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4: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体育课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体育课教案

第1篇

现象一:昏睡的孩子们

每天上课的时候,总有几个学生目光呆滞,完全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喊起来回答问题也答非所问。每每进行书写练习的时候,就进入睡眠模式,喊都喊不起来,这种现象在早上第一、二节课的时候就特别明显。通过了解得知,这几位“睡觉大王”都是同一个运动队练同一个体育项目的,而且这个队的教练有早训的习惯,每天早上早训的时间是5点到6点半,于是这批学生的起床时间是早上4点半,每天晚上还要训练到九十点钟,睡眠属于严重不足型。在这种情况下,白天还要正常参加文化学习,打瞌睡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了解到事情的起因后,我去学校的教务处反映了情况,与教练取得联系,在非大赛前夕,把训练的时间缩短了一小时。这样虽然不能说完全解决了学生上课打瞌睡的问题,但是这种现象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精力有限,训练和学习时间的冲突只能通过互相迁就来解决。

现象二:“天书”课本

体校生是一群让你又爱又恨的学生,老师私下开玩笑说,“他们只要不涉及学习,都还是很可爱的”,确实如此,体校生最怕学习,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就拿英语学科来说,要求的学时和实际的学时完全不能保障,因为体校生每天要拿出半天的时间进行体育训练,所以我们英语教学都要适当地缩减教材,才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现在我们使用的英语教材和普通中学一模一样,因为要参加统一的中考,所以教材上没有专门为初中体校生编写的英语教材,而我们的学生拿起英语课本就像在看“无字天书”一样,根本无从下手,难度大、内容多、教学课时不够成了体校英语教学的三大难题。

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适应环境,于是在每年的开学之前,英语老师就开始研究教材,删除一些非重点的内容,讲重中之重,考点中的考点。看起来很轻松的教学任务就在英语教师前期的工作中被消化了。

现象三:铁打的教师,流水的学生

每年寒假过后,你就会发现班上的学生跟上学期相比,缺了几个,这种现象还不是单纯的差几个学生,是隔一段时间少几个人,他们回来之后又换一批不在,情况多种、搭配还多样,于是课堂成了“铁打的教师,流水的学生”,天天到班人数不定,于是英语教学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寒假过后,是各种体育比赛扎堆举办的时期,不同的比赛项目层出不穷,而体校的任务是完成这些比赛,为高一级的体育单位输送人才,学校是训练大于教学的,于是,作为体校的英语老师,常规的默写单词和背诵课文成了奢望,一单元一次的课堂测验成了奢望,连规范教学进度也成了奢望。每个队的外训时间还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不一致,到了复习的时候就头疼无比,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各显神通了,就我自己来说,把这学期的所有重点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给他们规定好外训的时候在外面自学,留下QQ号,有问题可以随时跟我沟通,回学校后再集中统一组织进行补课,这样的话,有自学的学生就比没有自学的学生好很多,进度上大体可以保持一致,复习的时候,再把复印好的重点带着他们再来一遍,基本上可以完成教学要求的内容和完成学习布置的教学任务。

现象四: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

我们的英语课上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些学生总是很羞于念课文,一开始我很不能理解,以为他们是故意不合作,于是要求他们下课到办公室单独念书,这下他们更不乐意了,宁愿抄写默写单词课文就是死活不开口,后来发现是他们这批学生老家是徐州的,小学开始的英语教育就相对落后,念文章念单词的时候,家乡的口音就特别重,所以到了南京,只要一上课念书,就被别的同学耻笑一番。久而久之,他们就不愿意开口读文章了,但是英语课对“开口说”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必须要读,还要多读。

第2篇

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②一波三折,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

(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①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

②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

③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

④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段)

亮点探究四: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说人物形象。

1、品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

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在合作讨论与交流表达中结束了,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

这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充分不相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自由读书(自外),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

(二)为学生创设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

这是对话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这篇小说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亮点探究活动: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堂课中的四个主问题带出的十个提问,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学;措施;必要性

1小学体育课堂现存的安全问题

1.1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体育教育的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体育器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可是一些学校只重视前期的提供,而忽视了后期对体育器材的检查和维修。一些体育器材因长期暴露在室外,经过阳光的暴晒、大雨的冲刷、风雪的洗礼,出现掉漆、断裂、松动的现象。导致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对与体育器材老化等可以人为控制的安全隐患,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施以足够的重视,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且解决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安全。

