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8:15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1篇

摘要:岩土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岩土本科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提高这一环节的质量,本文从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

我校对毕业设计质量十分重视,但近年来出现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在对有关院校毕业设计指导经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影响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1.就业与考研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大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面临着找工作、考公务员、研究生复试等诸多问题。所以说学生本身主观上非常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力求呈现高质量的设计成果。但现实情况迫使学生不得不压缩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

2.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下降。

3.毕业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为设计而设计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脱离实际,通常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设计,从而对工程条件进行不恰当的简化。这样即便学生在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 但设计方法单一,考虑实际问题不全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没有进行社会转化的机会,更产生不了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提高岩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学院作为毕业设计质量(论文)监管的二级单位,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管理。资环学院按照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认真制定本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细则,将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主要监管的过程包括:⑴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选题监督;⑵学生开题、实习调研落实情况检查;⑶平时学生、指导教师出勤情况检查;⑷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⑸学生进行预答辩情况检查;⑹答辩、成绩评定;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导效果总结。在建立健全了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基础上,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个过程都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业务实践或挂职锻炼,直接接触实际工程,边实践,边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之中,这对于那些毫无实践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来说,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所以说,对于新引进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学校应先派他们到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让学生参加实际题目的设计,使他们处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真实社会活动中,为其提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机会。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将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社会转化,能够产生一定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热情,从而能够主动学习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能够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程间的差距,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健全的管理机制、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的培养等都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今后需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不断进行实践、总结,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更多的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章广成.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2011(1):163-164

[2]陈鹤鸣,汝一飞.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1):107-109

[3]杨艾玲等.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州化工,2011,39(18):176-178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注册岩土工程师;勘查技术与工程;教学改革;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46-02

从2002年起,针对从事岩土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施行了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岩土工程师从事岩土工程工作即执业的前提是:不仅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而且还得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

一、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分析

目前,我国的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分两个阶段。首先进行基础考试,然后进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合格,且符合工程实践的年限后,才能参加专业考试。

1.基础考试。基础考试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共180道选择题,总分240分。上午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有120道单选题,每题1分,涉及11门课程:数学基础24题,理论力学基础12题,物理基础12题,材料力学基础12题,化学基础10题,流体力学基础8题,电气技术基础12题,计算机基础10题,信号与信息基础6题,建筑经济8题,工程法律法规6题。下午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地下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60道单选题,每题2分,涉及8个课程:建筑材料7题,土木工程测量5题,职业法规4题,地下工程施工5题,结构力学及设计12题,岩体力学与土力学7题,工程地质10题,岩体工程与基础工程10题。

2.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分2天进行,分别为专业知识考试和案例分析考试,考试时间均为6小时,即上、下午各3小时。专业知识考试的上、下午试卷均由70道选择题组成,其中单选题、多选题的题目数分别为40道和30道,分值分别为40分和60分,试卷满分为200分;专业案例考试的上、下午试卷各由3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考生从上、下午试卷的30道试题中任选其中的25道题作答,每题2分,案例分析试卷满分为100分。专业知识试卷包含8个课程,分别为: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边坡与地下工程,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工程经济与管理;案例分析试卷包含7个课程,分别为: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边坡与地下工程,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为非滚动管理考试,属于开卷考试,考试时考生可以携带工程规范、教程等工具书进入考场。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二是勘察、地质类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以后者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从人才培养前景出发,把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作为导向,改革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是必要的。

1.在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不够全面,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有限,达不到注册岩土工程师要求的知识面的宽度,造成学生的地质课程有所欠缺。

2.在现有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工程意识不强,实践动手能力偏弱,对毕业后从事岩土工程工作,快速适应注册执业制度非常不利。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有限,实习安排不太合理,过程也不规范,造成实习效果不好,不能将专业理论与实际工程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针对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科目,调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不仅要设置充足的地质学系列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充足的地质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力学课程的设置,例如:适当增加三大力学的课时,必要时增加适当的课程设计;专业课方面,在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系列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地下结构工程、原位测试与检测、边坡及基坑工程、地震工程等课程。其次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报考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相近专业包括煤田地质勘查、地质矿产勘察、采矿工程、矿井建设、应用地球物理及环境工程等,部分其他工科专业人员也可以报考。既然这么多相近专业都可以报考,那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就可以设置一些相近专业的专业课,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工程实践。通过分析得知注册岩土考试特别是专业考试更重视岩土工程实践,因此有必要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向工程一些倾斜,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规范化、合理化,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真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分析、工程实践能力,既为以后的注册工程师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又可以增加实践环节,达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相关真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加强相应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法规的教育。应尽可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最新国家规范、地方规程及执业管理制度的课程或者讲座,对关键的条文要进行分析、解读。例如: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引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基坑工程教学中,引入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进一步给学生穿插讲解相应的工程规范,使得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将工程规范应用于实际工程,培养学生养成设计计算时参照规范的习惯。此外,要开设一些重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课程,例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给学生讲解一些职业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有重大作用,应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使专业课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既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又具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执业资格。通过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合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其工程经验丰富的优势,提高教师的教学实习效果,大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实施使得岩土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等工作更加规范,能更好地与国际岩土工程市场接轨,同时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分析研究,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行培养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工程实践,加强工程规范及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等等,从而为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培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人事部,建设部.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Z].2002-04.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3篇

