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1 16:32:24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1篇

贯彻学校关于综合测评的通知与办法,促进我院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引导我院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从而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最终综合测评工作奠定基础。

二、指导原则与工作要求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标准,实事求是。

2、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程度。

3、严格把握测评的每个环节,审查监督工作要及时、到位。

三、组织领导

为搞好综合测评初评工作,我院成立综合测评工作小组,小组由法政学院党政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团总支老师组成,小组下设办公室,有团总支老师、学生会部分成员和各班班长、团支书组成。

综合测评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领导、组织和监督我院综合测评初评工作,办公室时我院综合测评初评工作的组织着和实施者,负责综合测评初评相关文件的起草、、执行检查、解释、监督等具体是事务性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宣传动员

1、学生干部层面的发动。召开由团总支老师、学生会和全院学生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使班级学生干部充分认识综合测评的重要性。

2、班级层面的宣传发动。各班召开综合测评初评动员会,部署综合测评初评工作。

3、成立民主测评小组。成员组成为:辅导员、团支书、班长、体育委员、素拓委员、学习委员、每宿舍一名普通同学代表,其中团支书为组长,普通同学代表由宿舍全体成员选举产生,小组成员中班干部占宿舍名额。测评小组产生后要及时在班内公示,测评结果未经审核,民主测评小组不得私自公布。

(二)个人总结

各班组织发动,每位学生对自己一年来德、智、体、能等各方面做出实事求是的书面总结,并完成《山东建筑大学学生综合测评评优登记表》,学生的个人总结应是民主测评小组对学生进行测评的重要参考。

(三)班级测评

1、初评

(1)德育

基础性素质分

a、民主评议:依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采取直接打分的方式,最高分20分,最终成绩由综合测评小组成员的分数采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

b、纪律观念:基本分30分,出勤、考勤、处分等依据团总支备案和隔板综合测评记录表中的认证请款进行扣分,各项可重复扣分。

c、宿舍文明:由卫生成绩和宿舍纪律组成。其中卫生成绩的等级标准为:a级:每周均为a,允许b<总周数×30%,c≤总周数×10%

b级:每周均为b(含b以上),允许c<10周

c级:a、b以外的情况、

宿舍违纪通报只在宿舍文明中扣分,不再纪律观念重重复扣分。

宿舍成绩为a,全体成员加20分;为b,全体成员加12分,为c,全体成员加5分。

d、诚信评价:20分,按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其中无故不缴纳学费者,在诚信评价中扣5到10分。

拓展性素质分

严格按照各班级《学生综合测评评优登记表》上的认真情况进行操作,加分过程中如有问题及时与辅导员联系。

(2)智育

各班学习委员根据教务员提供的成绩对同学的智育进行测评。注意事项如下:

每门可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智育成绩按照学校组织的第一次成绩(原始成绩)计算;

智育成绩所需表格应统一按扎附表要求进行填写。

(3)体育

各班体育委员根据《学生综合测评评优登记表》及体育课成绩初步统计。注意事项如下:

a≥20分;10分≤b<20分;5分≤c<10分;d<5分。

(4)各班民主评议小组完成综合测评汇总表初稿。

(5)各班将初评情况上报辅导员审查,审查无误后在班内公示,确保每位同学了解自己的测评结果,并及时将同学意见落实,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辅导员。

2、复评

在初评的基础上,示公示情况,填写本版综合测评相关表格,并把复评结果进行公示。

3、班级综合测评材料上报

复评结束后,各班将综合测评初评工作总结(总结应包括各班实施步骤、存在主要问题、同学反映意见等)、综合测评汇总表(包括学生智育测评表、学生体育测评表、学生德育测评表、综合测评汇总表)、法政学院综合测评评优登记表、复评结果及相关公示情况等材料上交。

4、测评材料审查

学生会量化部对各班上交的材料进行认真核实,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2篇

关键词:体质测试 体质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

0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使这一任务的实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我院于1993年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卡片》,每年进行体质测试。但因多年没有统一的体质评价标准和必要的管理制度,致使大量宝贵的测试资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测试不评价,学生只知道自己某些项目的具体指标,而不知道自己体质的水平,加之学生对体质评价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学生并不认真对待自己的体质测试,这也影响了教师继续认真坚持体质测量的积极性。可见,建立体质评价标准,进行体质综合评价,已是当前学校体育在落实增强学生体质任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本文试从目标管理出发,以本省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有关研究成果和我院部分班级学生中进行的体质综合评价的实践为依据,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1 从严格的体质测试着手

严格的体质测试手段和客观真实的测试数据,是搞好体制评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大面积的体质测试学生人人参加,每年测验,它要求测试者与被测者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数据准确可靠。一个教师在人多、场大面大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个严格的组织制度和师生的共同配合是难以实现的。为保证测试效果,除按一般常规要求外,以下几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1 测试者的责任感,首先表现在测试前的精心推备(仪器、场地、器材等),对意义、方法的讲解和质量规格的要求上。这对一年级学生的首次体质测试尤为重要。

1.2 测试组织工作的严密性,主要体现在测试员的责任分工和必要的助手培训,并力争做到专人分项把关(每年同期、同项、同质,四年不变)等方面。

1.3 为保持数据管理的严肃性,在测试过程中,由测试员或认定的学生助手分项统一登记。为防止和及时清理误差,采取教师检查和学生申报相结合的办法,如发现某生某项测试指标异常者,应及时进行复测。

1.4 作为体质内容的素质测试,必须单独进行。其素质项目测得指标,可以代替课堂考核和《锻炼标准》各该项目的成绩。但课堂考核与《锻标》的测验成绩,在一般情况下却不能代替体质测试。理由是课堂考核与《锻标》测验,多是经过准备练习或专门训练后进行的。其规格要求、测验次数与间隔时间也不尽相同。如50米跑,在课堂考核与《锻标》中可以穿钉鞋。有些项目根据教学需要,历经数周分项多次进行测验(包括补测),甚至有时进行达标测验赛。这些都是体质测试所不允许的。

1.5 体质测试后,应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分析意见如能配合有关增强学生体质的理论课,效果更佳。

总之,学生体质测试属于普查,直接应用于本人。它与全国性的体质抽样调查不同。在多数情况下常规性的体质调查不需要专门的测试班子,但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测试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质量,体质评价才有意义。

2 建立体质综合评价标准

建立体质评价标准是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的关键环节。依据理想体质的概念(文字略),其内涵因素众多,内容广泛。因此,进行体质综合评价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协作组于1987年提出的六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与综合评价方法,是在81项原始指标的基础上,经聚类、判别、筛选和主成分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建立数学模型等,对体质进行综合评分的。这一评价方法经湖北、江苏等省市有关专家验证,认为是科学、简便和可行的。它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数学(评价)模型;(3)评价指标数据;(4)评分等级的划分。

现以上述方法为基础,参照湖南省高校和我院学生体质现状,建立适用于我院学生的综合体质评介标准。现分项简述如下:

2.1 评价指标体系有七项测验指标:

形态指标取身高、体重;机能指标取肺活量;运动素质指标取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女为仰卧起坐)、50米、100米(女为100米)。根据七项测验建立六项评价指标。它们是:

1、体重X100/身高指数:

2、肺活量/体重指数;

3、立定跳远;

4、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5、50米;

6、1000米(男)、800米(女);

2.2 数学(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1至4项有用:

