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8:02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1篇

“范式”(paradigm)一词源自语言学,指谓现代语法中词形的各种变化规则,诸如动词的人格化、名词的各种变格等,由此引申出范例、模型、模块、模式等义项。库恩将范式移植于科学哲学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一种范式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由于他们掌握160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尽管这些成员在其他方面并无任何共同之处”[1]。这里,我们可以把库恩的范式理解为“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2]。可见,正如库恩所言,范式问题就是一个学科何以可能的“学科基质”(disciplinarymatrix)问题。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内涵丰富,通常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原则的对医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施加各种教育影响,使医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事医学职业所必需的思想意识、理论观点、医德规范以及人文理念等,从而培育和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并使其具备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此而言,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特殊的系统,必然有其自身所关注的基点性问题、元问题或曰核心问题,有其自身相对完善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方法,同样也有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主体所秉持的共有人文信念、人文价值以及实施技术等。可以说,以上诸多要素共同塑造与铸就了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范式。因此,所谓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范式,就是指人们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教育现象所持有的形而上的见解、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框架的总称,是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进行哲学思考的理论反映。基于范式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理论家们所共同持有的形而上学信念以及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范式客观存在这一无可争议的事实。在教育目的、教育向度、教育层次等多方面的具体与历史的统一中,尽管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范式具有多种表现,但理想范式、问题范式与规律范式是其至少应该呈现出的三种根本性的范式。

2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范式

古希腊以来“认识你自己”就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鹄的。“认识你自己”的要义就是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根本性问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这样,以反省、明确意义为价值依皈的理想范式就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性的重要研究范式。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莫尔、黑格尔,或者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等近现代西方哲学,都将对人、对社会的理想设计作为重要理论旨趣。完全可以说,若抛弃了理想范式,人文社会科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就将无以栖息。而这理所当然构成了理想范式之所以成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重要范式之一的合法性依据之所在。在当下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中,众多学者从不同维度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目标、理想手段进行相对集中的探索,也使理想范式成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范式。有学者指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良好开展对医学教育、对医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更倾向于人的本性的教育,是对作为受教育者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进行人文熏陶和能力培养,以使其达到完善人格并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升华,因而在观念层面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在实践层面强化医学生的人文技能便内在的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使命[3]。还有学者指出,医学人文教育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以便能够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实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4]。还有学者从医学目的、医学发展趋势以及反思医学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层面论证了开展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5]。关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举措,研究者大多从课程建构、教学内容、教育原则、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探讨,诸如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生境界、引导医学生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中并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等[6]。可以看到,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理想范式的核心侧重于对教育目的、教育手段的理想建构倾向。问题是,现实中的理想有抽象与具体之别,因而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范式也就有抽象的理想范式与具体的理想范式之分。其中,抽象的理想范式,指的是忽视现实中的各种客观要求,以抽象的、永恒存在的原则为依据去建构教育理想目标的范式。这种教育范式虽然对个体、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价值,但往往走向宗教叙说或话语强权,现实中如科尔伯格所言的“美德袋式”教育即是证明。具体的理想范式则是指能够与其他教育范式实现有机互动,以对现实性问题的分析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为依据,在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目标、操作技术进行具体设定的范式。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理想范式的乌托邦叙述或话语强权而不至于滑向抽象?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者来说,认识到理想范式的非独立存在性进而把握好适度性是极其必要的。

3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各种既存问题而新问题又不断产生的发展过程。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将“认识你自己”奉为自身圭臬,因此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而问题范式也必然成为其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范式之一。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现代,从皮浪、康德到后现代主义哲学,众多哲学家都曾以问题范式为基础对人类面临的多方面矛盾问题进行过历史与现实的展现和批判。问题范式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范式,对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而言,问题范式的鲜明特点在于可以从不同维度审视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所呈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对其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就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当代医学的重要性而言,现实中还存在着各种质疑,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当前医学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难道不可以通过医学自身的发展得到解决吗?何需人文学的鼓噪?为医学技术的成果运用设置伦理道德界限,难道不会妨碍医学的发展吗?提倡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难道不是在给医学设置、违背了“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吗[7]?针对当前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困惑以及边缘化现状,众多研究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有学者总结当下我国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8]。还有研究认为造成目前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认知错位的原因,也有环境困扰的原因,更有机制掣肘的深层原因[9]。当然,针对以上的各种质疑和问题,学者们或从观念层面予以批判论证,或提出一些颇具合理性的知识建议。可以发现,对当下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进行问题研究,使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相较于理想范式而言要充盈、丰满、具体一些。然而,当我们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本身进行理性的审视时,就会发觉现有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研究本身大多是从纯粹的知识、理念、原则出发,坚持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进行理念化、原则化的知识反思、知识拯救。而事实上,倘若这种知识反思、知识拯救仅仅驻留于观念层面且抛离了对社会规律、社会存在的正确把握则流于抽象便是其不二归宿。显然,没有对规律的正确把握,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也是存有诸多缺陷的。这也表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开展还需要规律范式这个基础性平台的强力支撑。

