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5:40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1篇

6月17至6月19日,以国开太白教学点“一村一”大专班学员身份在上级领导和太白农广校老师们带领下前往延安及周边地区和铜川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三天的参观学习,感受颇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弘扬延安精神,用“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乡村干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个人认为弘扬延安精神应着重从“学、思、践、悟”入手,在平常的工作中践履。

一、“学”。

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逐字逐句的学,原原本本地学。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特别是要下大功夫、长功夫,注重坚持经常学、持久用力学上,不搞“一阵子热”,不刮“一阵子风”。

二、“思”。

就是联系我们高校思政教师的实际,把我们的工作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认真思考现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认真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新时代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紧迫性。

三、“践”。

即弘扬延安精神,重点是落在践行上。学习研究宣传延安精神是基础,必须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自觉行动,以延安精神为我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指南,将延安精神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以刘少奇提出的“共产党员的修养”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以“艰苦奋斗”作为做事的精神内核,以“从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一刻不停歇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研究,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永不止步的劲头,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钉钉子精神,严实深细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四、“悟”。

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对照延安精神的要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和本领。我党的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善于总结与反思,通过反思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把零碎的认知系统化,把表象的感觉具体化,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自我,对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通过“悟”,进一步深化认识我们的工作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只要是对党有利、对人民有利的事,不论有多难,我们都要做好。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2篇

关键词:榜样教育;红色卓越;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意识很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来自外界的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大学生榜样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榜样教育通过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和成长足迹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引发学生的关注与认同,延安大学经管学院依托延安红色资源和延安大学所特有的红色特质开设了“红色卓越”培训班,确立了周期为一年的红色卓越十个专题系列教学及实践活动,借助优秀学生的生平事迹,教育和引导学生去观察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创新榜样宣传方法,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兴趣,使学生跟随榜样足迹的动力和行为,启发学生取得符合自身需求价值取向的榜样认同,切实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共同进步,帮助学生在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中进行鉴别和选择,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创新榜样宣传方法,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

面对多重的文化形态,迥异的价值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大众的宣传方法和工作理念。所以,传统的榜样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状,只有创新榜样教育宣传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才能发挥榜样教育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学习具有长期性,红色卓越培训班立足红色主题,积极开发提炼红色革命优质资源,把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成育人资源,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融入课堂,在学生群体中塑造客观真实的榜样形象,让大学生榜样教育成为高校里持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L效工作。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榜样,都有自己选择榜样的价值标准。在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榜样教育的良好效果。红色卓越班把共产党人红色本色的要素有机融合,活动深烙学生身心。经管学院把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成育人资源,利用延安精神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不断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从榜样的细节出发,塑造真实可学的榜样形象。红色卓越为加强大学生榜样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塑造和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注重实践培训,塑造榜样魅力

红色卓越班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细分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实践培训,把人本理念融入到榜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榜样对大学生的感召力,使教育收获实效,使学员们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红色卓越训练使一批学生“关键少数”脱颖而出,形成了示范、特别是在抓小、抓细方面形成了氛围。志愿服务“开学我先行,做好小帮手”义务打扫卫生活动,形成的表率效应,集中体现了学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寓教于实、融情入景的红色教学模式。使师生近距离触摸到和理解了延安精神,在灵魂和思想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做到了“五真”即真学、真懂、真提高、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在红色故事会当中,再现了一九七三年回延安时半碗的动人故事;卓越班学员赵思雨讲述与《父子情深》的故事,与学员们一起重温了那段充满热情与感动的红色之旅。这种独特的红色教学模式,榜样引领作用,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可比性,可学性也更强,因此榜样教育效果突出。

三、以“红色育人”为本,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红色卓越培训班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融入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榜样人物的认同感。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巨大的号召力,红色卓越培训班根据榜样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学员的培训过程中,以红色文化知识宣传为主,结合具体的事例,注重学员实践的锻炼与思想意识的提高,通过完善文化育人设施,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榜样育人的效应,切实更新教育理念、改善管理方法,为广大师生提供红色文化交流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每个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受到生活环境、文化方式的熏陶,红色卓越培训班与校外企业长期建立合作关系合作,使学员们有机会走出课堂,开拓视野。营造了一种刻苦学习、自觉成才的良好氛围。通过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把延安精神的内涵深入人心,形成浓郁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榜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红色卓越”培训班以特殊的教育方式,融入红色文化基因,以延安精神为核心,创新榜样教育方法,注重实践教育,把榜样教育与红色文化的特质有机结合,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何小忠,著.偶像亚文化与青少年榜样教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张国选.大学生榜样教育浅谈[J].浙江师大学报,1995(5).

