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秘书学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8:46

秘书学专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1篇

一、本论文选题提供的是论文写作研究的基本问题或范围,具体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由学生与指导老师共同商定。

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选择、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及指导老师。

三、本毕业论文选题将依据学科发展动向适时修订。

 

一、秘书学

1、论新世纪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2、对我国秘书培养模式的思考

3、论秘书的价值观

4、论新世纪秘书的素质提升

5、秘书工作方法谈

6、论秘书的形象塑造

7、论秘书的会议管理

8、论充分发挥秘书的桥梁作用

9、正确发挥秘书的“过滤器”功能

10、论秘书工作的适度原则

11、论秘书的理论修养

12、论秘书工作的创造性空间

13、论秘书的语言特点

14、论秘书的时间管理

15、清代幕客制对我国秘书事业的推动

16、论秘书的自我心理调适

17、论超前性思维对秘书参谋工作的意义

18、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19、中外秘书职能比较

20、论秘书工作与人际关系

21、论办公室工作中的辩证关系

22、论秘书口头报告能力的培养

23、论现代秘书的信息素养

24、秘书办文的规律性

25、企业秘书形象的价值及其转化

26、论新时期秘书服务领导工作的新特点

27、秘书工作艺术初探

28、秘书写作规律探讨

29、孔子的秘书思想研究

30、老子(墨子)的秘书思想研究

31、毛泽东的秘书思想研究

32、邓小平的秘书思想研究

33、《为吏之道》的秘书思想研究

34、《佐治药言》的秘书思想研究

35、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36、秘书职业能力导向教学之探索

37、对提高秘书专业教学质量的探讨

38、论现代企业秘书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39、论现代秘书的基本素质

40、论现代秘书的美学修养

41、秘书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42、现代秘书服务意识新谈

43、论中国古代秘书工作传统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影响

44、论秘书工作的创新

45、当代职业秘书培养与选拔模式研究

46、秘书活动基本特征新探

47、论秘书人员的创新能力

48、论秘书在现代企业危机中的作用

49、论唐代谏官监察作用及对现代企业秘书的启示

50、如何实现秘书部门的目标管理

51、论秘书活动的基本特征

52、现代秘书模拟实验室的建构与思考

53、论秘书职业特征

54、审视秘书活动主体行为美的内涵

55、论秘书调查研究选题的原则和途径

56、论高校秘书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

57、现代秘书人才的角色冲突与心理透支成因浅析

58、秘书腐败探源及对策思考

59、秘书工作中的辩证关系

60、论秘书人员的参谋职能

61、秘书工作主体的美学审视

62、论秘书协调的价值取向

63、论现代行政秘书人员之智能素养

64、中西方秘书会务工作比较研究

65、论秘书人员的偏差心理及其调整

66、论秘书人员的职业道德

67、组织管理中秘书的协调作用及其角色知觉

68、论当代秘书服从与创新的关系

69、论我国当代秘书的人文精神

70、语境与秘书口语交际研究

71、论秘书人员的思维取向

72、网络文化与现代秘书

73、现代领导活动中的秘书补偿作用

74、论秘书职业的文化内涵

75、论秘书职业化教育的新发展

76、论现代秘书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和开发

77、论现代秘书的美学修养

78、论秘书文化的精神内核

79、论当代秘书的心理特征

80、科举制对秘书人才选拔和培育的启示

81、秘书活动间接效应特征分析

82、秘书创新思维的特征及思考方法

83、秘书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84、论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之关系

85、当代女秘书的形象设计

86、秘书的多重角色浅论

87、论秘书对领导意图的领会与传达

88、创造性思维与秘书工作艺术

89、论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

90、论现代秘书及其激励机制

91、论现代秘书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92、秘书腐败的文化机理及对策研究

93、孔子“仁”学思想对秘书人员处理人际关系的影响

94、论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嬗变

95、对我国秘书立法的思考

96、秘书腐败的职业特性与职业成因

97、中国古代秘书制度初探

 

二、文书学

1、论公文语言的特性

2、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运用

3、论公文的功能

4、实现文书工作标准化的相关因素研究

5、文书工作的标准化与现代化研究

6、论公文主旨的表达

7、公文写作的组织集体性特性

8、论公文结构的特征

9、论公文材料的处理

10、论公文的审核工作

11、论公文的查办工作

12、信访文书处理研究

13、公文语言研究

14、分析公文语言中常见的错误

15、论文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16、论文书人员的素质要求

17、公务文书文体研究

18、文书工作与机关效率研究

19、文书工作现代化研究

20、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研究

21、古代文书工作研究

22、特殊类型文书处理研究

23、新型载体文书处理研究

24、公文语言与文学语言比较研究

25、机关法定公文写作研究

26、机关常用文书写作研究

27、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研究

 

