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精准扶贫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8 17:42:44
精准扶贫第1篇

找准文化匮根,让“文化扶贫”充分体现精准扶贫的内涵。在贫困地区,光纤、电路不畅,看电视、上网有很大困难,业余生活匮乏,打麻将、打牌、酗酒、迷信等不良嗜好在贫困农村地区泛滥。加上交通不便,更难走出大山感受文化带来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进而思想短见,看问题浅显,不利于邻里和谐、社会和谐。

一个封闭的文化环境只有自我,这不利于先进文化、文明融入。比如有的贫困地区,第一书记引进产业项目,准备搞乡村旅游开发,大部分人同意了,但是因为少数两个人,让产业没有落户。文化观念的淡薄,看问题短见,这对于精准扶贫来说是巨大的硬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源者,必浚其源”,畅通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下好文化扶贫“先手棋”势在必行。

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各地积极向上争取文化阵地建设费,吸引社会企业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补齐文化阵地建设资金短板。根据本地群众需要,引进适合群众发展需要的文化书籍;进行通村公路建设、电网改造、普及光纤通信工程。在丰富业余生活时,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文化对农村产业发展带来的蜕变,以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育乡镇社科联文化工作者,传承本地文化精髓。贫困地区有很多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借力国家文化政策,积极抢救发掘本地文化精髓,将其发扬光大,增强本地群众自豪感,结合现代文化,创新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让文化产品浸润人心,扶起困难群众的“精气神”。同时,结合本地特色,把文化与之串联起来,把文化与旅游产业合二为一,形成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致富综合体。

社科联工作者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同时,可以借助基层群众例会、讲坛等富有特色的乡村集会,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律、政策、科技、技术、农业生产等多种宣讲、科普,也可以结合扶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新四礼传承、家风家规评比等活动,让群众不出镇都能感受到文化魅力,进而开拓发展思路,激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热情。

扶贫先扶智、精神物质一起抓。今年6月,全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扶贫,大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民间俗语称“人穷志不穷”,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写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至理名言流传至今,一再告诉我们人困难时不能失去志气、志向。扶贫亦先扶志,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而文化扶贫能用最少的钱,收到最大的效果,投入产出比很高。

精准扶贫第2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 基层组织 工作作风 精准发力

同志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宗旨意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一、“精准扶贫”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当前工作的重要抓手

2015年8月至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与延安市委党校组成的联合课题组,深入延安市各贫困县调研,考察2015年2月13日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后各地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到最困难的农户家中切身体验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困难与落实情况。在调研走访中笔者发现,当前,我市的精准扶贫工作具体来说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与加强组织力量相结合。通过第一书记的选派、对农村党支部成员的轮训等措施,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将加强组织力量助推精准扶贫日常化,把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党建工作的重要参考之一,使二者能够做到重点突出。

(二)将政策捆绑帮扶与干部主动帮扶相结合。有些县区选派了副科级以上的干部与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通过提供智力帮扶,强化帮带作用助推精准扶贫;有些县区依托“双联”行动,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有些县区借鉴“一件实事工作法”的思路,要求党员干部每年必须承诺为联系村、户办好1-2件实事好事,在助推扶贫开发工作中切实发挥帮带作用。

(三)将载体支撑建设与提升党建活力相结合。在一些县区,依托先锋引领行动等活动载体,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党建模式,在贫困村着力培育了一批党员核心示范户,带动一个社、辐射一个村,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带动全村共同脱贫致富。

(四)充分发挥宗旨意识,实现整体推进、实行个体“兜底”。一些地区将扶贫工作纳入地方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当中,通过政府项目投资与已有社保、低保等政策相结合,达到整体推进、区别对待。

二、基层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困境

(一)实际落实有偏差。一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干部由于本身工作无法经常离开单位,于是两头都要兼顾,结果两头都不能做好;二是由于贫困造成原因的多样性,脱贫不可能一撮而就;三是部分干部在实际精准扶贫中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四是在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五是对困难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不够大;六是部分地区帮扶贫困由于落实不到位成为口号,走了形式。

(二)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不够。一是“第一书记”因为知识所限,不能够很好将党的建设与项目捆绑、精准扶贫攻坚、基层组织建设等有效结合,进一步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二是“第一书记”不能很好理解支部结对是基础,干群结亲是纽带,精准扶贫是核心;三是“第一书记”不能很好处理“人、财、物”三个关键因素的关系,造成三者失衡,“找米下锅”;四是“第一书记”不能处理好“基层党建、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发展”。

(三)干部单方面积极主动,群众对党组织的扶贫引导不响应。一是在行政管理理念下,上级要求任何工作都要不打折扣“全覆盖”,要求“干部驻村、定点帮扶”;二是以往的驻村、包村干部总是把自己当成老百姓的“贴心人”,帮助人家拿主意、算扶贫账,实际上百姓把派下来的干部当成“外来人”,使干部“难谋群众扶贫事”;三是部分先富起来的党员干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拒绝带动致富,不能够实现先富带后富,造成群众对党组织的不信任感加剧。

三、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精准发力”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头作用。一是发挥引导作用,寻求发展新路。二是发挥阵地作用,推广先进经验。三是发挥表率作用,激发群众致富愿望。

(二)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扶贫工作的考评机制。扶贫工作要做好,不仅要靠党员干部自身努力,更需要组织的支持,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养和关怀,使其对工作有信心,对前途有希望。

(三)扶贫工作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联动推进。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永恒课题。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始终扎根在群众当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到一线、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并且要下得去、留得住、能干事。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基层党员干部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正当利益是牢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党员干部在扶贫过程中只有给群众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生活得到提高,群众才会更加相信党、拥护党。三是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价值理念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只有清正廉洁、公平公正,才能保证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第3篇

