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02 20:21:07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1篇

【关 键 词】:“互联网+”思维;图书选题策划;数据挖掘

【作者简介】:姜军,男,中译出版社社长,副编审,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学、出版学、融合发展、跨媒体发展研究。

【责编介绍】:思涵,女,今传媒杂志社社长助理,主要从事传媒理论和实践研究。

选题策划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源泉及核心,这是因为优秀的选题策划可以深入读者的内心,探寻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发挥媒介效应,拓展市场开发路径,对图书知识领域做出全面性的前瞻预测和判断。在“互联网+”概念提出以后,基于数字科学互联网技术的图书选题策划环境与出版环境也发生了巨变。因此,出版社也应该积极调整图书选题策划战略,多多利用“互联网+”配合传统出版技术与选题策划技术来实现全新的企业发展策略,为全媒体时代下的图书选题策划创造新思路、新模式,同时也极力发挥选题策划的立体化、全方位规模,为市场建立图书知识品牌,为选题策划工作增值增效。

一、“互联网+”思维与图书选题策划

1.“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内涵

本文所谈到的“互联网+”思维是基于图书选题策划的互联网科学技术运用,即“互联网+图书选题策划”。图书选题策划是一项贯穿于出版社图书制作始终的内容,随着当代社会对文化知识的需求量变大,图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出版社也面临着必须革新,创造新业态的局面。因此在图书从组稿、编辑、设计、宣传到销售等一系列流程中融入“互联网+”思维,不但能够提升图书选题策划的效率与创造性,也能提升出版社自身与市场、与它社的沟通能力,进而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第一时间调整图书选题策划蓝图,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在图书选题策划过程中的价值内涵所在。

2.图书的选题策划

图书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前期的重要工作,它是为了达到图书制作的特定目标而制定的相关计划方案。出版社将图书选题策划视为是一项特殊的系统工程,这就是因为它的选题策划过程会贯穿整个图书出版的始终,对出版社全员的业务能力都是一种深度考量。具体来说,图书的选题策划应该被归纳为5个步骤。

步骤1:收集信息。图书选题策划是系统工程,更是创意工作,所以大量的创意信息是不可或缺的。收集信息时,应主要注意所收集信息的用途以及对有价值信息的捕捉。前者所考察的是图书编辑的能力,而后者则强调对图书市场的了解程度。

步E2:立题。立题,即为图书确立中心思想,并在掌握大量的信息基础上,建立工作实际目标,确立图书选题。立题需要注意三方面:第一,要以出版社的特色来进行定位,争取打造特色品牌并试图闯开市场;第二,在策划大众读物时,应该开放视野,挖掘大众阅读兴趣,找准切入点;第三,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

步骤3:市场调查。图书市场调查是选题策划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它担负着选题的确定与出版社的投资问题。当选题与投资落实以后,就要开始进入选题工作。选题的根本在于多多调查图书市场、社会各个层面,了解市场中一切与所策划选题图书相关的知识业务领域。同时要了解同行的动态,确立自身竞争优势,打好图书未来销售策略的前期基础。

步骤4:市场定位及生产。当图书选题确定并做好市场调查后就要实施市场定位工作,该工作的重点在于确认市场调查结果,并确定图书的开本、用材以及整体设计风格,然后再根据市场状况为图书设定页码、定价,并根据不同的目标读者来定位市场前期销售计划。

在生产制作层面,则意味着项目投资的正式开始。在这一环节中,出版社要控制的是生产费用以及印刷质量,希望在印刷前将一切质量问题完全解决。

步骤5:营销策划。营销策划也是选题策划的最终环节,它的基本实施步骤有两点。其一,在图书出版前的营销策划,这段时间内要为图书的出版积极造势,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其二,在图书出版后的营销策划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首先就是要做好线上线下渠道的图书发行工作,确保没有任何侵权行为发生,并保证图书在最快时间内在最广范围内上架铺货销售;其次就是面向目标读者,引发他们购买行为的图书发行后宣传活动及营销活动,确保图书持续保持稳定的销量。

二、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的图书选题策划

1.数据的提取

以国内某图书购物网站为例,它的每一个图书商品页面都涵盖了图书的相关信息框、图书文本属性,可以利用网页信息抽取技术来对网页中的数据进行数据信息挖掘,并最终放入到图书的原信息资源库中,它可以作为随后图书选题策划的元数据来使用。

基于“互联网+”环境,选择网页抓取技术,从图书中抓取图书实体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构建相应的资源库。因此,该图书购物网站的图书元数据提取模拟过程如下:

首先,先提取图书的ISBN号,并为图书信息附加如“按销量排名”“猜你喜欢”等URL标识参数,拼接成为该网站图书的高级搜索URL。

第二,模拟HTTP请求,在html中抽取相关的商品链接,并最终获取该网站图书商品的真实html链接与商品ID。

第三,根据上一步骤而得到html地址,并通过http请求来获得图书商品的具体页面信息,此时利用网页抓取技术抓取图书中的详细数据,可将其作为出版社图书信息的资源库资料。

第四,再根据第二步来获取图书商品的ID,并根据互联网中的图书信息拼接它的图书评价页面URL,抽取用户的评价详情,作为选题策划的市场动态信息数据备用。

2.选题策划的数据挖掘

选题策划的数据挖掘基于两点完成,浅度挖掘和深度挖掘。以某书《投资是一场旅行》为例,以下为它的选题策划数据浅度挖掘与深度挖掘分析。

首先,浅度挖掘会根据所收集的《投资是一场旅行》的元数据与市场数据来进行对比性的市场数据统计分析,并浅度挖掘其内在比较有利的选题策划信息。例如可以在网站直观看到的读者评价、销量等。根据这些信息来为图书选题策划奠定信息资源基础。

其次是深度挖掘。深度挖掘相对复杂,它根据图书的选题策划信息,利用到了贝叶斯算法,并基于大量数据来得出分析结果。贝叶斯算法的整个流程要划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准备阶段,网站系统会根据图书选题策划基本数据来生成相对应的训练数据,也同时为第二部分分类规则提供相应数据参考;第二部分的主要任务则为建模,系统会自动根据客户需求来生成相关的训练数据,并计算其中各个类别的计算数据。在每个被计算的图书信息属性中,都要为图书选题策划信息划分属性类别,并在信息发生的前提下验证信息出现概率,进而建立贝叶斯模型;最后一部分则为分类阶段,系统会自动根据第二部分所建立的贝叶斯模型,对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样本计算设计概率,进而获得较大的信息分了概率,并推测出图书选题策划样本的属性归类,最后获得选题策划信息。

3.互联网+数据挖掘的图书选题策划设计

(1)需求分析

出版社一定要根据图书市场的发展走势、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反馈以及媒体的评价、图书应力状况来获取舆情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个环节与互联网融为一体,提升数据量,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并获取利于选题策划的相关信息。另外,为了满足互联网用户的现实需求,应该在系统设计中满足选题策划需求,基于数据挖掘来将图书的选题策划工作划分为四大模块:图书元数据与市场信息提取模块、图书市场信息管理模块、图书市场信息存δ?橐约笆据挖掘模块。采用Jsoup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分析,并利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来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图书信息,为以后的选题策划奠定资源基础。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挖掘图书选题策划图书设计模块整体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相关功能设计

这里要利用到Jsoup软件工具对图书选题策划数据进行有效提取与分析,同时基于Hadoop生态系统技术来为图书市场挖掘有效信息,以供选题策划使用。它所涉及的相关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图书的元数据与市场信息提取。该功能基于互联网HTTP模拟技术完成,可以直接获取图书商品的信息页面,并通过超文本文件分析与处理来去除无用信息,获取相应图书中所存在的市场信息、用户行为信息以及元信息数据等等。对它们的提取有利于出版社的信息数据库建立。

