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焦虑心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9:21

焦虑心理论文

焦虑心理论文第1篇

当前,为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我国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是践行和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每个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大环境下以及强大的就业压力下,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适当的压力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动力,但过大的压力过却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其中焦虑情绪问题尤为突出。

1.1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在最初表现在担心考试成绩不好,被其他同学会嘲笑、看不起,或者担心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当这种担心变成事实,学生长时间的压抑、自责等,便很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另外,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如:中高考的压力、学校成绩的排名等都是学生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

适当的学习焦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若是过强则会导致学生厌学、失眠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有的学生会害怕老师、害怕学校、害怕考试、甚至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每当考试来临,他们就会产生恐惧、不思饮食、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在梦中反复的做噩梦,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失眠。因此,作为中学老师的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多鼓励、照顾学生;针对部分家长过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偏激思想,我们要进可能的降低孩子心理上、学习上的压力,从而全面培养孩子。

1.2对人焦虑

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某些心理障碍,例如,有些同学坐在大家面前往往会感觉害怕、坐立不安,性格羞涩腼腆,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或是大声讲话,经常害怕受到批评,或者是在受到批评之后长时间的闷闷不乐、久久难以释怀。

通常情况下,造成对人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中学生很大一部分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考虑、不懂与人沟通分享;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相处,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上网打游戏、聊天等。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孤僻、喜爱独处等不良习惯。

究其以上不良因素,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中学生正好处在由童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其心理活动常处于一种自我矛盾状态,长时间的这种自我矛盾就很容易引发学生出现孤独的倾向。

第二,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加之时代的不同,存在一定的代沟,导致与父母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学习上、生活上的沟通,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孤僻、自傲的性格。

第三,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学生将原本用来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几乎都用到了互联网上。对于这类中学生,父母和老师应该应多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减少独处的时间。另外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造成学生对人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那种存在对人焦虑心理倾向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多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班级或者是社区各种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多与同学、朋友交流沟通,尽可能减少批评,增加鼓励。

2焦虑情绪的成因

使中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2.1家庭因素

家庭既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的终身课堂。一方面,学生的情商、智商和语言发展重要期和关键期在家庭中度过的。另一方面,孩子对于客观世界的最初认识就源于家庭、亲人和亲父母。因此,父母的文化修养和家庭环境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文化修养。而父母的文化修养不可避免地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同样对学生的身心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结构类型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此外,父母亲人的关系、家庭的构成方式和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影响着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2学校因素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氛围、学校校园文化等具体因素都会影响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中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尤为重要,正如关国心理学家哈麦比克(D,Hamacher)所说:“我们大概会同意这种说法:两位具有同等智力、受到同等培训、对课题材料达到同等掌握的教师,但是教学成绩上却很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差异是由于教师的价格对学习者的影响造成的。”“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习上的共同合作,这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些教师做的还不够。

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上明显不足。由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缺乏监管制度,致使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咨询机构都流于形式。目前,应试教育的思想却依然影响着许多学校、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校园文化建设甚至以考试为中心。这种情况下学生便易出现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和考试恐惧等心理问题。

3消除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对策

若要真正使中学生摆脱焦虑情绪就要切实抓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焦虑情绪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加强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消除焦虑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严把教师关就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定期心理健康培训,以确保能够较好地胜任工作;二是严格筛选优秀教师,聘任合格的教师。

第二,开设和完善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中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同时也是大多数学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一种重要方式和直接手段,这样可以传授学生全面系统的心理知识。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它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焦虑心理论文第2篇

摘要:焦虑问题是现代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心理咨询在解决焦虑问题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各种的咨询观之间差异很大,本文以“考试焦虑”为例,简要分析各种咨询观的异同,并做出比较。

关键词:焦虑 咨询观 精神分析

现代社会所取得的成就是前人难以想象的,这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日新月异。但是在精神生活方面,我们无时无刻不背负着因为物质生活而付出的代价。

一、焦虑成为当代主要心理问题

焦虑是当代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它出现的广泛性,以及它会作为许多心理问题的并发症状出现。

由于预期到即将面临的不良处境而表现出的紧张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应激现象,但如果表现为持续性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并且伴有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临床表现,那么这便是焦虑的典型表现。

焦虑的原因,主要是焦虑者将一个正确的感觉歪曲了。焦虑是关乎我们将来的事情,是有关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也是关乎我们无法确知的事情。比如考试焦虑,学生担忧的是即将到来的考试,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是考生无法左右的,因此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再次,考试是即将到来的,所以我们无法知道考试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即“无法确知”的。然而,学生对于考试,能做的其实很多,但是焦虑让他们将自己的精力过度集中于了考试的本身,而忘记了“积极备考”、“认真复习”、“充满自信”等。