【关键词】 扶贫攻坚战;如期脱贫;重中之重

裕安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地处大别山北部边缘,下辖3个街道、12个镇、7个乡,共有26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21个社区,是国定贫困县区之一。目前,全区还有75个贫困村、3.8万贫困户、8.5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条件落后,建设资金不足,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空白,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制约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打好扶贫攻坚战,如何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农村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好准脉象,变“大水漫灌”为定点“滴灌”

精准,就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见效管用。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后,才能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要弄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通过发扬基层民主,透明程序,户主提出贫困申请后,村民小组住户摸底,村委会审查并进行公示,乡镇党委政府审核确定后再次进行公示,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相对公平公开。在识别方法上,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如“四看法”、“五比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比生活环境、看居住条件;比贫困程度、看致贫原因。牢牢把握“遵循标准、逐户核查、公示公告、分级确认、动态调整”的原则,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为精准脱贫提供可靠依据,将以往“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把宝贵的扶贫资金和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二、授之以渔,将扶“志”与扶“智”并举

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在进行捐钱捐物奉献爱心的同时,勿忘扶“智”与扶“志”。“扶贫济困”,只有“授之以渔”,扶“智”与扶“志”并举,教会贫困的人们“造血”的能力,他们才会真正有能力有办法有本事自己挣钱,才会在真正意义上脱贫。所谓扶“智”,就是帮助贫困的人们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掌握挖掘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所谓扶“志”就是帮助贫困的人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通过扶“智”与扶“志”,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切合市场需要的生产知识与技术,以及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精准扶贫的精准不仅要体现在能准确找出贫困户,找出他们贫困的原因并给予扶持,更要体现在能精准地找到让贫困户脱贫的根本办法,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比如在就业上为他们提供机会,在政策上为他们提供赚钱门道,或在技术上指导他们创造发挥自己才能的场所等等。

三、发挥优势,着力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我区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末现有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9年摘去贫困区“帽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道路、水利、饮水、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完善,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要结合我区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精准脱贫新路子。

1.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结合我区“一谷一带”建设,制定特色种养业发展规划,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3项特色种养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形成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2.发展光伏脱贫。“十三五”期间,建设30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10000户户用光伏电站。鼓励和支持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以及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增加贫困户和贫困村收入。

3.发展乡村旅游脱贫。重点扶持15个在城郊、景区周边、茶谷、旅游通道沿线、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推进多业态旅游融合。加强乡村旅游经营人才培训,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4.发展商贸流通脱贫。将“互联网+”与扶贫开发相对接,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实施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建设1个区级电商服务中心、19个乡镇电商服务站,有条件的村建设电商服务点。支持区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做到贫困村网上销售农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全覆盖。

实现精准脱贫,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是困难群众自己的心愿,也是全区人民共同的心愿。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要高度关切、发挥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子,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贫困群众解难,为扶贫开发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裕安区“十三五”规划》、《社区扶贫与社会救助 》、百度百科等。

精准扶贫第4篇

建立精准扶贫机制

“要跳出扶贫干扶贫,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刘永富介绍的2014年扶贫开发重点之一。他说,要打牢基础,全国联网。在各地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调查方案和技术标准,各省(区、市)制定实施细则,由省级政府负责,以县为主组织实施。

“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后,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对贫困人口要实行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为此,刘永富强调要尽快建立全国农村扶贫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

刘永富表示,2014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扶贫合力,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在中组部日前发出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政绩考核“不简单以GDP论英雄”,并强调“对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重点考核扶贫开发成效”。

对于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刘永富表示,中组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扶贫办要做好配合工作,积极参与筹备有关省(区、市)领导参与的座谈会,从扶贫工作的角度提出修改考核指标的建议,并探索利用贫困县考核结果改进扶贫工作考核,促进简政放权。

确保资金用于扶贫对象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必须加强监管。而由于资金渠道多,投向分散,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大,加之一些地方、部门执行制度不严格,管理不到位,使用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刘永富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完善内控机制。研究建立县以上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县以下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精准扶贫第5篇

大国承诺显初心,精准扶贫春风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向全世界发出庄严的承诺。从2013年至今,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这份承诺的分量。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一份承诺,更是一片饮水思源的初心。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会上,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党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紧随其后,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

“五级书记抓扶贫”,这是中国的特色,更是中国的决心。

行动是决心最好的体现。中共十以后,全面扶贫工作在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展开――

全面扶贫工作遍地开花,特色不一,风采各异。

“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读史方舆纪要》中如此记载鲁山的起源。鲁山县,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绮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近日,本刊记者深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个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和革命老区为一体的部级贫困县进行采访,记录当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举措、新作为和新面貌,实地探索精准扶贫的“鲁山模式”!

产业扶贫,乡村旅游盘活了绿水青山

烂漫五月,鲁山县尧山镇夏意渐浓。连绵起伏的山脉苍翠欲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本刊记者一行从县城出发,行驶1个多小时,便到达尧山镇。

清溪流韵、海啸浪卷、水车转闲、竹舫评弹,在雅品200余种中华名吃之余,驾两栖战车、跨水上飞龙、赏音乐喷泉;登神牛古寨、渡银河玻璃天桥,结月老广场三生缘、月老祠、连心锁、爱情迷宫;闯电玩鬼屋、访阎罗,丛林穿越蜡像馆,参访二战军事体验园;左看百工坊、右观纺织院。法仪丝染拜墨子,规矩方圆寻鲁班;碑林长廊名人汇,兼爱楼上《墨经》远……

华灯初上时,光影璀璨,墨园迎来不夜天,海天扬波,神女翩翩,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中华问情,墨攻战魂,旦夕之间,梦回千年……

这是对鲁山县精准扶贫产业鲁尧水上休闲旅游有限公司的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的真实写照。旅游区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尧山镇西三公里处,由墨子文化体验园、墨子古街、田园牧歌爱情谷、印象尧山水世界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点组成。各景区点分别围绕墨子“兼爱”“非攻”平民“显圣”文化、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水上运动娱乐活动,又兼具农耕、民俗、市井、庙会、曲艺、舞蹈、饮食、古建筑、雕刻、绘画、雕塑等一系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主题,精心打造的以墨子文化为主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包含有个人扶贫贷款和产业扶贫贷款,鲁尧水上休闲旅游有限公司是产业扶贫贷款的对象,截至2017年4月底,该公司获得产业扶贫贷款共1834万元,安置了237户贫困户就业。”谈起精准扶贫产业的发展,鲁山联社农户业务部经理陈卓业务娴熟,如数家珍。