三、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

1、 论“公关创造财富”新理念

2、 公开事实真相中的传播技巧探讨

3、 网络媒介的特点及对未来公共关系的影响

4、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运用英特网服务功能的技巧探讨

5、 论公共关系在现代推销中的作用

6、 论企业公关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7、 论企业公共关系形象的塑造

8、 企业新闻会的策略运用

9、 论社会赞助专题活动在企业中的运用

10、著名企业运用社会赞助活动的成功经验

11、李宁牌服装体育赞助活动的成功经验

12、探讨展览展销会在企业形象宣传中的应用

13、论企业危机事件中的形象管理

14、企业危机公关的成功经验探讨

15、交际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16、宣传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17、社会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18、服务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19、征询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0、建设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1、维系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2、防御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3、矫正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4、进攻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5、论中国企业的名牌保护

26、论成功企业的形象塑造

27、论品牌的成名模式

28、成功企业的公共关系策划

29、品牌营销误区分析

30、公共关系在新经济形式下的作用

31、对中国名牌现状的忧患

32、名牌成名模式探讨

33、论企业的品牌延伸的得与失

34、对中国企业营销模式的探讨

35、对跨国企业营销模式的探讨

36、论产品商标的市场营销策略

37、论产品包装的市场营销策略

38、论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策略

39、漫谈价格战

40、中小企业 集中市场营销战略的应用

41、如何培养品牌忠诚者

42、论反细分策略的应用

43、低价促销的策略应用

44、试论促销方式的创新

45、论产品组合策略

46、对产品定位策略的探讨

4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应用

48、 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的探讨

49、对无差异市场营销战略的探讨

50、 对差异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

51、 论名牌的理念系统策略

52、 论名牌的行为系统策略

53、 论名牌的视觉系统策略

55、论市场主导者营销战略的应用

56、论市场挑战者营销战略的应用

57、论市场跟随者营销战略的应用

58、对名牌企业服务策略的探讨

59、“印象刘三姐”品牌的研究

60、对品牌延伸策略的应用

61、对桂林连锁超市/连锁餐饮成功模式的探讨

62、论服务业的形象塑造

63、对桂林旅游品牌的研究

 

四、现代广告学

1、中外广告比较研究

2、广告定位研究

3、广告文案研究

4、广告歌曲研究

5、广告管理研究

6、国际竞争环境下的中国广告发展

 

五、现代礼仪

1、中外礼仪比较研究

2、礼仪的文化内涵研究

3、教师礼仪研究

4、礼仪实训研究

5、礼仪课程教学研究

 

六、行政管理学

1、 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2、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性思考

3、 城市政府创新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4、 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的辩证关系

5、 政府绩效评价之误区

6、 政府紧急事件响应危机理论研究

7、 论政府责任体系的构建

8、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思考

9、 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与公正原则

10、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

11、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

12、公共政策调查与分析

13、政府职能转变与机制建设

14、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研究

15、城市区域与城市管理研究

1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研究

17、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研究

18、电子政务研究

19、行政伦理与廉政建设研究

20、行政文化与行政哲学研究

21、论公共政策的特点与功能

22、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23、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

24、论国家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化

25、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标准问题研究

26、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试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感情投资研究

28、政务规范化研究与电子政务建设

29、桂林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七、档案管理学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理念

2、论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整理

3、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4、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发展策略

5、论档案的真实与档案内容真实的辩证关系

6、档案真伪性的逻辑辨析

7、档案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8、文档 “一体化”研究

9、关于我国档案工作体制问题的探索

10、论档案馆在档案事业中主体地位

11、关于丰富馆藏及馆藏结构的认识

1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Internet网络研究

13、档案所有权问题研究

14、专门档案管理研究

15、论档案来源原则和我国全宗理论

16、试述档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17、试论信息高速公路与档案馆发展

18、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9、二十一世纪档案馆网络建设研究

20、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

21、档案传播效果研究

22、关于强化人们档案意识的思考

23、论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企业档案管理

24、档案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25、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26、档案史料编纂选题的研究