[5]曹玉章.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3.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3篇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孕育延安精神的摇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940年2月1日毛泽东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吃摩擦饭,十没有发国难财。没有官僚作风,没有不良风气,没有萎靡不振;有理想,有信仰,有民族的希望。延安时期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是延安精神产生发展的重要保障。正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像被磁铁吸住一样,带着理想和信念前往延安,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独特风景线,同志们富于革命斗争、不怕吃苦,不怕强权、不怕牺牲,通过英勇奋战,建立并保持了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劳模精神”、“七大精神”,共同孕育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珍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延安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鼓舞着当代青年为国奉献,是我们民族继续前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都是依靠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当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发扬延安精神时代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顺应世界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大潮流也尤为重要。华为正是依靠这种敢打敢拼、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自力更生的精神,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小公司,跃升发展为世界通信巨头,正是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支撑下,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任正非也明确的指出,华为“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在经济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前提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文化传承的高地。

总之,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握时展潮流。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传家宝。

二、新时代高校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一)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深入学习了解红色文化可以有利于大学生找到历史依托和精神归属。但如今,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了解或认知浮于表面,对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英雄事迹和重大战役所知有限,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内涵、意义等的理解仍旧欠缺。

1、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有所偏差,认同感、自豪感欠缺,不能将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转化为自己人生道路上奉行的价值观。大多数大学生只是随波逐流地学习红色文化,而不是发自内心地要把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贯彻到衣食住行中,不能够深刻了解红色文化所传递出的真正含义。

2、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缺乏兴趣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少吃苦受挫,加上当今各类社会思潮和异域文化的冲击,他们难以对物质匮乏、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产生共鸣,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威武不屈的历程感受不深。许多大学生仅仅把红色文化当成思政课程的组成部分,学过之后就抛之脑后,完全没有把红色文化传递出来的深刻内涵同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红色文化中寻找到一种解决办法。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时代的变化,使得大学生无法对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感同身受,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无法把红色文化教育和现实生活建立起普遍的联系,因此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态度仅仅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

3、思政课堂对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缺乏总体规划

首先,思政课程授课形式单一,课程传播虽是传播主流价值观,但枯燥说教式教学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的社会属性。其次,学生喜欢与红色文化互动的学习方式,但是学校教育课堂以教学为主,实践环节往往较少,同时开展实践活动的设施条件不够完善,通常采取理论灌输的做法。此类教育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侧面反映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规划不够完善。

目前全国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宣传大多通过思政理论课,没有把各个学科联动起来,没有与学校其他部门通力合作,没有与其他高校、红色教育基地或社会团体组织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在宣传红色文化的方式方法上较为单一,没有十足的丰富度。很多高校虽然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对革命精神进行透彻的分析。

(二)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传承延安精神推动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建设

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在新时期,凝练、提取和推进延安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民族精神、择业创业和遵纪守法等教育思想进课堂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2、发扬延安精神推动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

弘扬延安精神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对推动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延安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奋斗目标和方向;二是延安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行动指南;三是延安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精神动力;四是延安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展现优良工作作风。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4篇

【关键词】延安精神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本成果受西安培华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编号:PHKT20140714)资助。

引 言

2013年7月11日,同志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和群众座谈时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多次讲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到延安全境解放期间,在延安所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革命遗址,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革命文章、诗篇、歌曲、戏剧等作品(物质文化)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精神文化)这两种表现形态[1]。延安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方法实施。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高扬主旋律的显性教育,所谓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我们的课堂教育、报告会等都属于显性教育。显性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注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比较明显。隐性教育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共同为影响和形成人们的思想政治观点服务,它们交织在一起,并存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近年来,部分高校实行教学改革和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实践基地的体验式教学刚刚起步,能否大范围推广有待实证研究,本文基于这个基础,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调查统计,旨在从教学理念的定性分析和教学效果的定量分析上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操作化模式,总结出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实践路径。

把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体系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点内容。构建以延安革命道路――延安革命文化――延安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历史事件、人物、精神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2],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上,“延安时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领导中国革命成绩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延安精神作为思想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产生和成熟。延安革命道路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以此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延安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培育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延安精神所表达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精神的体现。要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唤醒学生心灵、引领价值、锤炼意志、铸就信仰,激励学生拼搏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延安红色资源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基本内涵有机统一,本质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奠定了优秀文化根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弘扬“聚心聚力”中国精神和建设“文化中国”的需要,创造性地加以探索、归纳、总结和构建。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他强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把主体间性的“对话教育”模式贯穿到课程教学中,

实现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

构建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的“对话教育”。在海德格尔看来,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共在,是我与他人之间的生存上的联系,是我与他人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哈贝马斯认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在语言中形成的精神沟通、道德同情、主体的相互“理解”与“共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构成的主体间性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精神沟通,道德同情,在平等基础上相互理解、交流达成“共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交往和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作为真实完整的人在交谈,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经验与知识等都展现在对方面前,这也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在授课前期,应发动学生关注延安革命,关注当年在延安工作和生活过的老红军、老八路留下的故事,授课过程中注意完成角色的转换,由传统的教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放开学生的话语权,通过师生共同创造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文本。比如说“延安精神”中所包含的艰苦奋斗,平等的精神交流之下,就会有学生说,现在这个时代,还提艰苦奋斗是不是过时了?学生说出心里所想,也引起我们教师反思,从而有更深入的思考。经济困难是形成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艰苦奋斗重要的是奋斗,而不是艰苦,不是让大家过苦日子。中国共产党当年通过革命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都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怎么能够获得这种幸福生活,我们要靠艰苦奋斗精神,要凝聚全民族的这种精神去进行现代化建设。回溯历史、观照现实,这是我们今天学习延安精神的重点所在。只有教、学双方去除单方面的话语霸权,实现人和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才能完成延安精神内化即体悟的过程与结果的归一。

