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混凝土施工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5:39

混凝土施工总结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1篇

【关键词】 热带 大体积 混凝土 施工总结

1 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以及外界约束条件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本文以某热带国家汽轮机基础底板施工为例,对于施工过程中避免产生裂缝所采取措施进行总结。该汽轮机基础底板相关数据:基础底板尺寸48.15×16.60×3.50m,混凝土量为2798m3。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混凝土结构物产生变形时,在结构的内部、结构与结构之间,都会受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现象称为约束。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承受的变形,主要是温差和收缩产生,其约束也主要是以外部约束为主。

3 采取的措施

为避免基础有害裂缝的产生,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从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有效的控制内外温差及裂缝,确保基础施工质量。

3.1 降低水泥水化热

(1)混凝土的热量主要来自水泥水化热,因而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2)使用粗骨料,施工中根据现场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采用掺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的“双掺”技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3)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需要实验室在现场安排专人进行塌落度的测量工作,将混凝土的平均塌落度始终控制在120mm,对于塌落度大于130mm的混凝土杜绝使用。

3.2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如果施工当地天气异常炎热,需购置冰块投入到水池中,以降低拌合水的温度;同时对于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运输及浇筑过程中采用遮阳保护、洒水降温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温度。在现场入模温度实际测量值最大不超过28度。

3.3 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

(1)根据现场泵车安排,从底板基础一端开始浇筑,依次推进,混凝土自然流淌,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这样可以有效增大散热面积。根据搅拌站发车速度控制泵车的浇筑速度,保证连接处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完好,避免出现冷缝。(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3)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堆积过大高差。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土,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4)温度筋的绑扎必须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增大温度筋的间距及减小钢筋型号。

3.4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马上抹面,抹面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及棉毡;混凝土临近初凝时进行二次抹面,抹面时要边揭塑料薄膜边抹面,抹后即盖,以抹掉混凝土表面浮浆。终凝后应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4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理论计算(以该汽机基座底板为例)

4.1 水泥配比及参数

(1)M30混凝土采用#425硅酸盐水泥其配比为:水: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单位kg)300:175:767:1059:52(每立方米混凝土配比)。 (2)各种材料的温度及环境气温:平均环境气温35℃,粉煤灰25℃。

4.2 混凝土温度计算

混凝土浇筑入模(浇筑)温度为28℃(该热带国家规范规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大于28℃,因此搅拌混凝土时采用加冰水、原材料喷水降温等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现场实测需达到此要求)。

4.3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计算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计算公式为:

Th=W*Q/(C*ρ)=300*314/(0.97*2410)=40.3℃

其中W--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Q--水泥水化热,P.O42.5水泥,为314KJ/kg

ρ--混凝土容重,取2410kg/m3

C--混凝土比热,取0.97

4.4 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计算

Tj—混凝土浇筑温度Th—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

ξ—温降系数查建筑施工手册,本工程浇筑厚度3.5m,龄期3天中心温度最高ξ3取0.704,Tm(3)矿=28+0.704×40.3=56.37℃

4.5 混凝土表面温度

假设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2层毛毡共厚0.03m,则

β=1/[(δi/λi)+(1/βg)]=1/[(0.03/0.14)+(1/23)]=3.88W/m2.K

其中δi--保温材料的厚度(m)

λi--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β--保温层传热系数(W/m2.K)

βg--空气的传热系数(W/m2.K)

混凝土虚拟厚度

h'=K*λ/β=0.666*2.33/3.88=0.40(m)

其中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3W/m2.K

K--计算折减系数,依资料取0.666

计算厚度H=h+2h'=3.5+2×0.40=4.30(m)

混凝土表面温度

Tb(t)=Tg+h'*(H-h')*ΔT(t)*4/H2

Tg--龄期t时的大气平均温度,设为35℃

ΔT--龄期t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

则龄期3天时

Tb(3)=35+0.40×(4.3-0.40)×(56.37-35)*4/4.32=42.2℃

4.6 计算温差

混凝土中心与表面温度差

ΔT1=Tmax-Tb(3)=56.37-42.2=14.17℃

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2篇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 后浇带 施工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可参照本方法。

2 施工工艺

2.1 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7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20--3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浇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2 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

2.3 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2.4 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浇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2.5 后浇带四周应做好防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2.6 支设模板应根据分块图划分出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数,并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后浇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2.7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用压力水冲洗。

2.8 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置穿插施工。

2.9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规定的时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且宜掺入早强减水剂,认真配制、精心振捣,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2.10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2.11 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浇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12 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防冻剂,并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

2.13 规范规定后浇带允许偏差表

3 后浇带施工工艺中应注意事项

3.1 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须经设计院认可,不能根据施工经验或某些资料来确定。

3.2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

3.3 带有混凝土粉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4 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3.5 混凝土浇注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浇注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采用钢丝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Ф50振捣棒时不小于400mm,采用Ф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mm。

3.6 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4 施工要点

①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②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③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④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⑤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⑥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⑦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⑧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⑩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5 质量要求

钢筋、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焊条等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后浇带施工时模板应支撑安装牢固,钢筋进行清理整形,其规格尺寸、数量、间距、接头位置、焊接质量、接头长度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无裂缝。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3篇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 后浇带 施工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可参照本方法。

        2 施工工艺

        2.1 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7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20--3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浇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2 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

        2.3 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2.4 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浇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2.5 后浇带四周应做好防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2.6 支设模板应根据分块图划分出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数,并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后浇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2.7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用压力水冲洗。

        2.8 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体位置穿插施工。

        2.9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规定的时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且宜掺入早强减水剂,认真配制、精心振捣,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2.10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2.11 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浇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12 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防冻剂,并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