某项得分=[70+{(X-X1)*10}/S]*权系数

2、评价指数5、6项采样:

某项得分=[70+{(X-X1*10)}/S]*权系数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即为综合体质分。

2.3 评价指标数据以1990年湖南省大学生各项体质指标为依据。我院地处衡阳,虽系全国招生,但经1993年全院体质普查和对93级男、女生各100人在校三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我院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人体形态、机能发育指标的均值都非常接近湖南省大学生的平均指标(P>0.05或P>0.01),而且相对稳定;四项素质指标煽高于省大学生的均值(见表1)。考虑到运动素质的变化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如锻炼不能锻炼、有无体育课以及不符合规则要求的体质测验等,均会引起素质指标的波动),因此,较稳定的形态、机能发育指标的高低应作为制定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为使评价标准相对统一,并使之富有人际,班际以至交际之间的可比性,故采用湖南省大学生体质指标数据是合理的。(指标数据见表2)。

表1 各项体质指标均值对比表

项目

性别

单位

身 高

(厘米)

体重

(公斤)

肺活量

(毫升)

立定跳远

(厘米)

引体(男)

仰起(女)

(次/分)

50米(男)

50米(女)

(秒)

1000米(男)

800米(女)秒

省大学生

170。四

59.01

4370.3

232.29

7,79

7.44

224.03

我院

170.4

58.8

4138.83

231.00

9.79

7.24

22.146

评价班

170.59

58.25

4306.38

238.19

10.85

7.19

220.27

省大学生

160.64

51.54

3065.63

173.86

28.84

9.16

224.18

我院

161.7

52.00

2924.93

183.00

29.10

8.70

219.00

评价班

159.85

50.72

3057.00

184.15

36.95

8.51

215.29

注:评价班是指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的试验班

2.4评分等级的划分

分 —77——73——67——63——

级 | 上等 |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

百分位数 —90%—70%—30%—10%—、

依照上述指标体系的要求,将学生个人体质测试指标与省大学生有关体系指标数据代入数学评价公式,即可得到体质综合分以及该分所处的等级。

表2 湖南省大学生各项体质指标数据(90年) 序号

指标项目

男 生

女 生

X

S

权系数

X

S

权系数

1

体重(公斤)×1000/身高(厘米)指数

344.80

28.40

0.21

320.84

30.35

0.22

2

肺活量(毫升)/体重(公斤)指数

74.25

8.16

0.20

59.48

7.68

0.21

3

立定跳远(厘米)

232.29

16.35

0.15

173.86

14.85

0.15

4

引体向上(次)(男)仰卧起坐(次/分)(女)

7.79

3.38

0.15

28.84

9.78

0.11

5

50米(秒)

7.44

0.37

0.15

9.16

0.56

0.16

6

1000米(秒)(男)800米(秒)(女)

224.03

20.10

0.14

224.18

19.48

0.15

3 进行体质综合评价

从1993年秋季开始,先后在我院93级四个男生班(分别属于四个系)及该年级女生(各100人)的第1至第3学年中进行了体质测试数据的综合评价,最近又在96级四个男生班(112人)中进行了较严格的体测与综合评价的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按其得分分布作曲线图和D检验均匀正态(图略)。其评价工作(以男生为例)进行的方法是:

3.1 建立《综合体质评价卡片》(见表3)此卡片学生每人一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保持体质评价的连续性,便于了解四年体质变化的曲线,有利于资料的积累、汇总与分析,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科学数据。

3.2体质评价以班为单位,采取室内授课的方式,讲解综合体质评价的意义、内容和评价方法,学生根据自己体质测试数据,按照评价方法的要求,进行自我测算,然后根据测算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比较。

3.3 课后,教师对学生的测算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查与汇总,用数据列出全班的体质概貌,并从中找出较集中的优势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增加了透明度。

4 小结与建议

4.1 综合体质评价的准确性,取决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体质测试数据的可靠性。通过体质评价的实践,不仅进一步证实了该评价方法是科学可行的,而且还从根本上扭转了体质测试只测不评价的盲目现象。同时又对体质测试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 通过体质综合评价,使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变得更加客观和实际。体质评价的结果易于检查和对比,具有重要的信息反馈与调节功能,为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3 通过学生自我测算与评价,有利加深体质含义的理解,便于学生掌握体质评价的方法,明了自己体质的现状和所处的层次,四年后还可画出体质变化的曲线。这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有针对性地增强体质具有积极意义。

4.4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过去因缺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一直未能列入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之中。有了体质的量化指标就为全面评价学生体育成绩和建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

4.5 综合体质评价,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具有战略意义。现有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仍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去探索和总结。从这一观点出发,建议制定学校以至全省或本系系统高校《学生综合体质评价标准》,以利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评估与提高,为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宏观控制与目标管理作出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表3综合体质评价卡片

年级

时间

项目

(例)

形态

身高(厘米)

173

体重(公斤)

62

机能

肺活量(毫升)

4800

素质

立定跳远(厘米)

259

引体(次)仰卧起(次/分)

9

50米(秒)

7.2

1000米(秒)

800米(秒)

215

体重*1000/身高指数

15.7

肺活量/体重指数

14.8

立定跳远

12.9

引体(次)仰卧起(次/分)

11.0

50米(秒)

11.4

1000米(秒)

800米(秒)

10.4

体质综合分

76.3

等级

中上

评语

一年级

该生身体发育指标较好,体能中上,根据立跳成绩,50米速度上有较大潜力,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均匀,应加强上肢练习.

二年级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导向作用

大学生综合测评也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等教育学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出符合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在校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文明行为、学习状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表现,并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评定及判断过程。一般情形下,综合测评由一个年级在一学年内对学生评价一次,综合测评的结果成为学校各项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的评定依据,并在毕业前全部汇总,成为大学生在校时学业与能力的综合评价,直接影响到毕业时免试研究生的遴选和就业推荐等方面。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的初衷不仅仅是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关注学习之余,能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通过开展综合素质测评活动,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对上一年度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测评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但随着综合测评的实施,许多大学生在综合测评结果的影响下变得浮躁了、功利了。他们现实地面对综合测评,将其作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行动指南,凡是有利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干,凡是无益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不干。因此,综合测评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就显得举足轻重。我从对华南农业大学新旧综合测评的比较,以及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后学生的变化入手,分析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一、新旧综合测评条例的比较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高校已数次修改并逐渐完善综合测评的方法,测评的目的也从适应应试教育转为促进素质教育。华南农业大学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2008年起实施了新的综合测评条例。总体上,学生综合测评不外乎德智体等方面的内容,但具体方法有了明显的变化,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性为主,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量为主,记实与评议相结合。

1.旧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旧版综合测评采用标准分计算方法,德智体以100分计算。综合测评的总分(X)由学业成绩分、日常操行分(基本分和加、扣分)构成,其中学业成绩分占60分(A),日常操行分占40分(B)。学生按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在班中排列名次,每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之和加权的平均数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总分,毕业生按综合测评总分在本班排列名次。

学业成绩60分(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考试考查成绩)以学生在本学年的学分平均绩点乘以12得到,即A=学年学分平均绩点×12,毕业总学业成绩=(总学分绩点/总学分)×12。

