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1 16:37:42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1篇

 

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高质量完成。自2010年11月全院实施以来,共开展20个专业40个病种,入径病例25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规范了临床诊疗流程,规范了临床用药。现对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1、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建立院科两级管理组织,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评价小组和实施小组,做好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2、医院制定了《***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方案》和《**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方案》,对各级领导组织和临床科室相关人员的职责做了详细规定,实行分级负责,做到职责明确,要求具体,突出工作重点,要求以点带面,科主任牵头,住院总协助,使临床路径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3、先后多次组织召开相关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和住院总工作会议,不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座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促进临床工作人员理念更新,提高对临床路径工作的认识。

4、组织专家组对科室临床路径方案进行审核,重点是药物的选择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规范。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2篇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方面

首先对本科室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自查自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查找涉及廉政方面的问题,充分利用科务会、党小组会,加强廉政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党员的思想道德和党风党纪教育。

二、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

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主诊医师负责制,从每例患者的诊疗过程、病历质量、出院指导、随访等全程管理方面,明确各级医师职责,保证医疗质量安全,严防医疗疏忽差错。

二)组织医疗质量考核小组定期检查,对病历质量、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严厉问责,并严格落实于绩效考核中,医疗质量不断改进。

三)督促每人每天上报工作量,重点病人及时沟通病情变化,针对病历质量问题,每位医师轮流负责修改并及时反馈,使人人关心科室的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切实贯穿于临床工作中。

四、业务量完成情况:本年度完成门诊量14900余人次,出院病人数量1430人,脑血管病介入手术220台次,神经心理量表测查670份,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160余次,住院危重病人占比27.6%。腰椎穿刺检查及脑脊液置换治疗58人次,脑彩超及发泡试验检查130人次。 带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56人,组织教学查房10次,教学病例讨论10次,业务讲座16次。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物治疗现状存在问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7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8-01

自2002年国家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次正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临床药师制度及药师职责以来,我国临床药师制度得以迅速建立与发展[1]。该规定指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药学管理模式,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内容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的研究、实践、治疗促进合理用药,以减轻患者伤害身体、心理及经济负担,提高疗效[2]。药师作为制度的核心参与者与实施者,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是其核心职责。

1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研究现状

文献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药师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向,是反应其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直接表现,本次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总库,采用文献计量学进行检索,对检索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1.1统计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总库,分别以“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为主题词对2003至2012年间文献进行检索,对统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1.2统计结果。

1.2.1三种主题词搜索文献按年份分布。

由表1可知:2003年至2012年,“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主题词文献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医院药学”文献2007、2010、2012年呈现-20%左右的负增长,其余年份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临床药师”文献未出现负增长,增长幅度在10%至90%,其中2005年增幅显著;“医院药学+临床药师”文献篇幅较少,总体增长,只在2007出现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医院药学”、“医院药学+临床药师”均出现负增长,而“临床药师”增长率为9.44%,是统计年份中增长幅度最小的年份。

1.2.2“临床药师”文献按照研究内容分类。

由表2可知:临床药学文献内容以综述最多,占到了46.29%,阐述药师工作药物咨询、药物治疗文献十年来共1605篇,占到总数的37.70%,其中临床时间药物治疗占到21.47%,说明相关药学临床工作还有待加强。

1.2.3“临床药师”主题文献机构分布。对发表文献前四十位的机构进行统计,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并与表1对照,统计结果见表3。

有关临床药师的文献研究前四十位机构占到了81.20%,极为集中,其中大学类及大学附属医院占到了52.82%,而大学作为教学的地点,与临床工作实践联系没有一线临床工作人员紧密,其发表文献的质量值得商榷,而大学附属医院、军医院与地方总医院全部为三级医院,发表文献占到了总数的54.14%,而分布在全国各地数目巨大、接待人数较多的其它医疗机构发表文献非常有限,有关“临床药师”研究文献集中性过强,文献研究作为一种参考依据,可以看出地方低级别医院对于临床药师制度重视度并不够。

2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现状及问题

2.1医疗机构对药师制度重视度不足。结合参考文献统计结果及有关学者统计研究,医疗机构特别是地方医院及低级别医院对于临床药师制度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视度有待提高,研究过于集中[3];从文献统计中可以看出,文献数目呈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2011年制定并实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后,增长幅度显著,而2007年正式开展的临床药师制度试点工作[4],相关文献显著下降,呈现政策应激性,不能反应实际的建设成果。

2.2药师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工作脱节现象严重。本次调查研究文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综述,对临床治疗实践研究只占到21.47%,而偏向于理论描述的综述及药物咨询文献共占到了62.52%,而对药物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也是药师的职责,特别是具体药物疗效、副作用等情况研究文献极少。

2.3药师队伍建设不足。研究中有关药师培训指导文献只占3.15%,药师工作不仅仅需要扎实丰富的专业,还需要具备临床实践经验与研究创新实践精神,这些素质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需要健全的药师培训体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人才保障[5]。

3总结

总而言之: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工作是药师核心价值的体现,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的专业性及实践性,为医疗机构合理的用药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露言.临床药师论文刍议[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4(2):305-306

[2]徐文正,袁玉红.临床药师在医院安全用药中的作用[J],2013,7(3Z):330-331

[3]高艳萍.对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92-191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4篇