        2.13 规范规定后浇带允许偏差表

        3 后浇带施工工艺中应注意事项

        3.1 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须经设计院认可,不能根据施工经验或某些资料来确定。

        3.2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

        3.3 带有混凝土粉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4 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3.5 混凝土浇注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浇注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采用钢丝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ф50振捣棒时不小于400mm,采用ф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mm。

        3.6 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4 施工要点

        ①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②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③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④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⑤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⑥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⑦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⑧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⑩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5 质量要求

        钢筋、水泥、砂、碎石外加剂焊条等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后浇带施工时模板应支撑安装牢固,钢筋进行清理整形,其规格尺寸、数量、间距、接头位置、焊接质量、接头长度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无裂缝。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4篇

关键词:大体积、片石混凝土、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蜂窝、麻面、孔洞

部分地区出现纯砂浆薄弱区

收缩裂缝

分层浇筑错台、涨模、跑模、U型桥台垂直面、斜面斜率变化

二、原因分析:

蜂窝、麻面、孔洞

麻面主要是因为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蜂窝的原因是混凝土离析、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等方面;孔洞除了振捣不实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个别片石距离模板太近,甚至接触到模板所致。

纯砂浆薄弱区域

出现纯砂浆薄弱区主要是因为浇筑时使用混凝土溜槽下料,预拌料在入模后形成流动斜面,加之在振捣过程中工人有拖拽振捣棒迫使混凝土流动行为,造成细骨料与粗骨料在流动中分离。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品种、用水量以及后期养护保湿不到位有关。

错台、涨模、跑模、斜率变化

错台、涨模、跑模以及垂直度、斜面斜率的变化主要跟模板本身强度、刚度差,模板支撑不牢、支撑点不够、支撑方式不当以及对拉螺栓设置数量和间距不当有关,另外也与施工管理人员对片石混凝土浇筑细节不够熟悉,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班组人员配合不够默契有关。

三、施工控制措施

模板支护加固

桥台台身分次浇筑,严格控制每次台身模板支护高度。模板使用前先行打磨,支护完成后均匀刷摸脱模机或废机油。支护模板宜选用刚强度较好的定型钢模板,已经损坏、变形的模板需修补合格后方可使用。

模板加固采用对拉钢筋对拉,外侧用脚手架进行顶固,并用倒链对拉,以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稳定。斜面模板向下增设拉筋并与混凝土中的预埋筋相连以防止模板上浮。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预拌料由输送泵泵送入模,严格控制入模坍落度在150mm~180mm之间,并保证预拌料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

全面分层浇筑,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以保证次层混凝土在前层初凝前完成浇筑。片石铺设应均匀排列,保证片石离开模板距离大于150mm以上,确保每块片石均被混凝土包裹。振捣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振捣棒触及片石或模板,更严禁在混凝土中拖拽振捣棒。

混凝土养护

施工过程中应兼顾前方浇注和后方的抹面、拉毛、养护处理,以免错过后期处理的时机。在混凝土失塑后、初凝之前,至少进行两次表面的抹压,用木抹子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混凝土的养护主要采用保湿法,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另外可使水泥的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伸强度。为了确保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应在混凝上浇筑完毕后 12 h 内加以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缺陷修补

面积较小的蜂窝可先用钢丝刷刷去表面基层,再用1:2~2.5水泥砂浆抹平,对于面积较大较大的蜂窝或孔洞则应先凿去全部深度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骨料颗粒,再用高强度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注意捣实。

四、结束语

大体积素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形式,在公路项目的某些非重要结构上还会继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都比较比较简单,但也并那么容易掌握,施工时应十分慎重,否则会造成结构永久缺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在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方面有许多技术问题还需逐个深入探讨。

引用文献:

[1]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5篇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通病处理方法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路面工程施工质量也逐步有所重视。公路最终的成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不仅要精心设计,还要精心施工。从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方面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提出了施工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路面原材料的质量应严格控制

以碎(砾)石为骨料,结合料为水泥与水合成的水泥浆,以砂做为填充料,这些材料在经过拌和、摊铺、压实和养生而构成了水泥混凝上路面的结构层。混凝土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抗磨性、较高的强度,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的耐冻性以及低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也应满足要求,因为路面结构层同时受到车轮荷载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应确定合适的配合比例,并对路面混凝土及其组成材料提出一定的要求。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要加强控制

(1)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平整度是使用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路面平整度的提高可以提高通过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减少面板的冲击力,从而错台、断裂现象可有效的延缓或避免,最终路面使用寿命可有效的得到延长。要控制好水泥混凝土平整度的指标,收水抹面和表面拉毛工作应做好;应摊铺均匀并严格控制水灰配合比;确保混合料中浆体分布均匀,最佳混凝土拌制时间要掌握;不允许把振动棒作为布料工程使用,要明确控制振动棒的走向及布料厚度,防止漏振、过振,振捣必须到位;真空脱水时间要掌握好,避免造成边部和下层仍是弹软状态时,而中部和表层已达到塑性强度,造成剩余水灰比分布不匀情况。

(2)振捣方式的控制

可用人工捣实少量塑性混凝土,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混凝土的浇注宜采用振动器振实。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和振动梁都是有效的混凝土振捣器具,它们在施工时应配套作业,可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实其他振捣器振捣不到之处;必须振到每一振动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止,确定混凝土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不再冒出气泡,停止下沉为止。

(3)接缝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特有的薄弱环节是接缝,对路面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传荷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接缝的质量控制要做好。

