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专体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0 05:29:16

中专体育论文

中专体育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丈献检索、访谈法对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蛛述,得出结论。提出提高大中专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为以后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组织中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目前,体育组织情境下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其内容主要集工作满愈度的人口学变差异、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和调节变量以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变盆的研究上,而且对这三者的研究往往是交或综合进行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体育组织中,我国仅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惫度作过研究。国外在体育组织情景下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运动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大学教练、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三部门学院的运动指导主任和行政主管、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一部门由NATAHOC认证的运动教练员等。

2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在一般组织情境中,关于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主要有Adams的公平理论、Vroom的期望理论、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Hertberg的激励一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的人格一工作适应性理论等。Locke对工作满意度研究所作的综述认为,工作满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本身、报酬、提升、认可、工作条件、福利、自我、管理者、同事和组织外成员1(汾因素。阿莫德(Amold)和菲德曼(Feldman〕则提出,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本身、上司、经济报酬、升迁、工作环境和工作团体。

我国学者诸葛伟民运用自编教师满意度问卷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对浙江、上海、江苏三省的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现状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适应性、职称评定因素、群体组织气氛、学校政策制度和报酬福利待遇满意感等五个因素。任职年限、职务、职称三个变量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

Barrea等人的工作满意度调却SS(1obSatisfactionSurvey)Ip7卷,则从年龄、工资、工作经验、教育水平、性别、民族、职称等方面,考察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一部由NATABOC认证的运动教练员的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满意度水平。

在研究中国业余体育学校教练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中,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教练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的一般影响因素,即工作影响、工作动机、激励系统、领导行为比其它变最对教练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有更普遍的影响。Allen和Howe研究了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能力及感知能力、教练反谈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高能力、取得好成绩后经常得到表扬和反馈信息、在错误之后经常得到鼓励和正确信息,与对教练和团队的高满意度相关联。

有研究探讨了领导行为与员工满意度六关系,认为领导行为也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AminuddinYusofiL用体育领导童表(LSS姗究了全美大学生体育协会一部和三部(NCAADivisionIandDivisionI1I)动指导主任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教练工作满意度之问的关系,结果表明运动指导主任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教练的工作满意度之间有正向的关系,认为领导是高变革型的教练比认为领导是低交易型的教练,更容易对工作感到满意;教练感知到的变革型领导行为越多,满意度越高。因为变革型领导是通过给下属提供能激励起他们自我兴趣的奖赏来激励他们的,并满足下属的基本需要,鼓励和给下属较高水平的刺激。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一领导范式是较容易使下属感到满意的。

Chclladurai和Riemer对大学足球运动队的教练的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研究发现攻方队员和守方队员对偏好型领导行为与感知型领导行为的满意度存在着差异,综合偏好和感知性的领导行为能提高运动员的满意度。Dwyer和Fischer以运动员对教练领导行为的感知,来预测捧跤运动员对教练的满惫度水乎,把运动员的满意度作为对教练领导行为感知的反映。运动员从训练和指导、民主、专制、社会支持、积极反馈等方面对教练的领导行为进行感知,结果这些摔跤选手表明,对教练的积极反馈、训练和指导感知较高,也就是说在这些方面对教练的满意度较高,而对专制领导行为感知较低。

还有研究者考察了志愿者的工作满意度,如对志压运动管理者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从志愿者满意度的四个层面角色满意度、管理满意度、合作伙伴满意度、得到奖赏机会的满愈度出发,最后确定了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对他们满意度的影响。管理环境的两个方面自治和心理距离对志层者的满愈度很重要,且满意度也可能受组织特征的影响。从管理的角度看.这一结果对组织征葬和保留志愿者是有用的.探讨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及他们对组织在心理环境上的感知,可以确定这些个性特征是如何影响志愿者满意度的。类似这种考察运动领域内志妞者的满惫度,从我国来看在研究对象上是比较新颖的。因为在国内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以志愿者为被试的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是因为我国的志愿者组织未成规模,往往是临时形成的,因此在选取他们为被试时,取样比较困难。

3国内外研究比较与结论

综上所述,国外对体育组织中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早并较受关注。此外,国体育组织工作满愈度的研究中,在研究方法上的运用上比较多样,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等。在研究视角、着眼点等方面比校全面和独特,如研究女青少年运动员的感知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足球、摔跤等运动员对教练领导行为的感知以确定工作满意度,研究工作满惫度与工作倦怠等。

在研究内容上以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比较、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居多,而工作满意度与其结果变里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即工作满意度水平可能导致的员工行为)。在研究对象上虽然比较多样,但其所分布的体育组织却显得比较单一,如研究对象多是职业运动员或大学运动队运动员、大学教练、运动指导主任,少数还涉及到运动志愿者;体育组织情境多是在大学体育悄境下,可能是由子在国外,大学悄境下取样较为方便。总之,国外在体育组织中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取其所长补己之短,以期完普未来的研究。

结论:通过以上的综述结果的比较显示,就总体而言,我国对休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较少且对大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婚姻状况、学厉、职称和年龄等因素回时也影响大中专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4意见和建议

