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国石拱桥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4:16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1篇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和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别。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实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绩,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干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实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实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如)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匀称 桥墩 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

惟妙惟肖 和谐 匀称 古朴 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⑴ 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⑵ “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规范。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七年级学《大自然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

(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明了桥的优美。打比如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第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作顺序。“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看看,上两段提到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

板书:

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

根据:

⑴ “悠久”更强调了时间早;

⑵ “旅人桥”“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从形式、结构上看怎么样呢?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标明我们的石拱桥是“惊人”的桥中之杰。除此之处,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分布广,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赵州桥

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对这一点,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说明了出现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坚持着原来的样子”,说明了它的坚固和美观。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2篇

【关键词】条件所限 方案比选 结构计算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17-01

0前 言

拱桥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结构物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有记录的文献记载,我国拱桥最早始建于东汉中后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拱桥的建筑材料也从最早的石、木发展为现在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钢管混凝土等材料。中国人对于拱桥的研究和运用在世界历史舞台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桥梁结构的出现,中小跨径的拱桥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事实证明在中小跨径的桥梁方案比选上,无论从施工、设计、造价、质量控制,拱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对于特定工程条件和环境里,拱桥也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地理位置概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鹤山区作为鹤壁市三个辖区中的一个,其大部分区域均为山区微丘地形,姬家山乡作为鹤山区重要的乡级行政区域,为进一步优化鹤山区功能布局,该区域被鹤山区规划为姬家山产业园区,沙五线就位于此园区内。

本项目位于沙五线上的K2+737.00处,跨越巫山山谷,此处地形为重丘,山坡较陡,丘陵纵横,常年缺水,水文条件简单,山石主要以奥陶系石灰岩为主,层位稳定,承载力高,适宜修建桥梁。

2 桥位现状

根据外业踏勘及实地调查得到的资料,桥位处山谷两侧群山环绕,山势陡峭,附近雨水均汇流于此巫山山谷内,因此平时该处无水,只有汛期时山谷内才有少量雨水。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交通设施较少,平时来往来车辆只能绕行别处通过该山谷,最近的桥梁也有六七公里,故车辆要绕行十几公里才能通过。

本区位于过渡丘陵、沟谷地带,为山前沟谷地形地貌,地面高程海拔248~282米。项目位于姬家山地区山谷较多,丘陵纵横,地形地貌复杂,高差较大,本桥所跨越的巫山沟顶宽约200米,高差约为30米左右,山谷两侧坡度极陡,地形给道路选、定线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和难度。本桥所处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型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特征周期按0.35s采用。桥墩地基为稳定基岩,位于抗震有利地段。

3 工程规模和建设方案的选取

根据该山谷的水文,现场实际地形及线形位置情况,经方案论证确定桥梁总长需85米,全宽10.0米。该区域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桥位选线难度较大,可选择的范围也比较有限,经反复对比论证,将桥位处于平面为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中,以满足平面线形及道路纵坡的需要。

参照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产业园相关规划,桥梁所在道路按照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设计时速为50公里/小时,因该桥梁处于工业园区内,重车较多,设计荷载等级确定为公路-Ⅰ级。

1、方案的比选

根据桥梁所跨越的巫山山谷宽约200米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该地区多为不完全发育的石灰岩地质所限,需从别处借土用于填筑路基,考虑到该处山坡陡峭,土方无法大量运输到该场地,填筑路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对高差较大的谷宽范围内设计一座桥梁,用于跨越巫山山谷。经过充分论证该桥,提出两个可行方案:

方案一:空腹式钢筋混凝土板拱桥,桥梁全长为85.0米。跨径8m+14m+21m+14m+8m等截面悬链线拱。为减轻桥梁自重,主拱圈上设有腹拱。主拱圈拱轴系数m=2.24,腹拱圈拱轴线系数 m= 1.988,净矢跨比均为1/3。墩台采用C25片石混凝土,重力式墩台,桥墩抗推刚度与主拱圈抗推刚度比值小于38,考虑连拱作用,桥位处天然地基承载力高,采用扩大基础。由于该桥处于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中,将主拱圈设计为与平面曲线完全吻合的弯拱,超高通过变化拱上填料厚度实现。该方案的优点是:结构受力合理,用钢量小,节省了相应的费用,拱桥施工工艺对场地要求不高,符合现场地形复杂、山高沟深、山坡陡峭的实际情况。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无铰拱,整体抗震性能及抗风稳定性强,修建技术成熟,技术难度低,质量比较容易保证,同时建筑艺术造型简洁美观,能与周围环境协调较好,缺点是:自重较大,对地基条件要求高。

方案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板桥,桥梁全长86.0米。跨径采用5X16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板。上部采用5X16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采用肋式桥台,柱式桥墩,地质情况如方案一所述采用扩大基础。通过调整预制空心板的尺寸拼接拟合平面曲线,超高通过变化桥墩台高度及调整混凝土铺装厚度实现。该方案优点是:结构受力简单,不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形简洁,制作方便,便于工厂生产,阻水面小,需要的人员较少,方便机械化施工,质量比较容易保证,缺点是:跨径不宜过大,弯道内存在超高渐变等问题,通过调整预制板尺寸拟合,且该方案无法完全与路面超高相吻合;且该桥所处地形限制,地面高差较大,导致桥墩柱高度较高,对整桥抗震极为不利;交通的不便也使预制板及大型机械无法进场,只能采取现场预制的方法,且待该桥修建完成后该张拉台等其他配套设施均无再次利用的价值,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费用。

最终建设方案采用了方案一,主要是考虑项目所在地形限制了路线线形及纵坡,导致本桥所处平面位置在缓和曲线及圆曲线内,使桥面横坡扭曲,超高为变化值,通过预制板方案调整很难实现;并且该地区山坡较陡,交通不便,预制板无法运输到施工位置,必须采取现场预制梁板,增加了投资,综合以上原因并结合当地建材条件等多种因素。