4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范式

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一副纷繁复杂甚至是转瞬即逝的现实图景。对此,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就不断的反思这样的问题: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是源自偶然的冲动,还是遵循着其深层次的固有规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杂乱无章而孤立存在的,还是遵循着一定规律而普遍联系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认为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是依循着“逻各斯”而有一定的次序和周期并适应着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的。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实际上就是指规律。因此,人类在对规律性问题的不懈探索以及在对规律性问题各个层面不同解答的历程中便产生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的基础性范式,即规律范式。可以说,没有对规律客观存在的哲学承诺及其自觉把握,人类是无法适应复杂的生活世界的,遑论对客观世界的有效改造。规律的存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10]。当这种规律性的知识客体主体化、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时,就外在地表现为人们在行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在规律与实践方案、操作规则的关系上,规律是实践方案、操作规则的基础,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是规律的主体反映。当人们抛开客观规律去建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时,这种建构是抽象的;而当人们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去建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时,这种建构则是具体的。因此,是否以客观规律为基础,是判断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方案、操作规则建构具体性与抽象性的重要分水岭。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而言,规律范式就是以揭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的本质性存在以及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具体规律为基础、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从具体层面进行本质把握的基础性范式。库恩曾指出,范式更新带来知识更新,知识更新以范式转换为前提。因此,在明确规律范式科学内涵的前提下,将规律范式基础性地引入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将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本质的明确、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前提。特别是在实施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各种教育规律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必将获得充分的重视。当然,规律绝不是纯粹的一般性公式,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历史性决定了规律是具体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因此,以社会存在为基础,去揭示具体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具体规律,是保证规律范式科学性、具体性的根本前提,也是具体的规律范式的必然要求。惟其如此,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在本质才能得到全面揭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科学设定的多层次性目标才能得以全面实现。

5结语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2篇

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治疗患者生理上的痛楚而且要对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压力给予关怀和照顾。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发展很快,大多开设了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语言学、临床交流技巧、医患沟通学等包含医学人文教育的各门学科。然而,医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上从而忽略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部分。医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医学工作中面对患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构成“只看到病段看到人”的工作方式,使得医患关系紧张,从而产生医患纠纷等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某医院的医疗投诉中的88%与医学人文服务有关。由此可见,目前,医学院校中的医学人文教育是普遍欠缺的从而导致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不高。

二、临床技能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的缺乏

防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临床技能学是每一位临床医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临床实用课程包括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内、外、妇、儿等学科中的临床技能操作部分等内容。授课的主要方式则是在各种医学模拟人上进行各种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等临床操作技术。由于整套教学均在实验室中的医学模拟人上进行同时授课教师只注重讲授操作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手法忽略了医学人文教育,导致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严重缺乏。在临床技能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刻不容缓。

三、医学人文教育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理论教学中体现人文精旅5绪论6是一门课的开端池是一门课的缩影是学生对5临床技能6的初次接触5绪论6课讲授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门课是否产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与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国大学的主要教育模式。这种教与学的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在将来的实习与工作中就会出现医学人文素质不高的现象。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临床技能教学中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5绪论6中重点讲述医生应有的救死扶伤、锲而不舍、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在实训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临床技能的教学,除了课堂讲授、实验室教学外,还要进行各种临床技能训练。人文精神的培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获得与提升,需要通过实践逐渐去体验感悟。只有通过实践掌生才能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内在涵义,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产生丰富的人文情感。一是实训基地人文精神建设:在实训教室内及走道悬挂国内外名医照片事迹介绍等,以及一些医学名家的格言,这些精神层面上的建设,可使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完善实训教学大纲,重点通过情景式互动教学促使学生人文医学理念的建立。二是在实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学生实践人文观的重要途径。尽可能给予学生机会主动参与。每2一3人为1个学习小组通过在多媒体电子模拟人教学区、操作训练区进行身体评估的练习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景中模拟或描述如何运用评估技巧采集病史、医患沟通、身体评估等。

