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5:47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1篇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主要成员****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1——20*.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9——20*.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9——20*.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2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

一、研究源起与意义

近十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普遍都是文化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这使得我们“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实现变得艰巨。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应围绕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适应中职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杨宁,卢杨在其译著《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中指出,“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讲,他们有些时候对同伴的兴趣和关注超过了对教师和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如何将他们的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合作学习无疑是最好的方法。”[1]笔者从事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意义在于:不仅为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有利于本校教学改革的推行,使我校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为我校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质的研究方法和准实验研究法,辅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等具体方法。

(二)学生分组

正如约翰逊兄弟所言,“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合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经验和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异质小组,也是大有好处的”。[2]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也为了学生分组能按成绩的好、中、差划分等级,笔者在开学初出了一份融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基础会计》知识的测验试卷给学生进行测试。对于学生的测试成绩,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自控水平,笔者把全体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成绩好的学生分别担任各小组的组长,由组长分别从中等成绩段自选2名组员,从差等成绩段自选1名组员,组成一个4人小组。老师的把关原则是:每组只能有男生一名;组内成员都是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要调开。当然,老师对小组成员的调整必须征得大家的同意,毕竟“强扭的瓜不甜”,笔者更关注的是成员间要比较能“合得来”。

(三)合作学习培训

为了合作学习能有效顺利地开展,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好处?合作技巧有哪些?成功标准和学习评价标准如何确定?等。通过合作学习培训,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其过去的学习体验,是更轻松愉快、活泼生动而卓有成效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自觉配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四)研究的实验方案

1.实验假设(1)本研究假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和效果,提高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2)本研究假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3)本研究假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科成绩。2.实验对象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如下表1所列:[3]本研究在实验班的教学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务部分内容全部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论部分选取“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和“第五章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开展合作学习。会计电算化12212班和12213班入学时是根据学生报到的顺序随机收录的,教授两个班的《企业财务会计》学科的是同一位老师,教授两个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也是同一位老师,两个班上学期的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相当。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主要来自于本市的几个县镇,他们过往的学习经历和教育条件相同,具有可比性。3.实验时间本研究的教学实验时间为2014年3月至6月,为期4个月,共16周,各班周课时为4节。4.实验环境理论课在教室上,教室有多媒体电脑和投影仪。实务操作课在电脑机房上,机房电脑安装有用友畅捷通T3软件以及相应的练习软件,机房电脑还安装有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该网络教学软件有屏幕广播、传送文件、电子举手、提交作业等功能。5.实验前测为了对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情况作比较,笔者设计了一份《〈会计电算化〉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法实施学生调查问卷》,于学期初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实验前的问卷调查。同时笔者还在开学初出了一份融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基础会计》知识的测验试卷给学生进行测试,作为前测学科成绩,将与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会计电算化学科测验成绩进行对比。本次调查各班共发出问卷97份,回收问卷97份,有效问卷97份。6.教学设计实验方案本研究拟实行的教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7.成功标准和学习评价标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下,判断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的标准不再限于其个人的学业成绩,还要看他是否掌握了良好的与人合作交流的技能,以及他所在的小组全体成员是否都达到了学习目标,笔者更关注的是合作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作为一种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与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笔者经过与学生共同商议,以能使全体学生都受到激励为原则,采用了标准参照评价方式,选择了以下三种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方法:(1)在理论课上,各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同学们各自独立参加测验,老师设定一个标准分,比如70分,如果全组成员都达到或超过70分,则该组成员每人可得10分的合作技能分,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没能达到70分,则该组成员每人的合作技能分为0。测验成绩的分数和合作技能的分数分别记录。(2)在实务操作课上,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一份作业,由老师进行评价打分,全组成员都获得同样的分数。同样,此法还是将作业成绩的分数和合作技能的分数分别记录。合作技能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以下表2:《合作学习课堂评价表》的评价项目,进行打分加总得出。(3)在期末的复习课上,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组间竞赛的方法。各小组先按要求合作学习,然后进入竞赛环节。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分别写着A、B、C、D字母的卡片,然后每个小组中的1号成员持着这套卡片按顺序坐在教室前排的答题区,其他同学都坐在教室的后排当观众,答题的同学答题时,观众不能出声,老师作为裁判记分。屏幕上显示题目时,答题的同学举牌给出自己的答案,老师给答对的同学记1分,1号成员这一批答完10道题后,换各组的2号成员上场,1号成员退回观众区。依此类推,各组的4位成员都要代表本组上场答题,最后,老师把各组的4位成员的得分加总,得出各组的总分,即为该组的成绩。小组合作技能分的评价方法是:成绩总分为40分,如果该组的总分为30分及以上,则该组的合作技能分为10分;如果该组的总分为20~29分,则该组的合作技能分为5分;如果该组的总分为19分及以下,则该组的合作技能分为2分。期末,把本学期全部测验、实务操作、竞赛所得的成绩分数的平均分换算成百分制,作为期末本学科的平时成绩,用来计算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登记学生成绩表。另一方面,每4周一次,各小组把本组学生的合作技能分进行加总,小组合作技能总分达到满分的70%及以上的小组,每人发一张“合作学习能手”的证书,并每人奖励一根冰淇淋等小零食。到学期末,拿到“合作学习能手”证书最多的前5名的小组,可以与老师共进午餐或举行庆功晚会。

