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游戏的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2 11:13:58

体育游戏的教案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1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困难生;游戏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体育困难生的引导与转换,合理实施科学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全体的和谐发展。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

在教学内容与任务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将枯燥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精神的激发,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游戏性与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并带领学生自主而有序地开展体育锻炼的一种教学活动。

2.意义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与生理特征等都不稳定,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特点。小学生的大脑神经的集中性也未完全形成,容易被外界干扰等等。依据这些心理与生理特点,有效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在体育课堂中将基本的讲解、示范、练习与游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困难生在游戏化教学中转变的个案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也应尽量维护与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做好体育困难生的教育工作,采取游戏化等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实现困难生的转化,最终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体育困难生的涵义与类型

1.涵义

体育困难生,主要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因其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其体育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未能达到预期的体育锻炼目的,甚至对体育学习产生困难和恐惧的学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与锻炼,而失败感又促使其习惯于逃避和躲藏,从而失去自信心和学习的正确动机。

2.类型

身体素质、理解与运动能力较差的能力型困难生;教师组织不当、学生缺乏热情的暂时性困难生;缺乏学习动力、自我控制型及坚持性的动力型困难生;持续的学习困难与技能障碍的积累所造成的兴趣与自信心缺失的整体性困难生。

(二)个案分析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两个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有时候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有时候四处走动。问其原因,她们大都强调客观原因。而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两个学生中一个是因为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另一个则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体育素质差,所以很少参与体育活动。

因此,对这两个体育困难生,我首先对其晓之以理,正面积极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赞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其次,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引导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激发其兴趣与热情。

例如,选取比较经典的民间游戏,将其与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这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鸡妈妈和老鹰,“老鹰”要想方设法捉住小鸡,而“鸡妈妈”则要拼尽全力保护小鸡。这样,两个困难生会感到自身任务的重大,深刻体会自己的重要性,也会更加投入地进行体育活动。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老鹰”捉住了几只小鸡,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肯定学生的努力。

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这两个体育困难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其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强化身体机能。

此外,对班级里对体育课热情不高的学生,可针对其特长,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我知道一个女生跳皮筋跳得非常好,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有些厌倦。那么,为了激发其体育活动的热情,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跳皮筋比赛,让这个女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引导其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爱上体育活动。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化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是一种崭新的心理、生理与社会等多方面互相协调统一的现代健康发展观点,有利于促进体育困难生向体育训练积极生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全体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向趣味性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在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骆美英.让每个孩子沐浴运动的阳光:体育困难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体育师友,2013,36(2):58-59.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2篇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游戏 价值取向 游戏创编

游戏,对于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积极作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共识,他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技术教学不可以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教学发展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发展。大部分体育游戏蕴涵教育因素,从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作用、目标无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又对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创编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什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游戏都那么相似,那么一成不变?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工作,游戏是竞技吗?我们太重视游戏的结果而忽略了它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创造更多更新的游戏,使游戏在孩子心中更美好,笑的更灿烂!

新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及其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也给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创编体育游戏的价值取向

(一)体育游戏内容价值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选择活动的成功和欢乐,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造。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选用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学生的满意度高(许多游戏幼儿喜欢的游戏而小学生不一定喜欢)。B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学(人体活动的部位,组织的要求等)。C效益性强(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与场地条件等)。体育游戏的创编和组合,构成一个游戏的基本要素是活动方式,竞赛的组织与判罚规则。活动方式可以依据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和设计,判罚的内容也可以较灵活,教学手段的采用亦可为具体内容改变而改变。

(二)体育游戏组织构建价值

体育的规则都强调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它们其实都源于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不同,游戏中的公平不单是指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也指取胜的机会均等。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承认并消除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学生对它喜爱有加的真正原因,它让参加者对胜利充满信心与希望。主要体现为:1.实力差异的弥补,如强弱互换,要求不一等。2.多因素组合,即不会单凭借某项素质或技能(速度,力量等)就能取胜。它可以包括个体、团体、裁判等多方因素的影响。3.不确定性,如投准,猜拳、反常动作等,结果难以预料。体育游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学生个性差异所带来的吃不饱与跟不上之间的矛盾。

(三)体育游戏文化价值

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娱乐性质对人体生命功能必要的调节作用。快乐性是游戏的第一特征,快乐性一般通过有趣的活动方式,输赢体验,违规判罚等途径获得。通过体育游戏的矫正,人的进攻本能被规则化,透明化,游戏化,它在个性发展,人际和谐,社会进步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公正与公平,利己与守则,分享又共承,在个体社会化活动中,让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是创编游戏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无论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情节还有评价等方面都应该考虑目的性、教育性、避免丑化、庸俗化、肤浅化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做法。游戏是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还是行为习惯,是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学生个性,或者我们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总之教育的目的性应该明确。

(二)健身性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以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具备通过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含量,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不重视其健身价值,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三)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又称娱乐性原则。如果游戏富有趣味性,会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同学们自始自终,全力以赴的参加活动,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越生动,趣味性越强。

(四)针对性原则。创编游戏必须明确游戏的对象,不同的对象对游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不一定喜欢,小学低段生喜欢的游戏小学高段学生未必感兴趣,适合少数人活动的游戏,不一定适合班级教学。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同学的生理,心理以及班级的特点,创编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游戏。

(五)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大多借助器材,道具和障碍进行活动,就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一是场地器材的安全。二是游戏动作本身的安全。三是组织教学的安全。因此在游戏动作的设计,规则的制定,组织方法的运用以及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保证游戏的安全。

(六)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创编的游戏简单易行,便于组织开展而有运用价值,不必花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时间,不需要贵重或种类繁多的器材,凡身体正常的人都可以参加,学生很快就能投入运动之中。

三、体育游戏的创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有本身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怎样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编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游戏的创编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对原有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游戏,焕发新活力。

案例一 母鸡爱小鸡

操作过程:

甲乙两人分别为老鹰和母鸡。面对面站立,母鸡身后有一小鸡,老鹰可以用手和脚赶小鸡出窝即算抓住,母鸡努力保护。若抓住则互换角色。

规则:A球必须放在身后一米处。

B甲可以用假动作但不能推拉乙。

C甲四肢碰球并致使球移动,即获胜。

教学分析:

对《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游戏的对抗性,而且不受人数限制,同时也解决队伍容易断开,中间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新游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祈祷主人翁作用,感受母爱的责任,体会成功失败的滋味。而且游戏简单易行,如实心球、篮球、排球都可以当作小鸡。

(二)从日常生活,劳动中挖掘游戏素材,创编出新颖,充满生活气息的体育游戏。

案例二 我们爱劳动

操作过程:

A清晨起床,去小河抬水,注意脚步平稳,保持正确的负重姿势。从低处抬至高处,距离30米左右(下肢运动)。

B两人一组协作锯柴,注意动作协调,拉送一致;劈锯好的柴(上肢,胸部运动)。

C两人一组开始打地桩,一人扶,一人击打;夯地基,两人共同用力夯打(腹背运动)。

D可以呼喊劳动号子,声音整齐响亮。

器材:两人一根体操棒

教学分析:

根据我们农村劳动工作的场景,对劳动的动作加以选择,提炼和虚化,进行模仿练习,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模仿农村劳动生活的练习中,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思想教育,代替了传统的肢体准备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它包括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运动技能教学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所以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一定要体现出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具有情节和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活泼性等特点,能满足儿童少年的求新、求动、求趣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3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教学评价

引言

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其以后的修订版本中,体育游戏都被列为中小学的基本教材.为顺应中小学教学的要求,在1986年,体育游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使体育游戏在师资培养和后续发展上有了更为充分的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游戏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因现实体育与健康目标内容的丰富而不断丰富,目标内容的丰富,就必然要求教学评价的内容也要跟着作相应的改变.体育游戏课程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考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使评价标准呈现多元性,并注意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1],处理好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等方面的结合.好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学习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及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等评价[2].通过结果反馈学习过程的质量,用过程导向(评价)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认同度,从而达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提高今后应用能力的目的.

1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教学评价

要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游戏课程的教学评价,首先必须遵循方向性、科学性、民主性、全面性、发展性、可行性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基本原则,然后再确定体育游戏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体育游戏教学评价内容包括三部分:学生自评、学生他评、教师评价.由于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教学培养的是今后的体育游戏实践实施者,因此,应将课程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对他们教学实践的评价上,它是判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游戏教学组织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上述评价内容,可以具化为体育游戏教学理论水平评价的五个指标和教学实践操作评价的十七个指标.

1.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可采用量表评分形式,也可采用实践操作反馈时的问答方式.自评内容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情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交互合作水平.教师应将学生的自评成绩作为总体评价成绩的一个影响指标.

1.2学生他评

学生他评方式同学生自评.他评内容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情感、进步水平、交互合作水平、集体主义倾向等.他评应作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补充内容出现.

1.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体育游戏教学评价中的重点内容和指标.具体评价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1.3.1对学生的体育游戏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效果和自身教学实践操作的重要因素.其中实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组织实践示范教学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常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出勤率是其重要的评价内容.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操作后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吸纳也是其学习态度的重要表现.只有主动通过对教师评价意见的反思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充实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提升专业化水平.

