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话题设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5:53

话题设计论文

话题设计论文第1篇

   

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将课文内容作为话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外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话题,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y did the people along the Changjiang River suffer a lot in the big flood in 1998? 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经过各小组发言,归纳出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气候变化,河床抬高,河道变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另一个话题: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such a disaster in the future?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已见。通过小组总结和归纳,师生们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例如:动物保护问题----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男女平等问题----The secret is 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 the earth;残疾人问题----Disability;世界粮食问题----Feed the 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 with waste 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 Fire, Hurricane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二、空间近体原则  

受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局限,教材在选材时不可能选用近期发生在学生所在地区的事例。由于空间距离远,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的兴奋点不易被激发,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量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最受学生关注的话题。  

话题设计论文第2篇

1.对话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创造一个互动交往的平台,从而在对话中获得知识。然而,当前的对话教学大多以教师灌输为主,往往提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回答,回答不上,便叫另一个,直到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方才罢手。这种单一的对话形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思考质疑、互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2.对话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研读

文本研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深入地研读文本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往往缺乏深入研读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略读课文,在学生尚未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时,教师便迫不急待地开始了对话。这样,容易使学生对课本内容认识不清,偏离主题,对话内容流于表面,从而无法让学生对文本中的形象、情感获得深刻的领悟。

3.对话主体突出个别,缺乏民主平等

在当前的对话教学中,对话主体之间缺乏真正的民主平等,部分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掌控者,学生是服从者,完全将课堂作为自己的主阵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有些教师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偏向成绩突出的学生,漠视成绩平平或低下的学生,这样学生得到的对话机会自然悬殊,在优生享受话语特权的同时,差生却失去了话语权。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开启兴趣之门,激发对话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事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对话的欲望。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对话教学时应注意以学生为个体,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动机和兴趣。教师应创设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教学活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都可以进行自由的对话,真实、真诚、自然的互相交流和沟通。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学会发现,在发现中更加喜欢对话,在对话中学会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对话能力,在对话中学会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中总结对话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欲望,不断地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学会探索,教师通过这些特性来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深入地挖掘知识,寻找语言艺术之美、生命之美,从而自我升华。

2.构建和谐环境,营造对话氛围

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对话、交流的主要舞台和空间,我们需要在此空间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对话氛围,才能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知识产生的个性化见解,对学生耐心启发引导,让学生融入语文作品中,感受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体验作品人物中所经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对话实践中深入地理解生活,产生积极的生活观、世界观和自我认知。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如果仅仅让学生了解到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无情、贪婪、爱慕虚荣等这些罪恶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菲利普夫妇这种特性是怎样形成的,思考在当时社会的环境中,物质至上的思想理念制造出了多少这样的人物,他们对社会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未来生活的环境也变成这样的环境,将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灾难。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表达社会真善美的作品,并与此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理解真善美的生活需要从我做起,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3.合理设置话题,活跃学生思维

话题设计论文第3篇

一、在兴趣点处对话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利用语文学科优势,聚焦兴趣点,激发学生潜能,学生思维活跃,让师生、生生展开对话,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生成对话。

如,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时,在学生对课文充分阅读理解后,教师给学生播放关于林黛玉的剪辑镜头,让学生观看、议论,加深学生对林黛玉这一人物的印象,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认为林黛玉美吗?喜欢她吗?为什么喜欢她?”学生对问题自由发言,展开激烈讨论,形成两大观点。喜欢林黛玉的理由:爱情专一,不勾心斗角,不求名利,才华横溢,真诚待人等;不喜欢林黛玉的理由:喜欢流泪,性格软弱,要求平凡,自诩清高等。很多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去思考,自己到底喜欢谁,是王熙凤还是林黛玉?本课作为《红楼梦》的节选,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点――鉴赏品评人物作为话题,让学生在学习名著后,有话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在重难点处对话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对话教学的话题要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中易错或难理解的内容。语文教师要在学习新课标基础上,钻研文本教材,认真备课,把握教材目标,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话题,在师生、生生间展开对话教学。

如《边城》教学,先明确本课教学重难点。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交流作者思想情感;赏读文本,把握小说主题,鉴赏人物形象;研读文本,把握作品风格,品味语言。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对话话题:“有人说课文中作者以牧歌式情调和淳朴文笔展示了一幅幅边城世界的风俗画面,你是怎么认为的?反复品读,找出有关名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小说中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可爱善良的翠翠身上为什么有悲哀的色调呢?”“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呢?”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展开对话讨论,学生可以从沈从文的笔下了解湘西世界,看到人世间手足情和祖孙爱,感受人性美。

三、在疑点处对话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高中语文课堂提出质疑,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抓住课堂学习疑点,设计对话话题,结合疑点展开对话实践,培养学生质疑、释疑学习能力。

