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讨论式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7:38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第1篇

【关键词】引导 合作 探究 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然而,在讨论式教学给中小学课堂吹进一股清风的同时,也有人对它的实效性产生了疑虑:有的讨论是成效甚微流于形式的花架子;有的讨论式教学甚至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笔者则认为,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讨论式教学本身,而在于对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功用机制缺乏理解。讨论式教学并非是适用于任何课堂的灵丹妙药。讨论法有自己的实施条件、原则、方法及时机,只有使用得法,才能做到“鱼满而网合,水到而渠成”。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师角色的定位

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了,21世纪新的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已经引发了“知识爆炸”,对未来的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把物理教育的“教”和“学”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为此,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实现从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到一个“学科教育专家”角色的转变。未来的物理教师应该具有“四会”(会学、会教、会研究、会指导)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整个讨论中,始终起到“暗线引领”的作用。

1.论题的设计者

课堂讨论的内容一般是通过教师命题来引发的。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论题出的好,才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作为论题的设计者,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的责任尤为重要。

2.讨论的引导者

在讨论中,学生有可能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了;也有可能离题万里,答非所问,不着边际;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乘机以小组讨论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从而使讨论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为了充分发挥讨论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当好讨论的引导者。教师在讨论前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讨论中要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其中,并适时给发言的学生以启发、引导;对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等,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展开讨论,而不是提出问题后就袖手旁观,放任自流。

3.结果的评价者

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束,并不意味着讨论法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影响讨论法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对讨论结果的处理。教师对讨论要做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还可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所讨论的问题做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 问题情境的设置

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要使讨论富有成效,引发讨论的问题就要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

教师在确定讨论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性

即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究问题的多种答案。开放性问题因其思维容量大,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所以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讨论的兴趣。

2.挑战性

那些对现有能力水平提出挑战的问题也同样能够引发真正的课堂讨论。人生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提出对学生构成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就可以摘到的“果子”,学生才有摘取的兴趣,而讨论这种集体活动恰是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最佳方式。

3.两难性

在确定讨论的问题时,把那些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的结论。

4.生活性

讨论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抓住学生生活这个源泉,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体或情境,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

回顾以往课堂教学中组织的一些讨论就不难发现,教师提交讨论的问题,答案往往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往往也是现成的,学生只要“按图索骥,照章办事”,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这种虚假的讨论并非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活动,不但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而且压抑了学生求异置疑的精神,妨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 课堂氛围的营造

讨论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关心爱护每位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即使学生的意见或提出的问题错了,甚至很荒谬,也决不能指责和嘲笑学生,而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敢于提出不同的瓶颈问题,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

四 讨论的组织形式

目前,课堂讨论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是小组讨论。但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分组基本上是按座次顺序就近搭配的,随意性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近几年来推崇的“合作学习”在这个方面予以了关注。

互助合作小组同传统的学习小组有一些区别。它的主要特点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既有帮助,又有协同。它对小组成员的搭配、角色、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克服传统小组学习中的由几个愿意出头露面,稳操胜券的组员一手包办讨论结果的做法,使学业较差、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参与的思想。

为了拓宽师生互动的空间,我们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构成由“秧田型”改为“ 马蹄组合型”。相比而言,“秧田型”空间的构成有利于教师的系统讲授及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而“马蹄组合型”的多元空间则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空间。

五、讨论的时间

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中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当前的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讨论有它特有的功能,但只有在足够的时间里,讨论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功能才能得以发挥。既然组织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就成了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讨论式教学第2篇

关键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88-01

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研究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运用的方法手段。

1.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和深入教学一线,并且综合有关课堂教学的论文,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①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无兴趣可言,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②教师过多采用就内容的讲解,内容扩充与引申不够;③对课堂教学艺术与方法研究不多等等。每门课程都有自己学科和课程的自身特点,具体到相应的学科或每门课程,教师本人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于自己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本身的教学方法,更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消费好课堂教育过程中在时间和经济上的投入。只有让课堂这一必要的环节不断优化, 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而且懂得应该如何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能够突出师范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从教能力。

2.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其只要表现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2.1 注重启发式授课。启发式授课是启发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之一,是把观察到的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每章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可能存在的难点和疑点,有线索、有重点地进行启发式的讲授。

