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物安全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7:18

文物安全总结

文物安全总结第1篇

文物安全工作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某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独具特色,数量多、等级高、分布广、影响大。目前,辖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114个单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还有多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另有地下文物埋藏区36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40片,各类博物馆151座

,各类馆藏文物200余万件。我市文物现状构成了我市文物工作的特点,因此,某市文物局担负着保护和传承首都历史文明的重大责任。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日新月异,我市文物安全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几年来,某市文物安全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以维护首都稳定,构建和谐某为中心,以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为重点,以提高执法效能、提供廉洁高效服务为目的,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管理入手,强化文物法规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建立了有效的文物安全和执法体制,使文物安全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文物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在“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中,我市结合文博行业工作实际,坚持以“平安某、文物平安”建设为主线,以落实责任制为抓手,以确保文物安全为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工作机制,狠抓责任制落实。经过文博系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和忘我工作,在有效消除文物安全隐患上取得明显成效,取得了两大“战役”的胜利。截止到今天,我市连续11年没有发生大的文物安全事故,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某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认清形势,加大隐患整治力度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文物局的正确指导,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局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完善各种安全防范体制,另一方面逐年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投入,每年投入消防、技防设施、设备的资金近3000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就整体而言,我市的文物安全形势良好,发展态势积极稳妥。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建设与文物安全的矛盾,对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一时还难以彻底消除,各种社会矛盾给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不断加剧,如何在新形势下保障文物安全,已成为某市文物局各级领导干部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总的看,居民占用的文保单位隐患较大,多家单位共同占用的文保单位安全状况较差,开放单位相对隐患较少,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某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占60%,由于这些文物大部分集中在二环内,级别高,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物保护责任重大。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结构,易燃,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居民紧邻古建筑私塔乱建,有的直接搭建在古建筑的院墙上,通道狭窄,阻碍消防。如孔庙国子监、智化寺、法源寺、白搭寺、克勤郡王府、庆成宫等文保单位几乎被居民包围,居民的居住安全条件很差,一旦失火必然殃及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智化寺院墙外的居民住房曾发生过几次火灾事故,所幸扑救及时,未危害到文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居民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隐患问题突出,对文物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市文物局在前几年巡视检查的基础上,从开始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在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存有1项以上安全隐患的单位有180处,占总数的60%;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需要整治的64处,占总数的20%。存在比较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占市级以上保护单位总数的6%;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占市级以上保护单位总数的15%。国保单位98处中,有居民占用的17处,占国保总数的17.3%,办公使用18处,占国保单位总数18.4%,对社会开放的有63处,占国保总数的64.3%;市保单位224处中,有居民占用的47处,占市保总数的20.9%,单位占用的111处,占市保总数的49.6%,对社会开放单位68处占市保总数的29.5%。截止,属市级挂帐的安全隐患单位2处(东、西城各一处)。

2、社会矛盾也对文物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钟、鼓楼发生的杀人刑事案件,端门认为纵火案件,提醒我们要研究文物安全新课题,防范社会矛盾对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其次,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近年来田野文物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曾发生2起田野石刻被盗事件,盗窃者已于被抓获,追回了被盗石刻文物。这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12些案例提醒我们,文物防盗、防破坏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需要在新形势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安全隐患整治难度 大

首先,由于我国特殊历史原因,散户居民和多家单位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偿获得的,如今要想搬迁腾退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次,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

和有针对性的政策规定。现有的法规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搬迁腾退、居民补偿中的具体规定等,缺乏可操性。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某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关系复杂,涉及中央、军队、市属、区属等不同单位,现有的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协调和管理这种隶属关系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致使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难落实。

第四,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虽然市政府每年增加排除文物安全隐患的资金投入,文物单位也筹集部分资金进行整改,但是要满足所有文物保护单位隐患彻底整治,而需资金缺口仍然巨大。

(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文物安全

1、领导重视,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局领导带领机关同志深入文物单位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文物安全问题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每周局长办公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文物安全工作,研究、分析安全工作形势,讨论、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人力、物力、财力困难,指导、部署安全工作,协调、排解各种矛盾,想方设法解决消防、技防设施设备临时需要经费等问题,把文物安全作为文物局开展一切工作的“底线”,既视为“保底”工程来抓,又当作“系统工程”来做,努力使每个文博单位走出一条“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技术先进、‘人机’结合、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型”新路子,实现以个体安全保全局和谐的总目标。本着“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加大投入、力求长效”的原则,逐一实施帮教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局属23个单位首先实现“本质安全型”单位的同时,还帮助指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4处相继实现“本质安全型”单位,有力地保障了文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加大安全隐患整治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消防、技防设施。近几年,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同时,增加消防技防资金投入,完善安全设施。以来,先后解决了德胜门箭楼无消防水、东南城角楼无消防水和安徽会馆电路老化、戒台寺、太庙、钟鼓楼、周口店某猿人遗址、古观象台等单位消防安全方面的145项安全隐患,共涉及东城区、宣武区等12个区县的86个文物保护单位89处古建筑,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区保单位1处。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形势依然严峻。如:会贤堂、杨椒山祠、康有为故居、京报馆、广化寺等的安全隐患急需整治。若要彻底解决安全隐患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内及周边有居民4155户,要搬迁腾退,搬迁费就需4155户80平米每平米3万元=99.72亿元,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拿出这么巨大的资金实施搬迁,目前也只能采取临时措施,为居民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器材、使居民提高安全意识和消防技能等。

3、积极督促隐患整改。以来,我们通过媒体公布等方式,先后公布了54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的文保单位(16处,18处,20处),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现场指导等方法,积极督促隐患单位进行整改,并从资金上给予积极协助,效果比较好。截止目前,公布的54处文保单位部分隐患单位已整改完毕,有的正在整改中。

二、狠抓制度落实,强化督查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在以往制定的《某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某市博物馆条例》、《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某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基础上,我市颁布了《某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禁改限”后文物保护单位为禁放点,确定了文保单位周边的禁放范围,11月颁布了《某市文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在以往制定颁发的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新、完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物保护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市文物局、区县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使用单位的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制度,修改、印发了文物安全相关制度汇编(小红本),发到每个区县,每个文保单位,完善每个岗位的责任制度,让每个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明白自己岗位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领导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每个工作人员;单位领导与租赁单位、租赁单位负责人与员工),建立健全了一套文物安全责任制度体系。围绕“平安某建设”、“平安文物行动”印发了文物安全相关文件汇编,结合奥运年的成功做法,研究制定并实施了文物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以制度做保障,强化责任追究,有效地促进了文物安全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制度落实,加强督导检查