1.2学生自身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本身造成的。小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没发育完善,又因为大多被家人照顾,没有进行过大量的体育活动,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进行稍微过量的体育运动容易出现呕吐、头晕的状况。在课堂中,由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喜欢打闹,有时候闹起矛盾,打架不知道轻重,不计后果,容易导致受伤,出现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体育教师要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述安全常识。

1.3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组织不当:小学体育教师经历的安全事故较少,有时候上课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充分了解,对学校的体育设备也没有进行检查,组织学生活动的地点可能不当,这些都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2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措施

2.1教师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教师承担着学生的安全责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在解决各项问题时,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进行有效的防范,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在课堂上,要适量教给学生一些安全知识,在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醒和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2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策略: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有的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病史,不易暴晒,不易激烈运动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给他们合理安排运动量,做到所谓的“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学生病症的复发,增强体质,又能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也能过得充足、有意义。

2.3做好准备活动:上体育课,教师要要求学生尽量穿上运动衣和运动鞋,没有运动服的学生,就穿宽松的便于活动的比较宽松的衣服和裤子,穿布鞋不要穿凉鞋、塑料底的鞋子或皮鞋,禁止学生带尖锐的物品上课,女生尽量不要带发卡、手链等首饰,不要留长指甲以防在运动的过程中断裂,戴眼镜的学生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进行热身运动就立即进行紧张的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抽筋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预热,并对某些需要强度运动的部位重点放松。当然,在进行预热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天气、季节等各方面的因素适量安排准备活动,不易过量也不易过轻,过量对接下来的体育主要教学内容不利,过轻就不能显出之前的准备活动的效果了。

2.4对体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学校不仅要提供体育器材,而且要注重对体育器材的检查维修。对体育器材要充分了解,加大对体育设备资金的投入,安排一些体育教师对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在体育器材达到一定年数时要拆旧换新,更换体育器材,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体育设施的安全水平,使学生用的更放心,更安全。

2.5教学生一些必要的保护技巧:课堂中,教师在教主要课程内容之外,可以教学生一些在紧急情况下必要的保护技巧。这时,老师不要只用口头几句话概括了事,要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真正明白。老师可以找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并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保护自我的技巧。比如:在摔倒时尽量身体向前倾斜,双手着地,避免后脑着地;无法掌握平衡时要向倾倒的方向跨步;面对坏人时,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攻击的主要部位等等。使学生在一些危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理性面对,不慌乱。

3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安全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关心的话题。只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小学体育课堂才能更好的开展,促进学生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学校、老师良好关系的建立。

4结束语

安全教学是小学体育课堂的重点,保证学生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和重要任务。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重要的是老师做好自身的准备和引导工作,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安杰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建.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安全防护[J].科学中国人,2015,17:261.

第4篇

1.体育课不能承受之重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的设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虽然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但事实上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在很大程度来说,还是体育为健康的课。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课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多因素的合力,仅仅是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重新设定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也并不能扭转这个局势。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很多相交相融的领域,根据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健康”指导思想下设计的体育课成为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最佳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关于这一点,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体育的责任和义务,但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不是体育与安全教育,不能偏离体育课的主旨,应是体育为安全的教育、安全为健康的教育。

2.体育课程自身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关注的应是体育课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论述较多,绝大部分论述是从法学角度切入的,主要关注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的权责问题。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建议。从法理角度分析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体育课自身带给学生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才是我们剖析的重点。体育课中带给学生的伤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难以预见的伤害,一类是可预见的伤害。难以预见类的伤害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性质有关,即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它的对抗性、竞争性,由此产生的伤害事故多属于偶发性事件,难以预防。可预见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教师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因此其事故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而这种事故通常是可以避免的(表2、表3)。

3.以体育课为载体的安全教育

除了体育课自身所蕴含的安全教育,体育课能否提供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有:①“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课内容与安全教育内容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可以就此方面深入挖掘,合理设计。②体育课学科特征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安全教育在规避危险时对人的要求有很多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本体能要求、技能要求、应急救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对恐惧的抑制,理性的分析危机)(表4)。