①缩缝。有切缝和压缝是缩缝的两种主要形式。应采用切缝机对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的混凝土进行切割,这种方法就是切缝法,切缝时必须保证最佳的切割时间。过早的开割,会因为混凝土强度不足而拉起碎石,上层砂浆会引起蹦落,缝槽也不顺直了;过迟的开割时间会加快刀片磨损、增加造价、工期延误。如不及时割缝(昼夜温差在15℃以上的),温差断裂缝很容易出现;切缝时须用水对刀片进行冷却时,基层和土基应防止切缝水的渗入。在混凝土拌合物做面后用振动压缝刀立即压缝就称为压缝法施工;压至规定深度时压缝刀应提出,用专用抹子对缝缘进行修整。

②纵缝。纵缝采用企口缝和平缝两种形式,平缝施工时可以分为设拉杆和不设拉杆两种做法。应对企口缝的缝壁进行沥青的涂刷,应对混凝土板凹榫的一边先浇筑混凝土,邻板应靠缝壁进行浇筑;平缝法施工时应将沥青涂刷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板缝壁上,应避免拉杆被涂上,规定深度的缝槽应在缝的上部浇筑邻板时压成形。设置平缝拉杆时采用螺纹钢筋,并设置在板厚中间;根据拉杆的设计位置应预先放样打眼,设置拉杆的纵缝模板;必须严格控制模板质量及模板的安装质量,以保证其接缝的顺直,纵缝线最好用画线剔顺的方法修正顺直后再浇筑相邻板;采用割缝(假缝)在一次施工两条车道线水泥混凝土板时做为中央纵缝,为避免在板的中部发生裂缝,纵缝间距应尽量小于5m。

③胀缝。胀缝缝壁必须垂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宽度必须保持一致,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上部应浇灌填缝料。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可以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保证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误差应小于5mm。传力杆可以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或用支架来固定并安装。

④填缝料。填缝用的材料应能适应混凝土板的收缩,并要求其不渗水、不溶于水,并要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低温时要有不脆裂,要求好的回弹性能,高温时不能流淌,必须要求其能耐老化;选择的胀缝材料,应具有使用寿命长、密封性好、伸缩性强的特点,一般可以有低一些的缩缝要求;为了防止冬季渗水和砂砾及其它细微坚硬颗粒物质掉入缝内,应在缝内填灌具有抗水、易灌、易除、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沥青净浆灌注目前一般最为常用,冬季灌缝面应离缝口5~8mm,夏季灌缝面应离缝口1~2mm,在灌注时不能灌满,以免溢浆,影响平整度和路容。

二、质量通病的处理

1. 收缩裂缝

坍落度不宜过大,首先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坍落度过小时不能只调整用水量,调整时应同时增大w/c。为将水泥初凝时间调整到适合的时间,需要进行外加剂的试掺。其次,宜使用带有底盘的四叶抹光机加强抹面工作,抹光机的抹光作业须等到初凝面可以上人时才能开始,早期养护必须及时跟上。

2. 胀缝破坏

为防止胀缝的破坏,需要做以下两项工作:①需在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设置钢筋笼进行补强;②传力杆的设置精度要得到保证,以便能发挥其正常的效用,可以通过加强固定支架和对传力杆和胀缝板设置的精确度进行严格控制来实现。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的破坏原因主要有:由于地基稳定性不好而产生过量塑性变形、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板底脱空而失去支撑;板的平面尺寸过大;轮载过重或者板太薄;在施工养生期间收缩应力过大及荷载和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开裂等。

(1)在施工过程中断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当;②原材料不合格;③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工艺控制不当导致开裂;④基层表面不平整造成路面厚度不一致导致开裂。

(2)预防施工过程的断板。避免水灰比过大或混合料离析,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混合料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同时,高温季节切缝时间宜控制在250h以内,而一般情况下应控制在300h,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断板应避免,严格掌握切缝的时间。切割时间:应采用切缝机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的25%~30%时进行切割。

(3)对于断板应选用直接灌入法和条带罩面法处理切缝。

三、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既存在路面工程的普遍特性,同时也兼具有水泥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应从原材料开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施工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应分别从振捣指标、平整度指标、接缝指标等方面来规范,人为因素的影响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各个工序的操作行为要加以规范,对平整度、强度等主要指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要及时处理并做好预防工作,这样就会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并可以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6篇

混凝土路面共振化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

(K74+108~K74+308)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539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2020年05月13日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国道539线澄海莱美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共振化碎石施工方案;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 F31-2014)

7、《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8、其它相关规范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

国道539线澄海莱美段路面改造工程及配套项目,起于现状莱美路与国道324线平交口,沿南排渠北侧自西向东走向,途经上埭、美埭、港口、白沙、下水、头分至南堤 ,再沿海堤达莱美岛,终于莱芜渡口,全长为12.129km。项目路线国道539线K66+479~K76+870.467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K0+000~K1+727.694(交界点至终点莱芜渡口)采用二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60km/h。

本项目主要内容:原路面病害处理(更换破损水泥砼板),旧路砼碎化利用,新建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原桥加固改造、涵洞清淤,铺设沥青砼路面,人行步道铺设,完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照明), 路树补植绿化,包括增加的环保品质(迎亚青会)提升工程。工期要求:12个月,缺陷责任期2年。质量要求:合格。安全要求:安全无事故。

为合理充分再生利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原设计采取旧砼路面共振化碎石施工工艺,其里程为K74+108~K76+825,总面程约6万m2。