4 弯拱结构的计算及分析

由于桥跨较多且为弯拱桥,平、纵曲面多,为了能更准确的分析拱桥的结构及受力状况,结构计算时采用了空间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对全桥进行三维空间建模计算,考虑到桥台自身刚度大并嵌入岩层,将边跨拱脚简化为固结,由于桥墩墩身较高,截面相对较小,抗推刚度有限,建立模型时将桥墩参与结构受力,桥墩基础底嵌入岩层,将桥墩底进行固结简化,全桥进行等截面建模计算,考虑到连拱的作用,拱圈内力与单拱内力计算结果有较大区别。由于拱顶填料自重过大对结构不利,采用了轻质填料水泥稳定炉渣,桥面系建模简化时,根据实验结构得出填料的弹性模型,使桥面系及拱圈进行弹性连接,更好的进行连拱作用的分析及内力重分配,根据计算结构按照现有规范要求进行配筋、变形及稳定性计算,使该桥计算结构更加合理、真实、安全。

5 结论

本文从结合项目特点,从区域位置出发结合新建桥梁桥位现状,对工程项目的客观条件及造价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得本项目无论从方案的选定还是后期的结构计算都客观、真实、合理。本次设计方案推荐的钢筋混凝土板拱桥方案,既能满足桥梁结构技术和经济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景观要求,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石绍甫.《拱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 王国鼎.《拱桥连拱计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3篇

在中国建筑中,桥梁很难与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相媲美,无论格局、规模还是精致程度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廊桥是个例外。在崇山峻岭之中,沟壑纵横,急流险滩,为了方便出行,先人将足够的智慧集中到遇水搭桥上。千年来,一座座廊桥犹如彩虹般从河流上跨越而过,连接着千村百镇,天堑从此化作坦途。

廊桥大致可以分成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伸臂叠梁式廊桥、八字撑木平梁廊桥等几种类型,其中以采用编梁技术与榫铆连接的木拱廊桥建造工艺最为顶尖。木拱廊桥分布在浙江和福建交界的庆元、泰顺、屏南、寿宁等地,200座木拱廊桥气贯长虹般地跨越峥嵘山峦,连接着山外通途,著名的木拱廊桥有如龙桥、兰溪桥、后坑桥、三条桥、溪东桥、北涧桥、仙居桥、万安桥、鸾峰桥、千乘桥、云龙桥等。

木拱廊桥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建筑工艺绚丽多彩,精致程度远胜其他种类的桥梁,即使体积再小的木拱廊桥,也能最大幅度地呈现出建筑的几何美感。木拱廊桥栖息在山水之间,桥梁建筑和山水人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张古意盎然的画作,呈现出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

木拱廊桥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立场,每一座桥都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木拱廊桥是典型的东方建筑,几乎将屋、亭、台、楼、阁、殿、水榭、长廊等建筑形式都搬到桥上,桥头延伸出门楼、牌坊、碑亭、庙宇等附属建筑,形成了水上宫殿或者水上园林,集中展示了传统建筑的空间关系和整体布局。桥身飞檐斗拱,桥体雕梁画栋,牌匾林立,楹联密布,诗赋绕梁,浓郁文气扑面而来。桥身彩绘和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多为传说故事、英雄人物、耕读传家、吉祥图案等,让人目不暇接。

木拱廊桥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宗教建筑,一些桥干脆以宗教命名。为了表达对神的敬重,在廊屋中间加建歇山顶式檐,或者是高大的阁楼。桥中设置神龛,供奉观音、关公、平水王、文昌君、妈祖、土地神、社公等神佛雕塑或者画像,供乡人祭祀。有些廊桥四时香火缭绕,祈福声四季不断。在我看来,木拱廊桥更像是一个个木头构建的祭坛,寄托人们一切美好的愿望。

木拱廊桥在山水中保持缄默,但几乎所有的廊桥背后都隐藏着传奇典故。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建桥人?他们为什么要建造这座桥?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离奇事件?它承载过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所有的记载都语焉不详。这一切成为一则有待揭示的哑谜,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

北宋政和年间的一天,《清明上河图》呈现在宋徽宗的案头,在这幅画里,虹桥成为连接汴水的纽带,桥上的人流和桥下的船舶盘活了整个画面,也成为《清明上河图》的压卷之笔。宋徽宗和张择端都不知道,早在130年前,在浙江省庆元县一座偏僻的小山村大济就耸立着一座与虹桥结构一样的木拱桥——双门桥,稍有不同的是双门桥加盖了廊屋。

世界上有确切资料记载的木拱廊桥出自庆元。随着民族大迁徙的脚步,一块块桥板向南伸展,浙闽工匠吸收了当地的木结构桥梁营造技术养分,并创造性地发明了木拱廊桥,继而促进全国的廊桥发展。

宋代以后,廊桥在中原逐渐绝迹,这主要是由于中原地带缺少适合建造廊桥的地质条件和可充分供应的木材,因而石拱桥渐渐成为北方桥梁的主流,比如名闻遐迩的赵州桥、卢沟桥等。在木拱廊桥最密集的浙闽山区,福建寿宁县森林覆盖率达74.8%,浙江泰顺县森林覆盖率达75%,浙江庆元县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86.05%,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为建木拱廊桥提供了便利。仙霞岭、武夷山脉在此交汇,山峦叠嶂,岭峻谷深,溪流纵横,地貌和建材决定了这里最适合建造木拱廊桥,这块在版图上极易被忽略的山地因为木拱廊桥而在世界桥梁史上奠定了独特的地位。

