间在奖学金、入党、班干部选举、助学金等方面自然存在竞争,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往往会同自己的好友等开始形成小团体,明争暗斗,形成紧张局面。另外,成功者洋洋自得,失败者不甘示弱,背地里各种议论,从而使舍友之间关系恶化,这些都不利于宿舍的团结。 

三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适方法探索 

第一,大学生应加强抗挫折、抗压能力。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因为个性、地域、家庭环境等差异,必然会在某些场合或事件中产生分歧,从而引发人际矛盾。在宿舍中,因为要朝夕相处,即使是人际关系恶劣的双方都必须面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需要适当容忍,正确面对问题,并能在挫折和压力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够正面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并积极改造自我,在加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同时,学校应当会同学生社团,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维护,组织各种形式的宿舍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加入其中,使宿舍同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并锻炼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6篇

【关键词】宿舍文化;集体主义精神;大学生

大学生处于个性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至关重要,高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从不同的方面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其中,宿舍作为学生交流学习、起居生活、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锻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主要课堂。对于宿舍这个“小社会”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挖掘它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宿舍文化内涵

宿舍文化作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高校校园环境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宿舍及其周边场所作为主要活动区域,把积极向上、健康的课外活动作为主要活动内容,把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生共同创造和享受各种文化形态的群体文化。良好的宿舍文化对优良学风的养成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也在宿舍文化的构建和完善中不断地得以促进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逐渐深入,学生公寓制与社会化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施行,学生宿舍越来越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高校大学生管理和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势必要向学生宿舍转移。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集体主义本身是对社会主义社会集体和个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关系、经济关系的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它不但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个体行为的道德价值导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集体行为的道德价值导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每个个体来自不同的地域,受到过不同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因此,每个人在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时,就会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当前多元价值观开放的年代,大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处理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和表达方式。大部分的思想认识和表达方式都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但任然有少部分大学生对待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已经超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范围,甚至已经滑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深渊。这就要求高校应该及时地对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做好积极的引导,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学生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习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养成集体主义至上的观念。

(二)帮助大学生提高现实交际能力的需要

新一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从小几乎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较为习惯“唯一”的生活状态。进入大学之后,卧室由在家时的一人间变为了四人间或六人间,以前的属于自己的私人区域变为四个人或六个人的私人区域。环境的突然改变没有立即带来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当代独身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沟通障碍和个人主义思想在大学宿舍里面有所蔓延。其中,缺乏有效沟通更是成为了阻碍宿舍里、室友间深厚友谊养成和寝室良好学风形成最主要的因素。特别是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善于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来学习和生活。同时,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宁可选择不相信寝室的室友,反而将这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通过网络来实现,从而使得本来应该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往,严重淡化了学生的现实感,忽略了构建现实良好人际关系的生存守则,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缺乏现实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最基本的自我表达能力,进而导致不少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长时间适应不了现实社会生活,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和社会融合力。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群居生活,帮助大学生在集体中重新定位自己、发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逐渐淡化着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成长意识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正是由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从而导致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部分大学生过度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实现,在很多大学中都存在着大学生为得奖学金、评先进资格、入党资格等进行明争暗斗、撕破脸皮的现象,对学校的校风、学风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值得引起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

(二)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目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非常困难。其原因就在于书本上的内容和现实的发展有时并不能做到完全同步,只要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书本上阐释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是脱节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同时,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往往仅限于课堂,走出课堂后,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成了巩固课堂教育成果最主要的人员。但是,一个辅导员往往要带几百个学生,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思想状况都掌握得滴水不漏,而且现实状况是大部分的辅导员常常忙于日常的工作琐事,往往忽视掉对学生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也仅体现在每年定期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并没有将这项工作细化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造成学生在形成集体主义意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中途淡化、甚至完全丧失了这种思想认识。

