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4:08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1篇

关键词:技工教育 CAD/CAM 教学改革

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笔者注意到CAD/CAM和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际中,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先进的数控设备,但是在生产中企业工人的CAD/CAM应用水平却不能紧紧跟上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步伐,工人有的能掌握简单的CAD绘图,有的能掌握CAM辅助制造,有的能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但是能够将CAD/CAM和数控加工技术联合应用并融会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大量缺乏,企业用工的技能水平、层次较低,严重降低了先进制造技术对提升企业效益的作用,制约企业的发展。

一、技工院校CAD/CAM教学分析

目前技工院校均开设了AUTOCAD、PRO/E、MASTERCAM和数控加工等课程,配备了先进的数控设备,建立了专业机房,建设了一体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笔者结合在企业实践中的所见所得,反思在CAD/CAM教学过程中仍有可提高的空间,现行AUTOCAD、PRO/E、MASTERCAM和数控加工等课程是分开独立教学的,教授地点、任课教师、教学计划单独安排,没有有机结合形成CAD/CAM和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整体,学生没有掌握一体化技术的载体和教学环境,很难融会贯通地综合应用数控技术。

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技工院校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本着服务地方产业,适应数控加工技术发展需要的方针,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数控技术人才。为了紧密对接企业生产实践,适应快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数控技术一体化教学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加快改革。应整合CAD/CAM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形成多门课程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CAD/CAM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1.营造联合教学环境

在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中应有符合软件运转需求的计算机房、主控计算机、数控车床、铣床设备。计算机上安装AUTOCAD、PRO/E、MASTERCAM等设计软件,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CAD零件图绘制、PRO/E三维造型、MASTERCAM仿真加工,通过主控计算机传送到数控设备完成零件加工。

2.分课程完成理论实践教学

教师应组织学生完成AUTOCAD、PRO/E、MASTERCAM软件教学和数控加工实践教学。重点学习软件命令的应用,熟练掌握CAD图形绘制、编辑、标注,掌握PRO/E软件的三维造型、工程图绘制、运动仿真等功能,熟练掌握建模、装配等应用。在MASTERCAM学习中注重对零件造型进行加工分析,科学准确设计加工程序、切削参数、刀具路径,进行模拟仿真,生成程序代码。熟练掌握数控车床、铣床等设备的使用,熟悉刀具使用,熟练掌握程序编写,完成零件加工。

3.校企合作组织一体化教学

首先是一体化教学实施思路。要注重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工教育特色,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践,按照“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要求让有经验的企业工人师傅带领学生徒弟开展生产实践。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组建课程教学组,确定一体化教学计划。采用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作为教学课题,让学生按照产品完成AUTOCAD绘图、PRO/E造型建模、MASTERCAM模拟仿真和数控加工全过程,校企共同评价教学成果,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更好掌握数控技术。

其次是一体化教学实施步骤。第一,明确工作任务。实施项目教学法,组建校企合作教学组,教学组经过讨论,确定一个典型零件作为工作任务。第二,零件图形绘制。根据所给工作任务,利用AUTOCAD软件完成零件的绘制和标注,明确零件的形状尺寸,学生上交零件图,教师进行阶段性考核。第三,三维造型及建模。利用PRO/E软件完成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完成零件造型设计、曲面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导出三维数字模型。第四,零件数控加工仿真。三维造型及建模结束后,在MASTERCAM软件导入PRO/E中已完成的三维数字模型,进行加工工艺分析,明确技术要求。应用MASTERCAM软件进行刀具路缴柚茫模拟仿真加工。校核完毕之后确定无误输出加工程序。第五,数控机床加工。选定合适的数控机床,正确安装刀具和夹具,机床输入MASTERCAM加工程序,操作设备完成加工。

最后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要点。

一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CAD/CAM技术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上述三种软件的应用及数控加工技术,学校应当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丰厚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学生到企业实践、企业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到校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才能将专业教学紧紧扣住产业发展的脉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深学生对所需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注重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的分工,学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训练、实训进度等检查,企业专家要着重加强对产品结构设计、学生操作方法、设计制造实用性等问题的指导。在教学结束后,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学校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企业专家根据学生制作产品进行实用性、可行性评价,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敬业协作精神、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学生从职业态度到技能水平的总体情况。

三是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分组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工匠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零件设计加工过程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要在企业实践、顶岗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企业文化熏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培养学生敬业和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归属感,缩短就业期间与企业的磨合时间。

三、小结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CAD/CAM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机械企业中,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与企业接轨,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开展二元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加强教师、学生下企业实践,切实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不断提升CAD/CAM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CAD/CAM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义水.基于MasterCAM的CAD/CAM一体化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9) .

