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课自我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5:36

网课自我总结

网课自我总结第1篇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目前遍及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最初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事网络。当初设计它时,并没有想到要把网络拉到全世界,只是单纯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核战争爆发,能有一种网络在受到毁灭性攻击之后,仍然可以通行全世界,具有迅速恢复畅通的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一些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60年代,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70年代,特点是分散管理,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特点是标准化、开放化。(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点是高速、综合、移动。看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结果,我感到很是欣慰,同学们总结的知识点很完备,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这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了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课自我总结第2篇

一、织好“网线”,宏观上把握教学思路

一张渔网的好坏,首先是看渔网的织线好坏。而导学案设计的好坏,首先要看教学设计思路是否明确,框架结构是否清楚。因此,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明确教学逻辑思维线索,做到教学内容安排有序,教学结构布局合理,教学“网线”清晰可见。

教学思路清晰是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政治课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几乎每一课时都有一个相对的知识结构,理清思想政治课教学思路,就好比是在中行驶的大船,找到了正确的航线,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另外,初三思想品德课具有的一定的理论深度,理清思路,就为知识化难就简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保证了知识传授的顺畅性。如,在讲述初三政治“依法治国”这一课时,把这一框知识设计成这样一条网线:依法治国的基础知识点(含义、目的、本质、核心),依法治国的原因,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把本课的知识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自学和总结知识点。因此,学案设计应清晰地表现这一框的内容结构。

二、接好“网点”,微观上抓住教学要点

一张渔网是否牢固,不仅取决于网线的好坏,而且取决于网点(线的接头)是否牢固。相对而言,学案设计的网点要简单多了,但是由于这些点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点”的确定可以考虑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是由教学内容在整个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所谓难点,是指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学习造成思维上的差异,它是由教学内容和学生可接受水平决定的,因此,它是不确定的,处于变化中。是否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是衡量一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这要求我们设计学案的时候要紧扣重点,化解难点。

2.依据教学安排的不同,“点”的确定可以考虑兴奋点和疑难点。

本部分是导学案的“戏眼”,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所在,设计时必须浓墨重彩。设计兴奋点和疑难点时一般要突出以下特点。

(1)内容的传承性。本部分是承接学生“自主学习”而来,在知识上是“自主学习”的延续和深化,在设计时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生成和发展。

(2)素材的时代性。“政治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标重要的教学理念,设计学案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活水源”引入课堂。例如:我在讲到初三正确《面对挫折挫折》这一课时,编制的导学案中,以吴江市盛泽中学“水晶男孩”面对挫折,勇于战胜自我为情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题:“水晶男孩”面对挫折怎么做?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通过以上的情境素材的设计,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活化了热点问题,并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问题的挑战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经过一定的思维努力才能解决问题,是学生探究问题不竭的内驱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问题弄明白的时候,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设计的探究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

(4)排序的生成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过程的设计必须降低知识的坡度,设计好台阶,步步登高,层层深入,因此疑难问题的排列上必须由浅入深,前一个问题是学习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提升和发展,这种问题排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娓娓道来中自然而然生成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3.依据教学过程,“点”存在起点和终点这两个重要的环节。所谓起点,是指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新旧内容的连接点,讲述新课的驱动点。所谓终点,是指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它是新课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漂亮的结尾能余音绕梁”,起点和终点的设计对于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推动教学高潮的出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于枯燥的政治课教学来说,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个留有余味的结尾,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起点设计有问题引入、故事引入等,终点设计有悬念总结、归纳总结、讨论总结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更要注重科学性和准确性,绝不能哗众取宠。例如:讲到“共同富裕”这一框时,教师可以以“我国如何做大蛋糕,实现共同富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点,也可以以“做大蛋糕后,我国又是如何切好蛋糕?”来留下悬念,为下一课做好铺垫。

三、留好“网眼”,细节上留有教学余地

一张渔网,如果没有网眼,则根本捕不到鱼;网眼太小或者太大,则可能难以收网或者有落网之鱼。因此,学案设计应留有“网眼”,因为你的设计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十全十美,而应该留有空白,有一点残缺美,以便以后完善和提高。