中专体育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体验式,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可见,正确实施体验式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体验式教育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尤为重要。

一、建构“以学生为本,情景与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具体生动的教育情境和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吸引学生的关键性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创设情境和活动,具体如下:

1、直观感悟式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形式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的教学方式。如影视艺术比现实生活更深刻、更感人,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学中有目的地选择、使用具有代表性、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价值,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孔繁森》教育论文,为了国家的复兴舍生取义、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片《叶挺》、《复兴之路》、《抗震救灾文艺晚会》等。学生看完后,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即以“假如我是影视中的人物,该怎么办”为切入点,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交流观后感并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容易与影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受到熏陶。

在教学中,利用音乐渲染情境,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增强他们对情境内涵更为直接、生动、丰富的审美感受。如:以一曲欢快的《春天的故事》歌曲导入,会使学生跟着音乐在无意识中走进邓小平的时代。

2、角色表演式

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充当某种角色进行表演、思维,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从而获得真切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方式。如关于职业道德的讲解,我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扮演医生与病人,让学生反思到在 “用心倾听”病人的声音,才会了解病人的痛苦,知道病人的问题与需求,才能提供正确、良好的医疗服务;病人要知道医生也是人,“用心体会”医生的苦心,才会了解医生所承受的压力和有时面临的无奈,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早日恢复健康。角色扮演活动有助于学生强化职业道德,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改进自己,并容纳他人,融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3、情景模拟式

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背景、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获得认知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在学习法律的有关知识: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等内容时,我们就采用了法庭辩论的方式。实践表明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法庭模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法律的权威,也培养了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4、动手操作式

是指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将教学目标融入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长知识教育论文,获取体验,提高能力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民族团结、爱国主义这一内容时,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具有唱歌特长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风情的歌曲并学会演唱,让另一部分同学收集反映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影像资料或小故事。这样,课堂就变得丰富多彩。有的同学合唱了蒙古歌曲《吉祥三宝》,有的同学独唱了壮族山歌,还有的同学演唱了《青藏高原》。每演唱完一首反映某一民族的歌曲,适时请同学介绍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最后全班在合唱《爱我中华》、《中国人》中结束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歌声中实现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讨论、辩论式教学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地发表不同观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如课堂辩论,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设计适宜的辩题,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自行寻找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八荣八耻”时,有的学生提出雷锋精神过时了,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不是压制,更不是回避,也不是把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矛盾交回给学生,开展一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的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说出真实想法,在两种观点的尖锐交锋中,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引导正确的道德观。准备论据就是认知的开始,辩论的过程就是相互的交流,评委的点评和教师的评价就是认知的提升,学生在辩论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强烈的体验。

5、演讲报告式

是指借助演讲和作报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说故事,或给学生有意识地“说故事”。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论文,要注意选择那些典型的、有说服力的、积极向上的人物的故事,最好是受学生喜欢或崇拜的人物的道德故事,或者是本班、本年级、本校、本专业发生的道德故事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学习道德规范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上台演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学生满怀深情地演讲了非典时期及抗震救灾中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先进事迹。学生们听了,无不为此感动。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实际上都己经蕴涵在这样的先进故事中了。又如邀请柳州市司法局的专家到我校给学生做《劳动合同法》专题讲座,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生活体验,使广大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学会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走出课堂,重视实践

1、社会实践式

高职高专培养的都是专业技术型人才,他们毕业后多数直接走向社会,投身祖国的经济建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进学生的体验、感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因此,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发校外实践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创建实践基地,目前已经建有柳宗元纪念馆、柳州市窑埠社区、柳州市老人康乐园、桂林市新农村示范点——荔浦县双江镇秧家洞屯、41军等实践基地,并联合校团委、学工处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1)利用柳州市周边人文教育资源和已经建设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开展各种活动,提高自我道德风范和人格标准。如参观柳州市规划展览馆、柳州市博物馆、滨江公园的雕塑、柳宗元纪念馆等和学校办学成果、新校区建设展览,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感。

(2)利用周末步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到柳州市鱼峰区箭盘、晶远等社区开展大学生社区挂职与援助活动,与窑埠社区开展“受牵手,共建文明社区”迎接自治区成立50大庆的城乡清洁工程活动;到柳州医专一、二附院学习参观和实习;到柳州市老人康乐园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等,使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毅力、增强学生能力,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奉献的有效形式。因此,我们联合校团委学生社团紧跟时代步伐走向社会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如定期到柳州市儿童救助站、聋哑学校、老人康乐园开展关注弱势群体活动;协助柳州市共青团到柳州市各大中专院校开展以“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的宣讲活动;积极参与“手拉手、献爱心”、“救助失学儿童”、进社区“义诊”、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助人的乐趣,为促进大学生正确、稳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2、调查访谈式

是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亲临现场搜集、占有第一手资料,去亲身经历调查的过程,自主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实践调查活动教育论文,可以给学生一些参考题目,学生也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研。例如,我们联合团委学工处,带领学生到柳州市各县企业、医院、新农村进行考察调研,撰写关于新农合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或进行“三下乡”活动,了解各大医疗机构在招聘人才过程中的标准,引导并激发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同时,还引导学生就近或回家乡进行调研。开学时把学生上交的调查报告统一批改,并选出优秀的进行评奖。社会调查能让学生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最终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教学的初步成效

