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交通工程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5 10:54:02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第1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课程;交通工程专业;交通安全法;业务素质课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铁的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的总里程数将高达15万公里,覆盖全国交通网络。目前,在许多大中型城市中,得到批准建设轨道交通的有45个,规模近3,500公里,总投资近3万亿元。自2000年起,山东科技大学就已经开展了有关轨道交通设计的工作,在其技术指导下,青岛的轨道交通总长度超过300公里,为交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远大的发展空间。其中,轨道交通课程主要包括线路设计、轨道工程、轨道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和系统设计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因此,强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培养中的作用对提高轨道交通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情况而言,轨道交通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如“讲练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步疑教学法”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重点,学生往往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轨道交通人员的新要求,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轨道交通工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较为陈旧,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不仅教学环节相似度很高,教学理念单一,单向思维定式严重,而且很难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课程设计环节存在不足。

由于轨道交通课程从属于交通工程专业的某段线路或区间的设计和计算,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大量的设计条件,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去理解操作方案。但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使得教学形式单一,设计周期较短,考核机制松弛,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和钻研。第一,课程设计安排的简化现象比较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课程设计至少包括路基、区间隧道和车站等项目,教师过多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到教学内容的真谛。据调查,实践教学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出现的,课程设计简化的倾向十分严重,有的教师会压缩课程设计的实践,有的教师会将设计内容精简,从而降低了设计难度。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将理论公式照搬照抄,忽视了实践中的诸多因素。同时,由于教师布置的设计内容每一届都很相似,因此设计模式和成果也多半是模仿而来,与实际要求的效果相差甚远,这也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埋下深深的安全隐患。第二,轨道交通课程设计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在交通工程专业中各学科之间应该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专业知识和理论内容,忽视了其他学科与轨道交通的内在联系,使得各学科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甚至造成思路混乱。第三,轨道交通课程设计考试过于宽松,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该设计的考核多以提交设计报告为主,设计的环节没有设置任何反馈机制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的设计理念、思路、方法更是得不到清晰的反馈,长此以往,错误的观念得不到纠正,会逐步累积成错误的工作习惯,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

(二)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在开设轨道交通课程的高校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占绝大多数,即将精讲、PPT和图片浏览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教学环节相似、手段单一的问题,依旧是课件、讲解满堂灌的旧模式,很多学生反映课堂中所学知识不如“试验训练”和“课程设计”的环节收获多。因此,实现多角度、多系统开拓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方法和模式成为改善教学的主要问题,将教学重点转移到突破单向、定向思维,采用启发式、主体式教学法上来。

二、提高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近年来,轨道交通课程中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渐被广大高校认为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因此其教学方法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改进。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主要从教学内容、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轨道交通课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

实践是轨道交通教学课程的根本,上海交通大学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在国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所占学时高达40%~45%。因此各大高校也要树立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适时制定出适应时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方案。建议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时,丰富理论教学形式,从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课程设计在轨道交通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强课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精讲教学。精讲同样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板书、演示和测试,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精讲不能以传统的传授方式进行,而要实现教学的多维突破,如教学中存在公式复杂、概念多、构造规定多等情况,这种推导严密的内容让学生往往难以适应,这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轨道建筑为例进行讲解,降低了学习和理解的难度。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关联性教学。

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树立专业课“全科设计”的教学理念,即轨道交通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环环相扣,相互关联,推行模块化教学。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学科的发展前景,将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前沿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合理采用多媒体实践手段,用更容易理解、记忆和贴近工程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是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的关键环节,单一的教学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多模块、多维度的教学理念应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的实践教学中来,不断强化课程设计对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考核机制上要推行随堂考核和成果答辩考核,严把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严谨、务实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会锋,靳露.交通工程专业轨道交通课程教学内容研究[J].大学教育,2015,9

[2]郭文荣,于丽杰,高宗余.应用型大学《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与研究[J].办公自动化(学术版),2014,9

[3]刘陕南,石嵘.主动式教学在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4,29

[4]车广侠,于慧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施工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市场,2011,49

[5]彭涌涛.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轨道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6

交通工程学第2篇

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设交通工程学课程,必须在整个培养计划的制定背景下,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通过学习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运筹学等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将有助于学生对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计算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与交通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方法,对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又起到纽带作用。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等课程将对交通工程学的重点内容做深入阐述,这就需要学生在此之前牢固掌握概念和基本方法。因此,交通工程学与前修后续课程存在衔接递进的关系,建设课程体系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在学期的安排上注重时间的合理分配。在课程内容上,与前修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可以适当简化,注重知识点的应用介绍内容。重视新开设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有意识地将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内容做介绍说明。引导学生构思交通工程学的设计流程,掌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基本内容,初步学会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报告。在后续课程如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开设之前,引导学生发现工程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主动寻找解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