1.医院医疗保险费用管理现状

目前医院住院医疗费用的结算实行“总额控制、按月结付、节余留成、超支负担”的总额预付制,每年根据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医院门诊、住院工作量和均次住院费用以及床位开放和使用等情况,核定医院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控制总额和最高控制限额。

基于这一总额预付制,医院也相应地实行临床科室医保总额管理制度。从实践看,在现有对医院实行总额预付制的结算方式的条件下,医院对临床科室进行医保费用总额管理较为可行。首先,其管理成本较低,对当年每月医保支出可进行预测,在数值测算上实现医疗保险费“收支平衡”。 [2] 其次,能约束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行为,促使医院各临床科室主动采取措施控制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降低成本,在医保费用控制上效果比较明显。第三,由于总额测算是以数个体现医院运营效率的关键指标为参考值,可引导临床科室在管理中注重核心效益指标,实现良性运转。

2.医院医疗保险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总额预付制已成为医疗保险结算模式的发展趋势,但还应该看到对临床科室实行医保总额管理制度的局限性。

2.1缺乏服务效率激励机制

由于医保费用总额固定,临床科室的收益并非随着医疗服务工作量的增长而增加,而这显失公平。甚至于因医保超支被扣减绩效后不仅没有收入,还要承担成本。而且总额管理的关键是医保预算额度的确定,但合理核定临床科室医保总额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对临床科室确定的总额预算偏低,会影响到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并诱发一些不规范行为,增加道德风险。

2.2不能杜绝医保费用超支

尽管医保总额管理制度的初衷是有计划地安排医保资金,防范医保费用“收支不平衡”,避免医院实际医保费用超过对医院核定的参保医疗费用控制总额。但事实上,医院对临床科室设定的医保总额并非不可逾越。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病人数量的增加、高新技术的应用、突发事件的影响,或者是科室管理不力等,仍然有部分临床科室不能将实际发生的医保费用控制在预定总额内,导致全院医保费用超支。

2.3影响高新技术应用发展

通常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伴随着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医疗服务的成本也在上升。而医保总额管理基于均次住院费用测算,并且限定了临床科室可用总额,使医务人员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有所顾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技术的推广,致使某些患者可能享受不到新技术带来的益处。

3.医院医疗保险费用管理应考虑有所改变

在医保费用主管机构对医院实行“总额预付制”的情况下,医院仍需对临床科室的医保费用进行总额管理。但在管理模式上可有所改变:

3.1尝试引入诊断相关组分类法(DRGs)

在对临床科室的医保费用管理中,可以总额预算方式为基础,适当运用建立在病例组合基础上的资金分配模型,引入诊断相关组分类法(DRGs)的理念与方法,作为核算和考核临床科室对医保总额预算执行情况的辅助手段,即疾病诊断相关组分类――总额结算方式。在目前我院已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这种医保费用管理的新方式值得尝试。而且我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开始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诊断相关组合和成本核算等方面研究,为实施按病种支付方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虽然澳大利亚使用的诊断相关组分类法DRGs体系包含了665个DRGs,并且运用这一模式有效地对医院进行了资金分配。但在改变医保费用管理的初期,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病种进行DRG试点,等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广。我们可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法,将一些试点临床科室的住院病人疾病按诊断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以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分为几级。结合循证医学依据,每个DRG被赋予一个能反映平均治疗成本的权重。通过临床路径测算出单病种每个组各个分类级别的医疗费用标准,作为向临床科室某组某级疾病诊疗全过程核算医保费用的依据。

3.2实施医保费用过程管理

对临床科室医保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是医院医保管理的目的,更体现了过程管理的结果。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对临床科室的医保运行情况要做到“日监控、周检查、月评估、季分析、年总结”,及时予以指导和监管。医保过程管理可以实现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在现有工作状态下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整,使得过程环节有效衔接、管理体系上下连动。过程管理对医院医保工作有着前瞻指导作用,通过对当前医保费用使用情况的监控,推进实现总额控制的目标。

4.医疗保险费用管理改变对医院工作的促进

4.1引入DRGs促使临床科室加强内部资源管理

基于医院现状,结合国际上通行的有效控制费用方法,实施疾病诊断相关组分类――总额结算方式,在给予定额资金的基础上,较为合理地补偿了临床科室的医疗资源消耗。可以鼓励临床科室通过增加工作量、缩短平均住院日等提高运行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这就促使临床科室自觉进行内部管理,按照临床路径确定诊疗流程,控制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2合理补偿促使医疗服务模式变化

不管是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疑难杂症的治疗,还是为更多患者提供医疗服务,都能依据DRGs得到相应的医保费用补偿。临床科室不再局限于医保费用总额,医务人员更专注于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同时,因为对临床科室支付方式的改变,病床周转率、设备使用率都将上升,患者就诊将更为便利。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5篇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由1000张床位的新院区、800张床位的老院区、150张床位的眼科医院、300张床位的区域性医疗急救中心和有300张床位并实行二级标准收费、药房托管药品零利润销售的综合性分院组成。医院将临床药学室单独建科,现有2名主任药师和15名具有硕士学历的年轻药师承担全院5个院区临床药学工作。工作内容为原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药学部门开展的临床药师工作试点、临床药学服务、临床药物利用监测评价、处方点评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等除了药品采购、保管和药房调配以外的药学服务工作。