二、应对焦虑问题的多种咨询观

首先是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的着眼点在于改变引起焦虑心理的行为。斯金纳认为:“当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强化时,便会引起焦虑。”1以考试焦虑为例,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焦虑是因为“答题”这一行为,没有得到“完成题目”这一强化所致。

因为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心理问题,行为主义学派主要是通过纠正、再训练错误的行为来解决心理问题。所以,行为主义学派的咨询取向是教会来访者放松的技能,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即在考场或者是想到考试落榜的情况下出现焦虑情绪时,主动运用放松的技能,减轻自己的焦虑感。寄希望于来访者能够在焦虑情境与放松训练之间形成联结,并在这一层次上消除焦虑感。

第二,认知心理学理论倾向。

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主要在于认知因素结构的异常。即不是诱发事件直接引起最后的行为,而是个体受到了对这一事件所持信念的影响。同样以考试焦虑为例,咨询的切入点是如何矫正引起来访者焦虑的不合理信念。持认知心理学理论倾向的咨询师不是一味地倾听和指导来访者发泄自己的情绪,更多的是与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做辩论,或指导来访者意识到,并主动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辩论。

焦虑的考生为考试准备了很长的时间,认为自己一定要取得成功。咨询师会就这“必须成功”这一不合理信念与其进行辩论。

第三,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在心理咨询方面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很多沿用至今的咨询理论和操作原则,比如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来访者为中心、同理心、尊重等。人本主义咨询观认为,焦虑的原因在于,个体对于自己错误的认识阻碍了自我实现的道路2。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以来访者倾诉为主,咨询师是一个倾听者,强调来访者自身的“经验之体验”,只在必要的时候对谈话进行引导,不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重在来访者自身的成长。

还是以考试焦虑为例,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尽可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我考不好,但说心里话,我真的准备的够多了!”通过引导,让来访者全面接受自己。“对,我就是这么矛盾。”最后通过共情等手段促进来访者的自身成长。“我做得已经很好了,考试结果并不那么重要。”

最终,焦虑的情绪被喜欢、接纳自己的情绪所取代。这不仅仅是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更是一次人格上的成长。但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疗程一般较长,费时费力。

三、详细介绍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观

弗洛伊德提出了焦虑的三大分类:道德焦虑、神经质性焦虑和现实焦虑。它们分别来自“超我”的监督(道德焦虑),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危险的害怕(现实焦虑)和对“本我”失去控制的担心(神经质性焦虑)。

无论是哪种焦虑都是人的一种紧张状态,而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解除紧张状态的机制——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强大的人可以很好的释放本我的能量,此时焦虑相当于一种信号;而自我软弱的人则可能沉迷于自我防御机制,导致自身相关心理机能的损坏。弗洛伊德还认为成人时期大部分的焦虑是对于儿童时期焦虑经验的再现。

卡尔霍尼就此提出了异议,她认为,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将会得出“儿童早熟态度”的悖论,即儿童提前体验到了成人的情绪体验3。在霍尼看来,焦虑由两组因素相互配合产生,分别是:自身冲动与来自外界;作用于自身与作用于他人。比如考试焦虑来自于考试(外界),针对的是自己能不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针对自身)。霍尼认为,治疗焦虑的主要方法是找到这一处境对当事人的意义4。

弗洛姆与霍尼同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的理论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他认为人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之后,在获得自我意识、个人化、自我发展的同时,却又陷入了一种“日益的孤独”,因而产生了一种无权力和焦虑的感觉。为了克服这种孤独与焦虑,有些人选择的是“服从”,即放弃个人的独立性,服从于某种权威。这一种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逃避自由”5。二战时期,德国人盲目的崇拜希特勒,在他看来就是逃避自由的典型表现。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积极的与外界沟通,在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摆脱孤独感。

用弗洛姆的理论来看待考试焦虑的话,则是认为这种焦虑来源于对于考试这个活动,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学生体会到一种“孤军奋战”的孤单感,因而感到焦虑。?

