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丑小鸭教学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8:54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1篇

丑小鸭课文预习教学设计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生词注音。

丑陋(lou4) 讪笑(shan4) 嫉妒(ji du4)

来势汹汹(xiOng) 沼泽(zh60) 铰链(jiao3)

进出(beng4) 绅士(shen3) 冰雹(bao2)

木屐(『『) 飕飕(sou)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丑陋:(相貌或样子)难看。

(2)讪笑:讥笑。

(3)嫉妒:忌妒。

(4)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盛大的样子(贬义)。

(5)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是由于湖泊里面的物质长期沉积,湖水越来越浅,湖底长满苔藓、芦苇等植物而形成的。

3.阅读全文,思考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者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

2.导语 。

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三、正课

1.质疑: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 ,

讨论并归纳:由于长得丑陋,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们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家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喵喵的叫声和进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

2.质疑: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讨论并归纳: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3.质疑: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丑小鸭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讨论并归纳:

(1)他在农家生活安定下来,但他渴望到水里去游泳,渴望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2)当他看到美丽的天鹅,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丑小鸭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再也忘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到非常空虚。

(3)春天来了,当他又看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便不顾生死飞向他们。

正因为丑小鸭的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幸福。

4.质疑:P30最后两行。小鸭认出了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向往美,追求美,但又感到自己丑陋,不能与美丽的白天鹅为伍而难过。

5.质疑:P31第一段。丑小鸭飞向这些美丽的天鹅,为什么要说“请你们弄死我吧!”

讨论并归纳:因为丑小鸭觉得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们会把我弄死的,但他抱定了决心,拼得一死也要向往美,追求美。

6.质疑:P31第二段“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讨论并归纳: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7.质疑:P31最后一段。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卑微、无力和渺小,不习惯别人对他的赞美。

8.质疑:P32第一行“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讨论并归纳:“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谦虚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9.质疑:丑小鸭形象对我们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启示?

讨论并归纳: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小结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2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感受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出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想象、领会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

教学准备

1. 实物投影仪、课件、音乐

2.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收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进行阅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字,检测会写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3. 感受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出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贴图)。瞧!丑小鸭和他妈妈,还有兄弟姐妹都来了,他们带着词语宝宝来了,小朋友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吗?

(评:上课开始,老师便以充满感情的话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课文情境。并借助丑小鸭带词语宝宝的课件,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复习,很快进入课文将描述的情景中,真的是“课未始,趣已生”)

点课件,出示词语

1. 开火车读生字词语。“讥笑、讨厌、蛋壳、欺负、翅膀、鸡鸭、结冰、僵硬”

2. 小朋友读得好,能够写好吗?师听写难字“蛋壳、翅膀、欺负”,生互评。

(评:扎扎实实进行词语练习,不搞花架子,注重低年级学生书写的美观)

3. 小朋友真棒,和词语宝宝交上朋友了,接着我们再次走进丑小鸭故事,请欣赏动画(课文1-3自然段的动画)。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叫丑小鸭,大家都不喜欢他,丑小鸭离开大家了)

生说,师板书

这是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的问题,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什么?(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见什么事情?他后来怎么样)

(评:回顾了上节课内容,也让孩子自己提出这节课想学的,依学定教,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会怎么样呢?

(一)学习第4段:自由读第4段 ,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 ”

想象小鸟可能讥笑他什么?

你们能把丑小鸭的可怜样读出来吗?让大家感受感受。生练读,小组读。

师引,“它只好.......”

(评: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句上表现出来。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带领学生体会关键词,理解重点句,感受这些语句对表达中心的重要作用。如“讥笑”一词的学习,把词语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验想象,自感自悟,让学生自主地读和悟)

过渡:秋天来了,丑小鸭来到湖边怎样过日子呢?

(二)学习5、6段

1. 指名读,你听懂了什么?有不明白的吗?

(1)指导理解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白天鹅那么漂亮,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如果你就是丑小鸭,你这时候会说什么呢?说给同桌听(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3)演一演“惊奇”的表情

师:“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惊奇极了,她心里想……”生做出惊奇的表情,说……

师:“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羡慕极了,她心里想……”生说……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它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评:“惊奇”“羡慕”这两个词语是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课文环境中理解,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恰到好处。“惊奇”在孩子说、议的基础上表演,孩子一下子能够根据自己感悟演出来了。“羡慕”一词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说,这样,无须老师解释,这词语的意思孩子都能够理解得很到位)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2.过渡:天气一天天变冷,冬天来了,丑小鸭是怎样过冬的?