2011年12月,我应邀到浙江庆元县参加“第四届中国廊桥文化节”。一进入庆元县境内,接二连三的木拱廊桥就跳入眼帘。全国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双门桥、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现存单孔跨度最长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全国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廊桥黄水长桥都出自庆元县,这些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木拱廊桥近年来逐渐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它们为庆元县赢得了“中国廊桥之乡”的头衔。庆元县木拱廊桥在唐代初显萌芽,宋元基本成熟,明代进入鼎盛期,清代定型,发展脉络非常清晰,营造技艺流传有序,百座各式各样的古廊桥使得庆元成为露天的廊桥博物馆。

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我见到了双门桥。双门桥虽然简单却让人百看不厌,跨距不大,规模很小,装饰平淡,桥身被岁月打磨得斑驳古旧。双门桥在清道光年间进行了翻建,廊桥依旧坐落在原址上,保持着当年的原样。它如同一块界碑,标志着中国木拱廊桥的建筑历史从这里发端。

在大济村,我目击过一次娴熟的廊桥模型搭建过程,它简单得让我缺乏想象的力量。57岁的廊桥传承人吴复勇捧出一大把筷子,他熟练地使用着刀斧锯凿,没过多久就搭出了一座廊桥的模型,有台阶,有桥柱,有编梁,有廊屋,一根根筷子规则地交错着,相当匀称和精巧。数目不详的筷子拱起一座梁架,四根立筷分别立在桥头两侧,仿佛两对值勤的士兵。看那样式,的确与双门桥如出一辙。

吴师傅说:“建造廊桥选料非常挑剔,最好的材料是油杉,50到70年树龄,28到32厘米直径,每根木材长度12米最佳。油杉具有防腐的功能,要保护好树膜,树膜如同人体的皮肤一样,破坏后也就失去了防腐功效。桥两端拱趾支撑在块石垒筑的桥台上,或者直接建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为了保护梁柱不受风雨侵蚀,还要在桥上建廊屋,桥身两侧安装挡雨板,桥建造好后用生桐油上漆,在桥面上铺石头稳固桥身,起着防水和防火的作用。连续完成上百道工序后,一座廊桥才算是竣工。”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4篇

我的家乡绍兴,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道不完的稻米鱼虾,大街小巷、石桥古屋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充满着东方文明的神秘,真所谓历史悠久,物产丰富。

绍兴,古称会稽,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湖泊遍布,河道纵横,乌篷船穿梭其间,石桥横跨其上,构成了特有的水乡风光,素有水乡、桥乡、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南水乡古道的那种“黛瓦粉墙,深巷曲异,枕河人家,柔橹一声,扁舟咿呀”的风情。

单说那太平桥,位于绍兴城西17公里处绍兴县阮社,跨越萧绍运河。始建于明天启二年,桥南北向,是座一孔净跨八、九米的半圆形石拱桥与八孔净跨三、四米高低不等引桥相连接的多跨桥梁,全长约40米,拱桥在南,为通航主孔,引桥在北,跨径不一,每三跨降一高度,九跨为顺次降低的三个阶梯,便于大小船只通过。桥头有《重修碑记》等四碑。拱桥的拱圈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顶刻有“太平桥”3字。古纤道沿拱脚贯串而过,拱桥南端落坡中设平台,经平台折向东西两面下桥。望柱、栏板、抱鼓上图案雕琢精致美观。远望大桥,犹如长龙横卧于运河上,也是在向世人展示着其悠久的历史。?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5篇

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党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开头是这样的,同学们:为了学好这一课,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请打开书本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想一想横卧在自己家乡清水河上的“清水桥”的模样如书中列举的那座桥样式相同呢?同学们想了一会儿后,有的同学说与赵州桥相同,有的说家乡的清水桥与书本中列举的两座桥的结构都不尽相同。大家此时争论不休,那么家乡的这座桥到底与书中写到的两座桥有什么异同呢?等同学们学完了“中国石拱桥”一课后,这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带着疑问和悬念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的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即鸡毛蒜皮的问题不要问,它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因此,问题设计的好,教师就应必须吃透教材,学情。所提出的问题应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提到学生知识发展的临近区,提到理论的转折处,学生的疑难处、朦胧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感悟问题。二是提问的形式力求新鲜、新奇、幽默。不宜采用背诵式的直问。应在课堂上交替性使用正问与反问、直问与曲问、明问与暗问、实问与虚问、激问、引问和追问等形式。

如讲“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赵州桥,一个是卢沟桥。那么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呢?我这样理解,中国石拱桥有一部分像赵州桥,另一部分像卢沟桥,所以举这两个例子,大家思考;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问题提出后,激发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引用课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对。课文时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有许多是惊人杰作”。这篇课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这两座桥汇集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以上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再思考,待他们完全想通了,就像是透过一片清泉,观察水底的五色石子一样的清晰了。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所列举的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那么请同学结合课文中概括说明部分思考: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此时有的学生闭目思考,有的学生面带难色,也有的学生喜上眉梢,老师不动声色,几分钟过后,学生把手举了起来,甲说:形式优美,结实,乙说:历史悠久,坚固。丙说:坚固、时间长,丁学生说:由于我国的石拱桥也是世界石拱桥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石拱桥的特点,也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所以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当同学们发言后,我没有明确结论,只是说凡是赞同丁同学观点的举手,这时全班同学一起高高的举起了小手,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了思维敏捷的学生。也看到了同学们正在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丰收而庆幸,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所言:“乐思方有思泉涌”。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便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倍加呵护、鼓励。对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暂时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如让一个差生用“骄傲”一词说话。他说:“我们班不因有我这个差生而骄傲,而因有我而可卑”。这就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大力表扬,树立榜样感染其他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尝试小结,理论升华