(三)在考核中体现人文精神。对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估。一是理论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设计不同的题型,做到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评价。如果你是一位儿科医生在给1例患儿腰穿时由于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患儿家属对你意见很大,态度恶劣,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去做?请把你的处理方式以及这么处理的理由写下来。二是完善操作考核标准:包括医生素质(分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语言态度);操作前对患者、环境的评估;操作后评分(操作效果、医患沟通情况、患者反映评价);中间操作步骤不过分强调标准化总体要求原则是舒适、安全、有效。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3篇

MOOC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更多采取贯通式编排。设计者在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后,围绕知识点优化学习路径,以问题导入为牵引,通过设置特定场景,展开话题,引导教学。游戏式、互动式、对话式的MOOC平台可以进一步延伸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ing,PBL),通过设置特殊诊疗场景、引入典型病案、实施同步会诊等方式展示知识点,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作为教学媒体的优势。

2实现教学评估与认证

传统医学教育偏重于由表及里的讲授、由师到徒的传承,MOOC与传统教学、网络课程的显著区别在于延伸了教与学的反馈链条,评估和认证使教学富有更完整的意义。一部分MOOC平台的检测方式结合了机器评价和学生互评,对学员的作业和结业测试打分;一部分MOOC平台借助哈佛、斯坦福等国际顶尖高校的优质资源,MOOC可以在检测后向完成学习的学员授予经过官方认可的学分[11]。

3通过MOOC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设想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终极价值是医学人文价值[12]。目前,人类追逐越来越进步的医疗技术,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这其实越来越背离医学的本质。技术再强大也仅是工具,关键看为谁所用、怎样使用。对于医学教育者来说,可以借助MOOC等技术进步的成果,缩小医学人文价值与医疗技术发展的背离。

3.1规范整合资源,拓展共享内容

目前国内的MOOC平台主要有爱课程网等。爱课程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MOOC中国和网易公开课为商业网站推出的非营利性教育项目。检索国外MOOC平台,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占医学、生命科学类课程比例都很低。Udacity未搜索到相关课程,Coursera中有“生命起源”、“基因和精密医学的社会和伦理调整”、“志愿者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计划”、“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Edx中有“美国卫生政策”、“健康与社会”等课程。在爱课程、MOOC中国、网易公开课中,与医学人文相关的的公开课分别为6、1、2门,占医学类课程的5.3%、11.1%和50%。纵观国内外的这些课程,真正意义上的MOOC比例不高,尤其是国内课程大部分仅为网络教学,创新内容不多,创新教学方法有待完善。目前的MOOC课程是各高校自发推荐开设的,建议主管部门动员国内的医学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MOOC平台建设,并挑选国内医学人文领域的优秀专家,讲授科学发展观、哲学与批判性思维、伦理道德与职业精神、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培养、医学人文实践等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爱课程网等主流平台构建起完整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这既可以缓解医学生人文教育需求和部分院校相关资源不足的矛盾,也可以使优质的人文教育师资发挥出最大化效能。

3.2优化反馈通道,实施个性教导

Coursera等较成熟的MOOC平台要求学生学习前填写学历、兴趣等信息,学习中参与和课程相关的学习社区、讨论论坛,可以借助数据采集,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推荐学习资源;Udacity甚至希望将学习信息提供给雇主,以便多方携手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建议国内的MOOC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优势,注重在课程交流区、论坛中即时搜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反馈,分析汇总出学习规律;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通过平台提供的分析报告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想法和效果,进而及时修订课程架构、调整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以医学伦理学教学为例,授课教师应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于医患矛盾的个体情绪和集体认知,帮助学生缓解执业压力、增强执业应对能力。

3.3延长学习时限,强化行为养成

目前,各类型医学人才培养大纲在人文教育方面,仅针对学历教育作了指导性规定,医务人员工作后接受此类培训的机会不多。也就是说,医务人员几十年执业中的人文素养大部分来自学校2-5年的人文教育。这一现状距离培养医德高尚医务人员的目标相差太远。所以,翻越高校“围墙”、降低学习门槛的MOOC平台,可能成为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执业操守、从业信念等终身教育的理想平台。主管部门应针对医学生、住院医师、中青年骨干医师、高年资医师等各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在MOOC平台开展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人文教育,包括从医患沟通技巧到价值观培育、医学美学、人类学等内容;强制性要求将MOOC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医护人员每年必须修够一定的人文教育学分,完成一定的MOOC人文教育课程才能晋升职称;促使完善学校阶段性成绩和职业生涯全程评价相结合的人文教育模式,通过终身化的人文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执业操守、规范执业行为。

