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校本教材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4 15:17:03

校本教材论文

校本教材论文第1篇

关键词:标准 基本内容 途径方法 评析

一、资源利用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颁布与实施,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让美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蓬勃生机,乘着课改的春风,为促进我校办学质量与素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校提出:以学生兴趣发展,促教育并进,让学生个性张扬,与共性交融;求学生潜能发掘,与品行辉映,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如何实现这一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以学生兴趣发展,促教育并进”,可见满足学生兴趣是最基本的出发点。美术学科是最易吸引儿童兴趣的学科,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即开发校本课程。《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资源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会涉及到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又带有明显的原生性和零散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筛选和验证,彼此也未形成联系,有些资源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必须经过认真甄别、选择和加工、改造才能使用。

二、资源利用的选择标准

1.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美术水平与认知能力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资源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其难易程度是否适用于该年段的学生。wWw.133229.cOM如在校本教材《儿童水彩画》一册中,《花儿朵朵》、《叶儿片片》其资源来源于校内的花卉、草木,非常契合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易于学生表现。因为低段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较为简单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会易于学生的接受。

2.有利于满足学生兴趣,促进想象的发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要保持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的持久,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内容必须来自学生的生活或熟悉的、普遍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具有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内容。如在校本教材《儿童水彩画》一册中,《美味快餐》一课的设计,其内容来自学生十分熟悉和喜爱的麦当劳、肯德基。由于学生对快餐食品的喜爱因而对食品(汉堡、薯条、可乐)的外观、味道、形状、色彩十分的了解,学生画起来乐在其中,也容易表现出来,极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

3.有利于特定绘画表现形式

儿童作画的工具、材料、种类可谓琳琅满目,绘画材料使用的不同其画面效果也会千差万别。由于我校校本教材定位于儿童水彩画的角度,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多考虑了易用于水彩画的表现方式。这里的水彩画是从广义层面上讲的,泛指一切用水质颜料进行表现的绘画形式,把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丙稀颜料、国画颜料等表现的形式包括其内。如:校本教材一册中《水之舞》,主要表现水的彩色波纹与水中的彩色倒影,二册中的《霓虹闪烁》主要表现霓虹灯的色彩与造型的变化,都能很好的运用水彩画来表现。

4.有利于就地取材

我们生活的社区蕴涵有丰富的资源,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可以完全成为我们选择的对象,如校园文化、自然景观、民风民俗等,可根据受众群体的年龄特点来加以筛选,因而不必舍近求远。如:《儿童水彩画》一册中《校园巨人》、《花儿朵朵》、《叶儿片片》等内容就来源于校园的教学大楼以及校园的一花一草。《兴澳海底世界》则选材于社区南滨路上的“兴澳海底世界公园”,其丰富、新奇的海洋动物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三、资源利用的基本内容

1.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环境的题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主要的场地,也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校园里无论是花草树木、窗台草坪、操场跑道还是满屋的桌椅板凳、林荫小道都会留在学生们的记忆深处,还有那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可见,校园内蕴涵着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大胆发掘并合理的开发利用。

2.反映社区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风貌。要合理的利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地域特点,方显校本课程“本土”的意味。如:《儿童水彩画》一册中《空中客车》是以重庆特有的长江索道为题材;二册中的《大金鹰》则以南山中的金鹰雕塑为题材;《雕梁画栋》则是以重庆人们大礼堂为题材等等,这些都很好的代表了重庆城区本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3.反映当地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历史文化

民间性的东西具有独特而恒久的生命力,各地民风民俗、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渊远流长。本地不同的地区,也有相当丰富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可资采摘,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而且对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儿童水彩画》二册中《吊脚楼》、《老街》、《城门》、《茶馆》、《巴渝人家》、《黄桷古道》等课文都反映着重庆特有的物象,以此让学生了解重庆过去的历史和人们生活的环境状况,显示了课程的文化内涵。

4.反映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与发展面貌

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也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现代文明的发达也造就了现代城市景观的繁荣与文化的多样。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周围到处矗立着高大的楼房,车水马龙般的城市交通、浓烈的商业气息四溢弥漫,琳琅满目的广告强烈的充塞着我们的眼球与耳朵……。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现实呢?其现代社会文明的丰富性,需要有所选择和利用。如校本教材第二册中,就以南滨路为题材,选择了《南滨风帆》《南滨楼阁》《南滨使者》等进行设计。

四、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当对课程资源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加以选择时,如何将其转化为校本教材或者课程资料呢?常用的方法有:

1.影像记录法

利用数码相机记录下你想要的画面对象,依靠图片传达出的“真实”,以直观的方式保存下课程利用的资源。这中方法常用于对校本教材编写的资料收集。

2.摄像纪实法:

利用摄像机进行影像的动态录制,这种方法可以更生动直观的呈现课程资源采集的原始情况。特别适用于对稍纵即逝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记录保存。

3.实地写生法

主要依靠实地绘画的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记录和利用,通常会带领学生一起实地采风、考察,并进行写生。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的获得课程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能直接地把课程资源用于教学。