美妙的开头扣人心弦,精彩的小结耐人寻味,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最后时间,精心提炼,有效引导,以完成圆满的心愿。做法有三:一是要明确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小结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概念、阐释、主旨、重要思想方法等。二是要掌握课堂小结的基本方法,常见方法有:谈话式、图表式、议论式、板演式、对比式等。三是有效引导学生尝试小结,在授课完毕,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再浏览、回顾、感悟,各抒己见,尝试小结,形成共识。教师对教学抽象概括的较为科学的小结,再作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和必要强调,并对一些教学思想方法,从理论上给予升华。转贴于 名者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使学生不知不党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开头是这样的,同学们:为了学好这一课,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请打开书本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想一想横卧在自己家乡清水河上的“清水桥”的模样如书中列举的那座桥样式相同呢?同学们想了一会儿后,有的同学说与赵州桥相同,有的说家乡的清水桥与书本中列举的两座桥的结构都不尽相同。大家此时争论不休,那么家乡的这座桥到底与书中写到的两座桥有什么异同呢?等同学们学完了“中国石拱桥”一课后,这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带着疑问和悬念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的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即鸡毛蒜皮的问题不要问,它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因此,问题设计的好,教师就应必须吃透教材,学情。所提出的问题应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提到学生知识发展的临近区,提到理论的转折处,学生的疑难处、朦胧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感悟问题。二是提问的形式力求新鲜、新奇、幽默。不宜采用背诵式的直问。应在课堂上交替性使用正问与反问、直问与曲问、明问与暗问、实问与虚问、激问、引问和追问等形式。

如讲“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赵州桥,一个是卢沟桥。那么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呢?我这样理解,中国石拱桥有一部分像赵州桥,另一部分像卢沟桥,所以举这两个例子,大家思考;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问题提出后,激发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引用课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对。课文时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有许多是惊人杰作”。这篇课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这两座桥汇集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以上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再思考,待他们完全想通了,就像是透过一片清泉,观察水底的五色石子一样的清晰了。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所列举的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那么请同学结合课文中概括说明部分思考: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此时有的学生闭目思考,有的学生面带难色,也有的学生喜上眉梢,老师不动声色,几分钟过后,学生把手举了起来,甲说:形式优美,结实,乙说:历史悠久,坚固。丙说:坚固、时间长,丁学生说:由于我国的石拱桥也是世界石拱桥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石拱桥的特点,也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所以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当同学们发言后,我没有明确结论,只是说凡是赞同丁同学观点的举手,这时全班同学一起高高的举起了小手,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了思维敏捷的学生。也看到了同学们正在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丰收而庆幸,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所言:“乐思方有思泉涌”。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便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倍加呵护、鼓励。对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暂时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如让一个差生用“骄傲”一词说话。他说:“我们班不因有我这个差生而骄傲,而因有我而可卑”。这就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大力表扬,树立榜样感染其他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6篇

一、闽东木拱廊桥概述

闽东的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宁德市的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古田县、福安市、柘荣县、霞浦县和福鼎市及蕉城区等九个县市。地处我国东南丘陵,境内山高林密、谷深涧险、溪流纵横。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古代先民中的能工巧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根据河床的宽度和桥址的自然状况,乡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兴建了如虹般的廊桥。多雨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在客观上要求加盖廊屋、侧板以保护桥身,免受风雨和烈日的侵蚀,同时可以增加桥身的重量,以免被洪水冲掉,起到了延长桥梁使用的寿命。闽东木拱廊桥,虽然在形式上有一些差异,如跨度、桥长、桥宽、桥面坡度、桥面用料、廊屋形式等,但是从造桥技术的基本构成是类似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建桥习俗都基本相同。廊桥也成为当地百姓交流、联欢集会、祭祀的中心。因此,木拱廊桥是典型的山地人居建筑遗产,并经过几百年的艰辛探索、实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廊桥文化。廊桥不仅是交通设施,还兼有驿站、祭祀、社交、贸易等大量民俗、文化、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以及风水景观的功能。木拱廊桥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出闽东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体现了闽东先民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传统木拱廊桥装饰艺术再现生活的本质,通过对建筑重要部位的装饰与美化,形成与其他地域不同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以艺术形象和艺术感染力来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人们在艺术享受中感受到警醒和陶冶,同时又能感受到古木构建筑文化的魅力。

二、闽东木拱廊桥的建筑特点

1.廊桥造型古朴,规模宏伟,结构精致。廊桥大多坐落在深沟高涧之上,它们与廊,屋,亭的巧妙结合,上廊下桥。明间一则设神龛,供旅人求神保佑平安或村民求天神保佑桥的本身。上廊似屋与当地民居造型相似,下桥如虹与周围参天绿树、深壑峭壁浑然一体。古朴却显自然的造型、粗犷但不失细腻的风格,实用而又完善的榫卯榫头结构方式及其营造模式,折射出先民的高超的建筑技巧和朴实的审美观念。

2.桥梁跨度长度技术难度大。寿宁廊桥跨度超过30m的就达9座,其中鸾峰桥(图1)、杨溪头桥跨度都达37.6m,并列全国之最。超过了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桥梁中单跨净跨最大37.02m的石拱赵州桥,堪称中国木拱廊桥之最。屏南万安桥(图2),桥长98.2米是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跨度大,长度长是木拱廊桥技术含量最高的体现,是验证结构形式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3.变化多样的屋顶形式,优美动人的天际轮廓线。由于廊桥内部空间起伏变化较大,单坡,双坡的屋面上覆以青瓦屋面,廊桥中心或两头还作檐角上翘的重檐歇山顶或八角攒尖顶,形成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屋顶轮廓,廊桥的屋顶样式有硬山,悬山,歇山,攒尖等。屋顶上有漏花式的屋脊以灰塑孔洞组成图案形状的通透花纹,也有以砖雕砌筑,还有以灰塑嵌花式屋脊,制作精细的动物,花鸟等图案嵌在上面。屋脊由舒展,平缓的曲线向燕尾自然过渡,有单一尾的,也有呈双叉燕尾形的,组成了优美动人的天际轮廓线(图3)。