日常操行分40分由政治态度6分、思想修养6分、学习态度6分、法纪观念6分、集体主义观念6分、社会实践5分、体育锻炼5分构成。对学生进行日常操行评定的时候,采用全班同学互评和班评议小组测评的两级测评方法,分别占40%和60%。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每个同学对全班逐个测评,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一级测评X1;班评议小组对全班同学逐个评议和评分,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二级测评X2,两者按照比例相加得到总分,即日常操行B=X1×40%+X2×60%。为了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奖罚,日常操行这七个方面均设置了基础分和加(扣)分。如学习态度方面,只要能够做到热爱所学专业,上课能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按时参加教学活动,就给基本分3分。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好外语,规定只要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者就加分;为了避免学生不按时参加教学活动,规定违反考勤制度,旷课一学时、迟到或早退三次以上(含三次)者扣分。

旧综合测评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以班内竞争为主(排名均在班内排名,不以其它班级比较),除了学业成绩的分数是没法变动外,日常操行的弹性比较大,学生按照有关条例凭主观意愿给同学们打分,而这些加分和扣分都没有明确每一项的具体分值,这样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们往往不想得罪同学,打分的时候尽量往高打,从而每个同学的日常操行分都很高。因此,旧版综合测评在操作的过程中最终变成学业成绩的较量,而学业成绩往往带有很强的原则性,它是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也就是说旧版综合测评遵循“分数至上”的测评局面。

2.新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新版综合测评采取量化方式,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表现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按照30%、60%和10%的比例进行设置,也就是德育测评30分、智育测评60分、体育测评10分。

德育测评30分由德育基础分10分、班内互评分10分、德育奖励分10分和德育扣分构成,德育扣分不超过前三者得分之和。为了使学生形成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学校设立了具体的加分项目。比如获得部级的荣誉称号可以加4分,担任学校正式团体的主要学生干部可以加2.5分,参加义务献血可以加0.5分/次,等等,所有项目的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同时也明确了具体的扣分项目,如“无故缺席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扣0.5分/次”。智育测评和体育测评均由基础分和奖励分两部分构成,没有扣分项目,两者的基础分分别为50分、5分,奖励分分别为10分、5分。

新版综合测评主要特点是以定量为主,无论是德育加分还是智育、体育加分都明确了具体的加分项目和分值,学生申报加分项目的时候必须出具相关的证明,年级测评小组审核后才给予加分,不再凭主观意愿打分了,操作上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另外综合测评的总分是年级排名,这就涉及到不同专业学生上课科目不一样,难易程度不一样,老师给分的标准不一样等问题,所以智育基础分的算法要跟旧版有所区别,不能够简单按照学业成绩乘以一个系数得出。新版综合测评在这方面的设计也有所考虑,既要考虑学业成绩,又要考虑公平性,最终将智育基础分的算法确定如下:

二、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因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是各个高等学校对在校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也是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学生往往比较看重综合测评的结果,将测评体系中的各项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有怎么样的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就有怎么样的学生行为,它对学生的在校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和法纪观念教育。

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只是要求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大概念清楚,具体标准模糊,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则明确要求对大学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党团组织生活、班会等活动的过程进行记载,按照学生参加的次数给予加分;对撰写理论文章、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主办的征文、演讲比赛及做好事等进行加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和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良好风尚的形成。

2.可以促进学生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培育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化比较强,喜欢独来独往,导致他们很难有集体意识。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增加了“集体得分”的项目,规定只要这个集体获奖了,这个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加分;如果集体受罚了,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样也要进行扣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荣俱荣,一损皆损”。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以来,明显可以看到学生对集体的意识增强了,参加集体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能够积极为集体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再是无动于衷。

3.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新版综合测评实施以来,出现了获奖过于集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智育基础分的计算方法引起的。新版智育基础分由该学生本年度的平均绩点除以本年级本专业学生的最高平均绩点再乘以一个系数获得,也就是说各个专业平均绩点最高,学生的智育基础分就是满分,其他学生都跟这个学生比较,两者差距越大,经过系数放大后的差值就越明显。比如专业第一的平均绩点是4.0,专业第二的平均绩点才有3.0时,那么专业第一的智育基础分是50分,而第二名的智育基础分只有37.5分,两者相差12.5分,仅一项就拉开了距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搞不清楚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避免和同学拉开距离,只能是自己努力学习,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4.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在学业成绩相差不远,也就是智育基础得分相差不远的时候,要想在总分排名上取得优势,往往是靠各项加分来实现。也就是说单靠学业成绩而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测评结果。因此,在加分条例的激励下,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竞选各种团体的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比赛;参加征文、演讲、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很多学生就是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在文艺、科技、体育等领域中光芒四射,勇摘桂冠。新版综合测评的加分条例激励了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旧版综合测评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核心,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好就一好百好,知识学了一大筐却因实践动手能力差而无法运用的现象,出现大量只会本专业知识和高分低能、高才低德的庸才。而新版综合测评明确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比赛活动,而且把加分的分值定得比较高。比如在部级比赛中获奖的同学一次可以加8分,就连校一级比赛获奖都可以加2分,从而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无可否认,部分学生是抱着比较功利的心态来对待综合测评的,比如参与学生干部竞争的目的在于测评加分;参与学术讲座、党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加分;参与科技创新比赛的目的在于加分。虽然这些行为违背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但我认为,无论学生抱着怎么样的心态来参与,只要他能够付诸行动、体验过程,就会受到那种氛围的熏陶,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或多或少地提高学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建波.学生综合测评的几点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58-59.

[2]吴双,李斌雄.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8):54-57.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4篇

一、运用“发展位次综合评价法”深入开展实绩分析工作

实绩分析是试点工作中的重点。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在力量整合上,力求综合性。以组织部门为牵头负责单位,统计部门为配合责任单位,注重发挥经济综合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作用,组织财政、审计、卫生、环保、等10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对发展实绩进行分析研究。二是在评价指标选择上,力求全面性。我市共确定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四大类38项实绩指标,结合盐城实际,增加了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及增长率、人均储蓄额、越级集体批次和人才总量等几项指标。三是在数据采集上。力求权威性。我们主要依靠市相关部门已有的统计数据,同时组织各县(市、区)填报、党政主要负责人签字,由市相关部门审核鉴定、市统计部门依法综合确认,切实保证实绩数据的权威性与准确性。四是在实绩指标评价方法上,力求科学性。我们采用包含“位次、权重、级差”三位一体的“发展位次综合评价法”,进行区域内实绩分析比较,即以近三年考核指标的增长幅度排名位次为基础,以考核指标的不同权重和考核指标的分类级差为依托。进行综合评价积分,再在区域发展的不同板块内进行排名比较分析,努力使实绩分析结果能够真正反映出干部的主观努力程度。

二、落实扩大党内民主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民意调查

民意调查是这次党委换届考察工作中的创新环节。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体现层次性。主要分为县级与乡科级两个调查层次,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二是体现广泛性。对县级党政班子与党政干部的民意调查,我们选取了各地未参加民主测评的县级以上党代表100人、人大代表50人、政协委员50人以及“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社区书记代表100人,每县共约300人参加,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三是体现针对性。比如,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民意调查评价,主要分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成效、公众形象、总体评价五个类别;而对部门负责人的民意调查评价,则增加了机关效能、内部建设两类。四是体现开放性。我们除了在调查问卷主体部分设计标准化的选择题外,还专门设置了4个开放型题目,由参加调查人员自由填写,一并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所办实事满意度、对县(市、区)工作的建议、推荐党政领导班子中可提拔使用的人选以及对民意调查工作本身的意见与建议等。这些开放性问题的集中回答,给市委、市政府提供了更准确的决策参考,也给县级党委、政府指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贯彻改革创新精神,改进和完善传统考察方法