3.4增加情景教学,强化实践运用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其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学生们在情景教学、诊疗实践中仔细揣摩,互联网教学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但MOOC平台可以将诊疗室、手术室在课堂上真实还原,大大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和针对性,弥补了书本学习较为抽象的劣势。MOOC平台应在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学等人文课程中,展示不同科室诊疗场景及可能发生的人文关怀疏失,邀请医学人文专家逐一介绍避免医患纠纷的方法,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讲授开展临终关怀、绝症安慰的实践经验,邀请癌症康复者、器官移植患者介绍患病的真实感受;在考核阶段,结合标准化机考作答和情景化面试,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交往技能予以评估,尽力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13]。比如,在分娩场景教学中,教师不停地给模拟产妇鼓劲、加油,帮忙擦汗、喂水,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真切感受医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14]。

3.5认证学习效果,促进接受认同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4篇

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的盛行使医学界出现了“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现代化诊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医生的注意力从关注病人转变成分析化验单数值、依赖检查仪器寻找病因,而作为一个整体的病人逐渐地在医学诊疗过程中被分解为病因、病原、症状、体征等单个的要素。这种“技术至善”主义凸显出医学正逐渐背离“以病人为本”的原则,医学人文主义精神被摒弃一旁。这就导致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偏重于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及功利性,以满足岗位需求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而忽视了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医学融入人文教育的意义

事实上,医学应该是一门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完美结合的学科;医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更要具备专业的医学人文精神。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作为系统和整体的医学模式被深刻认识与接受,医疗活动除了以诊疗疾病为重点,更要求把病人视为一个多层次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来治愈。医生不应是只治病不治人的技术主义者,而应是品德高洁、医术精湛、待病人如亲人的仁医。这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医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医学教育要从以医学科学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为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综合医学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实际运用人文社会科学手段去预防、治疗疾病,体现出医学的终极目标不但是为了防治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更是要服务于人类健康,造福于社会。

三、医学人文教育的新途径

1.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多数医学院校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心理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课程,但内容分散,未形成学科整体优势,多是为了应付教学计划的完整和满足对医学专业教育的补充。要促进医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统筹规划医学人文教育,使其朝着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为指标,尝试对医学专业课与医学人文课进行融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将探讨医学价值、医学规范的如“医学哲学”“行为医学”“医患沟通”等学科整合到相关医学教材中,把人文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和各个阶段的实践中去,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医疗活动相结合,注重内涵式建设,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深度整合,强调整合性、交叉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构建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技能,循序渐进、多形式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2.革新医学教育教学方法。

改革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方法,尝试分为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两部分,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开设医学人文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明确修满学分方能毕业,选修课由各院校自行选定但也规定相应学分。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写医学人文教育的权威教材与规划教材,同时鼓励各院校编写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教材与学校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站,实现开放性教学,注重对社会医学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法,既要探索研究,又要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医学人文知识体系。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建立“感触医疗”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典型病例进行专题讲解和案例分析,以医学人文的视角引导医学生将人文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解决医疗问题,感受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体会人文精神对于临床工作的实际价值,使临床实习既成为医学专业技能的实习过程,也成为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过程,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不断线、可持续的渐进发展过程。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取决于要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师队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既利用和发挥好原有的人文学科方面的师资力量,为优秀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途径和渠道,完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制度;通过专业培训,聘请不仅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而且具有良好人文修养的优秀临床医务人员参与医学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利用他们的专业修养和综合素质解决学生的问题,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学科建设和课程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领域的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同时面向社会聘请具有社会影响力、学有建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优化队伍结构,为学生开设医学人文讲座、论坛和课程,以活跃学术氛围,开阔学生眼界,培育人文精神,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切实提高医学人文教育质量。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涵养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引导性文化,对学生的知识文化、价值趋向、人格完善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强烈的熏陶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师生的人文精神养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景观,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景教育,培养其审美意识,增强审美能力,提高其精神境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将无形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将学校的内在精神理念外化为各种可见的文化符号,学校通过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使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营造出大学精神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凝聚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精神的长期培育与历史传承和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自己通过知识学习、观察、实践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在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作用下,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人文修养得到提升,完成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协调发展。

5.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提高人文素养。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5篇

