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6:36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1篇

该镇“返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从客观上分析,一是返乡创业具备本土基础。“家有三尺硬地”。外出能人根在家乡,具备深厚的创业根基。二是返乡创业拥有草根优势。外出能人天生具有草根性,适应环境能力强,回到家乡创业更是如鱼得水。三是返乡创业有现实好处。回到家乡创业,机制更灵活,服务更细致,当地党委、政府甚至可以动员全镇的力量为其服务。四是返乡创业可获得精神享受。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可以受到当地党委、政府较高的礼遇,有一种“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感受,这是在外地创业所不可比拟的。

该镇“返乡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与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主要体现在:

一是高位推动,引领能人返乡创业。能否促成能人大批返乡,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该镇坚持把“返乡经济”作为壮大镇域经济的根本途径来抓,努力把在外能人资源优势转化为本地经济发展优势。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促返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并配备专职人员。通过上下联动,该镇党委、政府摸清了符合××发展的潜在返乡投资群体,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在外能人的投资意向信息。为动员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镇党委、政府每年在打工创业人员相对较多的地方,召开促进××经济发展知名人士座谈会,联络乡情,推介××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在外创业务工者的亲情、友情、同学情等关系,通过情谊架设返乡创业桥梁。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2篇

关键词: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破解当下“三农”问题提供一条了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途径,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然而,现实中的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经济问题,又属于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能够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亟待解决,并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学术界研究还不多,农民工返乡创业难这一课题,还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特征

(一)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1、返乡创业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

据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组对3026位回乡创业者的调查,回乡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年龄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占了63.9%。据调查,回乡创业者中,男性占90.9% ,妇性只占9.1%。仅看这组数据,不足以发现女性在回乡创业中的作用。根据对配偶在创业中作用的调查, 共同创业的占38.8% ,协助创业的占35%。这些回乡创业者平均累计外出务工5.8年,他们在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外出前,仅有28.5%的劳动力接受过技术培训,经过外出打工的锻炼后,几乎所有的回乡创业者都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还有的积累了丰富的财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8]创业者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在打工中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回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返乡创业者多数从事非农产业,企业形式以个体和私营为主,规模较小

从产业构成看,农民工回乡后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如,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小型工矿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农村旅游业等。据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资料显示,从总体上看,农民回乡创业在一、二、三产业的总体分析情况是:第一产业占28.3% ,第二产业占30.7% ,第三产业占32.1% ,其他8.9%。虽然创业者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但根据调查发现,98.5%的创业者所在家庭还有承包耕地,他们和农业之间的天然联系仍然存在。根据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回乡创业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所占比例为68% ,其次是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为20.2% ,股份制为6.5% (主要是在第二产业,分别有12.2%的工业企业和13.5%的建筑业企业采取股份制的方式运营) 。另外有4.6%的承包、租赁经营,主要属于商品农业开发。从企业规模看,以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为主。企业初次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占近7成。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约占五成。从规模上说,可把企业分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就业谋生型的企业。例如,有42.1%的农民工创业主要是解决个人和家庭就业问题。第二类是成长谋利型的企业。第三类型是能达到沿海先进企业水平的现代企业。

3、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农村或附近的集镇

安徽省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回乡创业者选择在农村创业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 ,其中54%的创业者则集中在(集)镇。选择在农村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1.1% ,在(集)镇居住的创业者占48.9%。这说明大部分回乡农民工所选择的创业和居住地点是离家较近的村庄或(集)镇。据调查,已获得城镇户口的占13.5%,在未取得城镇户口的人中,约三分之一还处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回乡创业者虽然回到城镇创业,但仍然没有实现举家迁移,也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4、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创业方式和力量

一是一部分年轻农民开始成为农村经纪人或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这部分农民在外打工大多从事市场营销、企业公关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了一些市场。他们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积极参加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通过农产品的生产资料购销、传播信息以及开展技术承包,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农业发展服务。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白领”。二是一部分农民工开始竞选担任村干部,改变落后的村面貌,创业开始出现政治化倾向。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号召下,一部分在外创业有成,拥有一定资本的成功农民怀着报效家乡的思想,回到家乡创办实业,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另外,国家通过考试从村支书中选拔乡镇公务员,这使一些年轻的具有高中文凭甚至一些大学文凭的农民工开始竞选村干部来锻炼自己,以便走上仕途之路。三是一些在城市难以就业的或者想回农村发展的农家大学生开始回村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创业力量。

(二)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征

从调查的情况看, 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投资创业的行业

大多与务工时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联系他们多是依托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 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 做得好的还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养殖种植业、矿业开发及冶炼、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商贸业、农产品加工、果品营销、药材经销、印刷、汽车和机械家电修理、建材业、建筑业、小型制造业、旅游业、畜牧业、教育、娱乐等行业。

2、投资创业的基础

有一定自有资金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者以第一、二代农民工为主,他们在外打工平均5 年以上, 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通过实践学到了专业技术和初步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掌握了一些市场信息, 为回乡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投资创业的地域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半数集中在集镇或县城这种规模化发展方式, 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 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 又增加了经济总量, 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4、投资创业的规模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以家庭作坊式或小型企业为主。根据相关的调查, 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70%以上是中小企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 他们或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或是雇佣少量的当地剩余劳动力, 虽然单个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 但经营形式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较强, 相对效益也比较好。

二、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创业热情低

返乡农民工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怕冒险、不敢干等思想,很多人对创业没有信心,感觉打工赚点小钱比较稳妥,总是觉得创业比登天还难,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创业当老板的这块料,更不愿意去冒风险,缺乏长远规划,创业信心不足、热情不高、动力不足。

(二)文化素质不高

总的来说,安徽省返乡农民工接受的教育普遍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只有中学甚至小学文化。文化水平与农民工返乡的创业能力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越高,创业能力越强。总体文化水平偏低,限制了农民工创业的范围,比如农民工创业不太可能选择高科技项目。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视野和思维方式不够开阔,使得返乡农民工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创业信心不足,通常只是简单模仿别人成功创业的做法,短期行为多,创业缺乏长远眼光,对具体创业项目缺乏独到见解,缺乏战略思维,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抵御风险能力差

农民工返乡创业通常都是个人或家庭式的创业模式,就单个农民工来说,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在决策过程中不能很好识别风险大。加上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没有抱团形成合力,不能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关系。现实中的这种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创业模式,不能有效分担风险,结果只能是抵御抗风险能力差。

(四)创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返乡农民工虽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只是极少部分人。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流动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面对资金短缺,他们一般是通过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任来筹钱,并约定归还期限,通过这种方式筹措的资金常常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部分返乡农民工更是不愿意去银行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贷款手续十分繁琐,且需要抵押物,由于创业初期缺少抵押物,因此贷不到款;二是担心贷款利息过重而增加投资风险。有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返乡创业最缺的是资金 。在返乡农民创业过程中,融资难这一问题非常突出。

(五)信息闭塞

在大城市感觉是处处充满商机,但一到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就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突然灵感就没有了,接受的信息少了,思维也迟钝了。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与外界交流不够多,信息把握不够准,闭塞的信息束缚了返乡农民工的思维。此外,在农村由于信息闭塞,有着创业想法的人,很少能聚到一起交流,这就减少了创业思想的碰撞,从而使先前的一些创业灵感很难孕育出丰硕的成果。

(六)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

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是农村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和手工作坊普遍存在的经营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本、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人脉关系,但在以往工作经历中,能够走上管理岗位,担任管理工作的只是少数人。因此,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且缺乏权力约束机制,通常都是靠个人权威和经验来进行决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成了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又一障碍。

三、扶持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要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

政府部门可成立相应的机构,免费为返乡农民工介绍当前的经济形势, 以及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介绍和推介创业项目、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积极鼓励农民工创业,通过推介创业典型来激发返乡农民的创业热情。同时,政府应加强引导,帮助返乡农民工转变小富即安的思想,帮助他们着手长远规划,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创业知识和经营知识,善于把握创业机遇,争做创业模范。

(二)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提高创业本领

安徽省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前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呈现出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由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通过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训,可以切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要通过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业本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需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转变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善于创业、敢于创新,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政府要合理整合资源,增强农民工抵御风险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返乡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进行互相担保、取长补短、充分整合资源等来分担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弥补知识结构不合理,通过充分整合资源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政府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

在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方面,央行应该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培育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以形成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有力支持。一是鼓励现有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为农村地区提供服务,为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机构提供符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二是鼓励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应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社区性中小银行;三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四是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五是规范民间金融,使其尽快浮出水面,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金融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后备支持。

(五)政府要搭建农村创业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创业信息网络,定期免费创业项目、创业资讯,来弥补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不足。返乡农民也可以定期对创业项目进行交流,畅谈个人想法,在交流中深化对创业项目的认识。还可以聘请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认证,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在创业时,政府可组织专家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指导,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成功创业。

(六)政府要制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

安徽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主要措施有:实行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改进人事服务工作;制定向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提供生活补贴;探索建立代偿助学贷款制度;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完善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做好工龄接续工作等。大学生是属于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群体,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农民工创业者可以把眼光放远一点,大胆启用大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管理才能,利用他们所学的管理知识,弥补自身管理知识的不足。通过他们带来的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 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 人民日报, 2009―02―05.