二、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

正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体育课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自身的学科特征。体育实践类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它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是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其二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前者反映的是课程的‘技艺性’,后者反映的是课程的‘自然性’”[2]。根据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征,要求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开设,不能将体育课完全替换为安全知识讲座,而只能是也必须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理解经过设计的安全教育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

既要不违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又要将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开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即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开发创造出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应当找出与体育课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分类,“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联系体育课教材,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适合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内容集中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应急救护四个方面(表5)。表5中的内容只是与体育课联系较为紧密,但要真正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学,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上述内容教材化。结合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将上述内容通过设计、改造、整合等办法,在教学中采用,这就是素材的教材化,是从教材内容选择到教材内容实施的阶段。

3.科学的设计

除了体育课自身的安全工作通过引导、规范等措施努力解决外,其余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完成。根据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体育课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后,再经过教材化处理,方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但事实上,不同学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材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小学阶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主。将大量有关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情境化处理,培养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懂得遵守公共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以课题单元为主设计的体育课“小小消防员”“森林动物过马路”等。中学阶段在巩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逃避灾害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助逃生知识。初中的体育教学项目应经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太过简化的内容,使竞技项目降低难度而具有亚竞技性质。如同样是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课,课题名称“消防英雄大比拼”、组合短距离跑、攀爬楼梯、运水(运沙)灭火、救护等科目,计算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要求更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对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为主动地规避危险,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高中阶段较多采用模块式教学,一个模块是相关内容的若干个单元。如野外生存模块,可以设置攀爬单元、泅渡单元、紧急救护单元、定向运动单元等。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教案学案 一体化高效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继而,学生做、教师再讲。因此,教学中的知识要点是依靠教师多讲、学生多练去解决的。显然,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反反复复的被动灌输和强制记忆中被磨灭了,学生是得不到尊重和发展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就无从说起了。但是,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的: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所以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突出,实践能力必须要提高。我认为。新课改背景下达此目标的途径是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方案设计,实施教案学案一体化。

一、实施高中英语教案学案一体化的重要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强调的一点是教师的备课,所以,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编制完整、精当的教案,也就是说教师在迈入教室前心里要完全明白该节课需要讲什么和怎么讲。但是,当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案的内容和进程把自己的意志传达给学生时,明显地发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无限地扩大而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因而直接影响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而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改主旨和素质教育要求。要想解决这个矛盾,教师只能寻找一种可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当然,主动学习并不等于放任学习,否则的话,课堂教学则会漫无边际、费时低效的,只能让主动学习流于形式,为自主而自主。所以,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有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这样学生才能跟随课堂主线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学案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学案和教案是密切相连,是融为一体的,而且只有做到了教案学案一体化才能体现教师的价值、突出学生的主体。

二、如何实现高中英语教案学案一体化

既然教案学案一体化是如此之重要,是提高课堂效益的要求,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就得注意两者的一致性,教师要明白,学案形成的前提是教师拥有充分的教案,教案形成以后,把其中的所涉及的知识点、重难点、易考点以练习的形式呈现成学案,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关键一点是教师懂得如何达到两者的一体化。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1 Adver-tisements(Reading)

Teaching Aims: 1. Enable stude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advertisem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2.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some new words and language points.

Teaching Steps:1. Tell studen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Explain the usage of some words and langu-ages: promote、intend、cure、trick、be used to (doing)something、fall for something、deal with

(1)promote:及物动词,意为“促进、推广;晋级、升职”

eg:他们正在讨论怎样促进两国间的友谊。

They are discussing how to promo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去年他很快被晋升为经理。

Soon he was promoted to be an engineer last year.

(2)be used to(doing)something:意为“习惯(做)某事”

eg:汤姆已习惯生活在中国了。

Tom has been used to living in China.

Teaching Methods: 1. The teacher tells and stu-dents listen.

2. The teacher explains the usage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and students take down notes

以上是教案,由于篇幅所限,仅体现了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以及部分单词和语点的用法,但已体现出其局限性了,整节课中只有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没有学生自主研究、解决问题、规律总结的过程,而这个偏偏是高效课堂的天敌,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知识程度、认知特点、探索兴趣等制定好学案。相应的学案例子:

Lead in: Answer some questions:

Where can we see advertisements?