(一)教育力量薄弱,办学体制尚待完善

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医学成人教育机构大部分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联办,办学形式单一、经费紧张,无法充分地突出医学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一些企业资金雄厚,但是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单凭政府力量无法实现与其他教育的平头并进;另外,更为严峻的是长期以来,“普教化”的倾向在我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中越来越明显,历经一段时间发展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仅是把普通高教的教学模式简单套用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使用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没有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实际的医生需求有脱节,使学员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效果不明显。

(二)教育理念偏颇,办学目的尚不明确

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大多数医学成人教育学校经济条件较差,把招收大量学员当作学校吸纳资金的一个重要项目,严重的甚至把招收医学教育学员当作维持学校生存的手段,在这种“以钱为本”的办学理念下,导致学校领导、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安排、教育考试等环节出现“注水”现象,在此背景的影响下,学生大多抱着“混文凭”的心态,表现在课堂上,平时上课时签到率很低,无故迟到、旷课情况十分严重,一般只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签到上课,有时更低,甚至有的学生从开学到毕业老师只见过几次。两方面的原因造成教学质量很低,学以致用无从谈起。

(三)教育师资匮乏,教师素质尚待提高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医学成人教育教师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不得不说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首先,一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医学成人教育就是利用作业和考试证明学生资历有所提高的工作,从而忽视了真正的技术水平和职业修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其次,教师业务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教师本来是教育学校的管理人员或者其他人员,根本没有专业培训资格,这一现象导致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二、提高医学成人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教育体制,综合社会力量给教育注入生机

针对目前医学成人教育体制问题,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从基础环境上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立足于终身教育,积极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其次,联合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办学,吸纳企业资助,并将优秀学员推荐到企业实习工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另外,开展办学形式多样化渠道,如成人高等教育脱产、夜大函授等,学历分为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业起点本科,从而扩大教育范围,提升整体医疗水平,让医学成人教育真正地为我国医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创新教育理念,凸显医学特色为教育拓展空间

根据现阶段医学成人教育理念陈旧,办学目的不明确的问题,需要从整饬教育管理部门工作态度开始,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时期教育工作。首先,协调好工学关系,大部分学员都是在职医生,忙碌的工作与学习难免产生冲突,因此,成人教育除了采用面授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函授、网络远程等多种方式授课,提供灵活而丰富的学习渠道;其次,更新教材内容,确保医学成人教育内容能够为以后的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真正的提高学员的技术水平,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教师队伍,壮大师资力量给教育坚强后盾

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今医学成人教育中的薄弱点,也是提高医学成人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点,要求必须联合有关组织和部门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作为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成教要求,认真备课,专心授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我,不断反思,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整个医学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三、结语一直以来,我国成人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体制体系,只是一味地沿用、照搬普教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因为成人教育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普教学生来说较差,导致普教存在的多种弊端如重理论灌输、轻实践、轻能力培养等,在成人教育中越发严重,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效果。目前,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核心,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而知识的吸收、利用、扩展与更新,更多地需要成人教育所创造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机会来完成。

三、结语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6篇

临床教学医院担负着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项重要职责。所以,临床教师与基础学院教师不同,他们除了完成临床医疗工作,还要完成规定的临床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因此,要在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强化教学观念,收集教学病例和教学资料,以有利于教学为原则,在保证患者诊疗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实施床旁教学,亲自带教,因为典型体征很难遇到。如动脉导管未闭特有的胸骨左缘第3、4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这类患者大多病情较轻,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体会。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向学生示范良好医德风范,言语温和流畅,体现出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温馨关爱的风范。

2加强人文教育,尊重患者

临床实践教学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病例示教、床旁教学、病史采集以及患者体检等,其中很多教学方法需要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进行。这样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忽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的尊重,甚至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有些患者在非知情同意情况下被示教,病情被讨论分析,招致其及家属的不满或反感。如果提前告知患者有可能被拒绝示教,这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亦会受到影响。所以,带教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选择性格开朗、豁达、病情稳定、心理素质较好的患者作为示教病例,并先与其沟通,获得理解和配合。在示教过程中,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其关心、爱护、尊重患者意识,学会感恩,感谢患者给予的宝贵学习机会[5]。

