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5 09:25:08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1篇

【关键词】反思;小组合作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教师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中学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下面以英语教学为例,谈谈我进行小组学习的做法及反思:

1.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建立

1.1 小组的组成。在组建学习小组时, 我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组以4-6人为宜,根据性别和学习能力合理划分。每组配备一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为小组长,来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气氛。因为这届我带的是文科班,我尽量每组都安排2个男生4个女生为一组。而且我利用班主任的优势,把这6个同学的位置采取就近原则,这样便于他们讨论问题。为保证公平性,我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小组间的英语水平应差别不大,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 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1.2 小组合作具体做法。

1.2.1 合作课前对话。随着广东高考英语的改革,听说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分。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分组合作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尤其是学生课外的自主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来讲更有实际意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争取每堂课有3分钟左右让学生表演,这样既可以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自编对话热情高涨,因为是集体活动,平时不愿开口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了自己。

1.2.2 合作学习单词。在英语教学中,词汇一直是一些学生的拦路虎。但由于教学时间较紧,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这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若干学生一同学单词。由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最后组织小组竞赛。而且我每天要求每个同学记2个单词,然后把这2个单词教会同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小组的每个同学每天就能记到10个单词以上,日积月累,词汇量大大增加, 学生的练习量增加,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看到平时害怕背单词的学生这时也表现得很积极,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

1.2.3 合作预习新课。教师事先把本单元要掌握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要点告诉各组的小组长。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把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先解决,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

1.2.4 合作表演话剧。为了加强同学的学习兴趣,我会定期让他们排演话剧。每个小组自编自创一个话剧,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准备好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开展竞赛。我们邀请其他科任老师与全体同学一起做评委,评出最佳表演组,最佳创意奖,最佳新人奖,最后颁发一些纪念品。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次表演中,我们班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生,还获得最佳新人奖,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1.2.5 小组合作作业。在处理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诚实自主完成但却无法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小组合作做作业既能避免抄袭又能及时纠正错误。小组合作作业,我们要让小组各个同学都有他自己的明确任务,小组长收集他们不会做的作业,然后小组讨论后完成,之后进行 互批作业,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讨论纠正。如果学生讨论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

1.2.6 小组合作订正试卷。每次测验后,教师会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氛围,树立对话式、互动型的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书、课堂检测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在课室的墙上张贴并公布各个小组的成绩。一个月评比一次,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分数最高的为优胜组,并给予一定奖励。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也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2.小组合作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 ﹑“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2.1 课堂喧哗。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有的同学是动了起来,但不乏有一些同学借机闲聊。

2.2 小组发言人固定,忽视个体独立思考。每次发言都是那几个好生,而且他们思维活跃,一下子就能抢答老师的提问。其他同学都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就一下就过去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几乎散失了。

2.3 小组合作评价不合理。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2.4 小组合作中的好生与差生的参与度严重不平衡。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好生讲,差生听”的局面,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其他小组成员则无所事事,小组合作表演对话,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只说几句礼节性的口语,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他个人的表演。

2.5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上课时,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的让学习困难和内向性格的学生回答表现,因此这些学生久而久之就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新课改的今天,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要大胆实践课改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力的角度出发,把小组合作运用到基础教育广大空间中去,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郭砚冰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 第9期.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2篇

在教学实践中我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于合作学习。

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 ,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但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

3、研备合作,参于合作。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备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健。教师在备课要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且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可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如何有机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小组合作学习单词,朗读、记忆

单词的记忆是枯燥无味的,一个人的死记硬背远不如你问我答来得有趣和记忆上的轻松。单词的教学完成以后,检查小组长的发音、掌握程度后,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组员之间互相纠正发音,帮助记忆单词。这种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使部分平时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在组内先说一说、记一记。每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是表现得特别得积极主动,组员也相当得合作。

2、小组合作练习、表演对话

课前的5分钟是英语课的自由对话时间,以及教学课文或对话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同学们自己在小组内学说、操练,然后进行表演。尤其在自由对话里,学生的合作练习、表演更显得淋漓尽至。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会带动较弱的同学,好的学生会因此变得更好,而较弱的同学也会因此而提高,这就是成功来自于合作。

