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9:01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邓奕(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谢骐(1966-),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BZD04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33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37-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 “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1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 培训时间 培训部门 培训内容 培训要求 实施

负责人 考核

方式 备注

1 1 人力资源部 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 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 人力资源部主管 考试

2 2 生产车间 根据3D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 能够看懂3D图并能依图组装 部门经理&企业导师 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1 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 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2 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 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 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 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 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 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12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 学生 学号 企业指导教师 学校指导教师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 产品工艺与设备 企业生产与管理 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 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时间:20 年 月—20 年 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1.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2012年6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6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3.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2012年12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13支参赛队伍在全省25个兄弟院校的142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9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机械制造;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75-02

我院作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于2010年2月派遣部分教师赴德国的职业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职业教育模式学习。本次学习直接涉及德国职业学院的课堂教学,因此,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及其实施有了具体的了解。

德国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其特点

德国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必须按照各州的官方指导文件制定,官方指导文件对各专业必须开设及有选择性开设的课程(不能理解为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各门课所讲述的内容、上课时间及课时数也有具体的说明,但对所选的教材不作规定,各学院在那些选择性地开设的课程方面也有所不同。德国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州是巴伐利亚州,其官方指导文件的制定、者为“国家学校素质及教育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http://isb.bayern.de)上详细列出了作为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各专业、作为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各工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及要求。国家学校素质及教育研究所由州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学院及企业界有关人员组成。德国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两年)的教学计划如表1、表2所示。其特点是:

1.注重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如德语、英语、数学及物理都是典型的文化基础课,其课时都很多,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29%,特别是英语、数学课程,在两个学年中都有开设。

2.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如工程力学、工程绘图、化学与材料科学、机械零件等课程,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33%,工程力学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每学期有5课时,机械零件课程在两个学年中都有开设。

3.开设与企业、社会的经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经济和社会学、心理学、工业管理等课程,其目的是使毕业生能很快适应企业与社会。

4.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如项目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工程等课程,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15%。

5.重视环境保护及新材料、新能源的教学,开设如环境与质量、新材料技术、可再生能源等课程。

6.不以学期划分每门课的授课时间段,可在每学期交叉授课,如机械零件及英语等课程。

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其特点

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是在职业学院机械制造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其教学计划(一年制)如表3所示。

其特点是:

1.在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手动工具的使用及普通机床的操作占了相当多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1%),如零件制造手动工具、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制造、普通机床机械部件制造等。

2.注重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而非数控机床的原理,因为作为数控加工方面的技术人员,主要能力在于数控机床的使用,而不是数控机床的研发、改造及维修。

3.无论是普通机床还是数控机床,都以单个机械零件的制造作为基础,再到有配合关系的机械部件制造,将公差配合的概念贯穿于零件的制造过程中。

4.侧重于零件制造全过程的教学,从设计到生产规划、生产管理、制造、零件检测,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教学为课程导向。

5.非常重视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的教学,因为数控加工的最先进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在教学中同样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项目,每门课程就是一个项目。另外,还需通过由德国工商协会(IHK)组织的考试,取得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职业资格证书。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启示意义

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同时参考德国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及非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由州政府颁布各专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因此,各职业学院或职业培训学校都有法可依,做到各学校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大致相似,又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缺乏一个统一、明确、具体的指导文件,使得各学校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差别很大,而且每个学校都认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是最合理的,甚至为了一些概念随意、频繁地改变教学计划,但少有真正的特色与精品。

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认知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进入企业后,就没有太多机会系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另外,在学校里打好理论基础,有利于工作之后的继续学习。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对其大幅度地删减或压缩,所谓以“够用”为原则,很难明确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为“够用”,对专业基础课也进行压缩,将其“揉和”到专业课中,不能系统、循序渐进地讲授。

