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4:3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施工管理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无论是施工阶段,还是使用阶段,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随着建筑工程的能耗不断增多,不仅对建筑工程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还会对建筑行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随着近年来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建筑工程逐渐趋向于绿色施工的方向发展,但现阶段绿色施工管理还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建筑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步伐,以促进绿色施工管理的发展。

1 绿色施工的内涵与管理

1.1 绿色施工内涵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前提,也是工程原材料、资金、能源等投入量最多的阶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大量消耗各种资源、能源,且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非常多,从而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而绿色施工的目的就是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工程施工。绿色施工的重要评价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材料资源的节省、水资源的节约、土地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能源的节能等。绿色施工就是通过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并采用科学的管理,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绿色施工还应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1.2 绿色施工管理

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都是绿色施工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绿色施工管理就是构件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与采用进行的施工技术,制定管理制度及目标,对施工方案、材料、验收等过程进行的动态管理。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规划、实施、安全及评价五个管理内容,其目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施工材料、成本、资源等,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及污染。

2 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组织管理

作为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实施的重要内容。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必须要将施工的总目标进行明确,并合理分解目标;同时明确各个组织的岗位职责,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以保证管理目标的有效实施。另外,还要分期、分阶段对管理目标的实施、完成情况进考核,以实现对组织管理的全过程管理。设置绿色施工管理与监督部门,并根据工程需求设置级别,如一级组织应由建设、施工、监理及设计单位组成。而二级机构则是由施工单位中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明确各个岗位、各个人员在绿色施工管理中的职责与任务,以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施。

2.2 规划管理

2.2.1 总体施工方案的编制与执行

在进行总体施工方案编制时,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进行编制与设计,以求充分体现出绿色施工的理念。建设单位应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的相关要求及标准,并提供场地、资金、工期等保障,且要协助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设计单位必须要结合实际的绿色施工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图纸,并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说明设计理念,并与工程中的土建、装修等专业进行结合,以促使工程设计与各个专业的施工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施工单位对工程管理的统筹规划与组织施工。施工单位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执行者,也是绿色施工的总负责。而监理单位则加强对绿色施工管理的监督,以对绿色施工的具体、总体方案进行严格审查。

2.2.2 绿色施工具体方案的编制与执行

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中,绿色施工方案必须要独立体现在总体施工方案中。首先,要量化绿色施工中的“四节一保”的目标,如水资源、材料、地等资源的节约及施工现场的环保保护等级等。其次,要合理落实各控制项。也就是根据总体方案及相关评价标准,以将绿色施工要求的各个控制项进行明确,以保证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及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后是进行结果考核,即对建筑的基础、结构、装饰、机电等工程的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分期、分阶段的考核与管理。

2.3 实施管理

作为绿色施工管理的具体施工管理环节,实施管理能实现对绿色施工方案的策划与控制,也是体现施工单位对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执行力,更是工程绿色施工“低成本、高品质”的体现。这就要求要做好以下几点:(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首先是分解工程管理目标,其次对工程的各个参建单位职责进行明确,并将具体任务落实合理分配到单位、部门、岗位、人,最后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2)信息化管理。在绿色施工时,应加强各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信息收集,并根据施工现场信息等动态参数构建数据共享的数据体系,以使工程信息能通过数字流的形式进行传递,以实现实时、定量、信息的绿色施工管理。(3)强化专项管理。在工程交底时,必须要将施工方案中的一般项、优化项、控制项的具体目标进行明确,对一般项进行细则管理,对优化项进行激励,对控制项进行限制管理。(4)加强动态管理。在绿色施工中需要采用到各种新技术、节能材料,新工艺等,并收集好各个阶段的实测数据,并对控制目标进行比较,以找出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4 安全管理

绿色施工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职业健康。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为施工人员配备好足够的安全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指导文明施工,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2.5 评价管理

根据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四节一保”的要素,严格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对绿色施工的各个阶段成效进行评价。施工单位应先做好各个施工阶段的自评,并根据自评结果对施工方案、技术、管理等进行优化。同时,监理单位也应做好各个施工阶段的评价。而建设单位应对工程在竣工验收之前对绿色施工管理进行验收评价,并进行等级评价。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且涉及多个参建单位、部门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落实任务,实现对绿色工程的动态、实时管理,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2013(1).