2临床药学实践模式与探索

2.1药师培养专科化,临床实践专业化

临床药师在选定的内科范围中先对专科药物治疗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定向培养。主要包括每天由固定专科副高职称医师带教,参与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针对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学习掌握临床专科疾病诊疗指南及进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药历书写,及时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在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医药专业人员互相学习交流,药师的专科临床用药知识与技能迅速成长。经1年的学习,除继续在该专科深入学习实践外,另对所负责各院区的与其专业相近的外科系统进行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干预。例如:神经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神经外科,负责处方点评监测网日常工作;呼吸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胸外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麻醉科等,并负责麻醉临床应用监测及处方专项点评工作;血液肿瘤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骨科、微创外科,并负责抗癌药、糖皮质激素和血液蛋白类辅助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内分泌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科,并负责全院ADR监测报告以及中药注射液等其他高风险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专项处方点评;消化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胃肠血管外科、肝胆外科,并负责抗菌药物监测网日常工作;肾内科临床药师负责联系泌尿外科并协助ADR监测报告工作。临床药师参与国家处方点评监测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工作,及时掌握全国及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各项评价指标,实现医院合理用药评价的高标准。通过负责相关监测工作,工作领域由专科向专业扩展,工作范围由总院向分院扩展,并覆盖全院5个院区,实现了全院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统一,药学服务从专科走向专业化,促进了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

2.2临床药师日常工作量化管理

临床药师日常工作包括:(1)每周在病房与医护人员访谈、访视患者,并对所负责科室出入院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和咨询服务。特别是重点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药学追踪服务、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点评、典型教学药历与专项处方点评、药品使用动态分析报告等工作,上述工作均规定了量化考核指标。(2)每周1次参与所在科室的科主任大查房,掌握新入院和需要提供药学服务的重点患者的情况。每周至少药学查房2次。对新入院患者针对用药风险和依从性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3)每周需主动与所负责科室的不同级别医护人员访谈不少于5人次,重点收集对药品供应、质量和疗效的意见与建议,针对性地提供药物信息咨询服务。(4)与医护人员讨论药物治疗方案,协助报告药品不良反应。(5)对使用化疗药物、胰岛素、中药注射液等高危药品和使用麻醉、遇光热不稳定、易变色变质的特殊药品以及每日联合用药品种>5种的患者进行重点访视,积极干预不合理用药现象。(6)每月至少完成3篇针对专科疾病药物治疗的典型药历的书写,分析临床治疗过程,总结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用药合理性,积累专科药物治疗经验。

2.3临床药学服务与参与医疗质量综合目标管理一体化

我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医保控费和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管理的联动机制,详细制定了合理用药监测内容、考核细则和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流程。临床药学室作为医务处所属部门,重点评价不合理用药现象,重点监测药品的临床无指征用药、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违反禁忌证用药、违反规定联合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不适当使用小规格制剂增加患者费用、擅自改变给药途径和其他不合理用药等,并将不合理用药考核与医保控费指标相结合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医院合理用药联合办公室为临床药师配备了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PASS.PHARMAs-sist),临床药师每天查房后利用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查阅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并利用该系统对各自负责的临床科室进行处方点评。每周在科室业务学习时针对典型用药问题或病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干预措施,并由上级药师负责沟通和干预。科主任每月对临床药师监测发现的临床用药问题集中进行点评后通报全院。

2.4药物利用监测信息化,处方点评靶向化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软件针对医师处方或医嘱发生的潜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以蓝、黄、红、黑灯给予不同级别的警示。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合理用药的程序化预判,对抗菌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药品费用、消耗量等使用动态进行监测评价等。临床药师利用软件定期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发生频率,进行处方、医嘱全样本监测和评价,对科室药物进行利用分析,对医院每个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的合理用药各项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针对药占比>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40、抗菌药物使用率>60%以及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30%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抗菌药物的选择是否合理规范、用药是否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医师处方是否超权限、用药指征是否明确、用药疗程是否合理等;另将药品销量动态超常预警系统发现的浮动率>30%的药品以及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或排名出现异常变化的药品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重点监测临床使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是否超说明书用药等现象。发现问题时可以进一步按科室、医嘱、诊断和入出院日期等的检索功能,针对具体超常使用药品、问题频发科室和普遍发生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点评,提高处方点评的靶向性。

3临床药学工作成效

近5年来,我院每月诊疗人数超过13万,出院人数超过6千人次。临床药师除参与日常查房、会诊和咨询服务外,每月人均评价病历>400份,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点评通报等形式干预不规范或不合理用药100多次,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

3.1合理用药监测数据质量可靠,用药金额明显下降

我院为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和国家合理用药监测网的首批成员单位,每月有大量的药品使用和临床病例资料需要提取、评价、整理和上报。同时需根据监测网反馈的各种用药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医院药物利用的宏观趋势,比较我院与全国同级同类医院用药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制订干预方案。据国家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院合理用药监测数据综合评定为优。据国家监测网反馈数据分析,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年增加19.1%,远低于本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监测点医院水平,详见表1;2012年,我院药品使用总金额占本区监测点医院使用总金额的28.56%,2013年下降为24.46%,中西药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3.2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成效初显