德国在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中有“二元制”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主体,在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中,“二元制”教学法才得到较广泛的运用,另外更加强调的是项目教学法。我国各职业技术学院陷入了对一些名词解释的困惑中,如“二元制”、“工学结合”等,大家一味地跟风,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去“工学结合”。有的学院简单地将一门课集中到几周上完,全是“学”,没有“工”,教师、学生都叫苦。这样做违背了教学规律,如同早、中、晚三顿饭都放在早上8点,连续吃饭,而且仅有一个品种的饭菜,其效果可想而知。有的学校即使有“工”,但很多时候都是到与所学专业不太相关的企业中做一些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简单工作,有时甚至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最后变成了“空学结合”。因此,对待“工学结合”,应按照硬件优先、资源整合的原则,在硬件上不能过分依赖企业,因为企业所投入的硬件,首先以创造利润为目的,学校则应在保证硬件条件的基础上,与企业的硬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互利互惠,同时配合有效的管理。

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方式及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就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意义,旨在理清高职教育专业的建设思路,严谨地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按教学规律办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改革与发展动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9.

[2]刘玉东.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158.

[3]程忠国.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87-90.

[4]孟利前,肖海峻.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认识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155-157.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202-02

我国加入WTO以后,各行各业逐步与国际接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参与到国民经济建设中。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1],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办学基础,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强校之路,而社会服务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和落脚点。要使高校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就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出象牙塔,积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2]。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从2001年开始,对于在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

一、合理选择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

根据产、学、研三方合作的紧密程度,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主要有紧密合作型、松散合作型和混合合作型。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松散合作型模式,即理论教学环节在校内完成,而到了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到企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毕业设计。通过几年的实践,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主要动力是互惠互利,学生通过走出校门,可以享用企业的教育资源,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获得一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而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可以吸引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共享高校的教育资源(例如一些精密的仪器设备)。

二、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于如何在高校的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有效地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经验。

(一)通过产学研协商,制订、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水利与建筑学院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让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学院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出谋划策。通过产学研有机的合作与协商,教学计划得到逐步完善,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

1.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

通过积极协商,经过几次修改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更新。例如,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我们在新教学计划中增添了《精准农业》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两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这两门课程,学生可以对如何利用“3S”(GPS、GIS、RS)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装备,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2.在教学安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了实现“学以致用”,学院接受企业的建议,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例如,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新教学计划中,设置了126学时的专业实验、5周专业实习、7周课程设计以及14周毕业设计。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利与建筑学院在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建议,将专业课由第七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第七学期仅设置一定学分的选修课,这样从第七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就由半年延长为一年,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也为学生考研和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机动时间。

3.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特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

当代大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许多企业都提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所需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将来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社交、组织、管理及经济知识。为此,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建筑工程经济学》和《会计学原理》等课程。通过产学研的积极合作,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专业特点与企业实际需要的有机结合。

(二)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本科生迅速扩招,大学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而转变为大众教育,因此各高校相继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注重培养具有较高就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目前,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在招聘人才时,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与企业进行了积极的合作。

1.依托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为了实现与企业、科研设计院所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水利与建筑学院相继与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建工集团以及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签订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我院教师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或个人创造条件进行沟通,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例如,翟国勋老师在讲授《砌体结构》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到农大体育馆、游泳馆、研究生楼、食品楼、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学生宿舍楼等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在讲授《农业建筑设计》的课程中,将学生带到黑龙江省畜牧业创新园区和黑龙江省种植业创新园区进行现场教学。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我院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

2.依托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够将本专业课程体系内所有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近几年,水利与建筑学院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每年都选派一批优秀毕业班学生到企业、科研设计院所进行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直接参与到实际的课题或工程项目中。例如,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1级的田广同学在佳木斯水利勘测设计院和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毕业设计。通过实际工程的锻炼,学生找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程的结合点,了解了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一些专业软件(例如PKPM结构计算软件、土坡稳定计算软件、土地整理绘图软件、工程效益分析软件等)的使用方法,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一定的工程素质。

(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中,我院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被企业或地方采用。例如,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2级的胡小花、韩晶京同学在侯为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新农村别墅设计,设计成果已经被双城兴山镇顺利村和拜泉县三道镇富业村采用。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加速了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满足了企业或地方的实际需要,也提高了东北农业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结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产业(企业)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对于如何建立并有效运作产学研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如何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宏岩.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1-2.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4篇