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到实处,等于一纸空文。我们在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尤其是通过“平安奥运行动”、“文物安全年”和“平安文物行动”活动的开展,我们实践许多保障文物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市文物局坚持对辖区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每年2次以上巡视检查,对市级文保单位进行重点抽查,本着“内外兼顾、全面防控”的原则,突出四个重点:文保单位自身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出租和经营性文保单位是否规范、内部人员思想是否稳定、文物周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制发统一编号的制式检查记录单,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制发统一编号的隐患整改通知书。对巡视检查工作要求做到“一勤二连三延伸”,“一勤”就是要勤转,要求每个队员每星期至少有三天以上在外面巡视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案。“二连”就是将国保单位和市保单位连成串划成片,有专门小组负责,便于巡视。将区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巡视检查同市文物局的巡视检查连接起来,以避免重复劳动。“三延伸”就是视觉延伸——在文保单位周边聘用文物保护员,听觉延伸——与文物爱好者建立广泛联系,脚的延伸——责成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人员每天将本单位及建控地带至少巡查一次,将发现的违反文物法行为及时报告市文物局。底以来,连续对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的拈花寺、国立蒙藏学校、吕祖阁等54处文物保护单位的67家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依法制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的整治和管理。如:某市少年宫、太庙、戒台寺、麦加利银行、南堂、钟鼓楼、云居寺、杨昌济故居等66个单位存在的100余处长期未解决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三)加强“三防一反即防火防盗防破坏反恐怖”工作

面对新的文物安全形势,为实现文物安全年,落实“平安文物行动”,我们狠抓“三防一反”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技防设施,开放单位加强了安检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文物安全。

(四)以防为主,加强应急演练

在狠抓各项制度、措施落实的同时,结合我市文物工作的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适应文物工作需要的多种应急预案,市文物局有全局的应急预案,各文博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盗窃事故应急预案、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破坏案件应急预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应急预案、雷击灾害应急预案、疫情灾害应急预案、大群体集中参观应急预案等应急处置预案,通过白天、夜间等不同时间突击检查,进行实战演练的方法,提高每个干部职工的事故应急自救、处置技能。

三、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务求实效

面对文物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务求取得文物安全实效。

(一)建立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通过工作实践,首先在局属各单位全面构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三种级别防控方案”为框架,“八种保障机制”即领导决策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运行保障机制、预警监控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督查督导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为支撑的“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明确了文博系统从局长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各级、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和责任范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划分“点位图”,在时间、空间上实现“零死角”,用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保障文物安全。

(二)创新文物安全督查方法

在坚持落实文物安全巡视检查报告制度的同时,我们努力探索、实践保障文物安全的有效措施,创新文物督查方法。

一是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如化装成游客购票进入开放单位投掷模拟危险品,检查文保单位门卫门禁系统和重点文物部位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夜间投掷“闪光球”、“模拟炸药包”,检查夜间巡逻警卫制度的落实情况;投掷“烟饼”,检查应急制度的落实情况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地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二是提高文物安全巡视检查工作的科技含量。,我局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建立了一套卫星检测系统,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辖区内文保单位的信息,及时发现文物违法违章问题,实现发现及时、执法及时、减少损失的目的。

各区县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文物安全、执法工作新格局。为加大巡视检查、执法力度,建立、完善了各项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如: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网状监管机制;联合检查机制(与城管部门联合建立网格化管理系统,巡管员可以通过手中的终端,及时将违法行为的图片等信息资料反馈到监控中心,执法部门及时查处);多元化的宣传机制;重点单位重点时段保护机制;抢险修缮保护机制等,为及时掌握文物安全隐患和文物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区县文物安全工作督促、指导。近年来,我们充分调动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强调属地监管责任,通过一系列督促、指导、考评办法和措施,积极督促、指导区县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提高两级之间的工作默契程度。

、,我们将18个区县文委和2个特区办事处分4个检查小组,按照《某市区县文化委员会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考评方案》和《检查项目及评分标准》,于年中和年底,由四个检查小组采取相互交叉检查、交流的方式,分别对各区县(包括两个特区办事处)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交叉检查、考评,重点检查各区县的文物安全巡查情况、安全隐患整改情况、文物违章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情况、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文物安全基本情况掌握和档案完善情况、执法队伍建设、履职情况,文保单位的安全状况。尤其对各区县在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区县政府和文委主要领导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加分考评的办法,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相互检查、交流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各区县(特区办事处)的文物安全和文物执法工作。

四是开展文物安全专项行动。每当国家或某市举办重大活动之前,我们都要采取专项行动进行地毯式检查,如“平安奥运行动”、“平安文物行动”、“雷霆行动”、“合围攻坚行动”、“安全教育月活动”等,在专项行动中,严格落实“五个必查”、严格执行“五个一律”要求;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结合文博单位实际,重点方面重点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开展联合检查,督促隐患整改。成立由市文物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检查组,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如“雷霆行动”期间,联合执法19起,拆除违章建筑3处计140平米,打通消防通道2处,关闭了3家出租单位,立即整改了300多处消防隐患,为27个单位增加了消防、技防设施,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01份,为322家市保以上单位和48家社会重点博物馆建立了台帐,对54家重点隐患整改单位挂帐督办。

四、几点体会

回顾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我们体会到,任何成功实践的背后,都往往伴随着许多教训的汲取。认真反思工作实践,我们也正是在不断汲取“央视新址火灾”、“崇礼门事件”等他人安全事故的教训,不断总结提高中才得以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是完成重大任务的力量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先导,成功的实践靠统一的思想推进。充分认识文物安全工作在首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确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如山”思想观念。文物工作者必须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有对历史、对民族文化负责的强烈责任感,热爱本职,自觉地、积极地做好文物安全工作。