第二,数据挖掘模块。如上文提到,它被分为深度与浅度挖掘两种。对于海量的数据选择而言,它有利于对出版社图书选题策划的信息功能分类,并深入选题策划内容。

最后是信息反馈,通过分析选题策划结果所涉及的图书制作交互日志来进一步获取数据挖掘方案,帮助出版社明确图书选题策划决策。

三、总 结

在“互联网+”时代,出版社应该妥善合理地选择相关选题策划技术,并围绕“互联网+”这一理念来丰富自己的技术理念与技术实操效果,充分发挥某些技术交流平台的作用来完善图书选题策划市场。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技术,将图书选题策划的运用科学化、人性化、丰富化。

参考文献:

[1] 余人,段雨.“互联网+”时代图书选题创意从哪里来[J].出版广角,2015(14).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造价类图书 造价员 预算与经济管理 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35-02

建筑造价类图书在建筑领域类图书出版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通过对此类书选题的精心策划以及评估,确定出版零基础成长为造价员高手系列图书。那么如何策划适应市场需求,获得双效益的图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图书策划经验与经历来介绍如何策划造价类图书。重点详细介绍图书策划的流程,供同行参考。

1 充分了解行业政策与从业人员需求

通过开卷数据调研,2014年开卷图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出如下几点。

(1)预算与经营管理类图书占建筑类图书市场码洋比重:实体店是6.29%,网店是2.97%。(2)2014年我社图书市场动销的预算与经营管理类图书313种。目前分社有效动销品种39种。造价员类图书7种。建筑类图书市场占有率第2名。(3)实体书店和网店畅销书前15名中造价员类图书有2种。开卷中关键字搜索“造价员”同类书表现较好的有:“造价员一本通系列”(建材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造价员――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建设工程造价员培训教材》。(4)我社出版的造价员类图书有:《造价员――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造价员图表快速入门手册”系列(5本)、《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

目前预算类图书市场以工程预算类图书编写形式居多,造价员图书相对较少。但是近年来造价员考试、培训热以及造价员就业人数较多,带动了此类图书的销售。就业人员如有证书更增加了就业优势。目前造价员从业人数大约300万人左右。

1.1 造价员介绍

考试条件:(1)工程造价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2)其他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在工程造价岗位上工作满一年。

考试内容:《建设工程造价必备知识》《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科目,《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分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等4个专业。报名时土建和安装不能兼报,市政和装饰不能兼报。

1.2 造价员岗位工作要求

(1)专业过关,能熟悉图纸,对现行的价目表、综合及各种定额、建材的价格必须熟悉,另外对工程量的计算公式、工程的结构做法、隐蔽工程、变更等要熟悉运用,分析及计算工程材料。(2)对定额中的子目,特别是应该套用的部分熟练掌握,具备能够说服甲方、监理方、审计等部门的能力。(3)投标时能够综合地掌握对工程的概算及投标的规则。(4)决算不漏项,在工程量、取费、子目等方面的控制最为关键。(5)并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像审计、会计、材料、设计等。

1.3 造价员图书需求

(1)行业规范、标准。(2)工具书。造价员岗位就业门槛比较高,刚刚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需要借助图书或师傅才能从事岗位工作。(3)考试用书。

2 深入调研图书市场同类书出版情况

2.1 开卷图书市场调研

(1)工程预算与经营管理类图书市场占比:实体店码洋占有率6.29%,品种占有率10.94%;网店码洋占有率2.97%,品种占有率10.8%。(2)出版社出版的工程预算与经营管理类图书市场占有率排名前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3)开卷销售数据分析。对开卷监测书店、网店数据进行汇总。畅销书中规范、教材占了一部分。其余以中低端技术类图书为主。《从校园到职场――造价员:专业技能入门与精通(第2版)》《一图一算之建筑工程造价(第2版)》《建筑工程识图及预算快速入门》等图书在市场上表现较好。

2.2 当当网同类书市场调研

查询当当网工程预算与经营管理类图书年度畅销排行榜,市场表现较好的图书有:《造价员一本通系列》《建设工程造价员一本通系列》《建设工程造价员培训教材》等。

3 进行选题规划

3.1 明确读者对象

(1)主要读者对象:从业人员为工程师水平以下。从业时间少于5年。建设行业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上岗人员。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管理单位等的造价从业人员、工程管理人员。(2)次要读者对象: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师生,以及造价员考试人员。

3.2 提炼读者需求

造价员主要工作流程:了解岗位需求识图手工计算套定额用清单计价用软件计算。

3.3 同类书分析

对开卷和当当网调研畅销书16种图书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内容架构、装帧形式、出版时间、定价、销售数量,图书优缺点等。找出畅销书共性,提炼畅销书优点,规划选题方案。

3.4 内容安排或编写方式特点

(1)依据最新规范结构编写。(2)按照岗位需求编写。(3)写作思路独特。(4)写作内容精炼。(5)增值服务。该系列图书配套实例电子文件。

3.5 内容编排形式特点

(1)编排形式易学易用。(2)流程图。(3)计算要点编排。 (4)细化目录。(5)重点提示。

3.6 装帧形式特点

(1)纸张:采用70 g胶版纸,双色印刷。(2)版式:章名页、标题采用彩色,小提示内容采用彩色印刷。(3)开本:16(B5)开。(4)封面:有突出宣传语,介绍该书特色。(5)增值服务:读者可以索取实例电子文件,还可以和作者互动。

3.8 营销方案

(1)网络营销:包括网上书店和分社合作专业网站。(2)媒体营销:赠送超值电子实例文件。读者与作者互动。(3)店面营销:及时上架。(4)数据库营销:分社专业读者数据库营销。(5)馆配:适合馆配销售。(6)作者:作者可推荐毕业生使用。

3.9 遴选适合作者

优选同行业优秀作者。

3.10 经济预测

对成本利润进行精细核算。

总之,要从深入地了解读者需求和市场需求出发,策划合理的图书架构,精选优秀作者,努力提高图书质量,选择好的出版时机,给力的营销方案。要对图书从策划到出版销售的重要环节把控好,特别是对作者写作内容的把控尤其重要,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质量控制,图书出版后做好营销,充分调动作者的营销优势,将图书的出版信息及时送达终端读者,最佳时机达到预期图书销量,不难做出畅销的图书产品。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图书出版;精细化管理;营销管理

近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转企改制激发出了出版社的经营活力和危机意识,内部结构和运营效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同时,我国出版市场的竞争也正逐步由靠数量和种类取胜的“粗放型竞争”进入靠质量和服务取胜的“精细化竞争”时代。精细化竞争是现代竞争的基本特點,竞争的精细化态势下,竞争优势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精细化管理。当前,在我国出版企业图书生产、发行两大环节中,图书生产管理已较为精细有序,在图书发行环节,目前则仍然是经验主导的粗放型管理。建立图书产品精细化营销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出版企业较紧迫的任务。

一、图书出版微利时代呼吁精细化管理

据统计,在图书价格的构成中,版税约占10%,印刷成本约占25%,出版社管理成本约占5%,图书总成本占图书定价的40%左右。如果图书按全价出售,剩下的60%的利润由出版社、批发商和零售商分享,可分别获得约20%、10%和30%的利润(如果单独考察一本或者一类图书,其毛利率可能更高)。但是,从笔者对十几家出版社及新华书店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理论水平,实际上出版业已经步入微利时代。图书出版业利润率的降低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在图书出版发行过程中,出版社的赢利往往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需求量的不确定性、滞销带来的库存风险、盗版风险等都会降低出版社的利润率。按目前全国平均17%的退书率计算,出版社能有8%的净利润就很不错了。