1.留好“网眼”,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由于采用要点的教学设计,教师只对上课的纲要心中有数,而对各个环节的连接、突发事件的处理的方式有待于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这对搞活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宏观把握思路,微观抓住要点,就可以腾出很多时间去观察学生,与学生做深入的交流,从而有机会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如果把每个教案上的细节都规定下来,把教师的思维“套牢”,就不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

2.留好“网眼”,可以提高学案的实用价值。

网课自我总结第3篇

将通过高考入读我校中医学本科专业的三年级学生137名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网络自学+课堂教学组)47人、B组(教材自学+课堂教学组)46人、C组(常规教学组)44人。选取第六章部分内容进行试验。B组一名同学因病不能参与试验而退出。调用以前的内科学测试成绩,按组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662),表明我们的分组成功,三组试验前具同质性。

2教学实施

A组、B组课堂教学前安排时间进行自学,A组自学网络课程相应的教学内容,B组自学教材相应内容,C组正常教学前不进行预习。

3考核方法

考核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病例分析题、图片病例分析题,每次测试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疾病临床特点、诊断及辨证论治的掌握情况,体现临床诊治思维,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为主。要求学生能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辨证分析,给予治疗处理意见。第六章概述自学2学时,第一节、第二节、第五节自学2学时,第七节、第八节和第十节自学2学时后的第二天分别进行测试。三次测试均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课堂教学结束后1周,对前面所述内容进行综合测试一次。

4问卷调查

我们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于中医外科学网络课程及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和评价。

5结果及讨论

5.1测试结果与分析

(1)A组与B组自学后第一次测试及三次测试成绩的平均分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12),A组与B组自学后第二次测试及第三次测试成绩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342,p=0.113),但A组测试成绩平均分均高于B组,表明运用网络课程自学的效果优于运用教材自学。(2)第二、三次测试的成绩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但两次测试中图片分析题的合计成绩,经两样本t-检验分析,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的成绩优于B组(p=0.025),说明网络自学组在图片分析能力上强于教材自学组。反映出了我们的网络课程提供的大量图片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治能力。(3)从A组、B组、C组经课堂教学后的测试成绩可以看出,A组的平均分高于B组、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644),其图片分析题的成绩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766)。统计反应出经课堂教学后,三组学生对所检测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我们的教学应用了大量图片,使到非网络自学组学生同样接触了大量疾病图片,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也可能与我们试验的疾病范围小有关,尚未能拉开学生的差距有关。总之,从本次实验来看,两组学生三次自学的平均成绩超过60分,表明通过自学,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反应出本科生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我们的网络课程初步显示出其相对于文字教材的优越性;从调查来看,学生认可我们建设的网络课程,学生比较喜欢运用网络课程进行自学或辅助教学,为我们开展网络教学的可能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我们看到了运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网课自我总结第4篇

时间:2020年4月17日15:00     地点:腾讯视频会议

供用电技术教研室11名专兼职教师网络教学已经开展八周,供用电教研室于4月17日召开期中网络教学工作总结会议。现将11名专兼职教师工作总结内容如下:

1、教学工作经验总结方面:①教学内容选取上,我们应该尽量选取简单、便于理解的知识点;针对于复杂分析计算、操作等,我们应该谨慎选择,等学生到校后,通过任务驱动,做中学效果可能会好一些。②课件重构方面:PPT的内容尽量简洁,实现PPT、图片、视频结合来进行讲解。③互动有针对性、要有激励措施:教师尽量避免问学生会不会?有没有问题之类的互动?因为这样的互动没有效果可言,我们可设置一些小问题,例如选择题或者判断题等,记录学生的回答结果,作为平时成绩依据。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切换平台和使用工具。避免网络卡顿,学生切换不便。教师可按照课前职教云-课中直播间(视频、图片、动画都加入课件)-课后职教云这样的方案进来课程教学实施。⑤网络教学已经进行八周,现在针对学生的两极分化学习态度我们应该进行区别对待。针对优秀积极地,我们应该公开表扬;针对表现一般的,单独个别提醒;同时我们需要在讨论区通过点名和提问简单问题进行互动交流。⑥如果针对个别同学遇到网络卡顿现象,建议观看回放,进行教学细节修正完整。⑦思政教学方面:我们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细心、用心来教授学生。

2、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①顶岗实习将于5月15日结束,毕业生到底如何进行顶岗实习的总结毕业材料,请教务处今早给一个说明;②11周有些老师的课程即将结课,针对这一部分课程,我们该如何给学生进行考核?