1.3.2对学生的体育游戏理论水平评价1)体育游戏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主要看体育游戏教学的目标能否达成,能否按照规定的教学目标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能否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安排;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此指标评价时应注意的是,体育游戏教材一定是有着竞争性和趣味性特点的内容,应与普通的术科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在教材内容中,以游戏采用的身体运动形式与普通竞技体育项目内容相同的情况最容易出现.因此,不仅在游戏内容上而且在组织教学教法中,均应体现区别.2)教案编写格式和课的结构体育游戏的教案格式写作是作为教师的必修内容.通常来说,教案的编写格式与其他体育类术科教学的教案格式是相同的.但应注意的是,教案的格式规范不仅是教学规范的需要,也是实践教学效果的保证,同时也反映着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教案中课的结构安排要求清晰、合理,无错漏.3)教案图解体育游戏教案中的图解,一般来说包括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图解(一般位置、动作和路线图解)以及基本部分图解(主要为体育游戏的示范方法图解和具体教学内容、形式图解).图解的绘制不仅是教案格式的组成部分,更是直观教学的保障.基本部分图解应采用综合配图法进行.4)教案与实际教学相符程度教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指导,同时也反映编写者对体育游戏实际教学过程的提前思维演练能力.在编写教案时,不仅应熟悉所选用的体育游戏教材内容,更要根据所授课程班级学生的具体年龄、人数、场地、气候和课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等来安排教案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应“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问修养、备社会人生”的教学要求.如果备出来的教案在各组织环节均与实践操作有着较大的出入,那么要看具体情况来进行判定,在场地器材人员等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则表示编写者对教案内容和组织教法的考虑不足.如是因条件限制而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的正确调整,则反而应对其表现出来的灵活运用水平和对教材内容的良好把握予以赞许.5)教案中组织教法的安排体育游戏教案的编写应体现体育游戏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游戏是一个统筹安排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涉及技术动作完成、师生交往能力、规则完成情况和安全原则的执行等.它和通常的术科(实践)课教学中的分组练习、预防和纠正错误等组织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1.3.3对学生的体育游戏教学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体育游戏教学实践操作中的身份是教师(下文中“学生教师”均指参加教学实践操作的学生),其他配合学生的身份仍为学生.对他们的实践操作评价通常应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的结构、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师生交往的过程、运动负荷的界定、教学技巧和教学效果等的系统性评价[3].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实践操作中教师角色学生的体育游戏组织教学水平和个人教学能力.评价方法是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队形调动体育游戏的队形通常分为集合整队队形、准备活动队形、讲解示范队形和游戏队形.各队形之间的有效快速转换不仅体现学生教师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和对相关学科内容的掌握水平,也影响着体育游戏实践操作的教学进度和完成时间.好的队形调动应是要求明确,辅以手势和术语指挥学生快速至指定位置,并在到达指定位置后迅速完成再次的整队和报数等工作.2)口令术语体育游戏的口令术语要求声音响亮、清晰、正确.口令的动预令应明显.3)讲解示范讲解应正确、内容全面,重点完成对规则和要求的讲解.示范应明确游戏过程和动作,能结合教材需要选用正确的示范方法、方向,示范的场地和人员数量选用合理,示范效果好.讲解与示范的结合方法应能根据体育游戏的教材内容进行正确选择.4)教态情绪学生教师的教态和情绪直接反映教学态度,影响实践操作教学效果.可从他们的着装、行为方式、对教学出现问题时的反应态度和对完成实践操作后教师反馈的态度上进行评价.5)教法选择a.讲解示范与分队的时机选择.除试练(实例解析)式示范外,应一律采用先讲解示范后分队的形式进行教学组织.b.试练式示范后应有明确的完成表示,应与游戏的正式开始有间隔.c.应明确游戏的动作规格,明确合理和犯规的界限.d.游戏的分队数量应能符合游戏的需要,能根据游戏内容和学生性别、体重、能力等进行妥善分配.e.对助手、裁判与学生教师本身的分工合作的安排是否合理.对助手裁判的管理是否到位.能否应用裁判判罚结果作为最终判罚依据.f.对场地的安排是否恰当,能否满足教学需要,是否由此影响了游戏的结果判定.g.对需要较强技术性的动作和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动作,应安排事前的专项准备活动.6)助手、裁判选择a.可选用见习生作为助手、裁判,但应要求他们随队听讲,了解游戏的规则和目的.b.裁判的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即可.c.在游戏开始前,可以根据情况用队伍调动的短暂时间将规则对裁判作再次强调.d.裁判、助手应发挥积极作用,帮助教师进行规则和安全的提示.e.裁判应秉公执法,出现问题一定要追究,没有双重标准.f.裁判的站位应与学生教师的站位形成互补,站位应不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7)教师站位体育游戏的教师站位直接影响游戏的进程、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最后结果的仲裁.学生教师站位应符合教学法中相关位置要求,不得影响学生对游戏的完成和安全.8)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主要是学生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和游戏进程的管理要求.a.应根据教学进行情况随时作讲评和规则、完成提示.b.对安全的提示和要求.c.对游戏中出现的恶意违规或对具体人的歧视行为,应加以及时的制止和处理.d.分队游戏时应保证各队裁判的公正、规则的执行、场地的范围、界限标识、完成的时间和动作规格的一致性.e.学生教师应有足够的注意力宽度和广度,对所有学生均表现出同等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女生或有伤病的学生.9)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包括对课堂纪律和队形的管理.a.对队形可以规定方式,提出要求,保证课堂正常秩序和裁判员的判罚不受影响.b.对学生在游戏中具体站位位置,应予以规定并加以实时控制.c.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情绪波动和抵触、消极等情绪,应及时了解并加以控制.d.采用各种方法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指向.e.在讲解示范、队形调动、游戏前提示、游戏进行各环节,对学生加强纪律要求,保证教学秩序和效果.10)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教师个性、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的体现.在教学中,学生教师应发挥技巧性的语言和行为榜样的力量,应保持对整体教学的控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加以判断,对超出教学目标范围的要求应不予考虑,应在自己掌控的情况下使用助手、裁判并应发挥他们的最大作用,但不应由裁判代替自己完成对游戏全局的掌控.11)灵活运用对体育游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教材安排和教法执行错误,可以在完成一次游戏后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改进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应采用正确的组织教法并有明确具体的说明或安排.12)判罚在判罚时,如喊数抱团、喊号扶棍等失败次数较多的游戏可以采用完成一次判罚一次的办法,以减少最后集中判罚的压力.判罚除不需重新整队的游戏外,均应在集合整队前完成,以免失去判罚的意义.13)总结放松体育游戏的总结放松是体育游戏教学的最后环节,目的在于针对游戏完成情况为具体有效的反馈提供条件.总结应全面、细致、结合游戏进行中的实际发生情况和存在问题加以考虑和总结.放松可以使人减缓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放松的时间加长总结前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总结.14)安全措施安全措施主要针对规则的完善程度、课堂管理和教学要求的执行情况、场地教具的使用和安排.如在教学分队时,分队的数量和各队位置的安排以及各队间的间隔距离均应有安全考虑;在完成外延不确定的游戏时,应指定游戏的场地范围和跑动方向、超越方向.15)教学时间体育游戏教学时间是有着严格规定的,所有的教学过程均应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对教学时间的掌握受队伍调动、教学过程考虑、单个游戏完成时间安排和教学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16)教具场地安排教具场地安排是影响体育游戏实践操作成绩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场地位置和方向,合适的教具器材选用不仅关乎成绩,还关乎安全和最后的完成效果.a.在游戏进行中,明确的场地界限有利于最后的成绩认定、判罚的裁定和执行判罚.b.场地的安排应与游戏内容、进行范围和游戏方向相吻合.需前进或后退的游戏应在相应方向上留出足够的空间.c.鼓励采用安全的非体育教具器材物品作为体育游戏的场地标识,也可根据需要使用改变用途的教具器材作为场地界限或标识.d.场地安排尽量在游戏前完成;对场地的调整应在学生的安静状态下进行,以保证游戏继续进行的安全和效果.e.教学过程中对教具的管理,反映着学生教师的全局掌控能力、注意力广度和对安全保障的意识.随意的触碰教具或任教具离开规定位置,不仅影响学生对讲解示范和教师教学管理的注意力,还极易造成安全事故.17)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调整动作或记分方法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整体游戏的完成管理目标明确,选用教法合理有效,学生兴趣和配合程度高,整体反映良好.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4篇

【关键字】角色扮演;安全急救;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59―03

近年来,印度洋海啸、雪灾、汶川地震等意外灾难给人类造成了巨大伤害。人类在灾害面前该如何面对?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1]为 21 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学会生存”。设计针对性的教育游戏,构建游戏化虚拟情境 以促进生存知识的学习,顺应社会需求,具有现实意义。本 研究所构建的教育游戏案例名称为“极速拯救”,主要以面向 青少年的安全急救知识为题材,游戏类型为角色扮演,开发 软件为 Rpg Maker XP。游戏的主要任务是在冒险中学习不同 安全急救知识,使用各种急救物品,解救陷于意外事故的人。

一 游戏案例的构建

1游戏的构思

游戏开发的第一个阶段是构思,提出关于游戏的想法,它是游戏设计的开始。 首先,对游戏者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以此形成本游戏案例的游戏风格。本游戏案例主要是 面向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者的认知能力也在增长, 游戏者对于游戏的背景设定及剧情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13岁以后,这种趋势逐渐明显[2]。因此,考虑到作为青少年 的游戏者的认知发展特征,本案例将重视游戏背景的设定及 剧情,否则游戏者对于该教育游戏的兴趣极可能会降低,并 影响教学效果。安全急救知识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定程度 上仍停留在形式,没有系统的教学,急救知识内容、急救实 施过程、急救目标的实现手段与策略的教育未受足够重视, 对事关个体生存、规避危险的教育与训练几乎被边缘化。因 此,青少年关于安全急救知识的起点水平不是很高。此外, 从动机原因考虑,青少年喜欢在电脑游戏中得到自身需要被 满足的;因此,本案例也将根据青少年沉浸游戏的条件, 从游戏需要、虚拟角色生存需要、游戏好奇心需要、游 戏审美需要、游戏探究需要等方面对游戏情境进行设计。