(2)不同类型的图书具有完全不同的利润空间,如教辅教材由于需求量比较大,通常利润比较高;学术类和科普类著作由于需求量小且难以预测,往往产生较大的滞销库存,从而增加额外成本,利润率普遍偏低;畅销书对图书策划、发行、推广等各个环节的要求都比较高,且投入比较大,决定了其较高的涉入门槛。如果出版社不能在图书类别上进行有效的补充和优化,其赢利能力必然降低。

(3)近年来,民营书业发展受到政策支持,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图书出版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也使出版业的利润降低。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图书流通渠道以后,图书折扣明显比新华书店更加优惠。久而久之,出版社的发货折扣被民营书商越压越低,影响到出版业的合理利润。

(4)出版企业为了提高利润率,往往采用提高图书定价的方式,但是,图书价格的增加会导致需求量的减少。同时,由于电子图书对纸质图书某种程度的替代,以及电子商务普及后网络零售商的低折扣和强大的议价能力,使出版社的利润进一步降低。所以,一方面,消费者在抱怨图书价格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出版社的实际利润却越来越薄。

一般说来,一个行业的成熟度通常是与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行业逐渐发展成熟,其平均利润率会逐渐降低。所以,进入微利时代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图书出版市场不断开放和出版业发展日益成熟的必然结果。图书出版企业只有通过微观管理降低间接成本(如管理费、折旧费、损失准备、推广费、流通费、销售折扣等),才能获取较高的利润。间接成本的产生主要在营销管理这个环节,所以,建立图书精细化营销管理体系对于增强出版企业的赢利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图书精细化营销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精细化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精益管理思想”,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一个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的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典型的特征就是从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通过对管理过程的精细划分与控制,以期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图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是一种文化产品,其市场营销过程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有一定的特殊性,营销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更具复杂性。在图书营销管理活动中,其价值和关注點并不在个别、单一职能和操作层面上,而是在总体、系统和方法的层面上,核心是以受众导向和受众价值为中心。图书精细化营销管理就是力求建立一个管理系统,将图书营销管理工作内容及考核细化、量化、流程化和协同化。这“四化”同时也是图书精细化营销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1)细化。细化就是要深入到每一个细微环节的管理,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提出细化的操作要求,并确保从上到下得到精细的执行。细化并不是鼓励管得越细越好,而是要抓住核心细节,管好重點、关键的细节。长期以来,出版企业都是重生产轻发行,市场营销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出版企业营销部门人员和经费都难以保障,所以,出版企业营销管理细化不宜全面出击,而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的细节管理。

(2)量化。量化的目的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精确性,从而进行更合理科学的评估。图书市场营销管理的量化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图书发行前的市场预测;二是图书发行后的稽核。重點是对图书市场的预测。对整个图书出版行业的长远趋势进行预测,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量化信息,但是对某一册图书进行短期预测则比较困难。所以,营销管理的量化意义在于,培养销售人员敏锐的市场敏感性,增加销售人员对市场需求的准确认知。通过量化评估减少因大量图书库存积压带来的成本增加。

(3)流程化。建立工作流程,并不断对流程进行优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梳理图书市场营销管理流程可以通过时间流程与责任流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即按照时间及逻辑关系标明各环节的先后次序、内容及负责人,同时,也要根据各环节的重要性及价值创造对流程进行整体优化。

(4)协同化。协同化强调各部门及组织成员之间的衔接配合,通过协同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出版企业的营销部门是企业与读者之间的纽带,是企业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主导平台,其主要工作和职责不能仅视为单纯的图书发行,而应整合企业面向读者的几乎所有事务。与图书市场营销工作相关的财务、人事、编辑、生产印刷等部门,其价值创造必须通过市场营销部门与读者交互作用后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营销部门与这些部门的协同性尤为重要。很多出版社管理成本的增加往往就是部门之间的协同化不够造成的。

三、图书精细化营销管理体系的构成

精细化营销就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追求营销资源的合理配置,达成商品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营销模式,代表着一个企业专业化、职业化营销管理的基本素质。精细化营销是在明确目标下的网络、人员、信息、财务之间的整合与平衡,使企业的人、财、物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程度,大大提高企业营销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在图书精细化营销概念中,精是指精准,就是利用多种技术准确获取市场信息,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受众定位,精准地选择目标市场,从而结构性地解决市场问题;细是细节,就是对图书市场营销渠道进行精细的管理和控制。图书精细化营销管理体系包含营销目标、市场分析、营销策划、营销执行、营销控制及评估五个子系统,见图1所示。

1 精细的营销目标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图书市场营销观念必须向“读者价值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出版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目标市场,并将营销聚焦于读者个体价值,将单一营销目标转变为多目标系统。所以,出版企业营销目标必须更加精细化地分解,以实现读者价值和企业利润的双重最大化。

根据营销价值导向的不同,可以将出版企业营销目标分为:发行量目标、赢利目标、占有率目标、品牌目标四个维度。四个子目标分别以提高发行量、获取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为主要目的,子目标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如在提高发行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利润及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但是,子目标之间的关联会由于营销策略的不同而呈现正向或负向关系,如果通过降价促销来提高发行量,则盈利及品牌知名度反而会降低,呈现营销目标之间的负向关系;如果通过广告来提高发行量,则企业品牌知名度也会提高,出现正向关系。所以,在拟定出版企业营销目标时,必须对营销目标进行精细的划分,确定营销价值导向以及实现该目标可能采取的营销策略,并厘清营销策略可能给其他子目标可能带来的正向或负向影响。

2 精确的市场分析系统

市场分析在出版营销管理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市场分析是图书出版的基础,没有进行精确的市场分析,容易导致图书同质化、库存积压等问题。精确的图书市场分析系统主要由读者需求分析、竞争者分析、市场预测三个子系统组成,可通过市场调研对这三个子系统进行精细化操作,获得比较准确的市场信息,为营销策划做好准备。在读者需求多样化的时代,图书的分众传播将更加细化,适合大众需求的畅销书仍然是各大出版社争夺的主战场。但是,大量具有个性化需求特征的小众化图书总体也具有不小的市场规模。在粗放式的市场分析下,小众市场需求往往很难被发现并引起编辑的足够重视,只有通过精确的读者需求分析、竞争者分析以及图书市场预测,才能发现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并将其整合成为一个大市场。

3 精益的营销策划系统

从国内出版社的运营现状来看,大部分出版社还没有专门的营销策划部门,一般是由发行部门部分承担营销策划工作,最常见的方式是制定图书的推广或促销方案。由于人、财、物等资源的限制,发行部门进行的营销策划很难适应读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在营销策划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精细化管理思想下,图书营销策划就是要通过精确的市场分析,建立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创新性的运营系统,精益求精,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一册图书的营销策划方案。

图书营销策划系统主要由定位策划、分销策划、品牌策划和促销策划四个子系统构成。四个子系统对精细化营销管理思想具有不同的诠释,定位策划就是要通过市场细分,结合读者的需求特點做到图书市场定位的精准;品牌策划就是要不断创新做出精品;分销和促销策划就是要做到策划方案的全面、具体,体现活动流程,做到精细化控制。

4 精准的营销执行系统

再好的营销策划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其营销效果将大打折扣,营销执行是决定市场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图书营销执行系统主要工作包括执行计划、执行组织、执行检查以及执行控制四个子系统,也是影响营销执行力的主要因素。在精细化管理思想下,首先,通过时间精准、产品精准、渠道精准、区域精准等构建精准的执行计划体系;其次,通过关键业务提炼准确定位各部门或岗位核心职能,构建起完善的营销执行组织体系,并以程序化的实施方案确定执行的具体步骤;最后,通过科学、量化的绩效考核定期对计划的执行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和调整。也可以用PDCA循环保障营销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转,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实施(Action),精准的出版营销执行系统就是要对这四个环节进行细化、量化、流程化和协同化的管理。