[2]肖绪文,冯大阔.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施工技术,2013(1).

[3]杨建平.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

[4]黄春文.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2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理念;建筑项目;实践

绿色施工理念的提出,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用绿色施工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实现节约能源和绿色环保的观念,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简述绿色施工

1.1 绿色施工定义

绿色施工主要是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作为前提条件,通过对先进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的实现对能源资源的节约,减少建筑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所进行的一项施工活动。在建筑项目的绿色施工过程中,需要坚持节能、节材、环境保护和节水的施工原则和施工要求。

1.2 绿色施工的认识

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建筑项目的施工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我国建筑业所产生的物资消耗数量比较大,占我国全部物资消耗总量的15%,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全部污染中也占34%的比例。而且,建筑项目施工还会造成土壤的流失和侵蚀,加大流域或者洪水的灾害,产生的施工噪声也是一项严重的公害。相对于传统的文明施工来说,绿色施工则包括更多的内容。文明施工的内容主要是指安全卫生、消防治安和场容场貌等;绿色施工的内容主要包括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施工管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面体现出绿色施工理念,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方面,需要全面考虑和应用。

1.3 绿色施工的作用

绿色施工是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的生产环境具有多变性和不可预估性特点,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建筑施工的生产点比较多,面积比较广,施工线比较长,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变化较多。所以,存在很多的既往污染和突发事件等潜在风险,需要建筑企业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绿色施工是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转移或者分散环境风险。

2 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2.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施工面积为43903m2,建筑施工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建筑地上层数为32,地下层数为1层,总的建筑高度为95.4m。对该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主要是文明工地验收、优质结构工程验收和绿色示范工程验收。根据调查显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重大质量事故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完全符合绿色建筑施工“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无违反法律法规和施工扰民行为等。

2.2 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管理目标是符合绿色施工要求,成为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符合文明工地和绿色示范工程的验收要求。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成立了绿色施工领导小组,以建筑施工项目经理为主,带领建筑工程项目不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并且明确参与工作人员的不同职能,在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分期分阶段实现绿色施工目标。在绿色施工管理中,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之后,需要严格按照我国绿色施工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对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明确划分,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不断完善,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策划。

2.3 大气污染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出绿色施工理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施工管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环境保护过程中,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下面以对大气污染的控制为例,简述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绿色施工理念的应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应该保证超过2.5m的砖砌体围墙高度。在该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围墙周边,种植了法国梧桐等树木,可对大气污染和道路中扬尘进行有效防止,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大气污染的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还设置了固定的垃圾临时存放点,存放时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可分级存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并且,项目管理部门在各个区域或者楼层都设置了垃圾收集点。在清理施工垃圾的时候,应用的是密闭式垃圾车清运,并且适量洒水,减少了垃圾处理中产生的扬尘污染。

2.4 施工噪声污染控制

噪声污染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项公众危害,在绿色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控制。建筑工程部项目施工管理部门可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合理安排、限时、封闭、降噪围帘等措施,以有效的减轻噪声,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设备维护的保养,严格按照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产生噪声的设备包括不同的种类,例如电锯、混凝土拖式泵、大型空压机和电刨等设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可以通过在封闭作业棚里操作等措施有效控制噪声污染。为了保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噪声污染的有效控制,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场地配备噪声分贝仪,对噪声污染进行及时测量,如噪声污染超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定值,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减小噪音污染。

2.5 固体废弃物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固体废弃物。为了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需要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控制。在存放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危险废弃物的时候,需要保持封闭,并且对有害固体废弃物进行明确标识。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收集,当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需要派专门人员运输到环保局指定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单位实现处理。

3 总 结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可以提高建筑功能项目的节能环保作用,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了解绿色施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有效应用,才能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瑞丰,赵泽俊.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与实施途径[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S1).