2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工程教育教学方法

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调理论课程与工程技术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基本理论公式推导的讲授过程中,课堂教学可采用板书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思维记忆。但是在讲授工程应用案例时,如对某交叉口的设计改造,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采用课件的形式能够以图像、声音的形式动态阐述工程实施前后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方案要求,通过修改交通流要素等基本参数,可以实时使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方法,从而极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仿真软件如vissim、transCAD等,利用软件的强大功能,系统地让学生了解人、车、路、交通量、车速以及密度等特点,便于学生分析和设计不同的交通调查报告、规划方案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采用小组讨论、对话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在教材之外主动搜集与交通工程学有关的素材,参与网上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种现代化交流平台,开放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与外界社会的交往能力,在社会环境的背景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讨论交通问题,更有助于学生明确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3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基本素养,包括理论和实践素养。新开课教师至少要承担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验教学,每年课程专任教师需要轮换到实验室从事相关实验工作。有效利用学校实验室,教师在带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交通工程学的教学理解,有助于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实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工程教学模式强调以企业产品的基本生产流程来培养学生,同样也就要求教师必须有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研究生产的相关工作。传统的课内封闭式实验方式显然还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鼓励授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交通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院等工作部门建立联系,采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帮助相关部门解决交通问题,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采用外聘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来课堂讲授,采取教学相长的方式。交通工程学所涉及的问题牵涉社会各个方面,多学科交叉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必须增强解决现实交通问题的能力。

4采用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考核结果是课程教学效果最直观的表现。学习效果除了笔试的方法之外,可以通过观察平时学生的个人交流能力、设计方案的组织实施能力,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评定量表,通过学生在平时的回顾总结、日记、作业等形式采用学生互评、自评的方法作为参考。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更适合多元化的学习教育模式,也能够增强考核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终对学习效果的判定会更具备可信度。

交通工程学第3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交通工程学 课程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ffic Engineering" Teaching

ZHAO Xiangquan

(Gu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Guiyang, Guizhou 550008)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drastic progress. Meanwhile, Reform "traffic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is also ongoing. However,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s "traffic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hindering reform. Therefore, "traffic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urses will be outlined in this article as a breakthrough, shallow to analyze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stage teaching vocational problems and drawbacks, and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vocational "Traffic Engineering learning measure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Hope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majority of shallow vocational instructor.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社会交通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管理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之下的必要探索。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不断推进,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来说是一个亟需突破的难题。加之交通工程学课程属于交叉性和应用性学科,极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现如今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高职教育交通工程学课程概述

1.1 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

从宏观上来看,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由道路工程学衍生出来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交通发展、发生、运行、分布以及驻停等规律,涵盖了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运营、交通监控、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的理论,重点探讨了交通中道路、车辆、行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门集聚了工程设计、工程技术以及管理能力的学科。

纵观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其微观上的内容涵盖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性理论,重点阐述了车辆、行人以及公路的交通特性,穿插了交通流量理论和交通环境基本理论。第二个部分则在着重讲述交通规划以及交通调查。第三个部分则阐述了交通通信能力、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以及停车场的规划和设计等。交通工程学课程是高职院校中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具备交通工程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1.2 交通工程学的性质

关于交通工程学的课程性质,实质上是与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通常来说,交通工程学是以交通道路为主要研究方向,从交通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影响交通流量、交通效率、交通安全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参与者(车和信任)等要素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关系、基础方法和基础理论。交通工程学往往是高职院校中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也会与轨道交通、交通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专业联系在一起。故而,交通工程学就具备了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

2 现阶段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弊端

2.1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而且课程又极具交叉性的性质。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公式多、符号多、概念庞杂、教学环节复杂。这就需要高职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但是,就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来看,仍然以传统单一的方式在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开放性、跳跃性,学生主体意识难以展现出来。而且,交通工程学是一门需要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课程,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一点教学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到课程教学的乏味,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内容也不能准确掌握。近些年多媒体教学方法不断普及,但是有的高职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却又本末倒置,让多媒体教学方法成为主体,导致教学方法偏离,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更是难以理解和消化。

2.2 交通大发展,内容不能够跟得上,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交通运输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现代交通运输的问题和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国交通工程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末才创立的,正处于交通工程大发展时期。作为年轻学科的交通工程学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很多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涌现,交通问题也是不断出现,交通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而上世纪创立的交通工程学很多内容都颇为陈旧,理论太多,跟不上实际交通状况。

2.3 缺乏实践性

交通工程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就决定了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一定要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结合起来。但是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的课程教学无法与人才培养联系起来,缺乏实践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使得交通工程学的系统思想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2.4 理论与实际知识脱节

由于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对于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实际知识的要求很高。但是现阶段由于观摩学习实际知识的操作性小,学时不够等原因。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存在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此外,由于现阶段交通大发展,交通方式设计的问题层出不穷,交通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城市的交通情况也不同,学时很难学到全方位、立体化的实际知识。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多,交通实际知识的学习需要到达交通现场,交通现在情况多变,不利于学生安全。

3 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3.1 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和方法是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广大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教师应当改革传统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做到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具体而言,丰富教学手段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现如今广泛利用的一种,合理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显著提高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广大高职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收集交通工程相关的各种视频资料、动画资料、图片资料等,通过科学整理和精心编排形成合力完整的多媒体资料,合理融入课件中。切忌主次颠倒,一定要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发挥出来,不能让其成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2)在传统的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往往都没有专门设置实践教学的环节。故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环节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交通调查任务,让学生主动进行交通特征统计的课外实践。为往后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数据的处理奠定基础。

(3)网络教学是当今教育教学方法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了广大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网络教育方法不仅可以转变教师角色,也可以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教学课件、教学习题和教学大纲,通过现场教学录像的共享让高职学生在课后能够与教师不断进行沟通。

