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5 20:45:43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1篇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益劳动实践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公益劳动实践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1上周日,我带着我的小外甥在原师专体育馆参加了一个成长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由山东TA(火炬行动)青年志愿团发起,迄今为止,已在全省各地举行了几十场大型公益活动。有上万名学生、家长、老师从这项活动中受益。本次是在山东省的第30场活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一项大型的体验式社会公益活动。它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社会公益活动架起了学生和家长、老师之间沟通的心桥。活动中我们承诺创造一个“和谐、爱心、激情”的世界,让学生、家长、老师在这个环境中体会团队精神和相互关爱、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达到师生与家长心连心的目的,形成崭新的师生家长关系。

从而培养孩子成为优秀人才必备的心态与素质,也唤起社会各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实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的目的。“我/我们承诺创造一个真诚、爱心、和谐的世界”,这是这个爱心活动的主题,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的崭新关系,丰富和探索我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活动从当天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五点结束。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志愿者们将所有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全部打乱分为32个小组,经过上午的:打招呼、组建团队、破冰、团体呼拉圈、风中劲草、信任背摔等热身项目,所有到场的同学、家长和老师都放开了许多,不再拘谨和腼腆。

下午专为增强师生、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二人对话”真情互动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许多同学纷纷对老师和家长们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的想法与感受,而家长和老师们也更加理解了同学,说出了平时没有机会表达的语言,互动中同学们理解了老师和家长的一片苦心,决心努力学习不再让他们生气;家长和老师们则表示今后要和同学们多沟通,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和体谅。紧接着设置的“感恩”系列活动更是将整个活动推向潮,同学们为自己最爱的家长和老师系上了表示感恩的蓝丝带,而很多家长则泪流满面地给孩子们凝聚了体谅、理解、包容、爱的拥抱。活动的最后,全体学生在长50米的画布上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蓝图,在慷慨激昂的“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的歌声中,将自己的梦想高高举起。这次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不但促进平时难以实现的师生、家长与学生之间深层的沟通,而且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了感恩和理解。

同时在活动中实现了学生、家长及老师的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形成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感情,使人与人之间体会到爱、信任、责任的重要,提升学生成长为未来优秀人才所需要的责任、爱心、真诚、互信、等素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教育公益活动是一项具有积极、深远意义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体验中学生、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爱心、真诚、和谐的成长环境”,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沟通,在沟通中进步。这次活动从活动经费到场地、物资、饮食、道具、纪念品、义务服务人员的参与等都是由青年志愿团爱心感召募集而来的。我的一个学生的父母都在这次活动中做义工,我感到他们非常伟大,俗话说的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在这些志愿者和义工们的身上看到了素质教育的希望。

公益劳动实践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2通过一周的劳动,我知道了,现在我们安心学习的环境是由我们背后一群人努力所造就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珍惜,好好学习,不忘记他们的辛劳。

公益劳动活动不仅仅增强了我们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增强了我们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要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并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为我们的文明时代尽一点微薄之力。校园文明离我们只有几步之遥!期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不爱护校园卫生那些种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我会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学校的美丽,为了他人也为了我们自己!

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源泉,也同样是世界上一切快乐乐和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学校每周安排学生进行劳动,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能够通过劳动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因此,在此我想对学校的领导们说出我作为一名普通学员心中的一点想法:希望学校学校对公益劳动这一门课程能够投入更大的教学力度。经过公益劳动实践,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劳动方法,更是为人处事之道,我们的这个小集体虽小,但我想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小集体无疑会是巨大的。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同学累着并快乐着,经历过越多,我想理解的也会会越多。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更应该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去做个文明人,不去做不文明的行为,看见不文明的行为也应当制止。我们是新生的一代,我们是中国的希望,我们就当对得起我们的称号,做一个真正的新世纪的准大学生。

公益劳动实践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311月28日我们开展了我们的公益劳动,我们劳动的内容是打扫图书馆及附近的校道。虽然这看似一个很普通很简单的劳动,却使我从中产生以下心得。

首先,此次活动增强了我的服务意识。劳动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重要性。这不是从口上说说就行,还要从实际劳动中体现出来。作为党课培训的对象,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虽然我们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劳动,这也是为同学服务的表现。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十分认真地对待着。我们在认真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的同时还要时刻谨记用实际行动来树立党的形象,保持党的先进性。

其次,我们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有“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要有“领头、严己、开拓、实干”的工作精神,虽然此次劳动只有我们在进行着,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带领下会有很多同学向我们学习的。此次虽然是一次平凡的劳动,但在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心中却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我们的每一位同志都是党的形象的体现和代表,我们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党的形象是好是坏,人民心中有一杆秤:形象好,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形象不好,人民就会感到不满和失望。所以,形象问题不是个小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虽然我还没有成为一名党员,但是我的思想和行动告诉我:我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树立好良好的形象,努力做到让自己满意,让同学满意。

最后,我认为此项活动不仅仅给我带来感触,我相信,我的每一位同志也能从中有所收获。我们牢记党课上学习的:1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在思想和行动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积极起到带头作用,要肯干、爱干,并且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上就是我从此次劳动中得到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公益劳动实践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4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一栋栋教学楼里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蜿蜒幽曲的林荫小道因为我们的清理而显得整洁开阔,这些凝聚了我们无尽的心血。

劳动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向窗台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忙碌了。一个小时,二个小时风雨之后的校园因为我们而变得美丽,也许是天公不作美,在劳动这周我们都顶着烈日,可我们无怨无悔。同时大家互帮互助使我们又深刻的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劳动使我们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务必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们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正视一切挫折与困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潜力。劳动是我们认识到: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投身社会实践,去经历风雨,去见识世界,去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因为这天我们是桃李芬芳,明天我们是社会的栋梁。健全的人格、广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创新的意识、合作的精神等是构成生命华章的要素,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职责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人都就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灵台空射,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演绎出一座天堂。一周的劳动如白驹过隙,但它使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它让我们早日屏弃了那些错误的思想,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会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畏艰险。我们应当持续人格的纯正而自警;为防止人格的下滑而自律;为追求人格的升华自励!

在这一周的劳动体会中,的确给了我们身心的锻炼,作为劳动中的一员这更是让我们感言颇多。在劳动课后,我们全班同学分三组对这次劳动进行了讨论总结,这让我们对劳动有了更新的诠释,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公益劳动实践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5大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其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锻炼自理潜力和协作潜力,使其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珍惜群众荣誉与他人劳动的美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推动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院本期设置大学生劳动课,后勤总公司将这一任务交予了我们(物业分公司),分公司领导把学生劳动课作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精神和服务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我院实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为确保劳动任务的落实,我们把任务逐项分解,层层落实,建立职责制,划分职责区,明确职责,职责到人。建立了物管组职责人——组内职工——劳动委员、班长——班内成员职责制,实行目标职责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职责任务到人,每个人都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根据劳动课的要求和同学们的具体状况,把劳动课的同学分成校园环卫组、教学楼管理组、绿化组、公寓管理组、临时突击组,构成了全天候校园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管理不放松的格局。

在劳动中我们以对待事业要中心,服务学院要全心,实践操作要精心为工作指南,要求每位同学在岗期间做到全心全意,认真细致,不错过任何一个锻炼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在劳动过程中注意自身的礼貌礼仪、礼貌用语、礼貌行为,确保劳动课顺利有序进行,保证圆满完成劳动任务。