抗菌药物监测网处方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1.93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75%、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占处方总金额为8.31%,就诊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31.3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5下降到41。全院抗菌药物病历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达30.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也明显下降,尤以眼科医院最为明显,其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90%下降至10%以下。3.3ADR监测报告数量和质量提升我院规模扩张多院区结构形成早在2011年底,因此选取5年时间内医院ADR,对其上报质量及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上报ADR271份,较2012年增长33.58%;其中严重ADR报告13份,说明书未记载的新的、一般的ADR11份,报告数量较2012年同期增长38%,详见图1。

4讨论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医药分家、药品零利润销售等呼声此起彼伏,临床药学发展尽管表面红红火火,但在各级医疗机构的现实地位和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在医院快速发展过程中,医院信息系统已基本涵盖了医院的整个业务流程,但业内人士也提出,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内涵建设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国内药学学者认为临床药学必须突出医药结合和临床实践这两个特点。临床工作者及相关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为临床药学工作创造合理氛围。因此,在有限的药学人力资源下,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临床药学工作,便成为医院药学人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内涵建设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先后在全国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合理用药监测网、处方点评监测网等强化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测管理体系,也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国家抗菌药物监测网对各医院获取客观、科学的数据资料,促进全国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共享系统的临床用药安全及药物相关医疗损害信息,可以宏观掌握合理用药的干预目标和力度。借助参与此番工作,不但提升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并切实提高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让患者受益,且ADR监测报告可以发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医院作为药品使用场所,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工作,具有天然优势且责无旁贷。《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医疗机构要实行临床药师制,配备至少5名专职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但目前国内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和工作重点多有争议,也有学者提出为了确保药学服务实施的结果并保证其质量,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根据医院特点制订临床药师评价考核办法和标准,使临床药师临床培养专科化,药学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通过业务交流制度化和常态化、每周访谈医护人员定量化、访视患者重点化、点评不合理用药靶向化和ADR监测报告自觉化,快速提升了药师自身临床实践专业技能。临床药师除每周固定时间参与临床专科工作外,同时负责相关外科系统合理用药监测评价及不同的药学监测网工作,实现工作领域由临床专科向药物治疗专业扩展。事实证明,通过临床药师们的努力工作,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取得了明显成效。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 子宫肌瘤;开腹手术;腔镜手术;临床路径;方法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3-126-03

Uterine Fibroids Abdominal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Implementing Clinical Paths and Experience

ZHANG Xuelian WANG Zhiying

Ningbo City Xiangshan Coun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Xiangshan 315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a method in hospital clinical path. Methods①clinical path setting method of the process. Includes:standard length of stay,hospital procedures,instructions,diagnosis,treatment and care work processes,inform and mutation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specifications such as set. ②Clinical pathway 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 implementation process.③Evaluation. Today on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pending surgery,total cost,total ratio of drugs,medicine and comparison of 2009 years pri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ta;Outside specification implementation rate and path into the rate comparison for monthly monitoring drug use. Results Average hospital day,and to operation day,and total costs,and total medicines,and drug accounted for than and 2009 are has shortened or decline;into by rate/specification implementation rate and path outside drug using situation const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clinical path can shorten hospital day,and reduce total costs,and control drug accounted for than,while team cooperation,and improve awareness,and specification links mass controlled,can reach clinical path management continu quality improved of purpose.

[Key words] Uterine fibroids;Abdominal surgery;Laparoscopic Surgery;Clinical pathway;Methods and experience

临床路径是由各相关部门及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护理服务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或手术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和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速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持续改进的品质照顾[1]。

临床路径在国际范围风行20多年后,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我国的医疗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大变革中迅速成长起来。目前,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工作模式已日见普及,并具有确定无疑的前景。我院作为一家县级试点医院,今年3月份在妇科病区开展了子宫平滑肌瘤开腹及腔镜手术两条临床路径,实施5个月来共开展开腹手术路径70人次,腔镜手术28人次,入径率已达80%,规范率已达82.35%,效果显著,现将我院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病种选择

患者来源影响到临床路径的实施[2]。根据科内常见病、多发病,单病种年收住例次≥100例,诊疗方案准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实施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符合卫生部112种临床路径推荐的病种作为病种选择的依据。回顾统计2009年妇科病种收住情况,子宫肌瘤年度收住246例,科内常见病处第一位,其中实施腔镜手术37例,开腹手术209例,并且该病种处置方式变异相对小,为该病种实施开腹及腔镜手术临床路径奠定了实施病种的基础。

1.2 临床路径流程的设定

1.2.1 标准住院日的设定 因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循证医学原则,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卫生部要求的住院日时间。回顾统计2009年子宫肌瘤腔镜手术平均住院日为9.84d,平均术前待手术日为4d;开腹手术平均住院日11.04d,平均术前待手术日4.45d;卫生部2009年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设定标准住院日11d,术前待手术日3d;从以上数据分析本院平均住院日均未超出卫生部要求的11d时间,但术前待手术日超1.00~1.45d,医院临床路径评价实施小组和科内医护人员共同协商,确定术前待手术日均为2d,开腹手术路径标准住院日7d,开腹手术标准住院日8d。