回顾实施体验教学走过的教改之路,尽管其中还存在着不足,但是,成效是明显的。

1、课堂教学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

以往的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厌烦。实施体验教学,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体验、感悟,使课堂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体验教学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名引导者,在课堂上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讨论、辩论、表演、演讲、观看电影等,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高涨,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也在自由、愉悦的心境中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对课本摘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通过对参加实验的五个班的无记名的调查,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的占94.8%;对此教学法持赞成态度的占95.8%;认为通过实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的占96.5%,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实际的占99%。

2、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施体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的原有经验,把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因而使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明显的提高。这主要表现为:从学习过程看,由于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真实的感受,使其自信心得到了良好的树立;从课堂表现看,学生表现的机会均等,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较多教育论文,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那么他的学习意志会得到增强;也正是由于以上因素,学生能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兴趣,思维活跃,对学习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状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自然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对参加实验的五个班的3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认为通过实验使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的占97.5%;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能主动与同学、老师探讨和交流问题的占95.8%。

3、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增强

实施体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去的热情,创造性的学习感悟的能力;体验教学给了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使教育面向全体,具备一定操作性,大大加深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感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魅力。实施体验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学习,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体现出不同层次的提高,使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对参加实验的五个班的无记名的调查,认为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占97.6%,期末考试平均达到85.1分,比实施体验式教学法前的成绩提高近十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刘双: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新课改的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3期,85~86.

2、李鸣,李富:体验式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路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08年8月第3期, 11~13.

3、宋强铃:情感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和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8年9月第35卷第603期,96~97.

中专体育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一体化,数控,探索

 

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使用,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的使用率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凸现,数控机床的使用率将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随着数控机床普及率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大量懂得数控编程与机床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便面临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数控技术工人的新的挑战。

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相对分开,各成一体。导致学生跟着理论老师学完一个学期的理论之后,利用期末集中到数控车间跟着实践老师再学习实践。因为数控技术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积极性普遍不高。通常一本书的理论学完了,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而期末到车间实践的时候,很多学会的东西也已经忘了很多。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觉得数控技术难学,普遍抱有恐惧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症结后,我校从2005年开学以数控专业为试点教育教学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即把数控专业学生第二年所学的专业课分成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技术、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若干素质技能模块。将这些素质模块全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进,每一个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一个老师全部完成。学生在学习每一模块时,先由老师讲解当天所学理论,学生掌握后就直接到车间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显著改善。

但是随着这几年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其中的不足也在教学中显现出来。数控专业学生所学的素质技能模块彼此相对独立,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同等原因,往往只对其中的几个模块感兴趣,而对剩余的模块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偏科。这样一来,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我校机械系的教师以近五年一体化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数控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从学生在技能模块学习中偏科的问题着手,分析学生偏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学生个人的兴趣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致。因此,在假期中,我系老师积极探索,把学生第二学年所学习的若干模块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两个模块为主线,把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模块的内容穿插在数控车削技术与数控铣削技术的学习中。

具体实施的步骤分为:首先,数控专业的学生升入二年级学习后,我系老师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模块学习前的动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整个技能模块学习的总目标。总目标的实施依靠具体项目进行落实。具体的项目是由我系老师在假期中经过细致筛选,以数控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设计出的由轴类零件和平面轮廓零件组成的配合工件。通过把配合工件的内容分解,其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学生将要学习的技能模块组成。接下来,学生在进行每个模块学习的第一节课里,专业老师都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所学模块在整个总体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完成所分配的目标。

在CAD/CAM模块的学习中,老师会把学生要完成的总的配合工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首先从直观感受到学习完所有模块后所要完成的配合工件的造型。然后,老师会把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进行逐步分解,最终分解成学生所要学习CAD/CAM模块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通过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学习,逐步深化,最终才能完成整体的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学生通过对CAD/CAM模块中零件的实体造型有了了解后教育教学论文,在钳工技术的学习中,首先从要完成的配合零件的毛坯入手。老师发给每名学生原始毛坯。学生通过学习钳工技术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测量等知识后,对原始毛坯进行加工,以保证在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加工中对毛坯的精度质量要求。得到达到精度要求的毛坯后,学生就开始在数控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从数控机床的组成、基本操作、数控程序编制、自动加工和精度控制等知识点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学习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同时,同步开始电器与PLC的学习。电器与PLC主要包括各种电器元件、控制电路和PLC编程。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涉及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电器控制部分。在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的同时理解机床动作的原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生根据第二学年开始时的总项目介绍,逐步随着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总目标划分了若干小的模块化目标。当学生由于兴趣或其他原因完不成其中某一模块学习时,就会造成后面的模块学习无法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总体目标的达成。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还引入了团队竞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当完成一个基本模块学习实践后,各个小组会进行评比排名。基于以上两点,学生在学习中偏科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往有大幅提高。学生考取两个或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也有大幅提高。