27、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探讨

28、档案信息传播的受众研究

29、关于档案鉴定学的思考

30、关于档案数据库的探索

3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32、电子商务环境下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33、试论数字档案馆在我国的发展

34、论数字档案管的发展历程

35、试论档案馆网站建设

36、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补充选题】

(1)新时期秘书工作发展趋势之我见

(2)秘书工作如何与时俱进

(3)秘书工作被动性与主动性关系之分析

(4)市场经济形势下秘书人员的从业素质之调查和分析

(5)新形势下秘书人员知识结构的构建分析

(6)秘书的专业素质教育之我见

(7)秘书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

(8)秘书人员业绩的表现形式分析

(9)秘书人员的信息素养之思考

(10)秘书的协调艺术案例分析

(11)新时期秘书人员的心理困惑及其调适

(12)女秘书与男上司关系的处理案例分析

(13)秘书人员公文写作素养现状分析

(14)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分析

(15)办公自动化与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

(16)实习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分析

(17)实习中的一次典型沟通案例分析

(18)秘书的人际交往之分析

(19)信息社会对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

(20)秘书人员适应办公自动化发展的思考

(21)知识经济时代对秘书人员的要求

(22)办公自动化环境下如何作好秘书工作之分析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秘书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现状

1.1 缺乏专业性的师资队伍

教育不仅是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一名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因此教师不仅是提供知识的人也是训练运动员的教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从某高校来看,该校秘书专业教师的主修专业80%都是非秘书专业,不具有文秘相关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所有教师中的三分之二,对培养职业型的秘书人才造成了不利因素。一方面,由于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获得秘书专业学历的较少。而秘书专业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众多学科知识,要求秘书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这些学科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要融会贯通地运用各门学科知识来完善秘书教学。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秘书专业师资队伍中并非如此,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是学汉语言文学、历史或新闻传播等专业出身,他们虽然具备良好的文学文字功底,但缺乏秘书专业的系统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秘书专业需要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就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秘书理论教学就显得更加枯燥,在培养秘书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办事技巧和应变能力等方面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从而达不到优秀秘书工作者应具备的要求。

另一方面,高校秘书专业的教师队伍缺乏从事文秘实践经验。秘书学、管理学、文书档案实作、应用文写作训练等都是理论与技能兼重的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更应该从秘书职业的实际出发,从培养职业型人才出发来丰富课堂教学,把秘书工作的实际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从事秘书专业教师队伍中大多都缺乏实际的秘书工作经验,无法把秘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别说是传授实际的秘书工作技能。因此,若不引进一批具有秘书工作经验的人才到高校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的话,就无法完成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使命。

1.2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中缺乏完备的硬件设施

对于秘书专业培养目标来说,它同其他学科有很大区别。秘书专业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秘书学的应用性决定了高校在培养秘书人才时必须要有专业的场地、专业的设备来完善秘书教学。如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教学活动就只会停留在书本理论之上。与国外的秘书学校相比,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秘书教学中都没有一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只知理论,动手能力弱。

1.3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占主角,大多数教师都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播知识的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目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是高校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若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满足秘书教育的需要。不管是专业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都只停留在书本上,时间长了就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秘书专业课程的兴趣。因此,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复合型的秘书人培养的需要。

2 顺应时代要求,改革秘书专业教学教法

2.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得于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教师队伍。近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因此,担任秘书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优越的专业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秘书人才。

但是,目前各高校秘书专业教师中,这种既具备专业理论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却只占少数。然而,要改变目前现状,高校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转变观念。高校在招聘秘书专业教师时,既要重视教师的文化理论,同时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尽量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改变目前的教学。

第二,增强实践技能。对目前学校的秘书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从而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对现有的秘书专业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到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或到企业的相关部门去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技能,为社会发展需要输送专业的秘书人才。

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来增强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聘请一些校外单位中具有丰富秘书工作经验的优秀工作者到高校担任教学工作或开展相关专业的一系列讲座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为高校秘书专业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就是让高校秘书专业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或再次的深造,从而实现专业教师与社会与国际相衔接,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

2.2 增设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推动专业目标的实现

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对秘书人员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单位需要的秘书人员再也不是传统的“笔杆子”或动手能力差的人才,而是需要能够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辅助决策的高素质人才,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定位为有全方位服务意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高质量的秘书人才就必须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来完善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秘书基础实践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这一行业,已逐步从普通文员类脱离开来,现已形成单独的一门学科。我们中职院校所要培养这一学科的学生不仅具有职业素养,还要具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在新型行业中、企业行业中、事业行业中,都能应用自如,并使他们学以致用,拥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通过秘书专业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秘书人才。