旅游区内的古城楼、古城墙、古戏楼、庙宇祠堂、古街区、老商铺、老作坊等林林总总的建筑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别致。墨子“兴利除害”的光辉一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又以场景剧的艺术形式,在景区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巡回展演,再现历史、活化人物、活化故事,让游客穿越历史,进入故事,和古人对话!谈起精准扶贫的受益,鲁尧水上休闲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小仓深有感慨地介绍:“尤其是2016年8月墨子古街开业以来,为了落实党的扶贫政策,更为了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平台和机遇,公司特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回馈社会。比如,入驻园区商户一年内不交房租、不收提成、免费入驻经商、所有收入归商户所有。水、电、路三通入户,基础设施完善,商户免费享用。对贫困户执行精准扶贫,入股分红,安排劳动力就业等优惠政策。并且成立创业团队,为入园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农民工维权等相关服务。”通过精准扶贫,不仅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为贫困户提供了创业平台,还推动了鲁山h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由于执行精准扶贫比较到位,且管理有方,墨子古街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与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先后获得了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人民政府授予的“2016年重点项目先进单位”,“鲁山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园区”“河南省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鲁山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极目远眺,青砖黛瓦,落落古树,乡村旅游盘活了绿水青山,美丽乡村化为“美丽”经济。这得益于鲁山县的精准扶贫政策,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产业扶贫,发展乡村旅游。相信,未来,只要沿着这条特色脱贫致富路走下去,当地老百姓将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精准扶贫,好事必须办好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也是脱贫的主体。

近年来,鲁山县根据河南省银监局、河南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对照《关于在全省银行业实行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鲁山联社把小额扶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高度重视,组织人员对小额扶贫工作积极落实,鼓励贫困家庭创业致富。

2016年8月16日,鲁山县银监办召集全县两家金融机构对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给合全县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保障措施等作了全面要求,以鲁山联社为主导,邮政银行为成员行,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对接。鲁山涉及25个乡镇,133个贫困村,27875户贫困户,83328人。根据鲁山县银监办划分,鲁山联社分包15个乡镇及办事处,91个贫困村,18283户,54360人;邮储银行分包10个乡镇及办事处,42个贫困村,9592户,28968人。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扶贫、脱贫,对鲁山县银监办来说,既是一份必须兑现的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此,好事必须办好。

经过与政府协调,县财政拨出3000万元投入扶贫助困联合会作为风险补偿金,分别注入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各1500万元,放大5倍规模进行放贷,解决贫困户融资难问题,扶持贫困户用于脱贫项目。1500万元扶贫专项风险补偿金汇入了鲁山联社指定账户中。

并且,c政府联合制定的“鲁山县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已经下发实施,并于2016年12月签署了框架协议。

为扎实做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创金融精准扶贫“绿色通道”,鲁山联社成立了以联社理事长为组长,联社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信用社、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信贷管理部和信贷客户部门负责具体落实。

经过不懈的努力,鲁山联社对分包的贫困村全面摸底、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做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一本台账、“一户一档”的帮扶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贫困户进出有序、合规,2016年9月底鲁山联社分包的75个贫困村,13946个贫困户已经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

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积极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是联社努力的方向。

针对小额扶贫信贷工作,该联社多措并举,制定了金融扶贫绿色通道实施方案、扶贫小额信贷操作流程、扶贫小额信贷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印制了宣传彩页2万份、明白卡2万份及公示牌43个,在全县各个营业网点LED屏幕循环播放金融精准扶贫宣传标语;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窗口,派驻业务能力强的客户经理值班,专职受理咨询、办理小额扶贫信贷业务,实施“阳光信贷”,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派出专车,组建流动银行,由客户经理携带移动终端,上门入户办理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将调查、审查、审批现场一次性完成,做到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金融扶贫绿色通道的阳光雨露,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扶贫要扶志,更要扶智

扶贫,不仅要扶志,更要扶智。

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在脱贫攻坚中,各地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群众本身具有强烈的脱贫意愿,有摆脱贫困的内在自觉,才能迸发出强大的驱动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扶贫过程中,鲁山联社积极做好个人扶贫贷款工作。发放小额精准扶贫贷款遍布全县25个乡(镇、办事处),覆盖了养殖业、种植业、手工制作等各个行业,向贫困户发放贷款,贫困户以入股企业形式参与分红实现脱贫。据记录,给尧山镇当地168户贫困户发放840万元,入股鲁山县鲁尧水上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参与分红实现脱贫;给78户贫困户发放贷款390万元,入股鲁山县劲酷织造有限公司,参与分红实现脱贫;给20户贫困户发放100万元入股鲁山县金源实业有限公司,参与分红实现脱贫等。

“通过精准扶贫,不仅帮助贫困户领到了分红,实现了脱贫,同时还提高了我们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宣传推动作用,真是一举多赢!”采访中,鲁山县劲酷织造有限公司副总张小红感激地说。

除此之外,还支持贫困户贷款自己搞养殖、种植。如:鲁山县下汤镇乱石盘贫困户冯国生,在鲁山联社申请扶贫贷款3万元,通过养殖生猪,现年收入2万余元,顺利实现了脱贫;瓦屋乡上寺村贫困户高海军,在鲁山联社申请扶贫贷款2万元,通过养殖羊羔,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随着扶贫攻坚逐渐深化,高海军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说:“以前日子过得比较穷,养活自己都困难,从没想过自己能靠养殖脱贫。最近两年,不少干部来鼓励我,帮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我怎么好意思再躺在家中睡大觉?虽然干不了重活,但打扫卫生、养鸡养羊这些活儿我还是能干的,再也不能光吃政府救济了。”