师引读第六段。

(评:课文各段的学习各有重点,容易理解的段落通过师引读,让孩子在读中自己理解体会)

过渡: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它后来怎样了呢?

(三)学习第7段

1. 想自己读第7自然段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同桌讨论。(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非常快乐)

2. 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齐读――出示课件看美丽的白天鹅――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丑小鸭很美丽。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我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爱看课外书,一定积累了不少好的词句,大家再看看图,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这只美丽的天鹅吗?指导朗读。

(评: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时时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面对着美丽的天鹅用自己的语言来夸,让孩子调动平时积累的词句说话,既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3. 丑小鸭原来这么美丽,他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你从那里看出来?(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丑小鸭自己认为长得怎样的?(难看)你认为丑小鸭这时会有怎样的心情?(惊喜)你能读出来吗?

4.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 师引读。全班再齐读一遍。

(评:指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丑小鸭的内心,多种形式地体会重点句,朗读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品读评读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5. 这时候丑小鸭会想什么?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评:回归整体,学完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孩子进行说话训练,也是对课文的一个小结。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孩子展开想象,思维得到训练)

三、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一)读到这里,小朋友们一定会有许多想法,你想说什么?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

1. 我想说……

2. 对丑小鸭说……

3. 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树林里的小鸟及猎狗说……

4. 对农夫说……

(二)是呀,小朋友对课文中的角色说了那么多,我心里也有一些话想对小朋友说,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灰心,相信自己总会克服困难的。当别人遇到不幸,我们也不要讥笑他们。

(评: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的做法,既回归了课文的整体,又让孩子提高对课文人文美的认识,在思考、表达、交流中渗透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

(三)在上节课时,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安徒生。我们感谢安徒生给我们带来那么精彩的童话故事,他一生写了150多个童话故事,不仅写了《丑小鸭》,还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点击课件中拓展资料中作者介绍内容)推荐给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下节课交流。

四、积累练习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3篇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对这篇童话很感兴趣,引发了他们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

一、 教学设计因学生的提问而“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二、 教学设计因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而“变”。

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当讲到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仍然受欺负,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猎狗傻,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追赶丑小鸭呢?”这时一个学生说:“猎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领地,当别人闯进他的领地,他就会把那个动物赶出去!”这时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告诉学生动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群体生活是他们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离开他生存的领域,离开他的伙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鸭离家后生活的艰难,还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这只是课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 教学设计因教学效果而“变”。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5—0053—01

在笔者近十年的执教经历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语文课上大多落实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说理,至于美育一词,很少提及。语文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美学散步”的最好场所,而一部分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将美育淡化,甚至忽略。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类,被归类到美术、音乐等学科中,以笼统地对待。殊不知,作为人文性最强的语文学科,是落实美育最好的去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一文,节选自安徒生童话。课文删减后篇幅不长,简单概述了故事情节,将丑小鸭由“丑”变“美”的历程较完整地叙述出来。但是,作为读者,初读之后总是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主要是读者没有深入理解文本,没有体会到文章中的“美”。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感受文本内容

往往,最先打动读者的是文本内容,故事情节才是最初吸引读者的地方。《丑小鸭》一文中,一个“四处讨嫌”的“鸭子”历经磨难,最终成为了高贵的天鹅。围绕丑小鸭的成长,事件的发生曲折多变,读者的感受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起伏跌宕。这个故事在几代人儿童时代的阅读经历中留下痕迹,是因为它有“幻想”,读者的想象被装上了翅膀,不受自然力的限制。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我设计了以下填白补充。如,赶鸭的小姑娘一边用脚 ,一边骂道:“ !”赶鸭的小姑娘用棍子 ,把谷粒撒 。

让学生想象赶鸭的小姑娘对待丑小鸭的态度,进行补白。通过做上面的拓展练习,不仅训练了语言,还让学生感受了童话故事中的场景,促使学生体验到这只无人疼爱的丑小鸭处境悲凉,境遇悲惨,增加对它的同情之心。

二、带领学生体验语言描写的魅力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感受文本的情感,是教师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是语文教师深思的课题。

在教学《丑小鸭》时,我尝试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描绘的场景之中,体验丑小鸭的情感历程,感受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文本很简单,删减后的文字更显单薄。如何披情入境,是教师要做的首要之事。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教师也需要有体悟查意的能力。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为达到此意,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受到那么多白眼和不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之后让学生将课文的第三人称变换为第一人称再读课文。

