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笔译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6:14

笔译实训总结

笔译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口译笔记训练;笔记原则;听力水平;影响

倾听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据调查研究在人们的信息获取中,听、说、写所占的比重分比为45%、30%和25%。在现代社会中,作为重要的信息沟通必要前提,听力技能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即便是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也将学生听力水平的培养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不但是重点,也是难点,尽管听力学习和教学这些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部分英语老师依然非常崇拜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不重视听力教学的听力过程,这是对提升学生听力水平原则的严重背离,其教学效果必定也会不怎么理想。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口语笔记的主要功能

对口译笔记功能的认识当前学术界还为达成非常一致的意见,但这并不妨碍口译笔记的四个主要功能认识。首先,口译笔记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译员的记忆负担。在口译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人脑的短暂记忆去应对具有海量信息的口译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通过口译笔记的辅助来弥补人脑记忆持续性不足和准确性不佳的问题,以确保口译的精准性和流利性。其次,口译笔记能够减轻译员的心理负担。在实际操作中,口译活动具有现场性、即时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在进行口译时,很多译员常常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而口译笔记的应用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进而能够确保口译活动的正常开展。再次,口译笔记可以帮助译员更好的进行源语言的组织活动,进而能够促进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在分析语言信息的初始阶段,口译学习者需要对语言信息的逻辑结构和整体意义进行有效的把握,掌握信息层次区分和脱行抓意的基本方法,并对语言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整理和听辨理解,这样口译笔记的应用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译员加深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强化他们对源语言组织的过程。最后,口译笔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译员的注意力。口语笔记的应用能够帮助译员更好的抓住语言信息的主体思想,集中译员的思想注意力,进而能够理清逻辑、归纳线索,深化对语言信息的理解。

二、口译笔记训练的基本原则

口译笔记主要有五个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纵向记录原则、换行缩进原则、表明分隔原则、简约疏朗原则和凸显逻辑原则。一纵向记录原则。也就是口译笔记需要竖向记录,一行是一个意群。二换行缩进原则。口译笔记内容需要用阶梯型的缩进排列,新的意群需要单独占一行。三表明分隔原则。当一个大的意群或者一句话结束时,需要明显标注结束处。四简约疏朗原则。口译笔记的一行不要记录的太密太多,几个字就可以占一行,以便重要信息的有效把握。五凸显逻辑原则。口译的逻辑关系必须要能在笔记中体现出来,因为逻辑关系的梳理可以有效促进听力内容的理解,让译员更好的把握原文信息。

三、口译笔记法训练对听力水平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参考了相关研究者的有关调查研究实验,据调查研究显示,口译笔记法的训练能在一定程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听力水平,对于提升学生复合式听写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相关研究,参与口译笔记训练学生的总体听力水平并没有获得特别大的提升,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其实验只是周期相对较短,假如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实验,拓展实验周期范围,我们有理由详细,参与实验学生的听力水平可以提供的更多,他们的成绩也会提升幅度更大。这一现实并不妨碍我们结论的的得出。

总体而言,具有口译笔记训练背景的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和那些没有这一背景的学生相比更好。因为有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下的东西不但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信息总体结构归纳,形成一定的输入信息总体结构,而且又能提示他们回忆起更多的听力内容细节,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习者进行口译输出。这一点在复合式听写活动中的体现尤为突出,口译笔记对语言信息主干内容的记录可让让口译笔记训练者较为完整的进行意思再现。和传统的听力方式相比,口译笔记的应用可以缓解口译者因听到长句子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不至于让他们因焦虑、忧虑和不知所措而遗忘一些比较关键的信息,能够让他们更为从容的应对语言输入信息,因而,他们的语言信息记忆也会更长久、更有效,记忆的信息内容也会更为完整,这是传统的听力训练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当然,根据借鉴研究,也会有很小一部分的学习者认为口译笔记训练没有任何作用,我们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这部分人的语言基础太过于薄弱,他们别说记录信息了,他们连听懂信息都非常困难,所以,这一小部分的干扰对这一大的影响趋势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四、结语

总之,口译笔记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将口译笔记法适当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听力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更精准、更完整的记忆听力信息内容,进而提升广大学生的听力水平,实现更高效的听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涛,主编.英汉口译笔记法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笔译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目的论;本科院校;口译训练方法;创新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珠三角地区与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各方深入交往的同时,英语口译人才方面的需求愈多,对其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是愈高。而目前珠三角地区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英语口译的兴趣不高,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导致英语口译教学难以推陈出新。英语口译能力的提升,英语口译员必须不断实践,不断训练提升自身口译能力,而教师应根据市场及学生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英语口译学生尽量争取实践机会,利用教师及学校提供的资源与机会,踊跃参与英语口译实践活动以完善自身口译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珠三角地区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学与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本研究以功能目的论为基础,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系统分析了三种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

一、理论基础―功能目的论

赖斯是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or Scopos Theory)的创始人,首次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1]功能目的论包括三大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强调所有翻译首先要遵循“目的法则”: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由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预期目的又反映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因此,“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当要求译文的交际功能与原文有同样的交际功能时,相当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

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且不同目的的口译活动有不同的口译策略与方法。从增加口译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口译的兴趣角度,通过创新性英语口译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口译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功能目的论的指导,创新英语口译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且提出了应用型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二、珠三角地区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

一般口译训练方法有听力理解训练、记忆训练、笔记训练、视译训练、交替传译训练和同声传译训练,本校根据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口译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针对性地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口译训练方法。

1. 笔记模仿训练法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课堂上教师会事先给学生几十秒时间预习一些较难的单词,接下来会播放相关的音频。为增加难度,教师会让音频一次性播放完毕,播放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口译速记符号和技巧迅速做好笔记,如利用线条回指重复出现的信息,使用各种缩写、实用符号以及最少的汉字笔画来表达完整的意义。音频播放完毕后,学生有三十秒的时间做整理,时间完毕立即翻译并由电脑录音记录存档。之后教师会随机播放某位同学的录音,并以专业口译人员的现场笔记为模板进行评讲。学生在边听边记的过程中本身就很容易分心。根据学生反馈,如果不进行笔记模仿的方法训练,单凭自己学习的口译笔记速记符号和技巧以及个人笔记的偏好来记录信息,往往会出现为了记录上一句的信息漏听了下一句的情况。而大部分学生表示在没有学习笔记模仿训练方法前,更喜欢使用母语汉语来记录关键信息。然而,笔记模仿训练法给学生的笔记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学生能在比较自己的口译笔记中和专业口译人员的笔记中,学习专业口译笔记的优点,找到自身笔记训练存在的缺点,从而通过课堂以及课外的反复训练,使自己的口译笔记更加优化,提高自身的笔记速度。