(二)构建立体的防控体系,是实现文物安全总体目标的最佳载体。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单位防范与社会防范相结合、自我防范与群体防范相结合、个体目标防范与整体目标防范相结合,以及人防、技防、物防的高度结合,都是确保文物安全的成功实践。我们在“平安文物行动”中所采取的“打造安全零死角单位”、“确定单位危险点”、落实“点位图”责任制等防控体系,正是基于了“全天候、全空间、全人员”的立体防控思路,从而确保了“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总体目标的实现。坚持完善这一成功实践,必将有力推进文物安全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不断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严格的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既要严在“格”内,又要管的有“理”;既要管住当前,更要确保长远。“头疼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观念,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大敌”。央视火灾这样的教训使我们醒悟:安全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感到,健全长效机制,就要敢于创新、勇于作为,努力在文物安全工作上“编织一张文物安全立体防范网,构建一支忠诚文物安全守护军,健全一套确保文物安全的问责制。”使得文物安全工作有长远规划、有阶段目标、有具体措施,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制体系,明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安全责任,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做到责任清晰、具体,考核标准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又好又快地推进文博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文物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从今天做起,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认清形势,不断将高科技手段引入文物安全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设施的科技含量,逐步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体系。

文物安全总结第2篇

近年来,国内外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校园安全事故成为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领域。高校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社会责任,形成了高校安全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和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将PDCA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安全文化中,实现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文化的有序发展,有助于高校物态安全文化的沉淀。

1高校安全文化

1986年国际原子能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笔者将高校安全文化定义为:为了保障高校学习活动顺利进行,高校师生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和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安全技能及安全物质所营造安全环境的总和。

2PDCA管理模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安全管理重要活动之一,具有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PDCA管理模式具体模式如下。P—Plan(计划)阶段,包括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背景,建设方针,建设目标及建设原则等确定。D—Do(实施)阶段,在上一环节分析现有的安全文化状态后,包括设计具体的建设方法,路径和要素等确定。C—Check(评估)阶段,包括安全文化建设方向,建设效果等内容的确定。A—Action(改进)阶段,对安全文化建设中,对建设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的进行调整,总结经验,将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管理周

3高校安全文化在PDCA各阶段的表现内容

3.1计划

在计划阶段,既要分析需要发展补充的地方,又要以高校安全文化对象的需求为依据,得出发展的方案或主线。

(1)问题分析:大部分高校没有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也没有安全文化建设的计划。决策者,管理者未推出让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共同接受的安全价值观,未具备正确的安全态度,基本是按经验管理高校的运转。大部分高校历史悠久,设备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行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需求分析: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基于PDCA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研究巫升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生子女较多,高校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伤害事故可接受程度越来越低,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紧迫。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价值观、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纠正安全态度,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的需求。也是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3)确定方案:为满足安全文化需求,减少建设的盲目性,应结合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案。方案应阐明建设的目标、内容,提出高校安全文化的理念,高校决策者提出安全承诺,确定责任人及其工作内容,建设的原则以及PDCA周期的时限等内容。

(4)检查标准:确定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建设的标准,及要实现的目标等内容。

3.2实施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应包括:对人实施安全教育(满足精神安全文化建设,行为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对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及物态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氛围中体现)等方面的内容。

(1)实施安全教育:对高校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普通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法律法规、观念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安全素养,此外还有安全行为及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

(2)建设文化制度:设立符合安全文化发展的制度,优化物态安全文化沉淀机理等内容,加强救援、职业健康和管理体系建设。

(3)营造安全氛围:营造高校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协调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安全关系,方针政策、安全承诺等。

3.3评估

建立高校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标准体系,定期和不定期,外审和内审相结合,发现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其最终的、整体性的评估应包括:物态安全文化沉淀程度,行为安全文化规范程度,制度安全文化健全程度,精神安全文化认同程度,安全文化元素结构合理等内容。

3.4改进

为了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提高,对发现的问题,应采用改进因素或改进体系来加强安全文化中的薄弱环节等措施。此外,PDCA的改进阶段还应包括对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评比和总结,查清权责。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对已经证明有效的对策措施,进行标准化,在下一个周期中,加以推广和巩固。

4总结

文物安全总结第3篇

(1.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研究院,中国 北京100161)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重点城市重大灾害的物资储备现状,建立全国物资储备网络模型,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全国物资储备网络的时间等性能参数进行设计。对全国物资储备网络模型进行Lingo语言的局部优化。

关键词 全国物资储备网络;供应链网络;安全库存

0 前言

本文的目的是针对全国物资储备网络的多级库存模型进行安全库存量的优化工作。

现如今,我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管理体制,应急储备物资以地方各级政府储备为主。我国主要负责物资储备的中央机构是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建立完善的全国物资储备网络是解决重大灾害物流运送的必要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传统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为了应对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多样性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均需持有一定量的库存,而这个库存就叫做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是库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它是企业库存量设定的基础,用于预防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延长,需求预测不准确等问题,对于提高企业的产品满意度,增加来自顾客的边际效益,缩短顾客的响应时间,提高企业的信誉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供应链成功的关键是在不损害产品供应水平的情况下,降低安全库存量。

1 供应链设计

本节将设计全国物资储备网络的供应链模型。

1.1 供应链的性能参数

所以,对于安全库存而言,时间,地点是不可或缺的宏观性能参数[4]。针对深入化的供应链网络研究,本文采取以下几项性能参数来对供应链网络进行分析(下标j表示每个结点城市的编号,即上文所列的所有城市前面的序号):

(1)hj——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存储费用

(2)Tj——一个结点城市在一个运输任务中运输到与其连接的城市的时间

(3)Bj——安全库存量

(4)Sj——本层次城市储备基地结点向下一层次城市储备基地结点承诺的最长交货时间

(5)SIj——上层次城市储备基地结点或者是国家物资储备局向下一层次承诺的最长交货时间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具体运输实际情况,设计运输时间Tj,存储费用hj,安全库存量Bj,如表1、表2和表3。

与此同时,经过对各个城市的运输时间的查阅和确定,本文规定,最大供货天数不能超过3天,存储单价均为10元。

还有一点,就是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有所不同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会使运输时间有很大的差异[4],因此,由于最大供货天数三天的限制,本文主要采取的运输方式是航运,结合每个城市的铁路交通运输网的发展程度,也配合一些高铁和动车的铁路运输工作。