[2] 韩俊,崔传义. 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3―8.

[3] 费杰.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 行政与法, 2008(9):48―50.

[4] 李静.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0:9―11.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3篇

县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55.88%;女101874人,占44.12%)。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特点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乡种植食药材玉竹、**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

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12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

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镇**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在调研中了解,我县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城镇周边是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离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

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二、返乡农民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党政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

1、没有把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县乡两级政府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并为之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讲话、邀请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县政府让引进的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园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吸收了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农村不能外出的40、50农民的就业。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又形成与城市创业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实滞后。据调查,返乡创业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镇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些是难以操作落实到位。

(二)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指导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1、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不力、服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底数不清,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一些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政策落实缓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部分返还缓慢、部分养羊补贴、发展大鲵养殖饲养池补助未落实到位;对已成功申报如著名商标等的企业奖励政策未兑现。

2、各项审批办证程序复杂。虽已有一些部门进行了改革,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但还有很多部门未简化办事程序。我县目前还未完全实现一站式服务,创业人员办事要多头跑、来回跑,耽误过多时间。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因办理手续程序复杂而半途而废。例如办理返乡农民工证需要4个单位盖章,程序繁琐,让办事人员多次跑,来回跑。

3、有些执法单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态度较差。

4、办事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环境,还是采取管、卡、压的做法。办事难仍然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有些人说返乡前受到热情对待,办厂时也有人服务,但是企业一旦落地,再想找政府部门办事,解决问题就十分困难。根据对返乡创业者反应,认为审批企业或立项难 政府部门乱收费、企业负担重,开办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手续复杂,程序繁多,辗转多个部门,差不多是环环收费。一些部门甚至去企业吃、拿、要。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一些政府部门的违规行为无疑加重了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资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间借贷,到银行贷款的不多。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因融资难,无力扩大规模。90%的返乡创业者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造成返乡创业融资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资金返流城市,供给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供给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贷款利息高。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月息为 9.1厘,加上贷款申请过程发生的交际费用,月息实际超过1分,年利息超过12%。三是缺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初创企业抵押物缺乏。同时,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贷;农业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更加困难。四是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担保机制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县的富民担保公司、就业局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视对中小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五是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比如农行、农发行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创业,支持基本没有。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布局。县内缺乏科学合理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布局,没有明确主导的发展目标,各自为阵。一是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和突出我县产业特色,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二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搞重复建设,以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是产业搞起来之日就是败下去之时,这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发展。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难。由于城镇建设造成土地紧张,返乡农民创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特别体现在一城三区范围内。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多。返乡创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事种养殖业,需要大量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但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相关参考办法,大多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而造成合同难以签订情况。三是水、电、路等设施不通畅。发展种养业的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很丰富,但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电力和通讯设施差、交通设施跟不上的问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六)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一是创业者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二是创业培训覆盖不广,缺乏针对性。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

(七)缺乏对创业就业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调研发现很多农民工,他们靠流转土地,大规模搞种养殖业和其他加工业,他们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有些一个小微企业同时从事好几样产业发展,其创业很艰辛,意义非常之大,但是少有人去关注过他们,更多的却是一些服务部门打着服务的旗号去收这要那。党委政府缺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励。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一是把返乡创业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重点研究协调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建专门返乡农民工创业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指导农民工创业就业,对返乡农民工选择的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信息延伸。在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结合六五普法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五是继续运用好523农民工节这张品牌,扩大影响力,积极宣传和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

(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接地气。一是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真正的一站式服务,全部审批部门入驻政务大厅,并对各项审批事项和手续办理流程进行公示,切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大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三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就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方便。四是加强问责和公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效率慢、服务态度差、乱收费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特别加大对发展中企业的资金扶持。二是设立创业基金,由县级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经贸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民企配合工作,鼓励创业成功人自愿加入创业基金。三是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支持信用联社采用的信用证制度、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加强县富民担保公司支农贷款担保力度,金融机构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四是落实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三个十五万政策,养殖补贴、小额贴息等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鼓励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落实好黔微贷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柜员信贷通贷款项目,由政府出资给我县微型企业提供1-2年会计记账服务,建立企业信用,诚信贷款。五是发挥青年创业协会与两家银行签订的保证金贷款协议的作用,帮助一定数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六是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一是认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注册资金认缴制,实行先照后证改革,简化经营住所登记条件,着力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工作。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快速增长。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强化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合理规划。鼓励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通过打破行业区域界限、优先安排用地用电用水、奖补贴息、税收优惠、优质服务等措施,因地制宜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继续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建议在工业园区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集中建立简易厂房,可通过廉价租赁或限期免费使用等方式提供给初期创业者,以此解决土地征用和环境评估等问题。二是鼓励多种产业共同发展。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例如结合大数据黔北呼叫中心落地我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充分利用好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或观光农业;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人才、信息、技术、就业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结合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家政、维修、护理等社区服务业。三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和措施,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制定适合我县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四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尽量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4篇

一、引言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大批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从“打工期”“创业期”向“回归期”转变。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探讨。徐士鸿(2013)、柯健(2009)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有政策存在的不足。周劲波(2012)运用SWOT方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谢世娟等(2004)、李明玉(2006)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易夭折这一现象的原因、表现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还有学者基于经济学(李含琳,2008)和结构化(黄晓勇,2012)视角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思考。在实证方面,一些学者基于对安徽(朱贵平 等,2007)、河南(刘苓玲 等,2012)、重庆(陈广帅 等,2010;张应良 等,2012)等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访谈、问卷调查开展了实证分析。由于返乡创业企业系统化的数据获取难度大,现有的研究多局限于经验性统计与定性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对重庆江津区的实地调研材料和较系统的数据资料,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重点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和扶持政策进行研究,以拓展有关研究,并为政府决策和返乡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1.返乡创业的背景与动力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崛起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自2006年取消农业税以来,中国人口从乡村到城市、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转向为城乡双向流动。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返乡”这一逆向进程(图1)。图1返乡创业的背景与驱动力

王爱民,谭宁,康伟: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环境、生存能力与政策扶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下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返乡浪潮,重庆市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渝办发〔2008〕296号),各区县相继出台了配套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农业人口比重最高的直辖市、全国劳动力向外输出的主要源地,返乡创业的作用与意义具有不可忽视性和不可替代性(表1)。

表1返乡创业的价值与特性

基础性作用与意义不可忽视与不可替代性新型农民培养、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城乡统筹互动、产城融合不可缺失的载体与纽带。

发展地方经济,实施主体功能分区,促进区域协调的基础要素。农村劳动力是中国,也是重庆人口规模最大的社会群体,是社会转型和社会问题的中心。

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双向流动,推进了劳动力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农民工与“三农”具有天然联系,返乡创业者浓厚的乡土情感聚地缘、人缘、血缘优势为一体,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度契合。

返乡创业企业是镇域和县域经济,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重庆在国内和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重庆市人口流动经历了早期“外出就业”到目前“外出就业与本地就业”并重的格局。据重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资料,2012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880.54万人,其中,市内就业人数481.71万人(占54.7%),市外就业人数398.83万人(占45.3%),市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市外就业人数。

2.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分析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省区经历了早期的发展初始期、中期的腾飞期和现在的转型升位期(表2)。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初始条件、路径与模式值得中、西部地区借鉴。然而,由于时空背景不同,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位居西部地区的重庆市来说具有不可复制性。

表2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的初始条件与发展环境的变化

1980―1991年(初始期)1992―2005年(腾飞期)2006以后(转型升位期)①国家沿海发展战略的高强度倾斜政策。

②国内短缺经济与卖方市场驱动产业快速壮大与资本积累。

③地缘(沿海)人缘(海外关系)优势突出。

④环境政策宽松,低环境成本。

⑤土地政策宽松,低土地成本。

⑥全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本、人才等聚集。

⑦各种税费优惠政策。①优惠政策及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②较低廉的环境、土地、劳动力、能源成本。