2.团队合作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口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增加口译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本校的部分教师采用团队合作训练法,从课堂和课后两方面改进学生们的口译学习方式。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们在轻松交流的环境下进行小组互助互帮式的学习。在课上,各小组会在教师播完录音或视频后,通过讨论,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口译。在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开口练习口译机会的前提下,每次口译的人必须不同。这一要求的提出,也尽量避免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由于有讨论,学生胆怯、缺乏信心、害怕出错羞于发言这一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当然,课堂上单一的口译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寓教于乐,把口译训练过程变得有趣而有意义则是团队合作训练法的另一大优势。据了解,有老师曾在班上进行一个名叫“滚雪球”的接龙游戏,该游戏一般由5到6人为一组,第一人自己说一句较长的英文句子,接下来的人在前一个人的基础上复述上一人说的英文句子并且再加多一句,最后一人则把前面所有人的话进行复述并且口译出来。在训练演讲能力时,采用两人小组“讲故事法”,一人负责讲故事,一人负责现场翻译成目标语。这些游戏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短时记忆、演讲能力和临场口译的能力也能得到快速高效的锻炼。

而课后,教师一般会根据讲解的内容布置相应的口译作业并且提前通知下节课的口译主题,要求学生自主事先就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查找相关资料,作出相应准备,让学生了解并养成习惯,在进行具体的口译工作前,必须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查找。不过,这样的团队合作也有一定的弊端,小组成员间会产生依赖性,甚至推诿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们录制的音频,由于不是一次性到位,私下里可以多次练习,也会大大降低口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现场模拟训练法

现场模拟训练法通过还原大型的新闻会或是进行小型的一对一口译练习,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目的是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体验英语口译,既能感受真实的新闻会流程,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译技巧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新闻提问环节也能展现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及整个过程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大型的新闻会为全体同时参与,确定并分配好主持人及其配备口译员、发言人及其配备口译员、担任新闻记者及其配备的口译员。如选用航天员记者会发言稿进行口译练习,其所有稿件均由学生自主提前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查找相关资料,作出相应准备。一对一口译练习,一般选用总理记者招待会或新闻会材料进行口译练习,其中一个学生扮演发言人,另一个学生扮演口译员进行口译。在一对一的口译练习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口译,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现场模拟训练法弥补了团队合作训练法的依赖性和口译的延误性等弊端,因此,有时一对一口译也作为考核学生口译能力的新型方式。

四、总结

以上分析表明,南国商学院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时展的趋势所需,也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的创新,对学生的口译训练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一) 对学生的意义

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译表达的能力和信心。在原本单一乏味的口译训练中发现乐趣,如“滚雪球”“讲故事”这样的简单游戏。而现场模拟训练法,不仅能将口译技巧在现实环境下充分运用,还能及时将口译效果反馈到授课环节,不断促进口译课程的改进和完善。[2]而团队合作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还能创造积极、团结的学习氛围。和传统式的教师上课讲理论,学生被动学理论,课后缺乏训练的模式相比,创新口译训练法着重挖掘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根据不同的口译环境下,随机应变。多变的训练方法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双语表达能力,强大心理素质,快速反应能力的高素质口译人才。

(二)对教育工作者的意义

创新口译训练法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桎梏,让学生了解口译的重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口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出学生们的口译水平,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训练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传统的训练法着重点在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与训练,学生们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去接收,真正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教师对学生口译学习状况了解甚少,而创新训练法及时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口译技能以及实际操作等能力,创造师生互动、共同研究的良好学习氛围;也为学校日后申请及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做好前期铺垫。

[参考文献]

[1]厦康明、范先明.旅游文化汉英翻译概论――基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的跨文化旅游翻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7.

[2]林晶、周丽军、赵颖、邹旭. 大学生口译社课外实践活动创新模式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2(18):241.

笔译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口译;课程内容;英语专业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交流信息目的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在大学课堂中对口译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时,应着重把实战技能、文化知识和演练形式三方面作为突破口,相互融合,构成高效科学的口译课。

一、口译实战技能

口译实战技能分为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两类。理论知识有助于指导技能的实践拓展,基本技能需要按功能逐步推进,让学生逐步熟练运用,主要分为“听力理解”“记忆训练”“笔记符号”“表达转换”四个环节。

1.听力理解

法国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Gile提出的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公式在口译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与运用,“同声传译=听力分析+短期记忆+语言表达+协调,即SI(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L(listening and analysis)+M(short-term memory effort)+P(speech production)+ C(coordination) 和交替传译(第一阶段) =听力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调,即PHASE I:CI(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L(listening and analysis)+N(note-taking)+M(short term memory effort)+ C(coordination)”。因此,听力在整个口译环节中处于首要的位置,教师需要在口译课程初期阶段,强调听力理解的重要性,通过听写填空、复述、总结、摘要等,给学生一定的口译课前热身训练,使他们既熟悉语言环境,又能消除紧张情绪,进而有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口译授课内容。

2.记忆训练

心理学认为,记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过程。相对应,口译教学需要学生准确听辨源语信息,这是听力理解环节;对于学生记忆“保持”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在不做笔记的前提下,尽力记忆,并逐渐增大练习长度。锻炼“回忆”能力,可以提供学生较长的片段视频,依播放顺序填空或回答较简单的问题。此外,记忆能力的训练不能依赖简单重复的播放录音,还必须在贮存、提取信息的环节注意提取信息的深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记忆中信息检索和提取的速度和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激活程度,而激活程度又取决于记忆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的亲近程度。要提高对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速度,要注意练习的深度,即信息的处理深度,也就是说,只有深入而有意义的练习才能有效地增强记忆,提高信息检索和提取的速度。鉴于此,口译课堂训练记忆的练习内容不能过于口语、简单,训练材料应多取自正式的发言稿等,测试的问题要着重录音的潜在含义。

3.笔记符号

掌握口译笔记技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储存信息,口译时快速高效地输出信息。笔记符号的训练首先要明确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信息的主旨、逻辑关系。科学掌握笔记的记录方式,不是机械地逐字速写,而是在理解基础之上用简单的符号、字母迅速记录关键信息的逻辑顺序,帮助学生在翻译表达时提取所有信息,回忆信息的全部内容。课堂上采取提问方式,向学生表明笔记的目的,并进行演练对比,一组学生采用速记方式记笔记,一组采用关键信息记录的方式,另一组采用完全脑记。三组实验可以交换进行多次,让每位学生自己体会不同记录方式的效果,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总结最佳记录方法。在训练具体笔记符号时,教师在黑板示范如何记录笔记,或投影笔记记录,介绍较为常见的记录方法以及常用符号。

4.表达转换

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实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涉及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情感因素等多种因素。学生需要在听取信息翻译转达的过程中,随时揣摩说话双方的用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制定完整的表达评估体系,向学生明确交际的基本要求,主要在发音、仪态、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多样性这些方面重点指导学生。

二、文化知识储备

为恰当处理口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分类讨论并结合实例解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着重英汉文化、思维、哲学和语言的对比分析,探讨英汉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法的对照,辅以口译实战视频,以及学生口译练习录音讲评。并且应当依照学生水平以及专业方向,逐渐增大话题的难度,如提供英语实践性较强的金融外贸政治国情等话题。仲伟合教授提出口译人员的知识结构应由语言知识、百科知识、技能共同组成,建议专业口译教学体系应开设三大板块课程: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课程、百科知识课程和口译技能课程。因此,从实用角度考虑,口译话题内容应紧扣学生实际水平,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当地经济文化情况,增加具有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景点等,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不仅局限在英语语言技能层面上,而是扩大到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宏观理解层面。

