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2:43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乐曲长江之歌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乐曲长江之歌教学反思范文一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一课是一首诗歌《长江之歌》,这首诗用第二人称的语气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诗分两大段,前段表达对长江养育之情的感激和赞美;后段表达对历史和时展的讴歌和赞美。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正向我们走来,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无私,宏伟而又壮观,健康而又美丽。让人不由对她产生敬仰和依恋。

在这首诗歌里,长江不再仅仅是长江本身了,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感悟文本,激发情感呢?

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长江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

二、多角度审视长江。课前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体现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在这里,学生有的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量,有的带来了有关长江的图片和歌曲,有的朗读了长江的诗歌和散文,在诸多交流中,学生对长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长江给了多少诗人诗的灵感,不同的人看长江会有不同的感悟,如《三国演义》片头曲和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让学生对长江有了更多的感慨,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感悟文本,升华情感。我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由高声朗读起来,那投入的样子真让人神往,几分钟过去了,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既温柔而又充满力量,你看她……”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温柔而有力量”一石激起千层浪,“博大而无私”“宏伟而壮观”“热爱而依恋”这些关键词都从学生口中如诗一般地流淌而出,带给我不小的惊喜,学生是伟大的,他们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学生还发现了作者用“你”而没有用“她”;发现了文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处而又有不少不同;发现了“走和奔”给人的感觉不同;发现诗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两句话是一样的;提出“为什么说长江能推动新的时代?”等有价值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记下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书中做上记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有困难时稍作点拨,这些问题解决了,对课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在讨论的过程中,辅助以感情朗读,很明显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在不断深入,不断升华。

第二课时,我让学生认真补充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和苏轼的《赤壁怀古》,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和这两首补充诗歌,较好地拓展了课文的学习时空。学生写写学学生再次感受到“长江是历史的象征,她是一条母亲河,更是一条历史之长河”,有的说:“母亲是无私的,母亲永远是天底下最美的人,母爱永远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有的说“不同的人看长江会有不同的感悟,千百年来她给了诗人多少诗的灵感!”……

乐曲长江之歌教学反思范文二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第一课——《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良好,在教学中也努力按照所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总体教学应该是顺利的。学生对教师所补充的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不敢积极的参与,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教师的提问总是沉默以应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不知道是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知之甚,还是学生对教师有陌生敢,就感觉文本与学生的距离相当的远,一部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浅层次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不能把这些责任都归咎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第一课所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与进步。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2篇

关键词:预设;生成;调动;热情

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了。”预设,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但绝不是只有周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筛选与把握来自学生的非预期的有教学价值信息,激活、运用这些资源,促使其成为有意义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镜头:

《长江之歌》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歌。我想以它作为一节创新活动课的基础,创编演唱、演奏、舞蹈等形式,营造欢乐的气氛,体验母亲河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壮丽景象,生动优美、惟妙惟肖。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上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安排了一系列可以让学生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我感觉信心十足:这节课一定很精彩!

上课了,当我在课件上出示《长江之歌》时,不知谁来了一句:“老掉牙”紧跟着趴下睡觉的睡觉,看课外书的看课外书。说这句话的××是班里最顽皮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而且喜欢搞破坏。刚开学班主任就向我提过他,平时的音乐课我都特别留意他。我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趴在桌上睡觉。我看了万分恼火,简直有点气急败坏。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目光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有审视的,有担心的,还有幸灾乐祸的,好像都在等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解决问题:

我的头脑飞速运转着,寻找处理眼前被动局面的办法。越在关键的时候,教师的言行越要冷静,我时刻提醒自己。我静静地看着他(他已抬起头),想从他脸上找出一些隐藏在内心的动机,他稚嫩的脸上挂着一些“无所谓”“不想学”的笑容,游移不定的目光掩饰着些恐惧。我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微笑着对他说:“你是不是不喜欢长江,那你可以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吗?”他一愣,又故意刁难地说:“张雨生。”这时学生都静静地注视着,看我怎么做。我笑着对学生说:“那我们就一起想想,张雨生赞美过长江吗?”“大海!”××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好,你能把张雨生的《大海》奉献给大家吗?”听我这样说,××有些腼腆起来。见此情形,我立刻提醒大家:“同学们,掌声欢迎他为我们演唱张雨生的《大海》。”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同学红着脸成功地演唱了《大海》。我趁机表扬了他。“是啊!大海有时风平浪静,充满诗情画意;有时却波涛汹涌,涛声如雷。无论是柔、静,还是雄壮,都是一种美!是一种力量!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更富于诗意地展现它博大的胸怀与澎湃的激情,涌动着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同样,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也有它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壮丽景象。同学们难道不想了解一下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吗?”“想!”同学们的热情高涨起来。我也就此与同学们一同学习了《长江之歌》。