如,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杜十娘有那么多珍珠宝贝,为什么会选择跳河自尽。而这个问题恰好是本篇小说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笔,是值得对话学习的。围绕这一疑点,让学生了解小说写作背景,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影响;写出杜十娘跳河自尽是为了突出她的,反抗、报复。感受小说中的悲剧性,体验小说中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而提炼出作者在小说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在争议点处对话

在高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已有认知,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争议c,创设对话情境,制造对话冲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争议处主动思考,深化学生语文学习思维。

话题设计论文第4篇

一、恰如其分的对话设计

课堂上的对话设计,必须是恰如其分的,这里的“其”,指的是学生,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完全控制着教师课前的对话预设:达不到学生水平的对话设计,是浅设计,无所谓提高;超过学生能力的对话设计,是伪设计,只剩热闹;只有正好适合学生学情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对话当中收获比自己现有水平更高的果实。与此同时,教师的对话预设又是单方面的,他只能预设自己的语言,关于此后学生的应答,根据自己的了解,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因为意外生成随时可能发生,故在对话中的一方,准确地说,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被动方,教师应尽量做到引导为重,四两拨千斤,在设计时预留余地,方能广开言路,给学生以畅所欲言的机会。

如《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我班学生经过长期的引导,已经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我在设计时,准备了五个有层次的问题:1.题目概括了人的什么特点?2.说“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的原因是什么?3.一边说人的思想“无与伦比”,一边又说它因缺点而“卑贱”,是否矛盾?4.怎样认识人是伟大与可悲烦人综合体?5.怎样认识人在心灵上的追求和实际表现之间的矛盾?我计划在上课时,作完必要的铺垫之后,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看他们的提问点在什么位置,第一点有疑惑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中间的二、三、四点,则看产生疑问的范围有多大,只要有人有见解,就让他回答,然后全班判断,如果问题尚未解决,则全班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走动,学生自主寻找能够与自己发生有质量对话的同学,如果还未处理好,则学生全部归位,教师与全班同学进行对话,直至问题圆满解决。

二、和谐理想的对话氛围

对话真实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理想的对话环境,“和谐”固然重要,但只是浅层次的要求,真正理想的对话氛围,应该是学生能够努力思考,并且是愿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即是学生有想的环境,也乐意将自己所有知道的一切,包括见解、疑惑等和盘托出。

创设这样一个环境,首先需要教师有强大的调控能力。强大之处在于不仅可以掌控现场的方向,抑制表面华丽的热烈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可想可说的场景,而且还要能够在意外生成时,及时作巧妙的斡旋,既不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进行有深度的话题挖掘。

其次要以身作则,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边想边说出自己的思路。我上课时就经常会如此,当学生提出一个难度较高的问题后,我先作表扬,再恳请适当范围内的学生:“大家也帮我想想。”我自己想好之后,先看看学生的表情、动作,判断他们的思考状态,如果已经有了结果,便请他们先说,如果他们想不下去了,我即将自己的思路细细道来。常在学生面前作类似的想与说,一则能够带动学生跟自己一样去做,再则也能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三、效果十足的对话交流

效果十足的对话交流产生在对话的内容与顺序上,二者缺一不可。

对话的内容必须有适当的难度。这一点主要在设计步骤完成,课堂上展开时,要注意的是学生提问或交流过程的偏离,假若是全班提问,教师比较好掌握,一两句话就可以作好调整,但倘若是学生自主交流,就不太容易控制,这时我对预设容易出问题的对话,一方面会在大屏幕上用鲜艳的颜色、加粗字体打出来,讨论之前先作强调,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作有重点的巡视,侧重倾听讨论能力比较弱的小组。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掌控对话的质量。

对话的顺序要由浅入深。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而展开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当教师的设计被打乱时,要先考虑学生的思维是否有道理,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答案是肯定的就顺其自然,答案是否定的就予以巧妙调整,只要学生能够接受,只要他们能掌握思维中的逻辑性,就不要作过多干涉。

话题设计论文第5篇

关键词:对话教学;预设性话题;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15-01教师在教学开展之前,根据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好一系列话题。预设性话题是对话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而且,一个好的预设性话题会引发产生一系列好的、有效的生成性话题,推动对话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形成对话的良性循环。

1.明确对话在教学中将起的作用

对话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同时,对话也不是全能的,它只是一节课中多种教学形式中的一种,它只起到它所能及的一部分作用。所以,教师在设置话题时,要先想清楚为何要对话?对话有何用?