1 秘书基础课程中开设实验的必要性

秘书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调查研究等基本技能。其课程本身的性质就是对秘书这一职业提出的要求。秘书基础课程涉及管理学和秘书学的诸多内容,在秘书管理工作中借鉴和参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式,从管理学中汲取理论知识的养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本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参谋咨询、辅佐决策、沟通协调、管理事务等基本职能,熟悉调查研究、信息处理、会议管理、公文撰拟、信访接待、交际礼仪等秘书实务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手段与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秘书这一岗位对学生的一系列要求,为将来从事的秘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因此,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服务面向以及课程的性质来看,通过开设秘书课程实验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十分必要。

2 中职院校对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

现代秘书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全是根据企业单位需要的模式并且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的,大量的中职院校完全的依据当今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与个性化来进行职业课程订制的,通过构建开放性的理论知识课程体系来实现其培养目标。

2.1 具备广泛的理论知识

创新现代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广泛吸纳多学科多途径的理论知识,构建开放型基础课程新体系。秘书专业的知识与工作技巧,大部分来自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为秘书这一学科提供实践、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们真正的能够将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的目的。我们培养的秘书专业人才主要是针对于未来走入企业,从事辅佐管理层的人员的秘书,那么就需要为秘书专业开设大量相关课程,例如:秘书理论基础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语言学、文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写作学、电脑和网络等,在此秘书基础中也要求学生们广泛地吸收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使学生们不仅了解还要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所有的学科知识来强化秘书这一专业。

2.2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上只有能者生存的道理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培养的秘书人才能否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不仅取决于其知识的多少,还取决于其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秘书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性、概括性、多样性。从而优化现代秘书人才的能力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构建多层次、跨行业的开放型专业(技能)课程新体系,为我们开设秘书课程的重中之重。由于企业秘书人员的工作性质就是处于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枢纽地位,直接影响着组织机构的运转。因此,要求我们秘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制定计划、安排措施和实施行动的组织能力,以保证将来在开展工作中能够高效的运作。

2.3 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不仅是秘书这一专业的基础,也是未来秘书专业的发展。专业技能不仅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样的我们的秘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需要靠着熟练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谋职、发展。对于现代就我们培养秘书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具有理论基础是不能够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因为,这些理论仅是学生初步了解秘书这一学科的基础,并不能完全的掌握秘书学科的真谛,以及运用。所以,中职院校是以实现专业(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校,我们能通过大量的更具体化、规范化、技术化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总之,使秘书专业(职业)人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其技能才是秘书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依据。

2.4 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不仅是一个劳动者,而且是一个全面的人,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价值观念、伦理和态度,自立、负责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在《秘书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2.4.1 结合秘书发展史,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为学生开展人文历史教育,使他们通过在阅读刊物、观看电影等过程中进行精神思想的洗礼,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因此,用优秀的文化传统来滋养秘书的人文精神,是提高秘书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过程。

2.4.2 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优秀的秘书不仅要求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过硬,合格的秘书人才则体现在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我们通过为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职业道德的熏陶,让他们能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4.3 结合模拟训练,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开展模拟训练,从而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通过模拟的人物角色来主观感受其在社会的位置,在感受中不断的提高对秘书这一行业的认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们明白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才是未来对于秘书行业的正确导向。

3结论

总之,要培养适合企业的秘书人才就需要我们在培养秘书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们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还要让他们掌握好职业技能,从而将来走向社会、进入企业时,能够从容以对。合格的秘书人才不仅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辅佐,还能为企业的经济增长出谋划策。这才是中职院校培养的高质适应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海生.秘书基础(文秘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2] 扬晓新.产教结合型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7).