2.1.1 变"一言"为"群言"。要求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预习,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课堂上重点解决。有些内容可以请学生上讲台根据自己的理解先讲述,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与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并不断地提出问题,其他学生也可以提出不同见解。最后教师做总结性讲解,对新见解及正确观点予以褒扬,对错误想法应委婉地予以评价并指出错误或失误之处。在这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教师主要起到启发、引导和定位的作用。

2.1.2 讲述要通俗,举例要生动,启发引导要由浅入深。有些专业知识就事论事、照本宣科很难被学生所接受,但换种讲法也许就容易多了。这类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教学法花最少的时间和气力,却极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降低了学习难度,收效明显。

2.2 指导、协助学生做好探究和讨论。探究式教学,是对问题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钻研、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探究式学习甚至能发现现有知识的某些不完善、不准确,质疑其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品质。而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活跃和生动的环节,也是教师最难掌握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作好充分准备,依上述的主线索,认真地考虑引导学生争鸣的思路和应获得的预期效果。讨论式教学,是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得出正确结果。它能提高看问题的全面性,有说服力且印象深刻;

2.2.1 尝试单元测验、习题课、讨论课的相互结合。整个教学过程是由许多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是不是每个环节都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能否二合一、三合一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把单元测验、习题课及讨论课结合起来进行。具体做法是,一次课(90分钟)先由教师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给出若干测试题,以考试的要求请学生书面作答。30分钟后允许学生翻阅书本、资料和交头接耳相互讨论,下课前30分钟允许向教师提问请求解答。这个过程,检验出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查询、研讨的条件,有利于挖掘学习潜能。学生以不同的步骤,不同的方式、方法,最终获得正确答案,增强了接受知识过程的刺激程度,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既测出了水平差距,又完成了习题练习,还解决了疑难问题,最终得出了正确结果。这样,一次课可以获得以往多次课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2.2.2 注重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实习、见习活动。根据专业特点,在实习、见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他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拿出解决方案;结合实习、见习活动中经验撰写相关内容的毕业论文。答辩时请学生谈心得体会,例举收集的资料和做过的调查,师生间充分研究讨论,上好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课。

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收效明显。近两年,我系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牢靠,毕业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教能力明显增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而且从业后教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1] 孙波.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刍议.学术探索,2012

[2] 王丽.讲究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中学教学参考,2012

讨论式教学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改 讨论式教学 中学教学 实施要点

讨论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全班或以小组为单位,紧密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达成正确共识、掌握知识的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它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讨论式教学的优势日益显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学实践中应当大力推行和实施讨论式教学。

一、讨论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讨论式教学的信息交换模式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信息交流。这种模式决定了讨论式教学有以下四个作用。

1.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究竟是人还是“物”。传统教育中把学生当做任人摆布的“物”,采取“一言堂”式教育,讨论式教学能够改变这一现象,使教师认识到学生具有的丰富潜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采取平等交流的教育形式,推动教师从“人”的角度对待学生。

2.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这是讨论式教学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和作用。通俗讲就是:既要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消化好”。讨论式教学是指老师通过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能够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

3.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式教学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主动积极地准备材料,搜集论据,就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进行思考。而这些活动又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高度的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

4.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推理、论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一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学生听取别人的发言并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开阔视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能力和评价能力也相应提高。在准确、清楚、全面阐明自己观点、驳斥对方观点的活动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此外,通过讨论,老师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和总体的知识准备程度和认识状况,掌握学生思想,有利于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影响讨论式教学实施的原因

虽然讨论式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讨论式教学却相对冷落,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部分老师对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在一些老师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仍然喜欢“我讲你听”式的注入和灌输教学,认为教学就是授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好课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备课授课上,绞尽脑汁丰富教案内容,提高授课质量。或者说是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课讲好了,就是教育有效果,没能将课堂效果与教育效果区分开来,结果学生“听听激动,想想触动,落实不见行动”。

2.受现行课堂评价体系影响,部分老师思想上有顾虑。传统评价一堂课优劣,主要看教师授课质量,同时考虑课堂纪律、学生回答问题等情况,而课堂纪律主要是“安静”、“不乱”。受此影响,部分教师在授课时除提问外不允许学生随便说话,片面强调保持肃静、要求学生注意坐姿,不愿意进行讨论式教学。

3.受个人教学水平和能力影响,部分老师不敢进行讨论式教育。部分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把握课堂能力不强,不会组织、不敢组织讨论式教学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此外,一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导致发言时不能紧扣教学内容、离题万里;还有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不能说出真实想法等也影响了讨论式教学的应用。