劳动创造了礼貌。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语)。事实证明,学生在劳动课中拓展了知识、技能,发展了智力,在必须程度上提高了思想品德水平,感受到劳动价值和创造之美。此外,还改善了师生关系,使学校教学、劳动处于乐融融的气氛之中。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这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这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此刻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就应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要求。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2篇

在公益劳动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清明植树中同学们毫不嫌脏、耐心、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干的热火朝天,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们倍感自豪,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我们学院组织的这次活动目的是为迎接新闻评估做的准备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学院的一分子,能够为此尽自己的力更为自豪。不仅能创造好的条件,也为我们自己提供了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性。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而学校组织的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3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认知要求第五条“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也是热爱劳动的表现”,和行为要求第二条“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等条目设置的。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明了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

第二部分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市十三陵的动人故事。第一件事是1958年初广大群众和伟大领袖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公益劳动。第二件事是1983年邓小平又一次来到十三陵水库,参加植树造林公益劳动。第三件事是1996年有个小学生领养小树的故事。

第三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意在让学生体会公益劳动深远重大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课前导入“说一说”栏目,意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中参加公益劳动的特定场景,让学生去思考和领悟公益劳动的意义。

2.课后练习“说一说”与导入的“说一说”栏目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一个安排在教学之初,引人思考,一个安排在课文分析之后,引导学生由最初的行动进而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悟,他们会体会到自己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更会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3.“议一议”栏目,意在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懂得参加公益劳动要不怕脏、不怕累,一心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4.“做一做”栏目,是引导学生参加一项公益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把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最终落实到正确的道德行为上。

教法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搜集报刊上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消息。如:每年植树节都会有很多人们参加植树活动的信息。课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查找的资料,通过资料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去参加一次公益劳动,以延伸教育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关心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参加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公益劳动的概念,能够分辨公益劳动与其他劳动的区别。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参加过打扫卫生或绿化等活动吗?这些活动对公众有什么好处?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认识。

3.师: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热心公益劳动》

板书课题:

二、明理激情

1.演示课件一(出示十三陵水库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十三陵水库是为了解决首都人民吃水用水问题而修建的。这个水库当时是由40万人不顾隆冬的严寒和盛夏的酷热,不计报酬完成了870万个工作日,只用了160天就修成了。

2.师:在修建十三陵水库时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3.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4.提问:为什么人们要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有报酬吗?国事繁忙,负过重伤的为什么还多次参加公益劳动?

(板书:为社会、为大家,不计报酬)

5.小结: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公众的利益,人们顶着寒风,挥锹挖土,推车运石。工人来了,来了,学生来了,中央领导也来了。说明大家都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

6.师:25年之后,1983年3月12日,年近八十高龄的邓小平,迎着稀稀落落的小雪,又来到了十三陵参加植树活动。

7.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个小故事。(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8.电脑演示邓小平植树的图片,提问:邓爷爷年近八十,为什么还要参加植树活动呢?

(为了保护十三陵的环境,改善首都周围的环境,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

板书:造福社会

9.师:1996年的一天,一位记者来到十三陵,发现那里的许多树因无人管理而生长不良,就发起了一个"领养树"的活动。有个小学生也领养了一棵树。

10.电脑演示小学生领养小树的图片,提问:这个小学生为什么要领养树木?

11.小结:热心公益劳动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板书: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发生在十三陵的这个故事有开端,但没有结尾,而且永远不会有结尾。这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三、深化认识

1.师:课前,同学们调查了许多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资料,我们相互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

3.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你参加过哪些公益劳动?说一说当时劳动的情景和劳动后的感受。

4.小结并过渡:

参加公益劳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可是有些同学的认识却不同。

5.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的内容。

6.学生任选题目进行讨论。

7.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1)小文能够参加公益劳动是对的,但他的想法不对。参加公益劳动是为了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不图表扬、不图回报。

(2)小英的说法是错误的。清扫街道是一项有意义的公益劳动,作为小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为美化环境尽力,而且在劳动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3)小明的做法是对的。为了给别人带来方便,他不怕脏、不怕累,主动疏通下水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总结全课,歌曲结束

1.同学们,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热心公益事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2.师生共听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人心公益劳动{陶冶情操造福社会

美化心灵

为社会。为大家。不记报酬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上街擦交通护栏、到公交车站擦车、清除公共场所的垃圾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前,教师要先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为学生选择好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4篇

世界地球日捡垃圾的由来为了迎接第45个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港城多个单位举行活动。山东边防总队日照边防检查站的官兵走进驻地小学,为驻地小学生讲解地球科普知识,提倡小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日照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以“节约、环保、参与”为主题的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三接触”道德实践活动。

4月21日,山东日照边防检查站的官兵走进驻地港务局第一小学,与学生们一起举办“认识地球母亲,爱护身边环境”主题活动,通过讲解地球构造与生态环境知识,培养他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鼓励他们要从小事、身边事做起,厉行节约,低碳生活,用实际行动关爱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

“世界地球日”前夕,日照市实验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统一乘车至东升地毯厂参观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之后还来到太阳广场参观,当时广场上正在举办车房交易展,地上洒满了人们丢弃的传单。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捡起了废弃物,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责任,并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互动活动,宣传节能环保,倡导节约。

世界地球日捡垃圾公益活动感想公益活动在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大学生中。参加志愿者服务奉献爱心,是我们心灵优美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加强。投身爱心公益活动,能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能让社会更加充满爱心和温暖。身处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需要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中去,去充当爱心公益活动主要参与者和领头羊。投身爱心公益活动,不仅仅能锻炼我们的心理和处事的素质与能力,更能弘扬和宣传爱心精神。在当今社会,爱心公益是显示一个素质的必备要素,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低的标尺。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在公益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感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环卫捡垃圾活动,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校园里捡垃圾时,我们班的同学毫不嫌脏。每个人一袋一袋的将地上的纸屑、塑料瓶和杂物全部清理掉。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勤劳和辛苦,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优越,也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去珍惜环卫工人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也使我们对自己以后的行为有了很高的自制力,不随意去破坏环境和不珍惜他人的工作成果。

我们在捡垃圾之后还进行了足球场的清理劳动。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阳光照在草坪上,虽然有点热,但我们班的每个人经历了第一次的劳动之后这次劳动更加认真,努力,当我起身向四周看的时候我发现原来满地的纸张和酒瓶现在已经被我们一捡而光了,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喜悦之情,虽然看上去是很简单而且很不起眼的事,但是它让我们体会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贵,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提着几袋已经捡好的垃圾。但我们把每个人的垃圾都倒在一个大袋子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捡的已经有几大袋了,虽然只是纸屑瓶子,但是这也让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每个人的成果看起来好像都不是很多,但是当汇总的时候却发现其实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果。

在进入社会这个大集体之前,在学校这个小集体里,通过公益劳动,我学到了什么是助人为乐、什么是志愿活动、什么是关爱他人,它陶冶了我的情操,提升了我的人格,为我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益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锋。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公益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班级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5篇