在课堂上,教师何时希望与学生对话,何时希望学生之间对话?是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想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与思考还是想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对问题的看法与理解?都要做到心里有数。根据对话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把预设性话题又分为如下几种:

1.1引导性话题对话为了引导学生回忆起某些知识并引起注意。如一上课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上一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复习巩固;又如在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时,将需要用到的记忆中的知识通过引导性话题引出。引导性话题操作容易,易于开展,是教学中使用比例较大的一种话题类型。由于引导性话题主要目的是反馈和回忆,所以其开放性一般不大,思维量也不是很大,时间不用很长,但也要避免设置得过与呆板和僵化。

如: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前,需要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做回忆,传统方法形式较为单调,生硬的概念本就枯燥令人头疼,不如结合实例,让学生自己说,再帮助其找到忽略处加以指点,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也有助于概念的强化。设置话题"为了更好地学习电离平衡,我们需要先回顾电解质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各举三例说明。"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容易被学生忽略的地方并予以强调。

1.2巩固性话题通过对话,用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这类话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复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思维量也不是很大,但在对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时,还是有所帮助的。如:选修《物质结构基础》中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学生在学习后,对能层、能级、轨道等很容易产生混乱。并非学生不能理解,而是三个抽象又近似的概念一下难以消化吸收,此时再由教师反复讲解强调未必有效。可以采用让学生说出来的方法,利用口头言语对其进行巩固和强化。学生开口说一次胜过教师讲五遍。因此设计话题:"从1至20号元素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元素,描述出其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小组内同学间互问互答和教师问学生答相结合。如:铝原子核外有三个能层,分别为K、L、M,其中K能层上有一个能级,叫做1S;L能层有2个能级,分别为2S,2P;其中2P能级上有3个轨道,2S能级上有1个轨道,所以,L能层上共有4个轨道,M能层……

1.3情境性话题对话是为了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有趣的小故事,或是现象奇特的小实验,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可以在新课的引入时,也可以在课中不同教学环节的过渡,都可有针对地设置情境性话题。

如: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盐类水解中的双水解,可设置两个话题:情境性话题一"你们能想到油条和泡沫灭火器这两样东西有什么联系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可以知道!";情境性话题二"简易泡沫灭火器演示实验,根据现象展开讨论,谈论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混合后的产物及生成产物的原理。"。话题一只是通过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兴趣,话题二则是通过趣味实验为话题展开对话,并在讨论过程中实现对水解平衡知识的综合运用,比直接由教师讲授更有利与开启学生思维。

1.4探究性话题:对话是为了引发讨论或探究,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类话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思维量较大,学生可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比较,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或结论,思维空间大。探究性话题是化学教学中对话话题的一大主要类型,探究性话题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可以是实验探究,原理探究,解题思路的探讨等, 内容丰富,灵活多样,是预设性话题的重点。

1.5评价性话题:对话是为了评价与反思,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在学习或探究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和互评、对探究中采用的方法进行点评、对习题解法的点评、对习题本身的点评等,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使其从中获得过程方法上的领悟和提升。另一方面是就化学中的人文素材如化学史,化学社会热点等进行情感方面的评价与对话,达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

1.6诊断性话题对话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某项内容理解掌握的程度,教师通过对话,质疑等获得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HF与HCl的熔沸点谁高?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回答出正确答案"HF高",但却未必知道正确原因,有些学生会误认为是F的非金属性强于Cl,导致H-F 键键能大于H-Cl键,也会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只需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便可知真伪。

1.7总结拓展性话题,对话希望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在基本教学目标达成后,进一步拓展思维并引发想象,具有拓展性和深化性。

如:"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总结",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是晶体结构内容中的重点。要对该规律进行完整总结要分类别,多角度分析才可完成, 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和严密性。可设置为拓展性话题进行小组对话。

2.根据话题的作用确定对话的形式

在明确了对话的作用并设计好话题后,再根据话题确定对话的形式。

1.1师生对话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对话形式,师生对话可以是一对一对话,如提问,特点是耗时短,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如诊断性话题、巩固性话题。也可以是一对多对话,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发问、设问,面对全体学生或某个学习小组的对话。发问可以及时获得大多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思维。情境性话题、评价性话题和引导性话题适用一对多对话形式。

1.2生生对话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某一共同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方式也有多种,可以是随机式讨论。讨论的小组按座位排列随机形成,一般讨论内容是具体的观点或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讨论。随机式讨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可操作性强,应该是课堂讨论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根据问题大小可以采用同桌双向讨论或前后桌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非随机式讨论:有意识地对讨论小组、桌椅摆放进行设计和组织的讨论形式,探究性话题一般都是生生对话的形式。

在课堂操作中,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往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教师发问,学生间也会自发讨论,学生讨论时,教师也会参与对话,,大部分话题即可设置成生生对话 ,也可师生对话。但要注意合理搭配。

