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4:35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1篇

就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就要不断地变革与优化其财务制度,并把其扩大至整个国民经济管理的范围中,同时把企业的财务核算扩展到企业社会成本及效益中。从总体上看,企业财会是实现企业自身责任和社会责任相通的桥梁,也可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连接的桥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企业是有社会价值的,所以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并维护整体的利益,如果企业只是重视社会财务收益,而对社会多数人的利益不关注,就会使企业无法融入社会环境中,这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声誉,以及无法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企业财会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是我们当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所在。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中的问题

(一)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而把此作为研究背景,不少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这种思想上的问题引发了部分财务人员采取各种手段,并为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丧失职业道德,一味把追求资本收益作为工作的中心,这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无法得到完全地履行。

(二)社会责任财会核算内容模糊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大众化的问题,但是本身内容就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界定。以往的财会制度主要是把企业的利润作为其中的工作内容,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则不同,它主要是采用计算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以及收益,进而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损害,所以两者的切入点不同,因此核算的内容也就大不一样。所以,只有将企业社会责任财会核算内容一一确定以后,才可以更好地实施这一制度。

(三)相关法律不健全

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看,虽然当前存在一系列的法规。然而,从客观上来看,相当多的法规内容都是比较模糊的,而且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未能对企业无法或者是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所需要接受的处罚加以明确。

(四)信息披露形式单一,财会制度内容未定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花很多的时间来讨论非正规财务会计形式或一些文字来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根本无法达到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进行定量分析。社会责任财务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在核算的内容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从现在来看,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还未能明确其中的核算内容,特别是和这有关的会计科目、计量方法也不是十分规范,这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全面推行。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

(一)转变思想观念

企业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要尽可能地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社会的总效益,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要抛弃以往的财会观念的束缚,大力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势所在,使企业意识到其履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不只是有利于社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以此更好地促进更多的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完善相关法律

有关企业财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法律规定也比较少,只是在会计法中稍有提到,而具体如何实施则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使得很多企业不会考虑把社会责任信息公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强化企业在这方面的法律建设工作,要求企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所以说,法律要对规定企业必须执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披露,防止企业利用法律的漏洞实施一系列对社会责任不利的生产及经营活动,所以要走上用法律规范其发展的道路。

(三)构建社会责任财会核算体系

就行业的不同,其社会责任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其社会责任财会信息的比较也极不有利,然而就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其社会责任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采取这一措施完全可以实施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计量单位以及计量方法较为灵活,以实现其多样化的发展,如根据可以使用货币进行计量的情况则使用货币,而不可以使用货币的时候就要采用实物进行记录。

(四)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财务人员不只是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同时还要学会政治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方面知识,所以要对财会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便尽快地提高其综合素质,保证其能力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

(五)充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脱离不了其周围的生存环境。我国有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失衡、失业人员过多等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矛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还要注重环保,要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道路,以达到以上各方面的内在统一,同时还要对各行各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统一规范。

四、结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2篇

企业应用社会责任会计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企业内部的各个责论文网任中心为会计主体,以责任中心可控的资金运动为对象,对责任中心进行控制和考核,但目前我国在推广应用责任会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使国家利益、企业效益和应承担的义务更协调,达到既定的企业会计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根源的追溯,论证了这一领域的科学基础:通过对社会责任会计揭示方法的探讨,提出了这一领域的不完善性;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改进了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通过西方国家的成功尝试,证明了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并着重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特点、作用和意义,深入研究在现代社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责任中心;会计信息;企业会计目标

abstrac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s to provide stakeholders in the fulfill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o the various responsibility centers within the enterprise for the accounting entity, with responsibility center controlled movement of funds targeted to the responsibility center to control and assessment an accounting system is also an effective syste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s now the responsibility of our country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make the national interest, business benefits and obligations in a more coordinated to achieve the established objectives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root cause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theory, the retrospective, demonstratin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is area; by way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evealing discussion, put forward in this area of imperfecti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by study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vent to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ccounting in china in the field of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ystems; a successful attempt by western countries proved that china's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and focused o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in-depth stud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modern society, accounting in china's enterprises applications.

keyword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esponsibility cente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nterprise accounting objectives

目 录

1 前 言 1

2 企业责任会计概述 1

2.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涵义 1

2.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渊源 1

2.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体系 2

2.3.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阐述 2

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环境分析 2

3.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宏观环境分析 2

3.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微观环境分析 3

4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4

4.1 社会环境要求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 4

4.2 社会主义市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要求 4

4.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于实现企业会计目标的要求 5

5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描述 5

5.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构成概述 5

5.1.1 预算计划体系 5

5.1.2 总分类核算体系 5

5.1.3 分析考核体系 6

5.1.4 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6

5.1.5 控制监督体系 6

5.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构建原则 6

5.2.1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中心 6

5.2.2 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会计制度 7

5.2.3 确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考核目标 7

5.2.4 设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业务流程 7

5.2.5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控制与评价制度 8

6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8

7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运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8

7.1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责任会

--> 计的认识 8

7.2 深化企业改革,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 9

7.3调动责任中心积极性,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9

7.4 从实际出发,合理地推广应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 9

8 结 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 刘力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j].财会理论,2006,11:13-15.