三、道路结构设计

本段为一级公路设计,主线分三车道采用“碎石化”方式改造。试验段右幅路面宽为11.75m,1车道宽4m(除中分带0.5m),2车道宽3.5m,3车道(即硬路肩)宽3.75m。主线车道沥青面层采用三层结构,上面层为4cmS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13C);中面层为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GAC-20C型);下层为8-23cm沥青碎石ATB-25基层,局部填厚大于33cm的用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碎石化改造路面结构层如下图。

四、现场施工条件

本莱美路段是汕头东部经济带及澄海区东西向重要的运输通道,连接南澳、汕头及澄海市区,在路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沿线道路交叉口多,北侧邻接商铺、厂房,民居密布,南侧邻河,同时路面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因此交通管制压力巨大。

五、试验段位置确定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质量主要受破碎机械自身参数设置、破碎顺序、破碎施工方向以及不同基层强度、刚度条件对破碎机械调整要求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程度、粒径大小排列、形成的破碎面方向、破碎深度等产生影响。因此,在正式的大规模破碎化施工前有必要进行试破碎,即设置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试破碎进行破碎机械参数的调试和施工组织措施,以达到规定的粒径和强度要求。

在路面共振碎石化施工正式开始前,应根据路况,在有代表性的路段选择一段200m长、半幅路面为试验段。

本工程选取试验段在K74+108~K74+308段右幅200m,实际共振面积约2290m2。

试验段具体位置见下图。

六、施工过程

1、封道时间

为进行试验段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工作,经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我部于2020年5月1日对试验段进行了封道。试验路段共振时间段安排为2020年5月8日至2020年5月14日,工期7天。

2、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

第一次共振时间2020年5月9日8:30开始进行共振碎石化工作,至16:30完成试验段共振碎石化工作。

5月10日上午和5月11上午采用钢轮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第一批次的碾压(未上石屑)。

3、试验检测

5月11日下午对试验段进行了弯沉检测和检查坑开挖检测碎石层粒径。

4、天气

5月10日中午第一次共振施工及试验检测期间,天气出现降雨现象。

5、第二次碾压及检测

5月12日下午和5月13日上午,机械摊铺石屑(粉),人工整平,压路机第二批次进行碾压作业;5月13日下午3:00,重新检测弯沉值。

七、主要机械设备选用

1、设备介绍

本试验段采用国产的JsL600共振破碎机,其主要技术参数:

整机功率:600hp,工作频率:45HZ,工作振幅:10~20mm,破碎头宽度:220~280mm,工作效率:400m2/h,最大破碎板厚:30cm,破碎时最大浮动距离:100mm,最大爬坡能力:20%,整机整备质量:30000kg,整机外型尺寸(长×宽×高): 7000×2600×2550mm。 

本机可轻而易举地一次性破碎厚度达300㎜的水泥板块,破碎厚度随水泥板块厚度而调节,锤头振动频率可调节,破碎粒径主要分布在5~20㎝左右,并满足上小下大、碎块相互嵌锁、纹理倾斜等工程要求,施工振动冲击小,效率高。

2、主要施工参数控制

频率:42~46Hz,振幅10~20mm,激振力 8~10kN,施工速度 3.2~6.5km/h, 碎石化效率 650~1200m2/h。

3、其他设备仪器:

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8T洒水车1部、BZZ-100汽车1辆、3方装载机1部、5.4m贝克曼梁弯沉仪1套。

八、人员配置

混凝土路面共振班组人员配置16人:组长1人,技术人员2人,测量2人、质检试验2人、安全员1人、机修工2人,司机2人,普工4人。

九、施工工艺

1、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流程如下:

设置排水设施不稳定特殊路段挖补处理设置测量控制点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共振碎石化施工清除表面大块石铺石屑整平碾压成型技术指标检测

2、工程共振破碎之前,参建各方对试验段位置进行了详细调查,对于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了更换,该段板块更换在5月8日前已完成。

3、共振施工

在试验段开始时,共振破碎机的振动频率为45Hz,振幅为20mm,目测破碎效果,并逐级适当调整,当碎石化后的路表呈鳞片状时,碎石层粉尘(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破碎层在0~5cm以内时级配控制在级配碎(砾)范围以内,破碎层在5~20cm以内时级配接近级配碎(砾)石。

施工时,先破碎路面两侧的行车道,然后破碎中部的行车道,即破碎的顺序为由两侧向中间逐步进行。

两幅破碎一般要保证2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

机械施工过程中灵活调整速度、频率等,尽量达到破碎均匀。

测量定位,每10m一个横断面,测量碎石化前后路面的沉陷量,该部分工程量需要在后续上沥青结构层施工时予以考虑。

十、路面压实

压实的作用主要是将破碎的路面的扁平颗粒进一步的破碎,同时稳固下层块料,为新铺筑的水稳及沥青面层提供一个平整的表面。

1、碾压顺序

碎石化层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2、机械选型与配套

自重20t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另可配置1台8t洒水车。

3、碾压方案组合

初压:静压2-3遍、复压:振动碾压3-4遍、终压:静压2遍。

4、振动压路机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宽度200mm,折回时应停止振动。

5、对路面边缘、加宽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自重1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补充碾压。

6、上面层必须洒水达最佳含水量±2%才能碾压,一般采用平压1次——振压2-3次——平压1-2次为宜。

十一、技术指标检测

1、设计要求

①粒径

碎石化层破碎后粒径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层0~3cm以内小于3cm,3~1/2厚度部分3~7.5cm,1/2厚度以下部分7.5~23cm;含有钢筋的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层,钢筋以上部分碎块粒径7.5cm以内,钢筋以下部分碎块粒径在23cm以内;碎石化层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7%。