三、闽东木拱廊桥建筑的装饰艺术

闽东木拱廊桥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建筑体系,同时也形成了成熟的、独树一帜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鲜明地体现出廊桥建筑装饰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和时代性之艺术风格。木拱廊桥建筑的装饰形式是表现廊桥建筑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闽东木拱廊桥建筑装饰集闽东乡土文化于一体,反映了闽东自然、文化、经济、社会、哲学观念、社会心理和民俗民风,表现出其深刻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它的建筑装饰中却洋溢着强烈的民间文化气息,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间朴素的审美趣味,体现了浓厚的鲜明的地方特色。在闽东木拱廊桥中,装饰装修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进行技术与艺术的加工,并恰当地选用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灵活搭配,相融。以达到建筑特点与美感的协调,统一。同时结合廊桥本身的建筑构件采取不同的材料与工艺特点,运用不同的工具加工,以形成不同的装饰手段与风格。闽东木拱廊桥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桥内常用木雕、雕塑、彩绘、书法等,桥外则多用灰塑、砖雕、壁画等使各种装饰出现在同一空间内,和谐统一又相得益彰。往往运用植物、动物、图腾、历史人物等形象,乃至神话传说、戏剧场面等,采用谐音、象征、比拟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爱好、推崇与敬仰、观念与意境、心灵的渴求和良好的意愿。一草一木、一幅图、一个饰物都在隐喻礼乐秩序、儒道伦理、宗法规矩等观念,都具有其深刻的含义。此外闽东木拱廊桥的桥文化存留颇丰,桥中既有书法楹联、梁书、牌匾,桥外又有碑记、石刻和题咏。这些装饰艺术在体现宗教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烘托廊桥建筑艺术方面有重要作用。

1.木拱廊桥的装饰工艺(1)木雕(图4),明清时期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建筑也走向高度的定型化和更为严格的规范化,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造型和布局趋于死板和僵化,不仅宫殿建筑重视木雕、寺庙、馆舍、民居等也都盛行木雕装饰,雕刻内容以人物故事,花鸟图案为主,装饰样式也丰富多彩,做工也十分的纤巧,但是又流于繁琐。甚至有庸俗,雷同之嫌,不过在技术上确已达到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的顶峰。然而,与此同时期建造的闽东木拱廊桥上面的木雕装饰基本也是保持了木构架为结构体系的中国古建筑的装饰特征,对柱,梁,枋,檩,橼,雀替等主要构件在用圆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大都进行了美的加工。例如,梁上的短柱也做成柱头收分,下端呈尖瓣形骑在梁上的瓜柱,瓜柱的造型各一(图4),短柱两旁的托木成为弯曲的扶梁,上下梁枋之间的垫木做成各种各样的驼峰,屋檐下支撑出檐的斜木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与挡风板上采光窗上的几何形相互呼应。但在升平桥和仙宫桥的装饰上也别具一格,升平桥内的八角藻井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图6),藻井层层收上,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造型巧夺天工。但它们都基本采取朴素简洁的风格,取消了不少繁缛的装饰,在雕刻技法上,廊桥的木雕装饰主要采用的是浮雕与浅雕相结合的方式,还有一些线雕和透雕,以卷草纹和线条图案为主。(2)彩绘(图5),在廊桥内的装饰上运用一些彩绘,在寿宁仙宫桥和升平桥的梁枋的部位以切线圆形为主的纹样,绘画过程是先用沥粉沥线,勾画造型,在勾画好的形象中涂画颜色,以旋涡状花瓣的彩画,中心为旋眼,旋花有一瓣,二瓣等两端的三角地为宝剑头,主要用蓝绿,黑白色点缀。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的国高度和谐统一。而周宁的三仙桥内的藻井人物彩绘十分精美,色彩简单朴素,以线描为主,人物场景栩栩如生,可惜在时期损坏十分严重。彩画除了装饰作用外,还可以对木构件起到防腐防虫蛀的作用。廊桥外也有一些壁画,大多是土坯泥墙上直接彩绘一些几何纹样和植物人物场景。壁画在体现宗教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烘托建筑艺术方面有重要作用。(3)灰塑(图7),在闽东廊桥屋顶的正脊和斜脊等处普遍都有运用。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分圆雕式和浮雕两种,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强、造型生动,层次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闽东廊桥的灰塑以龙,凤,鲤鱼等题材。如飞云桥,升平桥等都有精美的灰塑。(4)雕塑(图8),主要有石雕,陶塑和泥塑,主要是建筑的装饰构件,如屏南千乘桥屋脊上的风狮爷石雕和寿宁飞云桥上的陶塑狮子,以及在闽东木拱廊桥的神龛中摆放着各种神像的泥塑,它们造型拙朴简洁,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廊桥内的泥塑表面施以颜色,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5)书法(图9),书法也是闽东木拱廊桥的桥柱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桥屋的梁上都有用墨书记载建桥董事、主绳木匠、桥台石匠、地理先生、择日先生以及捐款人的姓名。在屏南的百祥桥,千乘桥等还保留石碑碑记。此外书写的一些匾联集诗文、书法、工艺美术于一身,题写的书法,有的突出特定的风景,有的借物咏怀,有的颂建桥之功,有的写建桥之史。写景的楹联,多采用园林艺术中的“借景”表现手法。如“四面翠屏山色秀,一条碧玉水光寒”,是远借、近借;“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镜中天”,是仰借、俯借;“槛外花香清剑气,桥中风韵播琴声”、“一水中流现明镜,两山对峙绚彩虹”(以上为杨梅洲桥联)、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驰骋艺术的想象,高度概括地描绘了闽东山区独有的山水,秀丽风光,诗情画意融于一炉。