[2] 郭黎,霍建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山东经济,2007,5:77-79.

[3] 陈明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环境分析[j].当代经济,2008(18):152-153.

[4] 赵金英.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浅析[j].财会月刊,2007(3):60-61.

[5] 周奇志,杨立.企业社会责论文网任会计计量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2007,9:126-127.

[6] 阳秋林.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 -47.

[7] 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j].财会月刊,2009,5:91-93.

[8] 韩继良,刘东梅.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7(23):13-14.

[9] 韩永.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56-57.

[10] 张根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6:43-44.

[11] 安宜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释义及实施[j].国际商务会计,2009,1:56-57.

[12] 张亚梅.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j].经济问题探索,2007,6:33-34.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效益;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引言

近些年,从三鹿奶粉事件、紫金“毒水”、富士康“十三连跳”到双汇“瘦肉精”再到中国电信垃圾短信,这些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职工利益和社会利益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突出,使得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这些问题频繁地发生凸显了我国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和国家、人们、社会整体利益矛盾的加剧,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因此,为了缓和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在我国企业建设社会责任会计刻不容缓,也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

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还不成熟,在探索中缓慢发展,没有形成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发展模式。

(一)理论方面。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会计领域是一个较为新心的事物,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些著名学者有所成就,但是这种研究是以概念性的探讨、重要性的分析、国外研究状况的介绍为主,没能在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因而,理论研究还未能满足实际需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规范的、专门的、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加以规范。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和监督制度方面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

(二)实务方面。理论指导实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在理论方面研究的不成熟必然导致实务操作方面存在障碍。社会责任会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例如计量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对它的计量不仅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会计人员,即使这样也常常伴有主观的臆测,可能导致企业虚增和虚减社会效益和成本,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流于形式。由于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成本过高,在我国只有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向外界社会提供了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书,但大部分信息以文字形式披露,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撑,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也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对其进行鉴证。

三、我国推进社会责任会计建设的必要性

(一)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必然选择。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应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不仅要反映企业内部的成本和收益,更要反映企业外部的效益。我国会计在关于企业经济活动对外部环境影响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提高,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必然选择,以促进国际会计协调化与趋同化的发展。

(二)企业提高形象的需要。目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职工利益和社会利益问题日益突出,被曝光的企业市场明显受到影响。相反,那些乐于公益事业、对环境问题重视、关心职工利益等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事业的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口碑较好,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因此,社会责任会计为企业宣传自身形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社会责任财务报告将成为企业向社会公众宣传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有力手段。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包括生态环境方面、依法纳税方面、维护员工利益方面和其他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环境、资源和员工福利等问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科学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合理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灵活选择计量方法,有效建立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从而真实记录企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并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四、推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律规范与社会监督。政府在推进社会责任会计建设中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强制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行为,并出台相应的惩治措施,使企业严格在法制的轨道内运行。

(二)企业自身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使企业长期只注重经济活动的内部效益,而忽视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作为社会责任会计建设的重要主体,企业应大力宣传社会责任知识,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

(三)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教育。目前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只是某些专家的个人成就,社会公众对它的了解甚少。政府有关部门应利用各种媒体、杂志等传媒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宣传教育力度,这样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进行社会舆论监督。同时,应普及社会责任会计的有关知识,建设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在核算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与传统会计有较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在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等不能照搬原来的理论,要推进社会责任会计建设就必须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现状的完善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余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0(01下):33-35.

[2]王世江.浅议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难点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08):88-89.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披露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2

近年来的环境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矿难事件的频频发生,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是1953年博文(H.R.Bowen,1953)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出的,自此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并迅速成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简要发展历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并深入到具体的实务当中。比如,1997年以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使经济、环境、社会三层业绩的报告成为像财务报告一样的惯例。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道门槛,如一种新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标准正成为继ISO9000、ISO14000之后出现的规范企业组织社会道德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的、具有国际性的新标准。以沃尔玛公司为例,欲申请成为它的供应商必须先填写相关申请表,只有达到它制订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才有机会取得订单,成为它的合作伙伴。

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最早出现在1990年厦门大学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的教材中。二十几年来,政府、企业、学术界陆续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005 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颁布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最先在纺织业中进行推广;国家电网公司也于 2006 年 3 月 10 日正式对外了我国中央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截止2011年,我国企业共了898份社会责任报告,比2010年增长了18.2%。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1年5年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平均得分率从50.81%增长到60.9%。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已公开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报告名称不统一,报告披露流于形式

以中国A股为例,2338家上市公司中仅有592份公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5.33%,这说明有七成多的上市公司没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94.2%采用了《社会责任报告》的报告名称,另有上市公司的报告名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环境报告》等。