[2]王志荣.绿色管理理念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3篇

1.1绿色施工的定义

2007年,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明确定义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她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2绿色施工的重要作用

1.2.1绿色施工是可持续思想在建筑业的应用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各国政府和舆论的极大重视,成为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性思想,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可持续思想应用于建筑业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和建筑垃圾的处理三大方面。

1.2.2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建筑业的经济规模、产业关联度、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发展前景等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和高污染的行业。施工过程是建筑业中投入量最大、最集中的阶段,也是形成建筑产品、完成产值最主要的阶段。实施绿色施工能够改善建筑业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高效率的集约型转变,将建造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并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实施绿色施工是响应国家的积极政策,也是增强施工企业的重要措施,更是施工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1.2.3绿色施工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施工企业履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时,也促使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达到节约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素质等目标,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会派生出社会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2]

1.3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的推行现状

目前,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中推行缓慢。大多数施工企业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面对绿色施工,将绿色施工作为孤立的目标,孤立地为实现这一目标配置资源、衡量投入,甚至采取“务虚”的行为,以应对相关的检查和审核。[3]此外,绿色施工在推行中形式主义较重,深度、广度不足。大多数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仅限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和安全施工等范围,仅是做到实施封闭施工、减少扬尘噪声、现场栽花种草等内容,而《绿色施工导则》中要求的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和工程验收阶段的控制,对土地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可再利用水的收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工作内容,目前的施工企业几乎是没有涉及到。总体说来,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实际推广中,形式重于内容,存在深度、广度不足,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4]

2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难以推行的原因分析

2.1绿色施工意识严重缺乏

2.1.1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认识的不足与误区

1)一线从业人员缺乏环保和节约意识。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特点、受教育水平低、传统错误操作方法的传承等原因,导致一线从业人员缺乏环保和节约意识,对噪声、浪费以及其它不良做法习以为常。

2“)经验导向”观点阻碍绿色施工意识的渗透。我国广泛认为建筑施工是一种经验导向性的行业,主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指导工作。这种认识误区片面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忽视了理论知识、技术的重要作用,导致施工企业并不积极地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甚至消极应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政策,包括绿色施工。

3)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的内涵认识不足。目前,绝大多数施工企业未能掌握绿色施工的实施方法、管理与技术要点、目标和意义。片面的认为绿色施工是弊大于利、费时费钱的工作。对绿色施工的实施也仅限于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等范畴,深度广度不足。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作为执行绿色施工的主体,严重缺乏绿色施工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其内涵、管理与技术知识掌握不够,致使绿色施工不能被积极推行。

2.1.2社会公众对绿色施工意识的缺乏

1)公众严重缺乏绿色施工意识。与治安、教育、就业、经济等社会问题相比,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不够,且环保意识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感。对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等可持续措施,社会公众更是严重缺乏认识。

2)公众容易忽略建筑产品的绿色施工过程。在房地产市场上,开发商关心的是如何用绿色外表掩饰其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渲染楼盘的环保性、生态性,而忽视施工过程的环保与节约;社会公众只关心建筑产品的舒适度和便利度,在施工过程中无任何参与。社会公众对环保意识、绿色施工意识的极度缺乏,造成了绿色施工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2.2现行绿色施工管理机制不健全

2.2.1标准体系尚未制定出台

1)绿色施工实施指南尚未颁布。目前,全国范围印发的《绿色施工导则》仅限于对绿色施工要点的列举,缺乏系统的实施指南,未结合施工全过程编制绿色施工的实施步骤和细节。此外,只有少数地方政府出台了绿色施工相关文件,但其指导性仍有待提高。如《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仅限于对“四节一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两大方面的要点列举,缺乏施工全过程的绿色指导。2)绿色施工技术规范尚未制定。绿色施工与非绿色施工的最大区别在于节能减排措施的采取,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目前,关于绿色施工的技术规范没有形成,同时缺少试点和示范工程,致使绿色施工缺乏参照标准。