可以看出,不同流派的理论千差万别。成功的心理咨询,往往起作用的不是理论之间相异的东西,而是各个理论之间相同的东西6。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M].民族出版社 p414

[2]心理治疗个案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Danny wedding,Raymond J. Corsini p78

[3] Karl Ho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世界文化出版社

[4] Karl Honey.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世界文化出版社

焦虑心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 罗洛・梅 焦虑 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Analyse on Anxiety Theory of Rollo May

LIANG Yuanyuan, MENG Xiangrui

(Educational Science Colleg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Rollo May is the famous contemporary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which called " father of American existing psychology". In his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psychology, anxiety theory tak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Key wordsRollo May; anxiety; existentialism

罗洛・梅是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在美国的积极倡导者,被称为“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20世纪中叶他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介绍到美国,开创了美国的存在分析学和存在心理治疗。

罗洛・梅一生著述颇丰,对心理学的发展贡献极大,曾被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在其对心理学的重要贡献中,焦虑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洛・梅选择焦虑作为他的突破点,他仔细阅读了弗洛伊德的《焦虑的问题》(《The problem of Anxiety》)、克尔凯郭尔的《焦虑的概念》(《The concept of Anxiety》)等人的著作。罗洛・梅结合自己的病情,吸取前人的经验,尤其是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理念,在蒂利希的指导下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焦虑的意义》(《The meaning of Anxiety》)。194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在罗洛・梅的论文中,他对焦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在考察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克尔凯郭尔的观点,结合临床案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将焦虑置于人的存在的本体论层面上,认为焦虑是人的存在受到威胁后的反应。

所谓“存在主义”,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马赛尔在1942年提出的,“存在主义是一种看待人的方式……存在主义在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中看待人。”①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存在和以往哲学中的存在是不同的。存在主义的存在特指人的存在。因为人的存在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看来不是生物的存在,也不是社会的存在,而是个人的经验和觉知。个人只有存在时才具有意义。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是人们在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相互矛盾,不知如何抉择的心态。存在主义的理念与被死亡与疾病折磨的罗洛・梅“一见如故”,在存在主义的基础上罗洛・梅提出了他的焦虑理论。

1 什么是焦虑

罗洛・梅认为人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存在,在这种发展之中,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生物的客观,更大意义上是人的主客观的统一的发展,即人对自我存在知觉及对此知觉的知觉。那么人对自我存在的知觉,即存在感调节整合着人的本性与人的存在,而对存在感的知觉也就构成了存在的意义。而焦虑就是对存在感的威胁而形成的一种反应。这种对存在感的威胁不仅仅是对生理上自我存在的威胁,也包括对个人价值、意识等存在的威胁。在所有威胁之中,最大的就是死亡的威胁和人基本价值的威胁。因为死亡威胁着人的客观存在而人的基本价值一旦受到威胁,人存在的意义也就受到了冲击。

罗洛・梅将焦虑定义为:“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时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他个人视为存在的根本。”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对肉体生命的威胁,例如死亡焦虑;也可以是对心理存在造成的威胁,例如失去自由的威胁;也可以是个体所认为的其他的存在价值,例如爱国主义,对他人的爱等。虽然每个人所认定的存在的价值不同,即“某种价值与自己人格的存在等同”但威胁必定是针对某人认定的存在的价值,及其衍生的人格安全感而言。

2 焦虑的根源

焦虑是对个人存在感的威胁而出现的反应。所以焦虑总是出现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当个体意识到他的存在受到威胁,可能被毁灭的时候,他就会感到焦虑。与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从人格的角度解释焦虑有所不同的是,罗洛・梅从社会与价值观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他的观点。罗洛・梅认为有三种传统的价值观已被现代社会抛弃。第一种价值观是竞争的价值观。罗洛・梅所说的竞争是指个体为维护自身健康和合理利益而奋斗努力的竞争。但这种竞争被时代抛弃。竞争变为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第二种价值观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价值观。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理智与情感的“混血儿”。而现代社会过于重视人的理性,而忽略人的感性。过于理性必然会导致人的理性与感性的严重不均衡共存,最终也极有可能导致人格的分裂。第三种价值观是人的价值感与尊严感。罗洛・梅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感受到了个人力量的微弱与生命的“不足道”。在战争的时代,人的价值与尊严受到完全的冲击。人的价值感与尊严感受到冲击也必然会引起焦虑。

人的存在感一价值观受到冲击后必然会带来空虚与孤独。罗洛・梅认为,空虚感是20世纪中期人们的主要心理问题,许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对自己正在经验的东西没有任何清晰的概念。②而这种空虚感与孤独感将会促成焦虑的再“发酵”,更加加深了焦虑的水平。除此之外,罗洛・梅还认为诸如爱的能力的丧失,人与自然关系的剥离等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个人的焦虑的产生。