岩土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培养岩土方向施工、设计、管理及研究性人才为目标。随着岩土行业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成为岩土工程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岩土工程专业教学主要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知识的传授,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自由度比较大,讲课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间较少。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创新能力也难以提高[1]。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和补充,是巩固理论知识和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岩土工程专业人员具有重要作用[2]。目前,各高校岩土工程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3]。随着就业渠道的多样化,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用人单位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毕业生仅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协作能力等。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结合专业特点,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高素质岩土工程专业人才。本文就此实践教学作一总结和归纳,供同行参考。

二、多渠道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除开展传统的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外,经多年的实践探索,还创新推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自主申报创新课题、集中式的专业认识实习和分散型的生产+毕业实习等。

(一)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目前,在岩土工程系,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组建由导师、硕士生、本科生组成的科学研究小组,以教师在研课题为依托,形成研究梯队,产、学、研相结合,引导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通过1~2年的时间,完成部分试验研究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笔者主持的课题为例,在研究岩溶区桩基的问题中,有两个内容由本科生完成:一是基岩材料的模拟;二是溶洞的浇筑。在基岩材料的模拟中,学生通过与导师及硕士生交流,了解岩溶的形成和材料性质,然后自己选择、购置不同的材料,进行室内模拟基岩材料的试验。通过多次尝试和改进,最终得到了理想的基岩模拟材料(如图1)。在溶洞浇筑中,有学生首先想到利用PVC管筑模,试验后发现,PVC管模不易取出,试验失败;而后选择泡沫铸模,试验效果较好,但造价高;最后学生想到了用石膏铸模,通过多次配比调整,石膏铸模不仅经济,而且试验效果好(如图2、图3)。通过该试验,充分发挥了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试验中学生把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申报创新性课题

目前学校每年资助一部分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SRIP),该项目主要面向大一、大二的学生。岩土工程专业学生申报的SRIP项目,主要涉及地质、岩土、材料、环境、生活等多方面的课题,历时一个多月,主要有主题讨论、内容设计、中期核查、最终审查、答辩等几个阶段。答辩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由答辩人阐述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其次是专业教师对其项目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在答辩过程中,答辩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自制的PPT阐述自己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现实背景,并详细介绍采取的手段及创新点。答辩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从答辩教师那里获得新的知识和宝贵的建议,而且答辩教师也可以从有独特创新的学生研究项目中得到启迪。答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性的平台,既训练了科研能力,同时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风度和口才。通过申岩土工程专业多渠道实践教学探索报SRIP项目,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查阅文献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题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为将来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集中式专业认识实习

岩土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于大二期末开始,这个时间,学生刚好学完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尚未接触专业课,对专业课教师也不熟。因此,专业认识实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教师及将来从事的行业。专业认识实习由系部教师组织,一般选择在建项目多、建设类型全的城市统一实习。认识实习的流程为:实习分组,明确各小组实习时间及任务安排;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期间的纪律;选择参观代表性工地,教师和技术员现场讲学;进入施工现场项目部,观看施工视频和查阅设计图纸;与项目管理及施工人员座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整理记录和总结,撰写实习报告[3]。按岩土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分组,按教师、学生人数1∶15的比例配备教师,便于教师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教师应及时给学生讲解具有特色及重要的施工过程,同时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当场及时答疑[4]。实习的内容主要有建筑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桩基施工、城市地下轨道施工、地下结构工程施工等。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所学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素质,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增加对将来从事职业岗位的初步认识。