一是对民主测评工作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于分类测评。对于领导班子,我们主要针对党政班子的不同情况,在测评的评价要点上有所区别。总体上分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评价五大类,在具体评价要点上,党委班子增加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科学决策以及党的建设等内容,政府班子则增加大局观念、围绕中心、依法行政以及政府效能建设等内容。对于领导干部,我们按照《办法》要求分德、能、勤、绩、廉五大类,并增加总体评价栏目。我们又组织分类投票,对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其他人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二是对民主推荐工作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于分层推荐。我们对拟新进党政班子人选,全部进行了二次推荐。第一次大会推荐时,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保证了推荐的广泛性;第二次推荐范围为县(市、区)委委员、现职副县级以上干部和曾担任过县级正职的老干部,知情权更有保证,实现了推荐的集中性。在推荐的内容上,为了保证结构合理,我们专门增设近期可进县级领导班子人选民主推荐表,分类型推荐女干部、35岁以下年轻干部以及其他干部,作为全额定向推荐的补充和参考依据。三是对个别谈话工作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于分别设计谈话提纲。我们认真设计了面上谈话参考提纲、考察组集体与差额考察对象面谈参考提纲。此外,我们还设计了谈话推荐表,以方便个别访谈者推荐干部。在对差额考察对象考察工作中,我们坚持实行社区征询和家访制,并探索开展延伸考察,对在现岗位工作不满2年的,全部到其以前工作过的单位进行考察访谈。

四、坚持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原则,积极探索进行综合评价

一是注重类型分析。如在考察信息的占有上,除了将换届考察情况作为主体分析依据外,我们还专门请市纪委、市检察院对重要情况进行梳理鉴定,实行“结帐”;并请市审计局整理出近五年来涉及县(市、区)的专题审计报告,提供给考察组作综合评价参考。二是注重数据分析。对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各环节情况,按照固定格式进行汇总整理,对这些环节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认真研究,仔细分析。三是注重比较分析。比如,在分析民主测评推荐结果时,我们将四套班子成员投票和其他成员投票分别汇总,综合比较;在确定二次推荐入围人选时,又分别研究全额定向推荐、近期可进班子人选推荐结果,慎重比较,综合确定相关人选。四是注重环境分析。比如,在对县级班子进行实绩分析时,充分考虑到盐城市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实绩评价着重在3个板块内比较排名。五是注重历史分析。即将班子成员换届测评情况与前3年的年度考核测评情况联系起来,又将拟新进班子人选推荐情况与前几年公推公选后备干部情况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从而增强运用测评推荐结果评价干部的说服力。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5篇

一、目标教学管理体系

以目标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呈“四三三”框架结构,即:含有目标系统、操作系统、评价系统、管理系统等4个子系统;以目标教学为中心,常规管理作保证,围绕目标,以管导教,以教导学,管教学三位一体。在实施中,教师和学生观念都要发生变化,学生从被动接受式转向自主式,从共性至上转向个性发展,从阶段性转向终身性。

1.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细化体系

目标细化体系把总目标落实到每一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行业标准,形成三级目标:第一级目标即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酒店中层或基层管理人员。第二级目标培养学生成为酒店餐饮、客房、前厅、康乐等部门基层管理人员。第三级目标以岗位标准为具体目标,将学生培养成酒店行业高级服务人员。以酒店管理中的餐饮服务为例,根据第三级目标制定:中西餐宴会服务员操作流程和标准、传菜员操作流程和标准、迎宾员操作流程和标准、宴会管理标准和要求,将餐饮服务分为中西餐服务员、传菜员、迎宾员、宴会管理四个岗位,使学生掌握这个四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2.目标教学的实施

(1)明确目标,定向导学。学生入学后,教师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学习目标体系,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应从什么基点开始,沿着什么序列展开,最终达到什么水平。通过学习目标的启动、导向作用,使学生及早地进入学习状态,并紧紧地沿着其学习目标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

(2)紧扣目标,有效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紧扣目标开展。教师讲授、辅导、所提供的学习资料,都要有助于学生尽快地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也要紧紧围绕自己所选定的学习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有关的训练与积累。

(3)依据目标,及时反馈。目标教学管理过程中及时反馈,把握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势。反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目标为尺度可进行学前基础反馈,学中效应反馈,学后小结反馈和单项技能形成反馈。还可采取观察,测查,调研等方式来及时反馈,从而对目标教学实行有效的调控。

3.模式的测评体系

目标教学的测评根据检测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看教学目标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又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对教学目标作出必要的调整。

(1)建立测评试题库。试题库可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三个子库,根据不同需要组合出下列测评系列:

第一,按测评等级编制1~3级测评系列。该系列以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为基准,对学生的水平等级进行诊断或对学生达标等级即最终取得的成绩进行测评,以帮助学生确定是否进入下一级学习。

第二,按测评主体编制自我测评系列和外部测评系列。自我测评是学生主动地、随时地接受测评,以增强其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及时自我反馈与调节。外部测评是教师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细化的目标,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指标和综合水平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认可、鉴定评价。

第三,按复杂程度编制单项测评和综合测评系列。单项测评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分别进行测评,如托盘、折花、斟酒等单项测评。综合测评用于确定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

(2)实施测评的原则。

自主性原则:学生自测自评,及时反馈,矫正偏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

比较原则:测评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学习差距。通过与整体或别人之间相比较,对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作出正确评价。

全面性原则:测评应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和学过程中存在的全局性问题,以便及时总结,适时调节控制。

(3)实施测评的方式与时间。自我测评与外部测评结合,以自我测评为主;单项测评与综合性测评结合,依据实际需要而有所侧重;形成性测评与终结性测评结合,以形成性测评为主。自我测评的时间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定。外部测评的时间一般每学期1~2次。

二、目标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

第一,目标细化体系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行为目标,只适合于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掌握。而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从根本上来讲是综合性的,是不能分解细化的。

第二,按既定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用考试的方式测量学生可测量的行为,会忽视一些无法测量的东西,如个性特征、情感特点、兴趣态度等,而这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6篇

论文摘要:在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分模块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展开逐项的测评。建立了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模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实训测评方法体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有效地推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升学生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实践能力,保障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课程。为保障实训效果,实训课程教师致力于实训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测评体系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培养具有较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

一、确立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逐步确立了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测评模式及方法应能全面有效地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的测评是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素质的评价,测评成绩的高低应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的状况。成绩评定要起到引导、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实训考核应既能检测基础技能也能对诸如市场分析、决策能力、风险防范能力、贸易纠纷等综合性高级能力进行检测。实训测评以对国际贸易基本践行能力的评价为主,注重对国际贸易全方位能力的检测。实训测评的内容应主要包括:(1)国际贸易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测评;(2)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操作的测评;(3)独立解决实际贸易问题的测评;(4)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的测评。

(二)采用按能力层次推进的测评方法

专业能力分为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大层次。在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内部又分为许多小层次。技能测评应按照这些层次逐步进行。在考核思路的设计上,我们先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的考核,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考核。我们认为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按层次考核,可推动技能实训循序渐进地展开。我们须根据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能力细化项目开展专项能力评测。通过边测边练,当学生掌握初级技能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考核如商务谈判、市场决策、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考核。