学习完《长江之歌》根据刚才××的表现我灵机一动说:“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赞美过我们美丽祖国的大好河山呢?”“《青藏高原》《听海》等等!”边说还边唱其中的旋律。看此情形我提议他们把自己这些熟悉的歌曲完整演唱出来。学生们的兴致越来越高,此时的课堂已成了小型演唱会。就这样,所剩的半节课时间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学生们都觉得不过瘾,走出教室时还嚷着时间太短了!

感想:节外生枝,造就精彩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3篇

我在第二课教学采取了另一种方法:要让欣赏者对作品产生积极的兴趣,首先必须对作品有所关注。《紫竹调》具有典型的江南民歌的特点:温柔、细腻、明丽。但是学生不太熟悉它。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伴随着熟悉的,着名的,具有典型江苏民歌特质的歌曲《茉莉花》的旋律带学生进入教室,并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江南水乡舞蹈的律动。《茉莉花》委婉的曲调,律动设计的柔和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画的江苏。让学生对江苏民歌温柔、细腻的风格,有了切身的体验。

这之后,我并没有着急进入歌曲的教学,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中国江苏地区和西北民歌的欣赏,让学生猜猜哪些是江苏民歌?当一首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西北、江苏民歌响起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投入分析,专注的聆听。从地理风貌上的不同风格,到民歌的不同风格的对比,很快找出了其中几段江苏民歌,进而又归纳了江苏民歌细腻、秀丽、温柔、甜美的特点。从而为学唱歌曲时正确运用音色及情绪演唱歌曲,能唱出歌曲韵味打下了基础。

紫竹调教学反思(二)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4篇

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为大家整理的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实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的参阅。

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实例借鉴一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体会真情的可贵。

【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仿、对比、合作的方式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并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而流畅的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难点】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抢险视频,并设问这个视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主要表现出关于爱的情感主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绪非常的柔和、抒情。

2.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独唱。

3.完整的聆听歌曲,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教师弹琴范唱第一段,学生跟琴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

5.填词演唱第一段。

6.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高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低音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7.分小组合唱第二段曲谱后交换声部演唱。教师讲解合唱,合唱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协作才能够唱好两个声部。

8.分小组填词演唱第二段。

9.引导大家观察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谱是一样的,只是歌词不同。自由朗读第三段歌词后填词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谱,在第二段的时候可以分男女声演唱高低音声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组对比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四)教师小结

爱,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让我们在这首爱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这个世界。

四、板书设计

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实例借鉴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重复统一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实例借鉴三

一、教学构想及教学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不断尝试着新鲜丰富的生活。音乐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而言,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音乐是美的、多种类、多元化的。它既古老又现代,既优雅又时尚。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多样善变的节奏,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学生们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从各种媒介中获得她们衷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创作者及演唱者的相关信息。显然,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求知欲望。“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这是音乐课程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要通过缜密的资料查阅、细致的筛选、严谨客观的讲解、极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通过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初三年级的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又具备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相比之下,女中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更趋向自然纯真。她们喜欢美的旋律、追求崇尚美的感受,渴望体验美的真谛,更愿意成为美的少女。新的教学大纲也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用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空间。

二、教学内容:

本课的题目是——“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因此重点放在“形式”上。教师从众多的流行音乐形式中挑选了四种具有代表性、易懂性、时尚性的音乐形式,它们分别是“节奏布鲁斯(R&B)”、“说唱(RAP)”、“摇滚(ROCKROLL)”和“电子音乐(ELECTRON)”。