3 焦虑的种类与应对

罗洛・梅认为个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最根本的价值受到冲击,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而产生的反应即为焦虑。焦虑是存在的特征之一。所以焦虑是本体意义上的。而且这种存在也是不可以避免的。罗洛・梅将焦虑分成两类:正常焦虑和神经症焦虑。由于焦虑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个特征,所以每个人都无法在成长中避免焦虑的产生。这种由于特定事件而引发的,时间较短,对象明确的焦虑即为正常焦虑。这种焦虑在更大意义上是个体的存在受到威胁的指示灯,同时这种威胁不足以毁灭存在,故而产生焦虑。面对这种焦虑时,我们应该直视其及其背后的威胁,坦然处之,将注意力集中在过好当下的生活以及威胁的处理。

第二种焦虑是神经症焦虑。神经症焦虑是指,行为与威胁不均衡,个体对客观威胁做出不适当的反应。一般而言,个体在威胁发生时采取防御机制。神经症焦虑是正常焦虑的病态发展。面对威胁时,个体不能正视,而试图回避,逃跑,保护脆弱的自我免受焦虑冲击。针对神经症焦虑,罗洛・梅认为关键是要帮助焦虑的个体建立起自尊,让个体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甚至可以用等方式来唤醒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觉知。

4 对罗洛・梅焦虑理论的评价

罗洛・梅综合了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和克尔凯郭尔的两方面观点,提炼出基于存在主义的焦虑理论。一方面他吸收了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关于“焦虑是一种内心冲突”的观点,但他摒弃“性”的出发点,将人格中本能的矛盾与受阻而引发焦虑提升为本体论意义上人的存在受到威胁而产生的焦虑。对于克尔凯郭尔,罗洛・梅进一步丰富了他的理论,罗洛・梅从临床的角度更加详尽的阐述了焦虑唤起的根源、特征与应对方式。罗洛・梅在对传统精神分析学派与存在主义的扬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焦虑理论。并且罗洛・梅通过对焦虑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以人的存在为核心的思想,为其系统的存在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与基本框架。尤其是他将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神经症焦虑,以及对焦虑产生机制的研究与焦虑根源的价值观丧失理论对焦虑的后续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释

焦虑心理论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运用马腾斯的竞技状态焦虑量表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焦虑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竞技状态焦虑水平与其年龄、训练年限、性别、文化程度、运动等级有关。

关键词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 竞技状态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状态自信心

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知识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1]。无论是运动心理学家,还是教练员,均对竞赛焦虑予以高度重视,认为它是运动员比赛表现的重要前因[2]。乒乓球运动员,不论水平高低都会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处于不同程度焦虑状态[3]。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2011年10月4日参加宿州市淮海经济区乒乓球比赛的348名运动员中随机抽取100名,运动员平均年龄12.4岁,其中男女运动员各50名,国家一级运动员6人,二级运动员14名,训练年限在五年以上的有65人,五年以下的有35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问卷(The 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 Inventory-2)是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心理学者马腾斯(R.Martens)等人以多维的竞赛状态焦虑理论为指导而编制成的一种对运动员具有特殊测定价值的状态焦虑问卷。本文采用的是由华东师大教授祝蓓里在1994年修订的中国常模。

2.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7.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年龄和训练年限与运动竞赛状态焦虑的关系通过对两者与竞赛状态焦虑的相关性分析(r)得出,年龄、训练年限和认知状态焦虑及躯体状态焦虑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状态自信有显著相关,与总的竞技状态焦虑呈不显著相关。因此,年龄越大,训练年限越长的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及躯体状态焦虑的水平越低,状态自信心越强。

(二)性别对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二者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数据表明,除躯体状态焦虑男运动员明显高于女运动员外,在竞赛状态焦虑的各维度和总分中,男、女运动员之间的焦虑程度差异不明显。除自信心外,男运动员的得分都高于女运动员,这说明性别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竞技焦虑有影响,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三)文化程度对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运动员各种焦虑的t检验结果得出,除了状态自信心初中文化程度运动员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外,竞技状态焦虑的各维度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不大。初中文化程度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水平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都低于小学文化程度运动员,但初中文化程度运动员竞技状态焦虑的总得分高于小学文化程度运动员,说明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焦虑有文化程度差异,但除了状态自信心外的其他维度,这一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四)运动员等级对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的各种焦虑的t检验结果得出,除状态自信维度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外,竞技状态焦虑的其他各维度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运动级别高的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低于运动级别低的运动员,但是竞技状态焦虑的总得分高于运动级别低的运动员。这说明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级别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焦虑有差异,但是除状态自信心这一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差异不明显。

三结论

(一)竞技状态焦虑的各维度中,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与运动员的年龄和训练年限呈现负相关,但是相关部显著,状态自信与运动员的年龄和训练年限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从而可以得出年龄越大的,训练年限越长的乒乓球运动员的状态自信越强。