4.文字叙述法

通过实地采访、询问并用文字记录,把课程利用对象的情况,生动、完整的收集并保存下来。这种方法常与影像记录或摄像纪实相结合,能增强相关事物、事件、人物等的理解,利于启发创作灵感和构思,作出内涵丰富的作品。

5.录音记录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记录特定对象的声音、或环境的气氛等,常与影像记录相结合使用。

6.实物收集法

通过对特定物品的收集和展示,如:具有历史意义的字画、古董等,让学生在欣赏、玩味字画、古董等时,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就让这方面的课程资源走进了校本课程,并发挥积极作用。

五、资源利用的评析

我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具有鲜明的“本土”色彩。本校校本课程很好的体现了走进学生生活的要求,选择的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环境,并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与山水相呼,与人文相映。

其次,具有最大限度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潜力的融合性。课程资源不局限于校园,而是融合在校园、家庭、社区、社会的大环境里,于水彩画有利、有用且便于表现的课程资源都会融会在校本课程中。

其三,凸显“水彩画”的功能性。用多姿多彩的水彩画的功能来表现鲜活而丰富的儿童生活,增进课程对儿童的适应性。

其四,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爱好的丰富性。回归儿童生活,因应儿童的兴趣爱好,本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形象生动、难易适度、图文并茂,彩色精印,为儿童乐于接受。

其五,对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在利用社区资源的同时,把资源中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历史故事通过多种美术活动形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进行感染、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

其六,体现研究性。把校本课程与课题研究结合,以研究来引领、带动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利用,能有效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的质量。

用于学生的课程,可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主动性与意识明显不足,教师在其中有完全包办之嫌。学生也是课程的建构者,这是我们不应当忽视的。 参考《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校本教材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中职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是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教材的开发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和学校和品位与学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是循环递进的关系。对学生现状视而不见,对教学内容不做改革, 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业、道德以至个性心理等发展都将受到抑制, 将会出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循环指责, 招生、管理和就业三难的局面。开发校本教材, 可以解决生源质量和培养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我校自2005 年以来开发校本教材《英语200 句》, 用于一年级专业班学生学习使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试就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和方法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 略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 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和教学方法, 并且知识广博, 是“全能型” 人才。而事实上, 在语言学习中, 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开发校本教材, 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 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有助于塑造“全能型” 和“专家型” 兼备的教师。

(二)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在开发了若干套英语校本教材后, 通过实施和评价,最终确立一批符合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把它们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 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一) 服务学生, 服务企业, 服务地方

1. 有用: 内容贴近, 体现专业

(1) 日常用语和对话, 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将来生活。

(2) 贴近专业英语知识,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学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 有趣:题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

(1) 新颖活泼, 操作便利。本教材由日常用语(Everyday-English)、对话(Dialogues)、专业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词汇(words)、谚语(proverbs) 几大板块组成。内容采用英汉对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内容紧扣热点,与时俱进。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较多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现出极强时代感,而且难度适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容易引起共鸣,激发情感,产生兴趣。

(二) 因时而新,不断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 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为时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有用和有趣。就《实用英语》而言,这是次尝试,有些地方仍有有待改进。如:

1. 在以操练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题材都可操练内容, 但如模式的操练内容, 参考选用, 则操练会更有可操作性。

2. 现在校本教材还未细化到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为两大块: 一是日常用语,这为公共内容,所有专业必修。二位专业拓展,可与日常用语平行,供不同专业班级选用,使其更有实用性。

3. 办学条件的欠缺和开发理念的不成熟。教材教材的开发还可与音像出版单位,校园网等合作,当然也不排斥与兄弟学联手开发,强强联合。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教材开发的必经之路。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 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 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校本教材论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教材 毕业论文 归档范围

高校档案就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于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高等学校要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逐步改善工作条件,使档案工作能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要把各种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列入学校各部、系、所的岗位责任制,纳入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加强有关档案工作的宣传,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认识到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支持档案部门做好工作。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类档案关于教材和毕业论文类目的归档范围是1994年制定《高等学校实体分类法与档案工作规范》时规定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觉得这两个类目的归档范围应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或补充,才能适应今天不断发展的工作需求。本文拟对这些需要调整或补充的问题加以讨论。

归档的范围要求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对学校和社会有史料和研究价值,具有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反映学校各项活动的全过程,保证完整、准确、系统;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遵循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的原貌,保持彼此间的有机联系和成套性特点。

《高等学校实体分类法与档案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分类法和规范)在JX18教材类下只对自编和主编的教材进行归档。该分类法和规范制定之初,当时国内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与现在大不相同,各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面临社会需求的巨大压力,没有市场的选择,没有办学的竞争。然而今天却不同,面对着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各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被迫要做出适应性的转变。当初各高校在教材选择上几乎是统一的,除了统编教材,校内教师自编和主编的教材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该类目只收录自编、主编的教材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现在各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复杂多变,仅靠本校教师自编、主编的教材根本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必须向国内外引进大量的、适宜的优秀教材。这些教材在本校的教学活动中使用之后,也应当加以归档,不然,这些教学活动如何纪录呢?现在该类目的名称是:“自编、主编教材” ,建议修订后的类目名称能把“用于教学的外编教材” 包括进去。