②级配

碎石化层0~10cm以内级配宜在级配碎(砾)石范围以内;0~18cm以内的碎石化层级配宜接近级配碎(砾)石。

③回弹模量

碎石化层模量(静态)应大于500Mpa,但宜小于1500 Mpa。以L0=9308*E0-0.938

设计弯沉值应不大于27.4、不小于9.8(1/100mm)。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

共振碎石化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内容标准合格率检查方法和频率

顶面最大粒径/cm≤575%卡(直)尺,不小于每车道2处/公里

上部最大粒径/cm≤1075%

下部最大粒径/cm≤1875%

回弹弯沉值/0.01mm84.6全段,每20m一点,每一评定段不少于20点

顶面当量回弹模量/MPa150-230参考基层为二灰土、≦抗压30MPa

注:破碎粒径应满足质量检验标准,但不宜过碎。

十二、试验路段数据总结

在2020年5月13日已完成200m试验段路面共振碎石化,得出试验数据。

1、料径筛分

①K74+180第2车道中部检查坑(1.2m*1.2m*板厚23cm):

人工挖至板厚12cm处,实测坑体总质量为408Kg,因下部大块砼,难于挖除,估查为15cm料径以上。顶层3cm,得103Kg,其中通过3cm的筛重为86Kg,未通过的17Kg(最大粒径达5cm),通过率83.5%;上部3-12cm,得305Kg,其中通过7.5cm的筛重为265Kg,未通过的40Kg(最大粒径达12cm),通过率86.9%。

②K74+134第3车道边缘检查坑,0.5*0.5m,挖至坑底见黄色土质基层,破碎粒径较小,未见大于18cm以上的砼块。

由此得知,粒径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与JTG/TF31-2014较接近。

2、弯沉值检测

①2020年5月11日第一次检测(未撒石粉前碾压后):三车道共测38个点,弯沉平均值110.5,标准差31.9,弯沉代表值为174.3。

②2020年5月13日第二次检测(撒石粉后并重新碾压后):共测46个点,弯沉平均值105.0,标准差19.3,弯沉代表值为143.5。

以此得知,碎石化后的路面加石屑整平后加强碾压遍数可减少适当弯沉值,减少30.8,从而提高路面的强度,但路面的整体强度依然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3、路面高程:碎石化施工后,经测量整体路段标高均有下沉2-3cm,局部边缘处因受共振嵌锁和碾压推挤反而从拥起变化,高度在3cm左右。

十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弯沉偏大,均大于设计27.4的要求,就算参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JTG/TF31-2014)相应顶面当量回弹模量150MPa即弯沉为84.6的要求,也无法达到。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7篇

关键词:南水北调机械化衬砌质量控制总结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温博段全长27.12 km,其中明渠段长25.833 km,采用全断面机械化衬砌施工,混凝土强度C20W6F150。坡长20.5m~23m,坡比1:2.0~1:2.75,渠底宽度21~22m。渠道衬砌边坡结构自下而上为:强渗水软式透水管及逆止式排水器等渠道自排水结构布置、100mm厚砂砾石垫层、20~25mm厚聚苯乙烯保温板、600g/m2的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渠坡100mm厚混凝土面板(底板厚80mm)。在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共同不断的摸索、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可行的施工工艺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渠道衬砌薄壁混凝土质量缺陷的产生,保证了工程质量。

一、渠道机械化衬砌施工流程

渠道机械化衬砌主要施工程序:渠床整理积水暗管施工反滤层铺设聚苯乙烯保温板铺设复合土工膜铺设衬砌混凝土浇筑养护切缝闭孔泡沫板嵌缝聚硫密封胶填缝。

二、渠床整理

渠床平整度和削坡精度是保证反滤层铺筑厚度和均匀性的基础。精削坡完成后,基面平整度应达到20mm/2m。如果平整度较差,削坡深度低于设计高程≥5cm,则铺筑反滤料时不宜振捣密实,在混凝土面板衬砌后一周内由于反滤层的不均匀沉降,易造成混凝土面板出现大面积裂缝。

三、积水暗管、坡脚齿槽施工

积水暗管施工程序为人工按设计尺寸(40×60cm)开挖沟槽开挖成型后人工先铺设5cm厚粗砂铺设集水暗管人工铺筑粗砂洒水振捣棒振捣振动板夯实取样。集水暗管铺设完成后,回填粗砂至设计高度后开始洒水,到表面有积水为止, 2小时后采用φ30软轴式振捣棒捣实(捣实标准为砂料不再下沉),然后缓慢拔出。振捣布置形式为集水暗管两侧平行对称振捣,间距30cm振捣再将粗砂补充至设计高程,表面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2遍,振捣器行走速度为20m/min。此工序关键在于首先采用水坠法,然后采用软轴式振捣棒进行振捣,可有效的保证反滤料的密实度。

四、坡面反滤层铺筑

反滤料指标为:含泥量≤5%,最大粒径5,曲率系数Cc=1~3。砂砾料垫层设计厚度10cm,要求压实后相对密度达到0.75,相对密度用灌砂法测定。

反滤料虚铺厚度应控制在11.0cm~12cm,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在碾压前应洒水湿润。平板振动器安装在桁架小车上,可上下移动。平板振动器采用3kw功率振动器,底板面积40cm×60cm。振实效果进行了工艺试验,夯实4遍、振动器行走速度在0.30~0.33m/s时,反滤料相对密度基本均能满足大于等于0.75。