信息披露没有考虑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报告的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中,不少篇幅放在了企业的社会贡献及职工福利等“良性”信息方面而对于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员工的生产安全健康等“非良性”信息却避而不答。

2.报告质量差别较大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课题组分别调研了中国境内的国企、民企、外企的百强企业。结果显示,在被选中评价的300家企业中,按百分制考评,全部企业的平均得分不到20分。课题组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阶段特征,将企业分为五类:卓越者、领先者、追赶者、起步者和旁观者。只有中国远洋集团一家企业属于卓越者,其已连续三年排在该报告的第一位。有205家企业是旁观者,占总数量的近七成。另有26家企业是0分甚至是负分,其中外资企业有19家,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在华外资企业均“榜上有名”。这些企业在社会责任发展规划、反商业贿赂制度与措施,企业的环境管理和节能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程度非常不足。

3.定性披露为主,可比性差

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尽管报告篇幅不短,但缺少定量的信息,尤其是没有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此外报告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较少,过于简单,相关性及可比性较差。即使是同一行业内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比较基础不一致,各企业对某项目的内涵不同,导致同类的各项指标缺乏可比性及可理解性。

三、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的相关建议

不少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我国特殊的国情也决定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必须执行政府导向型的披露模式。具体来看主要有:

1.确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管理者要综合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雇员、客户、供应商等,还包括政府部门、社区、媒体等社会大众。因此企业必须披露其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自愿披露其社会责任,可以显示其雄厚的核心能力及竞争力,提升其社会形象及声誉,提高其在投资者及消费者中的潜在吸引力,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少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而不承担社会责任带来公司业绩的下降。

事实上,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我国企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积极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如SA8000标准等开展实际工作。如实准确的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这一趋势将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与深入而更加明显。

2.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长期以来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使企业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企业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其投入还是产出,都既反映内部的经济性,也反映外部的非经济性,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企业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成为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3.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差别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可根据其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借鉴GRI的做法,从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维度来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框架。经济维度主要指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主要包括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品种和数量、产品安全质量及售后服务、创造利润额、上缴国家的税收、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生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薪水平、改进职工福利等情况的披露。企业首先要获得经济上的盈余,才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经济维度的收益指标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指标。环境维度主要通过环境绩效指标来体现,披露内容包括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为环境治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效果、降低能源消耗的情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社会维度主要包括为发展市政建设、娱乐设施、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及慈善事业及对希望工程的捐款、对失业者、残疾人就业方面提供的便利、及时缴纳税款等情况的披露。

4.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相关理论的发展

(1)加快出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指南

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监督和核算的准绳和规范,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可以在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补充,尽快出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指导企业从无专门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逐渐过渡到以单独会计报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规范和约束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不同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具有可比性,这是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重要前提。

(2)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

由于社会责任涉及经济、环境、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其核算对象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其在会计计量上存在较大困难。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因此会计理论界应更多的探讨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适当引导各科研机构及学者积极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理论的研究。

(3)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独立审计

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和审计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有利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可信性,同时提高其会计处理的规范性,避免信息披露流于形式,促进其信息披露的实质性与相关性。目前部分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采用了利益相关方验证的方法,但其不能替代第三方的独立审计,不能对其编制报告的科学性、编制方法的标准化及编制内容的完整性进行鉴定,更不能保证其报告的独立性。因此,促进社会责任的审计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

究,2007(07):3-12.

[2]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03):54-60.

[3]李新娥,彭华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声誉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03):74-76.

[4]郭素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1(03):81-85.

[5]林松池.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03):20-2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 机理 测度

一、研究背景

由于环境污染和企业诚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加剧,以及我国政府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同时,人们对社会责任理论及其经济后果还存在相当多的困惑。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影响吗?如果有,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价值有怎样的影响?这个影响的机理如何传导?影响的程度如何度量?目前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尚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而对后两个问题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而这又正是作为盈利机构的企业主体非常关注的问题。首先,理论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特别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理论和企业践中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基本定位为一种强制的义务,企业承担必要社会责任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规定和自身道德诉求,现实中企业不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甚至损害公众利益的违法事件比比皆是。为什么许多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恐怕这和社会主流理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关,如果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并不利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那么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永远无法实现,而政府对社会责任强制执行的监管也将难以到位。因此,从理论上论证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是当前社会责任理论需要突破的关键。其次,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进一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这必将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使社会能“和谐”发展。但是实践中我们相当缺乏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具体适当边界及其经济后果的一致性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全面分析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范围、分析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创造影响机理、影响程度与范围大小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但这些重要方面的研究目前还相当缺乏。

