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公益活动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20 10:00:12

公益活动的作用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1篇

关键词:公益性文化活动 文化事业 现状和作用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个共同的规律,即面向人民大众,这是发展公益性文化的本质要求,所有的文化活动必须要将价值取向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主要的价值目标就是服务人民大众,只有被人民大众所接受的文化活动才能持久的发展。

一、群众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基本概念

(一)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性质

公益性文化是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对应的存在,其主要致力于社会的效益,将非营利性作为目的,而且是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的一种文化领域。

(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本质要求

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本质要求就是要面向大众化,同时也保证了公益文化的有效传播。面向大众也体现出文化的人民性的本性,所有的文化主体都是属于人民大众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公益性文化活动是由群众创造出来的,因此也是由群众共同参与和享用的,进而才能不断丰富其内容,使其不断发展,真正实现文化活动的广泛性。由此可见文化只有面向大众,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

(三)群众文化的性质

所谓的群众性文化就是人们在正常的职业之外,进行的自我参与、娱乐、开发以及教育的一种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主要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所有文化都是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对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其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促进了民生幸福,加快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脚步以及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群众文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群众文化是由群众创造出来的,并且不断促进其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由于各个地区群众的不同风俗习惯,使群众追求不同的文化生活。群众的文化层次得到提升。加强群众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利用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促进其对思想道德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使其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

二、目前郴州市群众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现状

当前郴州市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都已经满足需求,因此人们开始追求高雅、文明的精神生活。城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城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趋向于广泛性、多元化以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可以看出高雅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群众对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一系列的活动中,都使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了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群众的爱国主义的集体情怀,增加了群众的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惠民文化工程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下基层”,其对群众享受文化产品权益的保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目的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以及贴近实际”的“三贴”原则组织走进群众的基层活动。例如:郴州市各事、企业单位积极开展群众公益文化活动,有效促进群众文化蓬勃发展。2013年以来,市人民电影院作为市内唯一一家国有事业放映影院,免费为广大群众放映优质影片达300场;市群众艺术馆公益性免费培训班至2011年开班至今,免费培训各类文艺人才千余人;2017年3月,郴州文化志愿者开展各项公益活动,为群众献上精彩绝伦的京剧专场演出,为群众慈善义演,送表演进部队进社区慰问演出……为打造“公益郴州、志愿郴州”贡献力量;与此同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并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公益书吧、体育健身设施,配置了电脑、电视机,购买了书籍、杂志和报纸,群众在居家附近就能享受到丰富的免费的文化娱乐生活。

这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都体现出郴州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例如2017年2月,郴州市就是根据其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开展首届《记忆中的福城民俗》网传活动,号召广大群众述说记忆中的传统民俗,展现郴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郴州精神。不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进一步普及,保护了非遗产资源,也使群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魅力,从而对传统的民间活动起了积极的保护作用,进而使其不断发展。

三、当前郴州群众公益性文化活动对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与不足

经常开展群众喜欢的相关的公益文化活动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使人们更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公益文化活动以其独特的吸引力以及渗透力,使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而且使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得到提升,使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多彩多样,同时将本地区的精神面貌更好的展现出来,加快了本地区文化的传播速度。

但是目前郴州市公益性文化的发展水平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公益活动需提高效率,促进供需信息的对接匹配,减少重复浪费;2.随着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质量也越来越高;3.郴州市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主体投资渠道单一。

四、结语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对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的关注,因此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群众性文化活动对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展公益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开展群众性的公共活动,使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能够调动起来,从而让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的面向大众,且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琪.北京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2篇

关 键 词 微公益;学校德育;核心素养

据相关数据表明,青少年群体中有85%以上已经开通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其中,有接近50%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参与过微公益活动的转发、讨论等。[1]虽然青少年对微公益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深入参与其中的人数非常少。受传统公益诚信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只信任一些大型网站倡导的微公益活动,这说明微公益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弱,青少年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本文从微公益的内涵入手,首先,介绍微公益的特点及具体形式,增进青少年对微公益的理解并提供相应的参与途径;其次,介绍微公益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益理念;最后,提出学校开展微公益活动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参与到微公益活动中。

一、微公益的内涵

所谓微公益即微小的公益,指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强调聚少成多的公益行为。[2]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公益的传播进一步拓展到网络世界中,微公益的内涵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从微公益的传播渠道来看,微公益是指以公益网站、微博、微信等微媒介为传播途径,由网民发起或响应的一种新型公益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公益价值和公益理念的传播,塑造人们的公益习惯。[3]

与传统公益相比,微公益有其独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微公益的“微”特征、低门槛、快捷性和多样性。微公益的“微”特征指其依托微媒介,以微小举动传递公益爱心,具有“四微”特征,即传播渠道微、参与内容微、参与主体微、参与目标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公益形式。“传播渠道微”,微公益以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为主要方式,通过“微”渠道开展微公益活动,快捷传播微公益。“参与内容微”,微公益从微小的公益做起,聚少成多,将无数微小的力量凝聚成巨大的社会力量。“参与主体微”,微公益的参与主体主要指向社会普通大众,其中包括大多数热心公益的青少年,这些普通大众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奉献公益爱心,传递着公益正能量。“参与目标微”,微公益的目标小而具体,简单可实施,主要针对的是具体的人和事,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微公益的“低门槛”指其倡导的从细微的小事做起,从一滴水、一粒米、一条朋友圈做起,“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能奉献”;微公益的快捷性指微公益以网络为传播载体,从而使得微公益活动的参与更加方便快捷;微公益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形式上更加广阔灵活,有社交网站公益、微博公益、微信息公益、开放信息平台等,内容涵盖了社团活动、知识传播、环境保护、援助他人、青年服务以及慈善等。

同时,微公益的参与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按其组织运作模式可以分为线下微公益和线上微公益。