为了了解主体间性“对话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笔者在讲授延安精神这一部分时,我们分别在同一学院三个平行班采用三种不同方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主体间性的对话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发言讨论,通过问卷,作了三年的调研,收回问卷589份,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接受态度

重视隐性教育,积极推行红色体验式教育

在西安培华学院针对“你喜欢参加的社会实践类型”抽样调查中,97%的大学生选择了革命圣地参观教育,28.7%的大学生选择了勤工助学,56.5%的大学生选择了志愿服务。不难发现,红色之旅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备受青睐的。

1.积极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西安培华学院以延安革命圣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将延安精神贯穿到塑造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中。在组织学生参观延安凤凰山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革命基地后,我们又在杨家岭庄严肃穆的中央大礼堂旧址里讲授“七大”的历史意义,这些实景真情,让学生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延安精神有了切身的感性认识。参加过实践体验的学生表示,在历史发生地学习革命传统,有一种心灵震撼的感觉,这是一次入心、入脑的学习。

2.鼓励学生创办“延安精神”作品展

我校鼓励参加延安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的学生将拍摄的照片、拍录的短片、心得体会等以各种表现形式展出,以学生的视角看红色延安。展会的主题是延安精神,展会的支持人、解说人、展会的主角都是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这种互动反馈的展览模式,让主办学生和参观学生都有所思和所获。

3.以微信为载体,创立新型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渗透模式

移动网络的普及使手机上网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受到大学生的热捧。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合理利用手机网络渗透红色文化资源。我校曾试点在播音与主持专业和财务会计专业利用微信传播、直播学生代表在延安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实物场景、历史事件的回溯以及学生代表的感想感受都可以实时,拍录较长的录影可发到校园网链接。活动中,实践基地的学生和校内学生互动良好,教师、基地讲解员答疑解惑实时在线,班级微信群中反应热烈,经统计,班级学生的参与率达到96%。在两个专业中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9份,有效问卷119份。统计数据如下:对这种方式喜欢的同学占69.5%,一般占18.4%,不喜欢占12.1%;因为此次活动去查阅了相关历史知识的同学有54.5%;通过这种方式对延安精神、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的同学占71.7%;希望以后前往革命圣地学习的占87%。当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时,会收到较好效果。教育者应有创新精神,利用新型传播技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中,主体间性的“对话教育”模式增强了教师和学生思想的交流,革命圣地的实践教育形象而生动,调动了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延安精神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方式如学生自办展览、借助新媒体技术等路径为学生知行发展助力,从定量分析结果来看,是一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卢鹏:《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趋势初析》,《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2]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4期。

[3]鲁双:《新媒体在高校隐形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3。

[4]汤爽:《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隐形研究》,学位论文,广西民族大学,2009。

[5]燕连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6]马万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5篇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意识很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来自外界的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大学生榜样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榜样教育通过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和成长足迹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引发学生的关注与认同,延安大学经管学院依托延安红色资源和延安大学所特有的红色特质开设了“红色卓越”培训班,确立了周期为一年的红色卓越十个专题系列教学及实践活动,借助优秀学生的生平事迹,教育和引导学生去观察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创新榜样宣传方法,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兴趣,使学生跟随榜样足迹的动力和行为,启发学生取得符合自身需求价值取向的榜样认同,切实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共同进步,帮助学生在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中进行鉴别和选择,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创新榜样宣传方法,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

面对多重的文化形态,迥异的价值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大众的宣传方法和工作理念。所以,传统的榜样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状,只有创新榜样教育宣传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才能发挥榜样教育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学习具有长期性,红色卓越培训班立足红色主题,积极开发提炼红色革命优质资源,把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成育人资源,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融入课堂,在学生群体中塑造客观真实的榜样形象,让大学生榜样教育成为高校里持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L效工作。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榜样,都有自己选择榜样的价值标准。在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榜样教育的良好效果。红色卓越班把共产党人红色本色的要素有机融合,活动深烙学生身心。经管学院把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成育人资源,利用延安精神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不断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从榜样的细节出发,塑造真实可学的榜样形象。红色卓越为加强大学生榜样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塑造和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注重实践培训,塑造榜样魅力