What characteristics do comercial advertise-ments have?

What are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 used for?

Language points: Fill in the blank or choose the fight answer.

1、promote:促进、推广;晋级、升职

(1)They are discussing how to promo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翻译成中文:

(2)Soon he to be an engineer last year.(去年他被晋升为经理。)

(3)总结:promote A.及物动词B.不及物动词

promote的名词形式是:

2、be used to(doins)something:习惯(做)某事

(1)be可以用、替代

(2)Tom in China.(汤姆已习惯生活在中国了。)

(3)类似句式:used to do something:

be used to do something:

(4)总结:三种句式中“to”的用法区别在于

(5)练习:He late,but now he at5:30,be-causea clock him up.

A. was used to get up; is used to getting up; used to wake

B.used to get up; is used to getting up; is used to wake

C. used to get up; used to getting up; is used to waking

D. was used to getting up; is used to get up; used to wake

从以上的教案、学案例子中可以看出教案是学案的前提,框定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学案是教案的提升,体现了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探究、思考的特征。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把学案交付给学生运用,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智慧结晶,形成有序的自主学习过程,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优质的课程资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梳理和拓展,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教案。当然,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学生最大程度地每堂课的重难点、易考点,并运用于实际解题中。

实现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的原则

第6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新课标 改革 方案

在高校体育新课标改革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亲身教学前沿,致力于具体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以往教学之经验教训,从教学理论下手,寻求系统的、实际的、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方法建议,借此完成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做到恪尽职守、教书育人的师德要求。

一、科学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得以良好开展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自我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投身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去,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新课改要想得到有力实现,必须先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着手。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以锻炼、考核”为主的枯燥课堂模式,开展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新颖、前卫的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身处在前所未有的课堂内容中提高自身体育修为,比如导入实际生活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其次,是要实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身份转变,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性和轻松感,减少学生因年少气盛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满足,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体育素质的完善;再次,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和课堂竞赛,让学生在课间课后树立起良好的体育竞赛意识,让他们在竞赛中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合理采用因材施教方法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时,要切实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分析,并对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分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差别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方面够做到扬长避短,突出发展,激发学生个性化提升。首先,施教者要根据学生水平的高下,科学划分学生层次,以便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要求不同的教学,从而保证水平稍高的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水平稍低的学生有能力接受培养,使整个学生群体共同得到提高;其次,对学生的强弱项进行科学分析,采用重指标锻炼学生强项,轻指标锻炼学生弱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地体育培养;再次,注重对缺陷学生的特别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察,比如学生的视力状况、四肢发育情况、心脏负荷、肺部现状等,针对身体健康有所缺陷的学生,采用适当的项目进行教学;最后,要根据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合理下达学习任务,科学进行项目锻炼,要适当加强对男生的指标要求,但是不能将对男生的教学方式和要求强加到对女生的体育教学中。

三、严格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员,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师对课程题材的把握,教师的教学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效果,因此,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学生接受教育、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关键。第一,教师要对新课标的教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把握教学关键和教学方向,在现行课程纲要下进行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第二,教师要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备课,体育教学同其他科目教学一样,需要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程序进行精确规划,在教师的合理安排和预计中有序有效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汲取到系统明了的知识养分;第三,教师要主动负担起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责任,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怎样优化学习方法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自我锻炼、自行完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第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觉悟,深入了解新课标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淡化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将教师身份定位为专职的指导者,改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的思想,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完善学生社会适应力为第一要务,积极培养能够为我国当今时展作出贡献的复合式人才。

四、寻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默契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这就说明,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强调老师或是学生的重要性,而应当追求教师与学生的默契,使两者进行双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效。这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将学生的学习地位提升到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自利,满足学生自尊心;有感情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真诚,并被教师的教学热忱所打动;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弥补教师与学生之间因年龄和职业的不同而产生的沟壑,融入学生群体中。

【参考文献】

[1]李金钟.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改革思想 大家,2011.

