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脱贫基本途径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5:47

脱贫基本途径

脱贫基本途径第1篇

XXX,男,生于XXXX年XX月,中共党员,XXXX扶贫办主任。自2014年从事扶贫工作以来,该同志严格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开展全乡精准扶贫工作。在单位上,她认真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下乡入户时,深入了解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践行农村扶贫工作新思路新途径,使XXXX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立足乡情实际,深入研究“理思路” 

XXXX同志自从事扶贫以来,为了快速转变角色,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学习成了最有效的途径。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为了实现“精准”她在认真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知识政策,将惠民政策“吃准”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用于下乡调研。 

立足本职工作,勤于研究“精指导”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工作人员,XXXX同志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性部署和延展性规划的重要性。在脱贫状态专项整改行动和制定贫困户脱贫政策工作中,她结合实际、悉心研究,按照时间节点,制定《脱贫状态专项整改行动方案》和《XXXX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路径》,为全乡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确定了路线图。 

脱贫基本途径第2篇

2016年,局在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局党组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精心组织实施,对联系帮扶村和帮扶群众采取实际举措,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来推动扶贫攻坚工作,现将2016年定点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2016年初以来,局就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局日常工作考评,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局党组会就定点扶贫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安排局班子成员、副局长负责定点扶贫攻坚的具体工作,切实保障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市林业局按工作职责和职能分工,要求局有关科室在林区道路建设、退耕还林任务落实、造林项目发展和林下经济的统筹安排中,向定点村倾斜,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二、基础先行、项目牵引

我局坚持统筹安排,通过项目建设,有计划地对联系帮扶村展开扶贫工作,主要项目投入如下:

(一)产业道路建设

今年我局投资*万元为该村修建了生产公路,这是我局投资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是我局扶贫行动的具体体现,生产公路是一条脱贫致富路,公路的修建盘活了*多亩土地,使元宝屯人均田地增加到一亩左右,为实现该屯60多户210多人的脱贫目标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下步开发的旅游资源提供了支持。

(二)开展技术培训

为发挥利用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加快山区脱贫步伐,针对竹编工艺品具有成本较低、劳动密集型、技术易于掌握、市场前景好的特点和适合资金缺乏、发展产业路径少、劳动力丰富的贫困户实施的情况,投资*万元在村组织了一期扶贫竹编初级培训班,通过培训,贫困户学习了先进的竹编工艺品技术,为实施技术扶贫,发展成为稳定的增收产业,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途径。

(三) 积极开展扶贫日活动

10月17日是全国“扶贫日”,开展“扶贫日”活动,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政府和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都将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为此,我局全面部署,广泛动员,积极开展活动:一是局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了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扶贫日”宣传工作;二是在全局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活动日当天捐款*元,衣服图书*件套,折合资金*元;三是对本村范围内的扶贫户开展走访慰问,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和送温暖活动,深得群众好评。

三、积极开展“一帮一联”活动

根据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开展“一帮一联”工作:一是制定我局帮扶贫困户联系贫困生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途径和要求;二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并在局办成立了“一帮一联”活动办公室,协调有关工作;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我局干部职工对元宝村贫困户的结对帮扶,中层以上在编干部均有帮联任务,处级干部同时结对帮扶贫困户中的在校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目前我局67名干部职工联系元宝村68户贫困户(全村128户贫困户)。我局帮联人采取实地走访和电话联系的方式,通过帮思想、帮创收、帮信息和技术、帮资金、帮子女入学与就业、帮就医等途径,促进了“一帮一联”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面对困难,谋划明年工作

2016年定点扶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完成了118户的脱贫任务,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的脱贫还是建立在上级的大力帮扶和政策红利的基础上,脱贫也还不稳定,随着今年脱贫任务的完成,虽说有些政策还可以继续享受,但多数政策也将不可持续,再加上特色产业的培育还在初步阶段,稳定脱贫压力犹在,2017年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继续做好联系村的扶贫工作。开展谋划产业扶贫,用经济的发展来拉动群众脱贫致富。

脱贫基本途径第3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片区发展;减贫;方式

[作者简介]陈全功(1971―),男,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武陵山减贫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民委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研究人员、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贫困问题;蔡 立(1991―),女,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扶贫问题。(湖北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及阻断对策研究”(13BMZ010)

现阶段,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以下简称“片区”)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成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摘帽的最大难点。采取何种战略措施,寻求何种合适方式和路径,既能减少这些地区的贫困,又能为地区发展插上翅膀,成为各级政府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题。2014年我国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这些片区找到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