三、朗读中感受美的历程

语文课离不开朗读。不读或者少读都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要看自己的文字表达是否通顺、流畅,都要大声疾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便可知自己的文章是否流畅,也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丑小鸭》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教学高潮部分时,对于丑小鸭变天鹅的惊喜,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可以采用大声诵读、同桌互读等方法,各种形式的朗读,皆是为了体验惊喜,体验来之不易的幸福。读,是情感的宣泄,是一节课酝酿下来情感的迸发。这里,美的感受唯有通过朗读才能体现出来。

四、鼓励学生体会美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5篇

一、走进作者,深度解读文本――对曲解文本的解读说“不”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往往传递着一定的文化观念,这是作品解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是用中国文化心理去解读西方文学作品。这样的文本解读,容易造成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安徒生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同时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因此,他的童话里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歌颂真善美。正如他在《我的一生》中这样写道:“我整个一生中,无论是光明的日子,还是黑暗的日子,其结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条固定航线上向某个知名的地点进发――我在掌舵,我已经选择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管着风暴和海洋。”从安徒生的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一名基督徒,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是基督教情结和对真善美的歌颂。

但遗憾的是,执教《丑小鸭》的年轻教师只是按照一般的解读方法解读文本: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可怜的丑小鸭离家出走,经受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丑小鸭遭遇如此凄凉,但他最终还是变成了一只天鹅。按照这种解读,童话中的丑小鸭是在受到讥笑、受到追赶的情况下才不得不离家出走。由此引发笔者的担心:丑小鸭这样的“榜样”作用,会不会让一些耐挫力较差的孩子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也突然来个离家出走,同时还幻想自己也会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呢?

因此,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真正走进安徒生,走进《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中,就显得十分的必要。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丑小鸭在离家出走后,当他冻僵时,没有好心的农夫把他带到家里,那么,丑小鸭的命运又将是怎样呢?也许他可能没有等到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就已经冻死了。还有,和他一起出生的哥哥、姐姐那时都还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才会讥笑它,但不管其他人怎样对他,鸭妈妈还是一样疼爱它,这是世间最珍贵的母爱。而农夫救了丑小鸭,也说明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应该说,这才是《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真正要向我们传递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安徒生童话突出的特点――歌颂真善美。

二、走进文本,注重品词析句――对远离文本的体味说“不”

大家都知道,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位年轻教师在教学《丑小鸭》“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后都知道很多人欺负丑小鸭,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哥哥、姐姐是怎样咬他?公鸡是怎样啄他?养鸭的小姑娘又是怎样讨厌他?”教师话语一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都用极其刻薄的语言攻击丑小鸭。接着这位教师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哥哥、姐姐怎样欺负丑小鸭。应该说孩子们的表演栩栩如生,那只受伤的“丑小鸭”自始至终都是低着头,默默站在座位上。表演过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句子。这样的品词析句与《丑小鸭》所要传递的情感是大相径庭的,更有悖于安徒生童话“真善美”的特点。

笔者以为,在品词析句时,一定要关注文本价值取向,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揣摩身处逆境当中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笔者在教学“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这一句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并想一想,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读后都知道丑小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时,我话锋一转:“哥哥、姐姐为什么会这样做?而鸭妈妈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联系前文,读后都知道鸭妈妈依然爱丑小鸭,哥哥姐姐都还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于是,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丑小鸭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有的安慰丑小鸭,有的劝告哥哥姐姐,无不体现着故事的主题“真善美”。此外,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羡慕”一词,先让学生说说“羡慕”的意思,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羡慕”,试着说说丑小鸭“羡慕”什么?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也促进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身处逆境的丑小鸭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立足文本,适度拓展延伸――对脱离文本的拓展说“不”

近几年来,阅读教学兴起了一股“练笔热”之风,练笔似乎成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前面所述的那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来到树林里”这一段后,也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丑小鸭在树林里还会遇到哪些危险?老虎会他,狮子会他,还会他。”学生都是围绕着动物们怎样欺负弱小的丑小鸭这一话题进行说话。这样的拓展与文本所要表达的价值取向明显不符,而且长期进行这样的练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生成;教学理念;实例研究

一、语文课堂生成的支撑概念

应用课堂生成于小学语文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堂生成拥有充分的了解,对此,明确课堂生成概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科学思维,并非以固定课堂模式为思考雏形,而是拟定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再根据教学的开展实际来构筑课堂氛围,还主动于受教主体,由受教主体张扬自身个性,丰富自身认知,以更适合受教主体需求的方式来打造理想课堂,培养受教者的各项能力。