三、口译训练形式

口译的及时性、现场性使得学生必须在平时训练时能够适应较强的临场口译压力,培养快速的反应速度,积累一定的翻译经验,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同时,课堂训练形式需要多变灵活,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演练中,不断在课外自发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可以安排若干记者会、外贸谈判、名人采访等,模拟口译的临场气氛。口译内容可从学生自己起草做起,逐渐转变成教师的给定内容,最后安排临场即兴对答。学生主动创作内容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给定内容则偏向正式用语,语言具有一定难度。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即兴对答安排在不固定座位的圆桌,利于适应临场口译时的紧张气氛。为缓解学生长期紧张训练的疲劳,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测试方式,例如设置分组会谈口译,并依据测试组的表现,列出问题一览表,附上解决建议作为课堂演练的总结。

英语专业口译这门时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心理变化、求职需要不断做出调整,使之成为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兼具的课程,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德明. 高级口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 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3.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8.

笔译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汉外笔译 差异 联系 口译能力

一、引言

为培养高层次汉外翻译人才,2007年,国家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该专业学位分为笔译和口译两个方向,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笔译是口译的基础,口译反过来又提升笔译能力。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在学习中应把两者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促进笔译、口译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

二、笔译与口译的差异

简单来看,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活动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笔译即笔头翻译,是用书面形式传达原文的信息、风格和思想,而口译即口头翻译,是以口语的形式将原说话人的交流意图和目的表达出来。口译与笔译的目的基本相同,但在过程、要求及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语言运用的差异

在词汇选择上,笔译多用书面语,文章体裁的不同,词语的正式度也不同,但都是根据语境,仔细推敲选择的结果,注重“炼字”。而除了正式场合,口译使用的词汇大多口语化。因为口译的过程是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的过程,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用深奥的词汇。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口语化词汇能更清晰地传达说话者意图,更容易被听众理解。

在句式上,笔译严格遵守语法规则,注重原文风格和形式,力求将原文的全部信息传达出来,可以精心安排句式结构。而口译为了方便交流,多用简单句式,有时甚至违反语法规则,只需将中心思想和主要意图表达出来即可,很难在短时间内追求完美的句式结构。笔译在处理长句时,会先把整个句子看透,分析主从关系,然后调整语序再动笔翻译。而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要求译者边听边译,无法做到在记住全句后再进行整理与翻译。因此,口译时通常按照说话人的语序进行断句处理,词性和句式也多做变通。例如:“Mr.Brown has combined a 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areer with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of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projects and organizations.”一句用了多个从属成分,笔译可先分清层次,再译为“布朗先生不仅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卓著成就,在科学项目以及机构管理方面也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这样翻译很富逻辑性和条理性,表达清晰流畅。然而口译人员即使听完这个复杂长句也很难迅速梳理各成分的关系,只有根据语序分段来做处理才能很容易地传达信息。口译则可以通过断句汉译为“布朗先生有着卓著的科学事业成就和丰富经验,擅长管理科学项目和科学机构”(林超伦,2004)。这样的小句,听者更容易理解。

(二)能力标准的差异

笔译一般遵循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要使译文忠实于原文、通顺流畅、富于文采。译者首先得掌握熟练的双语技能,能够自由转换语言和思维模式;其次,译者要具备广博的百科知识,熟悉各领域的专业术语,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更专业;第三,译者还要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俗语应用,创作出更地道的译文,要让译到功能对等,即“让译语读者读完译文后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

口译不同于笔译的书面文字交流,它特别注重口语现场表达能力。按照严复的标准,主要遵从了“信”和“达”。口译最大的特点是“及时性”,没有过多时间遣词造句。一般来说,口译遵守的标准是“准、顺、快”。“准”即将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实质性内容准确表达出来,“准”是首要标准,是口译质量的前提(陈毓贵,2011)。口译活动的目的是传达准确的信息,为了交流的方便,不必详细翻译说话者的每一个词,但重要信息如人名、地名、日期、数字等必须准确地表述。“顺”,即要求译者表达清晰流畅,如果口译人员吞吞吐吐,毫无逻辑,则会使听者感到晦涩难懂,从而阻碍双方的交流。“快”是指译者在听到原文后迅速及时地进行翻译,口译是将现场说话人表达的信息通过感知与理解后即时传递,以便实现交际双方顺利交流的一种活动,译者一定要反应迅速,获得的信息要准确。此外,口译者应当努力使自己适应交际环境,及时调整讲话的语速、语调等。

(三)实战环境的差异

笔译的实战环境相对比较轻松,译员接稿后可以利用工具书、互联网等渠道查阅各种资料,可以反复斟酌字词句的安排,不断改进,也可以与他人共同探讨,创作更优秀的译文。口译可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都要求译员现场做出即刻翻译,要求译员反应速度快、表达能力强,否则稍有失误将很难挽回,还会造成场面尴尬,所以译员处在相当紧张的环境中时,必须全神贯注跟上说话者的思路,丝毫不可懈怠。相对于笔译者,口译人员应当培养适应口译环境的能力。

三、笔译与口译能力相互促进

虽然笔译与口译有较多差异,在培养能力方面也各有不同,但作为汉外翻译活动的两种形式,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笔译能力是口译能力的基础,口译能力有助于提升笔译能力。

没有良好的笔译基础,不可能有很强的口译能力。在汉外笔译练习中,译者可以扩大阅读量,尽可能地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增加词汇量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这样在口译中才不会因觉得不踏实而心慌,能随时迅速选择合适的词汇完成交际。翻译需要系统的理论,而在笔译练习中更能深刻体会到理论的作用并积累翻译技能,熟练转换双语的技巧,培养好了这种翻译思维,就能举一反三地迅速开展口译。而且,在笔译的训练过程中,会反复琢磨译文,改善句式和语法,让译文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慢慢便养成了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口译时脱口说出流利顺畅的译文,减少失误。可见,口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笔译基础,打好语言文化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基础,提高口译的速度和准确度。

多做汉外口译训练,有利于笔译能力的提升。口译相对于笔译需要具备更多的素质与能力,如迅速反应、瞬时记忆。它们对培养译者的思维与语言转换速度有较大的作用;经过高强度口译训练的人,在汉外翻译时能迅速消化原文并转换为目标语言,这又大大提高了译者的翻译速度。口译对迅速理解原文要求极高,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说话的意图,若教师引导学生多做这样的训练,就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笔译时就能借此更容易地找到原文的中心思想,逐层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提高翻译的效率。口译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准确的信息,这会使笔译者的表述更富条理性和逻辑性,在译文结构安排上更明朗、合理。此外,口译人员是交际双方联系的纽带,所以翻译时要特别注意文化差异问题,包括传达讲话内容中的特殊文化信息和避免跨交际活动中的禁忌,若稍有不慎,便会给交际带来巨大麻烦。这样一来,译者在笔译时也会更注意文化差异的影响。