三、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一)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和态度的影响

笔者还是用前测时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法实施学生调查问卷》,再次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于学期末进行实验后的问卷调查。以下图表分别显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问卷中的第一部分“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对比数据,此数据单就“符合”项进行了前后对比。本次调查各班共发出问卷97份,回收问卷97份,有效问卷97份.可以看到,实验班在多项指标上前后明显不同,而对照班前后差异不大,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实验班一些学生的访谈记录:“上电算化会计课,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以前上课没弄明白的地方,下课后就不理它了,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能及时与同学讨论解决,真好。”“以前晚自习自己看书,总会分神看不下去,功课都没有复习,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现在我们小组经常凑在一块讨论做老师布置的小组作业,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就下晚自习了。”“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我感觉记东西记得牢,不会忘。”

(二)合作学习对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影响

笔者还是用前测时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法实施学生调查问卷》,再次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于学期末进行实验后的问卷调查。以下图表分别显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问卷中的第二部分“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对比数据,第二部分的问卷是反向题,所以此数据单就“不符合”项进行了前后对比。本次调查各班共发出问卷97份,回收问卷97份,有效问卷97份。如图4和图5所示。可以看到,实验班在多项指标上前后明显不同,而对照班前后差异不大,以下是笔者整理的实验班一些学生的访谈记录:“以前我遇到不懂的地方想问别人又不敢问,怕别人不理我,现在小组讨论,大家互相问互相教,问与被问是常事。”“爸爸说,不懂就问老师,可是上机时有那么多同学都要问老师,老师一个个辅导,轮到我都差不多下课了,小组合作学习,我的问题就能得到及时解决,学习顺畅多了。”“我经常给同学解释学习问题,我发现我现在的口才好多了,说话流利了。”“帮助同学,使我收获了好人缘。”“我现在说话注意多了,经常给人说说好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三)合作学习对学生会计电算化课成绩的影响

期末,笔者参照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题目,出题进行会计电算化学科的期末考试,并分别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准实验研究前、后测成绩进行了对比,同时利用Excel函数进行了T检验.对照班比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出0.28分,但到了学期末,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却比对照班高出11.58分之多。再由标准差看班内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前测时对照班比实验班高出0.44,学期末,对照班的成绩差距进一步加剧,后测标准差比实验班高出了3.72。从T检验的结果来看,前测公式的返回值为P=0.8755>0.05,根据双尾t检验统计推断规则,当t值的双尾概率P≥0.05时,表示两个班的成绩平均值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无差异。后测公式的返回值为P=0<0.05,根据双尾t检验统计推断规则,当t值的双尾概率P≤0.05时,表示两个班的成绩平均值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有显著差异。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笔者经过一个学期在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和效果,提高学生持续学习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中职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3.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科成绩。