3加强入科前宣教,强调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相结合

临床实践教学必须适应时展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学生入科前宣教中加强人文教育,强调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从接触临床第一天起,就树立良好医德医风,不论是在床边还是临床技能室教学,不论是针对患者还是针对模型,师生都应按照真实患者认真对待。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滞后于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毕业生在临床学习期间缺乏人文关怀意识,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理解,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只有在患者身上亲自检查、操作、治疗,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掌握临床技能。我院外科在临床带教和实习时将患者与模型相结合,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临床技能操作尽可能在模型上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尽可能通过床旁示教或多媒体演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医学生向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通过临床实践巩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熟悉医院的学习、工作、人际环境,为成为临床医生打下良好基础。

4加强人文教育,培养良好医德医风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7篇

医乃仁术,要求医生在提高医术的同时,有仁慈之心,能与患者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共同战胜疾病。医生发挥医学特长,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医生共同战胜疾病。而不是医患对立,互不信任,心存芥蒂。所以,在临床理论教学时要重点强调人文关怀,使医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如讲授上消化道穿孔、腹膜炎体征时,患者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板状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可能(+),如有明确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应尽量避免加重患者痛苦的腹部检查,这时的体检越少越好。还有如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有胸廓直接压痛(+)、间接压痛试验(+),如果X线或CT检查已确定有肋骨骨折,此体征可免于检查,以免加重患者痛苦。对医学生应将发病机理讲解清楚,如为什么会发生胸廓直接压痛和间接压痛,在临床实践教学(实习时)中也应如此。

2师生统一认识是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临床教学医院担负着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项重要职责。所以,临床教师与基础学院教师不同,他们除了完成临床医疗工作,还要完成规定的临床理论教学、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因此,要在临床医疗实践活动中强化教学观念,收集教学病例和教学资料,以有利于教学为原则,在保证患者诊疗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实施床旁教学,亲自带教,因为典型体征很难遇到。如动脉导管未闭特有的胸骨左缘第3、4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这类患者大多病情较轻,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体会。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向学生示范良好医德风范,言语温和流畅,体现出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温馨关爱的风范。

3加强人文教育,尊重患者

临床实践教学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病例示教、床旁教学、病史采集以及患者体检等,其中很多教学方法需要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进行。这样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忽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的尊重,甚至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有些患者在非知情同意情况下被示教,病情被讨论分析,招致其及家属的不满或反感。如果提前告知患者有可能被拒绝示教,这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亦会受到影响。所以,带教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选择性格开朗、豁达、病情稳定、心理素质较好的患者作为示教病例,并先与其沟通,获得理解和配合。在示教过程中,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其关心、爱护、尊重患者意识,学会感恩,感谢患者给予的宝贵学习机会。

4加强入科前宣教,强调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相结合

临床实践教学必须适应时展需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学生入科前宣教中加强人文教育,强调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从接触临床第一天起,就树立良好医德医风,不论是在床边还是临床技能室教学,不论是针对患者还是针对模型,师生都应按照真实患者认真对待。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滞后于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毕业生在临床学习期间缺乏人文关怀意识,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理解,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只有在患者身上亲自检查、操作、治疗,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掌握临床技能。我院外科在临床带教和实习时将患者与模型相结合,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临床技能操作尽可能在模型上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尽可能通过床旁示教或多媒体演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医学生向实习医生的角色转变。通过临床实践巩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熟悉医院的学习、工作、人际环境,为成为临床医生打下良好基础。