线下微公益主要立足于现实公益,如学校开展的爱心捐赠、爱心义卖等公益活动;还有,农夫山泉2001年实施的“一分钱工程”,每N售一瓶矿泉水从中提取一分钱支持北京奥运。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微公益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线上微公益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形式主要包括网站微公益、微博微公益以及微信微公益。公益网站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参与平台,使得更多青少年可以多途径地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成为公益活动的一员。腾讯网是我国首个设立公益慈善基金的互联网企业,腾讯基金会以支持青少年教育事业为主,开展助学兴教、扶困济贫等各种公益事业。腾讯以其强大的互联网运营实力向更多青少年传递公益文化和爱心理念,使他们通过网络更便捷地参与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新浪微博是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社交网站,也是青少年参与微公益的主要途径。新浪微博开设有“微拍卖”“大爱清尘”“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60多个项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免费午餐”,如沃尔沃集团通过新浪微博发起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的号召,微博用户每转发一次,公司相应地就捐赠一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开放以来,许多公益活动纷纷进入微信,利用微信公益平台传递公益信息,开展公益活动。2014年,微信公益又增加了“感同身受”式的传播形式――众筹,微信众筹平台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轻松筹”,“轻松筹”基于微信朋友圈,以熟人之间朋友圈的相传,最终达到为筹款者筹款的目的。[4]“轻松筹”公益平台的出现,使得“众筹公益”成为公益活动的另一种新形式。

二、微公益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微公益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其自身都是双向受益的。对于社会而言,青少年微公益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传播了道德真善美和社会正能量,能够产生社会正效应,改善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益现状;对于青少年而言,微公益活动的参与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笔者从这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对微公益的积极作用进行阐述。

(一)增强青少年的文化基础

青少年的文化基础主要体现在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方面。

1.人文底蕴

青少年通过参与微公益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底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同时也有助于青少年人文情怀的培养,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以人为本的意识,懂得尊重、维护他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他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2.科学精神

微公益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使其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同时,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形成勇于探究的品质,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二)促进青少年的自主发展

青少年的自主发展主要体现在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方面。

1.学会学习

通过参与微公益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如微公益活动过程中具体参与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优良品质,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青少年形成一种信息意识,学会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提高网络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2.健康生活

青少年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身心,有效地规划人生,促M其健康生活。同时,通过微公益的参与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懂得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三)提高青少年的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

1.责任担当

青少年通过参与微公益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担当,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培养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实践创新

青少年在参与微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劳动意识,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同时,有助于提高青少年问题解决能力,帮助青少年发现和提出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三、学校开展微公益活动的对策

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益模式,在社会中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还不够深,一些青少年对于微公益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应该积极拓宽微公益的宣传途径,加强对微公益活动的宣传。首先,要在课堂和校园宣传中加强对微公益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微公益活动,认识到参加微公益活动对自己和社会的意义,促使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微公益的行列中。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渠道宣传微公益活动,让青少年对微公益活动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二)发挥教师的教育功能

青少年群体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价值修养还未成熟,容易受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教师在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微公益活动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积极作用以及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益理念,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将德育与微公益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微公益活动的参与主体,因此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至关重要。青少年学生不仅要热爱学习,也要热爱生活、热心公益,对新鲜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微公益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益意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对于教师开展的各种与微公益主题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生要认真配合、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在学习微公益相关知识、参与微公益相关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微公益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建设充满公益精神的校园文化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校园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校园文化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建设充满公益精神的校园文化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课堂教学等外显知识对青少年有直接的教育作用,但“内在的人文精神素质比外显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帮助学生立志铸魂,就是为学生一生打下了理想信念的底子”[5],而校报、校训、校歌等正是校园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传承,也是塑造良好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外显知识还是内在精神,积极向上、健康优良的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公益精神的培育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完善都有正面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国焕,李光明.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继续教育研究,2014(9):78-79.

[2]张兰君,何雯.微公益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影响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3):19-23.

[3]冯莹娇.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4]穆昊杰,施延吉.“轻松筹”的微信公益众筹之路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9):342-343.

[5]伍思文.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71-174.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3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公益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赞助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活广告”,而且在赞助公益事业的同时,可以为企业树立一个负责、积极的社会公民形象,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主要途径。这种方法通过将企业的一部分利润用明确的方式返还给社会从而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形象以达到增强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忠诚度的目的。

二、 公益活动的形式及其对品牌的影响

社会公益活动是以赞助社会福利事业为中心开展的公关促销活动,常见的公益活动有:

1、 赞助体育盛会。体育运动目前成为全民性运动,特别是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可以超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等各种界限,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注意。企业向这类活动提供赞助,可以迅速地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提升品牌价值。

2、 赞助灾区活动。资助灾区,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是社会公益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人素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当灾情到来之际,企业能够适时地组织此项公关活动,就会极大地触动社会公众的情感心弦,使社会公众产生共鸣。

3、 资助社会福利事业。企业选择对各种慈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进行赞助,比较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好感。品牌的“四度”容易因此而提升。

4、  赞助文化教育事业。文化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中国人素来对资助文化教育事业的人和事迹称赞为“尊师重教,功泽三秦”。企业通过资助“希望工程”,设立教师或教学奖励基金等各种赞助活动,可以塑造企业形象中的民族大义和社会责任感。这类公益性活动不是肤浅的,稍纵即逝的,它对企业、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不过,透过形形色色的公益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公益活动都能达到企业的预期,实现企业品牌的升值,这其实都是企业公益活动品牌宣传误区酿的恶果。

三、公益活动品牌宣传误区

1、公益活动缺乏整体规划而影响品牌宣传

公益活动是企业的大型公关推广活动,本应该有很好的策划和执行的。但很多企业并没有类似的操作经验,对公益活动预期严重不足。而且由于公益活动是系统工程,传播方式的组合、传播强度运用不当,都会对企业的品牌宣传不利。

2、企业老板个人宣传、企业宣传与品牌宣传关系凌乱

当公益活动进行到高潮的时候,媒体都喜欢对企业老板进行专访,这时企业的老总们习惯性得会进入个人英雄主义,媒体都宣传都集中在个人身上或者企业身上。这对品牌的宣传,品牌价值的提升非常不利。特别是对企业名与品牌名不一样的企业或者多品牌的企业影响更大。

3、公共关系不力

社会公益活动从近期来看,往往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企业付出额外的费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公益活动,企业树立了较完备的社会形象,使公众对企业产生好感,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白花钱做好事的,毕竟企业是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组织。但是,很多企业在公共关系力度不够,导致公益活动事倍功半,主要表现为:公益活动缺乏权威合作机构、媒体运做不力,其结果是导致公益活动关注度不够、宣传不力、影响力差,如此运做公益活动,品牌的价值还能提升吗?