网课自我总结第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下面我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做到:

1、在平时工作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基础改革课程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踏实肯干,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没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按时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和同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意见。

2、在教学中,我认真对待每节课,做到课前有教案,课后有反思,课下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向45分钟要质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新课程标准,翻阅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积极参与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虚心请教老教师,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5、政治、业务学习方面

本学期,为了提高自己,坚持每月的政治学习和教研组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中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及报刊杂志,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不同的心得和体会。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记录每堂课的感受和感觉有缺憾的环节。根据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一年来,我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xx年9月,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省教科研论文优秀奖;在20xx年11月辅导17个学生参加区里组织的电脑绘画和电子报刊制作比赛,相信也会有很大收获的;在20xx年7月参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成绩合格。

在教学工作中也有不足之处:

1、机器严重老化,运行速度慢,影响课堂效果。

2、学生接触的软件太少,参加活动时比较被动,像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项目一直是一个空缺。

3、两个学生一台机器的现状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工作,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此课程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应用上,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的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先集中时间在教室讲完理论知识,然后集中时间到机房做实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某些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能同时动手做实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学习比较排斥,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尤其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根据教学计划和我校现有条件,利用机房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每次上课既讲理论又做实验,利用PPT课件中的图像、动画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理论知识,应用机房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和其他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了理论教学。

二、制作简明易懂且形象生动的PPT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图像、动画手段讲解网络理论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路由原理与技术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明白,必须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做到简明易懂,只讲授其中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图像和动画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的画面。

例如,在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三种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改善了教学效果。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占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报文交换无需建立电路,但每个数据文件作为一个报文整体进行路由寻址,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动画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类似,将报文分成了多个数据片段(称为分组或包),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纯粹理论讲授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动画课件的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现有机房,实现一体化教学,理论讲解与网络硬件实验、软件仿真实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网络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某些网络理论即使有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时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如IP协议、IP地址划分和子网掩码划分、路由原理和技术、DNS和FTP原理等。这时就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我一般采取边讲理论边带着学生动手操作,如讲授传输介质时,让学生传阅实际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实现联网的双绞线。如在讲授IP协议配置时,我先讲完IP协议和网络掩码的概念以及IP地址的划分,然后带着学生查看当前的网络配置,并让他们自己修改一些配置。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四、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应将着重点放在实践环节,同时也不能轻视理论教学,只有两者结合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符合其教学目标。在学校硬件环境的制约下,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基本能适应本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

在这一年中,我担任学校的计算机专职教师。在我们学校计算机课程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跨度较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如果按照书本的课程要求开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书本上是从四年级才开始的。为了满足低年级学生的需求,我经常到外面去找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软件,如:金山画王、画图、益智游戏等,同时,还制订了一到六年级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使我校的计算机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还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科的内容需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同时,还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会了多边形之后,我在计算机课中就让学生来画各种多边形,在实践中来体会计算机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好处;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写日记、作文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打印他们自己的作文或直接就把他们的作文写在计算机里,并通过学校的网站来展示,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学生不仅对计算机感兴趣,还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有的学生还经常上学校的网站去发表他的作品呢!