3.2 变化教学思想

在教学观念上,教师必须从交通工程学课程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出发,将现代交通工程的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并不断注重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思想的转变。通常来说,教学理念的变化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交通生态环境和交通心理环境的协调。(2)交通安全与社会安全的协调。(3)交通现状与交通发展的协调。(4)充分考虑高新技术、交通资源、交通参与者的协调。

3.3 更新教学内容

就现阶段与交通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理念、新技术等不断出现。其中囊括了绿色交通系统、交通系统管理、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交通需求管理、智能管控体系、现代计算方法等。这些内容与我国当下交通工程的发展紧密联系,但是交通工程学课程内容却很难跟上这些理念、技术和理论的更新。故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势在必行。在更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交通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交通工程学所涵盖的基本方法、基础理论和基础概念等于现代化交通工程相互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3.4 加强实践

加强实践是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这是适应现阶段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实践教学建设的趋势。首先,广大高职院校一定要摒弃以往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形式,探索出符合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有独立的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联系起来。其次,要不断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在高职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完整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再次,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性、减少说教性。逐渐构建操作性、实践性、综合技能型相互结合的综合实践体系。最后,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相关设备,组建实训基地。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观念,才能促进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不断适应现代交通工程发展的需求,能够顺利迎接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在新时期下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于景飞,张,池秀静.提高《交通工程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9).

[2] 刘博航,王庆敏,张文胜等. 《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建设[J]. 价值工程,2010(16).

[3] 周培.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4] 胡永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交通工程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5] 张水潮,吕晨曦.交通工程学实践教学中的五阶段法[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2).

交通工程学第4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2823

国内刊号:42-1382/U

邮发代号:38-14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9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交通工程学第5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46-02

我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高校教育者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手段、改革课程体系,紧跟科技和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必须的发展方向。交通工程课程属于应用性和交叉性学科,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因此对于交通工程课程的讲授不应仅仅以课程学习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交通工程的课程性质

交通工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课程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轨道交通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交通工程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与系统性较强。它是由道路、铁道、汽车、数学、心理学等专业转向交通工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数理统计与运筹学基础,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通工程是将人、车、路、环境四者纳入统一体系统,需要从业人员运用系统思想解决相关问题,因此系统性是它的另一个特点。

二、目前交通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仍以接受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交通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单一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且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近年来虽然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但优越性并不明显。有的教师完全围绕课件讲课,导致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蜕变为主导作用,这反而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陈旧。中国的“交通工程学”创立于70年代后期,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其发展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出现。在交通中出现的问题也曾出不穷,相应对策不断更新。而目前的教材中有些内容还是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交通工程理论为主,导致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3.不能结合社会需求调整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息息相关。除此之外,交通工程对系统思想的培养要求更高。如何在交通工程课程教学中贯彻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思想是个难题。

三、交通工程课程的改革方向

1.教学手段的丰富。①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已很常见,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资料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收集各种交通工程的动画、视频资料,精心整理、合理编排,形成完整的系列章节多媒体资料,并融入到课件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更直观地展示各种交通设施、存在的交通问题,使学生有更感观的认识。②合理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在交通工程课程中并不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合理的实践教学安排却更加容易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应设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可以布置一些交通特征统计的课外实践,学生进行实地的交通调查,获得某个实验路段的交通数据,结合数据可在后续课程中进行交通统计、交通预测等方面的实践。③构建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是我们今天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信息工具,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我们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以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地位、转变教学内容、转变媒体功能、转变进程结构,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当然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不断地积累,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将有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集、主讲教师介绍、现场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录入网站,便于学生课后自习以及与教师课后进行沟通。

2.教学内容上的更新。当今与交通工程学相关的现代高新技术和边沿学科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理念不断涌现,包括: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系统、交通行为理论、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现代建模与计算方法、智能控制系统理论、现代仿真技术等。这些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为背景,并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现代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介绍相关的应用技术。特别在交通系统设计、现代交通系统分析(包括交通影响分析)、现代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绿色交通系统、现代交通仿真系统、现代道路物流系统等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等方面更具特色。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交通工程发展的最前沿。

3.教学思想的变化。在教学思想上,从现代交通工程的新理念出发,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交通工程教学思想的转变。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理念的变化:将致力于发展协和交通运输系统的理念融会于教学之中。包括:①交通与(生态的、心理的)环境协和;②交通与未来的协和(适应于未来的发展);③交通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④交通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小的资源维持交通的需求)。高新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新理论与新方法的运用。系统思想的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考虑人(行人、司机、乘客)、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路、环境及其他因素构成的统一系统。对公共交通及人的关注: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公交作为城市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它直接保证着城市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转。因此,城市公交优先就成为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传统城市交通环境设计的基本特点大多是“以车为本”。因为一提到人车分离,往往先考虑和解决的是车辆而不是人的通行问题。“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交通并不仅仅是车的移动,而是人或物的移动,规划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只有把“人优先”作为前提,车辆的通行和安全才能得到保证。在课程教学中应使学生充分理解公交优先及以人为本的现代交通工程的基本特征。

当前我国对交通工程人才的系统运筹思想、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运用等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进行交通工程课程建设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对交通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把握,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丽,等.《交通工程》双语教学课程的探索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2]李文勇.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J].交通高教研究,2003,(1).