一、片区发展的重点应是贫困人口的减少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衡量和考核地区发展的主要指挥棒是地区GDP、经济增长速度、产业增加值、地方税收等经济指标,很少涉及到贫困人口减少、教育发展程度、社会保障条件等社会指标。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各地拼命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主,对民生、生态、政治权利等问题关注较少。我们认为,衡量地区发展不仅要用经济指标,更要用社会和生态指标。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事关世世代代人的可持续过程。如果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和考核地区发展,必然造成全社会的经济不平衡,也会导致包括本地区在内的社会和生态问题。现阶段,对于连片特困地区来说,经济方面是相对滞后,但在生态资源环境方面是有优势的。因此,片区发展要从经济方面转到社会、生态、政治方面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贫困人口,承载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果这类人口发展了,其地区也就真正发展了。减贫,应是目前阶段片区发展的重点。

事实上,包括东部地区在内,中国贫困人口减少才被世界上公认为真正“发展”了。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众多国际组织认可中国发展奇迹,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减少了近7亿贫困人口,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当前,中国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14个片区,区域贫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对于这些地区来说,不把最主要的减贫工作作为地区发展的衡量指标还能用什么呢?!可喜的是,自十以来,我国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考核就降低了经济总量和增速等方面的权重,着重考核这些地区的减贫情况。可以说,贫困人口的减少,不仅解决了个体问题,也解决了区域问题,最能体现地区的全面发展。一村一户的发展变化,往往与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连在一起,是地区发展的基础。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从而使贫困人口的数量逐年下降,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依托区域发展,贫困村户的脱贫才能脱得扎实、脱得彻底、脱得长久。

二、四个阶段片区发展的主要方式

片区发展的历史,与全国其他地区类似,四个阶段有不同的主要方式。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通过“工业化”道路促进片区发展。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对片区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发展方式,成为片区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第二阶段:1978―90年代通过“农业化”道路促进片区发展。这一时期,片区与东部地区依赖开放方式不同,主要通过农业领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通过“西部开发”方式促进片区发展。党中央提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片区发展获得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14个片区也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

第四阶段:“十二五”以来通过“新四化”方式促进片区发展。2011年以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14个片区借助“新四化”同步发展。在此阶段,中央启动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战略,将片区的扶贫和发展统一起来,探索了新的发展方式。

三、“精准扶贫”可以成为促进片区发展的新方式

2014年,中央对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精准要求,精准扶贫成为片区发展的新方式。

一是“精准扶贫”切合片区发展的目标、对象和内容。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减少贫困人口,其瞄准对象更为具体,扶贫内容下沉到村到户,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既能够使个体状况得以改善,也能够促进地区发展。

二是“精准扶贫”比“新四化”方式更切合片区实际。对于片区来说,实施“新四化”有一定的难度,也容易出现一些负面问题。例如,片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外流、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更为艰难;片区企业较少,资金不足,招商吸引力不足,导致实施新型工业化难度较大。而精准扶贫,以户为单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更贴近贫困群体,实施效果更为理想。一户一村脱贫摘帽了,地区也相应发展了。

三是“精准扶贫”工作可以兼顾区域发展。目前,各地实施的一些精准扶贫措施,既是解决个体贫困问题,也是解决区域整体性贫困问题的措施。例如,贫困村的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一村一品的产业扶贫、基础教育的投入和补贴,均能够较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以“精准扶贫”促进片区发展的主要途径

目前来看,有三条精准扶贫途径是促进区域发展的较好途径和措施。

一是精准产业化扶贫途径。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目前,各片区普遍坚持以产业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因人制宜、因户施法,让每家每户都有持续增收的渠道和致富的门路,真正让群众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致富。同样,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一定伴随着产业的崛起;没有产业的区域,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可以说,精准扶贫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片区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二者是重合的,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也实现了地区发展目标。

二是劳动力培训途径。片区发展少不得技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进行劳动力技术培训,比如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外出务工技术、金融理财和农产品营销技术等等。劳动力培训,不仅使贫困人口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而且为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新形势下地区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生产要素。

脱贫基本途径第4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我们社区却有部分困难职工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通过探讨送温暖工程的社会化途径和方法,实施救助工作,通过关心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人心凝聚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发展上来。