事实证明我校在一体化教学中引入总项目引领各个分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尝试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是尝试,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始终立于国际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文堂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04,2

[2]马春峰,于宏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

中专体育论文第4篇

近年来,不断的改良和创新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并逐渐走向成熟。1996年制定的体育教学刚要中指出了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当成是体育教学的目标。现在,国内这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已经发展变化,不再是以前那种单向形式的生理类体育发展,而变成了包含多个方面的体育观,比如社会、心理等,并且体育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只是考虑强身健体,而是逐渐地考虑一生体育、愉悦体育等。不断变化的这种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有帮助,能够为其创造一个舞台,不过,他们想要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地表现自己,那么他们必须事先具备先进的优秀的体育理念。因此,体育理念也要慢慢地改革并发展,把这种理念融入到学生思想之中,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创新,中职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工作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二、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创新

现在,中国早就开始大面积实行素质教育,然而中职学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当前的学生具体情况不符,同时在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也不能更好的适应。因此,需要对该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加以改革。现在实行的《课程标准》之中,虽然包含了相应的内容提纲、学习目的,但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提出来,基于此,体育教师要进行创新,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第一,按照学生情况来开展教学,例如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以此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第二,改革创新体育内容必须要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此来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第三,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师情况、体育场地情况等因素,基于此来改变教学内容。职业中专体育老师根据这三个方面来修改和创新目前实行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详细的培养目标,将原来培养单一技能的目标变换成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教师在选取体育教学内容上,以免按部就班的情形出现,而应该积极改革,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逐渐更新和修补体育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运动感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实力,从而将一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实现。

三、职业中专体育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1.推行情景形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设计的运动情景之中,并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来体验运动者的感受。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等,设置有关情景,展开内容丰富的教学,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所以,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时候,用心去设计一些教学中的相关场景和内容,使用符合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开展的课堂变成学生用心学习的乐园。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开展游戏来增加学生对运动感兴趣。学生自主参加,构思游戏相关内容,这样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之中轻易的掌握运动技能,慢慢的就养成了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了运动的兴趣,树立了终身体育观的目的。

2.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当作主体,学生喜爱的活动当作出发点,指引学生合理地进行锻炼。

要创新,就要不在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大胆的去探究。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时候,不要简简单单地就否定一个学生,要鼓励他们,并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要培养他们进行创新的兴趣,还要推动他们去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出现一种创新活动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活动,老师传授重新组合的方式,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组合。教师除了传授这个方式以外,还要传授学生重新排列及迁移提高。比如,学习了舞蹈的基本要领以后,让学生使用重新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舞蹈。此外,老师还需要交换位思考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其考虑问题的时候常常使用换位思考方法。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培养。

第一,当下的中专体育教师需要变换身份,改变原来那种大权在手的独裁者身份,变换成课堂上的指引人身份。想要做好这个方面,需要他们具备坚强的毅力,不断的充实、发展和超越自己,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力当作是教育的目的。第二,在进行这个教育的时候,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第三,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理念的约束,重点关注学生的异同,尽量按照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进行。

4.创新体育教学制度。

中专体育论文第5篇

(一)加强宣传与教育终身体育意识

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树立起其体育意识开始,加大宣传体育意识,强化体育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并有利于实现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体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了加强体育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高校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做:其一是有效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网站等媒介,拓宽学生认知体育的途径,开阔学生体育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欲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其二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讲座,并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同时为了扩大体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可邀请家长或社会及企业中知名人士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其三是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加强体育创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体育观念的转变,并重视体育教育。

(二)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

中专生的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受其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及体育运动能力薄弱者,在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目标要注重提高自身机体抵抗力和满足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基本运动量,促进其身体各机能的正常发展;对于身体素质及体育能力一般者,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为准则来确定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最少要达到及格及以上;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且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只不过缺少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的中专生时,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的优秀级别来要求其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而对于那些拥有良好体质和运动能力并具有一定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者,则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对此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除了要达到部级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的标准还要在各项校内外体育竞赛中斩获佳绩。

(三)展开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

学生都具有好胜心理,准确把握好学生心理,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在设计体育竞赛活动时,首先要避免活动对象的局限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扩大竞赛活动的影响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其次要避免体育项目的传统性及乏味性,这导致学生对体育竞赛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达不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目的。为此体育竞赛的内容及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得学生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其体育技能,并逐步确立起终身体育意识;最后要避免体育竞赛活动过于正规化,学校体育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体魄,并非真正的部级体育运动者的培养场地,如果以部级、世界级标准来要求学生,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达不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标。因此要合理设计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终身提议意识的养成。

(四)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要培养中专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其生理上的动力定型和生物钟节奏,促进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养成。在校期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一旦学生毕业之后其进行有益体育锻炼活动会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只有在学校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后,体育锻炼才能在以后学生生活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的关键在于其自身体育素养,而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所谓体育素养其实际就是体育水平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从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身体娱乐及欣赏体育赛事能力等方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使其在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影响下,逐步树立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锻炼,进而养成体育习惯。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实际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结语

中专体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 体育英语教学 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主题