三、实施讨论式教学的要点

老师应当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讨论式教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切实掌握讨论式教学的正确方法,认真组织好讨论式教学。

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讨论题。首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老师要紧贴教材和学生思想实际设计讨论题,便于学生围绕重点内容深入讨论。题目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一个好的讨论题应当是“伸手够不着,够着要跳一跳”,即能够引起学生一定程度的思考,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吸引大家广泛交流心得体会。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就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事件设计讨论题。其次,围绕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力设计讨论题。在讨论题目设置上要难易适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相适应,既要考虑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值得考虑和研究,又要让学习较吃力的学生能够参与进去,有话可说。例如,在初中教学中,讨论题设计应当相对具体、容易,而在高中教学中,讨论题设计则要相对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最后,结合学生平时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设计讨论题。讨论题应结合学生普遍关心或者当前热点话题进行设计,角度独特、新颖别致,让学生喜闻乐见,又切合他们的需求,激发参与积极性和创造力,容易点燃思维的火花,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明清小说时,可以结合当前翻拍的电视剧进行设计讨论题。

2.认真做好讨论准备。首先,引导学生审好题。题目审不好,讨论就实施不好。教师在布置讨论题后,对需要把握的重点、重点问题如何理解等,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使大家明白题意,理清思路,做到有所侧重。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其次,指导学生拟好发言提纲。对于口齿伶俐、表达清晰、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列纲目式发言提纲。对于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要求尽量把发言稿写出来,为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有一定深度的讨论题,应当事先选定一至两名学有余力的学生做重点发言,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在讨论中谈得更深一点、更透一点,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

3.严密组织讨论式教学。首先,严格讨论式教学程序。一堂严格意义上的讨论课包括宣布开始、自由讨论、归纳总结三个阶段。宣布开始主要由老师根据讨论题对学生讲明讨论目的、方法和形式,并提出明确要求。其次,精心组织讨论,加强引导。讨论开始,先由老师就讨论题如何破题展开,然后组织学生发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始不好直接影响讨论效果。学生发言开始后,要围绕主题进行引导,在听取学生发言后,进行言简意赅的点评,及时调整讨论重点、形式、方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层次地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出现错误时,予以及时有效的启发;发言有疏漏的时候,予以补充;有疑难的时候,予以疏通;冷场时,要积极调动现场气氛;出现跑题时,要及时校正,使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师要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加入学生讨论,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着手,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因势利导,使指导产生显著的效果。要注意把握讨论时间,避免就一个问题讨论时间过长或过短,分散精力或讨论不透。每次讨论后,老师要认真进行小结,对讨论的问题理出几条明晰的结论,使学生得到有价值的见解。再次,营造热烈气氛。讨论中,老师要营造平等、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之间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克服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敢于发言。让学生尽量把问题提出,把疑点摊开,把看法亮出;对于学生有可能忽视的地方,则加以启发引导。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特别是见解深刻的学生要给予一定表扬;对于胆子较小、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的机会;对观点错误的学生,要看到这是正常现象,千万不能冷言相讥,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求得改正。最后,讨论形式灵活多样。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明确每次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形式。常见的讨论式教学形式有:重点发言,大家补充;抓住难点,集体攻关;围绕分歧,开展辩论;以事说理,实话实说;开列难题,举手抢答;提出问题,点将作答,等等。具体采取何种形式,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4.做好讨论总结讲评。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及时收集情况,归纳总结,对好的做法予以肯定,对没有弄清的问题重点解释,进一步增强讨论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带普遍性的疑难问题,老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解答。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喜爱,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切实掌握组织讨论式教学方法,提高组织、驾驭讨论式教学的能力,切实使讨论式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郭玉琨.反思讨论式教学法在我国课堂教学中的困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3]时长江.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5,(07).