四、笔译硕士生口译能力培养的途径

既然口、笔译能力能做到相互促进,作为汉外翻译专业硕士专业生,无论是笔译方向还是口译方向都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成为高素质的翻译人才。前文已提到,笔译是口译的基础。毫无疑问,口译硕士生在入学前都已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的笔译基础,所以更深入地培养他们的笔译能力没有太大问题。而口译能力的要求更多更复杂,笔译硕士生如何提高口译能力值得研究。

(一)具备广博的知识并善于归纳总结

汉外笔译硕士生会碰到各类题材的文章,在平常的练习中会经常遇到不熟悉的专业术语、特色文化词汇等,不过他们可以利用书籍和互联网查找相关背景知识后再进行翻译。而口译员在听到语言时则要迅速进行转换,既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查找相关知识。口译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积累百科知识,扩大知识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并摘抄背诵常用词汇,总结常用表达,在迅速理解他人讲话并准确翻译上下功夫。

(二)提高听力与口语水平

在训练汉外笔译能力时,主要是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即“看文章”与“写文章”,属于动态感不强的活动。译者首先通过阅读了解要传达的信息,分析原文的写作风格,确定翻译手段,笔译可以说是用译语对原文进行的再次写作,采用的是易于被读者接受的写作方法。而口译是动态感很强的活动,是随着讲话人的交际开展的口语表达活动。口译者要想理解原文意图,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但这点在笔译中是不需要的。所以要首先对汉外笔译硕士生加强听力理解训练,然后再进行听译的教学训练。口译是“说出来”而不是“写出来”,因此对译员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在字词的选取上以简单易懂为标准,句子表述必须流利顺畅;其次,译员“不仅要把握说话人的语言,还要从其语气、表情、肢体动作及语境中揣摩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徐亚运,2014),关注其言内和言外信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要想培养笔译硕士生口译能力,不仅要会“读、写”,更要会“听、说”。

(三)增加瞬时记忆与笔记符号训练

笔译是看着文章进行翻译,可以保证不漏掉每一个字词的信息。而口译是一种即时性活动,讲话的信息稍纵即逝,译员基本上没有可以参考的文字,只有尽最大努力记住原文主要信息,才能进行翻译。因此,在汉外笔译练习中,译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快速扫描全文然后陈述中心思想,这样能训练概括能力,提高记忆力,在以后口译时便能迅速反应,提炼主要信息。然而口译经常要处理大量复杂的话语信息,译员也会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不能有效记忆讲话者的言谈,为了不错过关键信息,提高交流效率,“笔记法”可以帮助他们记录、梳理讲话信息。口译笔记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要求,译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实践经验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笔记符号,方便记忆。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边阅读文章边练习用笔记符号概括文章大意,进而训练边听文章边用笔记符号辅助记忆,最后用口语表达出来。从视译到听译再到口译,逐步训练提高口译水平。

(四)培养交际能力

一般情况下,笔译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译者可以拿到稿件后自己回书房研译,不必当着别人的面工作,比较自由。习惯了该过程的译者在面临现场口译时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自觉反应迟钝,因为口译时译者也相当于第三方讲话者,参与交际过程。因此,有必要培养汉外笔译硕士生的口头交际能力。首先,从培养汉外翻译能力这一角度来看,要多训练学生的公共演讲能力,让学生敢说、会说,注意讲话技巧,学会让听众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口译时自信大方,并让交际处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其次,要学会运用沟通技巧,口译人员不是翻译机器,而是主动交际的一分子,只有多沟通才能加深理解,促进交流。最后,口译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同于笔译的自在,口译是在现场的复杂情形下做出迅速、及时、准确的反应,译员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很容易怯场,因而影响翻译质量。

总之,相对于笔译,口译需要更多特殊的训练。汉外笔译硕士生的笔译作为一门专业固然重要,但毕业后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总会不可避免地有从事口译活动的时候,故不可将自己的未来完全局限在单一的笔译职业圈内。在优先学研汉外笔译的同时,应多参加一些口译活动,提升口译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本文为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G2015B021],中南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5JGA09]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课题“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研究”[项目编号:2015Y04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迅.浅议口译与笔译的区别[J].神州,2011,(20):

104-106.

[2]林超伦.实战口译(学习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4:22.

[3]陈毓贵.论口译与笔译质量标准之异同[J].语言与翻译,2011,

(4):48.

[4]季绍斌.试论口译教学和口译人才的培养[J].伊犁教育学院学

报,2004,(1):112-116.

[5]徐亚运.浅谈笔译与口译之差异[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笔译实训总结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特别是口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既给英语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随着翻译学科的建设,培养新型口译人才,已成为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阶段的重点之一。在这方面,基于不同模式、不同理论的口译教学模式、口译教学方法陆续出现,给本科口译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科口译教学的水平。

在我国英语专业的本科教学阶段,口译主要以交替传译教学为主。然而,教学口译并非易事,其既区别于笔译教学,又绝不是单纯的“听―译”翻译语言讲解。由于交替传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等各方面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教学难点,如何成功地引领学生进入口译的“门”,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教学难点,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交替传译过程的三个阶段,指出每阶段的教学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解决问题,进一步探索一套有效、实用、具体的英语专业本科交替传译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二、基于口译过程的训练和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外的口译教学模式和培训方法,它们都结合了西方口笔译理论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现就基于口译过程的口译教学和训练模式做一简单概述。

以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为代表的释意理论派提出的翻译过程是: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内容和情感。这种模式强调如何脱离原语语言外壳,也注重技能的传授和训练。[1]在丹尼尔?吉尔教授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式中,口译分为两个阶段:听解和笔记阶段,言语生成阶段[2]。该模式清楚地展现了交替传译的过程,也提出了交传中的基本技能。梅德明教授提出口译的基本过程为“输入―解译―输出”,口译教学采用基础能力培训和应用能力培训结合、听说读写译技能教学兼容、文字声像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用的综合教学法。[3]蔡小红在释意理论三角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交替传译过程模式,该模式包括三个阶段:源语听力理解,信息概念的总结和记忆,目标语的重现。[4]

这些学者基于口译过程的口译训练和教学模式做的开创性研究,为后来的口译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交替传译“三部曲”中:信息输入―分析理解―目的语表达,教师应抓住每一阶段的关键,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对策,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最终有效地强化教学效果,培养更好的口译人才。