(二)竞赛状态焦虑的各维度中,认知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男运动员要高于女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男运动员明显高于女运动员,但性别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焦虑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三)文化程度高的运动员的状态自信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维度则相反。除状态自信维度外,其他维度的差异不显著。

(四)运动等级高的运动员状态自信明显高于等级低的运动员,其他维度的等级差异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2]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焦虑心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青年;焦虑症;社会化因素;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患有焦虑症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焦虑症是人的一种心情状态,若是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青年,研究表明,现在青年焦虑症越来越普遍[1]。本文主要介绍当前青年焦虑症研究的概况,为我国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开展青年焦虑症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理咨询患有焦虑症的青年65例,排除患有严重的身体疾患的患者,年龄18-27,病程2个月~一年。对这些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与观察,对引起青年的焦虑症的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1.2治疗方法

根据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并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让患者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以放松,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一般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青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家庭环境与青年的焦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家庭越和谐,越民主,青年患焦虑症的概率越小。在这一方面,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不互相责骂,适当举行有利于家庭亲密度的活动,为孩子提供和谐舒适的成长环境,增加孩子与父母的心理交流。(2)学校因素:学校是影响青年焦虑的另一重要因素,调查显示焦虑与个人的成绩呈现负相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这方面,学校的老师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对那些成绩不好的人进行鼓励与特殊辅导,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不对学生进行体罚等[2]。(3毕业生择业: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毕业以后就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就业问题导致青年产生焦虑也占很大的比例。

二、结果

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社会因素其次,学校因素次之。

表一 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因素所占比例

三、讨论

3.1精神分析学派的焦虑理论

(1)弗洛伊德的焦虑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转化而来的,焦虑的根源是本我。他认为当表现本能冲动的思想和愿望对本我造成威胁时,自我就会压抑这些思想与愿望,并且抑制他们的表达。由于这些利比多能量需要释放,也就形成了焦虑症。

(2)霍尼的焦虑理论:霍尼认为应该从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找寻焦虑的根源,把环境引起焦虑症提高到了首要地位。她认为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和基本焦虑的典型困境,从而放大了环境作用的影响。

3.2青年焦虑研究的简评与展望

很多的心理学者已经对青年焦虑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这为我们研究青年焦虑症提过了依据,对情绪理论的建构与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1)从青年焦虑情绪的研究方法来看,一般有两种研究方法,即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由于焦虑症本身是一种多种类、多成分、多维度以及多水平整合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且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环境下,青年的焦虑表现不同,所以在单一的环境中研究青年焦虑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其他的方法对青年焦虑症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对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这些因素的共同点,以便于进行综合分析[3-4]。

(2)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对焦虑的干预研究,随着人们的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焦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增强青年的心理素质和抗打击能力,应该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从而缓解青年的焦虑问题,让青年身心都是健全的,这将是一个兼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

四、结论

焦虑症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速度的加快,患有焦虑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年焦虑症患者居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对引起青年焦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高青年的自我调节与心理承受能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对焦虑的干预研究,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为青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姜雪芹,张玉芝.药物联合心理治疗青年学生社交焦虑症的观察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8(15):63-64.

[2]卢为健.80后:青年的焦虑症与怀旧病[J].珠江水运,2014,5(15):58-59.

焦虑心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 考试;焦虑;量表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16-01

考试焦虑是一种典型而普遍的应激现象,是自感无力应付考试时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可能导致生理和行为的改变[1]。考试焦虑与学习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2],即过高或过低的考试焦虑都会使得学习效率降低,而中等状态的考试焦虑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实际水平,甚至能够超水平发挥。以下分析在评估考试焦虑水平时常用的三个量表。

1 《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Inventory,TAI)

TAI由美国心理学家C. D. Spielberger于1980年制订,属自评量表。中文版TAI最早在1987年有宋维真和张瑶在大学生中试用[3],1990年叶仁敏进行了修订[4]。

TAI最低得分为20分,最高得分为80分。如果一个人的得分低于35分,则其考试焦虑偏低,如果其得分高于50分,则其考试焦虑偏高。TAI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由于其语句较为复杂,所以更适合于初中以上的人使用。

在重测信度分析中,叶仁敏和Tom Rocklin的研究曾报告TAI(中文版)有较好的重测信度,总量表为0.88,忧虑性分量表为0.77,情绪性分量表为0.72[4],显示该量表的跨时间的稳定性较为理想;在内部一致性的分析中,郭靖等的研究显示,TAI总量表、情绪性分量表、忧虑性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78、0.7489、 0.7847[5][6],说明总量表和两个分量表之间有较好的同质性;在分半信度的分析中,将TAI总量表的条目按奇偶顺序分成两半,这两半总分的相关0.749,P