[3]程琳,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3).

交通工程学第6篇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双语教学 措施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是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中同时使用外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教学。因其采用的外语以英语占绝大多数,故也称为中英文双语教学。

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

1 交通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1交通工程特点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应用学科,以人、车、路及其综合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7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经过30多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现已成为一门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发展迅速、软硬兼顾的综合性学科。从国内外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应用情况来看,该学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系统性。交通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大系统,因此,交通工程学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1.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工程、执法、教育、环境、能源等许多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另外,又与地理、历史、经济、政策、体制、计算技术等诸多因素有关,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1.1.3动态性。交通系统是个动态系统,即交通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因此在交通状态分析过程和控制中,应注意进行动态分析。

1.1.4实践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证明,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时期的建设阶段和经济发达时期的管理阶段,该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多来自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从而使学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该学科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也注重实际应用;既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又有交通调查研究和实际交通现象分析等实践环节。

1.2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新形势下的双语教学亦是如此。当前,社会需求的是现代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外语交际与应用能力。因此,双语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定向到社会需要的层面上,定位到培养能够完全掌握并能用外语熟练表达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的原点上。我们认为,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目的的定位也不能脱离这个层面,偏离这个原点。

双语教学是通过教育语言来达到两个目的,即:

(1)通过媒介语来掌握学校教育体系中规定的科学文化知识;(2)通过双语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实质上,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要学会正确地处理好“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教学语言”的教学目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媒介来传授知识;“语言教学”的教学目的则是在课程讲授中学习某种语言。二者关系如处理得当,可以实现“共核”与“双赢”。

交通工程双语教学也要定位到“两个目的”的原点上。一方面,作为“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英语为语言媒介来达到交通工程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专业课,其教学目的和要求概括起来讲,应包括:重点掌握交通工程学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交通调查与分析方法;了解交通最新动态并作出具体分析;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法;了解现代交通工程高新技术和理论;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复杂问题;学习运用概率统计、运筹学等工具。另一方面,作为“语言教学”,本教学又要教师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双语为媒介,尽量营造自由的课堂文化、严谨的学术氛围。教师在传授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对语言进行感悟、领会、吸收、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两个目的”开展教学,从而推动本课程的教学革新,促进我校的教改工作和本科教学水平的评建工作。

2 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1两个“手段”,一个原则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所谓边缘学科是指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科学,主要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学科体系的综合叉。由此可见,交通工程学涵盖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尤其是现代交通工程,它包括许多相关的前沿理论和高新技术。它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手段既要摆脱纯粹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又不能完全依托“鼠标加课件”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获取更加丰富、直观、形象的专业知识方面来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而言,它是开展交通工程双语教学的一种好形式。但从总体来看,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易造成教学节奏过快,学生跟不上;易引起视觉疲劳;教学难点不易讲解等等。我们认为,两个“手段”各有利弊,在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手段上,必须坚持“两个‘手段’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多媒体手段为主,以传统手段为辅”的原则。这个原则对实现交通工程双语教学预定目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2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本着“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紧密结合交通工程学特点”的原则,制作完成了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该课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2.1专业特色强。本课件在保持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还收集了大量专业最新动态、图片资料,另外还补充了ITS、南京交通规划等讲座内容,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特点。

2.2.2中英文实时切换。课件在总目录、各章节和页面均建立了动态链接,可通过点击相应按钮在中英文界面之间进行实时切换。

2.3.3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件的页面制作中,特别突出了“新”、“奇”、“趣”等特点。整体画面制作新颖,在教学重点处以特别的声音提示学生。另外,课件中还收集了大量专业图片(国内外)和动画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4课外内容较丰富。交通工程双语教学课件在保持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还收集了大量专业最新动态、图片资料,另外还补充了ITS(智能运输系统)、南京交通规划等专题讲座内容,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3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方法

2.3.1课前准备与课后总结相结合。交通工程双语教学课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工作:收集交通工程相关中英文资料;熟悉中英文版课件及补充讲义的内容;理清教学脉络,酝酿教学兴奋点;明析讲解重点;吃透课程难点;扫除教学盲点等等。教师在课前既要过“专业知识关”,也要过“外语水平关”,对授课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实现双语教学预期目标的先决条件。目前,交通工程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故应对其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不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课后总结、中期总结和期终总结(如问卷调查)。教师的课后总结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2.3.2立足教材与补充讲义相结合。交通工程双语教材主要采用内部资料(英文)结合相关专业书籍翻译而成,在教学中既能保持英文教材的“原汁原味”,又能把握中文教材的教学重点。补充的讲义既有英文的,也有英文的;既有原版教材上的经典摘录,也有专业学术的最新动态。

2.3.3课堂精讲与习题训练相结合。精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重点可英文讲解,中文复述,如交通工程学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难点可用全中文讲(如交通流理论Theory of Traffic Flow)。无论重点难点都要进行适量的习题训练,重点的相关习题可以是英文的(如默写单词)或中文的,难点可以是中文的。

2.3.4课间提问与课后自学相结合。提问教学法能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布置一定的自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通过双语教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为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双语,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复习及预习所学内容。为了巩固课堂内容,学生需要查阅相关中文材料,这样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所达不能体现的。

参考文献:

[1]毛红英.实施双语教学的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4,(19).