2.木拱廊桥的装饰题材闽东木拱廊桥建筑装饰艺术中美感和信息的传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装饰题材。动物、植物等装饰要素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廊桥装饰题材是与当地民居长期形成的民俗内涵有着广泛的共识。常见的题材有宗教神话故事、人物戏文传说、树木花草、水草游鱼、世俗民情、几何图形等。总而言之,廊桥建筑装饰所采用的这些题材,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沿袭,为人们所熟知的。围绕吉祥主题,民间艺人能够灵活随意地安排题材的组合,但无论如何组合,题材所反映出的象征寓意都不需要经过推敲,就能为普通人所辨别。题材与人类情感之间这种非常直接明朗的沟通形式,也正是民间建筑装饰最为突出的特征。(1)植物;松、竹、梅、兰、菊、桃、牡丹、水仙、莲花、菠萝蜜等。主要被用以象征的手法。用直观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以物喻志。如松被视为百木之长,四季常青,是祝颂,长寿的象征。所以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祝寿词,梅花玉洁冰清,傲骨嶙峋,竹子高凤亮节,清秀俊逸,牡丹国色天香,富贵荣华。每一个题材形象都有美好的寓意。(2)动物;龙、凤凰、鹿、狮子、仙鹤、鲤鱼、喜鹊、鸳鸯等。龙、凤是吉祥,高贵的象征,民间常用“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比喻,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权力与富贵。蝙蝠,鹿,鹤表示福,禄,寿的意思。(3)人物;八仙、寿星,观音,钟馗、哪吒、孙悟空等,这些人物组合成不同喻意故事;八仙过海、西游记、哪吒闹海。主要运用寓意的表现手法启示人们在观察,揣摩中,由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结果。(4)山水云气;云纹、水纹、山水纹等。(5)文字;万字纹、福字纹、寿字纹等。此外还有一些回纹,几何纹图案装饰,这些在当地民居常用的装饰题材,也都普遍运用到了闽东木拱廊桥建筑装饰中。以达到“图必有其意。意必吉祥”的寓意。

3.木拱廊桥的色彩闽东古廊桥建筑没有什么艳丽的色彩,黑瓦、灰墙这样单纯的色彩使其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廊桥建筑的色彩主要依靠自然材料本身的不同颜色。黑色的瓦片,局部的墙体是白粉墙还饰彩画,桥屋基本是木材的原色,随着时间的侵蚀逐渐成灰色,灰色也是闽东古建筑中运用较多的色彩,通常是灰青砖墙面、灰瓦屋面、灰色的脊饰、灰色的砖雕等。灰色一般都表现出材料的本质色彩,显现出质朴、高雅的情调,闽东地区的建筑材料大多都运用原色进行装饰,这就使灰色有了更多发挥的地方。建筑配上各种深灰、浅灰、青灰,整体感觉庄重,反映了闽东先民的审美情趣和色彩取向特点。此外,加上其他装饰形式所表现出的多彩效果,它们与建筑大的黑灰色调配合在一起,使庄重的建筑表现出了活泼的一面。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7篇

关键词 :石雕源流 范围 运用

中国的雕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它的丰富多彩,如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等不同材质表现出来的雕刻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雕刻艺术按用途划分有建筑雕刻、宗教雕刻以及观赏、陈设性雕刻等;按工艺划分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和圆雕等。作为雕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石雕艺术,在我国民间石雕工艺渊源久远,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一、石雕的源流

石雕是以青石、沙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出现有石雕作品,如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像,还有出土的商代大理石石虎、石鸟。迄今为止河北石家庄出土的一对西汉裸体石人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石雕。东汉以来,佛教传入中国,由于佛教艺术的盛行,而使宗教石雕得到较快的发展,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莫高窟的石雕造像代表了这个时期石雕艺术的巅峰水平。东汉武氏祠前有一对石狮子,是我国陵墓石狮最古老的作品,形态逼真,鬣毛清晰可见。著名的西汉霍去病陵墓石雕群是汉代石雕的代表作。这些石雕不追求自然形体的逼真摹写,而是重视结构形式的韵律,力图通过动物的跃动瞬间以及内在结构来表现动物旺盛的生命力,达到形神兼备、静中欲动的艺术效果。霍去病墓石雕以高度概括的雕刻手法而不同凡响,其独特、雄浑、沉厚、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汉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相对集中于历代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作品中。保存至今的六朝、唐、宋时期的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为数众多,为我们探求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宋、元以后,石雕艺术向世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民间石雕、工艺石雕、建筑石雕逐渐成为石雕艺术的主流。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除广泛用于建筑石雕以外,小型佛像、陈设小品、印纽等观赏性作品极为流行,石雕题材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二、民间石雕的题材范围及运用

民间石雕的题材内容,以写实性人物、动物、花鸟居多。大致有三个方面。

1.吉祥图案。“吉祥”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庄子》一书。书中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语,自古就是福寿喜庆的祝吉之词,也是国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依照世俗的观念,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加官晋爵、子孙满堂、富贵永年。因此,吉祥的内容是多福、添子、增寿。还有如“吉庆有余”“龙凤呈祥”“天官赐福”“麒麟献瑞”“松鹤延年”“麟凤吉祥”“一路连科”“狮子绣球”“封侯挂印”“太师少师”“天马行空”“福”“寿”等,都是人们祈盼吉祥的重要内容。