四、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大学里的各个学院(系)相对比较独立,学生群体主要有学生宿舍、班级、年级、学院(系)等四种群体组织。其中,宿舍是大学生四年中呆的时间最多的场所和活动区域,生活里的琐事闲聊、学习中的奋进拼搏、情感中的欢乐悲伤,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同寝室的人。因此,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就成为了当前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充分利用寝室文化的构建,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意识,努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例如,举办寝室美化大赛、寝室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充分释放和挖掘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打造完美寝室的过程中,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感悟到集体的温暖,让大学生明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中,把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与自身的实践统一起来,才能使集体主义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才能更好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二)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检验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试金石

当前,各高校对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上,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但是,对于如何检验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情况,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渠道来得出结果。目前,正值后勤改革的发展阶段,探索寝室文化建设如何促进学风建设的方向正好赋予了寝室文化建设检验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育情况的这一重要使命。寝室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反映着这一寝室凝聚力的高低,体现着寝室个体最基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集体荣辱观。一个寝室的文化氛围营造的特别好的话,相对来说,该寝室在寝室之间的感召力、寝室成员之间的友爱度、成员个体内心的集体主义意识就要强得多;相反,该寝室各种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各项指标都是呈负增长的趋势。同样的,如果一个寝室成员之间的友爱度、成员个体内心的集体主义意识强的话,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寝室文化的构建。

五、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作用发挥

(一)构建良好的宿舍环境

良好的宿舍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熏陶人的心灵。构建良好的宿舍环境既要靠宿管工作人员打造好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同时还需要大学生与宿管人员一起维护,将基本的物质环境尽量最优化,使得宿舍环境为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真正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在宿舍里边住得舒心、住得放心、住得安心。这就要求,宿管人员要在卫生干净整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宿舍布局,将不同学院和专业划定在不同的区域,这样便于开展个性化宿舍建设评比活动;同时,根据以学院和专业为单位的寝室划分,不同专业的同学根据他们的专业特色,从整体色调、墙贴内容、物品摆放、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寝室风格的设计,力争打造专业特色鲜明、格调品味高雅的宿舍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风气,弘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强化科学的宿舍管理

“三点一线”的生活是对大学生活最简单但却最真实的概括,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无外乎就集中在宿舍、教室和食堂。其中,宿舍又是大学生普遍呆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因此,加强宿舍的管理是大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宿舍成员一般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性格和经济条件等有很大差异,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在学校过集体生活,要通过规范、科学的宿舍管理引导他们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如何与人和睦相处。通过寝室卫生的检查、寝室大功率电器使用的规范和限制、寝室晚归情况的登记和处理,将宿舍管理的奖惩通报情况纳入到个人德育考核中,通过这种方式,不断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积极引导他们将共同的“家”打理得更好,从而帮助他们培养起从小集体到大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建立良性的寝室竞争机制

由于宿舍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同学们在宿舍中往往呈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加之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同一宿舍里的成员每天几乎都在一起生活,兴趣、爱好及性格上就会越来越趋同。后勤管理人员可利用先进集体的典型事例,在宿舍与宿舍之间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宿舍成员的上进心理,带领他们开展各种有积极意义的寝室比拼活动,培养宿舍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目前,长江师范学院每年定期开展的“寝室寝室美化大赛”、“文明寝室”、“寝室标兵”等寝室评比活动,对宿舍文化的形成、宿舍成员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着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葛缨,周宗智.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探究[J].教育探究,2011(12).

[2] 郭怡梅.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25).

[3] 韩旭峰.论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精神的培育[J].广西大学学报,2005(06).

[4] 赵亭.“8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新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07).