[2]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熊洁.双语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

交通工程学第7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79-02

一、引言

北京工业大学自1979年创办交通工程学科以来,始终坚持“工管兼容”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改革,已初步形成以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和交通仿真四个模块为主的教学体系。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为了培养综合应用人才,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特别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在第六学期开设了为期三周的《交通工程课程设计》。该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认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地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较少,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对交通工程的认识往往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意义理解不深。近年来,实践环节的比例有所提升,实践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实践课程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反,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可能造成学生的懈怠,浪费学生的时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二、《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及定位

目前,国内开设交通工程相关的课程设计的学校很多,大多数主要依托于交通工程学理论课程[1][2],因此实践的内容相对集中。我校目前该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多以研究类课题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因此,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在学生学习过多门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有必要开设一门课程设计,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交通工程是以研究交通规律以及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等之间关系为基础的一门交叉学科,侧重于综合应用的工程技术学科。因此,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的定位应立足于培养综合应用性人才,从整体的高度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努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各门相关课程的主要知识,避免相关知识的相互脱节。

三、实践内容制订的原则

课程设计所要完成的内容,是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课程设计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的发展方向,以下几点原则对制订实践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综合性。课程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应涵盖本专业主要理论课程的重点知识。在体现知识全面的同时,应突出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应努力通过本环节的教学,得以加深认知。在制订任务要求时,应考虑通过特定环节,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实际问题以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善诱学生通过综合措施解决实际的交通诟病。所提交的设计成果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2.系统性。课程设计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要合理系统。在组织安排一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须考虑各知识点之间的前后关联,体现各知识点之间应用的体系关系,摒弃各知识点相互脱节的“孤岛效应”,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认知。

3.真实性。课程设计内容的真实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选取真实的路网、路段、路口,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实际交通现状及需求,并对交通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价。结合设计任务要求,基于实际调查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交通工程设计。真实的交通工程环境,能帮助学生减少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相互脱节,能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该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邀请学生代表一同制订课程设计内容、进度安排、考核指标等相关环节,争取学生的全面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以及积极自主探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5.集体性。提出这一原则不仅仅是因为课程设计的学时少内容多,更深的原因是团队合作的精神是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自主分工,协同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6.连贯性。课程设计内容的制订须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每一届学生设计的内容在大体一致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改进,适应本专业的动态演变进程。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和方法。课程设计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任务,都与理论课教学不同,而且不同专业的课程设计又有着不同的行业背景,因此需要针对特定的课程设计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在课程设计内容、教学需求、材料准备等方面都是“一手操办”。教师应该努力尝试“权力下放”,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2.差异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们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完成课程设计。学生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兴趣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等方面。因此,无论在分组上,还是具体分工上都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适用于各组情况的具体教学方法,对于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学重点可以更侧重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小组,应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3.综合性。课程设计的教学环境显然比理论课的教学环境丰富,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在制订教学方法时可以考虑将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综合起来应用。学生尽可能地全程参与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通过相对完整独立的虚拟项目,在营造与实际工作相近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课程设计。

五、教师安排及指导

良好的师资指导力量是保证该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由于《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涉及面较广,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采取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组织形式。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授作为课程的负责人,与中年教师一同从专业及课程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建设,并一同带领青年教师完成课程设计的具体指导工作。同时,通过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学,老教师又起到了对新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和发展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有助于实现对该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采取分组指导和集中答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以分组形式合作完成同一课程设计任务。每组指派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日常设计工作,确保学生在实践中的安全,及时解决学生的突发问题,帮助学生准备实地调查的仪器设备,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在课程设计的不同阶段末,安排了所有指导老师统一对所有参加学生进行的集中答疑。集中答疑不仅是为了监督和检查学生进展的情况,更重要地是为了了解实际中超越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难点和关键问题,讲解学生普遍存在的认知不足的知识点,起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六、进度安排

科学合理的进度安排可以提高整体教学的效果。首先需依据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以及要求理顺课程设计的环节和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课程设计的进度,努力做到前紧后松,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完成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各环节的教学质量前提下,灵活适当调整课程设计的进度。

七、成绩评定

首先,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努力使考核内容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个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思想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可通过分组汇报的形式,每组代表利用多媒体手段向所有指导老师和学生对完成情况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各组所有成员均可回答指导老师或其他学生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做学术汇报的能力。除汇报外,成绩还应从学生的设计成果、主观能动、平时表现等方面做出评定。各位指导教师在分别给出成绩后,还可参考其他组学生的意见,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本文首先对《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及定位、以及实践内容制订的原则进行了讨论,并结合以往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经验,对教师安排及指导、进度安排、成绩评定、反馈机制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韩凤春,刘东,翟润平.《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实践环节,促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93-96.