[2]尹雨嘉. 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第7篇

关键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57-03

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是适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下文中称“概论”课)教学的两个重要教学方式,如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把这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在专题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用案例教学来深化专题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提升学生兴趣、增长学生知识能力的作用,这对于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意义。

一、“概论”课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前提

“概论”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领域广、涉及时间跨度长,特别适合专题教学。通过不同的专题讲授来加深同学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来整体把握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是得到众多专家和许多高校教师认可的重要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长期以来就是在这门课程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更是得到各级领导机构的认可和推广,成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这就为把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准备了条件。要做到把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科学结合,必须坚持如下前提:

1.正确认识和运用“概论”课专题教学。“概论”课特别适用于专题教学,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把这门课程划分为若干专题,按专题讲授是当前“概论”课专题教学的重要模式。

首先,要正确认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目的。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为整体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服务的,是为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不能仅仅重视不同专题的讲授,忽视甚至无视这些专题作为同一门课程内不同专题的性质,割裂这些专题之间联系;不能不顾这些专题作为“概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性质,把这些专题当做其他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内容来讲述。否则这些专题教学就只能成为其他学科的普及讲座、当前热点问题的简单分析,很难起到“概论”课的应有教学目的。

其次,要正确认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优劣点。专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讲授内容大、空等状况,深化研究层次、提高研究水平。专题教学深化了授课知识的相关度、整合度和扩展度,有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有助于授课内容专题化、系列化,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专题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化认知、加强认同、提升自觉。专题授课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选定若干专题进行教学,力图达到“专”、“精”、“深”、“实”的教学效果[1]57。可以使讲授的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看书和思考提出要求、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以及学术层面的阐述等。”[2]5总之,专题教学是一种特别适合“概论”课程,特别有利于提升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题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单独承担“概论”课程的教学。“由于专题的特性,完全采用专题讲述的方式不能全面掌握这门课程。”[3]470要充分考虑到这门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考虑专题教学可能会对这些特性的损伤,对于各专题都涉及不到的知识点,要坚持其他讲授方式,使之和专题教学相结合,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2.要正确认识和运用“概论”课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最近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强调、提倡的改进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抓手”。“案例教学是一种方法,运用于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4]4在“概论”课讲授中,案例教学既有自己的优势,也面临着自己的劣势。“概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政治性极强,和现实联系极为密切的课程,更多的是从历史的大视野中,从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来论述中国化的进程、成果、意义,来论述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重要国策及其实践形式和效果。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案例教学可以通过鲜活的案例提升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在大范围、大视野中来考察、比较中,运用较多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在国家、社会的发展实践中来证明“概论”课程内容,因此“概论”课案例教学有它的局限性。“个案并不能代表全部,精心选择的个案往往并不是普遍的现实。”[5]65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几个例子来论证一个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的正确性。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包括案例文本、案例问题、案例解答和教学建议等内容,讲述一个教学案例需要较长的时间,“概论”课程内容的丰富和课时的紧张决定了不可能在教学中大量运用该教学方法。一般而言,一个专题中“安排一、二次案例教学即可。”[6]729要对案例教学精雕细琢,运用恰当,防止出现不良效果。

二、“概论”课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第8篇

一、实验室安全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难点

高校实验室研究工作涉及各个领域,实验仪器种类和实验手段各有侧重,这使得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多层次、专业化等特点。国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主要侧重实验仪器的安全操作、如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伤害以及紧急处理内容,规定制定的细节缜密、操作性和实用性强[1-3]。目前国内各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也开展了许多工作。北京理工大学开设安全教育选修课,对新入校本科生进行消防培训,指导学生亲身进行防火、灭火的训练。北京大学广泛征求各院系和实验室相关人员和教师的意见,建立了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4]。尽管如此,受宣传方式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国内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仍落后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5-7],安全管理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8]如下。

1. 普遍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仍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引起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2.现有安全管理教育课程体系不成熟,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课程内容不具有专业化、层次化的特点。

3.安全管理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发放安全手册和讲座等传统形式,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对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如何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掌握安全防护、防护措施和紧急事故处理应对技能,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成为高校综合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课题[9-12]。

二、模块化安全教学体系

以我校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针对机械与车辆学院各级实验室实践教学任务繁重,具有面向专业广、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建立模块化安全教育体系如上页图1所示,该安全教育体系具有模块化、全程化、层次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一)模块化