本课全部教学内容来源于相关书籍查阅、网络下载、日常音乐知识的积累。在某种意义上,本课可以定格为一节“音乐实验课”。

三、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环节设计以清晰、简洁、趣味性参与性强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自习、自创的综合能力。

1、 新课导入

2、 流行音乐中四种形式的音乐渊源、音乐特点、构成规律的讲解、分析、辨别,学生相关参与活动贯穿始终。

3、 课堂小结

(注:具体内容参看教案)

四、教学方法:

1、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前、课中、课后都贯穿学生的各项参与活动。如:课前将学生分组,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收集;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即兴创作音乐形式,理解其特点;课后的讨论等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她们的创造、创新思维潜能,理智地欣赏鉴别音乐。

2、

大量有趣丰富的影音资料,错落有致地安排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为概念的讲解、举例提供了方便,而且更突出了知识的条理性,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增加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尽可能地把较先进的音乐设备带到课堂上,与教学常用乐器相结合,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真实。如:R&B音乐要素构成的分析、RAP的即兴创作、电子音乐是通过什麽乐器实现的等等问题。学生从中可以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多元快速的发展,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的知识,使课堂更加富有现代气息。

五、课前准备:

1、 在校园中以采访的形式提出关于流行音乐的相关问题,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并摄制成影像。教师根据本课音乐知识需要,个人摄制教学用演示影像。

2、 课前,将作课班分为四组,学生选择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

3、 制作本课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具。

4、 音乐设备的准备。

教 案

课 题: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

课 型:综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通过介绍流行音乐中的四种形式,从发展进程、基本结构、音乐要素等角度分析各形式在音乐中的典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

二、学生们通过理解体会,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音乐方面的创造创新才能,启迪美的意识,创造美的空间。

三、音乐是多元化的艺术,本课还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科技在音乐中的运用,展示音乐课堂丰富新鲜的氛围。

教学重点:

一、四种音乐形式的讲解分析。其中节奏布鲁斯和说唱为重点,摇滚和电子为了解。

二、围绕四种音乐形式展开的学生活动。

教学难点 :

一、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对音乐的即兴创作。

二、学生通过本课可以真正地对流行音乐有更新更多的认识,并学会客观地分析欣赏不同的音乐。

教学方法:讲解 演示 比较 列举 即兴创作 分析 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 具:自制教学课件 音乐设备 电脑 投影 黑板 钢琴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5分钟)

1、 教师播放在校采访的录像:

关于流行音乐的一些问题及学生们的回答情况。

学生看后可以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学生们按照预习作业 划分的小组坐好,准备出预习作业 。

观看录像,观察其他同学对流行音乐的理解,结合自身观点,发表看法。

按组的划分坐好,准备出查找的资料。

通过课前的录像采访,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她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并给同学播放。观看的学生不仅感到亲切真实,更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在新课导入 时就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了。

课前已划分了小组,对本课中即将出现的四种音乐形式进行资料查找,培养学生预习自学的习惯。

二、流行音乐中的四种形式:(35分钟)

(一)节奏布鲁斯音乐(15分钟)

英文名称:R&B

1、 提问:R&B音乐的起源?R&B在音乐表现上有什麽特点?

2、总结:(电脑演示)

起源:R&B(Rhythm and

Blues)中文翻译成:“节奏布鲁斯或节奏蓝调”。它原是一种黑人的流行音乐,最早R&B是Blues和Jazz的混合体,是从慢舞转向节奏舞蹈的雏形音乐。

特点:R&B体现了显著的节奏或节拍,另外它的旋律也交代的很清晰,往往听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R&B已成为乐坛宠儿,当然现代的R&B又混入了别的音乐的元素。

R&B音乐的基本结构:

布鲁斯的音乐元素+强劲的节奏

3、教师发出印制的歌谱,带领学生进行视唱。

教师利用音乐设备加入节奏的伴奏部分

播放本段旋律的原版演唱。

4、教师带领学生用R&B的音乐方法演唱已学过英文歌曲《yesterday》。

以组为单位,根据个人查找的资料,回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听讲 观看演示 思考 分析 记忆