讨论式教学第4篇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一)多向交往性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即“教员―知识媒体―学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员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进行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法要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实现多向的交流,在此过程中,需要师生要较好的发挥好主体或主导的作用,由此形成一种多向交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多向交往性是讨论式教学法最基本的特征。

(二)知识主动建构性

奥苏伯尔认为建构知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接受、二是发现。两者各有优劣,都不可偏废。学员的学习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二是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三是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了接受知识。而讨论式教学法的知识建构是一种发现式的主动建构过程,它要求教员的角色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员的知识更多的是靠自主地获得,或通过运用知识而获得新知。

(三)竞争与合作的并存性

竞争与合作是两种基本课堂互动方式,课堂教学往往就是通过课堂互动来实现的,分为竞争式互动、合作式互动、竞争―合作式互动三种基本形式。讨论式教学法属于第三种形式,它要求教学多向交往、信息多向交流,因此互动性较强。但并不片面强调竞争或合作,而是体现竞争与合作并存性的特点。在讨论式教学中学员对某一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或质疑对方的观点,体现竞争性。同时,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又需要讨论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力求达成一致结论或选择最佳方案,体现了合作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问题设置可行

讨论的关键是“议”,对那些不可议或议不起来的问题是不能选作讨论题目的。这就要求教员在选取讨论题目时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要有“议”的空间。也就是围绕主题能使各种看法和见解都能展开,而不能将题目设置得过于简单,大家容易形成共识,三言两语就说得明白,没有了“议”的必要。二要有“议”的价值。也就是题目要贴近基层部队的工作实际,适合学员的任职所需实际思维水平,切实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愿说。

(二)讨论目的明确

目的性原则,要求教学讨论时必须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针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依据实际,针对当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依据能力要求,针对操作技能和辩证思维方法的应用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的目的。在讨论式教学中,切忌把培训内容上的所有问题都拿来讨论,讨论的目的只能是突破讲授中的重难点和突出能力培养。一般来说,一次讨论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个目的。

(三)教学主体突出

讨论式教学的主体是学员,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关键是看学员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出来,看每个讨论小组、班中的每一个人是否充分地、独立地学习,看其知识是不是在自觉独立基础上得以掌握和巩固,能力和素质是不是通过讨论式教学得以发展和完善。我们在组织讨论式教学时,要听取学员建议,了解学员需要解决的疑惑问题,让学员主动参与讨论问题的拟订;要对学员一视同仁,尊重学员的学习权利,对性格内向、表达能力较弱的,要适时进行引导,想方设法让每名学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四)方式方法灵活

在讨论规模上既可采用区队集中式,也可采用分班分组式;在讨论方式上,既可采用教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主持访谈”式、“答记者问”式,也可采用学员与学员之间交流辩论式;在时间安排上,既可由教员组织在课上讨论,也可由各班组组织在课下讨论;在结论形成上,既可由教员梳理归纳总结,也可由学员整理形成发言提纲。教员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实际,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员是课堂讨论的引导者,教员的课前准备是实施课堂讨论的前提。在这一阶段,教员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员情况确定合适的议题,并提前告知学员讨论的主题和计划。教员还要为学员指定有关的教材和必要的参考资料,使学员做好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并设计使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另外,教员还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和多种结论做好应变准备。

(二)讨论进行要可控

教员在讨论课堂中的讲授部分不宜过长,一般用较短的时间将所需内容梳理一遍,重点讲解其中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讨论开始后,教员要在形式上放弃对课堂的主导权,将舞台留给学员,但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又应当根据学员的讨论进展,灵活巧妙地引导讨论的方向。如果讨论出现了逻辑上的谬误,如极端观点、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则必须立即明确地纠正和制止,防止这些错误动摇讨论的正确性。

(三)课堂总结要到位

讨论式教学第5篇

高中历史一直以来都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大量的知识点记忆以及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很多高中生失去历史学习的兴趣。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改革历史教学困境,引进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具体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现代课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有效改善了传统历史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授课方式,组织学生讨论,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要求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式教学法具体实施时,首先要让教师定位好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在备课时,要精心设置课堂讨论问题,并且为问题的提出提供精心的情境铺垫,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确保学生的思维朝着问题设置的方向发展,防止学生思维跑偏的情况。高中生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如果角度把握不佳,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好的引导是关键。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评价,不能全盘否定。

(二)围绕某一中心问题

学生不管是在全班讨论还是小组讨论中,讨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方向,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防止学生思维跑偏,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充分讨论,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互相讨论与学习

学生之间应互相讨论、互相倾听、互相解释,提供各自的观点,使得知识更加完善,提高内容的理解度。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思维能力,而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建立好讨论小组