1.问题提出

目前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研究正在成为相关专家、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体育科研论文对体育英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研究难点、问题对策、研究方法等做了许多前瞻性的、独创性的探索。有学者认为,体育科学,尤其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无二致,在实证研究与反实证研究之间,不应简单地进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而应在实证的基础之上,运用逻辑主义方法,对基本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1]。也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体育科学研究现状做出分析,选取我国1999-2004年度体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数据,对我国体育科学的体系内部结构、研究的“社会化”倾向、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论证方式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出体育科学研究论文运用定量方法较少的结论[2]。另有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专门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科研现状[3]。

综上所述,研究方法的探讨正成为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尽管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来说,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没有形成规范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统计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Grid20/Navigator.aspx?ID=1)为检索对象,第一次检索以“体育”为篇名,匹配选择“精确”,检索时间跨度为1979―2014,再在以“体育”为篇名的搜索结果中进行第二次检索,以“英语”为篇名,最后得出相关论文112篇。第二次检索,首先以“英语”为篇名,再在搜索结果中以“体育”为篇名进行检索,其他搜索各项与第一次检索相同,最后搜索结果是同样的112篇论文。尽管112篇论文的篇名中都包含“体育”和“英语”字样,但经笔者甄别,剔除一些关于《中学体育课堂英语名词活用》、《英语自考》之类的非学术论文,最后确定87篇为分析样本总量。

2.1时间分布

在所有统计的样本中,最早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学术于1987年。如果以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评估工作为分界点,那么在2003―2014年间的学术论文数量为57篇,占总样本数的66%;2003年以前的学术论文数量为30篇,占总样本数的34%。

数据显示,以2003年为分界点,在教育部启动为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工作之后,很多体育院校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与经验判断相一致,这表明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研究这一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2.2论文作者单位类型、专业

本文将总样本87篇有关体育英语教学的论文的作者单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业体育院校;第二类是非专业体育院校(包括各类综合性高等学校中的体育院系、社会科研单位及其他)。其中,对专业体育院校的论文作者又可分为三类:一是英语专业研究;二是体育专业研究;三是不清楚(文章没有标识)。经统计,有58篇论文作者来自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66.7%,其中作者从事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为40篇,占论文总数的46%,将近占据了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半壁江山。有29篇论文作者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占论文总数的33.3%。这说明,目前我国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因为在专业体育院校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必须面对学习体育各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文化课成绩较差,活泼好动,英语成绩难以提高。所以研究他们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提高英语教学成绩成了在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教研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是来自非专业体育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研人员,他们结合自身较强的英语专业背景,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进行研究。

2.3研究主题分类

从87篇总样本中的研究主题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与英语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关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般主要研究体育院校或综合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难点及对策分析。典型代表如《综合性大学艺术体育类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启示》、《体育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等。这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共有80篇,占论文总数的92%。第二,有关于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研究此类问题的作者主要认为大学英语仅仅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而体育专业英语教学是使学生从英语基础阶段过渡到专业阶段的必经环节,使其顺利阅读体育专业英文资料。该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为4篇,占论文总数的4.6%。第三,第三类文章是有关于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设置等问题的探讨。典型代表如上海体育学院的吴贻刚对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等问题的分析。该类研究主题只有3篇,占论文总数的3.4%。

由此可知,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研究主题分布不均匀。现在很多专业体育院校和非专业体育院校因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大好形势,纷纷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体育外事方向)。到目前为止,我国至少有30多所高校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应该理论先行,理应有很多的学术论文百家争鸣。但从论文统计数据得出,目前对体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培养方法等进行探讨的论文只有4篇,即使加上3篇研究体育专业课程英语教学的论文,也只有7篇,不到论文总数的8%。

2.4研究类型分析

按社会学家詹姆斯・S・科尔曼的说法,所谓“理论研究”,是指建立旨在一种理论体系(或概念体系)但又不以经验资料加以验证的研究[4]。这里,我们按科尔曼教授的理论,把对体育英语教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规范分析)与经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体育英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范畴等研究;体育英语教学的经验研究主要是指那些经过实地调查、个案分析、问卷调查、实际观察等方法而得出的可以直接指导、规范体育英语教学活动和关系的经验研究,这类研究不作纯理论上的逻辑分析。

从检索结果看,有58篇论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66.7%;有29篇论文采用经验研究方法,占论文总数的33.3%。采用规范分析、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的论文篇数比采用经验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的论文篇数多出29篇,说明体育英语教学的规范研究远远多于经验的应用研究。

2.5研究的规范性

一般地,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含四个基本阶段程序,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体育英语教学论文的规范性进行研究:一是是否有理论预设(或称理论假设);二是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即有没有提出需要加以论证或验证的问题;三是是否有对相关现存的文献加以评论;四是文献引用情况。

从研究的规范性所设定的四个指标来看,没有理论预设,没有文献评论,但有明确问题的论文占据了大部分,它们分别占有论文总数的91%、92%、94%。这些数据说明,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从问题或假设提出到论证检验、形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关键环节严重缺损。论文研究的规范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至于是否有文献引用,有25%的论文没有文献引用,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文献引用,容易导致重复研究,没有文献评论,难以提出独创性问题见解。