4、公益活动流于形式

如果执行公益活动的人员不能深刻理解公益活动的社会意义及企业品牌的宣传意义,无法用他们的“激情、爱心、责任”来工作的话,公益活动容易流于形式,质量大打折扣,公益活动的益处的落实也容易不到位。从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宣传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四、公益活动提升品牌价值的技巧

1、 公益活动形式创新

当前,赞助北京奥运会、受灾区域捐赠、落后区域教育扶贫等公益活动比比皆是,消费者对如此众多的信息都麻木了,消费者还能记住得住吗?答案是否定的,怎么样让消费者记住,这就需要我们在公益活动形式创新。其实,社会中除了北京奥运会、受灾区域捐赠、落后区域教育扶贫等形式外,“真、善、美、德”的东西还很多。如:2006年,章光101进行“德行天下,从头做起,我为父母梳次头”大型德教活动的形式就很好。

2、 公益活动与品牌内涵结合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公益活动都是与“真、善、美、德”相关的,这本身就为企业宣传奠定了良好的形象基础。如果能与企业宗旨或企业文化甚至是品牌内涵结合在一起,那将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当然,这最重要的还是能让消费者产生品牌联想,一看到或接触到此类公益活动相关的事物就能联想起企业的品牌,这样就取得重大成功了。

3、公益活动中的公关技巧的运用

(1)、公益活动的“引爆”

这非常考验企业的公关能力,权威合作组织搭配、媒体的号召力都将是公益活动能否吸引大众“眼球”,做“活广告”的关键。

(2)、传播方式的选择

A人际传播:品牌忠诚顾客、品牌形象代言人与公益活动的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能动性,品牌传播变得更有影响力、更有效。

B公共传播:充分利用电视的专题报道、电视追踪报道、报纸软文等形式,提升品牌价值。具有新闻性的品牌信息,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价值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习惯使中国人对媒介的新闻性的认同非常高。反而对广告非常反感。所以此类利用公共传播渠道对公益活动品牌价值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广告传播:公益活动广告前期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公益活动首先要大众了解,大众才能参与。有了大众参与和媒体的“眼球”,公益活动的影响力才能扩大。

(3)、传播强度的运用

A、传播广度:首选全国性电视、报纸媒体的冲击非常关键。因为此类媒体消费者覆盖面大(收视率、收听力、发行量、阅读率都大。

B、传播密度:因为公益活动周期通常都比较长,公益活动中企业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公益活动“引爆”后一段时间媒体冷场,导致连续性不够,影响传播效果。

C、此外传播信息量、级数也很关键。

4、公益活动益处的落实

公益活动质量需严格控制,把公益活动的益处落到实处。公益活动中的益处有很多都是永恒的,甚至会被载入史册的。这也无疑是为企业积德,为品牌增值。

5、公益活动与市场的结合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4篇

关键词:青少年;公益事业;综合素质;公信力;公益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07-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公益事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各种公益活动在助学、扶贫、帮困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但是社会公益事业存在的诸多缺陷,尤其是近年的“郭美美”事件、百色助学网等事件的曝光,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公信力和诚信度产生了影响。

我国青少年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普遍较低,缺乏正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现状,研究其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的意义,得出促进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对策。

一、青少年参与公益事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公益事业在近些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政府、企事业单位发起和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让青少年体会不到参与的满足感,青少年参与公益事业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法规、法律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提出了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公益理念,实现“中国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号召,但我国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较为零散,目前主要的公益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办法》(财综[2008] 80号)等,没有形成体系,而且限制条款较多,不利于公益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监管和监督不到位

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开展,政府部门、社会要双管齐下,这样才能确保顺利开展。目前,我国有一部分公益物资的使用情况,不公开,不透明,导致青少年对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产生质疑。

(三)缺乏支持

目前,很多公立和私立机构的大门,比如,社区服务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等,没有对公益活动敞开。大部分地区的学校也还未将公益精神作为促进青少年综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再加上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中西部地区青少年公益活动从宣传到开展都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

二、青少年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

(一)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当前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呵护和学习的压力让他们极少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让他们锻炼身体,增加社会阅历,开阔眼界,还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参加公益活动,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也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能使青少年转变自我中心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参与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的国民修养和文明素质的体现,公益事业应该和工作、学习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积极参与,对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加大对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维护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合法权益。学校应该将培养志愿服务意识纳入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大学和中学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拓宽宣传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的作用,进行正面宣传,在社会上弘扬正气,产生正能量,引起共鸣。同时,我们要注重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公益理念发展的重要影响,从点到面进行宣传,促使青少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三)丰富活动形式

发展多种多样的公益活动形式,比如,微公益,它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微博、微信作为公益活动的平台,将公益活动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参与更方便,效果更好。各大公益微博,还有积极转发公益慈善项目的明星微博,都成为青少年关注的热点公益平台。

促进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品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促进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虽然近年来,政府号召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公益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的不足之处,鼓励青少年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5篇

[关键词]公益广告;传播;市场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6-0079-04

一、我国公益广告市场化发展现状分析

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商业广告是直接为企业产品服务的广告,而公益广告是不以赢利为目的,可以引起社会受众共鸣,唤起社会公民某种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的广告。公益广告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源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工业经济不断发展而引起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美国企业开始重视公益广告,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企业的声誉和产品的销售,后来,随着欧洲和亚洲国家逐渐引入,影响越来越大。公益广告传入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开始重视广告的作用,中央电视台开辟了《广而告之》栏目,其中既有企业广告,也有公益广告,这种被称为“公益广告”的广告新品种开始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公益广告出现在各行各业,制作的公益广告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企业公益广告还有很大差距。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占到企业广告的40%,而我国的企业公益广告在广告总量中一般不足5%;在制作水平和传播效果上,也有待提高;各类大众传媒刊播公益广告的版面和频次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仍需要加强。

首先,企业的公益广告意识还有待提高。我国市场化程度在逐渐提高,企业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企业竞争还处于利益最大化的阶段,因此产品多以商业广告为主。企业主对公益广告的意识不足,总觉得公益广告的作用不大,只有到了企业非常强的阶段才需要为名誉做公益广告。其实公益广告不仅仅是企业主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手段,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国内外著名公司都非常注重企业公益广告的宣传。所以,我国企业要通过公益广告塑造公众形象,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好感,追求社会认同和好感。