1.2 安全库存优化模型

2 Lingo实现系统优化

Lingo是用来求解线性和非线性优化问题的简易工具,内置了一种建立最优化模型的语言,其高效的求解器可以快速求解系统优化的问题[5]。

2.1 核心思想

假设最终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一天成品的需求量满足N(μ,σ2),则生产单元j一天的需求量为N(μj,σj2),因此,本城市储备基地结点的安全库存量为[6]:

Bj=(SIj+Tj-Sj)μj+zσj2(SIj+Tj-Sj)0.5(1)

其中,z为和服务水平相关的比例因子。

我们在本文中设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的库存量为无限大,那么,我们在Lingo编程中只讨论在供应链中处于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城市储备基地结点的安全库存量Bj,而安全库存量Bj主要影响的是从上一层次对下一层次的城市储备基地结点的承诺的最长交货时间Sj,下面将分成两种情况来讨论:

(1)如果SIj+Tj<Sj,或者是SIj+Tj=Sj,也就是说,承诺的交货总时间比运输时间要长的话,那么在该级城市储备基地结点上就不需要设立安全库存;

(2)如果SIj+Tj>Sj,也就是说承诺的交货总时间比运输时间要短的话,那么必须要在该结点上建立安全库存,而本城市储备基地结点的安全库存量Bj要应付在时间间隔SIj+Tj-Sj之内的需求量,而在此时间段之外,总可以保证满足预定的交货期限。本程序重点就是需要满足SI(i)+T(i)>S(i);,因为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需要在结点中设置安全库存。

考虑到应急物资需求的复杂性,设置所有应急物资的需求量都服从正态分布,其标准差μ代表需求量的数值的最大可能性,方差σ代表波动幅度。

2.2 优化实现

Lingo主要代码如下:

sets:

node/1..28/:SI,S,T,H,miu,sigma; //设置1-28个结点,并设定SI,S,T,H,μ,σ几个参数

min=@sum(node(i):h(i)*((SI(i)+T(i)-S(i))*miu(i)+1.65*sigma(i)*(SI(i)+T(i)-S(i))^0.5)); //优化处理核心

@for(node(i): //结点SI,T,S所满足的条件

SI(i)+T(i)>S(i);

经统计,全国物资储备网络模型的迭代次数为10次。变量数量总共55个。约束条件总共有74个,非线性约束有1个。

Lingo程序所做的优化工作主要是针对SIj和Sj的数值而进行的,所以在结果中并没有出现H和T。最终局部优化后的结果(约等于小数点后三位)见表4:

2.3 结果分析

经过Lingo程序对于SIj和Sj的优化工作,我们使原有的全国物资储备网络模型达到最理想化的状态,即通过上文介绍的计算方法,我们得到所有的储备基地结点的安全库存量全部为0。

这使得各地的应急物资物流网络得到最有效的运输和传送,同时也节省了保存物资的各项费用。

但由于这仅是局部优化,没有使得模型参数完全成线性约束,所以还有待于完善的地方。

3 总结

本文通过现如今比较受专家学者们重视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问题入手,来进行对一个多级库存进行安全库存优化的研究实现。经过对国家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以及安全库存的介绍,设计出全国物资储备网络模型并完成了性能参数的设计,最后运用Lingo语言进行安全库存的优化。

到此,本文的主要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而且将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对安全库存的研究将永无止境,而加紧全国物资储备网络的建设,是十分紧要的事情,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应急物资的调配会日益成为物资储备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利民,王敏杰.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优化问题初探[J].物流科技,2009,2:39-42.

[2]冯连胜.安全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安徽理工大学,2011.

[3]郑玲.国家物资储备局物流网络规划与运作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2.

[4]Managing demand uncertainty in supply chain planning [J].Computers & Chemica Engineering , 2003.

[5]葛春景,王霞,关贤军.应对重大灾害的轴辐式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153-159.

[6] 谢金星.优化模型与Lindo/Lingo软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文物安全总结第4篇

关键词:虚拟水;农业用水;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089-01

1 研究区概况

陕西省地处北纬31°42′~39°35′,东经105°29′~111°15′。土地总面积2.058×105km2,2005年末耕地面积2.788×106ha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5%。年均温11.6℃,积温421℃,无霜期150~270 d,年均降水量653 mm,年均蒸发量1608mm,多年水资源总量为442×108m3。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72×107人,其中农村人口2.335×107人,从业人员9.492×106人。2005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为3675.66×108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435.77×108元。

2 研究方法

2.1 农作物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

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是在知道作物的需水量的前提下得到的。作物需水量是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的累积蒸发蒸腾水量。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气象因素(降水、气温、水气压、日照、风速)、作物类型、土壤条件及种植时间等,其数值为:

2.2 动物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

畜类活体的虚拟水含量是指该动物从母体分离出来到其生命结束的时期内,动物生存生长所消耗的总水量,包括饲料所含的虚拟水、饮用水、动物饲舍清洁等耗水。动物虚拟水含量主要依赖于动物的类型、动物的饲养结构和动物成长的自然环境。

3 陕西省2005年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及分析

3.1 农产品虚拟水含量计算

根据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及农业生产结构类型,根据2006年统计年鉴,选择陕西省2005年的主要农产品产量进行计算。虚拟水的计算主要包括两部分:初级农产品和畜产品。计算中因计算的是初级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因此更能反映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学者对陕西省农产品虚拟水的研究,根据生产每单位质量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计算了陕西省2005年农产品总的虚拟水含量(见表1)。

3.2 结果分析

从单位产品虚拟水含量看,在初级农产品中虚拟水含量最高的是茶叶16000 m3/t,其次是棉花9693 m3/t,最少的是蔬菜135 m3/t;在动物产品中最高的是羊肉180005 m3/t,其次是牛肉19989 m3/t,最少的是奶类2201 m3/t。但在2005年陕西省的主要农产品中,总虚拟水含量最多的是水果105.37×108m3,其次是小麦56.17×108m3,最少的是糖类为0.05×108m3;在动物产品中总虚拟水含量最多的是牛肉237.39×108m3,其次是羊肉168.12×108m3,最少的是鱼虾3.68×108m3。这说明农产品中虚拟水含量的多少一方面是由作物类型决定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农产品产量,而且农产品产量对虚拟水含量的影响要大于作物类型对虚拟水含量的影响。这一结果对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区域农业生产用水及水安全意义重大。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陕西省农产品总的虚拟水含量为539.13×108m3,而陕西省河川径流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21.36×108m3,总供水量为71.17×108m3,农业用水总量为52.2×108m3,农产品总的虚拟水含量是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的1.03倍,是总供水量的7.575倍,是陕西省农业用水总量的10.33倍。陕西省农业生产用水远大于区域可提供的水资源总量,用水紧张,尤其是农业用水更为紧张。而陕西省地处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2005年的降水量为576.9mm,大气降水是区域水资源补给的主要形式,降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区域水资源的供给量。