③区域投资环境大幅度改善。

④地方政府积极有效运作。

⑤产业资本积累能力增强。

⑥产业集群化效应、规模效应、关联配套效应凸显。①低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能源成本、高政策效益等初始优势已失去。

②劳工荒出现,劳动力供应趋于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

③全球金融危机及其持续影响。

④原有初始优势逆转,资金积累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市场优势、品牌形象优势、规模化集群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等新优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识别返乡创业企业当前的优势与劣势、挑战与机遇,有助于用来帮助返乡创业企业判断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借助SWOT分析框架,本文对返乡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总结(表3),这些问题既源自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也源自返乡创业企业自身的特性。

表3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优势

具有依托内地资源和市场发展资源产业、拓展本地区市场的地域优势。

与区域支柱产业关联配套的产业优势。

乡土情感与创业热情、地脉和人脉以及社会资源网络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契合。机遇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

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和全球化程度增强进而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区域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劣势

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处于生产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和企业起步发展的“瓶颈期”,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弱。

企业发展的关联配套产业支撑严重不足,对企业投资与发展形成刚性约束。

距沿海和经济发达省区距离较远,减弱了空间临近效应,增加了交易成本。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疲软低迷,东南亚等国家以更低廉的劳动力带动低端产业崛起,劳动―资源密集产业市场趋于成熟和饱和。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竞争力提高及其所积累扩大的先发优势。

中高端人才缺乏,人才集聚环境相对较差。

与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初始条件比较,目前中、西部地区的创业环境已迥然不同。这一特点决定了返乡创业企业的后发劣势、后发优势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指向(表4)。

三、返乡创业企业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随着距主城市核心区的远近不同,重庆市返乡创业企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变化(图2)。在都市核心区,返乡创业企业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体,主要由主导产业关联配套产业、传统服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构成;在都市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体,主要由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都市外迁外溢产业和传统服务业组成;处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返乡创业企业则集中于资源型产业。

表4返乡创业企业的后发劣势、后发优势及其产业发展引导

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产业发展引导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调整与空间重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的红利正相对减弱。

差异化和多元化的买方市场,产能过剩,产业竞争压力大,低端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减弱。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业已形成的资金优势、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配套优势、全球及全国市场渠道优势、技术与人才积累优势等,使中、西部产业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中国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借鉴。

劳动力成本弱相对优势。

具有接近本地原材料、低能源成本优势。

具有本地市场,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市场的优势。

本地在全球和全国产业分工中已形成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带动。采取多元类型、特色产业、城乡产业协同、城镇集聚战略

低劳动力成本区位指向

资源和特色产业指向

本地与中、西部产品市场指向

与本地主导产业关联配套指向

出口导向与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体系指向图2重庆返乡创业企业产业属性的空间分布

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进行分析。江津区毗邻重庆市主城区,地处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是重庆市返乡创业企业发展快、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背景下,江津区的返乡创业企业深受全球、国内、重庆市主城区多层次发展环境的影响。

江津区返乡创业企业有如下特点:一是从产业构成看,返乡创业企业主要集中于特色种植养殖业、非金属工矿业、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业以及加工业(表5)。二是从产业技术水平层次看,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体,产业技术水平层次低。三是从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看,个体私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2%。四是从企业规模来看,返乡创业企业以小型和微型企业为主,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94%,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占66%。可见,在产业类型选择上,返乡创业企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型产业(特色农业)指向、资本和技术低壁垒指向、社会网络关系型产业(非金属矿业、农家乐等)指向。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处城市发展新区的区位,江津区返乡创业企业具有城乡皆具的特点。

从产业类型的变化上看,返乡创业企业数量增加最快的是特色农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服务业,而企业数量减少最多的是加工制造业,反映了返乡创业企业向第一产业和传统的第三产业两头挤压以及加工制造业进入门槛更高、生存竞争压力更大的现实。

表5返乡创业企业的产业结构及变化

门类

大类代码类别名称2010年数量/个百分比/%2011年数量/个百分/%2012年数量/个百分比/%A农业01??04农业42814.2081317.53 1 212 19.6605农、林、牧、渔服务业140.46140.30240.39B采矿业10非金属矿采矿业902.99831.79 821.33 07??09、11其他采矿业10.03 1 0.02 20.03 C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892.95982.111141.8514、15食品、饮料、烟草业1173.88 1192.571312.13 17、18、19纺织、服装、皮革制品471.56691.49 971.57 20、21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722.39982.111181.91 22、23造纸和印刷业44 1.46491.06 550.89 24??41、43其他制造业68522.7384318.18 1 02316.6042工艺品制作130.43190.41 230.37 E建筑业F运输仓储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334.411673.601812.9448建筑安装业80.27 8 0.17 8 0.13 57装卸搬运和其他361.19420.91420.6858运输服务业仓储业190.63270.58 33 0.53 H批发零售业63、65批发零售业63220.971 30228.07 1 86330.22I住宿餐饮业

及商务服务业66、67、74住宿和餐饮业32810.88 49310.6369511.28 K房地产72、73房地产业1966.502675.763155.11O居民服务业

及其他服务业82、83居民服务业及其他

服务业622.0061262.72 1462.37

四、返乡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分析

利用收集的江津区返乡创业企业数据,选择企业淘汰率、企业新增率、企业生命周期三项指标进行返乡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分析。

返乡创业企业具有较高淘汰率和高新增率的特点。2010到2012年江津区淘汰的返乡创业企业有456家,而新增企业达到3 608家,年均淘汰率为5.99%,年均新增率为33.40%。淘汰率高的行业主要是非金属矿采矿业、建筑安装业、食品饮料烟草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新增率最高的行业为批发零售业、特色农业、居民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

以返乡创业企业各行业的企业淘汰率为纵坐标,以各行业的新增率为横坐标,形成二元聚类图(图3)。可以看出,返乡创业企业的行业类型集中分布于三个象限:建筑安装业、非金属采矿业和食品饮料业为高淘汰率、低新增率产业,主要是由于投资风险大而抑制了新企业增加;特色农业、批发零售业和居民服务业属于高新增长率、低淘汰率产业,表明这类企业具有较好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其他产业类型处于低淘汰率与低新增长率值域,属于相对稳定和成熟的产业类型。图3返乡创业企业淘汰率与新增率聚类图

由于缺乏江津全区返乡创业企业的注册时间以及多年连续数据,利用江津区广兴小企业创业基地数据,进行企业生命周期的典型性分析。剔除非返乡创业企业,计算出入园企业平均生存时间为4??85年。这一数据低于浙江台州市民营企业平均5.7年的生存时间,与嘉兴市民营企业平均生存时间4.67年接近。但就江津全区返乡创业企业而言,企业生存时间显然要低于4.85年。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生存时间与企业规模有关,规模越大的企业生存能力越强;企业生存时间与企业行业类型有关,传统服务业和低端加工制造业的生命周期较短;企业生存能力与企业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有关,其中第1年至第3年的企业初创期为高危期。

返乡创业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除了政策因素外,与创业者自身条件和素质、对市场行情的把握、产业类型的选择以及投资环境状况等方面密切相关。在收集的问卷调查表中和与企业业主的座谈会中,对“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一问题,企业业主的问答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缺乏资金,融资难,政府项目补贴不能及时到位;二是熟练技术工人少,员工业务素质较低;三是基础设施差,产业集中配套化程度低。总体上看,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返乡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一是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资金缺乏是返乡创业初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创业者认为最大制约因素是资金。返乡创业者资金来源以打工积累、亲戚和朋友筹集、家人资助为主,三者之和占75%左右,银行贷款不到25%。返乡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少,通常无法通过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也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处于“贫血”生存状态,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二是创业者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创业者中高中(中职)和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8%左右,大专和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仅占12%;受过短期培训的创业者不到50%。返乡创业企业大多没有发展规划,发展方向不明,对投资风险评估也不足。由于返乡创业企业在产业经济分层中处于低端弱势地位,导致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也难以找到。

三是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大多数返乡创业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企业分布相对零散,无法在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产成品和信息的交流。

四是创业环境相对较差,市场竞争能力弱。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配套环境较差,是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走访座谈中,企业业主普遍反映,同一职工与其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时比较,业务素质明显下降,表明社会网络关系和地方文化环境对企业发展亦存在不利影响。返乡创业企业大多产品单一、生产技术简单、科技含量低,缺乏与大型企业的产业联系,“无船可靠”,处于竞争弱势的不利地位。