JX18教材类之后是附录:存系教学类档案,其中第一条类目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分类法和规范制定之初设立该类目时,国内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很少,可是现在已经很多,时过八年之后,该类目同样显得不合时宜:一方面类目过窄使研究生和博士生论文放不下,同时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加限制地全部吸收,使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收藏数量急剧增加,造成了档案存放架位紧张,浪费了档案室宝贵的面积。如何对待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收藏,笔者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收藏在本院校内部和图书馆是一个交叉收藏的类目,档案室和图书馆都应收藏这类资料,但从这类资料的收藏价值和利用价值来看,档案室和图书馆在收藏上应加以协调、有所选择。这些资料如果都放到图书馆,档案室就会缺藏;如果都放到档案室则会限制读者对这些资料的利用。最近几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本科毕业生档案在档案室的收藏数量急剧增加,许多高校为了缓解库房和架位紧张,便利广大学生对毕业论文频繁的借阅使用,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全部放在图书馆收藏。实际上这种只重视利用、不重视存档的做法同样不可取,因为一方面毕业论文在图书馆的保存条件远不及档案室,另外图书馆对毕业论文的借阅没有限制,极易造成丢失和损毁,毕业论文作为教学档案的一部分在图书馆保存,最终造成流失是无法避免的。综合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较为合适的做法应该是,档案室只宜收藏一些优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其副本和大量的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应由图书馆收藏,这样,档案室即避免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在收藏上的过多过滥,又兼顾了广大师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充分利用。现在该类目的名称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建议修订后的类目名称能改为:“博士生、硕士生、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

从以上两类目的设置情况来看,分类法和规范制定之初,限于当时教学的环境条件,对今天的教学发展无法予以充分考虑,在教材和毕业论文的类目设置上造成了类目过窄。长期以来由于该类目的限制,已经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大量外编教材使用纪录未予保存、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论文放不下以及本科生毕业论文收藏混乱、丢失损毁的情况。本文在此所论,期望该类目的修订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办公厅编著:《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50-51页。

校本教材论文第4篇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和学校和品位与学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是循环递进的关系。对学生现状视而不见,对教学内容不做改革, 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业、道德以至个性心理等发展都将受到抑制, 将会出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循环指责, 招生、管理和就业三难的局面。开发校本教材, 可以解决生源质量和培养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我校自2005 年以来开发校本教材《英语200 句》, 用于一年级专业班学生学习使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试就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和方法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 略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 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和教学方法, 并且知识广博, 是“全能型” 人才。而事实上, 在语言学习中, 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开发校本教材, 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 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有助于塑造“全能型” 和“专家型” 兼备的教师。

(二)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在开发了若干套英语校本教材后, 通过实施和评价,最终确立一批符合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把它们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 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一) 服务学生, 服务企业, 服务地方

1. 有用: 内容贴近, 体现专业

(1) 日常用语和对话, 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将来生活。

(2) 贴近专业英语知识,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学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 有趣:题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

(1) 新颖活泼, 操作便利。本教材由日常用语(everyday-english)、对话(dialogues)、专业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词汇(words)、谚语(proverbs) 几大板块组成。内容采用英汉对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内容紧扣热点,与时俱进。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较多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现出极强时代感,而且难度适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容易引起共鸣,激感,产生兴趣。

(二) 因时而新,不断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 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为时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有用和有趣。就《实用英语》而言,这是次尝试,有些地方仍有有待改进。如:

1. 在以操练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题材都可操练内容, 但如模式的操练内容, 参考选用, 则操练会更有可操作性。

2. 现在校本教材还未细化到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为两大块: 一是日常用语,这为公共内容,所有专业必修。二位专业拓展,可与日常用语平行,供不同专业班级选用,使其更有实用性。

3. 办学条件的欠缺和开发理念的不成熟。教材教材的开发还可与音像出版单位,校园网等合作,当然也不排斥与兄弟学联手开发,强强联合。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教材开发的必经之路。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 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 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校本教材论文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理论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70-02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虽然一些高校、高职校乃至中专校都先后开设了该专业,但该专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与成熟,相关课程的设置及教材运用都不完备。尤其是理论基础课程,一些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高,缺乏针对性较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用书。如中文工具书使用、应用化学等课程,市面上能够找到的教材,其编写内容都不太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依据这些普及性教材,一门课程学下来真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量很小,并且也无法把原本互有关联的课程内容穿插融合。而如中国书史、造纸史等课程甚至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在其他书籍中辑录相关内容才能组织教学。

为了更好地发展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更有效地实现培养古籍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的目标,迫切需要对该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通过对教材的整理实现对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 整合前的调查研究