交通工程学第8篇

2.舵桨联合操纵微小型潜器运动建模与仿真王波,苏玉民,郭冰洁,梁霄,WangBo,SuYumin,GuoBingjie,LiangXiao

3.船舶CAD/CFD一体化设计过程集成技术研究冯佰威,刘祖源,詹成胜,常海超,FengBaiwei,LiuZuyuan,ZhanChengsheng,ChangHaichao

4.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多层模糊综合评价王婉秋,方守恩,孙道成,WangWanqiu,FangShouen,SunDaocheng

5.基于ArcGIS与断面法相结合的港口航道疏浚量计算杜利琼,张永战,DuLiqiong,ZhangYongzhan

6.动态规划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运输方式组合优化韩骏,徐奇,靳志宏,HanJun,XuQi,JinZhihong

7.基于后轴空气悬架的货车平顺性比较研究刘霞,高梦起,何杰,陈一锴,LiuXia,GaoMengqi,HeJie,ChenYikai

8.千米级斜拉桥船撞动力响应分析实用方法研究樊伟,袁万城,李丽平,杨智,FanWei,YuanWancheng,LiLipin,YangZhi

9.聚氨酯-钢板夹层结构正交异性桥面板力学性能分析单成林,ShanChenglin

10.多智能体协作动态路况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张健钦,陆锋,徐志洁,王晏民,ZhangJianqin,LuFeng,XuZhijie,WangYanmin

11.内模控制策略在混合隔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胡世峰,朱石坚,楼京俊,何其伟,HuShifeng,ZhuShijian,LouJingjun,HeQiwei

12.城市小汽车的使用模式划分及预测模型万霞,陈峻,胡文婷,WanXia,ChenJun,HuWenting

13.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的航空货运量预测研究文军,WenJun

14.沥青混合料蠕变模型的改进及其参数确定张久鹏,徐丽,王秉纲,ZhangJiupeng,XuLi,WangBinggang

15.六轮机器人小车的转向特性研究金龙,李文锋,李斌,JinLong,LiWenfeng,LiBin

16.基于传染病疫情防控机理的应急物资需求分析辜勇,GuYong

17.基于HGA的智能交通调度优化方法研究刘长华,王忠,LiuChanghua,WangZhong

18.浅海中静态电偶极子电场分布的镜像法研究陈聪,李定国,龚沈光,ChengCong,LiDingguo,GongShenguang

19.进速比对喷水推进器进水流道性能影响研究常书平,王永生,庞之洋,丁江明,ChangShuping,WangYongsheng,PangZhiyang,DingJiangming

20.基于约束理论的多项目组合管理研究与应用郭方铭,马力,GuoFangming,MaLi

21.基于MonteCarlo模拟法和Markov过程理论效果评估研究陈信钦,林春生,张永志,ChenXinqin,LinChunsheng,ZhangYongzhi

22.破损进水船非线性横摇系统的数值仿真研究刘辉,浦金云,吴向君,陈晓洪,LiuHui,PuJinyun,WuXiangjun,ChenXiaohong

23.基于分层Logit模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姚丽亚,孙立山,关宏志,YaoLiya,SunLishan,GuanHongzhi

24.驾驶员注意力量化转换模型研究郭孜政,张殿业,陈崇双,付雷,GuoZizheng,ZhangDianye,ChenChongshuang,FuLei

25.舰船管路系统冲击响应时域仿真及试验研究汪宏伟,汪玉,赵建华,WangHongwei,WangYu,ZhaoJianhuan

26.探测沉底小目标声呐信号波形设计及产生方法研究陈立纲,苑秉成,ChenLigang,YuanBingcheng

27.基于车速推算的改进地图匹配算法研究王忠,胡建超,WangZhong,HuJianchao

28.大型活动期间交通影响分析方法研究王振报,李金山,陈艳艳,WangZhenbao,LiJinshan,ChenYanyan

29.基于疲劳等效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研究陈少幸,虞将苗,任伟新,刘仰韶,张肖宁,ChenShaoxing,YuJiangmiao,RenWeixin,LiuYangshao,ZhangXiaoning

30.现场承载板分层检测法的理论推导与应用韩丁,张应奎,黄晓明,HanDing,ZhangYingkui,HuangXiaoming

31.基于业绩评价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决策模型研究朱英,肖汉斌,邓萍,ZhuYing,XiaoHanbin,DengPing

32.舰船电力推进仿真系统中的PLC设计林治国,高孝洪,陈辉,高海波,LinZhiguo,GaoXiaohong,ChenHui,GaoHaibo

33.实测海洋环境电场数据正态性检验包中华,龚沈光,马珂,蔡旭东,BaoZhonghua,GongShenguang,MaKe,CaiXudong

34.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规划李诗灵,陈宁,赵学彧,LiShiling,ChenNing,ZhaoXueyu

35.基于时效性目标的应急物资库存策略张毅,李金辉,和豪涛,ZhangYi,LiJinhui,HeHaotao

36.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目标规划法的高速公路施工进度目标规划模型夏立明,赵春雪,孙妍枫,XiaLiming,ZhaoChunxue,SunYanfeng

37.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建模及应用魏丽,孙俊,商蕾,WeiLi,SunJun,ShangLei

38.交通运输系统复杂性刻画研究的现状及展望刘峰涛,王扶东,贺国光,LiuFengtao,WangFudong,HeGuoguang

39.交通流信息挖掘的非参数概率变点模型研究王晓原,张敬磊,WangXiaoyuan,ZhangJinglei

40.ArcGISEngine下三维仓库存取货路径优化研究赵旭,池秀文,覃瑜,崔巍,ZhaoXu,ChiXiuwen,QinYu,CuiWei

41.新型飞鸟式系杆拱桥的方案设计研究与分析朱巍志,张哲,付裕,檀永刚,赵维贺,ZhuWeizhi,ZhangZhe,FuYu,TanYonggang,ZhaoWeihe