本研究将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价值的机理和影响程度做出研究,力图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可以建立全新的“社会责任投资――信誉资本生成――企业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体系,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从实践上看,本研究厘清了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分析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创造的程度与大小的测量方法,为企业具体承担社会责任范围和方式、社会责任资源的分配决策等提供支持,也为相关机构制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标准和监管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国外对社会责任的研究的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近20年来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联性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直接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复杂,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1)企业社会责任能提升企业价值。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中,特别是那些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方法的实证文献,半数以上的实证结果都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Bragdon和Marlin(1972)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对社会责任进行探讨是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开始,随后的一些实证研究主要集中测试了股市的收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Vance,1975;Belkaoui,1976;AlanksanderandBucholz,1978),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责任的某个单一指标(如环境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许多研究在研究指标和研究范围上进一步深入,Frooman(1997)用次级资料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证明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关系。A.P.Stanwick和D.S.Stankwick(1998)对115户企业19987年至1992年的情况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发现,企业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有着积极的关系。Preston和O’Bannon(1997)比较了美国67户大企业1982年至1992年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他们用财富企业社会名誉调查代表社会绩效,用总资产利润、净资产利润和投资利润作为财务绩效的代表,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Simpson和Kohers(2002)对美国所有的国有银行1993年至1994年的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Bert Scholeten,Y.Z.(2008)通过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组成关系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相关性为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关系提供了证据。Mittal,R.K,N.Sinha(2008)从商业道德的角度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价值的关系。文章利用印度的数据对两者相关性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未发现具有商业道德的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比不具有商业道德的公司的高。Aleksandra,K.(2009)利用美国878家公司1991-2002年的数据发现受到收购保护的公司将更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增加长期的股东价值。此外,调查发现企业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有着积极关系的还有C.C.Verschoor(1998);C.FWu(2001)、G.Moore(2001);M.B.Ruf等(2001)。(2)企业的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Ingraram和Fraiziner(1983)、Freeman和Jaggi(1982)研究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者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财务状况中。另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认为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是负相关的(Mcgulre,Sundgren,and Schneeweis,1988)。(3)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是不确定的。Margolis andWals(2003)指出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是不确定的关系,Mcwilliams和Siegel(2000)用一种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他们用DSl400(又称KLD)作为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发现二者并无联系。Subroto和Hadi(2003)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印度尼西亚

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没有关系。二是社会责任信息价值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方面,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具有正的市场反应(Bowman and Haire,1975;Alexanderand Buchholz,1978;AbboaandMonsen,1979)。80年代后学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主要包括:污染报告的市场反应(Shane andSpieer,1983)、社会责任报告对需求者的决策价值(Thomas G.Marx,199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声誉的价值(Williams and Siegel,200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共关系价值(JennyDawkins,2004)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评述 国内对社会责任价值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如下方面:(1)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李正(2006)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当期价值,但长期看,企业价值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姚海鑫等(2007)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具有积极作用。王立彦(2006)研究了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与企业价值增长的关系,晁罡,袁品等(2008)研究了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2)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价值研究。大多数观点支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具有决策价值和市场价值。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采用基于内容的专家调查法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公共关系价值(宋献中,2006),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事项研究法对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观念、环境会计实务以及环境认证的股票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王立彦等1997,1998,2004,2006);采用内容分析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沈洪涛,2006)。也有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与上市公司价值相关性不强(陈玉清、马丽丽,2005)。

三、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研究思路拓展与内容体系构建

(一)构建基于“社会责任履行、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本质看做基于未来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种跨期投资行为,社会责任投资积累成与企业不可分离的特殊资本,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并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国外社会责任投资的兴起为这一理论视角提供了现实的佐证。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当期利益的替代效应,论证当期社会责任履行产生的成本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会增加企业信誉等无形资本,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从理论上构建“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规范性分析框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社会责任契约签定与履约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契约履行的成本与收益。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成本耗费与收益特征,社会责任各方面的成本收益边际变化的单调性,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存在的层次性,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合理边界和范围;构建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指数。分析已有研究中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结论不一致的成因,研究不同企业价值度量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造成的可能影响,构建基于跨期投资特征决定的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指数及度量方式。

(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微观方式与传导机理 本文认为社会责任履行是企业的一种跨期投资选择行为,这种投资部分通过增加企业的信誉资本而增加企业未来价值。本部分研究社会责任投资的概念、设计计量企业信誉资本的指标体系,建立起社会责任投资与信誉资本生成的跨期投资模型。分析信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的信誉资本作为一种广义的社会资本形态,能够象其他物质资本一样为企业创造价值。信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的研究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直接交易成本的节约;交易数量的增加;交易范围的扩大;交易价格的提高。从四个纬度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社会责任创造长期价值的机制。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传导路径及实证检验。根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的关系,检验前面的理论分析并探询三者的深层影响与互动。主要研究内容为:鉴于已有的实证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的结论相互矛盾,进一步检验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检验社会责任是否通过提升企业信誉资本这一中介达到影响企业价值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维度中,哪些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程度最大。