〔关键词〕 劳动关系,公平正义,利益协调,工会,社会保障体系,政府

〔中图分类号〕C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5-0082-04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协调的,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如何开阔视野,拓展范围,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价值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我国劳动关系基本完成了市场化,企业与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成为相对独立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其利益分化、利益差别不断扩大。只有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提高公平正义的意识,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都得到合理实现和满足,利益关系达到相对平衡,劳动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要基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订立合理、公正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正式实施,但一些企业无视法律规定,以各种理由搪塞、敷衍,不与职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有的企业即使签订了书面合同,合同格式却很不规范,合同内容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或者不与劳动者进行协商,在劳动合同中强行列入一些“霸王条款”等。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各个社会阶层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只是分工和职业不同 〔1 〕;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但都有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政治地位和权益。劳动双方是自愿、互惠的劳动合作与利益共享关系,劳动合同首先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仅如此,劳动合同还要体现劳动双方,特别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由于劳动者的素质、能力和企业的劳动条件千差万别,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法律一般只是确定最低水平,企业和劳动者应根据用工环境、企业经营管理、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平等协商,兼顾双方当事人的现实利益。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劳动双方利益失衡,又要承认他们之间正当的利益差别,防止把利益平衡褪变为简单的利益平均,使劳动关系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之上。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企业和劳动者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劳动合同,把合同明确规定的各方权利义务转化为现实。当然,劳动合同不可能把所有可能因素都纳入文本中,也不可能预料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因此,企业和劳动者不但要按照合同规定正确执行,还要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自觉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法定义务,如劳动双方将自己履行义务的状况及时、快捷地通知对方,企业要提供合理的劳动设施和必备的生活条件,劳动者应遵守劳动道德,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在正式劳动合同背后,还存在着劳动双方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源于企业与员工的心理交往,是基于主观判断和直觉感知所形成的对方应做什么、自己应得到什么的一种心理约定,其核心内容是劳动双方不成文的、内隐的相互责任,需要企业与劳动者共同自觉遵守。如果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劳动双方要以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态度共同商讨,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修改、撤销或重新签订合同。当出现劳动争议时,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保证劳动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使他们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劳动争议处理要做到标准公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从根本上矫正劳动关系中的不公平现象,提高劳动双方的满意度和公正感。劳动关系的解除或终止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双方当事人及时履行有关法定义务,如清理双方的债务关系,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和办理档案、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进行工作交接等,使劳动关系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平稳终结。

二、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相结合

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矛盾,既有经济性的,也有非经济的。经济利益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非经济利益矛盾则是指企业与劳动者在行为方式、意识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对立和排斥 〔2 〕。由于经济利益冲突比较直观和明显,并且在我国企业改革进程中首先暴露出来,劳动关系各方对此一直十分重视;与此相反,相对隐蔽、不易观察的非经济利益矛盾则往往被遮掩。虽然非经济利益矛盾一般并不激烈,有时只是无形的、潜在的观念意识冲突,不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产生严重后果,但是,如果它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不断累加、恶化,带来职工对企业管理层领导能力的不认可,对企业认同感下降,进而出现劳动积极性降低、违反规章制度、不负责任、消极怠工等现象,甚至引发破坏生产设备、群体冲突等恶性事件。在现实中,非经济利益矛盾常常与经济利益冲突纠结、叠加在一起,互为因果,严重威胁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在这方面,吉林“通钢事件”、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群殴事件”等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协调,首先是经济利益的协调。经济利益协调就是企业与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双方的经济利益追求都得到较好实现。它对于消减、缓解劳动冲突,缩小贫富差距,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物质基础。对企业来说,利益协调是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岗位技术要求、职工劳动贡献等,结合社会生活水平、物价上涨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工资标准,并使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提高而提高。企业要杜绝强制、非法加班,当职工正常加班时,要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其相应的劳动报酬,毕竟加班工资不是额外的劳动成本,它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益的正常支出。健全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保证劳动者享有平等地位,在劳动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劳动保障等方面同等对待,以岗定薪,同工同酬。树立安全生产、安全发展观念,不断改善企业的劳动生产环境,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和装备,健全企业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教育等,全面保护劳动者的人身权利和人身安全。这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减少企业劳动纠纷、化解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

非经济利益协调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利益协调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企业不但要拒绝残酷的“血汗工厂”,还要反对冷冰冰的见物不见人的“铁血工厂”;在岗位设置、人员安排、激励约束等方面,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实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将情感体贴、人性关怀贯穿到劳动过程中,形成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突出和谐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将职工的个人理想追求整合到企业发展中,在注重企业理念共识的同时,重视劳动者的个性发挥;采取劳动协作、业余文化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陶冶职工的情操和境界,增强职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鼓励职工向企业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并及时进行反馈和答复。关心全体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劳动者的心理卫生健康,注重其心理疏导,设立企业心理辅导服务机构,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提高其自信心和耐挫能力。结合工作岗位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对职工进行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思想意识、法律法规等全方位培训,促进职工全面发展,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充分发挥工会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未开展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或劳动协议已超过有效期限、没有正当理由未能履行的企业、区域、行业等,基层工会应及时代表职工一方启动集体协商程序,以书面形式向企业或企业代表发出协商意向书;选择合适的集体协商代表,如了解劳动力市场状况,熟悉各项劳动法规政策,懂得基本财务知识,掌握企业运营情况等,以便有效地代表职工就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进行谈判。督促企业贯彻落实各项劳动法规政策,坚决制止企业随意加班加点,降低工资标准,故意克扣、拖欠甚至逃避职工报酬,拒绝办理职工社会保险和缴纳相关费用,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安全设备等侵害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密切与职工的联系,进一步畅通职工利益表达渠道,主动向政府部门反映职工的意愿和诉求;全面收集和掌握职工的劳动、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变化,及早发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各种矛盾,并认真分析矛盾的内在原因,正确评估其对企业经营、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着力搭建沟通平台,如企业与职工代表交流办公室、基层职工座谈会和企业形势报告会、企业信息网络等,增进企业与职工的相互了解。推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工资集体协议、集体合同等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重大问题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向全体职工公开。同时,丰富职工民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如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派出工会代表等,保障劳动者的知情、参与和监督等民利。工会要坚持“预防为主、注重调解、立足基层”的原则,加大调节处理劳动争议的力度,主动参与企业劳动争议协商,主持企业与职工的调解,参加劳动争议仲裁,当劳动争议进入司法程序时职工诉讼;健全工会法律援助和服务机制,通过职工维权热线、工会部门等使劳动争议得到公平处理。关心职工的生活,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构,采取生活救助、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形式,帮助失业、伤残、疾病等困难职工;设立困难职工家庭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为困难职工家庭及时提供有效帮助。

工会要承担协调劳动双方利益的重要职责,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企业工会建设。作为基层组织,企业工会对劳动矛盾和冲突的形式、症结、产生原因、解决途径等比较了解,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前,重点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组织建设和运作规范化。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型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地区,积极创新企业工会的组织形式,依据区域、行业组建联合基层工会、工会联合会等;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探索劳务输出地入会、劳动力市场入会等灵活、便捷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劳动者纳入到工会组织中。推行企业工会直接选举制度,强化工会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密切工会与会员的内在联系;推进工会干部的专职化或职业化,其工资待遇可由工会经费负担,“经济命脉”摆脱企业的控制,从而增强工会维权的力量;设立“工会专用资金”或“工会主席保障基金”,支持和帮助因企业经营不善而出现困难或因维护职工权益而受到打击报复的基层工会干部。从长远看,要着眼和着手培养长期甚至终身从事工会工作的专职人员,使他们成为以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为己任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专家 〔3 〕。