[2]林海霞.高职院校真正落实“做学教”一体化教学途径的研究[J].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13(2).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慧鱼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一、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学校向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中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专业人才的主阵地。《机械设计》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教学计划围绕《机械设计》教学目标开设了工程实践实验课程,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16+2职业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要求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但是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差,一是因为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所开实验多是认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1];二是因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命题陈旧且单一,缺乏现代设计,无法达到综合训练的目标[2]。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慧鱼工程技术的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等。

二、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弊端及改进策略

1.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弊端。《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以《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和测试测量技术》《机械原理》等课程为依托,对机械零件设计准则、摩擦磨损及润滑、螺纹连接、轴毂连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涡轮传动、轴系设计、滚动和滑动轴承、机械系统设计以及其他常用零部件设计等知识进行讲解[3]。其课程特点是内容多且杂,存在大量经验公式与图表,教学内容抽象等,多数学生反映内容零乱,找不到重点。为此,通常在制订教学计划开设相应实验课,辅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实验》。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及工程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4],但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实验》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实践实验教学效果差,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渐开线圆柱齿轮二级减速器进行设计,该实践项目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课程设计命题陈旧且单一,是对通用渐开线圆柱二级齿轮减速器进行设计,主要内容为机械方案设计、传动系统详细设计、装配图绘制及减速器设计说明书,相关设计技术指导书成熟,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设计时基本是依葫芦画瓢,查手册,套公式,设计过程就是仿造,部分学生存在抄袭、买卖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二是重视二维装配图,轻视二维零件图、爆炸图和三维建模及装配的训练,不足以满足机械设计综合训练的要求。机械设计实验方面,主要包括机器组成及典型机械传动零件感性认识、传动试验(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等)、机械传动轴系部件设计与分析。由于我校教学计划安排,无明确的机械设计实验有关课程,仅在《机械设计》理论教学时,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典型零部件多功能语音教学示范箱,加深对《机械设计》各章节的理解。为弥补《机械设计》实践实验课程的不足,我校除了积极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做调整外,还积极探索以16+2实践周“专业技能训练”作为实验实践教学的补充,但由于不规范存在教学效果差的问题。2.设计实践实验教学,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5]。为此,我校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进行创新改革,积极探索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教学。Fischertechnik,即“慧鱼”,是德国人基于六面体接体发明创造的工程技术智趣拼装模型,包含各类机械构件(齿轮传动、丝杆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减速器等)、电气元件(电机、电气开关、气动零件、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导线及导线接头等)和编程软件等模块。该模型是《机械设计》的理想教学工具。基于此我校,利用Fischertechnik模型搭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师科研、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在16+2实践周“职业技能训练”时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题目,学生自由组队,综合利用《机械原理》《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课程知识,合理分工,利用Fischertechnik组合模型,完成相关综合创新实验设计任务,力求达到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教学目标。

三、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教学示例

为解决菠萝采摘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较高、果农劳动强度高、芒刺对果农伤害较大等问题,我校17机械班某组学生基于慧鱼组合模型设计了一款小型手扶式菠萝自动采摘机。右上图为菠萝采摘机部分功能装置,分别为成熟识别装置、传输装置,考查学生对《机械设计》教学中电动机、减速器装置、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螺栓连接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于慧鱼工程技术的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中,我校学子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中获得国家三等奖1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部级2项、省级1项,发表省级以上科技学术论文3篇,申报专利1项。目前,我们正在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积极备战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大学生创意机器人设计大赛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期望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48-03

一、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重要的基本建设内容。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工程(原称“质量工程”)”的建设文件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教育部的这一文件精神,为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课程建设的标准与目标。

西安外事学院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经过多年建设,于2011年4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11月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14年7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又被升级改造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总结几年来的建设工作,我们的工作重点及特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创建课程新体系,改革课程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业意识和综合机械设计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

西安外事学院作为我国一所走在前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是: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以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为对象,进行课程整体优化组合,建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新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训练、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为此,构建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对原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整合而重组的一门新课程。围绕“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两条主线介绍其有关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方法等。在常用机构内容中,主要安排有平面机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轮系和间歇运动机构;在通用零部件内容中,主要介绍常用的机械传动(带传动与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常用连接(螺纹连接、轴毂连接)、轴系零部件(轴、轴承、联轴器与离合器)等;此外,还安排有机械系统设计、现代设计方法等章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着重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并为以后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课程新体系的构建中,始终坚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为目标,开展对课程内容的改革;对于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公式推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特色;同时对课程内容组织贯彻“少而精”及“实用性”为原则,例如:在“齿轮传动”一章,打破传统习惯,分别把传统的“齿轮机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三章内容合编为新“齿轮传动”一章,把“滑动轴承”、“滚动轴承”两章内容合编为新“轴承”一章,既避免有关内容重复,又达删繁就简自成体系。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工作。目前,我校课程组已初步建成一支知识结构较为全面、年龄结构适合、学缘结构合理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我们提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目标,要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的目标,并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制定了具体培养计划和措施,现取得较好的效果。关于培养青年教师队伍的措施如下。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

2.按照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制定好包括青年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实施。

3.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干”中成长,而且教学和科研互动,协同发展。

4.实现教学岗位责任制,加强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学教改研讨活动,提高教学素养和业务能力。

5.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实行年轻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教学指导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6、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到国外和国内其他大学学习访问,开拓视野。对提高学术及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7.在实现青年教师全部硕士化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

8.建立听课和评课制度,发挥老教师和系主任的教学监督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很好的效果,使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多名青年教师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得竞赛大奖,每位青年教师均已获得一项以上省级教改研究项目或省级科研项目,并在全国期刊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教改研究论文;本课程的建设成果先后于2011年、2012年获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课程教学团队于2012年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已形成了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在教学中,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在教学方法上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正确认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设计实践紧密结合,根据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对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公式推导,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课堂,开阔学生设计视野。

3.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讲-练-实践”相结合,安排设计性大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训练与实践能力。

4.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各章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工程案例教学、项目任务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同时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法、课外竞赛激励法、小组研讨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指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5.搞好课程设计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机械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7.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定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采用平时考核、作业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多项累加的方法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全面、系统的学习。