平顶山银监分局统计信息科负责金融扶贫工作的同志表示,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是增强脱贫效果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截至目前,鲁山联社发放小额扶贫贷款930户,余额共计2693万元,有121户贫困户已调查完毕,近日即将发放小额扶贫贷款。鲁山联社分包的贫困户中有贷款意愿的1963户,其中符合条件的1751户正在陆续审核办理中。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根本之策,也是让贫困群众彻底告别贫困的不二选择。“苗弱难经风雨”。要让贫困户真正腰杆硬起来,就要让他们腰包鼓起来。

为此,鲁山联社很重视产业扶贫贷款。其中,以“公司+农户+银行”模式发放以丝绸业为代表的靖坤实业有限公司贷款1350余万元,带动90余户养蚕户脱贫;以振江种植合作社为代表“粮食类”贷款1000万元,吸纳41户贫困户就业;以河南省五吉元肥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化肥类”贷款450万元,安置35户贫困户就业,以鲁山县万家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养殖类”贷款305万元,带动61户贫困户养殖脱贫。以鲁山县劲酷织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的纺织业贷款1760万元,安置86户贫困户就业,以鲁山县金源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种植类”贷款100万元,安置143户贫困户就业。据了解,截至4月底,联社共发放产业扶贫类贷款5321万元,(即通过支持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通过产业扶贫安排贫困人员就业的900多人,以入股形式参与分红的275人。

目前,联社正在与政府积极协调开展光伏产业扶贫项目,由联社与县扶贫办、县电业局及黑龙江省一家光伏企业合作,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建设的县级地面光伏电站,以及具备发展光伏发电条件的村级小型电站建设等带动贫困户就业。同时,计划安装1万户,投入扶贫信贷资金3.3亿元,带动10000户贫困户就业。

强化软硬件,让贫困户“能脱贫”

前景有信心,还需后顾无忧愁。

我国一些地方属于条件性贫困,即由生产生活条件困难造成的贫困。对于个体贫困,可以通过帮扶较快改变其贫困状况,但要消除这些区域性的普遍贫困,更重要的是改变造成贫困的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营造政策优惠的软件环境,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为贫困群众脱贫创造了良好条件。

采访中,鲁山县银监办主任张宝友不无忧虑地说:“在帮扶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不能因为贫困户脱贫了,政府就不管不问了。很多贫困地区,尤其是像鲁山这样的部级贫困县,那些处于贫困线边缘的农户,可能一场冰雹、一场大病就让他们再次返贫。所以,在扶贫的路上,我们要保证脱贫的可持续性,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特别需要长远眼光和动态管理。”

简言之,树未来信心,解后顾之忧,关键还在于扶贫干部的真情帮扶、辛勤付出。

而目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贫困户诚信观念有待提升。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长期依赖政府补助、救济方式,对于“有借有还”的银行贷款而言,贫困户的诚信观念需进一步加以培育。建议乡、村两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促使贫困户对金融扶贫工作作出正确客观的理解。贫困户台账不细致。客户经理在入户调查建档立卡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村贫困人员与台账不符,建议各乡、镇扶贫办与村干部积极协调沟通,进一步做好贫困户的摸底排查工作。贫困户增收创收项目不够多。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因病或因残致贫,本就缺少或丧失劳动能力,难以从事大多数的创收项目,即使拿到了项目款,也难以正常经营项目。建议乡镇扶贫办与联社共同探索,推出更多符合贫困户特别是适合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的增收项目。

总之,就是强化软硬件,同时扶贫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措施,让贫困户“愿脱贫”“能脱贫”。

精准扶贫,贵在坚持和顶层设计

精准发力,扶贫干部各显神通。

通过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鲁山县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资金主要用于养殖、种植、手工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上面,有效帮助了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县域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贵在不懈坚持和顶层设计。

谈到今后的金融扶贫工作,张宝友主任充满信心,已做好了长远的规划:下一步,鲁山联社将继续把小额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7年鲁山联社计划全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500万元,产业类扶贫贷款8700万元。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针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专项考核评价,实行正向激励,严格责任追究,在绩效发放与用人导向上向信贷岗位倾斜,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使员工进一步增强金融扶贫工作的主动性。

积极探索扶贫新举措。把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及各乡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加大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力度,宣传脱贫户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贴息资金,“以社ЩА⒁云蟠村”发展扶贫优势产业,加大对带动贫困户的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殖专业大户的支持力度,辐射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积极拓宽扶贫小额贷款覆盖面。

简化流程手续。在严格规范操作行为、确保专款专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贷款扶持项目的指导帮助,不断简化贷款流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突出扶贫重点。结合县域经济特点,将扶贫信贷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旅游业、农家乐、特色养殖、食用菌、蔬菜、果树种植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上面,帮助低收入农户致富增收,促进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把握“精准”,加强对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继续做好贷款后的跟踪服务和指导,促使贫困户能够切实用好贷款,做到及时还款,促进贫困户与联社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直接有效的扶持贫困户脱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前,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向全世界发出如实庄严承诺。19个字,字字千钧。

五年发展成就,首看扶贫脱贫。

这五年,我国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势在必行,势不可挡。

精准扶贫第6篇

成功的督查来自周密的部署。这次扶贫改革督查,主要围绕以下四项工作展开:一是完善考核机制的有关情况,主要是省级对贫困县的考核情况,以及约束机制的落实情况。二是贫困识别退出情况,包括贫困人口、贫困村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情况。三是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包括扶贫项目资金审批权限下放、扶贫资金整合、监管使用等情况。四是扶贫小额信贷情况,包括贷款余额、累计发放量、利率、投向等情况。