2.6经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从统计87篇总样本看,主要的经验研究方法有:参与观察、普遍调查、局部调查、个案调查、问卷调查、非随机调查、随机调查、文献收集。采用以上8种具体的经验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共有29篇,其中采用普遍调查与非随机调查方法研究的学术论文共有6篇,而采用局部调查研究方法的学术论文有17篇,占总数的59%。这说明采用普遍调查的研究方法受到很大的局限。因为要进行普遍、广范围的调查,需要较多的经费支持,而这又是很多研究者、研究机构面临的难题。采用局部调查的论文中,大部分把调查的对象限定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跨学校、跨省之间的调查很少开展。如果普遍调查没有人力、财力的支持难以开展,那也可以理解。但没有论文采用既省钱又省力的个案调查方法,这确实是体育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误区。

3.结论建议

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体育领域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环境的变化要求体育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的重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英语人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目前体育院校和高校体育专业教研人员关注的热点。

但在体育英语教学研究中,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如研究者偏重于规范研究,而较少采用经验研究,论文研究不规范,不能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如缺少研究的理论预设,相关研究问题理论综述、评价较少,这就容易导致研究者相互重复同一个问题。经验研究手段单一,不能充分运用多种经验研究方法全面、广泛的开展研究。

笔者认为,体育英语教学,要从规范研究到经验研究、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力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育英语教学方法论体系,首先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补课。如开展普及性训练和方法论讨论。其次,像《体育科学》等专业核心刊物要发挥专业示范导向作用,倡导刊发论文的规范性。最后,组织编写、翻译相关体育科学方法论方面的著作和教材。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路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2-257.

[2]李建军.关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现状的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中专体育论文第7篇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课程体系的概念,学界一般有以下两种阐述:一是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各门课程的系统;二是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笔者选取了国内部分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从内容上来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新闻学理论及技能、体育运动基本理论、文学语言类知识。而各个高校的不同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不同板块的课程数量结构的区别。

 

(1)新闻学理论及技能类课程开设情况。作为体育新闻专业的主干课程,新闻传播类课程是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的核心和重点,这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研习的课程内容。从数量上来看,新闻转播类课程一般为13门上下,几乎占了专业课程的50%。虽然在开设的课程科目数量上,各高校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开设的科目内容上却存在明显的不同。

 

很明显,在开设科目的选择上,各高校也将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了其中。如在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传播类课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的“采、写、编、评”课程,而是出现了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这样的课程。由此可见,该校并没有将新闻行业作为毕业生的唯一就业培养方向,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其他传媒产业发展。这与北京地区人才密集,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不无关系。与北京体育大学相似,广州体育学院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也加入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经营管理课程,将经营类课程加入课程体系,体现了广州体育大学与其他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沿海地区的区域特色。

 

(2)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体育新闻专业是新闻学与体育学的交叉学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体育新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兼具新闻类学科能力和体育类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几所高校都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的开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不同的高校对于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区别。

 

在现有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大高校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主要有两种开设形式。一种是开设纯体育类课程,该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体育类知识,凸显学生的体育特长。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北京体育大学一直以“大体育”的办学理念建设体育新闻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对于学生的体育特色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中,共开设有7门纯体育类课程:体育概论、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论、运动项目概要、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奥林匹克运动;另一种开设形式则是将体育类课程与新闻类课程融合,形成交叉类课程。该类课程淡化了体育特征,转而将体育融入到新闻课程中。这类课程在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课程内容也大同小异。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着重毕业生的媒体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中也一直淡化学生的体育特色,因此仅开设有体育媒体通论一门体育新闻类课程。

 

(3)在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无论开设的是纯体育类课程还是体育新闻类课程,内容上基本都限于理论类课程,而且多以体育人文类的课程居多。这也反映出现在阶段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中,高校普遍将体育与新闻的结合点放在体育人文方面的现状。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我们也就不难找到专项体育记者缺乏的原因。

 

(4)文学语言类课程。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文学语言类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一类课程在各高校的开设情况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区别不大,开设数量一般为4到6门,内容上基本以文学概论、中外文学史、古代文学和文学作品阅读为主。

 

在课程内容选择问题上,依上文所述,国内现阶段高校体育新闻专业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的是新闻类课程+体育类课程+语言文学类课程的结构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直将工具应用型课程放在首位。因此在新闻类的课程开设上,就不能简单的照搬本科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而应该将主要的课时放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上,其中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相关工具软件(如排版软件、图片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 (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7页)

 

在体育类课程的选择上,应该以体育文化历史类课程和具体运动项目的了解为主,而在本科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大量存在的体育理论类课程则应作为辅助类课程来进行适当削减。主要开设的课程应该包括:体育史、奥林匹克文化、运动项目特征鉴赏与分析。语言文学类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开设的一个难点,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属于专科层次,尤其是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学院招收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语言文学类课程选择时就应该将重心放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在语言文学类教学中,快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写作训练和增加阅读量。所以主要开设的课程应该包括:基础写作、优秀新闻导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选读等。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通过对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理解,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找准职业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建立一套以实践类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合理整合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选修课资源。课程内容应在掌握新闻传播类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一定量的写作和阅读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此同时,不断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这样才能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的放矢。

中专体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7-0957-03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Outline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WU Wen-qiang,XIE Hui-so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By now,track and field group curriculum has been replaced by self-chosen curriculum under the ideology of ‘happy sports’ and ‘life sports’. However,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ar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So,how to create a multi-function curriculum to meet the need is important for graduates major. Through the contents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um,arrangement and program training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practice with the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comparative analysis,and case analysis,in order to provide reasonable refer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um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sports colleges.