在进行课堂讨论前,需要建立好课堂讨论小组,一般以4人为一个讨论小组,教师在分组前要根据学生历史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强弱情况进行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能力相同,优势互补,男女搭配。在教学时间中,教师应告诫每组成员相互尊重,不能因为小组中某个成员能力较弱而嘲笑,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鼓励他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小组中成员表达能力较弱的,可以多给这类同学课堂发言的机会,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相互提升。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节中,教师可以由全班学生自由选择中国共产党、爱国将领、普通中国工农学生、爱国民主人士四个群体,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的问题为:面临当前的国家形式,作为各类不同群体的你们,将会采取什么行动?能否拟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接着,让学生经过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如选择学生群体的就给出了上街游行、演说、报刊发文等实施计划。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学生思维意识,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拟定好讨论题目

高中历史内容详尽,知识点众多,但是并不是每个知识点及每个历史事件都值得深入探讨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讨论的话题一定要仅仅围绕课程内容的重点,选取有价值的内容,使得讨论结果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问题的设置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果难度太低,讨论的价值就不能实现;而如果难度太高,就会脱离教学实际,另外,在问题的设置上应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应局限于某一具体答案,可以是多种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比如,在学习“唐、元两朝”时,题目设计上就不能设计“唐朝与元朝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要针对某一点进行设计,比如此类问题“唐朝和元朝在两个朝代在经济与文学上分别有哪些发展?”这样,教学的重点就能突出。

(三)把握好纠错时机

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会局限其思维水平,使得范围一旦扩大,思维上很容易出现偏差与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对于学生的理解或者想法应进行正面的评价,即便学生的内容与课程实际有较大偏离,也不能横加指责,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思维回归到课程实际中。实际教学中,教师正确的纠错法是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时间,将自己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倾听,在学生回答完成后,针对学生思维误区进行纠错。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程内容时,对于问题“辛亥革命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活动,这个观点对吗?”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正确的,并且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有的学生在阐述该观点时,只是谈到了反封建方面的观点,并没有指出反帝的概念。对此,教师应在认真倾听学生的阐述后,进行相应的评价,首先肯定学生的认真思维精神,然后对学生阐述的反封建观点进行点评,给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接着在指出学生反帝观点上的缺失,让学生对内容中提到的《辛丑条约》认真阅读,学生就会形成“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这一观点,因此,辛亥革命不仅是反封建革命活动,同样也是成功的反帝国主义革命行为,这样既帮助学生补充思维上的不足,又丰富了课堂讨论氛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要积极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将讨论式教学方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能够补充课堂内容的不足,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具体实践时,教师应组织好课堂讨论,设置合理的讨论话题,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作者:付婷婷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金学,张宝歌.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2-34.

[2]杜三喜.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4(28),74.

讨论式教学第6篇

由于我国还在实行应试教育,英语的教学主要由学生的分数来评判好坏,以至于大部分英语教师都以传统的灌输式方式来教学生,而不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都是在灌输知识,学生在不断的抄笔记、背单词、背语法知识,完全不注重让学生进行讨论,在交流中学习进步。然而,简单的记忆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那些繁杂的英语知识。没有讨论交流的过程,学生很难认真的去思考,也很难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好的习惯,有哪些方面是比同学做得差的。很难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学习他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的水平。目前在高中课堂上讨论的还是很少的,即使有些小规模的讨论,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影响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并不是完全自由、杂乱无章的讨论,还要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首先是信任,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讨论式教学更加自主、开放,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旁观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相信学生们有能力进行愉快的合作。其次是平等,这样开放式的课堂应该是更加民主,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轻松、和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学生也不那么被动了。而且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是平等的,可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学习,共享学习成果,这样学生会产生更强的集体意识,在尊重中共同进步。最后是合作与有效的原则,讨论的过程是学生们主动参与、主动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效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集体中传递正能量。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讨论效果加以评价,使得学生可以在不断的讨论中进步。

三、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是讨论式教学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比较全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分好讨论小组,要保证每一组的水平都相差不多,在开展讨论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为学生制定一些规则,明确讨论式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参与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耐心倾听学生的讨论,观察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控制好讨论的场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能够默契的配合,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做到不偏不倚。在学生讨论过后,要做好最后的总结工作,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们的表现,批评与鼓励并行,让学生们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改进学习方法。学生们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曾经只能听、不能说的学生,要克服心理的障碍,学会积极参与,需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勇于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大胆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动与同学交流,并学会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优点,以便更有目的、有计划地调高自己的能力。既然摆脱了令人生厌的传统教学方式,就要在这种讨论交流中主动去讲英语,提高自己的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和小组成员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在提高自己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