该安全教育体系可按照内容、研究对象、专业等形式拆分成不同模块,根据培训目的和授课对象的不同调整授课内容。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使用事故应力处理模块和环保教育模块,对学生重点进行事故应急措施和安全技能培训;对高年级学生,采用安全教育的专业化模块,针对高年级学生需要进入各个专业实验室使用仪器进行学习,重点侧重指导他们对仪器的安全操作等内容。

(二)全程化、全员化

安全教育始终贯穿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进人实验室的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有时也包括参与实验的校外人员,涉及人员多而广,所有涉及人员都要接受必要的实验室安全教育。

(三)多层次、专业化

学院实验室涉及的学科众多、专业性强,层次不同的实验室人员更替频繁,甚至有部分风险性高的创新性实验。安全教育课程应能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条例,比如机械工程专业,专业实验室内的数控机床较多,需要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首先进行设备安全操作指导,防火、防电等事故预防措施,以及紧急状况的处理技能;动力能源与传动专业,常用到油液等材料,需要培训学生安全处理实验废料等。安全教育不仅涵盖专业实验,还包罗人身安全救护知识等。因此还设置了安全救护模块的课程,请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身伤害等。

(四)多样化

学校主要通过分发安全知识手册以及课堂授课等传统方式对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更偏向于实战演习和观看视频等学习方式,对比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和宣传资料发放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认为传统的方式流于形式化,实用性不高。为此,本课程体系引入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学生安全主题小品晚会、安全技能比赛等,加强安全实战演习训练,通过培训学生使用灭火器、危险逃生技巧,模拟火灾现场人员疏散,烫伤、烧伤事故急救处理技能等实战演习;指导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佩戴,水、电设施的安全操作等,提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安全管理意识,自救能力和应急事故处理能力。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体验 大学英语课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046-03

文化体验式英语教学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通过交际情境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中西方文化并学会如何运用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言。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交际教学的原则,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要求学生可以融入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这样的环境达到在体验中学习的目的或者说亲身接触学习的内容。文化体验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虽然能够对语法规则倒背如流,却不具备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才能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将英语口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介入让学生感受英语社会的文化生活。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导入者、助学者、信息输出者和信息反馈接收者,使课堂教学从“传授式”的模式向“体验式”模式转变,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一 教学背景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们打好英语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各专业学生今后就业、创业服务。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再以课文讲解和语言知识传授为重点,而是突出训练学生的英语表达交际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最基本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有的专业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英语无实际用处,更导致英语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消极应付英语学习,甚至对英语失去信心。体验式教学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倍受推崇的教学方法,其将英语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数学教育(三年制)1班的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班上共49人,我将班上学生分为8组,这样每个小组就是六或七个人。本学期采用全新版《大学英语》系列教程的第三册。在每周2个学时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综合教程和听说教程,隔周进行一次与课文内容和主题相关的口语活动。

二 教学过程

文化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所以在体验式英语教学中要强调和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符合体验学习圈的循环理论。为此,体验式英语教学在实践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的Text A。课文题目是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本课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背景知识:Thanksgiving Day. 如果不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文章。一门语言,不可能脱离其文化。文化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为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于这次的活动,就来一次中美两国节日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节日材料,在课堂上尽量营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再进行交流和展示,从中深刻了解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

2.设计情景与材料准备

我在中美两国文化中各选取了四个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准备,不可重复。提前让各个小组抽签选好自己的节日,明确任务。这八个有代表性节日分别是: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anksgiving Day,Christmas,Halloween,St. Valentine's Day。

各小组选定节日后,我为本次课设计了一个情景:下周我们要举办一个中美传统节日的交流会,各组分别介绍一个传统节日,除了通过PPT介绍该节日的来历、庆祝方式、风俗习惯、特色食品等相关内容外,还要准备回答其他组提出的相关问题。各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相互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体验与感受、感悟

经过一周的准备,学生们带着各自准备好的材料来到了课堂。八个组抽签决定展示的先后顺序。在我做了简单的开场白进行导入后,各组便开始展示,每组先派出一个代表作为发言人进行至少三分钟的PPT展示,然后全组回答其他组至少三个相关问题。

仅以第一组的展示为例,介绍本单元相关的西方传统节日――Thanksgiving Day: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