在文献学习的同时,笔者还在该专业的教师(包括来自行业单位的外聘教师)和学生(包括实习生和近年毕业生)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听取他们对于课程现状的意见及建议。从“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调查表” 统计的调查数据来看,在被调查的近100位学生中,有68%的学生认为有些课程与专业的关联度不大,有59%的学生希望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编制与专业培养要求相合的校本教材!近年毕业生和实习生针对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加强对档案整理知识的教授,关注繁体字的认知和掌握等,反映了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某些实际培养要求。

被调查的专业教师也一致认为应用化学、中文工具书使用等课程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与专业契合度太低,当下教材市场也无法找到更加符合要求的教学用书,最好能把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梳理,能用现成教材的继续沿用,现成教材使用效果不佳的,根据需要编制校本教材。

二 整合具体思路

1.梳理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专家讨论明确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

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展览馆、拍卖行、艺术品投资公司等,从事岗位有:文献的保护与修复、档案修复与整理、书画的修复复制与装裱、美术展览馆的布展等工作。现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和目前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列表,见附表。

要强调的是,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主要是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考虑学生将来可能到文博单位就业,自然要涉及一些基础的文博单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但这些内容都不是主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史造纸史课程没有现成教材,需要在其他书籍中辑录相关内容,才能组织教学;应用化学课程也没有适用于本专业的现成教材,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与专业要求基本风马牛不相及,并且很多相关化学知识在书史造纸史等课程中有出现。

第二,版本学、工具书使用虽有现成教材,但针对性不强、与专业结合不紧密,一本书中仅有少数内容适合于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需求,并且这两门课程的诸多内容交叉重叠。

第三,书法史、中国绘画史等课程的教材偏重偏深,不符合初中起点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它们毕竟不是主干课程,学生只需掌握十几课时的理论知识即可,如此单独教学既显内容单薄,又因为跨时太长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文献保护与修复》和《档案保护与修复》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重叠。

第五,图书馆类两门课程的教材《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概论》教学内容偏重,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重叠。

鉴于此,笔者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外聘专家,结合本专业的岗位及工作任务需求讨论明确了课程整合思路:因书史造纸史、中国绘画史和应用化学三门课程的内容有穿插交融,可以把这三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编制一部校本教材;版本学和中文工具书使用两门课程的内容也有许多关联交叉的部分,因此可以整合成一本校本教材《版本学及工具书使用》;而书法史可以与书法实践课程相融合,编制一本包含书法史的《书法》教材会比较实用;《文献保护与修复》和《档案保护与修复》两本教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为一本教材《文献保护与修复基础》;《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概论》教材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为一本《图书馆学》教材。

2. 依据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编订校本教材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整理编写校本教材;第二步,请专家审核校本教材,并进行修订;第三步,将校本教材修订成册。

三 课程整合的意义

1.梳理了专业理论知识点,调整和融合了相关课程,优化了课程设置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对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整理,并在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整和融合了专业理论课程,使原先知识点分散、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技能学习相分离等不足有望得到改进。

2.探讨了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建立了新的教材体系,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笔者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外聘专家,结合本专业的岗位及工作任务需求讨论明确了课程整合的思路,确定了校本教材编制内容为:《书史造纸史》(包含中国绘画史和应用化学的相关知识)、《版本学及工具书使用》、《书法》(包含书法史)、《文献保护与修复基础》和《图书馆学》。现已完成校本教材《书史造纸史简稿》,并且聘请了专家审核,修订成册。余下校本教材,将在后续时间里,合全组教师之力共同完成。

3.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还处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专业理论课程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专业的课程设置,精化了教学资源,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亦有助于教师的教,推动了专业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万德、孙鹏.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2.(2)

[2]许卫红、王阿陶.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

[3]陈红彦.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的科学培养对我们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4)

[4]黄玉琰、葛怀东、曹千里、陈英、颜丽.传统文化与创新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27)

校本教材论文第6篇

论文摘 要: 校本教材是国家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校本教材在编写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果在编写和使用中,不注意消除这些问题,很可能将降低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情况进行了浅析。

校本是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的使用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师生的认可。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之后,校本教材编写方兴未艾。在中职学校里,校本教材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同样的课程,差不多是一校一“本”。校本教材有无存在的必要?一门学科是否应该各唱各的调?校本教材能替代国家统编教材吗?以上都是学校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和使用校本教材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曾参与三本德育课校本教材的编写,由于担任科研处主任工作,工作职责的关系,又组织了学校17门校本教材的编写,并认真考察了多所中职学校本校教材的编写情况。我的观点是,校本教材编写是必要的,但质量要保证,使用方法要妥当。这里,我就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情况进行浅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校本教材的内涵

1.校本教材不一定是一所学校自编的教材。

它是相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而言的,校本教材可以是几所学校共同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好的校本教材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很有帮助。但是怎么定位校本教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校本教材是由本校教师组织编写的,供本校师生教学时使用的教材。这种定义将影响校本教材的存在和使用价值。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和国家教材构成我国教材体系,这是从教材使用的范围来界定的。国家统编教材一般在全国范围内中职学校共同使用,地方教材是在某一省或某一市范围内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区域内(市或县)性质相同、培养任务相同、学生发展状况相似的一所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三者的使用范围不同,但校本教材在内容上是统编教材的完善和补充。