学生看歌谱进行视唱,掌握歌曲旋律。

和着音乐的节奏,哼唱音乐旋律。

听赏 对比 分析

用感情和理解对音乐进行新的诠释。 进入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

R&B音乐为当今比较流行的音乐形式,且学生们听到的机会很多,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为学生们介绍这种音乐形式之前,可以将英文书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相关了解字母代表的意思,有利于音乐结构的理解。

学生先进行预习作业 的反馈,教师给予总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通过介绍音乐形式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确立此种音乐形式的音乐元素及基本构成。

把简单的旋律给学生视唱,加入强劲的节奏,恰好是R&B音乐的基本构成模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R&B音乐的特点。之后,放出本旋律的原版演唱,学生们可进行对比,加深趣味性和记忆。

学生将已学过的歌曲加入R&B的音乐元素,培养她们理解创造的能力和丰富的音乐感觉。

(二)说唱音乐:(10分钟)

英文名称:RAP

1、提问:RAP音乐的特点?

2、 关于RAP音乐:(电脑演示)

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纽约市外行政区的青年中间开始流行迪斯科、霹雳舞、和说唱乐。街区那些去不起时髦俱乐部的青少年厌倦了迪斯科音乐,他们演奏更重一些的黑人流行音乐,来回重复同一张唱片的内容。当主持人在音乐中加入说唱(开始时是用60年代流行的语言朗诵一些街头即兴诗歌),这种音乐开始成为了说唱。

RAP的基本构成:

说唱+节奏

3、学生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写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RAP的语感进行说唱,教师和以伴奏。

回答 讨论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95-01

新课导入是教师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角色。那么,应如何设计导语引入新课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故事导入

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故事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学习的主题,展开教学,是十分有效的导入方法。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时,笔者由故事《诸葛亮借东风》引入:“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准备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但周瑜忙中出错,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长江中游一带,当时正值隆冬,这一带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而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而会烧了自家。周瑜急得病倒了。诸葛亮给周瑜开了‘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败了曹军。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善于预测天气,他通过预测得知这一天有东南风,故弄玄虚而已,根本就不是‘借’来的。”然后,笔者再由东南风、西北风引入季风的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二、歌曲导入

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之始,适当组织学生唱歌,或组织学生听歌曲,或师生齐唱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不仅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能丰富、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奋、亢奋的状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前,笔者先播放《歌唱祖国》,优美的歌词、激昂的旋律,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开始学习中国地理;在学习《长江》时,笔者播放了《长江之歌》,由歌词引入长江的发源地等知识,展开对长江的教学;在学习《澳门特别行政区》时,让学生齐唱《七子之歌》导入;学习《中国的民族》时,师生共唱《爱我中华》导入……歌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也使课堂充满了灵气。

三、诗词导入

诗词的语言优美简练,用诗词导入新课可以将学生带进优美的意境。如在教学《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时,请学生一起朗诵诗词:国运盛国威壮,喜神州处处沐朝阳,看西气东输,巨龙蜿蜒,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千秋伟业,南水北调,燕赵牧马饮长江!待来日,送神州登月,嫦娥探乡。然后教师提问:“这首词描述了我国哪些重大事件?”这样导入能感染学生,引人入胜,为授新课奠定了良好基础。又如教学《台湾》,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还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余光中的诗《乡愁》吗?”然后笔者与学生有感情地背诵:“……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笔者接着问:“诗中的‘这头’指的是哪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母亲的游子――台湾。

四、谜语导入

猜谜是一种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猜谜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寓教于乐。如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前,笔者准备了与我国行政区划有关的一些谜语:(1)船出长江口(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2)碧波万顷(打一省名)。(3)十一逢中秋(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4)两个胖子(打一省级行政中心名称)。(5)宝地(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6)千里戈壁(打一省级行政中心名称)。听到这些谜语,学生马上唧唧喳喳地竞猜起来……这样,学生在比较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了学习状态。

五、图片导入

精美的图片,往往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笔者准备了几幅胡杨林的图片。图中,胡杨林在茫茫沙海、浩瀚戈壁中昂首挺立,与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胡杨林那种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无畏、不屈的生命力,让人钦佩不已。学生的目光被图片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学生静静地欣赏了片刻之后,笔者指图介绍道:“这是我国一种十分珍贵的乔木――胡杨,据说,它能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同学们听到这里个个发出了惊叹声,笔者趁势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们分布在哪里?”同学们都看着我,等着我说下去。“答案就在这一节课中。”我说。这样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寻求答案的愿望,为这节课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6篇