红色卓越班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细分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实践培训,把人本理念融入到榜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榜样对大学生的感召力,使教育收获实效,使学员们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红色卓越训练使一批学生“关键少数”脱颖而出,形成了示范、特别是在抓小、抓细方面形成了氛围。志愿服务“开学我先行,做好小帮手”义务打扫卫生活动,形成的表率效应,集中体现了学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寓教于实、融情入景的红色教学模式。使师生近距离触摸到和理解了延安精神,在灵魂和思想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做到了“五真”即真学、真懂、真提高、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在红色故事会当中,再现了周总理一九七三年回延安时半碗??的动人故事;卓越班学员赵思雨讲述毛泽东与毛岸英《父子情深》的故事,与学员们一起重温了那段充满热情与感动的红色之旅。这种独特的红色教学模式,榜样引领作用,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可比性,可学性也更强,因此榜样教育效果突出。

三、以“红色育人”为本,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红色卓越培训班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融入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榜样人物的认同感。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巨大的号召力,红色卓越培训班根据榜样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学员的培训过程中,以红色文化知识宣传为主,结合具体的事例,注重学员实践的锻炼与思想意识的提高,通过完善文化育人设施,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榜样育人的效应,切实更新教育理念、改善管理方法,为广大师生提供红色文化交流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每个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6篇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延安精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青年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新形势下,依托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和努力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延安精神;大学生;理想信念;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41—02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的高度凝结,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新时期,延安精神仍然是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对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像邓小平在谈到延安精神时指出的那样,“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

二、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祖国的前途、命运十分关心,也能深刻地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充满信心。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深入,各种错误的文化思潮和腐朽的价值观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严重冲击,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已被扭曲,滋生出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苗头;有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甚至是模糊的,对自己的政治信仰也感到迷茫,他们的诚信意识淡薄,更缺乏社会责任感,在行动和意识上都慢慢地远离了马克思主义。

三、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学习延安精神,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加上国际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一些错误的文化思潮和腐朽的价值观渗透到大学校园。一些大学生缺乏理性的判断,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产生了错误认识,甚至出现了政治偏差。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正是理想信念的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运用延安精神所蕴含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主动参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进取,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学习延安精神,培养大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求大学生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现实与理想面前,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打开视野,勇于创新,将理想信念具体地内化为坚强的精神支柱,外化为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努力的实际行动;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实现自身价值,为祖国、为人民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三)学习延安精神,培养大学生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正是因为一直坚持践行忠诚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宗旨,我党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爱戴和支持。为人民服务,就是不计得失,甘于奉献,青年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实现其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延安精神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优质教材。用延安精神培育优秀人才,努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思想保障。

(四)学习延安精神,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伟大精神。在新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表现为不惧艰苦、脚踏实地、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所以,我们要把延安精神引进大学校园,引入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使其逐渐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内化为美好的品德。

四、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将延安精神纳入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弘扬延安精神的主要阵地。高校课堂,尤其是延安的各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1.将延安精神体现在教材中,使之成为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2.课堂教学的主要授课方法由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改为师生对话的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更轻松、快乐的环境;3.将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方法改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4.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为大学生理解和践行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提供条件。

(二)以校园文化为平台,将延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延安精神是延安红色文化的表现,它需要鲜明的环境氛围。因此,要弘扬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所起的独特作用,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要把延安精神所承载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校园建设、文化设施、人文景观中。另外,还可以以延安精神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唱红歌、读经典、演话剧、朗诵诗词等;也可以利用校报、广播等媒体,努力宣传延安精神,营造校园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使青年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三)以实践活动为落脚点,将延安精神寓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弘扬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就是将延安精神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理想信念是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延安精神只有变成一种实际行动力,才能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起共产主义政治信仰,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可以有效利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教育基地,邀请红色文化研究专家通过专题讲座、论坛等方式,进行红色教育研讨等主题活动;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旅游胜地进行红色之旅,开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饮水思源等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熊来平.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3]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6).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7篇

一、主要感受

我接受红色新中国教育是从小学课本启蒙的,《杨家岭的早晨》、《为人民服务》等文章,让我对延安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黄土地上孕育红色政权。这次实地学习,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打开了心中的组工情结,感受颇多。

首先,这是一次党性教育之旅,找回了初心,坚定了信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这次培训让我初步了解延安精神的历史起源、形成过程和主要内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可以说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我深刻领会到延安精神的精髓在于坚定信仰,在延安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守和信仰。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党性上升为思维定式,升华为活的理论,固化为行为标尺,深入肌肤,形成宝贵的精神财富。报告要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组工干部讲政治首先体现在党性修养上,只有党性强了,才会有树立“安专迷”的敬业精神上。“敬业”是组工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不仅要敬重组织工作,做到政治清醒、信念坚定,树立可敬、可亲、可信、可爱的新形象;而且要忠于组织工作,坚持公道公派,培养明知工作难却能知难而上的勇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为党的建设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这是一次学习提升之旅,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或许是13朝古都所赋予当地人的自信,这次培训所经历的每个人都能够讲述西安丰盈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一砖一瓦都是故事,特别是知青岁月中的梁家河,书中的故事在这里都能找到印迹,很应景的让我们为这个中国梦升起的地方做了见证。这次培训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避免了一味填鸭式的教学,让我们在流动的参观学习中打开了思维的羁绊。几位老师各具特色,XX老师的亲和随性、XX老师评书般讲课风格、XX老师的诙谐幽默,所讲述的内容看似非组工业务,却满足了组工干部原始的客观需求,满满的正能量。作为组织科长,我在这次培训中领悟到,组织工作的特点是具有相通性,当地组织部门能把方案中的口号、材料中的方法和经验做实、做细,让我很受教育。回顾XX(地区)的党建工作,虽然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有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不在于经济实力,而在于对党建工作规律把握上,在于抓工作的力度和深度上。总体上感觉,XX(地区)的党建工作不缺理念缺手段,不缺资源缺坚持,因此需要回归党建工作的本意,把重心放在基层和支部,在党员教育管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等基础工作上下硬功夫,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发挥出来,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