本游戏案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识别常遇的意外伤害(包括骨折、溺水、冻伤、烫伤等),判断这些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灵活运用急救技能,解决遇到的突发事件,完成急 救行动;使之体验意外伤害的急救过程,积累急救经验;培 养其关心他人、克服困难、团结友爱的意志品质,树立珍惜 生命的信念。本游戏案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应对户外、室内 常遇意外事故的安全急救知识,包括在普通区域的擦伤、扭 伤、出血、挫伤、昏厥,在寒冷区域的雪盲、雪崩、滑坠、 落入冰缝、迷路、冻伤、失温,在水域的溺水自救、如何救 溺水者,在火灾现场的灭火器使用、火灾逃生法以及烧伤等 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在顾及游戏 整体娱乐性的同时,本游戏案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基本为生活 中可能遇到意外情况的判断处理措施以及可买到的急救器材。 这些急救内容多为人们日常较关注的知识,而并非盲目择取。

其次,考虑游戏中的教学单元和游戏结构,并决定游戏类型。此为游戏的最初构思。

根据在森林、雪地、水域、火灾现场四种情况下可能遇到的意外伤害,如图 1 所示,本游戏案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 四个教学单元。

游戏开发软件 RPG Maker XP 功能限制,非线性设置将造成开发难度过大和开发进度过长,因此将游戏结构设置成线性发展的结构。根据所选教学内容为急救知识以 及体验学习的特点,且考虑到急救知识的学习在与现实接近 的事故模拟中会学习得更深刻,因此将游戏风格构思为对急 救事故进行模拟,避免知识的生硬“填塞”;此外,考虑到学 习可能产生的枯燥感,将模拟过程加入一定的游戏情节以增 加游戏的趣味性。这样的构思,将使教学内容与游戏内容结 合的更加紧密。

本游戏案例的游戏结构是线状。如图 2 所示,从引子开 始,直线往下发展,经过一叶草森林、二叶草雪原、三叶草 水域、四叶草渔村四个游戏场景,最终到达考场这最后的场 景。游戏过程中(除了读取存档外),不能跨越任何一个场景 跳转到其后的场景。如,欲进入三叶草水域场景,则必须先 进入二叶草雪原。只有完成了二叶草雪原的任务,才能顺利 到达三叶草水域。整个过程属于线性发展的形式。

与完善上述游戏风格,设定以下游戏元素作为游戏中的必选元素:竭力完善角色、探险、史诗般的故 事、急救、临时任务、搜寻宝物、资源管理、解决问题。

培养游戏者对他们角色的亲密感觉,放在所有工作的首 位。游戏者在游戏中控制的角色不应该仅是一个具有人形的 机器,应该让游戏者感觉到这些角色是活着的个体,它们也 有自己的需要、感觉和问题。当游戏者角色完成的任务失败时,游戏者也应该感到痛苦;在游戏者角色因为很好的完成 任务而升级或者得到奖励时,游戏者也应该感到很自豪。从根 本上说,竭力完善角色就是要得到游戏者对游戏角色的认可。

游戏者可在本游戏大胆尝试未知的领域,包括神秘森林、 寒冷雪原、广阔水域、宁静渔村等。在游戏中,游戏者将具 有被转移到完全崭新世界的感觉,能享受到探险的乐趣,可 满足游戏好奇心需要、游戏探究需要、游戏审美需要。

在本游戏案例中应该具备让游戏者采取行动的重大原因 以及能够引起游戏者英雄式回应的威胁。这并不是说整个游 戏世界都应该充满险情,但是应该具有对角色产生一定影响 的事件以便游戏者采取行动,要让游戏者感受到游戏需要他 们的参与才能解决出现的那些问题。本游戏案例的故事情节 应该是被邀请、激起或者鼓舞出来的,并在游戏者与游戏世 界的交互中得到发展[3]。史诗般的故事增强游戏情境的气氛以 及游戏者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传统的一些游戏中,最能够激起游戏者兴趣的办法就 是威胁他们扮演角色的生命,通常以必要的战斗等冲突场面 来吸引某些游戏者。在本案例中,将以急救这种特殊的“战 斗”形式来表现。游戏者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 施,挽救游戏中陷入困境的人的生命。争分夺秒的紧张刺激 感在急救中同样能得到满足,救治伤者成功的成就感也同样 吸引着游戏者。“急救”既是游戏行为,又是学习行为。

设计者将会在中途为游戏者提供一些小型临时任务或搜 索,无论这些小任务与游戏者要完成的最终目标有没有关系。 这些临时任务的规模不大,也不是强迫性的,游戏者可以自 己决定是否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执行临时任务。这主要是为 了提高游戏的可重玩性,以及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游戏者一 些奖励或帮助,让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游戏的动力以继续往 下玩游戏[4]。

玩角色扮演游戏最主要的乐趣之一就是去搜寻来之不易 的物品,然后加入角色的物品栏。本游戏案例中,游戏者将 可以在旅途中搜集风之徽章、金之徽章、水之徽章、火之徽 章四个宝物。搜寻宝物可加强本游戏的趣味性,促使游戏者 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任务。成功得到宝物,亦可激发游戏者 的成就感,满足游戏者的游戏探究需要。

资源管理是游戏的主要部分。这通常要求游戏者代表他 们的角色管理一些琐碎的事务,比如保证角色具有足够穿戴, 保证角色的急救物品处于预备状态等。当然,近来年这种资 源管理都有在简化的趋势。在本游戏案例中,可以查看角色 身上的装备以及任务物品等。

本游戏案例最后一个代表性特点就是游戏者在游戏过程 中要面临多种类别的挑战。这些挑战考验着游戏者的智力, 需要游戏者不断掌握新的、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易于将游 戏情节与教学内容融合,可根据某一剧情的需要将知识代入 虚拟情境的体验学习,有助于个体自身素质的发展;此外,对游戏者的考验同样可提高游戏者的成就感。

2游戏的制作

在构思成熟之后,需要使它得以具体实现,因此接下来的阶段为游戏的制作。构思阶段将诞生游戏的骨架,而在这 一阶段将填充游戏的血与肉,使整个游戏变得丰满充实,定 下完整的游戏风格。此阶段通过编写游戏设计文档,继而开 发游戏程序将游戏制作出来。

(1) 编写游戏设计文档

游戏设计文档分游戏概述文档和游戏脚本文档两部分。游戏概述文档字数控制在一页内,它包括游戏名称、适用对 象、教学目标(游戏目标)、游戏类型、软件开发平台、故事 简介及游戏结构等。软件开发平台主要采用 Rpg Maker XP; 游戏主要是描述三位少年为了帮助深受天灾之苦的人们,报 名参加国家搜救队员考试,在各个地区接受不同考验最终成 长为合格搜救队员的故事。概述文档中重点体现出本游戏案 例的特点――安全急救,强调这个其它游戏所没有的内容。