3、小组合作背诵、听写单词

学习英语必须掌握许许多多的单词,无疑学生一定要背诵单词、听写单词,而且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堂上进行。每次听写单词时,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会出现单词掌握不理想,须在课后重新复习和听写。因此,我就请一些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较为困难的同学,在小组里复习和听写,经过复习和重新听写,学习较为困难的同学也就渐渐地进步了,合作学习也增强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4、小组合作唱歌、玩游戏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学困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呢?通过轮换合作小组的小组长,可以改变这种局面。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这位组长说得很精彩,这次你能不能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让他们做回组长?”对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你悄悄地跟老师讲,老师把你的声音放大,你也可以做组长。”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合作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并在组内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合作时,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同学或某一部分同学解决全组问题,要以追求小组的共同目标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

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在汇报交流中,虽然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用“我们小组认为”这样的字眼,但他第一个所表达的观点总是他自己的,潜意识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根本不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没有学会倾听,学生往往是表达的欲望胜过一切,总希望亮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在思考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的是因为没轮到他而觉得无所事事……很少去关注同学的发言,去吸收与分享,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合作学习的精髓在于塑造人的合作精神。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立意识比较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合作学习不光是为了合作,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让学生懂得: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教师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学习区别于个人学习的优越性,从而培养人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情感,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并因此形成终身参与合作的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4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小组 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实验的探究功能及其教育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探究性实验在新课程和教科书中大量地出现。在探究性实验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以此为突破口,不失为一种方法。本文对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反思。

一、设计问题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关键

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境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真实情境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设计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例如,在进行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比如对Na和H2O的反应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对Na与Cu(OH)2溶液,Na与不同的酸溶液(稀盐酸、浓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时,反应速率和现象各异的探究,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考虑到教学重点与难点,考虑到合作性学习的任务要求,最后我在课堂上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Na和水反应的合作实验,探究其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关系,对Na和S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交流评价,以及课后共同完成小组实验报告三个教学活动中。这三个问题难度适中,其中Na和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强化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学习任务明确了以后,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要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在乙烯的教学过程中,在验证乙烯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将其设计成如下过程:向学生提出质疑:在制取乙烯的同时,还生成什么物质,如何检验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而不是其他物质?教师将小组分好之后,可指定各组组长,再由组长去组织相应活动。组长可以先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小组内讨论,将所有可能的情况罗列出来,并且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再由小组长对本组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人该做什么,如何设计,记录相应的现象,并且做出相应的解释。实验结束后,组长将本组情况汇总,得出结论。

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反馈

小组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及时的反馈,需要有人分担困难和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在化学课堂中,无论是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还是设计装置图时,作为教师都应当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学生们的发现,和他们一起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分享很多积极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采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学生在情感智能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出一个相对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和团队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例如在刚刚进行同分异构体的学习时,很多学生感觉很困难,这缘于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中存在的问题,我在这里的教学设计是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戊烷分子中的五个碳原子,然后在讲台上表演出他们可以有多少种结合方式,这时你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这里会充当不同的角色。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希望得到展示交流的机会,明显能感觉到学生们的热情和激情。

五、将研究性学习内容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

通过平时的一些摸索,我找寻到了一些将研究性学习内容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

途径1:通过对课堂实验过程中一些异常现象的探究,引发研究性学习。例如在“乙烯”一节中,在制备乙烯时会产生明显的刺激性气味,而乙烯本身是无色接近无味的气体,如果抓住这一问题探究下去,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因,并设计出除去杂质并验证乙烯存在的实验方案,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评价,便在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5篇

关键词:合作 学习 物理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50-01

最近几年,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笔者进行了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1 合理分组,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共同进步

合作小组人员组成,应根据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成员组合的科学性。

1.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1.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第一,分组时应兼顾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做到“组内异质”。这里的差异包括学生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比如在安排同学们去多方面搜集生活中各式各样杠杆的信息时,就是考虑到同学家庭的差异,否则同组的学生可能搜集到许多重复的信息,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组内交流。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能力,比如,在做“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时,分组就一定要兼顾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进行能力互补。“组内异质”除了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位同学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