此次三个组的督查工作均采取自行督察和实地督察相结合的方式,要求督察组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两个贫困县,重点是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的重点县。每县选择3个村,其中要有两个是贫困村。在每个省份的督察时间不少于5天。记者了解到,因时间紧任务重,督察组每天工作时间均在十四五个小时以上,白天入户访谈,晚上举行座谈会,座谈会常开至晚上十点后,回到房间还要对一天的工作情况做出整理。第二天一早,又风雨无阻、跋山涉水地进行入户调研。

新疆篇――边疆扶贫暖人心

新疆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5月5日至9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带队,邀请国办秘书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及北京市相关援疆同志参加,共赴新疆和田地区督查。

这次督查分三个小组赴和田地区8县、市中的7个展开了调研,共走访了15个贫困村、46个贫困户,考察了9个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填写了69份农户调查问卷(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地区、县、乡、村分别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想法建议。调研活动结束时,调研组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反馈了调研意见。

在内源扶贫和对口援疆的共同作用下,十以来,新疆自治区贫困人口从353万下降到180万,减少173万,减贫幅度历史少有。督查发现,新疆重大基础设施和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6万公里,全疆“无电村”全部通电,96%的农村人口可享用安全饮水。“两基”(即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目标全部实现,南疆地区率先实现14年免学费教育,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在和田地区的入户访谈中,没有听到缺衣少食的现象,尤其是“安居富民工程”的实施,使贫困户住房条件大大改善,68%的农户住的是钢筋水泥或砖木结构房屋,还有部分房屋正在建设,93%的农户住房面积超过60平米。访谈中,群众纷纷表示,对安居富民工程十分满意。每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员长期驻村,帮助群众做实事。工作队所做的事情中,95.7%的农户知道“宣传扶贫政策”,78%的农户知道“开展建档立卡”。超过80%的农户在遇到困难时会首先选择向村干部或驻村干部寻求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都制定了具体脱贫计划,采取了一些帮扶措施。

尤其让人感到振奋的是,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愿望强烈。群众都很朴实,真心拥护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脸上充满笑容。商贸集市比较繁荣,极少见到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许多贫困户虽然家庭条件不太好,仍然坚持让小孩读书。民丰县有一位身患疾病的独身妇女,带着一个正读高二的儿子,她没有等着政府来帮忙,而是凭着自己的手艺在街上开了裁缝店,兼卖衣服维持家计。这位单身妈妈说,这辈子很苦,但不管有多难,都要让孩子上学,把书读出来就有希望。百姓的这种变化,得益于当地帮扶工作的扎实开展。

攻坚战仍需迈大步

督查发现,新疆在贫困识别和退出上还没有完全做到精准,群众还存在致富门路不多、缺乏贷款支持的困难。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贫困民族地区群众更期盼的是雪中送炭。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瞄准特困地区、特困群体、特困家庭,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对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的帮扶,必须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结合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督察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金融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立足疆内开展劳务输出脱贫;三是以“姥姥讲故事”为载体,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四是选择光伏、四翅滨藜等实用技术、项目,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五是加强边境扶贫。

一路督查,一路看真贫、听真情、想实招。刘永富指出,生产、经营大户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乡村干部要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小微企业和合作社要做好市场调研和分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基层扶贫办要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

在一些村委会看精准扶贫档案和图表时,刘永富强调,精准识别要做细、做全面,被帮扶对象要得到群众的认可。措施要准确到位,狠抓落实。贫困户的退出要精准,贫困户在观念转变、能力提升、收入稳定等方面取得实效才算真正脱贫。要通过政府宣传教育,调动大家积极性,实现群众有想法,干部找办法。积极落实好各项政策,宣传、利用好扶贫小额信贷,为群众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重庆篇―― 5年政策 3年到位

5月10日至14日,由欧青平带队的第二督察组来到山城重庆,先后到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的黔江区和武隆县,分两组实地查看了4个乡镇共9个村,其中4个是2015年的脱贫摘帽村,4个是未脱贫村,还有1个是非建档立卡贫困村,共走访农户32户,召开了8次村级座谈会。5月14日下午,督察组与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刘强交换了意见。

重庆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5.9万,贫困发生率7.1%;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1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22.6%。2015年脱贫95.3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57%,新增和返贫5万人;贫困村脱贫808个,占贫困村总数42%。督查了解到,重庆的主要亮点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制定了“1+1+13”扶贫攻坚政策体系,提出了“6年目标3年完成1年扫尾2年巩固”的路线图,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前调度等方式,实行“5年政策、3年到位”,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财政资金需求。为此,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组建了18个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18个贫困县,组建了4个市属国有企业帮扶集团帮扶4个深度贫困县。

超常目标须有超常举措。“5年政策、3年到位”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重庆市首先大幅度加强扶贫投入力度,2015年,市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落地40.1亿元,较上年增长48%。在2015-2017三年脱贫攻坚期内,重庆将新增投入财政资金82.8亿元,其中增量投入67.8亿元,提前调度15亿元。按照重庆市建立的贫困区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市级新增财力的75%以上用于区县和基层,并重点向贫困区县倾斜,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量主要用于贫困区县。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扶持谁的问题必须解决好。督查了解到,重庆市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和动态调整都坚持了按程序规范退出,贫困户“摘帽”和“四类人员”清退都经过了村组讨论和民主评议,群众认可度较高。为确保脱贫实效,重庆市还委托市社科院、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涪陵、潼南脱贫摘帽情况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试点。

有了资金保障,确定了扶持对象,重庆市全力实施转移就业、搬迁安置、产业带动、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和兜底保障“六个一批”。督查发现,重庆在兜底问题上并没有完全依靠低保一兜了之,而是根据贫困户特点增加不同的产业帮扶举措。

对当前脱贫成效应保持清醒认识

督查结束时,督察组向市政府反馈总体印象如下:一是思路清晰。重庆市按照“6年目标3年完成,1年扫尾,2年巩固”的工作思路,提出“按照我国现行标准,确保2017年基本完成贫困县摘帽、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越线”的工作目标。二是目标符合实际。6年目标3年完成,既打足了提前量,又安排了缓冲期,体现了积极稳妥的原则,极大地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紧迫感,市县对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充满信心。三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相应提出“6年政策3年使用”,集中投入,集中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瓶颈”问题。四是客观认识脱贫成效。当前贫困村、贫困县“摘帽”还是低水平的,真正实现贫困户的“三保障”难度更大。对当前的脱贫成效应保持清醒认识,不能盲目乐观。