1.2.2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设定 设定时可参照2009年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按照确定的术前待手术日、住院日、预防用药方案进行适当修改。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设定时有以下区别:适用对象中的拟行操作改为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子宫全切/次全切除术及开腹下行子宫肌瘤剥除/子宫全切/次全切除术;标准住院日腔镜手术7d,开腹手术8d;术后恢复日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缩短1d设置;预防性抗生素选择应用均改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甲硝唑;手术日中麻醉方式腔镜手术设置全麻,开腹手术设置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3 标准化医嘱的设定 设定套装治疗方案的确定,首先抽调标准术前待手术日、住院日均符合2009年开腹手术、腔镜手术住院病历各10份,其次参照卫生部2009年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重点医嘱部分,作为日程诊疗方案设定参照依据。在设定标准化医嘱日程时因按照入院日、术前准备日、手术日、抗生素预防应用、麻醉方式等为关键点,去除与治疗无关的辅助治疗药物;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严格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和卫生部2009年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中抗生素应用的时间为标准,确定预防用药方案为二代头孢+甲硝唑,术前30min用药,术后第3天停用抗生素;缩宫素应用范围适用于腔镜下肌瘤剥除术/开腹下肌瘤剥除术术后应用2~3d;手术方案设定时应注意麻醉方式,腔镜手术方式均用全麻下操作,手术日医嘱中设定全麻术式及全麻后相关医嘱,开腹手术方式有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方式,需在临时医嘱中有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后相关医嘱;电子化套餐医嘱选项设定时要注意可选项与必选项区别,必选项一般为单一的治疗方案或需住院后检查项目,可选项为两种及两种方案的选择及有些根据病情选项的医嘱项目。

1.2.4 诊疗工作流程设定 参照卫生部2009年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中医疗工作部分,结合三级查房制度要求和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诊疗工作流程设定,并结合开腹及腔镜手术标准住院日、标准待手术日和医嘱设定电子化诊疗工作日程记录单,规范设定医生每日的诊疗工作。

1.2.5 护理工作流程设定 参照妇科腹腔镜手术动态健康指导及护理常规、妇科腹部手术动态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工作流程设定,重点在入院日、术前、术日、术后3d内宣教工作内容和疾病动态护理相关内容,并结合开腹及腔镜手术标准住院日、标准待手术日和医嘱设定电子化护理工作日程记录单,规范设定护士每日的护理工作。

1.2.6 患者版临床路径流程告知单设定 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按照标准化住院日设定。每日流程单由医生诊疗工作、护理诊疗工作、患者及家属工作三方面组成,设计时将医生、护士诊疗工作内容适当减缩,每日医护工作简单明了,使患者一看就知道医师护士给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同时在设计患者及家属工作时给予详细说明,按诊疗日程给予相关入院、术前、术中、术后、出院的专科健康教育及患者知情同意等内容为重点进行告知单设定,使患者能够按日程了解自己的检查、治疗、饮食、活动、休息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2.7 变异分析内容设定 变异有两种分类,一种按照变异发生的性质分类,变异有正负之分,正变异是指对诊疗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推迟进行或完成;一种按照造成变异的原因分析,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医院系统造成的变异、患者需求所造成的变异。变异分析内容设定时首先要参照变异两种分类内容,其次将哪些变异内容归入术前待手术日变异、住院日变异、医嘱变异范围。

1.3 临床路径信息管理

以实际诊疗护理工作为主要切入点,用电子表单的形式与医院HIS系统接轨。临床路径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医嘱、诊疗工作、护理工作、变异分析内容进入临床路径信息编辑工作,由计算机中心专人负责将以上流程内容逐一录入,录入完毕后由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小组专人复核无误,启用子宫平滑肌瘤开腹及腔镜手术临床路径信息化操作测试库,由信息工程师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信息操作培训后正式启用临床路径,在实行临床路径初始阶段,每一例患者由信息工程师科室蹲点指导实施工作,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路径。

1.4 认真执行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患者入院主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病种准入进入子宫平滑肌瘤腔镜手术临床路径/子宫平滑肌瘤开腹手术临床路径医师执行标准医嘱医师执行诊疗工作流程护士执行护理工作流程出现变异选择原因进行更改医嘱或延长住院日程等部分微调分析变异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依据出院标准及时出院,如在执行过程中无变异、依据出院标准及时出院,如患者自动出院、转科、转院,改变治疗方式,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医疗相关感染、医疗纠纷、诊断有误情况下出路径,并作出变异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1.5 实施评价

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待手术日、平均总费用、平均总药费、药占比与2009年数据相比;入径率/规范实施率和路径内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每月实时监控比较,第一季度实施前与第二季度实施后患者提名满意医护人员人次比较。

1.6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正态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CAM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今年3月份在妇科病区开展了子宫平滑肌瘤开腹及腔镜手术两条临床路径,实施5个月来共开展开腹手术路径70人次,腔镜手术28人次,入径率80%、实施规范率达82.35%,超路径外用药明显减少,患者提名最满意医护人员增多(P<0.5),平均术前待手术日、平均总费用、平均总药费、药占比方面均比2009年缩短或下降,除腹腔镜手术在平均住院日、平均总费用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5),其余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5)。

2.1 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手术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待手术日实施前后比较(表1)