42.舰艇动力装置应急维修作业复杂性量化研究李世停,蔡琦,朱波,LiShiting,CaiQi,ZhuBo

43.重轴载条件下沥青路面竖向永久变形分析周俊,刘定涛,张义朋,欧湘萍,魏朝晖,ZhouJun,LiuDingtao,ZhangYipeng,OuXiangping,WeiZhaohui

44.多体系统行人模型及验证杨娜,马琳琳,赵桂范,YangNa,MaLinlin,ZhaoGuifan

45.锚链轮齿轮箱有限元分析与测试郭浩,向阳,胡甫才,周勇,GuoHao,XiangYang,HuFucai,ZhouYong

46.数字Costas环在FPGA中的实现封小钰,鄢文飞,刘必刚,FengXiaoyu,YanWenfei,LiuBigang

47.船舶空调利用余热制冷的热经济性分析甘念重,李格升,GanNianzhong,LiGesheng

48.高尔夫球射程问题的动力学模拟研究高明向,陈定方,GaoMingxiang,ChenDingfang

49.水位与航道通航能力的关系研究郭义浩,刘佳仑,刘明俊,GuoYihao,LiuJialun,LiuMingjun

50.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口信号配时多目标优化张本,商蕾,高孝洪,ZhangBen,ShangLei,GaoXiaohong

51.矩形油料舱中油气空间电位的数值计算张焕德,ZhangHuande

52.长江干线桥梁景观照明与船舶航行安全研究郭辰,黄立文,GuoChen,HuangLiwen

1.三维曲面船体外板成形加工的新方法王呈方,胡勇,李继先,张灿勇,范正勇,马军伟,WangChengfang,HuYong,LiJixian,ZhangCanyong,FangZhengyong,MaJunwei

2.基于反潜潜艇声呐探测的潜艇被发现概率算法研究汤智胤,徐荣武,何琳,TangZhiyin,XuRongwu,HeLin

3.车辆导航数字地图的蛛式路网模型李挺,杨殿阁,耿华,刘旺,张涛,连小珉,LiTing,YangDiange,GengHua,LiuWang,ZhangTao,LianXiaomin

4.基于双目视觉的AUV避障模拟研究刘和祥,王宏健,王君,LiuHexiang,WangHongjian,WangJun

5.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居民出行需求合理性评价贺娟,刘志明,邓卫,HeJuan,LiuZhiming,DengWei

6.基于知识的机场安全风险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孙殿阁,孙佳,蒋仲安,李红伟,SunDiange,SunJia,JiangZhongan,LiHongwei

7.变参数混沌时间序列的神经网络滚动预测研究王永生,王杰,李保刚,范洪达,WangYongsheng,WangJie,LiBaogang,FanHongda

8.多机飞行冲突解决方法研究郭茜,聂润兔,王超,GuoQian,NieRuntu,WangChao

9.铁路多经物流特定产出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冯利朋,周国华,FengLipeng,ZhouGuohua

10.爆炸活塞式高速开关的分析与设计陈搏,庄劲武,杨锋,ChenBo,ZhuangJingwu,YangFeng

11.模糊多目标订单分配模型潘伟,余乐安,张金隆,汪寿阳,PanWei,YuLean,ZhangJinlong,WangShouyang

12.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李聪颖,王肇飞,LiCongying,WangZhaofei

13.基于WebGIS的港口船舶动态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廖国祥,熊德琪,杜长顺,王兆煌,LiaoGuoxiang,XiongDeqi,DuChangshun,WangZhaohuang

14.CFRP加固不同损伤度RC连续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刘沐宇,盛光祖,LiuMuyu,ShengGuangzu

15.斜坡地基高填方路堤模型试验极限承载力数值分析赵炼恒,王志斌,李亮,但汉成,刘项,ZhaoLianheng,WangZhibin,LiLiang,DanHancheng,LiuXiang

16.昼间自由行驶状态下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规律赵炜华,刘浩学,冯中祥,施卢丹,蒋伟峰,ZhaoWeihua,LiuHaoxue,FengZhongxiang,ShiLudan,JiangWeifeng

17.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公路路线优化模型杨宏志,李超,许金良,YangHongzhi,LiChao,XuJinliang

18.SIG中基于资源技术的数据管理曾怡,刘定生,李国庆,ZengYi,LiuDingsheng,LiGuoqing

19.基于路网的道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效益计算方法研究杜刚诚,DuGangcheng

20.认知传感器网络中的鲁棒性协作频谱检测研究胡富平,王殊,HuFuping,WangShu

21.螺旋桨轴和衬套过盈联接应力数值分析研究何春勇,刘正林,吴铸新,魏颖春,周建辉,HeChunyong,LiuZhenglin,WuZhuxin,WeiYingchun,ZhouJianhui