三、基于口译过程的本科交替传译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1.信息输入

在本科口译教学中,交替传译的信息输入主要是听入(视译除外),这是口译的第一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汉译英时,由于听入的是母语,因此除了遇到不熟悉的地方口音、怪癖语、俚语、专业词语或发生“耳误”情况外,学生的汉语听入一般不会发生困难。但是在英译汉中,由于听入的是非母语,英语的听入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一道难关。笔者认为,在交替传译的这一环节中,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口译中英语的听入能力。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跨过这一难关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选择英语原音的材料进行课堂的口译练习,避免总是让学生接触标准的录音教材。这种做法可以尽可能地还原口译现场,让学生避免听惯了课堂的标准录音,到了实战时无法适应讲话者可能带有的各种讲话习惯,从而造成紧张、听入困难等问题。同时,在课后,教师应鼓励、督促学生大量地进行听力练习,泛听各种原音材料,让听力能力真正上到一个台阶。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词汇、表达积累。这一部分包括两方面:词汇的积累和相关口译短语的积累。如果学生的词汇不达标,就会给听力理解带来很大的麻烦,只有过了基本的词汇关,学生的信息听入才会相对顺利。同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听到一些短语时,比如,the eradication of extreme poverty,单个单词的意思,学生都明白,但是由于对整个短语不熟悉,当这些单词组合在一起一下子出来时,不能马上反应出其对应的中文“消除赤贫”。于是学生会花时间把单个单词的意思组合在一起,以得到短语的意思,却耽误了听力理解的进程。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除了词汇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口译相关短语的积累。如果学生能充分熟悉相关表达,缩短中英文对应的反应时间,听到英文即刻反应出其对应的意思,那么听入这一块会顺利很多。

第三,让学生养成译前准备的习惯。在本科阶段,教师应选择专业性不是太强的材料,即一般性的发言,如领导人致辞、大会主旨演讲等。这些材料一般都围绕一定的话题或者一定的背景进行,便于学生提前准备。比如,教师选择某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上关于中国经济的讲话,应该提前告知学生话题(并非整个演讲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达沃斯论坛的相关背景知识、中国近期经济走势等信息。实践表明,学生的背景知识准备得越充分,在听力理解时,对信息的把握就越容易。

2.理解分析

交替传译的第二个阶段,即分析或者解析。这一部分涉及短时记忆、口译笔记等。笔者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记忆、笔记,以及精力的分配。记忆是口译中的重要技巧,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记忆技巧,完全依靠有限的笔记获取源语信息是不可行的。如果学生仅凭记忆,不用笔记,由于大脑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在源语信息较密集的情况下,不可能完整、准确地记住源语的信息。同时,学生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对理解、记忆、笔记三者的精力分配问题。在做口译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适当分配,才能协调运转。但是,部分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把精力分配给理解和记忆多了,那么笔记就记不下去了,光凭大量的记忆和零星的笔记,回忆起的是部分零碎信息。如果学生的笔记占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学生在理解原文、记忆信息上精力相对就少,回看笔记时,只有大块凌乱的笔记和碎片式的记忆信息,造成信息偏差、错误或逻辑混乱。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学难点就在这三方面: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及精力分配。

针对这些难点和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进行循序渐进、讲究方法的记忆训练。在记忆训练的进程上,教师可分阶段实施记忆训练,采用无笔记源语复述――无笔记目的语复述――有笔记源语复述――有笔记目的语复述,最后循序渐进过渡到交替传译,强化学生的口译记忆能力。在记忆方法的训练上,教师应主要训练学生的提纲式记忆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提纲式记忆指译员充分利用语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意义间的联系,把源语讲话内容当做提纲或框架来处理;形象化记忆指译员在头脑里把讲话人所说的内容形象化。[5]在记忆训练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选择逻辑性强或便于形象记忆的材料。

其次,介绍基本的笔记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系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专业水平不同,学生的口译笔记也是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学生记忆能力强,则偏向多用记忆,少用笔记;有的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好,中英文反应速度快,则笔记的目的语用得更多。例如前面提到的the eradication of extreme poverty,若学生听到即反应出“消除赤贫”,其笔记上多为“×贫”,但如果学生中英文反应慢,则笔记上多为英语单词的部分字母;还有的学生习惯多用符号,有的学生喜欢多用缩略词,等等。笔者认为,教师一方面应向学生介绍基本的笔记技巧,比如抓关键词、用口译符号、多划少写、竖着布局、体现逻辑等,另一方面应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己习惯的一套口译笔记系统,尊重学生口译笔记的差异与习惯,只要学生的笔记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并能较为准确、完整地还原源语信息即可。同时,在笔记学习的前期,应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反复使用,即同一个材料,让学生听材料、记笔记多遍,把笔记的基本要求应用到每一遍记录中,尽量做到第二遍的笔记比上一遍满意,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固定的笔记体系。

最后,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记忆、笔记的平衡点。这三方面精力的平衡是很关键的,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学生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课堂材料的充分应用。在前期的笔记训练中,鼓励学生用同一材料反复做笔记,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找到三者平衡的感觉。第二,教师展示。教师在课堂上做示范,并向学生讲解笔记记录的各种要点,使学生在观摩老师做笔记的过程中得到点拨。第三,同学交流。由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往往与教师有一定差异,同学间的交流也许会让学生更容易“开窍”。在笔记学习的前期,可让笔记学习进程较快的同学,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第四,大量的课后练习。口译的自我学习在整个口译教学中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应教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后练习,并进行督促,才能真正把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对口译教学而言,只有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记忆、笔记三者的平衡,才能真正突破交替传译分析部分的这一难关。

3.目的语表达

表达直接影响着翻译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这部分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英译中的翻译腔、中译英相关表达的受限和表达艺术的问题。

英译中的翻译腔是很多学生的问题,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处理翻译的过程中,太过拘泥于源语的形式,导致整个中文听起来特别别扭,不符合中文说话习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让学生学会如何“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学会断句、顺译等口译翻译处理技巧,在理解、获取源语信息后,鼓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

中译英的交传,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关的中英对应表达,导致学生在翻译时,用生硬、不准确的中文表达源语信息,甚至很多东西不知道怎么表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表达的补充和积累,包括两方面:句子结构和短语。比如:在表达欢迎或者祝贺时,常用句型为:On behalf of...,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to...for...;各类的短语,比如经济、政治、文化、环保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表达积累越多,处理中译英就越容易,翻译的效果就越好,同时,学生由于见识、记忆了大量相关表达,自身的遣词造句能力会有所提高,在遇到陌生或者较难的翻译时,会更容易进行处理。

在本科口译的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口译技巧和翻译语言质量本身,教师还应该充分重视译员在表达艺术方面的训练。发音不标准、说话拉扯犹豫、缺乏自信、语速过快或过慢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口译的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借用公共演讲技巧。首先,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以中等语速、中等语调、中等音量进行翻译,减少表达时的停顿、犹豫、重复,培养学生沉稳、自信的态度。其次,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英文发音及普通话的训练,尽量做到发音标准。再次,要求学生翻译时注意站姿、坐姿,尽量展现出职业性。最后,在课堂内组织模拟会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做口译,注意表达艺术方面的问题。

笔译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笔记训练;新闻;交传

一、口译笔记关键词的摄取

笔者曾经以为,一个优秀的译员是能够“下笔如神”般的记录下他所听到的所有内容,并能一字不差地准确译出。但是译员的真正工作过程真的是记录下了所有源语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成分才算是关键词呢?笔者认为凡主语,宾语,表语等均为句子的中心成分,因为它说明了“谁做了什么事”,而动词是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出来的。

例:“What we are here to do today is to make sure that the prime minister takes action to come up with a lasting solution to save the lifeline of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like Somalia where there is no banking system.”