5 精细的营销控制系统

出版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营销目标的实现通常会进行控制,控制过程主要包括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四个环节,控制方式主要是营销目标控制和营销计划控制。在精细化管理思想下,首先,要对营销目标和营销计划进行分解,使之细化和量化,如确定每册图书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要达到的销售量、利润等指标;其次,测定市场营销的执行情况,并评估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再次,结合营销环境的变化,对营销策略或营销执行操作进行修正;最后,找出问题,设法弥补差距,提出改进措施。这一系统过程是紧密衔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4篇

做好图书策划,要熟悉出版的具体操作流程。图书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图书策划就是选题策划,通俗地讲就是提出新创意、新点子;广义的图书策划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选题策划、生产策划和营销策划三个环节。曾经营销出版过《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出版人杨葵曾指出,成就一本畅销书,除了编辑对书稿的市场直觉外,更重要的是将成书与推广的步步环节做实。他形象地把潜在畅销书的操作过程描述为“加减分的过程”。

如何把这个“加减分的过程”做好,进而实现“图书可能得百分,甚至获得进入超级畅销行业的附加分”,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就图书策划的流程进行解析,来谈谈我对图书策划的认识。

一、调研市场。定位选题

图书出版的要义是树立形象品牌,赢得读者,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图书选题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要准确地定位选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譬如要出版某一类图书,必须对此类图书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调查,分析此类图书的市场动态和读者群,研究此类图书的销售范围、市场占有率、图书的时效性等。只有经过全面细致的市场调研,我们才能为选题定位找到准确的依据。这是图书策划的基础。

在图书市场相对饱和与读者阅读倾向个性化的今天。编辑在策划选题的时候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要进行图书市场细分,有助于寻找到准确的选题定位。一本书如果没有亮点,也就没有卖点,很容易淹没于浩瀚的书海;一本书只是知识的堆积,不给读者以方法的指导,很难让读者产生购买的欲望。

同时,进行图书市场细分一方面可以找准自己的读者群,切实为读者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对图书市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培育市场,为出版社树立品牌形象。为避免与摄影类图书,出版领军者的直接冲突,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团队将自身科技出版的优势与数码摄影紧密结合起来,组织数码暗房类图书的出版,以《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典型实例》为代表的一批图书成为读者欢迎的热点。从而在更加细分市场的领域为自己创造出新的优势和利润增长点。

对于一个初入行的编辑来说,通过细分市场的方式来进行选题策划,则是一个图书策划的好方法。在市场上同_类图书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细分市场,寻找选题定位,可以使策划的图书有更多的阅读附加值或者是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科技图书的畅销奇书――《时间简史》则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编辑李永平在寻找与当前同类图书的鲜明差异卖点中,为该套书定下了“弘扬科学之美、体现思想之美”的人文基调,从而把该书打造成为在国内发行约30万册、‘在全球畅销600万册的经典畅销书。

二、执行策划。落实选题

选题定位以后,策划出版的图书的读者对象已十分明确,这时,关键的就是寻找适合写作这本书的作者,找对作者尤为关键。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文笔才能形成一流的文稿。根据选题策划方案,该作者一定要对策划图书的目标读者有所了解,进而做到在内容、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满足读者的需求。也就是说作者必须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对本专业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具备比较强的语言功底,同时,还能和策划者相互沟通、交流,在写作中真正体会和阐述策划者的本意,甚至弥补策划方案的不足。

为了使写作提纲尽量贴近策划的思路,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书稿正式撰写之前,与作者的沟通十分关键。笔者曾参与《民航与旅客面对面》一书的策划工作,由于该书稿是面向社会人士以及民航从业人员的科普图书,要达到让旅客喜欢、读者欢迎的效果,本书在写作内容以及风格把握上有着独特的构思:一方面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地回答旅客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语言的叙述方式生动活泼,增加可读性与趣味性。所以在作者的选择上,采取谨慎的态度,经过多方面的调研与分析,本书决定成立编写委员会,分属不同学科的作者,各有所长,能够保证书稿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本书的编写采取专业化的组织和管理,即从一开始就定位于精品图书。在编写大纲的拟定和审定过程中,听取多方意见;经过多次协商和讨论,制订了详细的编写大纲和编写计划。在内容上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在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定稿时,为了保证书稿的高质量和权威性,又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了审阅,最后根据专家的建议修改后定稿。在每个环节中,笔者都积极参与其中,包括提供编写要求、编写大纲的审定、与各个作者的多方面交流以及及时关注最新进展,以保证组稿的高水准和书稿的高质量。

,对于新入行的编辑,在选择作者上要多方面考虑。为扩大影响,要寻求“大腕”作者,一定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同时,注意进行过程监控,作者每写完一章,立刻交付责任编辑,有何修改意见及时沟通、调整,防止作者全部完稿,而编辑才发觉内容、风格与原始策划出入很大的问题发生。后续加工,关注细节

书稿完成后,出版社要对书稿进行编辑、整理和加工,这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完成了选题策划、作者选择、样章文案乃至全部文稿。只能算是编辑工作的一半工作,剩下的工作,如配合美编完成的开本选择、版式设计,配合发行完成的定价确定、广告语言等,是编辑工作的后一半“征程’:。

书是个六面体的产品,需要做细每一步,封面书名、扉页、正文的版式、天头地脚、字体的变化,甚至页码的形式……所有这些都需要关注,因为它们是商品的外在体现,与该书能被读者的接受程度有直接关系。

书籍的装帧设计包括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开本、用纸、印装方式等几个方面。新华出版社副社长要力石提出“封面能顶半本书”,因为读者最关注的是有特色的封面设计,只有当他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后,才可能拿起来翻阅书的目录,最后决定购买。封面设计最好能具备以下几条要素:风格独特、设计新颖、雅致时尚,视觉冲击力强。当然不同内容的书,在封面设计上也有不同的风格要求,需要在用色、构思、布局、用字上下工夫。

一个好书名,也往往让作者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所以对书名也要进行策划。

另外,编辑在加工和整理书稿时,要注意书稿内容的完整、体例的统一、资料的准确和语言的顺畅。在保证图书质量和贴近市场需求的同时,编辑要尊重作者的权利,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如需较大的改动,一定要和作者商量,最好由作者按照图书策划者的意图对书稿进行改动,避免造成不愉快的结果。

对于新入行的编辑来说,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配合美术编辑完成确定图书开本、厚度、美编风格等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卖点提炼、封面导语等亮点的设置。

三、协助宣传。促进营销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出版社都越来越重视图书营销。但相对于大众读物,科技类图书的营销策略则是少至又少,以至于专业图书的销售不温不火。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5篇

库存图书是出版企业的主要存货之一,在出版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出版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存图书周转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出版企业的盈利能力,库存图书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出版企业整体资产的质量状况,库存图书的管理是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和中心环节。

一、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

存货管理指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进行有效控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存货的目的。

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图书品种越来越多,图书库存积压问题也就比较突出。库存图书的过度积压直接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图书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库存图书的积压会使图书丧失市场价值,形成企业潜在的损失。加强库存图书的管理,既可以避免存货过多造成库存积压,又可以避免存货不足影响图书的市场销售。重视库存图书的管理、科学地进行库存图书的管理是出版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最佳印数把握不准,图书库存储备量不合理。随着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图书市场瞬息万变,准确把握图书的最佳起印数不仅重要,而且是一门大学问。而出版企业的现状是没有完备的市场调查机制,对图书市场缺乏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编辑人员与发行人员在图书的选题论证上、在图书出版前印数确定上缺乏有效的沟通,盲目地起印,不是导致图书的过量储备,造成库存积压,就是导致图书市场需求不足而追加印数,造成图书印制成本的增加,单品种图书利润的降低。