[3] 廖金泽.秘书职业标准大全[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10).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秘书基础实践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这一行业,已逐步从普通文员类脱离开来,现已形成单独的一门学科。我们中职院校所要培养这一学科的学生不仅具有职业素养,还要具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在新型行业中、企业行业中、事业行业中,都能应用自如,并使他们学以致用,拥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通过秘书专业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秘书人才。

1 秘书基础课程中开设实验的必要性

秘书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调查研究等基本技能。其课程本身的性质就是对秘书这一职业提出的要求。秘书基础课程涉及管理学和秘书学的诸多内容,在秘书管理工作中借鉴和参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式,从管理学中汲取理论知识的养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本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参谋咨询、辅佐决策、沟通协调、管理事务等基本职能,熟悉调查研究、信息处理、会议管理、公文撰拟、信访接待、交际礼仪等秘书实务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手段与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秘书这一岗位对学生的一系列要求,为将来从事的秘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因此,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服务面向以及课程的性质来看,通过开设秘书课程实验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十分必要。

2 中职院校对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

现代秘书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全是根据企业单位需要的模式并且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的,大量的中职院校完全的依据当今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与个性化来进行职业课程订制的,通过构建开放性的理论知识课程体系来实现其培养目标。

2.1 具备广泛的理论知识

创新现代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广泛吸纳多学科多途径的理论知识,构建开放型基础课程新体系。秘书专业的知识与工作技巧,大部分来自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为秘书这一学科提供实践、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们真正的能够将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的目的。我们培养的秘书专业人才主要是针对于未来走入企业,从事辅佐管理层的人员的秘书,那么就需要为秘书专业开设大量相关课程,例如:秘书理论基础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语言学、文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写作学、电脑和网络等,在此秘书基础中也要求学生们广泛地吸收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使学生们不仅了解还要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所有的学科知识来强化秘书这一专业。

2.2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上只有能者生存的道理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培养的秘书人才能否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不仅取决于其知识的多少,还取决于其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秘书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性、概括性、多样性。从而优化现代秘书人才的能力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构建多层次、跨行业的开放型专业(技能)课程新体系,为我们开设秘书课程的重中之重。由于企业秘书人员的工作性质就是处于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枢纽地位,直接影响着组织机构的运转。因此,要求我们秘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制定计划、安排措施和实施行动的组织能力,以保证将来在开展工作中能够高效的运作。

2.3 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不仅是秘书这一专业的基础,也是未来秘书专业的发展。专业技能不仅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样的我们的秘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需要靠着熟练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谋职、发展。对于现代就我们培养秘书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具有理论基础是不能够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因为,这些理论仅是学生初步了解秘书这一学科的基础,并不能完全的掌握秘书学科的真谛,以及运用。所以,中职院校是以实现专业(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校,我们能通过大量的更具体化、规范化、技术化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总之,使秘书专业(职业)人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其技能才是秘书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依据。

2.4 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不仅是一个劳动者,而且是一个全面的人,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价值观念、伦理和态度,自立、负责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在《秘书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2.4.1 结合秘书发展史,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为学生开展人文历史教育,使他们通过在阅读刊物、观看电影等过程中进行精神思想的洗礼,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因此,用优秀的文化传统来滋养秘书的人文精神,是提高秘书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过程。

2.4.2 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优秀的秘书不仅要求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过硬,合格的秘书人才则体现在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我们通过为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职业道德的熏陶,让他们能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4.3 结合模拟训练,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开展模拟训练,从而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通过模拟的人物角色来主观感受其在社会的位置,在感受中不断的提高对秘书这一行业的认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们明白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才是未来对于秘书行业的正确导向。

3结论

总之,要培养适合企业的秘书人才就需要我们在培养秘书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们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还要让他们掌握好职业技能,从而将来走向社会、进入企业时,能够从容以对。合格的秘书人才不仅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辅佐,还能为企业的经济增长出谋划策。这才是中职院校培养的高质适应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海生.秘书基础(文秘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2] 扬晓新.产教结合型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7).

[3] 廖金泽.秘书职业标准大全[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10).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公司、企业等用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强调专业技能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就构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必须针对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郭荣梅.发达地区高职文秘类人才需求与培养分析[J].职业时空,2007(22).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秘书 人才 教育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秘书专业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从中专(职)、高职到本科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为培养社会所需秘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现实中我国大学秘书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依然存在着教育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建立起新的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从而推进我国秘书人才培养体系的更好发展。