3)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已于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尚需完善。《绿色施工导则》中规定绿色施工管理中包含评价管理,须进行自评估和综合评估,也列出了施工管理和“四节一环保”六方面所涵盖的27个指标体系。但目前为止,没有规定评价方法、形成评价体系,无法衡量施工企业对绿色施工的实施绩效、反应绿色施工的执行水平。综上所述,实施指南、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三大标准体系的缺失及不完善致使绿色施工裹足不前,难以发展。

2.2.2法律规范体系尚不完善

1)环境立法不完善,造成绿色施工无法可依。在某些重点领域,如环境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未制定出相应的法律,造成了法规体系的空白;现有法规过于原则,缺乏配套和实施细则等,法律责任较模糊,可操作性差;环境立法与其它立法衔接不足等。

2)环境执法不严,造成绿色施工难以为继。如行政干预影响环保部门执法、环境执法的强制手段少等,由于执法不力,使遵守法规的绿色施工企业和违法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起点上,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5]环境法的立法与执行是改变环境,包括建筑工艺和建筑环境的最主要驱动力。然而,环境法规作为绿色施工最大的约束力,由于其不完善性,导致了绿色施工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2.2.3激励性政策的缺失

1)现行奖项评比机制未能反映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在建筑业的各类奖项设置中,对施工企业扩大知名度、提升竞争力以及申请资质等级等有重大影响的“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的评比未考虑到绿色施工因素。

2)缺乏鼓励性经济政策。在绿色施工的初步阶段,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成本更高。目前,政府未出台相应政策,如绿色补贴、差别化税收等,以平衡绿色施工与非绿色施工的成本差别,不能提高绿色施工的经济可行性。激励性政策的缺失挫败了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2.3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不足

2.3.1我国建筑行业结构不合理

现行建筑行业结构不合理,阻碍了绿色施工的推行。建筑行业结构主要是指建筑业大、中、小型企业的数量比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可以衡量建筑行业的竞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建筑行业内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我国的建筑企业基本属于大而全和中而全,没有形成分层的有效竞争机制,导致了大、中、小型建筑企业进入一般建筑市场的层次和可能扮演的角色基本相同,人为地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使行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有效竞争严重不足,从而形成建筑业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进而引发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市场混乱无序、增加交易费用、阻碍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6]在恶劣的行业环境中,因大企业无法实施有效引导、中型企业不能实现技术创新、小型企业无暇顾及社会责任,致使绿色施工在呼吁声中搁浅。

2.3.2总承包模式与企业结构亟待调整

现行总承包模式与企业结构不能满足绿色施工要求。绿色施工原则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并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目前,只有少数总承包模式能满足绿色施工要求,如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然而,我国工程总承包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总承包组织结构不合理、法律地位不明确、政策不配套、社会认可度低、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资质不适应总承包要求、人才缺乏等。[7]现行的大多数总承包模式致使建筑产品产业链存在着投资、设计、施工、供应多个环节上的纵向分割局面,总承包商要想依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极为困难,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协调成本高,优化组合难以实现,严重违背绿色施工原则,制约绿色施工的推行。另外,大型企业的横向联合结构不适合总承包模式,急需调整。如国内最大的建筑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由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子公司横向联合而成,施工工程由每个子公司分别承包。集团的成员企业业务相同,常常互为竞争对手。中建总公司作为母公司,不是集团内集中大部分承包业务的核心企业,而是任由下属工程局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力自行发展。总公司虽然从统计上看资产、人员规模很大,但缺乏相应的总承包能力,工程承包的基本单位分散在下级的公司,无法达到规模集约的效应,在技术开发及管理能力上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媲美。[6]企业结构的不合理致使施工企业缺乏绿色施工能力,并且,其与总承包模式的不适应将直接导致绿色施工无法实现。