五、保温板铺设

保温板沿渠道轴线方向有序错缝铺设,板与板之间应紧密结合。铺设自下而上进行,边铺设边固定。固定材料采用U形钢钎,梅花型布置(每m2保温板钢钎平均用量2.75个/m2),钢钎嵌入保温板内,以防止破坏上层土工膜;其中砂土区钢钎长度28cm,粘土区钢钎长度18cm。经过试验确定,小于此长度,保温板不易固定牢固。固定材料不得使用竹签,因为竹签易在后续施工中凸起造成土工膜破损,影响防渗质量。保温板铺设完成后表面必须平整并与渠坡紧密接触,铺设完成后发现局部不平整或与反滤层面未紧密结合,可人工用粗砂找平,但必须将粗砂拍实。如果保温板未与反滤层面紧密结合或者保温板下部有空鼓,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后,由于保温板上部受下压力,保温板会弯折变形,造成衬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3天内会出现大量裂缝。

六、土工膜铺设

土工膜采用双焊缝焊接,双焊缝宽度采用2×10mm,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焊缝间留有约1cm空腔,必须采用热熔焊,不得采用冷粘结,焊机可使用热熔挤压焊机。首先将底部土工布缝合,采用手提缝包机,将土工布铺平、搭接对齐后进行缝合,针距控制在6mm左右。连接面应松紧适度、自然平顺。土工膜焊接前将土工膜焊接面上的尘土、泥土、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并用吹风机将土工膜表面吹干,保持焊接面清洁干燥。

通过长时间的试验,气温小于15℃,焊接温度在300~320℃时焊接质量最好;气温在15~20℃,焊接温度在280~300℃时焊接质量最好;气温在20℃以上,焊接温度在250~260℃时焊接质量可以满足要求。焊机的行走速度应控制在2~4m/min,可根据焊接温度适当调整。

七、混凝土衬砌

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所使用的多种衬砌机施工质量和功效,推荐以下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所使用的衬砌机型号较多,在此以华洋HTP-1衬砌机为例。

华洋HTP-1衬砌机技术参数:

坡长 ≤40m 坡度 ≤1:1.25 工作宽度 2000mm

工作厚度 50-350mm 振捣棒频率 0-12000次/min 振捣梁频率 0-3000次/min

击 振 力 ≥3KN 控制方式 自动/手动 行走方式 轨道/履带

精度 ≤5mm/2m 最大功效 72m3/h 整机重量 10-18T

总功率 60kW

薄壁素混凝土护坡施工质量关键在于混凝土厚度、密实度,同时还要兼顾混凝土的抗冻要求。经过试验论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料虚铺厚度在11cm、振捣后混凝土厚度在10.0~10.5cm、摊铺振捣机行走速度在2.8~3.5 m/min、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在5~7cm时,混凝土厚度、密实度、强度、抗冻和抗渗指标均可得到有效保证。

在较高气温下施工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应控制在上限,以补偿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如果施工时气温较低,应该将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在下线,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并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下滑。

为保证混凝土面板密实度,每个工作面应至少配备2台0.4kw ~0.6kw平板振捣器,对边坡坡脚线以上0.8m范围内和封顶板以下0.5m范围内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在局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时,用平板振捣器进行补振。每个工作面应至少配备一个喷雾器,在温度较高或者浇筑中断时间较长时对混凝土表面喷雾保湿,防止混凝土在收面完成前初凝甚至终凝。混凝土浇筑时,齿槽混凝土应超前2m浇筑,振捣密实后方可进行渠坡混凝土浇筑,防止坡脚线以上1m范围内出现微观裂缝。

混凝土收面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停滞适当时间(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环境温度适当调整),然后使用机械抹光机进行机械收面,收面必须达到混凝土表面翻浆、平整、无漏抹,随后人工用铁抹子进行人工收光。人工收面尽量做到一遍完成,严禁在混凝土初凝甚至终凝后进行2次、3次收光,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被扰动,影响混凝土表面强度和抗冻指标。混凝土收面原则为:减少遍数、提高精度。

八、混凝土面板切缝和镶嵌聚硫密封胶

混凝土切缝最关键点为切缝时机。混凝土强度达到2.5-5MP、周围混凝土不破损为最佳切缝时间,混凝土切缝应以最快速度完成,防止混凝土面板出现裂缝。在混凝土衬砌机功效达到每台衬砌机每日浇筑42m左右时,每个工作面必须配备不少于3台切缝机,以保证切缝速度。切缝机行走速度应控制在:纵缝0.80m/min,横缝1.5 m/min。切割横缝时,严禁切缝机至上而下行走,防止切缝机出现“磕头”现象,影响切缝质量。

镶嵌聚硫密封胶可在混凝土达到设计龄期后进行,但是必须在冬季来临前完成,防止冬季降水流入缝内结冰,造成冻胀破坏。

9、参考文献

1.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温博段渠道衬砌设计图纸》

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渠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操作指南》(试行)

3.《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NSBD8-2010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8篇

关键词:房建;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是居民们生活的头等大事,建房采用什么样的混凝土、采用什么样的施工技术、施工中的天气因素等都是会对房屋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实际的房屋建造中,不光要注意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技术,其它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在内,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所有参与人员同心协力齐抓安全,定能建造出高质量的房屋。

一 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技术准备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的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作为施工单位应该向相关的设计部门和设计单位提出,地下室外墙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的主楼基础底板都应该不再采用28 d的标养强度值,而是采用60 d的标养强度值。这样能够大大的降低单方混凝土的使用量,在最大限度范围内有效的起到降低水泥水化热度,尽量的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以上所提到的防裂缝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作为工程师以及施工单位本身需要按照实际配比需要对混凝土混合比实施二次验算,如果工程收缩应力不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那么就应该通过其他的途径和其他的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值、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缩小混凝土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以最终达到改善约束或者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目的。最终把混凝土的应力值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内。