2.2 子宫平滑肌瘤开腹手术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待手术日实施前后比较(表2)

2.3 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手术平均总费用、平均总药费、平均药品占总费用比例实施前后比较(表3)

2.4 子宫平滑肌瘤开腹手术平均总费用、平均总药费、平均药品占总费用比例实施前后比较(表4)

2.5 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入径率与规范实施率各月份比较(图1)

2.6 医嘱流程内未规定使用的药品每月监控情况比较(表5)

2.7 第一季度实施前与第二季度实施后患者提名满意医护人员人次比较(表6)

3 讨论

3.1 实施临床路径能缩短患者住院日、术前待手术日,降低医疗费用及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

临床路径在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的治疗、护理诊疗工作流程,界定了标准住院日、术前待手术日,去除无价值的住院日,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同时加强控制及规范诊疗、用药、检查化验项目,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控制患者就医成本;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康复出院,降低费用和成本。通过5个月实施分析,子宫平滑肌瘤不管是腔镜手术还是开腹手术在住院日、术前待手术日、降低医疗费用及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比2009年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均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达到了实施路径的目的。

3.2 实时控制,定期分析评估,促进质量改进

以医院信息化为平台,对住院流程实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将住院流程管理与预警、诊疗时间、诊疗项目、诊疗费用、电子病案、医嘱处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使诊疗方案的实施更加及时、有效、科学[3]。通过临床路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诊疗过程信息的实时提取、汇总与分析,使实时控制得到基础数据信息源提供极大方便。实施5个月来质控部应用医生工作站调用HLS信息,通过每日对路径变异监控实现临床护理诊疗过程的前馈控制,通过每月对入径每例患者的药品使用信息和电子病历记录信息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对实施路径的医疗组或医生不规范医疗行为及时予以提醒及监控,并形成书面形式反馈给科室,科室对反馈问题逐一落实整改,动态评价结果,使入径率从4月份52.81%上升到8月份80.00%,规范率从4月份38.89%上升到8月份82.35%,超路径范围用药情况明显改观,第一季度患者点名表扬医护人员人次从2次上升到第二季度表扬13人次,不断提高了医疗质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 建立团队组织,提高全科医务人员认识,人人积极参与是关键

在我国医务人员和领导层对临床路径的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正确引导全员转变观念,下不了决心改变长期形成的不良行为[4]。我院首先从领导层明确临床路径实施必要性,设立医院临床路径技术委员会-科室临床路径小组-临床路径管理个案管理员三级管理组织,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实行目标制管理,科主任、科室实施小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密切配合,使妇科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得以顺利实施。

3.4 加强环节质控,提高医疗质量

应用临床路径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使医护人员能够明确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尤其对低年资、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临床路径是行动指南;应用临床路径主管医师和护士向患者讲解有关路径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同时入院时患者版告知单发放和临床路径病友意见征询表发放,维护了患者知情同意权利,使患者能够明白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享受到什么样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参与自己疾病的诊疗、护理计划,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了时间概念,进一步密切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最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5,6]。

临床路径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后的工作进行以下的改进:①如何减少术前待手术日变异,如病理科的TCT报告遇周五~周日不能及时发送,周六下午~周日非急诊暂停手术,有待进一步协调处理。②医师的诊疗行为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如抗生素更改,术后第3天体温在37.5℃抗生素继续使用问题,超路径范围应用核黄素和奥硝唑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③临床路径病友满意度调查及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8月份刚启动,比较分析有困难,有待进一步完善,客观评价患者建议及意见,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虹. 临床路径[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1-36.

[2] 杨炯,李劲松. 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管理[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0(5):509-511.

[3] 刘国祥,武广华,朱玉久,等. 医院开展单病种付费的基本条件[J]. 中国医院管理,2007,9:19-20.

[4] 武平,于勇、杨大锁. 基于组织变革理论的临床路径实施障碍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07,27(5):13-14.

[5] 张伟英,叶文琴,赵继军,等. 临床路径对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影响的研究[J]. 护理杂志,2005,22(4):28-29.

[6] 辜丽江,尹艳红,史崇清,等. 临床路径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5):111-112.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7篇

医院是临床实践的场所,其中心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防病治病,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紧密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医院普遍存在着临床工作量大、人员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临床科研工作,对医院管理者特别是科研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

1 日常工作中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1.1 高度重视临床和科研的结合 管理者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到临床和科研结合的重要性。把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发展新技术、新疗法以及围绕临床工作选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临床只有不停地应用发展新技术,才能满足人民群众解除痛苦的需要,才能解决不断产生的新的疾病和问题。这样的科研才是有生命力的科研,才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1.1 运用政策杠杆促进临床与科研结合 学科队伍及人才选拔培养,技术人员晋职、晋级等,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对医护人员既要有临床能力和工作量的要求,又要有科研成果等指标,两者都不偏废,杜绝只做临床或只搞科研的倾向。

1.1.2 从科室带头人抓起 科室带头人的临床与科研结合能力和水平对科室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样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围绕怎样的方向开展科研工作,科室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很强的科室领导。往往会比较得心应手地把握科室的全局,开创以临床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新局面。