4陕西省农业用水安全的对策

4.1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合理用水

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及农作物生产需水量的多少,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但是由于农产品的比较效益,某些需水量少的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不如需水量大的农产品,这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阻碍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解决农业用水安全问题。因此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4.2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解决是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可节约水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减少因缺水造成的受灾面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用水安全。

4.3 通过贸易来调节水资源的区域分配不均

富水国家或地区提供水密集型产品给贫水国家或地区不但可以实现缺水地区实体水资源的节约,同时还会提高全球和国家(地区)间水资源利用效益[3]。因此可通过农产品贸易来调节区域间的水量平衡,缓解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及生态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凤英,王让会,黄俊芳,等.中国西部地区水安全的多指标物元综合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6.

[2] Allen R G, Pereira L S, Raes D,et al. Smith M. Crop evap2transpiration2gudiel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R].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56. Rome.1998.

文物安全总结第5篇

我于1974年3月17日出生于曲靖市麒麟区,1996年7月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分配到原曲靖市公安局治安科工作,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被任命为曲靖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危险物品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在任职期间,我始终坚持人民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同志们的好评。4月,受到曲靖市委、市政府曲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和曲靖市公安局嘉奖表彰,并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一、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公安业务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一是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及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xx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信念坚定,政治敏锐性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开拓进取,乐于奉献,为人诚恳,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团结同志,关心民警,密切联系群众,深受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和拥护。自6月份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以来,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全面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修改后的,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对党的认识。二是正确处理工学关系,及时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部署以及各地的工作情况和成功经验,注意吸取和积累相关业务知识;深入基层和通过其他各种渠道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在工作中,坚决服从领导安排,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9月至5月,严打整治工作进入总结阶段,我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不松懈,严格履行严打办工作职责,自觉、主动收集有关严打整治斗争工作情况,兢兢业业,扎实工作,编写了《曲靖市严打整治斗争总结》、《曲靖市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活动情况报告》和《曲靖市公安局深入开展民用爆炸物品和收缴非法枪支弹药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等大型文字材料,总计10万余字。并在认真做好严打办工作的同时,还兼顾危险物品管理大队一些工作,编写了《危险物品管理大队工作总结》、《曲靖市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目标考核责任》等大型综合性材料。所编写的文件材料全面、准确,有质有量,较好地突出了严打工作和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工作主题,对推动全市严打工作和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参谋、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也取到了很好的效果。自5月回到治安支队工作以后,在大队主要领导的带领下,与大队其他领导密切合作,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认真按照大队分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危险物品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认真做好文件材料与信息收集报送等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一年来,共编写各类通知、简报、总结等120余份,编写了《曲靖市公安机关关于贯彻落实<曲靖市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曲靖市公安局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开展严厉打击涉及毒鼠强等非法剧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统一行动>的实施意见=等大型文字材料,组织开展了全市危险化学品及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基本摸清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底数,全市共有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1316户(其中生产企业39户,经营单位715户,储存企业4户,使用单位546户,运输企业12户),重大危险源333个,清理、收缴各种剧毒化学品5000余公斤、“毒鼠强”等禁用剧毒鼠药328.52公斤,查处各种渠道获得的案件线索61条,立案3起,移送司法机关2起,涉案3人。检查整顿各类市场351个,取缔非法经营摊点451个。二是按照市公安局和治安支队的总体安排部署,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突破口,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切实做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全市公安机关共收缴民用枪支337支、各类子弹7012发、炸药23561.43公斤、雷管45629枚、导火索20203米;查破涉爆案件102起130人。三是深入推进全市民用爆炸物品储存仓库规范化建设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结合全市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实际,起草了《曲靖市民用爆破器材储存仓库(室)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对规范我市民用爆炸物品储存仓库,严防民用爆炸物品丢失、被盗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公务用枪基本信息录入工作。

文物安全总结第6篇

几年来,北京市文物安全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以维护首都稳定,构建和谐北京为中心,以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为重点,以提高执法效能、提供廉洁高效服务为目的,从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管理入手,强化文物法规教育,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力度,建立了有效的文物安全和执法体制,使文物安全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文物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在“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中,我市结合文博行业工作实际,坚持以“平安北京、文物平安”建设为主线,以落实责任制为抓手,以确保文物安全为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工作机制,狠抓责任制落实。经过文博系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和忘我工作,在有效消除文物安全隐患上取得明显成效,取得了两大“战役”的胜利。截止到今天,我市连续11年没有发生大的文物安全事故,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认清形势,加大隐患整治力度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文物局的正确指导,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局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强化教育管理,建立、完善各种安全防范体制,另一方面逐年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投入,每年投入消防、技防设施、设备的资金近3000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就整体而言,我市的文物安全形势良好,发展态势积极稳妥。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建设与文物安全的矛盾,对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一时还难以彻底消除,各种社会矛盾给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不断加剧,如何在新形势下保障文物安全,已成为北京市文物局各级领导干部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总的看,居民占用的文保单位隐患较大,多家单位共同占用的文保单位安全状况较差,开放单位相对隐患较少,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严重,北京322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周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的占60%,由于这些文物大部分集中在二环内,级别高,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物保护责任重大。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结构,易燃,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居民紧邻古建筑私塔乱建,有的直接搭建在古建筑的院墙上,通道狭窄,阻碍消防。如孔庙国子监、智化寺、法源寺、白搭寺、克勤郡王府、庆成宫等文保单位几乎被居民包围,居民的居住安全条件很差,一旦失火必然殃及文物保护单位。近两年智化寺院墙外的居民住房曾发生过几次火灾事故,所幸扑救及时,未危害到文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居民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隐患问题突出,对文物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2、社会矛盾也对文物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在钟、鼓楼发生的杀人刑事案件,端门认为纵火案件,提醒我们要研究文物安全新课题,防范社会矛盾对文物安全带来的威胁。其次,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近年来田野文物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2007年曾发生2起田野石刻被盗事件,盗窃者已于2008年被抓获,追回了被盗石刻文物。这些案例提醒我们,文物防盗、防破坏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需要在新形势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安全隐患整治难度大