第三,这是一次自我净化之旅,修整了身心,完善了自我。在革命伟人曾经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珍稀的文物前,我的脑海里不时闪现出毛主席打着补丁的军服,黝黑消瘦的面孔,坚毅的目光,浮现出在煤油灯下书写光辉篇章的身影。这些场景对我心灵是一次次强烈的震撼,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组织工作日益庞杂而又繁重,身边个别同志偶尔会出现懈怠和抱怨情结,但是我们面对的困难与当时延安的环境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议论和评说,更应学习延安精神,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延安精神作为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种承诺。组工干部要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宁静平和的心境,面对繁重、单调、枯燥的组织工作;要坚持用感恩的心,对待组织、对待领导、对待帮助过自己的人;要管住小节经住考验,在原则与情感发生冲突时,讲原则、讲政策、守规矩,做到务实、勤奋、廉洁,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工作启发

培训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延安整合各类党史党建方面的文化研究资源,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和延安精神研究,推出在全国最完整、最具权威性的革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延安三大教育基地的作用。这种以党建工作引领红色文化市场的作法以,借得我们借鉴。 

一是大力培育成熟、完善、活跃的红色文化市场。延安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成功之处在于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比如,文化、宣传部门的干部培训,在鲁艺旧址、延安新闻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政法部门的干部培训,到陕甘宁边区法院的旧址学习民主法治建设。结合XX(地区)实际,可以重点培育以革命圣地、领袖人物、革命文物等为主题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市场,扶持和发展各类红色文化开发和服务企业,鼓励和引导群众进行红色文化消费。打破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向重点镇和美丽乡村拓展,形成红色文化大网络,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红色文化市场体系。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8篇

【关键词】红色旅游 经济发展 圣地延安 文化旅游产业

一、延安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辛苦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养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旧址。延安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首的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提升延安GDP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

红色旅游主要是针对其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等方面内涵而提出的。不同学者对此内涵有不同的认识。毛日清提出红色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革命历史文化遗迹,使革命先辈的功绩与历史事件浮现在眼前,印记于心脑,达到丰富革命历史文化知识,影响思想意识,起到教育激励作用的旅游[1]。李宗尧认为是以游览革命老区和遗迹为主,在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方式[2]。潘碧秀提出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的观点[3]。

综合以上观点: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的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精神吸引并接待旅游者,并且组织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体性旅游活动[4]。

(二)红色旅游的功能及其发展意义

我们对于红色旅游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其中刘建平、伍先福是较早分析红色旅游的学者,提出红色旅游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三大功能[5]。周振国、周海生(2008)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6]。现在大家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红色旅游至少具有四种功能,即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传承文化功能和凝聚民心功能。总的来说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红色旅游的经济功能如何实现。

(三)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1.红色旅游资源。延安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这块红色的革命圣地上,共存有革命旧址351处,是全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革命遗址群。

全市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805处,其中古文化遗迹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177处,石刻1344处,古建筑180处,革命旧址350处[7]。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单的有9种,省级保护的有13种。这些文物遗址成为延安红色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延安精神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从上海成立到井冈山会师、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胜利的每一个时期、每一次成功中所表现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8]。

2013全市各主要景区接待人次折线图

据统计,2013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847.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51.90亿元人民币。如图可以看出“十一”黄金周七天各主要景区接待人次最低为影视城0.6万人次,最高接待人数为13.8万人次。壶口瀑布接待人次达影视城的20余倍。各大宾馆饭店节假日期间客房七天平均出租率达到92.1%,其中10月2、3、4、5日宝塔区范围内连续客房出租率为100%。

2009~2013年延安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

据数据分析显示,2009~2013年短短五年间,延安红色旅游业产值增幅高达98.02亿元,增长率为181.92%,逐年稳步提升。2011年接待中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也成为延安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度评价指标角度分析得到,旅游业对延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09年的7.48%增长到2013年的11.22%,旅游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稳步增强,平均贡献率为9.44%,成为拉动延安经济增长的主要因子之一。

二、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延安是我国开放最早的风景名胜区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悠久革命历史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发展的态势良好。然而近年来在延安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规划项目策划开发等工作滞后、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率太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等等。