3.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争议点、兴趣点确定话题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分析教材、领会课标,分析学生水平,准确定位难点和重点,根据重难点问题和教学情境设计出话题,展开对话。疑点与争议点问题往往是思想观点碰撞的基础,是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索的动力,围绕疑点和争议点问题开展对话有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质疑解疑能力。兴趣点,化学与科技,能源,环境,生活等结合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选取设计话题,能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

4.根据不同的课型确定话题

4.1新课中的话题:新授课是最容易设计话题的课型,大部分教师也都会对新课教学设计上下大功夫,在新课引入,情景创设,重难点突破,实验探究,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制造话题。

4.2习题、试卷讲评课的话题。传统的习题及试卷讲评课一般都是由教师一讲到底,虽然教师也都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或试卷的批改情况有所侧重,但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提不起兴趣,思维没有被激活,效率自然不高。而教师也经常抱怨学生"屡错屡做,又屡做屡错",可见,这样的习题讲评方式是缺乏时效性的。我们可以把"对话"引入习题课,将习题或试题讲评与讨论、探究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话中通过主动的思考、相互的交流发现错误,找到错误的原因,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技巧。如引导学生互相纠正试卷、练习中的一些机械性错误: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极反应式或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等一些化学术语表达上的错误,学生互相讨论,即可解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3复习课的话题。对话、探究也可以在复习课上,传统中的复习课被称为"炒旧饭",而适当、恰当地引入对话、探究,好比加进了鸡蛋和葱花,使旧饭变成蛋炒饭。在复习课上,也可以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主动投入知识的归纳、总结、升华中,主动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如:可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自主编写单元小结,单元重点、难点或自己的薄弱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再由教师综合点评。参考文献

[1]《化学反应原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话题设计论文第6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话题设计论文第7篇

摘要】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站开通了评论专题栏目。而如何使自己的网站在一大批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网络编辑面对的难题。本文以腾讯网“今日话题”为例,从栏目设置和内容风格上着手,分析探讨其独特之处。

关键词 网络评论 网络专题 编辑

2014 年7 月21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4 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较2013 年底增加144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网络已成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介之一。

网民的激增,网络媒体影响力的提升,促使各大门户网站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点击率。以网络新闻为例,大量碎片化的零散信息在网络中随处可见,这就要求网站编辑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将信息重组,并运用图片、视频、超链接等多种传播方式,将新闻事实多角度多方面连续的呈现。因此,如何使自己的网站在一大批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网络编辑的一大难题。

一、网络评论与网络新闻专题

目前,学界对于网络评论的定义尚未统一。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网络新闻编辑学》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以互联网为载体,就新近发生的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一种文体。①符建湘在《新闻评论》中将网络评论定义为网友依据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突出的社会现象、重大事件而发表的意见。②

虽然学界有许多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的研究,但是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界定,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四川大学的蒋晓丽认为,网络新闻专题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的总汇。它旨在对现有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出事实背后的真相与联系。③

由此,笔者认为,网络评论专题是将网络评论与网络新闻专题相结合,依托网络,由网站编辑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将各方意见集结并呈现在一个固定版面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今日话题”是腾讯网“评论”频道下的子栏目,它创办于2005 年,曾于2008 年获南方都市报“年度网络致敬栏目”。“今日话题”截止到2014 年12 月16 日,共推出3009 期,栏目定位为“用常识解读新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今日话题”的栏目设计和内容来分析它的编辑与策划。

二、“今日话题”的编辑与策划

1、栏目设计

(1)页面位置

腾讯网的主页采用的是竖三列的排版,从左到右分别是腾讯新闻的要闻、今日话题以及腾讯旗下的一些软件。“今日话题”在腾讯网的页面上处于中上方的位置,采用横七栏的框架,当天的话题居于最上方,并用蓝色字体加粗以示醒目,第二到第七行分别是往期评论、历史、财经观察、思想、入流,标题字数都控制在十字左右,十分的简洁明了。根据研究,人们在观看一块区域时并不是平均分配注意力的,而是存在着一个视觉中心。中国当代报纸版面视觉中心的流动轨迹从左上区域向版芯中部转移;视觉中心的强势元素由多样繁琐变得简约清晰。④由此,“今日话题”在腾讯主页上,不管是从位置还是风格都能引起浏览者的注意,也看出腾讯网对于这个版块的重视(图1)。