(二)在教学手段上

1.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教材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程的教学信息量。在本课程教学中,实现了部分网络教学。

2.结合课程特点,制作了课程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课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三维动画插播片、图片库和课程测试题库,开发了课程CAI课件。

3.建成了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陈列室、轴系零件拆装实验室、液压传动陈列室等,供学生参观和认知学习,提供了直观教学环境和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4.开放了机械设计实验室和械计创新活动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场所和便利。

在上述教学方法及有关措施下,本课程教学得到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课程组教师教学评价均获得学生“优良”的好评。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也取得丰富成果,如在教育部主持举办的“2014年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上,学生参赛的7件作品,全部获得陕西赛区省级奖,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4项;学生在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得陕西赛区省级二等奖2项;学生积极参加Solidworks考试认证中心的认证,多名学生获得Solidworks考试认证中心颁发的“机械设计Solidworks证书”。

五、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体现。早在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中就指出: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高校教材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工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中,针对教材建设制订了规划,组织了教材编写力量,先后出版了质量较好的《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两部精品教材。在《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编写中,我们坚持以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宗旨,遵循对机械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和注重机械设计能力培养的要求,优化了课程知识体系;以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为对象,以设计为主线,突出了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机械零部件的工作能力与结构设计,并吸纳了现代设计方法及技术。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辅教材配套齐全,使用效果好。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实践教学活动创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设计作业训练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内容。

1.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利用机构和机械零件陈列室、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实训基地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和条件,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和分模块、分项目的实验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设计教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之后首次进行的一次较全面、较系统、较长时间、较贴近工程实际的综合性设计训练,对于培育学生的设计意识,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突显上述功能,我们对课程设计教学进行认真改革与建设,丰富和深化课程设计内容,实现设计题目多样化。以设计为主线,既有传动装置设计的传统题目,也有从生产实践中新开发的新题目。对完成的设计图纸,既可采用手工绘图方式完成,也可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方式完成。在完成的设计项目计算说明书中,必须有设计方案评价、设计工作总结等内容,否则不予通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培养的学生设计能力发挥,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设计作业训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设计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实现基础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有机配合、实现“教、学、做合一”和“讲-练-实践”相结合,我们安排了“轴系零件”测绘、上机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的设计作业训练。通过设计作业训练,培养学生的机械结构设计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和绘图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日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教学。借助本课程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借助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和汽车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开展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及机械创新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几年来,这一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七、本课程的建设成果

1.建设出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互动,共同协调发展,成果显著。几年来,课程组一位教师受到省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表彰;课程组先后完成了省级教改研究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校教改项目5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并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一支;几年来,教学团队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教改研究论文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新型专利2项。

2.创建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新体系,面向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以工程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来确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对教学内容作了重大的改革,以机械设计为主线,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选和融合,优化组合,使其成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综合化课程,并编写出版了配套教材。

3.适应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了“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基本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构建了课程的直观教学陈列室和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开放了课程实验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重视教材建设,编写出版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材3部,主、辅教材配套齐全,水平高,使用效果好,并将教学改革思路与成果融入到教材中。

5.以理论教材为蓝本,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出本课程的立体化教材系统及其素材库,并实现了网络化教学和精品资源共享。

本课程于2011年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又被升级改造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教学团队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奋发努力建设好这一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号.

[2]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88-90.

[3]宋宝玉,张锋,王黎钦.机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主编.机械设计教学研究论文集(2009).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5-97.

[4]张鄂.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张鄂.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4篇

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攻坚之年,我们将根据《市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按照市、区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努力使我区的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职业教育:

1.切实落实好学校安保工作和稳定工作,做到学校师生安全零事故,校舍安全零事故,食堂食品卫生零事故。

2.全力做好2014年招生工作和培训工作;中职、高职、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招生保持2013年水平;学校各级各类培训3000人次以上。

3.进一步加快学校专业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发展。2014年争创财会管理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省级实训基地。

4.强化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学生涉案率不超千分之三、犯罪率不超千分之一,力争为零。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培养市区学科带头人2-3名。

6.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文化课、专业课检测达到B级标准以上。

7.进一步推动教科研工作开展,各类课题、教师论文获奖与发表有新的突破。

8.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习就业质量。学生实习率达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

9.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文明风采、创新大赛、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省技能大赛奖牌总数力争超过2013年(8枚),力争金牌零的突破。

10.发挥省级社区培训学院的功能,加强与区人社局对接,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

社会教育:

1.创建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1—2个,创建市社区教育中心1个,力争创建优秀培训项目1个。

2.进一步开展区居民学校验收活动,力争全区100%的社区、行政村通过居民学校的验收。创建省居民学校达70%。

3.强化社区培训活动,确保各类培训活动达6.13万人次,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达45%,老年教育受众面达占老年人口比例达10%。

4.大力扶持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好民办幼儿园、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做到严格审批、规范办学。

三、主要工作

(一)职业教育

1.抓机遇求发展2014年紧紧抓住区委、区政府对新港中等专业学校重视的契机,进一步调研落实新港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规划,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创建成“省四星级职业学校”,向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迈进。

2.抓管理提质量今年是我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关键之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强化德育工作。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使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活动文化、校园建设等体现对学生职业教育的特点。着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力争建设一至二个特色活动项目,形成亮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和社团建设的同时强化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努力培养具有“三创”精神的技能人才。