2.3.3我国绿色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受现阶段技术水平所限,绿色施工进展缓慢。建筑业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诸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的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等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的横向转移和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8]目前,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有较大差距,符合绿色施工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材料更是相当缺乏。[9]我国相对落后的绿色施工技术水平导致现行的绿色施工浮于表面、深度不够。

2.4实施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不能凸显

绿色施工往往意味着可供选材的范围更小、材料成本更高,可供选择的工艺更加受限。如节能低碳材料价格一般相对较高,据估计,做节能低碳装修的前期投入要高出普通装修的20%-30%,节能低碳全装修的住宅价格也比同类地段的住宅溢价30%-50%。[10]虽然绿色施工也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目前的行业背景和施工技术水平下,社会效益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激励机制的不成熟,“绿色税收”尚未形成,不能降低绿色施工的成本,最终的结果是经济效益不能得以凸显。施工企业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经济效益的缺失使绿色施工的推行的最大动力因素未能形成,严重制约其发展。

3促使施工企业积极推行绿色施工的措施建议

由于上述制约因素的存在,使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中推行起来进度缓慢、效果甚微、浮于表面。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促使施工企业积极推行绿色施工,达到深化改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1通过宣传和培训,强化绿色施工意识

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施工了解,让其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通过强化社会公众的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意思,能够形成对绿色施工的支持和监督作用。通过对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绿色施工的内涵、原则、总体框架和要点,提高绿色施工意识,改变其传统观念。同时,提升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达到绿色施工对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2通过新增和修订,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制

首先,对环境法应进行修订,将绿色施工所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环境法相结合,并明确环境法与其它立法的衔接;在立法中应对污染结果的量化进行规定、建立相应的配套法规与实施细则、明确法律责任和操作流程;在执法中应保证公平公正、落实到位,严防行政干预环保部门执法。其次,加快制定并出台实施指南、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三大标准。实施指南的出台能够指导施工企业按照绿色施工的程序与要求,有迹可循地完成绿色施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则让施工企业在绿色施工中,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有相应的参照与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则对绿色施工的成果能起到公正的反映,对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有检测、反馈、监督、改进等重要作用。然后,制定对绿色施工的各类激励性政策。包括设立与绿色施工有关的新奖项,促使施工企业积极建设绿色施工项目;实行对绿色施工项目的补贴、征收绿色税收、差别化税收等措施,降低绿色施工成本,积极诱导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

3.3通过整合和分工,改进建筑行业结构、提升行业水平

首先,调整建筑行业结构,实现以施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体系,建立分层的有效竞争机制。通过整合,形成一批在规模和实力上均遥遥领先的大型企业,起到集约和综合的作用;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化、地区化服务。参照国外建筑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力组合的实际经验,大、中、小三类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例应分别为0.1%,1%,98.9%是适当的。[6]通过行业结构的整合,肃清行业环境,保障施工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为绿色施工的推行创造可行基础。其次,应调整上述占比0.1%的大型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以适应不断改进的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对建筑企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以一个大型企业为核心、外延连接若干小型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纵向联合的企业集团,工程主要由核心企业的母公司来承包,而那些关联公司和小公司服务于集团内的施工企业。最终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集约、规模经济的效果,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满足绿色施工要求的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和各阶段控制的原则。通过对总承包模式的优化改进,为绿色施工提供更有利的管理环境,增强绿色施工过程中的统一协调性。然后,针对绿色施工导则中所提到的管理和技术六大要点进行创新和研发,并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力度,综合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为绿色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实现绿色施工的综合效益。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4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 四节一环保 建筑工业化