我院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中,认真贯彻了上级党委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并通过健全的制度措施和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有力的推动了我院的计划生育工作,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制度的落实,医院连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大秘书网-d为提高全院干部职工对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我们经常利用院周会以及每周一晚上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科普知识.人口理论等内容,在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利用黑板报.刊版.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在全院形成了浓厚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不仅明确了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懂得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提高了计划生育应知会率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到目前医院没有一人违犯计划生育政策。二.领导重视,常抓不懈。为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医院党总支始终把些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职能科室主任为组员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医院根据有关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制定了医院《计划生育规定》,为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院长与卫生局签定了计划生育合同书,并指定一位责任心强的同志专门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并做到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主任靠上抓,党政工团一齐抓的网络管理体系,保证计划生育工作落在实处。三.努力做好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了切实做好医院的计划生育工作,我们采取得力的措施,堵住了漏管.漏报和漏查的问题。首先,为了堵住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的发生,我们组织妇产科和超声科的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了《山东省终止妊娠的规定》.《母婴保健法》等内容,使他们明确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增强这项工作的透明度,我们将《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规定》制成刊版悬挂在妇科门诊.妇科病房和超声科的醒目位置上以方便群众监督,由于我们措施得力,目前没有发现一例违犯规定现象。其次,为了配合好计划生育工作,我们要求施术医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在接生时,严格检查准生证,认真填写接生情况统计报表和出生缺陷表,由于我们严格制度,目前在我院接生的,没有一例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三,为了宣传计划生育,我们按XX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成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孕妇学校”并由一人专门负责,定期开放,使育龄群众明确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母婴保健措施等基础知识。第四,为了加强医院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与管理,我们为全院妇女办理了“透查妇女登记表”已婚育龄妇女档案及常驻人口信息登记表,并做到每年的4月份和11月份对育龄妇女进行两次透查,对停薪留职的妇女经常写信和派人了解情况,从而使违犯计划生育工作的死角及苗头及时得以解决。由于我院制度落实,措施得力,使我院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率.节育率和统计准确率均达100%。X年X月X日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医院 计划生育 管理

0 引言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观念认识也在不断的改变,再加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医院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提高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此促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1 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现状

1.1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难以落实到实处,宣传工作开展不理想。医院的工作人员平时工作时间非常繁忙,医院很难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与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此医院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不得不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分层次的教育宣传工作,这样的宣传教育方式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达不到集中学习、宣传的效果;同时现代人们的思想变化非常快,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他们的个性思想更加突出,他们认为计划生育属于个人隐私,因此不愿意接受单位计划生育管理者的管理,也不愿意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1.2 难以掌握医院工作人员的婚姻信息,导致计划生育信息滞后。目前我国民政部门与相关计划生育单位管理部门并没有实现婚姻信息的共享,结果导致医院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员工的婚姻情况,进而不能对其进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结果导致一些员工利用医院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其婚姻情况的不了解进行违规生育。

1.3 医院流动人员的不断增加,导致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医院环境的不断改善,医院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对此医院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由于受到行政编制的限制,医院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单位编制,这样就会增加医院流动人口的数量,由于这部分人编制不属于医院,他们的个人档案医院计划生育管理人员也就很难掌握,因此对于这部分人医院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计划生育管理。

1.4 医院计划生育管理人员的观念意识落后。医院的计划生育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出现的新形势,对于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政策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人员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传统的强制观念,认为计划生育属于国家政策,对于违背计划生育的要给予制裁,结果医院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就会采取制裁手段,违背了法律的权威性。

2 提高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2.1 提高医院领导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医院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需要取得医院主要领导的支持,如果没有医院主要领导的支持,那么就不能对医院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因此医院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要及时与医院领导就医院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与沟通,以此取得医院领导的支持;提高医院领导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认识,让医院领导意识到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做好医院主要领导的计划生育工作,如果医院领导的计划生育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就不能对其他工作人员形成约束力,对以后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影响。