(一)课堂生成的特性认知

课堂生成的概念明晰后,科学应用课堂生成需从了解课堂生成的特性出发,认知课堂生成的实际特征,才能保证课堂生成更为科学、更为高效、更具影响力。自信研究课堂生成的具体特点,其包括以下两种特性:其一,不可预测性。正如势态发展可以预估却存在诸多变数一般,课堂教学也很难使课堂预设目标全数实现,目标的确定固然重要,但课堂生成的科学保证是认知课堂生成的不可预判性,从而在拥有积极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课堂变化情况进行目标调整。其二,即时性。课堂生成既然存在不可预测性,便说明其在教学开展中存在极大的变故。因此,发生变化后的课堂教学目标调整便极具即时性,既是临时起意,又会尽量贴合当前教学开展的实际目标。

(二)课堂生成的价值确定

从课堂生成的特性不难看出,课堂生成其本身存在着极为显著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课堂生成的变化多样性。然而,为何如此不稳定的课堂生成方案于现代教学中仍然属于科学的教学手段,这主要关注课堂生成的实际价值。具体来说,课堂生成可保证教受主体都拥有足够的活力,丰富课堂的学习氛围。课堂生成其本身的多变性对于教育者与受教者而言,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教育者在应对课堂变化时可更精进自身的教育技巧;而受教者在多变而不确定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则能提升其自身应变能力,激发其学习与参与课堂教学的热诚。由此可见,利用不确定的教学体系,教受双方都能开动脑筋、增强动手能力,保证教学开展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以《丑小鸭》为基础的课堂生成实例

明确课堂生成的应用特征与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本次教学案例选取小学语文课文《丑小鸭》一问,详细讲解课堂生成的相关过程。

(一)基础准备工作

了解《丑小鸭》一文者都知道,其主要讲“一只误以为自己是鸭子的天鹅雏鸟,在经历了世人的冷眼与独自的成长之后,变成魅力天鹅”的故事。该故事主要告诉人们小时候被人嘲笑并不代表一生便就此终结,只要拥有向往美好生活的勇气,便能蜕变为美丽且高洁的天鹅。

1.课堂目标的预设

针对《丑小鸭》的预设课堂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其一,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认知;其二,嘲笑丑小鸭的动物在发觉丑小鸭的蜕变后的心境变化;其三,丑小鸭一路走来表现出的生活态度。

2.课堂环节的预设

针对《丑小鸭》教学环节的预设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熟悉丑小鸭的故事,利用课堂导入、微课件等讲明丑小鸭的故事内容;其次,分析《丑小鸭》内的人物思想,讲解其带给人们的启示;最后,总结进入所学,巩固学习知识。

3.课前课后的预设

课前利用导学案对《丑小鸭》进行初步内容理解,课后布置总结作业,引导学生总结今日所学。

(二)课堂教学实录

基础准备工作虽然确定了课堂目标、教学环境及课前课后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目标变化极为巨大,虽然本教案课堂环节预设第一步基本完成,但在此之后,还未进入课堂第二环节时便有学生提出了质疑,很多孩子好奇为什么丑小鸭会被鸭妈妈孵化,还有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丑小鸭一出生就认定鸭妈妈是自己的妈妈。对此,本教案临时更改课堂目标,从探究丑小鸭的由来以及了解鸟禽的认亲习性出发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此同时,本次教学目标由原来的思想剖析转化为联想力培训与写作能力实训。为学生布置临时目标有二:其一,想象丑小鸭的来历,编写其出生前的故事;其二,了解鸟禽的习性,说明丑小鸭为什么认定鸭妈妈是其母亲。在本次临时改变课堂目标之时,充分考虑到受教者的关注重点,利用其感兴趣的话题来培养其相应的素质,确保其自主联想故事的发展脉络,有效充盈更多的课余知识。

综上所述,课堂生成考量课堂上的突况,迎合受教者的兴趣需求,临时更改教学计划,调动课堂受教者的学习兴趣,可行之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发挥教育者能力,行之有效地培养受教者学习兴趣,引导受教者素质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7篇

一、留给生成空间——“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

《丑小鸭》这篇课文的三幅插图分别是第二、三、七自然段的内容,而写丑小鸭离家出走后的遭遇的四、五、六自然段没有插图,这便给学生留下了生成发展的空间。于是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丑小鸭出生时、出生后及发现自己是白天鹅时不同的心情,再指导学生对这三个自然段逐一朗读达到披文以入情。接着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主学习四、五、六自然段,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读书感悟的成果。在自由、自主的空间里,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各自的个性。在开放的课堂里,学生走进文本,兴趣浓厚地,反复地潜心学文,真正有了“心灵的对话”,激情之语喷涌而出,生成了许多超越文本的有价值的“意义建构”。