5加强人文教育,培养良好医德医风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8篇

一、促进医学生对医学本质的思考,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医疗观

中华民族具有乐生恶死的民族性格,普通民众对医学知识的知之甚少和对死亡的恐惧导致他们对医疗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患者希望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然而,现代医学虽可延缓但终不能阻止死亡的到来,医学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医生与病痛、死亡的亲密接触,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的发展伴随着生命、病痛和死亡,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医学生应对医学的未知领域充满敬畏感,审视人类对攀登生物医学高峰的沾沾自喜,脱离技术主义的桎梏,了解医学的本质,回归医学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反思。生命与死亡同样美丽而庄严,现代医学对死亡的遗忘是科学主义对医学的规训,是技术文明对医学的形塑,是消费主义对医学的侵染,现代医学寻回被遗忘已久的“死亡”背景是必须的,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重构医学立场的过程①。医疗剧是基于现实典型案例的艺术化表现,将医疗剧引入医学人文教育,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解读医疗实践中的种种伦理问题,如生命与死亡的定义、临终关怀等,使医学生能够立体化地了解医学实践所面对的生命与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实习医生格蕾》中的实习医生ChristinaYang热爱医学,对于实习期间的手术实践十分渴求,在第一季第4集中当她得知格雷斯医院的退休护士Fallon因晚期胰腺癌住院,表现十分积极,希望可以参加惠普尔胰腺肿瘤切除术,而医院从没打算手术治疗,只是希望Fallon在她工作一生的医院安详、舒适而有尊严地离开人世。Fallon护士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给Christina上了一堂课。在Fallon最终离开的时候,Christina终于理解了医生所面对的是病人而不仅仅是疾病。医疗剧不仅展现医学的救死扶伤,还有医学的无力回天。医学绝非无所不知,医生绝非无所不能,其原因有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有限性及医疗风险的主观不可避免性。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加之复杂的患者个体差异性,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②在医疗实践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医疗风险的发生,医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医学生更应“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严谨,在临床实践中心怀敬畏。从主观上来讲,医生过于自信和不谨慎都可能增加医疗风险,如《周一清晨》第一季第一集中优秀外科医生TylerWilson接诊了一位因橄榄球比赛撞了头部的7岁男孩,结果CT检查显示颞叶肿瘤,经向患儿母亲了解无特殊病史后当即决定手术,术中失血过多致患儿死亡。院方事后调查得知患儿从未见过的生父患有冯维勒布兰德氏病(VWD),一种以出血时间延长和凝血因子缺乏为特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在周一早晨311会议室召开的病例研讨会上,院长指出Wilson医生“未征求同行意见即决定手术、忽视搜集全面而彻底的病史”的自大,导致了患儿的死亡。《周一清晨》中切尔西综合医院通过这样的病例讨论会对医疗实践中的技术、伦理问题进行尖锐的质询,促进行业的反思。医疗剧的典型案例应用于医学人文教育,可促使医学生在直面医学、心灵震撼的同时对医学本质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医疗观。

二、促进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反思,塑造医学人文精神

医疗剧将医院、医疗活动、不同的病例生动地展现出来,将医生可能遇见的各种困境摆在观众的面前,医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得不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和思考:如果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处理?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的、社会的、医方的、患方的,而其背后都是由一个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一次次非常具体的医患交往交织而成的。如果医者能跳出医患相互对立的怪圈,倾听患者、社会、媒体的声音,走出医患沟通、医社沟通、医媒沟通的第一步,逐步完善医院管理机制,塑造医学人文精神,医患矛盾的缓解将不是奢望。以《医者仁心》中的大学生患者王欢为例,王欢是独生子,是父母的精神支柱,第一次肾移植术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停止服用排异药物而导致病情恶化,二次肾移植术后死于多器官严重衰竭引起的爆发性肝炎,患者家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医院巨额的治疗费用。从患者家属的角度看,王欢的父母亲是典型的老实本分人,在王欢的疾病诊治过程中对医生和医院的态度由信赖到质疑,到最后的对簿公堂,家属不能理解一个好好的孩子送进医院后越治越差、不断抢救,最后还是死亡的结果;从医生的角度看,主治医生武明训同时代表着医院管理者,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竭尽全力,在了解王欢的家庭已经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依然不惜代价地抢救患者,并代表院52理论前沿栏目主持:大木hinaCielevTsion0142方为患者筹集、减免治疗费用,却被患者家属告上法庭,医生也很委屈、寒心;从媒体的角度看,热心记者叶惠林打着代表弱势群体、为患者讨说法的旗号,未经调查发表系列报道激化医患矛盾,扰乱医疗秩序,自认为在为正义而发声,却因不够客观真实而有失公允,记者也很困惑。众多矛盾的原因是各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剧中钟立行医生在法庭辩护上的一席话是对王欢案例的全面分析与总结,是医方与患方、媒体、社会的一次大沟通,最终得到了王欢父母的理解。再以最近热播的医疗剧《产科医生》为例,在前两集中,某患者在剖宫产手术关腹后出现大出血,进行了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手术,当晚再次大出血又进行了凝血酶灌注手术(剧中提示产科临床应用尚有争议),最终保全了子宫,转危为安。案例在呈现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又将医院院长选拔、复杂的医际关系等因素全面展现。在剖宫产手术中,助手医生对于进修医生朱医生主刀手术存在不满情绪,检查娩出胎盘不仔细,轻率做出“胎盘完好”的报告,误导了第二次手术方案的选择;魏丽丽副主任在安排医生重新检查胎盘排查大出血原因的同时,抱有侥幸心理,确定了由肖程主刀的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手术方案,但未能起到彻底止血的作用;最终,由医院新近进修医生何晶主刀的凝血酶灌注手术成功止住大出血,而作为院长候选人之一的曲晋明副院长顾虑学生肖程作为新任主任的威信树立及事件对院长选拔的影响,做出了隐瞒第三次手术的错误选择。在第10集的病例讨论会上,魏丽丽还原事实,勇于承担责任,肖程递交了关于患者的完整病例报告,诠释了全剧的主题“诚实”。医生不是神,也会犯错,面对医疗差错应该秉持什么态度?“诚实地面对工作、同事、患者”是《产科医生》所弘扬的医务人员从业美德,而降低医疗差错需要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也需要医疗差错应对机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剧中来源于现实的活生生的案例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医学生可以随着剧情的发展立体地从医生、患者、医院管理者、媒体等不同角度思考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小组讨论集中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医院管理层及医务人员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中去,在未来医学实践中能够对患方有更加细微的体察,养自觉。