(2)版面设计

打开“今日话题”的主页面,最上方是类似于报头的设计,有“今日话题”四个字,旁边是它的理念“用常识解读新闻”。整个页面采用竖三栏的结构,并横向分为三个部分,上下错开,纵横交错。左中两栏为评论内容,右侧一栏是互动,评论部分占页面的主要部分。上方的“最新话题”是当天的话题,横跨左中两列,左边配图,右边是标题以及导语介绍。除当天的话题是横跨两栏外,下面的往期话题则是一个个正方形板块,左上角有期数,下面是标题加图片的方式,一期一块,左右排列开来。右边的互动栏,最上方有一个“提问编辑”的超链接,点击可直接以微博的方式与编辑互动。依次往下,是事实说、相关读物、推荐阅读、热门话题、编辑团队以及读者来信(图2)。

通过版面大小的对比,在“今日话题”的主页上,浏览者能清楚的感知到编辑传达的重点在哪里(图3)。一个平衡的版面,能清晰地看出其重点与非重点,能清楚反映出编辑的新闻理念,读者也能一目了然地接受版面所传递出来的信息。⑤

整个页面以灰色调为主,灰色是中性色,给人感觉沉稳内敛。搭配黑色字体,不张扬刺眼,给人一种冷静、客观、中立的感觉。在这个页面中,浏览者能一眼看到“今日话题”这四个字,“今日”字体古朴且具质感,“话题”二字白底红框,在整个界面中更显突出。冷暖色调相互衬托,简短的文字和大幅图片,使得整个页面简洁大方,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令人感到烦躁。

“今日话题”的每一期话题主要由导语、评论、结语、新闻立场以及网友评论组成。导语以简短语言介绍整个事件,点击“详细”可通过超链接到详细报道界面。正文部分通过几个小标题将整篇文章分开,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快速浏览和归纳,最后的结语通过一两句话,点出编辑的观点,短小精悍,发人深省。而新闻立场和网友评论则是互动栏目,网友可以在这个区域就该话题进行交流。

2、内容风格

为了更好的了解“今日话题”的内容特色,笔者选取了2014 年9 月14 日到2014 年12 月15 日的内容进行分析,除去12 月7 日的特别策划以及11 月25 日的《国税职工嫌工资低不全是笑话》已被删除外,共有样本90 期。分析内容为引用新闻来源(1、报纸;2、新闻网站;3、原创),主题(1、社会民生;2、时事政治;3、国际问题;4、科技财经;5、文化娱乐),倾向(1、褒扬歌颂;2、揭示批评;3、阐释建议)以及评价数量。

(1)选题:民生为主,不设常规性评论。“今日话题”选题多为社会民生类事件,其次是时事政治类,两者分别是41 篇和28 篇,占统计总数的46%和31%。另有11 篇文章是有关国际问题的,科技财经类和文化娱乐类相对较少,各占6%和5%。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日话题”的选题以社会生活中的事件为主,对国内的一些时政热点也有所关注,两者占所有选题的75%以上。在选题策划上,偏重于国内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

在本次抽样的2014 年9 月14 日到2014 年12 月15 日期间,包括了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国庆节、重阳节,辛亥革命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西方节日万圣节、感恩节,网络上的光棍节,世界艾滋病日和人权日。这些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在媒体上通常会出现常规性报道和评论,但是在“今日话题”中,我们看到,除了在11 月11日这天,有名为《双十一,警惕“网购成瘾”》的评论外,以上的各节日都被编辑无视了。可见,“今日话题”并没有设置常规性评论,话题的选择还是以重大新闻和一些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现象为主。这是与传统媒体评论相区别的。

(2)来源:多引用新闻网站,兼顾原创。在引用新闻来源方面,“今日话题”的引用多是网站新闻,共42 篇,占总数量的47%,报纸的引用率是20%,还有31%属于原创。由此可以发现,“今日话题”的来源多是已经发表在报纸或是网站上的内容,这部分占本次统计的69%。由于网络媒体并没有采访权,因此各新闻网站上的新闻大多数也是从纸媒等转载的。

“今日话题”原创的内容,多为一些发散性的思考和探讨,很少有其他媒体来进行报道,或者说此类话题较于新闻而言更适合以评论的形式呈现。例如《一降油价就增税让人疑窦丛生》,编辑只是在导语部分提了“成品油价格下跌,消费税同时上涨”这个新闻由头,随后即将话题转到“打着环保旗号的增税,是否就师出有名”上,这属于编辑的原创。可见,除了从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寻找评论来源,“今日话题”的编辑部还善于另辟蹊径,自己发现问题,这也就避免了评论内容的同质性,也使该栏目增加了独创性。

(3)倾向:褒扬赞颂类较少,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在评论的倾向方面,笔者根据以往的经验加之参考其他研究的分类,拟定了褒扬歌颂、揭示批评、阐释建议这三个选项,对90 篇评论样本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在这90 篇评论中,“褒扬赞颂”的评论仅4 篇,约占总数的4%,揭示批评和阐释建议类的较多,两者共占统计总数的96%,分别是45 篇和41 篇。由这个评论倾向的统计可以看出,“今日话题”歌功颂德类的评论较少,大部分的评论是在揭示一些现象和对当下一些热点问题进行阐释提出建议,很好的履行了媒体的监督职能。(见表1)