解析:在这个段落中,译者要在不同的单句中找到每个句子的中心部分,也就是主语,宾语,表语等成分。首先,要学会进行成分的划分。第一句中,What we are here to do today是句子的主语,因为后面有系动词跟随,很明显这是一个主语从句,也就是所谓的主语成分。表达“要做的事”,付诸在笔记上,译者可以简单地记录成“事”或者是“what”。紧接着要记录什么呢,在一开始,笔者会即刻将“make sure”记录下来,但是由于语速快,过于依赖笔记等心理,后面的一系列信息只是听个模糊,于是就没办法抓住中心。后来在不断的实践当中,笔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成分上。那么“a lasting solution”即为come up with的宾语,在落实到笔记上时,可以简单记录成“solution”或者更简单的方式“solu”。接下来就是to (save the lifeline of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like Somalia where there is no banking system)引导的目的状语成分,那么这里面“lifeline”显然就是中心词,至于后面其他的地点状语等修饰成分,只要适当标出就可以了。所以总结出来,它的主干就是“what--首相--solu―lifeline”。找出句子的主干成分,相应的动词就会轻而易举地推断出来了,试想,如果记录下来的是“make sure, come up with, save”等动词,译者就很容易出现“卡壳”的现象。

二、口译笔记的其他成分

当然,句子中当然还包括其他修饰性成分,对于这部分,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修饰性成分,如状语,定语,从句等成分为次要成分,需要与主要成分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例: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have called on all sides in Egypt to make compromises after Egypt’s interim government said that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resolve the crisis had failed. In a joint statement, the US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Kerry and the EU high representative Catharine Ashton said the Egyptian government bore a special responsibility to begin this process. (划线介词及其引导的成分为修饰性成分)

通过划线部分,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介词短语,目的状语,从句等修饰性成分在一个段落里几乎全部出现了。为了避免与主要成分混淆,便于译者回读,不产生误解,甚至倒序翻译等现象,此类修饰成分需要额外标出。

三、口译笔记的符号创建

创建便于记忆的笔记符号,这里提的创建是完全主观性的创造,这些符号没有所谓的创作原则,唯一的原则就是让这些符号最大限度地方便记忆。笔记符号的创建依照个人主观意向,没有对错之分。这种语言可能也只有你自己才看得懂,但即使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例: An important meeting of the five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o discuss Syria has taken place at the request of Russia. It comes as western nations consider possible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the Syrian government following a chemical weapon attack in the capital Damascus.

解析:在上一部分当中,笔者介绍了笔记记录的关键词以及其他修饰成分的记录方法。在这一部分中, 笔者会将这几个部分综合起来, 体现笔记记录的整体步骤。首先, 译者要学会抓关键词进行记录。显然, 在第一句中, “meeting” (此为缩略形式) 为主语,谓语是has taken place, 而宾语为Syria. 接下来,就是将文字转化为符号的步骤了。正如上面提到的,这里只介绍笔者的一种习惯记录方法,每个人可以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本文仅供参考。

笔者以“”来代表会议,那么UN Security Council 就可以记录成 UN. 那么第一句:“An impromptu(即时的) meeting of the five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o discuss Syria has taken place at the request of Russia.”就可以记录成:

(5 UN)

Syria

(ed

Russia)

/(斜线表示一个意群结束)

附注:ed表示被动,括号内均为修饰性成分。且笔者将原文中syria 由形容词转化成名词。即:在俄罗斯的要求下,联合国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召开即时会议,商讨叙利亚问题。

笔译实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高职高专;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75

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在不少本专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有开设,它以商务知识为背景,以英语为依托,旨在培养既通晓商务知识,又掌握口译技巧的商务口译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由于教材选择不当,教师双师素质欠缺,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设备不完善导致的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与课程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为了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作用,高职院校教授此课程的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现状和未来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的课堂口译教学训练方法,将传授商务知识和训练学生口译技能充分融合,力求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务口译人才。

本文从学情分析与职业定位、课堂教学设计及仿真实训室的构建三方面探讨了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学。

1学情分析与职业定位

1.1学习现状

口译教学的开展应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之上。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学定位于服务中高端口译市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着高起点的要求。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学模式经多年的探讨和摸索已较为完备和具体。而多数高职院校的口译教学因起步晚,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若一味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只会东施效颦,以失败告终。高职商务英语口译应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层次,制定符合现状的学习目标。

高职高专的学生进校时高考英语分数普遍较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由此导致学习信心不足。学生听说读写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主动性也不甚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着重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指导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要突出趣味性,不宜过难。

1.2职业定位

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要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层次,学习现状和职业需求。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外贸行业一线岗位。高职毕业生运用所学在如涉外接待,商务谈判,外宾陪同的工作中需要使用的陪同口译岗位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口译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工作中多涉及外贸场合的陪同口译,较少涉及大型会议口译这一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融合商务知识于英语口译训练中,将不同商务场合中涉及到的英语专业词汇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熟练陪同口译工作。对涉及到的商务知识,分模块训练,可分成:迎来送往,礼仪致辞,晚宴聚会,商务旅行,商务访谈,商务广告,商务陈述,企业介绍等。

2课堂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和职业需求,课堂教学应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多任务训练,培养学生口译实战能力。

2.1教材的选择

一本合适的教材对于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现行市场中,多见适合本科院校学生使用的口译教材,而较少有针对高职学生开发的商务口译教材。高职院校口译教学中,应切实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和职业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教材内容应舍弃包含过多会议口译的内容,着重陪同口译的内容。陪同口译教材的选材也应多样化,充分考虑学生未来从事的各种陪同口译场合的需要。

2.2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

口译是一门对参与者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不能局限在笔译式的翻译,应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口译技能的获得是基于大量的系统而合理的口译实践的。口译技能训练的核心分为记忆训练和翻译练习。

2.2.1记忆练习

口译初学者往往会犯的一个错误是:过分依赖口译笔记,在听源语言的过程中,总试图尽可能多地将听到的内容记下来。然而,手的速度往往赶不上说话者的语速,结果手忙脚乱,漏听不少内容。事实上,口译的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听入解码――短期记忆――编码输出的过程。听入解码是做好口译的前提,对源语言信息的记忆和理解是准确传达信息的前提。因此,记忆训练至关重要。

在口译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记忆的训练,信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过分强调学生笔记的训练。须知,口译员工作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口译员首先依赖的是自己的大脑,笔记只起辅助的功能。过多的笔记只会干扰大脑的记忆和信息的处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记忆的训练放在第一位。教学中,首先要唤醒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营造一种紧张的工作氛围,引导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开展练习。人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口译员训练过程中,要启动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包括对相关领域常见词汇和知识的记忆。商务英语口译相关的词汇,要融入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词汇背诵要求,要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以便学生临场翻译时,能嗜返亟原语言翻译成目的语。而在口译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短期记忆。口译训练就是要扩大译员短期记忆的容量。口译员短期记忆的容量大,处理口译的能力也会有提升。在记忆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影子练习,具体包含:音位跟述和句位跟述。这指的是通过跟随讲话者话语快速重复讲话者所讲过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反应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此训练方法融入到多个任务模块的训练中。