2.2 加强医院计生队伍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目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计生队伍是推动医院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要加强计生队伍的建设力度,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能、高管理水平的计生人员队伍,一是医院要为计生管理人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要鼓励计生人员参加各种教育培训,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高计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转变计生人员的思想意识,要将服务意识贯穿到计生管理工作中,让计生管理人员主动、积极地向管理对象提供各种计生服务,以此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计生管理意识;四是拓展计生人员的理论知识,计生人员在掌握基本的计生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以及经济知识等,以便在实际工作中为医院员工提供更加便捷的计生服务。

2.3 转变医院计生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医院计生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医院员工的利益作为计生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员工利益与计生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首先改变传统的强制计生管理模式,将民主意识引入到计生管理工作中,形成医院计生管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开展计生管理工作会议;其次将服务意识融入到计生管理工作中,医院计生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员工的个人信息,根据员工的信息建立计生管理数据库,以便及时跟踪员工的个人生育情况,同时医院也要定期为职工提供生殖健康检查、生育健康讲座以及发放计生用品等。

3 结束语

在当前的国家政策之下,虽然计划生育的政策出现了一些改动,但依旧是医院计生管理要务之一。医院计生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结合工作开展的现状和不足,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萍.浅谈如何加强公司计划生育管理工作[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3).

[2]张家为.谈如何做好企业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J].人口和计划生育,2011(5).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6篇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为提高全院干部职工对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我们经常利用院周会以及每周一晚上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科普知识.人口理论等内容,在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利用黑板报.刊版.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在全院形成了浓厚的计划生育舆论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不仅明确了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懂得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提高了计划生育应知会率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到目前医院没有一人违犯计划生育政策。

二.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为把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医院党总支始终把些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职能科室主任为组员的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医院根据有关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制定了医院《计划生育规定》,为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院长与卫生局签定了计划生育合同书,并指定一位责任心强的同志专门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并做到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主任靠上抓,党政工团一齐抓的网络管理体系,保证计划生育工作落在实处。

三.努力做好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工作。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CDIO;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陈兴文(1969-),男,辽宁锦州人,大连民族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创新教育中心主任,教授。(辽宁 大连 1166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学做研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C11CY092)、大连民族学院201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招标项目“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19-02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相继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形成了国家、省(区)、校和院四级体系,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直接受益、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2011年大连民族学院作为中央部委属109所高校之一启动了“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了保证部级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大连民族学院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师生积极申报并实施计划项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取得了非常较好的成效。本文结合笔者在大连民族学院负责“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如何结合民族院校现有教学资源、工作基础和生源特征,构建适合民族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基础

自1998年起大连民族学院开始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门成立了创新与实践教育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导委员会主要对全校学生课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行宏观指导;制定和调整有关政策,搭建政策平台;审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方向和总体规划;决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工作事项。教务处和创新教育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

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了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课外综合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出台了《学分奖励与替代管理办法》、《大学生优秀创新团队和个人评比表彰办法》、《大学生优秀创新学术成果奖评奖办法》、《大学生创新基地和创新工作室建设的规定》、《优秀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之星评选办法》、《大连民族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大连民族学院专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2003年起,大连民族学院实施了以“做中学”、“工作室”、“导师制”、“赛课一体化”和“本科生团队培养”为载体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每年大连民族学院本科生通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载体学习性产出成果1000多项,申报专利200余项,200余篇,国际获奖论文100多篇;每年在国际上获得学科竞赛奖励100多人次,在各种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奖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500多人次。

经过多年的课内外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大连民族学院在大学生创新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奠定了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基础。

二、基于CDIO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体系的构建

“十二五”期间,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目标是:建立符合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整合各类平台和资源,构建参与率高、受益面大的四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探索“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多元化就业新模式。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内涵