三、促进医学生对生命的感受,培养共情的能力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第9篇

药动学方面,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体内过程,药物消除动力学规律及重要参数,体内药物的时量关系以及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等内容,课时再少也要详细讲,因为医学专升本成教学员们长期工作在临床,具有一定的用药经验,但对相关原理尤其是药动学方面的可能一知半解,遇到问题可能认知不足,分析不透,处理不准,从而造成医疗事故。比如肝功能不良的患者长期选用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则易致中毒;同理,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长期选用从肾脏排泄的药物也易致中毒。因此,医生选药不仅要基于药效学,还要综合考虑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在总论部分对药效学和药动学相关知识点重点讲解,在各论部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作用机制详细讲

成教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其原始学历为中专,通过成教继续教育获得了大专文凭,再通过成教专升本途径获得本科文凭。中专教学一般只对药物的作用和用途有所要求,几乎不涉及作用机制,而通过成教获得的大专学历部分学员中,由于当初有“混文凭”思想,大专毕业时理论水平提高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尽管在临床凭经验给患者用药,但对药物的作用原理可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合理用药现象常见。医学专升本过程也许是学员在校学习不可再得的机会,为了使学员们真正掌握临床用药的原理,在给患者开处方时,选择药物要最佳,联合用药要合理,任课老师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一定要认真讲,详细讲,这也是许多学员的期待。药理的作用机制即运用生理学、生化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与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基础医学知识,解释药物的作用原理与靶点,而后者往往与临床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有关。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时,任课老师要基于药物作用的靶点,将相关基础医学与临床知识有机地链接,将疾病的发生环节与药物的作用靶点融会贯通,使学员在弄清楚药物作用机制的同时,也明白了疾病的发生原理。因此,作用机制可以说是药物药理作用的精华,一定要安排足够的课时详细讲,将靶点环节讲深刻,讲透彻。比如,高血压病的发生机制之一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不但强烈收缩血管,还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引起机体水钠潴留,皆为致高血压因素。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降血压药物的作用靶点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该类药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Ⅰ生成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血压。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也属于药物作用机制范畴。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抑制血管紧张素Ⅰ生成血管紧张素Ⅱ的同时,也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进而使前列腺素生成增多,前者扩张血管有利于降血压,但后者则是引起部分患者咳嗽的主要根源。详细讲解上述过程不必担心过多地花费有限的课时,老师可预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将相关内容在备课时就用箭头一一连接好,对重要环节辅以闪亮动画处理予以突出。学员们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讲得系统,听得轻松,印象深刻。

3异同归类对比讲

药理学难学除了与药物多、涉及的各学科知识点较广有关,还与有些内容易混淆、难记有关。比如有些药物的药理作用相近,但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不同;有些药物的临床用途相同,但作用原理与用药目的不同。老师在授课时注意进行异同归类,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会受到好的效果。例如阿司匹林与氯丙嗪皆对机体的体温有影响,但前者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进而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故一般只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人的体温影响较小,而氯丙嗪的作用机制为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影响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低时可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但环境温度高时氯丙嗪也可以升高体温,炎热的季节甚至会引起中暑。再比如阿托品与地西泮药物临床皆可用于麻醉前给药,但前者具有抑制腺体分泌作用,麻醉前给药的目的是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防止引起吸入性肺炎,而后者具有镇静作用,麻醉前给药的目的主要是抗焦虑,安定患者情绪,减少的用量。授课时将上述内容的类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利用图表进行对比讲解,强调相同点,突出不同点,这样学员们就容易掌握了,考试时也不会张冠李戴了,临床选药时也就更加精当了。

4易懂内容概括讲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