(四)分散型生产+毕业实习

岩土工程专业生产+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期末,为期15周。此时学生刚好学完部分专业课,对专业课教师也较为熟悉,能与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交流。生产+毕业实习主要流程:为学生分组、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场地、学生外出实习并做好实习记录、教师和学生及工地责任人保持密切联系、认真准备答辩PPT、集中答辩[5]。大部分学生由指导教师安排实习单位,少部分自主性强、沟通能力好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小组以2~3人为佳,保证教师能与学生及时联系。实习结束后根据61份调查问卷显示:41人由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占67.21%;20人由个人联系,占32.79%。从事隧道工程实习的7人,占11.47%;从事房建工程实习的16人,占26.23%;从事道路工程实习的6人,占9.84%;从事勘察及其他土木工程实习的32人,占52.46%。为保证实习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给每位学生购买了实习保险。同时为了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教师电话抽查了30%的实习学生,总体状况良好。实习单位反映学生能吃苦耐劳,但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比如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有待加强[6]。生产+毕业实习结束后,采用综合评定模式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其中实习报告评定成绩占70%,答辩成绩占30%。通过实习,学生对土木工程行业的运作模式、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各方的关系及工作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对协调社会人际关系有了切身体会,基本学会了PPT制作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施工安全和施工安排有了更深的体会。从实习答辩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应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三、结语

通过上述多渠道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培养了学生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等,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岩土工程专业多渠道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小,可操作性强,能使学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几年的就业信息统计,学校岩土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年均在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作者:雷 勇 陈秋南 钟新谷 谢献忠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叶青,李明.高校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对比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61-65.

[2]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3]孙楠,刘东,汪志君.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108-111.

[4]安永林,贺建清,钟新谷,阳生权,陈伟.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地下方向认识实习的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8):103-105.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朝阳(1977-),男,陕西礼泉人,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讲师;唐亦川(1966-),男,四川泸州人,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5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75-02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直接服务于“岩土工程勘察”就业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现代城乡建设、交通、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条件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和实验手段,对勘察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勘察评价,对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处理。“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前导课程主要有地质学基础、第四纪地貌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

通过“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客观世界,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目前我校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较好。 因此,充分增强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总结国内众多高校开设“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1-3]结合自身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目前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知识内容多与课堂教学学时少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目前,现行的专业课教学时数已经大幅度减少,教学时数的减少,首先影响到的是教学质量,使得“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二是目前相应的课程教材未能反映本学科日新月异的变化,教材建设滞后于学科自身的发展。随着“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是目前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上所能体现的这方面最新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

三是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和考研,所以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对本课程的学习有所放松,因而在教学效果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上都不好。

以上本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几方面问题都不利于本专业地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1.选用合适的教材

国内各高校所开设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对“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毕业分配的工作去向,选用合适的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在选用课堂讲授教材上,要以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教材不仅要便于教师教,也要考虑学生的自学,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教材在选取上要以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的要求为基础,同时也要提倡在教学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删减。

2.课程内容与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相关联

“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毕业工作后考取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资格也是许多地质工程学生学习的目标。

“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有其自身的课程特点,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与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相关内容结合进行教学成为这门课程的教学趋势。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深入到本科生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同时与实践工程应用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考核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通常考试一般是统一命题,集中安排教室考试,教师集中阅卷,优点也很明显,考试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足够重视,但不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这样知识面宽,知识点零散,涵盖面宽的课程。同样,考查的方式也会存在许多不足,学生对于重要的知识点不能识记、理解并加以重视。因此这门课程应该采取考试加考查的方式来进行,平时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点名、考勤,在学期授课中间让学生做一次课程作业,最大限度地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分数,把平时成绩的比重增加到30%。

4.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内的理论教学和课外的生产实践的相互结合,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的相互结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产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生产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增加相应的课程设计的环节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与当地地质勘查单位联系,选取其2~3个正在进行的工程地质勘查项目的工地让学生进行现场实习,以提高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和内业工作方法的认识。

5.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同时也辅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的勘察工作片段,可利用文字和图像、声音、动画,将教师口述难以表述清楚的内容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得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增加课程教学的课堂信息量,直观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录像、图片等,将教材中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掌握的生动形象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枯燥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得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相关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实践,同时也使得学生在较少的课时之内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要领,提高该课程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注重吸收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技术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技术要求的原则和内容,从而能够达到正确理解和执行“岩土工程勘察”有关规范规程,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的目的,使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并不是让学生去掌握某一种实验或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去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及创新的能力。[4]

2.加强本学科的课程设计环节内容

课程设计指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本门课程,要选取满足教学目的的课程设计题目,题目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都是本门课程设计所要考虑的问题。本专业课程设计提供给学生一些房屋建筑、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基础资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资料自己学会撰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课程设计内容掌握较好,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四、结语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当中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引导并培养学生分析工程案例的能力,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和工程实践活动的参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建军,王运生,巨能攀.“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0,(4):35-38.