除了教计算机课外,我还担任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室的主任,负责学校的电教工作。我校因为人手不够,没有专职的打印员,我还得接学校的打印和油印工作。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都会为各种计划总结和各类试卷而忙碌,同时为了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还要制作、更新好学校的创新教育网站,做到时事、要事都能及时上网公布,还向南长教育和无锡教育投稿,一年来我校有8篇新闻报道被无锡教育网学校风采栏目审核通过并报道,大大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有时为了能及时的发布最新的信息,我经常要做到很晚,甚至有时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日,当在网上浏览到自己学校的网页时,心里也感到很欣慰。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校的网站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如:学校的电教管理、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等,甚至还有教育常用软件的下载等。

当然,在平时的工作中肯定还会有许多的不足,我将会继续努力的做好上级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同时尽我所能的协助好其他教师的工作。在新的一年中,希望能继续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四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个班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计算机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老教师对计算机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各项考证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毕业班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 学习计算机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 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几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3 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 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网课自我总结第6篇

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使自己掌握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国家已经开始举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这就给我们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应该重视这个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服务。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

网课自我总结第7篇

听评课是基于对课堂的仔细观察进行的评价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流于形式。传统听评课往往是上课时听课的人很多,但课后听课人就不见踪影了,如果被迫留下来参加评课,发言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发言者客套几句敷衍了事,大部分人都埋着头等别人发言。这就致使教研活动虎头蛇尾,开课教师未能听取到广泛的意见,听课教师未能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进行深入的反思,组织教研活动的单位也未能留下足够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时间仓促。传统听评课模式一般在授课结束后及时开展,时间比较紧,评课人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推敲,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建议,授课人也不能充分吸取意见建议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3、碍于面子。由于面对面的评课模式以及参加评课人的局限性,导致一方面评课人怕说错了别人笑话,丢自己面子;一方面又怕说出了不足之处损了授课人面子。这样的束缚往往导致听评课中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大大降低了评课的作用。

4、开放度不足。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局限于学校、学区,范围再广一点可能是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评价,这样的局限使我们不能听取到更广泛的意见建议,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网络评课充分弥补了传统评课的不足。

1、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网络听评课改变了传统的听课者带上凳子、走入课堂、正襟危坐的听课模式,给了听课者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听评课当中,也可以通过定格、回放和快进等对课程进行反复推敲,全方位解剖课堂;实现对课堂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2、解决了人情评课、面子评课等弊端。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等方式,充分解决了面子问题。让我们每一名评课人都能够畅所欲言,既不怕说错话,也不怕伤了人。各种思想的碰撞更能够反映出真实深层次的问题,充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避免评课中的言语霸权问题。传统的听评课中往往会因为领导、专家或骨干教师的意见、导向性的观点存在,致使许多年轻教师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发表了也很可能就被冷落忽视,导致参与评课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最后评课也不过是流于形式,也会造成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年轻老师,其思维跟着经验走,形成思维定势,从而丧失了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网络评课过程中不存在官僚氛围的职权效应,教师们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无拘无束的思维碰撞,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评课的有效性。

4、提高了听评课的开放性。通过互联网平台,极大的扩展了听评课的受众群体,使教师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精品课程。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自己的课程得到丰富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扩大了指导的辐射面, 使一种基于小集体的相对封闭的传统行为变为一种社会化的全面开放的行为,对于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开展网络评课势在必行,传统听评课模式的弊端也在倒逼我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网络评课优势,提升农村教师教科研能力。

1、充分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目前我乡青年教师的队伍逐渐扩大,35岁以下教师占据教职工总数的65%左右,初上讲台,有热情,有激情,但是缺少经验。一方面因为多数青年教师的成长缺少培养与关注,更多的是缺少氛围,缺少学习。另一方面是目前农村教师教科研水平总体不高,农村教师竞争小,大多教师安于现状,通过主动学习来提升自身教研水平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能够充分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

2、建立“互联网+”网络评课平台。积极整合学区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以及网络资源,首先建立起学区的听评课平台,把被评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学案、授课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授课人的教学反思都放到网络平台上,方便参与者的评论。另一方面,搭建学区听评课平台与互联网的连接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课当中,邀请专家、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参与,吸纳更专业的评论;也让我们的教师接受到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3、积极组织教研组集体听评课。通过组织教研组听取网络上的精品课程、名校课程,广泛开展集体评课,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集体研讨当中,通过对课程的理解,进行思想的碰撞,形成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充分提高教学能力。

网课自我总结第8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案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26-02