Key words:sports colleges;sports training major;track and field;special training;special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情况和课程设置的调查,针对现有状况对田径专项教学大纲(大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共7所体育院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收集整理了有关训练周期研究的文献资料;阅读了我国七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并做分类整理、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座谈的形式,征询了我国有关专家的意见。

1.2.3对比分析法

从纵向时间纬度,分析了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专家们对田径课程设置的不同认识;从横向方面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田径专项训练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

通过归纳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七所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寻求适合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的课程设置。

1.2.5个案分析法以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个案分析,便于由点及面,发现共同规律。

2结果与分析

2.1田径教学大纲释义

田径教学大纲是编制课程的总体规划部分,是课程编制的第一层次,从整体上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大纲包括田径课程大纲、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三部分。

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是根据体育系学生进入大学专选田径、运动系学生单独考试时所报考的田径项目作为选项依据,入学后进行分项训练。通过课程的教学训练,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专项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专项成绩体育系达到二级、运动系达到一级标准。

2.2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的分析通过对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统计,发现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设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表1反映了这三所学校的田径专项训练的学时和学分安排,专项训练学时排列首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时960,学分60分;其次是广州体育学院学时是952;处于第三位是天津体育学院训练学时888,学分45分。经过研究发现这三所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大纲只有北京体育大学最完善,田径必修课程大纲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田径专项训练大纲,限制选修课大纲是田径教学。

除上述三所院校外,其余4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没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只有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一个大纲,在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大纲中,包含了理论课、技术教学和专项训练课。理论课授课学时处于前三位的是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院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在技术教学与专项训练中,北京、天津和广州三所体育院校由于有独立的专项训练大纲,因而只表现在技术实践教学和身体训练方面,学分最多只有分。从表1可以看出:另四所院校的专项训练课学时所代表的是除理论课学时外田径技术实践训练的学时情况,即教学和专项训练的学时情况,他们把教学和训练课放在一起进行专项训练,考试就按照理论、技术和考勤各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学生的专项成绩,其结果混淆了教学和训练课的不同之处,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使大多数学生既没有掌握体育教学和教法,也没有在专项训练能力上得到提高。

2.3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目的任务比较分析

纵观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的任务,大多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而设定的,虽然在文字叙述上有所不同,但所涉及主要内容几乎差不多。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大纲的目的任务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

田径限选课课程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几个田径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和田径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大纲包含的内容不同,目的任务也有所区别。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由于是专项训练大纲,大纲的目的任务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要求学生通过至少6-7学期的专项训练和比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田径运动技、战术水平,运动等级接近或达到一级。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面向体育第一战线从事教练训练工作,因此在技术水平上要求专项水平突出达到或接近一级水平,体现了专化特点。

2.4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析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分为田径专项训练内容、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内容、田径限选课教学内容。各大纲教学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由于有田径专项训练大纲,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训练方面,包括各专项训练中的准备活动;各专项训练中的专门练习及辅助练习;各专项训练中的分解及完整技术训练;各专项的专项素质训练;各专项训练中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手段;各专项训练中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各项目训练计划的制定(多年、年度、周、日、课)。其中天津体育学院在专项训练中,还包括了14学时的理论科(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员选材、儿童少年与女子田径教学训练特点)。

田径限选课大纲有理论和技术教学两部分。理论课是田径发展概况和发展史、跑跳投技术原理;技术课则是跑(短跑)、跳(跳远)、投(铅球)技术教学。

2.5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考核情况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专项训练成绩主要是以学生的专项比赛水平高低和平时训练态度来决定,重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天津体育学院由于在专项训练大纲中开设了1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故考核方法除了学生的比赛成绩外,还要进行理论考核。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及田径限选课大纲中的考核是采用理论、达标、技评、平时成绩四个方面的不同比例分值来决定专项成绩。按专项技能占总分的比例高低对体育院校进行排序:北京体育大学(总分的90%)、广州体育学院(80%)、天津体育学院(70%)、西安体育学院(60%)、武汉体育学院(55%)、上海体育学院(50%)、成都体育学院(40%)。从专项技能排序的高低分中,说明北京体育大学非常重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2.6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教学大纲教改对策的个案研究

2.6.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设置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大纲田径专业包括专业必修课大纲和限制选修课大纲。必修大纲有田径理论与实践课和田径训练两类大纲,限制选修课大纲只有田径课程。各大纲具体学时数和教学安排见表3。