四、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与影响

1.使英语课堂变得更有趣味。

讨论式教学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听讲,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在相对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的优化,让同学们摆脱了枯燥乏味的传统模式,能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响应了教育界课改的号召,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优化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不停地记笔记、不停地写,甚至都很少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而讨论式教学法中,学生变成了主体,可以各抒己见,因此,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必拘泥于课本知识,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

3.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创造力的培养。

分组体现着竞争与合作,讨论意味着各抒己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共同解决一些困难,以求集体的进步,在相互帮助中,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学生们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五、结语

讨论式教学第7篇

关键词:大学数学;讨论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94-03

目前,关于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的研究在中小学中已有不少,但是,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关于讨论式教学的研究还很少,大学数学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不少大学生反映不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因为大学数学课一般是两节课连上的,两节课下来,老师一直在讲,内容多又很抽象,以至于有不少同学跟不上大学数学教师上课的进度,长期下去,就出现大量学生上课不听讲,考试挂科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充分吸收大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呢?我认为,大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而讨论式教学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模式。

一、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分类

1.大学数学课程“小讨论”教学模式。大学数学课程“小讨论”教学模式,指的是大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一两个适合学生讨论,并且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的数学问题,由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2.大学数学课程“大讨论”教学模式。大学数学课程“大讨论”教学模式,指的是大学数学教师先将要讨论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外分组讨论,准备充分以后再由学生在课堂中完成。

二、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小讨论”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大学数学课程“小讨论”教学模式一般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不需要学生提前准备,所花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以内完成。大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提前设计好所要讨论的内容,哪些由大学数学教师来做,哪些应该由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下面,就以平面方程的确定为例,看一看“小讨论”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大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预先设计好讲解这一内容的过程,可以在课堂上先由教师画出空间一平面的图形,并给出一点和平面的法向量,向同学们介绍法向量的定义,然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已知空间平面上一点和它的法向量,如何确定平面方程。那么,同学们就会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互相之间可以展开讨论,讨论大概进行5分钟,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停下来,让一位同学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如果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教师应马上给予表扬;如果这位同学说得还不够清晰或者思路不够明朗,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指出:可以在平面上先取异于已知点M0的任意一点M,连接这两点构造向量,由于此向量在平面上,所以,法向量与此向量垂直,两向量垂直,数量积为0,马上就得出了平面的方程A(x-x0)+B(y-y0)+C(z-z0)=0,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将问题结果分析出来,教师也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如果没有人主动回答,教师可能会随机抽取一位同学回答,而这位同学有可能在教师指引以后还是一点儿思路都没有,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的提问,那么,教师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对待该学生,说一些诸如:“好的,没关系”、“坐下来再思考一下”等等话,让这位同学不要有心理压力,也不要觉得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而没了面子,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以后能够对问题有一个了解也是很不错的。

2.“大讨论”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大学数学课程“大讨论”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提前准备,所花时间较长,准备时间至少要一周,有可能更长的时间。大学数学教师设计好所要讨论的内容,并将讨论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给各小组,由各小组同学先课后讨论,最后由大学数学教师选好讨论时间,让同学们阐述讨论的过程和结果。下面,就以笔者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来看一看“大讨论”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本人教学实践的内容是“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一节。首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组织和编排。对于“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一节我先将内容分成十个部分:(1)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2)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3)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4)一般方程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参数方程;(5)两直线的夹角;(6)直线与平面的夹角;(7)例题(综合运用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对称式方程及其相互转化等知识);(8)例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交点的计算方法);(9)例题(综合运用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参数方程等知识);(10)例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然后,将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写出详细的教案,在教案中体现基本内容和对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步骤,并画好图形。比如第一部分——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在写好方程的形式以后,画出图形并写出了对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的理解——空间直线可以看作是两平面的交线,空间中通过一直线的平面有无限个,只要从无限个平面中任取2个,联立方程组,即得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再比如第四部分,将步骤归纳好,一般方程转化为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第一步:在直线上取一点M0,第二步: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两平面法向量的叉积),即可写出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点向式方程)。接下来,将写好的教案(讨论内容)交给各讨论小组的组长,由组长安排小组讨论时间,让同学们在课外分组讨论。最后,安排课堂汇总时间。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为同学们阐述所讨论的数学知识,为同学们“上课”,在每小组代表讲完之后,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归纳和补充,这样,同学们就能及时对概念和数学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纠正以便更好地理解。就这样,从教师准备到学生准备,再到学生课堂描述所花的时间经历了一周多,总体来讲,效果很不错,同学们在课前花了不少心思,课堂上的表现也都不错,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平时要高一些,通过询问了解到,这种“大讨论”教学模式很好,既提高了同学们主动学学数学的兴趣,又锻炼了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语言能力和胆量。