2.营销无合力,产销不同步。重选题、轻销售,重编辑、轻发行的弊病在出版企业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虽然出版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在努力做出调整,但出版企业目前的人才结构仍然是编辑力量强大,发行力量薄弱,编辑人员与发行人员在图书的市场营销上缺少相互的支持与配合,没有形成合力,图书在印前对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缺乏充分的论证并不明确;在图书的市场营销环节上编辑室与发行部也没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加之发行渠道缺乏长期有效的维护和规范,产销不同步,加重了图书的滞销和积压。

3.出版物委托代销,退货率居高不下。目前图书行业普遍采用的是委托代销制,即图书的销售商不付款,先拿货,可退货。出版企业不仅承担着库存图书积压的经营风险,还承担着退货图书破损带来的经营损失。另外,委托代销制形成了大量的在途图书存货。由于图书品种的繁多、对账的不及时,出版企业对在途图书存货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都导致出版企业还要承担书款和存货无法收回的双重损失,严重制约了出版企业的发展。

4.库存图书仓储条件差、费用高、管理不健全。由于库存图书品种多、数量大,仓储环境一般比较简陋,个别图书因受潮无法实现销售而形成损失。积压的无法销售的库存图书还要支付高额的仓储费用,这些成本也无法收回。

5.库存图书种类繁多,核算和盘点的工作量较大,加上出版企业的电算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账不及时,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影响了库存图书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造成账面数据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产生大量潜在损失。

三、加强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的对策

1.选题策划是出版企业图书生产的源头和起点。编辑部门应加强选题策划和市场调研的力度,加强选题论证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努力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产品,加速库存图书的销售和周转。

2.控制起印数。新书付印前,不可盲目乐观,一定要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做好充分的印数论证,严格控制起印数。由于考虑到图书的印刷成本,出版社有时会依据图书的最大市场估计用量来开印,这无形中放大了图书的经营风险,以至会造成图书的长时间积压而无法实现销售。其实,图书在起印数能达到单册印刷成本大幅升降转折点的量时,就应该以较保守的市场估计用量来控制图书的起印数,切忌盲目多印、多发而造成大量积压或退货。

3.加强编辑人员和发行人员的合作。努力提高市场调查、预测和分析的准确性。在“以销定产、按需生产”的市场环境下,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合理的销售计划是出版的前提和基础,是控制库存图书积压的有效环节。直接面对市场和客户的销售部门和编辑部门必须共同作好市场需求预测,在图书出版前须共同做好销售时间、渠道网点数量预测以及适当的库存储备等销售计划,而后根据销售计划来确定图书的起印数。

4.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加大发行队伍人员数量,充分调动发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发行队伍的营销水平和市场推广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发行业绩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

5.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努力创新宣传推广的方式,优化配制好销售渠道,严格按销售计划执行。把市场尽力做大、做深、做细。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做好市场变化趋势预测,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消化库存,同时也为图书的再版重印的时间和数量提供决策依据。

6.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提高库存图书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成果来管理存货,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则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库存图书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7.建立科学高效的库存图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规定,定期对库存图书进行盘点和账实核对工作,使账、物、卡相符。清理盘点结果,优化库存结构,对营销不力造成的库存积压进一步确定销售策略和销售方向,从而达到盘活图书库存的目的。对没有市场价值的毁损待报废图书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减轻库存压力,减少仓储费用,使库存图书结构更加合理。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新媒体出版;编辑意识;编辑能力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的快速普及,信息化时代全面到来,网络环境成为构成人们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纸质出版物将被多媒体出版物、电视、网络等挤占市场份额的趋势几乎是必然的。在此背景下,图书编辑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内容方面,提高纸质出版物质量,以不变应万变,把最好的内容提供给读者。在媒体呈现方式方面,要以变应变,尽可能地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结合起来,争取新的读者和用户,这样,才能保持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思路与对策。

(1)在网络环境下,新媒体层出不穷,在社会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纸质出版物受众不断下降,使得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图书出版市场陷入更为激烈的竞争之中。为了应对市场单品种效益下降的趋势,出版企业往往增加品种,出版物数量以超出此前数倍乃至十数倍的速度增长,以品种换市场,以数量换码洋,品种的增长导致编辑工作量大幅度上升,选题策划、组稿、来稿加工工作应接不暇。快编,快校,快速出书,不可避免地对出版物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2)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抢占市场先机成为纸质出版企业提升销售业绩、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这导致图书编辑出版的周期缩短,图书编辑们的工作紧张且时间不充足。导致选题策划、组稿、审核校对等工作环节时间受到挤压;紧张的工作节奏下,设计、印制部门压力也很大,加之许多出版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强化了对装帧、印制等环节的成本控制;图书出版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导致图书编校质量、印制质量都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无法充分体现纸质出版物传播、收藏的价值。

(3)现代出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新兴媒体对传统出版的挑战还在于,它比传统出版企业更能吸引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网络媒体工作虽然辛苦,但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富有魅力的的工作;同时,薪酬也比传统出版企业要高。很多大学生就业都愿意到网络企业工作,而传统的出版企业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在这―方面,传统出版企业反映还比较迟钝,没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补充新鲜血液,培养编辑后备力量。对于现有的在职人员,也未能制订有效的编辑激励政策和积极的培训计划。许多图书出版企业尚未从过去的事业单位工作模式中摆脱出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激励等方面能力与经验不足,未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导致图书编辑在自我提升、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积极性不足。

网络环境下的编辑出版工作,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家出版社为了在图书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实行了编辑个人效益与图书销售经济效益挂钩的政策。这就使编辑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具备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能力,还要应对市场;同时,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必须要贯彻执行,因此,编辑在编辑意识方面应当灌注新的内涵,有新的提升。

2.1社会效益优先的意识与创新意识的提升

(1)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变得混乱而快捷,不但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虚假的、混淆大众视听的、消极的消息也普遍存在,对社会舆论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图书长期以来都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其宣传的精神、传承的文化与知识,绝大部分是积极的、先进的、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图书编辑作为图书的设计者、组织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认识到图书与网络信息的这一不同点,充分突出图书在传播先进、积极思想和知识方面的优势。最近,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强调了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一对关系中,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2)图书编辑要树立创新意识。图书是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思想的重要载体,创新不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源泉,也是图书出版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图书编辑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是出版事业创新发展的主导者,主动承担起图书选材、策划、设计创新的责任,使图书在内容、形式、外观等方面具有新意和独创性,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传播先进技术、思想、文化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信息碎片化现象较为普遍,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碎片化的信息和病毒式的传播往往不能给每位参与者带来系统而全面的信息,而图书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为读者提供十分全面、具有针对性的知识、理念和相关信息。因此,图书编辑应经常浏览网络信息,从中搜集读者们喜爱的、关注的话题,积极发掘新题材。同时注意浏览相关信息,从中发现不足、找出缺陷,并在图书编辑过程中予以弥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网络信息成为图书编辑工作创新的源泉与动力,而非威胁。

2.2市场意识的拓展与提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图书出版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图书编辑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的销量与读者的反馈,最终关系到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图书编辑应及时创新工作理念,树立市场意识,在选题策划与编辑工作中处处以读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图书编辑在图书出版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对此,图书编辑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充分认识到市场导向对图书编辑工作的深刻影响,将图书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重视市场对图书的检验,将市场销量与读者的反馈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成效、评判自身工作成败乃至改进今后工作的重要依据。(2)在选题、策划、编辑、审核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处处做到以读者为中心,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与读者的积极沟通等准确抓住读者的喜好和阅读需求,使图书的题材、内容、编排方式等充分迎合读者的习惯与喜好。(3)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图书编辑工作的系统性,在编辑工作中将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审核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筹划和组织,将策划理念渗透到图书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将发行商的营销优势、受众关注热点等因素充分纳入策划过程,时刻创新和突出图书的卖点和特色,进而确保其实现最理想的销量和口碑。(4)树立品牌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价值成为影响图书市场的重要因素,而图书编辑是图书品牌塑造的第一推手。图书编辑应结合目标群体的喜好准确定位图书品牌,并在图书选题、策划、编辑等各个环节全面渗透品牌理念,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提升图书的市场知名度、认知度,逐步扩大图书品牌的号召力与影响力。