(三)贯彻考练结合、以考促训的考评原则

我们认为只有将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实训内容才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只有将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使测评既能准确地反映实习实训的效果,又能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结合是实训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专业能力考评的一种好途径。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测评中,我们围绕能力培养之核心,始终注重将能力训练与能力考核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练中有考,考中有练,考练不脱节。考服务于练,练服务于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考核的要求本身就是统一的,不能人为地将之割裂开来。将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考核的要求统一起来,可以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考核更有依据,更有利于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根据实训的要求来确定技能考核的要求,使考核的要求与训练的要求保持一致,使实训与考核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四)技能考核与技能实训同步进行,技能考核穿插在技能训练的全过程

开展一个环节的训练,就应同时对该训练环节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有多少项技能模块实训,我们就应就进行多少项考核。专项技能训练完毕后,就要进行全流程的综合演练和综合测试。我们设计了国际贸易实训的十关,即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磋商(用英文进行)、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货运保险、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口报关、银行结算、外汇管理、涉外税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的测评也设有十关在单项技能训练考核完之后,还要对国际商务综合运作能力进行考核。

(五)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实训的效果好、质量高,说明学生对专业能力掌握得好,运用得好,实训考核成绩就应该高;反之,实训考核成绩就应该低。所谓实训效果好,就是指训练操作准确、规范、熟练,效率高,实用性强,符合现代国际商务运作的要求。之所以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是因为我们重视实训教学的过程控制,以每个环节的高质量实训来保证整个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将实训环节与考核环节融为一体,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促进考核和实训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发展,促进实训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建立“一二三四五”、“过关斩将”式的实训测评方法模式

由于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复杂性,实训的考评往往是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往往采用实习报告、实训报告或其他单一的考核办法一次性地完成实训测评。整个考核的时间短,方法简单,手段单一,考核的内容不够科学,对专业能力素质的测评不到位这样的考评方法当然不能达到优化能力结构,促进学生能力增长的目的。

为了弥补原有实践教学测评方法的不足,我们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国际贸易实训过程中,逐步探索和设计出了“一二三四五‘过关斩将”式的实训测评模式。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实践能力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测评方式与评价标准,改革和创新了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测评方法。

“一”即“一条龙”考核法,又称全流程考核法。在实践教学的前期,我们重点对学生的专项基础技能进行训练和单项测评。在实践教学的后期,当学生对基础技能有了较好的掌握、能较熟练地进行单项业务操作后,我们再对受训学员进行“一条龙”式的综合演练。在接近实战的场景中,要求学员将一单业务从头至尾做到底。这样可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即“二次模拟”考核法。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既设立了全景仿真模拟考核,也设立了全程实战模拟考核。仿真模拟重点考查学员对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业务流程等国际商务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仿真模拟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它离国际贸易实际业务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还将在全程实战模拟环境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更符合国际贸易实战要求的考核。

“三”即“三分实践考核法”。既有模拟实验考核、场景实训考核,又有毕业实习考核。在实习考核中侧重考查学生职业品质、合作精神、国际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上岗就业能力等在模拟实验考核、场景实训考核中较少涉及的能力素质内容。

“四”即坚持“四个结合考核法”。在开展实习实训测评时,我们注重将专项技能考核与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个环节考核与全流程考核相结合,单兵作战考核与团队攻关考核相结合,模块分割考核与模块整合考核相结合,从而全面、系统地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五”即“五级叠加考核法”。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把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细分为五级能力指标,这样就建立了详尽的专业能力指标体系,进而针对每级能力指标的训练寻找适宜的考核方法和考核途径。

为保证实训质量,我们采用“过关斩将”式的测评方法。所谓“过关斩将”式的测评方法就是指,对于前后关联性强的实习实训环节,我们设立了诸多“关卡”,要求学生“过关斩将”,通过各个训练关卡。例如,我们在国际商务实训中心采用的实战训练“1o步”法,同时也是检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10关”,他只有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第一关(即全面按时完成通过抽签获得的贸易实训项目的作业),才有机会进入第二关;只有全部过关后,他才能取得国际商务实训实习的合格成绩。

三、构建以专业技能考评为核心的测评方法体系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对国际贸易人才专业能力的分层次分等级的细化分解,缺乏对专业能力素质考核的深入分析,未掌握每项考核的能力要求,不知道应对哪些专业能力进行考评。因而,考核成绩就不能准确反映学生技能、素质掌握情况。考核与能力培养基本脱钩,考核起不到实践教学的风向标的作用,不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有鉴于此,在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改革传统的项目式考评方法,确定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能力构造体系为依据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测评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构造科学的能力测评体系,设计相应的能力测试方法。我们按国际经贸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对“高级应用型”外经贸人才的能力指标进行了多级分解,对各项能力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形成多级能力指标体系。我们把该专业必需的实践能力分解为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进出口贸易业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等四大模块、81项五级指标体系。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不按能力分解模块进行实践教学测评的模式,制定出了科学可行的能力型实训测评方法体系。我们按照专业能力模块体系设置考核项目,首先进行单项技能考核,然后再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核。我们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细分为许多项目模块,按细化的技能模块进行训练。实训以技能模块为单位展开,实训测评也按对应的模块进行。由于各项技能训练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考核的方式也相应地有较大的差异。比如,若技能属于思维分析类,我们就采取案例分析、答辩、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测评;若属于业务操作类,我们就采用场景实训、实验室模拟等方法进行考核;若属于贸易项目策划类,我们就利用设计报告、预案等方式进行测试。

在实训测评中,我们按照专业技能的分解项目逐一进行详尽的实训和测试。在预定的分值范围内,给出各项技能水平的分值,以0.5分为一计分单位,统计出各部分的百分值,再按权重比例计人总成绩。国际贸易实训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实训总成绩一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测评成绩x20+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测评成绩×40%+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测评成绩×20%+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测评成绩×20%。

我们精心设计和实施了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测评的“多环节、大周期”的过程模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模拟练习到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规律,我们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国际商务实训考核的环节体系:(1)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技能基础知识考评。(2)国际商务专家培训后的培训考核。(3)学生就有关国际商务问题进行小组研讨考评。(4)学生就易引起分歧的商务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辩论考评。(5)实验室模拟操作考评。利用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国际贸易各流程的模仿操作考核。(6)流程考核。利用我校的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的实训场地,按照国际贸易的实际流程,在接近实战的状态下进行商务运作考核。(7)国际商务的方案设计。针对某些国际商务问题,要求学生制定具体的方案,如谈判方案、风险防范方案等,以此检测学生国际商务运作的策划设计能力。(8)实训体会交流,发表对技能训练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发言,学生互相评分。通过经验交流,大家共同受益,共同提高商务运作能力。

四、分模块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展开逐项的测评

在对国际贸易专业能力素质进行分解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等四种能力模块循序渐进地分别展开专业技能实训测评。先按能力模块分别考核记分,最后统计出国际贸易实训的总分值。

(一)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该模块的测评内容分为国际市场分析技能与国际市场决策技能两个方面。其中国际市场分析技能包括: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环境分析能力、竞争对手分析能力、目标市场分析能力、盈利分析能力等。国际市场决策技能包括:市场预测能力、市场进人策略选择能力、贸易伙伴选择能力、价格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按照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分项训练模式,我们制定了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实训的分项测评体系。对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的测评方法主要有:网络信息收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分组辩论,实验室模拟实验,流程实训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0%。