其次,公益广告偏重与企业相关,而与现实需求有所偏差。作为企业来说,其所的公益广告最好要与企业经营产品相关,这也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需求。从公益广告的分布来看,大部分集中于城市,对农村的基本没有涉及,对儿童重视的比较多,关爱老人的比较少。当然,这也与不同主体职责有关。政府、企业等各司其职,政府应该关注环境保护、饮食、家庭等方面,企业关注的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实作为主体来说,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关注点,企业要踩到热点,才能产生好的社会共鸣。

再次,政府职能错位。总体而言,在中国,公益广告活动还是一种政府行为,公益广告活动的发起人主要还是由政府机构来承担,企业的参与较少。政府在公益广告的发展中,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具体的公益广告活动上,没有在建立公益广告的市场化运作方面作更多基础性、引导性工作。结果是在公益广告活动期间,全国的公益广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活动一结束,大部分公益广告就销声匿迹。

二、公益广告的中外比较及经验借鉴

(一)国外发展模式

公益广告在国外起源较早。就目前来看,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相当普及。随着公益广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它国家的一些企业和机构也开始纷纷加入到公益广告的阵营中来。

但综合目前欧美国家的公益广告发展现状来看,其多数公益广告多是以一些国际性的组织机构以及一些公益组织机构进行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大型的企业开始纷纷涉猎公益广告的队伍,并通过散播公益广告的形式以期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拓展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广告业发达的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公益广告自律协会,诸如韩国的公益广告协会、美国的广告委员会等,都有极强的独立性与自律性,其诞生发展各有不同,但无不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公益广告作为市场运作的一环,自然不能跳脱出市场规律,政府在监督该市场发展的地位应当恪守最大谦抑原则,复制发展业界组织维护纪律与秩序,同时监督广告策划方与广告投放主体的市场合同关系,以达到市场秩序的建立,良性地发展。

在美国广播电视媒体播发公共广告曾经是法定的义务。根据1927年的联邦广播法,广播业有义务为公众利益便利和需要服务。这就形成成了三方合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通过美国公益广告机构(Advertising Council,简称美国AC)获得制作经费开展各种社会教育;广告专业人员按照AC的要求免费提供时间和创意;媒体则免费提供时间和空间来尽自己的“公益服务”义务。日本公益广告机构(Japan Advertising Council,简称日本AC),作为日本公益广告的实施主体,会员单位包括企业广告公司和媒体。日本公益广告机构每年都提出若干个公共广告活动主题,由广告公司进行策划和创意,经专家评审后由成员单位(广告公司或制作公司)免费制作并由其成员的媒体免费刊发。

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一些公益组织也开始公益广告,通过美国2001年的调查发现,美国电视媒体用于免费公益广告的时间大约为平均每小时15秒,而其他机构的付费公益广告为平均每小时9秒,相当于免费公共广告的2/3。面对这种现象有人提出疑问:大众媒体是否为公共广告提供了足够的免费空间;付费的,给企业带来某种利益的公益广告还是原来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吗?

日本公益广告的发展借鉴了美国的模式但与美国不尽相同。日本公益广告机构的活动经费全部来自会员的会费和赞助广告;创意和制作费用由会员广告公司和制作公司承担;广告作品由会员媒体免费提供版面和时段刊发。

1995年是日本公益广告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被称为日本公益广告元年。1995年1月7日日本阪神发生大地震,在救灾活动中日本AC迅速组织公益广告制作成员,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制作了不少高水准的公益广告帮助遇难者渡过难关。日本AC成立的31年里,通过电视播放的公益广告近200条,通过报纸的公益广告是电视广告的两倍。日本AC在促进日本国民自发的尊重人性精神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日本也有部分付费的公益广告是由政府机构和一些企业制作并购买媒体时间和版面的。政府的公共广告属于政府公关的部分,由政府财政预算支出。

(二)中外公益广告运行模式比较

1.主题选择比较。中国公益广告的主题选择是自上而下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按照政府希望的主题方向开展全国性的公益广告活动。美国公益广告主可以是联邦政府机构,社会民间团体或其他经济组织。他们可以向广告理事会提出合作申请,每年广告理事会可以收到几百份请求配合的申请,董事会按照广告理事会的选择标准,从中挑选出25~30份申请作为合作对象。对于全社会性公益广告活动的主题,必须由董事会先行批准,然后投票表决,获得3/4以上票数才能通过。美国公益广告主题的选择涉及的多是社会和的问题:如交通安全、学校教育、防止、水质污染、消灭癌症、防止虐待儿童等等。日本的公益广告主题在确定之前,一般都会进行一些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工作以确保每年选择的公益广告主题是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主题主要有:美化环境、建立美好的市民社会等等。中国公益广告界目前在这方面没有形成类似的运作机制。

2.运作程序比较。中国的公益广告活动,无论是各实施主体自发组织,还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筹安排的,其宣传主题都是由实施主题确定的,整个公益广告活动的工作流程呈现自上而下的模式。

日本的公共广告机构组织的公益广告活动,每年都要向会员公司和个人会员就本年度的宣传主题进行意见征询。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然后在全国联合审议会议上确定宣传主题,在刊播后还要聘请专业调查机构对公益广告效果进行评估,以对今后的公益广告主题选择提供依据。公益广告的活动流程呈现双向互动的模式。

3.资金来源比较。中国公益广告的费用来源多样,国家没有因为广告公司参与公益广告的制作而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广告公司投身公益广告活动的积极性。

美国的公益广告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大众媒介及企业界的资助。企业积极投入公益广告也为其带来良好的公共关系。美国专业广告公司参与公益广告的设计制作,其收费标准通常低于一般商业广告,有些广告公司甚至作为一种社会贡献提供免费服务。政府制定有利于广告公司的政策,如在税收上的优惠.虽然广告公司以低价甚至免费为组织者制作公益广告,但是它们仍然按照商业广告公司的收费标准来计算制作成本,公益广告的制作成本与商业广告制作成本之差,按照美国税务规定,属于捐献,无需纳税。

日本的公益广告活动由AC与媒体签订协议.由媒体会员提供免费播放时间和版面。日本AC没有接受政府的资金援助。日本几乎所有的报社、广播电视台以及杂志社等AC会员向公益广告提供的广告空间、广告时间以及海报框等都是免费的。这些会员免费提供的版面、时段等换算成广告费用。2000年达到307亿日元。