[5] 黄炎.浅谈高校后勤改革的育人导向[J].煤炭经济研究, 2008(08).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7篇

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主体性、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全员参与等原则。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了学生是学校的权力主体,而非简单的被教管对象,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学生)为本,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宿舍文化建设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一是要求管理者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求,强化服务理念,为学生营造更健康、更便利、更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二是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成为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强化学生对宿舍文化的认同感。

(二)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文化是“从古到今、融合各种文化因素而成的”,创造者“都是深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来创新文化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借鉴和发扬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史为鉴,开拓创新。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经济改革、文化多元、信息充盈的时代,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因此,大学生宿舍管理及文化建设,要随着教育理念、文化环境、学生状况等的变化而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变,以提高宿舍管理的有效性,保持宿舍文化的活力。

(三)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并非仅是宿舍成员及管理人员的事,学校各级部门和全体师生都应参与到其建设活动中来。学校后勤、学工处、团委、保卫处等部门要发挥其指导作用,统一规划、专门管理;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党团组织等要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发挥其教育作用,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宿舍成员自身要具有主人公意识,配合宿舍管理、关注并投身于文化建设。宿舍文化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小则有关成员的生活琐事、日常状态;大则关系到人格发展、公共环境。全员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中,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以期最优地实现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基于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建设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高校宿舍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大学生宿舍生活的品质

“大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学习环境,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一方面宿舍内部生活设施应及时修葺、更换、优化,提高学生居住的舒适程度。例如,增加宿舍空调设备、热水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另一方面宿舍区的公共设施和环境要具有人性化和进行美化设计,其功能和结构须符合学生人数、性别比情况。例如,建设校园超市、餐饮区、运动场等。各高校应秉持“坚固、实用、安全、便捷、美观”的原则,多方争取,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宿舍基础设施建设的物力、财力支持,以保证宿舍在物质文化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提高集体生活的品质。

(二)完善宿舍管理机制,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建设良好的宿舍制度文化,首先要改革学生住宿制度,在按院系、专业统一调度的大原则下,充分照顾学生的性格、习俗、信仰等特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宿舍和舍友,创造自由、宽松、友好的人际环境。其次应在健全宿舍各项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真正保障宿舍文化活动的健康与安全。最后要建立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层次较高的同志充实到宿舍管理的领导岗位”,加强培训,增强宿舍管理人员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及突发性事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延伸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培养出合格及优秀的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教育和指导作用。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创新工作方式,积极融入到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之中,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的具体了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也应明确宿舍舍长职责,培训其管理技巧,并定期召开舍长会议,听取汇报,及时把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防患于未然;还应不断调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宿舍管理的学生组织,让学生服务学生。此外,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及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宿舍矛盾,引领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生活。

(四)开展多样化的宿舍集体活动,营造和谐友好的宿舍文化氛围

首先,作为宿舍的主体,大学生应具备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意识,认识到宿舍环境及宿舍成员对自身生活、学习、成长、经历的重要性,关心他人,大家团结一致,共创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其次,宿舍可以实行内部自治,即在遵守学校各项宿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宿舍成员通过共同协商,求同存异地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宿舍内部规定,实现自我管理。再次,同宿舍舍友之间要经常谈天交流,举行宿舍活动,增进了解。大家都本着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心与人交往,势必大大减少舍友间的误会和摩擦。最后,宿舍成员应共同地积极参与舍际间的交流、联谊活动,以及班级、院系、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艺术节”、“宿舍杯”球赛等。在扩大个人人际交往范围之时,这些活动更能很好地实现宿舍凝聚力、认同感的强化。