“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为三类,即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实施的需求、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在导师指导下团队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进行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可见各类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培养目标都不同,但是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层次上属于递进深入的。其中,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是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面向需求”为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创业训练项目实施是以“商机驱动、自主调研,面向市场,公司模拟”为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基本技能;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是以“成果转化、公司运作,自主运营,服务社会”为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以上分析的创业类项目是基于技术创新基础之上进行的创业,是将创新项目研发取得的成果向市场转化,通过与市场对接实现“技术商业化”,实现成果的商业价值。可见,训练计划项目中三类项目都经历了“构思一设计一实施一运行”(CDIO)的四个阶段,最终实现了创新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与目前工程教育中的CDIO教学模式是一致的、吻合的。

2.构建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体系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以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于2001年合作构建了工程教育模式――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简称。CDIO教育模式包含了产品、生产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也就是涵盖了从产品的工程设计到工程制造,最后到工程服务在内的完整的过程链和价值链。

教育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三类项目也涵盖了CDIO教育模式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但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C为构思阶段,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定位拟定项目研发计划或者可行性论证,相当于项目的选题;D为设计阶段,主要根据选题开展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相当于研发;I为实施阶段,是把产品原型设计为能够实际应用和推广的产品,相当于技术商业化;O为运行阶段,是对生产出的产品和系统通过市场销售、运营来实现预期价值,同时还包括对产品和系统的维护、改造、回收和升级,相当于创新创业实践。

基于CDIO模式构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职业素质、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可以掌握与创业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包括:公司的创办和组建;商业计划的开发;公司资本运作与财务管理;营销策划;产品的增值与服务;知识产权;企业文化建设;国际合作。

从以上分析,构建基于CDIO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是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也符合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3.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特点

(l)实现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是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前期立项时,应充分考虑创新性实验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前景,对项目实现方案的成本和开发周期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做好与市场同类产品、技术的分析和对比。这就要求在立项选题时要引入商业思考和市场调研,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盲目性与单一性。通过将成本、时间、市场等要素引入创新性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生动和实际的实践训练与演练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以训练,而且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增强市场敏感性。

(2)实现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实现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简单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而且要充分考虑技术方案最优、成本最低、市场前景广、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意味着训练的目的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行为层面,而是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整合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市场的洞察力和应变力、职业能力以及塑造优良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实现了学科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变。首先,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在学生知识面广度上的要求远远高于对单一学科知识在深度上的要求;其次,训练过程中更强调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所侧重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增减,而是知识结构的重组、优化与整合。因此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强调团队作用、团队成员的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也是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的原因。

三、基于CDIO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模式的实践

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的项目训练,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直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生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那么如何解决全体学生受益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把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基础”、“创业基础”、“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全校性创新创业模块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引导大学生创新成果向创业实践转化。

2.实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训练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教学内容都在大二、大三阶段相继开设。围绕这一阶段的专业教育,要求专业教师自觉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设计开发以创新创业为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如在课程设计时要求学生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讨拟定设计项目,开展方案论证、方案设计与实现,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设计的项目设计商业推广策划书。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从产品开发到市场推广的全过程。把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与专业课程学习紧密结合。在专业实践环节中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创业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实践,通过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体悟,总结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商业推广运作模式,从中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完美融合。

3.依托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真实体验创新创业实践

主要面向大三、大四获得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的团队,根据项目类别的差异,采取不同培养模式、指导方式和评价方式。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所开展的创新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要求将商业思考和商业规划引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展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引入“模拟公司制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研究、编制商业计划书、虚拟注册、团队组建、角色扮演、企业模拟运行、企业体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实施创业实践项目时,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学校科技园、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让创业团队体验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环节,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完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实战能力。

四、结论

为了全面实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目标,构建了基于CDIO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体系,并将培养体系纳入到培养方案之中,同时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和训练目标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培养方案和创新创业计划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有利于营造创业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形成了民族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Z].2012.