一、强化秘书专业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秘书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强化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每位秘书专业专业老师在教学中均应高度重视对学生们专业意识的培养,并且始终贯穿于其就读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培育之成效。大一时期,教师可发放《秘书专业手册》之类的资料,对这一专业加以介绍,还可举行同专业师兄师姐的学习经验交流恳谈会,并在小范围内进行师生交流,从而激发出其对于秘书专业的浓厚兴趣。大二时期,教师可引导学生创办秘书专业刊物及网站,设立秘书节,举办秘书专业讲座,召开师生交流会等,从而合理地引导学生们往自主学习方向加以发展,强化其专业兴趣。大三时期,在侧重于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强化学生专业敏感性以及自觉性的培养,让其秘书专业产生好感,并逐步融入就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可举办秘书专业技能比赛,可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秘书实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并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见习,鼓励其主动联系实习单位等。大四时期,要立足于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以及就业等重点环节实施专业意识的再教育,从而检验专业意识培养的成效。

二、健全完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堂教学是秘书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而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秘书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当切实改进原有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要考虑到用人单位对于秘书人员能力以及素质之要求。尽管就理论而言,用人单位对秘书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并不会完全一致,但是就整体而言,如今的用人单位普遍要求秘书人才具备良好的秘书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办文、办事,并且娴熟地应用现代办公设备,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社会活动、综合分析、参谋咨询以及应变等能力。据调查,当前用人单位对于秘书的要求主要集中于礼仪、责任感、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对外交往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有鉴于此,在秘书专业教育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秘书人才相关素质能力之培养,并且强化秘书专业配套教材体系建设,从而符合培养应用型秘书人才之要求。

三、积极提升秘书专业教师素质

秘书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相当强,要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当前,大部分高校秘书专业还是采取传统授课模式,不仅教学观念十分保守,而且教学方法极为陈旧,和秘书工作的实际需求之间无法很好的适应。原因就在于秘书专业教师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秘书教育之所需。鉴于当前我国高校秘书专业教育主要是纳入到中文系的,而师资也是以中文系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多数未接受过系统化的秘书专业知识训练,缺少秘书实践经验,所以不管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思维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均无法摆脱一直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纯理论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常常会脱离于实际,不但影响到了教学的成效,而且还会挫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提升秘书专业教师素质是当前秘书专业教学改革之重点。一是要强化秘书理论及相关知识学习。为了教好学生,秘书专业教师自身就一定要适应于当前市场经济之要求,积极投身学习,为学生们作好表率,尤其是原来的中文或者其他专业教师要尽可能地到去进修有关课程从而满足于教学之所需。二是要参与到秘书工作实践之中。秘书专业教师不管是从事基础课教学的,还是从事专业课教学的,均应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从而熟悉这一岗位工作的各具体环节,掌握秘书工作的具体方法,积累良好的实践经验,提升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而促进大学生们的秘书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三是要积极参加秘书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努力取得秘书职业的中、高级资格证书,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四是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学习电脑以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要积极探索秘书专业体课件的研发,将原来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用动态化方式加以表现,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培养了秘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五是要实现秘书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一直以来,由中文等其他专业转换而来的教师主导秘书专业教育的状况已经无法适应于新形势之所,因此,一定要全面调整秘书专业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吸纳诸如管理专业、外语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等学科教师,做到文理交融,从而更加地满足秘书专业教学之所需,或是全面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从别的部门选聘兼职教师,从而切实形成以秘书专业教师为主体,以其它专业教师为辅助的专业教师群体。当然,还可从企事业单位秘书部门中聘请部分兼职教师,让教育培养和秘书工作实务密切配合,实现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和当前市场需求的接轨。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秘书专业教育正处在重要的发展转型期,既面临着摆脱传统模式制约的困境,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结合秘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切实把握秘书人才教育培养的客观规律,健全完善秘书人才教育培养新模式,从而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秘书人才。

【参考文献】

[1]潘 莉. 接轨现代服务业的高职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通讯,2011(6).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7篇

报考医学文秘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医学文秘。其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学概论、社会医学概论、医学法学概论、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概论、公文写作、现代公共关系、卫生经济学、文书与档案、计算机等。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二、医学文秘专业就业前景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8篇

一、当前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近几年,高校秘书本科教育呈现滑坡的趋势,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秘书学专业本身的定位不准确。高职文秘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秘书学本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层次不同,方向不一。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院校的秘书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其他二者大同小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不少高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复合型秘书应用人才上,但却缺乏一些细化的标准。复合型的应用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通过哪些课程和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通过哪些指标来测量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不明确

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院校四年制本科一般要求修满160学分。教育部统一要求的公共课约占40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约占120学分,在这三大部分中,秘书专业课程应占70% - 80%,这才是正常的秘书学本科专业。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很多院校的本科秘书学专业虽己独立出来,但在课程设置却不是根据培养目标来安排,而主要是根据本校师资条件来设置秘书专业课程,导致秘书学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多大区别,文学类课程占了80%左右,秘书专业课只占了20%左右,本末倒置。