[2]王俊杰,赖勇,赵明阶.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82-87.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5篇

仰观气象,俯瞰流水,细数节理,深究岩性――看似高山流水,浪漫无限,实则必须细致严谨、不畏艰苦,这是一名岩土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品质。

岩土作为地质的一个分支,是地质与建筑的交叉领域,现已逐渐发展为一个行业。随着岩土行业的奋进,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大高校纷纷从地质工程专业中剥离出或延伸至岩土方向,形成一门理论知识――工程地质,并悄然成为一个独立专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一名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从求职至步入职场给我的感觉是就业茫、专业强、工作苦。

十年寒窗两茫茫,就业仍需多思量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的是建筑地基基础部分,即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地质情况,不似资源勘查那么纯粹地质类,亦不如建筑工程这般纯粹建筑类,而是处在尴尬的交叉地带,这也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抉择时显得迷茫。我在求职之初,也曾因目标不明确而摇摆不定,徘徊于是去中建、中铁等建筑单位,还是去地矿局、煤田地质局等地质单位,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不甚明了,不明确自己到底属于哪一块领域。因此,在校期间就要好好思量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系统地学习需要具备的知识,作好能力储备,只有这样,在就业时才不至于两眼茫茫不知去处。

术业有专攻,岩土需专业

岩土人作为地质工作者,整天与岩石、土层、水位打交道,每到一个地质点,都要调查岩性、产状、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地质作用状况,专业性相当强。

身为岩土人,必须具备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建筑知识,掌握工程地质理论。在校期间既学习与地质息息相关的钻探,又学习与建筑相连的地基处理、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学习地质与建筑交叉的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学习内容博杂,不消化梳理清楚则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在工作中还需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如具体的识别岩性、土质,判断地质作用,编录地层,调查地下水,处理工程事故等,均要不断学习规程规范,多请教前辈,多看多记多积累,把繁杂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一个体系,方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成为岩土工程师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积累学习,温习旧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

吃得苦中苦,方为岩土人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墙体材料;页岩;开发利用

墙体材料页岩是以指与粘土成份、性质相近的页岩。承德市范围内的大多数页岩与粘土有着相似的化学成分,硅、铝、铁、钙、镁等化合物占总成分85%以上。粉碎后的页岩颗粒大小、烧矢量、塑性指数、放射性等指数与粘土相差无几甚至优于粘土。

墙体材料主要是墙体砖,页岩墙体砖是以页岩为主,配以废渣、轻集料为辅助原料制作而成。页岩经过加工粉碎后与轻集料搅拌均匀后的混合料送入制砖机压制成砖坯后烘(风)干,烘(风)干后的砖坯码垛、入窑烧结后作为墙体建筑材料。

有史以来,我国的传统墙体材料一直是“秦砖汉瓦”,砖瓦的传统原料都是粘土。时至今日,粘土实心砖仍是广泛使用的主要墙体材料之一,世世代代挖土不止,毁坏了大量的耕地和良田沃土,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保护18亿亩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已经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

河北省承德市范围内页岩分布广泛,元古界长城系串岭沟组、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古生界石炭系中上统、中生界侏罗系下花园组、白垩系西瓜园组地层均有分布。出露好、厚度大,页岩厚度一般十几米至近百米,这些页岩的成分、性质与粘土基本接近,比较容易开发和加工利用。上述地层中尤其以串岭沟组、下马岭组、西瓜园组出露的页岩材料面广量多,资源储量相当可观,页岩墙体砖生产具备优越的资源条件。

一、页岩墙体砖的优点

1、与砌块砖相比:①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据有关实验数据,页岩墙体砖砌体的导热系数为0.81w/m.k,而砼砌块砖的导热系数为1.2w/m.k,相差近1/3,即240mm砼砌块砖的砌体只相当于162mm页岩墙体砖砌体的保温隔热效果,使用页岩墙体砖能有效地改变夏热冬冷的状况;②页岩墙体实心砖进一步发展为多孔砖既不加大成本,又节省材料,能更好地提高热工性能。而提高砌块砖隔热性能虽有外保温、孔内填充等方法,但使用环节增加了成本和难度。③页岩墙体砖隔音效果远远高于砌块砖。④页岩墙体砖方便建筑施工,提高工效。