(一)经济基础薄弱,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的畅通和通讯的发达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当前红色旅游突飞猛进的阶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则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难题,而且这个难题将直接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宣传活动不到位

我们要遵循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游客接待规模越来越大,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占63.9%,旅游目的主要是观光、学习和休闲度假等[9];青年比例较高、学生市场和中老年人市场构成红色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而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占有比例较低,机会目标市场是专业修学市场[10]。但是我们却没有抓住客源特点,准确开发游客喜欢的红色旅游景点。

另外,虽然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景点开发与利用有限,红色资源的开发单一化、程序化,景点形式基本一样。整体规划不足,项目开发、宣传活动、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落后,导致参与型和学习体验型的旅游项目过少。

(三)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形式单一,大大削减了游客的兴趣

旅游是一项广义的文化活动,是人们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延安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名俗文化,例如陕北秧歌、陕北民歌信天游、民间剪纸、安塞腰鼓等,但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却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向游客展示,这种形式单调无趣,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互动,使旅游者的参与程度降低。

三、促进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延安务必要抓住中央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抓住旅游重点区,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旅游形式、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等手段力争将自身建成全国一流红色旅游景区。

(一)加大红色旅游投入力度,确立红色旅游长远发展战略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主题的旅游,它既具有传统旅游的风格,又具有现代旅游的特质,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在交通条件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延安红色旅游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增加旅游产业的投入,例如拓宽马路,改变交通拥堵现象,加快建设4G网络全覆盖,在旅游的同时留下对延安的美好回忆等等。

注重打造以红色品牌为目标,优化投资政策环境,鼓励当地多元化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将餐饮、娱乐、住宿有机结合,不仅要将红色旅游纳入延安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以红色旅游为主的延安旅游业上升为延安的精神支柱产业。

(二)传播延安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塑造中国延安红色旅游网络品牌

延安旅游的龙头是红色旅游。目前正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我们延安应结合政府主导模式,把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抓住红色旅游人群特点,拓展以青少年目标人群为主的旅游形式。调查表明,游客的文化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因此延安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须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文化品位,如利用博物馆动态宣传充实红色旅游文化,用新金属的音乐风格演绎红色歌曲,并让游客亲身感受红色歌曲,丰富延安旅游的文化内涵。

利用网络,加强与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出“指尖上的延安”等活动,使游客利用网络、手机将延安文化尽收眼底;并采用网络购票优惠政策让绝大部分人有机会游延安,最终实现口碑宣传、网络宣传双丰收的效果。

(三)丰盈旅游产品,激发游客旅游兴趣

以丰富的文化主题项目创新丰盈文化旅游产品,包括融合多元素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对延安人文气息的游览追索兴趣。让旅游者穿上革命服饰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亲身体验革命精神,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扶持和创办窑洞主题宾馆,让游客感受黄土风情与特色住宿文化,配套提供延安特色小吃和红军餐,设计使用凸显革命时期特色的粮票、餐票、水票等为购买形式。恢复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知情旧址,开展“知情游”等活动,加强它的文化底蕴。

在建立方便快捷的旅游环境的同时,大力改善餐饮住宿设施,在干净整洁、朴实实用的同时,凸显延安红色旅游区特色, 建议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如吴起荞麦醋,甘泉豆腐干、子长糜子黄酒等,让游客购得满意;

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适应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和需求;红色旅游工程的启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弘扬延安精神,发展延安文化,拉动延安经济新增长,成为当下建设和谐延安的新需求,未来我们将打造一条展示西北红军革命和战斗历程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展示延安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使延安红色旅游更“火”!

参考文献

[1]毛日清.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J].求实,2002(12).

[2]李宗亮.论“红色旅游”的多样性――兼谈蒙阴县野店镇旅游业的综合开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

[3]潘碧秀.关于泰顺九峰开展红色旅游的思考[J].中国旅游报,2003(3).

[4]《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5]刘建平,伍先福,黄玲.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J].学习导报, 2005,(5):19-20.

[6]周振国,周海生.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0-93.

[7]魏国英.开展红色旅游,拓宽教育功能[J].文物世界,2002(4):71.

[8]马耀峰,陶丽莉,地市级城市延安的旅游市场形象设计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6)

延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第9篇

关键词:陕北红色 体育旅游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41―03

红色体育旅游是通过把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活动整合设计成相应产品,进而引起人们的消费参与,在体验中感受革命历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的主题性活动Ⅲ。陕北红色体育旅游能还原战争中的历史故事和场景,升华人们的革命精神思想和爱国主义情结。

这样不仅为陕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而且为陕北红色旅游提供了可以持续利用的旅游资源与发展动力,因此红色体育旅游应该是陕北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未来旅游产品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向。