(二)教学建议

1.密切联系班主任,共同营造强大的班集体凝聚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团队理念,因此它在一个有着强大的凝聚力的班集体中的施行效果肯定比在一个松散的班级中的施行效果好。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顺利开展,必须取得所教班级班主任的配合和帮助。在一个有强大的凝聚力的班集体中,学生们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它能满足学生多种积极的需要:学习与同龄人交往的需要、归属某一群体的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5]总之,集体的凝聚力所体现出来的集体意识、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正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具备的良好的沟通交流、合作互助、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等要素的社会心理基础,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优良的活动环境和平台,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顺畅地开展。2.争取校方领导的支持,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法的顺利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研究和运用,需要研究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基本材料,进行教学设计,作出反思总结等。所以需要领导在教学任务及其他工作的安排上给予照顾,使得研究者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另外,对于小组成绩的奖励,可以是荣誉上的、物质上的,还可以是活动上的奖励。活动上的奖励,比如允许该组成员使用学校的音响设备卡拉OK一晚、早上不用早起做早操等,这些奖励会涉及到学校的管理秩序,必须得到校方领导的支持。3.建设教师的合作团队,全面推行各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相同专业各科目教师之间应该经常就教学方式和工作成效等问题进行系统的交流和合作,因为会计专业各学科之间是有很多共性的,彼此完全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没有哪位老师有十足的把握和经验,就需要教师们结成一个团队,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和合作,集思广益,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效。中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与教育培养是一个连贯融合的过程,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中心的,不是割裂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如果只是某一门课程的老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教学,而其他课程的老师还是运用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会疲于角色转换,心理上很难很快适应并切换到小组合作技能的发挥及运用上来.

参考文献:

[1][美]GeorgeM.Jacobs,MichaelA.Power,LohWanlnn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2][美]DavidW.Johnson,RogerT.Johnson著.伍新春,郑秋,张洁译.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

[3]胡学雷.论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3篇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十分重要。在组建时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等状况,按“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通常每小组4~5人,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内设组长、记录员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承担的角色,并定期进行人员的调整,角色论换。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小组的活力和凝聚力。

二、把握小组台作学习的契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1)在搜集资料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物理跟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让物理走近生活,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使物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感到物理不枯燥,而是一门有趣且有用的科学。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但在寻找实例中,学生的知识面上比较窄,对具体的生活应用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在课前让学生带着我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由于要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单独完成任务相当困难,而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的优势的效果比较好。由各小组交各组搜集到有关资料整理好后再汇总筛选出有用的资料供大家使用,这样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扩大。

(2)在实验探究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得大量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明显不足,这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方法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不但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促进了学生的平衡发展,减少两极分化,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阿基米德》一节的教学时,学生对影响浮力的因素比较难理解,为此我将实验由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首先由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因素,接着由他们通过设计实验和动手做实验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们为了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情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然后采用一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在课堂上借助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由于学生们的猜想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液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物体沉人液体的深度等因素有关。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而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计划地完成两项任务,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感性认识,再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比较、概括总结出结论,可见小组合作的进程中,既合理安排了有效的课堂时间,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猜想的能力,在猜想与实验证明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物理小组学习的功效。

(3)让学生在体验、纠错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物理史上不少显赫的成果都闪烁着人类的批判思维的熠熠光辉,许多前沿的科学理念正是在“批判”旧理念中确立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阶段经历一些“挫折”,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的反思,促进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个体和群体中获得新的想法,从而去积极探究规律和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要刻意去提醒学生在易犯错误处小心,而且应在必要时让其体验错误,从而得到方法上的改进,他们在错的教训中找到了了解题的方法,完成了“物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就牢不可破了,这种合作学习,必将会丰富学生物理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4篇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 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贾美忠

主要成员 王君峰 贾学燕 陈秀荣 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欢 一

般 不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0 84.2 15.8 0 75.6 24.4 0 81.6 15.4 3

比差 0 18 -15.2 -2.8 24 -5.3 -18.7 42.3 16 -31.5 29 -13.1 -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实验前 28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28 84.2 15.8 0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0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参考文献: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1994。4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曾令鹏:《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2003。10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5篇