关键词 送温暖 工程 社会化 途径 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以提高,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我们社区却有部分困难职工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我们社区面前的重要工作。工会更应该积极去做好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做到认真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深入开展送温暖工程,实施救助困难职工,通过关心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把人心凝聚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推进社区发展上来。

一、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途径和作用

(一)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必要性

所谓帮扶救助,就是密切关注困难职工群体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有一定自救能力者进行帮扶,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对无能力自救者实施救助,提供基本和生活保障。其必要性在于:

1、帮扶救助是困难职工的现实需要。在当前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十分贫困,通过对困难职工生活调查,在全体职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贫困职工生活水平呈相对下降趋势。其中少数职工因家庭成员素质偏低,致使他们脱贫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因受发展环境及条件制约,困难职工自我脱贫难度大,发展资金不足,致使有的自营经济很难发展起来。这些问题的存在,靠困难职工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必须靠组织的帮扶救助,才能使他们走上脱贫之路。

2、帮扶救助是发展的需要。在社区发展的今天,如果困难职工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在经济上相差悬殊,那么这部分困难职工群体就极易产生心理失衡,给社区造成不稳定因素,产生不和谐音符,影响职工生活和企业发展。因此,改善这部分群体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力做好。

3、帮扶救助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因此对于帮扶救助生活困难职工,工会责无旁贷。

4、帮扶救助要认识到位,落实行动。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把帮扶救助困难职工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工会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的基本途径

做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各级公会组织必须履行的,要当好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第一责任人”。

1、调查分析,当好“第一知情人”。

首先,要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知情”的前提。因此,工会组织要定期对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生活困难职工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其次,要及时做好反馈情况。要将调查分析的结果及时向党政各级组织反馈,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真正发挥好纽带的作用。最后要实行过程管理。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建立经常性的困难职工台账,定期进行核对和填补,使各种生活困难的重点对象和不稳定因素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进入可控状态。

2、拓宽渠道,当好“第一帮助人”。

对困难职工进行直接的帮扶和救助。与其他组织相比,工会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一是建立和扩大两级送温暖基金。二是加大困难补助的力度,加大职工临时困难补助的力度,提高困难补助的有效度,努力解决“杯水车薪”的问题。三是办好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工作。四是自谋出路,对于困难职工来说,仅靠有限的组织救助,永远也不能使其摆脱贫困,发展自营经济,是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工会今后要加大自营经济项目的调研,解决启动资金,进行重点扶持,做到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分期分批的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五是积极安置就业,就是要向有关方面积极呼吁,争取多给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创造就业的机会,增加家庭收入。

二、研究 “送温暖工程”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送温暖工程”是社区和谐发展的保障

随着社区改革的发展,深层次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富裕人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如以互助基金会、金秋助学、困难职工自营自救为合体,在企业的支持下建立的公会组织帮扶机构等,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困难职工的困难。工会组织建立职工困难档案,及时提供困难职工信息,为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的方法

对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靠一时热情和短期行为就能完成的,要靠制度约束,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首先,抓制度建设,将之纳入日常管理。要制定并完善干部包帮贫困职工管理办法,建立签订协议、走访反馈、座谈汇报等基本活动制度。其次要抓典型宣传,要多开展一些诸如评选“帮扶救助优秀典型事例”活动,选树一批帮困脱贫优秀包保干部和优秀包保工作等方面的典型,用典型影响和带动全体干部当好“第一帮助人”树立新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新形象。

三、结语

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工会通过源头参与、社会监督、维权工作、帮扶救助等方式,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民主政治权益,这些在实际上都是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脱贫基本途径第5篇

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使扶贫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进行,根据省、市、县相关工作要求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就在册贫困户的走访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贫困人口39人,为使贫困户脱贫增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按照“一户一策”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按期完成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

2.坚持“扶智、扶志”的原则,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原因,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

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目标任务

1.任务: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2.目标:通过工作队员结对帮扶,使该村11户42人在计划时间内摘掉贫困帽子,被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贫困家庭学生不再面临辍学,危房能得到改造,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处就业人员进行劳务信息服务等。

3.时间:2019年前。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2.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贫困户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3.对“因老、因残、因病、因学”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多途径筹措贫困户(村)帮扶及项目资金。二是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制度(雨露计划)。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工作队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

4.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一是技能培训。按照“扶穷先扶智”的原则,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上门指导,思想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二是就业扶持。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院校毕业且专业对口子女,尽可能帮助寻找就业机会。同时,多方联系,介绍外出务工(采挖虫草),提高收入。三是政策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门路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落实中草药种植等农业产业项目。