第二、提升办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重视年级组,专业组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校区间视导等活动,强化教学五认真检查和考核工作,以省“三个管理规范”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程度,力争在市级教育教学调研和省、市职业学校年度质量考核中取得新突破。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赛事,技能大赛奖牌总数力争超过2013年,力争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第三、抓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班主任培训、教科研培训、技能培训、讲座等校本培训,抓好教师“共读共写”活动。同时把相关骨干教师送进企业,送到市、省、国家乃至国外参加各类培训,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逐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结构。重点实施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加大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力争培养1-2名在省、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

第四、做好招生和学制改革工作。认真做好2014年招生工作,想方设法完成招生计划。今年省教育厅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学制改革,把原来中职的“2+1”、高职的“4+1”改成现在中职的“2.5+0.5”、高职的“4.5+0.5”,中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分别延长了半年,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做好教师、教室、实施设备的保证工作。

3.抓专业升品质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品质,因此我们将在专业建设上下力气、做文章。首先在去年调研、与企业对话的基础上,做好现有骨干专业的升级和新专业的开设工作;其次是做好财会管理专业创建省品牌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创建工作;第三与新港开发区骨干企业对接,引进师资、设备、文化等,力争每个专业都能以新港大中型企业“冠名班”,做到校企无缝对接,把企业文化,企业要求直接由企业给学生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和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二)社会教育

1.社区教育工作

(1)将培训作为中心工作2014年社区教育重在抓各类培训和活动,通过培训来提高居民的劳动技能、扩大就业面;通过活动来提高居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陶冶情操。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各类培训。重点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岗位技术培训(在岗、下岗、转岗)、各类社会生活知识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新市民培训、成人学历培训。培训对象不仅面向成人还要注重青少年和老人。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应主动联系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区培训学院,对接区人社局培训的项目,做好培训、做好服务工作。

(2)将创建作为重点工作今年将继续做好“区居民学校”、“省居民学校”和八卦洲街道“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等创建、实验工作,重点抓好创建、实验过程管理。在我区两年居民学校创建验收的基础上,各街道要加强居民学校的管理,真正发挥居民学校的作用。继续加强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和优秀培训项目的申报工作。在抓好以上创建的同时,重点做好西岗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阵地建设,力争创建市社区教育中心。协调马群、燕子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阵地落实工作。

2.民办教育方面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项目;特色化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重点提升面向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在各类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推行。目前,项目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不仅只是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多是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对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特色化设计。数控加工类课程的项目设计,是决定项目教学法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特色化教学项目,不仅能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数控加工综合实训”课程教学项目的特色化研究和教学实践为例,来论述教学项目的特色化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促进意义。

二、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四大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院级重点建设精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至关重要。本门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零件质量检测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生必须掌握与数控加工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有效地学习本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课程培养的目标。其后续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具有较强的生产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二)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生产工艺分析(设备、刀具、材料等);典型数控车、铣零件的工艺分析(轴、套、回转、轮廓、型腔、箱体类等);车铣复合零件的工艺分析;数控程序的编制(手动和自动编程);数控机床的操作;产品零件的质量检测方法;产品零件的装配与修配;产品的生产管理。本课程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普通机械加工、数控铣削、数控车削、装配钳工和质量检测技术等专业知识及技能解决与产品生产相关问题的能力,达到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新型高技能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实训项目的特色化研究

(一)教学项目的特色化理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原则上要求项目教学结束后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特色化的教学项目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发展特点,学校的历史背景和办学条件,以及本课程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资源,如学习课件、实训教材、学习视频和示范作品等。在我国,数控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普及的专业,大多数工科及综合类职业院校都已开设此专业。如何结合院校自身的特点,打造出具有一定特色的数控加工实训项目,是值得探究和实践的课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园艺、畜牧兽医为主要特色的综合型高职院校,研究和打造具有现代农业装备特色的数控加工实训项目,符合其办学背景和风格。

(二)结合数控技能竞赛命题改革的思考

从各省市及全国性的数控加工技能竞赛试题来看,命题不再是考核学生单一的数控加工技能,更加侧重于团队考核和综合产品的加工。以每年一次的北京市高职高专学生数控技能竞赛为例,从最初的车、铣分开单一考核,到车铣复合加工复杂零件,到零部件加工后完成整机的装配和性能测试,再到2016年的数控车、数控铣、三维扫描与数字建模、3D打印、提升机构设计、排爆车的组装调试和赛道排爆作业等综合技能考核,这充分考虑了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改革和创新。这表明,数控加工项目的特色化和综合化设置,是项目法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在数控加工专业课的教学中不断深入和推进。

(三)结合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合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打造“都市农业装备技术”专业群的办学理念,通过完成一个与农业装备相关的数控加工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参与“基本的零件图与装配图识图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零部件之间的公差配合分析零部件的加工整机装配”等一系列的教学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对综合实训项目的各个零部件按照难易程度和装配要求进行分类,建立各个零部件的子项目学习任务,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零件到部件,从部件到整机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既完成本专业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又辅助“都市农业装备技术”专业的相关建设,在两个专业之间寻找到共性和“沟通的桥梁”,提高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效果。