2.戏曲人物、古代英雄、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如“渔樵耕读”“杨家将”等。

3.避邪纳福的吉祥物与祥瑞的动物。如狮子、麒麟、凤凰、大象、鹿、仙鹤、蝙蝠及十二生肖等。

近代民间石雕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诸多部位上,如民间建筑的梁枋、廊心墙、台基、栏杆、门狮、柱础、门枕石以及桥梁、石牌坊、石碑、镇庄兽、拴马桩以及陵墓雕刻等。其中典型的民间石雕,如石牌坊、石狮子、拴马桩、门枕石、石桥、柱础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而民间石雕运用在建筑装饰中,尤其是用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石雕装饰,因其有逐渐消失的趋势而更显弥足珍贵。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8篇

(-)教堂的空间分布

笔者通过对陕北地方史志的梳理总结,初步核查了陕北地区清末民国时期教堂的数量和位置,统计出清末至民国时期陕北23县中有19县有教堂,其中天主教堂68座,基督新教教堂18座。,在陕北地区分布较广泛的主要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地方史志内均无东正教的传教记载。天主教进人陕北地区后,首先集中在陕北的北部靠近蒙古一带的靖边、定边,建成的教堂共计35座,全部分布在乡村,形成一级区域;在陕北的靠近晋中的怀远、榆林、绥德、葭县,教堂共17座,其中11个位于乡村,4个位于集镇,2个位于县城,以乡村为主,镇及县为辅,形成二级区域;另外分布在陕北地区的榆林、中部县、延长县、安定县、鄺州、洛川,教堂共12座,其中5个位于乡村,5个位于县城,2个位于集镇,以乡村及县城为主、集镇为辅,形成了三级区域;其余分布在陕北的肤施县、延川、安塞、宜君县。教堂共4座,2个位于县城,2个位于集镇,以县城及集镇为主,乡村没有分布,形成四级区域。陕北天主教堂景观分布呈现北部边缘区向传统宗教集聚的中南部区域扩展趋势,由此归纳出天主教在陕北的传播空间特征为“边缘——中心型"’在总体分布上以村和集镇为主,早期由乡村起源?,随着教会势力及教徒规模的发展,逐渐向城镇扩散,这与天主教相对于基督新教的宗教历史渊源久远是相关的。基督新教在近代进人陕北地区后,首先集中在陕北的榆林及宜川县,9座均分布在县城;其次分布在陕北的绥德县、怀远县、中部县、府谷县、米脂县、清涧县共9座,6个位于县城,3个位于集镇,以县城为主集镇为辅分布。陕北基督新教教堂集中在传统宗教的核心区域,由此归纳出基督新教在陕北的传播空间特征为“中心型”,在总体分布上,以镇和县为主,在发展分布上形成了直接在县和集镇之间“跳跃式”的演进方式。

(二)基督宗教文化的扩散

陕西是我国东西部过渡地区的省域,陕北长久形成了粗矿敦厚中又见细腻生动的陕北文化。陕北民’间传统的,经过了其区域过渡融合特征的长期沉淀,近代时期主要集中在陕北的中南部地区,民间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天地神灵崇拜状况。③代表西方文化的基督宗教在清末民初进人陕北地区后,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碰撞,为了避免信仰冲突,基督宗教首先选择陕北的北部与内蒙古、山西相邻省的交界地区。清末民初,陕北的北部地区相对陕北中南部地区生产力低下,传统意识较薄弱,基督宗教教会通过购买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方式发展教民’在生存与信仰之间,百姓选择加人基督宗教,使得北部地区教民迅速增加。随着基督宗教在陕北的发展及扩散,逐步传播到中南部地区,由于该地区是传统的核心区域,因此教民发展缓慢,教堂数量较少,这与表1和表2的统计数据相符。陕北地区的基督宗教文化与传统宗教文化之间显现出“多交错,少重叠”的扩散分布特征。

二、教堂的建筑特征

民国后期由于社会动荡,陕北的基督宗教教堂建筑受到严重的破坏。据陕西省档案馆民国二十五年的档案以及当时陕北地区各府呈报的教堂调査表?数据,在民国二十五年基督宗教堂仅存15座,其中天主教堂8座,基督新教教堂7座。在作者数次对陕北区域的实地调研中,近代时期建造的陕北基督宗教教堂建筑目前仅存5座,而其余的近代时期教堂已经不复存在。现存的陕北近代时期的教堂,从建筑群选址布局看,呈现出沿山体及河道走势布局,符合当地窑洞建筑依山就势的原则,教堂朝向基本坐北朝南,据教堂在整个建筑群置不同,分为教堂位于建筑群中轴线,如佳县谭家坪教堂;教堂位于建筑群一侧,如延安桥儿沟教堂。从营造结构看,教堂建筑以砖石拱结构为主,砖木梁柱结构为辅,拱结构又分为两种:其中一种采用了西式的梁柱拱券结构,另一种采用了地域特色的窑洞拱形结构,两种结构相比,相同之处在于均采用了拱形曲线型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西式梁柱拱券结构较窑洞拱形结构,营造的内部空间更幽深多变。陕北延安桥儿沟教堂和甘谷驿教堂采用了西式梁柱砖石拱券结构,佳县谭家坪教堂则采用了地域特色的石拱窑结构,榆林基督新教老教堂为砖木梁柱结构。在建筑风格上,现存的陕北近代教堂有罗马风式、哥特式、中西结合式三种。的延安桥儿沟教堂为罗马式风格所示的甘谷驿教堂和图所示的原榆林天主教堂为哥特式风格,的榆林基督新教老教堂和的佳县谭家坪教堂为中西结合式风格。教堂建筑采用罗马风式或哥特式显示出了西式教堂的建筑风格,表明西方建筑手法在陕北基督宗教建筑景观上存在的烙印。陕北基督宗教教堂的建筑材料以当地石材和青砖为主,这些当地的材料形成了土黄色及青灰色为主的建筑色彩,这两种色调与当地窑洞建筑的基调一致,构成了陕北基督宗教建筑的基调特色。