4.政府角色比较。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在公益广告中的作用最为突出。中国政府是公益广告的发动者、导向者、支持者和鼓励者。在中国,由政府直接出面组织社会公益广告活动,体现了国家政府对公益广告事业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可以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投人公益事业。并且政府可以在公益广告活动的主题规划、指导性筹资、公益作品的集中收集、管理、投放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联邦政府是很多公益广告的发起者和资助者,并制定有关公益广告政策。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并直接资助公益广告,这是美国公益广告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美国AC每年的公益广告活动主题有1/3到2/5由美国政府提出要求。最近几年美国政府要求广播电视台每周至少要有3个小时的教育性节目(含公益广告)。实际上,据调查显示,美国广播电视经营者已经自愿做到了3到3个半小时。

日本的公益广告受美国的影响极大,政府对公益广告只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予以鼓励,直接的指导行为很少。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也开始由政府部门提供公益广告主题。

5.媒体角色比较。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体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经营组织,媒体不可能过多承担无偿刊播公益广告所损失的利润,因此,允许企业以署名的形式赞助刊播。

美国、日本几乎全国所有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杂志等媒体都是AC的会员。《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会员每年都向AC免费提供公益广告的版面、时间及户外媒体。媒体只负责公益广告的刊播,公益广告的主题确定、设计、制作等具体工作都有专门的成员单位负责。

6.行业组织比较。中国没有成立专门的公益广告机构,由于政府的权威性,使公益广告活动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美国和日本都有专门管理公益广告的机构,美国为广告理事会(Advertising Council),简称美国AC,日本为公共广告机构(Japan Advertising Council),简称日本AC。

7.企业角色比较。中国的企业参与公益广告目前还停留在企业个体的行为水平上,企业参与公益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业形象,获得个体利益,并没有延伸到真正回馈社会的博大层面。这一局限性不利于公益广告主体的选择和实际效果的获得。

美国的公益广告活动中,企业居于相对主导的地位。美国的广告公司自觉投人公益广告,一方面显示公司为社会谋福利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显示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如美国奥美广告公司(世界十大广告公司之一),为了保护野生资源,曾为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向16个国家的媒介单位募集了650万美元的免费广告。奥美在这项活动中不仅不收任何费用,还在人力、物力上资助了这项活动。1996年11月,在美国商业电视网的黄金时间.美国几大电视网平均每小时播放公益广告在2~11秒之间。日本企业在AC的公益广告中是不出现广告主名称的。日本的公益广告活动已经形成相对规范的操作系统和运作模式。

我国公益广告活动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机制,其中广告主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呼吁广告主的社会发展意识,政府通过建立引导企业自愿参与公益广告运作的机制,逐步使企业成为公益广告的核心力量,这是推动中国公益广告活动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企业公益广告传播的市场化策略

首先,政府在公益广告发展中的定位。建立奖惩机制,对播放公益广告表现出色的电视、广播媒体进行奖励,对优秀的作品予以重奖,不断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对播放公益广告时间和数量不达标的电视台、电台进行批评处罚。同时,要加强各级电台、电视台公益广告创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有关的立法工作要及时跟上,既明确法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又明确其他职能部门的应尽职责,以避免城市公益广告监督管理的混乱、缺失以及管理不到位。

其次,建立我国的公益广告专业组织机构。中国公益广告专业机构应该吸纳政府机构代表、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媒体、广告公司以及公益广告的研究机构为理事成员,通过沟通行业信息,协调各方关系,在承认各方的合理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公益广告的传播争取更好的政策环境、更多的稳定的资金投入、更优秀的创作力量和更优惠的媒体资源,形成适合于当前发展状况的健全有效的公益广告传播机制,进而促进中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6篇

如果说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那么为公益广告作品选拔的形象大使则是承载公益文明精神的鲜活符号,而大学生人群正是中国的未来,也是公益文明精神最应推广的人群之一。《陕西大学生公益形象大使选拔活动》是为了让公益广告真正的深入到群众生活中,与年轻群体在互动中产生公益认知和共鸣,结合陕西教育大省的特点,创新公益宣传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活动可谓在国内首创。

一、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在公益广告作品征集和评选的同时,陕西省文明办与陕西省工商局、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及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联手积极组织、策划并举办《2016陕西大学生公益形象大使选拔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彰显陕西高校特色、唱响陕西公益声音,宣扬陕西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好人好事,展现年轻一代热心做公益、爱公益、献身公益事业的精神面貌,唤起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参与公益广告创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厚德陕西”建设汇聚力量。

二、创新活动对象、储备公益主力军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益文明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在新思潮的交织下,公益文明拥有恒久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公益广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遴选出来的公益形象大使,就是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符号,并且能够深入人心,培养年轻人拥有正能量,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人群。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逐渐步入时代的舞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和公益精神,既是自身文明素质和品格的充分反映,也有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相关话题是社会的热点话题,能够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本次活动将大学生作为公益文明的承载者和传递者,一方面是公益文明精神建设和宣传主要对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集结年轻一代的力量,传承并发扬丝路文化和公益精神。

各高校积极配合本次公益活动,除了提供甄选作品之外,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在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公益力量的感召下,将会引发全省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全社会持久关注。

三、创新管理统筹,发挥杠杆作用

(一)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杠杆作用

陕西省精神文明办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围绕公益文明宣传的主题,创新统筹管理方式,科学引导并发挥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杠杆作用。上半年,联动省工商局、省网信办、高教工委、团省委四个厅局下发公益广告作品征集红头文件,并成立公益广告工作小组,引入行业及媒体力量、整合资源,充分引导并做好公益宣传,严格把控宣传方向和内容。积极组织策划公益宣传活动,超前部署,定期策划,有力保证活动有步骤、持续的进行和发酵。督促落实公益活动的进展情况,设置领导小组和专职联络员,将责任落到实处,落实到人。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动用广告的力量为活动增彩

在陕西省广告协会的积极带领之下,由陕西广电集团移动电视频道具体承办,我作为该频道的经营副总同时担任活动的执委会副主任,集结广告行业及各个行业的力量,全力配合,为扩大宣传效果献言献策。其中在公益广告征集时期,动员社会公司,设计制作活动海报,并鼓励调动广告公司积极参与作品征集评选,以参赛者和评委的参与方式,提高作品的专业水平,保证多出精品,形成特色。