二、捕捉生成信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学生随时会生成出一些新的信息,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时的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资源,敢于因势利导,暂时让“教案”搁浅,对预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我按照课前预设准备让兴味盎然的学生表演课本剧——《丑小鸭》,这时一个平时调皮的学生大声问:“老师,孵出丑小鸭的那个蛋是鸭蛋吗?”我一听,正想批评他没有纪律观念胡乱插嘴,又一想: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便说:“谢谢你提了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大家想想,这个蛋到底是不是鸭蛋呢?你们能不能从书中找一找答案?”显然,学生们都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迫不急待地再次专心地读起书来。

生:它一定是天鹅蛋孵出来。鸭蛋孵出的只能是小鸭,长大也不会变成白天鹅的。

师:大家能从书中找到证据,证明这个蛋本来就是天鹅蛋吗?

生:这个蛋和其他鸭蛋不同,而且比较大,因为它是天鹅蛋。

生:既然它是个天鹅蛋,那它怎么会和鸭蛋在一起呢?

师:我也觉得奇怪,这个天鹅蛋从哪里来呢?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一想吧!

生:也许是天鹅妈妈要死了,偷偷地把蛋放到鸭窝里,好让鸭妈妈帮它孵出小天鹅。

生:说不定是天鹅妈妈故意把蛋放在鸭蛋里边,让小天鹅能和小鸭子们一起快乐地成长,因为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天鹅也快活不下去了……

师:这位同学还想到严峻的环保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简直是一群小安徒生了。

面对学生的“旁逸斜出”,我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机智,打破计划,因势灵活引导。当学生提出疑问——“那个蛋是鸭蛋吗?”时,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含金量”,马上抓住这个动态资源,以问促思,激发学生再次拿起课本读书的兴趣。当学生达到“这个蛋无疑是个天鹅蛋”这个共识时,我不急于给这节课画上句号,而是利用再生成的资源引导想象:这个天鹅蛋怎么跑到鸭窝里的?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真正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

三、促进全面生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给足每一个学生同样大的舞台,让他们都能跳出不同的但同样精彩的舞蹈。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8篇

一、走向母语

母语是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育就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母语教学就是要让民族的文化影响孩子的心灵,并给他们持久的震撼和精神洗礼,让他们在体验中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照亮。每位从事母语教育的老师,都有责任以合适的方式,让儿童在母语的照耀下快乐成长。

1 字词――语言的推敲

现在母语教学被大量挤压,好好写字、积累语词常常被看作落伍的做法,讲解课文也只停留在告诉学生文章写了什么故事。我们却很少去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不那么写,这么写的背后意蕴着什么。孩子读过课文《丑小鸭》后,还以为这就是安徒生童话,有些老师也没有读安徒生的原著,更没有主动结合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引导孩子走进名篇、走进原汁原味的名著,去发现原译文文字背后的意蕴。

比如,课文中丑小鸭的外形是“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羽毛灰灰的……”有许多老师在教学时,用它和丑小鸭变天鹅后的美丽进行对比。但原译文却只用了一个词――“又大又丑”。安徒生那么爱小鸭,小鸭在他眼中仅仅是特别而已,所谓的大和丑,只是世俗世界里人们对它的评价。课文中的细致描写,根本不符合作者的初衷,教师怎么能将此处设置为讲读训练的重点呢?再比如,课文中说“只有鸭妈妈疼爱丑小鸭”,那么究竟是怎样疼爱的呢?接下来说“鸭儿们欺负小鸭”,又是怎样“欺负”的?如果教师在此处做想象训练,对学生进行细致点拨、扩写,再与原译文比较,让孩子们和安徒生直接对话,这将是多么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样的操作还可用于理解天鹅的“高贵”、小鸭的“惊奇”和“羡慕”。这些语词的背后,安徒生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而课文却用一个个语词抽象地概括了。

这种“嚼字”,寻找语言的密码的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如品析原译文语言的第一课时中,我们结合原译文中丑小鸭出生环境的描写,和学生一起变换散文与诗歌的格式,体会安徒生语言的诗情和意境;结合小鸭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野鸭的讽刺、大雁的调侃,公猫、母鸡的自以为是,玩味安徒生语言的幽默。又如在重读原译文时,对“能”与“不能”、“世界”与“广大的世界”,以及小鸭在世俗世界与天鹅世界两个“藏”字进行推敲、品味,体会安徒生诗意的幽默语言中蕴含的无穷意味。继而,再透过小鸭成为天鹅后的心理描写的词句。揣摩小鸭那颗幸福而谦卑的心,让安徒生丰富语言中的含蓄内敛,缓缓流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学。在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外,再添加一丝人文、文学的影子。