首先,由于我国特殊历史原因,散户居民和多家单位占用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偿获得的,如今要想搬迁腾退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次,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

和有针对性的政策规定。现有的法规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搬迁腾退、居民补偿中的具体规定等,缺乏可操性。

第三,管理体制不顺。北京地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关系复杂,涉及中央、军队、市属、区属等不同单位,现有的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协调和管理这种隶属关系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致使文物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难落实。

第四,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虽然市政府每年增加排除文物安全隐患的资金投入,文物单位也筹集部分资金进行整改,但是要满足所有文物保护单位隐患彻底整治,而需资金缺口仍然巨大。

(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文物安全

1、领导重视

,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局领导带领机关同志深入文物单位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文物安全问题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每周局长办公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文物安全工作,研究、分析安全工作形势,讨论、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人力、物力、财力困难,指导、部署安全工作,协调、排解各种矛盾,想方设法解决消防、技防设施设备临时需要经费等问题,把文物安全作为文物局开展一切工作的“底线”,既视为“保底”工程来抓,又当作“系统工程”来做,努力使每个文博单位走出一条“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技术先进、‘人机’结合、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型”新路子,实现以个体安全保全局和谐的总目标。本着“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加大投入、力求长效”的原则,逐一实施帮教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局属23个单位首先实现“本质安全型”单位的同时,还帮助指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4处相继实现“本质安全型”单位,有力地保障了文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狠抓制度落实,强化督查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二)狠抓制度落实,加强督导检查

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到实处,等于一纸空文。我们在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尤其是通过2008年“平安奥运行动”、“2008文物安全年”和2009年“平安文物行动”活动的开展,我们实践许多保障文物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市文物局坚持对辖区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每年2次以上巡视检查,对市级文保单位进行重点抽查,本着“内外兼顾、全面防控”的原则,突出四个重点:文保单位自身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出租和经营性文保单位是否规范、内部人员思想是否稳定、文物周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制发统一编号的制式检查记录单,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制发统一编号的隐患整改通知书。对巡视检查工作要求做到“一勤二连三延伸”,“一勤”就是要勤转,要求每个队员每星期至少有三天以上在外面巡视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案。“二连”就是将国保单位和市保单位连成串划成片,有专门小组负责,便于巡视。将区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巡视检查同市文物局的巡视检查连接起来,以避免重复劳动。“三延伸”就是视觉延伸——在文保单位周边聘用文物保护员,听觉延伸——与文物爱好者建立广泛联系,脚的延伸——责成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人员每天将本单位及建控地带至少巡查一次,将发现的违反文物法行为及时报告市文物局。2005年底以来,连续对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的拈花寺、国立蒙藏学校、吕祖阁等54处文物保护单位的67家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依法制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的整治和管理。如:北京市少年宫、太庙、戒台寺、麦加利银行、南堂、钟鼓楼、云居寺、杨昌济故居等66个单位存在的100余处长期未解决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三)加强“三防一反即防火防盗防破坏反恐怖”工作

面对新的文物安全形势,为实现2008年文物安全年,落实2009年“平安

文物行动”,我们狠抓“三防一反”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技防设施,开放单位加强了安检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文物安全。

(四)以防为主,加强应急演练

在狠抓各项制度、措施落实的同时,结合我市文物工作的实际,专门研究制定了适应文物工作需要的多种应急预案,市文物局有全局的应急预案,各文博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盗窃事故应急预案、爆炸事故应急预案、破坏案件应急预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应急预案、雷击灾害应急预案、疫情灾害应急预案、大群体集中参观应急预案等应急处置预案,通过白天、夜间等不同时间突击检查,进行实战演练的方法,提高每个干部职工的事故应急自救、处置技能。

三、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务求实效

面对文物安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务求取得文物安全实效。

(一)建立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通过工作实践,2009年首先在局属各单位全面构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三种级别防控方案”为框架,“八种保障机制”即领导决策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运行保障机制、预警监控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督查督导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为支撑的“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明确了文博系统从局长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临时工各级、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和责任范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划分“点位图”,在时间、空间上实现“零死角”,用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保障文物安全。

(二)创新文物安全督查方法

在坚持落实文物安全巡视检查报告制度的同时,我们努力探索、实践保障文物安全的有效措施,创新文物督查方法。

一是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如化装成游客购票进入开放单位投掷模拟危险品,检查文保单位门卫门禁系统和重点文物部位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夜间投掷“闪光球”、“模拟炸药包”,检查夜间巡逻警卫制度的落实情况;投掷“烟饼”,检查应急制度的落实情况等等,这些措施有效地监督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二是提高文物安全巡视检查工作的科技含量。2009年,我局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建立了一套卫星检测系统,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辖区内文保单位的信息,及时发现文物违法违章问题,实现发现及时、执法及时、减少损失的目的。

各区县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文物安全、执法工作新格局。为加大巡视检查、执法力度,建立、完善了各项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如: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网状监管机制;联合检查机制(与城管部门联合建立网格化管理系统,巡管员可以通过手中的终端,及时将违法行为的图片等信息资料反馈到监控中心,执法部门及时查处);多元化的宣传机制;重点单位重点时段保护机制;抢险修缮保护机制等,为及时掌握文物安全隐患和文物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区县文物安全工作督促、指导。近年来,我们充分调动区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强调属地监管责任,通过一系列督促、指导、考评办法和措施,积极督促、指导区县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提高两级之间的工作默契程度。

四是开展文物安全专项行动。每当国家或北京市举办重大活动之前,我们都要采取专项行动进行地毯式检查,如“平安奥运行动”、“平安文物行动”、“雷霆行动”、“合围攻坚行动”、“安全教育月活动”等,在专项行动中,严格落实“五个必查”、严格执行“五个一律”要求;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结合文博单位实际,重点方面重点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几点体会