(三)实践环节较薄弱

从各校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高职文秘有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而秘书学本科专业在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上,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有的高校是从高职升格为本科,几乎照搬高职文秘的设计模式,而有些又纯粹是理论学习,基本上只有教学这一途径,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等其他途径,太过单一化。秘书学本科专业如何形成自成一体的实践教学特色呢?秘书学本科教育应有别于高职教育,侧重史、论方面的学习,但它同时是一门应用文科,应该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除了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外,还要培养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秘书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运用秘书学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秘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具备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等。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史、论、应用三方面应互相结合,不可偏废。

二、改革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秘书学专业是应用型学科,它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直接检验秘书教育质量的高低。高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化秘书人才,必须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文秘培养的是初级秘书,而本科秘书学专业应该是培养中高级秘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层次上的区别。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与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来定位秘书学的专业培养方向,体现特色与差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政务秘书方向、商务秘书方向、涉外秘书方向、司法秘书方向等等,再依据培养的方向来设置多种类型的培养目标,配置专门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满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小企业对各类秘书人才的不同需求。如管理类文秘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管理型秘书人才为目标,设置区别于普通文秘专业课程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理论及实务、管理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信息技术、沙盘模拟实战演练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向社会输送具备特定专业技能的秘书人才。

在定位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培养模式的确定。按照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秘书学科的跨学科和综合型特点,宽口径模式应作为秘书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宽口径指的是以多样化为前提,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强化素质与能力。在如今就业难的局面下,宽口径模式也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二)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对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所以,秘书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背景的基础上,以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参谋助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交际应变能力等为目标。根据本科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五大模块,从能力角度归纳为业务基础能力、业务核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三大类型。同时,对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归类为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在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课程组成原理和现有国家课程规范,设计对应的课程名称。以商务秘书方向为例:

岗位素质。具有扎实的秘书学、秘书实务、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部门的管理及具体事务的操作流程,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具备胜任高级商务秘书工作以及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业务基础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与文字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经济法律和管理学知识;具有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可以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法、管理学、企业管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美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人文精神等课程。

业务核心能力。掌握企业管理及公司事务组织处理能力;协助领导开展公关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掌握企业文书写作及处理的能力;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商务英语交流。这一模块主要由秘书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构成,开设秘书学理论与实务、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管理、管理学、企业管理、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公关策划、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英语口语交际、现代办公技能训练、速记与速录等课程。

业务拓展能力。辅助企业领导参谋决策,协调沟通上下级关系;具备文字速记及计算机快速录入的能力;能够进行企业活动影像编辑。可以设置摄影与摄像、影视艺术研究、影像非线性编辑、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

另外,根据学院规模和市场需求还可以开设政务秘书、法律秘书、医疗秘书等专业。

(三)注重实践能力

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充分利用教育机构内外教学资源,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毕业实习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系统完善的职业技能。

首先,必须整合文秘专业课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不同方向的差异性。比如,针对计算机在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开设计算机应用、速记与速录、现代办公技能训练等课程;鉴于文秘学生报考公务员和秘书资格考证的需求,可以设置了申论、公务员制度、秘书资格证培训等相关课程;在外语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开设秘书英语、英语口语交际、外贸函电等课程。对于政务秘书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注重他们管理能力的培养,应另外开设管理学概论、行政管理、社会学、领导科学等课程。

其次,增设专业实验室。在校内设置秘书实务模拟实验室,建设文书档案实训室、会议模拟实训室、礼仪实训室、速记与速录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文秘专业教学和实训活动,如活动策划、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文件处理、现代办公设备等生产性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对秘书工作增加现实感。其次,成立院内实训基地。包括院系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档案室、工会、人文系、经贸系、公管系、思政部、督导办等部门办公室。通过加强与院内各部门办公室的联系,整合校内各办公室的资源,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顶岗实训,如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秘书日常工作等课程实训,完成文秘工作的校内综合实训,完成初步文秘生产性实训,为进入企事业生产性实训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另外,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如可以安排学生去区委、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档案馆、文化传播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再次,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前三年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教学中,开展同步式的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训练;暑假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自行联系或教师协助联系实习单位见习,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日记和总结,增强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第七学期开展专项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实训的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走访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借此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对文秘学生的要求,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来增强学校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