1 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红色体育项目开发现状

从2007年起,延安市先后对宝塔山等各景区进行综合治理,投资5.7亿多元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安革命纪念馆。新建抗大纪念馆、新闻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陈列展室,先后打造“延安过大年”、“公祭民祭黄帝陵”、“万花山牡丹节”、“中国・洛川国际苹果节”、“延川红枣文化节”、“壶口瀑布旅游节”、“安塞文化艺术节”等7大节会。2012年全市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19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18亿元人民币。这种集革命传统教育、绿色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极大地增强了延安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延安红色旅游气候大成,成为我国红色旅游的争夺焦点。2006年延安开始尝试由静态转向动态,然后又由参观转向参与体验,2010年打造的全国红色景区独一无二的倾世之作“延安保卫战”横空出世,真枪实弹、飞机、装甲车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观众也可以穿上军装、拿起钢枪参与“保卫延安”,通过擒哨兵、打伏击、运动战的展示,还有革命胜利后的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重现了当年我边区军民英勇善战与感人情节。延安保卫战表演的轰动与好评既是延安红色旅游的创新,也是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完美融合的成功之举。

2 陕北红色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

2.1 丰富的基础资源

地处中国黄土高原中心部分的陕北,地貌呈千山万壑、森林、千万条的河流、水库融为一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境内有“四河四川”: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皇甫川、孤山川、清水川、石马川,还有长征的落脚点胜利山有二万五千多个台阶。榆林毛乌素沙漠与红碱淖湖泊沙水合一,独特的景观带给游客不一样的感觉。延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910.6万亩,实现了延安由黄到绿的转变,成为一个山清水秀、污染少的生态农业观光城市。在众多的红色旅游景区同时拥有山地、沙漠、高原、河流也只有陕北了。经过多年旅游路线改造,所有景点旅游专线基本全线开通,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新修高速公路,开通动车专列和航空线路,如西安至延安至包头高速公路,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延安至西安、北京、重庆、广州等航线,加快了与周边旅游城市的联系。延安市宾馆饭店共计162家,星级饭店37家,非星级饭店125家。延安市旅游局从网络、投诉意见、问卷调查等多渠道了解游客感受,对宾馆酒店进行严等级评定,从而全面引导、督促宾馆饭店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和提升质量。这些良好的基础资源是延安红色旅游坚实的经济基础,也是陕北红色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2 独特的陕北文化、民族传统体育

陕北是汉族和少数名族融合交流的前沿区域,在这块厚重的黄土地上源于区域条件的复杂性,其古老的民间文化得以保存,同时为现在的陕北提供了后续的历史资源。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其他民间民俗体育如陕北大秧歌、胸鼓、弹杏核、甩宝、翻绞绞、踢毛毽、打“老虎”等月。其中民俗体育代表安塞腰鼓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天下第一鼓”、“中华一绝”。这些体育项目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展现陕北独特黄土文化的有效媒介,可以让游客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这种形式多样的民俗体育项目也是革命年代边区人民自娱自乐的方式。

3 陕北红色体育旅游的劣势

3.1 陕北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体育旅游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陕北红色旅游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如:交通、酒店、城市服务硬件设施已经建得比较好,但体育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更需要相应政策的扶持和法规政策保障,目前由于陕北各级政府对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度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相应的法规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也尚未出台。同时陕北缺乏专业的体育专营公司,运动俱乐部各方面的条件也相对落后,如教练专业素质、职业化水平低、器械陈旧落后、开发产品种类简单且品质内涵程度不高。游客不能享受相应服务且生命没有保障,游客对旅游景点失去兴趣与信心,那还谈什么发展?在一线城市,体育旅游如火如荼,同类型景区也极力发展红色体育旅游项目,相关政策、经验都可以“唯我所用”,但是在借鉴的同时,必须从陕北实际情况出发,应主要以体现陕北革命文化与黄土文化,打造一个不同的“革命圣地”。

3.2 体育项目开发带来巨大环境压力与景区环境人为破坏严重

虽然红色体育项目开发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精神享受,但是同时也给景区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体验式体育项目需要足够的场地条件,但陕北各红色景区基本为四面环山和靠山而立,景区自身范围不大,从周围开发也受到山地地形的限制。虽然众多的红色旅游游客能为红色体育旅游提供消费基础,但是游玩旅客的增多,景区内绿化、文物建筑受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因地制宜设计红色体育产品和保护景区环境是陕北红色旅游区域内在的最大问题。

3.3 从业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陕北现有项目主要是徒步寻踪、江河源头探险等,如果没有专业的解说员,这已经背离了红色体育旅游的本质。现有从业人员专业、职业素质较低,应对突发事故、紧急情况风险判断意识薄弱,旅游者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谈旅途趣味性和红色文化内涵的体现。从酒店服务业来看,饭店的负面评论是1355条,占到延安市宾馆饭店总负面评论(1465条)的93%。一是大部分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服务态度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差;二是大部分宾馆饭店管理不很规范、硬件设施损坏,不达标、整体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与游客想象和期望值有很大的差距。在好的硬件基础上,要第一时间处理解决游客的问题,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一线人员服务水平和主动服务的意识。