(三)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市场作用

为了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扩大活动影响力,在严格把控资金来源、确保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下,联合社会公司,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根据市场和群众的需求,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吸引力。

(四)邀请道德模范人物示范,发动高校力量制作高质量宣传片

本次活动立足公益通达人心,邀请到邀请本地知名道德模范代表人物为本次活动发声,如中国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时代楷模”、荣登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的O恩凤老师、金话筒主持人、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韩冰老师以及陕西省志愿者形象代言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徐杰老师。同时发动高校、社会以及媒体的力量,联合西安工程大学动画设计专业,共同策划拍摄15秒、30秒、90秒的高规格高质量的宣传片。

(五)整合媒体互动,形成媒体全覆盖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网等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权威媒体共同参与下,联动陕西省十一地市的各个频率频道及户外电子大屏,全面播出活动宣传片,形成全媒体覆盖的良好态势。借助媒体线下活动,开展公益活动宣传。上半年与西部网、陕西广电移动电视联合举办的大学生音乐节活动充分结合,目前已经开展了共计10场高校宣传报名活动,具体为:培华学院2场、西京学院1场、陕西海棠学院1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1场、西安邮电大学1场、陕西外国语学院1 场、陕西外事学院1场、西北工业大学1场、西安翻译学院1场,现场汇集众多大学生的咨询及报名参加公益活动,真正实现公益文明校园行的活动落地。

四、举办好公益活动,打造优质公益榜样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7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公益传播;传播路径

一、公益传播概述

公益传播是指以政府、组织、媒体乃至个人等不同传播主体围绕为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利益服务,基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而展开,并通过不同媒介渠道向大众传递行为方式与价值理念的信息传播活动。[1]公益传播本质在于把理念和价值通过互联网传递出去,倡导形成一个基于价值观认同的社区和社群,为媒介带来以公益利益和普世价值为基础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与公益传播融合趋势愈发显著。从公益广告、活动及组织三个角度入手,制作推出系列公益广告,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推动公益组织社会化媒体运营,向世界全方位展示和推介“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公益影响力内化为推动力,充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内涵。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公益传播策略

(一)公益广告1.公益广告定义公益广告作为一种为公众服务的非营利性广告形式,凭借内容的独特创意、深刻内涵、表现手法及广告手段,以一种明确的立场和健康的方式,正确引导受众接受社会积极的思想观念。[2]2.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一带一路”公益广告是向各国民众传递中国方案和价值的主要工具,它是中国国情和实力的体现,更是东方智慧的重要载体。2017年和2018年央视分别了“一带一路”公益广告片《WE》和《一带一路共创繁荣》,部分地方电视台也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宣传步伐,制作并了公益短片。当下我国公益广告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其内容往往只能惊艳一时难以让人印象深刻,且形式和风格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二是其在国内采用电视媒体为主新媒体传播为辅的媒介模式,忽略了新媒体在年轻群体中存在的巨大影响力,仅凭借央视庞大的收视人群和强大的辐射力难以保证传播效果。3.公益广告创作策略“一带一路”公益广告的创作初衷为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价值和智慧,创作应该注重以受众文化圈层为创意背景,以内容取胜,精良打造全片品质。[3]同时,努力构建传播媒介和主体的多元化模式,以主流媒体播出或报道为主,注重多种传播媒介综合宣传,提升受众认可与接纳度。(1)大处着眼,宏观展示公益广告的内容以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潮流为基础,立足既有建设成果,向世界传递中国智慧,播种“互利共赢”的重要理念。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态度和高度寻找新视角看待发展,反思先前公益片的优劣势,从中汲取创作经验,对“一带一路”倡议作正确宣介和宏观解读,深化“连接中外、协作发展、共创繁荣”的创作主题。(2)小处切入,创意为本“一带一路”公益广告的创作需要关注公益广告宣传主体同沿线国家文化内涵的关联,在选题和取材上下“绣花功夫”。以沿线国家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为基点,采访具有代表性的民众,实拍沿线国家已建成或在建的发展项目,二者融合讲好“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惠及当地民众的真实故事。[3]其创意精髓在于中国传统元素再造,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创新融合。在片中可以适当融入中国创新发展的元素符号,例如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络购物。结合特有的表现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视听语言突出公益主题,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价值传播需求。(3)精准定位,整合传播“一带一路”公益广告的传播要主动挖掘适用的传播媒介和渠道,着力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辅相成、交织互促的传播新格局。例如以新媒体传播方式出现在TikTok等风靡海外的App上,充分发挥短视频传播具备的体验创新化、内容碎片化、分享社交化三大主要优势,综合运用音视频及动画创作,大胆创新内容和风格,节选精彩片段上传,突出新媒体传播具备的动态化特征,激发受众兴趣和传播热情,引发受众二次传播。