2.3读者意识的提升

只有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适应读者的喜好与习惯,才能真正赢得读者的青睐,实现理想的销量并树立良好的口碑。网络环境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同时,其选购图书的渠道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实体书店,在终端上的电子书阅读也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对此,图书编辑―方面要充分把握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对电子读物和纸质出版物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突出纸质出版物的优势,并努力打开电子书的市场,实施“一鱼多吃”,实现市场最大化。此外,在图书选材策划与编排的过程中,应充分满足读者们的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需求,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图书编辑工作。

在图书出版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在网络传播给纸质出版物带来深刻影响的形势下,作为图书出版业的核心力量,图书编辑应审时度势,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应对网络环境下编辑出版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美国资深编辑阿兰・威廉斯将编辑扮演的角色概括为:“是挖掘好作品的搜猎者、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师,还是在作者与出版单位间扮演不同角色的双面人。”结合这一观点,与网络环境下图书编辑工作的实际情况,一名合格的图书编辑应具备以下能力:

3.1提升信息获取与整合利用能力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编辑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对图书出版过程的一系列设计、组织、控制与管理工作来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进而促进书业的发展与进步。图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编辑、输出和传播的过程,而网络环境下,信息鱼龙混杂,信息的传播迅速而混乱,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只有具备很强的信息辨别、处理、挖掘、整合能力,才能真正捕捉到有利于图书出版的有效信息,把信息资源转化为出版资源,推出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优秀作品,满足市场需求和广大读者的需求。

3.2提升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读者的关注点也在时时发生着变化,由此也就给图书市场带来的很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随着互联网、电子书、网上图书馆等信息科技媒体的介入,使传统的图书市场的蛋糕被不断分切。在这样的形势下,图书编辑只有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才能保证竞争的取胜。在网络背景下,读者的阅读的口味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也变得多元化。因此在选题策划之前,图书编辑必须对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确保图书的选题与市场的需求吻合。(1)图书编辑要对其他出版社的相关图书进行调研;(2)要对读者群进行调研,了解相关图书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读者对图书的评价情况等。图书编辑对读者群进行调查,可以很好地掌握读者更喜欢哪一类的图书,对图书的选题策划起到有效的参考作用,确保选题的准确性、可靠性,特别强调在网络时代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使传统调研和现代大数据技术有效结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培养图书编辑的市场预测能力,还能有效降低图书出版的风险。

3.3提升选题策划能力

结合图书市场的需求,做出选题策划,才能保证图书能够创造出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图书编辑应该对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有较大的把握,确定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题,这是图书编辑在目前大环境下应该具备的工作理念,在进行策划选题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如下几方面的因素,(1)市场行情;(2)读者群;(3)市场上同类书的销售情况等,结合这些因素,来确定图书的出版内容、风格、封面版式的设计等,在策划设计的图书中,要打造出自己的亮点,要更具吸引力,能够贴近读者,贴近市场。此外,图书编辑还要尽可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多地掌握信息,更好地确定选题的特点,以这一特点来进行图书的宣传,靠创新性来加大对读者的吸引,打造出自己的精品,不断提升图书编辑的策划能力。

3.4提升营销宣传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众多图书出版企业已经认识到营销宣传的重要性,而在以往的编辑出版工作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选题不被看好的图书经过有效的营销宣传而取得了理想销量的例子。而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与内容对营销宣传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对于图书而言,其营销宣传工作与编辑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图书编辑有义务通过合理的选题、策划与推广手段来促进图书的销售,实现图书出版应有的价值。

对此可采取以下方法:(1)可针对不同类型与题材的图书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即结合图书的题材、内容、特点、受众群体等因素,结合市场需求提出图书特色,与发行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帮助其更准确地抓住图书的卖点与特色,进而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各大购物网站如淘宝、京东、当当网、亚马逊网等已经成为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网购者在选购图书时,商品详情页中对图书的说明能否突出图书卖点,成为决定网购者最终是否购买图书的重要因素,对此图书编辑应向图书发行、销售以及分销商提供充分的说明,以便其能够在网络营销中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取得更为理想的销售成绩。(2)可结合不同销售阶段的图书采取不同的营销宣传策略。图书的销售可分为投放期、销售期和滞销期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销售量、销售特点不同,而投放期和销售期是图书编辑开展图书营销推广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此图书编辑应结合这两个销售阶段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营销宣传策略。在图书投放期,读者对图书的认识与了解刚刚起步,这一阶段的宣传策略直接影响着图书的最终销量,对此,图书编辑应准确把握图书市场定位、受众特点、图书特色与卖点的基础上,结合时下热门话题,找出图书与受众关注话题的结合点,并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包括实体店、网络销售门户、官方微博、微信等积极推广图书,及时吸引目标群体的注意力并获得他们的认可,进而迅速提升图书的知名度与认知度;销售期即投放期过后,图书销量增长最快且销量较高的阶段,此时图书编辑应密切关注网络反馈、读者来信反馈、发行商反馈等等,在广泛搜集读者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图书存在的缺陷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在再版过程中及时加以改进,除此之外,图书编辑也可通过微博、微信、官方QQ等与读者进行密切的互动,及时转发读者的正面评价,以进一步推广图书,延长销售期并扩大销量。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法;测绘法;五个统一

1.强化测绘管理,维护城市建设的统一性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确保成果、成图质量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行工作,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资料。它为城市规划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是城市各项用地和建设项目定点、放线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各项规划、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进程,优良的城市测量成果,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基础,城市建设效益的可靠保证,城市现代管理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测绘战线的工作人员,对成果成图负责。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测的一切成果成图力求高质量。坚持自检互检的好作风,各级检查人员都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图式和测区技术设计书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对违反规范作业的成果成图有权拒绝检查验收。

《测绘法》明确规定了必须杜绝无证测绘,所有的测绘单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在取得相应的等级资格后方可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测绘生产。目前测绘市场发育不健全,存在一些无证测绘,超范围测绘的现象。尽管各地测绘主管部门为有效加强测绘市场的管理,以法规建设为前提,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个别测绘单位及个人利用各种关系和手段进行非法测绘,给城市测绘业务带来混乱,给国家建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严格控制无证施测,是测绘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的问题。从城市发展和总体规划的要求看,从事城市测绘都应该具备测绘资格和遵守城市测量规范,任何无证单位及个人在城市进行测绘是不允许的。城市测绘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坐标系统,统一高程系统,统一图幅分幅编号,统一技术要求,统一资料管理。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和城市建设的统一性。

2.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市场管理

目前,城市测绘工作还没有普遍被人们所重视,社会地位相对还比较低。人们对城市测绘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误解,片面认为,城市测绘工作是城市规划部门为收取建设单位费用而变着法子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可有可无的一项行业。要提高测绘工作的社会地位,就要搞好立法,加大《城市规划法》、《测绘法》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加强管理。长期以来,由于测绘管理工作未能及时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测绘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测绘市场的混乱,一些非法测绘单位及个人在从事测绘,绘制的地形图在使用;有的地形图用的是假定坐标、假定高程,地形图的比例尺、坐标、高程系统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正常实施,影响到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3.加强城市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