三、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精心预设,才能有效生成。(1)选择适合讨论的教学内容。大学数学课程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讨论,课堂中的讨论是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服务的。“小讨论”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得可能会多一些,数学教师可以在概念的阐述、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中设置“小讨论”环节。但是,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一堂课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讨论、都能讨论,大部分内容还是应该通过数学教师讲授传授给学生,那么,什么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讨论呢?我认为,一堂课在概念的阐述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讨论,对将要学习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教师讲解以后,同学们也会看到自己对问题理解的深浅,从而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在例题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典型例题,先由学生讨论思路,再由教师讲解,这样,同学们在教师讲解以后也会看到自己对题目判断的正确度,这样,相比完全由教师讲授做题的整个过程效果一定会好一些。“大讨论”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一个学期大概两三次,所选择的内容不像“小讨论”模式那么广,数学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讨论的内容比较丰富,适合分成多个部分;第二,所讨论的内容难度适中,易于学生讨论;第三,所讨论的内容具有研究性、探索性和发散性。(2)教师精心组织、编排讨论的内容,大学数学教师在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以后,就是要将讨论的内容进行组织和编排。不论是“小讨论”模式还是“大讨论”模式,教师都应该预先设计、编排讨论的内容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并不是说让同学们坐到一起讨论就是讨论式教学模式,而且,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与中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关键是要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把握问题解决的方向,提高大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讨论的过程不会太热闹,在看似平静的教学过程中,蕴藏着活跃、连续的思维,教室里所有的同学都在考虑同一个问题,思维的火花也就在讨论中产生了。而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大学数学教师课前精心组织、编排教学内容的结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讨论的效果就很难与想象的效果相符,最后就会导致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结果。(3)设计好讨论时间,大学数学教师要根据讨论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讨论的时间。“小讨论”所需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而10分钟的时间也应该设计安排好,教师提问大概需要几分钟,学生讨论需要几分钟,学生阐述讨论结果需要几分钟。“大讨论”是由学生在课前分小组讨论好,然后在课堂中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根据课程内容按顺序阐述知识点,那么,各小组所需要的时间,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所讲内容的多少预先安排好,教师在每小组学生讲完之后的点评时间也应该有一个大概的预设。这样,将学生讨论的时间和教师点评的时间都事先做一个安排,并且将预设的时间在讨论课之前告诉学生,让学生课前准备,相信在细致的安排下,“大讨论”就会在数学教师的预计下顺利地进行并能按时完成。

2.讨论过程重视引导。学生的讨论有些很好,有些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有一些不知怎样进行讨论。那么,大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引导,及时启发、点拨。对于阐述得很好的同学,大学数学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对于阐述中存在问题的同学,大学数学教师应该委婉地指出问题并引导其得出正确思路;对于一点儿思路都没有的同学,大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鼓励继续思考。

3.教师要及时汇总并给予评价。大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并回答之后,应该对所阐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不正确,有些同学理解是正确的,但是阐述不清楚,倘若大学数学教师不汇总,就有可能导致其他同学对问题的模糊认识或者错误认识。所以,在同学们阐述完之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汇总,让同学看到概念和例题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比较自己的思考和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自己思考的正确性。不过,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多用启发、肯定、鼓励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学数学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学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封涛,蔡斌畏.数学讨论型课堂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1,(3):40-41.

[2]李翠莲.对几节数学讨论课的反思[J].福建教育,2011,(7):110-111.

讨论式教学第8篇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已不再是主讲人,而是课堂的组织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就构建“讨论――探究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师生点评、归纳、总结。

二、“讨论──探究式”教学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参与主动的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在生动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 发展,潜能才能得以发挥。该教学方式一改往日教师的一言堂,处处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该教学方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如下:

(1)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言语表达上力求精练、用词准确,特别在解答学生问题时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2)在教学过程中要灵 活、机智,善于引导学生,善于控制课堂,善于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提问。

(3)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使课堂活而不乱,能使学生的 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上这些要求都充分显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提倡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敢说敢问,多疑多问,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提问“鼠妇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很容易就得出结论,又提出“鼠妇生活还受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教师进一步提出,“土壤湿度、温度、土壤中的有机物多少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怎样呢”,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讨论当中,并且很快讨论出探究方案。