1引言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大批学生对网络、网站和网页等概念都已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也自己动手设计网页,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因此,借助良好的学习动机,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掌握好该门课程的关键。

2采用多维、多层次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办学模式。因此,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设置为1:2,如何上好这占据总学时数1/3的理论课,并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理论课教学的关键。

2.1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单调的100分钟理论课,会使学生感觉到沉闷和乏味,因此首先要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下功夫。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不只是文字与图像的组合,还融合了各种设计元素,如音频、视频和动画信息,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精彩。制作课件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链接了一些国内优秀网站,并对网站的结构和网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鼓励学生多浏览观摩优秀的网页作品,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审美观念,这样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

2.2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演示制作网页案例,传授本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学生模仿制作演示案例,在完成演示案例制作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基本要求“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要求扩充演示案例”和更高要求“自己收集资料和素材,以教师提供网页案例为模板,制作网页”。

例如,在框架网页教学模块中,我们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3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上自学与答疑

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压缩后的课堂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在校园网上网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视频教学、实践教学、课后习题、知识拓展、网上答疑等模块,不但能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而且网上教学不受上课时间、所学专业限制,只要对本门课程有兴趣,就可进行网上自学。另外,在课件中还和其它高校“网页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网站相链接,满足较高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4以竞赛促兴趣,发挥激励机制

在教学中,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作品展示。每组提供一份优秀作品,由设计者进行作品演示讲解,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同学打分,评选出优秀作品,同时将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网。通过这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2/3。实践教学的贯彻落实,是关系到课程设置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一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课堂训练――模块设计――教学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1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时,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我们要求指导教师每次上机课必须用10~20分钟的时间,安排上机操作内容,讲解操作要点,起到配合和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缓解了理论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效率。

3.2模块设计

当一个模块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安排一定学时进行模块设计训练。教师根据教学模块内容选择一个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需太过复杂。学生首先分析、模仿案例,培养对这一模块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然后要求学生以此案例为样本,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制作作品,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正确引导,在深度方面给与拓展。这样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掌握了学习知识点,又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品,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3.3教学实训

教学实训阶段是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并且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阶段。我院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了两个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场所,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技能培养。另外,我们还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项目。如有些学生协助教师制作网络教学课件和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实践应用,不但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制作网页的系统性、精细性和艺术性;还有些学生参与校园网内容设计与建设工作,如在校园网中开辟班级专栏和一些社团活动新闻专栏,同时参与校园网的维护工作。

4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

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此必须将考试重点转移到考核学生的实际技能方面。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考核模型中,我们主要采用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个性化的特色网站,并上传到Internet供用户浏览访问。因此,最好的考核方式就是评价学生所做的作品。由于这类作品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训阶段,就要求学生一边进行操作实训,一边着手收集资料,设计自己的特色网站。作品评价时,根据学生提供的域名地址,进行课堂演示,学生总体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40%,平时作业和上机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可大大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对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拓展其知识面。近两年来,我院学生网页设计作品多次获得省级、校级奖励,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白建明等.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2).

网课自我总结第9篇

教育信息化建设,网络是基础,资源是核心,教育教学应用是目的。开发面向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构建常态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体系,对于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善农村师资薄弱现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课题实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义务教育城乡间、地区间和校际间的差距,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可以为农村教育提供均衡发展机会,为改善农村落后教育现状创造有利条件。教育部《-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建立网络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提高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2、顺应国际教育潮流发展的趋势

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效益,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美国在《国家教育发展评估-》中提出,美国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不再是简单地增加学校计算机的数量,而是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应用,特别是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实质性融合,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和创新的能力。美国针对国内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目前也在致力于制定有关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政策,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效益评价、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研究。我们开展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课题实验研究,顺应了国际化教育潮流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巩固发展现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迎头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水平。

3、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我国提出后,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验,有的在某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如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中学数学“几何画板”的整合等等就是比较成功的范例,“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的实验在深化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些大多都是集中在某一学科,或某种特定教学环境,或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开展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课题实验研究,将突破现有局部、零散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应用落实到所有学科学段的每一节课堂上,并且为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恰如其分的指导。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的应用将进一步发挥现有网络优势,促进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效果和效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和学生应用难的问题。