回顾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我们体会到,任何成功实践的背后,都往往伴随着许多教训的汲取。认真反思工作实践,我们也正是在不断汲取“央视新址火灾”、“崇礼门事件”等他人安全事故的教训,不断总结提高中才得以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是完成重大任务的力量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先导,成功的实践靠统一的思想推进。充分认识文物安全工作在首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确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如山”思想观念。文物工作者必须要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有对历史、对民族文化负责的强烈责任感,热爱本职,自觉地、积极地做好文物安全工作。

(二)构建立体的防控体系,是实现文物安全总体目标的最佳载体。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单位防范与社

会防范相结合、自我防范与群体防范相结合、个体目标防范与整体目标防范相结合,以及人防、技防、物防的高度结合,都是确保文物安全的成功实践。我们在“平安文物行动”中所采取的“打造安全零死角单位”、“确定单位危险点”、落实“点位图”责任制等防控体系,正是基于了“全天候、全空间、全人员”的立体防控思路,从而确保了“平安奥运行动”、“国庆平安行动”总体目标的实现。坚持完善这一成功实践,必将有力推进文物安全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不断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严格的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既要严在“格”内,又要管的有“理”;既要管住当前,更要确保长远。“头疼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观念,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大敌”。央视火灾这样的教训使我们醒悟:安全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感到,健全长效机制,就要敢于创新、勇于作为,努力在文物安全工作上“编织一张文物安全立体防范网,构建一支忠诚文物安全守护军,健全一套确保文物安全的问责制。”使得文物安全工作有长远规划、有阶段目标、有具体措施,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制体系,明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的安全责任,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做到责任清晰、具体,考核标准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又好又快地推进文博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文物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从今天做起,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认清形势,不断将高科技手段引入文物安全工作,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设施的科技含量,逐步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体系。

文物安全总结第7篇

为全面实施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工程,着力提高文化经营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人员的消防安全安全素质,增强社会防控火灾能力,确保火灾形势的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九部委《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和《2014年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意见》等规定,结合全区文体系统工作实际,决定在全区组织文化经营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践行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深化“防火墙”工程和“六进”消防安全宣传,构建立体化的宣传格局,推动社会消防安全工作宣传教育职责落实,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和自防自救能力,全面实施“五大”活动工程、牢固树立“消防宣传是消防工作治本之策的指导思想,强化文化经营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素质是消防工作软实力”的理念,坚持“简单、实用、高效”的消防宣传工作基本原则,深入开展文化经营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文化经营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增强社会防控火灾能力,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切实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使广大文化经营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得到明显加强。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决定成立区文体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挂靠局办公,组织协调全系统集中开展工作。

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范围

全区演出场所、歌舞娱乐场、影剧院、电子游戏(艺)经营场所、文化娱乐场所、网吧、公共文化场所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业主及安全管理人员。

五、工作任务

1、大力拓展传媒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消防安全视频等传媒资源和精心制作的各类消防安全宣传公益广告在游戏机、网吧、歌舞等娱乐场所进行播放和张贴。

2、在5月份,将邀请区安监、消防大队等部门领导为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人员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演练等培训,进一步增强“四个能力”构筑社会“防火墙”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文体经营单位抵御火灾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利用移动电话运行平台进行手机消防安全短信宣传,在重大节日、火灾多发期向各文化经营单位业主手机发送消防安全宣传短信。

4、影剧院要利用农村数字电影下乡的有利时机,在电影播放前,播放消防安全知识,推进消防安全宣传“六进”工作的开展。

5、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加强日常监管,特别在重要节庆、重大活动期间,要加强对歌舞厅、放映厅、夜总会、卡拉OK厅、网吧、游乐厅等公共娱乐场所及民间职业剧团的检查和隐患的督促整改,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巡查力度,及时把各类消防安全隐患消防在萌芽状态。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从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治本之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履行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任务圆满完成。

文物安全总结第8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要素关系作用

STUDYONTHERELATIONSHIPSANDROLESOFSAFETYCULTUREWITHITSSOMEELEMENTS

WuZongzhi

NationalCenter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WS,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therelationshipsbetweensafetycultureandsafetyidea,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afetyregulationsarebrieflydescribed.Therolesofsafetycultureanditssomeelementsinworksafetyarediscussed.Thesafetyideaisproposedthat“safetyisrelative,hazardiseverlasting,accidentcanbepreventive”.Thecreationandinvention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arethedrivingforceofthedevelopmentofthesafetyculture.Theeffectofsafetyregulationsisdependentonsafetyculture.Thedevelopmentofsafetycultureisaimportantpartoftheestablishmentofthelongtermeffectivemechanismforworksafetyandthewell-offsocietyinChin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和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文化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展望,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安全科技进步,安全法制健全,安全文化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全健康的社会。

关于文化的定义众多,经典的是1871年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所作的“文化与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按照我国《辞海》的定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也有多种表述。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HSC/ACSNIHumanFactorStudyGrup)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我国安全文化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1]。

无论怎样表述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都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要素。本文简要论述安全文化与安全观念、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法规的关系及其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2.安全观念与安全文化

思想认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安全观念是发展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关于安全的定义众多,在一般辞典中,安全系指没有危险。由于人们主观上对安全的认识不同,判别安全或不安全有多种概念或定义,也有人认为“安全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将安全定义为“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风险”是指“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结合”。国际劳工组织将危险定义为“可造成人身伤害或损坏的固有的潜能”。同样地对事故也有多种概念和定义,通常情况下,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安全总是与危险、风险、事故伴随在一起的。

事故的能量转换理论认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的抵抗力,或是使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由于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关系,物质的危险作用可认为是能量危险作用的一种形式。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能量源)与引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故引起的人体伤害可解释为由于能量的转换而造成的机体破坏。机械能的转换可造成外伤,热能、电能、化学能或辐射能可造成烧伤或其他伤害。存在超过一定数量(临界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这里“一定数量”或临界量意味着超过该数量的意外释放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设备、设施)的抵抗力或抗干扰的能力,从而会导致人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海因利希(H.W.Heinrich)统计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1:29:300法则,又称海因利希法则,分析了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与事故发生起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即严重人身伤害的事故起数总是少于轻微伤害事故起数,轻微伤害事故起数又少于无伤害事故(即未遂事故或称事件)起数。