2、与粘土砖相比:①页岩墙体砖抗风化性能优于粘土砖。②页岩墙体砖隔音、隔热效果远远优于粘土砖。③页岩墙体砖尺寸偏差小于粘土砖,由于墙体页岩本身塑性指数优于粘土,虽然国家标准对烧结砖的尺寸偏差要求是相同的,但在实际生产中页岩墙体砖的尺寸偏差普遍小于粘土砖。④页岩墙体砖节约资源,不占用土地、不破坏农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二、墙体材料页岩开发利用需注意问题

1、墙体材料页岩的开发利用前首先要由有资质的地质勘查部门提交页岩勘查地质报告,提交页岩的化学成分、颗粒组成、可塑性、烧矢量、放射性等技术指标、页岩资源储量数据并且对开采技术条件进行论证。

2、根据页岩的化学成分、颗粒组成、烧矢量确定是否可以直接作为烧制原料。

3、根据页岩的塑性指数确定砖机工作压力和成型水份。

4、根据页岩放射性数据确定原料是否可以直接利用。

5、根据勘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源储量、开采技术条件情况、市场情况确定生产规模。

6、页岩墙体砖的烧结与粘土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执行同样国家标准;实心砖执行GB5101—98烧结普通砖标准,多孔砖执行GB13544—92烧结多孔砖标准。

三、政策、措施

1、大力宣传页岩墙体砖的优点,使更多的公民认知页岩墙体砖比粘土砖更保温、隔热、隔音、环保、耐风化等优点。

2、为了节约土地资源,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建筑业由使用粘土砖向使用页岩墙体砖转变。

3、制定适当的过渡期,使所有使用粘土制砖的企业逐步过渡到使用页岩制砖。过渡期后全部取缔粘土制砖。

4、在政策上要扶持页岩墙体砖生产企业,适当减免制砖用页岩矿采矿权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制砖企业生产页岩墙体砖。

5、随着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墙体材料需求量不断增加。有关部门要帮助页岩墙体砖生产企业与周边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沟通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页岩墙体砖的产能,把页岩墙体砖的产业做好做强。

页岩墙体砖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环保、耐风化等优点,是替代砌块砖和粘土砖的理想材料。生产页岩墙体砖可节约大量耕地、农田,有效的保护土地资源。承德市页岩资源储量丰富,页岩砖生产刚刚起步,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页岩墙体砖的产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页岩墙体砖是目前墙改工作的必由之路,是保护耕地、利国利民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杨伟军/倪玉双《页岩多孔砖生产及应用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2]王秘新《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墙体材料用页岩普查报告》.承德市地质队2012年3月

1徐凤文,1964年11月生,男,河北省隆化县人,职称:地质工程师,学历: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地质勘查与储量管理。

2李文学,1969年11月生,男,河北省卢龙县人,职称:地质工程师,学历: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研究方向:地质勘查与储量管理。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7篇

关键字:边坡稳定;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图表法;解析法

中图分类号:TU47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岩土边坡的稳定问题基本是建立在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上的假定圆弧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图表法,解析法-应力状态法,通过算例的计算对比,对这几种算法进行比较。

1 瑞典条分法

瑞典条分法[1]是条分法中最古老而又最简单的方法,亦称瑞典圆弧法。除假定滑动面为圆柱面及滑动土体为不变形的刚体外,并忽略土条两侧面上的作用力,因此其未知数个数为(n+1)个,然后利用土条底面法向力的平衡和整个滑动土条力矩平衡两个条件求出各土条底面法向力的大小和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K的表达式。其安全系数K的表达式为:

式中,c是土的黏聚力;为土的重度;为第i土条的弧长;为i土条的宽度;为i土条的平均高度;为i土条底面中点的法线与竖直线的交角;为内摩擦角;为i土条的剪切力;为i土条的法向力的反力。

若取各土条宽度相等,上式可简化为:

式中为滑弧的弧长,其余符号同公式(1-1)。假定不同的圆弧,则可以求出不同的K值,其中最小的即为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瑞典条分法因忽略了土条两侧的作用力,不能满足所有的平衡条件,故计算的稳定安全系数比其他严格的方法可能偏低10%~20%,这种误差随着滑弧圆心角和孔隙水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严重时可导致计算的安全系数偏小一半。