4、实现全市优质资源整合的需要

为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保证资源应用的实效,**从年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年,主要以建设网络站点服务器为主,建设方式主要是购买厂商的成品资源库,在县域或校园网范围内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全市通过招投标形式先后采购了科利华、k12、龙教、人教社、东北师大、翰林汇、中基网络、中教育星、清华同方等十几套资源库。第二阶段是2002-2004年,以承担国家基础教育元数据规范资源建设为契机,建立了以中心站点辐射12个县市区分站点的分布式存储管理资源库,组织发动全市教师和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开展了大规模的自制教育资源活动(自制资源主要包括教师上课用的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实例、论文和学生各类电脑作品等等),初步实现了基于国家基础教育元数据规范标准的自制资源积累,校本资源累计达到11.2万G。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至今,为切实提高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复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自学资源和学习指导,启动了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实施方案。该课题实验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全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育资源质量,为全市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

5、发挥我市信息化环境优势的需要

**市是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起步比较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日趋完善,2004年建成千兆骨干教育城域网,形成全市教育信息、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各种功能应用服务的信息枢纽。全市90%完全小学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或ADSL接入了教育城域网,建成市级达标校园网896处,占完全小学以上学校总数的51%;全市中小学现有计算机14.5万台,学生用机达到10人一台,教师基本实现人手一机;全市现有多媒体数字投影教室3618个,占全市班级总数的16%。2005年,**市委、市府又把“农业、城建、教育”列入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三大品牌,如何发挥现有信息化环境优势,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也是我们开展这项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实验课题。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成依据新课程教材,分学段分学科的主题资源网站,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服务。

三、理论依据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1、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改理论是本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理论,也是建设主题资源网站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要树立大课程观,树立网络化学习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设主题资源网站就是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探索、发现去建构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建构学习过程中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通过“联系”与“思考”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3、现代教与学的理论

建设应用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必须以现代教与学的各种理论为基础,如:人本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学习条件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暗示教学理论……等等,还有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都从教学过程的不同角度解释了不同的教与学的现象,我们要用这些先进的教与学的理论来指导和解决我们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具体问题。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建成内容丰富,使用方便,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新课程标准下的主题资源网站群。

2、通过研究,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应用主题资源网站常态课堂基本课型,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在网络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方法和规律。

五、研究内容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课程体系的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是以一节课为专题,将涉及这节课内容的相关资源经过筛选、加工并按一定规律形成的一个主题教学网站,它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每课节主题资源网站都要结合网站内容形成典型的学习指导意见和教学指导意见,务求通过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应用,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性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新课程标准下网络教学的模式、方法和规律的研究

本着边开发边应用、在应用中研究的原则,在建设主题资源网站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应用。要研究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网络教学的新规律、新模式,努力总结形成一批常态课堂教学典型课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规律和做法。

3、主题资源网站设计、开发、管理、使用和更新机制的研究

设计开发一套完整的统一管理平台,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实行重大工作项目管理,并逐渐形成我市资源建设新机制,最终实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4、子课题研究方向

学科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条件下常态教学课型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背景下新课程评价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的管理机制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背景下其他相关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实验以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综合评价和在应用中反复修改完善的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实验法、调研法、经验总结法和统计法等。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4月)

总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子课题申报,确认实验学校承担的子课题。组织实验的开题和培训活动。

(二)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9年12月)

第一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2月)

总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指导,组织相关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开展优秀主题资源网站、优秀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优秀学案,实验优质课、实验论文等评选活动,对子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主题资源网站和教学指导意见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化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发表相关实验论文,编写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规范,形成阶段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总课题组对本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完成实验资料的整理、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汇编实验成果,进行鉴定验收。对本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子课题,总课题组向省电教馆、中央电教馆申报,由省、中央电教馆鉴定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发表、出版实验研究论文、典型课例和实验报告;

2、形成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体系;

3、编辑完成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使用规范;

4、形成应用主题资源网站常态课堂教学基本课型。

九、实验经费

本课题研究的所需经费,由子课题实验学校自筹解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