四、实训项目的特色化实践

(一)项目总体设计

约翰•迪尔8030系列拖拉机是迪尔公司于2006年重点推出的代表着世界新技术的拖拉机,在2005年11月德国汉诺威举办的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引起全球农机界的广泛关注。以该型号拖拉机的发展和应用为背景,通过对其仿真模型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手动测绘和三维造型再设计,使其符合数控加工的工装和工艺要求,完成数控加工综合实训项目的特色化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二)项目内容及适应性分析

再设计后的拖拉机模型一共包括21个零部件,需要采用锯削、车削、铣削、车铣复合、钳工等加工方法,涉及CAD三维造型、手动编程和CAM自动编程等技术,各个零部件之间有装配的定位精度公差,对装配后的性能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因此,该项目内容涉及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比较全面,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需要合理设计和规划教学任务,保证在相应的教学周期内完成实训计划,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该项目内容专业综合性较强,是针对五年结构上来看,可划分为底盘、前轮轴系、后轮轴系、驾驶室、前挂装置、后挂装置等组成部分。将该模型的各个部分均由不同的零件组装而成,通过一定的机械配合后,一起安装和固定在底盘上。从总体上看,约翰•迪尔8030拖拉机模型的结构比较复杂,各种零部件数量极多,且多数采用铸造、折弯或注塑等工艺方法制造而成,属于难加工异形零件。若采用机械加工的办法进行产品制造,其工装设计和加工工艺过程极为复杂。因此,为了使拖拉机模型的各个零部件符合数控加工的工装、工艺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处理,简化处理后的拖拉机模型三维造型效果如图2所示。制大专的培养计划而设定的,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即学生毕业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开设。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理论指导下,整合、序化学习过程,将项目内容与学习难度、学习环境有机联系,并将理论传授、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和现场指导等教学手段融为一体,可以避免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本课程的各个教学子项目由多个零件构成,每个零件的结构相对简单,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又通过零件的组装学习过程,让每个单一的零件加工过程不再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装配后的整机又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项目实践

以“约翰•迪尔8030拖拉机模型”为教学载体,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整个项目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将模型的各个零部件设置成相应的学习模块和子项目,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来安排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边做边学”“团队学习”“实用性学习”等原则,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教学,让学生在每个项目中通过学习活动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结束语

“约翰•迪尔8030拖拉机模型”的特色化项目设计与加工过程包含了测绘、拆装、三维造型设计、数控自动和手工编程、数控车、数控铣、车铣复合、普通加工、钳工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性强,对职业院校相关综合实训类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综合实训”课程的特色化教学项目探究及实践表明,以综合产品加工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和项目设计,将是数控加工实训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特色化创新的发展趋势。该课程的项目建设和实践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实训期间攻克个个项目难题的过程中,不仅全面应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获取了很多的行业背景知识,同时也提到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万金贵,张飞,李蓓华,高琪.数控加工综合与创新实践项目分析与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2,29(2):121-126.

[2]汪荣青.数控加工类课程教学项目的整合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33-135.

[3]蒋三生.数控加工类课程教学项目的整合实践[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1):108-111.

[4]黄永良,于立.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特色化创新性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课程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6):48-50.

[5]黄莹松.中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以《万能台虎钳》为例[J].科技展望,2016(18):216.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设计制造;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企业都愿聘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也希望员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这一基本需求,虽然国家和高校对此进行了教改探索,可是这种现象还没有彻底改变。因此,当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和探索我国工程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培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借助校企合作,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简称:机械设计)专业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加强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专业特色、教学体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意识培养等环节展开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对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是本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一些高校都把现代制造综合实践教学作为重点和亮点进行投资和建设。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绝大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相继购买了数控设备,为此急需一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现代制造综合实验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丰富学生生产实践知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数控加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创新能力,构建“三层次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1.“三层次”,即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

“三层次”实践教学体构,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由各自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分层递进。(1)基本技能层:包含大学化学、大学物理等通识基础课程及学科基础课程的实验,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设计,以及金工实习、电工与电子实习、企业认知实习等环节,此层次重点进行基本技能训练。(2)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包含机械设计专业课程实验、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此层次重点为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初步设计能力的训练。(3)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包含工程项目训练、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课外科技活动、企业轮岗训练、毕业设计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

2.三结合,即课内课外相结合、校企结合、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结合

(1)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能力训练,与课外开放性、自主式科技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2)校企结合:发挥学校、企业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与在企业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相结合。(3)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结合:培养履行机械类工程师职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和弘扬并实践以“求真、求实”为主要特征的工程人文精神的培养相结合。

“三层次及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构,即由浅入深、分层次、分模块地进行工程实践教学,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分层推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构。

二、培养创新意识,探索基于产品设计制造的综合实践内容与模式

我校机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厚基础、适口径、有专长、强应用”,与企业用人要求实现“零距离”融通,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体构已不适应市场新要求。为此,本专业确立了以机械产品、装置设计制造为教学项目,以实践实训为教学手段,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教学重点的大型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基于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即综合实践),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现实要求。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综合实践项目,当校内所有理论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具备一定功能和用途的产品总体设计,包括零件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检验装配,并对加工、装配环节进行质量分析,撰写设计说明书。我校2002级机械设计专业于2005年开始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近十年来,对综合实践内容及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根据对2006-2015届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我校实行综合实践教学是成功的。

综合实践作为训练平台的目的是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企业用人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积累工程经验,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只有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综合实践教学的目的。