(二)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国际贸易业务践行能力由进出口业务两方面的技能组成。对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的测评也须从这两方面展开。出口方面需要测评的技能项目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备货出运能力、出口报检能力、出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进口方面需要测评的技能项目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提货分销能力、进口报检能力、进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我们按照上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的训练测试项目,制定了详尽的国际贸易业务践行技能实训测评体系。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我们运用的国际贸易业务践行技能测评方法主要有:外贸函电撰写,缮制单证,单据审核,案例分析与错误查核,场景角色模拟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40%。

(三)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实训测评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对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技能的测评,二是对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技能的测评。风险防范的技能有包括风险识别能力、风险估测能力、风险评价能力等。风险管理的技能包括风险预警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对无法控制的国际贸易风险作出财务安排的能力等。以上述分解的能力项目为基础,我们开展了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分项训练和分项测评,制定了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测评体系。在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的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估测报告,决策分析报告,观测报告,预警报告,预案设计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0%。

(四)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实训测评的方法

完成专项能力训练考核后,要进行全流程业务综合演练,同时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进行总体评价,其中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国际沟通能力、国际贸易全流程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决策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仲裁诉讼能力等。综合专业素质的考核主要包括实训出勤、人格品质、工作态度、责任感、诚信度、交往合作、业务能力、对复杂国际贸易问题的推理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表现各占50分。由任课教师和特聘的外贸专家共同评分。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0%。采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综合演练、问题研讨、实训考勤。

五、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体系的改革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在建立科学、高效的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体系的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探讨,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一)关于学校总体协调的问题

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改革较之课堂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具有更大系统性和复杂性,仅仅依靠任课教师是完成不了此项任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应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系部的统筹协调下展开。教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国家贸易实践教学测评考务大纲和考核计划,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工程复杂,涉及较多的人力物力和场地,学校应在此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二)关于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有些环节的工作可由单个指导教师独自承担,但有许多环节的工作只能以教师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实训测评应采取教师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参与实训测评的教师要有较好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实训指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分工,紧密合作,协同作战,圆满地完成实训测评任务。

(三)关于聘请外贸专家参与实训测评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应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能否胜任外贸实践工作作为检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最终标准。由于外贸专家精通、擅长外贸业务,他们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有最高的发言权。因此,在进行实训测评时应尽可能聘请外贸专家参与实训测评工作,这可保障国际贸易实训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关于对技能测评方法进行整合的问题

按照分解后专业技能项目进行实训检测,可定量地检验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情况。但由于分解细化后的专业技能检测项目众多,若采取逐一检测的方法对每项技能进行测评,则工作量非常浩大,这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对技能测评方法进行整合,某种方法的某次测评应能同时对多项技能指标进行测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实训测评的效率,使实训测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7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动态管理

一、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目前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主要从三种思路展开:基于胜任力特征模型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思想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来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三者分别从预测大学生是否胜任未来职业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通用胜任力;量化考核和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从而细化考核指标;克服评价指标过多等问题采用平衡计分有针对性地划分评价指标等方面对构建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进行研究。动态管理下的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基于以上三种主要研究思路,探讨一种立足测评主体、面向社会发展需求、量化考核关键指标、及时反馈改进的联动测评机制。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测评标准和方法欠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情况

首先,综合测评关键指标的细化,如何确定考核指标各要素的地位与权重问题,传统体系中多采用百分制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同考核指标所占比重都有明确规定,评定方法较为封闭。其次,考核标准的制定缺乏主体参与性和专业针对性,测评标准单一,测评过程中学生缺乏角色意识,没有真正参与测评全过程,未能达有效激励学生的目的。再次,现有的综合测评大多采用一学期或一学年测评一次的办法,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学习成绩、文体活动方面进行基本的整理、统计加减分制, 实行静态的评定方法,缺乏对大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进行持续性的动态把握。

(二)测评过程和内容不够公正透明,结果易受主观成分影响

高校的综合测评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公正的评价,也关系到奖学金等各种荣誉的评定。现行综合测评一般是由辅导员领导下的班级测评小组具体操作,大部分同学未能参与到测评全过程,加之参与测评人员的理解和责任心不同,这就要求在测评过程中注重细节,规范各环节的操作,建立持续性长效测评机制,实时公布测评考核情况,建立信息民主反馈平台,杜绝测评中现象的发生。

(三)测评意义和功能缺乏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不重视后续工作

高校综合测评的主要目的是要动态管理反应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情况,通过综合测评正确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大学生奖优评先中树立榜样,从而产生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成才观念。现行测评体系缺乏反馈功能和预测功能,不重视测评的后续工作,分离了测评和教学、育人工作的紧密联系。因此综合测评的引导和调控学生的作用没有体现和发挥出来。应更多地在咨询、决策参考和调节控制力上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加强测评为教学、育人的服务功能,发挥测评的真正意义。

二、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动态管理机制

(一)动态管理原理与方法

动态管理要求以不断变化的管理行为与手段去能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实现主客观之间的动态适应与协调。在制定计划与对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管理主体的参与意识,保有必要弹性,以保证适应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确保管理的世纪操作性。动态管理的核心要充分发挥信息作用,运用有关实际管理系统运行信息的反馈,灵敏、正确、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与控制,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动态管理模式

1、立足学生本位的双向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要求在确立管理目标时要紧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突破传统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广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性。大学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辅导员已不再是中小学时期班主任“保姆式”的管理。大学校园开放式授课,社团众多,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也是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与其让学生被动成为被管理的对象,不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共同管理者甚至是自我管理者。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明确大学四年的每个阶段性目标,并结合自身情况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发展规划,然后以个人逐步带动整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参与到管理细则的制定中来,动态把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管理双方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2、把握学生动态的阶段管理模式

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流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生面临不同的挑战,呈现不同的特点。学生日常管理应当注意把大学生学习周期阶段化,按照阶段化的线索探索各个阶段所具有的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把握普遍规律进而开展工作。需要提出的是,管理中除了把握学生自身发展的动态,也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社会发展形式、市场人才需求趋势等。具体而言结合阶段性管理目标,细化管理版块,建立学生个人发展信息档案,通过量化的动态信息收集,直观反映学生动态成长的典型变化。

3、重视信息反馈的绩效管理模式

动态思维管理模式重在创造具有活力的沟通机制,动态思维模式就是收集新资料、制定新方案、实施反馈、调动新方案的过程。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事务的结果往往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要,管理模式下学生的成长状态直接反映了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确保学生在合理化的管理模式下不断成长,就必须重视各个管理环节中呈现出的实际问题,更新管理内容和方式。信息反馈是促进管理优化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信息反馈为一种双向反馈。

三、动态管理下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建构的途径与实践——以重庆师范大学空乘专业为例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分别针对学生素质能力测评制定了十项测评细则和评选及表彰办法,各个学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结合学院学生专业特点制定各院评定细则。此种测评方式促进了学生综合测评有序进行,做到了有理有据、有法可依,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奖优评先渐渐地有了“对号入座”之嫌,缺乏对学生全面持续的动态掌握,评定过程中受到了主管因素的影响,更没有发挥测评的激励反馈功能。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持续动态管理的制度,从而反映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测评。