城市勘测主管部门还必须督促城市勘测单位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城市测绘质量管理,有利于加强对城市测绘工作的领导,有利于测绘市场的治理整顿。提高城市测绘成果、成图质量,是保证科学地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勘测单位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按照建设部部署,由城市勘测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达标检查验收,以推动勘测单位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行工作,它为城市规划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是城市各项用地和建设项目定点、放线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各项规划、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进程。优良的城市测绘成果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基础、城市建设效益的可靠保证、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所有测绘战线的工作人员,对成果成图质量负责。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测的一切成果成图力求高质量,坚持自检互检的好作风。各级检查验收人员都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图式和测区技术设计书的规定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成果成图,违反规范作业的成果成图有权拒绝检查验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施测,将给国家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措施,一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对所有的成果成图实行三级检查,二级验收、总工程师负责制度。所有工程都有任务书和具体要求,大型工程、重点工程都有技术设计书。我院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测量手段,可靠的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测绘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关键在于单位是否严格实行检查验收制度,是否重视质量管理。因此,加强技术业务管理,提高成果成图质量,确保测绘资料的真实性,是目前测绘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

城市勘测单位在进行城市工程测量时,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绝不能违背规划要求测量。特别是一些道路中心线定线、楼房施工成线等,必须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实地放线,决不能有半点差错,否则难以保证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城市规划能否正确实施,完全靠勘测单位的严格把关,所以,我们的工作心须认真负责,在精度和操作上严格执行测量规范。在征地、施工放线中,必须满足规划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城市测绘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必要的成果审验制度。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测绘成果、成图须由主管部门审验,不经审验不得使用。同时,应严禁使用假定坐标、假定高程,一个城市只能使用一套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以及图幅和编号,决不允许另设第二套,确保测绘资料的统一性、系统性、完整性。

4.加强测量标志管理

测量标志是国家的宝贵财产,是经济建设、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依据,又是测绘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城市测绘管理部门应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完善测量标志保护的法律法规,设专职负责管理和维护测量标志。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市民广泛宣传测量标志的作用及重要性,宣传国家保护测量标志的有关规定,使之家喻户晓,从而提高市民保护测量标志的自觉性。对在城市范围内建立的永久性标志,各有关测绘单位应委托当地有关单位和个人负责保护,签订委托保管书,并将保管书和测量标志位置说明书报市测绘管理部门备案。同时对损、毁测量标志的违法行为应严肃处理,办理审批拆迁测量标志的事宜。定期进行测量标志普查和维护,加大测量标志的管理与维护的力度。

总之,城市测绘成果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地形图所反映的信息要素和可靠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详细规划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测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它是为城市规划设计服务的,但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又起着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8篇

出版单位转为企业化改制之后,开始步入市场经济阶段,这对于出版单位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与此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也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电子图书由于阅读方便,成本低廉,成为了许多阅读爱好者的首选,这对于纸制图书的出版单位更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出版单位要想立足市场,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加强对图书的价格控制,而要想取得这种价格竞争力,又能获得一定的利润,就应该通过图书成本的控制才能实现目标。文章首先对图书成本管理的内容从狭义和广义角度进行了区分,然后从规划性、合理性和全面性三个方面解释了图书管理的特征,接着阐述了图书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图书出版整体规划、跟踪控制流程、成本分摊方法、成本核算系统以及管理理念等五个方面对目前出版单位图书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解决出版单位的图书成本管理问题。

关键词:

出版单位;图书成本;成本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商业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盈利机会,也使企业置身于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采用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来满足现代管理的需求。

一、图书成本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一)图书成本的定义

图书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图书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是从会计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耗费和支出归集、计算出生产成本,即图书的制造成本。广义的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耗费,即图书成本的对象包括图书出版过程中的所有成本。

(二)图书成本管理的内容

根据图书成本的定义,图书成本管理也可分为狭义的图书成本管理和广义的图书成本管理。狭义的图书成本管理也就是传统的图书成本管理,管理的对象只针对图书的制造成本,判断图书是否盈亏的标准是看“图书营业收入”是否大于“图书制造成本”,这是一种典型且短视的产品决策观。广义的图书成本管理也就是战略成本管理,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从“产品总成本”角度来判断新产品是否盈利、新生产线是否决策上马。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图书的制造成本,而且对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如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材料采购、制印装、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作业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管理,从总体上判断产品的盈利性和价值创造性,可见,现代成本管理的本质是“基于价值链”的总成本管理。

(三)图书成本管理的特征

1.图书成本管理的规划性

传统成本管理往往把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制造环节,并通过加强对制造环节的各要素成本的控制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战略成本管理认为,要做好图书成本管理,必须在图书的选题策划阶段,对图书组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材料采购、制印装、销售、售后服务等进行全盘规划,从源头上控制图书的成本。

2.图书成本管理的合理性

图书成本归集的是否合理,决定着图书价值反映的是否真实,决定着领导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在进行成本归集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分摊依据,对与图书相关的编录经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进行合理的归集,使图书的成本真实反映图书的价值。

3.图书成本管理的全面性

在实际管理层面,如果仅仅依据图书的制造成本来计算图书的经济效益,必然扭曲事实,并做出错误的决策,只有用图书的总成本来计算图书的经济效益,才能真实反映图书的价值。

二、图书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战略是最常见的一种竞争战略,也是企业通过有效的途径降低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1.加强图书成本管理有助于优化图书成本核算。通过选择合理的费用分摊方式,可以使图书成本真实反映图书的价值,而出版企业选择的重点扶持的项目也能够赢利,甚至最终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量。但是,如果图书成本核算不准确,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甚至有可能给出版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加强图书成本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出版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优化选题、材料节约、生产创新和自动化等来控制图书的成本,使图书的成本达到最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价格优势。

3.加强图书成本管理有助于明确企业价值链的优劣。通过完善的成本管理,辅之以全面的企业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的分析,能够帮助出版企业找准自己的竞争优势,明确自己的成本软肋,实现成本节约战略的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三、目前出版单位图书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图书成本的全盘规划

目前,有些出版单位不重视图书成本的全盘规划,在图书项目的选题策划阶段,不制定图书成本的全盘规划;在选题论证阶段,也不对图书的成本、利润进行分析;在后续的编辑、制造和销售阶段,各项成本费用经常随机产生,无据可循,等到图书出版之后再计算实际出版成本,如果前期成本过高,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补救的余地,成本管理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缺乏图书成本的跟踪控制

在图书项目策划阶段制定了图书成本的全盘规划后,后续阶段的跟踪控制也非常重要,有些出版单位库存图书特别多,其中就包含一些残损图书和印装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出现这种情况,跟图书的制造过程没有严格的跟踪控制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图书稿件经过三审三校,达到齐、清、定之后才能开始印刷,但如果这个过程缺乏跟踪控制,在达到即定标准之前就开始印刷了,由于现在的印刷设备都比较先进,自动化水平也比较高,印刷一种几千册的图书也就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如在开机后发现图书内容有问题或印刷质量有问题,基本上是没法控制的,这样,即使规划制定的再好也无法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三)图书成本费用分摊方法不合理

目前有些出版单位在成本核算中,为了满足按部门绩效考核的需要,把编辑的各项费用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归集,然后把这部分费用依据“图书印张”或“图书码洋”分摊到图书中,由于一个部门有的编辑做书多,有的编辑做书少,有的图书印张多,有的图书印张少,这样有些印张多的图书就分摊了大量的费用,分摊的结果导致某些图书的成本特别高,甚至有些品种比定价还高,这样计算出的图书成本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图书的价值,导致一些经济效益好、市场价值高的图书反而被淘汰。

(四)成本核算系统比较落后

有些出版单位的成本核算系统比较落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会计软件还只具备简单的核算功能,除了基本的资产负责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外,其他表格如成本表,投入产出表等都无法自动生成;另外,由于各部门的系统都是孤立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务,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无法提供某一经营决策所需要的完整数据,这样降低了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决策失误。由于现代管理需要各部门的数据相互共享,对整个产业链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显然这样的核算系统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成本管理的需求。