(三)构建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程度与大小的测量方法 在基于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长期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的理论视野里,研究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大小的计量方法问题是企业关心的实践问题。一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度量指标构建。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企业产生实际的支出,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在社会责任投资内容的多维度上构建社会责任投资度量指标体系。二是计量社会责任投入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度量。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计量,采用APT套利模型计量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四)设计出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与监管体系 在对社会责任创造价值的过程、机理和价值创造大小衡量进行了理论剖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最后要回答社会责任创造价值的实现条件,如何设计符合企业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以使企业自愿承担,政府如何对社会责任履行进行监管等实际问题。一是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实现条件研究。社会责任投资与其他传统的投资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投资既可能形成企业的沉没成本也可能形成企业的信誉资本,本研究将分析社会责任投资的特点及其形成企业信誉资本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条件,利用社会资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别理论和会计学的信息披露理论等工具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实现条件。二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层次性、承担的合理边界和范围。深入探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倾向、动机、行为特征、效果以及这些变量在企业规模、成长阶段、战略导向、产权结构、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特点,从理论上分析社会责任体系强制履行与自我履行的范围大小,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适度性与合理边界。三是我国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设计。依据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差异,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分层模型框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指标体系”。四是基于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监管建议。企业社会责任契约设计的理想状态是应该成能自我执行的,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司认识程度下难以实现自我执行。本研究结合社会责任的不同内容、企业行业性质、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社会责任监管标准,制定出“分行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执行规范”等具体建议。研究思路与内容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披露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15-01

1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思考

1.1 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出现的问题

1.1.1 披露内容不全面且缺乏相关性

首先,我们先来说企业责任的定义,即是对社会,对消费者,政府税收等应尽的义务。但我们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我们当下的强企业很少关心消费者的权益与社会效益,而政府的税收也都是在强有力的高压下完成,没有落实自己该完成的义务。同时,企业大多都不谈及自己欠缺的方面,总是有意涉及自己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对员工的福利等对自己企业发展的积极方面,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没有落实自己应尽的义务。

1.1.2 连续性差且内容披露随意

大多企业都无法认识到企业责任对企业发展,品牌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等的重大贡献。总是被动的跟着政府的政策前行,节能减排,关注员工福利,完善社会公益等,待政府不再监督后,企业又恢复了原先的老样子,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措施的披露次数就会剧减,丧失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依旧只是注重经济的增长。

1.2 优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披露内容的建议

1.2.1 对于投资人方面披露内容

对于投资人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的披露必须包括企业的实际投资,生产成本,以及纯收益,同时还应包括员工的福利津贴,支付股东股利的情况,企业分配生产的环节等。我们不能认为这只是企业自身信息的披露,同时这也是企业对社会责任与贡献的披露。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却忽略了社会等其他效益,那样我们的经济其实也无法持续迅速发展,那样只能是得不偿失。

1.2.2 对于企业员工方面披露内容

对于员工权益方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方面的,必须按时发放员工工资,不能拖欠,提高员工的工作福利情况,制定员工最低工资标准,客观合理的平均员工的平均工资,切勿有领事曾提高平均工资。其二,注重员工的安全问题,对每位员工进行投保,加强对员工生命安全的保障,并结合企业相应的安全设施,制定相关的法规,对员工的生命安全进行合理有效保护。

2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思考

2.1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2.1.1 表外披露

对于社会责任,我们不能单纯地用图表,货币量化等方式,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在备注中进行解释、披露。这种方式灵活且方便,能够有效地为员工与消费者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以文字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计算,方便社会责任履行。当前,我们一些小微企业都在实施这种企业责任履行的办法。

2.1.2 表内披露

对于那些大中企业与一些污染较严重、耗费资源大的小型企业,可以使社会责任在财务报告与财务总结中体现出来,披露企业在环境、社会、员工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在利润的列表中添加环保设施的更换,人员技能的培养,社会福利投资的支出,对于污染物的净化处理等,可以时刻提醒企业对这些方面的关注。

2.2 优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建议

(1)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单列,科目的设置尽可能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同传统模式下的科目相协调能够提升操作的便捷性,比如传统模式下的“固定资产”,在社会责任会计科目里与之相匹配的是“社会责任固定资产”、“环境固定资产”等内容,这样在进行新的报表制作时,就可以参考传统模式下的一些标准,也可以从传统模式中吸收经验教训,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2)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并尽可能采用会计方法进行披露。就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言,假如有准确的数据资料,那么就应该首要考虑使用定量的标准进行反映,假如不能进行定量反映的,则可以借助文字的形式来进行反映。并且有一些社会责任具有特殊性,是不能进行准确计量的,然而这类信息中通常又会包含十分关键的内容,所以,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非会计基础类型的反映模式。

3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政策的思考

3.1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是促进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因素,会计工作者的个人思想、素养以及具体的操作技术会反映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操作实施上。如今虽然有一些上市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十分深入,只是单纯的进行文字概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会计人员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而且因为当前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系统还不健全,在计量方法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3.2 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政策的建议

3.2.1 深入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

深入开展社会责任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作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政府等部门应当积极引导会计理论界进行深入研究;其次需要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专业研究部门,并且进行仔细调研。采用这两种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更好地作用于实践。

3.2.2 建立和完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立法工作

社会责任会计事务的完善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假如缺少了法律法规的保障,那么大部分企业就不会自觉履行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所以,要实现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完善,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法律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我国的政府机构以及社会责任机构需要充分意识到法律法规在推动实践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嘉敏.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2(11):229-231.