在结构效度的分析中,凌晓在其硕士论文中的研究显示,两个单独的分量表的结构是成立,有高度的相关性,与内部一致性研究的结果吻合良好。

从以上对考试焦虑量表(TAI)信度和效度的讨论中可以得出,中文版的TAI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较好地评量和研究中职生的考试焦虑水平。TAI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由于其语句较为复杂,所以更适合于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使用。

2 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 TAS)

2.1 TAS的结构与内容

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 TAS),系由美国华盛顿顿大学心理系的著名临床心理学家Irwin G. Sarason教授于1978年编制完成,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最著名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TAS源自Mandler和Sarason1952年一起完成的考试焦虑问卷(Test Anxiety Questionnaire, TAQ)。其后,在TAQ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删修订,Sarason在1978完了共有37个项目的考试焦虑量表TAS。目前使用广泛的中文版TAS是由国内学者王才康较译的修订版[8]。

TAS共有37个项目,评分时,"是"记1分,"否"记0分 ,但其中第3, 15, 26, 27,29,33题5个项目为反向记分,即"是"记0分,"否"记1分 。得分12分以下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分至20分属中等程度,20以上属较高水平。15分或以上表明该被试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因要参加考试而带来的相当程度的不适感。TAS操作简便,易于分析,可广泛用于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

2.2 TAS的信度和效度

TAS操作简便,易于分析,可广泛用于大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一般认为,TAS测量的是考试焦虑的特质方面,即哪些人容易感到考试焦虑,较少涉及考试焦虑的情景方面.因此TAS所测的东西和显性焦虑量表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之特质焦虑(T-AI)所测的东西很相似,所不同的是,TAS所测的是一种专门的特质焦虑(考试焦虑).Sarason本人报告,TAS有良好的信度和预测效度.Sarason间隔几个星期测试,得到重测信度为0.80.Sarason在征兵测验中发现,高考试焦虑者作业成绩较差.Sarason还通过实验证明,高考试焦虑的个体在完成复杂认知任务时作业成绩较差,这些研究证明TAS有很好的预测效度.

3 FRIEBEN 考试焦虑量表(FTA)

FTA由以色列心理学家Friedman和Bendas Jacob二人于1997共同编制完成。FTA含23个项目,也为Likert4点量表形式,分面子损害、认知阻滞和紧张焦虑三个分量表。中文版FTA由国内学者王才康从英文版译出,并投入使用,初步的数据表明FTA的信度和效度较好

参考文献

[1] 陈军.不同年级医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8):1685

[2] 丛爱玲,项亚红.考试焦虑分析及其应对策略.校园心理,2009,7(1):36-38

[3] 宋维真,张瑶.我国大学生考场焦虑与个性特质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65-168

[4] 叶仁敏,Tom Rocklin.测验焦虑的夸文化研究.心理科学童鞋,1988,3:25-35

[5] 刘海宁. 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述评.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36-37

[6] 王国猛.霍妮的焦虑理论述评.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3):129-131

焦虑心理论文第7篇

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一期间,很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语言天赋,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此外,学习态度,动机,情感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而许多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语言学习过程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注意到,情感因素之一的焦虑情绪在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并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焦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接下来,本文将就这一现象进行讨论。

1 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也被称为心理上的异常。它发生在个人在任务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或克服障碍时而导致学习者自尊和自信的损害。这是一种由学习语言造成的,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意识。语言焦虑是“主观感受的担忧和恐惧的使用有关,与语言学习。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焦虑是一种情绪或情感,我们在从事语言学习这样的认知活动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焦虑的影响。

2 阅读中的焦虑

阅读是发生在一个上下文情景中的而不是孤立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依序进行。根据学习关键期的理论,中国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语言的学习比较流利。学习者可以习得良好的语音,语法和一定数量的单词。在接下来的阶段,他们可以阅读一些简单的短文。很快,学习者会发现,他们在理解英语本族语所写文章上会产生困难。而阅读中的焦虑会随之逐步提高。

阅读中焦虑的成因:阅读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焦虑。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个人的性格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低自我评价和竞争意识弱,是个人焦虑的两个主要原因。其次,对于考试的担忧也会导致学习焦虑。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评价学习成果的过程最常见的方法是考试,测试的结果将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测试会令学生感到忧虑。在测试过程中,越重视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学习者会发现对更多的问题不熟悉,这样就越容易产生焦虑。阅读是外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也可能是一个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的方法。一旦你在考试中对阅读产生焦虑,那样的情绪会阻碍学习者的学习。