2 文学――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人类真善美的语言呈现形式。童话大师安徒生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现实生活,传达生命的体验,它所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有优美的语言,更有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颐养。然而近几十年来,小学语文不谈文学,只谈文字。文学在小学阶段甚至被定为超纲、超课标。但我们认为失去了文学的语文,是枯燥的、刻板的、僵死的,而语文应该是灵性的。当然,我们不必刻意为语文阅读课堂贴上文学的标签,但那些属于文学作品范畴的文本,尤其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认为在教学时可以给儿童播下文学的种子。小语教育在保留语言文字优良传统的同时完全可以适当加入文学教育的元素。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如何加入文学元素呢?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推而言之,小学阶段文学就是语言训练的艺术,这些训练重在感悟、体验情感和语感。小学课文原文大多数都有文学味,由于种种原因在人选课本时进行了删改,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但如果阅读教学离开“文学味道”,仅仅进行语言训练,阅读课堂有可能变得味同嚼蜡。基于语文要带给学生语言、文字、文学的初衷,我们力图使阅读教学走出咬文嚼字的局限,引导学生爱上文学,深入文学,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教学《丑小鸭》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层面上,而是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将课文与原译文比较、将原译文与安徒生自传比较,让学生领悟安徒生语言的魅力、丑小鸭与安徒生之间的隐喻关系。语言的外在表现力,文本的内在隐喻性,构成了文学赏鉴的两大特质。而这,正是这一课谋求回归文学、回归母语的最突出表现。为了凸显安徒生语言的魅力,我们的教学设计没满足于提取原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安徒生的语言是能够让人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获得感觉、呈现形象、表达心灵的层次上。而是通过反复阅读与请教专家。确定以安徒生童话中“诗意、幽默、丰富、含蓄”的文学表达特点进行切人。这就抓住了安徒生作品核心的语言风格,即和其他童话作家的最大不同。诗意好比安徒生童话中的阳光,照得童话暖洋洋的;幽默好比童话中的盐,让童话有了筋道与别样的味道。含蓄当中,思想的力量伴随着丰富的语言植入读者的心灵。教学时,我们抓住这些内容。悄无声息地将文学的种子种在了学生心中。

为了让学生徜徉在充满文学味的阅读课堂中,我们精选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也力求巧妙无痕。比如,为了理解原译文中小鸭决心飞向天鹅的心理,我们采用采访的形式。追问小鸭:这些天鹅,可能会像鸭子公鸡那样欺负你,甚至弄死你。你为什么说“没有什么关系”,而要决心成为天鹅呢?孩子们深思后给出了我们满意的回答:“我认为以前那些鸭于、鸡群、女佣人都是很平庸的,当我见到天鹅的时候,我认为天鹅是最高贵的。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为天鹅,但,哪怕死,能死在他们手里我也心满意足了。”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总结:原来,在小鸭心中,宁可死于一时的绚烂,也不愿意像鸡呀、鸭呀那样苟且地生活。听着小鸭的话,面对小鸭的决心,我让学生上前将先前板书的“苦难中拥有梦想”改为“苦难中追求梦想”,升华了学习主题。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文学的味道。《丑小鸭》的教学冲破了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樊篱。没有因为追求所谓的语文素养而流于技术,反而因为想象力的培养,诗意氛围的营造,让语文的学习插上了金色的翅膀,语文课堂也变得妩媚起来了。

二、走向儿童

基础教育的出发点是儿童,最终归属也是儿童。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通过促成儿童语文素养的成长,从而实现其精神世界的生长。因此,我们要将阅读教学的眼光转向学生、回归儿童。

1 回归儿童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浅化、窄化”的问

题,对儿童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还以为他们对外界认识一无所知,因而陷入“少慢差费”的教学怪圈,为社会所诟病。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力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探索有“深度”的课堂,期待着能够为学生提供生长的空间,而不是限定出入的范围。当然,对于深度。我们最终是指向“深入浅出”。