五、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不足与建议

面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的返乡创业潮流,各地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既有应对“返乡潮”之急,也是发展地方经济之需。一方面,现有的扶持政策调动了创业者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政策预期。另一方面,由于政策设计与政策实施方面的内在缺陷影响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实际效用。 通过与政府部门和企业业主座谈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梳理,笔者归纳出目前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及其实施存在的四大问题:

第一,返乡创业政策是一个涵盖面大、需要各行政单位协同的政策体系,而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客观上易造成政出多门的问题。一方面,政策决策权分散在政府的多个部门,部门间沟通与协调不够,导致部门政策重复,浪费公共资源。另一方面,政策对象――返乡创业者要面对众多的政策决策主体,了解和争取政策的成本比较大。此外,作为返乡创业的主管部门――农村劳务开发管理处/办(设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下),存在职能地位不高和统筹协调能力受限的问题。

第二,扶持政策主要停留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起步阶段,即集中在创业初期的前三年,缺乏后续支持政策,这在客观上会诱导返乡人员盲目创业,加大投资风险。“创业容易,生存艰难”,盲目创业成为返乡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偏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返乡创业相关政策的涵盖面宽,包括了税收、财政、金融、场地、用工、再就业等多个方面,但受益面小,倾向于“锦上添花”。如重庆对市级重点返乡创业园的50万元补贴,实惠的贴息政策只针对每年50家左右的重点返乡企业,这对全市12.43万家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如杯水车薪。目前各类返乡创业企业园基本上均与区县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合并,这些园区是区县经济的主战场,也是各种政策、资金的主阵地,但进入各类园区的返乡创业企业不到总数的1/3,大多数返乡创业企业因投资规模达不到入园条件而享受不到政策的红利。

第四,随着就业市场好转,尤其是在全民创业背景下,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高强度、高密度出台,导致原来支持返乡创业的特殊政策措施绝大多数已被小微企业支持政策所涵盖,针对返乡创业者,尤其是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创业的政策效应不断弱化。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5篇

某县“创先争优”活动典型材料(发挥远教电教作用)

县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优势,优化栏目设计、整合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深化学用活动,积极为“创先争优”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丰富教材,搭建致富平台,有力地助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营造氛围,打造舆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点多面广、手段现代等优势,积极构建宣传教育平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先锋网开设“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及时县委关于学习“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信息。通过全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大力宣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突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整合资源,打造学习平台。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整合农业、畜牧等单位培训资源,坚持把理论政策学习与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相结合,把学习文件与课件资源相结合,通过专题讲座、实践锻炼、外出考察等形式,使广大农村党员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党员的“争优”能力和致富本领。同时,坚持用先进典型引领和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定期组织播放反映全国各地的典型人物和生动实践,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自活动开展以来,县电教中心指导各基层站点及时更新栏目和接转节目,及时学习资料、信息和相关文字材料,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教材。

三、依据需求,打造实用平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紧围绕贴近生产、贴近生活、贴近农村,运用适用课件组织教学活动,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一是通过组织优秀的教学片,结合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实际需求,深入广泛开展科学种田、养殖、病虫害防治的教学,增强种养技术,提高生产效益。二是通过网上交流农产品信息,进一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拓宽发家致富的路子。三是通过远程教育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引导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非农产业转移。及时收集县内外相关企业用工信息,并在远程教育“一体化网站”、综合服务平台和远程教育专栏上,为返乡务工人员服开展求职登记和职业指导,多渠道、多形式延伸公共就业服务。午收期间,使1400余名拥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工进入本县建筑、木材加工、化工等企业,实现了再就业。3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再就业。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6篇

一、我县返乡创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1、巨大丰富的劳务资源是滋生返乡创业的不竭源泉。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县富余劳力远赴沿海开放地区务工就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县现有22万余人长年在外务工、创业和发展,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他们在社会大熔炉的历炼和市场大风浪的搏击中,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本领,积累了资本。他们中有部分优秀分子敢闯敢干,捷足先登,在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后,就开启了自主创业的征程,成功实现了由务工者向创业者的跨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板。据调查,全县共有2000多人在外地成功创业,他们具备返乡创业的条件和实力,是我县推进返乡创业的主体和力量,这巨大丰富的劳务资源已成为培育创业主体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乡情是拉动返乡创业的紧密纽带。故土乡情是每个人一生的牵挂和思念。我们在温州和义乌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谈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想回归故土,回报家乡,想为家乡发展多作一份贡献,为乡亲致富多尽一份力量。他们认为故土难舍、乡情难忘,在家乡发展将是他们二次创业的第一选择,随着我县加快返乡创业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他们实施返乡创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表示,将做到以乡情为纽带,以商会为载体,组织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充分发挥人经济的优势,全力支持返乡创业经济的大发展。

3、地大人广的特定区域是承接返乡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县幅员广阔,县域面积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选择。境内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是一块神奇的天然宝地,令人向往,叫人留连。随着全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产力分布凸显新的格局,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包括我县在外创业人员面临新的抉择,都在寻求二次创业的着陆点。我县特定的区域条件和丰富资源,将为我县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4、逐渐回归的创业典型是带动返乡创业的新型龙头。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返乡创业工作力度,特别是随着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以及组织“一名县领导、一个乡镇、一个包村挂乡部门”对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创业主体得到了全面激活,返乡创业风生水起,热浪涌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一批返乡创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县委、县政府在今年春节隆重表彰18名返乡创业的典型,在全县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个个返乡创业的成功典型,正成为我县引领返乡创业的领头雁。扶持一个返乡创业典型,就会带来一个返乡创业团队的乘法效应正在我县逐步释放。在这一新型龙头的带动下,从而激活了创业要素,激发了创业热情,激起了创业劲头,使我县返乡创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5、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是吸纳返乡创业的强大磁场。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的环境好,生产要素就向哪里聚集。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过的武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贯穿的柯龙线公路改造升级即将竣工,跨越的咸吉铁路已通过国家立项,的交通瓶颈将会得到极大改观。同时,我县按照“完善老城区,提升南城区,决战良塘区”的战略思路,拉大县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响“四创工作”攻坚战,抓好修河周边大治理,县城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我县还按照搭建创业平台,铺平发展路子的要求,全面加快我县工业园和乡镇创业小区的建设,我县工业园已形成“一园四区”(即何家店返乡创业园、芦塘项目区、吴都项目区、太阳升项目区、高新技术项目区)的发展新格局,我县乡镇已建成8个初具规模的创业小区,工业园和创业小区已吸纳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创业,已成为返乡创业人员回报家乡、发展自己的投资沃土。我县在十分注重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还按照“硬环境不足软环境补,大环境不够小环境辅”的要求,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环境,把我县逐步建设成为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和返乡创业发展的“高地”。

二、推动返乡创业的成效初步显现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新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本,积极发掘人经济这座丰富的宝库,全力实施“返乡创业、富民兴县”战略,加快推进返乡创业进程,掀开了返乡创业发展的新篇章。返乡创业呈现以下变化:

1、返乡创业的势头逐渐增强。我县2009年引进返乡创业人数1286人,创办项目111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亿元,创办其它经济实体1175个。今年至10月底止全县引进返乡创业人数1704人,创办项目159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亿元,创办其它经济实体1486个。从数字比较中看出,今年1至10月份引进返乡创业人数较去年全年增加418人,创办企业数较去年全年增加48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去年增加1.6亿元。如石坳乡在今年4月份才启动创业小区建设,至现在已引进4家返乡创业企业落户小区,总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3家已开工投产,还有3户企业即将进驻小区。四都创业小区建设如火如荼,古市创业小区机器轰鸣,全县各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创业场面。

2、返乡创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今年1—10月份全县新上返乡创业项目159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1个,占项目总数32%,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如黄坳乡成功人士王真等投资1.2亿元创办义乌饰品加工项目,太阳升成功人士邹树喜投资1.5亿元创办太阳升返乡创业园,上衫成功人士朱小湖投资1.2亿元创办赣西北汽车贸易综合服务中心。

3、返乡创业的领域逐渐拓宽。创业领域已由初期商品销售、饮食服务、资源利用等传统产业向机械电子、服装鞋帽、建筑建材、工艺饰品、家私制造等产业拓展,如今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中,服装鞋帽类项目61个,占38.4%;建筑建材类项目26个,占16.4%;工艺饰品类16个,占10.1%;机械电子、家私制造、食品加工等其它项目31个。