为更好地推动工作,督察组还对重庆市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前谋划扫尾、巩固工作。二是抓好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和落地。三是要抓好典型、总结经验、营造氛围。四是要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比如,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新模式,做好旅游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两篇新文章;注重发挥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提高农户防控风险、稳定增收的能力。

安徽篇――总书记金寨考察添动力

4月24日,深入安徽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为安徽省脱贫攻坚工作再添强大动力。5月4日至7日,洪天云带队赴安徽实地督查。督查组选取了2个贫困县(区):安庆市岳西县、六安市裕安区;每个县各选3个村(其中2个是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选5-6户脱贫户进行督查。共召开了6次座谈会,走访了21户脱贫户。督查结束时,督查组与安徽省副省长方春明就此次督查情况交换了意见。

这次督查总的印象是:安徽省党委政府在完善考核机制和落实约束机制、贫困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执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扶贫小额信贷开展等方面,思想认识比较到位,工作落实比较到位,对贫困户的思想发动也比较到位,工作成效比较显著。

具体来说,在完善考核机制方面,贫困县全部取消GDP考核,并专门设置了贫困人口减少幅度、本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率等考核指标,在与减贫密切相关的指标设置上加大分值权重,并对16个市、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248家省直帮扶单位扶贫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精准识别上,安徽重点核查扶贫对象识别不准、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真不真、帮扶措施制定是否具有针对性、帮扶责任人是否落实到人、“四项清单”制定是否具体、建档立卡档案资料是否齐全。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和精准核查月核查,进一步核实了扶贫对象数据,提高了数据质量。在精准脱贫上,安徽省采取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开展了“六查六解决”。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安徽省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大幅增加。2016年安徽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亿元,为上年预算的3.5倍,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75%。督查发现,安徽正在研究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办法,规定省级部门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原则上不低于40%。为增强扶贫小额信贷的富农作用,安徽省设立县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为获得信用贷款的贫困户购买了“扶贫小额信贷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立了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并联合银行系统对贫困户实现了评级授信全覆盖,执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

六个经验可推广

通过扎实细致的调研,督查组发现,安徽省在贯彻落实扶贫改革举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一是六安市总结出了十“子”精准举措。根据4月份在安徽扶贫考察的指示精神,六安市细化梳理出十项精准扶贫举措:一是走进户子、做好精准识别。二是摸清根子、剖析致贫原因。三是找对路子、谋划脱贫途径。四是瞄准靶子、开展精准帮扶。五是做细单子、编准“四项清单”(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扶贫目标和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扶贫责任清单)。六是用好票子、提高资金时效。七是结成对子、强化结对帮扶。八是打牢底子、健全长效机制。九是压实担子、抓好责任落实。十是不出格子、严明各项纪律。

二是对贫困户的思想发动到位。在岳西县走访脱贫户时发现,脱贫户对脱贫出列均未表现出不愿意和疑问,主因是岳西县脱贫宣传和贫困退出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解决脱贫户后顾之忧方面,岳西县始终贯彻三个“讲清”的宣传政策。一要讲清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二要讲清贫困户标准。三要讲清脱贫不脱政策。通过加大宣传,使贫困户树立脱贫光荣的理念。督查发现,岳西的贫困户退出时,会领到一本有激励意义的“光荣证”。

三是脱贫指挥体系有创新。岳西县拟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并定位为常设机构。根据“五个一批”设五个指挥室,另加一个综合督(巡)查室和一个综合协调室,共七个室。设立指挥部的目的是把涉及扶贫工作的部门调动起来,减少协调难度。

四是在光伏扶贫上探索出安徽示范经验。光伏扶贫在安徽试点总体看比较成功,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好结合了安徽本地的日照和降雨条件(适当的降雨可冲刷掉光伏面板灰尘,减少贫困户清除灰尘的劳动量,提升发电效率)。二是兼顾本地发电和用电需求实际,发出来的电供本地区优先使用。三是结合国家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到扶贫政策支持。

五是开拓出驻村帮扶工作经费的开支渠道。安徽省财政厅印发通知,明确规定省直单位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及慰问活动所需经费,可从机关经费结余或定额公用经费中列支,并鼓励所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有关方面积极捐赠和赞助。

六是出台了扶贫正负激励机制。为解决干部“为政不敢为”的担忧,岳西县从2016年3月起,建立起“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容错免责机制,并报经市纪委审批且已获同意。即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只要达到尽职要求,即使行动错了也能够获得责任豁免。有正向激励,还有负向倒逼机制。在每个季度的时间节点,乡镇或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度若未达标,就会收到“蜗牛奖”,以此来倒逼任务的如期完成。

精准扶贫第7篇

“李建栋,基本情况10分,家庭收入30分,银行机构信用20分,社会评价35分,总评分95分,评级授信A级。”翻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镇惠泽村那本厚厚的评级授信表,上面以统一的方式记录着全村113户贫困家庭的诚信度。

其中获评A级可获得5-10万元的贷款额度;B级为2-5万元;C级为2万元以下。同时,获得了评级的平困户还可以通过专门打造的“富农卡”,享受随时支取,利息按季清还;随时归还,不产生利息同时享受利率优惠等政策。

自“精准扶贫”提出以来,类似上述场景已成为许多地方扶贫工作的缩影。可随着扶贫工作的内涵越发丰富,可操作性要求越强,如何精准开具更加对症有效的“扶贫药方”,是扶贫工作参与各方持续思考的问题。