2 毕肖普条分法

毕肖普( A.N.Bishop )于 1955 年担出了安全系数新定义,毕肖普法[1]提出的土坡稳定系数的含义是整个滑动面上土的抗剪强度与实际产生剪应力的比,并考虑了各土条侧面间存在着作用力。其安全系数K的表达式为:

式中c'为土的有效黏聚力;b为滑弧长;为第i土条自重;为第i土条的底面中点处的孔隙水压力;为第i土条底面中点的法线与竖直线的交角;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为土条两侧的切向力的差;

毕肖普证明,若令=0,误差仅为1%,由此可得国内外使用相当普遍的毕肖普简化公式:

符号同公式(2-1)。

与瑞典条分法相比,简化毕肖普法是在不考虑条块间切向力的前提下,满足力多边形闭合的条件,就是说,隐藏着条块间有水平力的作用,其特点是:

满足整体力矩平衡条件;

满足各条块力的多边形闭合条件,但不满足条块的力矩平衡条件;

假设条块间作用力只有法向力没有切向力;

满足极限平衡条件。

毕肖普条分法考虑了土条两侧的作用力,计算结果比较合理。但同样不能满足所有的平衡条件,还不是一个严格的方法,误差约为2%~7%。

3 图表法[2]

圆弧法大都需经过试算,计算工作量很大,因此提出了简化的图表计算法。如下图给出根据计算资料得到的极限状态时均质土坡内摩擦角,坡脚与稳定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式中是土的黏聚力;为土的重度;为土坡高度。

图1 土坡稳定计算图

从图中可直接由已知的,,确定土坡的极限高度,也可由已知的,及安全系数确定土坡的坡脚。

4 解析法-应力状态法[3]

文献[3]基于著者所建立的岩土边坡稳定分析的数学力学模型,依据弹性体假设得到的边坡应力状态的描述,引用边坡应力状态参数,得到岩土边坡稳定分析的解析系列公式,称为岩土边坡稳定分析的应力状态法,即解析法。该方法分析了边坡稳定与滑坡发生的实质,依据岩土材料的一点安全稳定和非稳定的分水岭界限,建立了完整的数学力学模型,对于一般平面、均质的边坡,得到了边坡安全稳定系数和极限坡高、极限坡脚的系列解析解,可以提供给岩土边坡稳定分析时应用。其具体系列解析解的公式如下:

岩土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式中,岩土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无量纲;为岩土边坡的高度,m;为岩土边坡的坡脚,度();为岩土边坡的重度,kN/;为岩土边坡的的应力状态参数,无量纲。

极限坡高:

极限坡脚:

以上两式中符号同(4-1)。

5 算例应用

算例1:(选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力学》(第二版)例题10-3)

某均质黏性土坡,高10m,坡比1:1,填土黏聚力c=15kPa,内摩擦角=,重度=18KN/,坡内无地下水影响,计算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算法一:应用毕肖普条分法计算

选择圆弧圆心,做出相应的滑动圆弧。按一定比例画出土坡剖面,如图2所示。因均质土坡查表得,作BO线及CO线的得交点O.如图2得出E点,作EO的延长线,在其上取一点作为第一次试算的圆弧圆心,作出相应圆弧,量得半径R=16.56m.

取土条宽度b=2m,土条编号从圆弧圆心的垂线开始作为0,逆滑动方向 图2 计算剖面示意图

依次为1,2,3,……7。

量出各土条中心高度,并列表计算。见表2。

应用毕肖普公式,假定第一次试算的=1,结果见表1

表1

满足精度要求,故取=1.23。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仅是一个滑弧的计算结果,为了求出最小的值,需假定若干个滑动面,按前进法进行试算。

表2

算法二:应用解析法

把数据带入解析式(4-1):

取,得:

=1.2176

取=1.22,相对于解法一中=1.23,误差仅为0.8%。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而且精确度很高。

算例2:(选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力学》(第二版)习题10-10)

已知某挖方土坡,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为kN/,kPa,若取安全系数=1.5,求:①将坡脚做成时边坡的最大高度;②若挖方的开挖高度为6m,坡脚最大能做成多大?