4、返乡创业的质量逐渐提高。今年1—10月份新上项目中,二产项目134个,占项目总数84.3%,这些项目都是有生产厂房、有加工设备、有主导产品、有销售市场的加工企业,如石坳乡朱还后投资2000万元创办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新湾乡饶绍彬投资5000万元创办的创新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四都镇黄颖投资4000万元创办的群力石材有限公司等。

5、返乡创业的效益逐渐趋好。今年返乡创业人士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共带动15276人就业。返乡创业企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从调查中了解到,返乡创办企业订单不断,产销两旺,预计今年返乡创办企业实现税利达8000万元,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达9500万元。如渣津镇2009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8个、安置就业人数600人、实现税收62万元,2010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11个、安置就业人数950人、实现税收220万元;古市镇2009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20个、安置就业人数800人、实现税收50万元,2010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35个、安置就业人数1200人、实现税收120万元。返乡创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我县在推进返乡创业工作中有很多好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乡情这一纽带,拉动返乡创业。县乡领导经常联系走访我县在外成功人士,县委、县政府在春节期间,为在外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寄去新春贺卡和慰问信,并由县四家班子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在外创业人员,召开返乡创业恳谈会,了解他们的心愿想法,征询他们的意见建议,从而激发了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二是借助商会这一载体,推动返乡创业。我县在籍人员较集中的温州、深圳成立了商会,积极借助商会这一载体,组织和动员人参与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返乡创业中的组织作用。如温州商会、深圳商会经常组织成功人士了解我县工作大局和发展情况,积极支持县里的各项工作,今年就组织部分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温州商会计划创办三个项目,即建设温州商会总部大楼,创办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深圳商会朱小湖投资1.2亿元创办赣西北汽车贸易综合服务中心。三是依托能人这一龙头,带动返乡创业。王真是在义乌成功创业的领头人,也是在义乌商会副会长,县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我县通过王真的带动作用,吸引13位义乌创业成功人士“抱团”返乡创业,共投资1.2亿元创办义乌饰品加工项目。四是围绕资源这一优势,吸引返乡创业。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一批劳力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的创业项目。五是立足园区这一平台,助推返乡创业。我县按照“筑巢引凤”的理念,高标准建设我县工业园和乡镇创业小区,尤其是何家店返乡创业园的建设,有效降低了我县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成本和风险,助推返乡创业的快速发展。六是紧扣服务这一关键,拓展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能否留住、返乡创业项目能否做大,关键在服务。服务优才能人心留,留住人才、留住项目。我县通过出台扶助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十七条,建设项目准入“一站式”服务快捷的“绿色通道”,建立返乡创业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等,得到了返乡创业人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拓展了返乡创业的发展空间。

三、制约返乡创业的因素不容忽视

我县返乡创业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由于我县基础较差,起步较晚,在加快返乡创业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我县返乡创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返乡创业现状存在的不足,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1、经济总量不大。近几年,我县共有返乡创业人数近5000人,占外出务工人数22万人2.27%,新上创业项目380个、创办其它经济实体3980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亿元。而河南省固始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至2009年就有2万人返乡创业、累积投资达40亿元,相比之下,我县返乡创业经济总量还不大。

2、项目起点不高。由于受资金、厂房、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影响,我县大多数返乡创业项目起点较低,缺乏一些关链度高的产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知名度大的产品,特别是一大批劳力密集型产业项目,呈现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差的现状,从而导致因规模小而不敢接大的货单,因条件差而留不住生产的工人,影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如西港镇一些服装鞋帽类企业都挤在集镇的居民房内。

3、产业布局不优。由于我县缺乏科学的引导规划,致使返乡创业项目落户时呈现零乱状态,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发挥经济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没有形成特定的产业区域,项目安置有随意性,有些地区还出现了食品加工企业同化工企业相邻安置的现象。二是乡镇没有一个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我县已有8个乡镇建设了创业小区,但多数乡镇在引导返乡创业时没有一个长远规划,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在创业小区建设厂房。如大桥镇引进小区5家企业,却是从事5个不同产业的企业。

4、产业链条不长。从调查中了解到,我县当前返乡创业项目刚落户不久,企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链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

5、支柱产业不壮。我县返乡创业的产业中,大多数处于覆盖面小、关链度小、带动力小、贡献率小的状况,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支柱,还缺乏如武宁县节能产业这样的产业支柱。

(二)返乡创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效益

1、创业选项难的问题。我县许多成功人士都有返乡创业的愿望,但苦于难选好的创业项目。如从事洁具、拉链等行业的人员,认为我县没有电镀企业,无法到家乡发展,如从事其它行业,又怕担风险。

2、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部门贷款指标较紧、手续麻烦。调查反映,金融部门贷款规模一般在几万元,与返乡创业贷款额度要求相差较大,且手续繁琐,又要财政工资担保,贷款非常困难。如古市镇全体镇干部都为返乡创业人员担保了贷款。二是民间筹资利率较高,增加了企业成本。如石坳乡朱返后创办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目前投入了1000多万元现金,都没有享受到贷款的政策。

3、建设用地难的问题。因国家严格控制土地政策,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致使返乡创业建设用地非常困难。主要表现:一是土地使用总量不够,导致创业用地紧缺。二是土地使用安排不当,致使创业用地紧缺。如部分乡镇有用地指标而没用地企业,有的乡镇有用地企业而没用地指标;有的企业超标占用土地而有土地多,有的企业缺少用地而出现抢地等地现象,从而影响返乡创业项目建设进度。如工业园出现项目等地进驻、企业等地扩建现象,大桥镇创业小区规划面积80亩,目前只有5亩用地指标。

4、生产用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招工难。由于我县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家中都是一些老弱人群,因此招工比较困难。有些企业因招工紧缺,被迫把一个加工企业分成几个加工点,有的企业因工人紧缺,很多订货单都不敢接。二是培训难。由于招进工人需要进行上岗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生产操作技能,这项技能培训只能在生产企业内进行。而劳动就业部门开办的培训却不管用,到县城参加培训也不方便。三是管理难。由于在家这部人要兼顾家里农活,他们闲时就来企业做事,忙时就回家干活,所以难于管理。还有部分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时成天打麻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企业管理带来不便。如渣津一家鞋厂反映,厂里花钱培养了50个技工,现在只留下10人。

5、运输物流难的问题。物流难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县返乡创业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不便。目前,我县到深圳、上海等地都没有直达物流车,产品运出去要几经转运,很不方便。二是物流成本过高。由于到很多城市没有直达物流车,企业产品运出去只能通过长途客运车,但由于客车通过联营手段,恣意涨价,造成物流费用过高。据古市一家五金针配企业反映,原来货运费为1元/公斤,现在涨到6元/公斤,企业都承受不起。三是物流不畅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加工企业每接一个货单,都要进行样品送检,由于我县物流不畅,加上送检时间紧迫,多数企业只能专门开车送检,费用很大,有时还会错过时机。据古市一家返乡企业反映,他有一个样品送南昌检验就专门跑了3趟,他说在外地十多元钱就可办成的事,在要花上几千元,他目前正在想是否继续出去办厂。

(三)返乡创业环境存在的差距,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1、社会认同有差距。少数人只看到返乡创业者投资赚钱,却看不到他们创业的艰辛,看不到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对创业成功者存在“嫉富心理”,怀疑创业者钱财来源不明、手段不正;少数人对创业失败者缺乏同情、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业的大环境。

2、公平待遇有差距。部分人反映,我县对待返乡创业人员待遇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对象不同待遇不同,主要领导招的项目比一般领导招的项目待遇好得多,办事方便快捷、服务热心周到,一般领导招的项目比普通干部招的项目待遇也不同;二是投资规模不同待遇不同,投资大的项目比投资小的项目待遇好得多,有些部门对投资不大的项目不屑一顾;三是投资主体不同待遇不同,外商投资项目比返乡创业项目待遇好得多;四是进驻先后不同待遇不同,新上项目比老企业待遇好得多。

3、政策兑现有差距。我县在加快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但在政策宣传、落实、兑现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多数人认为,我县政策很好,但兑现困难;少数人认为,我县政策没有沿续性,经常随意变动;还有少部分人反映,我县木竹资源砍伐指标分配不合理,有的企业吃不饱,有的企业消不了,一定要根据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利税贡献率进行合理分配。