游戏脚本文档一般包括游戏机制、人工智能、游戏元素、 游戏进程、系统菜单等。本游戏案例是一款第三人称视角的2D(二维平面)游戏,游戏侧重的是在探险的过程中,救助 沿途陷于意外伤害事故的人们。因此,它的游戏机制应允许 游戏者全面、直观地控制游戏角色,欣赏并置身于那种美丽 却隐藏着未知危险的游戏世界。文档编写者需要对以下游戏 机制进行描述:图形用户界面、开始和保存游戏、控制方法 简介、地形、急救、对话、片头动画、游戏故事、关卡。由 于本游戏案例是一款以急救为基调的游戏,因此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首要任务是支持这些急救,为游戏 者提供争分夺秒的挑战。AI 的另一个关键性作用是,赋予游 戏里的 NPC(Non-PlayerCharacter,非游戏者角色)一定程 度的生命感。除对上述的“对角色的完善”、“探险”等经典 角色扮演游戏元素描述外,本游戏案例还需要对游戏中可能 用到的其它次要元素进行描述。本游戏案例将展开迪克、亚 美、纳西三位少年闯关通过国家搜救队员考试的故事,并将 游戏划分为三个阶段。游戏者将从收到国家搜救中心的考试 通知书开始,连闯四关,并最终回到搜救中心取得合格证明。 游戏越进行到后面,关卡的难度越大,给游戏者带来的紧张 刺激感也会越来越强,在第四关时游戏将达到高潮。在三个 阶段中,游戏者遇到的人物、发生的冲突等都将被一一列举出 来。本游戏案例可以任意选择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无论使用 鼠标还是键盘均可达到控制游戏的要求。本案例的系统菜单主 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游戏启动时的初始界面上的控制菜单,另 一种是在暂停游戏进程时的系统控制菜单。

(2) 开发游戏程序

鉴于开发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整体的时间进度,本游戏案例选择采用 Rpg Maker XP 作为开发平台。此平 台是专门为制作角色扮演游戏所开发,它能实现本游戏案例的基本功能,并能将故事情节与急救知识融会贯通,且开发 难度小,开发周期短。在开发过程中,除了代码的编写,还 需要搜集与制作素材资源。本游戏案例图片素材均为 2D(二 维平面),它的获取是来自 Photoshop 等图形处理软件的设计; 声音素材取自学校的开放资源库,并通过 Cooledit 等音频编 辑软件进行适当处理。素材的获取难度适中。本游戏案例的 开发成本较低。

3游戏的测试 经开发团队内部调试无明显错误后,游戏案例才可宣告

开发成功。此阶段需要对游戏案例进行测试,以此了解游戏 存在的不足与缺陷,验证游戏的成效。通过测试,在实践中 既完善游戏案例本身,又可发现设计策略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加以修正改进,对今后的游戏设计研究工作极有帮助[5]。

二 游戏案例的关键技术实现

1地图的绘制

本游戏案例使用的地图元件并非由软件默认提供,而是使用 Photoshop 自主设计,制作成 png 格式,将它导入图块数 据库。因此,可以设计出更符合本案例的游戏情节发生现场 的地图。绘制的游戏地图,基本参照现实世界的自然面貌和 物理规律。在保持美观性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一个贴近现实 但又有所不同的世界:游戏者可以在其中探险,却不会产生 类似“这个地图太假”或“这个地图夸张过了头”的感觉, 以使带有娱乐色彩的游戏内容与科学严谨的教学内容更加自 然融合。

2事件的设置

向村民打听消息、有条件才能打开的箱子等游戏中发生的一切事情称为事件。游戏如何进行都由事件来管理,比如 “主角从一叶草森林移动到二叶草雪原”的处理就是使用了 事件,作为一个游戏,建立事件是必需的。由于本游戏案例 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战斗情节,所以并没有设置战斗事件。本 游戏案例中,包括在场所内的移动、人物的对话等,都属于 地图事件。地图内的人物移动参照现实世界中的运动规律, 避免其超出正常范围,以保证游戏机制的科学性。游戏角色 与 NPC 的交互,在保持游戏趣味性的基础上,严格遵守知识 内容本身的科学规律。

在 Rpg Maker XP 中,掌管游戏运行的简单程序语言称为 脚本。与游戏设计文档中的游戏脚本文档不同,Rpg Maker XP 中的脚本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程序语言――Ruby 脚本语言, 它更加接近程序概念。对脚本的编辑,是为了制作出更加符 合设计理念的游戏程序,它将在默认的脚本基础上提高一步。 在本游戏案例中,针对默认脚本中所没有的一些功能进行完 善,比如:增加了八向走路、鼠标控制、寻路算法、积分显 示、小地图显示、存档的覆盖、动态窗口、地图名的显示、背景控制的优化、医疗知识书的显示等脚本,优化虚拟情境 的构建,使之交互形式更加丰富且贴近现实,使游戏者在其 中行动更加方便。

三 结论

设计面向青少年的急救知识教育游戏符合当前社会需 求,能弥补学校教学在安全教育中的欠缺,相信其今后必为 学校教育的有力辅助,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借助教育游戏 的趣味性,也能减少青少年在安全教育中的枯燥乏味,提高 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尹建美.略论中学《科学》教学中的“灾难灾害与应对教 育”[J].科学教育研究,2005,(10):45-46.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2:52-53.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5篇

关键词:体育活动;游戏教学;存在问题;开展对策

目前,小学体育游戏活动广泛开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趣味性、公平性,死守预设教学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展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对策。

一、小学体育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1.游戏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公平性

小学生明显有着活泼好动和贪玩的性格特征,也正是出于这方面心理年龄问题的考虑,小学体育课堂上往往会安排一些游戏环节,可是这些本应该带给孩子快乐的游戏内容,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和兴趣的提升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游戏虽然设置了但是缺乏趣味性。体育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重复同类型的游戏内容,无外乎比一比、赛一赛等,一开始学生还有兴趣,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而且还会出现游戏纠纷,使得师生都疲于奔命。其二,虽然教师设计了游戏活动,但是所谓的游戏仍然是反复进行体育动作训练,学生感受到这种游戏内容不是真正的游戏活动,身心依然紧张,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另外,游戏活动也要有竞争意识和公平的评判,但是许多体育教师认为游戏就是活跃气氛,再一次地训练体育动作,无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竞争评判,学生开心就好。殊不知,这种缺乏公平性的游戏活动学生不会感到开心,反而会觉得游戏是一种不信任学生的敷衍的教学设计,因此产生厌烦感。