2.2.2口译笔记训练

对于专业口译员而言,口译笔记也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适当的笔记是对记忆的补充,能帮助口译过程中句子的构建。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它必须与意义理解同时进行,它是一种辅助手法。在口译笔记训练中,首先要教学生记忆一些常见的笔记符号,如外交部口译司总结的口译符号,这些口译符号简单好记,学生可在口译实战中采用。然而并不是所有文字都能设计成相关符号表达,对于临场听到的一些没有对应符号表达的词语,我们可采用记偏旁或汉字的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记忆口译符号提出要求,令学生熟练掌握口译符号。其次,口译笔记要有层次。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复制。口译笔记的目的是方便口译员在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的过程中有可供参考的记忆线索。口语笔记中,句子主干与枝干,主句与从句之间要分行记载,方便理清逻辑关系。教师可先展示一些著名译员的口译笔记,讲解笔记方法,接着通过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口译笔记模式,记录自己能看懂,能理解的口译笔记。

2.2.3课堂考核

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训练,不加入考核环节,难免导致对学生真正口译技能掌握水平把握不足。因此,教师应将考核机制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小组模拟口译现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最终成绩中。

3仿真实训室的构建

由于口译课堂着重于技能的培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并不适合口译教学的要求,不便于口译活动的开展。高职院校应为教学提供仿真的口译实训室,提供配套训练设备。

4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会为现行的市场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在高职商务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行之有效的任务执行,切实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能力,为我国的经贸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商务口译人才,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洁.《商务现场口译》课程情景教学法的设计[J].学周刊,2014,(7):1617.

[2]闫波.高职《商务口译》课程的实质及其教学[J].海外英语,2012,(5):117119.

笔译实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国际乒联培训用书文本类型与功能翻译策略与方法

引言

本次翻译的教材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分别从教练基本素养、乒乓球运动技巧、乒乓球训练活动、运动员体能训练、乒乓球赛事组织等多个方面展开叙述。从翻译的角度来说,该教材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文本类型和功能上讲,作为一本体育培训类教材,文本兼具教学功能和指示功能;从文本内容上讲,涉及乒乓球运动领域,多出现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等,专业性强;从文本结构上将,文中有大量概括性很强的章节目录和小标题。基于这些特点,笔者在翻译中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1]

一、翻译任务描述

对翻译任务的描述包括对翻译文本的分析和翻译过程的介绍:

本次翻译文本系国际乒乓球联盟初级教练培训用书。参照德国功能学派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有人将体育文本的功能粗略地分为四类[2]。从本书的翻译上说,应该充分考虑到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体育教材首先属于信息型文本,翻译的首要目标应该是传达信息。同时,鉴于其培训类教材性质,它又具有呼唤型文本的特征,兼具指示功能。其次,本书专业词汇偏多,用词平实。最后,各种小标题的翻译也需要注意。

此次翻译译文总字数为3万多字,翻译过程持续了两个月左右,包括了译前准备、翻译执行以及译后审校三个阶段。接到翻译任务后,笔者首先快速浏览了翻译文本,大量阅览了中文乒乓球运动教程(文本和视频),对乒乓球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笔者试着进行了初步的翻译,并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标注于译文中,以便进行进一步斟酌;再次,第一遍翻译完成后,第二遍翻译过程中借助于各种辅助手段(词典、百科全书等)或者运用向他人求教的方式,着重解决第一遍翻译过程中的难点部分;最后,通读全部译文,再次校对。

二、案例分析

1.文本功能的翻译

上文说到,本文中使用的翻译实践对象为《国际乒乓球联盟培训用书》。首先,作为一本教材,其文本类型为信息类文本,同时,鉴于其培训教材的性质,它又可以是呼唤型文本(或者感召型文本)。在文本语义功能上,兼具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翻译信息类文本时,需最大化传达原文信息,实现信息功能,进而实现教学功能;而翻译呼唤型文本时,表达需要具有感染性,实现感染功能,进而实现指示功能,以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例如:

lPriseclassique

1.Laraquetteesttenuedanslapaumedelamain…

横拍握法

球拍拍柄握在手心……

例句中,原文涉及到的是关于乒乓球握拍相关概念,属于信息型文本,译者在翻译中需要尽量最大化再现原文本的信息。因此,笔者在翻译时,只是适当进行了句子拆分或词语增减。

2.特殊词汇的翻译

这里所说的特殊词汇的翻译,包括体育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的翻译。本书中,专有名词主要涉及到国际赛事、著名运动员名、证书名等,专业术语主要涉及到乒乓球技术要领的翻译。在翻译中,译者在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的翻译中,主要运用了直译、音译等翻译方法,遵循了约定俗成的原则。例如:

LesChampionnatsdumonde世界锦标赛

?valuationd’HabiletéenTennisdeTable:Dipl?medeBronze

乒乓球技能评估:铜级证书(三级证书)

上述例子中涉及的是乒乓球赛事和证书名的翻译。这里使用的是直译,仍然是遵循约定成俗的原则,在第二个翻译中,译者之所以加上了括号里的内容,是为了更加明确的说明这一证书的等级。

3.目录标题的翻译

按照奈达从翻译原则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划分,文章标题和目录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为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和审美功能[3]。就此次翻译实践对象而言,书中不仅各章节都有课程提纲,且在具体内容上,都是以一个个的小标题引出相应的内容。基于此,译者在不同的标题目录的翻译中,遣词造句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

CodeEthiquedel’Entra?neur

教练道德规范

例子中涉及到的是训前须知的目录,翻译中,译者首先在选词的风格上,总体希望达到中文教材中目录的效果。

结语

此次翻译实践中,笔者深感翻译工作的不易,译者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文化积淀,还需要细心、耐心,更要有积极性、好學心和责任心。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翻译素材时,译者需要“对症下药”,选择最贴切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同时,译者还要学会借助平行文本丰富自己的知识,进而为译文增色。译事虽不易,笔者在反复琢磨、不断修改译文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体会到了奋斗之后的喜悦。[4]

作者:杨慧

     参考文献 

[1]Philippe Molodzoff, Manuel de formation de cadres de niveau 1 FITT, 2005. 