1.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复杂并且有技术难度的机械产品或装置作为实践项目。所以,我们精心挑选了各种传统产品,如各类油缸、减速器、千斤顶、齿轮泵、机床夹具、冷冲模等,同时将机械创新设计的竞赛项目无碳小车、指导老师科研子项目等作为实践项目,使其既能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实施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若选择难度较大的汽车发动机等产品作为实践项目,虽然工程实际意义巨大,但因其技术难度太大,一般高校也不具备这种加工能力,从而达不到综合实践的教学目标。若采用单个的机械零件作为综合实践项目也能进行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但是远远达不到机械产品、装置所具有的综合实训效果。

2.教学环节设置的创新

按照实际工程环境真刀真枪地进行工程化的综合训练,具体设置是以专业班级为基本实施单位,8?10个同学组成一个项目合作团队,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将产品研制分成四大模块进行:即产品造型设计(含产品三维造型、工程图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产品装配及分析总结。按模块划分将综合实训分为四个时间节点,每个模块分别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和重点,同时又通过实践项目把四大模块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学生经过以上四个模块的实训后,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整个实训产品的研制,每个学生需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并撰写相应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个模块的具体任务是:第一个模块为产品造型设计,主要任务是按给定的项目(指导老师给定功能及技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掌握的设计工具设计出给定产品三维图及各零、部件工程图设计并完整给出零、部件相关技术要求,重点是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培养。每个团队按给定功能及技术参数设计出两个以上不同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原理结果最优,又能进行加工生产的方案作为团队实训产品,后续三模块环节实训将以此优选方案进行实训产品试制。

第二个模块是工艺设计,主要任务是按照所设计的零件的工程图结果和技术要求,并结合现有的工艺的文件,重点是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着单个零件为一个工作小组,各小组要编制相应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卡,并进行工序卡的编制,每位学生至少完成一道以上工序(卡)文件的编制。所编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卡、每道工序中的安装定位、切削三要素、刀量具等工艺基本要素必须齐全。

第三个模块是零件加工制造,主要任务是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机床并能出色地完成零件的加工,以此来验证所编工程程序是否合理,重点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工程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训练。这一模块仍以单个零件作为独立工作小组并以零件各工序卡编制者为主操作各类加工设备,完成各工作小组零件加工试制,对加工制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处理。

第四个模块是产品装配调试及分析总结,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装配调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重点是训练产品装配调试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装配技术问题的能力,以项目团队为单位,在各工作小组完成了产品零件的加工试制后再对实训产品进行装配调试,最后撰写设计说明书。

三、注重过程管理,创新考核评价标准

综合实践环节采用“工程化”的模式,且有很强的专业性。为此,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现场实时的指导,多关注过程管理,保证这个环节的效果。综合实践不能只看实训产品的最终研制结果,更要注重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所学到的技术能力,还有他们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术和方法。所以综合实践应该更多的是模拟工程实际环境,采用“工程化”模式的标准,从工程的实际出发,也能使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的氛围中,通过相关的实践的锻炼,积累工程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工程实践的能力。针对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各类工程技术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能力,也培养他们自己想办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时间跨度大,实训内容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注重团队协作,更是其考核评价建设的关键。只有加强过程管理,创新考核标准才能达到综合实训的最终目标。在本环节中采用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过程管理,突出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建立了按模块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也分四个模块进行,每模块都采用五级制评分,在四个模块中以个人最擅长,并且能力最强的评价模块成绩作为本阶段的总成绩,这样就能够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特长完美结合,又能把实训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并且在这个环节中只要学生能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会提高自己的工程能力。最后,还要让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四、结语

我校已开展“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活动近十年,探索出了一条基于创新能力的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实训新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每位学生都基本掌握了一般机械产品的研制过程,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与企业用人要求“零距离”融通,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求职能力。因此,近年来,我校机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这样的就业率也一直处于我校各专业的前面,也证明了我们教学改革目标的正确性,培养的学生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某些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如课题能够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或技改相结合将更具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部分课题创新显得不足等。

总之,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实现了产品设计、零件设计、加工制造和装配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大型综合实践的适应性和综合水准,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相信,一定能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机械相关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建华.重视工程教育,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25-127.

[2]刘迎春.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R].应用型本科改革与发展建设研讨会报告,2009.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7篇

县交通局

年度目标任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69亿元。安全生产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杜绝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交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正确率均达到99%以上;干线公路超限率控制在4%以下。形成一批新的交通经验,形成一套县级交通的经济统计体系。力争把“e路畅优”品牌创建成为县市“十佳服务品牌”。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推进12个项目前期工作、9个结转项目建设、25个新开工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三个十”交通项目(十个交通路网、十个交通站场、十个交通绿化)和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工程。加强出租车管理,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建成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50个点;完善和优化公交线路3~5条,新增、更新公交车客车70辆,适时推出公交直达班线。加速建设信息平台、加速发展现代物流、加速推进交邮合作等。继续深化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联村帮扶机制。

县卫生局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县一院迁建,启动县二院、县中医院、姚庄医院、惠民卫生院、大云卫生院新建和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任务。以“重点学科、名医、名中医”建设、县一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县康慈医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为契机,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创建浙江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工作。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深化基层医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实现零增长。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尽早出台配套政策与措施。推进医改信息化试点,启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区域LIS系统的对接。

县教育局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新天凝中学、干窑小学搬迁工作,完成第二职业学校、嘉善三中工程建设,启动姚庄中学、实验小学新校区(暂定)等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回购幼儿园10所以上。培育师德师风,开展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学标兵、十佳科研标兵和十佳青年教师等五“十佳”评创活动。力争顺利通过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成校独立建制,创建省社区教