(一)综合测评动态管理机制

1、认定指标的确立及定量分析

高校应根据所在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在尊重专业和学科的差异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重庆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学生进行日常动态管理时,在入学之初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以学校综合测评规定为指导,学院测评工作为依托,确立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实际操作性强的测评指标体系。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和意义,从而确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在实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发展处于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重点、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要实时的调整测评指标的内容和比重。具体而言,制定各班《班级成员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考查细则》,根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阶段性学习目标每一学年进行一次修订,并将综合测评的核心指标融入其中,分版块进行量化考核,确立指标的比重,以此作为各班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测评内容模块化及考评情况公开化

综合测评指标确立后,需对测评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具体而言是以学生德、智、体等各种需要评价的方面作为一个独立模块进行测评,再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将各模块进行多样化组合应用的学生评价体系。以重庆师范大学空乘专业为例,分别根据《班级成员在校综合情况考核细则》中涉及的测评指标进行细化,制定了《班级成员日常表现情况汇总表》、《班级成员奖惩情况汇总表》、《班级成员考勤汇总表》等9份测评表格,实时更新学生在各项测评指标下的表现情况,将测评情况定期进行公示,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将测评工作与教学、育人工作紧密结合。需要提出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级成员在校综合表现情况考核”为载体,每一季度对学生各测评指标下的情况细节进行公示,并不是简单地公布奖先评优的结果,此种模块化、公开化的测评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奖优评先的公平性、合理性。

(二)综合测评体系建构

1、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简称SIPQ,Students Integrated Procatarxis Quantification)是坚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进行重庆师范大学空乘专业学生动态管理时,如何体现学生日常综合素质能力,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见图1)

2、综合测评的动态实施办法

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在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统一指导下确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入校之初,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到个人综合表现情况考评细则制定的讨论中,并在每学年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目标对考评细则进行修正。“个人综合表现情况考评细则”是“学生综合测评指标”的具体化和版块化,细则确定后,重点是作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工作指导,针对细则中的内容绘制表格、进行明确分工,班长团支书则负责汇总班级成员的总体表现情况,便于对每个同学的发展动态进行更新和公布。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将班上每位同学的阶段表现情况进行公示,结果公示后,学生可及时跟辅导员进行信息反馈,沟通解决测评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进行修正和调整。辅导员根据公示结果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引导,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逐渐进步,实现综合测评的动态循环机制。

四、结语

动态管理下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不仅重视综合测评的评定功能, 而且强调测评的管理功能和导向功能。不再单一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成绩、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整理然后量化加减分的形式来评定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情况,而是实行动态的测评方式定期更新和公布学生阶段性的突出表现、学习进展等,并将班集中所有成员的表现情况作为评定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从而避免学生只重视个人数据的增减而忽视能力的真实提高和团队的集体目标,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现当代社会实行的素质教育要求一再强调要真正地落实积极能动地把握学生的成长过程的目标, 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测评过程中, 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素质教育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才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平安,刘粤惠.大学生综合测评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2] 杨绪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教研,2011(04).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8篇

一、什么是“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将成长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相结合,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试。“三位一体”的具体实施途径,是在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的前提下,高校可以把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相应等第作为前置条件,也可提出相应的选修课要求,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试点院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和高考,高校将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试(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和高考成绩以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并按综合成绩在提前批中择优录取。高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试(包括特殊才能测评)的内容、标准、形式和办法,由试点高校根据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的要求确定,体现对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一般采用笔试、面试、操作考试和素质特长展示等办法。参照以往情况来看,各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多以面试为主,很少出现笔试。一般只有当报考人数超过计划总数的一定倍数时,才会组织笔试,根据笔试成绩,按招生计划数适当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名单。“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我省独有的一种高校招生模式,其出炉的背景是:为我省一些没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能招收符合自己培养目标的特长生,推出了“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注:教育部批准的自主招生仅211院校有资格,我省只有浙大一所)。从制度设计上而言,“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弥补了单纯以高考分数选拔学生的不足,有利于拓宽高考选拔多元化途径、强化学业水平测试和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扩大高校招生自。对高校来说,通过与统一高考的结合,体现其招生自,有助高校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拔合适的学生。比如,杭州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和护理学专业,有很鲜明的专业特色,自2011年开始就采用“三位一体”招生模式,学生的专业思想非常稳固,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对中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光强调素质教育但无法落实的尴尬,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地。对考生们来说,“三位一体”招生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专业,满足其对于高考的选择性要求,并且即使你在高考中“小有失常”,没能考上相应批次的分数线,只要你在高校自主主持的综合素质测试中表现良好,仍有机会在提前批次中被心仪的学校录取。作为我省独创的一种特殊招生类别,“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从2011年以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为试点单位实施以来已初显成效,对高考多元化招考体系的形成、高校招生自的扩大以及对素质教育的引导,均有实质性的推进。已帮助数千考生进入心仪高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认可,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批次也日益丰富。如2014年以一本为主,兼顾了普通本科(俗称的二本)、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俗称的三本)以及职业学院(专科)的试点招生院校达到了37所,其中有了浙大、上海交大等省内外一些“985”“211”高校。从当今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看,这一招生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符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教育部将以浙江“三位一体”综合招生为样本,在全国高考新方案中加以逐步推广。

表1

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报名

各高校的报考条件会有所不同,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需要达到几个A,重点参考学科是什么,各类竞赛和特长需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有所差别。具体条件,考生需详细查阅当年各招生高校公布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一般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年初时会在浙江省教育考试网上当年具有“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院校的信息,考生和家长需要登录相应高校网站进一步查询“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根据报名条件和个人情况向相关高校报名,而不是在考试院网上报名。如2014年的“三位一体” 综合评价招生院校的信息2月份就在了浙江省教育考试网上,一般各高校会稍早一点在校园网上“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建议:要重视学业水平考试。“三位一体”出来还不久,有很多学生、教师和家长对这一招生还不了解或所知不多,只盯着高考,对学业水平考试重视不够,有些学科本来再努力一些可以拿到A,没有A,就失去了报考心仪学校的资格。

三、怎样的学生适合报考“三位一体”

根据这几年的情况看,“三位一体”的招生范围在不断扩大,三个批次的院校都有,尤其是2014年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启动了在浙江的“三位一体”的招生。无论是哪一批次对专业认知度很高的考生,也就是说一定想读这类专业,甚至想好了毕业后工作也从事这个专业领域,对这类专业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的考生绝对会是“三位一体”招生首先青睐的对象。如2014年温州医科大学的面试各环节都紧扣“医”的主题,侧重从医学角度考察考生。校方表示,我们想招收有医学潜能的学生,从考生在心理测试、体验与感悟、面试等环节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有医学潜能,是否适合学医。浙大招生处负责人说,相比“华约”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更侧重考察学生的专业倾向和专业培养潜质。“我们希望学生专业意向明确、有学科特长,对人生有目标和规划。”另外在高中担任学生社团干部、班委等,或有从事社会事务经验的考生,会有一些优势,心理素质好,承受能力强的考生也会在综合素质测试中获益;相反,除了学习以外,动手能力不强、对社会关注度不高、缺乏社会基本沟通能力的考生,会在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试中处于劣势。

值得提醒的是,报考“三位一体”时,专业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很多院校都只推出了部分专业(好多学校是拿出了最好的一些专业),考生报考前一定要看仔细,建议你在认可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再决定报名。如2014年浙江大学各校推出的招生专业为:(文科)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俄语,(理科)哲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浙江中医药大学推出的招生专业是:(理科)中医学(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五年制)、中药学(四年制);浙江外国语学院推出了翻译专业。从四年的实践看,这一模式是今天提出来的“专业”先导录取方式的前期尝试。