3 焦虑对于阅读的影响

焦虑可区分为妨碍性和促进性的。很显然,妨碍性的焦虑会妨碍学习者学习外语。它让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和逃避现实,形成紧张情绪和恐惧的情绪,进而妨碍性的焦虑会使外语学习者放弃学习外语。但促进性的焦虑对于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是一个积极的因素。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人保持思维敏捷,精力集中和思想活跃,而这些特征正可以帮助学习和工作。在Bailey对于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好胜心和焦虑的研究中,促进性的焦虑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并与好胜心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太多和太少的焦虑都可能阻碍外语学习的成功。

4 应对焦虑的策略

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被广泛的接受。在教育方面,人们认识到,智力和情感上存在差异,人才的培养更注重个性化。

由于缺乏信心的学生更容易有焦虑的情绪。那么当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尝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减轻学生的焦虑。如果阅读材料有点困难,那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阅读。至于如何评估学生对材料的理解,通常是老师将列出一些有关阅读材料的问题。如果所有这些都能尽力做到,学生们会感到困扰较少,阅读理解这篇文章也会更容易一些,从而避免造成阅读焦虑。此外,在回答问题答案时,教师也应尽力鼓励他们回答。当然,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并评估他们是否理解了文章。例如,有一个关于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的文章。学生读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绘制简单的画展示如何摆放餐具。在这种直观的方式下,可以很容易评估学生是否理解了阅读材料。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负面的自我评估将会导致焦虑。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沮丧,他们将会有沮丧的情绪和比较低的自我评估。下一次让他们阅读文章时,他们会感到阅读焦虑。

焦虑心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海军飞行学员;状态-特质焦虑;焦虑敏感;应对方式

飞行学员的心理发展与一般军人既有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加上军事职业的特殊性,学员飞行前一般存在焦虑情绪。因此,加强飞行学员心理研究[1],使其合理认识焦虑情绪,对提高飞行任务绩效、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海军飞行学员状态-特质焦虑、焦虑敏感特点研究

1.1一般资料 抽取某航空兵学院飞行学员83名,其中57期“4+2”飞行学员45名、58期“3+2”飞行学员29名、2014级合训选拔学员6名,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后集体收回,发出问卷83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为96.39%。

1.2方法

1.2.1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该量表共40个项目,前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20~80分),描述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忧虑和神经质;后20项(20~80分)用于评定经常性的情绪体验,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0.95。

1.2.2焦虑敏感量表(ASQ)本文里面的焦虑敏感量表,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①对社会评价的恐惧;②对生理唤醒的恐惧;③对心理能力丧失的恐惧。主要调查个体在出现与焦虑有关的感觉时,其内心的思考内容,共有15个题目,每个题目有1~5级评分。

1.3调查结果

1.3.1海军飞行学员状态-特质焦虑、焦虑敏感总体特点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1。

结果显示,海军飞行学员状态-特质焦虑显著低于国内常模。说明海军飞行学员的整体焦虑水平好于国内一般人群。飞行学员焦虑敏感总体分析显示对心理能力丧失的恐惧最高,对社会评价的恐惧次之,说明海军飞行学员焦虑敏感主要是对心理能力丧失的恐惧。

1.3.2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 海军飞行学员的状态-特质焦虑同国内常模相比,整体焦虑水平偏高。另外,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这类高技术、高难度和高危险性的兵种部队,所具有的工作条件、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待遇相对于其他职业兵种来说要优越的多,但是仍有2%的海军飞行学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过度自我关心、压力增大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行训练成果。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焦虑敏感主要表现为:当出现与焦虑有关的感觉时,其内心的忧虑、难受、担心、惊慌的主观体验的程度越高,而焦虑是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焦虑敏感升高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这些感觉本身就具有负性特征,个体倾向于对这些焦虑症状作出负性评价,其焦虑敏感水平也就会随之提高。

2 海军飞行学员应对方式的特点研究

2.1海军飞行学员应对方式与军人常模比较 海军飞行学员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见图1。

图1 海军飞行学员应对方式与军人常模比较

2.2不同焦虑状态海军飞行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分析 根据中国正常人的常模,焦虑总分>或=41被认为是高焦虑组,焦虑总分

2.3应对方式调查结果讨论 研究显示,海军飞行学员在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其余4个因子显著低于军人常模,说明海军飞行学员更多选择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型应对方式,而较少选择不成熟和混合型应对方式;说明这个特殊人群应对方式比较成熟,这与飞行学员先经过基础理论教育再到飞行团锻炼的职业特点及所受教育有关,他们更趋于理性。