4、服务到位有差距。近年来,我县服务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少数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只顾部门利益,在服务返乡创业工作中,言行不一、阳奉阴为,导致职能缺失、服务低劣,影响了我县的创业环境。部分人反映,有少数部门负责人不负责任,讲大话、乱表态,造成承诺无法兑现,给企业带来损失。有人反映,在办事很不方便,关键出在“股梗阻”上,有些重要岗位经常出现缺位掉岗现象。调查反映,我县每个项目签约要跑7个部门,手续繁琐,很不方便。石坳返乡创业人员反映,他申办再生资源认定书和一般纳税人认定书,跑了半年都没有办下来。工业园返乡创业人反映,少数部门经常到企业检查、恐吓和罚款,并希望县里尽快解决工业园企业的消防验收。

四、加快返乡创业的举措有待强化

返乡创业,富民兴县。面临新形势,实现新发展,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思维、开阔的眼界、开明的心态、开拓的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发展举措,全力推进我县返乡创业快速发展。

1、积极鼓励,营造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一是要搞好创业宣传。充分利用报、电视台、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县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同时,要利用主题报告会、创业宣讲会、经济研讨会和交流恳谈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创业动员教育活动,让想创业、议创业、盼创业的氛围日益浓烈起来。二是要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是返乡创业经济的精神内核和思想动力,要让创业文化主导社会思潮,让全民创业的主流意识奔涌起来。大力弘扬“开明、开放、奋进、和谐”的创业精神,树立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开拓理念,树立甘冒风险、敢于突破的历险理念,树立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自强理念,树立工商皆本、义利皆容的道德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商家、崇尚创业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争做创业主体、个个都是创业环境的发展局面。三是要激励创业典型。要对返乡创业人员,坚持做到经济上给实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在评选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给予优先考虑。每年组织开展“十大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创业明星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予以表彰,要建立创业明星档案,对他们的创业事迹、创业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建立和健全创业明星享受待遇的有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业者,褒奖创业者、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2、正确引导,拓展返乡创业的广阔空间。一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一项战略举措。返乡创业人员带回了资金、信息和技术,也带来了商机、项目和产业,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拓宽了渠道。我们要认识到返乡创业“三步跳”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即第一步把全县富余劳力输出务工,让其积累资本、增长本领,第二步把在外成功人士引回创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产业要素的吸引力,第三步把返乡创业成长起来的领军人物引向全国、走进世界,增强地方经济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每一步转化都是一个惊险的飞跃,都会带来一次经济腾飞,如温州就是走这个路子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正确引导,始终把返乡创业作为我县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单独考评;把返乡创业作为我县“十二五规划”一个战略重点,制定完善其发展的总体规划。只有把返乡创业工作摆正位置、正确引领,我县发展返乡创业经济就会生机无限、潜力巨大。二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发展经济,主要还是要靠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要把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打好亲情、乡情、感情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要在人较集中的地方,尽快建立商会,借助商会的组织推动作用,开展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活动。要把外地商会在建设总部大楼,创办总部经济作为招商引资一个新亮点,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把企业总部放到、把经营税收留在。要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考评体系,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效。三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返乡创业项目的实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我们要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加强人力供求联系,建立就业保障机制,真正使社会富余劳力能快就业、就好业,使返乡创办企业能好用工、用好工,特别是农民工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社会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惠。

3、科学规划,发掘返乡创业的强大动力。既要发展铺天盖地的项目,又要培植顶天立地的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一是要确立我县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县县情,要把启动文化旅游业、主攻加工制造业、规范商贸物流业、发展生态种养业、鼓励新型服务业作为我县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要在主攻加工制造业的同时,大力规范商贸物流业,加快培育建设几个大型专业市场,积极扶持发展2-3家大型物流公司,引导创业资本向生态种养业倾斜、向新型服务业投注、向文化旅游业释放,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观光农业基地,创办几家总部经济公司、投资服务公司,创建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旅游休闲山庄。二是要制订我县返乡创业的总体规划。建议再通过3年努力,使我县返乡创业总人数达到1万人,创办企业总数1000个,投资总额达到50亿,年交税收达到5亿元。建议在渣津创办一个服装鞋帽产业园,以带动大桥、白岭、渣津、马坳等片区的产业发展,使产业园建设企业达到300户以上。要举全县之力,加大对县工业园、渣津产业园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使之成为我县东西互动、前后呼应、整体带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两大产业园区。三是要谋划我县返乡创业的产业布局。目前,我县返乡创业主要从事产业为服装鞋帽类、建材类、工艺饰品类、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家私制造等,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乡镇界限,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谋划我县产业布局,建议机械电子类、工艺饰品类项目逐步向县城附近聚集,以何家店创业园和义乌工艺饰品创业园为核心;服装鞋帽类、家私制造类项目逐步向大桥、渣津、白岭、马坳片区聚集,围绕渣津服装鞋帽产业园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品,大力引进创办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和产品依存度大的项目;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逐步向黄港、何市聚集;建筑建材类项目逐步向太阳升、四都聚集,以太阳升项目区为核心,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7篇

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主要还是停留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阶段,并没有做出对农民工创业的后续支持政策。这就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后,新企业建立起来,但无法长期进行生产。

创业资金缺乏,资本集中度低:缺乏创业资金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调查发现,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资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资金来源主要有3个部分院家庭储蓄资金尧亲戚朋友借的资金及少量的银行借贷资金。农民工无法向金融机构获得大额贷款,也无法通过股票发行的方式向社会集资。因此,资金的缺乏导致创办企业的资本集中度低,无法进行高资本运作,企业预算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一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单个家庭创办,企业规模小,厂房占地面积小,机器设备落后,工人人数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有17%的新企业完全是家庭式作坊,并不对外招工,工人全部由家庭成员组成,生产不稳定。二是新企业分布不集中,散落在城乡各处。此种分散建厂的创业方式,无法在各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原料尧产成品与信息的交流,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实现联动生产。

劳动者素质较低:在由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87%的经营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这必然导致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工人结构单一。一方面,工人性别单一。在新成立的米酒生产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男性,而在手工艺品加工制造企业中所有员工全部为女性。另一方面,工人受教育程度单一。调查发现,只有2%的农民工建立企业中有大学生工作,9%的企业中有高中生工作,其他89%的企业中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仅限于初中及以下。三是工人的身体素质较低。由于企业员工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都较低,而且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工人的整体身体素质较差。在调查中发现,有40%左右的工人患有长期慢性疾病[4]。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内容是对政策进行研究的最核心的部分,内容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效果。如果能有高质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么就会出现农民工创业市场的繁荣曰相反,如果政策内容质量较差,必定不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转变对农民工创业的传统观念:一是从观念上改变对农民工创业的观念。彻底改变以往认为农民工无知识尧无学问尧无技术的想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二是舆论上不能有偏见或歧视。通过政府文件尧公报尧新闻媒体等在舆论上宣传和支持农民工创业,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对农民工创业的杰出人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观念上的改变是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必要准备。

对创业资金来源进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瓶颈就是创业资金的匮乏。有了一定的资金才能建设厂房,进行投资,购买原材料,雇用劳动力。因此,在促进农民工创业上,必须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农民工创业贷款的手续尧步骤等。从中央到地方上,应降低农民工创业的贷款利率,对农民工贷款实行低息贷款,对信誉良好的创业农民工实行无息贷款政策,利率降低后能够减轻农民工的贷款成本曰延长创业农民工的还款期限,在普通贷款期限上延长1倍的时间或设定1个还款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创业农民工自由选择还款日期曰降低对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准入门槛,适当放宽对贷款的财产抵押政策或者对创业农民工由乡镇或县级政府进行抵押担保,由原来的财产抵押转换为新型的政府信用抵押,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贷款服务曰减少创业农民工贷款的办理手续和时间,对办理贷款的农民工进行核实后,规定1周内必须保证农民工能够取得全部贷款金额。

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支持农民工在农村土地建设产房: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农民不得在土地上建筑房屋等。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黑龙江省应当从土地政策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政策下,对创业农民工的厂房建设进行支持。一方面,可以由当地政府出面,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所用土地先由政府出资购买,然后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解决厂房建设问题曰另一方面,只要核实农民工的创业方案,也可以允许农民工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村土地进行购买,由政府担保和监督。如果农民工购买土地后不是用于创业,政府有权收回土地,并对该部分农民工进行处罚。