育示范区。推进教育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加强交流互访、挂职培训,深化合作办学。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探索课堂教学新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局机关干部每月下校服务日,解决学校发展难题。推进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探索以公交接送为重点的运行新机制。

县发改局

年度目标任务:制订实施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计划,深入推进“三区一园”创建专项行动。加强规划编制、调查研究和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成县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政府实事工程,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实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和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着力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其中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着力建设开放合作先导区,全年开展面向上海和浙商的招商活动10次以上。深入开展省、市小城市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开展“围绕重大决策、服务重大项目”的双重专项行动,组建八支服务团队,切实解决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难题。组织开展项目审批提速提效活动,实施一站式全程服务和全程告知制度,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协调推进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提高重大项目审批效率。深化以“联百企、联百姓”为主要内容的“双联”活动,全年走访100家以上重点企业,组织党员干部到共建单位联系困难党员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分解落实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工作目标任务,定期督促检查,争取完成投资总额16亿元以上。认真执行清费减负政策,加强价格监管,做好价格矛盾疏导,严格落实“12358”价格举报机制。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力争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县人力社保局

年度目标任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覆盖率均保持在97%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培养高技能人才2300人,每万人人才拥有量净增人数100人,引进培育市级以上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0个,创建2个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8篇

县发改局

年度目标任务:制订实施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计划,深入推进“三区一园”创建专项行动。加强规划编制、调查研究和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成县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政府实事工程,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实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和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着力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其中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着力建设开放合作先导区,全年开展面向上海和浙商的招商活动10次以上。深入开展省、市小城市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开展“围绕重大决策、服务重大项目”的双重专项行动,组建八支服务团队,切实解决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推进中的难题。组织开展项目审批提速提效活动,实施一站式全程服务和全程告知制度,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协调推进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提高重大项目审批效率。深化以“联百企、联百姓”为主要内容的“双联”活动,全年走访100家以上重点企业,组织党员干部到共建单位联系困难党员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分解落实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工作目标任务,定期督促检查,争取完成投资总额16亿元以上。认真执行清费减负政策,加强价格监管,做好价格矛盾疏导,严格落实“12358”价格举报机制。推动各项惠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力争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县卫生局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县一院迁建,启动县二院、县中医院、姚庄医院、惠民卫生院、大云卫生院新建和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任务。以“重点学科、名医、名中医”建设、县一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县康慈医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为契机,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创建浙江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工作。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深化基层医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实现零增长。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门诊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尽早出台配套政策与措施。推进医改信息化试点,启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区域lis系统的对接。

县教育局

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新天凝中学、干窑小学搬迁工作,完成第二职业学校、嘉善三中工程建设,启动姚庄中学、实验小学新校区(暂定)等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回购幼儿园10所以上。培育师德师风,开展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学标兵、十佳科研标兵和十佳青年教师等五“十佳”评创活动。力争顺利通过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成校独立建制,创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推进教育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加强交流互访、挂职培训,深化合作办学。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探索课堂教学新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局机关干部每月下校服务日,解决学校发展难题。推进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探索以公交接送为重点的运行新机制。

县交通局

年度目标任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69亿元。安全生产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杜绝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交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正确率均达到99%以上;干线公路超限率控制在4%以下。形成一批新的交通经验,形成一套县级交通的经济统计体系。力争把“e路畅优”品牌创建成为县市“十佳服务品牌”。

重点难点、服务基层项目:推进12个项目前期工作、9个结转项目建设、25个新开工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三个十”交通项目(十个交通路网、十个交通站场、十个交通绿化)和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工程。加强出租车管理,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建成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50个点;完善和优化公交线路3~5条,新增、更新公交车客车70辆,适时推出公交直达班线。加速建设信息平台、加速发展现代物流、加速推进交邮合作等。继续深化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联村帮扶机制。

县人力社保局

学校三零创建工作计划第9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高校预算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14-02

一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管理模式的历史回顾

中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始于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2002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进一步确定了5所部属高校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单位,探索和积累经验后拟在全国高校全面推广;2004、2005年又陆续扩大到8所高校及6个直属事业单位;2007年7月1日开始,教育部部属高校全面实行国库支付制度;目前,中国公立高校作为中央或地方财政预算单位,已在不同程度上全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学校,而是由高校根据财政部门审核过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报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在批复的计划内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下拨资金。用款计划的编报和批复依据就是高校的预算,预算成为高校用款审批和实际用款的唯一依据。因此,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成为制度顺利实施的核心。

二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的现状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实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后的国库账户处理模式及管理缺失分析如下:

1.国库账户处理模式

第一,设立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用于收缴学校非税收入(包括学费、住宿费、考试费和培训费等),并实行年终零余额管理。非税收入收缴采取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

第二,财政性资金支出管理。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根据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拨款计划编制预算,财政性资金主要采取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实行授权支付的范围主要是高校日常发生的零星支付费用,且授权支付的支出额度会被控制在预算总支出一定比例之内;用款计划具体分到类、款、项,不能调剂使用,用款计划年末未用完的部分不结转且予以注销。

第三,设置国库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资金活动以及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该账户只能转账。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收付程序、国库清算形成了统一、高效、规范的拨款与支付体系。