22.异常事件下路网恢复可靠性研究高爱霞,陈艳艳,GaoAixia,ChenYanyan

23.基于晶闸管串联的高压电机软起动甘世红,褚建新,顾伟,俞渊,GanShihong,ChuJianxin,Guwei,YuYuan

24.结构频率和索力指标的拉索损伤快速识别方法徐宏,黄平明,韩万水,XuHong,HuangPingming,HanWanshui

25.油气弹簧阀片均布载荷变形研究与数学建模陈轶杰,潘云杰,白国忠,ChenYijie,PanYunjie,BaiGuozhong

26.海陆多式联运空箱调运模型研究孙浩,SunHao

27.梁纵横耦合振动研究胡义,杨建国,HuYi,YangJianguo

28.路面材料介电特性的遗传反演方法应用研究蔡迎春,王复明,康海贵,CaiYingchun,WangFuming,KangHaigui

29.石墨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研究刘小明,吴少鹏,李宁,LiuXiaoming,WuShaopeng,LiNing

30.路堤土降雨入渗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李聪,LiCong

31.一类半线性时变常微分方程解的分布李义年,杨国武,LiYinian,YangGuowu

32.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静力非线性稳定分析刘春城,郑传杰,刘向阳,LiuChuncheng,ZhengChuanjie,LiuXiangyang

33.海上风电场对航海雷达探测性能影响研究刘克中,张金奋,严新平,杨星,LiuKezhong,ZhangJinfen,YanXinping,YangXing

34.预混燃烧气体层流燃烧速度和马克斯坦长度的测定方法孙俊,李格升,SunJun,LiGesheng

35.基于DEA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排序方法研究王辉,盛伟,张起森,WangHui,ShengWei,ZhangQisen

36.车载多媒体导航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武奇生,段飞飞,史立安,李静,WuQisheng,DuanFeifei,ShiLian,LiJing

37.任意方向直线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TSVD方法朱华平,吴传生,张红波,ZhuHuaping,WuChuansheng,ZhangHongbo

38.不同气氛下磷石膏热分解的反应特性郑绍聪,宁平,马丽萍,杜亚雷,张伟,牛学奎,ZhengShaocong,NingPing,MaLiping,DuYalei,ZhangWei,NiuXuekui

39.一种精确的结构损伤程度估计方法张辉东,王元丰,ZhangHuidong,WangYuanfeng

40.城市道路交通流仿真系统研究商蕾,ShangLei

41.基于船舶流的交通时间阻抗模型朱俊,ZhuJun

42.积复励直流电机斩波器设计和研究周新民,董明望,周东祥,ZhouXinmin,DongMingwang,ZhouDongxiang

43.扩散层孔隙率随机分布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张宁,肖金生,詹志刚,潘牧,ZhangNing,XiaoJinsheng,ZhanZhigang,PanMu

44.水声传播的高斯波束跟踪方法研究姚万军,蔡志明,YaoWanjun,CaiZhiming

45.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优选决策研究陶克,吴小萍,TaoKe,WuXiaoping

46.个体因素对选择自行车通勤的影响研究杨晨,王炜,陆建,徐铖铖,YangChen,WangWei,LuJian,XuChengcheng

47.求解随机用户平衡问题的粒子群演化算法度巍,王先甲,黄崇超,DuWei,WangXianjia,HuangChongchao

48.隧道施工数值模拟与监控李之达,黄强,LiZhida,HuangQiang

49.一种多通道联合自适应水声瞬态信号检测方法彭鹏菲,邢军,刘忠,PengPengfei,XingJun,LiuZhong

50.赛艇黏性流场的数值模拟高玉玲,陈克强,GaoYuling,ChenKeqiang

交通工程学第9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 专业英语 能力培养

目前许多大学本科院校普遍重视基础英语学习,专业英语教学比较薄弱。在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的推动下,各所大学本科院校都积极开展外语教学建设,推出一些双语教学课程。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已显露出逐步重视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培养的趋势。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则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置于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加入世界相关组织和参与国际交流的大形势下,为我国的交通工程相关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人才。

一、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要求

既然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是以英语讲解交通工程专业知识,那么,对教师的要求就与普通英语和普通交通工程专业课对教师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区别。目前国内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没有任何任职资格标准。所以,学校在选拔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时,产生良莠不齐现象。虽然,教学大纲中要求专业英语课应由专业教师担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是由专业教师担任,多数学校则是由一般英语教师担任。一般英语教师很少精通专业知识,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很难讲深讲透。概括地说,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交通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必须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这也是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交通工程专业的最新发展态,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

第二、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比较高的水平,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或者说,受过严格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这是从事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一句话,教师必须有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全程教学。

第三、如果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师具有在英语语言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在教学中现身说法,通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则可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独立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交通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要求

专业英语课程对内容和教材的要求就不能局限于用英语念原文,中文翻译意思,中文讲解难点,这样就很难与专业课程区分开了。

第一、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是越新越好,内容力争追赶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热点。鉴于此,我认为,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一或大二的基础课教材,而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可以考虑选用国外同专业大四或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第二、大学本科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还应该兼顾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的关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锻炼出一种能够终生受用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原文教科书或著作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本学科发展的动态、新的学说、方法和理论。

第三、如果有可能,教育部可以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各个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指导纲要,以便于各个高校做好专业外语教学工作。

三、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学生的要求

有些学校过于强调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的通过率,对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学习成果没有硬指标要求,并且课时安排越来越少,个别学院甚至将其安排成选修课。高层教学管理层面上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制度和措施上的不重视,大大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