1.音乐课堂导入的原则

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我们在设计新课导入时,也要遵循一些原则:一是实际性。教学导入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喜好等去设计;二是趣味性。对于任何一门课程,学生只有对其建立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自觉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打开思维和想象,进入对知识的探究与渴求世界中;三是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2.音乐课堂导入的方式

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在导入设计的新奇性、目的性、艺术性、知识性、启发性、拓展性上下功夫,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以求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1 导入设计要有新奇性、目的性。导入,就是为了将学生引进课堂。新授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最佳时期,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的目的。 可运用:

(1)悬念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前先创设一些悬念,抛出启发性问题,如看看你是否能听出这首乐曲是民族风格还是西洋风格,有什么乐器演奏?你是否知道曲名,由谁作曲?

(2)渲染导入法 。渲染导入法就是利用学生对故事有特殊兴趣的心理特征,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著名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一开场可为同学们讲述了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

(3)律动参与法。所谓律动参与法,即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景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迅速缩短与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和与作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激发兴趣, 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课教学。在这需要提到的是,教师创设的这种情境要自然适度,律动动作要切实可行,难度不能過大,如果过于渲染造作,就会让学生产生"假"的感觉,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欣赏情趣,反而会影响新课教学。

2.2 导入设计要有艺术性、知识性。黑格尔说:"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艺术学科形象思维的特征,要"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渗透于理"。同时,力求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导语设计应尤其强调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识紧密结合,更容易吸引学生的註意力。可运用:

(1)情境导入法。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长江之歌》欣赏课教学可采用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材料《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江河万古流》,使学生进入氛围,再初次欣赏《长江之歌》,并设计问题。用此方式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视觉、听觉相互冲击,充分的展示了长江的宽广与博大,调动起学生内心对长江无比深切的赞美和依恋之情,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歌唱导入法。歌唱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组织学生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进人喻快的心境。例如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可请一位同学用卡拉O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因此歌属流行歌曲,多数同学较为熟悉,台上同学的演唱能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运用卡拉OK形式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显得自然贴切,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2.3 导入设计要有启发性、拓展性。作为一节课的开头,导入能引导学生迅速走进所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并且能启发学生思考,向更深更广的课堂内容延展开去。 可运用:

(1)诵读导入法。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朗读诗歌开场,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7篇

1 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新课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不过,所选的歌曲必须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如教课文《最后一课》时,可以播放反映民族危难的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歌曲播放到人们发出愤怒的呼声“九•一八”时,抓住这个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人民的勤务员》时,可让学生齐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并抓住歌词中“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之句加以分析,使学生对雷锋的精神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顺势导入新课,效果较好。

教北朝民歌《敕勒歌》时,可以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和欣赏乐曲,从而了解草原概貌,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愚公移山》时,也可以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使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用歌曲导入时,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首先,要定向。在播放乐曲之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欣赏乐曲的旋律,体会其中的意境等,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其次,要启发。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使他们深入理解乐曲的意蕴。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乐曲配以独白,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再次,要衔接。 教师事先要精心设计好过渡的环节,如注意设计好提问以及问题的展开等。在乐曲播放完毕时,要顺势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使之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 用歌曲导入,时间控制在4至5分钟较为合适,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般地说,演唱一首歌曲大约需要5至6分钟,这使得用歌曲导入具有可行性。

2 配乐朗读,提高朗读效果――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

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如朗读《黄河颂》和《长江之歌》时,可配以乐曲《黄河颂》和《长江之歌》;朗读《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可配以乐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朗读课文《难忘寄园情》末段和《,你在哪里》时,可配以《红楼梦》中的乐曲《葬花吟》或刘天华创作的哀乐《病中吟》。这种配乐朗读的形式,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运用配乐朗读时,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有负面迁移,冲淡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恰当地运用。