2.校本教材的编写者不一定是本校教师。

校本教材由谁来编,不是判断是否是校本教材的尺度。判断是否是校本教材应该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教材是某一地方仅供一所或几所学校内部使用的;第二,校本教材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或专业特色的;第三,校本教材不能取代国家统编教材,是统编教材的补充。那些通用性很强的教材既使由本校教师编写,也不应划归校本教材范围之内。

3.校本教材不能取代统编规划教材。

一些学校在使用校本教材时,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只好大幅度减少统编教材的课时,增加校本教材的授课时间,还有个别学校干脆砍掉国家统编教材,由校本教材取而代之。客观上讲,现在的校本教材良莠不齐,无法取代统编教材。那些不使用统编教材的学校,我认为是无法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既然校本教材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又不能取代统编教材,那么,在教材使用学时上,必须有个界定。我个人的观点是:国家统编教材占总学时的70—80%,校本教材占总学时的20—30%,也就是,国家在《课程标准》里给校本教材留足20%—30%的学时。这样,合理的时间分配,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按照20—30%的学时安排教学内容,防止校本教材长篇大论,减少校本教材和国家统编教材争学时的现象发生。这样就保证了统编教材的授课时间。

二、校本教材存在的必要性

1.统编教材的“通用性”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个性要求”。

现行的中职学校规划教材,已经完全脱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束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其理论框架、案例分析都具有很强的“职教特色”。但是,由于规划教材覆盖的全国各类中职学校,反映所有岗位的劳动者的德育素质要求,因此,国家课程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学科领域,并以科学知识为核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术水平。这就客观地忽视了中职学校学生思想素质的差异性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国家课程很难照顾到学校的特色,以及不同企业对员工的特殊要求。

2.统编教材不能及时把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纳入教材中。

国家课程开发周期长、稳定性强,一个版本的教材往往使用十几年。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变化非常迅速,形成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人生观,学生多元化的思想问题不断演变。国家课程在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由于教材的稳定性,规划教材在理论研究和采取措施上明显滞后。校本教材的灵活性就弥补了这一缺陷。

3.统编教材“难、繁、偏、旧”现象严重,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的厌学心理很重,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低,学生的注意品质、意志品质发展滞后于同龄人。因此,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初中毕业生到中职学校读书时,本身就抱着不愿学习文化课的目的来的。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国家统编教材难度大,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学生去啃那些高深莫测的知识,根本不感兴趣,无法完成教育教学目标。“难、繁、偏、旧”的教材知识体系既不利于学生发展,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三、校本教材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家统编教材的局限性,给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机会。校本教材由于灵活,能及时吸纳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是“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学生能学会的知识”,因陋就简此,校本教材内容实用性强,难度较低,学生能够掌握。可见,校本教的编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校本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校本教材在编写上存在很多共性问题。

1.抄袭现象严重。

很多校本教材编写时没有《校本课程标准》的指导和规范,由于编写校本教材时间短,为了保证下一个学期的投入使用,编写校本教材一般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在短时间内,编者完成编写任务,编写者往往东拼西凑,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得不大幅度抄袭其它教材的内容或别人的研究成果,这样,一本校本教材成了“联合国”,校本教材质量没法保证。

2.教师的能力还不适合编写校本教材。

大多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育教学任务很重,在工作期间又很少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社会实践经验也不丰富。学校组织德育课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时,他们觉得难度很大,很无助。教师们既缺乏理论高度,又缺少教材编写能力,编出来的教材语法错误多,文字错误多,标点符号错误多。他们只好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梳理,编入教材。从这个角度讲,一般学校的德育教师还没有能力胜任编写校本教材的任务,学校也没有为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提供应有保证。

3.校本教材印刷费用较高。

校本教材使用周期短,一般校本教材只供本校师生使用,因此,印刷数量较少,这样,册均费用相对较高。这从一个侧面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有些校本教材为了节省印刷费,找一些小印刷厂印刷,印刷质量不高。

4.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争学时现象严重。

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争课时的问题。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必须按照《教学标准》规定开足课程。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为二年,有的甚至缩短为一年半,在这短的时间里,完成统编教材的内容已实属不易,再讲校本教材,在学时上不够用,为了解决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课时上的矛盾,有的学校只好舍弃统编教材,使用校本教材。用校本教材代替国家统编教材,不符合国家规定,也将大大降低教学质量。

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方法

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上既然不是一人一校的事,那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就应该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各种因素齐心协力,开发出一本弥补国家统编教材不足,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教材。

1.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发挥领导作用。

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德育水平有其明显的地域性,这是由于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地域文化教育形成的。一个县区,甚至一个地级城市,中职学校数量并不多,学校管理有其共性。因此,校本教材可以供一个学校使用,也可以供几个学校共同使用。从这个角度讲,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校本教材编写中发挥领导作用,协调有关学校或专业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2.教育专家、教研专业人士主动承担开发校本教材的重任。