1、绿色施工的概念与原则

1.1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2绿色施工的原则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应当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包括施工规划)设计(包括施工阶段的深化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机械与设备选择、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2、绿色施工必将加快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我国建筑构配件工厂进展还是比较快。但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作基本停止,发展极为滞后。主要表现在:①建筑业粗放经营、浪费比较严重,未形成规模经济;②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技术贡献率较低;③建筑标准化,构配件标准化、体系化和通用化程度低;④施工机械自动化程度不高,一直存在手工操作多,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材料浪费多,高空作业多等现象;⑤建筑节能和环保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所以,当前建筑业在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积极积极推进房屋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在具体实施中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结构设计要多样。采用混合结构、轻钢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灵活分割的多元需求;二是功能适用要现代。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资源材料,满足节能、防火、隔声、抗震等功能要求,建筑垃圾可回收循环;三是制造分工要合理。建立科学的构配件目录,制造与施工分离,提高制造和施工机械化水平,建立合作良好的总分包生产机制;四现场施工要环保。尽量采用统一模数构件,减少大规模湿作业,减低劳动强度,交叉作业方便有序,工序质量可查可控,减少施工过程环境污染。

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浪费。仅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在钢材、木材、水泥和水这四项上就大有节能潜力可挖。可缩短工期30%,周转材料节约80%,降低造价10%~15%以上。绿色施工理念整个贯穿在建筑工业化过程里,势必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绿色施工将促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在我国建筑、交通、工业三大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建筑能耗总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左右,在三大领域居首位。目前我国存量建筑物达400多亿m2(其中节能建筑仅占1%),每年新建建筑物还在以17~18亿m2的速度增长。据2008年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业每年消耗的建筑钢材和水泥占全球产量的50%,消耗的木材占全球森林砍伐的49%。每年生产1t钢材需要30t自然资源,需要消耗6.56新水,消耗0.75t的标准煤,同时排出2.5t二氧化碳和2.9kg二氧化碳。生产1t水泥需要消耗1.57t黏土,需要1.07t的标准煤,同时排出0.7t二氧化碳和0.5kg二氧化硫。专家经过测算,如果我国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地球0.5%的森林砍伐量。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其能耗、原料消耗之大,产出的扬尘和建筑垃圾等污染之多,必然成为节能减排首当其冲的行业。建筑企业通过绿色施工,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的。

3.1新材料的使用可以切实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建筑造价。

据分析将钢筋强度提高一个级别,可以节约钢材10%,将性能提高一个级别,可以节约用量30%,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0.5%森林采伐量。设计中使用工业废料制作的空心砌体做维护,采用新型节能材料保温,可以大大降低冬季供暖能耗。绿色施工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材料的更新和环保性材料的出现。

建筑市场已经出现再生塑料生产的复合塑料模板,可以代替木模板,周转次数能到50次,和木模板比较,周转后不吸水变形,而且成本便宜;同时,复合塑料模板100%采用可再生塑料为原料,可以回收利用大量塑料垃圾,减少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种塑料模板在建筑施工中如果普遍使用,不但能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而且能为地球保护大片森林。

3.2绿色施工的要求必然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中专门增列了“绿色施工技术”一章,其中包括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硬泡沫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技术、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供热计量技术、建筑外遮阳技术、植生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这14项绿色新技术的中心思想主要是四节一环保,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真正做到施工的绿色环保。

4 绿色施工的社会意义

发展绿色施工,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保证社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总之,传统的建筑施工高能耗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对人的生存非常不利;新的绿色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环境的保护,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要逐步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切实保护好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晓妹,付凌云.绿色施工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广场,2009(08).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5篇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

转贴于

(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四)积极发挥建筑业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作用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6篇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转贴于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7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

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

(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

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8篇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第9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绿色施工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在高层建筑施工建造的整个过程中,绿色施工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审视各个施工生产环节,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包括施工全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作业开发等初步内容;以及应用绿色施工技术、选用绿色施工材料等进一步的内容。而上述工作的开展,通常会带来与传统施工模式不同的成本支出,使施工成本内容有所变化。

1目前我们绿色施工当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确实极大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总体来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增强,并在近期延续着健康的发展态势。但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建筑业仍然还属于一个劳动密集、资本密集的粗放型行业。必须指出,我国建筑工地上文明施工制度的执行虽然较早,但太偏重表观的环保内容,基本上还谈不上节材、节能、节水和节地等资源、能源节约,与本质的绿色施工尚有很大距离。限于生产力现状与当前国情,现阶段我国绿色施工及相关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定困难,目前房地产开发市场和民众对实用性建筑产品比较认同,对绿色建筑产业的认同还仅仅停留在“锦上添花”的层次,并不能完全接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还远未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国内外针对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已经很多,但对绿色施工、特别是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的研究还很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并没有采用绿色施工,也就造成了很少有人去认真研究绿色施工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问题,也很少有人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去关心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的控制问题。因此,怎样通过合理的方法有效控制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成本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分析