(二)公益活动1.公益活动定义公益活动是指由一定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的活动,包括财务捐赠、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紧急救助、青年服务、慈善活动、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艺活动以及国际合作等,是最具表现力和引起社会反响的传播形式。[4]2.公益活动发展现状据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1%。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提升约6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5]互联网广泛普及,手机资费大幅降低,网络发展呈现勃勃生机。时下公益传播已进入公益新媒体阶段,公益活动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先后开展了多次国内外公益活动,例如“一带一路”公益行、大学生体验“一带一路”公益活动、“一带一路爱心光明行”等。公益活动以公益传播为基点,以网络和手机为新媒体的两大传播介质,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结合新颖有趣的互动体验模式,实现“人人公益”的持续发展局面。3.公益活动筹备策略(1)公益为题,明确主体以“一带一路”公益传播与发展为题,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或不同领域的公益组织开展不同类别的公益活动,明确参与“一带一路”公益活动的主要群体。以中国企业和大学生群体为例,中国企业将慈善公益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一带一路”游学支教活动,组织大学生到“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实地访问考察后留在当地支教。此过程中,中国企业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得以体现,同时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坚决拥护“一带一路”倡议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爱中感知和传承中国文化,体验该倡议最新发展盛况。(2)深化互动,增强趣味“一带一路”公益活动策划的核心在于结合线上与线下,在虚拟与现实间影响受众参与。前期宣传时注意传播主客体交互性,以新媒体为传播主体,大众为传播客体。[6]以微博和微信庞大的受众群体为基础,发挥官方微博、微信及微博大V等自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起微博话题,邀请意见领袖发表看法,带领用户广泛讨论和领悟活动的意义,帮助话题登上热搜榜,让公益活动以“病毒裂变”的方式进行。策划线下体验环节时要注重提升体验内容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利用大众的尝鲜心理,以新颖的体验方式引起大众关注和社会媒体报道。体验内容以前期调研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采集数据,了解大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程度及喜爱的体验方式,结合数据设计具体体验环节,有效利用社会资源。(3)构建合作,共同进步与国内优秀公益组织构建合作关系,共同为“一带一路”公益活动出力。国内优秀公益组织具备丰富的组织和开展经验,有着完备的活动开展和组织体系,例如美丽中国(TeachForChina)——一个为中国孩子提供同等优质教育而努力的公益组织。“一带一路”公益活动可以由多个公益组织共同策划和组织,并于各自公益宣传平台同期投放活动报名信息,构建和深化合作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公益组织的固有优势,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公益组织1.公益组织定义公益组织是政府职能转接的主要承接者和社会服务重要提供者,其主要活动是动员、整合、运作各种公益资源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或互益性服务。[1]2.公益组织发展现状新媒体传播是中国大多数公益组织的首选,多数公益组织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并对其进行了拟人化设定,以轻松活泼的语气与用户沟通。但在媒体转型时期,中国公益组织的平台运营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信息传播方面,新媒体平台的推送多为单向传播,内容以日常动态为主,与用户缺乏互动。在资源管理方面,新媒体账号运营缺乏人力物力的支持,部分平台的日常运营都难以实现。上述问题将导致传播需求无法满足、精准投放渠道流失、人才招聘困难的恶性循环,最终致使公益组织的新媒体平台无法正常运营。[6]3.公益组织运营策略(1)明确平台运营目标明确运营目标是公益组织运营新媒体平台的前提,运营目标与组织愿景、组织性质、组织能力相互作用影响。公益基金会和民间公益组织是中国公益组织两大形式,其下可再细分为针对教育、医疗、扶贫等多个公益传播领域的新媒体平台,在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上有所侧重,针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投放。(2)加大人力物力支持在明确新媒体平台运营目标后,需要对其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公益组织承担着公益传播的社会责任,公益组织新媒体平台则需要承担组织某项任务的具体责任。因此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媒体平台运营的成本,可有效满足传播需求、制定精准投放渠道、缓解人才流失等问题,在必要的资源投入下收获良好的运营效果。(3)实时开展效果评估新媒体平台运营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当代技术对后台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数据反映问题,对传播效果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估与衡量,及时接受受众的反馈效果并调整信息投放模式。加强对新媒体投放效果的重视与评估,利于及时发现新媒体平台运营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运营目标,为重新思考运营必要性提供依据。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8篇

然而公益营销的拓展与深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营销是个大工程,其中涉及到许多要素,如市场环境、消费者、产品、渠道等等。公益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也必然牵扯到市场环境、消费者、产品、渠道等诸如要素。到底什么是公益营销呢?

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作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的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

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公益营销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片面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极其不可行的,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掠夺为代价,是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容易在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度,这将形成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只是单纯的慈善事业,企业必须把公益活动与企业的营销相结合,通过公益活动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使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偏好。因此,公益活动必须被设计,消费者能够在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企业的品牌,触摸到产品。

然而面对着政府的号召或者忽而其来的自然灾难,许多企业不惜调动大量资金或物资捐献给社会,开始轰轰烈烈场面感人,但赞助的过程结束了,企业发现自己的“义举”好像如风吹过——媒体在报道时轻描淡写,政府在总结中一笔带过,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造成这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 对公益赞助行为认识存在偏差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维影响,一些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纯粹只考虑到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想到如何让公益赞助变成一种双赢的结果。

二、 对公共关系理解有待提高

在企业的对向宣传与影响力传播上,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只懂得选择广告的手段去进行,对于公共关系的作用与运用,企业要么毫无认识要么就是不知如何运用。公关思维的匮乏使得企业很少考虑公关战略方面的策略制定,这也造成企业很少会将公益赞助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去运用。

三、 对公益赞助运用不够娴熟

公益赞助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已经被西方许多企业经常运用,而中国的企业由于公关思维的匮乏,在这方面一直裹足不前。从营销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上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像印度洋海啸时,广州某企业当众许诺无偿赞助50万,在大肆炒作一番之后,竟然没了下文,一时间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反感。要么策略不当,无法达到双赢结果,最后只当无名英雄。

其实公益营销的核心就是信任营销,公益营销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纽带。

那么公益营销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公益营销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客观上来说:提高品牌形象

公益营销的基础是从事公益活动,公益活动的定义是指活动的目的旨在提供人类福利和增进公共利益,它包括提供有形的财物或无形的劳务,对他人表达善意,对社会做有意义的贡献等等。企业资助公益活动是指以企业名义,用提供金钱,实物或实务等方式,主办、参与或协办上述的公益活动。

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够使公司的形象增强,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长远战略时都将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从这一点上来看,公益事业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

主管上来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应该从利人与利己两方面考虑。企业不仅要对社会作出回馈,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企业获取利润对社会是有贡献的,有了利润企业才能回馈投资人、员工,缴纳税金给政府,供应商才能从你那里获取他们的利益,诸多利益相关部门能从你企业中得到利益,也就是说,获取利润是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存在于社会的理由。所以企业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效益。而开展公益营销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效益。

一个良好的企业需要有出色的利润与良好的公众形象,企业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也不能不顾自身利益用企业的钱去盲目回馈社会。总之,社会公益活动、促销活动都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微观上来说: 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

公司对社会公益的投入,也常常可以帮助维持老顾客的支持,以及加强与老顾客的联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的产品也可能脱颖而出,公司与整个社区的联系,也因而更密切,有更好的回报。

当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广大的消费者都会用得着的类别,公司就需要用有广泛影响的公益项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支持,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中获取一显著的地位。例如公司捐赠的项目是顾客心目中认为重要的公益事业,那么得到他们的注意和认同的工作,便可事半功倍。