各市、县区教研部门都有相关专业的专职教研员,相对来讲,他们的知识面、专业能力、视野等更适合开发的校本教材。教研员应主动承担责任,发挥自身优势,有计划地编制校本教材,防止学校开发教材时的盲目性。

3.行业专业人士发挥校本教材开发中的作用。

校本教材的开发,最好由教师、教研员、学者及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有熟悉学生的现状的优势,教研员和学者有专业特长的优势,行业专业人士有了解企业需求的优势。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的教材,才可能是最有行业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用市、县级地方教材取代校本教材。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有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由市、县级两级部门组织编写的地方教材,取代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更有现实意义。这就避免了一个地区各中职学校为了显示本校特色,都去开发校本德育教材的局面,使学校的人力、物力都造成极大的浪费。

总之,开发校本教材是可行的,但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要慎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在开发校本教材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要对各类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和使用校本教材情况进行监管,确保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阁等.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2006.10.

校本教材论文第7篇

【关键词】廉洁教育 教材 编写体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01-02

一 对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研究的必要性

所谓“教本,教学之本”。①说的是在教学中,教材乃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手段。可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的地位。高校廉洁教育教材是根据高校大学生德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编写的廉洁教育教学材料,其意义是多角度、多层面的。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廉洁教育教材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教材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教材一方面引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又启迪着学生的学。同时,教材的整合性还将知识与能力相协调,让学生在阅读看得见的文字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高校廉洁教材的功能还体现在它是高校进行廉洁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手段。

正因为高校廉洁教材在廉洁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大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是为了编写出一部科学的、高质量的教材,更重要的是关乎廉洁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 三本廉洁教育教材简介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由肖忠优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由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由钟俊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这三种教材的使用数量相当。

1.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

肖忠优先生主编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内容从宏观上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全书共分七章,分别是:绪论;廉洁社会的公敌:腐败;中外各国反腐败概览;全球化视野下的反腐败;腐败离我们有多远;反腐倡廉:现在就行动;职业选择与腐败风险。②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万柏、张耀灿先生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编者在吸取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新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进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察。该书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主要是从思想上来实现的。③

3.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该书既可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又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教学参考书,还可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④

三 三本教材编写体例及特点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也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反腐倡廉”工作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材层出不穷,教材的编写体例也日渐多元化。从总体上来看,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体例在不断更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肖忠优先生所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该教材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就其编写的体例来看,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前言、内容和后记。这样的编写体例几乎是所有教材乃至所有著述的编写模式。在教材中,作者论述了廉洁教育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不仅应该是高级‘知识人’、高级‘技能人’,更应该是比普通人水准更高的‘道德人’,应该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求他们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本领,同时也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政治合格、作风正派的合格人才,使他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共奋斗。大学生作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成长过程关乎着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能否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可以说,在众多的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但从编写体例上看,它区别于其余两种教材:整本教材的编写是按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求来编写的,虽然在教材内容中有对“廉洁教育”比较全面的论述,但是,较其余两种教材而言,它的主线不明显,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的编写体例也有其特点:一是侧重文化解读,削减理论论述。全书内容分为十个章节,着重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在阐述“廉洁教育”这一概念时,并不单从概念的定义判断上下工夫,而是侧重对中国古今廉洁文化的解读,消除读者对理论问题的排斥心理。二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作者在对本书章节的安排上,把廉洁教育同大学生的职业前景与人生规划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如整个第九章就“廉洁与大学生成才”为主题,讨论了廉洁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四 关于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编写的思考

在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问题上,如何扬长避短、兼收并蓄,编写出科学、高质量的教材,为廉洁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们通过对以上几种典型教材的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校廉洁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指导思想,是指要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换言之,也就是要把“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就其学科性质而言,笔者不敢妄下结论,需要有关专家去分析和总结,我们“高校廉洁教育”这门课如何与高校思想政治课、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相区分而又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探寻出一条适用、有效的廉洁教育路子,更好地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廉洁奉公、诚信守法、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廉洁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时代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把“腐败”从大学生的思想中排除,净化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其次,是对教材的取舍问题。随着高校廉洁教育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教材和课程资源不胜枚举,如何选择精品教材,淘汰劣质教材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一本好的教材,一定要坚持用开放的胸怀去兼收并蓄,不断吸取本课程教学中的新建议、新经验、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经受住教学的实践检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再次,高校廉洁教育同一般的大众教育一样,需要的是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不断努力。在大学校园里,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态度和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较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开展廉洁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政干部、政工干部的各自角色作用。通过广泛的、经常的廉洁教育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点面结合的廉洁教育工作新局面,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注 释

①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②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③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④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张文军.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04)

校本教材论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 校本教材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和学校和品位与学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是循环递进的关系。对学生现状视而不见,对教学内容不做改革, 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业、道德以至个性心理等发展都将受到抑制, 将会出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循环指责, 招生、管理和就业三难的局面。开发校本教材, 可以解决生源质量和培养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我校自2005 年以来开发校本教材《英语200 句》, 用于一年级专业班学生学习使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试就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和方法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 略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 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和教学方法, 并且知识广博, 是“全能型” 人才。而事实上, 在语言学习中, 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开发校本教材, 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 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有助于塑造“全能型” 和“专家型” 兼备的教师。 