四、完善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在和谐劳动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它能够保证劳动者年老、患病、失业、工伤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帮助他们抵御和消除各种市场风险,免除后顾之忧;同时也能避免劳动者利益损失后直接与企业交涉,从而减少劳动双方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健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逐步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建立企业年金,形成相互补充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弥补基本养老金保障水平低的缺陷,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按照“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基本思路,改革和优化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常态化的养老金调整机制等。医疗保险方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强制性参保,扩大基本医疗覆盖面;同步推进医保、医疗、医药三项改革,改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环境;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构建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失业保险方面,把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失业津贴的支付期限,促使失业者回到劳动力市场,实现重新就业;有效衔接失业保险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等,确保失业者获得合理的社会帮助,维持基本生活。工伤保险方面,建立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的“三位一体”体制,提高企业和劳动者对安全生产的关注程度;针对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强制企业为其从业职工加入工伤保险。

建立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的信用体系,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尽快做实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没有为职工留下专门的养老积累,现在个人账户的资金与计账额存在较大差距,处于空账“运转”。为了应对社会老龄化的高峰,必须严格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的分账征收,独立运营,互不占用,统筹基金用于当期养老金发放,个人账户基金储存累积,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由空到实的根本转变。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加强社会保险机构的内部审计与控制,规范业务流程,化解隐形债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严禁社会保险积累基金违规投资运营,有效控制基金管理的风险。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将所有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内,确保他们的基本生存与发展。城市化必然带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强、劳动关系不清晰、收入偏低、社会保险参保面窄等,现在把农民工完全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既不现实,也难以实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应覆盖广、易参保、低缴费、易转移接续,又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首先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优先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确定合理的保险待遇水平。鉴于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具有较大风险,其工伤保险待遇应与城市职工相同;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可适当降低缴费标准,因为农民工的工资不高,过高的保险缴费将加重农民工负担。农民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接续,缴费年限累计计算;退休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以确保农民工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险待遇。当然,这些措施只是过渡性的,随着农民工不断消化与转移,他们最终将会全面纳入统一的城市社会保险体系。

五、政府要在劳动利益协调中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资金比较缺乏而劳动力过剩,劳动关系双方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存在明显差别,劳动者对企业的客观依附性日益增加,加上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强资本、弱劳动”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政府不但要加强劳动法制建设,严格劳动执法和检查监督,还要正视企业与劳动者不平等的现实,着重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主要是通过劳动政策法规来调整,劳动双方的行为限定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现有劳动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上,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和就业形势、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坚持“劳权本位”原则,把劳动者权益作为劳动法律的基本范畴和劳动立法的起点 〔4 〕;推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修订,以及劳动行政、劳动监督等重要法律关系专项立法;在劳动报酬、劳动保障、劳动保护方面出台更详细的配套行政法规,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从长远来看,劳动立法应逐步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因为国际劳工标准是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雇主和工人共同达成协议的劳工标准,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条件,促进劳动关系规范化。 〔5 〕劳动部门要及时制定和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等,为企业与工会组织开展集体谈判提供客观依据;扩大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领域和范围,通过建立不良企业档案、工资支付担保等办法,保证集体合同得到真正履行和实施。政府的劳动执法和检查监督是解决劳动矛盾、保护弱势群体的根本保证。从实践来看,一些地方在执行劳动法规过程中走样、变形,如集体协商制度出现“有‘协商’但无‘博弈’、有合同但合同‘法条化’、‘重’合同签订但‘轻’合同履行” 〔6 〕;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经济增长和提高财政收入,更多的是关心企业发展,忽视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甚至是与企业站在一起,共同压制和反对能力偏低又缺乏组织性的劳动者。为此,应加快劳动监察部门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监察体系,经济发达、企业集中的地区可向乡镇、街道和社区延伸,健全劳动保障的监督检查网络。扩大劳动监察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严惩各种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增强劳动执法检查的力度和效力。强化对劳动执法的监督和制约,如加强劳动监察组织内部监督、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监督等,保证劳动执法权力的正确行使。

政府要努力扮演劳动关系秩序引导者的角色,促进企业与劳动者的沟通与合作。首先,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坚持政府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对其组织结构、人员组成、基本规则、运行程序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建立专业化的内设机构;负责三方协商的议题提出,督促最终协商结果的形成和执行实施;面对基层小企业比较多、企业方代表产生较困难的问题,可由企业主管部门推荐的企业代表暂时代表企业方,或者由劳动部门定期征集辖区内企业经营者的意见和想法,提交给三方协商会议等。其次,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激化矛盾,并不是劳动者维护权益的最佳选择。政府要坚持调解与仲裁结合,扩大劳动争议受理范围,引导劳动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体谅,通过平等协商、调解来解决劳动争议,为以后继续合作创造条件。针对集体争议涉及范围广、解决难度大的特点,设立专门的集体争议调解部门,形成有效的集体争议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青连斌.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是我国现阶段阶层关系的主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6).

〔2〕王俊杰.劳动关系中非经济利益矛盾分析〔J〕.理论探索,2011,(3).

〔3〕冯同庆.公正性期待与工会的改革——基于职工群众社会身份向公民转化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1).

〔4〕常 凯.劳权本位:劳动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点和核心——兼论劳动法律体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6).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6篇

[关键词]:社区矫正 公益劳动 刑罚轻重 决定机构 立法建议

在我国当前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公益劳动已经成为社区矫正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司法部要求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按照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社区服刑人员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必要的公益劳动。[1]各试点省市根据司法部的精神,也相应制定本辖区内的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也都将公益劳动作为社区矫正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当前正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阶段,试点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的时候,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制度化、法制化。因此现阶段对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一些具体制度的深入研究很有必要,公益劳动制度就是其一。

一、公益劳动与刑罚轻重的问题

公益劳动是社区矫正的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公益劳动侧重对服刑人员的行为矫正,通过参加公益劳动,可以体现其对社会的积极的补偿,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达到矫正其不良心理,避免重新犯罪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服刑人员来说,公益劳动是一种加于服刑人员之上的义务负担,服刑人员除非有特殊情况,如身体残疾等原因不能参加劳动之外,都必须参加公益劳动。但在现行刑法中,对管制、缓刑、假释等人员的是没有参加公益劳动的义务要求的。而试行社区矫正之后,纳入到社区矫正范围的服刑人员就都必须负担起参加公益劳动的义务。这样一来不禁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国开展社区矫正,是适应刑罚轻缓化的国际行刑趋势,扩大非监禁刑的科学之举,如果要求非监禁刑服刑人员在被矫正的服刑过程中,在数年之内,自始至终的,每周都必须到指定地点参加公益劳动,这样是否加重了原有的刑罚,是否违背了我国开展社区矫正的初衷?

适用刑罚的终极目的应当是矫正犯罪人的不良心理,纠正其不良行为,消灭犯罪隐患,使其避免重新犯罪。而对犯罪人进行惩罚只是矫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适用何种刑罚,如何适用刑罚,最终应当服务于矫正罪犯,避免再次犯罪这样的一个最终目标。刑罚的或轻或重,除了依照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以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来裁量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刑罚的矫正功能,最大程度上矫正犯罪人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毕竟惩罚只是手段,矫正才是目的。我国的五类社区矫正对象在开展社区矫正之前,刑罚的适用可谓很轻,公安机关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这些人员开展监督管理,基本处于脱管的状态,很难达到矫正的功效。而现在公益劳动的附加,表面上是加重了原有的刑罚,实质上是为了更有效的矫正,通过参加公益劳动,使其重新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矫正原有不良犯罪心理,这才是适用刑罚的最终目的。另外,我国原有监禁刑和非监禁刑还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普遍认为监禁刑是严厉的刑罚,而不在监狱关押的非监禁刑又过轻,基本相当于没判刑,二者不能很好的衔接,这也是导致我国非监禁刑适用比例较小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非监禁刑之上附加公益劳动,适当加重原有刑罚,有利于监禁刑与非监禁刑的过渡与衔接,促使一定数量的、没有监禁必要的短期监禁刑转化为非监禁刑,放在社会上执行刑罚,这也是我国开展社区矫正,适应行刑社会化大趋势的必然要求。