(五)加强宿舍网络文化建设,创建网络服务平台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宿舍文化

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乃至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定空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培育积极、健康、和谐的大学宿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宿舍文化结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大学宿舍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独特载体和实践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毫无疑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广泛实施需要借助各种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高校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火花最容易碰撞的地方,其日益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表现自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政治敏锐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塑造良好品格、实现自我提升、形成独立人格的成长空间。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宿舍活动为载体的宿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宿舍文化以其参与的互动性、内容的切己性、影响的潜在性以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越来越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宿舍文化的这些特征和功能决定了结合宿舍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有趣,变得更加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一个独特载体,同时又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直面现实、锤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培育积极、健康、和谐大学宿舍文化的重要保障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及其周围场所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一种群体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的好坏,会影响到宿舍成员的行为习惯、价值观等等,从而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往往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会引导宿舍成员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容易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并增强宿舍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而低俗消极的宿舍文化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恶化整个宿舍风气,影响宿舍成员的健康成长。毋庸讳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其一,易受西方负面思潮的侵蚀。在大学生看来,宿舍社区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学习、生活、娱乐方面,宿舍社区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面还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同时,社会消极思想和错误思潮往往企图通过高校学生宿舍这一渠道进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渗透。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宿舍活动中容易出现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导致一些宿舍活动的形式和动机目标偏离了社会的“主旋律”。其二,存在重视管理而轻视教育的现象。有些高校过多地强调宿舍管理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强调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管理手段,淡化了其育人、激励功能。其三,宿舍文化活动过于单一。有些高校把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其娱乐功能。同时,每一学期的例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并不能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导致学生参与宿舍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3.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通过发挥受教育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逐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能力。而宿舍社区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佳天然平台。学生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情感的交流大多发生在宿舍,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喜好以及生活习惯在宿舍里表现得较为真实。同时,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心理与情感问题以及诱发各种不良现象和突发事件的苗头也常常最先在宿舍里发现和酝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宿舍文化结合的途径

1.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前提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年3月26日,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在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生活管理,推进思想教育工作进宿舍”[1]。2007年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指出:学生宿舍和公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现有学生工作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宿舍和公寓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宿舍文化的结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把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需要作为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出发点,既要坚持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鼓舞大学生、鞭策大学生,又要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重要抓手

在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高校要提高宿舍管理水平,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他们主要是负责学生宿舍的日常管理,以及卫生检查和财产安全工作。目前,大多数宿舍管理员素质较低,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必须大力加强管理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注重管理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使宿舍管理员树立“学生工作无小事”的意识;其次,要注重宿舍管理员工作方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明确宿舍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其重要职责之一,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二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现在各高校都设立的专职辅导员,来管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宿舍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建立并落实辅导员入住宿舍和值班制度,并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宿舍文化活动的骨干和带头人,在宿舍文化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他们最了解学生宿舍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态度、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甚至习惯用语都很容易诱发其他大学生认同、模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导向,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所以要建立学生管理队伍,要加强宿舍的党团组织建设,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3.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线为指引,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是根本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日常宿舍生活,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让学生回到自己周围的宿舍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是继续在宿舍中定期开展文明寝室的评选活动,精心打造一批“学习型”、“文化型”为核心的五星级宿舍。不仅进行宿舍整洁情况的评选,还要进行宿舍成员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以及成员间相互关心、爱护和帮助情况的评选,使这一活动深入人心,真正带动宿舍的文化建设。二是要使宿舍内及宿舍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以宿舍为讨论单位,征集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可以在茶余饭后或者在熄灯后的“卧谈会”上以放松的状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其形式灵活,状态轻松,更容易受到90后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也可以有目的地设定如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等专题,要求大家以宿舍为单位写出专题报告,形式可以多样,体裁不限,然后组织不同宿舍进行专题报告,交流互动;最后针对学生专题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做专题讲座。这样,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经过思考发酵后,学生更容易关注同一问题的新观念和新看法。三是创新实践教学新形式。可以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举办各种讲座、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可以就学生宿舍的管理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培训、心理咨询、素质拓展训练等,也可以围绕公寓社区组织“趣味运动比赛”、“宿舍文化设计大赛”、书画展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还可以开展类似我看时事、评电影、品故事、我的博客等在当代大学生中间更为潮流的活动,使得其在启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宿舍文化建设的主动性。