1.2 重视医学期刊在临床科研中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项科研工作,几乎都是从查找以科技期刊为主的科技文献人手,直到在科技期刊为主的科技文献载体上发表科研成果才算结束。医学期刊通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等形式迅速将科研成果、新动态、新进展以及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临床经验总结、技术改革等及时报道、传播。科研人员无论进行研究、写作、教学。还是自我教育都离不开科技期刊。

1.3 医院科研经费的扶持是科研顺利完成的保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也在增长。但这种增长远不能满足科技界迅速兴起的科技创新热潮对经费的需求。医院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当医护人员从省、厅、地市各级获得的科研资金不足完成课题所需时,医院应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有条件的医院也可以设立院内科研启动基金,鼓励医护人员从事科研工作。

1.4 加强医护人员循证医学知识的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已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循序渐进的临床研究与实践的有序进程。循证医学是最好的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和病人的需要三者之间的结合,最好的证据来自医学基础学科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学习循证医学的方法是进行临床决策的前提,做决策前要从不同来源获得信息。把循证医学注入到医护人员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实践循证医学。

2 课题申报过程中的管理

2.1 立题初期加强管理,提高中标率 由于资助金额有限,面临大量的科研项目申请科研资助,在课题的初步选拔上,要特别认真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真正地把具有研究潜力的课题选拔上来。同时对科研人员是否具有研究课题的能力、条件以及能否把课题认真地完成给予充分的论证,从而提高中标率。

2.2 加强科研课题中期的检查、督促工作 临床科研人员不同于其他在科研机构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条件非常差。虽然他们具有在临床第一线从事某些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太快,缺乏现代化的实验室条件是不可能研究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因此当临床研究人员的课题在研究中期遇到困难时,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同有条件的单位联合进行研究,不至于使课题半途而废。

2.3 搞好结题、鉴定工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由于临床医学研究具有周期长及研究人员工作繁忙的特殊性,有时即将结束或已结束的课题因为拖期进行整理、总结而失去了课题的先进性。所以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地督促临床科研人员对科研课题进行总结、鉴定,促使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

2.4 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奖励机制 由于各种原因临床医务人员搞科研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科研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研奖励制度,对争取到高层次科研资助的科研人员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鼓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求,在全院各临床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适合医院实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质量评估及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

三、组织管理

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三级管理体系。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临床路径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负责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相关制度,确定实施临床路径文本,组织临床路径相关培训,协调临床路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全面负责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具体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制订本科室临床路径文本并组织实施,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实施步骤

工作自2013年2月开始,至2013年12月结束。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启动阶段(2013年2月)。

1.制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13年2月25日前完成)

2.建立各级组织体系及制订各级组织职责:(2013年3月20日前完成)

3.遴选病种:(2013年3月20日前完成)

各临床科室实施小组根据卫生部印发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要求,遴选出1~2个病种。具体科室病种如下:内一科:脑出血临床路径;外一科: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外二科: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妇产科: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卵巢良性肿廇临床路径;中医科: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遴选病种要求有足够病人数,医院各项检查可满足路径规定的要求,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4.编制临床路径文本:(2013年4月12日至4月30日)

针对于各临床科室实施小组确定的本专业病种,指导评价小组、实施小组及相关部门共同商量,根据本院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该专业临床路径文本,由指导评价小组汇总后编制医院临床路径文本。该文本将作为指导评价小组质控员进行临床路径过程评价的标准。

5.实施前各部门间协调工作:(2013年4月21日至4月31日)

由指导评价小组组织各专业科室、辅助检查科室、药剂科、医务处、护理部、信息科、财务处(核算办)等召开协调会,使大家充分了解临床路径管理的步骤、环节、措施、时间和目标要求,针对于每个病种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6.组织召开临床路径实施动员大会:(2013年4月31日前完成)

使全院医务人员充分认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规范医院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及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中的深远意义。以此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小组负责人与医院签订临床路径实施责任状。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1.实施过程监控:

由实施小组、质控员共同负责对患者入径标准、出院标准、有无变异及原因(实施小组负责)、实施内容与临床路径文本的一致性和及时性的监控(质控员负责)。指导评价小组每两周组织一次碰头会。

2.实施效果评价:

由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对每位患者进行实施效果评价。手术患者实施效果评价包括: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痊愈、好转、未愈)、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熟悉、了解、不知道)、患者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不满意)等。

非手术患者实施效果评价包括: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痊愈、好转、未愈)、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熟悉、了解、不知道)、患者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不满意)等。

3.评价与完善:

实施小组每周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两周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4.迎接省厅对医院工作开展情况的不定期抽查和省厅每半年对医院各科室上报的工作情况等相关信息的分析评估。

(三)开展中期评估(2013年11—12月)。

1.各科室对本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总结,并于2010年9月底将总结材料报技术指导小组。

2.组织召开全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期总结会,对各科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总结评估,并于2013年11月上旬前将中期总结评估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

3.迎接省卫生厅对医院各科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督导检查和评估。

(四)工作评估总结(2013年11月—12月)。

2013年11月30日前,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组织召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研究部署下步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参加省卫生厅总结会议。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各科室要紧密结合本科室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种,制订详细的方案,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认真组织开展对各临床科室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务求工作取得实效。医院将定期对各科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定期通报督导检查情况。工作较好的科室要交流经验,开展不力的科室要限期整改。医院将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对临床路径开展卓有成效的科室进行表彰和奖励。