脱贫基本途径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工作方针,以县委、县政府总体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为指导,以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扶贫标准,扎实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措施,努力实现扶贫对象稳定脱贫的工作目标,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村情民况

村位于东临镇政府往南20公里,为本镇最南边行政村,205国道、高速公路贯穿该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0户,1940人,耕地面积1026亩,林地1942亩。有公益林、成材林、灌木林、毛竹、喏叶、茶园等;水田面积近千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林业、茶叶、箬叶、毛竹、养殖业等。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77人,2015年脱贫10户25人,2017年脱贫10户15人,2018年已脱贫17户37人。

三、贫困原因

一是资金紧缺,缺乏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土地贫瘠,产出不高,无支柱产业支撑,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部分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又不学技术,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不懂赚钱途径和经商理念,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赚取低廉的劳动报酬。三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人群较多。

四、帮扶举措

一是积极保障财政投入。认真研究上级出台的各项扶贫支持政策,加大与省、市财政工作衔接、汇报力度,积极为扶贫联系点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是对因病、因残、年老体弱致贫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帮助其申请医疗扶贫、民政救助及子女教育资助等,在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上门走访慰问,并发动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进行捐助。

三是对缺技术、缺资金致贫的贫困户,重在产业扶持。联系县农委和人社局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到村里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发动种养殖大户到村传授经验,提高贫困户致富技能。对有脱贫愿望又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四是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就业途径的贫困户,重在劳务输出。针对贫困户自身情况和技术能力,积极与县经济开发区企业联系,将有劳动力又愿意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推荐到园区内企业务工,以提高家庭收入。

脱贫基本途径第7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贫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依然没有根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潮流中,贫困依然是一只拦路虎,最好方法就是国家精准的扶贫策略,解决农村人口贫困增加其经济收入要以农行产业化为支柱,以农业产业化作为切入点是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话题。

1 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述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腾飞式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脱贫政策的实施实现了有条不紊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仍存在大量未脱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阻碍。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物,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农业产业化主要是以土地为重要基础,主张发展规模经济,为贫困人口提供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与先进技术,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农业产量的稳步提升。此外,规模经营将农业与市场发展连接到一起,让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环节紧密相连,由此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可以让贫困农户有效改善现阶段的情况,解决脱贫的相关问题。

2农业产业化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各级地方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上呈递增趋势,但整个财政支出却呈现下降趋势。乡镇政府对于乡村的道路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虽然有一部分乡村得到了资金的补助,但还存在着众多的贫困村因远离交通要道,地处偏远地带,难以发展集体经济。贫困农户经过辛苦劳作换来饲养家禽家畜,但受道路限制,无法及时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收入,加剧了贫困的现状。

2.2 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现阶段,现代化农业市场的信息体系并不完善,贫困户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专用渠道,因此无法及时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动态。例如,2015年柑橘的价格受到了市场供需的影响,达到了近些年的最高价格,但是贫困农户没有及时获取到相关信息,担心售卖过程中出现困难,采取了大批量低价售卖的方式,当得知市场实际价格时,已经没有库存的柑橘能够销售。此外,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导致优质的农产品缺乏畅通的销售渠道,因此难以利用有效的销售门路与营销手段,将消费人群简单的定位于沿途的行人[1]。

2.3 缺乏专业人才

很多乡镇地区,由于贫困环境的影响,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处于外出打工的状态,外出务工人员已超出50%以上,滞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是在农忙时回家耕作,农闲时外出打工,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但错失了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的机会,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阻碍了农民增收与脱贫致富。

3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路径选择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乡镇政府应该重视大型农业设施的建设,并且逐步将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相关的政府列支项目,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涉农资金,通过争取项目,经由上级财政直接支付或者是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实现。引导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产业实现脱贫助力,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议政府列出帮扶清单,推出精准扶贫的政策,切实解决部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的实际困难[2]。

3.2 建立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产业扶贫中的重要推动力,通?^建立相应的组织,能够为贫困户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构建出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3.3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重视发展战略的实施,应该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培训体系,举办各式各样的培训班,更好地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重点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相关的培训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的选拨实用人才,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3]。