比如,在《丑小鸭》教学中,我们认为“深入”就是对主题的选择与把握。“高贵”源自安徒生原作中对天鹅的描写,但它决不仅仅是天鹅外貌的简单概括。每一只天鹅的背后都有一个丑小鸭的故事,每一个成功幸福的背后都有交织着梦想与隐忍、执著与谦卑的情怀。所以我们解读为“高贵应当是苦难中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幸福中心怀谦卑之心”。这样的解读,借助文本的力量,就超脱了故事情节的躯壳,内化为我们学生精神成长之树上的一枚饱满的果实,饱含着人生的智慧与琼浆,最终会与学生成长过程中那一个个促成其走向“高贵”的事件一同瓜熟蒂落。

然而,这样的深入还必须“浅出”,即遵循人性普遍的价值基础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童话的特点教学童话。基于儿童的特点教童话,让儿童在童话世界中徜徉。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立足于对儿童天性的洞察。设计出适合儿童的话题,使儿童自然参与教学过程。比如,讲到小鸭童年受尽苦难的时候,我们问学生:“若是你,你愿意永远在这个环境里吗?你会怎么做?”学生走进文本,道出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寻求出路,找到适合我,不受欺负的地方。”讲到小鸭逃过猎狗追赶、“舒了一口气”后说的一句话时,我们与学生一起表演“舒了一口气”的动作,再进行朗读,于是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实践证明,要达成深人浅出之效,必须让儿童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测”,参与对未知的方向性探究。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绝大多数都以学生的前测为依据,课堂不是重复学生的认知,而是让学生既能生成,更有生长。这就是回归儿童。

2 尊重儿童

我们究竟怎么学习母语?这个问题到现在答案也是莫衷一是,我们一线教师有时候也很茫然。比如。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没有错。但现实中很多人把母语仅仅当成了交际工具,问题就大了。母语一旦变成了单纯的交际工具,语文的教与学就会失去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和灌溉,最终的结果就是连语文的工具性也大打折扣。

就阅读来说,今天任何一个语文教育者都不会忽视鼓励学生读书。但是对于儿童的阅读,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阅读的功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与提取上,等同于一种生活的技能,那么再多的量的积累所达成的恐怕也仅仅是知识累加,而无法内化于心,流之于思,导之以言。能否摆脱功利化的阅读,至关重要。

《丑小鸭》一课的教学,我们将其定位为名著导读,就是想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原译文《丑小鸭》,同时还要读安徒生的自传,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亲近安徒生童话,步入纯美的儿童文学的世界,体味到阅读的乐趣。

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对儿童的尊重有两处极为明显。一是让学生猜测教材编者在改写时删掉了原译文中的哪些描写?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发言十分踊跃。我趁机告诉学生:把细节语言和人物语言加进来,文章就会有滋有味。这样一来,由学生已知的内容,自然链连接到要教学的原译文上,而且学生的猜想大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热情,课文和原译文的对比更是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进而使他们自然地走进了这节导读课。二是在教学小鸭“飞翔”一段,我拿出课文中有关描写,告诉学生,课文一共168个字。是根据译文的1000多字改编的,删掉了五个情节。如果让你改编教材,你认为哪一个环节坚决不能删掉?当我们把主动权给学生的时候,他们给出了精彩的答案:描写小鸭“决心飞向天鹅”的一段坚决不能删掉,写“小鸭飞翔后的心情”坚决不能删掉……学生的理由非常充分,“没有决心,怎么能体现小鸭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没有成功后的小鸭的心理描写,怎么知道小鸭心灵的高贵?”这样,整个教学环节都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呵护与启蒙。

三、走向专业

我们的教学,源于儿童、基于母语。要让儿童先有情感,再产生品质。同时,品质又支持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情感――双向流动,奔流的语言就与丰富的情感共同构筑了高效率的阅读教学。然而,这情感、这品质、这高效的课堂关键还是教师,也就是说,关键还要看“教师自身”。

1 不迷信教材和权威

面对课程改革一波一波的浪潮,面对浪潮当中风起云涌的各种流派,教师首先要抱定真我不放松。对于课程、教材、教法,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理解,坚定自己正确的信念,而不是盲从、迷信。

比如对于教材,我们不否认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我们也应当客观地看到教材中,许多名家经典文章限于篇幅常常不得不进行删改。比如,安徒生的原作《丑小鸭》有6000多字,但编入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中后只剩下500多字,有的版本改到400字,放在二年级。许多生动的内容,尤其是那些诗意的语言、幽默的对话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安徒生寄托在丑小鸭身上的心灵轨迹、执著信念等,一系列有震撼力的东西都难觅芳踪了。对于这样的教材,作为老师,难道我们要盲从、迷信?