四、“三位一体”志愿填报

各高校在综合素质测试(包括特殊才能测评)结束后,按不超过招生计划1:5的比例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在校网上公布。入围考生结合高考成绩需参加相应批次的提前批中的志愿填报(特别提醒:无论你是否上了该批次的最低投档线,只要你是入围考生,均有该志愿的填报资格),省教育考试院将符合所报考高校入围学生中有志愿的考生在相应批次的提前批中进行投档,由高校依据综合成绩高低决定是否录取。如浙江工业大学在2014年的招生简章明确:对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则按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项顺序排列依次为:综合素质测试成绩、高考总分、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已录取的学生,其他院校不再录取;即使没有被学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也将进入后续常规志愿的投档程序,不影响接下来的正常录取。

提醒:与自主招生不同,“三位一体”的志愿填报是不锁定的,无须与学校签约,而自主招生则要5月份时与高校签约。“三位一体”入围考生的志愿填报选择是完全自由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在填报志愿时,对高校的选择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考生可以选择已入围高校作为相应批次提前批的第一志愿,也可以放弃“三位一体”的志愿填报,选择填报普通文理科相关批次志愿。如某考生顺利入围浙江工业大学的2013年“三位一体”招生,高考正常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填报志愿时,他有了更好的选择,结果放弃了第一批的提前批志愿中的填报浙江工业大学的2013年“三位一体”。

五、“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与普通高考录取的区别

普通高考是根据高考成绩按批录取;“三位一体”是根据综合成绩放在对应批次的提前批中录取。综合成绩一般按“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20%+综合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0%+高考文化分(折算成满分100分)×50%”计算形成,但不同学校和专业,比例有不同的微调,但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50%。如2014年,浙江工业大学的综合成绩按“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成绩(以100分制折算)×2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以100分制折算)×30%+高考总分(以100分制折算)×50%”计算形成;而宁波大学的综合成绩换算公式: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5%+综合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5%+高考总分(折算成满分100分)×50%;浙大则把参加“三位一体”的考生最后的综合成绩按照“中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考总分占60%”计算形成。其中,“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按“AAA测试”成绩的一半占30%、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占70%计算。

六、典型案例

【案例1】 高考成绩535分(注:当年一批线550分)的理科考生小朱被浙江工业大学提前录取。原来,在高中阶段他会考成绩12门科目全A,2011年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凭出色的面试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获得了专家评委组的一致认可,提前被该校的建筑学专业录取。若按该专业统一高考招生分数线(最低为605分),他根本进不了浙江工业大学。

大四综合测评自我总结第9篇

关键词:网络化测试;英语综合能力;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69-02

在国际语言测试网络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和我国“最大规模”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革新的影响下,众多校级考试也在纷纷改革以往的纸笔测试。我系自2010年考试尝试听说机考的改革,历经考试模式、教学模式、评估体系、自主学习各方面实验以及蓝鸽公司、实训中心、硬件设施等多方面协作,现已步入了比较成熟的网络化语言综合能力测试阶段。本文主要就网络化英语综合能力测试的体系构建进行探究,以达网络化语言测试形式的科学健康发展。

一、网络化语言测试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大量的毕业生访谈也表明: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工作岗位尤其重要,特别是网络听说、实时沟通能力以及书面电函的读写能力。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也总结出:不轻视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加强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邱东林等(2005)就复旦大学开展的听说机考的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机考的利弊。朱音尔、张肖莹(2006)就宁波大学听说机考实践和读写机考实践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形式,发现学生对此种形式持肯定态度。我系也在2010年第一次小规模地尝试了听说机考的改革。多次实践证明:计算机测试有效改革了传统考试模式,并且触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这为进一步基于计算机网络化的测评模式打开了通道。结合我系开展的听说机考成功经验以及效仿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形式,课题组大胆改革尝试,探究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综合考查,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开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实施。

二、网络化语言测试的体系构建

网络化语言测试是我系机考的进一步发展,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题目从纸质上搬到了电脑上,而是一系列关于教学评价模式的优化过程。基于测试理论的研究基础,课题组综合权衡测试内容、测试形式、阅卷形式、评估方式等方面,力争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的高度统一。

1.测试形式。多年以来开展的考试都是以教学课程为单位,但是此次考试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考试范式,而且优化了听说机考模式。以我系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例,开设的英语语言类基础课程有《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和《英语口语》。此次考试采用网络化手段,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国际雅思考试二者之优点,将四门基础课程综合起来测试。首先,教研室全盘把控测试总时间和各项能力测试分值比例,测试内容需涵盖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同时必须考虑测试的难度和效度。其次,各课程小组根据教学大纲,拟定题型。然后,实训中心组织教师实现组卷。最后,在正式网考期末测试之前进行小规模模拟。另外,测试过程简单科学,包括信息认证、考试、(自动)提交环节。

2.测试内容。测试内容是此次考试改革的重点。组合后的试卷共涵盖题型,测试总时间为135分钟。听力部分:听短对话和听小短文;口语部分:听小短文并且复述和根据情境进行两人小组对话;阅读部分:词汇选择和三篇阅读理解;写作部分:短句译文理解和作文题。这些测试内容从组卷结果看,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较高,完全符合学生现状水平,刚好学生也在本学期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英语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都比较熟悉。因此,测试内容具有可靠性。

3.阅卷形式。网络化语言测试彻底改变了教师埋头改卷的局面。在测试的题型中,只有写作部分的作文题和口语部分为主观题,需由相应课程老师在电脑上阅卷,并将分数导入阅卷系统;其他题为客观题,全由网络自动阅卷出得分。这大大减少了教师阅卷工作量,也极度提高了阅卷效率,特别是客观题,教师只需查看后将分数导出即可。

4.评估方式。这次测试主要采取的还是终结式评价模式,但只占总评分的40%,只是评价方式的一个部分,另外还包括平时表现(30%)和技能测试(30%)。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还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包括学生作业、自主学习、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形成综合性评估。这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例,蓝鸽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可以自主设定自主学习占平时总评的分值(如学习1小时得5分),学生必须进入平台学习完成自主学习。

三、网络化语言测试的利弊

笔者就此次测试进行了随机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教师和部分学生。访谈结果很明确,皆持积极肯定态度。基于蓝鸽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的测试极大缩短了阅卷时间,并且提高了整体测试效率,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态化考试模式。另外,平台内资源丰富,既有共享的素材,也可根据需要添加、修改、设定资源。评价手段多元化,既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也可教师评定,这极大加强了评估的信度。但同时,网络化语言测试的起步尝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关键体现在测试内容:什么样的测试内容才能真正评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目前的测试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简单拼凑,未能真正实现学科平台的智能组卷功能;特别是口语部分的测试,在检测学生的交际能力上还存在疑问;其次在阅卷形式上,如主观题的阅卷,主观程度还比较高,未能实现高信度评估。

参考文献:

[1]Bachman,L F,Palmer A.Language Tesing in Practi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邱东林,季佩英,万江波,等.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J].外语界,2005,(4).

[4]朱音尔,张肖莹.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机考探索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5]李清华.基于纸笔的语言测试与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的等效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