脱贫基本途径第8篇

商丘市是河南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辖市之一,所辖6个县全部是扶贫开发重点县,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市共有贫困村455个,贫困人口25万人,脱贫攻坚任务较重。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商丘市委书记王战营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认识深刻。他告诉《小康》记者,自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商丘市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做重大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践行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转、扶、搬、保、就”五条扶贫途径,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切实推进各项扶贫专项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商丘市完成了15.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现了1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商丘市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何“法宝”?记者了解到,商丘市主要采取了三大举措。

一是以产业发展为根本,打通脱贫攻坚主渠道。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心,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发展是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路径,也是商丘市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商丘市立足自身优势,多业并举,形成了“1+N”多种产业模式。如“1+1:能人+贫困户”模式,通过引进外地企业、外地人才提供管理和技术,本地能人创办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2+1:手工业+分散加工+贫困户”模式,根据加工企业需要的终端产品,把订单分散到千家万户,通过贫困户手工劳作完成订单;“3+1:特色种养业+专业合作社+保险+贫困户”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并为贫困户购买保险,保障收益;“4+1:工厂+务工能人+帮扶人+贫困村+贫困户”模式,通过帮扶责任人协调企业到贫困村建立扶贫工厂,安排贫困户到工厂就业,并由务工能人教授实用技能;“5+1:龙头企业+基地+金融+专业合作社+保险+贫困户”模式,运用扶贫到户增收资金,建立生产基地,围绕扩大生产、延伸链条、提升效益,为贫困群众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

二是以金融支持为依托,破解脱贫攻坚主瓶颈。商丘市积极加大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力度,在政策支持、机制建设、产品创新、要素组合等领域全面发力,探索推出了一批体现商丘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和产品,如“一家亲脱贫助力贷”、“统保分贷”、“三贷一担”等金融产品,初步实现了金融支持贫困户创业就业,激发了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的积极性。

脱贫基本途径第9篇

《经济》:凤山县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脱贫工作备受关注,请您介绍一下当前凤山县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

陆嵘:凤山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核心片区县,因为区位边远、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导致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可以说凤山县贫困程度极深。贫困人口大多数都是分散居住在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大石山区里,可选择发展的产业项目较少,所以群众的收入来源单一,脱贫致富难度大。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结合凤山县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地创新脱贫思路、方法,以发展特色为先导,把发展劣势变为生态优势,目前取得初步成效。“十二五”期间,凤山县累计减贫6.5万人,贫困人口从2010年11.4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4.9万人。今年以来,行业脱贫、社会扶贫和帮扶单位责任扶贫计划逐步完善,目前全县脱贫攻坚战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举措,凤山县是如何做到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初步完善基础设施的?

陆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惠民生的重要途径。2011年以来,凤山县全面实施村级道路硬化,改造43条138公里,新建屯级道路327条386公里,有效解决了13.2万人的出行问题,成为河池市第一个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的县。今年正在建设的有凤山至天峨、凤山至凌云两条二级路。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以撤乡建镇为节点和纽带,完善城镇基础建设,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28%提高到现在的31.3%。城区“三河六岸”和9座山峰装饰靓化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农村大力实施茅草树皮房改造,解决了近10万城乡居民的住房难问题。

《经济》:凤山县独特的地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如何逆转劣势,发展优势产业?

陆嵘:凤山县劣势在山,优势也在山,切实做好山上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凤山县已经基本形成以杉木、八角、山茶油、核桃为主导,以林下、林边种植及养殖业等多种特色产业为重要收入来源的产业体系。例如油茶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产业之一。现在,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9.5万亩,年产油茶籽6000多吨,产值1.2亿元以上。下一步我们打算提高山茶油的市场竞争力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油茶品牌战略。建立规模化的油茶基地,并努力通过绿色、有机认证,提升产业品质。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将凤山茶油的名气打出去。通过走出去办展销会、订货会,请进来办“油茶节”、“茶花节”等途径,扩大油茶影响力,增加消费群体。

《经济》:凤山县是世界银行扶贫项目试点县,请问世行项目给凤山县带来了哪些新的脱贫模式?

陆嵘:世行项目实施不同于国内项目,它有一套独特而规范的实施和管理程序,不仅可以为我县提供资金扶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个载体可以加强群众凝聚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凤山县世行项目主导产业的选择是自下而上,通过召开项目乡镇村群众代表大会,采取“参与式”投票的办法,选出主导产业项目。各村的村民最了解村里的情况,选择出来的项目一定是符合各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在资金下放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项目区选择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通过演讲陈述,竞选评审小组人员根据竞选村的各方面材料按照标准进行现场打分,并且成立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满足项目技术的所有要求。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