算法一:图表法

①由,,查图1土坡稳定计算图,得,m,所以m,边坡最大高度为3m。

②m所以

由,,查图1得,,即坡脚最大能做成。

算法二:理论解析法

①把数据带入极限坡高公式(4-2):

取,得:

=2.74m

②把数据带入极限坡脚公式(4-3):

取,得:

=

相对于算法一的,误差为3.4%。由此可以看出图表法虽然公式简单,但它也是建立在滑弧基础上的经验值,其值可靠性尚需实践检验,并且从图表中取值时也存在误差,而解析法,直接带入公式,结果误差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算例3[4]:(选自重庆大学出版社《土力学》(第一版)例题6-7)

一均质土坡,坡高5m,坡度1:2,土的重度=18kN/,内摩擦角,黏聚力kPa,计算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算法一:瑞典条分法

图3用瑞典条分法计算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图示

①按比例绘出土坡剖面图,假定滑弧圆心及相应的滑弧位置。查表a=25度,b=35度。作EO的延长线,在该延长线上取任一点作为第一次试算的滑弧中心,作出相应的滑弧AC,半径R=10.4m.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岩土专业 研究生培养 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Geotechnical Graduate Experimental Skills Training

ZENG Zhaotian

(College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Graduate geotechnical testing skills is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it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apacitie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geotechnical graduate existing experimental skills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llege graduate geotechnical, proposed to improve experimental skills related measures are expect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technical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Key words geotechnical professional; graduate training; experimental skills

研究生是我国科研力量的后备军,对研究生的培养应着重于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三个方面。岩土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实验能力是岩土专业研究生涉足科研领域的基本素养,因此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将取决于其实验技能的高低。然而,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其实验技能的培养,应引起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忧虑和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情况,剖析了岩土专业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院实际提出了改善岩土专业研究生实验技能的相关对策。

1 岩土专业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大多以科研论文为主,导师对其进行指导,培养的基本流程为:学习理论课程1~1.5年――导师提供研究思路和大致的技术路线――研究生自行完成具体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技术操作。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不仅决定于科研思路是否可行,更大程度地取决于其实验技能的高低。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岩土专业研究生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至于在实验室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一是本科阶段由于课时少仅有少量的实验机会,二是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没有选修岩土实验课,一部分同学仅是跟随高年级研究生做过几次实验,另一部分同学尚处于摸索阶段。这样一方面导致研究生未能及时地完成毕业论文,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科技创新的信心;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缺乏对实验过程全面掌控的能力,极容易对实验设备造成损坏,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行。

1.2 研究生实验技能学习途径尚不通畅

当前岩土专业研究生学习实验技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1)选修研究生岩土实验课程。然而,目前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大部分采取“课题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的本科生模式,缺乏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实验训练,研究生的科研理念、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启发和提升。(2)跟随高年级研究生做实验。然而,高年级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传授的内容仅仅是他们各自研究方向的一些常用实验技术,新生根本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岩土实验技能,导致在后面的科研实践中事倍功半。

1.3 实验室封闭的管理机制不利于研究生的科研实践

目前实验室一般采用实验老师掌管实验室钥匙、负责实验设备运行和维护、学生在工作时间进行实验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岩土实验的复杂、延续性,该管理模式对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非饱和土实验具有周期长、实验精度高、操作要求严格等特点,研究生需要连续地长期使用该仪器设备,这就需要突破封闭的管理机制。

2 改善岩土专业研究生实验技能教育的相关对策

2.1 改革研究生实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将突破以往的“本科后”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本科生与研究生实验课间的界限,通过开设本硕贯通的实验选修课程,使那些在本科阶段缺乏计划做实验的研究生获得实践机会;(2)打破实验教学与科研间的界限,通过开设专题实验课程,使研究生有机会在较大型、复杂的科研设备上做试验;(3)按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结合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将专业实验课程的实验进行有机组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系列化的专题实验;

以我院为例,开设的主要课程如下:(1)本硕贯通课程――“高压固结实验”、“饱和土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实验(UU)”等;(2)研究生必修课程――“饱和土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实验(CU)”、“饱和土固结排水三轴剪切实验(CD)”、“应力路径三轴试验”等;(3)研究生专题实验课程――“非饱和土三轴剪切实验”、“土-水特征曲线测试实验”、“孔隙大小与孔径分布曲线实验”等。

2.2 改革实验室管理机制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改革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关键:(1)研究生自主安排实验时间,采取实验预约制度;(2)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采用多重管理模式:实验室老师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登记;研究生在获得导师和实验室老师的同意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且注意使用期间的设备维护;研究生导师应承担指导学生实验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责任;(3)对于一些特殊的岩土实验,可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在保证实验设备的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研究生开展岩土实验的需要,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2.3 改善实验技术人员待遇

高校实验室教师和理论课教师一样,具有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我的愿望。高校领导和和主管部门负责人,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对取得实验技术成果、科研成果、实验教学成果的实验技术人员要予以表彰,并作为其晋升、聘任岗位的依据;提供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力度,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把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稳定实验技术队伍,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郑冬梅,王悦.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46-147,150.