2.国库账户管理的特点

第一,预算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账户的管理,重视银行账户年检工作。

第二,严格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明确资金的支付方式,属于直接支付范围的资金一律采取直接支付方式,授权支付范围的资金一律采取授权支付方式。改变转账采取直接支付方式、现金采取授权支付方式的错误做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强化了高校财政性资金的支出监管,规范了资金的支付行为。

第三,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其他消极效应:如改革法规的缺失,编制、批复、付款环节中脱节,财政预算、政府采购、国库支付三个环节不能实现数据共享等。

长期以来在高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和办学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指标的项目使用,但实际中的预算管理活动仍远远滞后于制度要求,主要存在预算编制依据不科学、预算校内校外两张皮、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预算监督与评价缺位等缺陷,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标实现。如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完善优化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保障高校事业长远健康运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为高校一线财务人员关注的焦点。

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1.预算管理机构设置的创新措施

第一,设立权威性的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校领导任主要成员,财务、审计、人事、监察、教务等部门负责人为其他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单位预算原则、政策,审定预算管理的实施方案;决策经费平衡草案,签署下达经批准的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第二,设立科学性的预算控制评价机构。该机构设立在高校财务部门,以成本效益为宗旨,建立科学的预算支出考核、财务分析预测指标体系。负责汇总基层预算数据库,如资产与资金布局、人力资源成本、生均教育成本、科研绩效成本等多类别核算体系;加强日常数据采集、整理、分析、核实等基础工作;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对项目支出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掌握财务动态,将实际的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标准比较,找出偏差并加以调节;对照预算执行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科学性、前瞻性。这样才 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11c0279,11c0286)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精细严谨的二级预算机构。各二级单位应提供

各项支出的理论依据;负责本部门内部预算的编制、上报;严格执行批复的经费收支,及时跟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改进执行中的不足;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协助学校经费使用效益考核等。利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各二级预算单位的责任主体行为动机,调动他们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预算管理编制方法的创新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的最大特点是有预算才有支出,预算渠道不得随意变更,用款计划年末要注销,第二年再做追加预算,重新申报用款计划。可见,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成为制度顺利实施的核心。目前,中国不少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部门预算编制模式。高校预算编制可以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及核算管理的需要综合采用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定员定额标准预算,发挥信息化在预算中的作用,提高预算透明度、维护公平、减少违法,切实解决预决算“两张皮”的问题。

第一,更新理念,推行零基预算。编制预算时对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零基预算对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的开支数,不是从现有的基础出发,也不考虑目前的费用水平,而是一切从零出发,以零为起点,即以无费用、无服务、无收益作为预算的起点,完全按照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业务需要,从根本上考虑各费用项目的必要性与规模。

零基预算要在中国高校推行,既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与配套协助,更需要高校打破每年预算只能升不能降的陈旧观念,改革现有的预算编制模式和预算管理模式,形成内外互动的良好预算管理体系,使学校的各项支出行为得到较有效的规范,从而达到国库集中支付经费的目标。这样既切实发挥单位预算管理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又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细化预算单位,推行综合平衡。在预算安排时,坚持“总量控制、逐项分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要求各部门编制详细的经费使用说明,明确支出的范围、内容、限额,实行经费定员、定额测算,专项经费滚动预算,项目追踪审计,做到责权利良性结合。

3.预算管理效力的创新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模式,不再“以拨定支”,而是“以实为支”,盘活了单位闲置资金,减少了支出的结算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促进和保障高校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了预算管理的成效。

高校作为财政支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经济业务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难度。高校应细化校内综合预算,建立项目法人组织体系。部门人员和公用经费实行定额定员测算管理,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明细台账,严格执行;实行责任预算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业绩评价与责任追究结合,按管理级别,将收入支出的监控权分解到各单位,责、权、利结合,及时总结改进,奖惩到位,从根本上强化高校预算管理。预算一经确定,在学校内部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从而保证预算的权威性、统驭性。

4.预算执行绩效考核的创新措施

高校是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除了财政拨款,还有学费收入、科研拨款、社会资金投入等多渠道来源,这就要求高校根据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结合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借鉴ABM和ABB的思想,将成本观和效益观引入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强调绩效预算的原则,建立与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等财政制度相配套的信息化监督评价管理系统,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全面评价,突出高校预算管理集控制与激励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功能。

中国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应包括预算执行追踪、指标差异分析、专项支出监控、资金综合效益评价四大方面。

部门预算指标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保证,校内各用款单位密切配合,准确及时报送用款计划,资金严格按预算用途支付,维护预算的刚性管理。每个月、季,财务部门就将预算执行实际情况与预算计划对比,分析偏差的原因及程度,为下一步实施进行指导与调节,确保学校经费实现最大化合理利用。预算项目结束后,财务部门还需对执行效益进行评价,为未来预算编制积累数据。

财务和审计纪检部门监督资金投向和预算进程,采取日常监督、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结合,建立结果公告制度,对违法违纪行为,予以曝光,并依照《财政违法处罚条例》等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进一步推动“阳光财政”。

参考文献

[1]王宁.财政国库收付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哈希姆、艾伦.国库参考模型(章彤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杜萍萍.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2(12)

[4]陈亚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中小学校预算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师,2014(13)

[5]赵云旗.中国财政改革三十年回眸[J].地方财政研究,2008(12)

[6]齐红.浅议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陈明.美国独立国库制度的渊源、演变、弊害及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