[2] 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策[J].会计师,2010(1):15-16.

[3] 夏燕飞.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13(30):259-260.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 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

我国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必然使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向与特征则取决于现代公司会计制度的特征和未来趋势。网络系统是一个便利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将在拉近信息提供者与用户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极大地增加信息容量,丰富信息的内涵与形式,形成密切而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和使用关系。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国的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亦提供了高效率的传播方式。然而,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如何迅猛,我们都必须立足实践,立足已有的科学理论。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传统的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社会责任会计主要研究如何有效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是通过确认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民提供企业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现如今,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高度重视,研究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显得日益迫切而必要。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当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相对滞后,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如此,我国政府、企业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问题日益关注。如2006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深圳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我国许多著名企业亦相继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如作为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最具社会责任企业”评比中名列前茅,并荣获“2006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贡献奖”和“2006年中国网友喜爱的十大名牌”公益品牌奖的国家电网公司,了《2005社会责任报告》,并为汶川大地震捐款8600万,捐款捐物总价值达2.1亿元,很好地履行了其承担的社会职责。

在世界实践领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首先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1980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出版了《公司报告》,鼓励企业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除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1982年,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小组提出了《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该草案就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披露提出了广泛建议,要求跨国公司提供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诸多信息。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分析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亦是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理论前身。但社会企业会计自身又存在着独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传统观点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阔的理论基础,其理论涉及到社会学、哲学、伦理道德学、经济学、会计学、系统论等多门学科。

1、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来研究社会的功能、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学科。社会学认为,企业是一种经济个体,同时亦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体。然而,在传统会计理论下,企业则仅仅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个体。社会学理论认为,必须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角度才能认识到社会各种组成部分之间的深层关系。社会学研究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与问题,其中许多研究内容关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劳动人口和就业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

2、哲学理论

哲学理论是人类智慧中关于人的思维与世界相互联系的原始理论,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它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原始方法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哲学核心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同和谐发展,应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推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这促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定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前,在产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仅仅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未考虑到世界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整体,这样的观念意识造成了非常多的环境问题,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以上观点是当今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

3、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构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期产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在弗里曼等学者推进发展下,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了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举足轻重的基础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应该仅仅由股东或其他单独个体主导,更应当符合政府、社会、供应商、客户、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因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受市场环境与社会影响的组织。根据相关利益者理论,企业在努力谋求自身进步的同时,也要与社会各方利益相协调。

三、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1、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角度

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仅注重现有投资者的传统会计目标是其缺陷之一。市场化的发展将使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仅要考虑现有股东获得信息渠道的便利,更要注意将企业介绍给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股东的眼球,增强其发展潜力,以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随着我国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潜在股东从企业获得信息成为相对容易的事,因此潜在投资者必将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利用会计相关分析软件可以全面地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营发展状况,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充分地披露企业有关盈利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现金流量的信息,回答用户、潜在信息使用者等利害关系人最关心的问题。

2、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角度

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从着重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但是,当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以上需求的,这也是当前成本会计模式受到非议的主要原因。同时,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非财务信息将给用户提供许多不同的信息,从而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因此,必须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对目前的会计业务以及流程进行重组,最终达到当前的会计目标要求。

3、从保障网络会计信息披露安全角度

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在利用会计信息的同时,保障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安全。当前,信息的传播渠道广泛,网上信息披露也有许多好处,但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络会计信息披露在给企业带来财富和商机的同时,也有可能把企业带进安全的陷阱。在网络会计信息环境下,资金的安全、信息的安全也将成为企业财务的重要问题。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权威调查显示,美国每年因为网络信息安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心怀不满的员工,其次是黑客,最后是竞争对手。由于网络会计信息交流公开化程度较大,信息使用者和操作人员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加,再加上网络信息系统使用的是共用通讯线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必然增加。因此,不论是有意的攻击还是无意的失误操作,都将给网络会计系统带来巨大损失,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会计信息也因此产生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4、从社会责任会计实施角度

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要求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社会责任会计能否有效实施受到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手段、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容易计量和实施的社会责任,应强制企业披露;对因其它原因不便统一规定或难于计量的社会责任,可采取自愿披露或建议披露的方式,比如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稀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的行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化工行业以及与人身健康密切相关的医疗和食品行业等试行社会责任会计。综上所述,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推广社会责任会计。在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形式上,可先采取文字叙述的简单方式,待相关条件成熟时再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独立报告形式。同时,政府可以先要求大企业披露其社会责任信息,然后逐步向中小企业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 宋献中、龚明晓:公司会计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

[3] 袁蕴、牟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7(9).

[4] 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2007.

[5] 田昆儒、康剑青、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07(12).

[6] 迟德强:海外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及借鉴[N].证券市场导报,2007-08-23.