二、公益劳动的决定机构问题

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由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司法部制定的社区矫正暂行工作办法中规定了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应当参加公益劳动的原则性规定,由省市司法厅局制定实施细则,作出较为详细的公益劳动的规定,最终由基层司法所负责对公益劳动进行组织、管理。因此,在我国试点工作的实际中,公益劳动的决定机构是司法行政机关。近年来,在上海市部分法院的缓刑、假释案件的判决裁定中,在判决书或者裁定书的定罪量刑陈述之后,添加了这样一段话:“被告人某某某回到社区后,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接受教育,完成公益劳动,做一名有益社会的公民。”这无疑是审判机关为了配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更是为教育、监督罪犯,为公益劳动等社区矫正工作内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和依据。将公益劳动的义务写入判决书或者裁定书,是上海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一大质的进步。在此,不禁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公益劳动的决定应当由谁作出,司法行政机关?抑或审判机关?

笔者认为,公益劳动作为对犯罪人施加的一种义务,虽然是对犯罪人的矫正项目,但这种矫正功效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犯罪人进行公益劳动实现的。在我国的司法环境中,这种强制性必须依靠审判机关以判决书、裁定书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不能由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理由是:

1、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负责刑罚的执行,但不能决定刑罚执行的内容。无论是监禁刑还是非监禁刑,刑罚的决定权和变更权都只能是审判机关的权限。这个意义上,公益劳动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矫正项目,它也是刑罚执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由审判机关作出,以平衡国家机关之间机关的权力分配,以体现刑罚执行的权威性。

2、刑罚的执行是一项极其严肃的过程,必须要有严格、权威的依据。在刑事执行领域,刑事判决书和裁定书是整个刑罚执行过程的唯一合法依据,对犯罪人执行刑罚必须严格按照判决书、裁定书的规定行事,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刑罚的执行内容。判决书、裁定书同时也是维护犯罪人自身合法权益的手段和武器,刑罚执行机关不能无故超出判决书、裁定书的量刑规定,加重其刑罚。因此,对犯罪人的刑罚的执行内容的规定必须由法院规定在刑事判决书或者裁定书中。

3、审判过程中,由于法官对犯罪人的个人综合信息、犯罪情况以及人身危险性都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因此,法院在作出公益劳动的决定时,可以对是否有必要要求其参加公益劳动,应当参加多长时间的公益劳动等问题作出更为详细的规定。

三、公益劳动的强制性、规范性问题

根据司法部的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参加基层司法所组织的公益劳动,但在试点工作的实践中,存在很多有劳动能力却不参加公益劳动的问题。有的服刑人员可以通过请假的方法不参加公益劳动,请假的理由往往有很大水份。公益劳动的时间有时会与正常工作时间相冲突,而无法正常组织开展。对无故不参加公益劳动的,虽然可以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但在实践中收效不大。试点工作中的公益劳动有的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劳动基地内统一劳动,有的是交给服刑人员所在地居委会组织、监督公益劳动,由居委会提供证明材料,这种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模式使很多公益劳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矫正作用。

是否应当加强公益劳动的强制性,首先应当明确公益劳动在社区矫正中的目的和定位。我国社区矫正中的公益劳动在性质上讲是一种行为矫正方式,是与心理矫正相对应的一种消除矫正对象不良行为、培养和发展起良好行为的科学方法。[2]公益劳动作为一种对犯罪人的矫正手段,行为人既然犯了罪,就必须接受矫正,这是国家通过施予一定惩罚的方式对其进行强制矫正,因此,公益劳动应当具有强制性。被要求参加公益劳动的服刑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参加公益劳动接受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对于请假而不能参加公益劳动的,应对请假事由进行严格审查,事后应补加公益劳动。另外,社区矫正执行主体队伍的权限设置应当进行更深的考虑,社区矫正毕竟还是执行非监禁性的刑罚的过程,所以其刑事执法性和惩罚性都不容忽视,因此应当赋予社区矫正执行人员一定的刑事执法的权力,这样也有利于非监禁性刑罚的顺利执行。

公益劳动还应当加强规范性。规范性的管理运作模式是公益劳动成功实现其矫正目的的必要保证。这里的规范性应当包括:a、公益劳动的适用的规范性。即公益劳动应当适用于哪些非监禁刑的犯罪人,哪些人不适合参加公益劳动,都应当有明确规范的规定;b、公益劳动的劳动场所的规范性。即必须依托社会福利性、非赢利性机构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对劳动基地的选择应当有一定条件。劳动基地须能够提供适合的公益性的劳动项目,应有专人负责公益劳动的组织管理,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c、公益劳动执行中的规范性。必须建立高效、规范的执行机制,严格执行程序,这里与加强公益劳动的强制性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建立科学有力的奖惩机制。对于无故不参加公益劳动的应当给予警告,并加强思想教育,对于拒不参加的,主观恶性较深、拒不接受矫正的,应当考虑交由法院,由法院对其刑罚适用作重新考虑。

四、关于社区矫正中公益劳动的立法建议

虽然公益劳动在现实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受到一些质疑,但笔者认为,对现有非监禁刑增加公益劳动的执行内容很有必要。理由是:我国当前非监禁刑的惩罚性不足,监禁刑与非监禁刑之间在轻重衔接过渡中出现断层,无法实现从监禁刑到非监禁刑的“软着陆”,致使法院在判决中很少适用非监禁刑,而且在很大一部分社会公众眼里,被判缓刑和被判无罪并没有本质差别,这种观念对缓刑等非监禁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必须加强非监禁刑的惩罚力度,这也是为了非监禁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存在和发展的长远考虑。

综合以上社区矫正中公益劳动的若干问题,附加公益劳动是原有刑罚成为加重的刑罚,公益劳动的决定机构应当是审判机关,在实践操作中应当加强公益劳动的强制性和规范性,笔者提出以下立法建议:建议把公益劳动纳入到刑法典的刑罚体系中,规定管制、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可以附加公益劳动,也可以不附加公益劳动,使公益劳动成为非监禁刑的选择性的附加义务,是否附加,附加多少数量的公益劳动,由法官根据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可矫正性,进行自由裁量。相关理由如下:

1、国外有很多把不剥夺自由的公益劳动纳入到刑罚体系中的成功的经验。如英国规定了社区服务令和结合令,社区服务令就是要求犯罪人参加公益劳动的刑罚,结合令就是将缓刑和社区服务合并适用。[3]法国也有类似规定,公益劳动是一种独立的刑罚,除了可以单独适用之外,还可以附加于缓刑之上,是惩罚程度高于附考验期的缓刑之上的一种制裁措施。[4]瑞典刑法典明确规定,附条件之刑和缓刑的适用必须以履行一定时间的无偿劳动义务为条件。[5]在丹麦,对犯罪人适用缓刑尚不适当,且法院认为被定罪人适合从事公益劳动的,法院可以对被定罪人判处以从事公益劳动为条件的缓刑。[6]我国现在社区矫正试点中的公益劳动地位不明确,适用程序不清,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将其引入刑罚体系,将社区矫正的执行内容合法化,这也是社区矫正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附加了公益劳动的非监禁刑即视为加重了的刑罚,可以替代部分短期监禁刑。国外的公益劳动或者社区服务刑罚即是在寻求短期监禁刑替代措施的过程中出现的。在我国短期监禁刑同样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短期监禁的犯罪人一般都是初犯、偶犯、从犯或者过失犯等,没有太大监禁的必要,完全可以不投入监狱内,而是放在社区给予一定的惩罚。而这种替代短期监禁刑的社区刑罚必须体现一定的惩罚性,有一定的惩罚力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非监禁刑增加公益劳动的执行内容,使其成为一种加重了的刑罚,作为短期监禁刑的替代。如在法院判决时,部分短期监禁刑可以转化为附加公益劳动的管制、缓刑,在刑罚执行中,部分监禁的刑罚执行可以转化为附加公益劳动的假释方式执行。这样既不失刑罚的公正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行刑社会化的刑罚趋势,避免了监狱监禁的标签效应,促进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3、从法律传统上讲,我国具有明显的大陆法系的特点,一项刑事司法制度要想得到普遍的接受、认可并顺利实施,必须首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否则很难顺利有效的执行。而社区矫正在我国的试点实施,基本是借鉴美国等英美法系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在英美法系的司法环境中,刑事司法制度的创立和运用具有很大灵活性。如果简单模仿很有可能造成水土不服的尴尬。公益劳动可以作为矫正项目,也可以作为刑罚方式。笔者认为在我国将其作为刑罚的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公益劳动的矫正功效,这是由我国的司法环境决定的。公益劳动作为非监禁刑的执行内容,作为对服刑人员的行为矫正手段,必须规定在刑事法典中才能够得到顺利有效的执行。

4、公益劳动应当作为非监禁刑的选择性附加义务,并不是所有的非监禁刑服刑人员都必须参加公益劳动,也并不是所有参加公益劳动的服刑人员都必须进行同等数量的公益劳动。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可矫正性以及劳动能力都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不可能在适用公益劳动的问题都简单的附加适用,那实质上是一种不公平和不负责任,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考虑。将其作为刑罚中的内容,可以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裁量。

参考文献:

[1]《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司发通(2004)88号。

[2]吴玉华:《把握关键环节 注重社会效果 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深入发展》,《中国司法》2004(9)

[3][4]刘强主编:《各国(地区)社区矫正法律法规选编及评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148页,第443-444页。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7篇

论文关键词 低保义工制度 起源 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低保义工制度的含义与起源

城市低保义工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它是指国家规定处于就业年龄内且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就业的公民,在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同时,应当参加街道或者居委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义务劳动。

低保义工最早出现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政府实施了“社区工作项目”、“为救济金工作”的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我国,低保义工制度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不仅直接管理了企业的经营,而且对于由于待业、病休、退休等原因具有劳动能力但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公民提供全方位、普遍的、低水平的社会救助。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往这种社会救助机制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如缺乏激励性,无法调动低保对象劳动积极性,易产生“低保懒汉”;骗保、人情保、关系保等极大浪费了国家的税收资源,阻碍了国家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福利刚性使得待遇支出不断增加,财政不堪重负。1999年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首次将低保义工制度纳入了法制化轨道,规定最低生活保障应对象从事社会公益劳动,并在深圳、重庆、广州等地也都进行了试点工作。2005年,广州市出台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规定》,在全国首先大范围推行该制度,率先建立了地方低保义工制度。此后,湖北、重庆、辽宁、江西、北京等省市也先后建立并推广具有本地特色的低保义工制度,使我国的低保义工制度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完善。

二、我国低保义工制度实施的现状

总体上看,我国低保义工制度已经呈现出规范化、专业化的特点并且在不断得到完善。但与此同时,现行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同区域的低保义工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导致不公平、灵活性较差和奖励机制匮乏等,需要进一步地加以修正。

(一)制度运行逐步规范化、专业化、人本化

低保义工制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不仅表现在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保障,更体现在各地区具体规定和实施管理的科学和有序。仅以最先实施该制度的广州市为例,其对于低保义工制度的对象年龄做出了明确规定(女18至50周岁,男18至60岁),每周参加劳动的时间制定具体下限(每人每周不少于三个半天,计10.5小时),并列举了如全日制在校生、照顾重病人等免除参加义务劳动的4种情况。除此之外,制度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也体现了制度设计的人性化趋向,即充分考虑低保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特殊情况,体现了社会救助事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公益低保制度主要是在基层以街道和居委会作为基本单位实施执行,街道和居委会对低保义务劳动进行直接管理和登记,组织低保对象参加义务劳动。

(二)部分地区的制度规定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性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低保对象的数量、待遇比如然存在差异,因而地区的低保义工制度的规定也各不相同,这也导致现实生活中往往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低保义工制度比较健全,而中小城市的低保义工制度的规定比较粗略模糊,导致中小城市低保对象的正当权利得不到尊重,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而且也与低保制度以人为本,缓解低收入者贫困的初衷背道而驰。比如四川省平江县城的低保义工制度设计时,就对低保对象的年龄、低保对象个人、家庭状况(身体健康、上学等因素)缺乏明确规定,容易造成有些中小城市的低保对象在不适宜参加义务劳动也必须参加公益劳动,出现劳动积极性下降、思想波动等问题。这不仅对保障来自低保义工制度不完善地区的低保义工的基本权利是不公平的,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会形成阻碍。

(三)制度执行灵活性欠缺和奖励机制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低保义工制度都只有一个地方法规或政府文件来进行规定,第一个施行该制度的广州市在2006年公布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规定》之后至今6年并没有根据该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以修订完善,民政部门也没有更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导致出现低保对象劳动积极性不高、制度执行形式化、效力不高、与劳动者寻找工作、就医等时间冲突的问题。此外,在一些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以下建立低保义工的地区,政策的制定就缺乏科学性、周密性和灵活性,忽视了低保对象个人健康权、受教育权的尊重,制度规定不够具体细致导致执行中缺乏灵活性。比如四川省平江规定:“男性未满60岁,女性未满55岁,身体条件允许的低保人员都要参加公益性劳动。”首先,对低保对象的年龄规定缺乏周密性。只有年龄上限没有年龄下限 忽视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主要是具有劳动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加劳动或收入未达到低保线的成年人,忽视了低保对象因上学就业、照顾幼儿、病人等的特殊情况无法劳动的情形。其次,参加低保公益劳动对象因上述特殊情况无法就业的,在提供证明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延缓或择日劳动。另外目前低保义工制度需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是对低保对象的界定。具体来说,在统计有职业的低保对象的时候不仅仅要将其在正式部门取得的工资收入,而且也要将通过个体经营和非正式部门取得的收入纳入到动态审查的范围中来,从而合理确定参加低保公益劳动的人数。

建立低保义工制度的城市之中大多规定了故意逃脱低保公益劳动的处罚措施,但缺乏对于优秀低保公益劳动人员的奖励措施。例如《广州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规定》第九条,符合参加公益劳动条件的低保人员无正当理由每月两次不参加公益劳动,经批评教育无效的,不参加劳动条件的低保人员的低保条件将会被取消,低保申请将被拒绝。相反,对于低保劳动者应当奖惩并举,侧重于教育和鼓励。对低保公益活动优秀义工进行表彰,不仅有助于实现低保对象接受救济权利与劳动义务相统一,而且对于满足低保劳动者的精神需求,实现其尊重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具有极其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各地亟需完善低保义工奖励制度,以提高义工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我国低保义工制度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城市低保义工制度现阶段的运行特点,我认为未来我国城市的低保义工制度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合理界定公益活动的内容,促进低保义工制度法制化规范化运行