在合作学习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给学生做好明确的分工,只有给他们明确任务才能够让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个最显著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集结小组内众人的智慧,能够调动大家的思维,让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得以汇聚。如《“”的十年》是一节很珍贵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的基本史实。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经历了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时期———“”的十年。这一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不是太容易,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从未经历过那个阶段,所以他们也很难体验那个年代带给人的浩劫,理解不了这段惨痛历史的真正代价。为了深化学生对于教材的认知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研讨。我会给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指派研究任务。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们去研究:“”是亲自发动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发动“”?学生们起初对于这个问题都不了解,通过查阅许多资料后大家的认识也在慢慢加深。不少学生总结到:发动“”的根据是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他认为党内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学生的总结是很准确的,这也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二、合作后交流探讨———归纳总结

想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价值,合作后的交流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当合作学习结束后很有必要让小组内成员对于本次合作过程展开相应的归纳总结。让大家反思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都学到了哪些东西,有哪些收获,同时,还有哪些问题是待解决的。这个过程很有必要,只有经过合理的归纳总结,才能够让大家认识到合作学习中的收获,也为今后的合作过程积累经验。如在学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一节内容后,我会让大家对本次合作学习中的新体验做出归纳总结。有的学生谈到,通过本次小组的研习探讨,自己认识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学生还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有学生谈到:通过了解的主要活动,自己学习了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还有学生谈到:自己体验到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这些经验都很有价值,这也是合作教学法的效用所在。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6篇

    在合作学习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给学生做好明确的分工,只有给他们明确任务才能够让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个最显着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集结小组内众人的智慧,能够调动大家的思维,让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得以汇聚。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一节很珍贵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基本史实。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经历了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的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不是太容易,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从未经历过那个阶段,所以他们也很难体验那个年代带给人的浩劫,理解不了这段惨痛历史的真正代价。为了深化学生对于教材的认知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研讨。我会给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指派研究任务。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们去研究:“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发动“文化大革命”?学生们起初对于这个问题都不了解,通过查阅许多资料后大家的认识也在慢慢加深。不少学生总结到: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根据是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他认为党内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学生的总结是很准确的,这也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二、合作后交流探讨———归纳总结

    想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价值,合作后的交流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当合作学习结束后很有必要让小组内成员对于本次合作过程展开相应的归纳总结。让大家反思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都学到了哪些东西,有哪些收获,同时,还有哪些问题是待解决的。这个过程很有必要,只有经过合理的归纳总结,才能够让大家认识到合作学习中的收获,也为今后的合作过程积累经验。如在学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一节内容后,我会让大家对本次合作学习中的新体验做出归纳总结。有的学生谈到,通过本次小组的研习探讨,自己认识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学生还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有学生谈到: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自己学习了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还有学生谈到:自己体验到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这些经验都很有价值,这也是合作教学法的效用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7篇

1、学习小组的划分不够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学生课前预习只注重了基础知识内容,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差。

3、忽视了预习提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领作用。

4、预习的结果在课中的效果不明显。

5、教师还没有把“课前预习”、“课中改进”、“限时作业”作为一个相辅相成、连续发展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来认识,只是任务性的三步走,出现了“抓三丢四”的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经过反复调查、总结与反思、归纳出我镇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即:“3911高效教学”模式。

一、“3911高效教学”模式主要突出的教学理念

1、生活性——回归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教育即生活!”(杜威),“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本模式强调:①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课堂绝不能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整体成长无关,因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的生活进入、融入、成为书本。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整合。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价值。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让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本。“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模式强调: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仅注重预设性,更注重生成性。预设性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生成性促使学生智慧的生成。这里更强调生成与开放,因为生命和人性具有不预设性和不可预测性。②教学本身要发展。本模式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实践必须要有理论指导: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教学必须要有研究支撑:教而不研则浅。

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让课堂洋溢生命气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本模式强调:①关注、敬畏、提升生命。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的自我展示、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生命意识,努力让课堂充满尊重、敬重、欣赏、珍爱。教师还要给知识注入生命,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②课堂教学要成为师生生命历程的内在组成部分,让课堂教学“涌动着生命的活力”。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智慧的生成、情境的体验。

二、“3911高效教学”模式的总体构架

“3911高效教学”模式中的“3911”是指“三步九环一条主线一个学习共同体”。

其结构框架图如下:

三步:是指“自学阶段—导学阶段—评学阶段”三个阶段。

九环:是指“自主预习—小组互助—展示交流—导学释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系统总结—限时作业—评价矫正”九个环节。