(四)加强师资建设

秘书学专业论文第9篇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情况。

王振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9月,原名“中国高教秘书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注册的社团组织,隶属于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我国秘书界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其单位会员包括开设秘书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等。个人会员有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秘书及相关人员等。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是: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培训、书刊编辑、咨询服务五大项。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秘书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记者:秘书学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

王振祥:秘书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进行了换届选举,在委员会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大家把握方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每年7月下旬利用暑假期间高校老师放假的机会召开学术年会。2008年以来先后在沈阳、北京、太原、延安举办了学术年会。其主要内容是围绕“秘书学科建设”“秘书教学经验”“秘书人才培养”等专题进行研究。通过研讨,提高了与会人员的学术水平,交流了教学和工作经验,评选了优秀论文。

(二)编辑出版秘书教材。2005年以来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秘书专业资格证书教程》及《教学大纲》《现代秘书学教程》《现代秘书礼仪》《高等院校秘书专科系列教材》《高等院校秘书本科系列教材》等,为高校老师和广大秘书人员提供了实用的秘书专业教材和专著。

(三)组织专业培训。近年来,学会先后组织了《中国秘书专业资格证书》考培、“现代秘书与办公管理办公室主任技能提升”“高校教学教务秘书”等培训,适应了社会实行的“双证制”和办公室主任及秘书等人员工作的需要,使以上人员系统地学习办公室及秘书专业基本知识、掌握办公室及秘书职业的基本技能,使其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成为合格的秘书和办公室人员。中、高级秘书证书得到了全国高校、国家企事业单位、广大文秘工作者的认可和好评。

(四)为秘书专业进入本科目录做了申报工作。我国的秘书职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时间以来,秘书专业仅限于专科教育。为适应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2010年,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在学术年会上专题研讨了秘书专业设本科的问题。会后组织专家撰写了申报材料,上报教育部,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研究,已将秘书专业列入《普通高校本科目录》,其学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编号为050107M、专业名称为“秘书学”。已经过两次公示。秘书学进入本科后将为秘书专业教育提供广阔的前景,为秘书专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记者:请简要介绍秘书学专业委员会未来的计划和目标。

王振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秘书学科的建设和高素质秘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委员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跟踪秘书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本行业专业特色,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组织秘书学研究生课程培训班,加快秘书师资的培养。秘书学研究生的培养,要突破过去一校单独申报、小团队培养、三年毕业的格局,改为多校合作申报、大团队培养、两年毕业的方法,把全国有相当造诣的秘书学专家组织起来,轮流到各地研究生点开展教学。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较多的适应全国秘书专业师资之急需的实用性人才。

(二)加快秘书学科的教材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拓宽秘书学科的领域。秘书专业的本科系列教材,目前比较流行的有《秘书学概论》《秘书写作》《秘书实务》《中国秘书史》《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公关与礼仪》《秘书工作案例与实践》几种。另外,根据秘书学的多元性、史实性、应用性的特点,分别构建行政秘书、司法秘书、教学秘书、科研秘书、财经秘书、商务秘书、军事秘书、涉外秘书、私人秘书九个分学科的教材体系。秘书学进入本科以后,要争取在三五年内,在现有本科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集中全国优秀专家,编写出版系列秘书学的主干教材和九个分学科的支线教材,以填补学科空白,适应秘书学各专业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科的壮大与发展。

(三)加快秘书学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提高秘书专业教学质量。秘书学界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组织、精心制定秘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努力创建秘书专业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创建秘书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公用共享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中有秘书专业的一席之地。

(四)深入秘书学理论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秘书学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秘书史、秘书工作、秘书教学的研究。秘书史的研究,过去多停留在古代事件的层面上,而古代人物的研究,古代文体文章的研究,近现代、尤其是当代秘书史的研究还大有拓展的空间。秘书工作的研究,过去多停留在公文写作、事务文书写作、专业文书写作、接待、会议、办公室事务、信息与保密、调研与督查、公关与礼仪、档案管理等具体工作的研究上,而秘书工作“三作用”“三服务”“四转变”的研究显得分量不够,秘书教学的研究,过去较多的停留在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而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秘书知行竞赛的研究也显得力度不足。秘书学进入本科以后,要培养、壮大科研队伍,拓宽研究领域,深入研究层面,提升科研质量,促进秘书科研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