[2]罗永洲,《体育文本的类型与翻译探析》,中国翻译,2012年第四期。 

笔译实训总结第9篇

关键词 视译 教学特点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9

Abstract Sight translation is importa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a ring,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translation level, strengthen memory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ided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o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and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oral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sight translatio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reflection

1 视译的定位

随和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加快,英汉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成为我国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是国际会议通常采用的翻译模式,是一种按照译出语语言形式和特点进行的直接交际形式。国际会议中有几乎90%左右的发言人都是按照发言提纲和发言稿进行演说(曹建信,2000)。在这样的情况下,英汉视译往往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译员常常要参考事先得到的演讲稿或者演讲提纲,结合听力内容和视觉辅助材料进行口译。学者Gile (2001)和Lambert(2004)认为视译是口头翻译的书面文本,是口译与笔译的结合,是笔译的具体形式,也是口译的变体。同时学者Pochhacker (2004)将视译认为是同声传译训练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或者作为同声传译学习初级阶段的水平测试项目。视译是介乎于传统笔译和同声传译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信息转换方式,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快速接受听力和视觉信息,并进行大脑存储分析和口头语言转换的综合协调能力,对学生的口译学习,尤其是同声传译学习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高校口译教学和译员培养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2 视译与口笔译的区别

视译与传统笔译有较大区别。传统笔译通常遵循“信达雅”原则,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逐字推敲,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传神与优美。而在视译工作场合下,译员能够获得发言人的演讲稿件或者是发言提纲和PPT文件稿,这些文本给了视译译员较好的文本参考。同时演讲稿文本语言较书面化,译员受到时间限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文本文字进行加工翻译,需要运用到相应的笔译技巧对语言进行转换,但是通常不能够做到语言优美与传神,其最重要的工作原则为“准确,流畅,快速”,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对文字进行推敲。

视译与同声传译也有较大的区别。同声传译绝大部分情况下完全依赖听力获取信息,信息获取的过程较为被动,一旦听力来源受损,则不可能完成语言的转换过程。视译有文本可依,译员可以主动获取信息,信息获取的途径多样化。 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同声传译要求精力集中于听力信息,接受信息后再脑中对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后转换为目标语输出,在记忆机制上完全依赖于短时记忆,通常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就开始翻译,源语言的词句形式直接影响到目标语的词句选择,尽管译员意识到译语词句有选择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由于时间仓促而无能为力。在视译的过程中,译员需要边听边看,同时将听到的和看到的信息加以对比处理。一方面译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精力分配将要更加分散,信息接收途径增多,处理信息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一旦处理不当,则造成信息转换无法完成。另一方面,视译通常作为会议的直接参与者,获取信息的完整性比较充分,发言人的语速,口音和词语选择对译员影响相对较小,译员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对译语形式进行更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处理。

3 国内外视译教学研究综述

在视译教学和研究方面,西方学者如Gile, Pochhacker, Lambert等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和系统的成果,他们将视译定义为同声传译训练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的训练学生快速接收听力和视觉信息,并进行大脑存储分析和口头语言转换的综合协调能力的重要提高手段。如学者Lambert在分析视译练习中译员注意力分配问题后得出文稿的呈现在挑战译员注意力分配的同时,有助于译员在同传中的表现,并且建议在以认知为基础的同声传译训练中吧视译作为进行真正同传训练的中间环节(2004,Lambert)。因此,在国际知名的翻译如巴黎高翻,蒙特雷等都开设有个专门的视译课程。

国内学者对视译教学及其研究相对处于起步阶段,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只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专业语言院校的高翻学院。关于视译及其研究的论文也只限于方宏瑜(2004),项霞和郑冰寒(2011)等有限几篇。比如国内学者刘和平教授认为视译过程中译员的书面材料主要分为译员自己翻译文稿,他人翻译文稿和他人翻译或者会议提供的译文摘要。仲伟合教授也认为不管在视译过程中所持的是何种稿件,译员都需要快速从翻译文稿中获取最有效果的辅助和提示信息,保证口译质量的完成(2007,仲伟合)。王建华教授展示了视译摘要式记忆实验成果,得出了题目加首句加关键词是最佳的摘要式记忆模式,可以运用于视译译员的口译和视译的实践中。邓敏君教授在对比新老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停顿位置,切分位置,纠错和修补及衔接方式等话语标志,发现新老译员最大的差异在于犯错后有不同水平的监控与修补手法(邓敏君,2011)。项霞与郑冰寒教授研究发现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视译的难度,掌握了背景知识有助于大大降低含有隐喻的视译的难度,增加视译的质量和准确度(项霞,郑冰寒,2011)。近年来国内外逐渐意识到视译在口笔译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开始重视教学和相关研究,但是由于教员和设配等等问题,视译课程在国内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研究的普遍性还不高,还没有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及其建设进一步推动受训译员在技能方面的实质性提高。

4 视译课程教学的特点

在视译的工作过程中,就翻译的信息量来说,视译翻译的信息量要多余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因为译入语信息的接受不仅仅来自听力,还来自视觉文本信息。考虑下到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由于在听力接受上和翻译过程中都会产生信息的衰减,因此,视译的效果理论上就比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要好一些。

近年来随着国内口译教学和培训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视译在口笔译训练和同声传译教学和训练中的独特地位。在综合总结视译教学的步骤,内容,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视译课程的一些特点。

首先,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相结合。目前在口译理论框架下,视译训练在口译教学,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训练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学者提出将视译训练纳入口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教学之中(杨艳君,2010)。比如将视译与影子练习,倒数练习,源语言概述结合在一起成为同声传译中不可或缺的自我练习方法(张吉良,2004)。视译基本理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视译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常见困难及解决方法,包括视译与口译的基本区别于互动,快速阅读,意义单位确定,顺句驱动,逻辑衔接,信息弥补,语速控制等,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与教师评价为辅(钱多秀,2014)。学生在课后应进行大量的练习,将理论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践操练,在实践练习中提高视译的实践技能。

其次,课程教学组织要包含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部分。在课程前期,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课件制作,练习材料选择及评价体系,可以在上课前将授课资料提前发给学生做课前准备,并根据视译基本理论进行自我课前练习。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展示授课内容,允许学生进行课堂消化理解以及反馈,教师及时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纠正不足之处。课程后,教师应布置大量的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学生在领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思考,增加训练的工作量,并能够得到教师的反馈。

再次,文本选择要与课堂内容和学生水准紧密切合。课程前期教师应选择一些新闻时事或者教育类文本,学生比较熟悉此类题材,不至于对练习话题完全陌生,由此培养学生的练习自信和技能。课后练习应适当加入一些有难度有特色的内容,如科技,娱乐,学科性内容等,增加文本的难度和真实性。

再次,教学设备要保证。教学过程和练习过程最好能够在同声传译教室进行,如果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或者语音教室,要能够保证有同步录音功能并可以回放,方便学生和教室对视译进行反馈和评价。

视译是一项复杂的语言转换行为,涉及到语言,思维,动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除了扎实的双语能力,注意力的分配,意义单位的切分,信息的转换和表达,丢失信息的有效弥补,特定文体的专业表现形式等等都是视译成功的关键。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员的大量实践练习与讲解,反复训练才能逐渐掌握,形成系统的认知和技能(钱多秀,2014)。

5 视译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视译可以提高学员的听译水准,加强记忆能力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辅助口译教学,对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按照视译教学的认知过程提高学生接受,分析和转换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过程以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

视译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定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口译课程加以研究和实践,使得视译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最终培养出符合知识和市场经济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箭.同声传译技能训练和运作模式[J].四川外国语学员学报,2005(3):130-132.

[2] 宋维.语言顺应论指导下的口译视译训练[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104-105.

[3] 万宏瑜.基于形成性评估的口译教师反馈――以视译教学为例[J].中国翻译,2013(4):45-49.

[4] 王建华.同声传译中的视译记忆实验研究[J].中国翻译,2009(6):25-30.

[5] 项霞,郑寒冰.隐喻的理解与表达:基于英译汉视译过程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422-4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