二、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2.1作为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图纸的要求,完成对原材料的控制和材料配比的控制。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选择那些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有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供应商。对于一般的普通工程,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选用2~3家搅拌站共同对其进行供应,当然,这些混凝土供应商一定要在工程实施之前统一外加剂厂家、统一配合比、统一入模混凝土温度以及统一水泥厂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它们所提供的混凝土质量上的一致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差,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其离散性。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水灰比例关系要控制在0.4~0.5这个范围之间,砂率则需要控制在40%左右。

2.2 从原料层面上严格把关,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把好原料关是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一旦原料关没把好,那么以后的所有控制措施都会显得那么无力,不仅加大了后续控制措施的难度,而且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原料把关工作。

(1)水泥原料和沙石原料的选用 :为提高混凝土强度,需从原料把关层面对水泥原料进行合理的选用。 另外,还需要严格审核水泥的一些具体信息指标,这些信息包括水泥的品牌、产地、类型 、标号、细度模数以及含泥量等,除了对其相关信息指标进行核对外,还需对水泥样品进行抽样验证,通过对水泥进行预调制实验,从而验证其指标的真实性。 最后所用的水泥原料及沙石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原料要进行及时的退换, 即使是对于一些采购时合格的原料,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以后,也需要对其进行指标的复核。

(2)外加剂的运用:外加剂虽然不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但是它在混凝土中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它能够有效地增强混凝土某些功能。在我们谈论的外加剂中,减水剂就是最常见的一类,它能够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这样就能够减少混凝土调制过程中的用水量,用水量减少了,混凝土成型的时间就缩短了,这能够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进度及效率,另外减水剂还能减少水泥的用量。 但混凝土外加剂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混凝土施工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技术上的难题。 因为对于这一类微添加量物质,掌握好其最佳添加量是特别重要的,添加量不够,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添加量过多,有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这就好比是食品工业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它在充当食品工业灵魂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3)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第一,保证混凝土搅拌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这是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控制的,一般来说,当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以后就需要对其进行立即浇注。第二要保证对混凝土的浇注厚度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振捣密实度、第三,在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注过程中,要保证其浇注做到协调一致、从部分到整体的推进,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临界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以防止出现“冷缝”的局面。第四,在对建筑进行浇注的过程中,不能让浇注温度低于临界值,也尽可能的不让浇注温度超过28度。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建筑物表面龟裂情况的发生。

2.3 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在很多的混凝土施工项目中,经常出现混凝土裂缝情况,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变形引起的:如收缩、膨胀、沉降等原因;有外部荷载引起的:如混凝土养护不当、外添加剂问题、混凝土内热等。 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1)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振捣捧的速度要控制好,尽量做到快插慢拔,另外还需根据混凝土不同的坍落度来正确调整及掌握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过振和漏振现象。最后为了到达消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的效果,混凝土最好使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等技术,这都是一些常见并且有效的技术,已经在混凝土振捣技术中有了很广泛的运用。

(2)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没有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做好早期养护工作,施工单位因该做好混凝土关键构件的湿润养护工作, 对不同体积的混凝土所采取的养护时间也要发生适当的变化,当遇到大体积的混凝土时,养护时间大概在 15-25 天,当遇到的是小体积混凝土时,养护时间大概在 10-15 天。

(3)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升温和降温很有必要。施工过程中,必须将水泥的水化热考虑进去。为了避免过于集中的水化热现象,就必须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因为混凝土一旦出现集中的水热化现象,等到该部位成型后,里面就容易出现气孔,进而出现裂缝。

(4)除上述几种控制裂缝措施外 ,还应避免在下雨天进行混凝土浇灌工作,因为新浇灌的混凝土,由于时间的原因还没有完全固定成型,大雨的冲击可能会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

3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法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一定要按照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比如某工程的主楼核心筒厚度为6.45 m,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按照这样的数值要求,制定分层浇筑和一次性浇筑的施工方法。如果采用分层施工方法,那么就需要按照房屋建筑标准相关规定,将6.45 m的底板分为两次对其进行浇注,其中分别为3.00 m和3.45 m。而在浇注顺序上 ,应该首先选择浇注底板下半部分,3.00 m厚度的那一部分,然后再浇注3.45 m的那一部分。对于一次性浇注则不能对其进行分层,而是要尽可能的一次性从南向北的方向推进。

根据上述的案例,可以发现,房屋建筑浇注底板是十分厚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从控制混凝土的水热化方面出发,同时兼顾将主楼钢柱埋于基本底板之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安装和连接。在这个时候必然要考虑的是钢柱在安装时候的质量问题,我们在对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分层次浇注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理论上的想法,真正的实施需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共同审批之下才能够将其实施。

结语

作为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只有考虑到工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总结第9篇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裂缝;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工民建工程中,结构裂缝问题一直都是施工中的重点问题。一旦出现结构裂缝,就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工民建设计、施工要把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放在首位,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降低出现裂缝的机率。除此之外,还要开展严格的检查和处理,弥补现存的缺陷,保证工民建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1、结构设计问题

结构设计是工民建工程的重要环节,其中可能引起裂缝的原因主要有:设计结构时需要开洞、留槽或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结构裂缝;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在主次梁交接处没有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比如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需要在设计时重点注意。

2、材料本身质量问题

混凝土由砂、掺合料、水泥、水、外加剂、石所组成。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材料。水泥在和水混合时,会发生放热反应。水泥逐渐硬化,释放出水化热。如果水化热失调,没有控制好温度,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除此之外,原料的配合比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不合理的原料配合比,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混凝土硬化时会出现超负荷的收缩,由此出现了裂缝。