三、教堂的艺术特征

(—)宗教仪式

宗教活动通过宗教仪式增强神圣意象,进人宗教境界。宗教仪式中采用空间、音乐等手法营造神圣气氛,祭坛和唱诗班成为最直接的营造方式。祭坛是基督宗教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空间,7JC平标高一般高于地平面,屋顶最好为圆形,象征“天”’祭坛供奉基督教信物及神像,表达对上帝的敬意。在祭坛设置上,延安桥儿沟教堂的中厅北端为祭坛’高出室内地平1米,两侧设台阶。祭坛上方覆盖着拱形屋顶,祭坛的墙壁有壁柱及内凹的圣龛,可放置圣像。延安甘谷驿教堂的中厅北端为半圆形祭坛,覆盖着圆形穹顶’弧形祭坛墙面有6个尖券高窗’使圣坛光线明亮。处理唱诗班是表达基督宗教音乐的重要形式,唱诗班的设置强化了教堂的神秘效果。延安桥儿沟教堂的唱诗班位于南端入口的二层柱廊’柱廊高4.46米’柱廊下有四个六边形柱子支撑。置身教堂大厅时’高处传来的声音与突出的祭坛浑然融为一体,灵肉在此升华为宗教精神,使建筑空间和宗教行为完美统一。

(二)美术及雕刻艺术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9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桥梁坍塌事故;中毒事故;触电事故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市政道路、桥梁、排水、地铁等工程的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常发生。据统计。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问。全国建筑与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 543起,死亡3 047人。

1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类型

在市政T程生产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等是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42%。

市政道路、排水、桥梁、地铁、轨道交通工程等.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复杂,受外界干扰和涉及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危险因素多,尤其是桥梁、地铁和轨道交通工程是高危险性行业.安全事故不仅涉及类型多、危险性大,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产生次生安全事故.甚至波及工程结构本身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造成灾难性后果。2007年8月13日.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垮塌。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2008年1 1月15日,发生在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站坍塌。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这两起安全事故。足以说明桥梁、地铁等高危险性行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2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近几年来.全国市政T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但较大及以下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一次死亡lO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也偶有发生。以下列举几起典型案例。浅作剖析。以窥见一斑。

2.1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排水工程沼气中毒窒息事故

200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工业与城市污水合排应急工程.在管道进行功能性检测时.一人在进入干管中打通闭水试验封堵堵头时中毒.另3人进入干管营救过程中也相继中毒,共造成4人死亡。

这是一起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在进入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的水体或构筑物前.应进行有毒有害检测,上述操作人员在未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进入管道中打通堵头。而且在有人中毒的情况下.营救人员也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盲目进入管道内施救.导致4人死亡的悲惨后果.

2.2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热力管道沟槽施工触电事故

2006年8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二路。施工单位在敷设直径为l 000 mm热力管道时。作业人员在沟槽内用潜水泵抽取沟内积水时.因潜水泵进线处漏电.操作潜水泵的施工人员当即被电击倒在沟槽内.另一施工人员见状前去救助,随即也被击倒,两人经送医院抢救而不治死亡。此触电事故.直接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未按施工用电要求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潜水泵进行运行前的安全检查。潜水泵存在漏电隐患。未被及时检查发现和排除而招致事故。

2.3武汉天兴洲大桥引线段模板垮塌事故

2006年9月23日.武汉天兴洲大桥公路分建段第38、39号桥墩进行40 m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梁模板安装时。操作人员在水平距离偏大的情况下。强行伸臂起吊,终因伸臂角度偏大致塔吊倾覆。塔吊砸向尚待安装中的梁体模板.使模板整体垮塌。致2人当场死亡。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起重伤害事故。因操作人员未将塔吊移到安全的起吊水平距离和伸臂角度范围内.超范围强行操作。造成2人死亡的事故后果。

2.4 北京地铁1 0号线工程塌方事故

2007年3月28日,由中铁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承建的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二标段发生塌方事故。施下过程中,由于现场复杂的地质情况不清.当施工断面发生局部塌方和导洞拱顶部产生环向裂缝的险情时。未采取保护抢险人员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情况下,即实施抢险,发生二次塌方,造成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

这起事故反映了承担该项目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不严格,未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抢险措施不当,而且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素质不高。施工现场监管方.也存在对施工抢险和施救人员采取的抢险和安全防护措施监管不力等薄弱环节。

2.5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坍塌事故

2007年8月13日,在湖南凤凰县的全长328.45 m,桥型为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无铰拱石拱桥――堤溪沱江大桥,发生了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18人轻伤,经济损失3 974.7万元。

造成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坍塌.除了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拱桥上部构造施工工序不合理。主拱圈砌筑质量差.降低了主拱圈砌体的整体强度。使部分拱脚区段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致整个大桥瞬问坍塌这一直接原因外.施工单位擅自变更原主拱圈施工方案。违规乱用料石。主拱圈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且未采取任何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就开始落架施工作业.则是造成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其他桥型不同的是.拱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取决于承受拱桥水平推力的墩、台和拱圈砌筑材料的材质和砌筑质量.以及支撑拱圈砌筑的整体支架。尤其是石拱桥。很显然。堤溪沱江大桥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而且砌筑质量差。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也没有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拆除拱圈落地支架。严重违反了拱桥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最终造成教训十分惨痛的坍塌事故。

3结语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空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城际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地铁、轨道交通、跨海越江大型桥梁和地下隧道等现代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生产是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环境下.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和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立足于施工企业安全自控。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只有这样,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仁平.陈守东高处坠落事故原因预防及典型案例[J]建筑安全2006,21(5)

2、张海龙 旧、危桥及桥梁事故机理的分析[J]2000

3、苗玉磊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浅析桥梁事故原因[J]科技资讯2008(1)

4、李友林 桥梁的隐患[J]中国公路2007(1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