[2] 欧阳宇.浅谈化学专业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1.31(3):112-114.

[3] 席超,刘进,陈金波等.高校公共实验平台与研究生实验课教学相结合的探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3.3(1):41-43.

岩土工程毕业论文第9篇

关键词:注册岩土工程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18-02

自2009年我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式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以来,注册岩土工程师可在规定的执业范围内,以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相关执业活动;未取得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的人员,不得以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名义从事岩土工程及相关业务活动[1-2]。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这有利于提高岩土工程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行业国际化;也将成为高等学校岩土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推动着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使之紧紧围绕行业市场,为岩土工程行业培养较高执业素质的专业人才[3-5]。

一、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简介

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分为基础和专业考试。

1.基础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基础。考试分上、下午两场,均为单项选择题,涉及的考试内容包括:(上午)高等数学、液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经济学;(下午)土木工程材料、岩体力学与土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岩体工程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职业法规。

2.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分2天进行,共四场,开卷考试,分别考查岩土工程专业知识及案例分析。专业考试内容包括:(1)岩土工程勘察;(2)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3)浅基础;(4)深基础;(5)地基处理;(6)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7)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8)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9)地震工程;(10)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11)工程经济与管理。涉及的行业规范、规程有40本左右,每年的规范清单都在增删。

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证书》。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明确了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作为一名合格注册岩土工程师应该懂勘察、懂设计、懂施工、懂监测检测、懂法律法规,既要懂得地质方面的知识,又要懂得力学、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求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院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如今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制度对人才提出的更全面更综合的要求[6]。

目前,高校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1)课程设置不全,与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内容相比,学生专业知识面窄,不能兼顾地质、力学、土木工程等各方面理论知识。(2)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工程意识不强,不利于岩土工程工程的开展。

因此,发挥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考试制度的指导作用,对现有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三、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我校自2005年首次招收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以来,为了适应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制度,在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1.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开设初期,比较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大纲,与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内容,培养大纲能够基本涵盖了后者基础考试的大多数内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完善;部分课程课时少、开设的顺序欠合理。比如缺少地震工程、特殊性岩土等内容,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安排在工程物探、原位测试等课程之前。

经过多次的培养大纲修订,在最新版的2016年版培养大纲中,学科与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包括:基础工程、土力学、岩土工程概论、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混凝土结构、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基坑支护、地下结构、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基处理、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评价、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岩土工程、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法规、建设工程经济、工程监理概论等等。这几乎涵盖了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的所有内容,这对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2.课程与教材建设。在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中,地震工程、特殊性岩土是必考内容之一。过去我们对这部分内容讲授不够重视。在最近由本专业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基础工程》教材,将之前未重点讲授的“地震工程”内容集中编成一章重点讲授,还专门介绍了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的相关内容;同时也申报了土力学、基础工程等精品课,由全体老师共同建设。而对于特殊性岩土这部分内容,也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重点讲授。

3.教学方法改进。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对相关专业规范、规程的熟练应用能力,因此,在专业课程授课中,均要求学生配备有相应的最新版的规范或规程,大学四年下来,基本上能把岩土专业中的主要规范、规程过一遍,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基坑支护规程》、《建筑地基处理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等。在上课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主,结合相应的规范或规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基本原理等的同时,也了解规范的规定,这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走上专业岗位时能更好地应用规范。

4.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在高校中,学生工程意识淡薄、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较为普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参加工程实践的机会太少,这对其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快速适应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是不利的。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均将专业课程向实践工程做一些倾斜,加强实践基础的建设,调整实习、课程设计等内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5.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且具备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讲解专业理论的同时,结合实际工程,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教师资格及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论

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的推行,使得岩土工程行业越碓焦娣叮也必将加速我国岩土工程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推动高等学校土建类岩土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通过对我校现行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探索,包括岩土工程课群的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培养等,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使专业教学不断向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靠拢。

参考文献:

[1]高大钊.注册岩土工程师与岩土工程体制[J].岩土工程师,2003,(11):1-4.

[2]付旭.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白哲.从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探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46-47.

[4]李飞,霍宁.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与高校教学改革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