一条主线:是指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这条主线。

一个学习共同体:是要求每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参加一个学习小组。

三、“3911高效教学”模式的阐释

(一)“自学阶段—导学阶段—评学阶段”三步的要求与关系

1、自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课堂”。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实现学生“会学”之目的。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导学阶段打下基础。

2、导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努力引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抓好“学生质疑”和“学生展示”两个关键环节,实现学生“乐学”之目的,努力创造幸福课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汇总各组疑难问题;再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然后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进行系统总结,升华提高。

3、评学阶段。本阶段的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堂堂清”。通过达标测试后矫正教学,实现学生“学会”之目的。教师精心设计随堂限时作业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当堂批阅、分析与矫正。

(二)“自主预习—小组互助—展示交流—导学释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系统总结—限时作业—评价矫正”九个环节的流程要点

1、自主预习

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小组互助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由学习小组组长组织讨论个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找同伴求教等形式,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并把小组解决不了的疑点、难点,记录下来,在课上展示交流时提出来供全班研讨。

教师切实做到:

①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按照“预习提纲”的设计思路,根据“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原则,把预习目标转化为预习问题,把预习问题转化为预习任务,把预习任务转化为预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基本要求:要明确学习的内容—学会什么?要指出学习的方法—怎么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什么?要体现知识的价值—有什么作用?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有什么不同做法?

②预习提纲的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思路一致。

预习是为课堂教学做铺垫的,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思路一致,才能使展示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利用展示的结果完成教学任务。

③预习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好学生使用好“自主学习问题卡”。

④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3、展示交流

依据预习提纲,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学习认识,相互印证学习成果,研讨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进行汇总,初步形成小组的预习共性问题,并总结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向其它组发起挑战。各小组汇报预习成果,组间印证学习认识,交流预习疑惑及挑战性问题,教师根据各组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4、导学释疑

教师根据展示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研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教师不要直接把原因说出来,要让学生在多次碰撞中获取知识,导学释疑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切实做到:

①课前教师要阅读各组的“问题卡”,整理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课堂上对提出新的学习问题心中有数。

②新的学习问题的确立,不仅从学生的问题中来,教师还要根据课标、教材要求,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出来。

③放手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给学生自,体验到展示的乐趣,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④因学生有差异,提出的问题也会有差异,导致问题深浅不同,层次不同。教师要注重问题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我,张扬个性,实现学生的真正自主。

⑤要突出学生的“质疑”,了解到学生“想学什么?”,触动其兴奋点。

⑥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及时引导适时解决。

5、合作探究

小组根据交流展示中归纳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再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教师切实做到:

①这是课堂的核心环节,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②要突出学生的“展示”。尽可能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多形式创造性展示问题的答案及过程。

6、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解决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疑惑问题,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纠正易错点。

教师切实做到:

①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的问题。“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能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的不讲。

②针对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做到一问多解。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更新的答案,学生就能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为火花。

③让学生对问题意见产生分歧,形成对立。巧借小组间挑战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辩论将问题引向深入。

④给学生问题的答案层层设阻,学生分析一个我们否定一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满足某一种答案,而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诱导他们去探究、去创造,甚至不在乎有没有正确答案,而是只在乎学生是否进行了探究。

⑤教师通过疏、引、拨、问、答等方式与教师共同活动。

7、系统总结

由于学生前面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获得的,不够系统稳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包括知识总结、方法总结、特例总结。

教师切实做到:

①切忌走过场,教师简单总结,一代而过。

②在该项学习活动中,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按照自己的认知和思路,去归纳整理、归类链接、重新组合学到的知识,抽取知识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系统及基本技能。

③学生在对知识总结归纳后,还要进行自我感悟,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谈出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得到的收获,通过探究得到的启示,及在此基础上能产生什么样的新认识,又将如何带着新收获和启示走进新的生活。

8、限时作业

当堂发放,限时独立完成,互批互阅、反馈矫正,约10-15分钟。通过完成限时作业情况,检测每位学生的当堂达标情况,并实施二次教学。

9、评价矫正

采取教师抽批、组内互批,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补救,做到堂堂清,避免知识缺陷的积累。

教师切实做到:

①科学地设计限时作业

设计要领:

A分析课标及题例,确定考查深广度。

分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分析教材及课标。分析教材有哪些知识点,课标分别有什么要求,以此确定每个知识点考查的深广度。

(2)分析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既体现教学重点,又展现基础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后习题,分析考查的内容、角度和深广度,以此确定考查基础目标的设计内容。

B作业设计

(1)设计容量。题目数量依据本节知识点确定,作业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

(2)设计分值。一般采取10分制,明确各个试题的分值。

(3)设计内容。限时作业不仅要以基础性为主,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又要适当进行拓展,设置一定量的拓展性作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性作业可根据课堂实际实行,教师自行掌握。

(4)设计类型。根据知识类型,可设计选择、填空、口答、辨析、演算等各种题型,考查角度可从四个方面思考,即: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训练。

②规范实施方式

限时:作业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限分:总分采取10分制。

闭卷:学生独立完成。

互批:采取组内(或组间)互批、教师抽批的方式。

统计:教师当堂统计达标率,及时进行分析讲评。

③实施捆绑式评价。

通过小组的得分率对各小组进行整体评价,有利于强化小组竞争和组内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一条主线:是指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建构”这条主线。

“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本模式的目的是想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通过设置“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卡”,加强“课堂以学生问题为核心”的研究,从而实现以“问题”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建构”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用预习提纲引领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新问题;以新问题统领课堂学习的实施。我们的主要教学策略为:①放手学生提问,即给学生自。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体验提出问题的乐趣,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最感兴趣的问题。②问题会因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问题的深浅不同,层次不同。教师既要巧用“学生问题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会,找到自我,张扬个性,实现真正自主。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诞生所需要的宽松、民主的氛围。

2、让“问题”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即学习共同体。

3、让“问题”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我们的主要教学策略为:①针对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做到一问多解。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更新的答案,学生就能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的火花。②让学生对问题意见产生分歧,形成对立。教师组织学生辩论,辩论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③给学生问题的答案层层设阻,学生分析一个我们否定一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满足某一种答案,而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诱导他们去探究、去创造,甚至不在乎有没有正确答案,而是只在于进行了有效探究。

(四)一个学习共同体:是要求每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参加一个学习小组。

“小组学习”是最为有效的学习形式已被实践所证明。本模式的第二个目的是想将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由班级改为小组,评价由个人转为小组,加强对学习小组建设及合作探究作用的发挥进行研究,从而实现小组学习的最优化。

1、重组“学习小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班将学生分成5—8个小组,每组4—6人,照顾到各个学科,并设立小组长和学科组长。(主要参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8篇

【关键词】 合作;高中语文;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充分表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于无论哪种学科都适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去,特别在文科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思维模式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很大差异,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融合到一起,对于文科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拿语文来讲,有的时候一个学生对一个阅读理解题考虑的是前半段,有的学生考虑的时候后半段,将两个有机结合到一起,就能完整的得到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学生也可以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习到他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完成对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方式各种各样,下面就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 “独思-交流-共享”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独思-交流-共享”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每个合作学习的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通过组内讨论将每个参与者的不同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攻克难题非常实用,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把经验、技巧传递给他人,所以其在国外的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吸收、借鉴他人的想法,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拿《老人与海》这篇课文为示范,老师在实际授课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首先,老师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把不同性格、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通过互补的形式进行分组,均衡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情况,组成3-5人小组。其次,老师通过自己对课文的把控来向学生提几个问题,例如:1.文中老人的性格。2.文中先后提及了几次老人和鲨鱼搏斗,结果如何?3.文中的小孩子曼诺林是个什么形象,和老人什么关系?4.本文主要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然后,因为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的方法同,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一样,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多种,通过“独思-交流-共享”模式第三个环节就是要小组内讨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和同学交流下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思路稍作整理,对不正确的思维模式及时纠正。最后,进入最终环节,对于小组内讨论出来的结果,总结出来对各个问题自己的看法,然后让组内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总结出自己小组内的答案,向全班同学分享。在这个环节之后,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找出个别小组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二、“已知-未知-建构”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应用所学过的东西,去研究未知的只是,这就应用到了另一种模式的合作学习方法,即“已知-未知-建构”。小组之间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运用,来对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既能熟练掌握新知识,也能对旧知识起到复习的作用。这种模式的学习,可以应付在语文教学中各种难题,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拿《陋室铭》这个文言文来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是课前可以通过这种模式,给学生布置任务,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老师给学生设计或提供一个表格(下转第21页)