4.建章立制和开放式考核是重要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才有利于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序、有效的效果。因此,首先要建立与完善宿舍文明公约、奖惩制度,倡导用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与人交际,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其次,要建立以楼长、层长、寝室长为主要成员的宿舍管理网络,检查和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大学生在宿舍中的行为,保持宿舍的整洁和良好秩序,形成“蓬生麻中必自直”的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第三,建立开放式考核机制。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应该建立既能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水平,又能反映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能力水平的评估体系。一方面,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宿舍文化活动,可把其参加活动后提交的心得体会或调研报告等书面材料,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另一方面,高校应在学生宿舍管理相关制度中,规定学生在宿舍内的表现与个人、班级、院系等评优资格挂钩并直接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品德鉴定、奖学金评定等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济.在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28日第1版.

大学生宿舍论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宿舍环境;宿舍管理;宿舍文化

一、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现有的管理方式下,无论采取了哪种管理模式,似乎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例如,在行政管理体制下的综合管理,虽然行政集权,但由于分散管理接口多,常常会出现各管理部门自己管自己,不同管理部门相互不联系,相互脱节的不良现象。我们在高校的学生宿舍里往往会看到“脏,乱,差”等不良现象的存在,并且有不少学生宿舍还乱用水与电,丝毫没有节约能源与社会经济财产的意思,而这些都源于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创造良好的高校学生宿舍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宿舍环境对于住在高校的大学生们十分的重要,学生宿舍的环境优劣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们的健康状况与身心的合理发展。首先,在物质环境层面上,一定要保持高校学生宿舍的干净,整洁,设备齐全。毫无疑问,大学生们一定不会对一个肮脏不堪的学生宿舍感兴趣,然而,他们必定会珍惜一个干净,美观的宿舍环境。随后,在精神环境层面上,一个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与热爱的良好精神环境会引导在校大学生有着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所以,在宿舍管理中,要创造一个文明向上的氛围,同时要求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能够礼貌待人,严格对待自己,以高标准的要求来提升自我的品德素质,从而能够引导大学生们走上正确积极的人生道路。

三、规范学生宿舍管理

规范学生宿舍管理,必须要先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体制,没有合理的管理体制是无法实现学生宿舍的规范管理的。学生宿舍的管理,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对其加以管理,它的管理权限,不仅是对学生宿舍的财物进行管理,还要向学生提供应尽的各项服务,而且要对学生在宿舍的行为而给予极大的管理责任。把财物及学生行为管理结合起来,使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真真的起到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而不仅仅还是简单的生活用品维修部或者是急用生活品购买处。

四、高校学生宿舍文化

高校学生的宿舍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并且是极其重要的校园文化,它体现了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面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宿舍文化感染这每位住宿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他们对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所以,宿舍文化尤为重要,不可无视,其建立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宿舍的环境文化是指宿舍的干净整洁程度以及宿舍的内部设施。它包含了宿舍书桌的摆放,床的整洁,衣服的整齐摆放。毫无疑问,宿舍的环境文化对在校大学生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感染与熏陶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信息化环境中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3(05).

[2]李亚贞.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实践问题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1).

[3]龚石兰,李淑华.浅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J].华章,2011(34).

[4]孙宝玲,冯洪光.高校寝室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析[J].华章,2011(18).

[5]杨欣艳.浅谈大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2).

[6]周文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02).

[7]黄文娟.关于地方高校女生宿舍安全隐患的探究及防范对策[J].魅力中国,2010(14).

[8]梁其才.基于宿舍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1).

[9]叶启成.浅论高校宿舍管理[J].网络财富,2009(19).

[10]黄建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初探[J].才智,2009(07).

[11]仇琦.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浅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5).

[12]肖富忠.积极作为,搞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2).

[13]鲁宽民,易鹏.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之我见[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01).

[14]杨学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方法探讨[J].管理观察,2009(13).

[15]贺琴琴.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宿舍管理问题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15).

[16]陈亮.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17]王中.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四个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7(07).

[18]郑现镇,张朝喜.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8(0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