低保义工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增进公共利益而不是私人利益。民政部门等需要认真研究到底哪些劳动属于公益性质劳动,哪些属于私人性质劳动,对在社区企业从事生产性公益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如何分配让利于民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真正做到低保资金与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防止低保义工制度变成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在此基础上,要出台专门的法规保障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低保义工制度中诸如低保义工的年龄、条件、免除或暂缓劳动的特殊情况等原则性规定的一致性,同时赋予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决定制度中公益劳动的时间、地点、奖惩的自由裁量权。国家法律因其强制约束力的存在,能够有力保障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还只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这一部规定低保义工制度的法规,强制力不足,还没有专门的《低保公益劳动法》出台,也使得目前我国各地区自愿建立的城市低保义工制度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西藏、内蒙等边远地区仍然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制度来促进低保对象从事社区公益性劳动。

(二)注重对低保义工的心理疏导和个人信息保护

低保义工的敏感程度比较高,自尊心较强且易受伤害。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低保义工心理咨询疏导制度,对低保义工工作中出现的心理波动进行疏导和安慰。在《生存与发展:城市低保对象的政策诉求》一文中第35页AL5案例中有这么一段话:“有时候我忙让娃代我去参加一下社区义务劳动,娃死活也不肯去,说院子里的其他娃都笑他,也不大和他玩了”这生动说明了低保义工心理的脆弱性。由于目前低保义工都是按照居委会为单位在本社区劳动,笔者认为要尽可能减少低保公益劳动对低保义工心理上的负面效应,首先要培养足够的社区低保义工心理咨询师,定期帮助低保义工化解心中的困惑和苦恼。此外,笔者认为可以对低保公益劳动参加对象在其他社区进行公益服务和劳动的可行性与效果进行一定的探索试点,这样不仅可以保护低保对象的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助于保护低保义工们的隐私权。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8篇

关键词:核心劳工标准;全球化;多元主体

经济全球化在给国际贸易、投资等带来福利的同时,伤害了劳工权益。核心劳工标准是保障基本劳工权益的规则,但如今在国际上推行的成效不尽如人意。那么核心劳工标准在实施上采用哪些形式,发展趋势及今后前景如何呢?

一、 全球化给劳工权益带来的影响

全球化最早是1985年由T·莱维提出的,形容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经济全球化下贸易竞争更激烈,使劳工权益保护问题愈加突出。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对劳工权益影响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劳工权益得到整体改善和提高。商品、资本和人员的国际流动给绝大多数劳动者以新的选择。出口增加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工人素质和福利改善的空间得到提升。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获得明显的降低成本的利益,尤其是有利于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

另一方面,劳动者相对于资本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冲击,这种低工资国家的竞争还迅速威胁到了一些白领工人,例如印度已成为世界级的数据处理和软件开发中心。发展中国家政府出于吸引外资的考虑,竞相把劳工标准降到最低点(Race to The Bottom),可劳动者更关注社会公平。两者关系平衡不好造成社会矛盾激化。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期间,工会等团体组织抗议全球化造成了劳工条件的全球性恶化,一直到魁北克美洲国家组织首脑会议、歌德堡欧盟峰会、热那亚八国集团峰会和香港部长会议,都伴随着反全球化的公众抗议。

二、 核心劳工标准在国内的实施

国际劳工标准名称的出现要比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早, 但目前国际上没有确切的定义,与劳工标准混用,一般把它分为核心劳工标准和经济性劳工标准。核心劳工标准在台湾称基本劳工权利,包括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废除强迫劳动、消除就业歧视、禁止使用童工四项内容,主要体现在8项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中。经济性的劳工标准是指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并对商品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的标准。

1. 国内法是实施核心劳工标准的根本保障。没有一个国家明确反对保护劳工权益,也不反对国际劳工标准本身。劳工权益是国家自主决策的,国内立法的完善和司法、执法实践是国际劳工标准实施的根本表现方式。例如以色列修改了《青年劳动法》,明确14岁到15岁的儿童在学校放假期间、并应仅作为一种例外措施,可以做强度较轻、不可能对儿童的健康和成长造成伤害的的工作,以使国内立法同国际劳工标准相符。荷兰否决一项与禁止强迫劳动公约不符的法案,该法案要求劳工获得地区就业办公室的许可才能终止劳动关系。中国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的规定,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第七条第一款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

2. 美国国内法歪曲利用核心劳工标准。美国大肆倡导将劳工标准与贸易在WTO体制内挂钩,并以其经济霸权优势推动在双边和地区贸易协议中附加劳工标准内容。美国国内贸易立法更是体现了这一导向。1933年的《国家生产恢复法》要求只有符合包括组织权和集体谈判权在内的美国国内公平劳工标准的产品才可以进口。1983年的《加勒比盆地经济恢复法》规定受益国家的标准包含工人享有合理的工作场所的统计和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这种用国内法要求他国遵守核心劳工标准的做法,理论上存在国内法域外适用的效力缺陷,且与WTO的非歧视原则不符。

事实上美国对劳工权益的保障状况并不佳,目前美国仅批准了两项核心劳工公约,这与他要求其他国家遵守的政治主张是互相矛盾的。究竟是是美国不愿意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还是自身就存在不能见光的缺陷呢?他在其他国家的舆论压力下,会不会也考虑对一些核心劳工标准条约的批准呢?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美国在施行核心劳工标准上“道德迟钝”,却指手画脚其他国家的劳工权益保障问题,肯定会遭到其他国家诟病的。

三、 当前核心劳工标准的国际推行方式

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推行主体主要有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多元主体采取多样化的推行方式,包括且不限于法律手段。当前国际劳工标准主要采取公约、协议、生产守则、软法、普惠制五种方式实施。

公益劳动心得体会第9篇

校园公益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重要途径。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校园公益活动总结范文合集,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2021校园公益活动总结范文一

这学期学校有公益劳动课。我们上课就是打扫打扫卫生,擦擦桌子,扫扫地面,整理好宿舍卫生之类的。所谓“公益劳动”,无非就是劳动,劳动嘛!谁不会啊!可是,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就像光温室里的花朵,在家一个个都是“小姐、公子”的。怎么会让他

们干活呢?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想而知会是怎样,可是学校是纪律部队,讲究纪律。做学生的就应该遵守。

那天刚好是学校迎接评估专家进校的前些日子。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准备就绪的。于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拿着拖把拎着铅筒有模有样的忙开了,大家摆好架势一会浸下拖把一会拖下地,我们中间是有许多不懂劳动,不会劳动的,只见那铅筒里刚才还是白哗哗的自来水一会工夫就变成了黑漆漆的脏水,可谁知越拖越脏,地上到处是我拖出来的污水痕迹像汽车开动时排出的一长串尾气,污染了视觉,让人感觉浑身不舒服。只好去请教带教老师请她帮忙让她出主意,老师到也耐心和气指导着我先接几筒清水来然后直接泼向地面再用大扫帚把污渍铲除即可,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终于找到做好此项劳动的秘诀所在。然后我们就又干了起来。拖把脏了就去洗干净回来接着干。后来回到宿舍我们就躺下了。大家都感觉这次劳动真累。但是,我们认识到,当我们看到一片清洁的土地时,那份收获成功的喜悦。