3 学唱或创作歌词,深入理解课文――有些诗、词、曲、散文写上曲谱或经过改编后再写上曲谱,可以唱

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完之后,让学生学唱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有音乐或写作特长的话,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歌词或曲谱。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如教完《木兰诗》、李商隐的诗《无题》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可分别让学生学唱歌曲《木兰辞》、《相见时难别亦难》和《但愿人长久》;教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满江红•怒发冲冠》、《沁园春• 雪》后,可分别让学生学唱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满江红》、《沁园春•雪》;教完歌剧《白毛女》和《孔雀东南飞》后,可分别让学生学唱歌曲《北风吹》和《孔雀东南飞》,则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完课文《卖炭翁》和《窦娥冤》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片断进行改写,编写歌词,并请有作曲特长的人为其作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摘录、引用歌词,进行字词句教学――歌词还是教师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的素材库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8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元化激趣应用

一、突破教材内容,博览中外音乐作品

音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音乐是无国界的,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用一些世界名曲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例如,《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民歌所赞颂的友谊正是初中生需要面对的事情,而这悠扬的旋律曾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推荐学生去看这部電影,同时欣赏这首名曲。通过鉴赏世界名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精华,进而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

二、创设情境,触发学生音乐情感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情感就会被激活,兴趣才能被点燃。情感与认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深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乐理知识的兴趣。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言语描述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多媒体再现情境等都是常用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年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法。在学习《长江之歌》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图片,让学生观看、谈感受。有的学生骄傲的说:“长江好长呀,不愧是黄金水道,它像一条丝带穿过祖国的心脏,壮观极了,在图片中,我看到了三峡水电站,看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看到了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中华鲟……”还有的学生说:“通过观看图片,我看到长江像一条龙,众多支流汇入,宽广的湖面,碧绿的江水……”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看感受进行总结:“从你们的评价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长江的赞叹、热爱之情,作为中国第一长河,长江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一起唱出对长江的热爱之情。”学生纷纷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创设的情境,将长江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受到感染,学习歌曲的热情被点燃,主动探究歌词内容和旋律。图像的再现可以生动地显示教材的内容,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敏感度。

三、游戏方法

所谓快乐的教学方法就是寓教于乐。对于音乐课,音乐课本身就带有娱乐性,所以快乐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一般来说,快乐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方法进行的,也就是说,以游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如竞争法和模仿法。但游戏玩法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音乐课上,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允让学生以歌词对接的形式进行游戏,并且有时间限制,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团结感。

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资源,而且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创新研究工作,确保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当学生学习“奥林匹克之风”的音乐时,他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动画,从而使学生受到图片和文本的刺激,从而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产生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竞争激趣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所学知识,通过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时,可以在学习完所学歌曲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并将其表演出来。教师可以以此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六、户外教学法

户外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是让学生接近自然,在自由的状态下表达出对自然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最原始的自然声音,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面对实物对音乐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就以《茉莉花》来说,如果教师将学生带领到茉莉花树下,让学生与茉莉花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并加以观赏,然后教师再对歌词进行进一步的解说,这样学生就对《茉莉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了,并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一直都是抒发的最好状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了。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第9篇

关键词:瑶族音乐;课堂;研究;弘扬

一、灵感的获得,源于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身上的责任

2006年元月我参加了由民盟永州市委组织的扶贫慰问团,第一次来到江华瑶族自治县慰问瑶乡的贫困户。其时县里正举行瑶歌演唱会,我第一次看到长鼓舞,第一次听到瑶民演唱古老的原始瑶歌,特别是瑶乡的孩子用江华白话演唱的《迎客歌》和瑶语演唱的《敬酒歌》,虽然我听不懂瑶语,但悦耳的乐音、朴实的情感深深吸引了我。那一晚,我脑海里久久回荡着这优美纯真的原始声音……回来后,我就想,如果把这样优美的瑶歌融进我们永州的每个学校,那就是一种传承!于是我与几个音乐同行一起探讨了一个这样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瑶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课题立项之前,课题组的老师参加了湖南省电教馆“十一五 ”规划研究课题讲座。授课老师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师德风范,使我深受启迪。在这些课程的学习研究中,每天都有新的教育思想的火花在心中闪现。特别是观摩了全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以后,我们组织了一次音乐欣赏讨论活动,要求每一位音乐教师演唱歌曲。其中有一位江华瑶族县的小学音乐教师用方言唱了一首本地的瑶歌,吸引了在场的每位音乐教师。好多音乐老师顿感惭愧,因为自己竟然不能用方言演唱家乡的歌。虽然我的出生地和学习、工作都不在瑶族县,不会唱瑶歌这也很正常,但是从这位瑶乡音乐教师那充满浓郁乡土韵味的歌声里,我领悟到,作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熟悉本地民间地方音乐,了解我国各地区民族音乐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更是我们的责任所在。用方言演唱本地民歌不仅是歌唱家的事,每一位对本民族、民间文化有责任心的音乐教师,都要有志于此项的传承。国家新颁布的《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资源”。新课标的要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老一辈音乐教育家的重托,成为我研究瑶族音乐的缘起与动力。