医院临床工作总结第9篇

【摘要】加强医院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是医院外科如何实现医生临床医学能力方面得以加强的必要途径。在医学上具有敏锐的临床思维不仅能偶体现出医生诊治疾病的基本医学能力,同时也是外科医务人员高素质医学能力的具体体现。文章就医学能力培养的角度,从现行医学视域下,试论我国外科医生临床能力如何实现更具发展潜力的创新培养。

【关键词】外科医生 临床能力 创新培养

引言

临床外科研究是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临床外科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从临床外科实践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现问题,经过严格的科研设计,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向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挑战,以及与相关科学的紧密结合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实际运用,从而推动外科临床的不断向前发展。经过对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临床思维失误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等方面的研究讨论总结研究。实现自身的医学素质和思维水平方面的不断提高。

著名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杜如昱教授在一次学术会上指出,对于创新,科学界素来是以获得诺贝尔奖来衡量科学成就。说起来,外科医师最可怜了,迄今只有6位获奖者。而单就当前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一项,已经造就了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了。外科医生临床方面能力素质的进一步培养,已经面临严峻的发展性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一、我国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素质培养现状

现行视域下我国省部一级医院外科医生临床素质能力方面的培养应繁重的日常工作而得不到有效地实现。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入手探讨,每天需要就医住院的人数比率就不小,加之当下的医疗条件受到个方面的制约,外科医生特别是省部一级的医院的外科医生工作担子加重,工作压力从而加大,更无暇顾及临床方面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而省部一级以下的医院外科医生在正常工作中稍微比省部一级医院的外科以上工作压力轻些,但是接受临床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机会又比省部一级医院外科医生接受临床能力培养方面的机会少了许多,这样长期发展,必然导致医院外科医生临床能力方面得不到进一步加强,也很难使外科临床素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然而,时下不少医院为了应付上级卫生部门的政策要求,大多数是草草实现外科医生临床素质方面的短期培训或者临时办个科室研究小组来应付上级下达的能力培养指标。这样,在外科医生临床医学能力培养方面很难实现具有实质性的医学能力素质的提高。尽管在国内部分医院的外科医生临床医学嫩里培养方面额到重大突破,但是从国内所有医学界来看,医院外科医生临床医学能力素质的培养总体成绩是很不乐观的。

二、我国外科医生临床医学能力素质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制度考核的表面化发展

在医院上岗人才方面的考核,应该严格考核制度。然而,为了降低医院发展成本,医院在人才准入和考核制度上往往降低考核标准或者实现考核的表面化发展。另外一种制度考核表面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医院科室人员在医学知识学习上表现为派遣或者以申请形式实现医院工作人员的进修发展。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院工作人员能力素质额不断提升。这种能力提升方式不仅仅是医院科室人员个人所爱走的一条能力提升之路,同时医院也极力支持。但是具有其表面化发展的考核因素。

(二)缺乏鼓励创新激励机制

在激励机制方面医院相对缺乏,这样,外科医生在繁重的工作中无法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在平凡的岗位上一位自己就这么庸庸碌碌地过好每一天,这样,便很容易使医生自己陷入一种不思进取的生活状态,从而影响外科医生临床医学的能力素质培养和自我医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医学人才发展历史遗留问题严重

在医学这一个领域,受历史上人才使用制度的影响,很多医院的医生凭着自己是具有学多年医龄的老资格倚老卖老,在医学研究和能力素质方面没有多大建树,却依然在老岗位上进行工作而不被淘汰,特别是外科临床方面的工作,更会给医院和病人带来不少的麻烦。

三、我国医院外科医生临床医学能力素质培养创新措施

(一)严格医院外科医生临床医学能力的考核制度

随着时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医院也应该改变工作发展方式,顺应时展的潮流。在外科医生临床医学能力考核制度方面,本着对医院,对病人的负责原则,应该严格考核制度,塔高考核标准,试想淘汰制上岗,有竞争才有发展的空间,才有医学进步的发展天地。在人才聘任方面实现优胜劣汰,打造精品医疗场所,实现医院外科以上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医院建立健全医学人才能力发展创新激励制度

以职称和薪金的不断鼓励实现医院人才的再度培养,激起医生们再度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医学领域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从不断地工作中积累经验,并加以实践认证,不断学习和思考,锐意进取,在已有的工作岗位上再创佳绩。

(三)不断改变传统的职业上岗方式,实现研究学习和工作上岗轮番式发展

加大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不断引进和培养发展,增设轮班制上班机制,实现研究和工作两方面的同步进行,每个可是实现讨论和研究小组的创立,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实现外科以上医学能力素养的提高。

结语

总之,要实现医院外科医生临床医学能力素养的不断提升,就必须整合医院方面的工作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一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优胜劣汰中不断培养以上的忧患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医院的医患事故的法伤平率,外医院的科学发展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林言箴;正确把握外科研究的发展方向[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2]黄莚庭;外科临床研究的设想、组织与实践[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3]黄志强;外科临床研究——当今外科医生的痛点[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年07期

[4]梅铭惠;;医学中的哲学:临床思维[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12期

[5]张国民;首个治疗“非典”新药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郭莲怡;刘沛;;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07期