(五)图书成本管理的观念没有转变

许多出版单位的图书成本管理还局限在图书成本的核算阶段,仅仅把制造环节的成本作为计算图书成本的主要环节,但是,由于出版物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其实制造环节的成本节约余地并不是很高,比如纸张的价格、装帧设计的费用、制印装的成本等等这些价格调控空间有限,仅仅从这些方面来节约成本,图书成本管理的效果不会特别明显,如果无原则的降低成本,甚至可能会影响图书的质量。

四、加强图书成本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图书成本全盘规划制度

图书出版首先从选题策划开始,在选题论证报告中就应该包括图书成本全盘规划书,此规划书的内容应该包括后续的组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采购、制印装、库房管理、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成本,以及为达到规划的成本应该采取的措施,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后续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事先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建立了图书成本全盘规划,可以使各部门目标明确,行动一致,比如当一种图书成本全盘规划制定后,财务部要准备足够的资金,采购部门要准备必要的材料,印制部门要选择合适的印厂,市场营销和销售部门要为此种图书做相应的宣传工作和销售准备工作等,这样就为图书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图书成本的全盘规划,就无法估算图书的利润,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无从谈起,可见建立图书成本全盘规划制度是强化出版单位图书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二)制定图书成本跟踪制度

图书成本的全盘规划制定后,在后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图书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如何,还应该派专人进行跟踪,否则,不光无法完成事先规划的成本,甚至可能给出版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要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跟踪,比如图书制印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管理不到位,肯定会成为成本浪费最严重的阶段。而发货过程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发货的数量要根据客户的销售能力、信用状况等,以免产生大量的退货,从而增加图书的销售成本;另一方面对实际产生的成本进行跟踪,每进行一个经营环节,都要把实际发生的成本与规划成本进行比较,比如审稿环节结束了,要对稿酬、编辑加工费等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汇总,并与事前的成本规划进行对比,如果偏高,就要对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找到原因,争取在后续阶段把这部分成本补回,这样就为图书成本的管理提供了后续保障。

(三)选择合理的成本费用分摊方法

为了解决成本费用分摊不合理、不全面的问题,应优化使用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正确计算具有两个前提,一是作业消耗资源;二是产品耗用作业。根据出版行业的特点,图书的稿酬、材料、制印装成本一般可以直接分摊到图书中,有一些费用如编辑人员的工资,编辑加工费用,办公费用以及编辑部门发生管理费用,图书的销售费用,这些费用与图书成本相关,但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分摊到不同的图书中,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每种图书的难易程度不同,编辑加工的复杂程度不同,每个印张所耗用的人工工时不同,不能简单地按张印或码洋把这些费用分摊到不同的图书中。在分摊时,财务部门应认真分析上述费用的成本动因,根据相关的成本动因分摊到相应的图书中,编辑人员的工资,编辑加工费用,办公费用以及编辑部门发生管理费用等,一般情况下,这些费用与人工工时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选择人工工时作为其作业动因对这些费用进行分摊。销售费用主要是为销售图书发生的,图书的销售收入是以销售码洋为基础计算得来的,特别是现代销售模式的多样化,书店开展活动的促销费用大多是依据销售码洋来计算,因此销售码洋作为销售费用的作业动因比较合理。

(四)健全图书成本核算系统与方法

传统的图书成本核算系统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成本管理的需求,出版企业需要一个强大、灵活、高效的数字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将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完整地集合于同一体系中,为企业各项业务的顺畅运行提供管理平台,带来高效率和高效益,并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国外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ERP已经把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了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并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并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的动态信息,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财务效率,在市场获得了竞争优势。ERP系统的先进性、自主性和高效性已成为图书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可见,出版企业引进ERP系统已迫在眉捷。

(五)从战略的高度做好图书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以识别企业关键成功因素为基础和出发点。迈克尔•波特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战略框架,为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分别对图书出版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和企业间价值链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出版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制印装、质量检测、图书的库存管理、订单处理、发货、促销、销售队伍建设,销售渠道选择以及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是保证和支行基本活动而发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选题策划、装帧设计等。识别了企业的价值活动后,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识别出具有成本优势的作业或活动,分析价值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对价值活动进行优化与协调,为建立持久竞争优势采取改进行动。比如在图书的销售过程中,如果某种图书的销售量比较大,可以与印制部门协商,把图书直接从印刷厂发到图书批发商,这样就降低了仓储部门的人工成本、运输费用和库房管理费用;许多出版企业将图书的制印装环节和图书库房管理环节实行外包等等,这都是企业去除非增值作业,保留增值作业的体现。出版企业间的价值链包括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出版企业的上游价值链主要包括作者和拥有版权的单位等,下游企业主要有印刷厂、图书批发企业等。可以采用长期合同、合营甚至控股等多种递进形式形成企业间的纽带,这样有助于节约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横向价值链上的企业主要是各种出版单位。通过分析现实或潜在竞争对手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从而明确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并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企业的图书成本,大大提升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总之,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商业环境的需要,出版企业应该从图书成本管理制度、图书成本费用的分摊方式、图书成本的核算系统、图书成本的管理理念等方面加强管理,发挥自己的成本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梅玲,朱学义.国外企业财务软件的发展历程[J].企业管理信息化,2005(04).

[2]孟怡平.从传统成本管理提升到精益成本管理[J].出版发行研究,2011(02).

[3]王燕.图书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与措施[J].管理世界,2015(12).

图书市场部工作计划第9篇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原则思想指导与影响下,全国各行各业也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进行工作的,图书馆亦受其制约和影响。这就使图书馆形成一整套具有计划经济特色传统的服务思想、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图书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从长期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更新图书馆服务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则是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服务方式

作为社会知识交流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图书馆,如果不对传统的思想进行变更,不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改革,不在服务领域进行开拓,不在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进行创新,只能是自我贬值,势必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迎接挑战,尽快转变观念,努力构造新模式,改变传统的文献服务方式,由封闭、被动、静态单一的服务方式,转向开放主动、动态多样的服务方式,开拓新领域,闯出新路子,使图书馆在市场经济大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2.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市场效益观念,增强参与竞争意识

图书馆工作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就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服务又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牢固地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做好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各项工作。在竟争激烈的今天,信息就是效益,就是金钱,信息资源就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二、图书馆面对市场经济应用的对策

市场经济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信息的集散地的图书馆,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图书馆能否进人市场?面对市场经济图书馆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应拿出具体的措施。

1.培养和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市场

信息服务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这是不容置疑的。将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信息,经过整理加工与发展,使之成为信息产品,然后推向市场,便成为有价值的产品。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宝库,要将文献信息开发作为产业来办,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馆藏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优势,以此为突破口主动出击,使图书馆尽快地、全方位地、有偿地进人信息市场。总之,图书馆进人信息市场,不仅是市场经挤对图书馆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把工作重点转向为企业服务

将科技、教育、文化集于一身的图书馆,应该在为生产、科研服务,在为经济建设的服务中,自觉地把握有利时机,积极投人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图书馆为企业服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知识一但与生产相结合就能成为“物化的智力”;这种物化的智力,可以十倍、百倍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因此,把工作重点转向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当今图书馆活力之所在。要在做好为企业深层次定向跟粽服务的基础上,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和咨询功能,为企业所碰到的问题,如原材料供应、镜售市场和资金来源等提供咨询服务,尽可能地对重点课题承担产前、产中、产后的文献、信息、科技一条龙的全程服务。

3.建立多层次、纵横结合的服务协作网络

由于企业所需求的信息和技术面广,量大,因此,任何一个馆都难以全面承担和完成,所以必须注意发展图书馆和政府经济部门、情报部门、科协、科研单位等部门的纵横联合,形成纵横交错的服务协作网络,以保证为企业提供全优的服务,并达到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共同服务,共同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