3 结论

3.1海军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水平及应对方式总体水平良好,低状态-特质焦虑水平的军事飞行员多选择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型应对方式,而较少选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不成熟和混合性的应对方式[2-3]。

3.2海军飞行学员状态-特质焦虑、焦虑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海军飞行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状态-特质焦虑与焦虑敏感的影响。状态-特质焦虑、焦虑敏感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应对方式因子中的其余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选择成熟型应对方式的海军飞行学员焦虑水平偏低,选择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其焦虑水平偏高。

参考文献:

[1]梁朝晖,王艳冰,李静,等.民航飞行员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

焦虑心理论文第9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

篮球比赛是一项同场竞技项目。比赛的结果受到个体及整体团队的表现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对篮球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具有特殊的要求。在比赛对手水平相差不多的赛场竞争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获胜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篮球运动员的运动赛前状态焦虑及相关因素,加深对焦虑本质的了解,可对篮球运动的临赛指挥和赛前的准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同时,了解这些因素对教练员给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笔者通过查阅各种心理焦虑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书籍,以及参考运动心理学中有关竞赛焦虑的研究成果和书籍,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做阐述。

一、篮球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一)有大赛经验与无大赛经验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比较

众所周知,赛前焦虑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过高的焦虑会直接影响运动员临场技术水平的发挥。但并不能笼统地说焦虑对运动员毫无益处,适当的焦虑可能有利于集中运动员的注意力,调动其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根据篮球的项目特点,比赛时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集中力、爆发力和较高的状态自信心。有经验的运动员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焦虑状态,而无经验或经验少的运动员不善于处理高压力下的任务,更容易产生焦虑。因此比赛经验丰富,技术水平稳定,能更好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才是战胜自身焦虑的重要体现。

(二)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对赛前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

为了检验文化程度这一因素与赛前状态焦虑是否存在相关性,我们在这一因素上对运动员的状态焦虑进行了分析。相对于高学历运动员而言,赛前焦虑程度要较低学历者低很多。因此,可以说系统的文化理论学习能提高运动员的思想层次,提高运动员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保持较低的认知焦虑。并且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能使运动员对篮球技术原理、生理机制以及训练方法进一步深入掌握。因此篮球运动员文化学习,理论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

(三)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分析

自身焦虑是影响篮球比赛的一个主要焦虑。在比赛中,运动员自身焦虑的升高对正常的心理活动和主观体验产生消极的影响,认知混乱,神经系统、运动中枢对灵敏度和肌肉的支配受到破坏和影响,本体感觉受到影响,兴奋和抑制失去控制,使动作的协调性、平衡能力降低,动力定型被破坏。因此,比赛成绩更容易受到自身焦虑的影响,教练员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运动员的赛前自身状态焦虑惯性,以有利于运动员自身技术水平的最大发挥。

(四)心理疲劳与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

作为一名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来说,由于常年从事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和比赛,身体难免会出现伤病,这些伤病的发生必然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受伤的运动员不仅遭受生理创伤,而且也会造成应激反应。当在赛前出现与运动员受伤时相似的情境时,运动员就会产生心理唤醒,产生受伤恐惧,从而造成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

(五)教练员的影响因素

由于篮球比赛场面十分激烈,教练员对篮球运动员赛后成绩期望很高,从而使运动员产生额外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赛前准备活动时教练由于求胜心切,看到运动员有时不注意语言行为,这样会加剧运动员负面心理的产生,从而形成心理压力,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二、 消除赛前认知焦虑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有大赛经验运动员在处理赛前状态焦虑方面要强于无大赛经验运动员。有经验的运动员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焦虑状态,而无经验或经验少的运动员不善于处理高压力下的任务,更容易产生焦虑。

(2)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认知焦虑与躯体焦虑均低,并且状态自信心高于其它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因此,高水平运动员与低水平运动员在赛前竞赛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调节能力优于低水平运动员。

(3)赛前状态焦虑还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与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对手的水平差距、教练员的影响因素等这些因素相关。

(二)消除赛前认知焦虑的建议

教练员及体育教师要学习竞赛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加深对赛前状态焦虑本质的了解,提高进行心理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篮球运动员的文化知识与专项理论的学习,扩展相关知识领域、为提高思维、鉴赏以及判断能力准备基础条件。教练员要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采取采用不同心理放松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加大赛前、赛后心理状态的训练和调节控制,以降低运动员的认知焦虑水平,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科学的进行训练,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比赛前重视对手信息的收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何锐.跆拳道运动员焦虑特质与急性心理应激后免疫球蛋白变化的相关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