许多学生早在孩提时代,就已从爸爸妈妈口中听过丑小鸭的故事了,如果读了教材中的“丑小鸭”,以为安徒生童话就是那个样子,可能就再也没有重读原文的兴趣了,他们无疑将失去一次亲近文学的机会。教学《丑小鸭》之前,我们曾做了一个随机调查,发现1000多位中小学教师中仅有几个人读过《丑小鸭》的原文。出于责任感,我们拿出勇气,对教材加以再开发。

我们从原译文中解读到,并应用于教学中的那些语言密码上文已经涉及,这里不再赘述。其实,原文中值得推敲玩味的语句太多了,为了教学的需要,相当一部分没有用上。“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是我们提炼出来的小鸭的高贵精神。但如果没有对原译文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深入解读,“苦难”、“梦想”、“追求”、“幸福”、“谦卑”这些散落的珍珠,是不可能被有效提取出来的。有人说这一课博大与精彩。若说如此,备课的我们也同样经历着蛹化成蝶、凤凰涅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也许我们不足以在学术上有多么高的建树,但要有教育的良心。要有对经典的敬畏之心,要有让经典以经典的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心。如此,我们就能坚定自己的信念,通过深入阅读,追本溯源,旁敲侧击,互文解读,和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就能够在课堂之上屹立不倒。

2 坚守自己的路

语文教师要有自我,关键是要读书。但通过读书使自己有丰厚底蕴的教师依然只占少数。很大程度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坚持,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然,现在教育行政干预过多,做一个读书的老师确实不容易。但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只有改变自己――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中,尽可能找到平衡点,横下心来用阅读丰厚自己,把引领儿童跨入文学的殿堂当作平常的事。也许,习惯了就平常了。平常了,最终或许就造就出不平常来。

学校管理者要通过阅读把语文教学与教师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并积极倡导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来读儿童文学,读更多的经典,写儿童文学笔记、书评,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把经典的童书大声读给孩子听。组织班级读书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儿童文学,提笔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和生活感悟,甚至进行儿童文学创作。

丑小鸭教学设计第9篇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形式多样,百花齐放,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积极地转换角色,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么自主学习,要么合作探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淋淋尽致的体现,使学生有被动的接受转换到自觉主动的参与,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与思想情感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教学史上的一大飞跃。那么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当是一个旁观者,而应当不仅是一个参与者,还要做一个引领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更加重要。因为语文教材中的每个文本它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趋向的定位是学生难以完成的,需要教师来把握和引领,文本中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导向,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而那些不正确、不健康的东西,或是一些与现在学生现实思想相悖的思想情感也是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不积极因素,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汲取文本中对学生成长有积极作用的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今年春季,我有机会听取了一位教师教授七年级语文《丑小鸭》公开课,感触颇深。这位老师采用的是五环教学法,当然这位教师主要是向听课的教师展示五环教学法,在教学法上我还是比较认同的,但在这位教师对文本价值的定位上,我与这位老师有不同的意见,首先这位教师在对文本的理解这个环节上,一上来就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抛给学生,说:“这只丑小鸭历经磨难,执着顽强,永不言弃,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是金子不管埋在哪里,总会发光的。”我对这位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两点意见:

一是,必须让学生明确“丑小鸭”不是鸭,所以在鸭群中它才是异类;它身体的硕大才使得成为猎人射杀的对象……。“丑小鸭”的经历是学生感悟“丑小鸭”精神的载体,需要教师引领去一次一次的与其“碰撞”的目标,多次碰撞是产生情感火花的途径,是的达到思想升华的必经之路。所以让学生弄清“丑小鸭”都经历了哪些磨难,在各种磨难面前“丑小鸭”的表现怎样,十分重要。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就算完成任务了。

二是,“丑小鸭”身上的精神才是最值得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是影响学生成长的积极、健康的因素,是学习的关键。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己去感悟,不要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不妨先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对文本的理解,允许学生有与老师本人理解不一致的现象,这应该是课堂的生成,是弥足珍贵的,譬如,当“丑小鸭”在鸭群中受到排挤和歧视时,如果我是“丑小鸭”,我会……。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当自己在同伴中受到委屈时往往会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会给自己或是对方或是双方带来一定的伤害,而“丑小鸭”在当时的情境下采取的是离开,并不是以牙还牙,最终成为一只优秀的白天鹅。

学生一种健康思想的形成是需要有一个接纳的过程的,就像一个需要更换器官手术的患者一样,必须找到相匹配的器官,即便是如此,不是自己原配的,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接纳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接受这种思想或精神是自己成长的必需。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急功近利,往往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