二、有情味的研究过程,专家热心的支持,是我们研究的信心和源泉

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我们碰到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瑶族音乐资料的采集。因为没有人能提供一套现成的、有参考价值的音乐乡土教材给高中学生。三年前,我们开始采集适合高中学生演唱、欣赏的家乡歌谣、歌舞,我们利用一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跑遍瑶乡,但我们采集到的大部分材料是传统的念诵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民间流淌的能够让高中学生欣赏的歌舞,仿佛渗入地下,可供歌唱和欣赏的歌舞少之又少,当时我们课题组的教师真有些灰心气馁。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光靠我们自己瞎跑不行,还得需要专家的指点和引领!我请教的第一位专家是瑶歌第二代歌妈赵庚妹老师,她热心介绍瑶歌的种类和演唱方法,全力支持课题组弘扬民族音乐,还不辞辛劳地带我们到民间访问采集。我们还有幸认识了江华县文化局艾兴局长。当我们向艾局长诉说心中的困惑和苦恼时,想不到他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取出一大沓保存多年的瑶族音乐谱例材料对我们说 :“你们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要有信心啊!我带你们去江华歌舞团和江华二小,他们的团长与校长都是带头展示瑶族音乐文化并将其引进校园的资深专家,这些珍藏的资料就是他们研究的结晶。”我接过这几本纸质微黄的册子,《盘王大歌》《瑶山里的歌》《过山瑶研究文集》《乳源瑶族与瑶语》《美国瑶人:信歌》等标题直入眼帘,真是如获至宝 !当课题组成员到达江华歌舞团和江华二小请教专家老师以及互相交流时,我们相互间很快达成了观念的共识和资源的共享,这些内容正是我们急需获得的专业知识。面对他们的真诚指点,我们感动不已。而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团长和校长又向我们推荐了瑶歌第三十二代传人的外孙女“盘王之女”盘琴老师。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我带领课题组成员又走访了许多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还走访了相关的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文化宣传部门、艺术研究单位、艺术表演团体等。我们还就此专门请教了湖南省电教馆课题研究室主任邹淑萍,并聘江华瑶族自治县图书馆副馆长(第二代歌妈)赵庚妹,湖南省艺术学校副教授(盘王之女)盘琴,湖南科技学院教授黄华丽,永州市民委主任王明生、原永州市文化局局长王一冰等为顾问。三年多的实践证明,正是这许许多多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热心指导,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励和信心,才使得我们的课题能良好运作和顺利进行。

怎样把资料筛选、整理、组合成音乐教材,这个工作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编写一套地方乡土音乐教材,会遇到时间、精力、资金、统筹等一系列难题。我们遵循教材编写以学生为本和必须具备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原则,撰写了音乐校本课程纲要,按照瑶族歌曲、瑶族舞蹈、瑶族服饰三个板块进行设计,按高中音乐欣赏内容编辑,用多种体裁的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从多个侧面感受瑶族音乐的特色及丰富内涵。在教材呈现方式上力争做到:让学生一看就有吸引力,一听就想学,学唱起来困难少一些,在学唱的同时了解本地的民俗和音乐文化。如在上瑶族歌曲、瑶族舞蹈、瑶族服饰课前,安排一节起始课《走进瑶寨》,用生动、精要、浅显的语言介绍有关瑶族音乐文化知识,并配以富有想象力和浓郁地方特点的画图,使教材形象、直观、好看;用瑶族语言的字、词加拼注,利用收集来的音响材料跟读、跟唱,解决学生读认困难的问题,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浅显易懂。