2.6.2.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的教改对策

由于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限选64学时,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96学时。本文在现有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合理的调整,即把选田径专项学生的田径限选课学时62学时和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的96学时合并一起共160学时进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通过各项目的学习,使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在掌握了本专项教学的基础上,对田径其它项目的技术和教学法能基本了解,为专项训练和就业做好铺垫基础。

2.6.2.2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的教改对策

通过对全国七所体育院校训练专业田径大纲和北京体育大学训练学田径大纲的分析,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训练大纲实施情况的研究,针对目前学生专项训练现状,本文提出了宏观上采用分层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原则,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田径专项训练的教改方法(图1、图2)。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大纲主要是田径专项理论和教学实践,该大纲由三部分组成:田径技术教学、理论教学、专项训练。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训练大纲目前我国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三所学校。2)专项训练大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学生的运动成绩,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要求达一级水平。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培养目标包含了多方面、多纬度,体现在思想、技术、教学、理论知识、训练、竞赛和裁判等几方面。3)田径专项训练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比赛成绩或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决定;专项理论和实践及田径课程考核按理论、技术、平时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来决定田径专项成绩。4)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田径课程大纲分析,全国只有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业大纲最全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必修课有田径专项理论与方法、田径专项训练,限选课是田径课程。

3.2建议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田径专业必修课大纲分为田径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田径专项训练;在校大学生限选课为田径。根据实际需要,对大纲教学内容和时数进行了适当修改:在运动专业田径必修课技术项目中增加了标枪、铁饼、链球、跨栏、跳高、撑竿跳高的学习。2)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专项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引进了激励原则。提出了宏观上采用分层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微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原则,实际操作中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田径专项训练的教改方法。符合当前社会对“一专多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本力.运动训练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97.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77.

中专体育论文第9篇

关键词: 跨专业课程群 学前教育 网络采编 人才培养体系

一、现状和意义

我校近年新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和网络采编专业(方向),其中学前教育是省教育厅规定凡有师范类专业院校都应该开设的新专业,网络采编则是我校针对社会发展状况开设的有较好就业前景的新专业方向。根据我校院系设置实际情况,二者目前均由中文系具体管理。

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都具有很强的跨专业性质,需要聚合多院系、多专业的学科、师资力量办学。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关系到二者能否办学成功。

跨专业课程群的研究在学校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及早起步,利用开办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的契机,认真研究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和实践问题。

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表明,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更受欢迎,更有前途。而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和实践,无疑对培养具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成立跨专业课程群研究小组,以加强对跨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二、研究方案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我校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为例,参考其他典型高校的经验,研究我校跨专业课程群的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发展主旨。此目标大体可以分解为如下各方面内容:(1)我校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现状如何?(2)我校应该怎样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3)我校学前教育与网络采编应该怎样示范性地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4)我校应该怎样打破学科和院系壁垒,培养师生的跨专业课程群意识?(5)我校应该怎样利用跨专业课程群,培育学科与教学新的生长点?(6)我校应该怎样汲取别的典型高校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的先进经验?

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是:统筹安排,分工合作,文理工打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设计与个案实操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1)调查研究。调研我校和其他典型高校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现状;(2)理论阐释。紧跟国内外教育理论发展前沿,借助最新教育理论,对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理念与构建体系进行理论阐释,力求高屋建瓴,自成一家;(3)个案实操。借助学前教育与网络采编的跨专业特质,示范性地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为学校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此前,我们已为课题研究打好较充分的前期基础,如:(1)已撰写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论证报告和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建设规划,获得学校、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通过;(2)已撰写设置网络采编专业方向论证报告和网络采编专业方向四年建设规划,获得学校、通过;(3)已初步编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得学校通过;(4)已初步编制《汉语言文学(网络采编)人才培养方案》,获得学校通过;(5)团队成员近三年撰写了10多篇相关论文,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准备好理论基础。同时已收集大量相关图书资料,走访相关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准备好科研条件,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三、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研究过程比较艰辛,遇到的困难很多,逐步形成清晰的体系。研究成果最终物化为具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用以指导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

(一)以学前教育为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各种类型幼儿园、托儿所等学期教育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研究和管理工作,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且具有鲜明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具有师范性质与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树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对学前教育工作拥有热情与兴趣。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观察、理解幼儿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师修养;

(3)具备较强的文艺欣赏与文艺创造能力;

(4)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研究与教育管理能力;

(5)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相关资料。

4.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美学

5.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课程论、幼儿保健学、幼儿游戏理论、琴法、声乐、舞蹈、美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舞蹈创编与技法、美学、文艺理论基础、儿童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社会调查、专业考察、专业技能实训、学年论文、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

7.教学进度表(略)

(二)以网络采编为例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方面语言文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要求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协调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文字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管理协调能力;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拓宽专业知识,能将现代化文字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运用到新闻宣传、编辑出版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了解本专业及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文化产业等发展现状。掌握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基本方法;

(4)熟悉文化政策与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等方面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相关资料。

4.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5.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站建设与维护、传播学等。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社会调查、专业考察、专业技能实训、学年论文、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