[7] 阳秋林、黄珍文、曹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关于我国现行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情况的调查报告[J].南华大学学报,2002(4).

[8] 陈银飞、姜苑:浅谈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渊源[J].商业经济,2004(5).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综述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200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2001)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李东生、阳秋林(2005)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01),白世秀、章金霞(2007),胡素华(2008)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李东生、阳秋林(2006)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1998)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01)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素华(2008)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05)、胡承德(2009)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承德(2009)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05)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2003)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09)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08)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刘胜花(200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01)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08)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03)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09)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1997;田昆儒,1998;张亚梅,2001;罗金明,2006;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03)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05)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1999)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 六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形式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采用非货币性信息叙述报告、货币性信息定量报告,非会计基础型和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式,如郭黎、霍建伟(2000)认为对一些非货币性的企业社会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叙述报告形式,而对货币性信息则有以下几种报告形式: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项目;编制社会收益表,反映企业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损益;编制社会经济营运表,反映企业与社会公众、社会环境、社会产品等方面的情况;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李正(2006)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应从年度报告内的分散披露形式过度到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阶段,可以采用描述性披露结合简单报表形式或者单独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他并不赞成采用复杂的社会利润表、增值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等高级报表形式。谢良安(2007)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应当强制要求其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用货币形式披露,而对企业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则采用自愿披露的方式,对自愿披露的部分,可以非会计基础型与会计基础型并举,披露工具应当灵活多样: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公司网站、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宜采用按行业、规模、地域等特征先试点执行。时薛原(2008)则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报告模式: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披露模式、大型企业可以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社会责任项目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上市公司则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宋献中(2009)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形式: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及大众媒体披露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对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外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黎精明(2004),裘莉娅、徐植(2006)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并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阳秋林、曾娇益(2005)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企业中编制独立的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05),陈玉清、马丽丽(2005),刘长翠、孔晓婷(2006),沈洪涛(2007),李正(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研究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二者之间正相关、负相关甚或是不相关的研究结果均存在,如王怀明、宋涛(2007)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关系。任力、赵洁(2009)则发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汪冬梅等(2008)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09)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刘冬荣等(2009)、王秀丽(2009)等的研究则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沈洪涛(2007)、马连福与赵颖(2007)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以及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公司财务杠杆、再融资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并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三、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评述

从规范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类似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及目标、假设与原则、要素与核算内容、计量与报告等方面均存在值得探讨之处。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不确定;由于“责任”的“多样性”,使得对企业履行责任的计量需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计量方法,同时,不同的计量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也不能像传统财务会计那样单纯地采取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从当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存在着报告名称、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报告内容以定性信息为主,定量信息较少,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经过检验已经证实不容乐观,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主要分歧在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以及与企业业绩、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方面,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众多学者在研究此类相关问题时,所采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各有不同,由此方法论上的不同进而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上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本文认为,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之所以尚未建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研究一直停滞不前。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流,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具体内容及范围得到了明确,并为测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了科学方法,而上述几方面问题也正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当前的争议之所在。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可以有两种选择:从宏观角度,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不妨也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诸多争议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可以在宏观上对社会责任会计做出一定的规范;从微观角度,则可以选取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较高的某些行业,如采矿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行业等,将其社会责任与行业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吴俊:《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八点思考》,《会计研究》1994年第6期。

[2]刘长翠:《试论社会责任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通讯》1997年第7期。

[3]宋献中:《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总体构思》,《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

[4]田昆儒:《社会责任会计渊源极构造初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5]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6]钟子亮:《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构思》,《财会通讯》2001年第1期。

[7]黎精明:《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国际现状及启示》,《上海会计》2005年第1期。

[8]岳彦芳、袁晋芳:《循环经济下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揭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

[9]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5年第11期。

[10]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12]裘莉娅、徐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技术经济》2006年第10期。

[13]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14]谢良安:《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回顾、综述与思考》,《财会通讯(学术)》2007年第7期。

[15]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6]沈洪涛:《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17]汪冬梅等:《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分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8]陈东升、阳秋林:《刍论社会责任会计准则》,《财会通讯(学术)》2008年第11期。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第9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外部性;审计内容;立法;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财富分配不公、歧视或虐待员工等一系列问题,也恶化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评价一个企业不能仅限于其财务状况的好坏及经营成果的大小,还要看它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相继出台政策,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履行的信息状况。而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形象,引入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逐渐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潮流,其发展呈“井喷”态势,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逐渐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当中。但是,不乏一些投机分子实行“面子”工程,欺骗夸大宣传,杜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实施的必要性