(上接第2页) 形式的模板,表格的内容包括“已知”、“未知”、“建构”三个问题。 “已知”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熟悉和能够熟练应用的知识。“未知”说的是在未来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知识,或者说是学生还没学习到但是渴望了解的知识。“建构”是把已有的知识通过不断运用或者琢磨,将其和没学到的知识有机结合,构建出一个自己的知识系统。

其次,老师教给学生填表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表格所需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把自己填写好的表格和同学交流,可做相互修改,参考同学的意见,使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体系。

最后,学生将自己讨论的结果提交给老师,老师对内容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自我独立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秀的经验进行总结,督促学生完善合作学习。

三、“文学圈式”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文学圈式”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是由里克?诺艾发明的,其指的是让学生分组对某一经典文学片段进行深刻探讨,探讨内容可以是文章中的故事、人物或作者等等。

对于诗词歌赋的鉴赏类教学,老师就可以运用“文学圈式”教学方法:

首先,老师给学生一个参考文本,因为选题是针对《离骚》的分析,老师可以找相关的诗词资料,例如《孔雀东南飞》、《赤壁赋》等典型的例子等为文本范围;

其次,根据学生喜好的不同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组,即为“文学圈”选择成员,一般每组6-8;

再次,给组内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及其相应的任务,一般主要有负责收集和选取文本材料的“讨论组织者”、负责查找和解决生僻字词的“生字采集者”、负责总结和描述文本信息的“内容总结者”、查找文本相关背景资料的“背景调查者”、负责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的“生活经验联系者”及负责把握文本主要线索和脉络的“线索追踪者”。有些比较复杂的任务可以交由两人共同负责,以保证每项任务都有人保质保量地完成。

然后,让组内成员根据任务分配的情况及文本长度等来适当安排阅读时间、完成文本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第9篇

关键词:物理探究性学习;设计实验;基本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87-02

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即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作为物理教师,教师的教不仅应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强调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他们亲身经历从问题的提出一直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理解、掌握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完善和发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在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的同时,不断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把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浮力概念之前,学生己从小学科学课本、生活经验及相关媒体中形成了“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观念,可能存在“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的错误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已有“浮力”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了吗?然后充分利用实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思考、归纳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浮力,从而掌握浮力概念。这样,学生不但经历了问题的探究过程,明确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和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把教师教的过程设计成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许多生活中的、趣味性的、有争议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取材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还是他们感到迷惑的东西,学生会主动去观察、猜想、实验、合作探究,其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实践中去。如:在“液体的压强”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在提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后,应当组织学生先进行假设猜想,学生的猜想是“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容器形状、液体的种类有关,方向都认为是向下的”。接着参照课本,设计实验验证。用微小压强计测定同种液体在容器形状相同但不同深度的压强值,认真记录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原先的猜想是正确的;再用压强计测量相同深度只是容器形状不同的液体的内部压强,观察、记录数据,发现压强的大小无变化,从而否定了猜想;再用压强计演示液体内部同一点各个方向的压强,测定后发现各个方向都有,并且压强值相等。这样,通过探究实验既否定了原来的猜想又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最后再设计深度相同、容器形状相同的不同液体的实验,通过测定发现,此时压强是不相同的。在完成实验探究之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充分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讨论;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等。恰当利用网络媒体、远程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问题的探究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实验设备、资料信息等。

2.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物理课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是要求学生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个阶段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阶段,它包括以下两个因素: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或通过搜集资料信息得出的结论,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恰当的探究方案。学生要带着问题和已设计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包括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预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汇总。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一阶段主要是合作探究,具体内容包括:对实验收集的数据或查找资料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归纳、思考得出结论;针对实验得出的结论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各小组分析讨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每个组员的分析结论,小组之间要团结协作,开展好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可通过网络信息的帮助,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等相关信息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关注各小组的探究过程,提醒学生从讨论交流中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使自己的思维判断更趋于合理,提高自己实验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