跨国公司从事的公益活动作为大范畴公关中的一部分,出发点并不是单一的。与本地企业有所不同的是,跨国企业要在当地站稳脚跟,必须逾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鸿沟。从事公益活动,是跨国公司融入东道国,在当地生根开花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对于政府、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或者是大众,公益活动都能极大地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宏观上来说: 提高社会效益

在早期,各跨国公司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步入到现今经济过剩的社会阶段,跨国公司开始采取比较“文明”的活动方式,强调社会和生态效益,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希图将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传输给社会,以此来积极影响社会,同时也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益营销:企业还应该学习什么

作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和烈酒集团,保乐力加在集团业务和旗下核心品牌如芝华士等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支持并开展避免酒后驾车、保障道路安全的公益教育活动。除在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在内的10省、市电视台推出酒后不开车的公益广告外,还在北京地区,联合北京市交管局向餐饮渠道发放公益宣传桌卡。提醒公众在节假日等宴请、聚会的高峰时期,酒后驾车已经成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一大症结。一扫去年,芝华士曾遭受“信任危机”。

而保乐力加最新的2006/2007上半年度(2006年7月31日至12月31日)财务数据显示,其销售已走出阴影。报告显示,集团全球销售增长9.7%,而以中国为主要推动力的亚洲及其其地区销售增长更达11.3%。

剑南春走出会场走进校园,出资冠名电子科大男子篮球队。在该签字仪式上,剑南春集团副总经理杨冬云代表剑南春集团表达了对电子科大体育事业的良好祝愿,希望此次冠名科大男篮能架起一座校、企之间科技与产业合作的双赢桥梁。而电子科大方面也表示,剑南春作为白酒行业的知名企业,它的关注与参与必将为推进高校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众多白酒厂商忙于布展招商、炒作做秀等招惹商家眼球的活动越演越烈之时,避开纷杂,走进了平静的大学校园,这种独辟蹊径的公关活动,将使品牌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在这些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并使企业有动力不断进行循环投入。

参照巨头们对公益赞助的成功运作中,企业要避免再出现“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无益”的结果,可以遵循以下的策略原则:

一、 时机性原则: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地赞助。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是最高,如果企业能够在最一时间主动表态,必须可以引来更多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体的报道。与市场营销一样,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 商业性原则:公益赞助必须策略先行。对于企业而言,公益赞助可能视为一项企业营销行为,所以在执行公益赞助时必须视同企业其他营销行为一样,策略先前,预先将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考虑周到,包括何时赞助、赞助多少、何时举行新闻会、是否邀请政府官员见证媒体宣传计划如何执行等等。只有考虑充分,把握得当,才能使企业避免成为“无名英雄”,使结果朝着企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公益活动的作用第9篇

关键词:宗教慈善公益活动;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4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7)01-00069-04

宗教是慈善之母。五大宗教教义教规各不相同,但在教育引导信众投身社会公益慈善这一点上是共同的。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鼓励和规范宗教慈善行为。五年来,常州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意见》精神,积极开展宗教公益慈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课题组通过查台账、看现场、听汇报、表格填报、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五年来全市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分析问题,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推动宗教界更好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一、常州市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基本情况

全市宗教界现有养老(安养)院7处。其中,佛教6处(常州市武进区大慈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三圣寺临济慈善功德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永宁寺莲居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大林寺居士念佛堂、常州市天宁区南城寺净修养老院、常州市新北区万佛寺弘法托老所);道教1处(白龙观养老院)。共有床位1186张,入住老人274位;3处收费(常州市武进区大慈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三圣寺临济慈善功德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永宁寺莲居安养院),其他4处免费。常州市武进区永宁寺莲居安养院向民政部门申领了登记证书,其他6处尚未登记。现设有慈善组织3个: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2013年7月创立,原始基金300万元,募集资金354万余元,使用资金近330万元;常州天宁禅寺慈善基金会,2015年9月创立,原始基金200万元,募集资金12万,使用资金7万;常州金坛区龙山慈善基金会,2016年6月创立,原始基金300万元,募集资金14万元,使用资金26万元。

二、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课题组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95份。其中,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主要负责人116份,宗教教职人员356份,信教群众223份。统计数据如下:认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非常重要的574人,占82.6%;比较重要的120人,占17.3%。对所在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公益慈善活动很满意的516人,占74.2%;比较满意的174人,占25%。认为社会各界对宗教界公益慈善活动持欢迎态度的664人,占95.5%;持无所谓态度的30人,占4.3%。认为慈善公益事业是需要统筹策划、精心部署、科学管理的649人,占93.4%;认为遇到事情就捐钱捐物、尽力而为即可的46人,占6.6%。认为宗教团体应发挥主人翁精神和协同自律作用的673人,占96.8%;认为只是配角、敲边鼓的22人,占3%。认为不得在慈善公益活动中传播宗教的397人,占57.1%;认为可以传播宗教的249人,占35.8%;认为必须传播宗教的23人,占3.3%;认为绝对禁止传播宗教的26人,占3.7%。认为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意义重大的521人,占74.97%;比较有意义的143人,占20.57%;成效一般的25人,占3.6%;流于形式的6人,占0.86%。认为宗教界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同时存在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活动不规范、人才匮乏等问题的273人,占39.3%。在八项慈善公益活动中,感觉单位(个人)在灾害救助方面投入最多的463人,占66.6%;在扶贫帮困方面投入最多的136人,占19.7%;在扶助残疾人方面投入最多的44人,占6.3%;在捐资助学方面投入最多的19人,占2.7%。

三、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

对调查的相关数据、表格及问卷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五年来常州市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充分认识宗教慈善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活动情况是满意的。逾99%的人认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逾90%的人对所在宗教团体、宗教场所慈善公益活动开展情况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逾95%的人认为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意义重大、比较有意义;逾九成五的人觉得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二)准确把握宗教慈善公益活动的本质,宗教团体的主体责任是明确的。逾93%的人认为,宗教慈善公益是一项需要统筹策划、精心部署、科学管理的工作;近九成七的人认为宗教团体应发挥主人翁精神和协同自律作用。

(三)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对自然灾害救助是敏感的。2015年11月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扶贫工作新思路后,宗教界在2016年的“扶贫助困”资金增幅达74%;2013年“宗教慈善周”主题为“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当年宗教界“扶助残疾人”资金为五年之最;2016年盐城阜宁6・23风灾发生后,宗教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捐款45万余元,有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还自发组织前往灾区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