会计和审计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会计的核算需要审计来监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一门新兴的分支,对企业经济活动给外部造成的社会成本加以计量和披露,而社会责任审计则是对会计产生的信息,遵循一系列的准则和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再确认,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需求推动了社会责任审计的进步,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是社会责任审计发展的根本原因。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国审计学界于80年代中后期将“社会责任审计”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并进行了各种研究。陈金池(2005)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工具,它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后果,提出审和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督促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各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阳秋林和李东生(2006)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前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后者依据委托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可以从经济学中外部性的角度论证。英国经济学家皮古首次提出了“外部效应”的理论,即某一生产者(消费者)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生产者(消费者)的成本(效用)。他认为,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同时对他人造成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经济体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免费受益,相反,负外部性是经济体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害而不会承担社会成本,无论是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都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比如,富士康为了增加产量和缩减人工成本,制定严苛的业绩考核制度,给员工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最终有了“十九跳”的骇人新闻。这些企业在为自己创造财富时,往往会造成其他人的损失,产生外部成本,由企业之外的公众或者政府来买单,这显然很不合理。因此,要尽量使外部性内在化,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纳入日常成本核算体系中,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会逃避责任,这就要求社会责任审计应运而生,通过规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具体标准和奖惩制度,监督和审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将强加给社会的外部成本转化成由自己承担。例如,国家规定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低标准,这样既鼓励企业采取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又保护了员工基本的生活权利,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

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因为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情况不同可以参照的标准不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规范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可归纳如下:

1.企业对自身经济成果的评价

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否认企业经济利益目标的重要性,任何企业不获得利润就无法正常经营下去,更无法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应该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增加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从平等投票权和了解信息的权利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加对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从薪水报酬、福利待遇、五险一金、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加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从产品质量性能、售后服务、广告的真实程度及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企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生态环境等。审计内容包括产品绿色程度、资源利用率、排污量、污染治理情况等方面,选择具体的定性、定量指标,衡量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并在财务上反映出企业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支出及成效。

3.企业对政府、社会公众影响的评价

审计的内容包括为是否合法纳税,为发展公共事业、市政建设、文化教育事业提供财务支持和捐赠;扩大社会就业机会,为失业者、妇女、残疾人提供的财务救助。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和建议

1.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借助于法律手段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最有效的约束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法律法规,虽然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二十多部法律,但不成系统,难以用于实际指导社会责任审计。

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审计的立法工作,完善社会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可循,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我们可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针对特定的问题和方面制定特定的法规,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方式,并逐步连成体系。除此之外,社会责任审计成功与否,更重要的在于执法的正确性与执法的力度。由于全面推行社会责任审计成本巨大,基于委托理论,企业个体无法承担这“额外的负担”,可以采取以政府审计为主,民间审计为辅的监管模式,选取部分国有企业试点,汲取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2.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不健全

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需求越来越高,对信息的规范性和公正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和审验标准尚未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和审计的实际操作无据可依,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无法可靠地计量和综合地比较判断。法规规定,社会责任审计只对企业的将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目标、参与程度及是否符合计划进行监督,但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承担以及承担多少则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审计机关没有权力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承担,只能通过社会公众的购买力影响供需关系,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近600多份,尽管我国企业逐步披露了一些相关责任会计信息,但报告还十分不规范和不完整,社会责任审计还无法进行,只停留在舆论监督的层面上。因此,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明确细化审计的标准,依靠政府审计的先进性和强制性,调整产业政策来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和声誉。

就全球来看,我国制定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与国际准则不统一,不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制定标准可采取“求同存异”的策略,对于国际普遍认可的SA8000社会责任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修订。

3.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环境审计的冲突和重复性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虽然与一般审计处理问题的重点不一样,但是都是属于审计的范畴,在研究理论和审计程序上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相互借鉴。目前,我国将财务报表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独立核算和审计,鉴于社会责任审计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还要支付额外的成本,企业往往选择避重就轻,支付一小笔钱来掩饰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过程,这样不仅造成了重复审计和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就目前情况而言,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环境审计的耦合和分离。从长远来看,考虑到政府审计资源有限,企业将是承担社会责任审计的主力军,社会责任审计终将成为企业审计的一部分。因此,尽快将社会责任审计纳入到一般审计体系或企业自我评价绩效机制中,在现有的审计规则中增加一些新的规定,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审计,还可以节省一笔单独审计的成本。当然这依托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常规会计核算的融合程度,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刻不容缓。

4.审计人员职业水平和素质不合格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指标评价、审计方法、责任界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审计方法和技术,还要求他们具有相关的社会责任标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然而对于所有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来说,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不足,为审计过程中的职业判断和职业怀疑带来巨大的挑战,增加了审计风险。

因此,在制定社会责任审计规范标准时,也要加强从业资格的考核力度,增加对审计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审计的独立性,降低审计风险。

5.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虽然现在企业社会意识有所提高,但尚未形成一种习惯和社会风尚,部分企业管理层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目标中,或者虽然表明目标但缺乏实际行动。因此,在我国大多数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中,增强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管理层业绩考核体系中,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范畴,法律只能规定,却无法强制实行,但是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纳入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之中,这样政府和社会公众可监督其执行状况。

参考文献:

[1]李雪平著.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

[2]吴丹红.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践和理论根源探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6.

[3]孙榕.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2007.

[4]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11-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