“今日话题”的评论文章常使用多种论证手法,环环相扣,或是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层层论证向读者阐明其中的道理;或是采用驳斥型,对一个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观点进行抽丝剥茧,最后将其驳倒。“今日话题”不偏激,不会给人一种“网络愤青”的感觉,也很少直接对读者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面前,“今日话题”也会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整合起来,最后通过论证推导出结论。例如在《少年微博直播自杀,“点赞者”有责吗》,文章并没有直接对点赞者进行攻击,而是首先提出在微博兴起的三年间,利用微博“晒自杀”事件已经超过20 起,接着阐释发出直播自杀其实是求救,却往往遭遇网络暴力,最后提出网络暴力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建议对此进行规制。

(4)评论数量:海量评论,受众参与度高。在“今日话题”每期文章的末尾,编辑还设置了一个“新闻立场”板块,对该期话题中的某一观点来进行投票,例如在《“单独两孩”没人生该如何反思》中,编辑就以“人口政策是否需要更充分的公共辩论?”发起了投票,结果显示101430 位网友认为“需要”,11732 位网友认为“不需要”。除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投票外,在下面的网友评论区,网友们也能针对当期话题展开唇枪舌剑。在本次的统计中,笔者还统计了“今日话题”三个月以来每期的评论量。在统计的90 篇评论中,评论数量最少的为311 条,最多的有32852 条,平均数为8635.44,中值是6397.5,评论数量低于1000 的只有2 篇,可以看出,网友们对于“今日话题”的文章都有较大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今日话题”的编辑能抓住读者心理,选取的话题大多都是公众关心的热点。

参考文献

①秦州:《网络新闻编辑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1-92

②符建湘:《新闻评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290

③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6

④姜英,《当代报纸版面视觉中心的流动轨迹与原因分析——以〈华西都市报〉为例》[J]《. 新闻界》,2009(4)

⑤陈雪奇,《视觉冲击中心与版面平衡》[J]《. 新闻界》,2003(5)

话题设计论文第8篇

对话性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在对话教学中,前提是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的互相信任;目的是生成新知,获得发展;手段是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笔者认为,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塑造自我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对话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可以使历史学尽情展现其应有的魅力,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本文是关于高中历史课堂对话性教学构建的一种有益探索,从对话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目标设计策略、话题设计策略和环境设计策略。

一、对话性教学的目标设计策略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对话性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但对话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建构不断生成和创造的知识。对话教学在知识目标上不仅关注确定的、已知的、单个的知识,更关注不确定的、未知的、关联性的知识。能力同样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目标。对话教学尤为强调交往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的培养。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培养对话人生态度和对话精神,是对话教学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目标。所有的学生最终必须走向社会,而社会就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及其之间的关系联结成的。培养学生的对话人生态度和对话精神,在学生遇到困境时能通过对话和交流得以沟通,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并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最终达成人类的和谐。

二、对话性教学的话题设计策略

话题设计策略是指在对话性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话题进行讨论,学生课下搜集史料,并根据搜集到的史料来进行分析。话题的来源可以是文本教材、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话题的特点是开放性和挑战性,话题中的问题要有意义、价值和探究性,话题设计策略的目标是通过对某一话题的讨论,促进学生对这一历史问题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

所有学习活动都应从话题出发,而相应的学科知识则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话题设计策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契合,这些话题的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把握现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话题值得师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如:中国的民族精神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和平与战争问题等等。

一个合适的历史话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话题必须能够与目标知识和能力相联系。在设置话题时,历史教师就应该明确:通过此话题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哪方面的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受到哪些情感熏陶等等,这样在对话题进行讨论或者辩论时才不至于无边无际,脱离主题;②话题应该是真实的和开放的。首先,话题不能够是伪命题,必须是历史上值得讨论的问题;另外,对于话题的解释应是多言的和开放的,支持与鼓励学生依据自己查到的史料进行有效分析,尊重学生的观点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合理地引导;③话题必须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如果一个话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则无法激励学生去探索,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高更无从谈起;④话题能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建构知识。

三、对话性教学的环境设计策略

研究表明,不同的桌椅布局形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最直接的影响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可能性。有利于对话教学开展的桌椅摆放或座位排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圆桌型,类似于政治对话中不分等级、不分先后的席位安排,有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②马蹄型,组内的“小马蹄”型与组际的“大马蹄”型结合,有利于小组讨论和组际间的交流;③对阵型,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④舞台型,有相对集中的一片空间,适用于小组表演或中心发言;⑤自由型,或在草地上,或在小河边,或站或坐,适用于野外探究活动。