三、功夫不负有心人,千锤百炼取真经

我们课题组成员来自各个学校的音乐教师,都不是江华瑶族自治县人 ,要是不说普通话,就成了永州各地的“混声合唱 ”。人近中年,再来学如同外语的瑶族语言,真是挺难的 !我们笨鸟先飞,尽量“挤”出时间,采取“多听”“跟读”“跟唱”的方法,渐入佳境。因为课题组老师都分布在各个学校,集中的时间太少,为了把采集的音乐素材尽快熟悉和掌握 ,我们把收集和采集的各类资料在学校网站建立资源库,在网上建立了QQ群,利用晚上时间和周六、日互相学习和沟通。永州方言复杂多样,就连很多地道的江华人都不熟悉瑶族语言,大家采取“多问 ”的方式,平时身边总带个小本子,把会讲瑶族语言的老师、学生、邻居都当成老师,像学外语一样,注上拼音或自创的符号,千百次的练习,千百次的请教,录音机录下的瑶族语言和民间艺术家们有韵味的歌唱,都成了我们宝贵的正版录音带。我们跟着录音一句一句地学。

课题进入到中期评估阶段,课题研究专家们对该教材的评价是:“在广泛收集瑶族音乐资料基础上编写的校本音乐欣赏教材,开创了将瑶族音乐有计划、有步骤引进课堂的先例。教材编排较为科学,能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即使是非永州籍教师或学生也能通过 CD或 VCD的示范反复听、唱而能初步欣赏和唱出瑶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目前,这套校本教材正在修改和整理,上报省一级专家评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艰难的跋涉,我们终于抱着忐忑不安而又无比兴奋的心情,向全市的老师展示了瑶族音乐的教学公开课。湖南省教育科学院音乐研究员薛晖、湖南省电化教育馆课题研究室主任邹淑萍、永州市电化教育馆课题研究员何小柳对课题组的研究课《走进瑶寨》《瑶歌献给老师》《美丽的瑶族服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老师,都被我们执教的欣赏课所深深吸引,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感受到,这是大家对我们这些年来课题研究和校本教学的充分肯定。

四、成绩面前不停步,弘扬民族音乐任重道远

瑶族音乐刚进课堂时,高中的学生只捂着嘴窃笑而不敢开口唱,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童谣太土而不愿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从培养学生学习瑶族音乐的兴趣入手。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让学生明白传承本地音乐的重大意义,并且注重挖掘瑶族音乐独特的审美情趣,如在备《走进瑶寨》一课时,瑶寨迎接贵客时要演唱《迎客歌》《敬酒歌》,为了让学生体验瑶族语言的音调和节奏如何与乐曲的旋律协调一致,取得和谐的效果,我们将瑶族最简单的日常用语用课件把词抄在与主旋律高低相吻合的长短高低的线段上,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模仿学习中,不但明白了瑶族语言音调的高低与音乐旋律的高低结合紧密的特点,还准确掌握了发音的长短,克服了心理障碍,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在歌唱中,用形象的动作和打击乐伴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歌曲节奏特点和旋律委婉动人的美。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内在愉悦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形成一套很有特色的系列教学模式。这样,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本地民间音乐已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音乐课程之一。我们的辛勤研究也得到了专家和学者们的一致好评,我们的中期研究也获得了一些成果。如邓艳萍老师的《走进瑶寨》获永州市高中音乐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唐燕飞老师的《瑶歌献给老师》、罗媛媛老师的《美丽的瑶族服饰》分别获湖南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优联评”比赛全能一等奖和二等奖。在课外活动中,学校由课题组老师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小组等,编排的表演唱《瑶歌献给老师》、小组唱《蝴蝶歌》参加永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获得二等奖。他们渐渐地爱上瑶族歌舞,老师与学生设计创新的瑶族服饰MTV《美丽的瑶族服饰》获湖南省第四届校园电视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