第二,分组还应做到“组组同质”。这样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如果小组与小组间存在很大差异,综合能力较弱的小组,就会失去兴趣,那么这样的竞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他们再次去争取成功的信心,同时为了同一个目标还能促进组内成员之间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1.3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及时地进行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互相了解,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1.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 当任务繁重时,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

新课程物理课要求学生在知识学习上不局限于课本,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强调科学探究,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物理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利用物理实验器材去进行实验研究。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实验,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快捷、高效。

在学习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中的《杠杆》一节时,可事先安排同学们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产中各式各样杠杆的信息,具体的包括它们的形状、名称、用途等。由于杠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单靠个人的力量收集到的信息比较有限,这时可以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以及家庭特点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比如:是工人家庭的学生,让他去搜集工业生产中应用到的杠杆知识;喜好体育的学生也可以去搜集健身器材中涉及到的杠杆的知识;一些爱好电脑的学生可以去网上搜集杠杆的有关信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当学生思考问题出现困难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参与者。特别是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更是心不在焉,不愿去动脑,动口,动手,造成学困生面不断扩大,即使是学习态度好的学生面对如此单调的课堂,也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能集中精力听课,他们也需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做题才能保证一定的效果,进而造成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差。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可以做大胆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唱主角,教师当配角。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虑问题不很全面,一旦他们协同作战,相互补充,相互讨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出现一些教学难点的时候,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更好。

4 当物理解题方法多样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6篇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合作探究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合作探究。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答案,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合作过频,就会使得其反,且流于形式。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

小组合作被广大高中数学老师广泛采纳应用。可是,很少有老师会留意合作小组中成员的搭配难题,相当多老师会采纳应用前后同学组合、同桌组合或邻近同学组合的合作方法。他们缺乏考虑到小组成员中的个性之间的差异、成绩优劣和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综合能力,在这样分组下的教学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互学习为有形式没可行果。

(3)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没有认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7篇

案例写真一:为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引导学生开展语言交际活动,笔者有意识的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发现,各小组讨论的气氛相差甚远:部分小组气氛异常热烈,但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个别小组气氛沉闷,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讨论名存实亡。

反思及优化对策一:合理分组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1.不合理的组员搭配是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教师不能任意分配讨论小组,也不能让学生自愿组合。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各组员形成性别,性格,思维活跃程度,学习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差异。由此就可使全班各组之间同质,保证了各组的力量均衡。根据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了解学生的性格和英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分组,以利于活动有效开展。另外,不安排关系密切的学生在同一组,因为组员间过于熟悉容易使讨论变成闲聊;也不能把调皮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否则他们很有可能会干扰讨论的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员还要重新调整,以保持合作小组的“新鲜度”。

2.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小组人数过少会使小组的个数增加,给活动的组织和小组竞赛成绩统计带来麻烦;小组人数过多,一方面会使组员的平均“闲置”时间较长,组员个体的作用难以发挥,降低了每位组员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座位的编排也会是个问题。因此,笔者常将班级分成6-8组,每组8-6人左右。小组一旦确定之后,一般应稳定一段时间。让小组成员共同为该组取名(如: Magic,Star,Winner等)以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集体的归属感。

案例写真二:由于重新分组,各组员间关系不密切,且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个别小组讨论出现“冷清”的场面。这些学生只顾自己独立思考,仍停留在单独学习的层次上。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没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合作留于形式。

反思及优化对策二:合作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基点

1.学生缺乏交往的意识与必要的合作能力。就合作学习而言,交往意识和合作能力往往更能决定小组成员在讨论合作中的效果。因此,应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的交友娱乐,而是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让学生理解人际交往的技能并积极训练,以达到交际自如的程度。教师可节选相关的交际用语,让学生在讨论中加以运用:Shall we start? \ You are great \ I (don’t)agree with you \ I feel the same way \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say? \ Good idea! \ Excuse me for a moment \ Can you have a try?等。

3.引导性格外向的学生关心交际能力弱的学生,争取做到组内成员共同进步。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投入讨论和表达自己。