[2]陈兴文等.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7).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为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体现大学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让学生加深对所选专业未来的认识,完全体现“教的受用,学的有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充分利用大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打造自己过硬的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

二、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安排与形式

8月27日—9月2日;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XX级新生教育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开好一个会(迎新生动员大会),二是搞好两项活动(校园设施参观与实习实训企业参观),三是抓好三方面教育(知校爱校教育、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遵规守纪教育、学习教育)

四、几点要求

1、各班级应充分重视,集中精力,负起责任,抓好抓细新生入学教育的每个环节。院领导、学管干部、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深入到新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使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2、辅导员要深入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集中教育与深入细致的个别谈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关心新生、了解新生、帮助新生,要与每一个新生谈心,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各班级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各项教育活动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具体落实,保证入学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每名新生的大学第一课。为帮助XX级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要求,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特制定XX级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使学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大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和丰富的校园活动,打造健康人格,将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二、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及基本形式

1.适应性教育

新生从中学进入大学,人生角色发生了很大转换,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巨大转变上,这些转变对学生心理和生活的影响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为此,分院要进行耐心、细致、深入的适应性教育。通过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方式和环境、学习方式和渠道,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①学院概况。通过学长见面会,参观校园、观看专题介绍片、主题班会等形式,让新生了解学院的发展史、学院育人理念、十年卓越进程的育人目标、校风、校训、“311”人才培养规格、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校医院)及作息时间等事宜,使广大新生建立对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②三亚气候、人文特点。通过班会、座谈会、网络信息等方式,使新生熟悉三亚市气候特点、人文环境特点及校园周边环境和207路等通往学院的公交车起止时间,做好生活细节如防晒、防蚊虫等的准备工作。

③学生组织。通过班会、新老生见面会等方式,使新生了解我校学生组织结构(团委、学生会、社团)、入党流程、学生干部聘选方式和条件以及学生组织对学生成长的锻炼和完善的作用,鼓励新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组织,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2.专业思想(含学分制、选课、教学管理相关规定)教育。通过对本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特点、发展现状、教学计划、就业形势等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特点,强化专业思想,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和发展方向。

3.遵纪守法教育

分院在开展遵纪守法教育时,以《三亚学院学生手册》内容为主,通过班会、座谈会、自学等方式让新生了解国家、学院有关大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文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树立法纪观念和文明意识,做一名文明守纪的大学生。

①管理制度。学习《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手册》、《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管理规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三亚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考场规则与考试违纪处分规定》。

②奖惩制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政策。

4.安全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组织消防演练(学院计划9月8日开展此项活动)等活动,使新生了解学院周边环境及治安情况,强化学生在人身(按时归寝、爬山及游泳注意事项等)、生活、财物、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充分树立学生的自我防范、逃生救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5.健康人格塑造活动

(1)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新老生座谈会等方式,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帮助新生了解心理咨询中心、健康人格工作室及心理委员的职责。

(2)素质训练。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磨炼意志,增强国防观念,培养组织纪律性及团队精神,养成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作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院在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时,要注重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方式方法,活动形式可以采取成功人士励志讲座、畅销励志书籍读书评论会、学生个人制定大学发展规划等多种形式,帮助新生正确自我定位,确立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入学教育时间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军事训练、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教育在9月5日至9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9月10日至10月30日进行;理想信念、文明道德等其他入学教育专项活动可以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陆续开展。

四、新生入学教育要求

1.各分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分院实际,制定出本分院的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和方案,确保活动有内容、有特色、有效果。

2.入学教育要依据新生特点,以激励启发为主,教育形式多样,以活动为主体,辅以主题团日、座谈会、播放影像资料等多种教育形式,且在素质训练期间,各新生班级要以上述教育内容为重点,召开三次以上主题班会。为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处将根据分院的入学教育计划进行抽查。

3.入学教育应以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在大力做好集体教育的同时,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重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通识教育学院工作计划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设;优化

对于一所高校或一个学科而言,教学培养计划是整个培养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其制定的是否科学、规范,是否适合培养目标的实现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教学培养计划既要能反映出学位授予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出不同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我院在创办初期,其教学培养计划基本上是照搬母体大学的培养计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院基础教学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得到了不断壮大,目前我院已步入了由“量变”向“质变”的重要历史转变时期。目前,依据校本部教学培养计划而修订的培养计划,已不能完全适应我院教育教学形势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因此应切实优化独立学院的教学培养计划。笔者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为例,主要就独立学院教学培养计划优化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1 教学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教学培养计划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模块学分计算方法和各专业培养计划等内容。