(二)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在开发了若干套英语校本教材后, 通过实施和评价,最终确立一批符合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把它们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 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一) 服务学生, 服务企业, 服务地方 

1. 有用: 内容贴近, 体现专业 

(1) 日常用语和对话, 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将来生活。 

(2) 贴近专业英语知识,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学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 有趣:题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 

(1) 新颖活泼, 操作便利。本教材由日常用语(everyday-english)、对话(dialogues)、专业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词汇(words)、谚语(proverbs) 几大板块组成。内容采用英汉对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内容紧扣热点,与时俱进。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较多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现出极强时代感,而且难度适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容易引起共鸣,激发情感,产生兴趣。 

(二) 因时而新,不断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 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为时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有用和有趣。就《实用英语》而言,这是次尝试,有些地方仍有有待改进。如: 

1. 在以操练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题材都可操练内容, 但如模式的操练内容, 参考选用, 则操练会更有可操作性。 

2. 现在校本教材还未细化到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为两大块: 一是日常用语,这为公共内容,所有专业必修。二位专业拓展,可与日常用语平行,供不同专业班级选用,使其更有实用性。 

3. 办学条件的欠缺和开发理念的不成熟。教材教材的开发还可与音像出版单位,校园网等合作,当然也不排斥与兄弟学联手开发,强强联合。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教材开发的必经之路

。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 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 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校本教材论文第9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33-03

一、建设特色教材的背景

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都提出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大庆师范学院是2004年5月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2010年大庆师范学院向省教育厅申报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培育单位”。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将学校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

这个目标说明大庆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和高能力为主线,对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设计培养方案[1]。在课程和教学内容方面以“应用”为主旨进行构建,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达到“理论内容够用,专业实践内容加大”,凸显专业特色,实现按照“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设计课程,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择业、创业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恰当地解决“理论教学实用”的问题,强化实践教学,校企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方向。

教材建设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与原来选用的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教师贯彻新理念、落实新的课程目标要求、变革教学方式等提供了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把握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突出应用特色,即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应用人才为背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教材建设。

二、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教材建设的思路

新建本科院校拥有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涉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大庆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师资和石油石化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教材的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要诠释清楚,不要偏难、偏深,不要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只要所需的基础理论即可,注重综合性、实用性。而相应的实训教材最好以易于理解、掌握为准。要以“就业为导向”,摒弃闭门造车的现象,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道路。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教材建设并不是孤立的教学建设工程,必须遵循从课程和专业到教材的建设路径。

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胜任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出发点,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内容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重解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关键性环节的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引进真实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真实的企业案例;要处理好基本内容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关系,注意删减陈旧的内容,增加前沿和实战的内容。

(一)理论基础知识要适度

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必要、够用”为度。在满足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的需要和知识连贯性的前提下,精简理论知识的推导过程,删掉过时的内容。如果有些知识内容对学生向专业的高层次发展有用,可作为补充知识进行扼要概述,也可以作为自学专栏。这为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和所在岗位工作实际需求补充专业知识提供了便利,增强了特色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课时分配和课堂教学要求有明显的不同。体现在教材编写方面,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根本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培养要求。另外,因使用原有的本科教材偏多,理论知识偏深,不注重应用知识的讲授,也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结构优化为核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强调实践教学和提高岗位技能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体现专业课程改革以及改革的理念、方法和成果。

(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特色教材建设直接体现出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理念,正确把握特色教材建设的方向,科学选用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是理清课程与教材关系的关键。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学习课程内容,教材将专业课程内容系统化、具体化。选用的教材要依托课程内容,讲授的课程内容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不能各成体系,要形成有效衔接。要以培养学生学会知识、具备能力和素质这一主线,对特色教材进行模块化、项目化的设计。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易于为学生认识和掌握。对实践性的内容,要突出操作步骤,满足学生自学和参考的需要。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反映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在编写的教材中体现能力形成的过程,认真研究“做中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要充分认识实践过程对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3-4]。

(三)规划专业课程设置

教材内容要突出“实用、有用、够用”,就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反复论证,课程设置考虑就业岗位的多元化需求,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体现“三性三观”论,即课程目标的定向性和能力观、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基础观、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观。在发展中设计,在动态中充实,课程体系要突出行动导向,教学目标是为了行动而学习,教学过程是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就是学习,做中学,学中做[5],使专业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岗位需求,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体系。实现按能力设课,凸显专业特色。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比例,修订并执行实施性教学大纲,恰当地解决“理论教学够用为度”的问题,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比例适当。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材建设,使教材最大程度地与德育课程密切结合、与岗位实际密切结合、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相吻合。

(四)依据教改设计教材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与理念,同时也要深入课程教学改革,在特色教材建设设计的理念上有利于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新理念的实施;在内容编排上可以取消“章节”的提法,以案例为导向,进入教学。在难度上,讲究“必须、够用、实用、有用”,因此,不追求教材的深奥和系统,只讲究特色教材的基本与实用,以工作为导向,保证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遴选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就业准备。