3.4 同类旅游及周边市场的压力

在同类旅游产品中,广西百色是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广西百色和陕北在民俗文化和地貌资源有着巨大的相同点,广西百色巧妙地融合了这两种资源,在红色旅游区域中成为一个佼佼者。宁夏的沙漠、沙湖等主要旅游资源和榆林类型接近,西安凭借六朝古都的历史资源将全国的游客引至停留在榆林的大门,陕北旅游景点也只能望洋兴叹;山西相邻地区主打黄土文化与大院文化,似乎也比陕北要抢先一步。同类旅游和周边市场的“包围”,决定了陕北红色旅游必须“亮剑”,这种气势不是单一的跟随,最主要的是开发自身特点,借助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整合体育项目将是陕北旅游崛起的必由之路。

4 陕北红色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4.1 坚持政府主导,制订体育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须充分借助政府确立发展目标,运用政府资源和协调社会力量等方面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地实现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红色体育旅游对陕北红色旅游能起到巨大的推动力,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要尽快制定体育旅游扶持政策和与之配套的法规进行保障,明确体育旅游管理部门职责,依法加强宏观管理、加强理论研究,对陕北的生态资源、民俗资源等可以结合体育产品开发的资源进行系统普查,并系统分析做出评价进而制定红色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4.2 整合生态体育资源与体育文化资源,创建新模式

陕北革命老区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陕北现有革命旧址368处,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部级保护文物有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等,还有众多省级革命文物。西安――洛川――延安――子长――绥德――榆林这些地方为陕北红色体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地理位置、观赏性强的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民俗文化。体育文化资源有陕北民俗风情陕北婚俗、南泥湾丰收、延安的纺车、手榴弹比武、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洛川蹩鼓、胸鼓、弹杏核、甩宝、翻绞绞、踢毛毽、打“老虎”等。在开发中不能脱离本色、特色,要深入规划红色体育资源开发,借助已有基础,发展以“红色体育体验旅游特征”为主线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打破了以旅游为主,体育为辅的思路,重新设计产品:第一,以黄土高原为主题,依托丰富的地貌资源,开发以“寻找革命先烈足迹”的近距离徒步定向,中远距离骑自行车等;第二,以历史文物为主体,在旅游景点区域开发“野战射击”、“攀岩”等拓展性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也体会了延安革命精神;第三,以赛事为主题,开发体育赛事观赏和参与方面的体验性产品,比如可以承办红色运动会、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户外比赛。这些主体都能突出强烈的时代感,也加强了景观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在继续推进硬软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在行政区间、旅游景点上加强合作,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

4.3 明确市场定位,开发新的消费群体,多渠道营销

由于消费人群年龄、职业、参与动机、喜爱项目的不同,革命老区对于现代年轻人的吸引力开始下降,消费人群以政府引导的企事业单位学习、中老年消费居多。政府引导的消费群体还是会继续存在,所以要开发中等消费以中青年为主的红色体育旅游产品,注重对中青年的宣传,努力打造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青春革命圣地。主体目标是中青年消费者,就必须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满足中青年不同需求的健康、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在宣传上,还可以依托高校教育,高校学生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主力军,陕北的高校学子更是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旅游部门是否可以对陕北高校学子提供特别的优惠政策,这样即扩大了宣传面,也加强了年轻人的思想陶冶。旅游开发商、旅行社要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各种社会组织的合作与沟通,提升红色体育旅游的认同性。在宣传手段上要多渠道进行,一是要突出广告的效应;二是直销工作要直接接触到消费群体中。通过全方位的产品、合理的定价、合适的销售渠道、完美的促销,缩小淡旺季旅游差异,延长产业链,刺激消费,吸引参与者,着实打造红色体育旅游中的龙头区域。

4.4 依托高校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陕北的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深厚,如郭必选的《延安学》更是多方位诠释了延安精神。相对而言,红色体育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而红色体育的体现主要还是需要产品项目的体现,产品的竞争要依靠人才,如何将无形的红色文化植入体育项目中来引起旅游者的共鸣这也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教育部门应考虑在陕北普通高校开设相关户外运动、户外医学、体育游戏设计等课程,给予一定的经费,以研究开发项目。

5 结论

红色体育项目正面的品牌形象、“新、奇、特、优”的特点有独特的吸引力,红色体育旅游发展将成为陕北革命老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将是我国红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红色教育理论与实践体验进行统一。如果红色体育体验式项目结合红色理论教育成长,那么红色体育旅游将与体育旅游从目的、结构上区分开来,红色体育旅游也将从体育物质性增长演进到“质的生长”,从而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在经济上产生效益,也在履行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 2012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R].延安市政府办公室.

[3]李雄刚.西部旅游产业开发[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3.

[4]延安市交通局网站.hap:∥.

[5]延安市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

[6]李鸿亮等.陕北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5).

[7]谭曙辉等.红色景区体育产品开发构想[J].科技咨询导报,2005(5).

[8]菲利普科特勒.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9]常保荣.陕北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研究[C].第六届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