对话教学的班级规模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最为合适,这样的规模既能保证师生之间频繁的对话与交流,又能使学生之间广泛地相互激发和讨论。但是,鉴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际的教育条件达不到小班教学的要求,就只能采取变通的手段,通常采用的途径就是把大规模的班级划分成学生学习小组,采取小组内部对话和小组之间的对话,这样可以使大多数学生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对话中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话教学的效果。小组的形成主要采取“异质”的分组方法。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个性、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2~8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的,且是互补的,这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发,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与对话。

话题设计论文第9篇

一、相关理论

(一)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TDT作为一种主题检索技术,其特点主要在于关注与特定事件主题相关的数据。传统的检索技术是从内容来检索、确定文档的分类,而TDT技术是基于事件,利用分析文档与事件主题联系来获取特定主题信息,它从来源数据流中自动发现主题并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TDT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五部分:对新闻广播等报道进行切分(报道切分),检测未知话题(话题检测),跟踪已知话题(话题跟踪),检测未知话题首次相关报道(首次报道检测)以及检测报道间相关性(报道关联性检测)[7]。

(二)中文分词及词性标注中文分词就是将汉字序列切分成有意义的词,以字为单位,句和段则通过标点等分隔符来划界。目前主流的中文分词算法分为四类: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基于理解的分词,基于统计和基于语义的分词[8]。词性标注是根据句子上下文环境给句中的每个词标记一个正确的词性,主要是机器针对多标记词(即有多种词性的词)和未登录词(即在训练语料中未出现的词)标记词性。词性标注技术与分词技术一样,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文本自动检索及分类、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等实际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5]。目前比较典型的标注算法归纳起来有: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选用的是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三)向量空间模型向量空间模型(VectorSpaceModel,VSM)是一个应用于信息过滤、信息撷取、索引评估相关性的代数模型,文本分析对象通常是以词为单位的VSM数据[9]。运用这个模型把文本表示为向量,就可以将文本处理简化为向量空间中的向量运算。当文档转化为向量时,文档中每个词对应向量的每个特征项维度,所有文档中的词所对应的维度构成了整个空间,而特征权重则是每个词对应每一维的取值,于是,一个文档Dj转化为特征向量Dj可表示为:其中tij是特征项,wij是特征权重,M是文本tij中的特征项总数。另外,文本中作为特征项的词不能重复,即各特征项tij互异,且文本的内部结构不需要考虑,因此特征项tij无先后顺序。

(四)K-means文本聚类K-means算法以欧式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得到紧凑且独立的簇是聚类的最终目标。K-means算法中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第一步,从数据对象中任意选择K个对象(K值需要预先设定)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第二步,计算剩下的对象与这些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并分别将它们分配给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第三步,重新计算每个新类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所有对象的均值)。第四步,不断重复第二、三步,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止,一般采用均方差作为标准测度函数。该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是相对高效和可伸缩的,计算的复杂度为ON(kt),其中N是数据对象的数目,t是迭代的次数(一般K≤N,t≤N,同时算法对顺序不太敏感,因此较适合对VSM表示的文本集进行聚类。本文聚类效果的验证采用类平均相似度,公式为:其中AVGT()SIM表示类T的平均相似度;CT表示类T所包含的微博条数;ft(avg(sim))表示类T中单条微博文t的个体平均相似度,即t与类T中其余微博文的相似程度之和取平均值。将类中所有微博文的个体平均相似度之和取一次平均值,从而得到类的平均相似度。

二、研究设计

(一)识别流程本文基于TDT技术设计出中文微博热点话题识别流程,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微博爬虫系统获取所需的数据,如微博内容、评论数、转发数、受众数等;接着从获取数据中提取话题识别的数据源,利用中文分词处理过滤数据;对预处理后的微博内容中的每个特征词,利用特征词权值计算方法TF-IDF(TermFrequency–InverseDocumentFrequency)计算特征权重并建立向量空间模型,再利用K-means文本聚类来归纳出多个话题;最后对多个话题的影响力进行计算并分析,通过效果验证识别出热点话题。

(二)热点判定———话题影响力设计本文基于微博特点和话题本身,提出热度的判定因素———话题影响力。微博热点话题影响力为该话题中单条相关微博内容的影响力总和,单条微博内容的影响力又分为直接影响力和间接影响力。由于用户发表的微博文直接呈现给关注该用户的受众,因此单条微博的直接影响力与该条微博用户的关注人数(受众数)相关[10]。本文此处只考虑微博评论数与第一层的转发数。定义话题影响力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nf()T为话题T的影响力;n为该类中与话题相关的微博条数;Inf()t为单条相关微博内容t的影响力。一个话题的影响力为话题中所包含的所有相关微博内容影响力之和。其中InfD()t为单条相关微博内容t的直接影响力;InfI()t为单条相关微博内容t的间接影响力。单条微博的影响力为直接影响力与间接影响力之和。题T的影响力为:

三、实证分析

本文实验数据随机选取了2011年12月8日到2011年12月14日这7天内的微博数据,通过新浪微博API接口共爬取微博内容2103条。根据研究设计的热点话题挖掘流程,对该周内新浪微博热点话题挖掘进行实证研究。

(一)数据预处理首先对微博内容进行文本预处理,即进行去重、分词、无效信息过滤、降维等操作。实验中使用C#版本的中科院ICTCLAS中文分词系统对微博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同时标注词性,并过滤微博内容,保留名词及名词性词语,然后将所有的单字过滤,再去除所有的英文字符、数字和一系列数学符号等非中文词,只留下有意义的中文词语。图2为关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女王出租宫殿套间”话题文本示例。

(二)话题识别文本预处理后,针对每条微博内容,利用特征词权值计算方法TF-IDF计算各个单词权重,以构成一个向量空间模型用于聚类。实验中,K值在最大值范围内通过多次实验结果验证来选取。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将该周的微博内容聚为10类,并对各类进行类关键词提取,结果如表1所示。以上10类中,所提取的关键词具有较强实时性的有6个,关键词所包含信息较为日常的类有4个。此时若设置类平均相似度阈值为0.01,则恰好包含较强实时信息的6个类别。将类平均相似度高于阈值且包含较强实时信息的类定义为一个话题,则从微博内容中发现话题数目为6个,分别为类3、4、6、7、8、10。

(三)话题影响力排序大多关于热点发现的算法认为,在聚类后出现的热点词频率较高,则该话题即为热点话题。这种原理是基于热点词与话题的附属关系,但却忽略了当话题较分散的情况下聚类也能进行,同时在聚类结果中,可能有些话题只是局部较热的小话题,整体来讲算不上热度很高[11],因此可以设置一个阈值来区分话题冷热,话题热度(本文中以话题影响力来衡量)高于阈值则表示聚类出来的话题为“热点话题”,低于阈值则视为“非热点话题”。热点与非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因此也可以根据话题影响力公式计算出每个话题的热度,然后按照热度分数排序,分数越高表示话题影响力越大,热度越高。实验中,挖掘热点话题的数据来源时间段Δh为2011年12月8日至2011年12月14日。由于实验中发现话题的总数较少,故本实验不以预先设定话题影响力阈值来划分“热点”与“非热点”,只将话题按影响力大小排序,即设定所发现话题均为热度不同的热点话题。根据话题影响力相关计算公式(4)~(8),计算得到实验中所提取的6个话题在当前时段的影响力评分及排名,如表2所示。考虑到微博转发会使微博的影响扩散,相对于评论其影响力更大,因此公式(8)中α取值为0.4,β取值为0.6.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实验识别出的2011年12月8日到2011年12月14日的6个话题中,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是江苏丰县校车事故、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韩国海警被刺事件、电影《金陵十三钗》即将上映、广东陆丰乌坎村、双子座流星雨爆发。

(四)效果验证话题识别与跟踪的效果一般使用准确率和召回率两个参数来衡量,公式如下:A表示已提取出的与话题相关内容,B表示已提取出的与话题不相关内容,C表示未提取出的与话题相关内容。在全部文本数据中,与话题相关的数目为A+C,而被判定与话题相关的数目为A+B。召回率和精度是不可能两全其美。当召回率较高时,精度反而降低;反之精度高时,召回率就会有所降低。因此,本文用这两个度量值融合而成的一个度量值F来衡量这个效果。F值公式如下:实验以“召回率”、“准确率”验证热点话题发现效果,根据公式(9)、(10)、(11)计算出每个话题的召回率与准确率,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6个热点话题召回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韩国海警被刺事件,江苏丰县校车事故,南京大屠杀周年纪念,双子座流星雨,陆丰乌坎村,电影《金陵十三钗》话题,各类话题召回率均较高。相反,各类话题准确率均较低,最高为双子座流星雨,仅为0.769,最低为广东陆丰,仅为0.641。聚类准确率低与微博内容零散、谈论话题范围极其广泛有关,即话题聚类时噪声数据太多,导致β值较大。实验表明微博热点话题发现的“召回率”较高而准确率较低,这与微博内容的不规范性、随意性等特点有关。从综合衡量召回率和准确率的F值来看,热点识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微博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随意性,但从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到,聚类所选取出的6类热点话题F值均保持在0.75以上。

四、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