1.1 专业设置

主要包括:专业名称、专业性质、学制、编号等内容。

1.2 素质教育模块学分计算方法

主要包括:教学环节名称、学期、课程性质、考核方式、考试内容、标准与学分计算标准等内容。

1.3 各专业培养计划

主要包括:学制与学习年限、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主干学科、主干课程、主要实践环节、毕业与授予学位、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分配表、教学时间安排表、课程设置等内容。

2 独立学院现有教学培养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在教学培养计划设置方面,照抄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培养计划。而且,未及时对毕业生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其培养目标缺乏独立学院特色。目前全国独立学院有300多所,河北省内有近20所,我们不是重点大学,也不是本科一批次的高校,如果照搬母体一本院校的教学培养计划,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凭借什么能力去和重点大学、一本院校的毕业生们去进行工作岗位的竞争。我院只有走“你有我有,你有我优,你无我独”的发展思路,要突出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办出独立学院的特色,才能提高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2.2 课程设置欠合理

由于各个独立院校所处的地域不同,实际情况不同,其他独立学院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不一定适合我院的发展实际。我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学生自学能力差,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普遍不足等等。如果照搬照抄母体院校的培养计划,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将会逐渐浮现出来,基础课的学时安排明显不足,本部的生源质量明显优于我院,倘若我院按照本部的学时来计划我院的学生的课程,就会产生学生吃不了、听不懂的问题。本部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高可以增加一些理论研究性的课程,而我院的学生则更适合于多增加一些拓展、课外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等课程。因此,独立学院应依据学院学生的特点科学设置课程,绝对不能图省事而照搬照抄校本部的课程设置。

2.3 实践教学课时少

我院作为独立学院,必须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不可能跟本部等重点高校去比拼高素质精英教育。我院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而且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院的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实践。因此,独立学院应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增大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课时比例,真正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场地落实、内容落实、效果落实。

2.4 教学培养计划修订不及时

教学培养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培养计划也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修订或调整。我院在办的一定时期内,曾也一度存在有教学培养计划修订不及时的问题,这些都给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3 教学培养计划优化策略

3.1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教学培养计划

在优化教学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征求社会用人单位的意见,邀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充分利用行业、社会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教学培养计划,认真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处理好就业时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性的关系。

3.2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要培养“理论适度、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对人才需求预测进行分析,要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3.3 走工学结合道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学院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的作用,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3.4 贴紧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结构体系

为了适应学院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自2010年以来我院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与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的课程是指培养专业素养所必须的通识课程。其课程主要由社会科学系列、外语系列、计算机系列、通识选修系列等课程组成。严格做到按学科大类全院统一,做到统一课时,材、统一课程教学大纲。学科基础教育模块的课程主要是指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基础课程。其课程主要由基础系列和学科基础系列等课程组成。同一专业群内的各专业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不能组成专业类群的专业,单独设置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模块的课程是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所必需的课程。其课程主要由专业教育系列和拓宽专业系列等课程组成。既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实践与素质教育模块是指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实践与素质教育模块主要由课内集中实践教育和课外素质教育等课程组成。课内集中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社会实践、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课外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政治思想与品德素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文化科学艺术、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等。

3.5 突出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等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按照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前瞻性的原则进行重组或整合,删去课程之间重复及陈旧的内容,吸纳本专业最新技术应用成果,体现教学内容精简优化。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中,我院首先确定了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就业范围或岗位群,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接着确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最后确定各模块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及知识和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基于此,再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采取以上途径,我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精选。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统计,删除了陈旧的内容,增加了新内容,减少了基础课程的学时,加强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增加了专业选修课学分的比重。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我院认真研究了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遵循“必需和适度”的原则,对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准确定位,并对课程间的衔接进行了优化。经过三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精选、充实与优化,课程内和课程间的联系与衔接得到了有效加强,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