(五)配套教学素材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特色教材建设中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和发展,依靠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辅助素材库的建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断提高,要丰富特色教材建设的内涵、外延和载体,需要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要求、教案、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实习实训指导大纲、教学录像、网上作业、试题库、答疑系统等在内的各种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教材素材和媒体介质有机整合,通过互联网站的支撑,形成特色教材的立体化,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不同需要。

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教材建设的原则

特色教材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随着学科的发展,教育观念和手段的更新以及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教材建设提出的原则应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

(一)定向性原则

所谓定向,就是要确定所编写的特色教材的基本走向,包括确定所编写教材的性质――定性,找准所编写教材的位置――定位,规定所编写教材的容量――定量。具体而言,确定是针对何种教学类型,编写哪一类教材,为什么样的教学对象而编写,编写何种等级的教材,多少本,需要多少学时等。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结合应用型教学和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把握不同的教学类型。

(二)多元性原则

大庆师范学院原来选用的或者编写的教材大多考虑了理论知识,而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教材建设注重的是应用,即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因此,多元化的要求就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特色教材不仅作为知识的承载体,学生还能够通过教材这个有效工具提高职业技能,掌握各种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出版多样化的教材。

(三)目标性原则

根据对应用型人才这个教学对象的需求分析,比如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学习目的、学习时间、现有的知识基础等,参照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设置,研究和制定教材的预期目标。教材目标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灵魂和指南,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一部特色教材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途径。大庆师范学院属于新建本科院校,而且已经确定朝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方向发展。所以在特色教材建设方面就要针对一定的工作岗位,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和职业性。随着课程教学的改革,任务驱动型教学也会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

(四)趣味性原则

增强特色教材的趣味性,想方设法地让学习者感到教材内容有趣有用,那么教材在形式上就要赏心悦目,方便实用,体现在教材的封面设计、体例篇幅、插图字号等。趣味性要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兴趣是注意的内在动力,兴趣强烈,可以使学习者对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产生积极的选择倾向和情绪反应,可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内容有趣能够“抓住学生”,特别让学习者感到“学了有用”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五)特色性原则

特色教材建设应该体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精神、培养目标、教育观念,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因需施教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自编教学讲义体现教师对课程设计的个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根据学生对外语掌握程度的不同,开设了A、B、C三种不同层次的班级,将原始专业班级打乱,根据学生入校后的英语等级考试重新分英语教学班,对不同层次的英语水平讲授不同的英语课程,这种因材施教体现教师不同、班级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和培养对象不同的个性和特色。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开展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这样适合编写企业需要与订单行业的工学结合定向化的特色教材。

四、新建本科院校教材建设的策略

(一)制定特色教材编制的流程图

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统一特色教材编制工作的流程是整个教材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一,要根据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第二,教学素材的选定。根据授课当中教学、实习实践和社会的需要确定教学材料。

第三,要搜寻目前国际和国内已经出版的相关教材情况。

第四,针对大庆师范学院的学生层次,辨别目前国际和国内已有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欠缺的地方和不适用的地方。

第五,要捕捉本专业的教材发展前景和计划。

第六,根据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确定教材内容的优先顺序,制订教材编写计划。

第七,学校教材科组织召开由相关教学指导专家、

该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相关企业行业专家、该专业的学生(含在校的学生和已经就业的学生)等组成的教材论证会,就教材编写大纲和编写计划所设计的教材内容是否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进行论证。

第八,广泛搜集教材文献资源和文献探讨等教材素材,同时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

第九,该教材的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成员撰写教材初稿。

第十,学校教材科组织校内和校外各行各业的专家以及相关人员召开教材论证会,对教材初稿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论证[6]。

第十一,根据专家的建议修改教材初稿内容,形成最终教材稿件。

第十二,对已完成的教材稿件以讲义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实测,根据具体发生的情况进行修改,效果良好的教材初稿交出版社正式出版供学生使用。

(二)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

教材使用质量评估作为教材建设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建立教材质量的评估标准,首先要看选用的教材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需要;其次,对教材质量的评估,要测评选用教材是否能够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最后,查看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是否满意及建议。

特色教材建设中教材内容的选定,仅有学术型专家的建议远远不够,还需要接受行业和企业相关专家、讲授该课程的相应教师、相关专业的学生检验,特别是注意征求已经在相关岗位工作3年以上本校本专业毕业生对教材的评价意见,形成一批多方满意的优秀教材,要通过这些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员共同组成教材评鉴小组,从不同角度评估教材质量。

学校将根据教材质量评价的结果,逐步淘汰更新那些理论陈旧、缺乏职业实践的内容、不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使其适合学生的发展、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孝昶,侯新.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以

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向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12).

[2]楼美云,张雁平.高职示范院校教材开发建设的理念与

举措[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王南华.浅谈应用型本科教育教材建设[J].常州师范专

科学校学报,2004,(3).

[4]郭少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材建设

[J].华章,2010,(21).

[5]张孟民.浅谈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J].今日科

苑,2009,(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