劳动改造人。通过这些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子女当宝一样的伺候,对这次突如其来的公益劳动还真有点束手无策。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努力的去做了。我们做了将近2个小时的活,包括拖地、扫地、擦窗、批试卷等。最后当事情全部完成的时候,简直是筋疲力尽了。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桌子热年围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塌实。

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再做一遍,就发现不了窗台又有灰了,工作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看见干净的桌椅。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付出过了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这次劳动并不是很难,想想父母每天都要工作,我们只要坐教室里学习,没有负担。父母辛苦挣钱供我们读书。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时候连吃都吃不饱,更别说读书,比起父母来,我们幸福多了。原来爸爸妈妈就是这么辛苦赚钱供我上学的。原来赚钱这么辛苦,甚至比这样更辛苦。除了赚钱还得回家养育我,我真的觉得好愧疚,后来我就在心里暗暗的说:我一定要读书读出头,让爸妈以我为骄傲。

从这次公益活动中,我觉得对我意义最大的是,让我明白了爸爸妈妈的苦。让我起了对读书更加发奋的动力,希望这公益课能够一直继续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里面更多的意义。在其中学到了些新知识,看见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只会按部就班,缺乏锻炼自己,不够灵活。这是在这次劳动中我的认识。虽然如此,但我没有抱怨。很感激学校能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让我们体验大人们的苦。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终于有一天会超越自我。一步一步,塌塌实实干出自己的风采!

这次的劳动让我感觉劳动比学习累。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这样的一次劳动对我的身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想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得认真负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所得到和所收获的经验和价值是值得学习和珍藏一辈子的。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公益劳动的感想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2021校园公益活动总结范文二

社会公益活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无偿的义务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和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另外社会公益活动对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和加深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现将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一、主要内容

1、救助校内贫困生活动。贫困生救助工作在的教育局高度重视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班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下,我校政教处根据我校特殊情况认真开展贫困生救助活动。虽然捐款数目以一元、二元为多数,但是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愿意为这些贫困生奉献一片爱心。从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也体会到了友情的温暖。

⑸开展读书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书签制作、手抄报、读书征文比赛、个人作品集锦等,各年级段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全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我们为留守儿童包粽子。我校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好,把社团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出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社团队伍!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我校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各项制度,采取了各项措施。xx年的端午节,这些孩子不孤单了。因为同学们和老师们在食堂热火朝天地给他们包粽子呢。

二、活动特点

2、密切配合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以上是我校本学期开展的“好书伴我快乐成长”读书活动的工作回顾。我们坚信学生与书相伴一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爱祖国、有追求,讲文明,有毅力,善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人。我想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会有内涵、有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把读书活动进一步抓好,让其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盛开出更艳丽芬芳的花朵,结出更大更香甜的硕果。

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中,学生会各部门及各班负责人推选参加活动的人员。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少先队负责人就已经将合理分配,同时也注意到宣传组织及工作时间的协调。

4、活动影响范围大

在校内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此次公益活动的最终目的。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然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让学生们动起来,体验生活的良好效果得以彰显。

2、我们以最小的费用高质量的完成了社会公益性的活动。

2021校园公益活动总结范文三

一、活动口号

校园清洁,你我共有。

二、活动目的

校园是我们的家,在这里我们享受生活,在这里我们收获友谊,在这里我们共渡青春。

1、 对校园进行整体清洁,让我们的学校在新年来临之际变得更加整洁与温馨;

2、 起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同学们加入我们的公益清洁行列; 3、 通过我们的行动,告诉大家好的学习环境要我们共同维护; 4、 在清洁的同时,向全院同学展示学生会的集体风采。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1日 星期五 中午

四、活动地点

集合地点:内蒙古科技大学腾飞楼楼前 清洁范围:内蒙古科技大学主校区

五、参与人员

主办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学生会 内蒙古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学生会全体成员

六、活动流程

全体成员到达集合,各部协商好了本部的清洁范围后,清洁活动正式开始。

(开始附图片)一页两张图片,如果不好弄就一页一张图加图片说明文字,注意美观

在这次的校园公益清洁活动中,所有同学都用自己的一份热情积极的参与进去,大家都没有怨言,一起努力,即使手脚被冻得通红,身体都微微的颤抖,但是依旧坚持下去,能为我们的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都感到无比的自豪。

七、出现的问题

本次活动组织全过程进行顺利,起到校清洁的实际目的。 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安排不恰当,在中午进行的活动中没有很

好的起到引导作用,没有造成一定的号召力;

2、各部门活动中没有宣传标语,使大多数同学们并不

知道活动的组织方和活动目的;

3、前期准备不足,使活动当天的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许多同学都没有吃中午饭就参加活动,积极性受影响;

4、除学生会成员外,没有其他同学参与,宣传效果

不佳。

八、经验总结

1、公益活动要提前进行宣传,说明活动的积极意义,以号召更多的人来一起参加;

2,公益活动要长期坚持,每年都要搞,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项活动,从而加入这个行列;

3、公益活动不能只是做一个表面工程,其实大家都在看,有没有认真去做,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2021校园公益活动总结范文四

从XX年上半年开始,就计划到大别山老区xx县xx镇xx小学进行助学活动。为此,我们志愿服务队爱心助学小组的志愿者冯xx一行四人,于XX年8月14日,前往xx小学进行助学调研活动。助学小组成员通过与xx小学袁老师的详谈,对学校教学场地的实地考察,并走访了四个学生的家庭后,制定出此次爱心助学活动方案。8月中旬,活动方案一出台,就得到团队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以及社会各方面爱心人士的关注,仅仅五个小时时间,就获得爱心善款x元。随后,我们分别购买了滑滑梯、书柜、篮球架、课桌椅、冰箱等物资,并招募了参加此次助学活动的志愿者20人和6个小朋友。

XX年9月5日早晨,参加助学活动的志愿者们,准时来到集合地点,带着我们合肥xx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对山区孩子的深情厚谊,于上午7:30从合肥出发,前往xxxx小学进行助学活动。经过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顺利到达xx小学。

一到学校,大家便分头忙开了。安装小组的成员顶着炎炎烈日,忙碌了五个小时后,给孩子们安装好滑滑梯、书柜、篮球架、课桌椅等全部捐赠物资,虽然志愿者们挥汗如雨,但是看到自己为孩子们做得一切,看到简陋的山区小学因为我们的付出,面貌得到了些许改变,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的开心笑容,大家都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负责为孩子们和志愿者做饭的小组成员也在紧张的忙碌中…… 主厨王玲美女,不仅在头一天一个人买了一汽车后备箱的菜肴,而且一大早就开着车带着女儿,一路奔波辛苦来到xx,并担当了在大锅灶做饭菜的艰巨任务,几个洗菜切菜的美女们也一直在辛苦的劳动,中午满满一桌丰盛的菜肴,是美女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向美女们致敬!

游戏小组的成员也不甘落后,一到学校,就带着孩子们开始做她们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各类游戏,燕子姐姐、温丽君姐姐都在家做足了功课,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小小的教室里,学校的操场上,不时发出孩子们的阵阵欢声笑语,就连太阳公公都露出了最美的笑脸。我们的志愿者们,你们真的是爱的天使!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这次爱心助学活动在我们团队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们以及在背后默默支持此次活动的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了。离别之际,殷殷情谊,志愿者们看到了山区孩子求学的艰辛,看到了大山深处一个乡村教师为孩子们的坚守。我们深知,我们所能够给予孩子们的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可是,我们也知道,如果,通过我们的行动,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山区孩子,走进大山深处,那么,我们所有的努力,也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