该法则表明:尽管事故发生是小概率现象,单起事故伤害程度的大小受偶然因素支配,但从大样本量统计分析,事故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同类轻微伤害事故或事件多次发生,当达到一定的概率后,必然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因此,如果要防止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必须从防止无伤害事件和轻微伤害事故发生做起。换句话说,引发无伤害事件或轻微伤害事故的原因同样可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发生。为了预防事故,必须分析无伤害事件的原因,在发生重大伤害事故之前,采取预防对策,消除或监控产生伤害的根源[2]。

事故的根源是由于存在危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因失误和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生产活动中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环境条件的危险状态等。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将“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定义为事故隐患。

理论研究和大量事故调查的实践表明,事故隐患,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隐患险于明火”。

在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上,要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正确观念,要纠正“经济发展,事故难以避免”的错误观点。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危险设备、设施、场所增加,人们的生产活动增加,隐患也会增加。但只要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尤其是发展先进的安全文化,采取正确的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地监控危险源,防止出现隐患,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和安全水平已是有力的证明。

3.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文化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创新成果是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与驱动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作为文化的属性、特点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和突出,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构成因素。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的每一重大发现。甚至是仅仅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改变唯物主义的形态,改变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趋向。当安全科学技术以安全文化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就会对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与道德的升华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安全科技进步与创新程度决定着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同时也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安全科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为安全文化建设充实新的内容和提供新方法,安全科学技术是构成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它只有在与安全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整体效应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作用,因为安全科技往往只具有安全生产所需要的客观内容和科学方法,而缺少安全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性,意识形态性和思想导向性。

4.安全法规与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法规的实施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安全法规的生命深藏于安全文化之中。对社会、企业和个人来说,安全法规的实施,不仅是惧怕国家强制力的结果,也不仅是对安全行为后果的期望的结果,而是安全法规能不能为社会接受,融入社会,是安全法规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否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一致。因此,安全法规的实施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安全文化的实现。

另一方面,安全法规仅是安全的最低要求,而不是保证安全的充分条件。此外,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渐进的,对危险的认识也是渐进的,安全法规往往滞后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安全法规是变化和发展的。安全法规既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来强制实施,也更需要借助习俗、惯例、伦理、道德规范等安全文化要素来自觉实施,尤其在安全法规不健全或当安全法规在边际上不起作用时,安全文化的约束力就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的符合性与系统性的逻辑必然结果是规范性。文化产生的规范力量使任何与其不一致、不协调的行为或事物都被认为是不适当的,要将其纠正;如果纠正不成功,则将其排斥之[4]。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积极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安全系统能够有效地作用,而在消极的安全文化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时,安全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5]。

5.结束语

在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安全活动就是不断地辨识危险、评价危险和控制危险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安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危险的认识不断加深,危险评价和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安全水平也不断提高。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为确保安全,必须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采用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安全科学技术方法和防范措施,警钟长鸣,持续改进。所以说安全生产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这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一致的,以人为本要求生产发展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程度,人的可承受程度,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无论怎样理解安全文化的众多定义,必须认识到,安全文化的规范性、系统性及其具有的社会力量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文化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版权所有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编,安全文化论文集,第5页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2月。

2.吴宗之,经济要发展事故可预防,中国安全生产报,2003年6月19日。

3.申维辰,科技创新与发展先进文化,人民日报,2003年5月13日。

文物安全总结第9篇

1.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主题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的体现,结构必须服从主题的需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例如怎样安排开头与结尾、怎样划分层次与段落、怎样设置过渡与照应、怎样确定主次与详略等,都要围绕主题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使文章组成一个严谨周密、内容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2.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应用文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作者对它的认识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就表现为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

3.要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就不同。应用文不同于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应用文体结构方式也存在着区别。

二、应用文结构的安排

1.层次与段落。层次是文章中作者表达主题的先后和次序,是文章内容展开的次序。层次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问题的各个侧面和作者思维的过程。段落的形式是层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间歇或转换。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层次侧重于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现。有时一个段落恰好是一个层次,有时几个段落表现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内有几个层次。安排层次有两种模式:

(1)纵式,即思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具体有两种类型:时间顺序式和逻辑顺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产流程、事情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不能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逻辑顺序关系是按照事理内在的逻辑顺序安排层次。这种逻辑关系表现为: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宏观――微观,个别――一般。按照这样的关系先后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安排结构,就是逻辑序。

(2)横式,即思维横向发展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形式上,它把整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的层次,各层次之间互不交叉、平等并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体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或按照问题的不同侧面等。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写作中运用很广泛,述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均可采用。

2.过渡与照应。过渡是指层次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还能使某些关键内容得到强调,突出主题。

一般情况下,当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意思转换时以及表达方式变化时,需要安排过渡。过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词语。当上下文空隙大,转折也很大时,常用过渡段联结;当上下文空隙小时,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通告如下”“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为此,特制定本条例”等作过渡。在意思转折不大的情况下,多用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等。在应用文中,常用的照应方法有:

(1)首尾照应,即在文章的结尾处,把开头交待的事或提出的问题再次提起,有的进一步加以概括、归纳、补充,如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等。

(2)文题照应,即指在行文中时时照应标题,对主题加以强调、提示。如大多数公文标题中都包含着“事由”,文章内容自然要与标题相照应。

(3)文中照应,即文章自身前后内容间的照应,如某些细节和问题在行文中不断被提起,这样能强化印象,更好地实现作者的表达意图。

3.开头与结尾。开头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统领全篇,展开全文的作用。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结局,能帮助读者加深认识,把握全篇,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直接说明。一些公文常用这种方式,常用介词“为”“为了”领起。

(2)根据式。就是开头阐明撰文的根据,或引据政策法令和规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据事实和道理,常用“根据”“按照”“遵照”等领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缘由作为开头,常用“由于”“因”“鉴于”等引出原因或简述某种情况作为原因,再引出写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的背景、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加以概述。采用这一方式,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5)结论式。就是将结论、结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问式。就是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引起下文,常见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7)引述式。或引述下级来文、上级指示精神,或有关政策法规,以此作为撰文的依据。如批复、公函等。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体部分写完之后,事尽言止,自然收束。

(2)总结归纳式。指在主体写完后,对全文的主旨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全文。

(3)强调说明式。是在应用文的结尾处,对全文的主旨意义、重要性进行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