讨论式教学第9篇

摘要:针对《航空材料学》的课程特点,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探索“问题牵引讨论式”教学法在《航空材料学》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巧设问题,加强学生思考,以具象化带动抽象化,最终实现知识的形象化;以“问题牵引讨论”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在夯实教学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问题;讨论;航空材料学;教学质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06-02

航空材料及其技术是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重要领域,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航空材料正朝着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培养从事航空装备使用和维修等专业技术人才时,如何适应航空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航空材料学》教学实效就成为相关领域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1]。针对《航空材料学》的课程特点,紧跟航空材料学的发展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了教改和革新[2-6],在课程中尝试了“问题牵引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7]、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一、《航空材料学》课程特点

《航空材料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应用型实验学科,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在整个教W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微观并抽象,基本知识的术语、概念多,图表、工艺方法多。所以想通过这一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航空材料的所有知识,难度可想而知。它与物理、化学、力学、材料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知识宽泛,内容较多,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现役航空装备使用的材料紧密相联。这些特点都使得《航空材料学》教学难度增大,学生学习中困难较多,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和效果。

二、“问题牵引讨论式”教学方法

针对《航空材料学》的课程特点,学习国内外典型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经验,我们提出了“问题牵引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如果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探讨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可行方法,获得最佳方案。最后引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实施结果。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创造,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是本课程中“问题牵引讨论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问题牵引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实效性的增强,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最终促成学生观念、知识、能力、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为了使教改思路和内容落实到实处,在授课内容上,注重前沿性的内容和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的倍增效应。

1.在上节课布置与本次课相关的问题,这里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教学重点设置问题,同时,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执行中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阅读文献,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问题设置的核心在于,从简单问题引出复杂问题,从实验现象引出重要概念,从工程背景引出理论问题。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又达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为了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任务,通过认真讨论,我们按照“消支强干,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课程知识进行梳理。在课堂中融入“问题牵引讨论式”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全程掌控,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所设置关键问题的讨论。特别在航空部件使用材料的授课中,从材料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起因,寻找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提出解决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科学合理选择最佳方案;第二步就如何实施实现最佳方案展开讨论,利用掌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选材、制备工艺得到结果,展示现有成功的成果。通过环环相扣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实现了关键知识点的逻辑推导,加深了相关知识点学习,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

3.结合航空材料研究的实际案例,使“问题牵引讨论式”教学实效再上新台阶。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进一步增强问题讨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借鉴成功案例,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高温合金的授课中,安排了“合金化原理”和“高温合金的使用环境和部件设计”的讨论,这些实际的问题,增强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拓展思路,对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活跃学习氛围。

4.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高度重视每一章结论与讨论部分的讲授,以此为契机,展开课堂讨论,科学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去想、去学、去研究,克服过去讲的过多、过全,学生不用动脑筋的灌输。

5.科学设计安排实验实训,为“问题牵引讨论式”教学实效的提高保驾护航。经过课题组讨论,安排与关键问题对应的实验课,强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特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问题牵引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的教学实效

1.学生知识面拓宽。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和创新性思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问了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会大量查找阅读文献,认真思考问题,不断挖掘知识宝库,了解相关科学家的趣闻轶事等,学习科学家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对航空材料学的发展、应用等有了更深和更清晰的认识。同学们普遍认为,通过“问题引导讨论”,使他们对专业知识从懵懂、迷茫转为清晰、明确,使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得到拓展。在“问题引导讨论”教学方法的帮助下,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从而对于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本科生阶段的学习都能起到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2.通过问题的牵引讨论,使得抽象的内容具象化,最终实现了知识的形象化。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达到知学、好学,乃至乐学的境界,更是每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重要的知识点设计出系列问题,有意识地提出,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问题引发讨论,通过讨论加深思考,通过思考获得形象化的知识,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角色的转变,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交流中解决了问题,在思考中提高了认识。

五、结论

《航空材料学》的学生培养,应立足于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对航空材料方面人才的需求,更好地适应航空材料日新月异发展的现实。为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问题牵引讨论”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在夯实教学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三结合,从而提高了此门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康进兴,马康民.航空材料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建风.如何开展问题式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4).

[3]高晓雁.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4]徐晓飞,王宽全,童志祥.与高水平科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哈工大“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7).

[5]吴锵,郭毓.理工科基础课探究式教学的反思[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25(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