2016年2月26日,中国政府网与《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主办第21次“文津圆桌”研讨会, 来自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宁夏、深圳、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邮储银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民投、中国华信、阿里巴巴等单位人员,围绕“贯彻精准扶贫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所面临的形势、挑战、对策展开探讨。 金融“血液”向“末梢”流动

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唯有进一步疏通金融血脉,发挥其资金融通与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扶贫开发精准有力。

这就需要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动力所在,找准血管中的“血液”流向,发挥金融合力以实现优势互补。

不过从实践反馈来看,金融“血液”向贫困农户“末梢”流动仍存明显卡壳。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表示,当前金融支持扶贫存在三大明显障碍。

一是贷款定价存在两难,照顾农户往往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则使得农户付息压力过大。二是扶贫贷款成本控制难度大,农村信用体系缺失导致信用调查成本太高。三是银行既有管理机制难以匹配国家扶贫大局,绩效考核机制不支持银行员工踊跃开发扶贫业务。这些约束因素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由于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存在市场竞争乏力、中介机构缺失、创新应用不足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血液”流向贫困地区。而事实也证明,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较为出色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而为金融扶贫建立起了“支点”。

对此,中国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力,解决贫困地区资金匮乏难题。

一是建议在金融机构内部成立专门的扶贫金融部门,专注于扶贫事业,单独设定配套的考核机制,与追求利润的商业化原则隔离开。二是央行加大扶贫再贷款力度,给商业银行提供低息资金,从根源上把扶贫信贷利率成本降下来。此外,可以考虑拿出一块存款准备金支持扶贫事业。三是财政扶贫资金可以分出一块成立“扶贫信贷担保基金”,此举可以大大鼓励商业银行加大扶贫信贷的意愿,具有较大的杠杆效应。四是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贫困农户信息系统,并且和银行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便于银行针对贫困户进行精准甄别、精准检测、精准投放。五是银行要和驻村工作队强化合作,驻村工作队可以发挥项目推荐、信用把关、减少信息不对称等重要作用。

不过金融扶贫绝非一幕“独角戏”,面对贫困地区各类主体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需要发挥合力,优势互补,才能彻底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

宁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锐认为,金融扶贫要依托四大资源、瞄准四大领域、突出四大举措。即重点依托财政扶贫资金撬动、政策性银行中长期信贷、涉农商业银行专项信贷投放、普惠性金融信贷这“四大资源”;瞄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群体就业创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四大领域”;突出人民银行切一块、财政部门贴一块、金融机构降一块、存贷挂钩激励这“四大举措”。着重鼓励金融机构制定扶贫信贷的目标值、时间表和行动方案。 “互联网+扶贫”的巨大潜力

当然,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还需找到“血液”循环的动力所在。好的扶贫产业项目能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对此,宁夏吴忠市委书记赵永清认为,应抓紧总结推广“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成熟模式。

据他介绍,围绕“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宁夏探索出了“龙头带动型”、“协会拉动型”、“金融撬动型”等9大可复制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农民走进园区变工人,进入城镇做商人,摆摊开店当老板,土地入股成股东,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

以光伏+基础设施+农户的“产业联动型”为例,屋顶光伏每年能够给贫困户带来近3000元的电费收益,村级扶贫电站则每年能够给村集体带来20万的电费收入。这不仅是针对扶贫工作,同时还能够盘活农村工作中的‘空壳村’难题。

除了传统的产业扶贫,在阿里巴巴副总裁孙利军看来,“互联网+扶贫”也同样具有极大的潜力可挖。“但目前广泛推进‘互联网+扶贫’战略仍缺乏三个关键要素。”孙利军说。

一是缺乏贫困地区的“双创”带头人,应鼓励有创业激情和想法、经过互联网洗礼、经过大城市洗礼的年轻人回乡创业,锻造农村的“双创”带头人队伍;二是贫困农户缺乏获取和分析海量互联网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生产和销售的能力,应加强县域领导干部“互联网+扶贫”的思想理念和顶层设计;三是缺乏高效廉价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当前物流方式低效昂贵,耗损甚大,应大力推动建设物流、信息流、支付流三合一的基础设施,让农产品高效率进城,让信息高效率下乡,让交易高效率支付。

精准扶贫第8篇

1、核桃、落水洞两村精准扶贫脱贫会议记录

第一、镇扶贫办主任对调整工作的具体事项和程序进

行解释说明,在11月20日前将调整结果上报至镇扶贫办。

第二、镇人大主席向与会人员传达县扶贫办“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要结合会议要求,针对 “建档立卡”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快速地展开自查、调整工作。据此,他作出以下要求:

一是“建档立卡”工作事关贫困群众的贴身利益,村两委和村小组干部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民主程序、阳光操作的要求,按照标准对现在规模数的贫困户进行真实合理的替换,为后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打好基础,有效地帮助解决贫困户的困难。

二是各村委、各村小组都必须做到民主评议,并把民主评议的结果对全村进行公示。重视群众意见,已脱贫户对“建档立卡”退出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时进行解释。

三是上下保持信息畅通,调整工作进行中出现问题及时反映解决。

XX油库扶贫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XX油库扶贫基金管理委员会在20xx年4月2日接到省公司关于五一期间开展扶贫帮困的通知后,立即召开了油库扶贫帮困会议,对职工XXX申请特困救助事宜进行了认真研究。

XXX,男,42岁,凌源油库接卸员,合同化员工。家中有5口人,父母都已经70多岁,且患有疾病,需长期服药维持,严重时还要住院治疗。妻子患有严重类风湿,行动不便,需长期服药维持,严重时卧床,现在已经发展到手脚浮肿、变形,女儿在初中就读。全家5口人的生活费、医药费、学费全靠XXX1人的工资负担。截止目前,总共花费医疗费6万元,其中医保承担部分8千元,本人实际支付5万2千元。

鉴于XXX特困实际,全体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向上级公司请示,对职工XXX给予特困救助。