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财政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工创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对创业农民工进行财政政策支持,减轻他们的财政负担,降低创业成本,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一是可以对已经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工创办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降低这些企业的营业税尧公司所得税等曰二是对农民工创办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司经营项目尧公司利润或者公司创造就业岗位进行补贴曰另一方面,对农民工创办企业的道路交通运输费用尧水电费用等进行减免或补贴。通过对农民工创业的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这种公共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政府应当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创业平台,聘请专门人才对信息平台进行维护,让农民工创业的模式和经验野走出去冶,把关心农民工创业的资金尧信息等野引进来冶。一是政府应当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咨询办公室,从行政上确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治地位,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工作纳入到正常工作中曰二是聘请专业人才建立农民工创业网站,并对网站进行维护。在网站上创业政策尧创业项目尧创业个人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等,并在网络上开通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预审通道,以帮助农民工及时了解创业信息和创业后的资金贷款申请办法[5]。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8篇

目前湖南省返乡农民工选择的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两项合计约占湖南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的70%,其中又以养殖业居多,占35.4%。此外,其他创业领域与方向方面,贸易企业占11.8%,制造业较少,仅占6%。尽管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特色跨区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但由于资金、技术、知识、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对返乡农民的引导不力,往往一家农户创业成功后,其他农户便蜂拥而上,从而导致市场快速饱和,相关产业利润急剧下滑。与此同时,农业是一个弱势行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缺少外部扶持,因此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具体来说,湖南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面临以下障碍和瓶颈:

1.创业资金筹措较为困难。尽管近年来湖南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总的来说,湖南农村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返乡农民工的家庭资产积累不足,创业资金有限;并且目前农村每户只有2000元的小额贷款;加上新办企业大部分是租用的场地,缺少有效抵押物,又难以找到担保人,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的贷款难问题尤为突出。一份基于湖南24县97个村庄390多名返乡农民工进行实地调查的研究报告指出,湖南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有限资金大多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至少有80%的农民工创业者缺少流动资金。

2.农业自身的行业风险较大。农业是一个相对弱势的产业。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和疫病等危险,面临各种不可知因素,并且市场价格波动非常大,因此创业者需面对更大的行业风险。调查显示,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不少农民工由于对行业风险估计不足,加之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限,创业遭遇失败,并因此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据永州市蓝山县相关部门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蓝山4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当中,有12人创业发展一般,有5人创业失败,可见农业本身的行业创业风险较大。

3.扩大生产规模十分不易。尽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作为稳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的基本制度,但大多数农民种田保口粮的观念仍然十分强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趋势较慢,转让意愿和价格高低不一。一般来说,在生产条件比较优越、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地方,农民土地转让意愿低、价格高,土地流转难度大。如怀化市麻阳县黄双乡胡池村稻田比较平坦,排灌方便,虽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但是土地的流转要价仍然比较高,水田流转价格达到了300kg/667m2稻谷,且国家的各种补贴继续补给原种植农户。因此,对于希望扩大生产规模的农民工创业者来说,所投入的成本较大,发展较为不利。

4.农民工创业者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创业本身就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返乡农民工都适合自主创业。调查显示,湖南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主要为初、高中文化层次,整体素质大多不高。虽创业愿望强,但学习知识的吸收能力弱,对时事政策和现代商业规则缺乏了解,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存在一定盲目性,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也较为一般。因而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高素质创业者多,成功的几率更小。

5.创业培训实施效果不佳。具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是促成农民工成功创业的重要催化剂,但目前湖南专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的服务机构屈指可数,并且主要集中在地市级高中等技术院校,县级和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师资和设施,很难建起几所像样的培训中心。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创业培训时间短、效果差,没有统一的教材,培训内容散乱、无序,流于形式,长于理论而轻实践,不具备可落地性,远离返乡农民工的实际生活,难以满足返乡农民工的真正需求。此外,交通及食宿条件的限制,也是湖南返乡农民工参与创业培训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如何利用财税杠杆有效扶持湖南农民工创业

扶持农民工创业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而财税杠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合理运用财税杠杆,加大财税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是新形势下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必要手段和关键举措。具体而言,运用财税杠杆扶持湖南农民工创业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新机制,将扶持农民工创业的任务落实到位。各级政府部门应将支持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人员,明确任务,划分责任。要上下联动,全面实施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百千万”工程:在全省地税系统组织百名领导干部进县定村挂点;千名办税员上门服务、现场办税;万名地税干部每人联系10个返乡农民工,联系对接10万名农民工创业就业。同时,应建立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领导挂钩联系制度,设省局领导具体挂钩联系点。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要督促抓好各自挂钩联系点返乡农民工政策落实情况。各市、县地税局领导要相应落实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挂钩联系点,掌握挂钩联系区域返乡农民工的动态情况,督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帮助返乡农民工顺利创业。

2.畅通渠道,让返乡农民工创业有门。加大对农民工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各县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安排农民工创业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制订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评估体系,重点扶持符合时展需要、当地农村实际并能辐射周边农户的特色项目。金融部门应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开辟初始创业资金渠道,根据返乡农民工从事项目的特点及周期确定贷款期限,并且利率在银行同期利率基础上适当优惠。同时,拓宽创业农民工融资渠道,探索适合农民工创业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

3.多管齐下,给予返乡农民工最为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除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等相关优惠政策外,还可运用财税杠杆,为湖南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以下政策优惠:

3.1各县市成立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中心,自筹资金不足的返乡农民工初次自主创业,可持《就业失业登记证》(除国家限定的行业外),向中心申请一定金额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贷款期限为两年左右。

3.2对于企业经营1年以上并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一次性给予一定金额的创业补贴。

3.3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自主创业税收政策”,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按摩、网吧、桑拿、氧吧等外)的返乡农民工,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且,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一定比率的企业所得税。

3.4对于在当地工业园区开设企业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特别优惠财政扶持奖励政策,并视企业性质给予不同比例的额外奖励。并在各县市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对进入孵化企业创业的返乡农民工给予租金补贴。

3.5免收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工本费和发票工本费。

3.6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当地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为成本加微利,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低于市场价;并且,户口迁入城区后,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可享受住房补贴和租购住房。

3.7对于放弃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从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次年起,给予夫妻双方每人每年一定的节育奖励金,直至年满60周岁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接为止。

4.简化流程,为返乡农民工开辟“创业绿色通道”。简化减免流程,提高服务效能,为返乡农民工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凡登记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程序的,均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工商注册手续。并且,对返乡农民工办理涉税事宜实行“即时即办”、“一次性办结”等制度,积极推行预约服务、节假日服务、上门服务。对返乡农民工相关税费减免实行县区局集体审批制,本着“优先受理,优先审核、优先办结”的原则,即报即批,确保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到位。通过税费减免,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真正使返乡农民工从中得到实惠,增强信心。

5.解放思想,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转变小农经济观念。并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具体来说,对于愿意在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返乡农民工,可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零散、闲置的农田和有开发价值的山地集中起来,以适当的租金承包给他们,并给予其国家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对于从事加工业、制造业等小规模作坊企业,需临时使用土地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采取租赁或承诺方式,帮助其协调闲置土地及镇村边角地、荒山、荒滩等;对于投资规模较大,需占用土地建永久厂房的工业企业项目,则按工业用地“招、拍、挂”的最低标准协调用地。

6.设立基金,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风险。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培育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风险意识。并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联合设立农业创业风险基金,具体金额由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协商确定,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初期可暂缓支付利息,几年后再全额支付利息并分批偿还申请基金。热忱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关系转接手续和参保手续,提供系统的参保服务。并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坚持政府推动、农户自愿、市场运作原则,采取以“共保经营”为主,“互保合作”等形式为辅的运作方式,提供返乡创业农民工抗风险能力,保障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实现致富。

7.转移支付,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系统实用的创业培训。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大力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工程,为有返乡创业意向的农民工提供财会、法律、技能提升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向参与培训的返乡农民工颁发相应技能证书。并由政府部门着手组建专家顾问团,为参与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服务,使他们的创业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各县市应积极建设返乡农民工培训基地,并组建起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队伍。培训内容应贴近返乡农民工创业实际,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综合性,紧紧围绕现实生活展开,拒绝纸上谈兵。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也要注重实际应用性,强调实用技术培养。同时,还可将培训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并保障通过有限的培训资金得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第9篇

需整改的问题一: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整改落实措施及成效:

*、制定了《*县工商局*年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活动实施方案》,对全年的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要求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举办业务培训班。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办案、食品安全法、*操作流程、工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科学发展观理论讲座等培训班*期。(*)机关、各分局每周一下午的固定集中学习。(*)按上级要求选送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如*月中旬组织基层分局长赴赣县、章贡区工商局学习网上办案经验与做法。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人员在岗在位,切实履行职责:(*)制定了《*县工商局机关效能“扣分警示制”管理办法》,对违反警示扣分办法的人员,采取口头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扣发奖励工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待岗处理等处罚措施;(*)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督查工作,着重对干部队伍的作风纪律、办事效率、各类市场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在系统内通报;(*)加强了机关效能制度建设,编印下发了《*县工商局内部管理制度》、《*县工商局廉政风险点防范手册》,做到人手一册,有效地规范行政行为,杜绝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和机关效能建设,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工作作风、队伍形象明显好转。尤其是通过采取机关业务部门派人下到基层分局现场指导、基层执法人员到县局跟班学习,绝大多数执法人员熟练掌握了*操作流程和网上办案技能,各办案机构全面启用了网络办案模块,实行网上立案、网上审批,大大缩短了案件办结时限。县效能办在今年上半年组织的两次督查中,对我局机关工作人员在岗在位、办事效率及良好的工作作风均给予通报表扬。

需整改的问题二:应加大对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整治力度。

整改落实措施及成效:

一是落实监管责任制,确保监管职责履行到位。对农村市场的监管,我局制定了考评目标,实行网络化管理,坚持领导负责制,监管任务层层分解,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县局对各分局监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明察暗访,对市场监管组织不力、监管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一律按监管责任追究制追究责任。对督查组发现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除责令责任单位及时依法查处外,还要追究监管责任人责任,今年来已对分局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次大规模的督查,追究责任人员*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执法人员履职到位。

二是落实市场巡查制,全面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以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肉类、乳制品、粮油、副食品、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生产资料等商品为重点,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市场巡查频率,严厉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两,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今年我局主要开展了元旦、春节、两会、五一、端午、高考、中考期间等市场专项整治,开展了食品添加剂、农资、建材、食品、广告等市场专项整治。对*批次化肥进行了抽检,对*样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或送检验机构检验,查处经营不合格农资案件*起,查处违法经营食品案件*起,到目前,我局共查处各类违法经营案件*起,通过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查处,有效地规范了交易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我局还深入开展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以“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村商品市场消费安全,有效地确保了该项惠农工程在我县的顺利运行。*年*月*日,我局执法人员对家电下乡销售网点检查时,发现*县*镇*商场(全国“家电下乡”指定销售网点)涉嫌销售侵权彩电,该商场摆放销售的*台*寸“长虹金品”彩电所使用的商标与驰名商标“长虹”注册商标相近似,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经查,该商场销售的“长虹金品”彩电属冒牌商品,我局对这种在全国“家电下乡”指定销售网点销售冒牌商品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给予了严厉惩处。

三是突出监管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为净化农村市场,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我局把对生产资料、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食品安全监管等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各基层分局坚持对每一经营户每月巡查两次或三次以上,督促食品经营户全面履行进销货台帐、索证索票等制度,严厉查处经销“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特别是在今年*月《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局除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外,还狠抓贯彻落实,对经营不合格食品、经营过期变质食品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如今年*月*日,消费者卢女士在*县*镇*路张某的鲜奶经销处购买了一瓶鲜奶(*.*元/瓶)给*岁女儿饮用,两、三个小时后出现呕吐、发烧等症状,送医院住院检查治疗。事后发现该牛奶已超过保质期,当晚和经销商张某联系,要求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未达成一致协议。工商部门接到投诉后,立即组织人员深入调查,在*月*日工作人员一直忙到深夜*点多才将有关情况调查清楚,并对双方耐心调解,使双方对纠纷达成一致协议,消费者获得了治疗费和误工费*元的赔偿,同时我局因为经营者经销过期牛奶,依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其作出了处以罚款人民币*元的行政处罚。

四是努力做好申诉举报工作,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加强消费维权工作,我局专门成立了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安排专人受理申诉、举报工作,保证了*小时申诉举报网络的畅通。同时在全县较大的行政村、学校、公共场所等地设立了*个消费维权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畅通的“*申诉举报网络”和“一会两站”确保了我县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月*日,*县工商局*分局连续接到*乡*村几个烟农的申诉,反映他们购买、使用了*市*农资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钾型复合肥料后,烟叶非但不见长高,上万株烟叶反而患了“株儒症”,怀疑复合肥料有质量问题。*分局接到申诉后立即组织人员实地调查,发现此案涉及*户烟农,受损面积近*亩,随即工作人员对该复合肥进行抽样送检,检验结果该化肥为不合格产品。之后,*分局又委托*县烟草公司对烟农的受损烟叶进行了评估。在了解清楚情况后,我局消保局、公平交易局、*分局工作人员在*月*日组织经销商和烟农依法进行调解,经县工商局和分局人员耐心细致调解,经销商愿意承担责任,共赔偿三烟农损失*元,并退还全部肥料款给烟农。同时我局还对经营者经营不合格化肥作出了行政处罚,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我县通过申诉举报网络共接受消费者申诉*起,已处理*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余元,接受消费者举报*起,已全部处理。

需整改的问题三: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小摊点、小食品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整改落实措施及成效:

一是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认真做好无照经营清理。为做好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的监管,我局把好食品经营第一道关──市场主体准入,对不符合办证办照条件的,一律不予办理,对无照从事食品经营者,耐心对其进行法律宣传、引导其办理相关证照,对拒不办理者或不符合条件者予以清理取缔,确保了经营主体的合法准入。今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对*户食品的经营户下发了催办通知或责令整改书,在全县范围内(包括校园周边)查处无照经营食品案*起。

二是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到位。

为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见,明确了工作人员监管范围、监管职责、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坚持每月对圩镇所在地的学校周边食品经营户进行三次以上巡查,对村级学校周边经营户每月进行两次以上巡查,检查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按规定履行了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等制度,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和经营假冒伪劣等行为。通过监管使得经营户自律意识明显加强,经营行为得到规范。

三是积极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学校周边除了开展日常监管和主要节日、重要时期的食品安全监督外,我局还专门在*月*日下发了《*县工商局开展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高考前夕下发了《高考、中考期间做好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在*月*日下发了《开展学校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各分局工作人员认真地按照各项整治要求对校园周边的小食品店、小商贩摊点进行了全面清查,截止*月份,全系统共办理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案件*起,使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违法违章行为得到及时、严厉的查处,促使经营者提高了守法意识,不断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从而维护了我县学校周边的食品经营秩序,有效地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需整改的问题四:进一步加强注册窗口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整改落实措施及成效:

一是硬件上:(*)在工商窗口制作了规范醒目的办公位置指示牌、温馨提示牌、注册登记人员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图、一次性告知单、延伸服务卡、电子触摸屏等,方便了群众办事。(*)添置了工作电脑,基本实现了服务手段科技化、电子化、网络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软件上:(*)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建立了《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实施了阳光政务,做到业务办理“一门进”、“一口清”、“一次性办结”。(*)进一步完善了“绿色通道”建设,专门设置了“再就业便民优惠”、“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服务窗口。(*)充实了业务水平相对高的工作人员到窗口工作。(*)礼貌服务,统一着装,推行文明用语。

通过抓服务窗口建设,进一步落实了公开服务承诺和“三个缩减*%”的要求,大力推行“五项服务”制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大有提升。今年*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县民政局招商引资企业“*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投资人陈某急需办理好冠市名营业执照外出洽谈业务,通过“便民服务延伸服务卡”寻求我局特别帮助,注册窗口的同志向领导汇报后,第二天一早陪同陈某赶赴*市局办好名称预先核准,当日返回县城为该企业登记发照,拿到营业执照的陈某感激不尽,想宴请工作人员被婉拒。通过这件事,更坚定了该业户在*投资的信心,经他宣传,几位同乡商友也已顺利在我县投资创业,促进和带动了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

需整改的问题五: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并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

整改落实措施及成效:

一是通过各种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对各项政策措施进行宣传,让返乡农民工了解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鼓励投资创业出台的各项新政策。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返乡农民工代表座谈会上,我局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办理证照的优惠措施作了具体宣传解答,在县政协召开的返乡农民工调研会上,我局就全面落实返乡农民工优惠政策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并配合县人事部门编印下发了《*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指南》,使各项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零收费”。

三是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县局*名班子成员分别在齐贤、张坑、烟坊村结对了*名返乡农民工。在结对帮扶中,采取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等帮扶措施,切实为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进行扶持、指导。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