3、结构变形

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出现膨胀和收缩的现象,混凝土表面不均匀沉降也会致使裂缝出现。结构变形和施工过程有一定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到应用防裂缝技术。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并及时的修补裂缝地段。

4、现场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钢筋混凝土在施工阶段,需要有现场的实验和监督。倘若监督工作不认真细致,就会出现许多施工问题。比如,现场监督在计算荷载力时,由于考虑不周,会出现漏算的荷载,致使工民建在施工和使用时由于超荷载力出现裂缝。并且,混凝土配合比的相关实验,要做好监督和控制,保证合理性的混凝土配合比。

二、设计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在工民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设计方案要多考虑实际工作和计算模型之间的偏差,采取适应计算模型的结构措施,保证钢筋混凝土比建筑预定标准的裂缝宽度要小。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工民建的平面设计需讲究简单。复杂的平面布置,容易让建筑物出现扭曲,墙板和墙体会出现裂缝。设计阶段,还要严格把控好建筑物的长高比例。如果建筑物的长高比例大,那么建筑物整体刚度就会越小,就会有更强的不均匀调整力。计算过程中需认真调整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承重受力情况,确保荷载分布均匀,受力分散开来。基础设计中,还可依据具体情况对埋置深度进行调整。地基计算强度不同,可用不一样的垫层厚度加以调整,将地基不均匀沉降量适当的减少,并对基础刚度进行加强。沉降缝的位置和宽度,要保持适度性,并限制好伸缩缝内的间距。特别是复杂的结构,更需要限制沉降缝,也可将沉降缝和其他的缝相结合。

三、施工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根据过程管理的分类,施工控制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即前期控制、过程控制和裂缝控制。依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三个分阶段开展综合性的控制预防措施。

1、前期控制

前期控制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审阅施工图纸,明确设计结构的意图。如果图纸中存在疏漏和不足,应在施工之前尽可能的对施工图纸进行完善。施工图纸的完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图纸会审和科学编制。在图纸会审中,重点考虑容易被忽略且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比如不明确的设计构造、伸缩缝设置、设计结构等。除此之外,要需对应力集中和结构断面的部位进行控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配筋量大于最小化的配筋率。科学编制中,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设计在编制时,要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的控制措施和施工工艺,并和结构特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裂缝控制措施。

2、过程控制

(1)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的核心原材料,它关系着混凝土的直接使用质量。水泥通常采用普硅水泥、硅酸盐水泥以及矿渣水泥。在挑选水泥时,要注意在相同标号的基础下,选择系数大的水泥,这样可以获得强度比较大的水泥。水化热水泥是首选。混凝土的骨料不能用特细沙和风化砂,也不能混合各类的砂和石料。最好的石砂应选择河砂。高强混凝土配制用粗砂,普通流态混凝土配制用中砂。粗骨料的砂石粒径决定混凝土的用水量。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外加剂是引气减水剂、高效泵送剂、高效缓凝减水剂。要按照混凝土的原材料的种类、配合比、性能等来决定外加剂的种类。要通过混凝土试配,经济性评估后才能应用外加剂。要均匀的进行搅拌。

(2)施工的控制与养护工作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拌和物不能发生离析。要充分适度的进行振捣。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能随意的踩踏或者拉扯定位好的钢筋,避免钢筋发生错位。倘若施工过程中空气湿度低、温度较高,要及时洒水,保持湿润。振捣完毕之后做好养护工作。由于混凝土构件所处的环境复杂,容易受到构件湿胀干缩、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的变化等。养护混凝土构件的办法,就是增加混凝土成型构件的养护时间,做好洒水保湿的工作。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要防止暴晒,实行“浇筑一段混凝土,养护一段混凝土”的方针,逐步的做好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工作。

(3)裂缝控制

如果是建筑结构的裂缝,可以减少遇热收缩产生的约束应力,这样便可以控制好裂缝的形成。并且,需严格依照施工操作的顺序养护好水泥砂浆的地面,避免水泥地面产生裂缝。管线集中的部位,特别容易产生裂缝。如果预埋线管铺设重合、直径太大,楼面会出现裂缝。因此,倘若管线比较粗,或者线管有较高的集中率,就要在这些部位多增加一些具有抗裂性质的短钢筋。短钢筋可采用准6到准8的型号。如果是施工过程和后浇带中出现的裂缝,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也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在施工前期阶段,要领悟设计图纸的意图,按照要求设置附加筋。对后浇带进行施工前,不能把两边支撑构件拆除掉,这样可能会导致梁板悬臂,出现变形。

(4)裂缝的弥补方法

在工民建板面裂缝中,如果楼板中的垫层比较厚,需在对垫层施工时,裂缝部位铺设好短钢筋网。清理干净龟裂的部位,并用环氧浆液填满缝隙,在表面刷上涂料进行封闭。板底裂缝,应采用强纤维材料做好粘贴,保持400-900mm的材料粘贴宽度。如果是0.35mm以上的裂缝宽度,并且是贯通性的裂缝,需采取结构胶粘钢做好补强措施,用灌封胶高压灌胶处理好裂缝。倘若工民建楼板存在很大面积的裂缝,则可以开展静载试验,证明楼板的安全度数。必要的情况下,在楼板部位继续增设钢筋网,对楼板的整体性进行加强。

四、结语

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施工时,需严格把控好设计阶段、前期控制、过程控制、裂缝控制以及工后检验等环节。这样便可以将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在易发生裂缝问题的部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弥补,整体性的控制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参考文献:

[1]谢建伟.浅谈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J].科技资讯.2010,(2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