2.游戏过程死守预设缺乏生成性

体育游戏过程中的预设主要是指游戏活动是在教师的预设情况下开展的,能够保证做到相应的锻炼,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运动兴趣。而体育游戏的生成性则主要是指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突况,教师应该有灵活指挥,使得游戏内容更富创造性的能力。目前,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安排游戏,预设教案就像一根无形之手控制着游戏教学,从而使本应该轻松自由的游戏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其实,体育游戏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体育游戏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但是小学低年级的游戏活动,教师往往过于重视预设教学内容的安排,这种考虑也是为了保证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万无一失,时间安排合理,运动强度合理等,但是长期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创新能力的发展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新课改下的体育游戏教学设计应该积极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

二、合理开展小学体育游戏活动的对策

1.多种选择,设置评价

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推行多种游戏选择的教学设计就能够转变游戏内容缺乏趣味性的问题;设置评价机制则能够转变游戏活动缺乏公平性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提出多种游戏方案,通过举手表决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如: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老鹰捉小鸡”“指鼻子”等都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其次,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要保证游戏活动始终能在公正、准确、有序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可以请学生自己选择裁判或者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去,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小学生面对胜利不骄傲,面对失败也不要气馁,更要在比赛结束后讲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2.灵活教学,培养创新

在小学体育游戏制作如果能够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就能够转变当前体育活动内容中过于重视预设内容的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一年级的游戏“模仿动物的叫声和跳跃”过程中,教师就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而不是让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动物活动。当然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游戏模仿中包括“猴子、大象、兔子”的模仿动作,因为这几个动作的模仿能够起到更好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如果一旦学生没有选择这几个模仿内容,教师也不要硬性要求,教师可以说:“下面老师模仿一个,大家猜猜是什么?”学生猜猜后,教师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游戏创新,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怎样的新玩法?另外,在进行了体育动作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种学习内容,自己创编球类的游戏活动,总之,要培养学生创造力。

概而述之,小学体育游戏活动是在符合小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选择和合理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产生兴趣,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陈晶.农村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9).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6篇

>> 论严肃游戏资源在社区职业教育中的共享与应用 IT职业教育中引入标准技术的思考 游戏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论新媒体严肃游戏设计中的和谐理念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引入“成功素质”教育的探究 职业教育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考 职业教育引入精益思想的探析 浅谈职业教育的教学引入模式 面向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策略研究 浅论职业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严肃游戏与医疗培训的结合 反思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小议职业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案例教学在职业教育人材培养中的应用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案例教学法在卫生职业教育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中的情景案例教学法探讨 严肃游戏在职业技能发展中的应用与挑战 浅谈英语教学游戏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9/05/04.

[4]Archive for the ‘Serious Game’ Category. http:///category/serious-game/2009/04/20.

[5][日] 小林文人,[日]末本诚, (中) 吴遵民著 .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7篇

一、常规式、游戏式、情景式三类准备活动教案设计分析

1.常规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1)

案例分析:从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归纳为常规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在常态课中采用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准备活动形式,基本上是以慢跑、徒手操或者专门性的准备活动等组成的。主要起到课堂的串联作用,把课前准备和正式授教衔接起来,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的活动,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简单实用,操作比较简单。

2.游戏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2)

案例分析:从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归纳为游戏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利用各种游戏达到学生课前准备和热身的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执行该载体的有效方式,它选择的种类多种多样,在选用课堂游戏时,可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体质状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如:在室外进行游戏时,可根据游戏内容画好场地的固定界线,做好安全措施;在室内进行游戏时,应当在宽敞通风的房间或体育馆进行,以免碰伤;游戏器材的规格、重量应适合游戏者,游戏器材的数量应与参加人数相符合,否则会因为器材原因影响部分学生参与游戏。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生的体力、智力、品行发展及非智力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3.情景式准备活动教案设计与分析(见表3)

案例分析: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情景式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落实学生的身体热身、衔接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学生的情感目标是否有更好的体现。每次上课都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与学习情景,结合好情景与运动热身的最佳点。这种准备活动案例设计主要依托情景式游戏来操作,以讲故事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情景式游戏中,青少年纯朴的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方式,往往包含在优美动人的角色形象之中。教师利用角色、情节和规则及时地进行有关的教育指导或限制,并通过自身对角色性格的揣摩和反复体验,思维和情感得到发展,品德和行为也得到培养,使思想教育鲜明、生动、随机而贴切。

二、常规式、游戏式、情景式三类准备活动之间的关系

1.常规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组织性与纪律性

教师的队列变化口令和准备活动指挥基本上和部队里差不多,学生只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严格按照教师的部署完成,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看上去,整个班级队伍非常协调统一,学生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课堂纪律习惯奠定基础。但是,针对中学生来讲,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分水岭,很多学生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学习和生活,很容易出现一些叛逆性表现,如果教师管理不当,或者执行力不够强,学生就不愿做准备活动,因为他们觉得常规式准备活动相对于游戏式和情景式的准备活动,显得更为枯燥、单调,没有创新,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自然就不会自主地去练习,应付了事,达不到充分活动各部位关节的作用。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不但没给学生的健康加以保障,反而将成为学生的负担,但是从教育者来讲,学生的发展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具备一定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2.游戏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趣味性与竞争性

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慢跑、行进操、定位操等常规式准备活动,运用游戏式准备活动效果会更好些。因为体育游戏不仅有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便于组织教学。学生还能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从学校条件来讲,体育游戏需要的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3.情景式准备活动更加强调思想性与生活性

实践证明,情景式准备活动这一独特的练习方式,可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成功的愉悦中忘记疲劳,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故事的完整性。这种方式比其他两种单纯的跑圈、做徒手操或者一些简单的游戏效果要好的多,它是在运行体育游戏的基础上,赋予生活中的情感。具备一定的思想性。但是这些也需要体育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在课堂中有很好的执行,才能达到课堂的完美。但是如果每节体育课都用创意的情景设计方式,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将数倍增加。