4.小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如:role-play, interview, discussion, competition, debate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合作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设计一份表格,用以学生自我评价合作能力。

案例写真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或多或少都在交流,配合比较融洽。但在小组活动中又出现了总是由英语学习的强者控制着大局的现象。其他学生仅以简单的“Yes”“No”来回答。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发言。讨论成果的汇报也总是那几个学优生。也就是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无形中失去了用英语思考、交流、发言来提高语言流利程度的机会。

反思及优化对策三:高效协作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优化组合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性格相关。教师如果处理不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所以教师必须打破个别学生垄断小组发言的局面,告诫学生每人要各司其职,不越俎代庖,要让人人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2.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培养优等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沟通,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积极实践,主动交流等。

3.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师要正确引导内向的同学,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适时挖掘和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增强小组责任感。

教师也可设计一份表格,如右表所示,用以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8篇

一、小组组建不应“自由化”,而应科学搭配

现象:学生每组4至6人,大多是按照相邻座位而自由组合的,由于学生各自素质的差异,造成分组不均或分工不合理,因而有的组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善于动脑筋,作业完成率高,质量好;有的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懒动脑筋,容易分散精神,拖欠作业现象突出;有的组在分组合作学习时,个别组员甚至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左顾右盼,做着跟风、走过场的无效学习……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求人人参与,个个体验学习的过程,因而优化组合、科学搭配小组人员是首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感悟:合作小组组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组合的参考。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进行合理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其次,及时进行组间调整。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均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平时观察、检测成绩、各小组的合作状况等及时进行各小组成员的调整或重新搭配,科学地调整小组内的合作对象,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同学,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第三,明确组内成员分工。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内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工作,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负责将本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合作内容不应“随意化”,而应精心选择

现象: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选择合作内容时比较随意,一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获得的知识技能,并没有思维容量,一些教师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令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反思:有关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概念学习、实践操作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小学数学课程的大多数内容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尤其在学生还没有养成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时候,就更有必要选择一些特别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来作为开端,然后引导学生逐渐习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感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同时必须掌握两个最基本的原则:

第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像“小华第一天做了5朵红花,第二天做了3朵红花,小华两天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这样的问题就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复的劳动。而如下的教学内容就很有合作的价值,很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如教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统计”的例2时(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94页),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用鲜花、彩球布置教室,模拟召开“六一”儿童节庆祝会,并安排三个连贯性很强的活动,要求学生统计出喜爱不同颜色的人数。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调查统计。教师先在黑板上张贴出红色、黄色、蓝色三组小花和气球,然后抽出4名学生组成一个统计小组,并对组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个学生负责清点举手学生的人数(即喜爱不同颜色小花和气球的学生数),并报告清点的数据;其他三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用划“正”字、打“√”和划“”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将事先制作好的统计图分发到各个学习小组,让每组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并将结果进行组际交流和全班展示。

(3)指导学生总结提高。教师根据展示的统计图情况,要求学生回答3个问题:①调查了( )名同学;②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的人数最少;③( )色的气球需要买( )个?

上述案例中,教师选择了“统计”这个知识点,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恰当的内容,并精心设计了三个连环活动,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推向高潮,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整节课闹中有静、静中有动,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第二,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将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也极具吸引力。

三 、结果评价不应“单一化”,而应多元发散

现象: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课前或课堂把自己的旨意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侃侃而谈、滴水不漏,一切皆向着教师设定的目标丝毫不差地找到标准式答案,教师与学生皆大欢喜。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第9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途径 注意问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去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2.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3.合作学习的策略

(1)以知识发生为主的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学生在学习某个概念、定理时,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学了以后可以怎样运用,要领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学会知识间的转化,层层深入,从而达成对某个概念或法则等形成的理解。

(2)以生活情景问题为主的合作。生活化的数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理念之一,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和不仅能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合作开辟了空间。

(3)以规律、疑难探究为主的合作。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对某个规律的探索,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还有当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合作,做到群策群力,优劣互补,同时教师也应是一个合作者。例如对下面的规律探究,就需要教师指导的作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二是开展道德教育。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来源于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其次,在组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