XX油库扶贫基金管理委员

20xx年4月7日

2、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记录

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是甘肃现阶段最基本的省情。20xx年2月,考察甘肃时提出“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为甘肃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这几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再加上之前实施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凝聚起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扶贫开发路子。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甘肃的贫困人口由692万人减少到417万人,贫困面由33.2%下降到19.8%,可以说,近几年是甘肃省减少贫困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贫困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今年2月,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贯彻好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花了近4个月的时间,在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谋划论证的基础上,拿出了一个《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

相关一揽子专项配套实施方案,最终形成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总体上看,“1+17”精准扶贫方案,贯穿了精准性的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的特色,强化了配套化的措施,是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是对甘肃发展形势任务的基本判断,对扶贫开发整体工作的准确定位。在未来的五六年里,最大限度地整合好、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准脱贫大决战,是甘肃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这几年,甘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但剩下的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蹚过深水区,打赢攻坚战,就必须将以往“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范围精准、对象精准、任务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和责任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王三运在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决打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决战。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6月9日至10日在兰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1+17”精准扶贫方案,紧扣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凝心聚力、聚焦发力、准确用力,最大限度挖掘、整合、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整体战和大决战,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崭新篇章。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讲话。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领导冯健身、吴德刚、泽巴足、咸辉、张晓兰、虞海燕、李建华、傅传玉、罗笑虎、马青林、郝远、李荣灿、夏红民、李沛文、梁明远、路志强及张绪胜、张生桢、石晶等出席会议。 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副省长王玺玉代表省委、省政府与相关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签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责任书。 部分市州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了大会发言。

精准扶贫第9篇

邢王村千亩核桃园是舞阳县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舞阳县通过实施电商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模式,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佳源乳业、桂馥农业、兴农牧业等“农字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探索“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生态养殖+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基地+贫困户”四大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漯河市扶贫办主任罗静介绍说,作为漯河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舞阳县按照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把扶贫对象、扶持措施、考核机制精准到村到户到人,为新一轮扶贫攻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电商扶贫:精准扶贫新思维

“有了农村淘宝就是好,以后村里和周边的乡亲们也可以像我一样把自己生产的特色手工制品及工艺品卖到全国各地了。”在舞阳县电商产业园一楼大厅,来自辛安镇吴堂村“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的合伙人吴波宏,高兴地告诉来舞阳参加漯河市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的漯河市市长曹存正。而这些都得益于舞阳县与阿里巴巴成功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成为河南第四家、豫南第二家和阿里巴巴签约的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县。

特色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是舞阳县抢抓阿里巴巴集团启动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发展机遇的结果。通过“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营,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能引导农民群众利用互联网创业致富,把舞阳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今年6月26日,舞阳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他们规划了电商产业园和村级服务站,选定贫困村40名青年到浙江义乌、桐庐等落地学习,并利用“雨露计划”项目培养农村电商人才,促使全县贫困村60%的青年掌握电商技术和淘宝技术。9月15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舞阳服务中心开业暨电商产业园启动仪式举行。目前,该县首批33个村级服务站经过统一的装修和设备配置后,已经全部启动运营。

通过实施农村淘宝项目,舞阳县把互联网技术带到农村,提供“线上”与“线下”产业融合的机会,实现“网货进村、产品上网、农民增收”,让更多的外出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创业,加快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舞阳县扶贫办主任陈希宏告诉记者,他们将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尽快建设、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舞阳的纯红薯粉条、五彩甘薯、玫瑰、黑小麦、食用菌、幸水梨等农特产品进行整体品牌包装、营销推广和交易服务,力争到2017年,实现70%以上的贫困村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与此同时,整合各项扶贫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小额信贷、扶贫贴息、信息服务等方面,帮扶并带动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下一步,我将把本地及周边有特色手工工艺的乡亲们组织起来,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把舞阳特产通过网络推向全国,打造舞阳品牌。”吴波宏表示,他有信心通过“农村淘宝”这个销售平台带动乡亲们致富。

小香菇托起致富梦

10月20日上午,车子刚一驶进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大棚便一个接一个映入眼帘。道路边上一块“华宝农业高效示范园”的大幅广告牌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家家户户的院内也都搭有香菇棚,甚至连路边的空地都利用上了。

记者走进示范园种植基地,一排排钢构大棚上罩着巨大的遮阳网,棚内堆放着一垛垛菌袋,工人正在忙碌。“俺村几乎家家都种香菇,一般家庭每年收入少则两三万,多则四五万。前两天有人来收菇,还没晒干就订下货了。”香菇种植大户张艳茹高兴地说。

李斌庄是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村,生产的香菇远销全国各地,其花菇产品还出口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2004年,该村引资1000万元创建了舞阳县华宝香菇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占地50多亩、可容建标准棚500多座、年产香菇400吨、年利润可达150多万元的香菇高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供水、统一供电、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组织销售和集中管理,组织生产绿色无公害香菇。

现在,全村296户中98%以上都种有香菇。舞阳县依托华宝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园区+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文峰乡党委书记赵华锋介绍说,今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2.2万元,扶持李斌庄村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带动村民80多户,受益人口400多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香菇产业已成为李斌庄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华宝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连山介绍说:“我们将加大‘基地+农户’的种植规模,对想种香菇的农户,我们免费提供技术和服务,并且回收他们的香菇,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这种模式,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如今的李斌庄村,村民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漯河麻鸡”让农户走上致富路

10月20日下午,在舞阳县扶贫办王少民、吉曙光等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漯河麻鸡”核心养殖基地,位于北舞渡镇的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马山才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公司就和河南省农科院及郑州牧专联手,以漯河当地的土鸡,配以优质鸡,经过的选育培育而成了‘漯河麻鸡’。该鸡肉质具有鲜、嫩、爽、滑、甜的特点,蛋黄颜色深,味香可口。”

马山才介绍,2009年,“漯河麻鸡”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是河南省第一个获得登记保护的畜禽产品。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为“漯河麻鸡”原种鸡选育场,在漯河市的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及周边的10多个县、区推广,已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260多万套,向社会提供商品代肉雏鸡近3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