三、总结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8篇

关键词:游戏人 思想品德 游戏教学

一、“游戏人”理论及其对是教育的现实价值

1、“游戏人”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希腊语中,“游戏(paidia)”和“教育(paideia)”只有一个字母之差,都与“儿童(pais)”的成长相关。英语中的“学校(Schoo1)”源于拉丁语“Schhola”,而“Schhola”又源于意为“闲暇”、“休息”的希腊语“Skhole”。正因如此,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名家都对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有过独到精辟的论述。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第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主张“教师应通过娱乐游戏的帮助,努力把儿童的爱好和乐趣到生活的最终目的上去。”近代以来,人们对游戏的研究不断深入,席勒认为,游戏冲动是沟通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中介和桥梁,只有在游戏状态中,人才能够实现内涵和形式的统一,达到人格的完整。他而宣称:“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1938年,荷兰学者赫伊津哈(John Huizingga,或译胡伊青加),出版了专门研究人类游戏的专著《游戏的人》,把人们对于游戏的认识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游戏人”理论的正式诞生。赫伊津哈从文化的角度,对游戏现象进行研究,指出文化是在游戏的形式与态度中发展起来的。他提出游戏具有乐趣性、自愿性、无功利性及秩序性等特征。在游戏中,人的行为超出了生活的直接需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赫伊津哈认为,“游戏人”是一种全新的人的形象,将来一定会对人类的行为产生影响,并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游戏人”理论基本内容主要有:第一,喜爱游戏是人的本能。因为在游戏中人人都可获得愉悦和自由。赫伊津哈认为,“游戏的基调是狂喜与热情。”“自由和游戏显然是一对双生姊妹。”可以说,对游戏的热爱和追求,不仅只出现在人类的儿童时期,而且会伴随人的一生。第二,人生活在游戏中。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活实际上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游戏构建而成。“从一开始,人类社会宏大的原型活动就充满了游戏。……法律和秩序、商业和利润、工艺和艺术、诗歌、智慧和科学全都滥觞于神话和仪式――这一切都扎根在原始游戏的土壤中。”换言之,迥然不同的生活形态,其实是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活动中为自己所设计的不同角色罢了。第三,人的本性借助游戏才能真正回归。本真的游戏昭示着一个自由的世界,它摆脱了外在的约束和强制,游戏者可以自觉自愿地徜徉并专注地沉迷其中。对游戏者来说,游戏的意义和目的就在于游戏本身,而不是某一种直接的物质利益。“人们在游戏中趋向一种最悠闲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甚至连身体都摆脱了世俗的负担,而和着天堂之舞的节拍轻松摆动”。

2、游戏对教育的现实价值

“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是儿童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深刻的意义。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游戏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视游戏的价值,发挥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首先,倡导游戏精神有助于学校教育目标更加充分合理的实现。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然而,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应试思想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日常教学关注的焦点仍然是知识的活动和技能的提高维度,导致学校教育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终日都周旋在书山题海之间,生活索然无味。人存在的价值不仅为满足功利性的需求,更体现在生命意义的追寻。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它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养成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他们内在的灵性与可能性。在教学中渗透游戏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丰富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整实现。

其次,倡导游戏精神有助于彰显人文关怀,使学校的教育方式更加人性化。教育应该唤醒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从内部产生自觉的力量,主动去探索和创造,追寻自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游戏式的教育方式,能在教育过程中提供一个自由、愉悦和富有创造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的潜能,使学生在开发的学习中成为独特的自己,获得生命的意义,实现人性的健全发展。

二、“游戏人”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设定

1、师生平等参与“教学游戏”

赫伊津哈指出,文明与游戏密切相关,人作为创造文明的主体,自然也是游戏的主体。学校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主要场所,教师和学生理所当然是游戏的主角――“游戏人”。师生同是游戏的参与者,都享受着游戏带来的愉悦,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一种游戏同伴间的平等关系。师生双方通过各自努力共同创建一种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当然,师生双方在游戏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年龄尚小,在学科上所储备的知识无法与老师相比,但是求知的本能和参与游戏的热情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借助游戏活动,通过相互对话、相互合作与学生共同探究有关知识领域。

2、教学如游戏

“教学如游戏”,主要是就游戏的内在精神而言的,是指师生以游戏的精神进行互动交往,并不是一定要采用某种具体的游戏活动。“游戏并不是在意识或游戏活动者的行为中获得其存在的。而是相反地在游戏领域中培养出游戏活动者并使之充满其精神的。”赫伊津哈看来,游戏的存在先于文化的存在。“在文化最早阶段里蕴含有游戏的特质,文化在游戏氛围和游戏形态中推进。在游戏与文化的双生联合体中,游戏是第一位的。”教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游戏因素理所当然要蕴含在教学活动中。游戏是自愿、平等和富有竞争的活动,其过程必然充满紧张、悬念与刺激,趣味性和娱乐性十足。在现实活动中,人参与活动的目的,是为谋求活动之外的结果来满足需要;而在游戏中,人参与活动本身就能得到满足。在游戏的过程中,人完全沉浸于游戏世界而将现实世界抛诸脑后,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借助参与游戏来释放自己的身心,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乐和愉悦。

3、教学借助游戏实现目标

“游戏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目标相比,有明显的不同。第一,“游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性。知识的传授与习得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理性和非理性,学生的非认知,学生的整体生成,都是教学关注的对象。第二,“游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和不可置换的,所以教学不再强求整齐划一,千面一人,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性的需要的满足。第三,“游戏教学”注重引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教学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性和可能性,实现生命的超越性。借助游戏作为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使教学获得了游戏的外在形式。这不仅增加了教学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体现了教学对儿童人格、自由、需要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运用“游戏人”理论,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性

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淡化了理论框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表面上很容易看懂,因此思想上不重视,要么认为思想品德课在重复一些早已知道的大道理,要么认为思想品德就是一门考“背功”的课(笔者所在地区思想品德为闭卷考试科目),毫无意义。基于此,学生们上课的热情可想而知。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游戏不仅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习充满吸引力,还有助于淡化教育痕迹,使学生在“玩”中自觉受教,促成思想品德教学知识、情感和行为三维目标的完整实现。如何发挥游戏的教学优势,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一些尝试。

1、精选游戏,鼓励参与

开展游戏活动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体验。游戏的选择或设计应该具有群体性,参与面广泛,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安全省时,易于操作,而且还应有丰富的意蕴,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案例1:模拟法庭

模拟式的游戏,能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开展法律关系的模拟活动中,逐渐理解掌握了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提高学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过程中,笔者选择了当前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案件(“药家鑫案”),根据法庭庭审的基本程序,有学生来扮演相关的角色,模拟庭审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与尊严,也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模拟法庭游戏流程如下:

第一步,组建法庭。在学生中公开招聘“法官”、“书记员”、“检察官”、“律师”及“陪审员”,成立模拟法庭。

第二步,寻找案例。自2010年末开始,“药家鑫案”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成为社会谈论的热点,学生们多少也有所了解,参与讨论热情很高,于是模拟法庭选择这一案例开展活动。

第三步,开庭前准备。学生根据选择的案件,事先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1)分析案件;(2)搜集证据;(3)书写状、答辩状、词;(4)为法庭辩论准备材料等。

第四步,开庭审理。程序如下:(1)“法官”“书记员”“陪审员”到庭。(2)“原告”“被告”及“检察官”“律师”到庭。(3)案件介绍。(4)与答辩。(5)法庭调查取证。(6)法庭辩论。(7)最后陈述。

第五步,师生共评。法庭辩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同学则谈感想与感受。

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们充分的投入,在活动中展现出出色的能力,不仅完整的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对法律案件有了更深的感悟。