2.1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的构成

建筑业企业在高层建筑绿色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都应计入成本费用,按成本的性质和国家的规定,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同样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

直接成本是指高层建筑整个绿色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它是可以直接计入工程对象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间接成本是指为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组织、准备和管理绿色施工生产等的全部费用支出,包括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资产使用费、差旅交通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保险费、工程排污费、工程保修费及其他费用。

2.2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的特点

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成本,和传统的施工成本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在工程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更多。除了包含传统的施工成本以外,高层建绿色施工成本还要加上高层建筑施工的一些额外措施费以及绿色施工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安全文明施工等的费用。

②成本控制难度更大。工程施工成本本身就不容易控制,加之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绿色措施多而繁杂,带来的成本升降不一,且其各项措施费用尚无统一标准,更加大了其成本控制的难度。

③成本风险大。高层建筑施工费用和绿色施工成本一样,都存在费用投入不确定性的问题,即它们的费用支出不一定能换来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可见成本投入风险极大。

由上可知,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是以传统施工成本为基础,要额外考虑高层建筑施工和绿色施工所需要的相关费用。有关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相关研究已经涉及很多,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的剖析中,寻求专门的、恰当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措施。

2.3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鉴于高层建筑绿色施工及其成本的特点,多种因素对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的增减产生影响,这些因素(见表1)有外在的,有自身的,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要重视每一个因素,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的变动,都有可能引起成本目标偏离预期。

表1高层建筑施工绿色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

2.4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的对象

①以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施工队和生产班组作为控制对象控制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的支出,必须从各项费用支出的主体入手,进行效控制。应严格控制实施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各专业施工队和生产班的成本,相关主管部门应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监督、指导、检查和考评;与此同时,各专业施工队和班组负责人也应加强成本的自我控制,实施自控、他控和专控的“成本三控”制度。应该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控制对象。

②以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措施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

这是最直接、最具体的控制对象。高层建筑绿色施工项目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各项绿色施工措施的逐渐完成而实现,而且绿色施工措施繁多,也不统一。对各项绿色施工措施费用进行控制,实际就是对绿色施工直接成本的控制。可通过编制专项绿色施工预算提出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标,然后实施。

③以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经济合同作为控制对象

高层建筑绿色施工中的合同比较多,与施工总成本关系也比较密切。特别是绿色施工过程中要购买大量的绿色建筑材料,一定要做好这些购买合同的管理工作,确保所有绿色材料的总费用在计划范围内。此外,还涉及到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承发包合同,劳务合同等,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总成本。

3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成本控制,应伴随着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进程逐步开展。首先应针对高层建筑成立专门的绿色施工成本管理小组,项目经理兼任组长。综合考虑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的现场情况确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对应的控制体系,划分具体责任。其次,要用绿色施工完成高层建筑工程实体的建造,是各项绿色施工成本实际支出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绿色施工成本支出的关键。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加强高层建筑绿色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落实执行降低绿色施

工成本的各项措施,做好绿色施工任务单的验收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特别是要

做好每一项绿色施工措施费的记录,为成本结算提供依据。

②做好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月度成本、季度成本的核算工作,出现成本异常时

一定要格外重视,在认真查明原因的基础上果断采取纠正措施。

③专人负责对外合同的履约情况,为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提供约束保证。特别

是绿色材料的购买合同和分项工程绿色施工的分包合同,其合同的履约好坏直接

影响施工的总成本。

④要经常检查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控制措施的落实现

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结束语:高层建筑越建越多,绿色施工是未来施工的必然趋势。虽然已经得到政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