2、引领反思,感悟责任

反思是游戏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引领学生实现情感升华的有效办法。学生们在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感悟,其中不乏一些终身受用的道理。学生的独立性、进取性也会在反思中逐步形成。教学不应该到游戏结束为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游戏过程以及自己、他人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感悟人生的责任。

案例2:续写故事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要目标之一。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从容地面对挫折,珍爱生命,笔者首先呈现了一个故事:小瑞在数学考试中无意将试卷一角露了出来, 被后座的同学小祥抄袭了答案,数学老师改卷时,发现答案雷同,误以为小瑞帮助小祥作弊,两人的考试结果都被记做0分。小瑞非常委屈,想一走了之,再也不想上学了。这种情况下,小瑞到底会怎么做?是继续上学还不再上学?笔者请学生们,续写故事的结局,并要写清楚小瑞做出决定的原因。答案虽然只有两种,但原因却是很多的,于是学生设想了很多小瑞去或留可能面对、引发的问题。在众说纷纭之后,笔者揭晓了结局:小瑞勇敢到留下了,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积极寻求同学、家长、班主任的理解和帮助,最终和数学老师之间消除了误会,恢复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听到这里,学生们松了一口气,但笔者则话锋一转:“其实故事还没结束,因为我们大家都在面临挫折,需要自己去面对。”笔者列举了有关青少年自杀的事件以及北京男孩刘伟在《中国达人秀》夺魁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正反事例进行思考,让学生理解到自己生命对他人、家庭的重要意义,更唤起 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直面挫折,战胜挑战的决心。续写故事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游戏的反思中感悟到人生的要义 。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需要学生思想的感悟和心理的认同,不可能依靠强制手段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因此,思想品德课的关键还在于寻求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内在需要的平衡点,架设内在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现实之间、梦想与日常现实之间联系的桥梁。游戏,恰恰显示了它在这方面的神奇作用。遵循科学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游戏类型,曾经严肃甚至是刻板程度的思想品德课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笔者真心的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教育能真正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游戏”,学生们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长成独特的自己,获得生命的意义,实现人性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航.教育与游戏――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 华中师范大学,2001:71.

[2][英]伊丽莎白・劳伦斯.纪晓林,译.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8.

[3][德]席勒.冯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4.

[4][荷]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43,4,146,49.

[5]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86.

[6][美]古德尔・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79.

体育游戏的教案第9篇

[关键词]运动技能 课堂教学 游戏化案例研究

新课程理念在强调教学技能不容忽视的同时加强了学生情感、兴趣、身心等一系列健康的问题,如果要做到课堂的多变性、灵活性、趣味性、有效性,不让教学枯燥乏味,就需要合理巧妙的将技能教学方式游戏化。适时适宜的游戏化教学必将使课堂充满前所未有的教学光芒和风采。本文通过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理解问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价值,探索和认识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并且能灵活的应用,必将对教学起到无穷的力量。

一、问题的提出

1.体育技能教学的弊端

当前,体育课堂的技能教学,由于对“技能教学”真义理解偏颇,出现两个怪圈:一是传统式的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严格按竞技化的模式、成人化进行学与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态度表现都受到了遏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情感,久而久之变得不喜欢体育课。二是随着人们对体育意识进一步加深,意识到学生对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通过这种兴趣而完成的心理、情感形成的作用,从而过分地把运动技能教学随意化,缺乏有效地引导,其结果是学生根本无技能的掌握。这些都是违背体育新课程理念的。

2.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

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学形式来使学生进行学习,掌握教学技能并培养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合理的把两者的优势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游戏化的活动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运动兴趣。

二、案例分析

1.游戏简化了运动技能教学的案例

笔者执教一年级《前滚翻》的第一课时,准备活动后,师:“我们先做个游戏吧,我们要低着头看天。”学生为难了:“这低着头怎么看天呢?”师:“你们自己想想办法,怎么能低头看天?”于是学生们纷纷尝试,不一会一个聪明的学生找到了方法,于是学生们纷纷模仿,大家都趴在地上从两腿之间看天。(我的用意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做出前滚翻预备动作:低头、团身)。

师:“再来做个游戏吧,大家一起做手不离地的‘青蛙跳’练习。”学生听了之后都兴趣十足地各自模仿着这个跳法奇怪的小青蛙。(我的用意就是让学生做好前滚翻预备姿势:蹲撑及滚翻时的蹬地)师接着说:“能看到天之后,比比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天更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低头去看天,正在努力团身看天比大的时候,一个小朋友突然朝前滚动过去,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我抓住这个滚动的机会,告诉小朋友把刚才的游戏动作结合起来就是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这个游戏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就学习了前滚翻。我们在平时的前滚翻教学中总是先示范讲解,学生再模仿练习,如果教师用体育术语,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如同听天书,更别说学会动作了。这个简单的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蹲撑、蹬地,我把运动技能教学和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简化了复杂的术语和运动技术,让学生在简简单单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领会了前滚翻动作。真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境。

2.游戏直观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案例

游戏直观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最适合用在投掷类项目的教学上。本校教师吴老师设计“玩纸炮”的游戏为教学二年级肩上投掷轻物的挥臂动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无需老师的讲解,学生游戏时整个挥臂动作已尽在眼前,因为只有快速的挥臂才能打响纸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就学会了快速的挥臂动作。当然一般学生玩纸炮的时候手臂都是向下挥的,于是吴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现在,我们来比比朝天”开炮“看看谁的炮能朝天响。”学生在跃跃欲试中在向天打炮的游戏时很自然的学会了肩上屈肘的快速挥臂动作。

吴老师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给了我们启发:原本抽象的投掷技术术语是能用游戏化的教学简单而直观的展现出来的。“打纸炮”这么普通的游戏当它和投掷的快速挥臂结合时你会觉得设计的相当精妙,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需要太多的讲解,不需要太多的示范,只要游戏动作一做,该掌握的运动技能展现无疑。

3.游戏生活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案例

众多教师在执教的时候常用到的“捕鱼”游戏和模仿动物跳,比如:小白兔跳、小鸭子走、小鸟飞等,这些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方法让学生更能理解动作技能的意义。教师把生活情境再现到体育教学,让小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结论

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游戏化教学,让运动技能更简单、更直观、更生活化了。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技能,又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了运动的习惯,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加强了学生自信心、凝聚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力量。通过研究观察运动技能的游戏化案例与理论,深信游戏化的教学在小学体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小学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的游戏化,是不是所有的技能教学都要游戏化?我个人认为并不是,游戏的选择还是需要合理性、可行性、可操作性。技能教学游戏化,怎样让游戏和技能教学有机的结合,不生搬硬套,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季浏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